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5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古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推荐十篇 作文合集20篇

对今年两会,中国网友关注什么,期待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友关注的热的,供大家参考。

浏览

6777

作文

1000

古代十大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全文共 5624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十大人物事迹作文素材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获奖名片】医学泰斗

【评价】

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

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颁奖词】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定的信念伴你步入医学圣殿,不懈的努力带你翱翔成功之巅!

【事迹】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四、李煜:词人皇帝

【获奖名片】皇位诚可贵,诗词价更高

【评价】

1.四十年的短暂岁月,他无悔度过,有过荣华与富贵,也有过艰辛与无奈。一生的追求,永远在历史长河中定格,词人皇帝——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一帝。

2.软禁磨灭不了他的意志,苦难摧毁不了他的心趣,他用心血浇灌自己的梦想种子,终于绽放出词帝之花。

【颁奖词】

别人看来或许他只是一个昏庸的皇帝,然而,只有他自己明白,吟诗作赋是他一生的最爱。冷落了荣华,远离了争鸣,选择与词作伴,他从未后悔。淡去金色的华表,他留下的是灿烂的诗篇。

【事迹】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无意,他曾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他嗣位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靡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他甚感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李煜词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主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五、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获奖名片】最美使者

【评价】

1.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六十余载的和平。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的付出。

2.长安花红,雁门沙黄,只有那南归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样放弃一生荣华换来大汉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长风知道悠悠羌笛背后是昭君怎样绵长的相思和无悔的抉择。

【颁奖词】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傲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漠北最美丽的剪影。

【事迹】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昭君为南郡首选,抵达京城却无缘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她肩负着汉匈和亲的重任,别长安,出潼关,度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抵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欢迎。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和睦六十多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历史记载了那一段时期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墓并奉为神仙。她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六、孙膑:身残志锐的智慧化身

【获奖名片】才志双全

【评价】

1.在艰难里,他从不放弃,用锐利的智慧打开一道道尘封的门,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道道曙光。庞涓的迫害止不住他才华的释放,膑脚之痛停不了他追求的脚步。孙膑,你的大智大勇,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指明灯。

2.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淬练过,被人世的无情锻造过,但是,只能让他越挫越勇。他用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中华文化有了围魏救赵的传奇。

【颁奖辞】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品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的传说。

【事迹】

孙膑是春秋时期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干,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设计陷害他。孙膑忍受被剜去膝盖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动了齐使,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到齐国。孙膑隐居在田忌幕下时就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后于“田忌赛马”后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成为齐国的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在这场战役中,孙膑运用非凡的才智屡出妙计,最终使得魏军大败,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围赵救魏”的光辉战例。后来孙膑又在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之时与庞涓斗智,使庞涓死于万箭中。孙膑因战出名,世世代代也相传他的兵法。

七、关羽:骁勇赤胆的忠义巨人

【获奖名片】忠义双全为世虎臣

【评价】

1.在天下大乱之时,你奋勇而起,追随刘备,为兴复汉室,贡献一生。关云长,你是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

2.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武艺吓破曹军胆,忠义敢为万夫雄。你的勇敢热血,是中华民族赤胆忠心的魂,永远不屈屹立!你的执着信念,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将不灭永生!

【颁奖词】

智勇兼备,勇猛善战,你是武将中的神话。

万人之敌,忠义双全,你是人臣中的传奇。

手握青龙偃月刀,大喝一声,威震中华。

【事迹】

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关羽从不忘记自己的道义,对兄弟不弃不离。中平元年,刘备组织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就在其中。他们桃园结义,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一生追随刘备,不辞辛苦,随身守护。

关羽智勇双全。与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为护得皇嫂周全,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救援。当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则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大破敌军,威震华夏。

他忠义两全,为报曹操恩义,放他败走华容道。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的天下大业,用自己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叙写了一个大大的“忠”字。真是可歌可泣!

八、岳飞:中原大地的雄狮

【获奖名片】爱国英雄

【评价】

1.身为一名庶民,他铭记“精忠报国”的志向;身为一国将领,他写下“抗金英雄”的传奇。他虽然被佞臣所害,死于一场政治斗争,但岳王庙前松柏常青,岳王英明永存。

2.凌云壮志,铁骨铮铮,面对敌人你勇敢地站起来,久经沙场,英勇杀敌。流言、罪名、怀疑、间离……什么都无法抹去你的赤胆忠心、爱国情怀!

【颁奖词】

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一代名将,精忠报国。他用沥泉神矛撑起半壁江山,他用热血赤诚铸就不败神话。他是奔跃在中原大地上的雄狮。

【事迹】

岳飞是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侍母至孝,家贫力学。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从此为一生处世准则,果断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他组建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大破金兀术,声势日隆,军威益壮。然而昏庸的皇帝在小人的谗言中对岳飞起了疑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一代忠将竟成为“帝国的敌人”。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岳飞及儿子岳云被害于风波亭……

岳飞虽被奸佞小人所害,但他的大智大勇与坚定的爱国报国之心,永远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

九、霍去病:横空出世的热血青年

【获奖名片】戎马一生为国建勋

【评价】

1.强大的敌人没有退却他的步伐,他为国愤然杀敌;成功的名利没有遮住他的双眼,他依然视国难为己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是旷世英雄。

2.他凭借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杀敌,以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打了一场场漂亮的战役。他是汉军中的一代楷模。

【颁奖词】

眼中的冷漠是对匈奴的无畏,心中的热火是对国家的守护。直到今天热血撞你心壁的声音依旧可辨,你马踏匈奴的绝世风采依然清晰。我们为你对国家的热情而倾倒,为你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感动!

【事迹】

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常遭受匈奴的侵扰。匈奴几乎把以农耕为生的汉王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面对匈奴的侵犯,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率八千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后又两次率兵北征,对匈奴进行大围剿。他的惊奇出世让匈奴人闻风丧胆。汉武帝为他建造的豪华府第直到完工他都未去看一眼,并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志。他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度过了戎马一生。

十、苏武:茫茫大漠中最坚韧的守望者

【获奖名片】坚韧守望

【评价】

1.十九年如一日,他牧羊于大漠,孤独与寂寞伴他左右,但他从没想过屈服。富贵对于他恰似过眼云烟,忠心对于他才是永恒无限。他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2.时间没有磨灭他的气节,孤独没有打败他的信念。他用七千多个日日夜夜铸造了一段不朽,他用心中对祖国的忠诚激励了无数后人。

【颁奖词】

持一支旌节,心怀大汉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游走于沙漠败草之中。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的牧羊人,用勇气,用执著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歌。你的忠心成为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事迹】

面对大汉与匈奴关系日益紧张的形势,汉朝派苏武出使匈奴。从虞常谋反私会张胜,到虞常兵变失败,毫不知情的苏武硬是被牵扯进去。但他为不失气节、不玷辱使命选择自刎。被救活后,卫律的威逼利诱都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在大窑中嚼着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在北海边,他牧着等待生小羊的羝羊,没有粮食。他取野鼠所储存的果实充饥,但手中日夜拿着汉廷的符节,即使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也没有放下。他对大汉的忠贞令人感动,终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须发尽白地回到大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打破“个子小跑不快”的说法,宁教练为苏炳添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安心留下来的苏炳添,在宁教练的系统训练中受益匪浅,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苏炳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总是认真完成教练的每一个训练方案,无论多苦从不喊累。

他对自己的饮食也很严苛,家庭聚会中,他不吃猪肉、不喝酒,甚至连饮料都不会喝。

他的自律和坚持,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法宝,也为日后他成为亚洲飞人做好铺垫。

经过正规训练后的苏炳添,虽然伤痛不断,但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2006年,苏炳添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广东省运动会,这个不是专业运动员的选手,竟然以比冠军落后0.01秒的成绩,夺得比赛亚军!

这个成绩让广东省田径队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也为苏炳添进入省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省队中高手如云,苏炳添先前的优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训练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绩出不来,再加上日渐增长的年龄,苏炳添又一次产生了动摇,他怀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挡了短跑事业的发展。

眼看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又要画上句号,是队友的一句话让他再次燃起向前奔跑的斗志:

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进步几个0.01秒,那夺冠不就在眼前吗?

为了0.01秒的突破,苏炳添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上,他除了在训练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点准时上床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是难能可贵。

努力付出的结果,是收获一枚枚象征荣誉的奖牌:2008年,苏炳添在国内外比赛中,累计获得11枚金牌。

金牌代表着苏炳添的进步和实力,一年后,他走进国家队的大门,这个农村娃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田径运动的最高殿堂。

国家队有着全国最顶级的训练方案、设备和教练,苏炳添在这里还有着自己远大的目标,希望可以将成绩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个什么概念?全球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亚洲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9秒不仅是苏炳添的心愿,更是国家队的目标,为了让自己的运动员积累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

国家队斥巨资将运动员送出国参赛,与此同时还请来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田径教练来为运动员训练,这其中就有苏炳添的教练兰迪。

针对苏炳添的短板,兰迪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调整了他跑步时的整体节奏,对他整个身体机能进行了解并改善,加强他的爆发力。

2015年,经过苦练后,苏炳添征战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赛场上他以0.01秒之差,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绩,成为第一位在百米赛道冲破10秒大关的亚洲运动员,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为苏炳添的成名之战。

继此之后,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像是被命运打开了好运之门:

他两次闯进世锦赛决赛,与短跑名将博尔特这样的体育巨星同场竞技,就连亚洲人难于突破的9秒成绩,苏炳添也轻易打破,还多次在国际比赛创下9秒92、9秒91的亚洲纪录,成为国际著名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高考人物素材:景海鹏三度飞天,只因热爱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继“神七”和“神九”之后,景海鹏将第三次进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纪录。

3次进入太空,将是一种什么感受?

景海鹏爽朗地笑了,“我都猜到今天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这个,你怎么又上了?为什么上第一次还要上第二次,上第二次还要上第三次?”

