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春节这个作文(通用20篇)

美丽的世外桃源,是我们喜欢的,也是我们向往的。但其实美景就在我们身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480

作文

943

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故乡湖北汉川,腊月到了冬至就开始腌菜:将鱼肉蔬菜撒上盐和各种调味品静置几天然后放在太阳下曝晒就腌好了,这算是一件过冬的必需品。也给春节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二十四过小年,要给孩子们买些鞭炮等花哨的小玩意儿。于是,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着办置年货,年味便浓了起来。

二十五到腊月三十,人们开始吃团圆饭。吃团圆饭前家里要进行大扫除以代表辞旧迎新,家家户户贴春联,准备各种特色美食,祭祀祖先,然后才能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大家开始吃年夜饭,上菜时都有些讲究,即使是再穷的人家至少都不能少了一盘鱼和一盘豆腐,因为鱼代表年年有鱼(余),不至于亏空,年年都还过得去。而豆腐寓意着一清二白,家里清静太平。

吃完年夜饭,就要迎灶神,然后打开电视看春晚,这就是地地道道的老皇历了。在初一的黎明到来之时,一般都不睡觉,除了年纪特小的孩子,这就是守岁。今天如果小孩要睡觉就要在他们的枕头下放个红包,里面还装有压岁钱,据说可以让他们不受年的怪物的侵袭。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鞭炮,意味着辞旧迎新,然后大清早开始家家户户拜年。客人来拜访主人,客套、问候之后,主人会端茶送水上点心,结果是客人刚小坐片刻就有新客莅临。于是旧客告诉辞,新客落坐,可马上又有客人来访,主人只好又鞍前马后地伺候…这样一天下来真让主人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

又过了十几天,就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就是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元宵节过后,店铺就新开张了,学生就又上课了,大人们也上班了。于是,我们汉川热闹的春节就在一片欢笑声中来,在一片忙碌中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春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一样,春节是钟祥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在钟祥一般称过年、过大年,而把过元宵节称为过小年。

按照钟祥的老规矩,过年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但寒冷的天气并不能阻挡钟祥人过年的热情,到了腊八,过年的气氛就一天赛过一天。在腊八的前一天妈妈就上街买好了干果与各种豆,到了第二天就有模有样的做起了腊八粥,虽然没有别人做的专业,但细闻,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腊八后,便逐渐进入了准备年货的高峰,钟祥人称办年货。那个时候,人们碰面时,一般都会相互问候一句“年货办达怎么样达?”年货包含的种类很多。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首先是菜肴,像钟祥大部分地区人们春节必备的几道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鸡、圆子等,一般都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瓜果点心,什么脐橙、苹果、芦柑、瓜子、饼干、糖果之类自然就不用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几样钟祥传统的特色点心:交切、酥糖、花生糖、银片糕、金麻果、糖片子等。

眼看春节一天天地临近,到了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是炒花生、炒蚕豆、炒米子的时候。事前需要准备干燥的河沙,炒的时候,根据锅和要炒的量的大小放适量的干沙于锅里,与花生等一起炒。炒的顺序是先炒蚕豆,再炒米子,最后用余火炒花生。这种土方法炒出来的炒货,香脆可口,味道绝非烤箱等方式做出来的可比。需要注意的是,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忌炒花生、蚕豆等,民间有“七不炒、八不闹、九的炒了惹强盗”的说法。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钟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说,至于我倒无所谓,反正跟着妈妈走就对了,拜年我最有经验了,见人就喊“恭喜发财”总之“拜年拜年,磕膝上前。粑粑饼子都不要,只要人民票!”

元宵节,钟祥叫小年,在我的记忆中,这一天要吃汤圆的。

怎么样,这就是钟祥的春节,热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春节,大家都知道,但每个地方不同,过得春节也不同,我的家乡在泉州,每到春节,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每到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桌年夜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直到要吃到深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老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晚上,当12点的钟声敲响了,“噼里啪啦”的一阵鞭炮声就会映入耳帘,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此起彼伏着,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长寿面”,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惯。只要吃了这一碗面,我们就等于长了一岁。

这过年,最开心的当然是数我们这些小孩子了,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不仅这样,我们还可以尽情的玩耍!

