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潮州湘子桥的由来【经典20篇】

建党节七月一日就要来了,那么大家可知道建党节的由来和它有哪些习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建党节的由来和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7310

作文

1000

成语逼上梁山的由来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拼音】逼上梁山bīshàngliángshān

【释义】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近义词】迫不得已、铤而走险

【反义词】自觉自愿、自告奋勇

【主人公】林冲

【成语故事】

豹子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正在这时,侍女锦儿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一伙一看那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说罢将高衙内拥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听明情况便要去追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林冲忍下了这口恶气。

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今属河北省)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姓氏的由来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呢?上古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氏是从姓派生出来的。从汉朝开始,姓氏合而为一。姓氏的形成有其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同一个起源。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有姓了。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姓表血统,氏表职官、表居地、表职业”,如今姓氏只用于表明家族。《说文》对于姓的解释是:“人所生也”,“姓从女,从生。”因此,姬、姜、姚这些最古老的姓都与女性有关。在母系社会,同一母系的后代不能通婚,为了区别不同的婚姻集团,便有了姓。其中一些主要的姓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同姓的不断出现,为了区别家族的地位、出身,才产生了氏,最早明确记载姓氏是从周朝开始的。氏的本义为“支”、“歧”,目的是用来区别子孙的出处,同一姓可以衍分为许多不同的氏。随着“支”、“歧”的不断产生和增多,姓氏也多了起来,有以祖先的族号或庙号、国名或地名、官职、动植物、数字、方位等为姓的;有以爵位、国号、官职、居住地、封地、职业等为氏的。

上古的尧帝族号为唐,其后代便以唐为姓;齐、鲁、秦、晋等姓也都是古代的国号;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后代有不少人分别用他们的谥号“文”和“武”为姓;东郭、南门、南宫等既是以地名又是以方位为姓的;以动植物和数字为姓的有牛、马、羊、龙、熊、柳、杨、花、李、千、百、万等;以官职官位、爵位、爵号为姓的有司徒、帅、尉、王、公、侯等;以封地为氏的有屈、解、商等;以职业为氏的有陶、巫、屠、卜等。不少“姓”和“氏”出处相同,因此除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由母系转向父系之外,“姓”、“氏”同源也是两者合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重阳节的由来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因此,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因此,今天也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生效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那么,为什么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呢?

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季秋九月,“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饬……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那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诗句。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九月九日那一天,当时还不是节日。而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据考始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把重阳当作一个节日,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到了魏晋时期,重阳节又多了赏菊、饮酒的习俗。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著名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脑健康日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从2000年开始,将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规定9月16日为“全国脑健康日”。在“脑健康日”来临之际,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首席专家于春江教授为我们解读了脑疾病和脑健康的相关知识。

“大脑是由100亿个神经元构成的,全部脑血管连接起来的长度接近17万公里,大脑是人体各个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是心理思维活动的中心器官,对人体发挥着整体性的调节作用……”

大脑是一台高精密且每天都在高速运转的“机器”,随着使用年限的累积,它也会出现老化、故障、“死机”甚至彻底“报废”的危机,一旦这些情况出现,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失控,甚至危及生命。

“大脑是人体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的健康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是灾难性的。”陕西康杰医院李新华教授强调,尽管脑健康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发达国家早就认识到脑的重要意义,美国和日本都相继提出过“脑的十年”、“理解脑、保护脑、创造脑”的口号,国际脑研究组织在第四届神经科学大会上,也将21世纪定义为“脑的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潮州家乡景物作文200字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家乡潮州的河里有小鱼,鱼儿自在的游动。蓝色的鸭子和白色的大鹅在小河里游泳,抓小鱼,正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有山上的小动物在小河边玩,小动物们渴了就到小河边喝水。还有的人到我家乡的河水边观赏小鱼,看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像一块块彩石在游动。还有小动物,比如小鹿,在水间照着自己的影子。那水清亮见底,很美丽,如果你到我家乡,春天来一定会被这里的水吸引的。

夏天,家乡潮州的水很美的,夏天太阳高高地照射着小河,小河的水闪闪发光,那光芒能把人眼睛射的睁不开。都说我们这里山清水秀,其实也真是这样。夏天的水很平静,因为夏天的风儿几乎没有风一样,所以我家乡的水才那样平静。夏天的水还很温和,夏天我家乡的水为什么很温和呢,还是因为夏天太阳很热,再加上家乡的小河水浅,被太阳晒得很温和。并且,我们这里夏天的时候还有一片片的鱼池,在绿树青山的环抱中,那水面碧绿碧绿的,里面还倒映着青山、绿树、白云和蓝天。

[潮州家乡景物作文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由来的英语作文700字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I am very happy! Because it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day! No matter where you go, you can ask for a smell of zongzi. The streets, everywhere to buy dumplings: a small meat meat, meat, egg yolk, meat dumplings, dumplings red dates......

