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5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古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推荐十篇 作文(最新20篇)

对今年两会,中国网友关注什么,期待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友关注的热的,供大家参考。

浏览

6387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

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xx颁奖典礼》终于在20xx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

田惠萍:社会没有支援,我们要去倡导、推动

我无法责备这个父亲本身的残酷,但是我们要问,是什么使得人们对孩子做人没有了机会,让一个家庭被剥夺了生命的希望?就是因为没有社会服务、支援体系,所以人们会对生命感到绝望。

我们呼吁社会支援,给生命尊严和机会。如果我们认为现在社会这种情况是应该的,我们就会责备孩子是错的,但孩子没有错,错的是社会。

弢弢刚被诊断时,那是很远的事情了,当时我没有社会支援,感到很绝望,后来我就想明白了:社会没有支援,我们要去倡导、推动;放弃生命可耻,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可以毁掉任何一个生命。

作为家长该怎么面对?我还是那八个字:

珍惜生命,享受生活。

对我来说,再绝望也不会去扼杀生命。生命之间没有差别,家长们要懂得只有尊重生命,才会有对生活的享受,践踏了另外一个生命,怎么活着都不是享受。

因为杨弢,我成了文明的VIP

我的杨弢今年整整三十岁,作为老一辈,我想说,有一个孤独症人在身边的生活真好,一点都没有艰难。

去年年底,我带他去西双版纳度假,下了飞机要上厕所,所有人都在排队,我带着弢弢就进了残障人士的专用厕所,不用排队。人们都看着我,心想,这人脑子怎么那么灵;我心想,我比你们更早地进入文明社会,这样的设施,本来就是为了生活更方便,为了生命更平等而建设的。我带着杨弢理直气壮地使用这些设施,登机走绿色通道,下飞机后坐头等舱的小巴,我可沾他的光了。

因为杨弢,我就觉得我怎么那么VIP,如果没有他,我在旅途中也顶多就是个P。

现在杨弢的一切就像普通游客一样,非常顺利,但我还是会例行跟人说,我的孩子是个自闭症,他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大家都说好,没问题,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请说。

我们像普通人一样出现在公众场合

该干嘛干嘛

就是在做倡导

因为弢弢属于好养又好带的孩子,一直以来我们都很顺利,没有特别需要帮助,而我仍然会跟别人说,我的孩子是个自闭症——我只想通过这样做,让只要我们出现的地方,都会多一个人听到“自闭症”,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职业生活习惯。

我从来不把杨弢作为一个秘密,不会去隐瞒,也从没打算改变他,实际上是杨弢改变了我,只要我和杨弢还活着,我就会一直这么做。

我的生活就是在倡导杨弢,我可以带着他出现在任何公众场所,这本身就是在倡导。

倡导不是喊着口号去游行、发表文章,或者一定要怎么样,我觉得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带着我们的孩子,像普通人一样出现在公众场合去做我们该做的事,也不要因为孩子自己就不度假、不旅行、生活就没有爱好了。

天没塌,地没陷

有一个自闭症孩子

生活依然可以是普通的

很多年前我还战战兢兢,但现在,我发现这个社会已经为文明做好了很多准备,我会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就是在于我们自己不要害怕,干嘛要躲着,没必要。

杨弢现在周一至周五在慧灵(注:北京一家障碍人士社区服务机构),周末回到家里跟我生活,就跟我当年上大学去了放假才回家一样。弢弢去学校的时候,我就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电视、织毛衣,买菜做饭会朋友、读书旅行都行,跟身边人的生活一个样。

天没塌,地没陷,有一个自闭症孩子,生活依然可以是普通的。

不要认为有了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自己的生活就变得特别不一样,我的成功就在于我和弢弢现在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我孩子甚至比不是自闭症的人生活得还普通。

我讨厌中国某些孤独症家长领域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为有这么个孩子感到丢人,会觉得因为孩子,自己从此没有权利感到快乐和骄傲。

很多人都说田惠萍不是人、是神,我说,我只是认认真真坚持做一个“人”,怎么就成了神?我成为神只能说明是国家的悲剧。

我们就是在普普通通地生活,我们对孩子会有的担忧和疑虑,都不是因为他是孤独症。

因为有盲人、聋哑人、我们的社会知道了要怎么做;因为人会老,我们知道了年龄大了以后社会需要有什么。我们当然也会想六十岁以后有一天走不动了怎么办,我母亲一直到七十之前都在说最怕的就是拖累孩子,可我和我哥哥没一个是自闭症啊,这是所有人都会有的一种担心,不是自闭症父母特有的。

谁都会老,这是种不定的因素,为什么非得说孩子是自闭症我们就要去考虑这件事?换句话说,中国人为什么要生老二,不就是害怕自己老吗,可是谁能保证老二将来就能养他?有几个中国人是为了爱才生孩子的?不都是因为害怕老了自己没人照顾吗?

我们对老了以后会如何产生恐惧,这是社会保障不健全造成的,跟有没有孩子、孩子是不是自闭症没关系。

每个人都应该想到:只有社会保障才是生命安全和尊严的保证,不仅是自闭症,还有脑瘫、聋哑人、肢体障碍的孩子,如果没有社会支援,一样没有保证。

我们这些孩子,首先要暖和、吃饱、穿好、要快乐,要有事情做,干干净净,不会冷着饿着脏着,不会被人嘲笑愚弄。弢弢在慧灵,有人专门为他们工作,带他们出去,带着他们唱歌跳舞,享受生活,就很好,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学习,学得不像自闭症是吗?凭什么他们一定要变呢?

目前,好像社会所有的服务都是在要改变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其实要变的是自己,所有想要彻底改变自闭症的人,最后一定会被自闭症打得头破血流。

如果因为想到以后怎么办,找不到答案,那现在就把孩子杀了,这合理吗?

是生命都有风险,谁能保证这一秒活蹦乱跳下一秒就不会出意外?为什么要夸大到因为自闭症孩子可能会在将来给我们带来那么多风险后患,让家长宁愿今天就杀死孩子,或者我自己去死?这他妈的什么鬼论调!

带来威胁的是社会保障不完善,不是自闭症,全部人都一样。

为什么有一个自闭症孩子人就活不了?我就不信。

自己没有对生命活下去的力量,你抱怨谁?

你对得起自己作为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吗?

所有的悲剧都是人们在价值观上的一念之差。而我想说的是,是杨弢成就了我的人生,因为他,我想要让自己活得好,活得健康;因为他,我特别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生命不待。

因此我早早就退休了,我不能等到将来有一天我怎么怎么了,再去干些什么,我觉得生命就是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去精彩,我现在就生活得有滋有味的。

所以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从咱们自己开始,我们要告诉社会,生命当中所有东西都是精彩的,只要我们尊重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之怪现状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考高考时事写作素材,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推荐

时评: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之怪现状

六月将至,每年的六月都会牵动中国上千万个家庭的心,六月的主题就是高考和大学生就业。今年,727万大学毕业生再次刷新了大学生毕业人数纪录,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刚刚落幕,史上更难就业年又接踵而至。一边是企业用工荒,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中国的就业市场到底生了什么病?滋生这些顽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直接导致就业难。

201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十年后,大学毕业生人数陡然突破了700万。无疑,大学毕业生的快速增长成为了就业难的直接推手。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扩招确确实实圆了无数人的大学梦,但是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和质量的下滑,大学生就业难,各大高校难辞其咎。

二、国内国际经济低迷。

16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迅速蔓延扩散至全球,导致全球股市下跌,多国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我国虽在这场危机中未受到严重冲击,但世界多国的经济困境也影响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势头,就业需求相比以往年份也出现了放缓趋势,结合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的现状,大学生就业难就不足为奇了。

三、就业结构性矛盾

高校的半市场化运作让大学毕业生总是踩不准点,高校往往根据当时的社会热门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殊不知大学教育是以四年为周期的人才产出活动。由于没有预见性的考虑到教育周期,导致了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断层错位,四年前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却成了滞销专业,结出了就业难的恶果。

