0

诗经硕鼠鉴赏汇集20篇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改写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浏览

3829

作文

209

雪花_优秀作文鉴赏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雪花,她终于飘飘洒洒的降临了。以至于让他丢掉客厅里吃酒正酣的老友,一个人跑到大街上欢呼跳跃。朋友隔窗戏谑:“你拜一拜老天,雪花就会来的更加热烈一些。”他就急忙虔诚的供一供手,有雪花轻抚他的脸,他想哭。不是他喝多了酒,而是久违的雪花震颤了他的心房。

他拉开窗帘,他想看雪。他想很大程度满足他拥抱雪花的渴望。他感觉他不像个男子汉了,思想就脆弱到了极限,他甚至都想逃离家门,一个人悄悄的走在雪地里。他想让风也变的更加的猛烈,以便让他的头脑略具清醒。他默默的站着,他的脸紧贴在窗前,以至于冰凉的玻璃把他的鼻子压扁。

天已经黑净,远处的几点灯光若隐若现。雪花也像是犯了困,距离他渐行渐远。只偶尔嘀嗒的水声才似乎证实这是一个鲜活灵动的世界。他感觉到他的无助,他的希望的渺茫。他哭了,这是一个男人的泪水,一个喝过酒后丢弃了伪装的男人的泪水。在暗夜里,他渴望雪花的光顾,他为他愿望的不可预知而流泪。没有人能知道他泪水的内涵,他也不想让人明白,他力求人格的趋于完美,他自尊,虚荣,他自私甚至有些自卑。他刻意的压抑和隐藏了他自己。但他还是无法完全的胜算,当了暗夜的降临,当了久违的并为之牵肠挂肚的雪花来临时,他还是止不住哭了!

雪花就在他的面前不停的舞蹈,室内柔柔的灯光映衬她的洋洋洒洒。他隔窗站着,就为和雪花说说心里话。他的热泪盈眶让雪花也变的忧郁了,进而是委屈,她甚至是以不屑于顾的眼睛神再和他说话。后来,雪花终于哭了,他和她的泪水只隔一层薄薄的窗花。

那一夜,他做了一个美丽的梦,在洁白的雪的世界里,他一个人快乐的奔跑,他拥抱雪花,他笑了,开心的像个孩子。

[雪花_优秀作文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散文:知识在“诗经”这里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是一条河流的下游,两岸是吟诗的花柳;这里是水道密布的地带,水声作回舟的唱晚;这里是一片永恒的芦花,生长着前世今生的绚烂。

在这里,木瓜也似琼琚;在这里,木琴也似流水。

在这里,木瓜也胜海棠;在这里,木琴也胜钟鼓。

俯仰之间都是一尾潜泳的鱼,吟唱之中都是徐徐轻飘的芦絮。那条河流,那片芦花,在这里。

这是一条河流的下游。

宽阔的水域上密布着众多河道,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向四周腾起,河洲上双双栖息着众多的水鸟。

他站在遥远的岸上,却想成为一只水鸟,飞去生着荇菜的水流旁。长短不齐的荇菜,顺着水流左右摇摆,等待女子前来采摘。

他想成为一只水鸟,这样就能与心仪的女子双双栖息;他想成为一只水鸟,这样就能免去朝朝暮暮日夜思念;他像成为一只水鸟,从此不会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他要为她弹奏琴瑟表示亲近,他要敲钟打鼓使她倾心……长短不齐的荇菜,顺着水流左右摇摆,和他一起等待——在这永远的下游栖居下来。

这是一片飘飞的芦花。

广袤的芦花覆盖了清冷的秋水,清晨的露珠在水面上凝结成霜。对岸一片飘渺的白雾被缓释出来。

这边,他透过散开的芦絮望见了对岸。她想去对岸寻找陌生的伊人。

沿着芦絮飘飞的方向寻找伊人,伊人在芦花深处飘飞;在芦花深处寻找伊人,伊人如芦絮般飘飞而去。

若逆着蜿蜓的河道行进,芦花愈加茂盛众多,行舟的路途艰难而漫长;若顺着宁静的水流行进,茂盛的芦花随波起伏,伊人飘然着从对岸走来,穿过郁郁苍苍的秋水,走过水鸟栖息的沙洲,仿佛走到水中央——

在这永恒的芦花里栖居下来。

永远的下游,永恒的芦花,都在一方无法查证的水土上,而我们已经在这里栖居了数千年。

在这里,谁都是一尾潜泳的鱼;在这里,谁都是徐徐轻飘的芦絮。

这里,就叫作《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全文共 6306 字

+ 加入清单

表现手法示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

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8.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化动为静。

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11.抑扬。

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抑,讽刺性极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2.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13.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4.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5.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7.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8.铺垫。

铺垫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9.虚实。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2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1.点化。

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22.对比。

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23.叠词。

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24.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25.双关。

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6.倒装。

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7.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8.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9.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30.照应。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说鉴赏:大漠宿愿

全文共 2339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大漠

寒风,细沙。

狼群,怒吼。

漫天的黄沙宛如零星杂碎的回忆,即使不去拾起,也不过散落满地,可再想回忆,面对这一望无垠的大漠,却不知是哪一抹悲伤的美丽。

我,西域大漠中无忧无虑的小女子,我不向往皇城,亦不向往九阙深宫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回想起娘亲的遭遇,我想,我永远也不要留在那深宫中心墙深锁!我只喜欢和狼兄驰骋沙漠,与它迎月怒吼,这样欢喜的日子,过了十六年……

