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课上王勃的生平作文(经典20篇)

导语: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并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运用了透视法等多种绘画方法。这之后达·芬奇再去米兰,并继续服务于米兰宫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4911

作文

283

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作文650字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我就特别喜欢语文课。老师生动的讲解是那么有趣,让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汉字都像音符一样跳动起来,把我们带到一个充满趣味的艺术殿堂。这都是因为我校开展了高效语文课堂活动,实行了小组自主管理,实现了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我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也与日俱增。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时间到了,语文老师轻盈地走上讲台,和颜悦色地说:“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夜莺之歌》这一课,请各个小组分别选派代表对课文的每个部分进行朗读并评价。”老师刚一说完,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老师挑选了2A组的3号同学来汇报朗读,他站起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可同学们评价他声音不够洪亮,感情也不够充沛。这时他们组的竞争对手2B组的3号同学自告奋勇地站了起来,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听着听着,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小夜莺的身边:听他是如何与敌人机智的周旋,从容不迫地咒骂敌人;看他是如何巧妙地利用歌声在敌人的身边传递情报……在竞争中,2B组获得了胜利,他们组获得了加分的机会。全组同学都流露出开心的笑容。而2A组的同学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严阵以待,准备着下一次的竞争呢。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老师让我们各个竞争小组之间进行最后一轮竞争,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本节课的检测。同学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每一个同学都精神抖擞,我自然也不甘示弱,快速识记本节课的知识点。大约5分钟后,测验时间到了,教室里只听见“沙沙沙”的答题声,紧接着老师统计了一下答题情况,结果令我们十分意外——全班同学都优质完成了今天的测验。

就这样,在你追我赶的气氛中,我们开心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在这里我们一定能够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犹记,那堂语文课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犹记得那堂语文课,震撼了处于花季的我们的心。

那是凄美、孤苦的一幕。

黑板上“相见欢”几个大字在吟咏而歌,老师身着白色衬衫,戴着厚重的圆形眼镜,眼睛下是一双虽小却炯炯有神的双眼。老师精神抖擞的走向讲台,开始了讲述。

窗外阴风怒号,残月如钩。老师两手撑在讲桌上,用饱含深情的目光看着我们,静静陈述着那个漆黑的夜晚,李煜仰视天空,看到了什么?如钩的月。并忆起了那些“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的日子。

萧瑟的秋风吹过,操场上茂密的白杨树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风中瑟缩。可没有人在意。老师缓缓踱着步子,双手握紧,偶尔晃晃头,似在替李煜叹惋悔失了“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故国家园和“四十年来家园,三千里地河山”的帝王江山。教室中的每个人,都看到了千年前那个在深深庭院中孤独徘徊的身影。

讲台上,老师挥动着的双臂、紧攥着粉笔的手,无一不在讲述着,而我们也都深深低下了头,为李煜的悲、李煜的涩。凉风从窗户中吹入,我仿佛看到了李煜举目四望,时过境迁,而今他是亡国奴、阶下囚的孤苦。老师用他的讲述,渐渐融化了我们幼稚而不能完全理解诗人悲苦心境的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份滋味在心头。”老师深情的读着,紧蹙的双眉、专注的目光、撑在讲桌上的双臂、忧愁的语调,都将诗人内心面对帝王江山毁于一旦的滋味,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啊这是何种滋味?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连诗人说不清道不明,面对满腹的愁苦,诗人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了。

想到这里,不由伤感,诗人的才华也终是境中的月、水中的花,虚幻中消散。再看老师,他正凝视着窗外的月,满目的愁容。

花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是您,载着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是您,携我们在梦想的天空追逐,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魅力。犹记得那堂语文课,让我感悟了诗人的心、体味了诗人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一第一节语文课日记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了,今年教初一(3)班的语文,采用的是人教版课本,取代之前的鄂教版教材。一切将重新开始。

上午第三节,是我新学年的第一堂语文课。我首先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接着讲了三点课堂纪律,然后引导训练学生进行相互的介绍认识,最后才上预习课《在山那边》。这是王家新写的一首新诗,我着重指导学生从停顿、重音、语调、情感四个方面来掌握朗读的技巧。

时间过得真快!45分钟仿佛一转眼就去了。同学们在第一堂课的表现让我很满意。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度过愉快而充实的一年学习生活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语文课外文学常识

全文共 175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随着小升初考试时间的越来越紧凑,很多考生都出现了盲目复习的现象,复习无重点。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小学语文课文学常识,请大家认真阅读!

