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党为话题的作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推荐20篇

浏览

917

作文

72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39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的最熟、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这本书他一生反复读过多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都能背下来。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向导。他自己曾说,读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关于农村调查》)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从此,毛泽东就确立了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终身信仰,开始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的岁月里,会客的书房里、卧室的床上还一直放着一本大字线装本的《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字很小的、已经很破旧的《共产党宣言》。因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楚,所以就用1963年印制的大字线装本对照着看。毛泽东同志不但研读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颇有兴趣。他当年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对于这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直到晚年他还常常专心致志地阅读。每重读一遍,就补注一次。他还风趣地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从1920年到1976年,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宣言》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最爱读的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纵观毛泽东同志一生读《共产党宣言》的实际,笔者认为,以下五点启示对各级领导干部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多读、常读,一辈子读。《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是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广大进步人士的行动指南,是阐述人类无产阶级所追求的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最进步、最新的世界观和最具唯物辩证法思想理念的科学著作。所以,毛泽东同志一直把它放在身边,放在案头,在疾病缠身、生命垂危的最后岁月,他还时常翻阅,读而不倦,读而不厌。领导干部读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读重点,多读经典。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读一辈子,要一辈子下功夫读。

第二,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反反复复读,要融会贯通。一本《共产党宣言》传到中国,毛泽东同志前后读了57年。57年里,毛泽东同志到底读过多少遍呢!我们知道,他读过的版本中南海故居存放的就有: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译的版本;1949年解放出版社,根据苏联莫斯科外文书局出版局中文版翻印的版本;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印的大字本等几种。1976年9月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我们在他书房床边经常阅读的书中,还发现了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他生前读过的英文版的。当然,这还是很不完全的,1920年陈望道的翻译本,故居里就没有看到。还有战争年代他读过的已经丢失的各种版本。这本马列经典著作,多种版本长期放在他睡觉的床边,会客的书架上,以便于他随时翻阅。1939年底,他自己说《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自己说“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一生一共反复读了多少遍,这是很难说清楚的。经典著作需要反反复复读,要融会贯通。对领导干部来说,经典著作读一遍、读两遍、读三遍,是可以做到的。天天读,反反复复地读,融会贯通,对书中的精辟论断、至理名言等熟记于心,要做到这些就不那么容易了。毛泽东同志做到了,领导干部读书应当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反反复复地读,重点的内容,重要的观点,精辟论断等都要熟记于心,并能落实在行动上。

第三,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密切联系实际去读。面对我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种种没有想到而实际可能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怎么办?毛泽东同志一条重要的方法就是靠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从这些经典著作中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力量,找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启示、思路、途径和办法。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自己曾这样说过: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读了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他还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当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读,而且遇到实际问题,就去请教马列主义,时常翻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遇到实际问题”,“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这是毛泽东同志读《共产党宣言》的体会,也是他的一贯做法。新民主主义时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面对实际的困难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而且多次提醒领导干部和全党注意学习这部经典著作。他当时在思想上已经把《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联系实际读马列,联系实际读《共产党宣言》,带着问题读《共产党宣言》,这是毛泽东同志读马列主义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读经典,这是毛泽东同志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践行的读书方法。

所谓联系实际读书,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将所读的内容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与党的建设的实际,与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的实际,自然科学的实际等等,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理想信念实际、情感实际等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所动等都写下来,记下来,表达出来。这种所思、所想、所写、所记、所表达的,仿佛是读书人在与书的作者或书上的人物包括历史人物、现代人物的面对面的交谈、交流、讨论。对作者的话、书上人物的话及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认识、观点、过去的事、书上的记载等全部文字,都入心用脑,用心思考,有感即发,有想就批,有话即写。对书上的话赞成就表示赞成,不赞成就表示不赞成,有疑问就提出疑问,有反对就提出反对。总之,随读随想,随想随记,实想实记,怎么想就怎么批、怎么注、怎么记。毛泽东同志读书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读的多,记得住,用得上,收获大。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这样,读《二十四史》,读中国古典小说等各种书籍,毛泽东同志都是这样做的。

第四,读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用心用脑、用手用笔,手脑并用,心笔同写同画。用心用脑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善于用头脑去想,去理解,去思考,去分析。用手用笔,就是用笔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思所想写下来,记下来,画出来,这也叫不动笔墨不看书。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的工作、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自己又多次用心阅读《共产党宣言》,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在书上圈圈画画。这本书中有关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占有他人劳动、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决裂等处,都作了密密麻麻的圈画。

1958年9月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建立公有制方面的论述读得更加仔细,在很多地方作了圈点批画。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过去遗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所以,毫不奇怪的,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过去遗传下来的种种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这段文字旁,毛泽东同志画了直线、曲线、段末还画个圈。“但是,在各个最先进的国度里几乎到处可以采取如下的办法”,旁边画上了直线、双直线和曲线。“当在发展进程中,阶级差别归于消灭,而全部生产都已集中于由各个分子结合成的一个协会手中时,公众的权力就失去其政治的性质。”这段文字旁,画了双圈。紧接的一段文字:“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乃是一个阶级用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强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团结成为阶级,如果说它借实现革命来把自己变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强力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末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时也就会一并消灭掉阶级对立状态存在的条件以及一般阶级存在的条件,因而也就会一并消灭掉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以上引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48、49页)画了直线、双直线、曲线,段后画了三个圈,段左画了双直线。

毛泽东同志在读《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时,还写了很多的批注文字。读马列经典著作是这样,读鲁迅著作,读《二十四史》,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也都这样。边读边想边思,边读边批边画,手脑并用,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读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方法。

几十年里,毛泽东同志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竖线、横线、曲线、斜线、三角、方框、问号和圈、点、勾、叉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了许多批语。有时还把精彩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中南海毛泽东故居收存的毛泽东同志生前阅读的书籍中,有许多是他批画过的书籍。这些笔记、批注、批画,是毛泽东同志读书时心脑活动、思考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认识、观点、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动与交流。毛泽东同志这种读书方法也是值得领导干部学习的。有的领导干部,书读了不少,花的时间也不少,但理解的不深不透,记不住,用不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时用心用脑少,想的少,思考的少,读过很多,记住的很少,收效也很少,运用的就更少。

第五,读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善于与读其他书籍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主张博览群书,主张“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台积而高,学积而博”。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是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囯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猎。”“各种各样的书都要读一点。”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很善于把读经典的书与读其他方面的书结合起来。

