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会林简介(精品20篇)

浏览

5027

作文

918

作者简介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 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说《岛上书店》内容简介

全文共 2222 字

+ 加入清单

岛上书店的那一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吸引了我去阅读。那么它的内容是什么呢,快来看看简介吧。

《岛上书店》是2015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美)加布瑞埃拉·泽文。

这是一本关于全世界所有书的书,写给全世界所有真正爱书的人。

《岛上书店》是一本现象级全球畅销书。2014年4月1日,《岛上书店》精装版在美国上市,立刻以一路破纪录的姿态,成为了2014年的全球出版界黑马。短短一年内风行畅销美、英、德、意大等30国,创下了出版史上全球化最快的畅销纪录。

内容简介:

岛上书店是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

[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荒岛。

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婴儿出现在书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于孤独绝境中的A.J.,成为了连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女业务员阿米莉娅之间的纽带,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这本书的笔风浅浅淡淡,却让人那样喜欢,想象那孤独的爱丽丝小岛上有个安静的,惨淡经营的书店,老板是一个孤僻的男人,他的名字叫A.J,这个男人生活毫无乐趣,每天靠吃各种速冻食品、读书度日,完全活在由书构建的世界里。看到他的第一次故意醉酒,我甚至都想不出他的一辈子该怎样过下去了,感觉生活似乎没有出路,充满绝望和冰冷!

可是一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个意外而至的生命成了他生活的转机,那个可爱的坐在书架中间的小小女孩,用她的童稚和咿咿呀呀温暖了这个坚硬的男人。他以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相逢,他怎么可能去养大一个小孩子,可是小姑娘就那么亲近的爱上了他和他的书店,令他无法舍弃,最后他选择了留下小姑娘玛雅,因为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书店变成了小岛上那些妈妈们喜欢去的地方,妈妈们不相信一个单身男人可以照顾好可怜的小女孩,她们把照顾玛雅当成了一项事业,尽可能的多去书店,这样,书店里的人慢慢的多了起来,而A.J为了玛雅开始在书店购进他不喜欢的适合小孩子阅读的各种绘本,同时为了拉近和妈妈们的距离,开始购进她们喜欢的书,并从她们那儿获得养儿育女的经验。不知不觉间,A.J从过去那个孤僻的男人变成了一个可以让人接近的男人,心肠也慢慢地变软了。

所有读书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渴望,渴望遇到同样爱书的人,因为每一次的阅读都是灵魂的一次奇妙旅行,而这种奇妙的感受渴望与他人的分享,只有分享才能让那种美好的感觉持续发酵,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分享的对象,需要同样爱书的人,需要知音,但寻找知音的过程却是漫长和无望的,我们只能等待遇见,却完全没有方向。阿米莉亚作为出版社的销售代表,是一个并不美丽却勤奋又执着的姑娘,她熟悉出版社的每一本书,虽然第一次来到岛上的推销并不顺利,那个不近人情的书店老板A.J给阿米莉亚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可是这个姑娘四年不懈的坚持却最终成全了他们彼此的寻找,那就是共同对书的爱好。虽然在爱的追逐中,还有那么多的困难,但是从读到A.J发现自己对阿米莉亚的爱的时候,我就是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在阅读了,我坚信因为阅读而产生的爱情一定是珍贵而默契的,犹如茫茫人群中寻寻觅觅好不容易发现的那一抹亮色,内心的惊喜无以名状,而这种惊喜也一定是彼此的。我坚信当A.J发现自己的情感时,阿米莉亚也必然是有感觉的,所以,小岛的孤立、冬天的封闭、辗转的重逢,这些都不足以障碍他们的爱情,多好,从此有一人可以如你爱书一般爱你、爱书,可以分享,可以陪伴。

“玛雅知道她的妈妈把她留在小岛书店,但是也许每个小孩在某个岁数都会遇到这种事。有些孩子被留在鞋店,有些被留在玩具店,还有些被留在三明治店。你的整个人生都取决于你被留在什么店里。她可不想生活在三明治店。”这个可爱的姑娘并没有因为妈妈的离去而伤悲,反而成了书店所有转变的契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象一个摇摇晃晃徜徉在书海中的小小姑娘,“她的手滑过杂志,把放书签的旋转货架转了一下。早上好,书签!早上好,书本!早上好,书店!”小姑娘的每天都是这样开始,闻书的味道、研究画、研究书,最后以爱书为标准来评价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喜欢玛雅,喜欢玛雅成长的环境,喜欢玛雅有一个爱书的爸爸引导她的阅读和成长。还在不断的想象,这样的养育,是不是我也可以试试?哈哈--

这是一本令人温暖的小说,而且恰恰发生在我最喜欢的地方--书店,那个书店坐落在爱丽丝小岛上,这个岛上的居民几乎彼此都认识,只有旅游旺季的时候,才会来很多游客,天啊!这简直就是我可以想象出来的最美好的世外桃源了,有书读,有很多如同亲人般的邻居,大家守望相助,处处可见熟悉的面孔、暖心的问候。

