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经典(热门20篇)

浏览

1110

作文

1000

有关于蛇的成语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了,人的贪心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

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传说。

后来有人把宰相的‘相’写成了大象的‘象’从而演化出‘人心不足蛇吞象’。

接着有人把‘人心’直接改为了贴切的‘贪心’也就有了‘贪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re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解释】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贪心不足 得陇望蜀 急功近利

【反义词】知足常乐

关于蛇的成语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点评

这个成语故事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常乐。当然这句话用在事业和学业上是消极的,不对的,而在克制私欲和贪心上,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迅雷不及掩耳六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打败。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出处】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六韬·龙韬·军势》

【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用法】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相近词】出其不意

【反义词】蜗行牛步

【成语造句】

◎ 我们对于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都有些气愤,虽则我们都很镇定。

◎ 这个迅雷不及掩耳的逮捕行动,使林学武惊得目瞪口呆,感到万分奇怪。

◎ 战士们小群多路,交替前进,四面包围,勇猛冲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功德无量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期,武帝的孙子刘洵因受卫太子事件牵连入狱,狱吏丙吉竭力保护。武帝要杀掉狱中所有的囚犯,丙吉冒死相救,后来刘洵即位为汉宣帝,丙吉把这段历史隐瞒,宣帝对他倍加敬重。长安人伍尊称赞丙吉尽心保护宣帝,功德无量

【出处】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汉书·丙吉传》

【解释】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近义词】劳苦功高、广结善缘

【反义词】作恶多端、罪大恶极

【成语例句】

◎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想到这儿,钱胸中汩汩涌起一股暖流,觉得自己确实为人民为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无量。

◎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终生受其覆盖庇荫,可谓功德无量,故为之郑重作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耿耿于怀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耿耿于怀

【汉语拼音】gěng gěng yú huái

【近义词】:时刻不忘、念兹在兹、记忆犹新

【反义词】:若无其事、九霄云外、置若罔闻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成语解释】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耿耿于怀造句】 上次我没有满足他的无理要求,他一直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的成语故事

《诗经·邶风·柏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奸臣当权,而仁人志士却遭遇小人迫害的诗歌。诗篇首章节以河中漂流的柏舟起兴来表达心中的不安和隐忧,第二第三章节写自己无所依靠,但是依然会维持尊严与原则,不会屈服于黑势力,四、五章节以顿足捶胸的姿态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与无奈,非亲身体会这能表达的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不死之药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ù sǐ zhī yào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人把长生不死的药献给荆王门官拿进去时,守门卫士得知是长生不死的药就自己吃了下去。荆王十分气愤,要杀掉这个卫士,卫士托人向荆王说情,说自己是为大王试验这药的效果。荆王也就放弃杀他的念头。

【典故】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长生不死的药。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长生不死的药

【近义词】不死药

【成语举例】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成语举例】

◎ 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 公元前二一五年,秦始皇首次出巡到旧燕国海滨,就听信了方士燕人卢生等人的话,派遣卢生去求羡门、高誓等仙人,派遣韩终、侯公、石生等去求仙人不死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金瓯无缺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

jīn ōu wú quē

【出处】

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南史·朱异传》

【解释】

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用法】

作宾语;比喻国土完整

【相近词】

完整无缺

【相反词】

残山剩水

【押韵词】

撒村骂街、不暇应接、瓮中捉鳖、箴规磨切、大信不约、进身之阶、茅室土阶、目不暇接、居穷守约、妥妥贴贴。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大将军萧衍杀死南齐的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后自己称帝建立梁朝,成为梁武帝。他重用奸臣朱异,北方降将侯景叛乱,他没有采纳谢举的打落水狗的建议,而称自己的国家像个没有缺陷的大金瓯,结果被叛军侯景所杀

【成语举例】

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

【其它使用】

◎ 近百年以来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北京是这变化的中心,许多名门望族、将相王侯都在这翻天的剧变中灰飞烟灭,不知所络,唯有梨园八大家──舞台上的帝王将相,金瓯无缺,历劫难而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口废弃的井里,居住着一只青蛙。这只小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可满意啦,一有机会就要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喝足后,蹲在井栏上闲得无聊,忽然瞧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起话来:“喂,海鳖兄,快过来,快过来啊!”于是,海鳖来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住处。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一瞧,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儿。

