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党为话题的作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通用20篇)

浏览

934

作文

72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推荐

全文共 3484 字

+ 加入清单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笔记就是读着书,记下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读后感言:所谓先进的生产力,“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反之只能是代表落后的生产力!

2、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读后感言:多么象描写眼前的环境啊,读来倍感亲切!尊崇和灵光在哪儿,在幼儿园的纯洁的天使身上,在小学生书包里的文章上。在未来。。。。。。

2、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读后感言:最可怕的是,这种金钱关系已在很多地方逐步变成现实!幸亏的是还有许多温情脉脉的面纱存在。想着后怕啊。4、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按,指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读后感言:可惜,今天的工人力量仍然很薄弱!无产者还是没有真的团结起来!

5、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发展,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也失去了对工人的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愈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愈减少。不仅如此,机器愈推广,分工愈细致,劳动量也就愈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量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读后感言:不正是当今无数的血汗工厂写照吗!确有退步,但也确有进步。

6、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象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厂主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专制制度愈是公开地把发财致富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愈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读后感言:说的是!“这种专制制度愈是公开地把发财致富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愈是可鄙、可恨和可恶”。是啊,“它就愈是可鄙、可恨和可恶”。是谁啊?

7、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读后感言:无产阶级要真正解放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革命阶级,路有多长——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仍是初级阶段的本意吧

8、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消灭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消灭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读后感言:社会主义的改革怎么能离开“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目标?精英们迫不及待的制定“物权法”,其目的就是让私有制永远合法。

处在初级阶段的我们只有这样的保护私有财产,那些资本家才愿意与我们在一起,与虎谋皮不那么容易。

9、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读后感言:读来感概万千!

只是别找错了对象。

10、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读后感言:无语!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11、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读后感言:无产阶级在夺取革命胜利的今天,却又要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了,这是继承马列主义还是背叛?

偏了方向的理解。

12、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筑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生产和产品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读后感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理论概括起来又是什么?是为了“消灭私有制”?还是为了发展私有制?

片面理解

13、做一个资本家,这就是说,他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被运用起来。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读后感言:可是有一些自称为共产党的人,却总是念念不忘资本家或企业家的功劳,歧视工人在创造劳动成果方面的巨大作用。

14、因此,把资本变为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读后感言:想到了毛泽东时代创造的对资本家财产的“赎买政策”,不能不感到毛泽东的伟大!

伟大的不仅仅是毛泽东时代,是那一代直到如今的一代代共产党人和劳动人民。

15、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原来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 你们说,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名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个性就被消灭了。由此可见,你们是承认,你们所理解的个性,不外是资产者、资产阶级私有者。这样的个性确实应当被消灭。

读后感言:现在却又强调发展这个“个性”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前进还是倒退?

16、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读后感言:美化“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的私有化,这是完善社会主义的改革吗?

17、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所有这些顾虑,都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同义反复:一旦没有资本,也就不再有雇佣劳动了。 所有这些对共产主义的物质产品的占有方式和生产方式 的责备, 都同样被推广到精神产品的占有和生产方面。正如消灭阶级的所有制在资产者看来是消灭生产本身一样,消灭阶级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就等于消灭一切教育

读后感言:呵呵,如同当今精英一个腔调!

18、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读后感言:试问那些自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后辈们,你们是怎么与“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了?

理解有误。

19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读后感言:一百多年前写的文章仍然具有现实义意,不能不让人叹服!是啊多么精辟,没有真诚的信仰,没有生活的热情,没有人与人的美好的亲情,只有赤裸裸的金钱,为了它失去仅有的尊严、良心、自由。看大前提也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啊!可喜的是仍有真情在,热情也在,亲情也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作文_其他话题1100字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是对它提不起兴趣,认为它不过是本普普通通的鸡汤书。直到现在我也无法提起对它的兴趣,但是,即使我只是看了那么几篇,而并没有通读全书,我却真正的感觉到它的好处以及对我的影响。

在美国,这本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看到这句话我还在想,这本书为何如此具有影响。我第一次看这本书,随便翻到了一章我较为感兴趣的标题: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柯维以他和妻子为例,分享了他与妻子间关于谈话交流的问题,发现:看似琐碎的小事,往往也源自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如果只看表面,而没有挖掘深层的敏感问题,无异于在践踏对方心中的圣土。当然,这只是这一章其中的一个标题,都是在阐释一个简单的理念: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老师总是在建议我们预备一本备忘本记录安排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我总觉得这对于我来说丝毫不起作用,我无法确认自己现在做什么。即使我有想要做的且规划好的就差完成打勾,但备忘本上永远没有那完成的痕迹。要么就是不想完成了或者改变心意了,认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作者提倡我们要遵守做作法令,所有事件以准则为核心,不要简单地用脑筋中的教训想当然,因为这样看的世界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你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看到的。对事物原来面孔认识的偏颇都会影响到举动,从而直接导致成果的谬以千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明明怎样怎样了,却没有怎么怎样。

作者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的结合体。通俗的理解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读后感.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的确,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行事做人的方式,左右我们的成败。本书阐述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让这些习惯可以使我们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在我翻到如何使用这本书之前,我真的只是把它当成书来看,看作者描述的事例就像是在看故事,看到名人名言只是略略扫过。看完如何使用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你要以老师的身份去阅读效果才会更好,不仅仅只是吸收,你还要复述,在四十八小时以内做好分享阅读心得的准备,把你最记忆深刻的内容讲给身边的人听。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在学习这些习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对自己的改变要有耐心,长时间坚持,必会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2000字

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很小的时候,不懂马克思、恩格斯是谁,不知道人类伟大导师的含义,但是听爸爸说自己是因为受马克思的影响才学的俄语,便自此在我心中撒下了崇拜马克思的种子。大学接触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上,来自复旦大学的朱老师总是用虔诚而深邃的目光向我们讲述《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之处及其思想的准确性和预见性。于是在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我开始重读《共产党宣言》(初高中时根据爸爸的要求读过若干遍,但是局限在了解其中背景知识和分析,无法进行自己的总结和评价),这次我告诉自己,作为当代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学生,要下功夫用心地把这本书看懂或者说要看得更透更深一点。

一个半多世纪以前的1848年2月,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也是我们每个有志于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青年必读的“圣经”。

《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战争中暴露无遗。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代的伊拉克战争,是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整个战争中资产阶级的各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

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共产党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的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不公平的掠夺中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在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宣言发表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历史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当代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清楚,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主之所以接受西方管理学的新思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注意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其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资本家阶级永远追求的根本目的。