夜,沉寂了呼啸的风声,显得格外安静。

篝火旁,火星四溅。

狼兄慵懒地赖在我的大腿上,锐利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它酣睡了,而我,却无法入睡,撑着下巴发呆,无力地思索着,渐渐地,仿佛一曲歌谣萦绕在耳旁,宛如阳春白雪,天籁之音,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不知何时,睡去了……晨曦。我起了个大早,狼兄正乖乖地犬坐在身旁,那双圆溜溜的小眼睛眨巴眨巴地望着我,弄的我有些“害羞”,毕竟狼兄是这大漠中最年轻且最帅气的新一代狼王!火红的烈日徐徐升起,一抹抹赤光将天空涂抹的格外出彩,好像鲜血,火红地快要溢出来,不禁让我想起九年前西域的匈奴大屠杀,尸首遍地,一片狼藉,我的爹爹也因在这场浩劫,永远的留在天国,他说,他对不住我娘亲,知道她沉睡,也没有给她一个名分……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接踵而来,令我不知所措。狼兄见我触景生情,起身乖巧地舔舔我的脸蛋,蜷缩在我怀中,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狼兄快到我的腰间了。

回忆起当年那场屠杀,幼小的狼兄背着我,踉跄地逃到狼群中,它为了我的安危,也曾经与狼群残杀过,搏斗过,虽然每次都是胜利收尾,却次次伤痕累累。忽然,“嗖——”一声一支涂满毒液的木箭从我身旁迅疾地飞过。还没来得及眨眼,另一支箭又从我身后滑过。以我多年从战的经验来看,是剧毒,进入人体后很容易引起发炎,伤口感染坏死甚至破伤风等并发症。伤者大部分是死于伤口感染。我从袖口中迅速抽出长鞭,卷住迎面而来的几支毒箭,狼兄会意得跑到我跟前,愤怒地吼叫着。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一会儿,清脆有力的马蹄声隐隐传来,隐约看到了几名沙盗,这种区区小事,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我拿着鞭子冲上前去,一鞭卷住马蹄,用力一抽,两匹马,一下子失去重心,倒了下来,沙盗见此情景,跳下马,从身后抽出大刀,发了疯似的乱抽,我连忙抽出自制的毒液飞镖,精准地朝他们心脏的位置飞去,“嗖”、“嗖——”,沙盗们逐个倒下好啊,我拍掌叫好,各个击破,狼兄也迅速回到我身边,我抚摸着他的毛茸茸的头,我把鞭子立马收回袖中。

正当我们以为战争胜利之时,老天再次捉弄了我们,忽然,后面的小沙丘中冲来一群沙盗,个个样子凶神恶煞,,只见沙盗头儿从背后抽出大刀,发了疯似的往狼兄的方向砍来,像是饿了几十年的饿狼,狼兄见状,向我使了个眼色,往我的反方向奔去,它要保全我的性命,它明知道我们再无战斗力了,却依然往鬼门关的方向冲去。突然,,我停止了战斗的思绪,它再如何,也不会是几十个沙盗的对手啊!狼兄见我停了下来,往我的方向怒吼了几声,我顿时醒悟了过来,含着泪水,往营地的方向跑去,当我再次回头的时候,只是一望无际的大漠,只有沙漠在不停地嘲笑我,讽刺我,可我已经精疲力竭了,眼见前方便是营地,我管不了三七二十一,用尽最后的力气,跑回了营地。眼前一片模糊,几点零星的篝火在我眼前划过,若隐若现,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到达了营地,耳旁不停地回响着狼兄的吼声,我无力地前行着,不知前方究竟是否该走下去,狼兄的安危令我彻底绝望,最后,到达营地最后的十米前,我倒下了,像是到达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仙境,和狼兄驰骋大漠……

不知不觉,我醒了。睁开惺忪的睡眼,我在一张简陋的床上,我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在这儿,这时,一位将军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过来,我忙问:“将军,我这是怎么了?”将军笑了笑说:“你昨天累到在营地前,要不是将士看到了你,你恐怕已经被狼群叼去做午餐了!!”“谢谢。”“这没什么,不过……”“不过什么?”“狼兄它……”我眉头紧锁,急忙问道:“狼兄怎么了?你快说啊!!”“昨晚,一位将士说他看到一头与狼兄相仿的狼被几个沙盗逼得跳下悬崖。”“不可能,这不可能的,你们一定看错了!!”“玉儿,算了吧,可能狼兄……”“别说了!!!”我匆匆跳下床,赤着脚丫奔跑在大漠中,我跑到了那位将士所说的悬崖,这悬崖这么低,怎么可能会摔死?莫非狼兄没死?一丝希冀有重回我的心头,我盘腿坐在悬崖前,我要等到狼兄回来,我一定要等到你!!

日薄西山,红霞将这个天空染红得快要滴血,像是我的心在滴血,伤得太深,太深,狼兄是我心中无法弥补的部分,它在我心中的位置甚至比我的生命还要宝贵,狼兄,你还在吗?你究竟在哪里?月朗星稀,明月挂在高空中,点亮了整个苍穹,我饿了,但是失去狼兄的痛楚使我彻底忘却了所有的问题,我站了起来,四处走了走,这一望无垠的大漠,就像无底洞一样将势单力薄的我吞噬,我找不到方向……我拿起了玉笛吹着,尽管吹得不怎么样,也算自娱自乐吧,狼兄最识得我这笛声了,你会回来吗?正当我想要回营地吃些东西时,突然,远方的陡崖上闪过一道黑影,接着,一声熟悉的吼叫再次萦绕在我的耳旁,会是狼兄吗?我激动万分,朝那个方向叫了几声:“狼兄,是你吗?你在哪里?”不一会了,只见三头狼朝我这儿飞奔过来,五十米,二十米,是狼兄,和它的妻儿,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立马狂奔过去,狼兄一个劲地扑到我身上,太久了,我们分别太久了,那种日子可算上是度日如年了!!我检查了狼兄的身子,并无大碍,只是腿上有一道刀痕,应该是沙盗搏击时留下的,已经恢复得差不过了。我已经无力前行,眼前一暗,只隐隐听见狼兄的吼叫声……

往后,我和狼兄又回到大漠中逍遥去了,胡杨林的叶子落了一次又一次,这不是梦,这是真的。狼兄,我只愿看到你的好,我只愿与你共度三生烟火,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怀若小说鉴赏