毛泽东同志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内容上来说,马列主义著作,哲学著作、鲁迅著作、历史著作、经济学著作、军事著作、文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技术科学著作等,他都爱读。从时间上来说,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他都有兴趣。除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之外,30年代上海出版的精装二十卷本《鲁迅全集》与毛泽东同志朝夕相伴近40年,清乾隆武英殿木刻线装大字版《二十四史》与毛泽东同志朝夕相伴24年,《资治通鉴》、历朝历史演义、古典小说、名人传记、诗词曲赋、丛书、类书、工具书及其他多种经、史、子、集等方面的读物都是他爱读的。他不仅对哲学著作有兴趣,而且对逻辑学、美学、佛学等宗教哲学著作也有兴趣,佛教的经典《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等经典他都读过,基督教的《圣经》也读过。各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包括《无线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等通俗书籍,他也有兴趣涉猎。1975年,他还要读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李政道的《不平常的核态》等理论著作。1974年,1975年,他还读过《化学》、《动物学》杂志,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等著作都有兴趣。历代字帖、名人墨迹、名家书画作品、《楹联丛话》等等,他更是爱不释手,看了又看,读了又读。

自然科学知识浩如烟海,典籍繁多。作为一个立志改造世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在注意尽可能地挤出更多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或从各种书刊中了解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学术思想的“大概”。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毛泽东同志为了工作的需要,常常通宵达旦学习阅读农业、土壤、机械、物理、化学、水文、气象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说过:“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要较多地懂得农业,还要懂得土壤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化学、农业机械,等等;还要懂得农业内部的各个分业部门,例如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等;还有畜牧业,还有林业。我是相信苏联威廉斯土壤学的,在威廉斯的土壤学著作里,主张农、林、牧三结合。我认为必须要有这种三结合,否则对于农业不利。所有这些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劝同志们,在工作之暇,认真研究一下,我也还想研究一点。但是到现时止,在这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02—303页)

毛泽东同志虽然不是一位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研究的专家,但他却是一位对自然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并予以高度重视的伟大领导人。他一生都在尽可能地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学习和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发展情况。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多读重点的书,多读经典的书,同时还要博览群书,把读重点的书、读经典的书与读其他多方面的书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这是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书籍的海洋浩瀚无垠。一个领导干部要胜任工作,要开拓创新,要造福于社会和人民,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书写出新的篇章,就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增强读书的紧迫感,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多读好书,多读经典,多学习钻研各方面的知识。这是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多才能见识广,知识多才能思路宽,知识多才能智慧多,知识多才能办法多。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党员读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78 字

+ 加入清单

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67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7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94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标志着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光芒四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就是与时俱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全面系统自学《共产党宣言》全文,深受启发,收获很大,对以往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党宣言》的一脉相承有了充分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宣言》第一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考察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无产阶级所经历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历史地位后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告诉我们:一是“两个必然”讲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历史趋势。这个规律和这种趋势,本身并不回答这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何时灭亡或那个国家的无产阶级何时胜利,而是指出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的不可避免性。二是“两个必然”的科学依据是社会化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的社会化趋势不可能长期容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它的社会本性要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它相适应,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三是“两个必然”的实现,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后在生产力、民主、社会公正等方面的长期积极的建设。四是“两个必然”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它指出了“两个必然”作为世界历史上空前的根本变革,也只能是在长期的曲折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实现。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衰亡。同时,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任重道远,长期性和曲折性乃至发生暂时倒退,是社会主义历史性进军途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加深了对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解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 克思主义最本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最真实的《宣言》,甚至还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得益于马克思、恩格斯实事求是地对待《宣言》的精神。从《宣言》问世,到恩格斯去世,《宣言》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版再版,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有很多修订的机会,并且他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但他们没有那样做。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宣言》德文版序言结尾处明确写道:“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显然,他们是从尊重历史的角度考虑,没有为了要证明自己“一贯正确”而进行修订。当然,尊重历史,并不意味着坚持错误,恰恰相反,他们的实事求是精神还表现为“知错就改”。序言接着写道:“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还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产物。《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恩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和理论。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俄、美为代表的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新的问题,作出了新的结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马克思在160多年前创立唯物史观、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替代。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从此中国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马列主义也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又一次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实践有力地证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管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具体到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完善调控手段,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实现突破。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调动多元市场主体积极性,开放搞活粮食流通市场。狠抓“粮安工程”,在夯实基础设施上实现突破。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抢抓政策机遇,深入推进全市52个危仓老库改造,破解制约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瓶颈。实施创新驱动,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突破。加快推进一批物流园和粮油加工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坚持市场倒逼机制,因地制宜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企业改革。加强监管,在推进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突破。扎实推进“法治粮食”建设,健全全方位监督检查制度体系,依法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0字

全文共 2934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出自《百科名片》)

自从拜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我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共产党宣言》主要包括引言和正文的四个部分,即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以及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接下来我将会按自己的理解对这五个部分逐一进行解读。

一,对《引言》的理解

《引言》开篇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有人说这句话听起来有贬低共产党之意,那是因为他没有深刻理解到当时共产党所处的历史背景。在《宣言》问世之前,共产主义的出现是资产阶级统治者极力想扑灭的星星之火,而共产党人更是以地下秘密组织作为联系工作的纽带,其行为类似于幽灵一般,对于资产阶级统治者而言是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这里以幽灵自喻,告诉广大无产阶级有关共产主义的处境,为后文:“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埋下伏笔。

接着,《引言》又指出“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这句话一方面向我们描述了共产党当时所处的危险境况,指出欧洲各方面势力已把共产党视为眼中钉,对其展开了围剿;但另一方面也向我们透露着一种信息——共产党是最先进的政党,共产主义是最先进的理论思想。

最后,《引言》又进一步指出“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这句话明确地阐明了发表《共产党宣言》的目的,激励广大无产阶级站起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二,对《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纵观人类发展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这正好论证了《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19世纪的欧洲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资产阶级成功地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却使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重新带来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阶级斗争再次升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正式展开角逐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说阶级斗争是上层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则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新大陆的发现以及殖民地扩张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为了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大机器生产应运而生,继而也就产生了用这种机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日渐发展,机器化分工的日益精细,工人的劳动量越来越重,工作时间越来越长,阶级矛盾也随之越来越激烈。最终,为了谋求生存,无产阶级者不得不群起而攻之,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而《共产党宣言》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盏指明灯。