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认清自己的使命,洞察各种资本主义现象的本质。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停息。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还存在剥削,无产阶级的斗争就不可能停止。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资产阶级是强大的。马克思说过,不认为一切民族无条件的都注定要走资本主义这条路,但也不断言一切民族注定不走资本主义这条路。尽管它被预知最终会消亡,但是无论在英国还是法国抑或其他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他们都掌握着强大的国家机器。社会主义不会因苏联的瓦解和东欧的巨变就不复存在,但资本主义也绝不会因为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暂时繁荣就可以避免灭亡的命运。共产党人将带领工人阶级走过这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给了我们一块“照妖镜”,一个从阶级分析看问题的角度,一套阶级斗争的思想。我们运用这一法宝看问题,一切资产阶级的虚假和掩饰都无济于事。无论资产阶级如何变化,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对此不要抱有任何幻想。从资产阶级的本质出发分析当今世界的形势,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坚定立场,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当前,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带动全体人民,才能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继续去为完成解放全人类的神圣历史使命而奋斗。这才是我们在新形式下学习和发扬《共产党宣言》精髓的实际意义。

我们青年一代今天阅读、学习《共产党宣言》有什么现实意义?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我们的世界观改造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经典句子

全文共 253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就是在阅读书籍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共产党宣言》经典语录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象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厂主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专制制度愈是公开地把发财致富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愈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膛。

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发展,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也失去了对工人的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愈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愈减少。不仅如此,机器愈推广,分工愈细致,劳动量也就愈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量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要消灭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或者,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但是,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这种劳动所创造的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加起来的财产。现今的这种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

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

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你们说,个性就被消灭了。由此可见,你们是承认,你们所理解的个性,不外是资产者、资产阶级私有者。这样的个性确实应当被消灭。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晏子的故事读后感关于心胸宽广的话题作文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晏子这个人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曾学过《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让我知道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有爱国精神、能言善辩的人,可今天,我读了《晏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晏子心胸宽广、知错就改、谦虚有礼、以诚待人的另一面。

故事中,晏子用他的马营救了久闻的贤人越石父,并诚心把他安顿在自己府中,晏子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来得及认真照顾越石父,最后越石父不但没有向晏子谢恩,反而指责了了解自己的晏子待他无礼,不如囚禁得好。晏子官位高居齐相,但面对他收留的门客越石父的指责,他不但没有要求越石父的回报,没有对他感到不满意,也没有怨言,反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虚心接受越石父的批评。晏子的做法太出乎我意料。如果按平常的人来对待这件事,一定会很在意他的态度,会责备他忘恩负义,没有报答他的搭救之恩,更不会向他道歉。而晏子却深刻反思了越石父的责备他的话,认识到了自己没有好生对待越石父,救了人而存有骄矜的心思,知错就改。这充分地体现了晏子博大的胸襟。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

今天,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感受颇深。

晏子是齐国的一名大夫,后来被齐景公拜位相国。公元前531年。齐国想看看“蛮子国”楚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便派晏子做了使者去楚国察看一下情况。楚灵王得知晏子是一个小矮个儿,便让他从城门旁的一个五尺高的窟窿里钻进去,可晏子是何等人士,他见了这窟窿,不慌不忙,笑着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如果你们国家是狗国,我就从窟窿里钻进去。”士兵当然不可能承认,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走进去。

楚灵王见来者“不善”,便轻蔑地笑道:“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楚王怎么能这样说。齐国的一部分人甩一把汗就能下一场雨;举一下袖子就能连成一片云呢!”晏子面不改色的回答。楚灵王又取笑他说:“那齐国为何打发你这般面容丑陋的人来?”晏子听得出话中有话,便说:“我们国家有个规定,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我最没用无能,就派到这儿来。”说完晏子还故意笑了笑。

其他楚国大臣也不停地讥笑晏子,但都被晏子拿话驳回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对晏子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别人的嘲笑中能够随机应变,对答如流,在楚王面前,也能从容地回答,真是妙语连珠,要是换了我。在别人的嘲笑中早就羞愧地回自己国家去了,更别谈什么回答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诸葛亮、魏征这种足智多谋的人物。他们的慧赢来了世人的赞赏。而我呢,遇到一些难题总是半途而废,看来要想学好知识,也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39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的最熟、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这本书他一生反复读过多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都能背下来。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向导。他自己曾说,读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关于农村调查》)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从此,毛泽东就确立了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终身信仰,开始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的岁月里,会客的书房里、卧室的床上还一直放着一本大字线装本的《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字很小的、已经很破旧的《共产党宣言》。因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楚,所以就用1963年印制的大字线装本对照着看。毛泽东同志不但研读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颇有兴趣。他当年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对于这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直到晚年他还常常专心致志地阅读。每重读一遍,就补注一次。他还风趣地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从1920年到1976年,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宣言》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最爱读的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纵观毛泽东同志一生读《共产党宣言》的实际,笔者认为,以下五点启示对各级领导干部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多读、常读,一辈子读。《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是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广大进步人士的行动指南,是阐述人类无产阶级所追求的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最进步、最新的世界观和最具唯物辩证法思想理念的科学著作。所以,毛泽东同志一直把它放在身边,放在案头,在疾病缠身、生命垂危的最后岁月,他还时常翻阅,读而不倦,读而不厌。领导干部读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读重点,多读经典。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读一辈子,要一辈子下功夫读。

第二,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反反复复读,要融会贯通。一本《共产党宣言》传到中国,毛泽东同志前后读了57年。57年里,毛泽东同志到底读过多少遍呢!我们知道,他读过的版本中南海故居存放的就有: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译的版本;1949年解放出版社,根据苏联莫斯科外文书局出版局中文版翻印的版本;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印的大字本等几种。1976年9月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我们在他书房床边经常阅读的书中,还发现了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他生前读过的英文版的。当然,这还是很不完全的,1920年陈望道的翻译本,故居里就没有看到。还有战争年代他读过的已经丢失的各种版本。这本马列经典著作,多种版本长期放在他睡觉的床边,会客的书架上,以便于他随时翻阅。1939年底,他自己说《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自己说“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一生一共反复读了多少遍,这是很难说清楚的。经典著作需要反反复复读,要融会贯通。对领导干部来说,经典著作读一遍、读两遍、读三遍,是可以做到的。天天读,反反复复地读,融会贯通,对书中的精辟论断、至理名言等熟记于心,要做到这些就不那么容易了。毛泽东同志做到了,领导干部读书应当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反反复复地读,重点的内容,重要的观点,精辟论断等都要熟记于心,并能落实在行动上。

