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丽江古城(20篇)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丽江古城,欢迎借鉴!

浏览

6675

作文

806

世界遗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自北魏孝文帝年间起持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南北长达一公里,今存有窟龛二千三百四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二千八百余品,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那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得名。那里的主佛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高约十七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双耳长近两米,略向下垂。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万佛洞是龙门石窟佛像最多的洞窟。洞内主佛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在他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着一尊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洞内南北两壁还整洁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仅有四厘米高。整个洞窟金碧辉煌,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最趣味的当属宾阳北洞正壁的主尊佛像。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大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所以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其实,特殊的“剪刀手”手势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石窟造像被盗……再加上战乱管理空虚,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直到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才得以保护,20xx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展现了中国北魏期至唐代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保护文化遗产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如何在语文考试中写出一篇满意的作文?考试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其实都是给出一个写作的范围。在这个规定的范围内,如何选择好切入的角度,这是动笔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环节。常见的选择有两种,概括成八个字:一种叫“大处着眼”,一种叫“小处着手”。

所谓“大处着眼”,就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论述阐发。比如前几年上海有一个高考作文题,写作的话题是谈谈对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和思考。那么,“大处着眼”的写法,就可以从宏观的角度,以“为什么”和“怎么办”为两个大层次,先谈谈文化遗产的意义、价值和作用,再谈谈怎样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这几者的关系。

所谓“小处着手”,就是在作文命题给定的范围内,选择一个具体的点,即一个具体的写作对象,以求深入。还以上述高考作文题为例,“小处着手”的写法,就是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一个具体的文化遗产,比如某一个地方剧种,某一种民间工艺,某一处名胜古迹,某一类古玩收藏等等;从这样一个较小的切入口,对写作对象进行比较深入和详尽的解说和阐发。

不过,光知道写作角度可大可小,还远远不够。因为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常常可以见到两种带有普遍性的不足。一是着眼于宏观的文章,但却大而无当;一眼望去,茫茫一片空洞的议论的泡沫,寻不到一点实在的东西。二是着眼于微观的文章,虽然具体,但仍显单薄;就事论事,立点太低,缺少力度和分量。因此,上述说法应该再加上八个字:大处着眼,勿忘其小;小处着手,勿忘其大。也就是说,作宏观论述阐发时,别忘了多举一些具体的事例。以若干小而实的叙述性的片段,来充实抽象的说理。让文章多一点感性,多一点说服力。比如谈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可以举一些名人故居或者文化遗迹,来具体地印证文化遗产可以再现历史、激励后人的观点。而从微观入手的文章,就应该把具体的写作对象,放到更广大的文化背景或时代背景中去考察,努力挖掘它的文化价值或历史成因。比如写京剧或者剪纸,就可以把它们放到文化传统或历史沿革的大背景上,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审美习惯等角度,深入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一篇好作文,应该是既有具体的可感知的内容,又有理性的由表及里的分析。记住上述的十六字秘诀,可以提醒你在铺纸提笔时,注意兼顾大与小、虚与实、点与面的关系,写出既实在又有深度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丽江古城作文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抵达昆明后,便马不停蹄,直奔丽江。这个古老的小城,每天都在演绎着它平凡的故事。我,只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到了丽江,终于看到了魂牵梦萦的大研古城。古老的砖木房屋一栋栋紧挨着。颤巍巍的已经有些倾斜了。其余的便次第将这倾斜小心翼翼地传递下去,石板铺的街道承载不动太多旧事,已经有些凹陷了,油腻腻的五花石板早就埋没了当年的棱角,一条条石头小路并着一涓涓流水一同穿街走巷,于是便自然地串起了一条条街道,一户户人家。

住在一户纳西人家开的客栈里,每当夜幕降临,坐在四合院的天井里,遥望着近在天边的星星,一任似乎有点夸张地带点寒意的盛夏的风在吹拂,静静地聆听纳西老人讲述那动人而神秘的传统。那种感觉,给住在城市里的人一种久违的惬意。蜗居在繁华的都市里,夜空似乎不再有夜的颜色,银幕一般,但在丽江,却可以清晰地看到那闪烁的星星。