四、大学教育内容陈旧,生产转化率低。

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很多学科知识已经落后先进技术数年至数十年,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企业也不愿意花太多的金钱和时间去培养大学毕业的“半成品”学生,这些陈旧的知识怎么和现代生产力接轨,已经成了大学教育必须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就业难的重要祸根。

五、就业观念落后。

受现在一些不正确的就业观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成为写字楼里的白领才算是成功就业。社会就业的攀比之风也越刮越烈,很多当前工资低或者工作环境差但是未来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被无情的淹没在了邻居大妈嘴里,好高骛远和趾高气扬让就业变得更难。

六、大学毕业生自主能力弱,依赖心理严重。

独立自主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口中经常念到的口号,但是在就业的过程中独立自主仅仅是口号而已。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不是去招聘市场应聘,而是等待父母亲戚走后门,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宁愿在家啃老也不去自主找工作,长期养成的依赖心理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好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要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需多方共同努力,认清现状、找准不足,结合我国社会特点,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金钥匙。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毕业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写作素材:2024感动中国事迹+颁奖词

全文共 5078 字

+ 加入清单

2016感动中国

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 ◆ ◆

张宝艳,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 ◆ ◆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 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 ◆ ◆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 ◆ ◆

阎肃: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 ◆ ◆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 ◆ ◆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却熠熠闪亮。

【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 ◆ ◆

官东:天下英雄气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人物事迹】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 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 ◆ ◆

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人物事迹】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

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 ◆ ◆

王宽:君子抱仁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榜样。

【人物事迹】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 ◆ ◆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709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英雄的产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就不可能有英雄的成长和产生。

为深入挖掘烈火救人英雄王锋的感人事迹和成长历程,2016年6月1日,满怀着对英雄的敬重、敬佩之情,记者走进王锋家乡方城县广阳镇采访了王锋的父母、邻居、老师、同学等不同人群,探寻英雄成长的人生足迹。

资料图片。

英雄特质

方城县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开国少将栗在山等都出生在这里。王锋出生、成长的村庄名叫古城村,位于广阳镇区东南2公里处。村北可遥望三贤山,这座山古称广武山、三尖山。东汉时,魏伯阳、燕子龄、闫子奇三位道士鼎力相救刘秀,使其摆脱了王莽追兵,刘秀成就帝业后,封三位道士为“三贤”,赐此山为“三贤山”。古城村东边的村庄,就是栗在山将军的故里栗贾庄村。厚重的历史文化,贤人名将的传奇故事,无形之中对这里的人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这里的人们养成了崇文尚武的风尚和侠义助人的习惯。

王锋上小学时,在姑姑家所在的佟庄小学上了一年一年级,之后转回古城小学上学,初中是在广阳镇一初中上的,高中是在方城县二高中上的,后来通过自考上了郑州大学。

上学期间,只要星期天或是节假日回家,王锋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家里学习,从不出门和别的孩子打架、产生矛盾。王锋的父亲王荣义、母亲周文焕也经常教育他,光学习,不要淘气,也不要招人家东西,别人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忙。王锋平时喜欢读的书就是《增广贤文》和《平凡的世界》等,从中汲取了不少励志和养成好品质的素养。

王锋牢记父母的话,在学校经常帮助别人。现任广阳镇一初中教务处副主任的张延兵和王锋是同村,也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发小。张延兵那时家里非常困难,而王锋父亲早年做过生意,杀猪卖肉能挣些外快,家里条件相对好一些。那时候,王锋帮助过他很多。初中时,张延兵的饭票总是不够用,王锋就把节约下来的饭票塞给他。1997年张延兵到南阳上大学,正在郑州大学上学的王锋听说他贷款上学,就托人捎回来300元钱给他,以解燃眉之急。

现在广阳镇一初中教学的张浩阳老家是刘双桥村的,上初二时和王锋是同班,王锋是副班长。上初中时,大家都是从家里带小麦到学校换饭票。有一次,张浩阳换完饭票不小心弄丢了,没钱吃饭,女生脸皮薄,也不敢给家里说。王锋知道后,就组织同学给张浩阳捐饭票,他自己主动带头捐。因为有了王锋和同学们的帮助,张浩阳一个月的生活费才有了着落。

学校组织集体劳动,王锋总是争着干、抢着干,从不偷懒。有一次学校组织到河里抬沙,由于王锋个子小,班主任老师闫铭就安排是副班长的他做记录,谁知他说啥也不干,非要去抬沙,最后没办法只得让班长来记录。

对于集体和邻居,王锋也充满了关爱。2013年4月,古城村小学改造房屋,教室不够用,王锋就主动腾出自家一楼的三间房子做临时教室。学生上课时,他还跑前跑后义务为师生提供开水。

村医李兰的诊所每天人来人往,有谁要喝开水,自行车没气,都要到隔壁去找王锋。去的人多了,王锋干脆专门买了个气筒放在门口,方便别人使用。李兰家的电脑坏了,由于王锋是学计算机的,只要他在家,随喊随到,从不推辞。

王锋家门口的东边是村民们的育烟苗大棚。村民王林育烟苗时,王锋二话不说让他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装育苗营养钵,而且还主动帮着干活。

王锋对家人也是充满了关爱。王锋姊妹五个,上有2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王锋的母亲患有乳腺癌和糖尿病,还伴有脑栓塞后遗症,父亲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弟弟患有癫痫病。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靠王锋一个人苦苦支撑和照顾。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王锋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郑州打了8年工,后来又先后到马来西亚、南阳油田打工。只要一发工资,他就赶紧往家里寄钱。父亲、母亲、弟弟的病,都是他带着上方城、上南阳、上郑州去看,听说什么药物治疗效果好,他就跑到药房邮寄回来。他到马来西亚打工期间,就让妻子潘品照顾他们。

为了让父母住得好一点,2009年,王锋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盖起了新房,让父母搬进去住。为了给弟弟娶个媳妇,他把自己的婚事放在后边,给弟弟置办了家具、家电等,先让弟弟结婚成了家。

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看着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和家人,也为了和妻子、儿女团聚在一起,2015年7月,王锋结束了长年在外打工的生活,在同学宋德申的帮助下,利用夫妻二人都教过书的优势,在南阳市西华村一栋三层民宅中,办了个托教班,每天忙忙碌碌地招呼二三十个小学生,赚些辛苦钱。

对自己的托教班,夫妻俩倾注了大量爱心。为了提高托教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锋购置了投影仪、打印机,从不额外加钱。为了能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王锋夫妇用心做好良心教育。午饭、晚饭都是四菜一汤不重样;刚立夏就购置床铺,供学生午休;晚上其他托教都是7点半下班,可王锋为了让学生们扎实掌握知识,反复出类型题直到学深学透,有时托教辅导一直到晚上9点才结束。每到吃饭的时候,都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刻,他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和王锋、潘品探讨着学习上的困惑和成效,百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家的温暖。

英雄壮举

王锋和妻子潘品教书的日子是平静和幸福的。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改变了王锋的命运,也改变了王锋一家人的命运。

5月18日凌晨1点刚过,正在熟睡中的潘品被丈夫推醒。“咋有股烧焦的煳味?”王锋说着打开位于一楼北侧的卧室门,此时紧挨着的一楼大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大厅内存放的10余辆电动车、摩托车正在熊熊燃烧,并传来“咚咚”的爆炸声。“失火了,快救人!快救人!”见此情景,王锋顾不上思索,也顾不上穿衣服,一边迅速打开楼房的大门,一边大声呼救。由于他们一家居住的房间离大门口最近,王锋折回身冲进火海,先将潘品与一双儿女转移到安全地带。

浓烟迅速吞噬了整栋楼。“赶紧报警!一楼还有学生!”说着王锋又冲进火海中,救出了困在一楼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此时王锋还没被大火烧伤,他完全可以保命外逃,等待外援。但人命关天、时间紧迫,随着“噼噼啪啪”的燃烧声,潘品在被惊吓得神情恍惚之中,看到丈夫毫不犹豫地第三次冲进了正在燃烧的居民楼。因为,二楼、三楼还有10多名住户啊!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的样子,王锋从火海中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此时的王锋头发已全部烧焦,全身像“黑炭”一样,神志已不清醒,嘴里一直重复喊着:“楼上有人,快来救人啊!”并且一直沿着小巷向外边跑边喊,身后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血脚印。