第三,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密切联系实际去读。面对我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种种没有想到而实际可能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怎么办?毛泽东同志一条重要的方法就是靠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从这些经典著作中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力量,找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启示、思路、途径和办法。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自己曾这样说过: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读了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他还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当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读,而且遇到实际问题,就去请教马列主义,时常翻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遇到实际问题”,“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这是毛泽东同志读《共产党宣言》的体会,也是他的一贯做法。新民主主义时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面对实际的困难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而且多次提醒领导干部和全党注意学习这部经典著作。他当时在思想上已经把《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联系实际读马列,联系实际读《共产党宣言》,带着问题读《共产党宣言》,这是毛泽东同志读马列主义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读经典,这是毛泽东同志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践行的读书方法。

所谓联系实际读书,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将所读的内容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与党的建设的实际,与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的实际,自然科学的实际等等,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理想信念实际、情感实际等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所动等都写下来,记下来,表达出来。这种所思、所想、所写、所记、所表达的,仿佛是读书人在与书的作者或书上的人物包括历史人物、现代人物的面对面的交谈、交流、讨论。对作者的话、书上人物的话及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认识、观点、过去的事、书上的记载等全部文字,都入心用脑,用心思考,有感即发,有想就批,有话即写。对书上的话赞成就表示赞成,不赞成就表示不赞成,有疑问就提出疑问,有反对就提出反对。总之,随读随想,随想随记,实想实记,怎么想就怎么批、怎么注、怎么记。毛泽东同志读书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读的多,记得住,用得上,收获大。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这样,读《二十四史》,读中国古典小说等各种书籍,毛泽东同志都是这样做的。

第四,读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用心用脑、用手用笔,手脑并用,心笔同写同画。用心用脑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善于用头脑去想,去理解,去思考,去分析。用手用笔,就是用笔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思所想写下来,记下来,画出来,这也叫不动笔墨不看书。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的工作、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自己又多次用心阅读《共产党宣言》,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在书上圈圈画画。这本书中有关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占有他人劳动、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决裂等处,都作了密密麻麻的圈画。

1958年9月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建立公有制方面的论述读得更加仔细,在很多地方作了圈点批画。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过去遗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所以,毫不奇怪的,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过去遗传下来的种种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这段文字旁,毛泽东同志画了直线、曲线、段末还画个圈。“但是,在各个最先进的国度里几乎到处可以采取如下的办法”,旁边画上了直线、双直线和曲线。“当在发展进程中,阶级差别归于消灭,而全部生产都已集中于由各个分子结合成的一个协会手中时,公众的权力就失去其政治的性质。”这段文字旁,画了双圈。紧接的一段文字:“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乃是一个阶级用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强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团结成为阶级,如果说它借实现革命来把自己变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强力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末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时也就会一并消灭掉阶级对立状态存在的条件以及一般阶级存在的条件,因而也就会一并消灭掉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以上引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48、49页)画了直线、双直线、曲线,段后画了三个圈,段左画了双直线。

毛泽东同志在读《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时,还写了很多的批注文字。读马列经典著作是这样,读鲁迅著作,读《二十四史》,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也都这样。边读边想边思,边读边批边画,手脑并用,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读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方法。

几十年里,毛泽东同志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竖线、横线、曲线、斜线、三角、方框、问号和圈、点、勾、叉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了许多批语。有时还把精彩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中南海毛泽东故居收存的毛泽东同志生前阅读的书籍中,有许多是他批画过的书籍。这些笔记、批注、批画,是毛泽东同志读书时心脑活动、思考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认识、观点、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动与交流。毛泽东同志这种读书方法也是值得领导干部学习的。有的领导干部,书读了不少,花的时间也不少,但理解的不深不透,记不住,用不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时用心用脑少,想的少,思考的少,读过很多,记住的很少,收效也很少,运用的就更少。

第五,读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善于与读其他书籍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主张博览群书,主张“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台积而高,学积而博”。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是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囯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猎。”“各种各样的书都要读一点。”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很善于把读经典的书与读其他方面的书结合起来。

毛泽东同志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内容上来说,马列主义著作,哲学著作、鲁迅著作、历史著作、经济学著作、军事著作、文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技术科学著作等,他都爱读。从时间上来说,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他都有兴趣。除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之外,30年代上海出版的精装二十卷本《鲁迅全集》与毛泽东同志朝夕相伴近40年,清乾隆武英殿木刻线装大字版《二十四史》与毛泽东同志朝夕相伴24年,《资治通鉴》、历朝历史演义、古典小说、名人传记、诗词曲赋、丛书、类书、工具书及其他多种经、史、子、集等方面的读物都是他爱读的。他不仅对哲学著作有兴趣,而且对逻辑学、美学、佛学等宗教哲学著作也有兴趣,佛教的经典《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等经典他都读过,基督教的《圣经》也读过。各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包括《无线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等通俗书籍,他也有兴趣涉猎。1975年,他还要读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李政道的《不平常的核态》等理论著作。1974年,1975年,他还读过《化学》、《动物学》杂志,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等著作都有兴趣。历代字帖、名人墨迹、名家书画作品、《楹联丛话》等等,他更是爱不释手,看了又看,读了又读。

自然科学知识浩如烟海,典籍繁多。作为一个立志改造世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在注意尽可能地挤出更多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或从各种书刊中了解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学术思想的“大概”。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毛泽东同志为了工作的需要,常常通宵达旦学习阅读农业、土壤、机械、物理、化学、水文、气象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说过:“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要较多地懂得农业,还要懂得土壤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化学、农业机械,等等;还要懂得农业内部的各个分业部门,例如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等;还有畜牧业,还有林业。我是相信苏联威廉斯土壤学的,在威廉斯的土壤学著作里,主张农、林、牧三结合。我认为必须要有这种三结合,否则对于农业不利。所有这些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劝同志们,在工作之暇,认真研究一下,我也还想研究一点。但是到现时止,在这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02—303页)