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昆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我过得快乐呢!我独自一人占据这口废井,自由无比!海鳖兄,为什么不进到井中观赏游玩一下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感到盛情难却,便走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好慢慢地退了回去,反问青蛙:“你见过大海吗?”青蛙摇摆头。海鳖接着说:“海的广阔,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个年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个年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也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享受快乐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据此,后人演绎出了两个意思相近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断织教子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起初,孟母为给孟子的父亲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将家搬到一条街上住下。可过了段时间,孟母发现新搬的家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有一天,逃学的孟子背着书包假装从学堂回家。母亲叫他过来,问:“娘织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却见母亲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织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两段。

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放厥词》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大放厥词

【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解释】: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故事】: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学,10岁以后,他的诗文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凭他的才华考取了进士。26岁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替唐王朝编辑、整理图书,有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他主张改革朝政,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活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省零陵县)司马,过了10年再贬为柳州(现在广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岁。

柳宗元的散文丰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简练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记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他的论说文缜密谨严,条理井然。他的诗风清朗疏淡,用功精细。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写了《祭柳子厚文》这篇文章,其中用了这样两句来赞扬柳宗元的文采才华:“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美如晶莹净洁的玉石。

“大放厥词”原是用来赞美柳宗元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文字,含褒义。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色彩有了变化,常用来讽刺人大发议论,含贬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有备无患故事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传·襄公十一年》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释义:患,祸患。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就不会产生祸患。

故事: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 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 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 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 兵伐郑。

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 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 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 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 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 的乐曲一样和谐。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 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 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 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

《尚 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 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我愿意用这些话来 提醒大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安居乐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安居乐业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23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擅水战,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以抵御风浪。这一天,曹操正在大船上演练水军,程昱、荀攸都对曹操说:“铁锁连船固然有好处,可是万一东吴用火攻,便难躲避。”曹操听后大笑说:“你们哪里知道,火攻要靠风力。现在正是冬天,只有西北风。东吴若要用火攻,被西北风一吹,岂不是自己烧自己?”

却说周瑜有一天站在山上眺望对岸形势,忽然狂风大作,一面旗角不时从周瑜脸上拂过,周瑜猛然想起一件事来,心里一急,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迷过去。

周瑜卧病在床,鲁肃非常着急地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都督的病,我倒是会治。”鲁肃高兴地说:“先生真能把都督的病治好,便是救了江东百姓!”忙请他去给周瑜看病。

周瑜见诸葛亮到,披衣坐在床上,诸葛亮问候说:“几天没有见面,想不到都督竟病了。”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谁也说不定。”诸葛亮笑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么能料得到呢?”周瑜听了,顿时变色,呻吟了两声。

孔明说:“都督心中是觉得烦闷吧?”周瑜说:“对。”孔明说:“这个病必须用凉药来治。”周瑜说:“已经服过凉药了,全没有效用。”孔明说:“得先理气,气如果通顺了,都督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周瑜估计诸葛亮一定知道自己的心思了,便用话试探着说:“想要顺气,该服什么药呢?”孔明请左右的人都出去后,在纸上写了十六个字的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完,大吃一惊,心中暗想:孔明真是神仙!我的心事他早猜到了。便笑着说:“先生已经知道我的病源,得用什么药来治呢?病情危急,请先生救我。”诸葛亮根据对气象的观察,已经预测到这几天会有一场突发的东南风,就说让周瑜筑造七星坛,他在坛上作法,借三日东南风破曹操。周瑜一听,病完全好了。

七星坛筑成,诸葛亮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身上穿件道士的法衣,开始借东风。到三更时分,果然吹起了东南风。周瑜正在高兴,突然想到诸葛亮的本领实在了不起,留他不得,立即派丁奉、徐盛去七星坛杀诸葛亮。谁知这时,诸葛亮早已不见了人影。

诸葛亮回到夏口,当即调兵遣将,到各处堵截袭击曹军。关羽见军师派了别人,却唯独漏了他,便问军师为什么,诸葛亮说怕他放了曹操。关羽便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答应,派他带着关平、周仓去华容道埋伏。

黄盖依计准备好二十艘火船,船内满载芦苇干柴,灌了鱼油,铺上硫黄,派人给曹操送信,约定夜间押着粮船去投降,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做标记。到了三更天,东南风很急,月光下,江水被风吹动,就像万条银蛇。曹操迎风站在大船上,遥望江面,想着不久就可以进军江南,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忽然,一个军士指着前方说:“江南有一队船过来了。”不大工夫,已经看得很清楚,那些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曹操高兴地说:“黄盖投降来了!这是上天在帮助我!”