为了虚名?当然不是。载人航天是高风险职业,选择了谁,那就意味着风险、挑战,还有奉献。

真正的答案很朴实。景海鹏说,是对航天员这个职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参加1996年首批航天员选拔开始,景海鹏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1998年正式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18年的光阴,日复一日的训练,就为了等待飞天的那一刻。其间又经过两次飞天任务的考验、磨砺,对景海鹏来说,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已深入骨髓。“我的职业就是航天员,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从农家娃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说,自己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这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他认为最好的回报国家的方式,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科技人员的智慧,通过航天员的双手在太空实现,把有用的大量数据带回来,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类。

在搭档陈冬看来,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任务前的模拟训练,景海鹏都是异常严格的。“干航天员这个职业,来不得半点差不多行了。”这是景海鹏常说的话。平常训练遇到问题,只要不解决,景海鹏晚上做梦都会想这件事。每天不管训练到多晚,景海鹏都会和陈冬一起,拿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一起梳理当天的程序、故障、实验操作等。

离发射任务还有十几天时,针对航天员的几十项考核全部结束,景海鹏和陈冬的成绩都很优异。但他们还是在考核完的当天下午,又找了一位专家,专门请教与B超有关的问题。“这次在太空中要进行在轨失重的心血管研究,全靠我们自己做B超成像。尽管我们在地面上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训练,但还是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考虑到。”景海鹏如是说。

50岁的景海鹏,看起来依然年轻,充满活力。在这个中国人“知天命”的年龄里,他英姿勃发,为探索天空和宇宙拼尽全力。“我不认为自己老了,年轻人打篮球也未必打得过我!”他笑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老师总是笑着说: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

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 “ 儿童之家

”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 “ 感恩行动 ” 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了多少钱。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件令我感动的事小学作文素材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生活在周围的人、事、物,都能让人产生感动的心情。例如:讲一句好话,或是一个笑容、成就一件好事可以让人感动;一张贺卡、一个问候、一个祝福,一束花;或是一个好意、一个关心的眼神,也能让人感动。以及修桥铺路,救济贫困,维护伤残,皆能令人感动;乃至花开花落、山河大地,也都能令人感动。

还记得,跆拳道选手苏丽文在2008北京奥运铜牌战中,,左膝严重负伤,只剩右脚可用,裁判一再的询问她,是否要终止比赛;但她仍坚强地表示继续比赛,忍着疼痛不屈不挠奋战到底的精神,让我打从心底深深的被感动。感动的是,她冒着残废的风险,让自己再度勇敢的站起来,与对手对打,如果对方狠一点,从她受伤的那个膝盖用力踢下去,苏丽文的膝盖韧带是会断掉的,而且韧带是大量神经丛聚集之处,那种痛楚,是相当痛苦的,她却能咬紧牙关,奋战到底,不仅让我看了鼻酸,叫人不舍,曾多次的替他大喊加油与痛骂裁判与对手的残忍,心中不断替他祈祷与期盼时间赶快结束,让她不再承受这种极大痛楚。

苏丽文的精神,让全世界看到,三亚人坚忍不拔的特质,那种不留下遗憾,在奥运中发光,让生命燃烧发亮的情操,真是让人感动,我曾想苏丽文如果没有脚伤,她一定能赢过对手的,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受伤还是要继续,奥运比赛也不可能会等到你的伤好了再继续,所以天下没有公平的事,机会是不会等人的,只有在做任何事情时要坚持到底、全力以赴,才不会有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让失聪的儿子理解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陶艳波;默默捐款二十余年从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沙漠“飞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普江……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三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了弥漫性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她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辞去了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将房子卖掉了,但依然欠下一身债务。她和父亲便在社区的车库里安家,一住就是十三年。他们生活的唯一来源是她父亲每月一千余元的养老保险,常常只能让父亲一人吃饱,她也有十余年没买过新衣服,生活的重担使她才41岁就头发灰白……

她的故事,我忍不住问自我:“她在那么艰苦的情景下也能将”孝“这个字的本意作出最好的诠释,那我呢?”我想,我以后也要和她一样孝敬自我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做一个孝顺的人,让父母更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郭小平

全文共 17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国80%到90%婴儿和儿童感染艾滋病毒的概率是来自母体传播。这些孩子虽然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可是他们有着和普通儿童一样热爱生活、爱美丽的权利。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这是201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对郭小平的评价。

郭小平,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2006创立红丝带学校。为何一所学校的创立能够给千千万万个中国儿女带去感动,定有其不凡之处,“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2004年,当时在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担任院长的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后来,在这里上学的艾滋病患儿越来越多。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郭小平建立了“红丝带学校”,为这些失去亲人、曾受社会歧视的无辜儿童重新建起了一个家,在这里,他们可以安心治疗和学习。2011年12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纳入国民教育行列。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他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郭小平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能够到正常的到学校去上学。艾滋病患儿,想要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为什么会这么难?2014年四川南充的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年仅8岁的男童坤坤,被全村200多名村名联名驱逐出村,其中包括孩子的爷爷。这究竟是怎样的狭隘与歧视,在文明社会的今天这是我们不敢想的。正如“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白岩松介绍郭小平出场时所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艾滋病毒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厉害了,而依然有一种病毒在我们身边肆虐,那就是歧视。”究其种种,这都是源于我们对艾滋病的不了解,所以才会“谈艾色变”。在我们国家,人们只要谈到艾滋,往往第一想到的就是因为某人私生活不检点才染上艾滋病毒的,那样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可是在河南有这样一个“艾滋病村”,上蔡县文楼村。那里的农民都不知道艾滋病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卖了血就有钱盖房子了,又怎能想到自己会因此会感染上艾滋病毒呢。在中国每年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医疗事故等原因意外感染上艾滋病毒的,对于命运的捉弄,他们本身就需要同情与关爱,为什么还要遭到这莫须有的流言蜚语。如果我们能对艾滋病有多一点的了解,我想我们就定然会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多一份同情与尊重。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加大对大众的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的有关知识,要走进偏远山区和落后地区,要走进社区,要走进校园。

告诉他们握手,玩耍,进餐等一般性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

中国80%到90%婴儿和儿童感染艾滋病毒的概率是来自母体传播。这些孩子虽然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可是他们有着和普通儿童一样热爱生活、爱美丽的权利。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在医学人为的干预下已经微乎其微。与80%和90%的数据是否是一个相悖的事件?为什么作为母亲,明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毒携带者,还不使用隔断药物?一切源于无知,他们本身并没有掌握有关艾滋方面的常识,不知道该怎么通过母婴阻断艾滋病毒。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宣传,在乡村、社区、课堂、告诉人们,即使你感染了艾滋病,也可以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只要通过合理的医学治疗与药物,也许就会少一个儿童成为艾滋的受害者。

郭小平创立的红色丝带学校,给艾滋病患儿带来了希望与温暖。正如他所言,创办红丝带学校的初衷就是希望感染艾滋病毒的孩子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结婚、甚至生孩子,他们能够在红丝带学校学习有关艾滋病的常识,知道怎样去母婴阻断艾滋,知道怎么预防艾滋病少传染给别人。但是在中国还有很多艾滋病患儿,无法得到有效医治和受教育的机会。李克强总理指出,“在防艾抗艾的征途上,我们需要汇聚起更多闪耀的星星,照亮夜空美好,让艾滋患者前行的路不在孤单”。我们不仅需要更多像郭小平这样的社会人事贡献自己的爱心,国家也要不断完善对艾滋病儿童和成人权利的保护,我们社会大众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正确认识艾滋病,摈弃原有对艾滋病的偏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歧视。我们本就是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之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南阳救火英雄王锋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王锋此次当选,为继百岁仁医胡佩兰、郑州陇海大院、卖唱救孤艺术家王宽之后,河南人连续第四年荣登“感动中国”的领奖台。

感动中国,温暖人心,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河南人连续四年“感动中国”

在昨晚8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南阳救火英雄王锋成功当选。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已经是河南人连续第四年获得“感动中国”的荣誉。

在此之前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河南人,相信不少读者还对他们的事迹历历在目。每一年,《河南商报》都一点一滴地记录他们的故事,见证他们带给大家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让我感动的是徐立平。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高考时新作文素材:中国网事感动

全文共 981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磨难,感慨为什么那个“抱猫看夕阳”的人不是我,为什么那个“为兴趣而不是生计而活”的人不是我,甚至有人叹息自己生在一个“一直被坑”的时代……是啊,现代生活的确是时时有冲击、处处有挑战。但对“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轮椅上的创业者”谢芳丽而言,命运显然向她们展示了更为残酷的一面:一场眼疾让她从光明坠入黑暗,一场车祸让她由健全变得残缺,原来的人生“全毁了”。巨大的反差碾压下,即使她们屈服了,也不算是意外。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人吗?因为遭遇突然的变故、跌落云端,从而变得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但刘芳、谢芳丽没有,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更加奋发,凭借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抵达了更广阔的空间。

即将迎来大寒节气的北京,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变得温暖。

1月18日,来自天南海北的他们,走向“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尽管各有蜚声网络的名号——“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捡垃圾博士”“幸福傻子”——但他们都是“草根”,和你我一样。也许略有不同的是,他们多了一些坚守的勇气。

作家齐邦媛说,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真生命。那就让我们记住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真生命”!