1.诗仙李白, 诗圣(诗史)杜甫, 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诗囚孟郊和贾岛, 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2.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5.至圣孔子(圣人) 亚圣孟子 书圣王羲之·晋

画圣吴道子·唐 词圣苏轼

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唐 药圣李时珍·明

医圣张仲景·东汉 草圣张旭·唐 药王孙思邈·唐 田园诗人陶渊明·晋

诗歌之父屈原·战国 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6.《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7.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8.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9.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

10.“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11.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12.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节语文课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你们班有人会吞铁?!不是的,这要从一个下午说起。

今天下午是作文课,老王正"鬼哭狼嚎"地讲着他写的范文,还加上了充满灵异元素的背景音乐,真是让人听得毛骨悚然!这时我看到一旁的胡君在做呕吐状,难道她被老王的表演弄得吐了?这时老王停下了他的“惊心动魄”之音,胡君也举起手说:“老师,我把笔头吞到肚子里了。”什么?!笔头也能吞进去,你在骗人吧,胡君。可看胡君的样子,也不像是有诈,我心中浮现出笔头在她身体里游走的样子,搞的我都要吐了……

正当我胡思乱想之际,老王有力的声音打断了我,“胡君你去外面打电话给你妈妈,然后进来继续上课。"啊?胡君把笔头都吞了,这么严重的事,还要上课?至少也该去校医检查检查吧,老王真是太冷血无情了。我忐忑不安地听着老王讲着知识点,课都上完了,我还在担心胡君。临下课时老王淡定的说:“铁是不能消化的,会自己排出身体。”哎呀!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要做手术呢,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唉!真是上语文课也是有风险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也是一堂语文课初中作文75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搞了一次“走上街头找语文”的社会调查。利用星期日对南京市的六条街道的沿街门面招牌、路牌用字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结果发现,我市的街头用字不规范情况还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街头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繁体字招牌明显增多。不少字早已废除,有的字一般的词典上根本没有收录。这类字大多出现在专卖店的招牌上,共有24家,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二是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与汉字使用上问题很多。有的招牌没有一个汉字,且字母书写潦草,不知所云;有的字母与汉字不一致;有的所取的洋名不知何意。这一类共有17家。三是错别字不少。有一家单位的通告把“根据上级部署”,写成了“布署”;有的餐饮店把“炒肉丝”写成了“抄肉丝”。四是不规则的简化字,在字数较多的小招牌上多见。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交错使用,人看了很别扭。

街头用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其的商业价值,更主要是在社会价值上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试想一个连母语都写不好、写错的招牌,让人自然想起店主素质与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应该是不会高到哪儿去的,这势必影响城市的形象。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提高对街头用字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好广大经营者正确使用汉字、写好汉字,让他们懂得规范用字的重要意义。二是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仅要审核标牌的内容,而且要审查书写形式,从源头上制止街头的不规范用字。三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检查街头用字规范化情况。按照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定期清查街头不规范用字。四是加大对不规范用字的清查处罚力度。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是经营者故意追求时髦或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能放任,要坚决查处。五是发动社会力量监督街头汉字使用情况,达到教育与监督双重效果,使不规范用字无处可逃。

调查街头用字,这。它让我们懂得:街头用字,关乎素质,关乎形象,切莫等闲视之。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人物生平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次年,李

郭永怀先生夫人李佩

郭永怀先生夫人李佩佩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结婚。

1951年李佩受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系主任Shadack教授的邀请,给准备派作外交官的美国学生上中文课。