这就是我们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春节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乡春节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喜庆,是炮声连天的喧闹,是男女老少脸上开怀的笑容。

家乡的春节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人们翻看日历挑选吉日进行大扫除,家家户户的阳台上也陆陆续续挂上了香喷喷的腊肠。等年关再近些,人们纷纷购置年货,添置新衣,男必理发,女必“挽面”。大家都希望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过一个吉祥幸福的新年。

到了除夕,人们穿起了新衣,屋里屋外都贴上了喜庆的对联,挂上了火红的灯笼。这一天,全家人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起了团圆饭。这一夜,人们都要“守岁”,守岁的意义既有对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晚上12点到来之时,聆听着新年的钟声,跨进了新年的门槛。“呯”的一声巨响打破了夜的宁静,不知谁家点燃了新年的第一个爆竹。“嗖嗖嗖!”各个地方纷纷点燃了冲天爆竹,夜空中不断绽放出炫烂的烟花,把墨色的夜空装扮得美轮美奂。真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月初一,大街小巷都流动着节日的色彩,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家乡的春节最热闹的时候是从正月初十开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这就是为期六天的“迎神上街”活动,本地话叫做“抬王公”。到了正月十五,各个村子里的人们齐聚大街,抬着自己的王公,浩浩荡荡地奔向威奕庙,请“王上殿”。据说第一个上殿的王公可以保佑他们村平平安安,出忠发财(生儿子发大财)。

元宵夜可谓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红火而美丽。此时的西湖公园,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到处都挂满了各形各色的花灯,有憨态可掬的猪八戒,有灵动可爱的海豚,还有栩栩如生的莲花……真是“花市灯如昼”啊!这天晚上,各乡镇的人们不约而同来到西湖公园,观赏一年一度的花灯盛宴。

正月十六,残灯末庙,春节就结束了。农民开始春耕,小孩开始上学,人们开始继续新一年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初一盼春节作文:家乡的春节8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照往常的规矩,我家乡春节大约在立春前一天就开始了。这天,家家户户很是忙碌,都要灌香肠,晒腊肉,然后贮存起来,等到新年过后再吃。

都说腊月是最繁忙之时,果不其然。一月之内要大扫除、置年货、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每一家都不例外,可不累坏了呢!

过年的需求准备完了,也就差不多到除夕了。

三十这晚,最是团圆。人们都会和至亲的人或好友一块儿吃美味的年夜饭,好不热闹。屋里热闹了,外边儿也不闲着。不一会儿,便是鞭炮声响彻云霄。这声音不仅响,而且连绵不断,似是在提醒着人们今晚要为长辈守岁。就这样,每年我都昏昏沉沉地熬了一夜。

守完岁,就想睡个好觉?可没那么容易!正月初一这天,要早早的起床,向长辈问好、祝福呢!

清早,必是先要将早餐送入肚中。早餐,两字听起来熟悉又简单。但在我的家乡,正月初一的早餐可是有讲究的:要吃鸡蛋,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如意;还要吃菜包,象征着这一年会招财进宝;当然,吃我家乡的特产——灯芯糕是最必须的,因为这象征着一年的职业学习节节高升。

吃完这复杂的早餐,就该去给长辈们拜年了。说实话,其实我最喜欢做这“奉承”事儿了。因为,只要对长辈说句新年祝词,便可得到压岁钱和长辈给予的幸福平安,岂不甚好?