全文共 3535 字

+ 加入清单

“才情两泪入饮水,菡萏高格自渌水。”历史千年,感情深入者,唯容若;能这般细腻者,是他;封建黑手遮下的清朝,他超然物外,行事偏锋,走入他人思想的误区,却又是浩气之所在,游刃有余者,也是他;诗词非常,清之李煜,以眼观物,以心感物,能之所在者,还是他。华年早逝,苍天失色,大地震然,史落瑰玉,情词啧叹。命之所短,却也垂就他摄魂的佳作。

尤之爱的是他感情的瘁伤。表妹之爱,由心生,又由心落。相爱只能说不爱,相见只能抚钗。感情再深,上天喜欢的东西,早已圈在心之外。只能放手,只能放酒纵歌,烂醉如泥。朦胧时,独自吟着哀伤的阙词,连篇的回忆灼伤不能再伤的心灵,渌水间菡萏酿苞犹似谢,空月下对影三人扇已逝。爱也罢,恨也罢,烂醉于生活,不想清醒:不想清醒,望断于连天青草,从此只影谁伴,斜阳残血;斜阳残血,心挂裂丝,点点入梦。

伤如此,天也有怜,卢氏有情,常伴左右。吟词赋诗,研砚共赏,相视而笑,相爱至此,好不欢愉。天公既然作美,为何不是百年?幸福几年,苦长一生,一生羁绊,九曲回肠,琴瑟不再相和,花间单影孤飞。曾几何时,感觉有之。共嵌于心上,痛至极致。以后几段情,虽不是同样收场,却还是一样的伤害残缺的心房。爱之切,伤之深,不言自明。也许在弥留之际,他依然梵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绵绵情音已然入骨,细细流长。

对于友情,他剖心相交。不再像高山流水,不再是管鲍之交,更多的是关怀和鼓励,是另外的友情奇峰。乌衣门第、锦衣玉食,只是过眼云烟。朋友才是他想要的,是值得他剖肝沥胆的。贞观被擢,失落恨世,容若相护以待,暖语相慰。“身世悠悠何足道,冷笑置之而已”。后纵酒狂歌,月下吟词,相偎相依。从此天地之间多了一道友谊之光,照亮了人间,也照出了你我之间那最原始的感动。曾经有一份感情,一直站在相识的起点,等待终点的你的原谅。等到了,却不是期望的结果,我想纵然回到以前,感情也会被其他的原因破坏,乃至不存在。也许生熟之间让我们思考的更多,做得更好。最起码这份感情在我心里依然存在,她就系在我的手腕上,一条红色手链。

他生之所短,活超出生之长,亦已足矣。不愿去等待岁月,而是追求岁月,追求人生最真挚的情感,驾着长风。

心中有空间,才能接纳温暖

今天好友找我小聚,一起聊天、看电视、吃饭……

突然有种“久违”的感觉。

过去我们曾是这样好过,但是因为一些事情,中断了友谊。后来,一次偶然的事情,大家又开始“好”起来,无私地帮助我。

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又聚到一起了。

细谈起来,我们似乎都想把那段时间的不愉快“化解”开,从过去不愿意谈,到有段时间相互回避,直至最后成为“陌路”,一路走来,我才发觉,并不只有我觉得难受。

在我们有分歧的时候,凭心而论,我心里想的更多的是别人对我的“不好”,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慢慢地,心里的空间就没有别人,只是自己。

在那段日子里,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只离群的“孤雁”,看着其他朋友成群结队地在一起,心里总是觉得酸酸的;接着,我开始有意无意地“排斥”他们,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或是遇见也会选择逃避;我开始回忆过去曾经在一起的时候,想着想着就会觉得很伤心;然后,我会不断地强化他们给予我的“伤害”,心里充满沮丧和痛苦……最后,变成看到他们也不觉得有“感觉”了,相反觉得这样会使自己很“自由”。

那时候看似内心“强大”,没有任何空间“留”出来,似乎不需要任何朋友、任何帮助、任何安慰,其实是给自己“封闭”起来了;内心不是“强大”,而是“膨胀”;心灵没有阳光,其实是很“冷”的。

所以说,朋友是“老友”好,关键时候是能够帮助自己的。

在朋友面前,“面子”是不重要的。

内心充满阳光、留有空间,才可以接纳他人的帮助,才可以感受温暖。

冬日暖阳,可以温暖到内心……

好好爱下去

昨天早上开机,收到你的信息

你说:在你的空间逛了好久,想起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有快乐,有悲伤。但我们都要相信,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站在对方身边。

看到这信息的时候真的好开心好开心,心中有喜也有忧。喜的是你的想法,忧的是我们的将来。

面对家里人的压力,其实真的是没有多大的信心。但是,相信,有你的坚持,有你在身边,所有的事都不成问题!

昨晚和你通电话,自己真的很明显的感觉的到你的开心,而不是像前段时间,你的态度让自己觉得是多余的。

那时,真的想安静的、远远地离开你,只是:舍不得!

有时总忍不住想,为什么你是如此容易的就上到自己,仅仅是一种不在意,就会让自己遍体是伤?

伤心难过时就对自己讲:不要在意他的行为,不要听他的言辞,只当他是个陌生人就好。

今天上空间看到你的心情:好好爱下去!

自己忍不住在想,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你,是你有这样的想法?

想了很久,得不到结果。

那就这样吧,决定了就好好的爱下去,不再多想!