三,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共产党宣言》向我们阐述了“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我看来,共产党人就是无产者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他们愿意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带领世界无产阶级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最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它的性质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它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游行示威或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它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它的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建立代表着公平、正义、自由、无剥削、无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

“为什么共产党人要致力于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呢?”这要从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质来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无产者是丧失了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他们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并在后者的支配下从事生产,生产的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货币,取得剩余价值,赚钱发财,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剥削工人,榨取其剩余价值。共产党人想要为全世界广大无产阶级谋取利益,寻求一个生存环境,就必须要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由于各种社会力量交集,各方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为了与别的力量抗衡,采取各种手段,假借社会主义之名招摇撞骗,使得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假社会主义。

在此,《共产党宣言》向我们阐述了三种假社会主义:1,反动社会主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接下来我将按自己理解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剖析其阶级本质。

反动社会主义又分为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是封建统治者不甘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缓和矛盾所制造出来的假象,它们批判资产阶级却不愿改变自己的剥削本质,实属可笑;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之所以会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浪潮中,小资产阶级生存艰难,经常被抛到无产阶级队伍中去,它们虽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大资本家剥削的本质,透彻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经妄想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这点是不足取的;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有法国借鉴过来的,但由于其不能结合德国的具体实际,只是空谈理论,使得这种社会主义违反初衷,变成了完全相反的东西。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即“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它们打着为了无产阶级的幌子,虚伪的喊着社会主义的口号,却丝毫不愿意放弃资产阶级的任何利益,是典型的糖衣炮弹,目的就是为了麻痹广大无产阶级,消磨他们的斗志。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看到了阶级对立,但他们却不主张暴力夺取政权,反对一切政治运动,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呼吁统治阶级来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这无疑是空想,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五,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共产党人到处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毫无主见,不分好坏,对于各种主张以及理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们还会积极向各个党派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宣传自己的理念思想,已取得群众基础,最终实现革命目标。

看完《共产党宣言》,我才真正理解了恩格斯的那句话:《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无产阶级最后的胜利,也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正是这部伟大的文献,才使得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习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该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的最熟、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

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多读、常读,一辈子读。《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是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广大进步人士的行动指南,是阐述人类无产阶级所追求的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最进步、最新的世界观和最具唯物辩证法思想理念的科学著作。所以,毛泽东同志一直把它放在身边,放在案头,在疾病缠身、生命垂危的最后岁月,他还时常翻阅,读而不倦,读而不厌。

几十年里,毛泽东同志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竖线、横线、曲线、斜线、三角、方框、问号和圈、点、勾、叉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了许多批语。有时还把精彩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中南海毛泽东故居收存的毛泽东同志生前阅读的书籍中,有许多是他批画过的书籍。这些笔记、批注、批画,是毛泽东同志读书时心脑活动、思考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认识、观点、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动与交流。毛泽东同志这种读书方法也是值得领导干部学习的。有的领导干部,书读了不少,花的时间也不少,但理解的不深不透,记不住,用不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时用心用脑少,想的少,思考的少,读过很多,记住的很少,收效也很少,运用的就更少。

自然科学知识浩如烟海,典籍繁多。作为一个立志改造世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在注意尽可能地挤出更多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或从各种书刊中了解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学术思想的“大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2000字

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很小的时候,不懂马克思、恩格斯是谁,不知道人类伟大导师的含义,但是听爸爸说自己是因为受马克思的影响才学的俄语,便自此在我心中撒下了崇拜马克思的种子。大学接触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上,来自复旦大学的朱老师总是用虔诚而深邃的目光向我们讲述《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之处及其思想的准确性和预见性。于是在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我开始重读《共产党宣言》(初高中时根据爸爸的要求读过若干遍,但是局限在了解其中背景知识和分析,无法进行自己的总结和评价),这次我告诉自己,作为当代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学生,要下功夫用心地把这本书看懂或者说要看得更透更深一点。

一个半多世纪以前的1848年2月,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也是我们每个有志于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青年必读的“圣经”。

《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战争中暴露无遗。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代的伊拉克战争,是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整个战争中资产阶级的各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

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共产党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的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不公平的掠夺中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在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宣言发表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历史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当代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清楚,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主之所以接受西方管理学的新思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注意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其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资本家阶级永远追求的根本目的。

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认清自己的使命,洞察各种资本主义现象的本质。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停息。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还存在剥削,无产阶级的斗争就不可能停止。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资产阶级是强大的。马克思说过,不认为一切民族无条件的都注定要走资本主义这条路,但也不断言一切民族注定不走资本主义这条路。尽管它被预知最终会消亡,但是无论在英国还是法国抑或其他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他们都掌握着强大的国家机器。社会主义不会因苏联的瓦解和东欧的巨变就不复存在,但资本主义也绝不会因为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暂时繁荣就可以避免灭亡的命运。共产党人将带领工人阶级走过这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给了我们一块“照妖镜”,一个从阶级分析看问题的角度,一套阶级斗争的思想。我们运用这一法宝看问题,一切资产阶级的虚假和掩饰都无济于事。无论资产阶级如何变化,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对此不要抱有任何幻想。从资产阶级的本质出发分析当今世界的形势,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坚定立场,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当前,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带动全体人民,才能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继续去为完成解放全人类的神圣历史使命而奋斗。这才是我们在新形式下学习和发扬《共产党宣言》精髓的实际意义。

我们青年一代今天阅读、学习《共产党宣言》有什么现实意义?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我们的世界观改造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以天才般的思想透彻而鲜明地-陈述了有关人类社会和世界的发展,给人类带来无尽的震撼和无与伦比的财富。引用列宁的话,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以天才的透彻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对于自己,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重温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及科学发展观。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在了解其背景后重新更深刻的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绝不是照搬照抄,我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我们更明晰的看待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就是要科学的看待发展。

深刻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警察是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能否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决定着我们能否担当起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关系着我们党能否继往开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是对学习的最好诠释—我只有自觉按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发奋学习、刻苦实践、锤炼品德,做先进生产力的推进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楷模,做有志民警。作为人民警察应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奋斗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磨练意志,夯实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最后,自己感觉在理论学习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也希望通过类似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读书活动来加深自己的思想修养,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学习新知识,努力寻找自身发展的支撑点,勇于实践、深入探讨,力求在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都能迈上一个新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话题征文:毛泽东传读后感2000字

