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党为话题的作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实用20篇)

浏览

924

作文

72

独立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2581 字

+ 加入清单

独立宣言》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十三个州一致宣言》,是一份于1776年7月4日由托玛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

《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屈从于种植园奴隶主的压力,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暴露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人权的局限性。宣言列举和痛斥了英王对殖民地实施的暴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自由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独立宣言》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段文字这样写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利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

这段文字反映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自由、平等、民主和尊重隐私。这些价值观是200多年来美国人最为珍视的,他们一直以来都为实现这些价值观而奋斗。

一、自由

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所扞卫的Liberty(自由),一般认为指的都是IndividualFreedom,即个人自由。美国宪法的前十条被称为权利法案(TheBillofRights),它保证美国的每一个“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不受侵犯。美国人特别重视个人自由的价值。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能够得到保障,他就是自由的。自由是个人应有的权利。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自由,参加选举的自由,对国家大事和选择配偶的自由,还有信仰宗教和皈依宗教的自由等等。近年来,美国校园和公共场所所发生的多起枪杀事件仍未能使多数美国人放弃这样一个共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决定是否拥有武器。拥有武器是一个不可剥夺的自由。

但是,与自由相对的代价就是机自立或独立。美国人认为美意个人必须学会自立,否则就会冒失去自由的危险。这意味着尽早地从父母出获得经济和情感上的独立。照顾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被所有各年龄段的美国人视为理所当然。一般的美国年轻人到16岁左右就进入了自立或者半自立状态,什么都干,刷盘子、除草、看小孩、送报、装卸,非常吃苦耐劳。原因何在?因为美国人注重个人意愿、个人生活和个人幸福,因此个人奋斗和独立也就随之而天经地义了。同时整个社会从法律到人们的习惯,都高度看重个人的生命、个人的幸福、个人的医院和个人的意志,把个人一直的自由和个人的奋斗看得高于一切。

二、平等

正如《独立宣言》中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美国人信奉“天赋人权”说。美国人的平等观表现在各个方面。在生活中,他们认为在大自然面前,人人有生存权利,只要有能力,谁都可以获得自然财富;在政治上,他们主张投票箱面前人人平等,即人人都有选举权;在教育上,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提倡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宗教方面,美国人认为人人有信仰宗教的权利,只要是新教徒,不需要任何神职人员作中介,都可以与上帝相通。美国人把生命视为一场通向成功的竞赛,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机会参赛和获胜,这确保了这场竞赛的公平性。机会的平等使出身低微的人有望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美国着名的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出身贫寒、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自学成才、自我奋斗、成为律师、当选总统。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美国人所以有较普遍的平等观是美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1)美国是没有封建制度的国家。一般来说,等级观念比较淡薄,在早期,多数为中下层阶级,阶级界限不十分明显。(2)美国是新开辟的国家,在创业之初,几乎所有美国人除了力量和一直都一无所有,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承袭来的权利就显得无从轻重。

三、民主

美国有着悠久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早在《独立宣言》之前,1620年“五月花号”的清教徒在登陆前就制定了“五月花公约”。立约者订立了法律、规章和条例,规定大家必须共同遵守。“五月花”公约是人民主权的萌芽。后来随着《独立宣言》的通过,历经近代和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独立宣言》所倡导的民主思想今天依然是美国政府的执政理念中的基础和重心。正是由于“政府的正当权利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而宪法又是公众意志的集中体现,所以在美国,政府的一切行动都要受到基本法——宪法的限制与制约。如果政府滥用权利,那么政府就像普通百姓一样,要受到惩罚。在近现代史中,不少美国人就是依据这一原则把政府告上法庭并取得了诉讼的胜利。着名的一个按理就是《纽约时报》诉尼克松政府案。尼克松政府因禁止《纽约时报》公开报道被泄露的越南战争的联邦文件而被送上被告席。法庭审理后认为政府无权限制媒体公开报道已掌握的事实。案件以《纽约时报》的胜诉而告终。

四、隐私权

美国人主张个人自由。这种自我意识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强调隐私权。美国人对隐私权的强烈要求,使美国在宪法中把它列为公民不可侵犯的权利。隐私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诸如家庭、财产、婚恋、朋友、经历、收入等个人情况,甚至连个人的年龄、住址、身体状况也包括在内。两个中国人初次见面可以询问彼此的年龄、收入、婚姻等,但如果是两个美国人无论关系多么密切,也不会主动询问这些情况。否则会被人认为是十分粗鲁和没有修养。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个人的隐私权与社会大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法律保护的首先是大众的利益,其次才是个人的隐私权。在美国的部分人,即各级政府官员,在某些事情上对他们服务的大众来说却没有隐私。众所周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自从竞选总统到入住白宫,他年轻时逃避服兵役的情况,当阿肯色州的州长时的绯闻,经营公司是偷漏税的嫌疑一直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使他伤透了脑筋,不得安宁。可见,为了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政府官员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必须公开自己的隐私。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对他们实行法律限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人们却不能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借口去侵犯普通老百姓的隐私权,法律对此有十分明确的界定。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中这段最着名的话,是美国当今文化的最好体现,它反映了美国文化的精髓:自由、平等、民主和尊重隐私。这也正是全世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以团结为话题的读后感:团结一致,以弱胜强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权与刘备联盟,率军在赤壁与曹操抗争,周瑜与诸葛亮想出火攻计谋,黄盖施苦肉计、送诈降书,诸葛亮借来东风,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致使曹军死伤无数,曹操大败而逃。

曹操的大军为什么敌不过刘备、孙权的三万人马呢?不是他的兵不够勇敢,也不是他的粮草供应不够,而是他违背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诸葛亮在适当的时候借来东风,利用东风使火船冲向曹营,火烧曹军。地利,他们利用赤壁的地理优势,使得曹操只能用水攻,北方军不识水性,致使后来的惨败。人和,刘备与孙权两方联盟,团结一致,勇猛抗敌。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能团结一致,运用智慧,抓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读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41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在过去的160多年中,她穿越民族与国界,闪耀着灿烂的时代光辉,启迪并指引人类向前发展。每次阅读《宣言》,总有不同的体会,收获颇丰。

