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妙菜方法【汇集20篇】

众所周知,语文成绩的提高与作文关系密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提高语文成绩的第一要务。这里开学吧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妙菜方法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6872

作文

1000

说明文的九种写作方法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全文共 3868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活动中,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能动的、积极的。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仅是作者某种写作意图和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他整个人的思想、感情、阅历、个性特征、文化水平和个人风格的折光。所以人们常用“文如其人”来说明作者和文章写作的关系。加强作者自身的修养,全面地锻炼自己正是学好写作的根本条件。

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鲁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这就是说,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特色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自觉地参加各种有益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实践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写作激情以及发现新事物、看出新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积累生活,拓展知识。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我们要积极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拓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再次,要训练思维,提高智能。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据客观事物制作成文章,还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比如在认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作者需要有观察能力,发现能力,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需要有综合、分析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表达时,需要有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写作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体现。整个写作,要靠诸种智能和技巧的综合运用。在运用各种智能和技能的过程中,思维贯串于始终。写作正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诸种智能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主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为此,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能、开拓思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也是作者全面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多读、多写、多改,“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1、 博览,精读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三,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第四,阅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评议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

2、 多写多练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做”字。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讲得都是极为中肯的。

练习写作,要端正态度,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首先要有信心。初学写作,可能写不好,如同小孩子学走路,开始时总是要摔跤的,但走着走着,也就学会了。写作也是一样,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就会上路。一些写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们的文化程度原来并不高,开始时也写不好。但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别人讥笑,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终而取得成功。

练习写作,要防止自卑或自负心理。有些人开始时劲头很大,但写一段之后就停下来,不是由于失败而自卑,就是由于自满而止步。这些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大障碍。鲁迅先生就:“一个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写作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精神劳动,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自卑”和“自负”都容易停滞、倒退,只有总是“用功”,不停的“干”,才能有所长进。

初学写作往往还有一种急躁情绪,一下子就想写长篇大作,而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打基础和练基本功。基础不牢,功底不厚,事情就很难办好,只有脚踏实地,由小到大,由简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写作要领,真正有所成就。

3、 多听意见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要有个过程。只有深入思考,反复加工,才能正确、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些人信奉所谓“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完后自己不看,不改,也不请教别人,这样就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到精益求精。有人是为了怕麻烦,写完了事,至于写得如何,他就不管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们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拦路虎、绊脚石。

修改文章,还要虚心求教,多听别人的意见。因为一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躬身求教,博采众长,文章方能长进。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不但善于向作家学习,还能向师友以及一般读者求教。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法国大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女仆吃后悔药,每读完一部新作,女仆都称赞说写得好,莫里哀以为她文化低,是有意讨好主人。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结果女仆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听后非常震惊。可见文化低的人同样也能够鉴别文章的好坏。这里的关键是虚心,要有群众观点,放得下架子,才能得到有益的帮助。

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以理论指导写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前面说过,写作是文章作者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也是社会性的文化现象。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坏,不仅决定于作者自身的个性、禀赋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对这一精神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应的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关。所谓写作理论,主要就是对于这些规律规范的概括和阐释。

有的同志轻视写作理念知识对于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认为不学理念也可以写出文章,其根据是有的作家没有学习写作理念知识,也写出了很好的作品。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所有会写文章的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了较高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的。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但他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也阅读过许多范文,在这些范文中,就蕴含某些写作原理和规律,所以他也等于是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写作实践中掌握了他们。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广地感觉它。”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经验积累之较高的理论修养,自己在实践中就能自学地扬长避短,阅读别人作品也能更好地分辨精华、糟粕,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会有更大的帮助。

学习知识和理论,目的是指导实践,要在能力的转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对知识、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点话如何运用知识、理念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上面,而不以单纯地复述、背诵要领或条条为满足。再说,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说明写作活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帮助习作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么一试就灵的仙丹妙药或是照搬不误的万能模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重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古人云:“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又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刚死法也。”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作文的好方法

全文共 2841 字

+ 加入清单

一、好作文题的标准

1、简练简练就是要简短而精练,简,要简得明白,练要体现干练。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敢多字也不得少字,且言简意赅。要注意的是,简练并不是用字数来衡量的,而是从字与词的结合中所表达的意义给人的感觉来判断的。简练的文题是用最少的字给人最明确的意义和感情倾向。

2、新颖新颖是现代社会追求的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想出办法让自己的东西新颖,那就是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道出自己的个性思考。但是,新颖决不是标新立异,必须合情理。应该说,我们所说的新颖只是别人想漏了的,或者说只是一时还没有想到的,而决不是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想不到的东西。

3、切主题话题作文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但大都有一个主题意向,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把这个主题意向尽量的明确化。这时,如果你的作文题能够对作文的主题有一定的暗示或提示作用,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阅卷教师可以很快地抓住你的作文的主题思想,给阅卷者一个先入为主的阅卷思考,有利于考分的提高。就算你的作文对主题的表现不是很突出,但有文题的补充也是相得益彰的。

4、有文采阅卷教师大都是一些很有文采的人,他们对文采是非常敏感而且也很看重的,如果你的文题能拟出一定的文采,无疑会一下子唤出阅卷教师心中那份珍藏的美感,让人产生作者也一定是一位有一定文采的人的猜想,从而获得高分。当然,作文的内容也应该有一些文采。

5、有内涵文题还应该有一定的内涵,应该是耐寻味。当然,考场作文在阅卷的过程中由于阅卷教师时间的关系,这一点很可能被忽略,但,真正有内涵的让那些阅卷高手们落眼就见的东西,还是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二、拟好题的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

1、添加所谓添加,就是在话题或者话题中心词前或者后也可以是前后添加一定的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这样的文题可以使作者时时紧跟话题,也可以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2、借用借用就是借名句、警句、古诗文的句子以及流行歌曲中的句子等等。因为这些句子有生命力,影响力,如果借用得好,也是可以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

3、修辞这种方法就是在文题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这样的文题如果用好了,自然显得生动而形象,而且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好题展示

1、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题

《时间,带不走我心中永恒的记忆》《爱我追我别浪费我》《午餐1800秒》《时间在晨雾中飘落》

2、以“牵挂”为话题的作文题《剪不断》《藤》《她,还好吗?》《门前那条小河》《那双冻裂的手》

3、以“把握”为话题的作文题《一切就在我手中》《握住,不放》《机会,请你把握》《柳暗花明又一村》《青春无限好》

4、以“春”为话题的作文题

《点燃生命的季节》《与春共舞》《在春天成长》《春的向往》《春的脚步》

5、要求文题中含有“美丽”二字的作文题

《汗滴,诠释着一份美丽》《带上你的美丽跟我走吧》《梦不再美丽》《今夜如此美丽》《美丽,就这样脆弱》

6、以“美好亲情”为话题的作文题《风雨中那把伞》《懂你》《慈母手中线》《母爱无价》《悠悠亲情》《亲情伴我行》

7、以“美在夏天”为话题的作文题

《燃烧生命的季节》《三十八度的美丽》《夏天的微笑》

8、以“感受青春”为话题的作文题

《为青春歌唱》《激情燃烧的岁月》《多梦的季节》《飘逸时代》

四、选好材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可是,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一)、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荔枝蜜》、《斑羚飞渡》、《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二)、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