丽江古城是没有城墙的,据说是因为古时候城里有个官姓木,他想:自己姓木,若是再造个城墙,那不就成“困”了吗?没有城墙,古城外却另有景致:两架大大的木水车。水车缓缓地转着,仿佛是古城一轮又一轮的岁月轮转,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诉说我们不知道的故事。水车上淌下的涓涓细流汇入了贯穿全城的清澈河水中。碧波荡漾,鲜红的鱼儿摇着头摆着尾徜徉在小河的怀抱里。杨柳依依,不知那树干是经过多少个春夏秋冬长成?靠在刻有浮雕的汉白玉围栏上,回头再望一眼古城,深深的小巷,窄窄的街道,悠悠古城,缭绕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世界遗产作文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姚导,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共度着美好的时光,下面我们一起去游览北京的故宫吧 !

旅客们你们还不知道吧!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宫殿是以金碧辉煌的彩画;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它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999间。宫内先收藏珍贵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进100万件,故宫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北京处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数不胜数,希望旅客们有时间去慢慢欣赏!

谢谢大家我说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世界文化遗产学生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不到鼓浪屿就不算到厦门”,今天我们就来到了厦门的明珠——鼓浪屿游玩。

鼓浪屿是一座岛,得坐船去。船上,我观赏着海面上的景色。快艇飞快地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而货轮却慢吞吞“走着”,像个老爷爷。海面上风平浪静,像一位文静的少女,亭亭玉立。

抵达鼓浪屿后,我们先去了日光岩。日光岩在山顶上,是一块很大的岩石,我想:那会不会是陨石呢?如果是,周围可能会有天坑吗?带着这些问题,我好奇地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登顶了!这里可以将整个鼓浪屿尽收眼底,半山腰上长着茂密的植物,它们郁郁葱葱,充满了勃勃生机。植物丛中,还有一些红房子若隐若现,那是军官退役疗养院。小岛四周都是沙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闪闪发光,似乎是一条金项链围绕着小岛。日光岩山脚下是一条小吃街,里面人山人海,各种餐馆人声鼎沸。

接下来,我们去了皓月园。皓月园在小岛东部覆鼎岩海滨,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有各种植物、岩石,还有一大片沙滩及一些亭子,建于1985年。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矗立在空地上的一座长13.7米,高4.7米,耗铜18吨的巨型郑成功铜像,郑成功是厦门名人,收复台湾后,曾经屯兵在厦门。看着这座巨大的铜像,我心里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鼓浪屿的美食名不虚传,鼓浪屿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鼓浪屿的名气举世闻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记忆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

记忆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仅存的重要记忆在消失。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计划,来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并且呼吁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馆藏文献,并让它们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世界记忆名录分为世界、地区和国家三级,申报文献遗产根据其地域影响力,分别列为不同级别的名录。

中国入选名录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代内阁秘本档、东巴古籍文献、清代科举大金榜、“样式雷”建筑图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侨批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开头600字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的地方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也是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建成30余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我们从大金门进,大金门是明孝陵外郭城的正门,也是近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我们第一个要游览的地方是碑亭。碑亭由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但现在亭子的顶部已荡然无存,只有四面墙壁,每面墙壁各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所以俗称“四方城”。里面有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块石碑高8.78米,碑文是由朱棣亲自撰写的,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中段为石像路,长约250米,俗称翁仲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6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文臣武将,武将身穿盔甲,威风凛凛;文臣头戴朝冠,神情肃穆,他们都是陵墓忠实的守护者。

明孝陵神道石刻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明楼在方城之上,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屋顶早已毁,仅存四壁砖墙,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

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世界文化遗产主题五年级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周口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是世界文化的一大重要遗产,也是北京人的起源地。

这里有从古至今的所有北京猿人的进化论,很涨知识,一个个北京猿人像手里拿着火把,昂头挺胸,高傲地站着,好像一个高贵的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万多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1961年3月4日它还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导游一本正经道。

带着兴奋的心情,随着导游向里走,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大字“北京周口人遗址”和一个金色毛发的猿人头像,此时,我的内心有说不完的情趣。