一、《宣言》是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著作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阐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经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研读《宣言》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地把学习《宣言》作为自己的必修课。毛泽东同志细读《宣言》不下百遍,每次新的阅读,都有新的启发。邓小平同志也曾满怀深情地认为《宣言》就是他的入门老师。作为法院的领导干部,要仔细研读《宣言》,认真体会,结合实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正确认识《宣言》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今天的世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但如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跨国公司、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发展趋势总被《宣言》一一验证,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预见能力。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宣言》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革命斗争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和原则、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结果。在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贯彻了《宣言》的基本原理,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以《宣言》引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在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重温《宣言》关于法的本质的经典论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是《宣言》关于法律的阶级意志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经典表述。深刻地指出了法律的意志主观性:资产阶级的法律,必然反映了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社会主义法律必然要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法律尽管是阶级意志的体现,但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不能超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规定,不能跨越时代、脱离国情。法制建设必须要尊重法的本质特性,绝不能片面强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忽视法的客观属性,绝不能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甚至否定法律和司法机关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作为一名法院党员干部,就是要以《宣言》精神为引领,牢记宗旨,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守卫者;公正司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实施者。要通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观念大讨论、“人民好公仆”等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想上树立起牢固的群众观点,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障社会主义司法事业鲜活的生命力。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从自身做起,更加注重细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不断强化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要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着力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机制,充分发挥便民诉讼网络功能,大力推行调解工作机制,有效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尊重司法规律,坚持能动司法,服务发展大局;要强化审判管理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提高审判质效。要严守廉政各项纪律和审判纪律,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司法权威。

1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宣言》,深深感悟着经典震古烁今的魅力,总会感到常读常新,终身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党员学习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1848年2月,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共产党宣言》揭露和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分析了产生这些思潮的社会阶级根源及其本质和客观作用;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在联合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同时,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没有自己的政党,就不能达到解放目的。

《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它的发表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的发表,直到160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16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想想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时刻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不

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同时,我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有了更大的启发:

一、中国共产党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政党,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虽然现在社会上流传,中国共产党现在是全民党、社会党。但这次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觉得这种说法非常狭隘。《宣言》中曾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范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人阶级,其主要组成者是无产者;而在今天,绝大多数人仍然是工人阶级,但组成者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外,还包括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而无产者,反而是少数人。

二、 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是在搞资本主义,看看我们国家经济也有些像资本主义,这次学了《共产党宣言》,觉得这种说法很肤浅。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学习苏联模式,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夺取政权中获得了成功。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还是学习苏联模式,导致经济停止不前。党的第二、三代领导人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第三种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已经成效明显。由此观之,什么是社会主义,《宣言》中没有明说,只是指明了方向;世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模式。既然这样,又怎能说中国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更何况,按照《宣言》的要求,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民主法制十分健全这两个根本条件,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在不具备这两个根本条件的情况下,搞所谓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而走了弯路。党的第二、三代领导人明察秋毫,洞察了这一精髓所在,从补上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民主法制健全这两门功课着手,从而使我国初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路。所以说中国的社会制度、性质没有变,仍然是社会主义,而且是符合国情,符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60年前,马、恩在《宣言》中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开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进一步提出,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的全面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开创性地探索、实践、丰富和发展。

综上,我觉得学习《共产党宣言》的目的就是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洞察社会,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本领。纵观历史,从列宁到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他们就是利运用这种本领,找出了本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学习《共产党宣言》就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马、恩指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想我们只有遵循这一规律,随着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而变动,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更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要去照搬照套,唯书唯上,上面没有说的就不敢去做,而应学习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共产党宣言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们单位全体同志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书中高屋建瓴的思想境界、振聋发聩的呼唤呐喊、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叫人振奋,让人清醒,荡涤灵魂,启迪智慧。特别是《共产党宣言》,不仅开启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曙光,更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让我从中得益颇多,感触很深。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艰苦探索的丰碑。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今天重温《共产党宣言》,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如何在新的征途上建立新丰碑,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代的贡献。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高举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我们党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如何让我们的党我们的信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关键要高举《共产党宣言》这样一面伟大旗帜;关键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完全符合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说明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致富和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美满的新社会。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进步的灯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蓬勃,巩固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共产党宣言》虽然歌颂社会主义,贬低资本主义,但是它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它在指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同时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积极性。资产阶级对于近代社会有促动作用,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日益商业化和国际化,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虽有积极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远远比积极作用要大。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马克思讲,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是必然会走向灭亡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共产党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的强大和成为社会的力量的必然性,因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利益,它始终是为了广大人们的利益而奋斗,它是一个无私的党派。社会主义无疑是伟大的思想灯塔,它引领了走得更远更好。

我生长在新时代,虽然没有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但同样面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做什么事的考验;同样面临着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同样面临着如何奋发进取作贡献的问题。今天重读《共产党宣言》,就是要坚定进一步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前进的方向;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进一步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进一步做到廉洁自律作表率;进一步树立税务干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童年读后感小学作文_热点话题500字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这本书写了主人公阿列克赛的童年。

男孩阿列克赛的童年记忆从父亲去世时开始,他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外婆的悲伤。他们搬到外公家住,加入到一个遭乱的大家庭中。外婆给他带来许多关心和温暖。可是在阿列克赛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让他无能为力。他的好伙伴茨冈因为两个久久的陷害死去了,舅妈娜塔莉亚因为难产死了……当母亲因为婚姻失败和病痛死去后,阿列克赛的童年就结束了。

阿列塞克的童年是悲惨的。现在想起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快乐,身后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和关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东西。

记得我三岁时,爸爸妈妈 疼爱我。有一次,我在一个玩具店门口看见里面有一套玩具芭比娃娃,可爱极了!它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我很喜欢。我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最好的妈妈,求求你就给我买那套芭比娃娃吧!求求您了!……”太贵了,妈妈不答应,我就假装哭,妈妈最怕我哭了:“我真拿你没办法呀!妈妈只好给我买。