我相信玛雅是上天看到 A.J生活的无望时,送来拯救他的那个美丽的小天使,还有那个聪明能干的姑娘阿米莉亚一定也是老天爷送给他的礼物,他们让A.J学会了爱,学会了柔软,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因为内心的爱,A.J把书店变成了岛上居民温暖的聚集地,而每一次的读书会也成了大家相聚的节日,共同的阅读,成为了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捷径,小岛上连警察也变成了读书人。我始终相信爱读书的人内心世界一定是美好的,因为他们在乎精神的纯净,所以,我同样可以了见那个冬天会断了渡船的小岛,定是美好的令人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简介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际禁毒日的简介和由来

全文共 2485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禁毒日全称是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由1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管制麻醉品滥用今后活动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并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大会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即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束后第二天)定为“国际禁毒日”。从1992年起,国际禁毒日每年都有一个活动主题,以达到国际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有些地方,贩毒、恐怖、黑社会三位一体,已构成破坏国家稳定的因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

中国禁毒发展史

毒品犯罪是国际公约规定的国际犯罪。1988年12月19日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中,对毒品犯罪行为作了详细规定,即“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剂、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行为,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有关的危害行为。”毒品违法行为包含吸毒、注射毒品的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把它规定为一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并对成瘾的吸毒行为人规定要予以强制戒毒。毒品犯罪,则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从事与毒品有关的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社会治安秩序的活动,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即采取坚决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禁毒运动,收缴毒品,禁种罂粟,封闭烟馆,严厉惩办制贩毒品活动,8万多毒品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2000万吸毒者被戒除了毒瘾,并结合农村土地改革根除了罂粟种植。短短三年时间,就基本禁绝了危害中国百余年的鸦片毒害,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

80年代以来,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下,由于中国毗邻“金三角”毒源地的特定地理位置,境外毒品不断向中国境内渗透,导致已经禁绝的毒品祸害又卷土重来。因毒品过境引发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逐步蔓延。在毒品违法犯罪死灰复燃并逐渐增多的现象露头之后,中国政府禁毒的态度明确,决心坚定,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同毒品违法犯罪进行坚决的斗争,加强禁毒工作领导,健全禁毒法规,完善禁毒措施,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并加大禁毒斗争的人力、财力投入,增加缉毒专项编制,组建缉毒专业队伍,拨出禁毒专项经费,改善禁毒装备,加强戒毒基础建设和研究。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毒品对人民群众的侵害,挽救吸毒者的生命,遏制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是终消除国内毒品消费问题,中国政府对吸毒成瘾人员,由公安机关依据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通过行政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对经强制戒毒后的出所人员,由家庭、单位、常住地公安派出所及基层群众组织,共同负责开展对强制戒毒出所人员的后续帮助教育工作,防止其复吸。对发现的复吸者,由司法部门对其实行劳动教养,继续帮助其戒毒。

云南等省在强制戒毒工作方面摸索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许多地方就强制戒毒、戒毒所管理等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定、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等地在全社会帮教挽救吸毒者、减少复吸率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陆续开展了对吸毒人员的调查登记,逐步摸清了吸毒人员情况,为深入开展戒毒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际禁毒日历年主题:

从1992年起,国际禁毒日都确定有一个主题口号,以达到国际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如

199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毒品,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

1993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实施教育,抵制毒品”。

1994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女性,吸毒,抵制毒品”。

1995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国际合作禁毒,联合国90年代中禁毒回顾”。

1996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滥用毒品与非法贩运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1997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让大众远离毒品”。

1998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无毒世界我们能做到”。

1999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亲近音乐,远离毒品”。

200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面对现实,拒绝堕落和暴力”。

2001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体育拒绝毒品”。

200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吸毒与艾滋病”。

2003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让我们讨论毒品问题”

(2003年中国“6·26”国际禁毒日的宣传主题为“远离毒品,关爱未来”)。

2004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05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珍惜自我,健康选择”。

2006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毒品不是儿戏”。

2007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08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依法禁毒、构造和谐”。

2009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毒品控制了你的生活吗?你的生活,你的社区,拒绝毒品。”

201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2011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201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全球行动共建无毒品安全社区”。

2013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14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是:珍惜美好青春,远离合成毒品、拒绝毒品,健康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欧阳修简介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秦始皇简介主要历史功绩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1.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提出“皇帝”称谓;

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3.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创立宰相,兵部、户部等官职,历时数千年之久;

4.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大大便利国内商业和文化交流;

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驰道,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对于陆路交通的发达,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8.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9.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10.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11.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使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韩非子简介

全文共 1422 字

+ 加入清单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中文名称: 韩非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280~233

生平简介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出身韩家贵族。与李斯同事荀卿。韩非所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年代。韩非眼见韩国政治腐败,改革不力,在强秦进攻面前一再割地受辱,多次上书韩王,提出修明法度等富国强兵的建议,但不为韩王所采纳,于是退而著书,写成《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五十五篇十余万言(《韩非子》)。后来,这些著作传到秦国时,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看到《孤愤》、《五蠹》等著作,其深邃的思想,不禁使他拍案叫绝。秦王为了急于得到韩非,便发兵攻韩,韩王没有办法,只好把韩非送到秦国。韩非到了秦国,不到一年,还没有来得及被重用,李斯怕韩非得势夺取了的地位,于是和姚贾利用韩非曾建议秦王存韩以为蕃臣,在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秦王听了李斯的话,将韩非下狱治罪。韩非要求面见秦王,没有得到允许,李斯使人送毒药给韩非,迫使他自杀。不久,秦王又后悔,使人赦免他的罪过时,他已死了。