When asked about the fragrance of zongzi, I realized that I was hungry. "Dad! Give me a big meat!" I said. "I want it too, I want it, too!" My sister said. " Dad said, "OK!" Ok! One person, all right. " "Eee!" I said to my sister.

"Well, hmmm! This is delicious, this one is delicious! " I, mom and dad and sister repeatedly praised. Mom said, "now you eat too much, do you want to eat at noon?" I said, "hee - hee, see it at noon." "Its no way to take you!" Linda! Ha ha! " After eating, we went to play badminton.

How happy today it is! I lik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h Yeah!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厦门潮州三日游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的时候,爸爸觉得呆在家里太无聊,于是带我和妈妈报团参加了厦门潮州三日游。大年初四清晨,我们带着行李上了旅游车。

第一天,我们在路过汕头时吃了一顿正宗的牛肉丸。听导游讲,最正宗的牛肉丸掉在地上可以弹到两层楼高。听导游这么一说,我们吃牛肉丸吃得更起劲了,好像谁不吃就会留下终身遗憾。吃完牛肉丸,又走了三个多小时的路,天黑时到了厦门。当晚我们逛了厦门中山路商业街,我买了一块自己非常心爱的怀表,爸爸买了小吃,妈妈买了发卡,真是好玩。

第二天,我们坐船去了鼓浪屿。那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这里有许多古老街巷和店铺,我们在这里买了当地有名的特产老婆饼和龙头鱼等。因为鼓浪屿曾被许多国家侵占过,所以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岛上有许多国家的领事馆旧址。因为这些领事馆建筑风格各异,展示了多国风情,使鼓浪屿变得更加美丽,所以鼓浪屿被称为“海上花园”和“万国建筑博览园”。之所以叫鼓浪屿,是因为这个小岛附近的石头上由许多空洞,被海浪拍打会发出打鼓的声音。

第三天,我们从厦门返回潮州,看了著名的湘子桥。湘子桥是一座浮桥,传说是八仙里的韩湘子建造的。两头是固定的楼阁桥墩,中间是一座用船链接起来的浮桥,白天出现,晚上消失。导游说,每天早上会把浮桥拼好供行人走路,晚上就把浮桥拆掉方便船只通行,就像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和降国旗一样的准时。我们还逛了潮州古城,那里人流密集、拥挤不堪,不过店铺里应有尽有,我们在这里买了木头雕刻的月饼模具和潮州瓷灯。中午在开元寺门口吃了一顿素斋,吃完饭我们就坐车返回江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秋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盂盆兰节的由来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节的由来作文300字左右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也就是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五。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节日。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灯笼,有鱼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很多很多灯笼,圆形的最多鱼形的最少,也有很多颜色的灯笼,比如说红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等。红色的灯笼也是最多的。

那里还有猜谜游戏,比如说池里没有水,地上没有泥;生在水中,却怕水冲等等。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和妈妈一起去看烟花,烟花放的很大声,还一闪一闪的像一颗一颗星星在天上闪来闪去的。还有圆圆的月亮,我抬头望了望月亮,想起了奶奶,我奶奶在老家,我我很想她,月亮看上去是很小,可其实月亮超级大,大得像里面灌满了东西一样。但是,月亮没有空气、只有二氧化碳,所以不适合我们居住。

今天晚上还放鞭炮,连车都响了。今年的元宵节实在太好玩了,希望明年的元宵节和今年一样好玩。

下一个元宵节一定是最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八月十五日是一个月圆之夜

我想知道中秋节由来,我问妈妈,妈妈说:这个我也不知道。”然后我跑进书房查了查电脑,电脑博士告诉了我他的由来,他是在八月十五日的时候。也就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在中国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仲,季三个部分,因儿中秋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这一夜,人们看天空如玉如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又称团圆节。

你们喜欢过中秋节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节日由来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中、英、美、法、苏共25个国家的64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47年2月23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1969年9月ISO理事会发布的第1969/59号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1970年10月14日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的庆祝世界标准日的活动。

世界标准日的庆祝始于1970年10月14日,由当时的ISO主席Mr.Faruk Sunter (土尔其)所创立。从1970年10月14日第一届世界标准日起,如今已经是第43届。为了庆祝世界标准日,ISO理事会于1978年9月召开会议通过决议,"理事会希望看到世界上有最大规模的标准化宣传活动。决定在每年10月14日庆祝世界标准日,并鼓励ISO成员在他们的国家里庆祝这个日子,规模越大越好"。此后,每年的10月14日,就成为了世界各国标准化工作者开展宣传标准化,举行纪念活动的盛大节日

从第17届起,世界标准日祝词开始赋予了主题,以突出当年世界标准日的宣传重点。在第23届世界标准日以前,均是由ISO和IEC主席联合发出祝词,从第24届开始,国际电信联盟(ITU)也参加了世界标准日的纪念活动,由ISO和IEC主席及ITU秘书长联合发出祝词。