(三)、、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四)、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历史上有很多着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如高考作文《赤兔之死》

(五)、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课本中没有什么见到,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大量存在的。如很多同学写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作文,“非典”中有关对白衣天使赞美的文章,对当前腐败问题讽刺的文章等等。

五、布好局

布局,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它是在作者掌握了材料,明确了主题后,对整个文章的构架作一个整体上的安排。这种安排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遵循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也可以通过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而进行合理的调整。所以,文章的布局既有客观的规律性,又有主观的灵活性、多变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SAT写作例子的准备方法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准备一些适合自己的SAT写作例子可以帮助大家在SAT写作考试中节省很多时间并取得好的效果。那么SAT写作例子该如何准备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SAT写作例子准备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很多SAT考生在开始准备SAT写作例子的时候都有些漫无边际,四处撒网的感觉,其实,如何才能找到一个自己用的顺手,又有广泛的用处的SAT写作例子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的。大家在准备SAT写作例子的时候,可以从下面的步骤开始:

开始从多本SAT参考书中搜集作文题目,并对这些题目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题目准备不同的例子。

每一类题目都能准备2-3个例子,再举一反三之后,便能很有效的应用到几乎所有题目了。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可以对SAT写作题目可以应对哪种类型的SAT写作例子做到心中有数,再找例子就方便了。

其次,选择SAT写作例子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国际性的,而且是美国人所知道的。这是从SAT考试的特点入手的,因为SAT写作评分的毕竟是美国人,所以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关于美国或者西方国家的人文、历史、社会等知识,多用一些关于西方的SAT写作例子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有技巧的。

再次,不建议大家用个人的例子去论述整篇文章,因为个人的例子往往缺乏说服力,很PERSONAL,考官也不一定会认可你所论述的。所以大家在准备SAT写作例子的时候,可以准备关于自己的例子,但是不能应用在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以下是小编带来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举例子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二、分类别

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三、打比方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子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五、作诠解

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六、作比较

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七、下定义

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八、画图表

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九、摹状貌

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十)引用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作文写作训练方法

全文共 3164 字

+ 加入清单

君不知作文灵感何处来,抓耳挠腮无文思;君不见绝妙素材随处有,旁征博引非难事。每一场语文考试中,最决定成败的无疑是作文--分数占比高,所需时间长,不定因素又太多。从审题破题到立意定论再到起承转合行文结论,步步惊心。然而大多数人从第一步便彳亍难前,解药在何方?

提高写作这件事儿,可小可大。大者,众所周知,150分钟150分的试卷中,唯独她,大笔一挥便耗你50分钟至70分钟不等,分数一出幸运者轻轻松松60分收入囊中,不幸者只能流着泪挥手告别20分,写作抢分水平一旦提高,语文战场便一举拿下;小者,作文提高在于平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及考场上审题破题行文时的灵光一闪厚积薄发。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些干得榨不出汁儿的平时积累与临场发挥中可以使用的一些小技巧~

平时积累:

1)练字

一张整洁的作文卷面能够在改卷老师看见你卷子的第一眼就给你打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分。当然整洁的卷面并不一定要求你出手就是极其标准的正楷瘦金,但至少你得保证你的字压着方格底线、左右留出十分之一的空格,上下占三分之二,避免字体低空飘过空格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避免用"大片横线涂抹错字"的方式改正错字、错句,用从左上到右下的斜线轻轻划掉需要更正的部分即可,一来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度,二来改正了错误信息确保心安,从而保证整体的观感美观度。平时写字随意惯了的人是无法在考场上突然就交上一份整洁的答卷的,所以平时练习时(无论哪一科作业),都应当强迫自己减少笔误,训练自己想好再下笔的慎重,并且避免用粗壮的涂抹修改错误信息。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考场上彰显出来。

2)多读多看多记多背

大家翻看满分作文集的时候,一定会发现许多满分作文无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共同的特点就是辞藻华丽,文笔或沉郁顿挫充满思想,或清逸俊秀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更有甚者,从开头到结尾时不时引一句古诗词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大家在为这些华丽的文风所倾倒时,有没有想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要想在考场中写出这样的文章,平时一定要多读多看多记多背多积累。

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怎样的风格,对症下药。喜欢古诗词且有一定改编兴趣的同学可以拿着唐诗宋词三百首隔几天背几首,然后把大纲必备的一百篇左右记熟理解透,背的时候就多联想联想自己遇到过的作文主题,看看哪几句可以用在哪几类主题上,再大脑中建立一个对应的突触,考场写作中就能够比较快地反应出可以用的古诗词了;喜欢沉郁文风的同学呢,平时刷数学理综刷累了换脑子的时候可以多看看类似的思想性的文章,经典如鲁迅、瞿秋白,流行如《特别关注》、《读者》、《意林》等杂志,均是取材的好原料。但涉猎一定要广,不要把自己局限在高考满分作文大全的桎梏里,这样不仅会给自己创造无形中不必要的压力,也会使得自己的脑洞无法推陈出新。

遇到自己触电的文段后,最轻松的法子就是准备一本素材本,剪下来之后粘在上面随时翻阅;也可以自行抄录背诵时常回忆联想,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将这些文字在脑中不停地反复,考场上即便大脑一片空白,也能在下笔时蹦出相应的灵感。

3)一天破三题,一周一文章

光说不练假把式,积累了许多素材输入,不提高输出也是无法提高能力的。我的建议是非高/初三的同学可以一周练三到五个破题,写一篇文章,高/初三的同学一天练三个破题,一周保证一篇文章。

破题怎么练呢?找到题库,审题,先审题目的中心思想,将思路尽可能地与出题老师贴近,找对最正确自己也最拿手的角度切入,尽量选用不落窠臼的分析方式列好提纲,写好标题,一道题的破题训练就完成了。不需要写出完整的文章,只写出标题、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这样的训练方式既能够提高审题速度避免选择困难症在考场上频繁发作,也能够节约写作时间提高写作练习的频率避免厌倦长时间枯燥的写作练习。当然,节约出来的时间勤奋的同学们也可以用来想一想每一个分论点可以用哪些事例,可以配怎样的古诗词句,可以用一段怎样有力的论述,标题怎样取可以更加抓人眼球打动人心。破完题一定要去看看标答是如何分析的--这就要求挑选题库时一定不能找那种答案是"略"的题库--努力让自己的思维往答案上靠,调试多了就校准了;有疑惑的地方一定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保证思维不脱轨。

每周的那篇文章可以从这几篇写好了的破题中选择,然后拿给老师看,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及时调整自己的审题风格,保证自己的思路在正轨上剑走偏锋,既有创新之处,又不会离题千里导致跑题丢分。这样也保证了自己连缀文章的能力不过快退化。

无论是破题还是写完整文章,时间都必须给予自己一定的限制。破题的时间可以限制在10-15分钟,完整文章的写作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把前面的基础题做好。当然,平时贵在"琢磨",琢磨的时间当然越长越好,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4)多开脑洞多联想,创造自己的事例素材库