在繁华与荒凉之间:超越梦想

一个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北大博士,到山区“捡垃圾”,算不算人才浪费?“80后”小伙子王锋用驻村经历作出回答。

从广西南宁到北部山区的苗族村寨大方村,王锋先坐5个半小时火车,再坐1个多小时班车,有时甚至需要冒险坐“黑车”。

走进大山,王锋设计出一整套接地气的垃圾分类、回收、运输、处理机制,改变了“垃圾围村”的局面。走进大山,王锋深挖“穷根”,鼓励村民注册网店把苗寨原生态产品卖到全国。

网友“leifeng501”为王锋点赞:“现今大学生中不少人有高远志向,这是好事,可很多人却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他们都应从王锋那儿得到启发。”

王锋从繁华都市走进穷乡僻壤,带来富裕和美丽的希望。海南大山里的一群女孩子,则努力从足球梦里挖掘能量,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这群乡村孩子,最小的11岁,最大的13岁。一开始,她们没有一个为了足球运动而来,“吃住不要钱、有鞋穿”是最大的诱惑。

9年来,伴随着汗水和泪水,“铿锵玫瑰”走出了一片天地。第一批孩子以国家一级运动员身份考入师范大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世界级球星梅西和伊涅斯塔也为琼中女足捐献签名球衣。

琼中中学体育教师、“足球老爸”肖山说,因为踢足球,女孩们第一次坐了火车、乘了飞机,第一次到了上海、北京,有了理想追求,有了新生活。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选择微笑

有人问台湾作家林清玄,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他认为,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样珍贵的东西,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都有。

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却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她教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她做心理辅导,多次成功挽救自杀者,解开了成百上千农村孩子的青春期“心结”;她写书,先后完成两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人们好奇,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如何做到这一切。在散文《我是谁》里,刘芳说,我看不见别人的表情,但是大家看得到我的行动,这就够了。她说,当然,总还有难受的时候,我就会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号啕大哭一场。哭过,问自己:“你还好吧?”然后自答:“还好,走,干活去!”

这就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她坚强、平和、快乐,感动了许多人。一位素不相识的退休职工甚至写信表示:“我愿意捐一只眼睛给你。”作家沈从文说,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但有时,生命在困顿绝望处的坚韧,令人惊叹。

18岁的江苏女孩谢芳丽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当时她觉得,人生、希望、梦想“全毁了”。但在治疗过程中、在与“铁老大”对簿公堂过程中,她渐渐坚强起来。从学会坐,到学会单手打字,到创办文印店、经营水晶淘宝店,她成为“轮椅上的创业玫瑰”,有了疼惜自己的丈夫和漂亮的女儿。

和她交流,很多时候会忘却她身体上的残缺,而为她心灵的充盈感动。经历过那么多苦和痛,谢芳丽只愿记住那些给她鼓励和温暖的人,并且努力把爱心传递给其他人:那些大街上的讨饭老人、那个云南山区的贫困学生、那个从湖南打来电话说要听到她声音的自杀者、那个从安徽赶来的失去一条腿的女孩……

在平凡与伟大之间:定格荣耀

如果不是志愿队员陈忠贵为救3名落水青年牺牲,大部分武汉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务守望在长江汉水边,5年多来,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数百条生命。

由武汉三镇22支民间冬泳队自发组建的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如此平凡,对武汉人来说,每一天,都可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中,有打工者,有私企老板,还有干部、银行职员、教师、公务员、出租车司机……身份迥异、境况不同,却践行着共同的约定:用生命守望生命!

谈起江中救援,志愿队员们习惯用“拉一把”形容。实际上,每一次下水,都是与死神的一次殊死搏斗。

同样经历生死考验的,还有一群血性男儿。尼泊尔“4•25”大地震,让西藏吉隆口岸成为“孤岛”,路不通,没信号,电力中断。面对余震和山上的飞石,人们先后转移,却有21个边防战士写下遗书,主动要求坚守阵地。

21人中,超过一半是90后。1993年生的兰彬说:“我是队里唯一的卫生员,必须留下。”刚入伍的藏族新兵白玛次成说:“我是新兵,国门是最好的课堂,我必须留下。”

穿上军装和制服,定格每一个荣耀的时刻。在利比里亚,也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被当地民众称为“上天赐予的礼物”,被网民誉为“蓝盔中的蓝盔”“最美蓝盔”。他们是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

277个日夜,140名防暴队队员平均体重下降了近10公斤。队员们说,“面对肆虐的埃博拉疫情,一触即发的部族冲突和随时可能在身边发生的枪战、爆炸,我们没有退缩!”

在短暂与恒久之间:传递温暖

作为叶德奕的独子,叶新亮从不缺“兄弟姐妹”。“打小就没见过我妈用小电饭煲煮过饭,因为人多,直接上大蒸笼、大铁锅,每回吃饭都得用‘抢’。”

从1992年到如今,叶德奕先后为80多个孩子提供免费吃住,他们中有孤儿,有单亲的,有贫寒的,最多时候家里住着11个孩子,最少也有五六个。有些孩子一住就是七八年。

这位福建电网工人,同时还是10多位老人的“儿子”、20多名贫困学子的“大哥”。他的足迹遍布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他的电话号码是小县城15年不变的服务热线。

别人说他是“傻子”,他却忘不了高中生病差点死掉时乡亲们东拼西凑悄悄送来的医药费。他说:“人只要活着有意义,那就傻吧。”

叶德奕固执地把一时的善念变成一生的善举。清华大学则用“接力棒”的方式,实现了爱的传递。

“想去离太阳最近的天边,天边有格桑花盛放;想去养育我的黄河源,源头有布达拉守望。”17年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向西藏、青海、甘肃、山西等省市的贫困地区输送了259名支教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70万小时,受益人数超过18000人。

小到一张试卷的调整,大到整个教学方式的改变,志愿者们努力成就乡村孩子的学业梦。同时,他们把爱的链条进一步延伸:通过募捐、众筹等方式为西藏农牧区孩子发起“一杯热水的温度”公益项目,在当地学校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爱的传递,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在山东从事检察工作25年的念以新说:“大街上每个人的心里敞亮了、气儿顺了,社会就抱团,就有劲儿了!”

坚守白云热线11年,念以新接听咨询电话36700多个,化解纠纷1290多起,把满腔怒火的劝得平息了,把越级上访的劝得不去了,把投河自杀的劝得想开了,把拿刀子拼命杀人的劝得和好了。

他说:“夜空需要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才能美丽。如果我们国家是天空,希望无数个心灵温暖起来,成为璀璨的星星。”

"中国网事•感动2015"颁奖礼侧记:凡人善举 网聚大爱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赵琬微)18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寂静的校园里,可容纳两千余人的新清华学堂热闹非凡。当日,“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感动人物”再次为人们凝聚了正能量。

在蔚蓝色背景的宏大舞台上,“凡人善举•网聚大爱”格外醒目。主持人向观众道出颁奖典礼的由来:“当行善成为一种习惯,让向善的火炬永不黯淡。回望过去的一年,有多少凡人善举的感人时刻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让人不由得在内心大喊一声:“了不起!把鲜花、掌声送给他们。”

几位衣着朴素的长江救援队志愿者走上舞台,他们自豪地说起自成立救援队起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几百人,救援队伍正在壮大。“一旦加入,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还可能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长江救援队志愿者在入队前要签署的《水上救援队报名表》上的内容。

从繁华都市到深山苗寨,北京大学学子王锋在苗寨“捡垃圾”的选择令一些人并不理解。为什么选择留在深山?他简单地回答:“我只是希望让周围的人过得更好。”为了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位“80后”博士生把青春挥洒在大山。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让人感慨命运之不幸与无常,生命之坚韧与伟大。

“轮椅上的创业玫瑰”谢芳丽在花样年华里遭遇严重车祸,肢体不再健全。如今33岁的她有了“芳丽水晶”等自创品牌和一个和美的家庭。她与丈夫和孩子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笑颜如花。“我永远是她坚实的臂膀,会支持她走下去。”丈夫李晶深情地说。

在朋友搀扶下走上舞台的教师刘芳,多年前因为患有眼疾而逐渐失明。如今,她依旧为1300多名孩子上心理辅导课,诲人不倦。当主持人问她有什么心愿时,她爽朗地笑着说:“我希望眼睛有一天可以重新看见世界,还希望有一天我写的书可以大卖,赚很多钱捐给孩子们。”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的生活平凡而朴素,可是持之以恒的坚守,让日积月累的努力有了不平凡的光芒。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白云民生服务热线办公室主任念以新看来,花十年的时间接听百姓热线,是全心为民、维护公正的平台。11年,他接听咨询电话三万多个,化解纠纷1290多起,用耐心的倾听与帮助维护群众的和谐梦。在访谈中问他有什么想说,他熟练地报了一串电话号码:让大家有事咨询。

当来自海南琼中县女子足球队的“铿锵玫瑰”青春洋溢地走上舞台时,绚烂笑容让舞台灯光也黯然失色。为了踢好球,豆蔻年华的女孩们俨然一副男孩模样。回忆起代表中国参加2015“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的经历,她们的教练——传递足球梦想的肖山不禁潸然泪下:孩子们练的太苦了,希望她们今后有热水澡洗。

一位普通的电工,累计帮助别人花费20多万元,满抽屉都是给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的汇款单。福建周宁县供电公司的电工叶德奕、环卫工人叶美梅一家的“凡人善举”和坚持不懈,让在场的观众报以持久的掌声。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作为光荣团队的一员出现,为了更伟大的目标和职责,放下了原本普通的“我”。

驻守在吉隆口岸的边防战士们派代表领奖。在尼泊尔“4•25”大地震中,他们坚守阵地、誓死守卫国门。“当时每个人都写了遗书,我给奶奶写了记得吃药,托哥哥照顾好父母……我不够孝顺,但我穿着军装,所以一定要留下来。”一位小战士的回忆地震时的情景这样说道。

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队员们迈着英武的步伐戎装登台。他们这支“蓝盔部队”曾遭遇埃博拉疫情的大爆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坚守岗位,被利比里亚人民称为“上天赐予的礼物”。

在大屏幕上,一位位大学生的面容洋溢着青春的风采。从1998年开始,清华大学向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贫困县累计派出259名支教志愿者。在代表他们前来领奖的一位学生看来,17年薪火相传,把青春时光投入到支教事业中,将成为他们一生的留恋和向往。

在颁奖晚会现场,年逾八旬的朗诵家殷之光用一首《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把人们心中的感慨推向高潮: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互联网上,一位观看网络直播的网友在评论中写道:“总有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让你感动!”