韩非根据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统治经验,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法、术、势三者之间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推行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彻底打垮奴隶制,必须变法,实行法治。推行法治必须掌握政治上的权势,他主张统治者要有势。有法有势而无术,会大权旁落,人君得不到利益,所以必须有术。韩非认为,法是国家根本的规章制度。是除了人君之外所有臣民必须一道遵守的根本大法。韩非主张“任法不任贤”,厉行法治,严格考核铨选,一定能出现胜任封建行政管理的官吏。韩非还继承前期法家商鞅的“以刑止刑”的观点,力主重刑厚赏,“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五蠹》)。韩非的重术思想渊源于申不害。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新的阶级矛盾的条件下,韩非提出术是“藏之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难三》)的工具。人主要不动声色地掌握赏罚大权。对于势的理解和运用,韩非发展了前期法家慎到的观点。

他认为,要想取得统治的成功,必须依仗“人为之势”,即“抱法处势”,“抱法处世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要牢牢地控制住政权,运用政权的力量去行法用术,统治人民,“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五蠹》)。法、术、势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政治思想体系,它成为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工具。韩非,是先秦时代最后一位法学大师,作为上升时期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法治思想和他建立中央集权政治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确曾起了进步作用。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补充和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构成的总根源,韩非的历史观是反对复古主义的,他认为天子不是由天的意志决定的;经济生活决定历史;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生活资料决定道德面貌和法制。韩非对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还提出了“参验”的方法,就是用考查比较得到证实的方法。韩非还从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自己新的伦理学说和社会观点。他从荀子的性恶论出发并发挥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生就是好利的,只有“利”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群合作的唯一力量,利害关系才是人类的唯一的社会关系,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法令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红与黑小说内容简介

全文共 4596 字

+ 加入清单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

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小说内容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

在法国与瑞士接壤的维立叶尔城,坐落在山坡上,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河岸上矗立着许多锯木厂。 市长德瑞那是个出身贵族,在扣上挂满勋章的人。

他五十岁左右,他的房子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园,他的妻子是最有钱而又最漂亮的妻子,但他才智不足,“他只能办到严格地收讨他人的欠债,当他自己欠人家的债时,他愈迟还愈好”。在这座城市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贫民寄养所所长——哇列诺先生。他花了一万到一万两千法郎才弄到这个职位,他体格强壮棕红色的脸,黑而精粗的小胡子,在别人眼中他是个美男子,连市长都惧他三分。但市长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决心请一个家庭教师。 木匠索黑尔的儿子于连,由于精通拉丁文,被选作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他约十八九岁,长得文弱清秀,两只又大又黑的眼睛。在宁静时,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象是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一瞬间,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由于他整天抱着书本不放,不愿做力气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弃与怨恨,经常被父亲和两个哥哥毒打。他小时疯狂地崇拜拿破仑,渴望像拿破仑那样身佩长剑,做世界的主人。认为拿破仑“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但后来他又想当神父,因为“如今我们眼见四十岁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万法郎的薪俸。这就是说他们能拿到十万法郎,三倍于拿破仑当时手下的著名的大将的收入。”于是,他投拜在神父西朗的门下,钻研起神学来。他仗着惊人的好记性把一本拉丁文《圣经》全背下来,这事轰动了全城。

市长的年轻漂亮的妻子是在修道院长大的,对像她丈夫那样庸俗粗鲁的男人,打心底里感到厌恶。由于没有爱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养3 个孩子身上。她认为男人“除了金钱、权势、勋章的贪欲以外,对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最初,她把于连想象为一个满面污垢的乡下佬,谁知见面时却大出她的意料:面前这个年轻人竟是这样白皙,眼睛又这样温柔动人。以为他“实际上是一个少女”故意假扮男装。她对于连产生好感,甚至觉得“只有在这个少年教士的心里,才有慷慨、高尚、仁爱”。瑞那夫人的女仆爱丽沙也爱上了于连,爱丽沙得到了一笔遗产,要西郎神父转达她对于连的爱慕,于连拒绝了女仆爱丽沙的爱情。瑞那夫人得知此事心里异常高兴,一股幸福的流泉泻落在她的心海里,她发觉自己对他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 夏天市长一家搬到凡尼镇乡下花园别墅居住,晚上乘凉的时候,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树下,于连无意间触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缩回去了,于连以为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决心必须握住这只手。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于连偷偷地紧握着,满足了他的自尊心。瑞那夫人被爱情与道德责任折腾得一夜未合眼。她决定用冷淡的态度去对待于连。可是当于连不在家时,她又忍不住对他的思念。而于连也变得更大胆,他在心里暗想:“我应该再进一步,务必要在这个女人身上达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后发了财,有人耻笑我当家庭教师低贱,我就让大家了解,是爱情使我接受这位置的”。