1956年10月,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历经周折从美国回到了祖国。李佩曾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任副主任。西郊办公室负责粮店、菜市场、餐馆、医院和中小学校的后勤建设工作,这为今后的中关村科学城打下基础。中关村道路两侧白杨树就是她组织科技人员栽种的,这些白杨树曾是中关村人的骄傲。

1961年,李佩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英文。郭永怀日理万机忙于科研,经常出差,习惯了他说走就走的工作方式,只知道他是在做重要工作。

1966年"文革"开始,郭永怀因承担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别保护,但李佩未能幸免。留学美国的经历让她成为"美国特务",在单位接受审查。1968年12月5日,从核导弹试验基地乘飞机返京的郭永怀,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处理完郭永怀的后事,李佩仍然在单位接受审查,初中毕业的女儿郭芹自愿回到吉林白城插队的地方。李佩1970年初随中国科大迁到了合肥,留下因生病在家休养的郭芹一人在京。

从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科大接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不能工作,来往的信件也要被检查,只是没有人贴她的大字报。1974年,中国科学院各所外派留学人员集中到科大培训英语,李佩在饱受造反派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最早两期出国人员培训班教授英文。

在老领导郁文的过问和关照下,1976年暑假李佩奉调回北京。1978年,李佩白手起家组织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她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她还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物生平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冰心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 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因为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出国留学前后,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同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2]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33年末写就《我们太太的客厅》,内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为文坛公案。

抗战胜利后,1949年至1951年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并曾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一些短文。

1951年从日本回到中国,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抄家,并进了“牛棚”,烈日下接受批斗。1970年初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冰心与丈夫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合作翻译《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3]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但她仍坚持创作,在此期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作品数量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独特,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了《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作品。

1994年9月冰心因心功能衰弱入住北京医院;1999年2月13日病情恶化,于同年2月28日晚上九点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在冰心报病危之后,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及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和作家代表曾亲自到医院看望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快乐的语文课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一阵阵笑声从教室里传出来,我深刻地记得那是一节充满欢乐的语文课

那一天,我们正在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都在小声地背书,看,有的同学盖上书本,望着天花板,嘴里正在喃喃背书;有的同学正在看着日积月累,似乎要把书本看穿;还有的同学趴在那里,似乎正在养精神。

突然,文老师大声地说了一声:"好了,时间到,现在开始比赛背书,谁先来?"文老师四处望了望,发现小昊正在说话,就说:"小昊,你先来,你代表第三组。你刚刚说了那么多话,肯定背熟了,来!"老师又瞄了一眼第一组的小罗,神秘地微笑道:"小罗,你待会代表第一组来背诵!"顿时,本来一节很干枯的语文课堂,瞬间活跃起来。全班都鼓起了掌,在掌声和全班同学的瞩目中,小昊站了起来。

小昊开始背书了,只见他吞吐吐吐地说:"落红不是无情物……"突然,小昊感觉后面有个东西动来动去,扭过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对手——小罗。只见小罗在小昊后面,一会儿在小昊的头上竖牛角尖,一会儿在他背后发出怪声。同学们都捂着嘴,憋着嘴,不敢笑出声来。小昊瞪了小罗一眼,继续背着:"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每于……"小昊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下句来。我们不由在心里帮他补充道:"每于寒尽觉春生。怎么不会呢?"