正月初一至初七,都是奔波之日。这七天,要去向每一家亲戚拜新年、话祝福。

终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这天。大家都将年前准备好的汤圆和腊月晒的香肠腊肉拿出来与亲戚朋友分享品尝。储藏过一月有余的香肠腊肉,此时已是色香味俱全了。就闻一下、尝一口,便是如何都无法停筷了。品尝完这至高的美味后,便该去逛庙会,猜灯谜。与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完这春节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六早上,已是春节离去之时。大人该去就职工作,小孩也要背起书包上学去。虽然春节过完了,可我还在回味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春节作文100字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甘肃兰州,她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南北两山风景如画,古老的黄河穿城而过,河上有一座百年老桥,叫中山桥。

每当春节到来的时候,最快乐的当然是我们小朋友了,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打闹,还可以放炮看烟花,玩社火……最有意思的就是去看灯会,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灯,有大象灯、熊猫乐园,千百文、孟母三迁……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瞧,那边还有一只兔子在一个大月亮上蹲着,它好像跟我们一样分享着新年的快乐。

黄河两岸灯火辉煌,走在滨河路上就像掉进了灯的海洋,真是美丽极了,尤其在春节期间格外耀眼。人们把中山桥打扮的漂漂亮亮,中山桥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照的整个桥面一片通红。

家乡的春节真美。家乡的春节丰富多彩,我爱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南宁。春节的前夕,也就是除夕,那天晚上,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大街上十分冷清,只有零星几辆小汽车在行驶,都赶回家过年了。而街道两旁则是另一番景象:家家灯火通明,满城都是鸡鸭鱼肉的香味,整座城都被归家的温暖覆盖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前,吃着至亲亲手做的饭菜,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饭后,大家坐在电视机前,满怀期待地收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被晚会上各种美轮美奂的舞蹈所陶醉,被晚会上各种小品逗得哈哈大笑……这便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这之后,就要开始放炮了。窗外,鞭炮声日夜不绝,如同惊雷一般,在城里回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向外看时,却只能看见漫天的烟雾和火光,而不见放炮人。孩子们在放火柴炮、糖果炮和摔炮,劈啪声和孩子们的笑声融合在了一起,是那样的和谐,如同一只庆祝新年的欢快乐曲。

时间慢慢流逝,当午夜十二点的脚步声来到了人们的耳旁时,整个城市像是被点燃了引信,瞬间炸开了锅。鞭炮声像脱了缰的野马一般铺天盖地地潮涌而来,浓浓的烟雾中,孩子们捂着耳朵,边叫边笑,他们穿着漂亮的新衣,在烟雾中像极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除夕夜过后,地面上都是鞭炮留下的灰烬和红纸,像是一层层花瓣,又像是染成了红色的雪花。这一天是不会清扫红纸的,因为会把福气“扫走”。孩子们踩着红纸玩,一会儿把红纸踢起来,一会儿把红纸堆成一座小山,一会儿又把“小山”踩得七零八落,真会玩。大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景象,只有些许炮声仍在荡漾,就像是除夕的余韵。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我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节日有很多种,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

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除夕的早上都要贴春联,中午会去拜拜,晚上会去跳火堆,跳火堆的时候,那熊熊的大火使我更加害怕,我胆小地对爸爸说:“爸爸,你能抱着我跳过去吗?我等第2次自己跳。”“当然可以。”第一次,爸爸带着我跳,使我感受到了感觉,第2次,我用那种感觉跳了过去,耶,我会跳火堆了,跳完火堆。我们就去放鞭炮,鞭炮的声音一声比一声响,我心想:这么大声,我好想再来一次。我就随身拿起一个鞭炮和一个打火机,我的手在抖动,怕等下会自己炸到自己,我就鼓起勇气,把打火机一按,鞭炮点燃了,我用力一扔,把鞭炮扔到九霄云外了,耶,我终于把鞭炮扔出去了,我非常高兴。

放完鞭炮后,就去看春节晚会,春节晚会看完,爷爷奶奶都会守夜,守到12点,再去睡觉,凌晨四五点都会起来穿新衣服,然后家人们都会发红包给我们。大年初一的早晨总要吃汤圆或面条。从初一到初十,我们都要去朋友亲戚家拜年,拜年的时候总要带红包,我们拿到红包后,心里非常高兴春节的时候肯定要放鞭炮,声音很大,表示我们幸福越好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祝福的节日。

福建福州晋安区重华中心小学六年级:姚明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春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终于过年了!我高兴地喊着:“我又长了一岁,我十一岁了。”

一大早,全家就开始忙上了,爷爷在一旁监督,我跟爸爸贴对联,这对子写得真好“财源滚滚来,年年发大财”。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爷爷也年轻了好几岁呢!