新华网评:他们,为什么能站上这舞台中央

感动,常发端于细微、却意义非常的一瞬间。就像此刻,我看着正在直播的“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泪水长流。

没有丰功伟业,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站在这个“草根英雄的奥斯卡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看上去都很普通。或者自强不息,或者无私助人,或者以身报国,经由上亿网民精心评选而出的十位感动人物,注定不平凡。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磨难,感慨为什么那个“抱猫看夕阳”的人不是我,为什么那个“为兴趣而不是生计而活”的人不是我,甚至有人叹息自己生在一个“一直被坑”的时代……是啊,现代生活的确是时时有冲击、处处有挑战。但对“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轮椅上的创业者”谢芳丽而言,命运显然向她们展示了更为残酷的一面:一场眼疾让她从光明坠入黑暗,一场车祸让她由健全变得残缺,原来的人生“全毁了”。巨大的反差碾压下,即使她们屈服了,也不算是意外。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人吗?因为遭遇突然的变故、跌落云端,从而变得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但刘芳、谢芳丽没有,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更加奋发,凭借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抵达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个盲人,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听、说、读、写,可以担当“迷路”学生的引导者,可以成为激励别人奋进的力量,“她的眼睛看世界是黑暗的,可她的心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一个四肢仅剩右臂的人,可以创办多个实体店,用轮椅划出生命的绝美轨迹,可以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经历唤醒迷途者,“纯净的水晶,经过打磨,就能在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与之对照,我们何须再抱怨那些成长的烦恼,我们该有多庆幸,可以在蓝天下尽情奔跑,可以亲眼看到亲人的笑脸,与他们深情拥抱。

我们常常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连扶起个摔倒的老人都要左右为难,连捡到个钱包都得给酬劳才归还,甚至跟邻居门对门地住了很多年还认不清对方的脸……是啊,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朋友却越来越少了。但对“幸福傻子”叶德奕、“17年支教接力者”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守望生命”长江救援志愿队而言,类似的顾虑、算计、漠然统统都没有出现在他们人生的词典里: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需要帮助,只要能够帮助,他们都捧出一颗热心,慷慨施以援手,哪怕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一个普通的电工,当过80多个孩子的“家长”,当过10多位老人的“儿子”,手机号成为15年不变的县城“热线”,志愿服务时间超过7000小时,“别人说我是傻子,但我觉得做傻子比作聪明人有意义,人只要活着有意义那就傻吧。”一群清华的骄子,花样少年,支教接力17年,给偏远山区18000名学生带去希望与温暖,在祖国中西部大地上镌刻下青春的烙印,“因为有成长所以更愿意去承担,因为有收获所以更愿意去分享,因为得到过帮助所以更愿意倾我所有去帮助更多的人。”百余名志愿者,自发组织,值守在武汉三镇的两江四岸,把看见险情、施以援手的人性本能变成江边轮值、守望生命的共同责任,不计报酬,不求感恩,拿命博命,“也时常感到后怕,但是看到有人溺水不去救,良心上过不去。”

与之对照,我们与其感叹生活的种种缺憾,不如细细思量那句名言:“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会有无力感,有人感叹缺乏干事创业的空间,有人觉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甚至有人在碌碌无为中年复一年……是啊,万事俱备只等自己去扬名立万,这样的机遇确实难寻。但对“铿锵玫瑰”琼中女足、“捡垃圾博士”王锋、“百姓贴心人”念以新而言,困难的解决之道永远在行动中:经费无几却要在穷乡僻壤搞足球这样“烧钱的运动”,一个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80后”北大博士到苗山深处“捡垃圾”,困难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一个基层检察院民生服务热线的办公室主任,每天接到的电话哪一个不是要求解决困难?如果他们讲究条件,要么会很快收拾铺盖走人,要么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接线员。但他们没有,在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做出了让人竖大拇指的成绩。

一群来自大山深处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从没见过足球,参加足球队只因为“吃住不要钱,有鞋穿”,经过9年的历练,她们获得了世界的关注,用汗水和泪水踢出了未来,“我们的技术肯定不是最棒的,但我们的拼抢精神肯定是第一。”一介书生,无惧身份落差大、专业不对口、环境条件艰苦的困难,将自身所学与小山村的实际相结合,用胆识挖掘穷根,以担当帮扶贫困,“虽然艰苦,但这种成就感是在实验室或者机关办公室难以获得的。”一位基层检察官,因为身体原因被安排去接接电话“清闲清闲”,他却利用民生热线变成了群众利益的“守夜人”,为弱势群体撑起一把有力的保护伞,“白云热线行使的是有限的职权,可是提供的却是无限的服务。”

与之对照,我们更应该珍惜既有的,开拓未知的,就算环境再逼仄,也要努力发出生命的光芒,而不是躺在岁月的年轮上徒发牢骚。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人生过于平淡,有人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有人沉溺于没有目标的得过且过,甚至有人为寻求刺激不惜以身犯险……是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习惯了享受安宁,已经鲜有机会去想起那些守护着我们的幸福与烦恼的“最可爱的人”了。感谢“国门卫士”吉隆口岸边防战士,感谢“最美蓝盔”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他们时刻承受着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他们为维护和平而远离和平、为保卫生命而随时准备献出生命,他们让我们见识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血性。

21名边防官兵,超过一半是90后,在尼泊尔强震后自愿留守余震不断、飞沙走石的西藏吉隆口岸“孤岛”,怀着对父母妻儿的歉疚先后留下遗书,誓死守卫国门,表现出新时代战士的无畏与担当,“国门在,我们就在!”140名队员,头顶异国冷月,心系天下和平,每一次执勤都是与危险同行、与死亡相伴,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用忠诚与奉献标注了中国警察在非洲维和的新高度,“宁可丢了性命,也绝不能有辱使命!”

与之对照,我们真的没有理由懈怠人生,没有资格轻视生命,即使不能为国争光,也绝不能给国丢脸。

我忍不住泪水长流。看着站上这舞台中央的每一个人,聆听着他们的故事,我知道流泪的不止我一个人。我更知道,感动,不只是单纯的落泪,不只是浅层的伤怀,更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这也是“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活动能够发起并成功举办六届的根源。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寻找那些用质朴故事书写传奇人生的草根英雄,传播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的力量,传承他们的精神,也是这个时代的媒体责任。

“网络无疆、人间有爱、大美无言、草根有力”,让我们带着感动上路,走到花开满地,走到绿树成荫,走出每个人生命中独一无二的风采。

“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介绍

牺牲背后是生命守望:来自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报告

2010年5月18日,百余志愿者自发组织在一起,成立长江救援志愿队。5年来,他们义务守在武汉三镇的两江四岸,仅2014年就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2014年10月25日,在挽救3名溺水青年的行动中,志愿者陈忠贵在救起1人后毅然重返救人,魂归长江。至此,“用生命守望生命”的壮举引起了广泛关注。至今,该团队已获中宣部“时代楷模”、全国志愿者协会“模范团队”、武汉市“一城好人”及“模范市民群体”等荣誉称号。

大山深处走出铿锵玫瑰

这是一群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最小的11岁,最大的13岁。她们来自琼中的穷乡僻壤,没有场地、没有管理机构、没有食堂。她们从不敢去想自己的未来,到一步一步实现梦想。9年来,伴随着汗水和泪水,她们走过了艰辛,走过了迷惘。贫困里能生长出多少渴望,她们就有多少信念;足球梦里能蕴含多少能量,她们足下就有多少力量。终于,琼中女足不负众望一举夺魁,将“琼中女足”精神传遍全世界。

盲人女教师刘芳,“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从被医院确诊为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后,乡村女教师刘芳逐渐由光明走向了黑暗。当还有微弱的光影感知时,她在教学中费尽心思创新教法,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但没有后退,反而成为年级中的佼佼者。失明后的刘芳在校园德育领域里为学生开辟了“心灵家园”,担当了迷失方向学生的引路人。近年来刘芳的“影响力”扩大到校园之外,她受邀到其他学校和单位做报告,写励志小说,她的奋斗故事让无数聆听者和读者潸然泪下。

谢芳丽:心强志坚,折翼也可飞翔

她在花样年华里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和无数的生活坎坷,她始终没有消沉,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拼搏与友爱:先后创办文印店、水晶淘宝等多个实体店,靠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水晶公主”的美誉;坚持用阳光的心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唤醒一大批迷途者,催生一大批奋进者。她就是先后获江苏省“自强自立模范”、江苏省“最美家庭”、连云港市“感动港城十大先进人物”等荣誉的谢芳丽。

祖国和人民为你们骄傲——记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

头顶异国冷月,心系天下和平。他们为维护和平而远离和平,为保卫生命而随时准备献出生命。他们把维和任务区当作为祖国赢得荣誉的战场,把维和战场当作展示中国警察风采的舞台,把维和舞台当作展现中国大国形象的窗口,成为任务区投入警力最多、执行任务频率最高、与埃博拉死神相距最近、执行勤务最为规范的模范警队,被利比里亚人民称为“上天赐予的礼物”,被网民誉为“蓝盔中的蓝盔” 、“最美蓝盔”。他们就是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

在大苗山“捡垃圾”的北大博士

他是“80后”北大博士,也是苗山深处的一名驻村干部;他的专业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而现在的主业却是“捡垃圾”……身份落差大、专业不对口、条件艰苦,但这些没有消磨他做事创业的决心。他叫王锋,单位派驻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大方村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队员。两年来,他扎根深山苗寨,从北大博士变成了村民的贴心人,一系列创新经验从小山村推广开来,北大博士“捡垃圾”捡出了新天地。

“幸福的傻子”叶德奕:不怕辛苦我一人 只为点亮万家灯

他是一名普通的供电工人,20多年前,一场大病让他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20年来,他义务帮扶孤寡老人,自掏腰包为敬老院送去4万余元的电视、洗衣机、电热毯等用品却从不留名。十多年间先后为80多个贫困学生提供免费的住宿和三餐,省吃俭用汇款资助省内外学子20多人,资助金额超10万元。他志愿服务超过7000小时,足迹遍布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他的电话号码是小县城的服务热线……别人说他是“傻子”,他却笑言自己是“幸福的傻子”。

国门之魂——记留守吉隆口岸“孤岛”的21名血性“国门卫士”

尼泊尔“4•25”强震,让西藏吉隆口岸成为“孤岛”,路不通,没信号,电力中断。周围三面环山,余震不断,山上不断滚落飞石,灾区群众随时面临生命危险。驻守在此的边防官兵走滑坡,钻危房,奋勇救灾,谱写了一曲国门救援的军人之歌。当人们先后乘直升机转移后,却有21人写下遗书,主动要求坚守阵地。他们是留守国门的边防官兵,吉隆口岸一群当代血性军人。他们用生命镌刻着爱国与忠诚的丰碑!