听到王锋的呼喊声,周围邻居纷纷起床加入到救火队伍之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几天之后,潘品仍然心有余悸:“由于火势太大,门口没有水源,邻居们回家端水灭火,一盆盆水泼上去,但根本没有效果。”此时被王锋呼叫醒的二楼、三楼的居民也纷纷采取自救措施,为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施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晚1点35分,消防队员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大火被迅速扑灭。“把王锋抬上救护车时,他还一个劲地说‘楼上有人,先救他们。’”邻居卢先生叹息道,那时王锋已处于半昏迷状,但他唯一惦记的就是先抢救别人。

从王锋所居住的居民楼到通往张衡路口的小巷里,大约50余米远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直到5月20日下午记者现场采访时,虽然经过了一场雨水的冲刷,还是能依稀看到那一个个奔跑救人的血印。

那一夜,王锋凤舞烈火,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10多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全部安全脱险,而他自己却被重度烧伤。

在那栋居民楼前,是两棵又粗又高而又稍微向西倾斜的杨树,它们枝繁叶茂,青枝绿叶,在略有凉意的晚风中伫立。在那场突发的大火中,它们和邻居们一起共同见证了王锋的英勇救人行为和揪人心肠的呼喊。

爱心接力

英雄王锋用他的义举大爱感动了南阳,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中央、省、市、县新闻媒体及时深入采访,跟进报道,使王锋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扬,彰显媒体人的责任担当,唤醒社会爱心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10多天来,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东方今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南阳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腾讯网、大河网、映象网、南阳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迅速集中报道,共刊发报道稿件120多篇。

南阳日报还开辟专栏,邀请南阳的作家、诗人们赋诗作文,用文学的方式歌颂王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张中坡创作的散文《生命的奔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不妨抄录于后: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有人对自己的生命珍惜,有人对别人的生命珍惜,有人对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无比珍惜。当你以奔跑的姿势拯救别人生命的时候,你奔跑的姿势就上升到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你的生命瞬间也就得到了升华,你的生命也就升华成为南阳的精神之光。

那个夏日的午夜,你一直在奔跑,赤身赤脚在奔跑,在烈火中三次来回奔跑,在南阳居民区的小巷里奔跑,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奔跑,用尽整个的生命在奔跑,用自己的生命去抢救别人的生命、保护别人的生命,直到居民楼上的10多名男女老少全部被救出,被烧成“炭人”的你才瘫倒在路旁。

奔跑中,你脚下蹚火,你脚下生风,你一心想的就是救人,你唯一做的就是救人,你一直大声呼喊的一句话就是:“着火了,快来救人!”当居民楼里的人们全部被安全救出,当你面目全非、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他嘴里喃喃说的却是:“先救别人!”

你与妻子和一双儿女居住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不过几步路的距离。当你打开大门,你可以自己独自逃生,但你没有。你爱妻子、爱一双儿女,他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失去他们。你第一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救出了妻子和一双儿女。此时,你可以一家三口逃生,但你没有。你爱托教的学生、爱托教老师,他们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二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救出了两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此时,你还可以安全逃生,但面对越烧越旺的大火,你没有。你爱这些熟悉的或陌生的邻居,你们在城市的同一屋檐下简单租住、艰难讨生活,他们也被你视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三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冲上了二楼,冲上了三楼,用嘶哑的声音,用激烈的敲门声,喊醒了这些午夜酣眠的邻居,留给了他们生命的希望。

小巷里那一串带血的脚印,是你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它们像一个个鲜红的心字形状,烙印在夏天的水泥路上,洋溢着你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你不是“赤脚大仙”,也不是在炼丹炉炼过的孙悟空,但你却赤身赤脚在火海里决绝地穿行。火是灼热的,火也是可以摧毁一切的。我不知道火在烧烤你的肉体时,你是怎样的疼痛,但我知道,那时你是怎样的焦灼,你满心焦灼的都是别人生命的安全!你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疼痛!

你来自南阳盆地乡下一个古朴的村庄,你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到南阳打工讨生活。在城市里你依然像乡村的一株庄稼一样朴实无华,城市的五光十色和酒绿繁华没有侵染、影响你的品质和本色。你从不抱怨家庭的贫困,你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你用爱心和生命一直在呵护、温暖着家人。关键时候,你又用爱心和生命呵护、温暖了10多条鲜活的生命。

此时,家乡大片大片金黄的小麦已在收割,而你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漫长的治疗。你火海救人的消息感动了南阳盆地、感动了大江南北,你的亲朋好友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你在南阳的左邻右舍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你的家乡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南阳全城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全国各地的无数网友、无数好心人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就连明星黄晓明也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有这么多好心人参与救援你,在病床上的你并不孤单。这么多好心人参与救援你,本身就是对你火海救人行为的点赞、敬佩与回馈!尊重别人生命的人,必定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人世间最至简至朴的道理!

作为老乡,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在家乡父老乡亲和天南海北无数爱心人士的热切期盼中,衷心祝愿你早日康复,重新与家人步入安宁幸福的生活。

烈火救人英雄王锋,好人一生平安!

有位读者给张中坡打电话说:“看了你写的《生命的奔跑》,让人泪流不止!写得太好了!向你致敬!更向英雄致敬!”

王锋的爱心和英雄事迹,在媒体的报道后,迅速引爆了全社会的爱心,天南海北的爱心人士纷纷到南阳南石医院看望慰问王锋及其家属,或是通过转账、微信红包、轻松筹等各种渠道为王锋捐助善款,捐助总额达240多万元。传递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至善大爱、和衷共济的正能量。

面对躺在病床上体无完肤、痛苦不堪的丈夫,王锋的妻子潘品痛彻心扉,这个老实、善良、本分、话语不多的传统女性,用她的坚强和乐观默默承受着、期盼着、感激着。这些天来,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见到每一位前来捐款的爱心人士,她都用那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鞠躬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真的觉得特别过意不去,让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我觉得忐忑不安,无以为报。现在王锋的捐款已经够了,请捐给更需要的人。”连日来,她婉言相拒了多笔善款,少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是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为王锋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我一定照顾好他,鼓励他争取早日康复,回报大家的爱。”

抢救英雄

为了让英雄王锋重新站起来,10多天来,南石医院成立以院长为首的专家治疗小组,夜以继日地全力组织抢救。

5月18日凌晨1时50分,南石医院烧伤二病区接到了一名全身烧伤的患者。他,就是三闯火海救人的王锋。

值班医生孙羽飞迅速为患者做了全面检查,王锋全身烧伤面积达98%,其中90%三度烧伤,8%二度烧伤,属于特重度烧伤,生命垂危。增派医护人员,腾空急救床位,布置仪器设备,调配血浆和卫材……该病区即刻开通绿色通道,做好一切准备,全力实施抢救。

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就此打响。瞬息之间,大家各就各位,开始了紧张有序地抢救:建立三路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给氧,确保呼吸道畅通;插尿管、清创、持续心电监护……从当日凌晨2点到早上7点多,抢救治疗措施在一步步进行中。烧伤患者需要静脉补液抗休克,这是前期抢救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给王锋建立了三条静脉通道后,医护人员需要不停地往里面补液,在第一个24小时里需要补液1万多毫升,而前4个小时里需要输入至少6000毫升的液体。当班的医护人员守护在病床前,时刻观察着王锋的病情。

抢救中,院长赵俊祥、科室主任王硕汇集全科医生讨论治疗方案。鉴于患者情况危急,医护人员做通家属工作,于当天9点左右切开患者气道。当时从里面吸出的炭末特别多,如果不及时切开气道,后果不堪设想。

前期的护理工作更是艰辛。由于王锋全身烧伤面积太大,身体不断往外渗出液体,每半个小时要翻一次身,每两个小时要换一次敷料和床单,翻身的过程中还要不触碰到三条静脉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难度可想而知。在全力抢救王锋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特医、特护24小时密切关注着王锋的病情变化。