踩着白色大理石铺成的小道走进大厅,长廊的中心竖立着一个个展示箱,里面整齐得摆放着北京猿人头像,每个猿人的表情也都丰富多彩,有的好似在笑,有的在哭,甚至有的还在生气。左右两边挂着曾经北京猿人的照片和简介。听导游说,目前这里出土了六件头盖骨,十五件下颚骨,一百五十七枚牙齿和许多碎裂骨骼,这也代表着四十个北京猿人个体。

走进展览馆,个个北京猿人的场景出现在眼前,其中有生活在70到20万年前的直立人,20到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都是我们的祖先。

还听导游讲,那时男性猿人平均身高为156厘米左右,女性猿人平均身高为150厘米左右,并且寿命很短,只有4.6%的猿人能够活过50岁。

每个场景都栩栩如生,动作也非常生动。

走出这里,真是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遗产作文300字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我要介绍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美丽的郭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年,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xx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景区在恢复运营之后,对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实行免费开放,直至20xx年底。5月10日,莫高窟恢复开放。

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世界遗产作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如果你去西安旅游的话,千万别错过我们国家的镇国之宝——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传说是由72万工匠制造而成。秦兵马俑的陪葬坑共分为三个大坑,三个坑总面积近20000多平方米,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规模之宏大,令我震惊!

兵马俑是由细泥塑造的,一个个都与众不同,没有一件是复制品,每一件都是“限量版”。

看这边的骑兵佣,他们一个个穿着铠甲,左手持马绳,右手持长矛,稳坐在战马上,好似随时准备上前奋勇杀敌。再看看那边的跪射佣,他们右腿跪地,左手拿弓,右手持剑。一个个仿佛胜券在握,准备一击命中敌方首领的头额。

兵马俑一个个都被捏造得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有的士兵目光炯炯,像是准备为国家舍身杀敌;有的眺望远方,像是在思念自己的故乡,思念自己的家人;还有的眉头紧锁,凝神沉思,像是在思考怎样才能配合队友,成功击退敌人……

兵马俑做工相当精细,如果你再走近一点细看,你还能发现他脸上的眉毛,根根分明,发丝也是一根一根,雕刻得如此绝妙。就连手掌,还雕刻着掌纹呢!这足以看出工匠技术之精湛。

看了这么多兵马俑,我心中无比感慨。古代的工匠技艺高超,把一个个兵马俑捏造得像真人一样。如果没有耐心、专注、坚持,没有追求极致的精神,哪有奇迹的诞生啊?古人的这种匠人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美丽的丽江古城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幅宛如清明上河图的东方繁华古城——丽江!

她是我国四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其中之一,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云南的西北部,她古老的东巴文化更是一块令中外赞叹不已的神秘瑰宝。

丽江是个多民族小城,以纳西族为主。丽江古城仿佛是一座世外桃源,五彩花石铺就的小道穿街而过,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在这里被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布满小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情画意之景观。水中,名贵的鳟鱼及锦鲤在飘逸如发的水草中悠闲自在的游弋着,这是鱼儿的自由世界,没有人会打扰他们。沿河两岸民居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精细雕绘目不暇接,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着,处处绿荫飞花,名胜古迹随处可见。“高原姑苏”这个美名被她用之一点也不为过。

这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上而下以来就是滇、川、藏的交通枢纽,是从古到今的“茶马古道”。城中心的四方街更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五花石铺地,天天日薄西山以清水洗街,带着极浓的民族传统特色的商铺林立。一群纳西老人围转在一起载歌载舞,唱着古老而动人的纳西民谣,一派祥和之气象。

坐在街边民居的茶楼里赏着花,品着茶,看着如织的游人,凝眸着墙上纳西的象形文字,听着悠扬的音乐,一种怡然的恬静由心而起,让人置身于一种忘我的境界之中,如痴如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记作文:游丽江古城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绵绵细雨之下的丽江古城,游人并不多,尤其是那些远离古城中心的小巷,更是宁静得让人恍如隔世。