毛泽东同志虽然不是一位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研究的专家,但他却是一位对自然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并予以高度重视的伟大领导人。他一生都在尽可能地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学习和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发展情况。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多读重点的书,多读经典的书,同时还要博览群书,把读重点的书、读经典的书与读其他多方面的书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这是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书籍的海洋浩瀚无垠。一个领导干部要胜任工作,要开拓创新,要造福于社会和人民,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书写出新的篇章,就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增强读书的紧迫感,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多读好书,多读经典,多学习钻研各方面的知识。这是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多才能见识广,知识多才能思路宽,知识多才能智慧多,知识多才能办法多。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共产党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在当代中国社会,阶级是存在的,但阶级斗争的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承认“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消灭私有制”, 把私有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且,“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共产党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共产党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了许多介绍和讨论《共产党宣言》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共产党宣言》不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共产党宣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和所有善于鼓动人心的政客一样,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这份宣言从言语上看就不是一份仅仅要让人们拿来读的文件,在那些充满傲气和战斗精神的字里行间,他分明的鼓动人们:拿起武器,然后为美好未来而战!如果先不管后来各种别有用心的人们为《独立宣言》加上的各种“划时代意义”,我们就不难发现,在费城签订的这份宣言就是要宣布北美洲十三块英属殖民地脱英独立而已。其他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都是为要独立而找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认为这个事实也是“不证自明”的。

独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生命去努力的事,毕竟因为英国议会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从宣言中我们知道英国议会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实行了“在最野蛮时代都难以找到先例”独裁暴政,然而我们要怀疑,怀疑难道北美的殖民者遭受到的独裁暴政比他们施加在印第安人身上的独裁暴政,比他们施加在非洲人民身上的独裁暴政要更加难以忍受么?不会。他们只是不想让他们的英国弟兄把无理的管辖权拓展到他们那里。事实上,由于同种同宗的原因,英国议会不会对北美的殖民者进行等同于其他殖民地的掠夺。但是对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在英国过惯了自由生活的北美殖民者来说,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公正都是他们无法忍受的。所以当英国议会对殖民地不断征税,却拒绝殖民地的代表进入议会时,他们反抗了。

这样的反抗当然是正义的,为日后千千万万的被殖民者追求生存和自由的斗争做出了表率。但是必须看清楚的是,他们宣言中的无限大义斗争远没有达到人类解放和民主共和的高度。当时几乎所有第一次读到独立宣言的人都会问到:“为什么在这一份卓越的关于人权平等的宣言中,唯独对奴隶贸易只字不提?”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美国的几个建国之父恐怕也会因此蒙羞。当时就有评论家批评他们各怀鬼胎,比如托马斯·杰弗逊在主张人权平等的同时暗地里却却还在进行奴隶贸易。或许人们大都不愿相信一个赞成奴隶制的人,怎么可能以如此的灼热的激情和雄辩的才华写出关于人权平等的宣言和民主共和国的承诺,所以又有一种说法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的原本里谴责了奴隶制和奴隶买卖,但是在大陆会议审核的时候被删掉了。不论怎么样,有一个事实是明明白白的,那就是殖民者从未对人权平等和民主共和达成过一致意见,他们自然而然的把被统治者排除在他们的“自由”之外。

《独立宣言》真正的光荣首先在于它引导人民解决了独立这个主要的矛盾,美国人之后一直努力在填补宣言之所谓理想和美国现实之间令人心痛的鸿沟,经过林肯,马丁·路德金等人的牺牲才逐渐实现了真正自由和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41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在过去的160多年中,她穿越民族与国界,闪耀着灿烂的时代光辉,启迪并指引人类向前发展。每次阅读《宣言》,总有不同的体会,收获颇丰。

一、《宣言》是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著作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阐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经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研读《宣言》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地把学习《宣言》作为自己的必修课。毛泽东同志细读《宣言》不下百遍,每次新的阅读,都有新的启发。邓小平同志也曾满怀深情地认为《宣言》就是他的入门老师。作为法院的领导干部,要仔细研读《宣言》,认真体会,结合实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正确认识《宣言》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今天的世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但如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跨国公司、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发展趋势总被《宣言》一一验证,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预见能力。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宣言》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革命斗争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和原则、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结果。在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贯彻了《宣言》的基本原理,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以《宣言》引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在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重温《宣言》关于法的本质的经典论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是《宣言》关于法律的阶级意志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经典表述。深刻地指出了法律的意志主观性:资产阶级的法律,必然反映了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社会主义法律必然要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法律尽管是阶级意志的体现,但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不能超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规定,不能跨越时代、脱离国情。法制建设必须要尊重法的本质特性,绝不能片面强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忽视法的客观属性,绝不能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甚至否定法律和司法机关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作为一名法院党员干部,就是要以《宣言》精神为引领,牢记宗旨,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守卫者;公正司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实施者。要通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观念大讨论、“人民好公仆”等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想上树立起牢固的群众观点,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障社会主义司法事业鲜活的生命力。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从自身做起,更加注重细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不断强化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要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着力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机制,充分发挥便民诉讼网络功能,大力推行调解工作机制,有效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尊重司法规律,坚持能动司法,服务发展大局;要强化审判管理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提高审判质效。要严守廉政各项纪律和审判纪律,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司法权威。

1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宣言》,深深感悟着经典震古烁今的魅力,总会感到常读常新,终身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尔基童年读后感_热点话题作文

全文共 1838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一)

读了《童年》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他还有一个捡来的哥哥,叫茨冈。当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时候,朴实的小茨冈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每当阿廖沙问他为什么要护着他,他说:“原来我是不愿意的,可到时候我的手又伸进去挡了……不知怎么的,不知不觉就伸进去了……”阿廖沙听到这句话,更喜欢跟他做朋友了。但是,好景不长,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非常伤心,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毕竟他们也是朋友呀。几年后,母亲又改嫁了,给阿廖沙找了个继父。阿廖沙就跟着母亲住了。过了不久,阿廖沙的母亲生了个小弟弟,可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他的弟弟就这样饿死了。之后,阿廖沙的母亲又生了个小弟弟,阿廖沙就成了家里的保姆,细心地照顾着弟弟尼古拉。在他精心的照顾下,弟弟健康的成长。可是,在阿廖沙11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11岁的他,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阿廖沙的童年是多么的凄凉悲苦。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二)

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高尔基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都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三)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是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起来我的今天是多么的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五岁时,父亲病故了,胜过更加困难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寒,高尔基上学的时候只能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发黄的衣衫和散腿的裤子。这样一身“五颜六色”不协调的装束,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同学还给高尔基起外号。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可以穿新衣,甚至是高档的衣服,真是惭愧啊,自己有这么好的条件,身在福中不知福,挑三拣四,不知衣服的珍贵。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捡些破破烂烂换钱,没到不用上学的梯子,他就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的见一些烂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站。运气好的话可以有半个卢布的收入,运气不好的话,上学的事都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事事不用自己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在这样的幸福生活下还不知道珍惜,有什么理由是我们可以不努力学习的呢?