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阿列克赛,从小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天天都要被外公打,可真可怜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共产党员宣言读后感2000字

全文共 3036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自发表以来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我们了解共产主义理论的必读著作。在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中,《宣言》指导着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开展各类革命活动。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正如《宣言》中所讲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正领导着中国建设和谐、科学的社会主义,身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党和国家理论和政策基础。而现阶段,实事求是,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深化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此正是《宣言》的精髓所在。以下是《宣言》的读后感,在此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一、《宣言》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宣言》的产生背景

《宣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 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 、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2.《宣言》的基本原理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3.《宣言》的分析方法和主要内容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二、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和应用

1.《宣言》的精髓之一

《宣言》中共有七个不同时期、不同语言版本的序言,每个序言都会概括当地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和发展的新形势,并把前期版本已不适用的地方进行了说明。其中,《宣言》中所讲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认为是《宣言》最主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2.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

共产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正是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发展。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其它马克思恩格思理论著作、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等。而在一系列重要思想中,对这一核心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最客观的阐述、概括和发展,我认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全面阐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理论应联系实际, 才能取得成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理论应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进步和发展,如果动辄“上纲上线”,太多的框框和盲信,只会造成退步和灾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就是反面的教材,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摸着石头过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广东省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以求再创新高,延续此前广东在全国经济领头羊的地位。尽管过去了160多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宣言》思想仍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当前国际形势和热点与《宣言》

《宣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而当前,阶级斗争的意识和形势稍有削弱,经历了二十世纪战争的灾难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新主题,而在这一背景下,地区的冲突和局部的矛盾也没有停止过,宗教和民族问题以及各类不同文明的冲突,对沟通与合作精神需求尤为迫切。

1.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

世界各国在二十世纪经过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都对和平十分珍惜,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生产力突飞猛进,各类生产关系发展到今天,《宣言》已不可能更好地概括和说明。中国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波折后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路程,对世界大体和平的环境尤为珍惜,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才能和平,才能更好地发展。

2.斗争的形势仍严峻,冲突和矛盾从来没有停止过。

世界范围内,局部矛盾仍很尖锐。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问题、印巴冲突,中国的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以及各类边境问题,争端从没停止过。里面涉及领土、资源、宗教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文化的冲突也在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的产生。甚至最近关于中国西藏问题,西方对“藏独”份子的支持,以及历来对中国的敌视,都让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随时可能成为新的冲突的导火线。

3.世界需要合作与沟通

针对这些问题,个人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沟通和合作,现在世界已离不开中国,中国同样离不开世界,“地球村”的状态已形成。正如此次“奥运火炬传递”在西方部分国家的待遇,以及西方媒体对西藏事件的片面和歪曲报导,其中的原因,有西方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敌视、不了解和害怕其强大起来,也不能排除有一部分另有用心的人一直在煽动普通民众敌视中国。但不可否认,我们某些地方也做得不够好,比如对媒体的公开化程度不高,内部矛盾还是比较激烈,制度仍不够健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东西方的了解和沟通还远远不够,西方人的思想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也许并不十分清楚,同样,中国的现状是不是就像媒体报导那样差,普通民众无从判断,误解和矛盾由此展开。可见,沟通和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在《宣言》“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一节中提到: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前些天,北京召开了“世界人权大会”,看新闻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机构和协会代表对人权的看法,其中,有代表的意见提到:民主的模式有很多种,如西方有西方的民主模式,东方也有自己的民主模式,而如果完全按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模式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甚至对中国来说,几乎是很难做到的,但应该看到的是,中国正在努力,努力做得更好。

《宣言》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此只能略谈一二,因为认识水平有限,片面性和认识的表面化难以避免,经典著作的学习思考对于个人的思想成熟和认识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今后,相信自己可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全面发展。

更多热门读后感文章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1968 字

+ 加入清单

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7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7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4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在共产党宣言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就像一句话仍然流行一样:资产阶级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战争中暴露无遗。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是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整个战争中资产阶级的各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

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野蛮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在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宣言发表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历史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当代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应该清楚,西方国家企业主之所以接受西方管理学的新思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注意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其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资本家阶级永远追求的更本目的。

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认清自己使命,洞察各种资本主义现象的本质。我们应该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当前,工人阶级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带动全体人民,才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神圣历史使命。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还存在剥削,无产阶级的斗争就不可能停止。

我们回顾《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给了我们一块“照妖镜”,一个看阶级斗争问题角度,一套阶级斗争的思想。我们运用这一法宝看问题,一切资产阶级的虚假和掩饰都无济于事。无论资产阶级如何变化,从资产阶级的本质出发分析当今世界的形势,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坚定立场,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才是我们在新形式下学习和发扬《共产党宣言》精髓的实际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4229 字

+ 加入清单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作文_其他话题1100字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是对它提不起兴趣,认为它不过是本普普通通的鸡汤书。直到现在我也无法提起对它的兴趣,但是,即使我只是看了那么几篇,而并没有通读全书,我却真正的感觉到它的好处以及对我的影响。

在美国,这本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看到这句话我还在想,这本书为何如此具有影响。我第一次看这本书,随便翻到了一章我较为感兴趣的标题: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柯维以他和妻子为例,分享了他与妻子间关于谈话交流的问题,发现:看似琐碎的小事,往往也源自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如果只看表面,而没有挖掘深层的敏感问题,无异于在践踏对方心中的圣土。当然,这只是这一章其中的一个标题,都是在阐释一个简单的理念: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老师总是在建议我们预备一本备忘本记录安排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我总觉得这对于我来说丝毫不起作用,我无法确认自己现在做什么。即使我有想要做的且规划好的就差完成打勾,但备忘本上永远没有那完成的痕迹。要么就是不想完成了或者改变心意了,认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作者提倡我们要遵守做作法令,所有事件以准则为核心,不要简单地用脑筋中的教训想当然,因为这样看的世界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你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看到的。对事物原来面孔认识的偏颇都会影响到举动,从而直接导致成果的谬以千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明明怎样怎样了,却没有怎么怎样。