前面说过要多积累素材多训练审题破题,闲来无事多"琢磨",联想的好处便在于此。如果说你记录下来的素材是珍珠,那么"琢磨"能够让你把这些珍珠磨成粉喝下去最大程度地提高你将文字连缀成篇的能力。在脑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每几个素材贴上属于他们自己的标签,一个素材往往可以用在多个主题之上,一个事例也往往有多个角度可以分析,所以,在脑中把这些标签贴好,就像建造一座"mindpalace",考试时就能够信手拈来不会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了,也再也不用依赖万能的李白杜甫司马迁了。

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是不容小觑的一个技能,许多理化生史地政的许多现象、事例都可以用在文章中,尽显理科生、文科生独有的风范和魅力,多用一用相关的素材也不愧对平时在文综理综上花的大把大把的时间嘛。

标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好的标题能够给人一种愿意读下去的动力,所以平时读书积累素材的时候,也可以多看看"别人家的标题"是如何抓人眼球的,自己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让自己的标题变得狂拽酷炫吸引人。

临场发挥:

1)审好题后即下笔切莫太犹豫

如果平时有了一定量审题积累,考场上审题就不会是太难的事情。确定分析角度找准立意写好分论点确定标题之后尽快开始写作,可以等灵感出现,但不要再立意上摇摆太久,否则选择困难症一定会把你逼到时间不够最后匆匆行文害了自己。记住,标题是考场作文的重点之一,能新颖不陈旧,但一定不能词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否则就还不如循规蹈矩地扣上一顶傻帽子然后凭内容出彩了。记叙文虽然不被提倡因为很少会有改卷老师有那个耐心去认真看你的细节和感情,但是如果有十足的保证确保细节描写能够打动人心,也可以试一试。

2)厚积薄发多用脑洞多联想

有了平时如此多的积累,到考场上想要厚积薄发也就不会太难了。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使得自己脑洞被强行压制没法调用,放轻松,多想想自己平时积累了什么记下了什么,灵活运用便好。当然,如果脑子里全是那些烂掉牙的万能素材,我只能说,少年,您还是多看看时事积累点素材再来考试吧。

3)九分力雕琢龙头凤尾内容不在话下

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想必不需要我再强调,但是不仅仅是开头和结尾两段。首段保证在一百字以内言简意赅地提出响亮的中心论点,结尾收束全文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当然也不需要我再强调。特别有必要说的一点在于,中间各论述段的开头和结尾也必须可圈可点,如果能适当地用上排比,保证对应的格式与字数,在宏大的论述气势中有条有理地把论点论述清楚是最好不过的了。格式一致的分论点在让你自己更好地组织语言的同时其实也能够让改卷老师更快更全面地掌握你的思路,这时只要你思路正确,改卷老师也就更愿意给你高分了。在有条理有逻辑有气势的开头结尾的帮助下,写好段落中间的几句话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看完了上述的"葵花宝典",是不是觉得平时"念念不忘",考试时才能"必有回响"?

所以为了提高作文,在考场上攻克下这一片核心战场,把平时的积累方法好好落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六级考试作文的评分方法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一、评分强调一致性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部分不是自由作文,而是有规定命题的作文。对考生写什么内容有比较明确的要求,用各种明确的方式如提纲、图表、关键词等加以限制,但提纲常用中文给出,以避免考生将提纲中的文字直接抄录进作文。采用有控制的作文也有利于提高评分的一致性。

对作文评分影响最大的是评分过程。同一篇作文,不同的阅卷员可能给出不同的分数。只有保证评分的一致性,才能提高作文阅卷的信度。这个一致性包括阅卷员本人的一致性、阅卷员之间的一致性和阅卷点之间的一致性,要采取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尽量减少和滤除阅卷员评分的主观性对分数客观性的影响。

二、作文题的评分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综合法,一种是分析法。分析法是把一篇作文分解为若干要点,如内容、结构、文章连贯性、语法、词汇等,不同的要点也可作不同的加权处理,各要点得分的总和即为全篇得分。综合法是凭阅卷员通读一遍的总体印象打分。综合法的优点是能从总体上把握全文,评卷速度比较快,效率高。

此外,为了提高阅卷的信度也有采用“两读”的方法,即每篇作文由两名阅卷员各自独立评分,若分数差两档以上,由第三名阅卷员重判。考虑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规模太大,不可能进行两读,因此,通常采用综合法和“一读”的评分方法,然后根据考生的客观题得分进行调整,尽量减少系统误差。

[四、六级考试作文的评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书的方法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你喜欢读书吗?你是怎么读书的?你可曾在读书中尝到快乐的滋味?你可会站在人物的角度去看事?你是否会与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有些同学读书很快,飞快地读完一本,便丢在角落里,不再碰了;有的同学读书很慢,等他慢吞吞地读完一章节,别人已经把整本书读完了;有的同学对书是略读,囫囵吞枣。这些读书方法实在可惜,因为一本好书总是要反复咀嚼、品味的。

有一次,我百无聊赖,从一大堆杂志中拿出一本《先锋小作家》,翻看着,突然发现这些印在纸上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富有生机,咦?这些地方我怎么没看到?上次写作文用上这个,不就写得更好了吗?为什么之前没有注意到这些呢?原来是老师发下杂志的时候我只是囫囵吞枣地看。可现在同样的人翻看同样的书,感受却不同,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所总结的结论:

其实快速地读完一本书,这样又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又能否运用在实际的作文之中呢?如果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没有咀嚼书中的意思,又没欣赏精美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读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读书就和参观博物馆一样。可以“精读”,只对一篇比较感兴趣的文章去钻研它的精髓,它所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个字,这个词,这段话为什么要用在这里;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看看,多去感受这语言的魅力。其实读书也可以像喝酒,你一定以为我在骗你,喝酒怎么会等于读书呢?可若把书比作盛酒的高脚杯,那么书中无法计量的知识,便是美酒。喝的酒不同,感受也不一样读书也正是如此,而且第一次喝的滋味与第二次喝的滋味不一样,读书不也是这样吗?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定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新的启发。喝酒时,要细细品味,嘴咂一咂体会其中的滋味。(原创投稿 )

其实速读和略读也未尝不可,只不过速读要了解文章大意。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而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立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系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读书的方法不止一种,但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就是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顺序,才能读好每一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实用写作的方法

全文共 4765 字

+ 加入清单

实用写作遵循着一切文章共同的写作规律,但在采集——运思——行文——修改的基本写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与文学写作不同的内容,如动机问题、调查采集材料问题、验证并梳理材料问题、研究并处理材料问题等等。面对这些命题该如何解决,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具体内容。

一、需要与动机的转换

写作动机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动力,写作动机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般来说内部动机支持的写作是一种自主的写作,外部动机引发的写作则属于受命的写作,实用写作多数情况应视为受命写作。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虽仍为“需要”所激发,但这种写作“需要”是外力施加的,并非写作行为中写作主体自发的缺乏状态。