捡破烂换来的钱是高尔基学费来源,但是学校里德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在我看来,那些嘲笑高尔基的孩子才是最“臭”的!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化作了自己前进、努力学习的动力,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和喜爱。

合上书,我不禁思绪万千,想想高尔基,想想自己,我有太多地方要改正了,想到不如做到,好吧,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个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童年读后感500字_热点话题作文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读后感500字一

童年,一个离我很近的词藻,对我来说,那或许是美好的或许是烦恼的。但读了《童年》这本书后我就能确定出自己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幸运的。

阿廖沙是《童年》的主人公,一个和乐观开朗、善良正直的男孩。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到了外祖母家。但阿廖沙的外祖父和他的两个舅舅却非常自私蛮横,经常毒打孩子,这对阿廖沙来说就是给他的童年买下了阴影。

但令人庆幸的是,阿廖沙的外祖母给他的童年增添了不少色彩。读了着本书后,我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位慈祥善良、淳朴的外祖母。记得书中有一个片段是这么说的,在去尼日尼的路上,外祖母时常给阿廖沙讲故事,还不停地安慰这阿廖沙,关心这他,每当外祖父要打阿廖沙时,外祖母总是马上冲过去保护他。

虽然阿廖沙的童年有很多痛楚但因为有了外祖母这样天使般的任务,才给了他一些童年的美好回忆。告诉了他人间其实还是有温暖的。

当我看到外祖父用鞭子抽打阿廖沙时,便想起来我的童年。“吃些虾子,它可以让你的小脑袋瓜变聪明哦!”外祖父对我说道。

“鱼也好,吃这块儿!这块儿没刺”外祖母也附和着。“嗯,多吃点。”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道。

一句又一句关心我的话,回响在耳边。比起阿廖沙,我可幸福多了!

是呀,每个人都会得到温暖的,它或多或少,但我们需要的就是知足。要相信,只要以乐观、知足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总会发现一些亮点。

童年读后感500字二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

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学习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对《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了解了《宣言》的基本思想:“人类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阶级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只有到了共产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才不复存在。

二、明白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坚定了共产党主义理想信念。《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尽管当今世界和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信奉共产党主义远大理想,坚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三、确立了“人民主体思想—以人为本”:“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宣言》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最终将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将消灭阶级统治,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按照这一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并代表大多数的利益。现阶段,党把人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利益作为谋发展、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衡量发展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同时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相信和依靠群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通过学习《宣言》,我们要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找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紧跟共产党人的前进步伐,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

《共产党宣言》中其实还蕴含着许多其他的深层意义,文中内容对于教育的目的和社会教育的途径以及方法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文中渗透了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将人训练成能够生产出更多剩余价值的机器,应该真正的以知识为目的去教化。这对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等教育方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借鉴意义。总而言之,《共产党宣言》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不仅为盲目的阶级斗争者在混乱的局势和思想中指明了方向,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马克思与恩格斯深刻的逻辑思维使得《共产党宣言》不只是一部针对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著作,其深刻的内涵对后世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价值。我们应适当借鉴前人思想,将其深刻的有价值的思想不断运用于实际,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话题征文:毛泽东传读后感2000字

全文共 2521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革命和社会实践的一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毛泽东传读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读《毛泽东传》让人不得不钦佩毛泽东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扼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自傲,没有架子,时时刻刻对革命的各项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

他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现代党员干部学习。共和国前进道路中的曲折和倒退,从毛泽东的身上和《毛泽东传》中往往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毛泽东传》写了毛泽东同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反映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他所处的历史变化中,写出了前因、由来,写出了历史的后果。

一、学习毛泽东思想内涵

读了《毛泽东传》有了深刻的了解,毛泽东对新知识、新思想认识,在曲折中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具有一种更执着、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自我否定的精神。

一步步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毛泽东的很多思想,包括政治上、军事上的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理论联系实践,他琢磨、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革命生涯生命几起几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历经多少风雨才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革命和社会实践的一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从实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

紧紧扣住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目标,为中华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一生,关心群众、维护群众、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汲取中国文化中精神食粮,从中国的社会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思索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他忧国忧民,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毛主席的人生是闪光的人生。

二、学习毛泽东求学的精神

通过阅读《毛泽东传》,使我们找到了学习实践的道路。毛泽东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为了不断提高自己在新的革命战争环境中的革命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尤其是在革命的重要关头,他更是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很多人不知道,毛泽东在年迈时期,仍然以极大的精力学习英语,这对一位日理万机的领袖,是需要多么大的学习热情和毅力啊!直到临走的前一天,他仍在读书。我们党员干部向毛泽东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党员干部应该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做一个积极思考的人。只有多学习,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做一名合格党的工作者!

毛泽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带头读书、学习。他始终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他除了工作,其它时间都是看书本,不断收获知识。他的光辉一生和不懈追求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学习,学习毛泽东始终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关键是始终坚持一种不断学习的态度,一种反思的态度,一种进取的态度。

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毛泽东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有奋斗的目标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着手实现。给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和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毛泽东毕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那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学习毛泽东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阅读他奋斗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的启迪和帮助。毛泽东博学好思,终身热爱读书,从年轻到终身书陪伴他一生。毛泽东的心里想着人民,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能力,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

读《毛泽东传》有一种很强的感触,特别是对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党员干部从书中吸取有利益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深厚感情化成工作能量,充分发挥自己智慧,去影响和带动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好好继承毛泽东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智慧的人、一个爱国的人、一个有为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读《毛泽东传》以学习伟人思想,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受熏陶、受启迪的目的。

毛泽东酷爱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在书山学海中遨游,他研读马列着作、中外哲学和古今文史书籍,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从读书中不断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毛泽东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富强,他勤勉工作,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不辞辛劳,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倡导艰苦奋斗,毕生保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作为人民领袖,他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亲友谋取任何私利。他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世子孙。

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扞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被采纳的独立宣言是由维吉尼亚州的理察·亨利·李提交给大陆议会的,在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委员会的成员由马萨诸塞州的约翰·亚当斯、宾夕法尼亚州的本杰明·弗兰克林、维吉尼亚的杰斐逊、纽约的罗伯特·R·利文斯通和康乃狄克的罗杰·谢尔曼组成,并被组成以起草合适的宣言。杰斐逊起草了很大一部分。在宣言被大陆议会采纳以前,在刑事法庭上被重写,其中一个被移除的篇章涉及奴隶制度。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班哲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稿。大陆议会对杰斐逊的草稿作了重大改动,特别是在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代表们的坚持下,删去了他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存在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被删去的内容中一部分是这样写的:“他向人性本身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侵犯了一个从未冒犯过他的远方民族的最神圣的生存权和自由权,他诱骗他们,并把他们运往另一半球充当奴隶,或使他们惨死在运送途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这份宣言。