“全国模范检察官”念以新:托起群众心中的太阳

从事检察工作25年来,念以新以白云同志为榜样,公正执法,坚守正义,爱岗敬业,一心为民。他坚守白云热线11年,接听咨询电话36700多个,化解纠纷1290多起,移交职务犯罪线索60多件,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解救妇女儿童13人,帮助群众讨回各类钱款110多万元。他捐献了290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15岁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成为全国第40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将自己对检察事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腔赤诚,洒向江北水城,洒在人们的幸福路上。

青春与理想同行——记清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

自1998年至今,清华大学连续组建18届研究生支教团,每年向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贫困县输送优秀毕业生,开展扶贫支教接力。清华学子们克服困难,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践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他们广筹社会资源资助了贫困学生,带领学生认识社会、开展职业规划。他们帮助多名寒门学子高考制胜,实现了“清华梦”!他们中还有人在结束志愿工作后就此选择了扎根在西部基层。17年来,他们已桃李芬芳,无愧于“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4236 字

+ 加入清单

提笔,蘸墨,俯身。她深吸一口气,挥动手臂一气呵成,四个大字跃然纸上——“长征万岁”。

若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这样遒劲有力的书法出自104岁老红军王定国之手。

她,15岁被卖作童养媳,20岁加入红军并入党,22岁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24岁被敌人关押,25岁与“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结为革命伴侣……她,离休40年脚步不停,70多岁推动长城保护,80多岁挽救失足少年,99岁还参与植树造林。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位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女子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能量?

家人拿出王定国的书法新作——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是老太太最喜欢的诗词,写了不知多少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一心向阳、傲风斗雪的红梅,不正是王定国百年人生的写照么?

寒冬凝香,巴中红梅初绽放

1913年2月,巴中红梅开得正香。一个名叫王乙香的女婴,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呱呱坠地。

孩子的出生,给这个战乱中的家庭带来的并不是欢乐。“亲眼看着未满周岁的妹妹活活饿死,三岁半的二弟卖给别人换来安葬父亲的四块棺材木和两升麻豌豆,7岁开始帮别人通宵推磨只为糊口,15岁被卖做童养媳受尽凌辱……”谈起母亲幼时的经历,74岁的大儿子谢飘眼眶湿润,“人生的寒冬,磨砺出母亲顽强的生命力。”

嫁人、生子,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山里女孩的命运,但共产党带来“没有压迫、男女平等”的“新世界”让王乙香激动不已,她给自己改名王定国,用行动对命运说“不”!

改名后的王定国立即做了两件事——剪辫子、放小脚。尚不识字的她用朴实的话说:“脚小了,走不动;辫子被拽着,跑不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决绝!像王定国这样剪了辫子、放了小脚的女人,在统治着营山的军阀眼里,几乎与“共产党员”划了等号,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是怎样的一种示范!当焕然一新的王定国四处宣传“投身革命、男女平等”时,近百名妇女纷纷响应并加入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王定国在红九军攻占营山后立即参加了红军,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个月后,她和16名女同志被选派到位于巴中的川陕省苏维埃学校学习。

学校有一门考试要求学员能读、能记、能讲,并在全体学员面前公开演讲。文化基础薄弱的王定国,每天熄灯后点煤油灯“开小灶”,常常是脸被熏黑了还浑然不知。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她在毕业考试中声情并茂地宣讲土地法,获得了台下最热烈的掌声,并取得全校第二名的成绩。

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苦难的王定国投身革命后,先后担任营山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代理主席、县妇女部部长、妇女独立营营长等职。

战风斗雪,长征路上花影笑

“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80多年过去,长征中的一幕幕还时常浮现在王定国的眼前,“好像自己又要从原地出发,再尝一遍人生的苦尽甘来。”

1935年3月29日,嘉陵江。呼啸的炮弹拖着长长的光芒划破黑暗的夜空,机枪的火舌从对岸的角落里“哒哒哒”地吐个不停……

王定国躬身猫在被称为“毛蚌壳”的小船里,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已经打响。江面在摇晃,小船在沉没,战士在呐喊,大地像地震一样在抖动。左边是剧烈的爆炸,右边是横飞的子弹,头顶则是爆炸掀起的浪花,一波接一波倾泻而下……

王定国看见一名年轻女红军的肚子被弹片划开,虽然肠子都掉了出来,但这名英勇的战士用手将肠子塞回腹部,裹紧衣服勒紧腰带继续划船,直到送战友冲上阵地,才倒进江中。

“她名叫石磨玉,牺牲时只有19岁。”王定国说,“她有石头的坚韧,更有玉的纯粹!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好战士,我们才能在最危险的时候转危为安。”

强渡嘉陵江,意味着红四方面军正式挥师西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王定国的长征,是“唱着歌”走完的。

长征开始时,王定国已加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文工团,为战士们演出鼓舞士气。行军时,她要在队伍前面赶路,休息时还得回头从队前一直演到队尾。有时候演出没有化妆道具,她就用墨汁画眉,用红纸当口红……

1936年1月,王定国和战友翻过夹金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野兽成群,人迹罕至。三十七团的战士听说她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她们做了当时最珍贵的白米饭。演出时,虽然风像刀子般刮在脸上,但她们一上场就忘却了一切,用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的表演,拨动着战士们的心弦。

过草地时,树皮、草根、皮带、皮鞋都成了红军战士的“粮食”。如何把牛皮鞋底制作成“美味佳肴”?她们编了一首打油诗并四处传唱:“牛皮鞋底六寸长,草地中间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后分外香。两寸拿来熬野菜,两寸拿来做清汤;一菜一汤好花样,留下两寸战友尝。”

乐观的歌声,穿透了黎明前的黑暗。

王定国的长征,是“咬着牙”走完的。

征途上,红军官兵经常在数天未进一粒粮食的情况下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残酷的战斗,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

1936年2月,王定国跟随部队翻越横亘在丹巴、道孚之间的党岭山。党岭山为折多山主峰,海拔5000米左右,上山下山约100公里。当时处于最寒冷的季节,风雪无情地向着饥饿、寒冷和疲乏的红军队伍扑来。

到山顶时虽是中午,但太阳完全被遮住,狂风雪浪一阵阵袭来,天空像傍晚一样昏暗。女战士们无法前行,便用棉被紧裹,抱团取暖。

暴风雪过后,王定国发现露在被子外面的一只脚早已冻僵。当时瘦到只有50多斤的她赶紧用手搓脚,一不小心就把一根冻僵的脚趾碰断了。

采访中,王定国谈起这件事,笑着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既没流血也不疼,主要是不影响赶路……”

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王定国印有红梅图案的衣服上。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铺上了一层穿越时空的红光。

家风传承,留得清气满乾坤

81年前的王定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次偶然的相遇竟会成就她一生的幸福。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王定国在雪山脚下的河边洗衣服,一位留八字胡的老同志操着湖南口音笑着对她说:“小同志,要过雪山了,请你帮帮忙,把两件衣服合起来,中间装上羊毛,我要穿它过雪山。”

王定国爽快答应。第二天便将缝好的衣服送了回去。老同志看着衣服连连赞叹,告别时还特地嘱咐她多准备些辣椒,“爬雪山可嚼辣椒御寒”。

当时的王定国不知道,这位老同志就是被同志们尊称为“苏区五老”之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

全面抗战爆发后,从敌人监狱中逃出的王定国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与谢觉哉不期而遇。共同的理想和相似的经历,打破了年龄的隔阂。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开始了新的斗争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先后担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面对湖南老家过来投靠自己谋取职位的亲戚,他写了一首打油诗以示拒绝:“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对待群众,谢老却充满热情。他曾经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来法院打官司的,只要点我的名,我就应该见,因为他信任我才会点我,不见不合适。”

谢老对家人的严苛、对群众的热情,深深影响着王定国。采访中,王定国家先后来了三拨十多人。“这还算少的,多的时候一天来几十人。”在王定国身边工作多年的杨琼仙说,“家里谁都可以来,老太太也常说,人家来找是信任,不见不合适!”