作者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的结合体。通俗的理解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读后感.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的确,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行事做人的方式,左右我们的成败。本书阐述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让这些习惯可以使我们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在我翻到如何使用这本书之前,我真的只是把它当成书来看,看作者描述的事例就像是在看故事,看到名人名言只是略略扫过。看完如何使用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你要以老师的身份去阅读效果才会更好,不仅仅只是吸收,你还要复述,在四十八小时以内做好分享阅读心得的准备,把你最记忆深刻的内容讲给身边的人听。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在学习这些习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对自己的改变要有耐心,长时间坚持,必会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3000字

全文共 3028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宣言》说到底是对人类苦难的反思,是追求人类的持久和平和永远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是真正关心全人类命运的哲人,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述的最高理想是要解放全人类,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他们天才的发现。其实从思想渊源上来讲,解放人类的思想在很久之前就有各种形式的表述,一些宗教的产生也是基于对人类苦难历史的同情以及对光明世界的向往,比如说中国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理想,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里,就有若干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在里面。但是,宗教思想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他们要建立的理想社会只是停留在彼岸世界,只停留在思想与大脑中建设理想社会,而不是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所以说,《共产党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宣言,是要实现人类从彼此倾轧的状态向公平与正义之理想社会的伟大转变。

《共产党宣言》的宗旨是要解放全人类,那么如何解放呢,一个理想社会如何成为可能,而不是空想呢?马克思的基本分析方法就是阶级分析法,通过阶级与阶级斗争来把握人类历史的千年发展。那么何谓阶级呢,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就产生了阶级与阶级分化。《共产党宣言》里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又写道“我们已经看到,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这种分析找到了人类苦难的根源,即阶级与阶级分化。正是因为有了阶级分化,才使得一部分人可以剥削和压迫另一部分人,才使得人类历史进程中充满着战争、暴力、犯罪、饥荒等等一切丑恶现象。在奴隶社会,社会分化为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奴隶主不仅可以占有奴隶的劳动果实,就连奴隶自身,也成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自由买卖、自由支配甚至处死。代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社会分为封建贵族与平民,这时候平民虽然不是贵族的私有财产,但他们一样可以无偿占有平民的劳动果实,对他们进行压迫与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而雇佣劳动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因此,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可能消除阶级分化;只有消除了阶级分化,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所以,马克思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在阶级社会里,私有制是一切剥削阶级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一个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可以不用自己劳动,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占据社会的优势地位,对下层老百姓进行统治。所以,存在等级制的社会,对于剥削阶级来说才是最理想的,他们绝不甘心和普通老百姓搞平等,和大家共享劳动果实。因此,共产主义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到了世界上一切剥削者的共同反对,不论是在19至20世纪,还是在21世纪,尽管剥削阶级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维护自己阶级统治的意愿并没有任何改变。所以,一切坚持共产主义理想者,一切马克思主义者,毫无例外地遭到了全世界所有剥削阶级的最歹毒、最疯狂的攻击与谩骂,并必致其于死地而后快,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忘记资产阶级还在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侵蚀和颠覆活动。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要等到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后才有可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人类自私自利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不改变,物质的丰富永远赶不上欲望的扩张,相对于没有限度的欲望来说,再丰富的物质也是不够的,这是一个无底洞。所以,共产主义要能实现,人们的世界观,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要明白,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不会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而自然形成,还需要进行思想观念和文化意义上的革命,这就是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曾经这样写道“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新文化并没有随之在所有人群中占统治地位,大量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习惯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现象,社会上大量违法乱纪的事实,说明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的改造和转变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而精神世界的改造才真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因素。当物质世界的改造与精神世界的改造同时具备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共产主义真正实现了。所以,物质的丰富并非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的欲望可以是无穷的,共产主义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主观世界的改造能否完成,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说,要做一个“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主观世界的改造,说到底,就是要做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高尚情操的人。谈到人的世界观改造的问题,有人就会说了,人性是自私的,所以自私的人不可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人性其实就像一面镜子,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肮脏的一面。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既然是从动物转化而来,就不可能根除兽性。人有“兽性”,是为自私的一面;同时,人也有“人性”,是为利他利社会的一面。所以,当人的“兽性”成为主导而抑制“人性”的时候,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人。反之,当人的“人性”成为主导而抑制“兽性”的时候,人就变成一个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如此看来,为什么剥削阶级要宣扬人性自私论呢?为什么要鼓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呢?就是因为他们想从理论上堵死社会进步的道路,从而维持自己一个阶级的阶级统治。当然了,我们也要看到,世界观改造的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共产主义之最终实现,必定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努力去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情操,愿意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就总会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就是我们青年一代今天阅读、学习《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7月1日诞生,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只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光辉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才解决了这个难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浓缩了150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90年《共产党宣言》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高高飘扬,《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在中华大地始终光芒四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90年与时俱进,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民族独立,走向人民解放,再走向国家富强,今后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党员学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时代的齿轮前进着——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步巩固,以蒸汽动力革命为基础的工业化迅猛发展,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火车行驶,轮船远航……这一切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景象,标志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到来。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困苦。资产阶级为了开辟世界市场,到处建立殖民地,甚至用血与火开路,使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成为时代的课题;时代呼唤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就这样诞生了!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而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檄文,《共产党宣言》通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明确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宣言》的发表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实现了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的革命,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世界历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一系列需要长期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消灭剥削制度、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学习《宣言》,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而我们今天学习《宣言》,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辩证地、历史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坚持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生搬硬套,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童年读后感_热点话题作文

全文共 2680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读后感800字范文一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中外名著读后感大全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读后感800字范文二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的读书笔记怎么写。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www.dhgcn.CoM)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童年读后感800字范文三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大多数人一直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可我们也必须承认,丑恶也是一种真实,而且它们从未绝迹过。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里面有许多个极其丑陋的镜头我是完全无法想象出来的。