托马斯。杰斐逊生于维吉尼亚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曾就读于威廉玛丽学院,并于1767年在维吉尼亚获得律师资格。1769年,他当选为维吉尼亚下院议员,并积极参加独立运动,而且代表维吉尼亚出席大陆议会。他两次当选为维吉尼亚州长,还担任过美国驻法大使。1800年他竞选总统时,与阿伦。伯尔所得选举人票数相等,后由众议院选择杰斐逊当总统。

杰斐逊曾写道,《独立宣言》是“吁请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美国的改革家们,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权利,都要向公众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要用杰斐逊的话来争辩道,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地税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们单位全体同志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书中高屋建瓴的思想境界、振聋发聩的呼唤呐喊、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叫人振奋,让人清醒,荡涤灵魂,启迪智慧。特别是《共产党宣言》,不仅开启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曙光,更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让我从中得益颇多,感触很深。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艰苦探索的丰碑。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今天重温《共产党宣言》,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如何在新的征途上建立新丰碑,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代的贡献。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高举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我们党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如何让我们的党我们的信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关键要高举《共产党宣言》这样一面伟大旗帜;关键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完全符合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说明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致富和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美满的新社会。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进步的灯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蓬勃,巩固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作为党的税务干部,我生长在新时代,虽然没有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但同样面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做什么事的考验;同样面临着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同样面临着如何奋发进取作贡献的问题。今天重读《共产党宣言》,就是要坚定进一步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前进的方向;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进一步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进一步做到廉洁自律作表率;进一步树立税务干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墙上满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各个时期的画像,顿然,我感到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史的凝重感,一种站在21世纪现代大厦上透过时间遂道回首过去的自豪感。虽然呈现在眼前的仅仅是富有上世纪有些泛黄的图片,但给人的却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透过岁月的风尘,只有永恒精神的事物才能在时光中保存下来。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期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

的瞬间,但让后人怀念和景仰的却很多很多…… 范老师带领我们在展厅转了一圈后,大家围桌坐定。本来我中午不休息肯定会犯困,但那天不知怎么的却精神饱满。现在回想才觉着奇怪,是一种什么力量引导着我,是什么精灵拨动我的神经?

在看过展厅内的展品后范老师讲了“三个代表”纪念章的含义,让人顿觉这枚徽章的是多么不平凡的东西——象征性的实物,其中集聚着多少指导中国走向美好明天的思想啊!“乘风破浪”的船托起红旗,既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特色,又体现着时代最强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他又对我们提出要求,当代青年人应具备“五力”:信仰力,文化力,创新力,健康力,亲合力。在社会群体中生活,免不了与人交往。尤其在当今,亲和力可以说是成功路上攀援的藤条。前辈马克思有永久的人格魅力,有非常强的亲合力。至今我们仍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中看出他的大部分成就源于恩格斯坚持不懈的支持。他的亲合力无疑是成功的基石。最值得强调的是现代人必须具有创新力,没有创新的民族就没有活力,逐渐衰竭,必将走向灭亡;没有创新的大脑,就象一潭死水,扬不起智慧的浪花,日趋干涸。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新是一张王牌,谁拥有了它,谁就占有绝对优势。

xx老师结合熟知的事件讲解《共产党宣言》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言近而旨远,例如讲到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应尽快增加生产力总量,而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为“珍惜国土”,并没有施行土地出租制度,从而减缓了综合国力的增长速度。又如列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更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多国胜利论”,提出并实现了“一国胜利论”。在他的讲话中没有理论知识的枯燥性,而是由点及面,发人深省,使我忘了午后“犯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全文共 5135 字

+ 加入清单

将阶级斗争视为人类历史的主轴,与其说是全面考查多种因素后的结论,不如说是分析历史的预定框架。因为,当你相信存在着阶级时,你总能从历史中“发现”各种“阶级”;当你相信阶级斗争主导着历史发展,那你也总能“发现”相应的线索。只是被发现的这些“阶级”、“斗争”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为修饰,以确保历史纷繁表象下的“本质”能够符合先定的假设。

但是,“阶级”之类的名词终究只是一个标签——一个需要主观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实存在的实体。因此,这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实际上不在于发现诸如“阶级”之类的历史事实(它根本无法发现),而只在于为历史事实提供一种解释,即将人们归于不同的阶级从而基于阶级的视角来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然而,任何一种解释(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的)都是有根据(解释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据以及解释所选用的事实根据)的发明而不是发现,忽视这一点往往使得学术理论成为教义、相应的实践成为专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评判解释的优劣,但是,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是否存在所谓正确(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含义)的解释,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便我们不再奢求“正确的”解释而只满足于“合理的”解释,我们也还要注意到解释合理性的证明不能来自其使用的解释框架本身,否则那便成了循环论证。

忽视以上观点的危险在于:当这种分析框架被视为发现而不是解释历史事实的手段时,它便可能篡夺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断地视为唯一正确(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这可能么?)的解释手段时,理解历史的其他可能路径便被堵死了。

2.“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同上,29页)

我们应注意到,将资产阶级视为统治阶级,可能只是给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人群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已,这种可能的一个证据便是那些无法算作是资产者的“统治集团”成员常常被冠以“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头衔。简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资产阶级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资产阶级的魂。此类万用灵药的过分使用有削现实之足以适理论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确有一个叫做资产阶级的群体处于统治者的地位,那么我们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变化发展的社会中,阶级的构成是静止不变的么?显然不是。在现实世界中,资产阶级的边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静止不变的统治集团是不存在的。那么,倘若上升到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通道是畅通的、机会是平等的,那么阶级间的不平等难道不是可以视作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么?那种一劳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图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乌托邦的梦幻,这提醒我们如果结果的不平等注定无法完全消除,那么我们显然更应当追求机会的平等。