全文共 2521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革命和社会实践的一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毛泽东传读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读《毛泽东传》让人不得不钦佩毛泽东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扼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自傲,没有架子,时时刻刻对革命的各项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

他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现代党员干部学习。共和国前进道路中的曲折和倒退,从毛泽东的身上和《毛泽东传》中往往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毛泽东传》写了毛泽东同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反映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他所处的历史变化中,写出了前因、由来,写出了历史的后果。

一、学习毛泽东思想内涵

读了《毛泽东传》有了深刻的了解,毛泽东对新知识、新思想认识,在曲折中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具有一种更执着、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自我否定的精神。

一步步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毛泽东的很多思想,包括政治上、军事上的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理论联系实践,他琢磨、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革命生涯生命几起几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历经多少风雨才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革命和社会实践的一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从实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

紧紧扣住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目标,为中华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一生,关心群众、维护群众、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汲取中国文化中精神食粮,从中国的社会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思索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他忧国忧民,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毛主席的人生是闪光的人生。

二、学习毛泽东求学的精神

通过阅读《毛泽东传》,使我们找到了学习实践的道路。毛泽东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为了不断提高自己在新的革命战争环境中的革命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尤其是在革命的重要关头,他更是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很多人不知道,毛泽东在年迈时期,仍然以极大的精力学习英语,这对一位日理万机的领袖,是需要多么大的学习热情和毅力啊!直到临走的前一天,他仍在读书。我们党员干部向毛泽东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党员干部应该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做一个积极思考的人。只有多学习,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做一名合格党的工作者!

毛泽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带头读书、学习。他始终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他除了工作,其它时间都是看书本,不断收获知识。他的光辉一生和不懈追求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学习,学习毛泽东始终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关键是始终坚持一种不断学习的态度,一种反思的态度,一种进取的态度。

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毛泽东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有奋斗的目标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着手实现。给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和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毛泽东毕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那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学习毛泽东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阅读他奋斗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的启迪和帮助。毛泽东博学好思,终身热爱读书,从年轻到终身书陪伴他一生。毛泽东的心里想着人民,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能力,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

读《毛泽东传》有一种很强的感触,特别是对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党员干部从书中吸取有利益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深厚感情化成工作能量,充分发挥自己智慧,去影响和带动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好好继承毛泽东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智慧的人、一个爱国的人、一个有为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读《毛泽东传》以学习伟人思想,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受熏陶、受启迪的目的。

毛泽东酷爱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在书山学海中遨游,他研读马列着作、中外哲学和古今文史书籍,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从读书中不断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毛泽东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富强,他勤勉工作,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不辞辛劳,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倡导艰苦奋斗,毕生保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作为人民领袖,他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亲友谋取任何私利。他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世子孙。

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扞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1968 字

+ 加入清单

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7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7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4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在共产党宣言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就像一句话仍然流行一样:资产阶级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战争中暴露无遗。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是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整个战争中资产阶级的各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

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野蛮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在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宣言发表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历史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当代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应该清楚,西方国家企业主之所以接受西方管理学的新思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注意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其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资本家阶级永远追求的更本目的。

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认清自己使命,洞察各种资本主义现象的本质。我们应该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当前,工人阶级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带动全体人民,才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神圣历史使命。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还存在剥削,无产阶级的斗争就不可能停止。

我们回顾《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给了我们一块“照妖镜”,一个看阶级斗争问题角度,一套阶级斗争的思想。我们运用这一法宝看问题,一切资产阶级的虚假和掩饰都无济于事。无论资产阶级如何变化,从资产阶级的本质出发分析当今世界的形势,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坚定立场,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才是我们在新形式下学习和发扬《共产党宣言》精髓的实际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2375 字

+ 加入清单

1848年2月,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一家不大的印刷所里诞生了。就是这本小册子,如同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使千百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掀起了人类斗争史上最为波澜壮阔、影响最为深远的暴风骤雨。《共产党宣言》自问世以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反抗剥削压迫、争取自由的“圣经”,是引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纲领性文献。中学时代,或多或少对《共产党宣言》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大学期间,我也曾认真读过《共产党宣言》,当时就感慨颇多。今天,重温《共产党宣言》,感到无形中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撼动着心魄,深深为160多年前伟人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远见的洞识所折服,并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两个必然”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信仰的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不管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发展时期,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坚守正确的政治信仰。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明辨是非,在大风大浪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在当前,既要脚踏实地,办好今天的事情,又要仰望星空,不忘记远大目标。

《共产党宣言》一针见血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重读《共产党宣言》,使我充分认识到,必须牢牢把握现阶段我国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最初兴起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开辟了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深刻洞察、揭示了这一历史大趋势。《共产党宣言》认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段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也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两个必然”所必需的客观物质条件。要在看到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容量还会有一个进一步释放过程的同时,看到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必然面临的一系列困难。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是初级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正因为落后,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

《共产党宣言》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主义”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根本精神和发展方向。《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最后谈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鲜明地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重读《共产党宣言》,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以人为本思想与《共产党宣言》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一脉相承,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一系列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战略思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境界,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重读《共产党宣言》,深刻意识到,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共产党宣言》7篇序言中,几乎每一篇都讲到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共产党宣言》的具体结论,指出其中有些地方“已经过时”,“有些地方没有谈到”,有些新的结论需要总结,有些新的问题需要探索。《共产党宣言》中叙述的阶级斗争史是欧洲社会的历史,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性质、结构、关系与欧洲社会显著不同,更不用说与当代中国社会呈现的特征相符了,生搬硬套显然行不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使之中国化、时代化,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共产党宣言》是一篇文学大作,把深刻的思想和科学精神都融入了抒情诗般的叙述之中。重读《共产党宣言》,要认真学习它的语言魅力、缜密的逻辑、雄辩的论述,更加重视自身文字能力锻炼和提升。《共产党宣言》作为人类影响最大的政治书籍,宛如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意味深长的散文,深深打动了读者的情感与良知,进而迸发更多的想象力。开篇第一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是一句反语,把自己比作幽灵,这是以一切反对共产主义的敌人的眼光来看的。该句掷地有声,既自豪地表明 “共产主义被公认为一种势力无可阻挡地发展壮大了”,又给予敌人辛辣的反驳。通篇下来,会发现更多入木三分,而读起来又亲切自然的语句。文中要言不烦,言简意赅,论证充分而又不失明快。段落间转承、上下文衔接,都是那么自然而严密。作为机关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伟人的文风,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良好文风,在不断实践中提升文字素质和能力。