主治医师孙羽飞在对王锋进行抗休克治疗的几天里吃住在病房,24小时关注患者病情。这位寡言少语的年轻医生微笑着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值一提,当医生就要一切以病人为主。”

由于前三天的抗休克治疗及时有效,王锋的生命体征得以稳定,在入院第七天就做了首次切痂植皮手术。

5月25日8点多,王锋被推进手术室。手术时间越短,对患者术后恢复才越好。为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该院派出8名医生分4组为王锋实施手术。在3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医护人员在王锋腹部仅存2%的完好皮肤部位进行取皮,以对其双上肢和右下肢进行植皮。手术顺利实施,虽然王锋闯过了休克期,但他还面临感染关,治疗、护理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6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烧伤界顶级知名专家夏照帆听闻王锋的感人事迹,专程赶到南阳对其治疗提出了很多方案和具体指导。6月3日上午8点多,南石医院对王锋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植皮手术,对其左下肢进行切痂植皮。面对大家的“加油”祝福,王锋坚强、乐观地回应“好的”。目前,王锋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在抢救王锋的过程中,南石医院组织了最好的专家,采取了最好的技术和药品,全力以赴救治。目前乐观判断,王锋的伤情感染期为半年左右,待度过感染期后,将进行恢复期的治疗。

学习英雄

王锋的英勇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看到家乡王锋的英雄事迹报道后,深受感动,十分挂念,特意与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通电话,向英雄表示敬意,向英雄家属表示慰问。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市委副书记王智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和卧龙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永海等领导分别多次到南石医院看望慰问王锋及其家属,详细询问医疗和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家属要坚强面对眼前难关,要求医院邀请国家顶级专家参与救治,党委、政府和人民会当好坚强后盾。

各级学习王锋的活动也迅速展开。王锋被授予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和南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雷锋式好青年”称号。团省委、南阳市委和方城县委分别作出了向王锋学习的决定,学习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学习他心系他人安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我的担当精神,学习他敢于拼搏、勇闯火海的顽强意志和舍身为民、不计得失的大爱情怀。

“王锋不仅是方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方城人的骄傲,也是南阳人、河南人的骄傲。”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说,“方城将大力弘扬王锋的先进事迹和感人精神,让王锋精神在方城全县落地、生根、开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成为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加快方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凤舞烈火,侠义英雄,义薄云天,精神永存!我们相信,英雄王锋一定会尽快好起来,他的英雄事迹和感人精神也一定会在全社会传播得越来越久远,散播成更多的河南好声音、中国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这个时代没有新歌

2015年4月,当下最火爆的娱乐节目《我是歌手》大幕落下,羽泉获得总冠军,既有追捧,亦有争议。

如果说,《中国好声音》凭借新颖的节目模式(转椅、盲选导师制)制胜;那么《我是歌手》的走红,则是因为电视找到了更好的消费明星的方式——真人秀。专注于音乐的态度,让一贯被批“娱乐至死”的湖南卫视,这次也拥有了不错的口碑。

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歌唱节目中,选手们演唱的多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曲目。今天,打开电视,《中国好声音》走出的新鲜歌手们还在摆擂竞唱,换个频道,一众明星又在《我是歌手》里P歌艺。歌唱节目的段位越来越高,那些被翻唱的经典歌曲也再次重回人们耳畔。

明星真人秀的可看性、音乐提供的共鸣、歌声牵引出的怀旧情绪,以及歌声中的新发现,这些加在一起,形成了歌唱真人秀节目的魅力。

然而,人们同时也在发问:这个时代是否已经没了新歌?我们的创作力到哪里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王定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3171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王定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蜕变:从童养媳到女红军

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无奈的母亲卖掉了她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亲。为了活下来,只好把她给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

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开展工作。王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她从退婚、剪长发、解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

获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

至今,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细节: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有一个起点,入党就是王定国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想法,跟党走,不掉队!”

长征:五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长征,一个震撼世界的艰难征程。在王老记忆中,牺牲与战斗永不磨灭:“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二万五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对长征中的女红军来说,考验更大。王老说:“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敌人多,我们人少,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

革命路上有艰险,有时更会身临绝境。“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条路,唯一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队会合。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王老如此坚定。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饥饿、疾病、疲劳也是大敌。历经艰辛,王定国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让王老铭记的,是和毛泽东主席一起过草地,“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

王定国的这条路走得心里踏实,步履坚定。

战斗:在危难中鼓舞士气

从长征开始,王定国的战斗方式就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剧本。

王定国身材瘦小,平时就爱唱爱跳,还担任过地方革命负责人,随中央红军长征后,被抽调到剧团做宣传工作。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战地宣传是怎样的情景,又意味着什么。

王老曾这样回忆,“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拉拉队,大家看了我们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

一边要长征,一边要作战,一边还要创作、编演、做宣传。部队行军时,剧团必须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有人说:宣传队员所走的长征路,有时甚至超过一般部队的一倍。

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遮雾罩,寒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打了胜仗以后,剧团要去慰问我们的战士,我们去唱唱歌,跳跳舞,欢迎归来的战士,他们就不想战斗的事了,忘记战斗的苦了。”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振奋着每个战士的心。”王定国回忆。

无悔:生死追随不改初心

在王定国的一生中,更严峻的考验是在参加西路军作战那一时期。

1936年11月,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王定国所在的剧团改称为“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过黄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

“战斗中,我右腿被流弹击伤,剧团从士门到凉州时,我右腿又挨一枪,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冻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扎了一下照样行军。”王定国回忆说。

1936年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剧社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入了牢房。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叛变、不泄密、不出卖组织,千方百计营救战友,是王定国那个时期的全部信念。

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当时担任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

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经过“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

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从此,不识字的王定国有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识字教师”。

从此,王定国先后生育了7个子女,并全都抚养成才。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王定国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大量谢觉哉文献,总文字量多达500万字。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

198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开始了新忙碌。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关注林业发展,提出了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等建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又被授予 “终身生态贡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待用快餐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待用快餐的行动提倡" 富而有爱,贫而有助,待用公益,尊严相助"。下面是yuwenmi网为大家带来的素材资料,欢迎参考。

“待用快餐”的发起人之一,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微博里表示:将倡导“待用XX”,比如“待用快餐”“待用饮用水”“待用电影票”等,让有需要的人有尊严地享用。掷臂一呼,应者云集,多家餐饮企业提供“待用快餐”。

小杂评:陈里发起的“待用快餐”,体现了公民的责任与担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是善的传递,也是爱心的发酵。捐助一份快餐并不需要多少资金,也消耗不了多少精力。但这种行为具有正能量,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尊重。爱心没有大小之分,每一颗爱心都值得尊敬,每一份善意都值得传播,

需要呵护

尽管“待用快餐”日渐流行,吸引了众多餐饮企业加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来认领“待用快餐”的人似乎并不踊跃。

比如,浙江省台州市膳缘居认购的“待用快餐”1663份,被认领了1225份,结余438份。浙江省温岭市华味客快餐厅认购的1472份,认领1229份,结余243份。这当中通过招募环卫工人集中到店里来吃的形式,消耗了不少。

为了让更多困难人群享用到“待用快餐”,温岭市城北街道给辖区内的近40户低保户、贫困户送上了“待用快餐享用券”,他们拿着券就可以来店里免费吃。

“我们经常给前台、收银人员做培训”,王永华说,只要穿着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到店里吃饭,员工会向他们推荐“待用快餐”。有在店门口张望的流浪汉、要饭的,店员也会主动送上“待用快餐”。

“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公益,同时避免爱心人士与受助者直接见面,让受助者有尊严地接受救助,这是我们的初衷。”张誉旺说,他和一些受助者聊过,发现他们自尊心很强,心里很敏感。一名受助者说,进入餐厅,浑身不自在,觉得大家都在盯着他,有点“被施舍”的感觉。因此受助人员进入素渡禅餐厅,店员不问其姓名、不问身份、不问事。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对此认为,“待用快餐”事实上就是一个平民慈善的行为,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爱心公益活动,知道的人多参与的人才会多;另外,在管理上也需要公开透明,比如对外公开每天认购的有多少,认领的又有多少,只要公开透明,才会让彼此更信任。