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主要表现为受“他人意志”支配和为“功利目的”驱使这两种形态。受他人意志支配包括接受领导布置任务、师长规定要求、朋友委托求助等等。凡出于他人意愿的写作动机下发生的写作行为都是受命写作,广义的公文就是最典型的领导或领导机关意志的产物。而奉命进行某个课题研究,最后撰写科研报告,这种写作“需要”也是外力施加的,但是由于受命者和授命者的固有关系,写作者原先的非写作的“需要”都转变成了写作动机。为功利目的驱使的写作动机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文章被作为特殊商品或特殊评价依据(如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后带来的客观现象。

虽然实用写作就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用写作目的的功利化实际上就是实用写作的“实用化”,但是,发起并支持主体写作行为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写作主体的内部动机。于是实用写作面临着一个主体动机转换的问题,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领导布置的、工作需要的、同事委托的等等,这些外在的原因都要转换成写作主体内在的一种需要,也就是主体内心有一个“别人要我写”到“我自己要写”的转变过程。只有真正完成了这种动机的转换,属于写作内部动机的特有心理品质才有可能在实用写作的行为过程中出现,如写作冲动、写作欲望、写作激情、写作心境乃至持久维持写作行为的写作热情等等。由此可见写作动机的转换,是实用写作心理的内在规律,是维持写作行为并为其不断增力,确保实用写作质量的需要。

二、材料的采集与验证

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因而对写作材料的基本类型有着多种认识。从材料的来源看,有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之分;从材料的性质看,有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之别;从材料的存在空间看,有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之异;从材料的存在形态看,有个别材料与综合材料之辨。然而从实用写作对材料特征把握的需要看,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和情报资料这3类是最常见的。

“事实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在实用写作中人名、地点、事件、数字等都是常用的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就是观念性材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验证的观点,如科学的原理、定义、定律,生活中流传的警句、格言、俗语等等。在实用写作中最为常用的理论材料,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二是相关的时政动态、思想见解和学术观点。“情报资料”是有关工作人员根据事实、数据而编制的信息资料,它包括报表、统计资料、简报、文摘、索引等,这些也是实用写作不可或缺的写作材料。

获取材料的办法多种多样,实用写作采集材料的主要手段是调查,不同的调查方式与方法又是实用写作区别于文学写作聚材、选材的基本途径。调查的方式主要有:典型调查、专题调查、系列调查、追踪调查、随机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座谈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

既然材料有直接与间接、正面与反面、历史与现实、个别与综合之别,那么材料就有一个真与伪、虚与实之分。生活中的材料或者素材,是需要经过核实、鉴别等验证才能写入文章的,只有鉴别验证确认的材料,才能成为文章中证明和支撑观点的材料。

核实、鉴别材料时须验证的主要内容是:一是辨真伪,指文章使用的材料不但要准确无误,而且要贴切恰当,经得起推敲核查;二是查缺漏,指文章该使用的材料应完整,决不能遗漏,要利用一切机会弥补并完善;三是求典型,指文章应使用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体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要发掘和利用材料在文章中该起到的作用,实现材料对体现写作意图的意义。

三、思维的类化与序化

实用文章写作中多数文本以条款格式为主,标序及分条分款的文章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及作者思维逻辑层次的外化。在一篇文章中,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及作者的思维是通过材料组合排列体现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材料的类化与序化是思维类化与序化的必然。

“类化”是写作主体对材料归类、归项的思维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人类思维的“类化”功能使作者能够从容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写作材料,经过条分缕析的梳理之后,材料才分门别类出现在文章的各个部位,并按照预期的写作意图,表达观点、阐述意见、传递信息,以实现写作目的。所以“类化”是写作材料逻辑化的过程,也是作者思维条理化的过程,更是为文章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思维类化直接作用于材料类化,材料类化表现在文章里就形成了章节——层次——段落等成网络状结构的各种形式。材料类化的结果,不管单元多小,其位置处于材料网络系统的末端,但它都是相对独立的逻辑单位,担负着相应的表意责任。

归类和归项是类化的两种重要形式。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属性,把具象的事物从一个大类分解为若干个小类,或是将若干个小类归纳为一个大类的梳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归项则是把抽象的事物从一个整体分解成几个不同方面,或是从几个不同方面归纳出一个整体的梳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

归类、归项的材料类化过程必须遵循通常的逻辑规则,这就是分解或归纳都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不能使用双重标准。同时还要做到:各类、各项在分解之后应是自成单元的逻辑单位,相互间性质必须互不包容,内容也不能重叠交*;各类、各项在归纳后小类或分项应具有大类或整体的属性,它们与大类或整体间应具有明确的种属、种差的从属关系。

在实用文章写作中,写作主体对材料归类、归项的类化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它可能是反复的、双向的、循环的,因为思维总是要在反复比较、试误中才能逐步清晰起来,直到最后定型的。思维类化的过程是复杂的,并且是在大脑的“黑箱”里进行,但其最终结果要外化为文章的表现形式,成为“可视”的精神产品。于是就牵涉到了文章的表述,即如何将思维类化的成果通过思维的序化,有条理地写出来,成为具体的文章,层次分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以下要讨论的话题。

思维的类化为实用文章写作中将写作内容作分类、分项表述提供了前提,因为惟有思路、材料梳理清晰了,大小间的关系及主次间的位置明确了,文章才能顺利布局,才能条理分明,文章各个方面的展开才能有张有弛。因此思维的序化必须建立在思维的类化基础之上,有合理的归类分类,才有恰当的编序排序。

将写作内容作分类、分项表述是实用文章写作中极为常用的方式,法规文书中“章下有条,条下有款,款下有项,项下有目”的列序及“章断条连”、“条连款不连”、“条贯到底”等等术语,正是这种表述方式的集中反映。在实用文章写作中,主要采用或基本采用条款式列序写法的文体除法规文书、契约文书以外,多数的计划类文种,如规划、方案、要点、安排、意见、设想等都采用了此法。像其他的事务文书或行政公文、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等,虽不一定全用条款列序形式,但根据内容的分类、分项,以大小标题统领全篇的方式,也比比皆是。

从思维的序化到材料的序化,再到文章列条列款的序化,这应该是“序化”的标准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有了约定俗成的对于结构层次序数的“规定”:第一级为“一、”,第二级为“(一)”,第三级为“1?郾”,第四级为“(1)”。当然在同一“级”里也常见更为简明的标序方法,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等。

序号排列的内在机制是思维的序化功能,然而序化不仅仅是一个标序的问题,分章列条、序数排列只是文章条理化外在形式的一种。实用文章写作中,大小标题的设置,主次概念的使用,各种材料的分布,实质都包含着一个思维序化的问题。所以要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必须让作者的思维缜密完整、合乎逻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调查研究、正确认识事物上下功夫。因为写作主体正确的思维序化是文章内在因素作用和事物内在联系的必然,所谓的文气相通、文脉相联,也正是思维序化合乎认识规律而带来的文通句顺的结果。

