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潮州湘子桥的由来(汇集20篇)

建党节七月一日就要来了,那么大家可知道建党节的由来和它有哪些习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建党节的由来和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7493

作文

1000

腊八粥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过年放鞭炮、除夕守岁、八月十五吃月饼……其中我最喜欢吃腊八粥的风俗,你知道腊八粥的由来吗?

现在就让我告诉你吧: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所以他被父母送到地主家去放牛。地主对他很不好,时常虐待他,他经常挨打,吃不饱饭。有一次,朱元璋放牛回来时经过一座独木桥,没想到老牛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了,地主气急败坏、火冒三丈,用鞭子抽打朱元璋,把他关在一个黑屋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全身发抖,忽然他找到了一个老鼠洞,这是老鼠的粮仓!粮仓里有各种各样的粮食,有黑豆、有大米、有小米、有绿豆……每样都有一点,他拿全部的粮食煮了一锅粥。因为当时实在是太饿了,朱元璋把这锅吃得津津有味,感觉味道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各种美味食品都吃腻了。某天,朱元璋想起了小时候吃老鼠粮仓的美味,于是他马上下令御厨立刻给他做这种粥来喝。后来,这种吃法传到了民间,朱元璋吃到的美味粥正好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种粥就叫腊八粥了。

怎么样,你喜欢腊八粥的由来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计名由来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抛砖引玉”一语,其说法不一。

抛砖引玉一种说法是相传唐代诗人赵嘏甚有诗名,求诗者盈门。诗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诗,却不得其门而入,赵嘏游苏州时,常建料他必游灵岩寺,便先于寺壁题诗两句。赵嘏来到寺中见壁上此诗尚未写完,就补了两句,成为一首绝句。后人因赵嘏补得两句优于常建得前两句,边说常建是“抛砖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开元15年(公元727年)中的进士,而赵嘏是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中的进士,两者相距115年。可见赵嘏补诗一说是不可能的。然而由这个有悖历史事实的讹传,引出一个有关“抛砖引玉”一词的说法,却已是一个历史事实。

另一种说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高僧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从谂禅师:“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子。”者句话也源自一个佛门故事。传说活了120岁的唐代禅师从谂,一天晚上,同弟子们一同参禅悟道。刚入座,从谂便宣布:今晚要你们回答问题,谁对禅学有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众僧皆疑虑凝心,静坐参禅,唯有一个小和尚大胆跨步向前,躬身一揖。从谂见了,缓缓说道:刚才我是抛砖引玉,不想却引来一块土砖坯子。

此语后来还见于元代贯云石(公元1286-1324年)所作《斗鹌鹑·佳偶》曲:“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意足: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

[关于抛砖引玉的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盂盆兰节的由来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佛陀时代,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大盆净土经》记载,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为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都曾经依照《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和僧众。

盂兰是梵语,翻成“救倒悬”。三恶趣的痛苦无法描述,只能以倒悬作比喻。(倒悬:头向下吊着。)盆是盛食物的清净容器,一切碗钵都称为盆。盂兰盆,就是用种种干净的碗钵盛种种净洁美食,供养十方僧众,能救累世父母犹如倒悬之苦。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起来,叫做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

《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证得神通之后,想要救度父母得离业报,以报亲恩。于是,运用天眼通的能力遍寻,却看到其母堕于饿鬼道之中,皮骨相连,不得饮食。目犍连立刻以钵盛饭,用神通力送食物给母亲吃。不料,其母由于受恶业之果报,饭食未入口皆化为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亡母脱离此苦,于是向佛陀请求开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告诉目犍连,由于母亲业报太深,不是目犍连一人的能力可以救度,必须在七月十五众僧结夏安居圆满的日子,用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依仗十方众僧修行的力量,以及供养僧宝的功德,即能救拔现世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出三途之苦。

目犍连尊者照着佛的指示去做,果然使其母得脱饿鬼道之苦。目犍连又问佛陀,如果未来世中,有佛弟子欲行孝顺,是否也可以奉行盂兰盆供,救度现在的父母乃至七世的父母,佛陀答说:“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根据《佛祖统纪》的记载,梁武帝首次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仪式,创设盂兰盆会,由于梁武帝大力提倡,民间各阶层人士无不效法遵行。到唐代时,民间不但重视盂兰盆会,而且场面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少先队建队日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2009年是少先队建队60周年。

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为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于1949年10月13日。但中国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从本世纪初的劳动童子团算起,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

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革命的儿童组织活跃在父兄身边,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十分重视儿童组织的建设。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革命儿童组织。

1922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在湖南、江西边界的安源矿区,党创建了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安源儿童团。

1924年—1927年,在北伐战争时期,在儿童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劳动童子团。它以红色领带为团员标志,以右手五指并拢举到额头为团礼。它的呼号是:“准备着打倒帝国主义,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全世界的主人!”