重读《共产党宣言》使我再次受到了理想和心灵的熏陶,获得了崇高精神世界的升华。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极其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但只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我们就要研读《共产党宣言》,进而自觉地遵循《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晏子的故事读后感关于心胸宽广的话题作文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晏子这个人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曾学过《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让我知道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有爱国精神、能言善辩的人,可今天,我读了《晏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晏子心胸宽广、知错就改、谦虚有礼、以诚待人的另一面。

故事中,晏子用他的马营救了久闻的贤人越石父,并诚心把他安顿在自己府中,晏子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来得及认真照顾越石父,最后越石父不但没有向晏子谢恩,反而指责了了解自己的晏子待他无礼,不如囚禁得好。晏子官位高居齐相,但面对他收留的门客越石父的指责,他不但没有要求越石父的回报,没有对他感到不满意,也没有怨言,反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虚心接受越石父的批评。晏子的做法太出乎我意料。如果按平常的人来对待这件事,一定会很在意他的态度,会责备他忘恩负义,没有报答他的搭救之恩,更不会向他道歉。而晏子却深刻反思了越石父的责备他的话,认识到了自己没有好生对待越石父,救了人而存有骄矜的心思,知错就改。这充分地体现了晏子博大的胸襟。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

今天,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感受颇深。

晏子是齐国的一名大夫,后来被齐景公拜位相国。公元前531年。齐国想看看“蛮子国”楚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便派晏子做了使者去楚国察看一下情况。楚灵王得知晏子是一个小矮个儿,便让他从城门旁的一个五尺高的窟窿里钻进去,可晏子是何等人士,他见了这窟窿,不慌不忙,笑着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如果你们国家是狗国,我就从窟窿里钻进去。”士兵当然不可能承认,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走进去。

楚灵王见来者“不善”,便轻蔑地笑道:“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楚王怎么能这样说。齐国的一部分人甩一把汗就能下一场雨;举一下袖子就能连成一片云呢!”晏子面不改色的回答。楚灵王又取笑他说:“那齐国为何打发你这般面容丑陋的人来?”晏子听得出话中有话,便说:“我们国家有个规定,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我最没用无能,就派到这儿来。”说完晏子还故意笑了笑。

其他楚国大臣也不停地讥笑晏子,但都被晏子拿话驳回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对晏子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别人的嘲笑中能够随机应变,对答如流,在楚王面前,也能从容地回答,真是妙语连珠,要是换了我。在别人的嘲笑中早就羞愧地回自己国家去了,更别谈什么回答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诸葛亮、魏征这种足智多谋的人物。他们的慧赢来了世人的赞赏。而我呢,遇到一些难题总是半途而废,看来要想学好知识,也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被采纳的独立宣言是由维吉尼亚州的理察·亨利·李提交给大陆议会的,在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委员会的成员由马萨诸塞州的约翰·亚当斯、宾夕法尼亚州的本杰明·弗兰克林、维吉尼亚的杰斐逊、纽约的罗伯特·R·利文斯通和康乃狄克的罗杰·谢尔曼组成,并被组成以起草合适的宣言。杰斐逊起草了很大一部分。在宣言被大陆议会采纳以前,在刑事法庭上被重写,其中一个被移除的篇章涉及奴隶制度。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班哲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稿。大陆议会对杰斐逊的草稿作了重大改动,特别是在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代表们的坚持下,删去了他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存在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被删去的内容中一部分是这样写的:“他向人性本身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侵犯了一个从未冒犯过他的远方民族的最神圣的生存权和自由权,他诱骗他们,并把他们运往另一半球充当奴隶,或使他们惨死在运送途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这份宣言。

托马斯。杰斐逊生于维吉尼亚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曾就读于威廉玛丽学院,并于1767年在维吉尼亚获得律师资格。1769年,他当选为维吉尼亚下院议员,并积极参加独立运动,而且代表维吉尼亚出席大陆议会。他两次当选为维吉尼亚州长,还担任过美国驻法大使。1800年他竞选总统时,与阿伦。伯尔所得选举人票数相等,后由众议院选择杰斐逊当总统。

杰斐逊曾写道,《独立宣言》是“吁请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美国的改革家们,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权利,都要向公众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要用杰斐逊的话来争辩道,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全文共 194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以这样一种语气开头,然后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观点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指引着工人阶级运动和前景的方向。里面的那句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更是为无数人传述。《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开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揭示了共产注意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并走向胜利这一客观历史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光芒四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宣言穿越百年而来,时至今天依然以其无法比拟的前瞻性指导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就是因为在新世纪新时期,这部伟大的宣言将更加有利于广大党员与团员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党员与团员的思想和政治觉悟。我相信,《共产党宣言》将领导中国人民写出新的篇章,步入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4229 字

+ 加入清单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全文共 5135 字

+ 加入清单

将阶级斗争视为人类历史的主轴,与其说是全面考查多种因素后的结论,不如说是分析历史的预定框架。因为,当你相信存在着阶级时,你总能从历史中“发现”各种“阶级”;当你相信阶级斗争主导着历史发展,那你也总能“发现”相应的线索。只是被发现的这些“阶级”、“斗争”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为修饰,以确保历史纷繁表象下的“本质”能够符合先定的假设。

但是,“阶级”之类的名词终究只是一个标签——一个需要主观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实存在的实体。因此,这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实际上不在于发现诸如“阶级”之类的历史事实(它根本无法发现),而只在于为历史事实提供一种解释,即将人们归于不同的阶级从而基于阶级的视角来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然而,任何一种解释(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的)都是有根据(解释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据以及解释所选用的事实根据)的发明而不是发现,忽视这一点往往使得学术理论成为教义、相应的实践成为专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评判解释的优劣,但是,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是否存在所谓正确(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含义)的解释,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便我们不再奢求“正确的”解释而只满足于“合理的”解释,我们也还要注意到解释合理性的证明不能来自其使用的解释框架本身,否则那便成了循环论证。