四、规律的抽象与概括

尽管需要陈述事实、交待背景,但实用文章写作最终指向的总是结论、意见、措施、办法、规定、要求等抽象性、根据性的思想成果。因此实用文章中有相当的文种是以归纳要点、抽象本质、概括规律为最高追求的。其中较典型的文种就有总结,总结的内容是回顾、检查以往的实践工作;总结的目的是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分析、评价来找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的实践。虽说总结要对已完成工作做全面系统的回顾,但并非具体详尽地回顾了过去的工作情况就是一篇好的总结。总结三分式结构内容就说明了仅仅回顾基本情况和介绍主要成绩与做法是远远不够的,总结还要对基本经验或教训作出概括,要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最后的结尾中还要写上存在的问题或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对调研报告也有同样的写作要求。调研报告是对客观事物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反映所获信息、情况和结论,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书面报告。各种类型调研报告的规范或主体内容几乎都被要求回答“结论、建议、本质、规律”等。如“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中的“对策”;“提供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中的“推广经验的建议”;“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中的“处理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问题与预测趋势的调研报告”中的“建议或设想”等等。

总结与调研报告是这般的情形,对法规文书、行政公文、诉讼文书、经济文书等也同样有这样的要求。可以说实用写作所生成的这些文书或文件,不仅仅是秩序与管理的需要,更是经验与教训的集成,是现阶段个人、单位、机关、团体、国家机器对社会、对现实的一种规律性认识。

从以上文体倾向可知,实用文章写作的表达方式看重的是分析与综合。在具体的写作中,分析就是把材料和写作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过程,并分别加以梳理和研究,使其成为

提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思维方法。

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从纵向的角度看,就是探究事物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将对象分成若干现象,逐阶段进行考察的分析方法。如渊源分析法(原因——现状);预测分析法(过去——现在——将来);进程分析法(低级——中级——高级);动态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等。从横向角度看,则是通过事物的内外联系,分析对象各个方面及它在整体中的比重,来把握事物特点的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对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正面与反面、内容与形式、个别与一般、主流与支流等所作的辩证分析。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则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一种揭示事物规定性的分析法,在奖惩类决定等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诉讼文书中,经常涉及给事物定性,甚至文章本身就有专门的“定性”段落。定量分析是根据数据统计,把握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分析方法。当下在追求“惟一性”的“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的社会思维时尚下,定量分析的科学因素也越来越多地为实用文章写作所应用。

有分析必有综合,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写作对象的各个部分和方面及各种因果关系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就综合的类型或方式来说,感性认识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就有知觉的综合。写作中归类、归项的思维过程及对主题、概念的归纳,则属于形式逻辑的简单综合;辩证逻辑层面的综合,则表现为对事物、对写作对象的本质抽象和规律概括,而这几乎是所有实用文章写作的根本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方法与感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成绩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些挫折与不如意的事。因此对待成绩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取得了好成绩时,我们应为取得了这样傲人的成绩而满意,高兴,因为它是之前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的结晶。但是我们决不能立足于现在。要懂得总结与反思,要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向着这个目标进发。但如果我们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也不需沮丧,应该自我反思找出原因,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拼搏。

在学习中要讲究方法,要讲究上课的学习效率。课后要懂得总结,要懂得复习预习的重要性,要培养个人自主学习的习惯。我认为有预习过在上课更能全面掌握知识。各科应结和各科的特点,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的时候不知上课要认真听讲,而且课后还需复习,英语就是要听说读写相结合,也要讲究劳逸结合,单词反复背诵,课文朗读熟练,这些是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学习理科时,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多做一些练习巩固知识也就可以了。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取得傲人的成绩。

自信是成功的开始,因此我认为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但是千万不要自信过头变自负就好了。学习压力是必然有的我们要适当调节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压力过大,让心头有一种压抑的情感,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学习,要知道只有拼搏才能成就未来。现在的我们不能放松,一放松我们就只能随波起伏,望着别人遥遥领先于你。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决心努力拼搏,许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需知道,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而作准备,今日的汗水是为明日的辉煌而散发。就算累了我们终究还是无法停下追逐的脚步,也不能停下。

因此面对学习,我们只能努力、努力、在努力,奋斗、奋斗、在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事理说明文阅读方法

全文共 3750 字

+ 加入清单

事理说明文复习什么、如何复习,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会出现有些人复习效果好,另一些人却不尽人意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复习过程中是否有“深度”的思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事理说明文阅读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 归纳说明中心,要着眼:为什么是这样的

说明文必须围绕中心进行说明。说明文的中心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是阐明抽象事理的,这种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关系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等,其特征常常隐藏于内,须从性质、原理、功用、成因等着手把握。即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以课文为例,要归纳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的中心,就必须从成因的角度揭示花“红”的原因。

归纳事理说明文的中心既要着眼从全文去整体感知内容,也要重视对重点语段的整体概括与理解,抓准揭示事理的中心句与关键句。

题例: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四段,请辨别出造成沙漠中出现“魔鬼的海”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时候有魔鬼在作怪。

B. 沙漠里根本就没有光怪陆离的现象,这是古人的错觉。

C. 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D. 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高许多。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理解与把握事理的能力。要准确提取信息,首先要读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在文章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归纳整合,在甄别信息的“真”“伪”时,要排除那些属于“现象”的信息和“不科学”的信息,在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我们很快就能抓住“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这句话,准确作出选C的正确判断。

归纳事理说明文的中心,除了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语段的开头或结尾)外,读懂文章、熟知文章内容也是关键。

二、 分析说明顺序,要理顺:内在关系是怎样的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说明顺序是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和不同要求来选择的。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事物的性质、原理、功用、成因等,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主要运用逻辑顺序(有时也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有很多,如: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假设到证明等等。时间顺序主要表现为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或事物的生产、工作过程。空间顺序主要表现为上→下、左→右、前→后、远→近、内→外等。无论是哪种说明顺序,我们都必须通过句与句、段与段的内在联系去把握。

题例:根据说明内容,写出活版印刷的简要工作流程。(《活板》)

这道题目意在弄清活字印刷术的工作顺序。我们要通过对选文语句之间关系的分析,抓住“其法”“欲印”“用讫”等关键词语,理清其工作展开的过程:制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

1. 要分析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说明文的层次或段落中都有表明中心意思的中心句。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再概括其要点。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再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先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然后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以课文《叫三声夸克》为例,如果抓住“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最里面是什么?”“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金子吗?”“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等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入的句子,联系起来思考,全文的逻辑顺序就十分明晰了。

2. 要重视标志词、句的提示功能。

说明文的三种顺序各有不同的标志词,如表时间顺序的时间词、表空间顺序的方位词、表逻辑顺序的内在关系词等。抓住它们,判别文章的说明顺序就比较容易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二至七段在介绍花红的内部原因时就用了“首先”“还需要”“还有”这些表逻辑顺序的标志词。

有些起过渡或总结作用的句子也能对文章的说明顺序起到提示作用。

题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可以说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人工培育的成果,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道题提示我们:课文解释花红的原因是按照从“自然选择”到“人工选择”的整体思路安排的,这是由古到今的纵向说明顺序,而且“是……更是……”句式体现的是递进的关系,因此不能调换。