深夜2 点闯进了她的房里。开始,她对于连的无礼行为很生气,但当她看到“他两眼充满眼泪”时,便同情起他来。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爱上于连该多好。不过,在于连的心里则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他的爱完全是出于一种野心,一种因占有欲而产生的狂热。他那样贫穷,能够得到这么高贵、这么美丽的妇人,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不久,皇帝驾临维立叶尔,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于连被聘当上了仪仗队队员,使他有在公众面前大出风头的机会。迎驾期间,于连作为陪祭教士参加瞻拜圣骸典礼。之后,他对木尔侯爵的侄子、年轻的安倍主教十分崇敬。心想,安倍主教如此年轻就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倍受女人的青睐,暗下决心“宁愿受宗教的制裁,也要达到令美人羡慕的境界”。 瑞那夫人心爱的儿子病危,她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的一种惩罚,她陷入了可怕的忏悔里。这时,爱丽沙又把夫人的事暗中告诉了哇列诺先生,他早先曾贪恋瑞那夫人的美色碰了一鼻子灰,便趁机给市长写了一封告密信。但市长担心如果把妻子赶出家门,自己将失去一大笔遗产,而且也有损于自己的名誉,采取“只怀疑而不证实”的办法。但在这座城市里,街谈巷议对瑞那夫人和于连却越来越不利。一次爱丽沙向西朗神父忏悔时,又谈出于连与瑞那夫人的秘密关系。关心于连的神父要他到省城贝尚松神

红与黑学院进修。告别后的第三天夜里,于连又冒险赶回维立叶尔,与瑞那夫人见面,此时的瑞那夫人由于思念的痛苦,已憔悴得不像人样了。贝尚松是法国一座古城,城墙高大。初到神学院,那门上的铁十字架,修士的黑色道袍,和他们麻木不仁的面孔都使于连感到恐怖。院长彼拉神父是西郎神父的老相识,因此对于连特别关照。他对于连说:“嘻笑就是虚伪的舞台”。在321个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平庸的青年,由此于连自信会迅速获得成功。他悄悄对自己说:“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当中,我将是个主教。”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竟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

但神学院是个伪善的地方,他很快就堕入了忧郁之中。彼拉院长受到排挤辞职不干了,并介绍于连为木尔侯爵的秘书。彼拉神父专门给他介绍侯爵一家他说“你要十分注意,一个象我们这种行业的人,只有靠这些大人先生们才有前途……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注定的了”。

侯爵瘦削而矮小,有一对十分灵活的眼睛,头上带有金色假发。他是个极端保皇党人

图书《红与黑》,法国大革命时,他逃亡国外,王朝复辟后,他在朝中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于连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他抄写稿件和公文,侯爵对于连十分满意,派他去管理自己两个省的田庄,还负责自己与贝尚松代理主教福力列之间的诉讼通讯,后又派他到伦敦去搞外交,赠给他一枚十字勋章,这使于连感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于连在贵族社会的熏陶下,很快学会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艺术,成了一个花花公子,甚至在木尔小姐的眼里,他也已脱了外省青年的土气。木尔小姐名叫玛特儿,是一个有金栗色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丽的姑娘,但“这双眼睛透露出一种内心可怕的冷酷”。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并被3 世纪前一段家史所激动:她的祖先木尔是皇后玛嘉瑞特的情夫,被国王处死后,皇后向刽子手买下了他的头,在深夜里亲自把它埋葬在蒙马特山脚下。她十分崇拜皇后的这种为爱情而敢冒大不韪的精神,她的名字玛特儿就是皇后的爱称。

起初,于连并不爱玛特儿那清高傲慢的性格,但想到“她却能够把社会上的好地位带给她丈夫”时,便热烈地追求起她来。玛特儿也知道于连出身低微,但她怀着一种“我敢于恋爱一个社会地位离我那样遥远的人,已算是伟大和勇敢了”的浪漫主义感情,因此,她在花园里主动挽着于连的胳膊,还主动给他写信宣布爱情。为了考验于连的胆量,她要于连在明亮的月光下用梯子爬到她的房间去。于连照样做了,当晚她就委身于他了,过后玛特儿很快就后悔了 。 一次,他们在图书室相遇,她边哭边对于连说:“我恨我委身于第一个来到的人”于连感到痛苦,他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把古剑要杀死她,玛特儿一点都不害怕反而骄傲地走到于连面前,她认为于连爱她已经爱到要杀了她的程度,便又与他好起来。夜里于连再次爬进她的房间,她请求于连做她的“主人”,自己将永远做他的奴隶,表示要永远服从他。可是,只要于连稍许表露出爱慕的意思,她又转为愤怒,毫不掩饰的侮辱他,并公开宣布不再爱他。