过年了,妈妈要包好多的饺子,有酸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有牛肉萝卜馅的……新年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盼望着零点钟声的敲响。10点左右,家家户户燃起了烟花炮竹,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了,饺子下锅了,我们要围着火堆绕几圈,听爷爷说这样就不会生病,可以去去晦气。

热乎乎的饺子上桌了,刚刚热好的菜端上来了,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

跟妈妈收拾完以后,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希望下一年马上来到,因为我想再长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在南京,我妈妈的家乡在安徽,所以安徽也算是我的家乡吧!

去年春节舅舅结婚,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年。在哪里过年比在自身家过年热闹多了。腊月26姥姥就开始忙活起来首先蒸了很多的馒头和包子看着堆着像小山一样的馒头。我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呢。接下来几天姥姥又做了好多我叫不出名字也没吃过的家乡的特产。看着这些美食肚子里得馋虫都被勾出来了,每天都吃的胀胀的妈妈担心我吃坏了肚子,让我少吃点但是我却控制不住自身。

最热闹的时候是过年时贴春联,放炮竹,好多小朋友和围在一起看大人放烟花,放炮竹。随着的炮竹的响声,我们欢笑着跳跃着。到了晚上大家围在一起吃饺子看着电视里面的春节晚会。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趴在妈妈的身上睡着了。

我觉得今年的春节过得特别快乐,特别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春节习俗650字作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宜昌,古称夷陵,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 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交界点。其春节礼俗融汇 了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地商贾云集于此,以致春节习俗内外交流,形成了既与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 “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 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 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 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 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 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 “除夕”。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 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 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腊月28日中午,周家的团年饭菜端上餐桌后,罗婆婆给饭碗里添一点点米饭,将一双筷子搁在饭碗上,在酒杯里酙了 一口酒,这些是供一房的长辈亡人灵魂回来团圆过年的食物。

传说这些叫了阴间列祖列宗吃过的饭菜禁止给人吃,忌给狗猫吃,如果吃了将会失去部分记性。

收拾好这些废物后,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团年饭。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 之意,“子”为“子 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习俗65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放鞭炮。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孩子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的各异,是最具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照家乡的规矩,春节早在腊月上旬就已经开始了。长辈们都在准备年货,到了除夕好接待客人。小辈们都在准备礼品,到拜年时送给长辈们。

别以为我们小孩子没事干,我们可忙了:忙着自己的新衣服;忙着买玩具;还忙着给同学们送新年祝福。算起来我们小孩子比大人们还忙呢!

这一忙就忙到了腊月二十二,因为腊月二十三按照家乡的习俗要过小年。过小年,要放鞭炮,鞭炮一响,整个城市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晚上要吃烙饼的,街上早就有很多买烙饼的。在这天晚上,他们的生意特别的好,从午饭后就有人陆陆续续的来买烙饼,到了下午4点钟的时候每家卖烙饼的摊位前早已排成了一条“长龙”。当然,也有人自己做烙饼发一点面,再添上一点佐料,一烙,一张香喷喷的烙饼就做好了。自己做烙饼既省时间又省钱,不过只有老年人才这样,因为年轻人都很懒只会买不会做。

过了二十三,人们更忙了,必须把家里大扫除一次,把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货都准备充足,为过年做好准备。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对联,都写满了迎接新年的字语。人们也都穿上了新衣服,街上到处都挂满了灯笼。除夕的晚上是一定要吃饺子的,吃完午饭后,走在街上,都能听到从每家每户传来“梆、梆、梆”的剁饺子馅的声音。晚上,一家人一边吃着美味的饺子一边“品尝”着一年一度的属于中国人的年夜大餐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同时也等待着十二点钟的到来。

“铛、铛、铛”当十二点钟声被敲响时,整个天也亮了起来烟花占满了整个天空。有“飞天炮”、“冲天箭”还有“天女散花”等烟花,让天空变成了花的海洋。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几乎天天都有人拜年,但家乡从古至今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午后不能拜年。我很奇怪,问了外婆才知道午后拜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元宵,又一个春节的高潮。正月十五要吃汤圆,看花灯。晚饭后,吃过汤圆,拿着花灯,走出门。啊,整个城市变成了灯的海洋。有买的花灯,有自己用酒盒做成的灯笼,还有用彩纸扎的花灯。许多个各形各色的灯汇集在一起美丽极了。不光是地上,天上也“开”满了寄托着人们希望的“花朵”许愿灯。这一天是个美好而又欢乐的日子!