三、 指认说明方法,要突出:具体作用是什么

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比较容易,复习时抓住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去理解即可。讲出说明方法的具体作用稍难,因此,复习的重点要放在这一部分。只要明白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清楚、让说明的事理更加明了,再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抓住语境中的重要信息,讲清其表达上的具体作用就不难了。

题例: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第二段,说说作者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各种说明方法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如:下定义能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严密性,简明扼要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举例子能把事理说明得明白、易懂;分类别可以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明白;列数字能准确、严密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作比较能使被说明对象特征更加突出;打比方能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摹状貌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生动形象等等。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表达作用都可以套用这些话呢?显然不行。因为任何说明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说明内容而言的,完全套用这些话,就失去了针对性。做这道题时首先应找出例子,然后在语境中筛选出它说明了哪些具体特征或事理。抓住这个信息后,说明方法的作用就明确了。原来,作者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是为了说明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把事理介绍得通俗而生动,富有趣味。

课本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这里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精确地说明原子核十分微小。

四、 赏析语言特色,要思考:准确、严密在哪里

准确、严密、科学、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把话说得恰如其分、符合客观实际是对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这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还表现在一些插入语或关联词上。因此,分析、体会这些词语是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和功能等,将有助于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1. 要体会精确、肯定的语言。

题例(1):“昆虫参与自然选择,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中的“参与”能换成“主导”吗?为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道题目就要求从“参与”“主导”的表意程度上去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造成各种不同植物和花色的原因有很多种,昆虫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参与”一词科学地说明了昆虫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应有的作用,如果用“主导”就与客观实际不符了。“参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题例(2):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A. 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了。(《叫三声夸克》)

B.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体会语言的表达作用,同样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进行,要突出针对性。“都”,强调自古以来人们的共同认识,说明“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这一认识根深蒂固。“仅”,说明人工选择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大大加速了花形、花色的变化过程,突出了人工选择的优越性。

2. 要特别注意那些看似模糊、不确定的词语。

这些词语也是语言运用准确、严密的体现。课本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题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A. 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越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B. 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岸边,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似乎”和“约”都不可以删除,因为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似乎”表明“我”的发现是无意识地形成的,从朦胧的感觉而逐步清晰,删去后就没了这层意思。“约一百米”表明这是目测、猜想的结果,作者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测量,“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五、 关注表达方式,要牢记:服务的宗旨什么

一般来说,说明文中的记叙、描写、议论都是服务于说明的。记叙,能使事理过程具体清楚;描写,能使事物形象、生动;议论,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复习时,要牢记表达方式的运用目的,关注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特定作用。

题例:阅读“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选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细致记述他寻蝉的发声原理的过程?(《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由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我们在思考记叙的作用时,就应该从这种表达方式对说明事理的作用这个角度去探寻原因。这样,我们就不难明了:细致记述是为了表现他的探索精神,突出“科学无止境,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咸鸭蛋的制作方法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用料:鸭蛋14颗、白酒适量、盐150克、锡纸适量、腌制用容器1个

做法:生鸭蛋洗干净擦干。要50度以上的白酒,我这个是56度二锅头。盐倒进大碗里。白酒倒进盆子或大碗里,把洗干净的鸭蛋放进去泡3分钟。鸭蛋在酒里泡过拿出来不用擦,连着酒水滚上一层盐,越湿盐越滚的厚,盐厚咸的也比较快。锡纸提前剪裁成可以把鸭蛋完全包裹好的方块状。滚好盐的鸭蛋用锡纸裹严实。全部包好装进容器里,没有容器塑料袋也可以,装好扎紧袋口多包两层塑料袋密封会严实些。我这瓶子没装下,剩下几个用两层塑料袋密封的一样好。封好放在阴凉处不用管了就等待。一个月以后可以先拿出两个试试,如果没有出油继续再腌,我这一下就是38天打开的,已经爆足了油我这鸭蛋个头不大,大个的时间也得久一点,小个的可以早几天就可以了。将盐冲洗掉,放到锅里蒸15分钟。个人觉得蒸比煮好,有时腌制完会有小裂纹煮的话会影响出油。蒸好后用凉水冲一下很容易剥皮。

那么,咸鸭蛋有哪些营养价值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说明文的方法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说明文的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给统筹下定义:“统筹,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数字说明法:也叫列数字。有时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说明死海的长、宽、深的文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比较说明法:也叫做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做比较的:“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比喻说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开头写道:“石拱桥的桥墩成弧形,就像虹。”这个比喻一下子就抓住了石拱桥的特征。

举例说明法:也叫举例子。就是用列举事实的,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分类说明法:也叫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作文写作有什么方法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4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5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初中作文写作有什么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散文的写作技巧方法

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见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掉进了沟里,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飞上了天,是诗歌。”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靠情节,诗歌在于想象,而散文贵在平实而富有情感。或者说情感自然真挚地抒发,是散文的灵魂所在。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语言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一篇没有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没有价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们常常困惑于散文的写作水平无法提高,就下功夫在语言上进行雕琢,在文章的形式上进行结构,或者追求文章内容的新奇刺激。其实,当我们尝试散文的写作时,当我们的文字足以恰当地表情达意,我们的语言就足以胜任散文的创作了;当我们用纯熟的语言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语言组织能力,具备了写好一篇散文的基础。如果写出来的文章还不能令人满意,可能就不单单是技巧问题,说明文章并没有把作者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或者是文章缺少最真挚的情感,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就如同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又如何打动读者呢?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当我们动笔写一篇散文的时候,我们是否倾注了最真挚的情感?如果我们的文字连我们自己都打动不了,我们又如何希望我们的文字打动读者呢?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明了这一层,我们就会陷入散文写作的误区。读过很多这样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达技巧,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了。可文章就是无法打动读者,让人感觉像是一片浮萍,飘在水面,看起来很美,却缺少内涵,不够厚重,感情苍白,没有灵魂。

一个人若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篇文章若没有了灵魂,无异于一堆毫无生气乱码。用虚构的人物和编造的情节来欺骗读者,就违背了散文的创作原则。散文不能真挚地抒发情感,尽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终究还是没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说,应该时刻记得有一个真我在。用手中的笔,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可以寄情山水,我们可以托物抒怀,我们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可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无论我们写什么,那种感受都是自我而独特的,那种情感的抒发都是自然而真挚的,这样的文字就自然会有新意,有真情,有灵魂。

我们所熟知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读来潸然泪下呢?所以南宋谢枋得在其《文章轨范》中引用安子顺的话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挚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灵魂,只有有了这样的灵魂,你的散文有可能达到最高境界。

所以,只满足于熟练掌握了散文写作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有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倾注了我们真挚的情感,我们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动手写文章之前是否问一问自己,所抒发的情感是否发自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情感是否真挚?否则,我们不要去写。因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感动作者,自己要感动,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否则是难以做到的。蕴含了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有了灵魂,有灵魂的文字是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的。

用优美的文笔,抒发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散文才会是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简历中的工作经验写作方法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工作经验或工作经历是个人简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招聘负责人最重视的简历内容,你的简历经过邮件标题、求职信、自我介绍、教育背景的层层筛选,最后能够落入招聘负责人的视线,工作经验是简历中被最仔细阅读的部分。