为更好地倾听大家的意见,王定国自创了一套“群众工作法”——只要家里来人多了,她就让大家不要动,她来动,挨个屋子问情况,高效又不会遗漏。

王定国的“热心肠”对大儿子谢飘来说,曾经有些难以理解:母亲虽然为很多人写过推荐信,却从来没有在他考学、当兵、提干、复员直到退休的任何一个阶段为他说过一句话。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慢慢懂母亲。”谢飘说,“母亲一直教导我们学本事、干实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谢觉哉去世后,按规定遗属可以继续住原来的房子。王定国却主动找到组织:“我不是遗属,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是什么级别就住什么房子!”随即遣散了秘书,退掉了司机,搬出了带院子的大房子。

略显老旧的家中,挂着很多王定国的书画作品,其中尤以梅花为多。看着一朵朵、一簇簇昂首怒放的梅花,记者仿佛闻到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谢家子女中虽没有当大官做大买卖的,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干得出类拔萃。长女谢宏是共和国最早一批常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后来不幸罹患癌症英年早逝;二儿子谢飞是著名导演,拍摄了《香魂女》《本名年》《我们的田野》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是普通而优秀的工作人员。

“所谓家风,不是写在牌匾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所谓传承,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一种自然自觉的行为。”谢飞说。

不忘初心,一片丹心向阳开

每个月,王定国小儿子谢亚旭总会乘地铁来到国管局老干部局和平里工作处,将母亲的党费交到第二党支部,十多年来风雨无阻。谢亚旭说,除了战争特殊时期外,母亲从未中断过交党费。90岁之前都是母亲自己去交,后来确因行动不便,才申请由他代交。

“革命年代我们经常费尽艰辛去交党费,因为它是党活动经费的重要来源。”王定国对谢亚旭说,“如今交党费变得简单,更要坚持好,因为这是对党信仰的体现。”

满头银发的王定国坐在明亮的客厅里,安静的眼神就像雪山深处的溪水,冷静、清亮而悠长。

上世纪80年代,不少长城周边的居民拆长城砖盖房子、围猪圈。王定国看了痛心不已:“长城代表中华民族,是自家的好东西,要保存下来。”

本可在家安享离休生活的王定国,自费找砖窑烧砖,挨家挨户去换老百姓盗掘的长城砖。之后,她推动成立中国长城学会,组织群众性长城越野赛,拍摄专题电视片《万里长城》……

上世纪90年代,看到很多地方荒漠化、沙漠化十分严重,王定国坐不住了。她四处奔走,连续组织召开两届沙棘防沙固沙国际研讨会,积极推广沙棘防沙固沙技术,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她“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

88岁推动成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91岁重走长征路、94岁考察黄河生态、99岁还在植树造林……如今,虽然行动有所不便,但只要是有关长征的纪念活动发出邀请,王定国必定参加。“人家请的是老红军,不是我个人。只要是宣传红军,宣传长征,我必须去!”

几十年来,王定国最喜欢穿灰军装,最喜欢戴八角帽,最喜欢写“长征万岁”,最喜欢画家乡红梅。

王定国画梅,枝干是撒上墨吹出来的,花瓣才是画上去的。一吹一画,别有风韵。看她作画,笔尖过处,朵朵红梅栩栩如生,鲜红艳丽,如火似霞。细看这些红梅,虽大小形态各异,但都朝着一个方向,那是太阳的方向。

一片丹心向阳开。这就是王定国,用尽一生,忘情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播出,其中,有这样一群融入年轮的追梦人,彷徨时,他们用行动描绘坚定;怀疑时,他们用忠诚表达坚信;迷茫时,他们用担当书写坚守。他们的事迹深深敲击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他们是中国脊梁,是良知,是责任,是偶像。党员干部要汲取“感动中国”人物的追梦力量,汇聚成“行动元素”,浇筑追梦之路,真正为人民服务。

总有一种力量令人勇往直前。无论是六年坚守扶贫一线,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的基层干部__;还是为孩子们劈柴生火、执鞭上课,用扁担挑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__;还是无畏戈壁寒暑,无惧野地黄沙的两弹一星功勋__等等,都以心中的追梦力量,汇聚成忠诚担当、矢志报国的“行动元素”。

将追梦力量化作为民情怀。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疾苦记挂在心上,以“民”的心态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__同志,始终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为民热血,把群众装在心里,把扶贫工作扛在肩上。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要真正为群众谋心谋事,察民情、体民苦、排民忧、解民难。

将追梦力量化作责任担当。从一名放弃城市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到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师。几十年间,__用心中的追梦力量诠释了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人生追求。__的一根扁担,挑起的不仅是学生的课本、文具,更是将孩子们对知识对渴求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挑进了大山。__从平凡到非凡的蝶变,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强化责任担当,敬业报国。广大党员干部对待工作要始终保持火热的“温度”,

将“温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满电”状态,激情常在线。

将追梦力量化作脚踏实地。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正如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__,29年如一日往返于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党员干部要将为民办实事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众的需求上,不追求“轰动效应”,多些“细水长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真正把一件件关系民生的事办出实效。更要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汲取营养,充实追梦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上海高考作文素材:中国的荣耀,世界的信任

全文共 1674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这也是中国第二次举办国际奥林匹克盛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认知,而再次申奥成功也是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实力的认可。

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体会议上,北京以获得85张选票中的44张赞成票优势,战胜了只获得40张赞成票的阿拉木图,另有一张选票为放弃票,最终胜出——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授予北京。(新华网7月31日)

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既是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抱有的坚定信心,又是对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9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的国家,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中国沸腾了,北京欢迎你,2022年北京冬奥会欢迎你,欢呼声、期待声响彻世界。

长达一年又8个月时间的漫长申办之路,在今天看来,都走得那么稳健扎实,可谓步步为营,步步高。期间,中国人以诚意、智慧、远见、实力和魄力,开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征程。面对国际奥委会的严格要求和委员们的百般挑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各界、形象大使、优秀志愿者和市民们的热情关心和鼎力助推下,北京携张家口一起过五关斩六将,戮力同心向前闯,写就了申办“成功”二字。

2013年11月3日,当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时,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就已经结成申办共同体,联合申办这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冬奥会,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2014年3月1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北京、波兰克拉科夫、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乌克兰利沃夫5个城市正式申办2022年冬奥会。

这一年的7月7日,国际奥委会再一次宣布,中国北京与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3个座城市正式入围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8月1日,北京冬奥申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只争朝夕,奋力完成好申办工作,力争获得举办权。申办愿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和申办标识“墨舞冬奥”等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核心元素,也在会议上正式集中亮相。从此,一路不停地努力,直至冲刺。

北京携张家口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这是中国的荣耀,世界的荣幸。7年前,也就是2008年北京以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在百余年奥林匹克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奥林匹克精神广播在亚洲,广播在世界,北京为世界所熟记,所崇敬,所向往;再过7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圣火将再一次在这片东方沃土上熊熊燃烧,在百余年奥林匹克史上树立起了又一座丰碑,奥林匹克精神由全球首个举办过夏季、冬季奥运会,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进一步广播到东西南北半球,北京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清楚镌刻的伟大符号,而且熠熠生辉照耀着人类和平、文明、进步的前程。

我们不会忘记,7月31日上午,在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表决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国际奥委会委员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对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期盼之情和最坚定的支持,表示中国政府高度赞赏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主张,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全方位践行《奥林匹克2022议程》。习近平的洪亮声音穿越时空,感动了国家奥委会,也给世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北京申办成功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民同乐,中国与世界同贺。令人深受鼓舞的是习近平在当晚第一时间致信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代表团,热烈祝贺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了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他说,你们为申办冬奥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7年,对于中国而言,时间宝贵。作为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国,一定会手握改革、创新、实干、发展的时代巨笔,写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2024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

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转发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同志先进事迹,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和军委重要决策指示,踊跃投身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伟大实践,高标准做好部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

张超于2004年9月入伍,牺牲前为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战斗机团中队长。他矢志强军报国,倾力精武强能,勇于攻坚克难,坚守高尚品德,在每个岗位都拔尖过硬,先后29次参加和完成演习演练等重大任务。加入舰载机飞行员行列后,他以只争朝夕的劲头苦练精飞。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歼—15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因飞机突发故障,不幸壮烈牺牲,是我军献身航母事业的第一人。

通知指出,张超同志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征程上涌现的先进典型,是忠诚践行强军目标的时代楷模,是“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反映了当代青年官兵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哺育下茁壮成长的崭新风貌,体现了全军部队练兵备战、全面提升战斗力的昂扬斗志,展示了广大官兵凝心聚气、奋力前行的生动局面。学习宣传张超这个先进典型,对于激励全军官兵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强调,各级要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和军委重要决策指示,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把张超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学习他爱党报国、矢志强军的坚定信念,苦练打赢、争创一流的责任担当,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坚守崇高、向上向善的优秀品质,争当“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要引导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引导官兵苦练能打仗打胜仗本领,立足本职追求卓越,不断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素质能力;引导官兵砥砺军人血性胆气,树牢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核心的战斗精神,自觉传承大无畏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引导官兵坚守立身做人的高尚品德,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良好形象。要把组织官兵学习张超与学习其他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结合起来,与完成战备、训练、执勤等重大任务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官兵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人物素材:艺术大师梅兰芳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高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梅兰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卓越的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被邀请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国文联和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

他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从事艺术研究,还认真培养青年演员。他的学生,不但有京剧演员还有不少地方戏的演员。同时,他仍然经常演出。全国各地都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那里演出。他理解人民的要求,在十年的时间里,走了十九个省,让观众实现了“看看梅兰芳”的愿望。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梅兰芳排演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新戏:《穆桂英挂帅》。那年,他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了,可扮演出的穆桂英仍然是神采奕奕,为建国十周年增添了喜庆气氛。

梅兰芳在晚年患有心脏病,可他不顾这些,一心要为更多的人演戏。1961年夏天,六十七岁的梅兰芳应邀到新疆参加铁路落成典礼,并进行演出。

一想到此生能到大西北为人民演戏,他很激动,做好了各种准备。不料就在这时候,他的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新疆去不成了,他十分着急。

8月4日,周恩来总理来医院探视梅兰芳,对他说:“梅先生,我正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病了,特意赶来看你。”

梅兰芳有些着急地说:“新疆有条铁路刚刚落成,约我参加通车典礼,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我却去不成了……”

“不要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养病。等病好了,还愁没有工作干吗?”周总理安慰说。