好好爱下去。

短暂的春

春,很短暂,是开始,也是在等待。

春光稍以熟悉的姿势走入每个角落,唤醒那冷落的墙隅,就无可奈何要面对那乌云的遣散;春雨刚悄然用滋润的身影绵绵切入大地的腹部,赐予万物以温情的生机,就情非得已要去顾忌那雷闪的驱逐。

每一个故事也在春里开始了自己的情节,远方和未知的两粒种子在这短促的一刻已经打好扎实的根基去发芽成长。总是感慨滥觞过于简短,过于轻描淡写,可正是他的精悍更让岁月的印迹在这里易于铭记,何必在意未来剧情的汹涌澎湃,抑或风平浪静,珍爱故事中一瞬的巧遇和邂逅,或许片刻的细节更是温馨和美丽。

洁白无瑕的柳絮默默等待着将轻盈身姿沐浴于和煦的春风,缺憾的是急不可耐的飞舞时光里已无法捕捉春风的气息;饱满润泽的牡丹花苞静静守候着将灿烂的绽放馈送给融融的春日,惋惜的是迫不及待的盛开日子里已不能触摸春日的痕迹。

每一个故事也在春里有着虚无的等待,梦想和现实的两条小径在简陋的起点已经打点好行李出发去汇成交集。老是感叹等待过于飘渺,过于诗情画意,可正是他的朦胧愈让光阴的背影在这里值得描绘,何须忧虑现实的凄凉凛冽,甚至残酷狰狞,把握等待中偶尔的驻足和逗留,或许短时的安宁会愈发真切和踏实。

人生总是那样短暂

人生总是那样短暂,在这短暂的世界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了,仅仅是为了一个安逸的生活吗?对,就是为了一个安逸的生活,因为这一个安逸的生活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努力完成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转眼间2012过去了!暮然回首!看着身后丢弃的种种!仿佛轻松了许多!激情也瞬间涌上心头!似乎在告诉着大家!这就是重生的世界!面临的是2013的到来!窗外似乎也传来的春的气悉!时而也若隐若现的幻化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昆明每到这一时节!格外的清凉!时而夹杂着丝丝寒意!清晨的风景一片和谐!春风也一步一步的剥夺了冬穿棉袄的权利!试图换上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新装!我不时的仰望星空!天空一片蔚蓝!身临其临!仿佛有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闭上眼。尽情的欣赏!尽情的感受!欣赏着美好的世界!感受着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在我的世界!剩下的只会有爱!豁达的心胸早已融化这片冰冷的冻土!化为了暖流!变成了爱!驻留在了人们的心田!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该怎么做呢?我爱我的敌人。于是敌人成为了我的朋友!我爱我的朋友!因为朋友总是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莫大鼓励!我爱爱我的人。因为他们为我付出的太多!我爱亲人!因为亲人在扶持着我成长!我爱你…因为你给予了我奋斗的理由!我爱大家!我爱这美好的世界!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时间正在一天一天的缓冲!我们也在一天一天的长大!寄予我们厚望的父母!我也逐渐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我们的温暖!春节即将来临。又将是与爱相聚!相约的时节!但愿芸芸众生相亲相爱!爱的钟声已经开始响起!我幻想这次与爱相约的情景!我幻想着和家人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然后在把酒言欢!和朋友们相约游玩!到了夜晚。可以陪家人一起看春晚!满天的烟花让我眼花缭乱!一片片欢笑!看似平淡。但却很幸福!爱是看不到的!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2013我会用我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你!

再见还是再也不见

曾经到现在 是多久

我在思念 思念你 跨越了世纪

我总是在抬头的时候期望看见你的笑颜

我总是在起风的时候期待听见你的声音

我总是在雨落下的时候想念你的背影

我在回忆流年里的声线 我在思念里寻找擦肩的余温

这个时候,我看见你在

这个时候,我看见自己在

这个时候,我看见你和我的距离

我们在擦肩而过的时候说再见,但那是什么时候

很久了吧,很久了

我无奈的是现实,现实的太多在无奈里呻叹

最终还是会再见,那个时候物是人非,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假面

那个时候,眼泪再也不会有价值,我们只会微笑

那个时候的再见,便是再也不见

等待,也会有期限

等待,也会有承诺

等待,一个人的演奏,一个人,我自己的演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诗经的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我们会去《诗经》里寻找美?

这个世界以“美”为主题的书数不胜数,为什么《诗经》能够流传百世?

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是不屑于回答的,甚至认为这根本就不值得我们去探讨。因为答案就摆在眼前:《诗经》对于“美”的认知最为深刻,除此之外,还语言优美直率。

就拿《关雎》这篇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勾起了多少少男少女青涩的回忆。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农耕时代,虽然没有像诗中的君子一样弹琴击鼓以取悦女子,但我们仍能想象出诗中的画面,仍能感受到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

而这就是《诗经》的奇妙之处。这世界上任何一部能够流芳百世的作品,都是因为它多多少少触碰到了人心。

所以一切都反过来。一件事物,一个观点,一部作品,不是因为思想深刻而触动人心,而是因为它触动了人心,所以才变得深刻。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美”这个观念上来。许多人对于美的定义十分偏激。在我看来,《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美绝不是能用“心灵美”所概括的。

基于上面的观点,我认为“美”是一种情感。因为在我们读《诗经》的时候,多少都会带着一些自己的观点。例如,一个正在热恋期的人拿起《诗经》,他会感叹里面的感情之美。但如果将这本书给予那些单身主义者,他们也许并不认同此种的观点。这世界上有个成语叫做“身临其境”,其实只是我们把感情带入了里面。

因此,读《诗经》就像是在读我们自己。寻找《诗经》中的美,就好像是在寻找自己的内心。一次次的感情冲刷就是我们所寻找到的最美丽的“美”。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已经找到属于我自己的“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鉴赏方法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①弄清情节结构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明线、暗线、出人意料的结尾、衬托、铺垫、先抑后扬等哪些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②弄清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形象的作用,领悟景物描写对衬托人物心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效果。通过对小说中描写的分析,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另外,要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的作用。

③把握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如,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句式整齐、用词准确而形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诗经和礼记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与礼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读了诗经和礼记我感受到了诗经很经典,所以流传到了现在。孔子就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不学习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学习知识就不懂得为人处事。啊!原来诗歌这么有魅力而又高尚。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感受到了古人的浪漫……我一直不太喜欢背古诗,因为根本就体会不到诗意和优美,所以我要先体会诗意再感受它的优美,抱着欣赏的态度去背古诗,这样我才能叩开诗歌之门,感受诗歌的美好,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

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全文共 4515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是一条长流不息的大河,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传统音乐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他源远流长,缓缓流淌了几千年,流露出声音起伏回荡的美感;渗透着创作者的情感世界;洗涤着聆听者的心田;更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习惯和哲学理念……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体系。