小罗开心地旁边跳着舞,终于小昊按不住了,大声地冲小罗嚷嚷:"你干嘛啊,要不你来背!"小罗斜着眼,双手翘起来,抖着肩,不屑地说:"背就背,谁怕谁啊!"小罗背完一句,小昊也背一句,只见小罗和小昊针锋相对,谁也不肯让谁。他们互相挑剔着对方的毛病,就连吞一口口水也被对手以不会背的理由扣分。同学们看着他俩,也在心里跟着背诵,检验他们是否背错。看着他们俩的表情、动作,又不由得笑得前俯后仰。两人实力相当,到下课铃响时,他们以平局结束了这节快乐的语文课。

出乎意料的是,那节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的诗句,我到现在牢记着。一回想起,那节快乐的语文课,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拿起书本背诵几句诗句。那节语文课,那节语文课上的欢笑,让我收获了背诵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作文课我们去郊游教学设计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1、自命题。

2、适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采用。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主要表现在:

1.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习作要求和文体结构→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方法→模仿范文进行习作),打破框框,淡化文体意识,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点评之中,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过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2.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录像引发→闭目回忆→互谈感受(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导写过程]

一、忆郊游——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录像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好吗?(播放录像,再现郊游活动场面,激发情感兴奋)。

2.引发回忆。

师:告诉我这是一次什么活动?你参加过这样的郊游活动吗?想一想哪些人、事、景、物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学生自由答)

3.闭目想象。

师: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再回忆一遍。(播放一段轻音乐。)

二、说郊游——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组交流。

师:把刚才回忆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真实、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同学们把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或景讲给全班同学听听。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①谁愿意讲讲让你感受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令你感受最深?(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②谁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③谁还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说说景色的特点。

④谁愿意讲讲其他方面的内容?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感受最深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郊游——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片断,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郊游——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满楚。

2.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小朋友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自己改一改,抄一抄,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叮铃铃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像热锅上的蚂蚁 --团团转。我的心情忐忑不安。“要听写了,你会写了吗?”听到同桌这句话,我惊呆了“什么?要听写?”我发出了尖锐的声音。就像寒冬里喝了一口冰水,我的心都凉了。

只听从远处传来了脚步声,我浑身便颤抖了起来,“该怎么办呀?”我皱着眉头,脸上显出一副焦急的表情。

“上课”。老师严肃地说。紧接着同学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无精打采地说:“老师好!"“拿出听写本,准备听写”老师的话像一股寒流一阵阵撞击着我的心灵。我手忙脚乱地从抽屉里拿出听写本,心里想着:还真来呀,不懂可怎么办呀?”“第一个是‘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的‘西,写出意思;第二个是......”老师流畅的念了出来。我们一个个胆战心惊,都低着头。看到我们这样,老师说:“不听写了。”听了这句话,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心情放松多了。

接着,老师显出一副严厉的表情,说:“如果你想要读好,那么 你就要端正好你的态度,约束好你的行为,不要一心二意。应该:课前做到预习,课时做到认真,课后做到复习、练习。”听了老师这句话,我感到惭愧极了,心想: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要拥有成功那么就一定要有付出。老实地话如同一阵阵春风,更加激起了我的热情,让我记得更加的深刻。

不一会儿,下课铃声响了,老师拿着书本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他的身影拉长了 。不知怎的,我眼眶红了,心跳加快了,真希望老师多讲一会儿。

同学们,相信你们也像我一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付出行动,

怎有梅花扑鼻香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趣的语文课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周老师和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咬饼干”课。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节神奇的“咬饼干”课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吧!

“咬饼干”课开始啦!周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就纷纷拿出自己各种各样的零食。老师一眼望去,看到刘心怡的饼干正好是自己需要的那种,就走过去,向她借了一块饼干。

老师拿着饼干走到讲台上,左看看,右瞧瞧。我看见老师这样,心里想:周老师简直就像一个好奇的婴儿,正在观察玩具。之后,只见老师咬了一口饼干,同学们都尖叫了起来,大声喊着:“别,别吃,别吃啊……”在一片呼喊声中,老师把饼干咬了几口,慢慢的饼干变成了一个飞镖的形状,接着老师又在饼干中间钻了一个小洞,就像一只小毛毛虫了。就在我想的时候,饼干裂开了一条缝隙。“哎,搞砸了”周老师犹豫了一会儿,从愁眉苦脸变成了满面笑容。因为她说可以把饼干分给同学们了。大家听老师这样说,一瞬间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居然还有同学兴奋得站在了椅子上,我心想:你们可要小心点,千万不要掉下来哦!