在我们这些90年后的孩子中,我们都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可高尔基却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小小年纪的高尔基离开了父母身边,在他外祖父家目睹了舅舅们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毒打儿童的令人作呕的丑事。我虽然知道,那个时候的社会是黑暗的,低层社会的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可我无法想象一个小孩子在这种社会下是怎样生活的。

在我印象中,有这么一个镜头,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想忘却忘不了。小高尔基的舅舅们为了家产,残忍的用十字架压死了他们家的一个工人。这个工人无声无息的死掉了,人们也很快忘掉了他,似乎从来没有他这么一个人,也从来没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我无法理解,这就是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我不敢相信,他们那颗肉做的心真的已经变成了石头般坚硬!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底层社会是黑暗的,可高尔基并没有被这黑暗侵蚀,他仍保持善良的品性,并且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这点,我对高尔基感到由衷的敬佩。在童年里有这么一段话:“在这块广阔而又肥沃的土地上,丑陋,卑鄙和健康,善良一同生长着,而后者点燃了我们的希望,因为幸福离我们不再遥不可及!”读完整本书,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这段话。虽然身处黑暗,却不曾被黑暗所吞噬。在高尔基家的工人死时,无一人为此感到伤心,只有他为此感到难过;在他看到他外祖父殴打外祖母时,他会冒着被外祖父毒打的危险前去帮助外祖母;在他周围的人都被黑暗笼罩时,他敢于冲破黑暗,走向光明。我敬佩他那善良纯洁的心,他那敢于与黑暗斗争的勇敢,他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童年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无论你生活在怎样污浊的环境,始终要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也不要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我们当今社会中,也有丑恶的现实,它们是那么沉重,那么令人窒息和作呕,可我们要想将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清除掉,就必须了解它们。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勇于面对黑暗现实的决心和勇气。

童年讲述了一个我们从未有过的童年,我们从高尔基的童年中,又在人生路上迈了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39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的最熟、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这本书他一生反复读过多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都能背下来。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向导。他自己曾说,读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关于农村调查》)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从此,毛泽东就确立了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终身信仰,开始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的岁月里,会客的书房里、卧室的床上还一直放着一本大字线装本的《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字很小的、已经很破旧的《共产党宣言》。因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楚,所以就用1963年印制的大字线装本对照着看。毛泽东同志不但研读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颇有兴趣。他当年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对于这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直到晚年他还常常专心致志地阅读。每重读一遍,就补注一次。他还风趣地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从1920年到1976年,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宣言》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最爱读的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纵观毛泽东同志一生读《共产党宣言》的实际,笔者认为,以下五点启示对各级领导干部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多读、常读,一辈子读。《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是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广大进步人士的行动指南,是阐述人类无产阶级所追求的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最进步、最新的世界观和最具唯物辩证法思想理念的科学著作。所以,毛泽东同志一直把它放在身边,放在案头,在疾病缠身、生命垂危的最后岁月,他还时常翻阅,读而不倦,读而不厌。领导干部读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读重点,多读经典。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读一辈子,要一辈子下功夫读。

第二,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反反复复读,要融会贯通。一本《共产党宣言》传到中国,毛泽东同志前后读了57年。57年里,毛泽东同志到底读过多少遍呢!我们知道,他读过的版本中南海故居存放的就有: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译的版本;1949年解放出版社,根据苏联莫斯科外文书局出版局中文版翻印的版本;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印的大字本等几种。1976年9月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我们在他书房床边经常阅读的书中,还发现了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他生前读过的英文版的。当然,这还是很不完全的,1920年陈望道的翻译本,故居里就没有看到。还有战争年代他读过的已经丢失的各种版本。这本马列经典著作,多种版本长期放在他睡觉的床边,会客的书架上,以便于他随时翻阅。1939年底,他自己说《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自己说“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一生一共反复读了多少遍,这是很难说清楚的。经典著作需要反反复复读,要融会贯通。对领导干部来说,经典著作读一遍、读两遍、读三遍,是可以做到的。天天读,反反复复地读,融会贯通,对书中的精辟论断、至理名言等熟记于心,要做到这些就不那么容易了。毛泽东同志做到了,领导干部读书应当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反反复复地读,重点的内容,重要的观点,精辟论断等都要熟记于心,并能落实在行动上。

第三,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密切联系实际去读。面对我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种种没有想到而实际可能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怎么办?毛泽东同志一条重要的方法就是靠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从这些经典著作中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力量,找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启示、思路、途径和办法。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自己曾这样说过: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读了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他还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当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读,而且遇到实际问题,就去请教马列主义,时常翻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遇到实际问题”,“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这是毛泽东同志读《共产党宣言》的体会,也是他的一贯做法。新民主主义时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面对实际的困难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而且多次提醒领导干部和全党注意学习这部经典著作。他当时在思想上已经把《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联系实际读马列,联系实际读《共产党宣言》,带着问题读《共产党宣言》,这是毛泽东同志读马列主义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读经典,这是毛泽东同志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践行的读书方法。

所谓联系实际读书,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将所读的内容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与党的建设的实际,与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的实际,自然科学的实际等等,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理想信念实际、情感实际等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所动等都写下来,记下来,表达出来。这种所思、所想、所写、所记、所表达的,仿佛是读书人在与书的作者或书上的人物包括历史人物、现代人物的面对面的交谈、交流、讨论。对作者的话、书上人物的话及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认识、观点、过去的事、书上的记载等全部文字,都入心用脑,用心思考,有感即发,有想就批,有话即写。对书上的话赞成就表示赞成,不赞成就表示不赞成,有疑问就提出疑问,有反对就提出反对。总之,随读随想,随想随记,实想实记,怎么想就怎么批、怎么注、怎么记。毛泽东同志读书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读的多,记得住,用得上,收获大。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这样,读《二十四史》,读中国古典小说等各种书籍,毛泽东同志都是这样做的。

第四,读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用心用脑、用手用笔,手脑并用,心笔同写同画。用心用脑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善于用头脑去想,去理解,去思考,去分析。用手用笔,就是用笔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思所想写下来,记下来,画出来,这也叫不动笔墨不看书。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的工作、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自己又多次用心阅读《共产党宣言》,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在书上圈圈画画。这本书中有关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占有他人劳动、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决裂等处,都作了密密麻麻的圈画。