来船越来越近,程昱看了一会儿,对曹操说:“黄盖的船是假的!如果是粮船,一定是又稳又重,可前边来的船却很轻似的浮在水面上,现在又刮着东南风,如果敌人用计可怎么办?”曹操一下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黄盖的船一点上火,火趁风势,风助火威,二十艘火船撞入水寨,曹军的水寨顿时大火冲天,把天空都映红了。甘宁带领部下,打着曹军旗号,往曹操的粮库放火。顿时水上、岸上大火连成一片,曹操在火阵中左突右闯,带领着张辽等人往乌林狂奔而去。

曹操逃到乌林,见这里山势险要,树林茂密,忽然仰天大笑起来说:“我不笑别人,只笑周瑜、诸葛亮毕竟不懂计谋。若先在这里埋伏一军,那就厉害了。”语音未落,赵云率军杀出,曹操吓得几乎从马上跌了下来。曹操慌忙叫手下徐晃、张合挡住赵云,自己则抽身逃走。赵云拦杀了一阵,抢了不少旗帜,便领着人马走了,没再向前追赶。

曹操与众人逃到葫芦口,兵将饿得发慌,马也走不动了。曹操令人埋锅烧饭,自己又大笑起来说:“周瑜、诸葛亮到底没有计谋,要是在这里也埋伏一队人马,那我们还逃得了吗?”话刚说完,张飞便率兵杀了出来。曹兵在长坂桥见识过张飞的厉害,个个胆寒,有的连马都上不去了。匆忙之间,许褚飞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也上前夹攻,曹操乘机逃走。张飞缴获了不少战马、旗帜,回夏口报功去了。

到了十字路口,探路的军士向曹操请示方向。曹操便传令“走小路”。原来,曹操想:诸葛亮诡计多端,他故意派人在山路上点起烟火,使我军不敢从山路走,他却在大路上埋伏好了等我们,我偏不上他这个当!走了半天,路渐渐平坦了,曹操又哈哈大笑起来,部将知曹操又是在笑诸葛亮、周瑜无谋。笑声未落,只听一声炮响,关羽领兵拦住了去路。

众将已经人困马乏,看到前面是关羽,都吓得丢魂丧胆,不能再战。曹操愣了一会儿,说:“到这个地步,也只好决一死战了!”众将说:“就是人不怕死,马也没有力气了,哪里能够打仗!”谋士程昱建议曹操亲自去向关羽求情,也许能放曹操人马过去。曹操一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便硬着头皮去求关羽。关羽见曹军个个衣甲不全,浑身泥浆,泪流满面,心中不忍,再想起曹操当年对他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自己闯关杀将之后,曹操特意派张辽拿着文书,通知各关口放行,便不由得动起感情来,于是长叹一声,转过身子把他们放走了。

关羽猛然记起军令状,忙又勒马回头,大喝一声:“你们往哪里走!”曹军一听,吓得滚下马鞍,伏在地上哭拜。关羽到底重义气,还是放了曹军。曹操走出华容道,待曹仁赶来接应时,只剩二十七骑了。

这一仗杀得曹军死伤无数,大伤元气。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竹头木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竹头木屑

成语拼音:zhú tóu mù xiè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东西。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屑:碎末。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成语来源:宋·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成语造句:梁实秋《养成好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竹头木屑的成语故事

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竹字开头的成语

竹头木屑

包含有竹字的成语

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罄竹难书 竹头木屑 抱鸡养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由来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趣味成语故事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探骊得珠