话题拓展:小善、微能量、爱无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热点高考素材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1.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爱因斯坦

2.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3.环境我一手创造了环境。——拿破仑

4.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

5.世间大部分的贫穷,都是一种病态,是不良生活、不良环境、不良思想的结果。——萨克斯

6.一般都认为幸福存在于闲暇。不管怎么说,我们为争取闲暇而工作,为生活在和平环境而战争。——亚里斯多德

7.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于丹

8.工作中最重要的提高效率。——约·艾迪生

9.管理职责这一概念意味着:管理机构应该做出努力,要反对任何人为了自己得到好处而降低合作的效率。——亨利·艾伯斯

10.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偶作》

11.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欧文

12.天才在逆境中才能显出,富裕的环境反而会埋没它。——贺拉斯

13.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爱尔维修

14.技术教育是手工劳动的升华,它能把手工劳动的效率提高到最高程度。——威·格拉德斯通

15.克服自己消极的、钻牛角尖的扭曲的思想方式,便能增加效率,提高自尊心。——伯恩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我每年都会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而每当看这一节目的时候,那些人物的事迹总会让我觉得心酸,觉得心痛。相比起来,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起码我的父母还在,我可以上学、可以读书还可以健康的玩耍。来看看那些人物,他们都是在艰苦的生活中笑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他们是:隐姓埋名的于敏先生、支教十年的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高温合金研究奠基人师昌绪、两次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作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留名“炎黄”,默默捐款27年的张纪清、与失聪的儿子同桌16年,陪儿子考上大学的陶艳波、破获上百起暴恐案,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特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近40年的医生肖卿福、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几代人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陇海大院。此外,“年度致敬群体”的殊荣被颁给了远赴非洲的中国埃博拉医疗队。这些人物中最让我心酸、也最让我尊敬的要属朱敏才夫妇了。

朱敏才先生曾是一名叱咤风云的外交官,2005年与他的妻子孙丽娜双双退休后并没有回到北京舒舒服服的养老,而是来到贵州山区给学校做了一名支教老师,那里生活条件何等艰苦?而朱老师却一待就是十年啊!光这种坚持就是我们常人所不具有的。2005年,63岁的朱敏才和52岁的孙丽娜开始了支教生涯,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这种十年如一日的毅力让我敬佩,他们住的房屋旁边就是厕所,很难想象这十年他们是怎样挺过来的。在十年后的一天,七十三岁的朱老师病倒在了校园里,经过抢救后朱老师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在抢救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破破烂烂的,没有一件是完整的。因为气管被切开,老师还不能说话,他用左手艰难地在纸上写出了几个字“我想上课”看到这里我的鼻子酸了,在生命垂危之时,他想到的仍是那些山区里的孩子,仍是给那些孩子上课,我为朱老师感到快乐,因为他有一群爱他的学生,也有了十年的快乐时光。

在这里,我祝愿朱老师身体早日康复,也祝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名言名句

全文共 6840 字

+ 加入清单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2、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2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25、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29、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3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31、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32、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3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3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4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42、——《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4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45、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4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45、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4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4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4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5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51、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5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傅玄:(217——278)西晋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傅子》、《傅玄集》。明朝时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编成《傅鹑觚集》。口铭:关于口的座右铭。

53、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不:亦作“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人,会对始终如一的爱情充满向往。然而现实残酷,有太多的变故,导致一对又一对深爱的情侣,各奔天涯。苏炳添就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爱情。苏炳添在小学的时候,就暗恋同班的班花:林艳芳。那时候林艳芳长得极其漂亮,苏炳添却瘦瘦小小的,学习成绩也是倒数,林艳芳看不上他。上了初中,苏炳添始终不改对林艳芳的执着,每天都要缠着她。忽然有一天,苏炳添转学去了体校,没有人再给林艳芳上课扔小纸条,给她讲无聊的笑话。林艳芳觉得很寂寞,很想念苏炳添,所以答应了他的追求。

后来苏炳添起早贪黑训练短跑,林艳芳也要为了升学而努力,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两人从书信到手机,始终对彼此忠贞不渝。苏炳添也是个内敛的人,从市冠军到省冠军,到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苏炳添始终如一,对林艳芳爱慕不已。苏炳添除了训练,每天向林艳芳汇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给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艳芳则成了苏炳添背后的女人,尽管很多时候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

2016年,苏炳添26岁,却和林艳芳已经相恋16年。他们终于也结束了十几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18年,林艳芳产子,苏炳添却因为比赛,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林艳芳没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几十年的理解和坚持,也正是他们修成正果的关键。亦如苏炳添在赛场上的坚持,才使得他创造历史。

苏炳添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谦逊和持之以恒。

这是苏炳添展示给世界的,也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一)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二)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公司都会倡导所有可诺家人共同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2015年2月27日晚上20点整,《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可诺家人们一如既往的守望于电视机前,感受一份又一份感动。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让我们心生敬佩。你一定会被那个坚守工作岗位,半生如一日,兢兢业业付出的人所震撼;会被那个竭力助人,掀起慈善文化也并传承着一脉脉香火的炎黄所触动;会被那陪伴失聪儿子学校生涯16年,只为让他如同正常孩子一般的母亲所温暖;会被那用青春照顾病重父亲的诗人女儿和全心全意照顾邻居的温暖大院所感动。

他们用质朴的语言描绘着看似平凡的故事,他们以最平凡的坚持的仁心感动着小小的村庄,他们用自己最真的情感呵护最真挚的爱,一切都是那么看似平常,而他们却用自己的一生在守护。点点滴滴彰显的是一份对祖国的爱,一份对子女、父亲的爱,一份对社会的责任与感恩。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信念比生命还重要,他们用微笑诠释这世上最美的诗,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篇篇精彩的华章。正因为他们,让我们这个爱的国度,更加温暖。

也许我们的生活会面临不如意,我们的工作会碰上不顺心,也许我们还会抱怨老天的不公平对待;那么,当你听到他们温暖的故事,当你看到他们朴实的笑容,当你被他们满满的能量所感染,当你早已泪流满面,那热血的左心房已经深受触动,在一点一滴轮回间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热点素材

全文共 3625 字

+ 加入清单

据中国媒体调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类人:

一是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约占20%;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占10%左右;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占20%;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占10%;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资料整理啃老族的来历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落叶落叶T在台湾的译音,N落叶落叶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落叶mployment,落叶ducation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啃老族的心态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劳的工作不愿去从事,要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

啃老族的特性可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

追求梦想型: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有理想,非要达理想才能满足自己所需,会有一直转换工作的情形。丧失自信型:因一次的工作经验失败,对往后就业会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自闭型:从小与社会接触环境自然隔阂造成。家庭溺爱型: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自己将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啃老族的概况“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啃老族的生活状态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

啃老族的统计数据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啃老族的原因及事例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啃老族”现象的调查分析8月11日,“‘啃老族’系列报道之一”在本版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

社会科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的时候,“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襁褓青年”的独立,除了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也应为其创造适合的工作机会。与其让父母养活“啃老族”,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有一则调查报告总结“啃老族”6类常见人群:第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第二类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第三类属于“创业幻想型”,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又不愿当个打工者;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

刘文彪属于第七类,与他境遇类似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不少。他们对辛劳的父母,怀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对远大的理想,又有着不切实际的执着。矛盾交织之下,他们边“啃”书本,边“啃”父母。陶醉在对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他们连心理“断奶期”都还没过。

孩子“啃老”,谁的责任近年来,“啃老族”一词时常见诸报端,不少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就加入到“啃老一族”。没有人希望自己毕业就失业,但有一些同学在经过几次尝试未果后,选择了他们潜意识中认为更容易的一种应对生活变化的方式———退回到家庭中,“啃老”。

工作不自由、工作没前途、人际关系困难是“啃老族”放弃工作的常见理由。这些的确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面临的困难,但当它们成为年轻人放弃工作、回家“啃老”的理由时,所折射出的是内心的荒芜。二十几岁是人生中的任务模糊期,没有明确的家庭责任,社会成就感也不很强烈。若缺乏对个人人生规划,“啃老”的想法就水到渠成了。