忽视以上观点的危险在于:当这种分析框架被视为发现而不是解释历史事实的手段时,它便可能篡夺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断地视为唯一正确(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这可能么?)的解释手段时,理解历史的其他可能路径便被堵死了。

2.“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同上,29页)

我们应注意到,将资产阶级视为统治阶级,可能只是给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人群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已,这种可能的一个证据便是那些无法算作是资产者的“统治集团”成员常常被冠以“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头衔。简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资产阶级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资产阶级的魂。此类万用灵药的过分使用有削现实之足以适理论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确有一个叫做资产阶级的群体处于统治者的地位,那么我们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变化发展的社会中,阶级的构成是静止不变的么?显然不是。在现实世界中,资产阶级的边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静止不变的统治集团是不存在的。那么,倘若上升到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通道是畅通的、机会是平等的,那么阶级间的不平等难道不是可以视作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么?那种一劳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图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乌托邦的梦幻,这提醒我们如果结果的不平等注定无法完全消除,那么我们显然更应当追求机会的平等。

也因此,阶级斗争的话语,只有在作为争取机会平等这一有限目标的一种手段时,才是有意义的。当它一旦企图超越这一目标而要求彻底的平等时,便注定失败并被人抛弃。这种失败,一方面根源于绝对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阶级斗争本身的悖论所致。这个悖论(也是阶级斗争的危险之处)就是:人们通过建立阶级认同以及阶级斗争来争取虚无飘渺的更大自由的时候,往往必须首先放弃自己仅有的自由。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践踏,乃是对阶级斗争的虔诚信仰及由此产生的对强有力的统一组织的需求的极可能的结果。当然,阶级斗争理论完全否认这种践踏,它认为阶级成员因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然而,当我们回想一下阶级本身归根结底乃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一种标签的话,那么关于存在着共同的目标以及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的说法也就颇为可疑了。换言之,如果阶级斗争的理论将这种否认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关于存在阶级的先定假设之上,那么这很难说是有力的辩护。

3.“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同上,30页)

过去不是世外桃源,因为虔诚信仰、理想情怀只能在肮脏的现实中闪光;当下也不只是肮脏的现实,因为至少还产生了很多如马克思这样猛烈抨击“金钱关系”的人们。那种纯粹的田园诗般的关系过去未曾全面存在,将来也不可能全面实现;人的尊严也不是在田园诗般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而是在与肮脏现实的持久搏斗中体现出来的。人的尊严的实现只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并且是一种个人与现实搏斗的过程。不过吊诡的是,那种一劳永逸地为每个人戴上人性尊严桂冠的企图,尽管无法实现其宣称的目标,却往往通过制造新的巨大苦难来为人们提供了实现个人尊严所需的肮脏现实环境。

4.“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同上,32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阶级斗争理论一样,只能是一种分析历史与社会的框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存在与之相反或大为不同(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强调思想观念对物质科技的影响,强调自由意志对现实束缚的克服,等等)的理论学说。这些不同的学说带着自己预定的框架,总能从同样的历史经验材料中找到自圆其说所需的各式各样的逻辑链条。我们应注意的是,这些理论的正确性或者合理性,无法从其哲学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或者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哲学)获得——哲学终究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而只能根据其对现实的解释能否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洞见来确定。在通过这些解释理解现实理解历史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那种由对终极真理的渴求而产生的彻底信仰某种理论的倾向,而不同理论学说的不同解释路径的“价值”主要也就体现在为我们避免绝对信仰提供了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种种可能。

5.“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同上,36页)

工作条件、生活状况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利益一定趋于一致么?这里到底谈论的是什么利益呢?如果这里的“利益”是指我们通常所谈论的以收入衡量的利益,那么,这种“利益”怎么可能一致呢?它们最多不过是彼此相容或成正相关关系而已。事实上,在企业竞争以及劳动力竞争的环境中,工人在收入水平方面必然存在的冲突并不会仅仅因为大家都在被“剥削”而被削弱。如果这里的“利益”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覆灭,而其趋于一致是指随着相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覆灭能带来更大的好处——比如消灭剥削带来更高的收入——的工人越来越多,摧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越来越成为工人阶级的共同目标,那么,这种“利益”到底能不能为工人们带来更大的好处则成了它能否成为真正的利益的关键。企图证明这一点的理论并不会因为冠以“科学”之名而成为真理免受批判,至于那种企图证明这一点的行动(别忘了,这种行动企图证明的正是它们的前提)到底做到了什么、没做到什么以及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们也已经看到了。

6.“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同上,37页)

如果说阶级划分在某种意义上乃是一种标签游戏,那么当人们的确产生阶级认同、阶级意识的时候,我们还能这样说么?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此时的阶级已从被人用标签标识的集合成为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类似于民族?)。然而,这种共同体的产生过程(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及存在方式(基于想象的存在),并不能使它比其他的群体显得更神圣;阶级终究不是一个坚固持久的具有思考和行动能力的总体。抛开对阶级多元构成与诉求的认识,抛开对个体的思考与行动乃是一切集体现象的根源这一原则的承认,轻率地谈论阶级利益、阶级意志、阶级行动等等有多大意义?如一个人一样可以有明确的目标并独立地思考行动的阶级,在这个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

7.“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同上,37页)

在所谓的“决战”来临之际,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倒戈意味着什么呢?按照宣言中的逻辑,要么他们没有良心可言而只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要么他们所具有的良心只是历史用以实现自己目的(比如,无产阶级的获胜)的工具。在马克思视认识历史“必然性”为真正的自由的时候,实际上却为那些获得了“真正”自由的人安排了一个名叫“历史规律”的主子。而且,当马克思描绘的宏伟历史蓝图成为政治运动的圣经,那些“真正”自由的人就不仅仅是抽象的“历史规律”的奴隶,而且更成为了掌握了“历史规律”解释权的领袖的奴隶。对人的尊严的高扬,却以对人的贬低收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8.“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同上,38页)

一句话,无产阶级显然是不同于资产阶级人类的某个新物种。

9.“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同上,39页)

在马克思所认识的世界里,即在“历史规律”支配的世界里,似乎没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无产阶级注定获得解放一样,资产阶级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注定灭亡。然而现实表明,资产阶级显然不是“历史规律”的驯服的奴隶。

10.“他们(笔者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同上,40页)

存在一个整体的无产阶级的利益么?如果说存在某种程度的共同利益,那么这种共同利益到底是什么呢?该如何确定呢?是根据某种科学客观的标准认定,还是由某个人或组织专断地认定,抑或需要根据全体成员的共识确定?如果其定义依赖科学的标准,那么这种标准存在么?若存在,又如何验证其合理性?如果其定义依赖专断,那么这种专断何以能够代表共同的诉求?如果其定义依赖共识,那又该如何达成共识呢?