1958年9月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建立公有制方面的论述读得更加仔细,在很多地方作了圈点批画。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过去遗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所以,毫不奇怪的,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过去遗传下来的种种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这段文字旁,毛泽东同志画了直线、曲线、段末还画个圈。“但是,在各个最先进的国度里几乎到处可以采取如下的办法”,旁边画上了直线、双直线和曲线。“当在发展进程中,阶级差别归于消灭,而全部生产都已集中于由各个分子结合成的一个协会手中时,公众的权力就失去其政治的性质。”这段文字旁,画了双圈。紧接的一段文字:“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乃是一个阶级用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强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团结成为阶级,如果说它借实现革命来把自己变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强力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末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时也就会一并消灭掉阶级对立状态存在的条件以及一般阶级存在的条件,因而也就会一并消灭掉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以上引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48、49页)画了直线、双直线、曲线,段后画了三个圈,段左画了双直线。

毛泽东同志在读《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时,还写了很多的批注文字。读马列经典著作是这样,读鲁迅著作,读《二十四史》,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也都这样。边读边想边思,边读边批边画,手脑并用,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读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方法。

几十年里,毛泽东同志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竖线、横线、曲线、斜线、三角、方框、问号和圈、点、勾、叉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了许多批语。有时还把精彩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中南海毛泽东故居收存的毛泽东同志生前阅读的书籍中,有许多是他批画过的书籍。这些笔记、批注、批画,是毛泽东同志读书时心脑活动、思考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认识、观点、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动与交流。毛泽东同志这种读书方法也是值得领导干部学习的。有的领导干部,书读了不少,花的时间也不少,但理解的不深不透,记不住,用不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时用心用脑少,想的少,思考的少,读过很多,记住的很少,收效也很少,运用的就更少。

第五,读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善于与读其他书籍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主张博览群书,主张“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台积而高,学积而博”。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是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囯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猎。”“各种各样的书都要读一点。”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很善于把读经典的书与读其他方面的书结合起来。

毛泽东同志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内容上来说,马列主义著作,哲学著作、鲁迅著作、历史著作、经济学著作、军事著作、文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技术科学著作等,他都爱读。从时间上来说,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他都有兴趣。除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之外,30年代上海出版的精装二十卷本《鲁迅全集》与毛泽东同志朝夕相伴近40年,清乾隆武英殿木刻线装大字版《二十四史》与毛泽东同志朝夕相伴24年,《资治通鉴》、历朝历史演义、古典小说、名人传记、诗词曲赋、丛书、类书、工具书及其他多种经、史、子、集等方面的读物都是他爱读的。他不仅对哲学著作有兴趣,而且对逻辑学、美学、佛学等宗教哲学著作也有兴趣,佛教的经典《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等经典他都读过,基督教的《圣经》也读过。各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包括《无线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等通俗书籍,他也有兴趣涉猎。1975年,他还要读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李政道的《不平常的核态》等理论著作。1974年,1975年,他还读过《化学》、《动物学》杂志,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等著作都有兴趣。历代字帖、名人墨迹、名家书画作品、《楹联丛话》等等,他更是爱不释手,看了又看,读了又读。

自然科学知识浩如烟海,典籍繁多。作为一个立志改造世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在注意尽可能地挤出更多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或从各种书刊中了解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学术思想的“大概”。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毛泽东同志为了工作的需要,常常通宵达旦学习阅读农业、土壤、机械、物理、化学、水文、气象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说过:“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要较多地懂得农业,还要懂得土壤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化学、农业机械,等等;还要懂得农业内部的各个分业部门,例如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等;还有畜牧业,还有林业。我是相信苏联威廉斯土壤学的,在威廉斯的土壤学著作里,主张农、林、牧三结合。我认为必须要有这种三结合,否则对于农业不利。所有这些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劝同志们,在工作之暇,认真研究一下,我也还想研究一点。但是到现时止,在这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02—303页)

毛泽东同志虽然不是一位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研究的专家,但他却是一位对自然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并予以高度重视的伟大领导人。他一生都在尽可能地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学习和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发展情况。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多读重点的书,多读经典的书,同时还要博览群书,把读重点的书、读经典的书与读其他多方面的书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这是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书籍的海洋浩瀚无垠。一个领导干部要胜任工作,要开拓创新,要造福于社会和人民,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书写出新的篇章,就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增强读书的紧迫感,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多读好书,多读经典,多学习钻研各方面的知识。这是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多才能见识广,知识多才能思路宽,知识多才能智慧多,知识多才能办法多。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主义的伟大纲领文件。这本书的价值很高,是无产阶级重要的指导性文献。

《共产党宣言》写在1847年12月1848年1月之间。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发表,及23页。随后又分别以德文、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丹麦文、佛来米文、瑞典文等形式进行过发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应用唯物主义观,分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展和斗争的过程,和矛盾。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震撼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死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通常称为两个必然。

《共产党宣言》发表及15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正式依靠和运用《宣言》所阐述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这一理论精髓,这样才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发展和创新,才有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才有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最伟大的思想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界40年代从从实际出发,批判人类社会发展等现状。分析资产者的产生、发展、现状。分析资本主义矛盾,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任务、路线和纲领。当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当前的努力又是为了实现党的总目标。

读《共产党宣言》,了解它的历史发展和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实践表明出来的必然。知道了要让人类社会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样能促进科学发展,而促进人类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经典句子

全文共 253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就是在阅读书籍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共产党宣言》经典语录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象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厂主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专制制度愈是公开地把发财致富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愈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膛。

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发展,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也失去了对工人的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愈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愈减少。不仅如此,机器愈推广,分工愈细致,劳动量也就愈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量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要消灭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或者,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但是,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这种劳动所创造的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加起来的财产。现今的这种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

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

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你们说,个性就被消灭了。由此可见,你们是承认,你们所理解的个性,不外是资产者、资产阶级私有者。这样的个性确实应当被消灭。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全文共 294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句句熟悉的词语再次印入我的眼帘,在我的心中再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还隐约记得1988年初参加大学举办的非党积极分子党校时对这些词句的理解,但现在看来似乎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教条式的理解.21年后的今天,也就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后的今天,重新读《共产党宣言》却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理

161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61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浓缩了161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8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8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强民富,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8年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1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161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61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从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始,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的浴血奋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由于党的领导人在总体上缺乏对苏联模式根本弊端的深刻认识,缺乏对马克思等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一些重要设想的全面理解,加上机械搬用了革命战争年代的部分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重要迷误.