春节在正月十六结束,大人们早在正月初八去上班了,而孩子们也在正月十六这天开学。虽然春节结束了,但是到处还洋溢着年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春节作文100字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规矩,我们过春节要包饺子、吃年饭、贴对联等等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节日,也是最重要节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过春节。

春节来到,又是我们小孩子喜欢节日咯!过春节又可以得到压岁钱了!得到了压岁钱,就可以去买东西啦!我到外面小店里买来一大袋子鞭炮。一回到家我就拉着妈妈,让她陪我到楼下放炮子,刚到院子里我就开始点。听着鞭炮响声,我心立刻高兴极了!

炮子放完了,我就到家里和奶奶一起去包饺子。我看着一个个可爱饺子,我高兴极了!

春节时,晚上热闹极了,人们都要守岁,熬到12点。许多人12点都放起了炮子,都把天照亮了!我们放完了电光炮后就打开窗子,哇!就像在白天一样!如果我们在路上走,不用点灯就可以看见了!

转眼间,又到了上学时期了,我们又要去上学啦,我还真留恋春节时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春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快到,左邻右舍都开始忙碌起来。买对联、买鞭炮烟花、买甘蔗、买香……大家都是大包小袋地往家里搬,买这么多东西,要做什么呢?不急,一会你就知道。

我的家乡有一种习俗,过年时要把两根连根带叶的甘蔗立在大门后,预示着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烟花、贴春联窗花辞旧迎新。节日里,还有祭拜祖先的习俗,每次我都会站在外婆身后,听外婆虔诚地许愿,然后外婆会搂着我,一起向祖先鞠躬致礼。现在我知道,人们是想感谢祖先,感谢老天爷的关照呀!对,祭拜时还要供上丰盛的祭品,有鱼有肉,有干果水果,摆满一大桌呢。

春节时,挨家挨户去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不仅能得到大大的红包,还能吃到各种各样的小零食,这可是平时家长三申五令不许多吃的东西,可在过年里,就可以敞开肚皮吃个痛快。怪不得一想到拜年,我的嘴巴都咧到脑袋瓜上去。

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啊,盼望着春节快点到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一句口头禅: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就是说,腊八饭一吃人们就迷了,只要是上街,见什么东西都往家里买。

我的家乡有一句民谣:“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这是因为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民谚:“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我的家乡还有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

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七的习俗。“宰年鸡、赶大集。”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

腊月二十八的民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我的家乡,每到春节前夕,一般的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家都要上坟去祖祭祖。这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重头戏是贴春联,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我在一旁看看热闹,有时还插嘴评论几句,这时爷爷会用一句“童言无忌”赶走我。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小孩子们都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领到了红包之后才肯睡觉。

大年初一,放过“开门炮仗”后,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女儿都必须在同一天归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整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的人家,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自西汉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虽然所有的中国人都过春节,但不同的地方,春节的习俗却千差万别。