也因此,阶级斗争的话语,只有在作为争取机会平等这一有限目标的一种手段时,才是有意义的。当它一旦企图超越这一目标而要求彻底的平等时,便注定失败并被人抛弃。这种失败,一方面根源于绝对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阶级斗争本身的悖论所致。这个悖论(也是阶级斗争的危险之处)就是:人们通过建立阶级认同以及阶级斗争来争取虚无飘渺的更大自由的时候,往往必须首先放弃自己仅有的自由。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践踏,乃是对阶级斗争的虔诚信仰及由此产生的对强有力的统一组织的需求的极可能的结果。当然,阶级斗争理论完全否认这种践踏,它认为阶级成员因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然而,当我们回想一下阶级本身归根结底乃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一种标签的话,那么关于存在着共同的目标以及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的说法也就颇为可疑了。换言之,如果阶级斗争的理论将这种否认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关于存在阶级的先定假设之上,那么这很难说是有力的辩护。

3.“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同上,30页)

过去不是世外桃源,因为虔诚信仰、理想情怀只能在肮脏的现实中闪光;当下也不只是肮脏的现实,因为至少还产生了很多如马克思这样猛烈抨击“金钱关系”的人们。那种纯粹的田园诗般的关系过去未曾全面存在,将来也不可能全面实现;人的尊严也不是在田园诗般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而是在与肮脏现实的持久搏斗中体现出来的。人的尊严的实现只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并且是一种个人与现实搏斗的过程。不过吊诡的是,那种一劳永逸地为每个人戴上人性尊严桂冠的企图,尽管无法实现其宣称的目标,却往往通过制造新的巨大苦难来为人们提供了实现个人尊严所需的肮脏现实环境。

4.“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同上,32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阶级斗争理论一样,只能是一种分析历史与社会的框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存在与之相反或大为不同(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强调思想观念对物质科技的影响,强调自由意志对现实束缚的克服,等等)的理论学说。这些不同的学说带着自己预定的框架,总能从同样的历史经验材料中找到自圆其说所需的各式各样的逻辑链条。我们应注意的是,这些理论的正确性或者合理性,无法从其哲学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或者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哲学)获得——哲学终究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而只能根据其对现实的解释能否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洞见来确定。在通过这些解释理解现实理解历史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那种由对终极真理的渴求而产生的彻底信仰某种理论的倾向,而不同理论学说的不同解释路径的“价值”主要也就体现在为我们避免绝对信仰提供了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种种可能。

5.“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同上,36页)

工作条件、生活状况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利益一定趋于一致么?这里到底谈论的是什么利益呢?如果这里的“利益”是指我们通常所谈论的以收入衡量的利益,那么,这种“利益”怎么可能一致呢?它们最多不过是彼此相容或成正相关关系而已。事实上,在企业竞争以及劳动力竞争的环境中,工人在收入水平方面必然存在的冲突并不会仅仅因为大家都在被“剥削”而被削弱。如果这里的“利益”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覆灭,而其趋于一致是指随着相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覆灭能带来更大的好处——比如消灭剥削带来更高的收入——的工人越来越多,摧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越来越成为工人阶级的共同目标,那么,这种“利益”到底能不能为工人们带来更大的好处则成了它能否成为真正的利益的关键。企图证明这一点的理论并不会因为冠以“科学”之名而成为真理免受批判,至于那种企图证明这一点的行动(别忘了,这种行动企图证明的正是它们的前提)到底做到了什么、没做到什么以及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们也已经看到了。

6.“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同上,37页)

如果说阶级划分在某种意义上乃是一种标签游戏,那么当人们的确产生阶级认同、阶级意识的时候,我们还能这样说么?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此时的阶级已从被人用标签标识的集合成为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类似于民族?)。然而,这种共同体的产生过程(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及存在方式(基于想象的存在),并不能使它比其他的群体显得更神圣;阶级终究不是一个坚固持久的具有思考和行动能力的总体。抛开对阶级多元构成与诉求的认识,抛开对个体的思考与行动乃是一切集体现象的根源这一原则的承认,轻率地谈论阶级利益、阶级意志、阶级行动等等有多大意义?如一个人一样可以有明确的目标并独立地思考行动的阶级,在这个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

7.“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同上,37页)

在所谓的“决战”来临之际,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倒戈意味着什么呢?按照宣言中的逻辑,要么他们没有良心可言而只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要么他们所具有的良心只是历史用以实现自己目的(比如,无产阶级的获胜)的工具。在马克思视认识历史“必然性”为真正的自由的时候,实际上却为那些获得了“真正”自由的人安排了一个名叫“历史规律”的主子。而且,当马克思描绘的宏伟历史蓝图成为政治运动的圣经,那些“真正”自由的人就不仅仅是抽象的“历史规律”的奴隶,而且更成为了掌握了“历史规律”解释权的领袖的奴隶。对人的尊严的高扬,却以对人的贬低收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8.“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同上,38页)

一句话,无产阶级显然是不同于资产阶级人类的某个新物种。

9.“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同上,39页)

在马克思所认识的世界里,即在“历史规律”支配的世界里,似乎没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无产阶级注定获得解放一样,资产阶级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注定灭亡。然而现实表明,资产阶级显然不是“历史规律”的驯服的奴隶。

10.“他们(笔者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同上,40页)

存在一个整体的无产阶级的利益么?如果说存在某种程度的共同利益,那么这种共同利益到底是什么呢?该如何确定呢?是根据某种科学客观的标准认定,还是由某个人或组织专断地认定,抑或需要根据全体成员的共识确定?如果其定义依赖科学的标准,那么这种标准存在么?若存在,又如何验证其合理性?如果其定义依赖专断,那么这种专断何以能够代表共同的诉求?如果其定义依赖共识,那又该如何达成共识呢?

任何一个组织可能将其成员的私利或组织的私利从组织的实际运作中排除掉么?如果能(哪怕是在一定程度上),那需要靠什么机制来实现?而如果这个组织果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它所宣称要代表的利益,那这又要靠什么来保证呢?

11.“他们(笔者注:共产党人)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同上,40页)

除非他们包括整个无产阶级,否则凭什么宣称其原则不是特殊的、宗派的?

12.“因此,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同上,42页)

但是,娜拉走后怎么办?公有制的实现实际要求全民所有权被集中代表(比如由政府代表),那么无论经营权是集中的(计划体制)还是相对分散的(市场体制),所有权集中代表所带来的对资源的集中控制终究还是会要求某种形式的计划,然而问题是:在配置资源以满足大众需求的问题上,计划者比私有制的自由市场更高明么?而且,已丧失公有资源实际控制权的大众靠什么来监督其所有权的代表者呢?没有有效的监督,那些代表难道不会消极怠工、肆意胡为乃至摇身一变成为主人?

