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930

作文

918

七七事变简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1879年,侵占本属中国领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中国台湾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内容简介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全书,作家用了很大篇幅来描述独孤伽罗这位非凡女性精明的政治谋略、惊人的胆魄和凄惨的晚年,作为一个国家兴亡的参与者,也正是她的政治局限性导致了她晚景的悲凉,这是历史的必然。当然,这是独孤伽罗不愿看到、也是她根本没有想到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正是独孤伽罗的政治局限性,断送了一个王朝。这恐怕也是独孤伽罗做梦也想不到的。《独孤皇后》这部书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部新作,确实是一部让人从中能得到启迪的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者简介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村上春树,1949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早稻田大学戏剧系毕业,1979年以第一部创作小说《且听风吟》得到当年日本的群像新人奖。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和谷崎润一郎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迄今卖了超过700万本,使作者成为日本最畅销的作家。村上春树曾翻译F.s cott Fitzgerald,Paul Theroux,John lrving 及Raymond chandler的小说,九十年代 在美国普林顿大学和Tufts University任客座讲师。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屠呦呦简介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屠呦呦,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代号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协作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由用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1971年10月4日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1977年,她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1980年屠呦呦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生平简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冰心简介

全文共 2751 字

+ 加入清单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冰心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在这里,冰心于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于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派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吴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 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内容简介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她是大唐三百年历史隐秘而最富传奇的一页。 她是一位皇帝的母亲;而据说,另一位皇帝,为她虚悬后位十七年。是爱,是悔,是虚,是实?

历史的真相渺若云烟。而我只是想,追寻千年以前,她灿若流星的步伐,她千折百回的爱恨流转于...

沈珍珠出身名门,被选为广平王李豫之妃,生下长子唐德宗李适,后被李适追封为睿真皇后。她只是一介江南女子,内心善良,心存社稷,与人为善,在安史之乱之时只愿留在长安与百姓共同进退,被长安百姓所尊重。

离散之中虽有大将默延啜对其追求,但仍坚守对李豫的爱。唐朝收复长安后,流散之人不得入宫,但李豫一心要接珍珠回来,珍珠以李豫太子前程为重,重回民间,后李豫多处寻找,珍珠始终不愿入宫,只愿成全李豫。

她凭着达礼知书的才识,和德才兼备的优良品质,赢得李豫一生对她无法忘怀,而她又不事奢华,以一个和字协理后宫,知民间百姓疾苦。一代才女沈珍珠为唐朝中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贝多芬简介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与世长辞。

[名人传贝多芬好词好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九一八事变时间及影响简介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者简介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56年(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李斯简介编辑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年 楚国 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 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 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 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 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 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 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 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 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 王绾、 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 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 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 分封制,坚持 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 诗》、《 书》、百家语,禁止 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 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 始皇长子 扶苏自杀,立少子 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 腰斩于 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咸丰皇帝简介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个皇子,其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1850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咸丰元年。

道光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位三十年,统治时期国内矛盾尖锐,清政府的残暴镇压导致各地百姓起义势力此起彼伏,甚至联合势力,集解成为一支有领导有组织的反清起义军,一派星火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全国弥漫着鸦片风潮,民众深受其害,劳动力大大削减,民不聊生,面对外来帝国势力的侵蚀,道光皇帝陷入一片焦灼之中,遂采取清廷一贯的禁止政策,派林则徐赶赴广州进行销烟事宜,然而虎门销烟事件直接导致了中英双方关系的紧张,一场蓄谋已久的非正义战争拉开了帷幕,从此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自此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光皇帝对于政务处理颇为思虑,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郁结成疾,身患重病之下勉强临朝处理政事,直至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知其命不久矣,遂召唤朝廷重臣,取出匾后的诏书,宣布皇四子奕詝继承大统。未过正午,道光去世。

咸丰皇帝登基时年仅二十岁,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制确定继位的皇子,咸丰帝继位不久,清王朝的命途迅速衰败,外敌入侵,内患不断,最终于三十一岁时,与承德避暑山庄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马致远简介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物简介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张怡宁,1981年10月5日生于北京,原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涯中共获19个世界冠军。现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助理。张怡宁1991年进入北京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2000年,在第45届世乒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2001年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2004年,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上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个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怡宁与郭跃、王楠合作夺得女团冠军,随后在女单决赛中击败王楠成功卫冕奥运冠军。2011年3月31日,张怡宁正式对外宣布退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内容简介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当众人都在等着参加乔安的葬礼时,她又一次风光回归。

书影这个从小被物质与美貌包裹的女孩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女王,但同时乔安又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大家仿佛随时等着看她的落魄与不幸。

高中时期的倪好始终陪伴着乔安,剥虾、代收情书、代交作业、陪吃饭……就在高考前的模拟试,学校里爆出"泄题事件",引出乔安与数学老师之间的绯闻。她瞬间成了众矢之的,而倪好是她唯一忠诚的朋友。多年后,被男友劈腿的倪好与逆袭回归的乔安一同面临步入社会的各种挑战。乔安为了在知名公关公司稳住职位,不惜用各种手段获得商业上的情报,但同时她也陷入与陆远扬的感情中。