我从小到大一直在南京过的春节,今年春节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回老家过年,当听到老爸这样说,我高兴得一晚没睡着,因为我经常听爸爸说他小时候过年的事,感觉非常好玩。爷爷听说他的孙子要回去过年,也高兴得天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并早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按家乡的习俗,腊月二十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尘。一大早,爷爷就起床了,他在一根竹竿上绑上一把扫帚,我很好奇,不知道爷爷要做什么,爷爷告诉我说要掸尘,要把房间顶上、高处角落里的灰尘、蜘蛛网全都清扫干净。一个多小时过后,哇,我感觉房间真的干净了很多,明亮得像孩子的脸。爷爷说因为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这天是送灶节,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灶神回天宫过年,所以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灶神一直在默默工作着啊。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忙着做这个做那个,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一家也都来了,大人们忙着准备年饭,厨房里热气腾腾,不时飘出阵阵香气。我们小孩早等不及了,一会放个鞭炮,一会吃点好吃的,一个个开心得脸都笑成了花。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爸爸和大姑父带着我和哥哥一起贴好了门对,放了一大堆鞭炮,“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阵阵迎新春”,鲜红的门对,送走了忙碌、充实的一年,响亮的爆竹,即将迎来希望、崭新的一年。也差不多同一时间,整个小城都响起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的海洋之中…… 我喜欢过春节,更爱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生作文:家乡的春节年味浓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素来让我好奇,过惯了县城里“清淡”的春节的我更是想一探究竟。我猜,它一定洋溢着家乡的特色。

我知道家乡人热情,厚道,好客,家乡的春节,果真如此!

浓浓的年味早在“祭灶”时弥漫开来。老家人到春节,最不可缺的就是三大样,烧“香”,串门,和看戏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支支能点上十二小时的巨大的香。

老家的香可太绝了,它不仅个头大(高约150厘米),且防水又耐用。这种香并不执著于暗紫的颜色,工匠们灵巧的双手用金黄的银粉绘制出手一条盘旋着的龙,更在龙鳞上下足了功夫,凹凸不平,有起有落,龙的神态更是异常逼真,正要向你扑过来似的,两端还用橙红色镶上了“吉祥”二字。

据爷爷辈的老人说,晚上点着这么一支,它便会像秦叔宝和尉迟恭一样,整晚护着你,一年到头平平安安的。这香一户在春节期间通常备三支,除夕夜,初一夜晚,正月十五晚各一支。这香最有特点的地方还是它特有的香味。它丝毫不像平时的短短的那种香,点燃时散出一丝丝黑烟,而是略有一点儿好闻。爷爷笑眯眯地告诉我:“这香的寓意可多了,他让孩子们能够安心,辟邪,用处多了去了。”

随着第一支香在除夕之夜燃烧为灰烬,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初一就来了。这时,第二项必不可少的礼节-----串门压岁,便取代了一切。正所谓“一方风俗养育一方人”,老家的串门并不只是双手抱拳行个礼,说声:“新年好。”或“恭喜发财”。还要用这儿产的福橘和包给主人家压岁压惊。这不,我起床没多久,就有人上门拜年了。

这时候的主人家更不能小气了,你越是热情,越好客,自己和来客也高兴。第一个来拜年的是邻家的姆姆,我小时候可没少受她关照,她来给我们压岁,我可要好好招待她。姆姆前脚刚踏进屋里,我就迎了上去,脸上瞬间挤满了笑容,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接过姆姆递过来的一袋“压岁礼品”,我知道,这也是一种礼貌。我将袋子拿进屋里后,连忙请姆姆上座。自己则忙不迭的给客人沏茶,瓜子糖果茶面包甘蔗桔子梨样样不能小气,因为来串门的人越多,表示你人缘好,况且这也是祝福的到来。姆姆高兴地喝完茶后,我见缝插针的与她聊起了家常。她很高兴,虽然席间我们的交流语言不是很通畅,也通过比比划划来交流,可是,老家人主客之间的热情与朴素却是挡不住的滚滚而来,温彻心扉。

初六这天,家家户户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着下午三点,雷打不动的巡演戏。

下午两点半,我们早早来到祠堂,容纳一千人的大厅座无虚席,来自东湖镇各个村的老戏迷,小戏迷们坐拥一堂,好不热闹!

这场戏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不仅仅是演员们精彩的打斗,更是老家人对中国古老的戏剧文化的一种热爱与推崇。

难忘老家春节游,游见了老家春节浓浓的年味和老家人的厚道,热情与好客,谁能不说家乡好?