因为于连的记忆力很好,木尔侯爵让他列席一次保王党人的秘密会议,会上有政府首相

图书《红与黑》、红衣主教、将军。会后,木尔侯爵让于连把记在心里的会议记录冒着生命危险带到国外去。在驿站换马时,差点被敌方杀害,幸好他机警地逃脱了,与外国使节接上了头,然后留在那等回信。在那儿他遇到俄国柯哈莎夫王子,他是个情场老手,于连便把自己的爱情苦恼讲给他听,他建议于连假装去追求另一个女性,以达到降伏玛特儿的目的,并把自己的五十三封情书交给她,“把这些信转抄一份寄给你所选定的女性,这个女性必须是瞧你不起的对方的熟人。” 于连回到巴黎后,将这些情书一封封寄给元帅夫人,元帅夫人受了感动,给于连回信,玛特儿再也忍耐不住了,跪倒在于连的脚下,求他爱她,于连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看呀!这个骄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脚下了!”。不久,玛特儿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写信告诉父亲,要他原谅于连,并成全他们的婚事。侯爵在爱女坚持下,一再让步。先是给了他们一份田产,准备让他们结婚后搬到田庄去住。随后,又给于连寄去一张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授予贵族称号。

于连在骠骑兵驻地穿上军官制服,陶醉在个人野心满足的快乐中,“由于恩宠,刚刚

红与黑才作了二天的中尉,他已经在盘算好至迟有象过去的大将军一样,在三十岁上,就能做到司令,那么到二十三岁,就应该在中尉以上。他只想到他的荣誉和他的儿子。”这时,他突然收到了玛特儿寄来的急信。信中说:一切都完了。于连急忙回去,原来瑞那夫人给木尔侯爵写信揭露了他们原先的关系。这时恼羞成怒的于连立即跳上去维拉叶尔的马车,买了一支手枪,随即赶到教堂,向正在祷告的瑞那夫人连发两枪,夫人当场中枪倒地。 于连因开枪杀人被捕了。

入狱后,他头脑冷静下来,对自己行为感到悔恨和耻辱。他意识到野心已经破灭,但死对他并不可怕。瑞那夫人受了枪伤并没有死。稍愈后,她买通狱吏,免得于连受虐待。于连知道后痛哭流涕。玛特儿也从巴黎赶来探监,为营救于连四处奔走,于连对此并不感动,只觉得愤怒。公审的时候,于连当众宣称他不祈求任何人的恩赐,他说:“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结果法庭宣布于连犯了蓄谋杀人罪,判处死刑。 瑞那夫人不顾一切前去探监。

于连这才知道,她给侯爵的那封信,是由听她忏悔的教士起草并强迫她写的。于连和瑞那夫人彼此饶恕了,他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 在一个晴和的日子里,于连走上了断头台。玛特儿买下了他的头颅,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至于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常见的历史典故简介

全文共 448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典故是有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小编整理了常见的历史典故,欢迎欣赏与借鉴。

1):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万赵兵,除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3)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4)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xiàn)”,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5)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实现了统一,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yu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义军推翻。

6)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7)唐太宗病逝,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灿烂,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8)女皇武则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废皇后王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武氏独揽内宫大权;660年,因高宗患风眩,目不能视,下诏委托武则天协理政事;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同殿听政,共受朝拜,天下称“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则天立三子李显为帝,为唐中宗,自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次年,武后废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为睿宗;公元690年,武则天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下,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

9)请君入瓮: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

10)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11)唐中宗复位后,让其妻韦后当权,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韦后,拥其父戴睿宗复位,两年后,睿宗传位给李隆基,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辅佐下,吏治不紊、纲纪有条,再次出现中兴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后来被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杨玉环的同族哥哥)破坏殆尽。

12)蜀汉建兴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后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病逝,年仅岁。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流芳。

1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曹丕之孙),公元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有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

14)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在奸佞宦官黄皓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

15)八王之乱:公元年,晋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后)阴险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废太子(毒杀),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囧废除贾后,司马伦称帝,之后各诸侯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厮杀,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加上被贾后所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史上称“八王之乱”,持续年,独剩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为帝,即晋怀帝,西晋王朝从此衰落。

16)十六国:从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17)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裕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晋恭帝退位,东晋灭亡;次年刘裕毒杀晋恭帝,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统天下,并立百余年,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叫“南北朝”。

18)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地生存。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时多年完成了《史记》,共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19)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字昭君,因未行hui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昭君出塞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20)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终未成功,汉皇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21)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22)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歃血为盟,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23)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

24)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25)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袁绍派军万,先是大将颜良文丑被暂时降于曹操的关羽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袁绍谋士许攸献计不被采用,许攸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便将袁绍击败。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此后,曹操逐渐统一北方。

26)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27)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哙赴宴,席间项庄(项羽的堂弟)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樊哙的保护下得以逃脱。

28)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9)“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30)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3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32)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范蠡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携西施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33)“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34)商鞅变法:商鞅,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35)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36)合纵连横: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消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7)屈原名平,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38)将相和: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应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颇听说后,便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39)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常见的历史典故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剧情简介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袁浩是个事业上小有成就的旅行社首席代表,英俊潇洒、单身多金,是大多数女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正值而立之年的袁浩,可谓正值人生的大好时光,但由于自小成长于破碎的家庭,又遭受着女友死缠烂打般的疯狂逼婚,使袁浩对婚姻恐惧更甚,并标榜自己是不想结婚的男人。直到有一天,见着女人就能变成“耗子”的袁浩,却阴差阳错地遇到了“猫”一样敏捷、聪慧的女人茅小春。身世复杂、还有着一段不同寻常感情经历的医院护士茅小春,后来也成了一个不婚主义者;她和袁浩不打不相识,两人由一见面就互掐的关系,渐渐发展至擦出火花,这对不想结婚的男女,最终还是克服所有障碍,一起走进了结婚礼堂。