一、工作年限

工作年限一定要写,这是企业判定一个应聘者是否具备岗位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也可以写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实习经验,这也说明求职者的态度。

二、工作时间段

工作时间段,即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企业一般对频繁跳槽的求职者不太认可,因此,工作时间段如果在2年以上,会受到重视,3-5年是在一家企业的最佳工作时间。在一家企业连续工作超过5年,跳槽后,适应新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如果在两次工作期间有空档期,最好不要体现在简历上,大部分的人力资源对空档期有一种奇怪的拒绝态度。

三、工作单位

一定要写全称,无论你所在的企业多么知名,写全称也是必要的,如果可以要附上企业的简单介绍,企业最好能在网上查到,这样会增加简历的可信度。

四、担任职务

在企业担任的职务可写最后的一个职务,也可分别填写担任的不同职务,以便企业了解你的职业发展轨迹,这通常有利于企业对你的认识与了解。

由于各个企业对同一职务的要求不同,要详细罗列在该职务下,你所做的工作及项目。项目经验可专门详细介绍。如果担任的职务与应聘岗位不匹配,可尽量使工作细节向应聘岗位靠拢。

五、主要业绩

这是大部分求职者忽略的一个部分,其实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说明自己业绩的时候,最好给出具体的数字和得到的奖励。

六、离职原因

离职原因可写可不写,要是写的话,一定要写一些客观原因,如生育、搬家、进修、职业发展等。这是企业通常非常重视的一项,大部分企业会在面试的时候重点询问。当然,一部分企业理解跳槽的必然性,对此已经不加询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视课堂积累打好写作基础的方法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的我们常常会遇到让人头疼不以的问题,那就是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家都迫切希望孩子们个个能妙笔生花,可偏偏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语句空洞,缺乏美感,甚至于连语句的组织都有很大的问题。面对着一大段疙疙瘩瘩,辞不答意的句子,着实让我们语文老师无从入手,只能做一个深呼吸,耐着性子帮助学生先把句子整理通顺。而学生们也把写作视作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常常看见他们咬着铅笔头,捧着脑袋想个半天也写不了几行字。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S版的语文教材以及现行的新教材都采用了许多措辞优美,深得小朋友喜爱的文章。如果学生能将先这些语言化为自己的,那将为他们的说话甚至于写作添上深动的一笔。我主张让学生多背诵课文,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画为自己的语言。

本学期语文教材中第一、第二单元有两篇文字特别优美的课文《啊!故乡那轮明月》、《我爱三峡》。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将故乡的那轮明月,将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幽深秀美的巫峡、急流险滩的西岭峡描写的美仑美涣。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重视朗读指导,由读到背,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一、营造美的意境,加强朗读指导

要使学生背出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课文。于是,课前,我搜取了一些图片,让学生边听课文,边欣赏有关图片,给学生留下感性认识。

其次,我在出示了课文中优美句子后,和学生们一起配合朗读句子。我在朗读时,有意地加重了语气,给学生一个明显的提示,为学生处理句子的感情提供了示范。

然后我引导学生从一个分句到一句话再到一小节逐一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从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样一来,便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二、由读到背,熟读成颂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我便设计了一个环节由老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让他们主动地想背课文,我花一些工夫,逐字逐句地分析,处理感情使学生陶醉在老师的朗读中,并对背诵课文跃跃欲试。

背诵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了个别背,男女生比赛,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参与面也大大提高。

当然,无论是朗读课文还是背诵课文,背景音乐是少不了的,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使学生放松心情,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感染,自然地发挥感情,比就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诵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我真诚地希望通过课堂中的积累,能为学生们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让她们不用在为写作而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写作的方法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一个令学生头疼的东西,他似乎比数学题更具威慑力,令学生“闻风丧胆”。我的同桌曾问我:“你写作有什么技巧吗?”我当时就说:“写作的方法其实可有很多种,不同的人方法不同,感悟不同,文笔也就不同。所以,我告诉你了,我的写作方法放在你身上也不一定有用。”其实,我当时那么说太过于绝对了,也可能有文笔相似的人,也可能有方法相同的人。所以,现在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首先,一篇文章如果要想写得好,要做到六出色,就是众所周知的题目、结构、选材、语言、立意、书写这六大方面。我写作文,也是基本按照它的要求来的。我写作文,从来不定题目叫做“我”或“难忘的一件事”,除非是命题作文,但是现在基本都是老师给一个要求,然后我们就自拟题目,再加自己写作。如果你的题目起得不好,你就已经被扣分了。我写作文,一向讲究结构严明,例如写一件事,你大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三段,足够了。起因、经过、结果和感悟,正好三段。我写作文,选材一向是慎重的,我个人认为,选材一定要新颖,要有创造感。我一贯的做法是:阅读三遍要求再开始动笔写作,而且我一般是取材于课文,取材于教材,我一般不写古代文学家、伟人;我一般都是写当代的作家、散文家,如鲁迅、巴金、朱自清、冰心等等。我觉得一个人的文笔,从他的作文语言就可以看出。我认为,一篇文章中,至少要出现两三句名言,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你为什么不试着写下来呢?这样会让老师们感到很欣慰。最后,我认为立意也是很重要的,还是那句话,就是要与众不同,别人写“刘邦起兵反对秦朝”,你偏写“再识秦始皇”、“千古大帝”,这不行吗?老师看了,也会产生好奇感,自然就高分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写作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提高中考英语写作水平的方法

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一、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英语写作题,题材一般是写人、写事、写物、写景、日记、书信、通知、便条等文体。一般来说,不同的写作题材,它的人物,时间,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下面结合一些常见的题型介绍一下写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写作技巧。

1、以图表提供情景的作文要以“读”为主,首先要读懂图表中的数据、时间、编码、序号以及相互间的变化关系,对所给的信息加以分析、推断、筛选、概括、去粗取精;在写作时目的要明确,要注意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尤其是图表中的数据、时间等不得有误。

2、以图画提供情景的作文应以“看”为主,通过细心观察图中的人物、景物、文字、环境、数字等,弄清写作的意图,通过分析思考把握逻辑联系,找出主题并借助所给的文字,把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文章,但要注意,文章不能停留在图画的浅表,而要表达出提供情景的意图和内涵。

3、以提纲提供情景的作文。这种形式本身的要点已经很明确,重点也很突出,只要把各个提纲加以发挥,注意遣词造句的灵活性和语法规则的正确性,就不会造成审题不清而偏离主题,但要注意,文章必须覆盖所提供的各个提纲的要点。

4、以书信格式提供情景的作文。首先要了解书信的格式,英文书信格式与中文有所不同,(1)、一般在信纸的右上角写上写信人的地址和日期,地址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左边顶格写上收信人的姓名;(3)、正文部分;(4)、祝愿的话;(5)、写信人签名。信的内容一定要按所给的要求写,不要漏写。