不幸,四天之后,梅兰芳因病去世了。他为中国人民创造的艺术精品永远是民族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款的时候却很大方,刘盛兰是一位普通再不过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8年几乎没尝过肉味儿,没填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不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但这些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该思考答案。

从老人的举动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爱之心、友善之心。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疲于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张开眼睛,去发现身边小细节中隐藏的,被忽略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人物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看了老师给我们放的《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心情一直平复不下来,影片的里故事主人公身上的精神让我不得不佩服她。

相比起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的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在五岁的那年就开始了她的苦难之旅,爸爸因为车祸去世,由于不能承担生活的重担,所以她的妈妈只能忍痛割爱把她送给了别人。

但本以为可以过上好生活的她却不得不面临命运跟她开的另一个玩笑。

她的养母因为身体的缘故一直卧病在床,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撒娇,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早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那时的她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未喊过疼,听着孟佩杰养母含着泪感激地回忆,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顶着脚尖吃力地拿起锅铲翻炒的情景,心里不由得阵阵酸痛。孟佩杰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喂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小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服侍养母睡后,她才开始学习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就这样,孟佩杰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面对逆境,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她的存在,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而现在的我,有时还跟妈妈顶嘴,跟妈妈对着干,做作业时,还跟妈妈吵架,和孟佩杰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惭愧了。父母从小就为我做过许多事,在我生病的时候,是父母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是我的疾病快速康复;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父母和我一起攻克难题,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日常生活中,是父母从小一直给我做饭,洗衣,是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现在的高大阳光少年。我暗下决心:要向这位小女孩学习,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862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被中华儿女铭记的一年,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辞旧迎新之际,人们争相祝贺,共同欢度佳节,却从未想到,灾难正在逼近。

继“非典”之后,中华民族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病魔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特别是湖北省武汉市,被病魔紧紧地握在魔爪之中,全国感染人数急剧攀升,神州大陆一片灰暗。

面对疫情坐视不管可不是祖国母亲的做法,采取积极有力的行动才是她的选择,将湖北省封省,禁止客车、公共汽车运行,在各个道路关卡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以及加强防疫知识宣传教育……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并肩抗击疫情。

在抗击疫情的先锋军中,身着白衣的他们最引人注目,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与死神较量的勇士——医护人员。当病毒来临,人人自危之时,忘记自身的安危,丢下自己的家人,舍弃了小家只为捍卫大家的是他们;为了挽回一条条生命而与死亡奋战无数个日夜的也是他们。八十高龄、曾抗击“非典”的英雄钟南山院士再次扛起抗疫的战旗,引领着这些白衣天使,身披密不透风的防护衣,终日徘徊在那布满死亡气息的病房,去驱散“新冠”的阴霾。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内,为自己鼓劲,为武汉加油,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当记者来到他们的身边,他们的防护服胸前满是“武汉加油!”的字样,后背上书写着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对战胜疫情的信心。

医者仁心,所有医护人员舍身忘己、奉献一切的决心和勇气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信、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即使在转瞬即逝的“生死瞬间”,他们依然用温暖和关怀淡化着恐惧,当感染者绝望地问道:“医生,我是不是快不行了?”那透过口罩的满情希望的声音坚定地说:“不会的,我们一定会战胜死神的!”面对病魔的肆虐,他们不假思索地写下“请战书”,在亲人的注视下去投入这场殊死的决斗。口罩能遮住他们的面庞,却遮不住他们救死扶伤的赤诚之心。

冲锋在抗疫前线的还有那些为过往车辆做防控检查的警察和护士,热火朝天地上街消毒的志愿者们,为开学作准备而彻夜未眠的老师,自愿接送医生上下班的司机和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行动向世界诠释“中国奇迹”的工人……还记得在疫情检查点工作的警察叔叔们,看着他们一脸疲倦,我忍不住问他们“叔叔累吗?”“当然累了,但是如果临阵脱逃,那就害了老百姓呀!”说完,他们羞涩地笑了。我想让那位因“洁癖”而斥责护士的官员看看这样的笑容,让他明白:虽然平凡的他们做着平凡的工作,但人民的安全便由平凡的他们守护,拦住病毒的万里长城也由这群逆行者铸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迫使病毒放慢了脚步。胜利的曙光刚刚泛起,一些人就沉不住气,组织聚餐、多人外出等现象在某些地方又严重了起来。疫情又出现反弹,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因现在的松懈而功亏一篑。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四) Touching Chinese Character Awards Ceremony (Four )

这次疫情里,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太多可爱的人。医生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冲在前线给病人治病,警察叔叔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欢乐,主动站出来坚持岗位,工人们不畏艰辛紧急建造医院,人民群众有钱的捐钱,有菜的捐菜,有口罩的捐口罩,有力的出力,做医疗物资的连夜加班,懂健康知识的走村串寨做防范知识宣传……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多么的了不起!

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我们也许很难知道,平平无奇的人群中,原来藏着这么多闪亮的灵魂。他们特别普通,特别朴实,但也特别不平凡!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充满力量,眼前满是希望。

作为一名中学生,国家危难当头,我们上不了战场,又能为祖国些什么呢?我想目前最该做的就是呆在家里,不外出,不聚会,不访友,出门必须戴口罩,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听从专家的安排。这几天,天气好转,我们社区有人总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免疫力强,出来闲逛,这种情况非常令人担忧,要是每个人都这样想,那我们这场“战争”还要被拖延多久,国家还要付出多少!所以我还打算在社区做一些宣传工作,给社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以及小朋友们讲解一些新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性有多强,这场“战疫”的严重性,一些防护知识等。除此而外,我想更重要的是,时刻不忘祖国的恩情,不忘每一次的灾难中,那些抛家别子不顾个人安危为我们付出的人,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的学习生活,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效祖国,报答那些为我们护佑生命健康的“恩人”。

最后,我呼吁大家不要恐慌,不要害怕。我坚信,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很快的打赢这场战“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6148 字

+ 加入清单

生于1913年的王定国,可谓中国革命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在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接受寻求民族复兴的感召,倔强顽强的小女子毅然走上革命之路,成为一名红军女战士。她是“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经历艰辛长征路;她是著名导演谢飞的母亲,养育了七位优秀的儿女。她的故事传奇而多彩,留下一个时代的感动

在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再度复兴之际,离休的王定国积极参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发起组建中国长城学会、中国文物学会,进而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老年法》和《国家文物保护法》的出台……十八大后,在中国稳步行进于民族复兴之路时,这位百岁老人早已开始了她的“绿色之路”:近十年来,她每到国内的一个地方,都会亲自种下一棵树苗。2012年年初,她又以发起人的身份,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

见到王定国时,她刚好吃完早饭,看见记者便问“你们吃过了吗?”

2013年2月就满百岁的王定国,精神依然矍铄,潇洒是老人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看到记者给她带去的《人民画报》和画报《十八大图讯》,她马上仔细翻阅起来,看到熟悉的面孔,便会停下来,手指利落地在上面一点,报上名字。

如今,王定国依然忙碌,每天一睁眼就问生活秘书:“今天去哪?都有什么安排?”王定国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人们都亲昵地尊称她为王妈妈。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中,总共有三拨十几号人来看望王妈妈,不大的客厅里很快就挤满了来客。看到有人进来,王妈妈都会微笑地招呼,“来,请坐!”退休后她迷上了书法绘画,而且自成一派,有人向她求字,她总是“每求必应”,这让大家都十分欢喜。闲时,王定国最爱打麻将,身边的人都说,她只要一上麻将桌,立马精神百倍,“大杀四方”。

长征途中雪山上的严寒曾冻掉她的一根脚趾;河西走廊的血战敌人弹片击断了她的小腿;72岁时,一起意外车祸使她脊柱受伤;75岁时,她因患乳腺癌动过大手术……记者采访前几天,一位中医看望王定国,惊诧于老人的好身体,指着她身边的年轻人说,“你们的身体还没老人好啊!”王定国血糖高,但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提少吃糖,我们采访的时候,她还潇洒地喝上几口酸奶。大儿子谢飘说:母亲一切都看得开,没有烦心事,知足常乐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一年几乎很少生病,就算生病也不吃一颗药,生扛下来,感冒冲剂要儿女硬冲给她喝。“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有人说,这是不讲科学,我说,百岁老人活得健健康康,就是最好的科学。”王定国说。

对命运说,不!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晚年的王定国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1913年2月4日,王定国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贫苦家庭。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定国也难逃厄运:妹妹活活饿死;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四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六七岁便要通宵为面食馆推磨挣钱;15岁,被卖去邻村李家做童养媳,洗衣、做饭、砍柴都要做,做不好就挨打……

那个时代,嫁人、生子是绝大多数山里妹子的命运轨迹,而王定国却对命运说了,不!王定国做了两件事——放脚、剪辫子。她说:“脚小走不动,大人拽着辫子我们跑不了。”

那是因为王定国舅舅的朋友“杨布客”——以卖布作掩护的地下党员杨克明——给她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山那边小孩上学不要钱,女娃儿不包脚,有钱人不许打人欺负人……这样的生活让王定国心向往之。后来,舅舅和朋友凑了40多块银元,终结了王定国和李家的婚姻关系。

重获自由的王定国,配合当地的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辫子、男女平等,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10月,红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让王定国至今难过的是,那些让她命运出现转机的人,却都没能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

1933年12月,王定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心情激动的她感觉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后来,王定国先后成为营山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在山谷巡逻清剿土匪、女扮男装混进正规部队打仗……1935年,平时爱唱爱跳的王定国被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开始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一路行来一路歌

王定国描述下的长征就像一段“奇幻旅程”:

“没有吃的时候只好杀马,煮一锅马肉,我们一群女孩子就跑去‘偷’肉吃。

“随身携带的东西要看好,稍不注意,猴子就会跑来把你的食物抢跑,我们只能用扫帚头做的假枪吓跑抢食的猴子。

“行军时,每个人背上都会写着不同的大字,这是大家在学认字。

“贺龙跟我们一起过草地的时候,他骑着马在水塘边钓鱼,我们就跟在后面捉鱼,然后架锅煮鱼汤喝。

“毛主席跟我们行军的时候,也不骑马,徒步前行,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主席爱抽烟,长征途中没烟叶,小战士就去找能抽的树叶子,背在背上晒干给主席。主席一卷就抽,还跟战士有说有笑……”

王定国的长征,是在歌声中走完的。

部队行军时,剧团要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剧团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因此,剧团相当于比别人多走了一倍的长征路,长征路上王定国共翻越了五座大雪山,走了三遍草地。“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啦啦队,大家看了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她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歌:庆祝苏维埃发展的歌、骂卖国贼的京剧二簧调、《渡金沙江胜利歌》等等。《八月桂花》的舞是杨尚昆夫人李伯钊教的,跳得最多,走到哪跳到哪。化妆道具简陋,她就用墨汁画眉,用红纸当口红……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成群,他们走了两天才到。“三十七团的战士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我们做饭、烧水,并派人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呼呼地刮在大家脸上,早已冻僵的王定国,一上场就忘却了一切的苦痛,那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的表演,拨动着每个战士的心弦。临别时,很多战士流下了热泪。

然而,在王定国的回忆录中,记者还看到了如下的片段:

过草地时,王定国瘦到只有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踩到泥潭就要陷下去。”1936年,红四方面军翻越雪山时,她的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雪山顶上。“晚上睡着了,人多被子少,盖不着,脚冻僵了。一摸,就断了……没什么伤心的,死活都说不准了,伤心?又不是我一个人,那么多的人,伤心什么?我们是穿着单衣,一边走一边嘴里嚼着辣椒翻过雪山的。”

2004年,91岁的王定国重走长征路。在四川省天全县红军烈士陵园,儿女雇了顶滑竿要抬她上山,她坚定地大声说:“我是红军,我自己能上去!”在大渡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水和摇晃的铁索桥,王定国推开上前搀扶的人,只身在一百多米的桥上走了个来回。

途中,王定国还找到了长征时借住房子的房东女儿。当年16岁的小姑娘也成老太太了,她依稀记得好多女红军曾经住在她家,教她唱歌跳舞。当她俩共同哼唱《八月桂花》时,不仅都潸然泪下……

情定“八办”

王定国也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她一生的伴侣——谢觉哉。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为过雪山做准备。一天,王定国正和剧团的几位战友在小河边洗衣服,一位留着胡子的老同志拿着一包衣服向她走来。“胡子”微笑着对王定国说:“小同志,请你帮帮忙,要过雪山了,请帮我把两件单衣合起来装上羊毛,缝成一件‘羊毛衣’。”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毛主席和党中央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第二天,王定国送去缝好的衣服时,“胡子”远远地招呼她,还特地嘱咐她要多准备一些辣椒,过雪山时可以御寒。

1936年11月,中央军委命令已西渡黄河的部队组建为红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行进,联络苏联,打通国际路线。王定国所在前进剧团也改成了红西路军前进剧团。12月5日,剧团奉命慰问红九军,不幸遭遇甘肃军阀马步芳部队,寡不敌众,王定国和剧团众人被俘。“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八办”。在“八办”的努力下,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也就在“八办”,王定国再度遇到谢觉哉。那时,比王定国大29岁的谢觉哉是“八办”的党代表。

谢觉哉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被俘人员中,有张掖地下党的,有个女支部委员叫王定国。等见了面才知道,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时任“八办”处长的彭加伦尽力撮合,以谢觉哉日夜奔波操劳,身边也需要一位好帮手为由,让王定国留在谢老身边。回忆起和谢觉哉的结合,王定国说“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

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一个革命家庭。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也正是在“八办”,王定国开始学习文化。一天晚上,谢觉哉赶写一篇文章让王定国去找《民国日报》、《西北日报》等报纸。几份报纸,王定国来回拿了四次都不对,最后还是谢觉哉自己去拿的报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谢觉哉自那以后,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教王定国识字、学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后来王定国才成为谢觉哉工作上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如今,王定国打得一手好麻将,也是从“八办”开始的,她师父还是周恩来。当时周恩来从苏联到兰州小住,当他看到年轻的王定国时说,“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是谢老夫人,需要接触国民党高层的太太,所以要学会一种社交手段。”于是,周恩来亲自教王定国打麻将,王定国天资聪颖,一学就会,甚至通过打麻将把国民党兰州省政府主席贺耀祖的夫人发展成共产党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成为“八办”的一段佳话。

1983年,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想起当年很多被俘的红西路军战友还滞留在甘肃一带,她便自费跑遍河西走廊寻访。当王定国看到这些曾经的战友因为历史原因红军身份得不到认可,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痛心不已。据王定国的儿女回忆,她回京时,身上只剩下了一套衣服,其他的行李全都送给了这些曾经的战友。于是,她与伍修权一起开始为这些人奔走,最终得到了中央的重视,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恢复他们的红军待遇。为了感谢王定国,当时还健在的红西路军老战士,男男女女几十人来到北京,挤在王定国家中不大的厅房里,向其表示谢意。而王定国只是淡淡地说:“这是党让我这么做的,应该感谢党。”

八十多岁还出差

“多年来,我一直照顾你们和你们的父亲,从现在开始,我要去做我的事了。”1978年,王定国在整理、出版完谢觉哉的日记、传记等之后,这样在儿女面前宣布。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在谢老走后的七年里,王定国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谢觉哉评传》、《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画册》、《谢觉哉书信集》、《谢觉哉诗集》等多部历史文献共五百多万字。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正在寻求民族再度复兴之际。王定国所说的“我应该做的事”便是关注这个国家的未来。

“那时,很多长城周边的居民都拆长城砖盖房子、盖猪圈。”王定国看了痛心不已,便组织人烧砖,然后用这些砖换回长城砖。她还积极各方奔走,呼吁保护长城:1984年,王定国到邓小平家中,请他发一个号召借以推动长城的保护工作,第二天邓小平即题写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条幅;1987年6月25日中国长城学会成立,王定国考虑长城要面向世界,请出曾任外交部长的黄华出任会长,自己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长城,她连续三年组织了群众性的慕田峪长城越野赛,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长城,她组织长城沿线十一家电视台,拍摄了三十八集专题电视片《万里长城》发行到世界各国……“长城代表中华民族,我就觉得这些是文物,自家的好东西,要保存下来。”同年,她还参加筹备与成立了中国文物学会,并担任副会长,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

此外,在中国致力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王定国还看到了老年社会和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和陈云的夫人于若木一起积极投身于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王定国的社会工作不断增加。她过上了“空中飞人”的生活,频繁地从一地飞往另一地。

一次在飞机上有人问王定国:“老太太,您多大岁数啦?”

“80多了。”

“您坐飞机去干什么呢?”

“我出差。”王定国答道。

“她一直想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如果没有这种强大的信念,她现在的身体也不会那么棒。”王定国的小儿子谢亚旭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70岁的王定国还迷上了书法和绘画。75岁,做完乳腺癌手术第二天,她就让儿女拿来笔墨纸砚,在病床上练习书法。“她很喜欢和书法、绘画名家交流。”谢亚旭说。遇上他们时,王定国还总会拿着自己的作品上前,请名家指点一二。很多时候,王定国自己也在琢磨。她最爱画梅花,花瓣是画上去的,枝干是在挂历背面撒上墨吹出来的,王定国的“吹画”梅花栩栩如生,别有风韵。如今,王定国家客厅、书房和储藏室里,放满了几十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上千幅,而她却谦虚地说:“垃圾堆似的。”

“绿色长征”路

九十多岁的王定国开始关注国家的林业生态建设。她开始到全国多个省市了解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多次向有关部委提交考察报告并亲自参加植树造林。

2004年,她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速生林建设,提出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的建议。这一建议如今已被中国造纸业普遍采用,并成为一种生产模式。2005年,她到河南省考察黄河故道生态治理有关情况,并在生态园里种植了一棵银杏树。她写出的考察报告,促使国家林业局当年就在河南省召开了现场会。2006年11月,她到湖南省考察谢觉哉的家乡宁乡县,在畅叙乡情时说:“谢老说大树是老人,小树是孩子,我们要像爱护老人和孩子一样来爱护树林,希望家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生态建设得更好。”

2008年,她回四川营山老家,考察南北两河综合整治工程,并在红军公园种植了一棵黄角树;在营山中学和师生们一起,种植了两棵银杏树。2010年,王定国与150万重庆市民一起在长江边植树造林,并亲手栽种了一棵桂花树,“绿化长江全社会都应该参与进来,也只有大家都走上这‘绿色长征’之路,才能真正地为子孙后代造福。”2012年4月22日,在世界地球日这天,王定国老人带领祖孙四代和亲朋好友共一百五十多人,在北京的西郊种下了100棵松树。

为表彰王定国对中国生态建设作出的贡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在 “生态行动助力中国”的活动中,她被授予 “终身生态贡献奖”。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王定国出任终身名誉主席。

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之一。在中国稳步行进于民族复兴之路时,王定国再一次提出建议:生态建设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需要人人参与……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5月6日,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04(顺风2.9米/秒)超风速的成绩战胜美国选手罗杰斯和前世锦赛冠军科林斯夺得冠军。而此次夺冠却是中国队队员首次在男子百米成年组国际比赛中战胜美国选手,可以说意义非。

8月4日,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

8月11日,在伦敦奥运会4×100米预赛中,苏炳添与郭凡、梁嘉鸿、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8秒38的成绩再度打破全国记录,但总成绩仅排在第12位未能进入决赛。

9月22日,苏炳添以10秒21夺得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冠军并实现卫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