由胡歌、王晓晨主演,王丽萍编剧的都市爱情大戏《大好时光》召开精彩发布会,明晚正式登陆东方卫、安徽卫视,而开播剧情围绕女一号王晓晨饰演的茅小春而展开,讲述了她遭遇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感事件。在安徽卫视的开播发布会上,胡歌更是变身“白马王子”迎接王晓晨饰演的女主角,两人浪漫亮相引爆全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赠汪伦》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物简介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葛优,1957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演员。1979年,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从事舞台剧表演。1993年,主演《大撒把》,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1994年,主演电影《活着》,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2011年,凭借《赵氏孤儿》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大奖;2012年,凭借《让子弹飞》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男演员奖;2014年4月18日,葛优任第11届法国影展形象大使,获颁法国骑士勋章。2015年,获第16届华鼎奖中国电影成就奖。2016年2月4日,葛优任澳门电影节评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局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简介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县交通局团支部,现有团员14名,28周岁以下青年22名,占总人数的63%;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占团青队伍的81%。在经贸系统团总支和团县委的关心、支持下,交通局团支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服务中心、服务青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全体团员青年,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工作中,交通局团支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创新活动方式,在团员青年中真正起到了带头作用,成为局党委的好助手。团支部以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主动带领团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争做新世纪的文明团员。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团工作的重点。交通局团支部积极利用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在党委领导下,不断加强团支部的自身建设。积极贯彻“党建带团建”工作方针,努力抓好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助手作用和团员的带头作用,工作中,我们首先加强了团支部班子建设,一是配齐配全班子成员,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可做。二是加强班子成员的学习教育,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水平。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工作的计划管理、目标管理,避免随意性,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推进。四是加强了对团支委的培训,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团干培训班,提高了支部团干的综合素质。五是完善健全团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及时把团委的工作要求传达到位,每季度一次的团课,团支部都结合党委的政治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交流,并展开讨论,不断地加强团员的思想认识。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团员青年整体素质

工作的质量是靠集体的力量来实现的,在加强班子建设和制度完善的同时,我们不断强化队伍整体素质建设。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实现团青工作的不断提高和团员青年的自身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加强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并把其列入团支部的重要工作之一,把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首先是抓好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除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团章》外,还组织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支部成员思想品质高了,思想进步了,政治立场坚定了,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本年度,陆续有四名团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加强阵地建设,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生活

针对青年团员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特点,我们不断加大阵地建设力度,开展多样的活动。团支部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了歌咏、乒乓球等比赛、并且结合党委组织的读书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读《陈刚毅先进事迹》、《徐振超工作日志》讨论活动等,很好地丰富了团员青年的业余生活。与此同时,我们还经常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利用节假日,我们组织青年团员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新世纪新奉献”、“远学延安精神近学青年先进”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

四、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积极开展主题活动。每当局出台新的规章制度后,我们都要进行宣传,带头贯彻执行。另外,我们先后多次为贫困村小学助学捐款捐物累计达二千元。每逢节假日,我们还组织团员上门为学生辅导功课,赠送学习用品,与其促膝谈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在团县委的支持下,每季度抽出一天为助学活动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交通局团支部将在上级团组织的关心和带领下,坚持优良传统和好的经验,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时期团青工作的思路,努力做好基层团工作,让上级组织放心,让团员青年满意,让鲜艳的共青团旗永远高高飘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物简介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王朔,男,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王朔于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引发广泛关注,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分别参演了1991年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和1993年电视剧《海马歌舞厅》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内容简介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天赋卓绝的年轻外科医生庄恕离开了世界最前沿的胸外临床科研机构,拿着不到从前十分之一的薪水,回到国内,来到被无数同行抱怨的中国公立医院——仁合医院。到来的第一天,他就被卷入了一起牵涉多方利益关系的医患矛盾,并由此认识了仁合医院胸外科最优秀的年轻女医生陆晨曦。

庄恕以高超的医术和庄谐并重的个性魅力渐渐吸引了陆晨曦,而陆晨曦也在与庄恕的交往中逐渐改变着自己不谙人情世故,过于骄傲任性的一面。但当他们一起并肩同担生死,两心相照后,庄恕却告诉了陆晨曦一个最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事关他的母亲。

三十年前,庄恕的母亲是仁合医院的一名护士,被质疑用错药导致病人死亡,三岁的女儿也不堪同学嘲笑走失,七岁的庄恕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一直不相信是自己的失误,坚持调查真相,却不幸因车祸而死……三十年后,庄恕成为优秀的医生,此番回来,就是为了追查当年的“事故”真相,找寻走失的妹妹,可是,他无意发现陆晨曦就是当年死者的女儿……而且,当年涉事的医生如今已经是医院院长、医学界泰斗,纵然他一步步追踪到了证据又怎能让他们去承认多年前的错误?医者仁心,但最难面对的也是人心,幸而,故事里的医生们,最终,都没有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作者简介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主要作品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者简介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

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 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他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