虽然我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无以言传的热爱,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永远摸不透曲调背后的理论体系。我的理解也一定不像专业研究者对我们传统音乐所阐述的那样专业、准确,所以我也只能就自己有限的知识浅谈我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理解。

谈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体系,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将其与西方音乐体系进行比较。当然,我也一样。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也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每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交易失传。此外,中国传统音乐多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音乐更讲究节奏。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的创作更讲究理性。

中国传统音乐讲究伦理准则。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可见中国传统音乐与“礼”是分不开的。古人承认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艺术性,以“善”和“美”来评价音乐,崇尚平和中庸的审美标准。古人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雅乐,有“恶郑声之乱雅也”的偏见。中国传统音乐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将艺术形式的美放于第二位。对此,《乐记》中可以找到论断“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在老子《道德经》的“大音希声”的论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子认为最美好的音乐应该使人内心和谐平静,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中国传统音乐在思想上要求服从于一定伦理学和美学,音乐上强调“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以及“清浊、大小、长短、哀乐、刚柔”。从中国传统音乐的角度,古人把声音分为“人籁”、“地籁”和“天籁”。现在流行的天籁之音应该就出自这里。这种声音“听不闻其声,视不风其行,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中国传统音乐虽然大多与政治相联系,但是就它的纯审美的要求来看,它有着相当稳固的一贯性。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要求大体可分为“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这二十四况。形象的说,它的美学要求很像中国的书法:在音乐的微观层次上,每个音的音头、音腹、音尾的细节处理都有轻重、刚柔、曲直、收放、方圆、缓急、浓淡、希密、虚实之分。这很像书法中的“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急除之分。大型乐曲的乐章或全曲的布局,就像书法中的整个作品的“章法”。

《乐记》从儒学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我国的传统音乐是我国人民生活的产物,西方音乐中的表现性并不一定比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性好,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造型性也不一定比西方音乐的造型性逊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有其局限性也有其优越性,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不断更新,一定会使我们的传统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更站的住脚。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神韵。

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传统音乐重神,而西方音乐重形;中国传统音乐贵虚,而西方音乐贵实;中国传统音乐重视表现,而西方音乐重视造型;中国人重视艺术的意境,而西方人重视生活的表层;中国人讲究精神生活的满足,而西方人讲究物质生活的得失;中国人谈恋爱脉脉含情,而西方人谈恋爱直言不讳;中国人爱好中和含蓄,而西方人爱好过分夸张。中国传统音乐追求意境的高雅,重视形神、虚实、情理、气韵、文质等范畴。它体现一种虚的意境。音与音之间听起来似乎是不连贯的,但是实际上在音和音之间,它为听者留下了想象和体验的空间。它强调的是一种思想的内涵,而不是音效的强度。从这一方面也充分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包罗万象、胸襟广阔的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者在创作中,为表现意境神韵,往往将主观意志渗透到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之中。他们在演奏时已经投入地把自己变成了某个事物。使客观事物有了自己主观思想,靠心灵对自然进行直觉体验,体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国传统音乐在演奏时既肯定自然的山水,又不仅仅表现自然的水声;肯定鸟鸣和风声,又不仅仅模仿其声。它强调人对自然的内心体验,就像我国的书法艺术“字之于形式之外,所以致乎美之意境也”。在这一过程之中,创作者往往不分物我,把自己想象成物,或是让物变成自己,就像金圣叹所说:“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从而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我想我国传统音乐的意境神韵应来自于“书画”的意境审美。与西方音乐不同的是,在听中国传统音乐时,你会勾勒出水墨山水画的写意,而听西方音乐时,你只会想到油画的写实。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神韵也有境界之分,根据人与自然融合的程度分为: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第一境界为最低境界,听到的只是客观事物;在第二境界中,客观事物开始被赋予了主观情感;达到第三境界时,便可以听到“山之灵气”达到“物我两忘”超凡脱俗。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人们主张音之乐应以其意境之美为标准。人们认为最美好的音乐不是人为的创作出来的,而是大自然天地感化和陶冶的结果。为了追求一定的意境,古人喜欢置身于大自然中欣赏和演奏音乐:或松下、或清泉边、或泛舟江中、或隐逸山林,即便是在家中演奏聆听音乐,也大多选择在亭台、游廊、庭院……这些开放的空间。“独坐幽徨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林馆》)这种环境可以使音乐在周围的空气中散发开来。也可以把外部环境中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鸣声等“天籁之音”引入其中,使人的思绪飞回到自然,更好的融入其中的意境。中国传统音乐在意境的表现上,通过想“虚”“远”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空灵的美感,通过虚远的延长变化,使曲音若断若续,若有若无,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使意境更显悠远朦胧与含蓄。

三、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宗教思想。

正如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所说:“没有一个伟大的纯洁的艺术是无宗教的,艺术愈宗教化,他就愈有艺术性。”中国的传统音乐融汇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在思想上追过“真、善、美”,在后期的发展中更体现了佛教的禅宗思想。

佛教的禅宗思想不仅在艺术的表现内容、方式等方面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新鲜元素,而且在创作思想、审美情趣等深层思想方面也很大的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神宗的“自性论”“顿悟论”等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神宗注重音乐创作中“心”的作用,要求“以心感物”。 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音乐所负载的内容上,而不像西方音乐那样更多地重视音乐本身。德国哲学家卡希尔曾说过:“认识自己乃是哲学家探讨的最高目标。”其实认识自我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以心感物的最高目标。“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我自用我法,法自我立”“失乐者,从于心者也。”认识自我,以自我感受的表现手法将这种体验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心即理也”不像西方音乐过度的注重音阶,音调,中国传统音乐 追求“无法之法”,一切随性,自成曲调,人对音乐的主观性。对禅宗思想来说音乐只是人追求自我超脱的一种手段,在音乐的婉转回绝中人可以实现自我,达到精神自由。