一个是职场打拼多年的精英,一个是初出茅庐却不容小觑的新人,他们在职场与生活中开始了一场猫与老鼠的游戏。而另一方面,倪好意外结识了乔安的同学江齐飞,这个富二代玩世不恭,年少时一直暗恋乔安,但后与倪好遭遇一系列的欢喜悲愁,这对冤家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乔安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或者说故事本身还远远没有结束。当陆远扬发现自己对乔安的真实感情时,乔安突然神秘地消失了。谁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何时回归,正如故事的开头那样令人忐忑且心存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极品家丁》简介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林晚荣是一个智计百出、心胸广阔又重情重义的人,也是一个游戏人间、天马行空的小人物。一次意外让劫后余生的林晚荣来到了金陵城。为报魏老救命之恩,他委身萧家当家丁,不但卷入一场危机,也和萧家小姐萧玉若开启了一段缘分。他凭独特经商头脑,多次助萧家化险为夷,萧家产业走上正轨。陶家一直对萧家虎视眈眈,联合各商家打压萧家,甚至合谋绑架林晚荣与萧玉若。林晚荣助萧家将其击败,然妙仙会聚众为患,多次与陶家合作暗算萧家。林晚荣应大臣徐渭之邀带兵攻打妙仙会。他以独特练兵方法和坚韧意志,以数百残兵大败妙仙会主力。皇上要大赏林晚荣,他婉辞并只为手下讨赏,自己却飘然一身,守约重回萧家做家丁,皇帝只好赏他“天下第一丁”牌匾。

在原著小说中,林晚荣原是一个年轻的销售经理,和公司的女老板到泰山旅游时意外坠崖,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类似古代中国的宋代或明代),即穿越了,成为萧家大宅里一名光荣的家丁(花匠)。

从振兴萧家为起点,灭“白莲”(利用六百人的老弱粮兵,直接铲除白莲教主力团伙),轰“圣坊”(为了带走老婆肖青璇),斗砚秋(大学士梅砚秋,洛凝在京城的导师),戏康宁,金陵赛诗会,山东救官银(创造一大奇观“鱼跃龙门”),气煞玉德仙坊老院主,智护萧家大院‘新’夫人,奇袭突厥皇宫,活捉突厥小可汗,为苗族人民除去贪官,让苗族人民过上好生活。

每一件事都可以看出林三的智慧,在那个时代包括现代的人都很难达到的。

结局:

而小说结局,书中出现的女人,巧巧、青旋、仙儿、萧玉若、萧玉霜、徐芷晴、宁雨昔、安碧如等都是林晚荣的老婆,一起穿越的那个他原来世界的经理的女儿,也是他上司,即高丽奇人。还有后来的陶婉莹,以及学成归来的李香君,都是他的老婆。

结尾的时候,公主肖青旋生了双胞胎儿子,第一个儿子跟皇帝外公姓,被册封为储君,在皇帝外公去世了之后做了皇帝。金刀大汗月牙儿也生了个儿子,草原和中原两头跑着玩儿。结尾就是,每个夫人都生了儿子或者女儿,全家人(除了皇帝儿子)快乐的郊游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色康乃馨剧情简介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警长刘志明因涉嫌强暴案犯家属被告上法庭,青年律师周若冰在释洗刘志明嫌疑时不断收到表妹徐晓晴的告急电话。就在周若冰决意从刘志明案中抽身去见晓晴时,徐晓晴突然在钢厂被电磁盘跳闸掉落的钢锭活活砸死。来自大华现场的报告无懈可击地确定这是偶发的工伤事故。然众目睽睽之下,竟然有人把周若冰放在死者身上的白菊花偷换成红色康乃馨

这红色康乃馨的神秘出现,激活了周若冰心底被痛失表妹的内疚所淹没的疑惑,为什么身为大华集团财务的表妹尸首未寒,设备科长就因为不肯承认设备事故被调离出国。为什么大华集团刚提交3.7个亿收购项目的破产申请,主管财务的集团副总裁就畏罪潜逃。为什么周若冰刚开始接近晓晴之死的真象时就被指控为为潜逃者通风报信。

为讨清白为保名声,周若冰被迫无奈与自己敬重的老师罗家平对簿公堂。这时电工土根在现场找到了那段被硫酸腐蚀过的足以证明徐晓晴被砸死的电源线。当周若冰和恋人杨源辉赶赴现场取证,却受到保安部长莫名其妙的保护,证人被击倒证据被调包,而大华集团紧急发布的证据则表明徐晓睛死于分赃不均的刻意谋杀。这消息对周若冰如同五雷轰顶,自己没有照顾好的表妹竟然是盗卖商业秘密的间谍。而神秘的康乃馨则在电子邮件里告诫她提防身边吐着火舌的美男蛇。杨源辉到底对自己是真情还是假意。徐晓晴到底干净还是龌龊。钢铁公司破产申请到底有没有问题。在这场看不见的谋杀中究竟谁是真凶,谁是主谋,尽管深藏不露的康乃馨总在危急关头指点迷津,但周若冰仍然感到深陷囹圄的恐惧。好象正在渐渐接近真相,又好像离它愈来愈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孟子简介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袁枚简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1]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2]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内容简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1884年,周滢跟着养父周老四来到关中,输光钱财的周老四将周滢卖到沈家

当丫头。周滢逃跑时躲进吴家东院大少爷吴聘的轿中,颇具商业头脑的周滢得到了吴蔚文的赏识,被获许留在吴家。沈星移怀疑沈家大少爷被吴聘暗杀,出手将其打伤。为救昏迷的吴聘,周滢嫁入吴家冲喜。吴聘身亡,吴家处境困窘,周滢决定要重振吴家东院。周滢入股陕西织布局,却遭受了朝廷反对洋务运动势力的打击,陕西机器织布局面临重建。

为救深陷牢狱的周滢,吴家交出陕西机器织布局的所有股份以及与洋商的生丝合同换得周滢一命。出狱后的周滢重燃斗志建立泾阳布厂,吴家产业再次有了新起色。庚子国难,周滢用自己的方式担起了吴家大业的重振之风,又引领了动荡时局的改革之路 。

《那年花开月正圆》故事源于“秦”,视觉风格亦是“新”风,该剧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十足的“秦”味,更是流淌了千百年的秦商文化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作者简介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