1927年—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儿童团,它以红领带为标志,口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儿童团。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能停。各地的抗日儿童团,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了地下少先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积极参加了革命斗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有名的少年组织有:活跃在上海的铁木儿童团、报童近卫军、东北的兆麟儿童团,以及苏北解放区的儿童团。

1902年,俄国革命遇到了许多困难,列宁在《做什么》一书中发出了"时刻准备着"的伟大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终于举行了1917年的伟大的“十月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吗?那就洗耳恭听吧!

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叫后羿的射手把天上的十个太阳射去了9个,后天才风调雨顺,王母娘娘为了感谢他,就赐给了他两粒仙丹,这两粒仙丹法力无边,人吃了可以飞上天。不料,这件事被后羿的徒弟知道了。有一天,他的徒弟趁后羿出门打猎去了,就偷偷地飞奔到后羿的房间里,强迫后羿的妻子嫦娥交出仙丹,嫦娥为了不让仙丹落入坏人之手就把仙丹放到嘴里,一不小心就吞了下去。后来就飘飘然然都来到广寒宫,后羿没了嫦娥,甚是思念,只好每年都在八月十五那天,做了嫦娥最喜欢吃的饼子放在桌子上,好象是在跟爱妻一起吃。嫦娥也万分思念后羿,于是化作明月。所以,中秋节那天,月亮格外的明亮。人们为了怀恋他们,就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亲人团坐赏月。

今年的中秋,我们期盼着的那一天就要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举行中秋晚会,可是学校放假两天,我们就回家,与家人团圆,共享这份节日的快乐。我们的中秋晚会,眼看就要开不成了,我们都很遗憾!周老师听出了我们的心声。于是,吩咐我们做好准备,晚会照常举办,所 以今年的中秋节是迟到的中秋节。

在中秋晚会上,我们的节目可多了,讲笑话,猜谜语,下棋,唱歌应有尽有,还对优秀选手颁发奖品。可是我们的嫦娥仙子并不领情,她不出来看我们一眼。

即使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园,你也应该出来看看我们嘛!你始终是不露脸,让我们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剪纸的由来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那么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并且熟练于用一些图形来进行记事和内容呈现,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纸张,但是人们可以将相关的资料记录到青铜器,兽皮等载体上面,而随着纸张的方面,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有机会开始接触到纸张,从而将这些创造性的图案开始往纸张这样轻盈的载体上进行转移。而当我们对纸张发明之前在其他载体上的图案和发明纸张之后的剪纸制作图案进行对比的话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剪纸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各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就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怀王很喜欢他,还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阴谋来害他,这就是楚怀王渐渐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国要跟楚国与好,屈原仔细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阴谋,便冒着生命危险去告诉楚王,楚王不但不听,还把他释放到远离他乡的地方。当楚王刚到秦国就被擒住,他后悔当时不听屈原的话,因气大而死,屈原当得知国家快灭亡时,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写了最后一首爱国诗,便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当地人知道后,赶紧划船去打捞屈原的遗体,有些人向江中扔鸡蛋、粽子,倒雄黄酒,全都是为了不让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赛龙舟就是因为当时打捞屈原遗体的原因。不仅,端午节有它的历史还有一些食俗与风俗。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水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忠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穿小鞋”一词的由来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一般把上级对下级或人与人之间进行打击报复,称之为“穿小鞋”,这是为什么呢?在封建时代,我国汉族妇女一直沿袭着缠足陋习,脚缠得越小就认为越美,而美其名曰“三寸金莲”。过去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根本互不相见,所以,只能依照脚的大小,而衡量女人的俊丑。因此,在媒婆说媒时,必先请男方看女方的鞋样儿,以示女方脚的大小,一但男方同意了亲事,就留下此鞋样儿了,按此样尺寸作一双绣鞋连同订婚礼物一起送到女方家,成亲那天,新娘必须穿上这双绣鞋,以防脚大而受骗。如果当初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就穿着不舒服,甚至穿不上,从而女方出丑。后来,人们把这一风俗引伸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人为“给人穿小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尔邦节由来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牲”,故又称“宰牲节”、“献牲节”,或“忠孝节”。古尔邦节是穆斯林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举行,以举行会礼、宰杀牛羊、聚餐为主要内容。

宁夏201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最新出炉:

其中,7月18日星期六为开斋节,7月18日至22日放假调休,共5天。7月25日星期六上班。9月23日星期三为古尔邦节,9月23日至25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20日星期日上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种说法:

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第二种说法: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第三种说法: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潮州一日游小学作文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今天的“潮州一日游”终于到了!早上,大家充满欢喜地上了大巴出发了。

我们的第一个旅游景点是潮州湘子桥,今天阳光明媚,湘子桥周围很热闹,有的人在打球、有的人在跳舞……

第二个旅游景点是韩山师范学院。我们在学院的图书馆看到了很多动物的标本,有蝴蝶、孔雀、梅花鹿等,它们看起来就像活的一样。中午,我们在学院的食堂,体验了大学生活的用餐。我想,要是每天都能在大学的食堂里用餐,那该有多好啊!

第三个景点是绿岛山庄,那儿人山人海,太阳虽然很大,但这里却很阴凉,我们高高兴兴地玩着,看了许多古代的东西,比如水缸———还有许多古代的泥人游戏造型,如摔跤等。

这次旅游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还小小地体验了大学生活,真是太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风俗的由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端午,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家家户户笑哈哈,龙舟下水喜洋洋。”我的家乡在江西全南,每当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插上艾叶,在家里包粽子,吃粽子,看赛龙舟,可热闹了!

在端午节那天,妈妈早早地把我叫起了床说:“小鼠妞,快起来包粽子啦!有肉粽,豆沙粽,花生粽,糯米粽都在等着你呦!”我听到妈妈说的这些粽子,小嘴巴馋得不得了,我连忙跑过去,开始包了起来,妈妈先教我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再把你喜欢的馅放进去,我选择了肉,接着把粽子捏成一个三角形快要绑绳子时,我一个不小心没捏住,粽子像一个个调皮的弟弟妹妹一个劲地跳了出来。我很生气地说:“哼,我不包了,这是老天不让我包啊!”正在我要抱怨时,妈妈走来说:“好啦,好啦,不要生气了,再来一次好吧!”我听了妈妈的话,又有了信心。我再尝试了一次,还是按照妈妈前面教我的方法,到了绑粽子的时候,我发现桌子上有许多颜色的绳子,我就问妈妈,妈妈说:“你是包的什么馅,就用什么颜色的绳子绑粽子。”我明白了,要用红色,我包好了一个粽子,我开心极了,我接着包,过了一会儿,妈妈把我们包的粽子拿去蒸了,蒸了半个小时,厨房里传来了一阵香味,我连叫妈妈去看,妈妈说:“还要蒸15分钟。”我又等了15分钟,蒸完了以后。我立刻拿了粽子吃了起来,“啊!好烫呀!”妈妈说:“心急吃不了热粽子!”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在我吃粽子的时候,从河边传来了击鼓声,我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他们在赛龙舟呀!我连忙拉着妈妈下去看,他们分成了5队,红队,粉队,蓝队,黄队,绿队,每队都有十二人,其中有一个人在龙头的前面击鼓,一人在龙尾指挥,裁判叔叔说了一声“开始!”,每支队伍都喊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围观的都在喊着“加油,加油,加油!”我也跟着一起喊,最后黄队获得了胜利。

啊!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还看到了精彩的龙舟比赛,这一天真令我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咚咚咚!锵锵锵!呼啊呼啊!”你一定认为这是在拆什么东西吧。我告诉你:“NO!这是我们在参加端午节龙舟活动。”什么?你不信?那我就带你去看看吧!我们的比赛地点在福州长乐市三溪村,传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由于三溪村端午节赛龙舟的比赛历史悠久,比赛还没开始,岸边就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

我看到这情形,一下子血液沸腾、激动万分,也忽然紧张起来:这是怎样的比赛啊,这么多人这么早就赶来看了?快快开始吧!放眼溪里,已有几艘龙舟开始练习了:有的在练习加速;有的在练习控制方向;有的在练习整齐划一的节奏,还有的在练习怎样增加士气。比赛马上开始了,我们一家三口也穿上救生衣参加了赛龙舟比赛,我们登上了“祥龙号”,哈,我好激动啊——我竟然也能成为一名龙舟赛手,多么光荣啊!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发挥!我们的桨开始跟着手转了起来。哗啦啦!啪!溅起的水花仿佛雨点般落到船上“安家”。我飞快地拿起勺子,手忙脚乱地把这些“入侵者”赶走了,因为爸爸告诉我船上的水会增加重量,减慢船速。