现供职于杭州文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重阳节的简介及饮菊酒

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习俗: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明节简介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它既指节气,又指节日。有趣的是,在浩瀚的联海中,一些巧嵌“清明”的对联别具情趣,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特采撷一些与“清明”有关的对联与大家共赏。

据传,明代一秀才路过天台山时,天色已晚,便投宿山间一茅棚屋。翌日起床时,发现所投宿的茅棚屋上一片白霜,便触景吟道:“昨夜大寒,霜降茅棚如小雪。”但苦思不得下联。此事被房东知道后,便将上联记下,以便让过路人对出下联。时过数年后的一个清明节,另有一秀才路过此茅棚屋,当他从房东那里得知此联至今无人续对时,便稍思片刻,吟出下联:“早春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上下联语出自然,读来明白如话,那房东赞叹不已。

某地一杂志曾出一上联进行征答,上联云:“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上联嵌有“冬至”、“霜降”、“大雪”、“小雪”、“白露”等五个节令,且通俗易懂,贴近自然现象,若续下联有一定难度,但仍有不少征答者,其中公布入选的下联为:“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从中看出,下联与上联相比,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加雕饰,却也有趣。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捉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上联是丽日,下联是风雪,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河北某地民间流传着一幅对联,联云:“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上联中嵌“清明”、“小满”两个节令,下联中嵌“芒种”、“夏至”两个节令,可谓上下呼应。上联中的粮食作物“高梁”、“谷”,又与下联中的经济作物“芝麻”、“豆”对应,自然流畅。同时,上、下联中各道出了节令与农作物的关系,联语化俗为雅,新意迭出,更见工巧。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春游芳草地”的最好时期。对此,有人撰一联描绘清明时令景象,联云:“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联语既有感时之作,又有应景之对,引人吟咏,颇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内容简介

全文共 2977 字

+ 加入清单

《蘑菇圈》的故事也发生在那个被叫做机村的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藏地小山村。虽然只是一部中篇小说,但阿来的叙事时间却相当漫长,从共和国成立不久的1955年起始,一直写到了被称之为市场经济的当下时代,故事前后的时间跨度超过了半个世纪。或许与阿来藏族作家这样一种特定的文化身份有关,他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实际上都在或隐或显地关注思考着藏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遭际问题。单就时间层面来看,藏地与现代化的相遇,与共和国的成立,差不多处于同步的状态。而这,事实上也就意味着,只有在共和国成立之后,来自内地的汉人方才携带着现代化的各种知识文化进入到藏地,藏地的现代化进程也因此而被开启。在这一明显带有滞后意味的现代化进程中,既发生了藏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碰撞,也含蕴着藏与汉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归根结底,藏地如何被迫融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乃是阿来一系列文学作品所集中思考表现的思想主题。这一点,在这部《蘑菇圈》中同样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尽管小说的叙事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但深谙小说之道的阿来却并没有在各个时段平均使用力量,他的书写重心实际上落脚在了两个时代。一个是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也即那个“革命”的时代,另一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这个“经济”时代。无论是面对当年的“革命”,还是面对当下时代的“经济”,阿来都立足于人性的立场上,进行着堪称真切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小说之所以被命名为“蘑菇圈”,乃因为蘑菇是贯穿于文本始终的一个核心物事,在其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结构性功能。“那时,机村山上所有的蘑菇都叫蘑菇。最多分为没有毒的蘑菇和有毒的蘑菇。而到了故事开始的1955年或是1956年,人们开始把有毒的蘑菇分门别类了。”由笼统的“蘑菇”称谓,到对于“蘑菇”开始分门别类,显然意味着机村一段新的历史的开端。也因此,方才生成了叙述者别具深意的一种叙述:“尽管那时工作组已经进村了。”“尽管那时工作组开始宣传一种新的对待事物的观念。”“这种观念叫做物尽其用,这种观念叫做不能浪费资源。”“这种观念背后还藏着一种更厉害的观念,新,就是先进;旧,就是落后。”请注意,不管是对于“蘑菇”称谓的进一步分门别类,抑或还是诸如“新”与“旧”、“先进”与“落后”这样一些充满进化论色彩的观念的进入与普及,很显然都意味着现代性对于机村、对于藏地的强势介入。小说所讲述的围绕着主人公斯烱发生的那些故事,究其根本,皆属现代性所赐的结果。