究其深层原因,一个是与家庭的抚养方式有关。我们现在的家庭给了孩子过度的关注,甚至在孩子的需要产生之前,早早为孩子考虑到了。家长还越俎代庖,为孩子设计各种目标,比如,不尊重孩子需要,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并且陪着孩子共同学习,扮演了监督、监控、辅导的角色,缺乏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真正行为”,自然也很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就会失去对内心需求的发现,对父母也缺少责任感。到孩子毕业的时候,父母的目标初步完成,孩子却发现自己没有目标了,也不知道如何在职场上寻求帮助。于是大家看到的是他们本能式的心理需求,如吃喝玩乐。而只有更高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才能帮助他们战胜前进中的困难。

原因之二是:大学生的生理成熟了,心理却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因此,许多家长生怕孩子被社会一下子击垮。“不着急,慢慢找,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好就换一家”、“自己的孩子总不能一下推出门吧”……

结果,一步步将孩子拉回到家庭中来。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要刻意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不要事事代劳;对于“啃老”的大学生,家长不妨放下架子,向孩子直言,以前对孩子的爱已经帮助孩子达到了目标,现在是他们自己起飞的时候了,给他们勇气,并教给他们方法。如果说,对他们以前是“引”,现在要换成“推”。

对于“啃老”的年轻人来说,树立个人理想、建立起积极的情绪、提高自尊水平、掌握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技巧和对结果多角度的分析能力,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

自强自立大家都知道,在大自然中所遵循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只有很好掌握了生存法则的人,才能比较迅速地适应环境。

先看小鹰的成长史吧。鹰妈妈给了小鹰第一次生命,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生命却要靠小鹰自己争取回来,因为在鹰家族中,每一只小鹰要成长为雄鹰,都必须经历多次“鬼门关”,过了这些坎,才能获得重生;一旦不能自立,将会被淘汰,这是鹰妈妈也无能为力的。小鹰在第一次脱毛时,这是第一道坎,这道坎完全是凭借着小鹰自己的毅志力去与生命抗横的,在这场激烈抗衡过程中,那些不能自立,没有毅力的小鹰就将被死神带走,而那些具有顽强毅力,能独在离开妈妈的呵护而自立的小鹰才能生存下来。学会展翅高飞,是小鹰成为雄鹰的又一个坎。在历练的时候,有时鹰妈妈要把小鹰推下山崖,如果小鹰没有自立、自强的顽强意志,那就将粉身碎骨。

在动物界动物们需要自立、自强,在人类也同样如此。

张海迪虽然一身轮椅相伴,不能“步足千里”却可以“阅览天下”。她在无名师指导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三门外语,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张海迪却凭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做到了。不仅如此,她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显着成就,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她那种自强不息,自立的性格。如果她不是一个自立的人,凭自己是残疾人而依赖别人,靠父母,这样子她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吗?

然而,在当今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一些人就是拥有极大依赖思想的人,他们被称之为“啃老族”,大啃社会,小啃父母,整天游手好闲。这些游手好闲、吃了没事干的人,他们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整天无所事事,这样的人就是一种极其缺乏自立精神的人,他们这些人不能独立生存,要靠父母或社会支援,然而父母也不能照看一辈子,别人的支援也是有限的,自己的本领才是无限的,这样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希望这样的人越少越好,不然,他们会像庄稼里的蝗虫,堤岸上的白蚁,祸害人间。为此,我们必须学会自立,学会自强,不要成为别人的包袱。然而,要想不成为别人的包袱,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学会自立。小时候幼儿园老师就告诉过每一位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现在,我们都已长大就更应该自强,自立,争做社会的有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观后感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晚,江西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站在了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她叫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

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支月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

对于获得的荣誉,支月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全文共 506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2月14日晚,央视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公布当选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的有:

张宝艳--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天下英雄气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人物事迹】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 盛德表一乡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人物事迹】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君子抱仁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人物事迹】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

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孙景坤,现如今已到了96岁的高龄。

70多年前的1948年,年仅20多岁,正在家乡丹东担任农会副会长的孙景坤,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决定参军入伍,而那个时候,他才新婚不到一周。

加入军队的孙景坤在随后的几年间经历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这一路走来,他跟随自己的部队从北打到南,从未停歇。

跟着这些战役的还有孙景坤立下的赫赫战功。

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途因负伤回国治疗,但伤刚好,他立刻又重新回到战斗前线,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

经过多次战役的孙景坤对1952年10月发生的一场战役记忆尤为深刻,在当时,身为副排长正配合上甘岭战役的孙景坤接到了营长的增援命令——增援已处于敌人火力控制之下的161高地。

孙景坤老人回忆道:“营长告诉我,你带领这9个人,扛多少手榴弹,扛多少子弹。”

而当他们一出发,敌人的飞机就来了,连同孙景坤在内的十名战士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便等待时机,一瞅到机会,便奋不顾身地往上冲。

在敌人的强大炮击下,冲上阵地后,原先10人的“小部队”已所剩无几,但孙景坤无暇伤心难过,更强大的责任感让已身处轰隆炮声、战火纷飞的孙景坤立马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当时的161高地有三面正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但凭借着孙景坤同战友们的顽强拼搏,总共6次打退敌人的反扑进攻。战斗一直从中午持续到半夜,256发手榴弹全数用尽,仅孙景坤一人便击毙了21名敌人。

经过敌对双方的激烈交战,他们最终不负众望守住了高地,而身旁的战友们早已伤的伤、残的残。

因为这场战斗,作战英勇的孙景坤荣立一等功,并在1953年,作为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的成员,他受到了伟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复员后,回到家乡的孙景坤主动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就如他参军入伍时的果断决心一样,他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家乡。

而那段时间的孙景坤对于他曾经的显赫战功只字未提,就连那几年的事都鲜少和家人提起。

每次家人问起他当年持枪战斗的往事,孙景坤总是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战斗的残酷更多的是对于人的残忍,这些幸存下来的民族英雄接受着我们的爱戴,但他们心里笼罩着的却是同伴们英勇牺牲时的画面,这种心理阴影将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在他们的脑海中永远的扎根留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

已经55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她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乡村教师支月英。

“让山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记者驱车从奉新县城到澡下镇只需20多分钟,可从澡下镇到泥洋村白洋教学点却足足花了1个半小时。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实地走一遭后发现,当地的偏远程度仍超出想像。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第一次到泥洋村时,先坐了2个多小时的汽车,再徒步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

“这么偏的地方,就从来没想过要离开?”

“何尝不想呢?可是我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

山里的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支撑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支月英以校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她50岁后开始学习制作课件,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料。

“教学方法好,孩子们都听她的话,成绩都很优秀。”泥洋村村民李业美说,支老师常常利用傍晚的时间到家里辅导孩子做作业。早晨有的孩子喜欢睡懒觉,也被她从被窝里叫起来。

她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支月英不厌其烦地家访,给爷爷奶奶们传授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改掉坏习惯。

“总要有人作出牺牲”

中午12点,刚结束一上午的课程,支月英就匆匆到二楼的厨房做饭。三年级学生洪涛回家要走6里的山路,午餐便在学校和支月英一起吃。从学前班到现在,支月英没收过一分钱。

“村民们家里有事只要打一声招呼,支老师就管孩子们的午饭,有时十几个孩子一起吃,碗都不够。”被支月英的事迹感动,两年前义务到白洋教学点支教的志愿者李霞说,支老师从不收钱,家长过意不去,常常送些鸡蛋和蔬菜来,支老师盛情难却,她便不时地给孩子们买书包衣服。

2012年,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组织上再次决定调她下山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此时,比泥洋小学还要远10多里的泥洋村白洋教学点没有老师,村民联名写信请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动了!