漫步在古城窄窄的小巷里,一边慢慢的走、细细地看,一边静静的聆听“沙沙”的雨声,不管什么烦恼,仿佛都会随着滑落的雨滴烟消云散。

小巷两边的民居,粉墙黛瓦,古朴中带着凝重,典雅中透着清幽。偶尔“嘎吱”一声响,从屋内探头向外张望的主人,对我们这些游客总是报以一丝友善的微笑。

就这样顺着小巷走着,望着前面横堵着的墙壁,感觉小巷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就在我们打算原路返回时,冷不丁从前面的墙角走出一个人来。我们好奇地走上前去,一拐,呈现在眼前的,便又是一条深深的小巷,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脚下的石板已被雨水洗濯一新,只有石板的千疮百孔,透露岁月留下的痕迹。听导游介绍,古城的人们特别爱干净,他们喜欢在门前的路边挖一条小沟,用从上流下来的水洗一洗拖把之类的工具。所以在古城,只要有路,有人家的地方,总会有一条窄窄的小沟,而且户户相通,成了古城独有的一道风景。连日来的小雨使水沟蓄足了水,顺着地势,沟内的积水“哗哗”地流着,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古城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故事。

我们沿着水沟顺势往下走,小巷逐渐变得宽阔起来,古城出口已近在眼前了。这是,我猛然意识到,只要沿着这水沟走,准能找到出口。我又向当地人求证,结果真是如此。原来古城人是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给外乡游客指路哩!

我们沿着水沟前行,来到了四方街,这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各家店铺内人来人往,一些店主还用淳朴的乡音叫卖着,十分热闹。这是古城少了一份凝重,多了一份繁华。

短暂的旅程即将结束,而我的心此时已被丽江古城的宁静、古朴、典雅所吸引。我对当地的导游由衷地说“我一定还会再来丽江古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名扬中外的皇家园林,风景十分秀丽。

进了颐和园的北门,翻过一座绿树成荫的小山,就能看到一条雕栏画栋的长廊,这条长廊长700多米,一眼望不到头,里面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穿过长廊,只见一片清澈碧绿的湖水,水面并不宽阔却十分平静,那是昆明湖。湖边铺满了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只只绿油油的小手,托着粉嘟嘟的荷花。一阵微风吹过,荷花就像仙女一样,在“小手”上翩翩起舞。不远处,一条条龙船慢悠悠地滑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处的小岛边,著名的十七孔桥,像一条银色长龙横卧在水上。蓝天白云,龙船小岛,都被湖水倒映着,映衬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沿着昆明湖,来到颐和园的后花园,只见一块巨大的怪石矗立在人们面前,它叫“青芝岫”,又名“败家石”,是中国最大的园林石,整块石头千疮百孔,怪石嶙峋。看,这里,一只母鸡蹲在山脚,正在保护它的孩子们,那边,一群白羊静静地站着,像是在等待牧羊人归来,中间,一只青蛙匍匐在山顶,好像随时会跳起来捕捉蚊虫……多姿多彩,令人印象深刻。

颐和园里处处是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希望我还能有机会,再次去细细观赏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丽江古城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从大理出发,汽车在蜿蜒盘曲的公路上飞驰了整整半天,才到达目的地丽江

初来丽江,会觉得这个小城还保留着一份原始的沧桑。这里的民居住宅很有特色,青砖青瓦,向上微翘的屋檐上还卧着一只石貔貅,木门两旁的对联也都是用少数民族的象形文字书写而成的。

这里的天空纯净得不含杂质,若隐若现的明星与地面上的灯红酒绿相呼应。落日的余晖眷恋着大地。向远处眺望,宁静的湖泊宛如一只明亮的眸子,荡漾着千丝柔情。群山掩映着万物,仿佛一条巨龙匍匐、雄踞着大地,又似乎是投掷一颗石子于水中,激起的千层浪花。当地人把终年不化、高深莫测的雪山尊为神,在古老的传说中,雪山更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或许,只有永恒不灭的太阳知道谜底,只有强健有力的金雕亲吻过雪山之颠,只有大自然真正领略过苍茫群山。