中国传统音乐在思想上要求注重人的悟性。西方音乐强调听觉的表现与冲击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多地注重人的思想的顿悟。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顿悟见性”禅宗中国传统音乐都要求反映自然,求真,求美,观宇宙之万物,感天地之灵气。所谓“悟道”与“顿悟”不是容易推理认识,而是人的主观的内在感悟。他通过曲调的绵延来传达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一种追求。他超脱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达到心灵的碰撞。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更可以说中国的传统音乐在思想的表现上吧禅宗的“顿悟”升华成为了听觉的领悟,所谓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非有妙语,难以领略。”

四、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情达意。

此音而东之,乃干戚羽麾,谓之乐。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行于声;声成文,谓之乐。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不在于“乐”而在于“情”。他的丰富的情感魅力可谓让人情不自禁地为之倾倒;一把琵琶就能传达出昭君彻夜难眠之忧态;一架古筝就能弹奏出“我太山之沉稳,汨汨溪水之灵动;一只古筼就能吹出五千年朝代兴衰之幽思。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天人合一“的情感理念,强调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他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情感艺术,他不像西方音乐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构建音乐,而是通过人的情感起伏奏成曲乐的缓急绵延。 我每每听到这古典的回响都会沉静,沉静再沉浸下来。静静的听,细细的品:如酒杯,充满一杯佳酿,盈盈入口,入心,入情;曲如白玉,如亲人,满载柔情,吻你、依你、抚慰你。这是多么深重的文化底蕴在绝致、纯净的声音中幽幽的透出一缕又一缕清香,恬淡、宁静与深邃,这浓烈的情思随着美妙的曲调一同散发出来,感染着人的每一根神经,“江上调玉琴, 一弦一清新。冷冷七弦变,外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琴声之所以使江月更白,江水更深,并非是江月真的白了,江水真的深了,而是舞琴者以情贯之,听琴者以意达之的真实写照。

他不仅注重演奏者的感情投入,也注重聆听者的情意所达。对于这一点,我认为“高山流水”的典故是最好的证明《吕氏春秋》:“伯乐古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这不仅仅是知音难觅,更是知情难寻曾经听说优秀的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会让自己感觉他手中的琴简直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可是,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古琴的四手齐弹时,演奏者的情感投入却让我有了正好相反的审美感受:人是琴的一部分才对!那时,古琴分明是一个活生生的,澎湃情感的生命,人的四只手,以及那些跳动的音符,这一切都是古琴本身酝酿已久的情感的宣泄。

中国传统音乐的感情表达是多样的。 他既是有火一样热情的《兰花草》《信天游》,也有诙谐幽默的《夫妻》;既有“轻细小雅的江南细竹,也有“优美秀丽”的小曲;既有大红大绿,也有水墨白描;既有反映为生存权利而斗争的《二泉映月》《走西关》也有反映争取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梁祝》。

世界在变化,唯独内心我们传统音乐的感觉不会变。在昏黄的静谧雨夜,在晨曦清盈盈林中,在烈日当空的午后,当古典的音乐在耳边响起,我的思绪便会不自觉的追随古典音乐,任我怎样努力也不听我使唤。传统音乐中流露出的古典的美在情愫温暖着人的悲凉,滋润着漫漫的旅程。传统音乐从不言爱,却把爱字表达的淋漓尽致;传统音乐从不言愁,却让人品味到痛彻心扉的哀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感悟人生,从星云流水般的乐曲中捕捉其他音乐无法领略的生命的深远与神秘石多么幸福的事。时光流转,我们不经意就走到了现在,聆听传统音乐的小桥流水,心底的旋律宗在不经意间响起 又响起,中国传统音乐让我们躲开都市的喧嚣和红尘的虚荣,感受经过岁月沉淀所积淀下来的经典。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中,顿悟忙忙碌碌背后的人生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但《齐》、《鲁》、《韩》三家(包括司马迁、刘向)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三家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之辞。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奏鸣曲。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日,也还是要唱一些欢快热闹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顺心如意。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同喜庆节日的气氛相适应。如果办喜事时奏哀乐唱悼亡诗,撇开吉利与否的迷信观点不谈,至少产生败兴和杀风景的反效果,总是招人憎厌的。《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氛的作品列于篇首。这不仅符合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即从人情之常来讲,也是理当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品鉴赏

全文共 4073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末尾一小节为礼辞。“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表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与他的美政理想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情感,显示出更为明确的流向。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赵逵夫)

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他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成就梦想的作文鉴赏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我听到过杜甫的感慨,在茅屋,在雨夜;我看到过紫禁城上空的弯月,落寞时,彷徨时;我嗅到过兰亭周边的花香,意境起,思绪飘。这些,都是书馈赠给我的。我欣赏鲁迅犀利的文笔,我敬佩孔子的仁爱,我理解仲永的无奈,那些,都是书告诉我的。

我与他,在某一个路口相遇,微笑,凝望,有了交集。我们携手,一起去旅行,后来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产生了分歧,我发现,这条路实在又坎坷又崎岖,每一步是那么艰难,我萌发出放弃的冲动,更发觉自己的懦弱,因为害怕他的高度与一路攀登的压力,便想抽离,想逃避。我开始预测自己的未来,却固执地认定了他是我的工具,我不过是利用他为未来的生活换来面包和荣誉。其实他有多想呐喊:“不是的,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割舍不断地是这份真挚的感情。”可我在迷茫中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

他换了新装,悄悄地走到我面前,很自然的伸开双臂,试图得到我的理解,希望给予我一丝慰藉,我拥抱了他。他恢复了,我的热情,他恢复了,我的心跳。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再也忍不住,眼泪来势汹涌,像打开了的水龙头,泪珠连成了一条线,湿了他的脸颊,此刻,我只能用感动二字来描述我复杂的心境。是啊,我没有忘记,我也没有放弃,我为我的梦想而在执着,在奋斗,即便那是个遥远的梦,隔着银河般的距离,但当我想象我已经看见了彼岸前的薄雾时,我便贪婪地想象彼岸的形状,远方的风景,能在闭上眼的瞬间闻到一丝芬芳。我相信,我可以的。这一次,我决不再将他推开,将梦想轻易的放弃,也不允许暂停。每一篇阅读都给了我一个空间去幻想,给我一个午后来享受阳光,我的眼里交织了欢乐与忧伤,充斥了光明与黑暗,透彻了善恶,明辨了是非,我从一个梦爬到了另一个梦,像雪球积累着翻滚,我登上一个个小台阶,进行更具有挑战性的跨越。我对他越是了解,我便越清楚自己的目标,越觉得梦想的真实可靠。我安静下来,看着他并凑到他耳旁,告诉他,终有一天,我会实现我的梦想,因为我坚持着,我会比以前加倍的呵护他,于是梦的种子在心坎儿上发芽了……