这时,有一艘龙舟赶了上来,大家看见了,手里的桨似风车似地转地更快了,我们的锣更响了、桨更快了、心更齐了,我跟着叔叔大伯们大声地呐喊:“嘿,呦,嘿,呦!”我忽然发现我的`声音竟然也能这么响亮!我们的呐喊声汇成一片,淹没了水花声,和着锣鼓声,响彻长空!听见了吗?那声音是那么振奋人心!在我们齐心协力下,那艘龙舟被我们远远地甩到了后面,就这样,我们使出了看家的本领,吃奶的劲,在这次的龙舟赛上,越划越勇,超过了所有的对手,获得了第一名!虽然满身是水,虽然嗓子喊哑了,虽然手臂都划疼了,但我们,十分开心。这次激烈的龙舟赛,让我真切地懂得了什么叫做团队的合作精神,只要人心会齐,就会显示出无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节习俗作文:插柳的由来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语文迷小编就告诉大家!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

“清明插柳”风俗由来已久。民间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关于清明节插柳,有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关于清明插柳的来历,据传还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柳条插进泥土即活,有强大的生命力,插到哪里,哪里成荫。柳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插柳插出不少柳树,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树的习俗。

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其二是说插柳避邪。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人们认为柳枝有灵性,有“鬼怖木”之称,在柳条发芽的清明时节插柳可以避邪驱鬼。

在中国民间,柳枝向来被视为驱除瘟疫的象征,据说这一说法源于佛教,佛教经典《灌顶经》所载,禅拉比丘曾以柳枝咒龙,观音则一手托净瓶,一手拿柳枝,以柳枝沾净瓶中的水向人间抛洒甘露,驱病消灾。受此影响,中国人便以柳为驱邪消灾的吉祥物,称其为“鬼怖木”。清明,古人以为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因此又称鬼节,而清明又正值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以辟邪了。

清明插柳还有一说,是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的。

传说,当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纪念,群臣纷纷效仿,相沿成习。清明戴柳,便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了。

清明戴柳,除了辟邪禳灾、祈福迎祥之用外,还有纪年华之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这是因为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意,特别是妇女戴柳,有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母亲节的由来初中作文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在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并不一样(参见世界各国母亲节日期)。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

节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AnnaJarvis,1864-1948年)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可是这个愿望尚未实现她就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节日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开始。她曾亲自在教堂中安排仪式,组织活动,同时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要佩戴白色的石竹花。这一活动,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

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已。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

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并规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而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母亲节的由来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8旅游胜地的由来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并不是天然的美,美也要我们的保护。一旦让垃圾自由自在的飞翔,美丽的胜地就变成了垃圾场。

有一天,森林医院突然来了许许多多的病人,这是怎么回事?小猴说:“我无家可归,冷死了。”“我也无家可归,呜呜呜……”小鸟说。小鱼告诉布布花医生,他家的突然变得很脏,无法呼吸,好难受。

布布花医生让大家在医院养伤,自己出去调查一下,这美丽的旅游胜地象不象小动物们说的一样。她走着走,她发现树木越来越稀疏。她问了问树桩才知道,近来人类社会在不断砍伐树木做原料,所以小鸟和小猴无家可归呢!

她又走着走,原本美丽清澈的小河,现在变得浑浊不清,小鱼住在这,不生病才怪呢?布布花医生随着污水的源头走去,发现有很多工厂,每个工厂边都有一个大大的排水口,排水口不断地排出的污水流进小河里。在小河的下游,有堆积如山的垃圾,周围一片死气沉沉,从前那片绿绿的草地被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小河的中上游,漂浮着死去的家禽。一条条鱼儿浮在水面上,原本一片美丽,生机勃勃的森林,因人类变得乌烟瘴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节的由来的作文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元宵节已经来了。说起元宵节想必大家就想到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了吧。其实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不一的意义,大家都应该知道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第一个节日。

一般来说,春节过后一些人根本等不到正月十五就要离家出门打工了。而他们此时并没有从过年的热闹气氛中走出来,一年的未见使他们对春节来临不舍。对家人也更加难以割舍。而元宵节的到来是他们到了异地工作后的第一次的节日,而这种节日的气氛既是他们对春节最后的留恋。也是他们工作一年的动力。因为元宵节的含义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满月。满月在中国意味着团圆。所以元宵节的意义不同。

但是元宵节还有一种说服是“缘消节”。大概是觉得一年到头好不容易见一次面就这样要分开。好不容易的缘分就这样没有。就是“缘消节”吧。

但是不管那一种说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个人都有去纪念和传承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 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世界环境日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在会上提出了经周恩来总理审定的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要求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团体在每年6月5日前后举行保护环境、反对公害的各类活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在这一天发表有关世界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节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

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八”也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新中国成立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的食俗: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