后来,老师把饼干飞镖“嗖”的一下丢了出来,幸运之星落到了沈可仪、王子凡、谭永康……等等同学手里。很可惜,我没有抢到。“哎呀呀”我可真羡慕那些抢到饼干的同学……

多么开心的饼干课啊!虽然我没有得到抢到饼干的快乐,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饼干课的趣味,我真希望下次还能上这样的饼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难忘的一堂语文课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下课的时候陈老师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故事会。真不知道陈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钉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开始上课啦。陈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把徐向前元帅的三个故事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时我才明白这是一堂听说训练课,确切地说是一堂口语表达课。随后便进入了紧张的准备状态。过了一会儿,点到的同学上去讲。我坐在下面心里默默背。我的背诵能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更加要认真准备。台上的同学不是讲得疙里疙瘩,就是讲到一半忘了内容。老师又郑重声明:“不是背诵,是复述,讲出来的故事只要有内容,流畅就行了。”我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我准备好了,老师又不叫我,我一肚子的不痛快。

这时老师点了卢立秋上台演讲,他从容不迫地起了个开头,然后开始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他讲的是“看门老人”这个故事,这篇故事比较长,很少有人选它来复述,而卢靖偏偏选了这个故事来讲,我真怕他准备不充分。但事实绝非我想象的那样。他流利地讲着,落落大方,一点也不扭扭捏捏的。而且声音响亮,一边还配上一些动作,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见到了他们在谈话。

他讲完后,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陈老师更是激动得从讲台上下来,去握住卢立秋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难忘的语文课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化教室的推行,我们小学也有了投影设备。工人安装投影机的时候,费时很久,真的很辛苦。好不容易验收过,我们跟前跟后,看着老师七手八脚将线路接好,准备利用它上课。

老师打开投影机电源,再将电脑开机,接着拉下布幕,利用它上语文课,老师先教我们生字、笔划,班上人数不多,大家都有机会操作电脑,复习生字笔划,老师借此机会更能了解谁没有认真听课。进行“句子重组”活动时,活动有计时的压力,所以很刺激,大家无不睁大双眼,想要闯关成功;有人忙中有错,把“蜿蜒” 念成“蜻蜓”,令我们捧腹大笑,趁此机会,老师又叮咛几个我们容易念错的语词,例如“闪烁”、“摇曳”等。检查作业时,老师可以走在我们旁边,检查写得对不对。

利用投影机上课的好处真的很多,例如:一.透过视觉图像,容易加深印象。二.不必经常更换字卡。三.字体可以放大,看得非常清楚。我喜欢用投影机上课,因为方便又有趣,不但不用擦黑板,也不必忙进忙出,实在很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铁血铸军魂——建军节语文课有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建军节语文课没有学习课文,王老师主要讲述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个世纪20年代末,周恩来、林彪等人参加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战斗——南昌起义。而这个建军节中的“军”,则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起初叫“中国工农革命军”,后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等。直到一九四五年,工农红军与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合并,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

今年七月末习近平主席沙场点兵,大展了我军的雄威。而那挺拔、威风的背后,又凝聚了多少血汗?六月底,长沙湘江及附近的一些河流因连日暴雨而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一夜之间几条主要河流周边的地区成了“一片汪洋”,损失不可估量。得到指令后,面对肆虐的洪魔,解放军战士们不顾生命危险,来到了抗洪救灾第一线,救出了被困群众。八月初,电影《战狼2》上映。影片中的男主角冷风高举中国国旗,让汽车安全驶过交战区的那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国人。二O一五年,也门国内局势危急,严重威胁到侨民的安全,解放军派军舰停靠在亚丁港,将中国侨民成功接上舰,还将二百五十名他国侨民也接上舰。而当时世界第一的“老大哥”某国却说:“鉴于也门形势危急,不可估量,因此不派军队撤侨。”多么鲜明的对比!