六年寒窗,三年挑灯,转眼间面对趴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自己,我真的改变了不少。我比以前成熟了,耐心了,懂事了,认真了,还有很多很多一时半刻说不出来的细微的变化,镜子前的脸仿佛还多了一些青涩,当衣柜里再也找不出一件米老鼠的T-恤,我也会傻傻的感叹一句:“哎,老了。我的童年结束了。”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相信年轻就是我炫耀的资本,我的骄傲,这个梦想的垫脚石,并非拿出来显摆,而是用来创造。因为心中的梦想如故,闪着光亮,我便不曾退缩,不曾逃避,不管结局是否事与愿违,我仍在奔跑的路上……

坚持阅读,放飞梦想,那些,这些陪伴了我的成长,愿曾经流过的苦苦的泪水,挥洒下的咸咸的汗水凝结成一块甜甜的方糖,为我的人生增添亮丽的装饰。抬头看那道温暖人心的阳光,天空也一同微笑,明天,我将启程,我将远航!

[关于成就梦想的作文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菊花的诗词鉴赏精选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5、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 郑思肖《画菊》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8、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11、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郑思肖《寒菊》)

12、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15、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 《菊》

1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

1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18、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 《菊韵》

19、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王如亭《菊城吟》

20、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21、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唐·太宗《赋得残菊》

22、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23、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

24、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25、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26、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7、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28、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29、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杨万里《咏菊》

30、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说鉴赏拥你入怀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跳上中巴,车内已无位置,后排大妈将她小孙女的座位让给了我。出于感激,出于对小姑娘的喜爱,也出于安全,因为大妈的位置正对路口,我将小姑娘坐在了自己的大腿上。

“你享福了。”奶奶对孙女儿说。

“不,是我享福了。她能坐在我的腿上,是我的福气。”真的,小孩对你没有隔阂,那真是你的福气。

“几岁了?”

“三岁。”小姑娘一边说,一边回头伸出手指示意,还伴以甜甜的微笑。面对小姑娘的微笑,我也报以微微一笑。

为了交流,我将小姑娘侧转身子。这小姑娘,不仅文静,对我更是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密,她好像我的孩子,似乎她的身上流淌着我的血液,她清澈的眼眸中,满含着对我的依恋。为此,我母性的温情,骤然唤醒,我似乎又回到了遥远的过去。多少年前,我的孩子也一样地躺在我怀里,一样的无邪的眼睛,也一样的亲密。断裂了那么多年的亲情,今天,在一个陌生的孩子身上,再次续接。

下午,这是个容易让瞌睡虫找上门来的时间,车的颠簸,又成了摇篮曲,小孩很容易睡觉。以往每次带孩子坐车,孩子总会在车上美美地睡一觉。这小姑娘也不例外,似乎不那么精神,她的奶奶说,下午还没睡过觉呢。

“好,那就睡一觉。”我将小姑娘揽在我怀里,拉紧孩子的衣服,以防感冒,“把眼睛闭起来,好吗?”

车距本来就不长,半小时的时间,而现在也已过去了十分钟左右,我得赶紧让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可孩子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入睡的。或许,我不是她的亲人,我的心跳,我的体温,对她没有催眠作用。

甜甜的笑脸,似睡非睡的眼睛,就这么文静地躺在我怀里,我努力地让她靠近我的身体,不让她受冷。我更是努力地让自己靠近她,汲取她的体温,以温暖我疲惫的心灵。

小姑娘终于美美地睡着了,而我,搂着孩子,沉浸在久违的幸福中……

这一刻,多希望时间能停止不行,然而,时间不可能为我而停止;多希望这是没有终点的行程,然而,终点站,马上就到,而且,已经近在眼前;多希望,孩子的奶奶,能允许我带孩子回家,给我多一点的时间,让我跟孩子相处,但谁能相信一个陌生的女人?谁能允许自己的孩子被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带走?

终点站,终于到了,尽管我有一万个的不愿意,可我不得不把孩子交还给人家,终归不是我的孩子,我有什么权利一直拥有呢?

“谢谢,辛苦了。”奶奶对我说,孩子也张开了她的睡眼,醒了。

“不辛苦。”我望着孩子,笑了笑,孩子还没苏醒呢。

奶奶抱着孩子,在路边等车。风,吹在脸上,有点冷,但奶奶的心,肯定比我温暖。

谢谢你,孩子,让我重新做了回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儒林外史》鉴赏及影响

全文共 3096 字

+ 加入清单

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鉴赏影响,希望能帮到您!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x、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创作背景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点评鉴赏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等。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

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的划分线主要在于保持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钻研儒学、推行正道其实却把道德品质封存的儒士。

专家点评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该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胡适《吴敬梓评传》)

成就影响

《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可作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部活的生动的参考。也有盛赞《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意大利薄伽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或英国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抗衡,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儒林外史》是中国传统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鲁迅、胡适、张天翼等现代文学家都对《儒林外史》有独到的体会和研究,致使这部作品在现代文坛备受瞩目,影响到现代小说的创作。《儒林外史》对晚清小说的示范作用是明显的,而晚清小说又给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更多方面的参照。《儒林外史》对现代文坛的影响深远,并促生了“故事集缀型”小说的兴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