公有制在现实中一方面剥夺了大众的私有财产权,另一方面却只能提供一个名义上的公有财产权,因而实际上只能是官僚所有制。名义上的公有财产不是大众的可靠保障,而只会是官僚的可靠保障;“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只能是私有财产,而不会是公有财产。在这种公有制上建立起来的所谓无产阶级的统治会是什么模样也就很显然了。

13.“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同上,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共产党宣言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们单位全体同志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书中高屋建瓴的思想境界、振聋发聩的呼唤呐喊、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叫人振奋,让人清醒,荡涤灵魂,启迪智慧。特别是《共产党宣言》,不仅开启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曙光,更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让我从中得益颇多,感触很深。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艰苦探索的丰碑。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今天重温《共产党宣言》,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如何在新的征途上建立新丰碑,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代的贡献。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高举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我们党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如何让我们的党我们的信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关键要高举《共产党宣言》这样一面伟大旗帜;关键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完全符合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说明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致富和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美满的新社会。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进步的灯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蓬勃,巩固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共产党宣言》虽然歌颂社会主义,贬低资本主义,但是它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它在指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同时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积极性。资产阶级对于近代社会有促动作用,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日益商业化和国际化,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虽有积极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远远比积极作用要大。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马克思讲,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是必然会走向灭亡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共产党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的强大和成为社会的力量的必然性,因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利益,它始终是为了广大人们的利益而奋斗,它是一个无私的党派。社会主义无疑是伟大的思想灯塔,它引领了走得更远更好。

我生长在新时代,虽然没有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但同样面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做什么事的考验;同样面临着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同样面临着如何奋发进取作贡献的问题。今天重读《共产党宣言》,就是要坚定进一步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前进的方向;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进一步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进一步做到廉洁自律作表率;进一步树立税务干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童年读后感小学作文_热点话题500字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这本书写了主人公阿列克赛的童年。

男孩阿列克赛的童年记忆从父亲去世时开始,他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外婆的悲伤。他们搬到外公家住,加入到一个遭乱的大家庭中。外婆给他带来许多关心和温暖。可是在阿列克赛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让他无能为力。他的好伙伴茨冈因为两个久久的陷害死去了,舅妈娜塔莉亚因为难产死了……当母亲因为婚姻失败和病痛死去后,阿列克赛的童年就结束了。

阿列塞克的童年是悲惨的。现在想起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快乐,身后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和关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东西。

记得我三岁时,爸爸妈妈 疼爱我。有一次,我在一个玩具店门口看见里面有一套玩具芭比娃娃,可爱极了!它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我很喜欢。我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最好的妈妈,求求你就给我买那套芭比娃娃吧!求求您了!……”太贵了,妈妈不答应,我就假装哭,妈妈最怕我哭了:“我真拿你没办法呀!妈妈只好给我买。

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阿列克赛,从小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天天都要被外公打,可真可怜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全面系统自学《共产党宣言》全文,深受启发,收获很大,对以往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党宣言》的一脉相承有了充分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宣言》第一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考察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无产阶级所经历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历史地位后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告诉我们:一是“两个必然”讲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历史趋势。这个规律和这种趋势,本身并不回答这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何时灭亡或那个国家的无产阶级何时胜利,而是指出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的不可避免性。二是“两个必然”的科学依据是社会化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的社会化趋势不可能长期容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它的社会本性要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它相适应,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三是“两个必然”的实现,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后在生产力、民主、社会公正等方面的长期积极的建设。四是“两个必然”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它指出了“两个必然”作为世界历史上空前的根本变革,也只能是在长期的曲折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实现。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衰亡。同时,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任重道远,长期性和曲折性乃至发生暂时倒退,是社会主义历史性进军途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加深了对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解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 克思主义最本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最真实的《宣言》,甚至还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得益于马克思、恩格斯实事求是地对待《宣言》的精神。从《宣言》问世,到恩格斯去世,《宣言》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版再版,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有很多修订的机会,并且他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但他们没有那样做。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宣言》德文版序言结尾处明确写道:“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显然,他们是从尊重历史的角度考虑,没有为了要证明自己“一贯正确”而进行修订。当然,尊重历史,并不意味着坚持错误,恰恰相反,他们的实事求是精神还表现为“知错就改”。序言接着写道:“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还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产物。《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恩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和理论。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俄、美为代表的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新的问题,作出了新的结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马克思在160多年前创立唯物史观、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替代。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从此中国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马列主义也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又一次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实践有力地证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管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具体到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完善调控手段,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实现突破。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调动多元市场主体积极性,开放搞活粮食流通市场。狠抓“粮安工程”,在夯实基础设施上实现突破。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抢抓政策机遇,深入推进全市52个危仓老库改造,破解制约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瓶颈。实施创新驱动,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突破。加快推进一批物流园和粮油加工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坚持市场倒逼机制,因地制宜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企业改革。加强监管,在推进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突破。扎实推进“法治粮食”建设,健全全方位监督检查制度体系,依法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全文共 236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大学生,尽管学习过许多党的知识,但提起《共产党宣言》,我却是一无所知。本学期,老师推荐了这部著作,回到寝室之后,我就从网上下载了一本到手机中,虽说篇幅不是很长,但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将这本《共产党宣言》读完。下面来谈些感想。

首先,这本《共产党宣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关于资产阶级的论述,可谓是一针见血。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从内容上看,《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主义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提出了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当时具有局限性的社会乃及世界中,《共产党宣言》大胆的预言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这个,也是当时的其他著作所无法做到更无能做到的。因为面对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人类根本无能力相信这个断定,也许,他们会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永不会实现的预言。然而,以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所在。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驾御在资本主义之上,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所取代。所以,《共产党宣言》拥有了准确的世界发展分析能力。

从哲学指导思维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贯穿了整个《共产党宣言》的始终,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另外,《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她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在最后,《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也是最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同时认为纲领的理论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不就是强调我们看待事物是需要观察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的,我们的认识需要不断的更新,创新和与时俱进。时代不断发展,我们需要随时随地的发展自己的认识,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看待世界,创造世界。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及一切旧社会的根本性标志。资本主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要充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伟大目标,不仅要消灭一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而且要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还要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极大提高。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利益才能达到高度一致,社会和谐才能达到最高境界。那时,“让别人的生活由于你的生存而更美好”,将会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信条,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

但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应该认清自己使命,洞察各种资本主义现象的本质。我们应该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改革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坚定信心,不被当前世界形势和资本主义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为社会主义的现状而动摇。我国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未来必将是美好的。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我们都必须坚守心中的理想,着手现在,憧憬未来。正如破茧成蝶,任何美好结局的出现都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也是如此。那一天尽管很遥远,但必将会到来,不管别人怎么想,这是我始终相信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