任何一个组织可能将其成员的私利或组织的私利从组织的实际运作中排除掉么?如果能(哪怕是在一定程度上),那需要靠什么机制来实现?而如果这个组织果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它所宣称要代表的利益,那这又要靠什么来保证呢?

11.“他们(笔者注:共产党人)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同上,40页)

除非他们包括整个无产阶级,否则凭什么宣称其原则不是特殊的、宗派的?

12.“因此,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同上,42页)

但是,娜拉走后怎么办?公有制的实现实际要求全民所有权被集中代表(比如由政府代表),那么无论经营权是集中的(计划体制)还是相对分散的(市场体制),所有权集中代表所带来的对资源的集中控制终究还是会要求某种形式的计划,然而问题是:在配置资源以满足大众需求的问题上,计划者比私有制的自由市场更高明么?而且,已丧失公有资源实际控制权的大众靠什么来监督其所有权的代表者呢?没有有效的监督,那些代表难道不会消极怠工、肆意胡为乃至摇身一变成为主人?

公有制在现实中一方面剥夺了大众的私有财产权,另一方面却只能提供一个名义上的公有财产权,因而实际上只能是官僚所有制。名义上的公有财产不是大众的可靠保障,而只会是官僚的可靠保障;“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只能是私有财产,而不会是公有财产。在这种公有制上建立起来的所谓无产阶级的统治会是什么模样也就很显然了。

13.“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同上,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2187 字

+ 加入清单

王蒙说《共产党宣言》是他能够读到的最好的散文,关于文学方面的欣赏我恐怕没有王蒙的那种大家风范,但是,我读《共产党宣言》却也可以从中体味到其优美的文字和严谨的逻辑。诚然读《共产党宣言》我没有很深刻的体会,但是当再读《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就会觉得整个过程就像在脑海里播放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简史,马克思运用其特有的逻辑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或者说是和当时的生产力是相适应的,而且马克思还成功地预见了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未来。

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50多年。依靠其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共产党宣言》依然向世人展示着其独有的科学性、预见性、正确性。自从1848年2月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付梓印刷,人类社会斗争的历史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150多年来,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一直指引着无数的革命者为了人类社会的全面解放前进!因此,作为伟大的真理,在新时期有必要重新再读《共产党宣言》的。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亦不例外,而且人类的认识也会受到当时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新时期也有必要审慎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当然这不是否认马克斯主义的真理性。

《共产党宣言》共包含四部分,如果把序言和结尾计算在内应该是六部分,序言则主要是对当时欧洲的共产党建设和发展总体描述,其中开篇伊始马克思就用很是“费解”的词语——“幽灵”来性形容共产党当时的处境,一方面这是一种文学上的借用,这是马克思从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共产党的说法中挪用的词,来形容当时共产党的处境形式,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共产党力量的薄弱和伟大的生命力。

《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是关于资产者和无产者,这部分详实的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19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马克思在这部分的开头就开宗明义的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共产党是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的,共产党是有阶级属性的。马克思分析以前的每一次人类社会的变革无非是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代替就有的,而并不能根本上消除阶级对立。阶级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社会中表现的很尖锐也很复杂,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矛盾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不断的强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也有了飞速发展,所以,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使肯定的,但是随着整体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表面上不适很严重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资产阶级为了扩大资本生产规模和提高利润率,不断地加大剥削无产阶级的力度,因此,社会的现实因素创造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是阐明共产党的组织地位和性质的,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且共产党和其他的工人政党是非对立的,联系到新时期,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可以发现自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从毛泽东时期的整风运动,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再到现在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高度重视这个政党的马克思主义品质的,但是,在当前我们的政党中确实又存

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腐败问题就是让全明深恶痛绝的丑陋事件,而且这还不是少数,

所以如何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品质是应该认真探讨的,虽然当前我们的党员大部分还是好的,是可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也就是说新时期给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伟大的课题是应该我们认真思考的,党的建设关系全国几千万党员的大事情。应该使全

体党员认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要义,了解《共产党宣言》的深刻内涵,使整个的党永葆青春!在这里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代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还有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族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的阶级的代表,也同时代表了整个民族的利益,那么作为共产党人就要时刻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为己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党外监督,才能更好的未国家人民服务。

《共产党宣言》的第三部分是说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思想渊源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始于马克思,而最早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时期的简单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像中国太平天国的思想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早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正式马克思思想的理论来源,作为先进的思想,马克思对以前的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思想是批判的,但是,同时也继承了其合理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的第四部分是关于共产党的其他党派关系的,关于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在第二部分的说明中已经涉及到了,这里只是强调一点,就是马克思对于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定义是不拘一格的,也就是说共产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因素为其最终目标服务,建立没有阶级对立的和剥削得共产主义社会。

最后,让我们按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设想的那样来畅想:全世界无产阶级将会获得整个的世界,只要像马克思三所号召的: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六十年前,《共产党宣言》让一个民族觉悟,共和国希望的曙光照耀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一个崭新的共产主义国家的诞生;六十年后,《共产党宣言》依旧是这个民族前进的标杆,五星红旗飘扬,迎来了新中国发展的硕果。六十年的漫漫征程,交杂着苦痛、困窘、迷茫、喜悦、希望……顽强的中国人民走过坎坷,用智慧与毅力开垦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共产主义铿锵大道。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与恩格斯任重道远,共同起草写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且,这一科学的理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几度沉浮,几度兴衰。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我们的国家又蒙受了多少屈辱。国事动荡,百姓又何以安居?愚昧的思想让国人迷失了方向,而《共产党宣言》的出版给处在昏暗迷雾中的人民点亮了一盏共产主义的明灯。