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0年的积极探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又一次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30年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

同样地,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也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让《共产党宣言》在当代中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全文共 3271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人说,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倒像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国家像是资本主义。而在百多年前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否会想到当年他苦心写下的《共产党宣言》在今天会有何作用。今拜读此文,感慨颇多。

大家知道,《共产党宣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用德文首次发表。它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只有3万多字,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由于它的问世以及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世界上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由于它的问世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著作的发表,马克思被评为世界公认的人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在世界上传播非常广泛,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不仅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必读的著作,而且成为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大学生的必读书

《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发展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而且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

我们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我们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实行的土改制度、多种经济并存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初期实行的合作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小时工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多种经济制度、累进税制度、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也都是对以《共产党宣言》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当然读此文的不只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还有很多“资产阶级”。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共产党宣言》,更有兴趣按照其中的某些做法来实践,做的可能比共产主义信仰者更加好。所以,共产党宣言里的观点与论述。在今天,有很多感觉好像有颠倒是非的感觉。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27页)

我们总是在试图解释历史。读过费正清的《万历十五年》后,发现我们的每一个社会的主流思想都在用各自独特的方式解释着相同的历史。当然各自的到的结果是由不同的。将阶级斗争视为人类历史的主轴,与其说是全面考查多种因素后的结论,不如说是分析历史的预定框架。因为,当你相信存在着阶级时,你总能从历史中“发现”各种“阶级”;当你相信阶级斗争主导着历史发展,那你也总能“发现”相应的线索。只是被发现的这些“阶级”、“斗争”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为修饰,以确保历史纷繁表象下的“本质”能够符合先定的假设。但是,“阶级”之类的名词终究只是一个标签——一个需要主观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实存在的实体。因此,这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实际上不在于发现诸如“阶级”之类的历史事实(它根本无法发现),而只在于为历史事实提供一种解释,即将人们归于不同的阶级从而基于阶级的视角来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然而,任何一种解释(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的)都是有根据(解释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据以及解释所选用的事实根据)的发明而不是发现,忽视这一点往往使得学术理论成为教义、相应的实践成为专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评判解释的优劣,但是,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是否存在所谓正确(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含义)的解释,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便我们不再奢求“正确的”解释而只满足于“合理的”解释,我们也还要注意到解释合理性的证明不能来自其使用的解释框架本身,否则那便成了循环论证。

忽视以上观点的危险在于:当这种分析框架被视为发现而不是解释历史事实的手段时,它便可能篡夺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断地视为唯一正确(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这可能么?)的解释手段时,理解历史的其他可能路径便被堵死了。

想一想现在的社会现象,“被”这一动作到处可以见到。其实最多的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在你我不知不觉时,就已经“被代表”了,这是最悲哀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还没有出生时,我们就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切,人嘛,生来就是社会的人。借用苏格拉底的话“离开城邦的人,非神即兽”。我们是无产阶级,这一称呼在某个年代珍贵得很,为此我们的父辈放下了所有能放下的东西(生命也无所谓)来赢的这一称谓。我们并没有创造,而是被创造了。因为人人平等的事实只在书本里有,现实中你必须选择这个一分为二的现实。

“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同上,29页)

我们应注意到,将资产阶级视为统治阶级,可能只是给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人群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已,这种可能的一个证据便是那些无法算作是资产者的“统治集团”成员常常被冠以“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头衔。简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资产阶级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资产阶级的魂。此类万用灵药的过分使用有削现实之足以适理论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确有一个叫做资产阶级的群体处于统治者的地位,那么我们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变化发展的社会中,阶级的构成是静止不变的么?显然不是。在现实世界中,资产阶级的边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静止不变的统治集团是不存在的。那么,倘若上升到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通道是畅通的、机会是平等的,那么阶级间的不平等难道不是可以视作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么?那种一劳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图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乌托邦的梦幻,这提醒我们如果结果的不平等注定无法完全消除,那么我们显然更应当追求机会的平等。

也因此,阶级斗争的话语,只有在作为争取机会平等这一有限目标的一种手段时,才是有意义的。当它一旦企图超越这一目标而要求彻底的平等时,便注定失败并被人抛弃。这种失败,一方面根源于绝对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阶级斗争本身的悖论所致。这个悖论(也是阶级斗争的危险之处)就是:人们通过建立阶级认同以及阶级斗争来争取虚无飘渺的更大自由的时候,往往必须首先放弃自己仅有的自由。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践踏,乃是对阶级斗争的虔诚信仰及由此产生的对强有力的统一组织的需求的极可能的结果。当然,阶级斗争理论完全否认这种践踏,它认为阶级成员因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然而,当我们回想一下阶级本身归根结底乃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一种标签的话,那么关于存在着共同的目标以及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的说法也就颇为可疑了。换言之,如果阶级斗争的理论将这种否认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关于存在阶级的先定假设之上,那么这很难说是有力的辩护。

宣言还是那个宣言,社会已不再是那个社会。然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还在人们的空中相传。还有谁有当年那种激情与热血,为了一个不可能是想的理想,其实并不合理的说辞而做出牺牲。站在高处的人在说着,坐在地上的就好好的听着。

“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同上,32页)

“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同上,39页)