休息了半天,蓄足了精神气。在附近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古城区。这时人并不多,不过越往里走越热闹。这里巷子颇多,青石板拼凑的路面并不宽敞,两边的店铺却十分繁华,各色各样的小商铺,经营着各种银饰、玉饰、小玩意、特产,供不应求。路边偶有民间歌手在弹唱,曲风安静沉稳,末了也只是将礼帽往路中央一放,不吆喝也不撺掇。布依族的女孩在店门口学着打制银器,我朝她看去,她便回过头来朝我一笑,质朴得惹人怜爱。这里虽然繁华,建筑的特色却从古代一直保留到现在。一条窄窄的河道串联了整座古城,若再飘洒几点烟雨,倒是像极了江南水乡。

边走边看,肚子也有些饿了。奶油煎饼的香味勾起了我的食欲。那卖煎饼的阿婆倒也有趣,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熟络地用各种好吃的点心招待你。要是说好吃,你得多买点;要是不喜欢,阿婆也不生气,笑眯眯地给你挑其他东西。我咬一口煎饼,顿时唇齿间流连着一股香甜,混着芝麻的香味,不一会儿一块煎饼就下了肚。

夜幕完完全全地降临了,中心的广场上又一次热闹起来。有民间艺人展示着传统的乐器,也有用现代工艺做出的植物精油氤氲着馥郁的花香。路口处飘荡着安详、平和的民族歌曲,餐吧里却传出动感的电子音乐。身着民族服装的老人、孩子们与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游客们一起欢唱、舞蹈着,一切都是那么融洽、和谐,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站在一个小摊旁,拨弄着叮咚作响的龙风铃。质朴的花纹和古老的工艺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也许,历史悠久的古典文化是龙铃,而新潮的现代工艺则是风铃,只有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奏出最美妙的乐章。而这正像丽江一样,古典的馨香与时代的气息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才成就了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圣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珍惜和爱护世界遗产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世界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文明的中国万里长城。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样子在墙上写着“╳╳╳,到此一游”……等文字,而我却没有这样,只是把口香糖扔进一段路与另一段路中间的小窄沟里。可当我抬头正要走的时侯,外国朋友看见,连连摇头说:NO,NO!这时我惭愧的无地自容,也终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前还以为是对的)。这时刚才说:NO,NO!外国朋友再看到古老、雄伟、美丽的长城时,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道:very beautiful!

在回去的路上,我既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为我们拥有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长城而感到无比自豪。惭愧的是古人和外国人都能做珍惜爱护我们的遗产,而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却不知道珍惜和爱护我们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相反去破坏它们,使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越来越少了。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没有遭到破坏的世界文化遗。等到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召开时,外国朋友再看到我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和连声称道。这时,你的行为不仅是代表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所以让现代的年轻人携起手来,做新社会的一名文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世界遗产作文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田乐然,大家叫我“小甜甜”就行了,在此,我祝大家旅行愉快!

今天,我带大家参观的是秦兵马俑,它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兵马俑规模宏大,已经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内有兵马俑近8千个。在三个俑坑中,1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占总面积的1/2还多,坑里的兵马俑也是最多的,有六千多个。

大家看,兵佣形态各异,有的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有的身着短甲,手持弓箭,有的手持兵器,奋勇冲杀。他们的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好了,现在请大家四处游览,细细地欣赏、体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世界文化遗产日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那是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所以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开平碉楼建筑很有特点。

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

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世界文化遗产650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那充满钢琴声的小岛,一直以来,我就向往着鼓浪屿。虽然它不及巴黎圣母院那样宏伟,但也充满着西洋富丽的气息;虽然不及死海的神奇,但也有动听的海浪声与丰富的海产。

初来乍到的我,抱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来到通往岛屿的港口,强烈的阳光下,港口的琉璃瓦反射着强烈的阳光。我登上了拥挤的船只。啊!第一次与海的亲密接触,海浪轻轻地摇晃着,是那么得温柔。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儿时摇篮中。海水蓝得深沉——与天相接。我们的船像剪刀似的行驶在一块巨大无比的蓝绸子中。