从《宣言》的问世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年中,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挣脱了封建统治的枷锁,迎来了全面解放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这样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人类的发展历程,在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之时,资产者必将被被无产者击垮,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当时的中国人民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工人、农民,无产阶级始终难以摆脱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坚定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信心,阐述了先进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给中国这个沉睡中的大国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一步一步走来,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社会主义发展的总方向却始终不变,脚步沉着而坚定。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载,我国在金融、科技、军事、文化、出版、电影、医疗、宗教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然也存在着不足。在继往开来的新世纪,我们的祖国将放眼世界,带领全国人民回首过往,展望未来,稳步前进,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引领下开拓新的辉煌。前进吧,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党员学习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1848年2月,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共产党宣言》揭露和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分析了产生这些思潮的社会阶级根源及其本质和客观作用;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在联合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同时,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没有自己的政党,就不能达到解放目的。

《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它的发表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的发表,直到160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16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想想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时刻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不

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同时,我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有了更大的启发:

一、中国共产党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政党,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虽然现在社会上流传,中国共产党现在是全民党、社会党。但这次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觉得这种说法非常狭隘。《宣言》中曾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范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人阶级,其主要组成者是无产者;而在今天,绝大多数人仍然是工人阶级,但组成者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外,还包括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而无产者,反而是少数人。

二、 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是在搞资本主义,看看我们国家经济也有些像资本主义,这次学了《共产党宣言》,觉得这种说法很肤浅。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学习苏联模式,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夺取政权中获得了成功。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还是学习苏联模式,导致经济停止不前。党的第二、三代领导人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第三种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已经成效明显。由此观之,什么是社会主义,《宣言》中没有明说,只是指明了方向;世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模式。既然这样,又怎能说中国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更何况,按照《宣言》的要求,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民主法制十分健全这两个根本条件,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在不具备这两个根本条件的情况下,搞所谓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而走了弯路。党的第二、三代领导人明察秋毫,洞察了这一精髓所在,从补上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民主法制健全这两门功课着手,从而使我国初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路。所以说中国的社会制度、性质没有变,仍然是社会主义,而且是符合国情,符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60年前,马、恩在《宣言》中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开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进一步提出,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的全面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开创性地探索、实践、丰富和发展。

综上,我觉得学习《共产党宣言》的目的就是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洞察社会,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本领。纵观历史,从列宁到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他们就是利运用这种本领,找出了本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学习《共产党宣言》就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马、恩指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想我们只有遵循这一规律,随着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而变动,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更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要去照搬照套,唯书唯上,上面没有说的就不敢去做,而应学习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3178 字

+ 加入清单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百年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这集中地体现在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三代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身上。

《共产党宣言》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孙中山在流亡欧洲以及后来在欧洲考察社会党国际时,就曾学习、研究过《共产党宣言》以及社会主义思想。这对他形成三民主义思想,特别是形成关于避免走欧洲资本主义老路的“节制资本”思想以及后来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篇】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呢?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虽然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但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此时,人们开始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同时,那些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廉价雇佣童工等手段,拼命压榨工人血汗,这导致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它们均以失败告终。这一系列的事件均表明,成熟的理论指导是引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亦即《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其中正文分别为: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从内容结构上看,《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的真理之火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6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为 不妨谈谈共产党宣言与个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思想一贯以来的理论品格,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与时俱进,这个不仅仅局限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创造力的重要性,源于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创新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胆创新,就是时代的强人。有时可能会想,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读共产党宣言呢?现在我想,也许我们要从中学习到的,就是这个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与时俱进。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

【第二篇】

《共产党宣言》无疑是一本史无前例的著作。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当时条件下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而到2007年的12月10日,甚至在更久远更久远的12月10日,当天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得到世界的公认和肯定,从而迅速的发展壮大。到今天,这个伟大的组织已成为了世界上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试问,这样的功绩应该归功于谁呢?每一个伟大的团体要传承万世,都必须有代表其组织的思想。无疑,《共产党宣言》正是国际工人组织的思想代表。正是《共产党宣言》,让国际工人组织得到这个不可替代的地位。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不仅在它壮大了国际工人组织,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在1882《共产党宣言》序言当中,不难明白到:《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当时具有局限性的社会乃及世界中,《共产党宣言》大胆的预言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这个,也是当时的其他著作所无法做到更无能做到的。因为面对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人类根本无能力相信这个断定,也许,他们会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永不会实现的预言。然而,以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所在。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驾御在资本主义之上(虽然某些资本主义分子没有认同这一观点),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所取代。所以,《共产主义宣言》拥有了准确的世界发展分析能力。

且从世界谈到我们的祖国,回顾中华民族奋发崛起的革命历程,必然会发现一个顽强智慧的民族政党——中国共产党;也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在黑暗的旧中国,在《共产主义宣言》的到来之前,中国的土地上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更有无数仁人志士为社会的发展躺下鲜血,牺牲自己。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了一点: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在孙中山同志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于得到了终结,但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旧中国人民依然无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惨状。

路在何方?旧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直在苦苦求索,直到一天,《共产主义宣言》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来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明朗了,清晰了。

在《共产主义宣言》光临我国之前,它曾在俄国掀起了正义革命,并最终了俄国走向了共产主义的起点。正是鉴于这一历史事实,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共产主义。在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旅程中,好比一段漫长的航行,轮船走走停停,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船上的人被挤得前仰后合,但是,在前进而又曲折的道路上,他们还是到达了终点,让旧中国彻底的改观了,并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为这次“航行”指明了方向呢?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照搬外国经验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了理论结合实际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当前实际的大结合,并融合为一部为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这个也是史无前例的。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直到今天的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思想,一直源于马克思思想,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把马克思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带领我国迈出新的历程。

不妨再从祖国发展谈到个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思想一贯以来的理论品格,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与时俱进,这个不仅仅局限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创造力的重要性,源于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创新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胆创新,就是时代的强人。有时可能会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在我想,也许我们要从中学习到的,就是这个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与时俱进。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

以上的就是我个人读完《共产党宣言》以后关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一些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经典句子

全文共 253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就是在阅读书籍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共产党宣言》经典语录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象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厂主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专制制度愈是公开地把发财致富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愈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膛。

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发展,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也失去了对工人的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愈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愈减少。不仅如此,机器愈推广,分工愈细致,劳动量也就愈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量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要消灭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或者,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但是,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这种劳动所创造的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加起来的财产。现今的这种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

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

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你们说,个性就被消灭了。由此可见,你们是承认,你们所理解的个性,不外是资产者、资产阶级私有者。这样的个性确实应当被消灭。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