【拼音】: tàn lí dé zhū

【解释】: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出处】: 《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成语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必学历史成语故事1:纸上谈兵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是司马迁却称赞他说:“当年秦国政治腐败,百姓纷纷起来反抗,项羽在陈涉这个地方领军对抗。前后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把秦国灭掉,然后将得来的天下分封给各王侯贵族,成为称雄一方的霸主,虽然最后他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他的功绩伟业,是近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做到。”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在洛阳宫摆设筵席宴请群臣的时候说:“我之所以能成功,顺利取得天下,是因为能够知道每个人的特长,并且也懂得如何让他发挥长处。”然后他问韩信对自己的看法。韩信回答说:“大王您很清楚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与长处,因此您其实心里明白,说到机智与才华,其实是不如项王。不过我曾经当过他的部下一段时间,对于他的性情、作风、才能,了解得比较清楚。项王虽然勇猛善战,一人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用人,因此一些优秀杰出的贤臣良将虽然在他手下,可惜都没能好好发挥各自的专长。所以项王虽然很勇猛,却只是匹夫之勇,做事不懂得深谋远虑、三思而行。而大王任用贤人勇将,把天下分封给有功劳的将士,使人人心悦诚服。所以天下终将成为大人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屋建瓴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有人向他报告楚王韩信暗地里正准备造反。他马上召集文武近臣商议对策。这时,谋士陈平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说:“陛下假说到云梦泽去巡视,并在陈地会见各个诸侯。陈是楚的西界,韩信得到陛下巡视的消息,一定会去陈地迎接的。当韩信拜见陛下的时候,只要有一位武士就可以把韩信捉住。”

刘邦按照陈平的计策,果然轻易就捉住了韩信。刘邦非常高兴,于是在当天颁布了大赦令。大夫田肯乘着道贺的机会,对刘邦说:“您捉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我们应当庆贺的大事。关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胜于他国;土地广阔,有千里之远;兵员众多,占天下百分之二十。由于地势优越,如果派兵去攻打诸侯,真好比是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倾倒瓶里的水,由上而下,势不可挡。”

刘邦听罢,心中大悦,随即赏赐了田肯五百斤黄金。 大将韩信 韩信,秦末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用他的策略,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韩信率军袭击项羽后路,破赵取燕、齐,被刘邦封为齐王。不久,他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韩信改封楚王,后因受到刘邦猜疑,被以谋反的罪名杀害。韩信善于用兵,著有兵法《韩信》三篇,现已失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拳拳服膺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释义】

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记心中。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恳切地牢记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唐 韩愈《禘祫议》)

相关成语

面面圆到 浩浩荡荡 夸夸而谈 扬扬自得 纷纷籍籍 蹇蹇匪躬 纷纷扬扬 咄咄怪事 忽忽不乐

英语释义

lay [take] it to heart in all reverence;

adhere to ... faithfully;

have a sincere belief in ...;

keep firmly in the min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积羽沉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成语简拼:JYCZ

成语注音:ㄐ一 ㄩˇ ㄣˊ ㄓㄡ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积羽沉舟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积小患可致大灾。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蚁穴溃堤

成语例子: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言寡不胜众也。”

英语翻译:Many sands will sink a ship.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张仪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就辞去相位,到魏国出任相国,他想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退出合纵盟约。魏王不听。秦国就出兵攻打。张仪说魏国如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积羽沉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晋国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奚齐当上太子,先设计陷害早被立为太子的申生,使他被逼自杀;接着又诬陷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与申生同谋,迫使他们逃亡国外。终于,奚齐在献公死后登上王位,大夫荀息辅佐朝政。后来,大夫里克和丕郑杀掉了奚齐和荀息。骊姬又让自己妹妹的儿子卓子当上了国君。里克和丕郑又杀了卓子,并将骊姬鞭打至死。接着,他们派人迎重耳回国当政,重耳没有答应。于是他们又想请夷吾归国为君。夷吾派手下芮出使秦国,寻求帮助,并允诺将送给秦国五座城池。终于,夷吾回到晋国继位,即晋惠公。从前,夷吾曾写信给里克,说自己即位后要赐给他封地。可回国后,夷吾怕他拥立重耳造反,想杀了他。夷吾派人对里克说,他杀了两位国君、一位大夫,罪当该死。里克明白他的意思,悲愤地说:“不把他们废了,主人怎能当上国君?要对人加上罪名,还担心没有借口吗?好,我就听从国君的命令吧!”说完这席话,里克便拔剑自刎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