某种意义上,当年的斯烱姑娘应该被看作是机村最早参加“革命”的人:“小街一衰败,斯烱就回了家。因为认得些字,还会说汉话,就被招进了工作组,那时叫做参加了工作。”斯烱的哥哥法海是宝胜寺的和尚:“政府决定把一座八百人的寺院精简为五十个住寺僧人,其他僧人都动员还俗回乡,从事生产。斯烱的哥哥也在被动员回乡之列。但斯烱哥哥不从,逃到山里藏了起来。”后来才搞清楚,斯烱哥哥其实并没有跑到山上去藏起来,而是被公安局莫名其妙地拘押了起来。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事件却连累了斯烱姑娘,从根本上影响了她的一生。因为和尚哥哥莫名其妙失踪,已经就读于民族干部学校的斯烱被责成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哥哥。到最后,因为斯烱未能完成这个任务,居然被逐出了民族干部学校,她极其短暂的一段“革命”生涯就此彻底告终。受哥哥连累被逐出民族干部学校倒也还罢了,关键的问题是,“斯烱上了一年民族干部学校的意义似乎就在于,她有机会重复她阿妈的命运,离开机村走了一遭,两手空空地回来,就用自己的肚子揣回来一个孩子。一个野种。”后来,到了“革命”势头更为激烈的“四清”时期,工作组那位新来的女组长,曾经反复追问斯烱孩子的父亲是谁,但倔强固执的斯烱却始终都不肯吐露实情:“斯烱却不明白,身为工作组组长,那么多事情不管,却拼命打问一个孩子的父亲是谁。这个世界连一个孩子没有父亲这样的不幸事情都不能容许了吗?”这里,很显然存在着一种“革命”逻辑与人性逻辑相互冲突的问题。无论是斯烱哥哥法海的被逐出寺院,抑或还是斯烱的受连累被逐出民族干部学校,乃至于新组长对于斯烱孩子父亲的追问,都可以被理解为是对于畸形政治时代“革命”逻辑的一种依循。而斯烱的坚持不肯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则应该被视为是对于人性逻辑的一种本能维护。

事实上,斯烱对于人性逻辑的本能维护,更突出地体现在她冒着政治风险毅然出手救助落难的吴掌柜的行为之中。斯烱在进入工作组之前,曾经在一家旅店帮佣。那时候她只有十二三岁,那家旅店的老板就是吴掌柜。到了1961、1962年那个空前饥饿时期,早已回到老家的吴掌柜,在全家人都饿死之后,为了活命,一个人努力挣扎着返回了机村:“我想我只有走到这里才有活路。山上有东西呀!山上有肉呀!飞禽走兽都是啊!还有那么多野菜蘑菇,都是叫人活命的东西呀!”问题在于,返回机村被迫隐藏行迹的吴掌柜,却只能够依靠煮野菜和蘑菇维持生命,既缺盐,也少油。在这个时候,从一种本能的人道情怀出发,偷偷地给吴掌柜送去盐与油的,正是年轻的斯烱。虽然说斯烱的救助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吴掌柜最终的悲剧命运,但困境中一种心灵慰藉作用的存在却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实际上,在那个物质异常贫瘠的“革命”岁月里,斯烱一家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凭借着独属于她的那个蘑菇圈的滋养方才得以度过困厄的。

小说的另一个书写重心,是当下的“经济”时代。这个时候,斯烱的儿子胆巴也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政府官员。就如同变魔术一般,到了这个“经济”时代,阿妈斯烱的蘑菇圈突然就变得值大钱了:“不是所有蘑菇都值钱了。而是阿妈斯烱蘑菇圈里长出的那种蘑菇。它们有了一个新名字,松茸。当其他不值钱的蘑菇都还笼统地叫做蘑菇的时候,叫做松茸的这种蘑菇一下子就值了大钱。”正如你已经预料到的,蘑菇或者说松茸的升值,极大地刺激了包括机村人在内的所有人群的贪欲。当人们都在为松茸而疯狂的时候,难能可贵地保持了冷静心态的,唯有阿妈斯烱。在丹雅不无炫耀地告诉阿妈斯烱“时代不同了”的时候,遭到了阿妈斯烱强有力的反驳:“阿妈斯烱说,时代不同了,时代不同了,从你那个死鬼父亲带着工作组进村算起,没有一个新来的人不说这句话。可我没觉得到底有什么不同了。”“我只想问你,变魔法一样变出这么多新东西,谁能把人变好了?阿妈说,谁能把人变好,那才是时代真的变了。”究其根本,阿妈斯烱所一力强调的“谁能把人变好,那才是时代真的变了”,正是对于人性逻辑的一种本能维护。而这,显然也就意味着,到了“经济”时代,当所有的人们都在为金钱而疯狂迷失的时候,能够坚守人性逻辑并以此对抗金钱逻辑的,却依然还是阿妈斯烱,还是这位“革命”时代曾经的人性守护者。当然,人性逻辑之外,无论是当年的“革命”时代,还是当下的“经济”时代,斯烱的那个蘑菇圈中,显然也还包含有藏族人本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而对于大自然的一种敬畏心理。只不过,到了当下的“经济”时代,这种敬畏心理已经可以被阐释为现代性意义上的生态保护思想。但不管怎么说,小说结尾处阿妈斯烱的由衷感慨还是格外令人神伤的:“阿妈斯烱说,儿子啊,我老了我不心伤,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在一种象征的意义上说,“蘑菇圈”既可以被看作是正常人性的隐喻,也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的隐喻。唯其如此,阿来才会以此来为他这部意深旨远的中篇小说作结。由此可见,这种感慨,固然属于阿妈斯烱,但却无疑更属于作家阿来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物简介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郎平,汉族,1960年12月10日出生,中国女排主教练、世界女排名将。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1980年曾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劳伦斯奖十佳名单。1982年获得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96年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2002年10月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13年4月25日,郎平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2014年带队获得了女排世锦赛亚军。2016年8月21日,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2016年12月15日,2016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揭晓,郎平获得了最佳教练员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