别人都往山下调,她却往山上钻。这让担心她身体的丈夫真的愤怒了,他把她的行李都扔掉了。

“山里需要我!”支月英对丈夫说,“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丈夫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在行动上支持她。每次开学,丈夫都会帮她把课本送到教学点,米和油吃完了丈夫总是及时送上山。

支月英的到来,给白洋教学点带来了新气象,校舍从土坯房变成两层的楼房,还新添了乒乓球台和游乐设施。很多家长当年就是支月英的学生,他们纷纷把已经在外就读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

“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吃过了吧!”“今天脸色有点不好啊,不舒服一定要上医院!”支月英端着饭在村里到处转,边走边吃,不时地和村民交谈。

白洋教学点周边两个自然村的几十户人家,支月英都串过门,没有一个村民她不认识。午餐和晚餐,她总喜欢端着碗到处走。一些不愿意吃饭的孩子,一听到她的声音,赶紧坐回桌子吃饭。

泥洋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讲客家话。几十年在一起,支月英的客家话讲得很顺溜。村民更是把她当亲人看,家里有好菜总要叫她去吃。冬天,山里冷,村民把火炉生好,给她送去。

在山区从教数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一只耳朵的听力衰弱严重,嗓子经常痛得发不出声。另外,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不离药。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支老师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支老师能一直坚守,又担心她的身体。”李业美说,大家都觉得再挽留支老师,真的有点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还没把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担心没有新的老师愿意来。“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支月英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3259 字

+ 加入清单

安静地坐在客厅的一角,向记者伸出的手温暖而有力。挥毫泼墨,“长征万岁”四个大字,一气呵成。更多时候,她会被电视上的画面吸引,挥手让周围人静下来,电视上正播着一部关于长征的电视剧,一个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幸中弹牺牲……

她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面对她,面对这位百岁红军老战士,如同面对一部中国革命史、民族奋斗史。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蜕变

从童养媳到女红军

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无奈的母亲卖掉了她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亲。为了活下来,只好把她给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

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开展工作。王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她从退婚、剪长发、解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

获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

至今,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细节: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有一个起点,入党就是王定国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想法,跟党走,不掉队!”

长征

五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长征,一个震撼世界的艰难征程。在王老记忆中,牺牲与战斗永不磨灭:“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二万五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对长征中的女红军来说,考验更大。王老说:“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敌人多,我们人少,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

革命路上有艰险,有时更会身临绝境。“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条路,唯一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队会合。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王老如此坚定。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饥饿、疾病、疲劳也是大敌。历经艰辛,王定国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让王老铭记的,是和毛泽东主席一起过草地,“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

王定国的这条路走得心里踏实,步履坚定。

战斗

在危难中鼓舞士气

从长征开始,王定国的战斗方式就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剧本。

王定国身材瘦小,平时就爱唱爱跳,还担任过地方革命负责人,随中央红军长征后,被抽调到剧团做宣传工作。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战地宣传是怎样的情景,又意味着什么。

王老曾这样回忆,“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拉拉队,大家看了我们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

一边要长征,一边要作战,一边还要创作、编演、做宣传。部队行军时,剧团必须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有人说:宣传队员所走的长征路,有时甚至超过一般部队的一倍。

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遮雾罩,寒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打了胜仗以后,剧团要去慰问我们的战士,我们去唱唱歌,跳跳舞,欢迎归来的战士,他们就不想战斗的事了,忘记战斗的苦了。”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振奋着每个战士的心。”王定国回忆。

无悔

生死追随不改初心

在王定国的一生中,更严峻的考验是在参加西路军作战那一时期。

1936年11月,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王定国所在的剧团改称为“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过黄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

“战斗中,我右腿被流弹击伤,剧团从士门到凉州时,我右腿又挨一枪,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冻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扎了一下照样行军。”王定国回忆说。

1936年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剧社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入了牢房。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叛变、不泄密、不出卖组织,千方百计营救战友,是王定国那个时期的全部信念。

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当时担任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

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经过“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

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从此,不识字的王定国有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识字教师”。

从此,王定国先后生育了7个子女,并全都抚养成才。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王定国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大量谢觉哉文献,总文字量多达500万字。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

198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开始了新忙碌。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关注林业发展,提出了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等建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又被授予 “终身生态贡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中国好人"张贞慧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本期分享的是“中国好人张贞慧的故事,关于爱心、慈善、财富、高尚为主题的作文题目可以使用。

人物关键字:爱心 慈善 财富 高尚

张贞慧:把自己的一生捐得干干净净

95年的人生,一辈子生活俭朴,行善半个世纪,几十年来从未中断捐款,累计20万元,辞世后捐献遗体……有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天使,我相信,她的一个名字一定叫张贞慧。”

张贞慧生于1919年9月,生前是辽宁师范大学退休副教授,是大连市注册年龄最大的义工,也是大连市首位“义工终身成就金星奖”获得者,2011年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1月7 日,张贞慧因病去世,享年95岁。在张贞慧家里,除了一张张慈善奖状,一份份捐款回执,老人什么也没有留下。“每月3000元退休金,除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几乎全都捐了出去,甚至连自己也给捐出去了。”张贞慧的侄子张海涛介绍说。

1月9日,张贞慧遗体捐献仪式举行,老人实现了她生前许下的诺言,完成了最后的慈善义举。早在14年前,张贞慧在为老伴办完遗体捐献的同时,自己也签署了

大连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李树奇说,张贞慧竭尽一生奉献自我,这样的高龄义工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张贞慧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传扬,她的一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

【人物印象】

“善心越捐越富有”,张贞慧把自己的一生捐得干干净净,用高尚的人格为社会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义举是人生境界的体现,张贞慧收入并不丰厚,却一生热爱慈善事业,张贞慧用她的慈善经历,向人们展现了“清贫中的富有”,赢得了普遍的敬重。义举也最能温暖人心,张贞慧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芒,必将影响更多人投身到慈善事业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热点素材运用技巧及提分秘籍

全文共 6333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

选材的原则有四:

1.有“信度”。要选剪真实确凿的,真实的、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2.有“效度”。选剪要精,要为表现主旨服务。要克服写文章时“材料先行”的错误做法,要将材料选剪得能为中心所用,不能为诱人的材料所累。

3.有“力度”。要选剪典型的,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选剪的材料无古今中外大小等等之分别,只要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就是好的。

4.有“新度”。要选剪新颖生动的,即选取那些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的材料。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热点技巧

技巧一素材运用比较化

第一招:同类扩展,连点成线,以求规律显。

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当朋友高兴时,我们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的喜悦;当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帮他分担忧愁痛苦;当朋友茫然失措时,我们鼓励他迷途知返。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高考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片段

孤证孤例通常缺少说服力。本段在阐述“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时,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引出“当朋友高兴时”“当朋友伤心难过时”“当朋友茫然失措时”三种情况下的正确做法,巧妙地展现了全天候培植友情的技巧。就顺势用连点成线的方法,为读者细细呈现了此类做法对友谊的巨大作用。同类扩展,连点成线,文段要阐述的道理就愈加明显有说服力,文章主题也就愈发鲜明。

第二招: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

君不见,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贡献。这样的人,常把自己与他人分得一清二白,把自己与社会分得清清楚楚。他们在自己的分内工作中,推推动动,支支转转,对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不管天摇地转,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更有甚者,把一些事故隐患看在眼里,却如同无视,反怀着看人笑话、幸灾乐祸的心态处之,真是令人不齿。人与人之间,因此而冷漠,社会也因此失去热情和活力。

君不见,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好似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谢。这样的人,平时为人处世,总觉得自己亏,总觉得别人欠他似的。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处之泰然,欣然接受,对得到的恩惠,却视若无睹。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当不是,甚至对簿公堂。报载某地街头,某人倒地,别人来扶,他却把对方诬为撞人者,这样的事情,真是令人唾弃。

(高考满分作文《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片段)

本片段以“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的方式,将“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贡献”与“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好似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通剖析出来,在类比和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这些人的自私自利,进而对社会美德的缺失产生深深的忧虑。

第三招:正也扩展,反也扩展,对比之间巧映衬。

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且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中有的日后成了战功卓著的元帅,有的披上了将军的大袍。而更多的依然是无职无衔。这些驰骋沙场的士兵谁曾夸下“我将来一定是元帅”的海口?