二、各地的评分标准略有差异,但是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印象、语言表达、词数规定等几方面内容。我们在写作中要尽量避免扣分,争取有加分点。当然用英文写作不同于用母语那样得心应手,常常会受到生词、语法、惯用法的限制,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两种语言的异同性,抓住写作要点,也可妙笔生花。

1、为了保证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要把时间固定下来,如:记叙一件事要用过去时;写经常发生的事或对人物的描写,要用一般现在时。整个文章中的人称要一致,首尾呼应,不要随意改动,以免造成误解。

2、不要为了追求“一鸣惊人”而去找一些生冷的词汇,对这些一知半解的词你不会用,不知道如何搭配,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使文章显的生硬、不协调,甚至错误百出,所以要使用有把握的词,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比如说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我们通常用“have an accident”来表示,不要错误的使用“have an incident”。

3、注意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也是写好英语作文的重要环节,如“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歌手”,很多同学写成“My ambition is to do/make a singer,”“to do”表示“做”或者“干”,“to make”表示“制作”,而“做一名歌手”则表示“成为一名歌手”应该用“be/become a singer”;又如“看书、看报”应用“read a book/newspaper”,而不是“see a book/newspaper”。因此,平时应该注意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切忌望文生义或一味生搬硬套。

4、有些同学因怕出错而只写短句或简单句,写出的文章过于幼稚、空洞乏味。要使文章有血有肉就要把平时学的知识用进去,如:定语从句、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和比较等句型,关键时用上一、二个,就能使文章不同凡响,更有文采,特别是对关联词的使用,如“so that”、“not…but”“not only。。。but also”等,会使你的文章逻辑结构紧密、层次鲜明、条理清楚,更能显示出你的英文功底,但要做到这些并非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的不断训练和积累。

5、最简单的增分点就是认真的书写。工整漂亮的书写会给评卷老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扣分时自然会“手下留情”,而且很多地区都在写作上有1分的书写分。只要平时多下点功夫,得到这一分并不难。

三、最后将中考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1、细心审题细读题目中每一项提示或观察所给的每一幅画,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题意,确定写作体裁,掌握所要表达的要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随心所欲,文不对题。

2、理顺要点在所给提示或图上标出要点,然后按事件先后的顺序或各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分出层次。如果是看图作文,则要按图构思,这样做既可避免要点遗漏,又可使表达内容条理清楚。

3、构成框架将理顺的要点或每幅图画的含义加以连贯,构成写作的整体框架,进一步定人称、定时态语态、定顺序、定段落、定开头结尾。基本框架构成后,写作就有了把握。4、组织句子用自己最熟悉的短语或句型将理顺的要点逐句表达出来,多用简单句,用有把握的复合句。要扬长避短,避难就易。若遇到表达障碍,可换一种说法,将一句变成两、三句,只求达意。

5、串句成篇将写好的句子连贯地组织起来,注意上下句的逻辑关系,适当采用递进、让步、转折、因果等关联词语,使短文浑然一体,层次分明,过渡自然。6、检查修改文章草成后,默读1~2遍,检查修改,尤其要注意人称、大小写、拼写、习惯用语、格式有无错误,要点有无遗漏,文句有无语病,词数是否恰当,行文是否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闻稿件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3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雅思英语考试中应该克服写作障碍的方法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在多年的雅思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实际考试中面临着不同的写作障碍,影响了考试成绩,雅思英语考试中应该如何克服写作障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情流露,无从下笔

有的考生在考试时见到作文题,顿感思路塞车,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究竟应从那里写起。明智的做法是“投其所好、尽情发挥。”考生不妨把作文的要求量化到每一个段落,一篇250词左右的作文一般不会超过15句话,把这15句话根据题目要求分配到各段中去,每一段大概只说那么几句话,事实上往往是说得越多错误越多。因此,每句话紧扣提纲,见好就收,这才是最稳妥的对策。

二、心里明白,难以表达

在考场上有的考生题目看得懂,提纲也明白,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头脑里一片空白。这是在雅思写作考试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善于联想到一些具体的事实,具体的例证和具体的现象。事实上,雅思的作文题目一定是一个具有社会普遍型话题,其目的是让不同教育背景的考生都有话可说。因此,考生一定能就题目联想起具体细小的事情再形成观点。把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带来的思考变成作文里的实质内容,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因此,当头脑出现空白时,应该由具体细小的、琐碎的、微不足道的事物所引发的思考形成观点,再进行论述。这种定式思维的形成需要多下功夫多练习。

三、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导致无从下笔

考试时通常发现有的考生聚精会神的坐在那里冥思苦想,非要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陷入这种境地的考生,显然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参考时间为40分钟的作文,一般应在35分钟之内完成,再用几分钟的时间检查语言错误。可有的考生十几分钟一句话都写不了,就是因为他太进入角色了,这是考试中一个很大的误区。

考作文的目的纯粹是通过这一命题形式,考查考生的英语水平如何,雅思英语《雅思英语考试中应该如何克服写作障碍》。命题人关注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而不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内容,思想有没有深度,所以“一味追求标新立异”是没有必要的。

四、构思、写作不统一,落实有困难

实事求是的讲,要求考生完全运用英语思维来写作文是不现实的。很多考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脑子里想的是中文句子,然后再把中文句子译成英文。因此采用“得其意,忘其形”的方法,忘掉中文的语法结构,句法形式则可能要整个地打乱,“钻进去,跳出来”。所谓“钻进去”就是要看意思是否到位了,“跳出来”就是要忘记中文的语言形式。实际上把英文译成中文,关键是要在转换中把意思表达出来。

针对构思、写作不统一,落实有困难情况。必须摒弃翻译中追求一一对应的关系,并机械地把中文译成英文的方法,应该把中文句子结构彻底地忘记,然后用比较简单的“万能”英语表达。平时不妨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通过阅读不认识词条的英文注解,然后试着把单词译成中文词,再去对照英汉词典的汉语释义,慢慢地就会开始领会用英语表达的门道了。

五、被动心态压抑新构思

尽管雅思考试作文为规定式命题,但考生仍可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动性在于采取回避的策略,表达上采取迂回的方式,即运用不很复杂的语言。内容的取舍上避重就轻地写比较易于表达的内容。很多人在写作过程中从头至尾都处于被动状态,当有内容想要表达清楚的时候,却又发现种种途径都不可能表达好,只好硬着头皮把自己意识到没把握的东西勉强写上去。连自己都意识到可能是错误的东西,只会产生于己不利的负面影响。所以,当有的内容感觉一点找不着,英语实在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就应该彻底地放弃。单词拼写错误也是雅思考试作文写作的一大问题。常用单词是不能拼错的,有的单词平时会拼写,考试时突然没把握了,不妨换一下或许还能想起另外一个难度大一点、拼写有把握的来代替。应该回避明确知道自己不会拼写的词。如果没法换一个词,将句子改换一种说法亦未尝不可。有的考生在考卷上没把握的地方标上问号,或者把两种可能都写上,让判卷老师选择,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

总之,不能让自己陷人被动,想说什么,用什么方式说。说多少,说到什么程度。一切都应由考生主动把握,这样才会减少心理上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