此时,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战争不断,而我们却可以过着安宁的生活,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可敬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战争与黑暗挡在了国门之外,撑起一片和平的天空。他们为了和平,奉献青春,奉献一生,奉献了子孙,就是为了维护一方和平。

今天,王老师一改往日温柔典雅的风格,瞬间变成慷慨激昂的军中“女汉子”。的确,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太行山的烽火到朱日和的阅兵,从长江抗洪到汶川救灾,中国人民解放军铸就的就是那永不磨灭的铁血军魂。暑假,当我站在西北第一连的营房旁,爸爸说:“再懦弱的人到了这里,也会成为铮铮硬汉,再铁石心肠的人到了这里,也会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共和国军人的铁血军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有时只注重学校的课堂,却忽视了生命的课堂。

傍晚和弟弟在路上打闹,忽然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是一个垃圾坑。坑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的字已模糊不清,但也可以依稀辨别。“不—准—倒—垃—圾——”弟弟慢慢的读着。

“姐姐,上面写的不准倒垃圾。对吗?”弟弟问我。

“对。”

“那这里为什么这么多垃圾呢?”

“别人倒在这里的。”我一想就气不打一处来。

“为什么?”

“也许为了方便吧。为了自己的洁净而毁了公众的洁净,你可不要学啊!”

弟弟点点头,出神地望着垃圾堆叠的地方。不知有没有听懂我的话。一个小孩子,他往往听不懂什么大道理,他只是学着他人的做法。

“他们,不识字吗?”弟弟望向我。

我无言以对……

他们难道真不识字吗?明明看见“不许践踏小草”的牌子,却还在上面走去。明明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箱,脚下却一塌糊涂;明明看见“禁止吸烟”的牌子,却弄得公共场所云雾缭绕……他们并不是文盲,他们只是心灵的文盲。没有人制止,没有人点醒,“浑浑噩噩”地生活,把他人和自己的世界都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心灵的声音,道德的声音。增强心灵的知识界吧,坚决不做心灵文盲!

这是一堂道德课,也是一堂“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课上做花馍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要问我有什么嗜好?那肯定是吃啦。

可是关于怎么做?我可就是个“门外汉”了。不过,就在几天前的那节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

那天上课前,我们移好桌子,铺好桌布,放好厨具,戴好小厨帽,系好小围裙,就等上课了!

悦耳的铃声很快响了起来。关老师先简单介绍了馍的来历,接着又欣赏了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终于等到发食材了,我一马当先,“抢”到了面团儿。然后我就想了好多方法,可做出来的花馍就是不好看,只好“回炉重做”了。当我正急得直跺脚时,突然灵光一现:别的我做不好,但可以做一条蛇呀,这个简单,我为什么不试试呢?于是,我把面团搓成上粗下细的条条,用剪刀在“蛇嘴”的位置上剪一下,嘴就出来了。我又往“蛇嘴”里塞了一颗红豆,又拿出两颗绿豆给蛇当眼睛。再把它的身子盘起来,一只活灵活现的面蛇就呼之而出了!你看它仰着头,一双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嘴巴半张着,红色的“芯子”时隐时现。瞧它那样子,好像下一秒就会猛地跳起,一口咬住你的鼻子,让你疼得哇哇大叫。看着这么逼真的作品,我真是爱不释手。后来我又做了几条小蛇。看着它们可爱的样子,真是开心极了!

中午我就吃到了我的“蛇”。我在蒸盘里找到了它们并带到了座位上细细观赏。与之前相比,它们变“胖”了,好像刚刚吃了一顿极其丰富的大餐一样。有几个同学还在找自己的“鱼”。我走上前去,大笑道:“不用找了,你们的鱼恐怕早就被我的蛇吃了,你看,都吃撑着啦!”

那几条“小蛇”被我这么一说,似乎害羞了,把头往后缩了缩。呀,那样子比真蛇还要像呢!