与此相反,袁世凯梦寐以求想当元帅。结果也真得偿所愿还做了大总统,甚至炮制了称帝的闹剧,一时间真可谓登峰造极。是他卖国求荣,更兼与外国侵略者狼狈为奸,还一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将国家陷于万劫不复和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历史的尘埃无法永久蒙蔽人民的眼睛,最终这位洪宪皇帝成了众矢之的,不久就在万众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像他这种民族败类是军中之耻,更不可能永垂不朽。法西斯的头号罪犯希特勒抱负很大,最初是一名下士,不久即脱颖而出,摇身成了恐怖烟云中十恶不赦的二战魔头。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大搞独裁,他疯狂迫害、残杀犹太人,且公然藐视和平,在他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下,多少无辜流离失所,这个双手沾满血腥的刽子手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

(高考优秀作文《普通小兵也能放光芒》片段)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诚然,胸无大志的士兵很难获得世人的好评,但古今中外更多的普通士兵压根儿没想去当什么元帅,却也一样赢得了殊荣。本段先是正面使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素材,继而从反面选用袁世凯、希特勒两个反面的素材连点成线,深刻地表现“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高低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远大,而在于他为之奋斗的人生有没有最淋漓尽致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观点。

【提分秘籍

文章主题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清晰。素材运用比较化,就是把性质相似或者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使结论喷薄欲出。“我爱散文,也爱小说,但我的最爱,还是诗歌。”进行这样类似的、递进的联想,就是素材同类映衬运用的思维关键。“喜欢豪放派,讨厌婉约词;喜欢乐观看未来,讨厌悲观想问题。”进行黑白突出、褒贬鲜明的联想,就是正反对比素材运用的思维关键。

技巧二 素材运用颠覆化

第一招:故意曲解,巧妙引申。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本用来形容做事没有恒心。但聪明的写作高手却巧借字词的表面意义,故意曲解为“每两次捕鱼期之间,安排一定的时间为休渔期,严禁捕捞”,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颠覆,让读者一不小心就上当了,且上当之后不仅不恼,反而佩服作者忽悠的技巧。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于是,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惹得众多的男女老少趋之若鹜。但古往今来的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养颜功能都是有限的;即使倾家荡产,也很难阻止衰老的脚步;纵然泡在化妆品里,也很难抹去岁月的痕迹;尤其令人沮丧的是,用这些东西来驻颜的人,最摆脱不了的一种东西,就是“俗气”。这种俗气实在是美丽与青春的最大敌人。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保持美好形象,可以让人神采飞扬呢?有的,这就是读书。读书不仅可以美容,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容术:不仅可以美化言行神态,而且可以美化气质风韵,更难得的是,读书还可以修身养性,美化人的思想和灵魂。

(高考优秀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片段)

这里的素材其实很简单,就是老祖宗的那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位作者很会忽悠。开始肯定人们对美的追求符合天性。肯定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的大量涌现。接着话锋一转,引导读者仔细剖析这些东西的功效有限甚至有害。而正当读者感到对美的消逝莫可奈何之际,作者顺势亮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术,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二招:多个角度,透视因果。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学数学成绩提高了,其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种。也许是他自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许是他自己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是他参加了校外数学辅导班,也许是班主任找他谈心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也许是家长设立了某种奖励机制,也许是榜样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许是数学老师讲课水平提高了,甚至还可能是他爱上了某位数学成绩拔尖的姑娘……

多年前巴西曾有位女性起诉一家著名的足球生产厂家,理由是足球夺走了她的丈夫,使她沦为“足球寡妇”。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无辜的厂家竟然心甘情愿地支付了价格不菲的经济赔偿。

(高考优秀作文《有创意,好成功》片段)

无功不受禄,无错不受罚。但在眼球经济时代,厂商的无辜受罚,却成了绝妙的广告。创意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第三招:反弹琵琶。

一加一等于二,本是天经地义,但写作高手就能创新出一加一等于三或者别的答案来。等人家急了,才慢条斯理地加以解释:一男一女两个结了婚,生个孩子,就是一加一等于三;一群羊汇入另一群羊,现在有几群羊?

大家都是平凡人,谁曾练过大力金刚指?谁能拥有金钟罩、铁布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自信是可以的,但千万别高估自己,千万别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偿命的固执中去。写到这里,我眼前似乎浮现出许多前辈的面容。鲁宾孙对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也不会结束;刘备告诉

我,要是没三顾茅庐,别说那废物儿子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牛顿告诉我,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善于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高考优秀作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片段)

本文颠覆经典,另辟蹊径,主张“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将阅卷教师眼球吸引过来之后,同样引经据典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提分秘籍】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民间有许多颠倒歌,如“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颠倒了往反了说,幽默风趣。普通的素材,如果能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颠倒处理,也能够焕发别样光彩。

技巧三 素材运用排比化。

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许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烟消云散。

(高考优秀作文《烟消云散的美好情愫》片段)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没有了珍重,缺少了欣喜,减淡了思念,褪去了叮咛,遗忘了嘱咐,排比放一块,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许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烟消云散。

【提分秘籍】

排比用在议论文中,可以条分缕析,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排比用在抒情文中,可以层层蓄势,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排比用于描写,可以移步换景,把对象特征描绘得生动细致。进而让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内容集中、气贯长虹;进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文章增彩加分。

技巧四 素材运用因果化

第一招:先素材后点睛。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次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下了晚自习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把肚子填饱再出门。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说:“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我一边流泪一边啃着鸡腿,反思着这样的爱。是呀,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却把这种爱看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对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高考优秀作文《学会感恩》片段)

本段先是以生动的描写给读者呈现“我跟妈妈闹别扭、妈妈给我送吃的”素材,接着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画龙点睛的反思和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习惯于得到,便失去感恩”的麻木,让文章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招:夹叙夹议。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

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球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然而这就是生命的路程。谁能说阿甘的一生不是丰富多彩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们这辈子或许都不会做的事情,至于人生比赛的输赢对阿甘或许都不重要了吧。有些事情这辈子不做,就不会去做了。

(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中的赛跑》片段)

阅读夹叙夹议的文章,就像是跟着优秀的导游去游览,既看到了眼前的花花草草、奇山异水,更明白风景后面的来龙去脉、科学真谛。本段一开始,引用阿甘母亲的名言,怕读者发现不了其妙处。赶紧对其解说: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接着以阿甘为例,夹叙夹议,为读者指点迷津,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第三招:演绎观点。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有一次从下水道中捡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微笑的“谢谢”。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本段开门见山亮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紧接着用“特蕾莎修女救助流浪汉”的素材,对该名言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演绎,最后以画龙点睛的语言揭示主题:“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让读者印象深刻。

【提分秘籍】

素材运用因果化,也就是在具体行文中,将以描写、记叙、引用等方式呈现的素材,采用点评、分析、判断等手段,以打通素材与主旨之间的因果关联,让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进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文章具有震撼和征服读者的力量。

技巧五 素材运用新鲜化

第一招:变换说法。

我,虽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他一起吃饭、打水甚至洗澡,但永远觉得身旁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隔开了我的爱。我觉得我被圈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又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高考作文《忧与爱》片段)

“我觉得我被圈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这个“忧伤”的比喻就非常鲜活,令人无限喜欢。尤为奇妙的是,“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这个比喻,引领后面一连串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少年的心思表现得栩栩如生。

第二招:添枝加叶。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待在书上。

(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本段将素材打造成一幅图画可谓功力独到。借用发散思维,先是从嗅觉展示栀子花的幽香,继而引出视觉中的栀子花模样;在通感中,又冒出“逗号般”的虫子,牵扯着我捉弄它的情趣,并引出对生命的喟叹。丝丝入扣,又别开生面。

【提分秘籍】

素材运用新鲜化,就是力戒老一套。别人热衷音乐,你不妨做一个美术发烧友;别人都积累“感动中国”事迹材料,你不妨关注道德模范;别人都在广泛涉猎,你不妨深入挖掘。熟练运用拟人、比喻、通感、比兴等手法,巧妙运用歇后语、俗话、谜语等形式,对素材“改头换面”,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