点评:作者紧紧抓住家乡过春节时的三大习俗:点巨龙香、串门压岁、看戏,体现出家乡春节浓浓的年味,更包含着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高中生作文:家乡的春节年味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家乡春节作文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在宜昌这边,春节时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过的,我家是不过小年的,但在兄弟伙的,每个人家中过一天来,是从腊月二十三以后过的,我们那边小年的时候,自能隐隐约约听见一阵阵的鞭炮声,但在二十三那一天,我指不定在哪儿淘气呢!

腊月二十五,家家开始办年货,我们家反正从二十五以后,去上街买东西的念想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要去买点东西,好像哪天不买,就觉得心里有个坎儿似得,什么瓜子,饮料,副食这些我们小孩最爱的东西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啦!我们家里是分了层次的,零食这一类的就由我和弟弟负责,而年菜就由妈妈和奶奶这两位大厨来操办,杀鸡什么的体力活就有我的爸爸来担当了。我最爱吃的零食,比如雪梅,乌梅,话梅,杨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算算起来都是几大包,菜都是小孩子爱吃的口味,当然大人也不会太放纵我们小孩子啦,他们吃的都是重口味,肯定要给自己买一点自个儿喜欢吃的了。

菜都备齐了,就等三十那天大饱口福了!

到了三十的晚上,我们就把准备好的火锅底料拿出来,什么香菜,鸡鸭鱼肉,还有许多的蔬果,我们是吃的热火朝天,电视里面的小品相声把一个个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把内心的表现展现的淋漓尽致。今年的春晚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吸引人,弟弟和妈妈早早的就睡了。看到24点的时候,电视里就放起了难忘今宵。外面也陆续燃放起了绚烂的烟火,我兴高采烈地跑上楼去观看一个个漂亮的烟花,一个个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春节,已经成了中国人不可割舍的一个重要的节日。我,也会一直一直把他的美好深藏在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龙港,家乡的节日有很多,让我最期盼的还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过年了,过年了,姐姐快起床!”我被弟弟的欢叫声惊醒,兴奋地爬起来起了床,拿出自己一直舍不得穿的粉棉长裙,套在身上,骄傲地走下了楼。

哇!家里焕然一新!门上贴着一幅大红色的对联,红、黄、蓝的彩灯将整个屋子照得亮堂堂的。门外大街上响起了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处处洋溢着喜气的味道。

咦?哪里飘来一股股浓浓的菜香?哦!大厅里,大圆桌上摆着香喷喷的美味佳肴,香甜多汁的西瓜,又香又带点甜味的糖醋鱼,多膏营养的红烧螃蟹……让我的口水“飞流三千尺”。开吃,我狼吞虎咽,一点都没有了往日的淑女形象,大家都哈哈大笑,也纷纷拿起筷子大动“干戈”。

饭后,大家一边啃瓜子,一边观看全国新春晚会。那迷人的舞蹈,那搞笑的相声,有趣的小品,把大家吸引得牢牢的,不时开怀大笑。

突然一阵噼噼啪啪声传来,我赶紧穿上鞋下楼一看,哇!那五颜六色的烟花可真美!一枚一枚的火花发射上空,散开洒落,形态万千,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老鹰展翅,有的像银蛇舞动……将热闹的夜空映成了人间天堂。

龙腾虎跃,龙飞凤舞,我盼望来年的龙年春节更加热闹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博兴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今年寒假我和妈妈一起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过年,在老家过年和城市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走亲戚,可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赶大集,这可和在城市里逛超市不一样,可有意思了。

农历腊月二十九这天是老家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集日,早上天还没亮,村外就不断的传来噼噼啪啪鞭炮轻脆的响声。象是在催促着人们赶紧来买年货。我早早起了床,跟着大人一块去赶集。通往镇上的大路小路上都是急着去赶集的人,有坐小轿车的、骑三轮车的、有骑摩托车的,来到集市入口,这里人山人海,每走一步都很困难,满街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街尾,摊上五颜六色的货物使人眼花缭乱,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油条、煎饼、包子的诱人香味,大街小巷卖东西的互相比赛似的吆喝着招揽生意,天气虽然很冷但赶集的人们脸上带着笑容,提着、抱着精心挑选的年货。快到中午时我们把买好的一大堆年货拉回家,准备迎接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