我喜欢这些话,很想再加一段自己的推理之言。但是想了想,还是不填比较好。

在马克思所认识的世界里,即在“历史规律”支配的世界里,似乎没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无产阶级注定获得解放一样,资产阶级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注定灭亡。然而现实表明,资产阶级显然不是“历史规律”的驯服的奴隶。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反对者会用检验真理的方法宣布,人的能动作用是很强的。合法性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个人也坚信这一点。不然射虎岂不是又要来一次大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习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2250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在这本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其内在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书尽管看起来很薄,但因为书中各种鲜明的观点而富于内涵。一开篇的引言便是一个抢眼的句子,“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把共产主义比喻成一个幽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共产主义在那些反动势力眼中的可怕性,以反动派的角度,体现了共产主义势力的强大,折射出的光芒令敌人心生恐惧。从另一个侧面看,其实也揭示了当时的共产主义还没真正完全地迈上政治舞台,因此,《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也就不言而喻了。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一章第一句就提到了这句话,确实如此。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是这样。就像我们国家,近代历史上的几个阶级矛盾就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它们都孕育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阶级斗争的历史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观点其实就是将阶级斗争视为人类历史的主要形成方式,甚至是视为社会历史的本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他们相信主导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是阶级斗争,并且它还以着不同的形式顺应着历史潮流地发展。它其实是以着一种抽象的概念,为历史事实提供一种解释,即将人们归于不同的阶级来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从而使大家对于整个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些。

“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第一章节的另一个观点也深入人心。的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封建即是闭关锁国,思想禁锢。历史正在不断发展中,它的存在固然会阻碍着历史的前进,同时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正需要依靠着先进生产力的带动,既然生产关系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那么为什么不抛弃了它,另寻蹊径呢。这个关系不过是一种铺垫,它预示着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的终将灭亡,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保留,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想要向整个社会表达的。

“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 单凭利益与生活状况的趋于一致的这一观点就能说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优越性么?答案是否定的。这一观点从表面看似乎不是很合理,但实际上,它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消灭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好处。拥有机器的大生产家和大资本家凭借这这一资本,无情地驱使工人操作机器为他们工作,但最终制造出来,收获到成果的却是大生产家他们自己,工人的收入面临着寥寥无几。如果此时消灭了资本家的专制剥削,将会给工人们带来更高的收入,那么工人将会越来越多,在思想上行动上达成一致,从而使摧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成为工人阶级的共同目标。所以实际上不是大伙儿的利益,生活趋于一致,而是思想上信念上趋于一致,共同为消灭资本主义而奋斗。

“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第二章中这个观点正是马克思哲学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至于还证明了什么,也许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了隐藏。但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大胆假设,就是他们其实还想要表达的是共产主义在大部分程度上,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意识形态的,而其他的例如资产主义是则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过时了的事物,抛弃了也罢。当然,从社会发展的这一点来说,精神生产也自然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之前的基础为基础,即使物质生产的改造也不能改变它原本的核心,不过是让其适应了现在的趋势而已。因此无论是对于物质生产,还是对于精神生产来说,什么改变了而什么又没有改变呢,其实最终也很难解释清楚。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隐藏,也许也正是为了不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吧。

“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最后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阐述了阶级问题。那么,就这个观点来说,应如何看待阶级差别呢?阶级差别的消失反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实权,不符合整个社会的最终趋势,而阶级差别没有消失呢,则总会引起阶级之中的明争暗斗,同样是不利于整个社会发展。所以权衡利弊来说,应该让两个阶级都达成共识,即一个阶级在满足自己利益的条件下,受另一个阶级的领导,并监督着这个阶级,实现阶级差别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的概念。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民主和平。整个社会只有在民主和平的引导下,才能走向更好的发展,使历史的车轮不断地向前发展。

当然,《共产党宣言》中鲜明震撼的观点还有许多,总的来说,这时它发表无疑成为了无产阶级斗争最强力的后盾。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也成为了中国革命者的指导思想,从而也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当然在其他社会国家的发展中,它也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就像《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所说的一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尔基童年读后感_热点话题作文

全文共 1838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一)

读了《童年》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他还有一个捡来的哥哥,叫茨冈。当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时候,朴实的小茨冈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每当阿廖沙问他为什么要护着他,他说:“原来我是不愿意的,可到时候我的手又伸进去挡了……不知怎么的,不知不觉就伸进去了……”阿廖沙听到这句话,更喜欢跟他做朋友了。但是,好景不长,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非常伤心,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毕竟他们也是朋友呀。几年后,母亲又改嫁了,给阿廖沙找了个继父。阿廖沙就跟着母亲住了。过了不久,阿廖沙的母亲生了个小弟弟,可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他的弟弟就这样饿死了。之后,阿廖沙的母亲又生了个小弟弟,阿廖沙就成了家里的保姆,细心地照顾着弟弟尼古拉。在他精心的照顾下,弟弟健康的成长。可是,在阿廖沙11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11岁的他,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阿廖沙的童年是多么的凄凉悲苦。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二)

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高尔基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都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三)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是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起来我的今天是多么的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五岁时,父亲病故了,胜过更加困难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寒,高尔基上学的时候只能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发黄的衣衫和散腿的裤子。这样一身“五颜六色”不协调的装束,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同学还给高尔基起外号。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可以穿新衣,甚至是高档的衣服,真是惭愧啊,自己有这么好的条件,身在福中不知福,挑三拣四,不知衣服的珍贵。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捡些破破烂烂换钱,没到不用上学的梯子,他就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的见一些烂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站。运气好的话可以有半个卢布的收入,运气不好的话,上学的事都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事事不用自己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在这样的幸福生活下还不知道珍惜,有什么理由是我们可以不努力学习的呢?

捡破烂换来的钱是高尔基学费来源,但是学校里德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在我看来,那些嘲笑高尔基的孩子才是最“臭”的!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化作了自己前进、努力学习的动力,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和喜爱。

合上书,我不禁思绪万千,想想高尔基,想想自己,我有太多地方要改正了,想到不如做到,好吧,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个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共产党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在当代中国社会,阶级是存在的,但阶级斗争的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承认“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消灭私有制”, 把私有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且,“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共产党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共产党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了许多介绍和讨论《共产党宣言》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共产党宣言》不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共产党宣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