五分钟后,我们登上了鼓浪屿,刚走上岛屿,只见人山人海。向前走,映入眼帘的是鼓浪屿的金字碑。

向右拐,一排排的路灯好似一个个小卫兵,乍眼一看,路旁尽是些富丽堂皇的西洋式别墅。有的别墅的顶端是贝雷式的屋顶,有着冲天的气势,但也不乏温馨浪漫。那些别墅顶上有的安放着一个小阳台,它是那么耀眼,阳台做工精致,雕刻完美,各式各样的款式尽显其中,仿佛一切都是天公所赐。有的楼顶是镂空的平头式旁边又有一层镂空的围栏,每根都不一样。房屋旁边种有草坪。绿油油的,草坪上最显眼的要数三角梅了,奇崛而不枯脊,清新而不柔媚。一般的别墅为二层,不是说浓缩就是精华吗?一排排的西洋别墅尽显欧美建筑风采。

漫步在民居边的小石路上,又是一番新奇的感受。人们悠闲自得地喝茶,聊天,下棋。钢琴声一阵阵传来,让人陶醉其中,边小猫也懒洋洋地趴着闭目养神呢。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水族馆,许多品种的海底生物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还有,鼓浪屿顶端的日光岩也别有一番风味。真是让人大饱眼福了啊!

不平凡的小岛养育了不平凡的人们,不平凡的小岛经我留下了不平凡的记忆。

鼓浪屿,梦幻般的岛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美丽的丽江古城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美丽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在神奇的玉龙雪山之下。到了这里,好像自己已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古代的中国。因为这里的房屋全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们古色古香,不仅全是由木头搭起来的,而且每一个连接处都没有使用一颗钉子,真是太神奇了。这些房屋一间连着一间,连绵不断,并且屋与屋之间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小巷。而几乎每一条小巷都有一条小溪流过。小溪里流着从玉龙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它清澈见底,溪里有一群群锦鲤,在游来游去,好不自在。当然你也别小看了这些小巷,它们可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现在,在古城中心的广场上还立着有“爬山涉水”的雕像呢!

丽江古城不仅房屋建筑奇特、壮观,而且在这里居住的民族也很多。其中最为神秘的就是纳西族了。他们很多的东西都透出神秘的色彩。比如纳西古乐就是其中的一种。他们古月没有词也没有曲,全是口口相传。他们手工制造的布匹更是成了民间一绝。那些布匹上面的神秘图案和文字,都记录着纳西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用玉龙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泡出的普洱茶更是好喝的要命。

丽江古城真是个名符其实的美丽古城。不愧被评为世界的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一种从葬坑,就在秦始皇陵附近,它象征着秦始皇拥有着一支庞大的军队。

它是一位农民在打水井时发现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参观秦始皇兵马俑。

刚进一号坑就看见面前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展现在眼前,这应该就是守护秦始皇的军队吧!这些兵马俑站立整齐,各式各样,有的双手牵着马,有的手上拿着兵器,有的双手打开好像在射箭,有的双手放在胸前好像在驾车。我们继续往里走,发现还有更多兵马俑,有些早已出土,有的还在保护中。我最喜欢一个正在保护的24号俑,因为这个俑身披铠甲,头戴盔甲,站得特别挺,左手拿着兵器长矛,右手放在身子边,看上去非常勇猛。

我们来到二号坑,我一进门就看见了一个玻璃框,框里展出着一个完好无损的俑,这是一个跪射俑。他一只脚支撑身体,一只脚跪在地上,双手放在右侧,拿着弓箭,好像在往天上四处?望,观察哪里有目标。接着我看到了一个中级军官俑。他表情严肃,身披铠甲,笔挺地站立,手上拿着两把剑,好像在守卫秦始皇。

最威武的当然是高级军官俑了。他双眼望着前方,看上去非常威严,手下好像按着一把宝剑,随时准备大开杀戒。最可爱的当然是马俑啦!这是这么多马中唯一有尾巴的马。它长得非常高大、壮实,头上戴着铠甲,嘴巴和鼻子都被铠甲保护着,只有眼睛露在外面。我发现这匹马的前面有一个牵马的士兵,好像它的主人正准备驾马去巡逻呢。它的主人可能是一个巡逻兵。最酷的是一个立射俑。他眼望着前方,双手拿着弓箭,随时准备把弓箭拉足射向空中的目标。

这些兵马俑真是各种各样,栩栩如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文化遗产作文55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说到长城,我想起一个故事:当初,修建嘉峪关长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人却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吁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地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时间。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长城,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为你骄傲、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