这节课让语文生活化,真的是太有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中考零分作文: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2011年的5月12日下午3时左右,我们在上语文课。因为昨天的家庭作业大家都没做,老师非常生气,决定这堂语文课不上了,于是,他发给我们2张试卷,让我们在一堂课里完成。

突然,警报声响起,(今天汶川地震3周年)上级命令:全体起立。

1分钟,2分钟,3分钟。一堂语文课过去了。

也是一堂语文课,笑死我们了,因为警报声,2张试卷没完成,老师说算了,等中考考完了再做。

但是,等中考考完了,谁会去做呢?

哈哈哈……这堂语文课笑死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物生平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第一节语文课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现在是开学之后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是我喜欢的科目,所以我在之前无数次憧憬过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性格怎样?上课方式又是怎么样?

我们的语文老师叫做张爱英,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她的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姓氏了。姓在我们的名字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姓的来源。于是张老师就讲了“张”姓的来源,老师是这样说的:“张这个姓氏非常的古老西周时期就有了。那个时期打仗的主要武器是弓箭,负责制造弓箭的官员叫挥,是个能工巧匠,很有威望和地位。周武王就赐姓为张,后来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老师讲了之后,同学们就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兴趣。老师就布下了作业查查自己姓氏的来源。

姓氏是汉字,而汉字又是我们中华名族的魂宝,所以老师接下来讲的就是汉字对我们的重要性,还讲了是谁统一了汉字,才能在印度、巴比伦、埃及都没落的时候,我们中国还屹立不倒。是秦始皇,我们同学直接喊出了名字。老师跟我们讲,我们在讲到秦始皇的时候必须要尊敬,因为是秦始皇统一了国家,统一了汉字,统一了货币,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老师说的很激动,我们同学们感到很自豪。

下课时间快到了,同学们都很不舍得。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很多新鲜事,第一尝试这种亦师亦友的上课方式,所以我的题目是新鲜的语文课。

期待下次上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就像一只小精灵,生动美丽。瞧!这只小精灵,飞到了我的家里!

“不会时,问老师”是我的爸爸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可我胆小的性格总是让我改不了这个坏习惯。有一次,我的语文成绩考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低分,我的爸爸又拿那句话来教育我,他又严肃地说:“你这个成绩,至少有5分是没有及时请教老师造成的。你一定要不耻下问地请教老师!”

天啊!不耻下问地请教老师!

我立刻向爸爸说:“不耻下问地请教老师是不对的。”

我的爸爸满是疑惑,便问:“不耻下问地请教老师怎么是不对的呢?”

我说:“爸爸,我给您上一堂语文课,讲一讲‘不耻下问’的用法吧。‘不耻下问’不能向您刚才那样用。”

我的爸爸立刻转变了态度,和善地对我说:“嗯,可以。那快给我讲一讲吧,正好还能给你改掉胆小的习惯”

我立刻来了兴致,清了清嗓子,开始了我的讲课。

“‘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所以当然不能对老师用这个词咯。”

“哦,那你能告诉我这条成语出自哪里吗?”爸爸说。

“没问题,‘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我得意地说。

“哦,我明白了。那我再考考你。意思是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的成语是什么呢?”

这条成语和“不耻下问”有相似之处,我左想右想抓破脑袋也没想出那条成语究竟是什么。

“你想不出来了吧?”我的爸爸得意地说。

“是啊是啊,您快告诉我那条成语究竟是什么吧。”我迫不及待地说,脸上满是疑惑。

他说:“就是勤学好问啊。”就在这一瞬间,我的爸爸成为了“老师”。

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原来是这样!

我的爸爸顺手拿起桌子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之后,他讲:“‘勤学好问’出自《朱子语类·论语》,用法是作谓语、宾语;指虚心好学,褒义成语。”

“哦,我懂了,谢谢‘老师’。”我会心地笑了,心里十分高兴。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前半节课,我成为了“老师”,爸爸成为了“学生”。而后半节课,爸爸却成为了“老师”。我通过这节课不仅学到了与一条成语相关的知识,而且还改掉了我胆小的习惯。真是既长知识,又有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