2、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2)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叠词、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l、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果。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排比、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静动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3、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结构对比等。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l、思乡主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思;思念家乡等。2、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思念亲友;依依惜别、情深意长等。3、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悦等。4、报国主题: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5、伤世主题: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了解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就能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为更深一层地鉴赏古诗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诗经蒹葭改写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苍苍蒹葭,青翠,淡雅。晶莹的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思念的姑娘儿呵,亭亭玉立,伫立在那河水旁。美艳若仙的美人呵,艳得让我心意蠢蠢。我划舟逆流而上,只为寻得那一滴醉人艳滴。路,是那样险阻,绵绵长,但我心无畏;我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她就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哎……

凄凄蒹葭,平易,繁芜。晶莹的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眷恋的姑娘儿呵,亭亭玉立,伫立在那河水边。娇艳欲滴的美人呵,美得让我的心直软。我划舟逆流而上,只为寻得那一缕青裙幽香。路,是那样岖崎,难攀登,但我心依旧;我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她就在水中滩。眼致而手不及!哎-----

采采蒹葭,苍苍,凄凄。晶莹的露水,如泪痕。我心中那痴迷的姑娘儿呵,亭亭玉立,伫立在那河水边。花容寂然的美人呵,沉得让我心影悠悠。我划舟逆流而上,只为寻得那一次艳遇邂逅。路,是那样艰难,如曲绳,但我心奔腾。我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她就在水中洲。如一幅古典艳画,我对画默默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受诗经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喜欢跟着妈妈收拾家中的储物柜,我总是对从柜中翻出那些同处一室多年却未曾见面的东西惊奇不已,多数是压了箱底的旧书。早期出版社并不精美的排版与整页的灰白丝毫不影响我的阅读兴趣,我仍可以翻着这些泛黄的书页看上一个上午。

我记得一本画集,画集里每页都印着整幅的植物工笔画,其中有一幅桃花图。由于印刷不精,有些模糊,只能看清楚大概轮廓及两行隽秀工整却不死板的小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执子于归,宜其室家。”我不懂其意,又因图一会儿就看完了,书随手一扔,此后再未相见。

后来,我读到一本有关《诗经》的评析的书,才知道小字的内容印于《周南》中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到“灼灼”二字,仿佛真的看到四月芳菲,漫天遍地的桃花;连结苍穹的万紫千红,仿佛真的感到那一张张桃面所蕴含的欢喜的灼热,以及那灼眼的鲜明与华丽。我才识尚浅,对大师所评析的内容理解不到一二,却能把脑海中那幅桃花图补全了。青墨为枝,朱砂作桃,是哪户人家有女将嫁?二千年前先人对和睦幸福单纯而热烈的向往已打破时空的束缚,透过一行行歌词与沁人的桃花香气一同扑面袭来。

《诗经》中有一曲《芣苡》,是我最爱的诗词之一。“芣苡”又名车前子,和漫天桃夭的华丽景象不同,车前子是常见而朴实的,它通常敦厚地与田间地头的野草生在一起,和善得容易让人漠视。芣苡是首人们采车前子时所唱的短歌,歌谣不长,除去反复无义的发语词不过36个字,简单地描述着采车前子的动作,不加修饰,也不加渲染。可小声读起来,却感到每字的音调都轻快而赋有灵气,乡野田间的轻盈素净流连于齿。

清方玉润有评:“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我并不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闭上眼田家好看麻衣荆钗,吟唱采车前子的景象便历历在目。可翻开书,六字动词白描出动感欢快的农作场景,大自然的清新与舒畅顿时由然而去,清澈了现代都市的纷乱污浊。农女欢歌的音符在车前淡绿的圆页弹落,田间野草散发出的香气萦绕。

我并不清楚《诗经》的文化价值,也不能透过行行文字解析出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只能狭隘地把他看作先人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着千千万万歌者吟出的音韵,及从时空中撷下的一朵盛开的香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排比句鉴赏:关于朋友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1、朋友是可以一起打着伞在雨中漫步;是可以一起骑了车在路上飞驰;是可以沉溺于美术馆、博物馆;是可以徘徊书店、书廊;朋友是有悲伤一起哭,有欢乐一起笑,有好书一起读,有好歌一起听……

2、友谊如蝴蝶,我们嬉笑追逐,唤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友谊如蜜糖,我们一同品尝,甜蜜一滴滴渗入心田。友谊如音符,我们共同谱写,奏成一曲曲美妙的乐曲。

3、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妙的景色。友谊如水滴,我们共同凝结,汇聚成一条条潺潺的溪流;友谊如绿叶,我们互相依偎,创造出一颗颗庇荫的大树。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5、友情似海,可以包容你的缺点;友情似火,在寒风中给你温暖;友情如书,使你明白更多的道理;友情似阳光,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6、友谊如鲜花,我们共同欣赏,编制成一个个美丽的花环。友谊如音符,我们共同聆听,经典语句谱写成一章章动听的乐谱。友谊便似一杯清新透凉的冰红茶,滋润着你我干渴的喉咙。

7、友谊是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是夏天里的一缕清风,是秋天里的一句问侯。友谊是焦渴时的甘泉,友谊是黑暗中的明灯,友谊是快乐时的分享,友谊是忧伤时的抚慰!

8、朋友是一缕金色的阳光,照亮你的整个世界;朋友是一阵和煦的春风,拂去你满身的疲惫;朋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时时刻刻都愿分享你的欢乐,每分每秒都愿分担你的痛苦。

9、朋友是常常想起,是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盛在眼底;朋友是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携手共度一个又一个黄昏;朋友是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多温柔。

10、朋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朋友如花香,芬芳而淡雅;朋友是秋天的雨,细腻又满怀诗意;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纯洁又傲然挺立。

11、友谊是一首歌:真诚是旋律,宽容是曲子;友谊是一盏灯:你是灯芯,我是油,他(她)是火柴;友谊是一座古老的房子:坚韧是石,毅力是沙!

12、友谊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友谊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友谊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友谊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13、朋友不是书,它比书更绚丽;朋友不是歌,它比歌更动听;朋友应该是诗——有诗的飘逸;朋友应该是梦——有梦的美丽;朋友更应该是那意味深长的散文,写过昨天又期待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暑古诗《销夏》鉴赏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销 夏

唐 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