世界标准日的目的是提高对国际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要。这个国际节日是献给全世界成千上万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志愿者的礼物。

中国自从1978年重新进入ISO以后,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纪念会,紧密结合当年ISO的世界标准日的宣传主题,广泛宣传标准化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的标准化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建党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处在更加艰苦的农村战争环境或者在白色恐怖下进行斗争,仍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此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当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特辑》,发表了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的社论,还发表了朱德写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林伯渠写的《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吴玉章写的《我和共产党》等纪念文章。在此前后,该报还大量报道了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纪念党诞生20周年活动的情况。同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纪念党的诞生的社论。

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每年的7月1日,全党都要热烈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这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中国民族最重要的纪念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从延安时期举行纪念党的诞辰20周年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开始,到现在举行纪念党的诞辰80周年的活动,已经过去了60年,“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祭灶节的由来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糖瓜祭灶,大年来到。“照旧习,每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

最初的祭灶是祭“先炊“者,因为他教人熟食,有功于人。当时祭礼很简单,只是用盆瓶之类的炊具把酒食盛在里面一祭而已,其后才逐渐演变成祭灶了。

灶神本是个子虚乌有的迷信偶像,关于灶神的传说和祭灶的风俗,流传极广。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一颗星宿,因为犯了罪,玉皇大帝便把他贬谪到人间,让他呆在别人家里,察看谁作了错事,然后上天去给玉皇大帝汇报。灶神名叫“司命“。淮南万毕术同抱朴子也说灶神上天告人罪状,有减寿之说,于是灶神就被称为“司命“了。

在东汉时是专祭“司命“的。用木头作 l.2尺长人像,行路人放在箱箧中,居家人另作小屋供奉。后来的灶王像、灶王龛即袭此而来。曹植有诗曰:“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古来庖厨之门,大多在东,在灶神像上常常看到“东厨司命“四字即是此意了。

汉人说灶神晦日(月底)归天,究竟哪个月,没有肯定。不过阴子方祭灶是在腊日,可知汉时已有腊月祭灶了。 后来送灶神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接灶多在除夕。可能因为二十三到除夕正相当于古人的一个“来复“(日期),二十四日是因为腊月有大小建,而且二十四日又是交年节。

祭灶的仪式,是在晚饭后天刚黑的时候开始。放好桌子,把灶神像摆出来,在桌子最前面放好香烛、纸马、清茶、碗筷和麦芽糖等,另外再摆一盘马草马料,一碗凉水,据说这是喂灶王爷马的(自唐以后多称灶神为灶王)。在这些祭品中主要是“糖“。因为灶神吃过嘴甜了,到天上去,就说人的“好话“而不说“坏话“了。龛框的对子也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仪最后一段,是将灶神像从龛中拿出,放在黄钱等物之上,点火焚化,同时把祭品中的马草马料一并焚烧。灶神便随着青烟上天而去。祭 灶的节目至此便算演完了。至于那些贫穷人家,平日就是烟绝灶冷,到了这天更不会有富裕钱去买糖祭灶,只好念着“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过得苦,明年再请你吃糖“,黯然地度过祭灶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九九重阳节的由来和典故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把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在这一天,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自己的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故有“九九登高、重阳节敬老节”之说。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说汉代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讲,九月初九那天应系着茱萸登高。桓景及其家人听从了他的话,从而躲过了一场瘟疫。所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很多人都会选择外出登高,躲避灾难,渐渐成了一个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重阳节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齐景公认定这是个好日子。以后,每年的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效他,渐渐形成了习俗。

不管重阳节的由来如何,它都是一个敬老、爱老的节日。而孝敬父母,向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涌现出很多名人典故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曾写文章《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令其母亲感动不已。

我国把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在这一天,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自己的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故有“九九登高、重阳节敬老节”之说。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说汉代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讲,九月初九那天应系着茱萸登高。桓景及其家人听从了他的话,从而躲过了一场瘟疫。所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很多人都会选择外出登高,躲避灾难,渐渐成了一个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重阳节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齐景公认定这是个好日子。以后,每年的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效他,渐渐形成了习俗

不管重阳节的由来如何,它都是一个敬老、爱老的节日。而孝敬父母,向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涌现出很多名人典故。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曾写文章《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令其母亲感动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饺子的由来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北方,最着名的就是包饺子了,饺子的种类繁多,有:酸菜猪肉的、羊肉芹菜的、牛肉萝卜的、韭菜鸡蛋的、玉米香菇猪肉的、白菜猪肉等等,依照个人口味来做。不用说,你肯定吃过饺子,可你包过吗?包饺子是件挺难的事,如果没有做过的话,那就跟我一起学习一下吧!请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1、必须要用上等的面粉。(因为这样包出来的饺子皮,才有着光亮柔滑的表面、洁白如钻的“皮肤”。)

2、面要揉得不硬不软、恰到好处。

2、如果包肉馅的饺子,最好用新鲜的肉,而且要肉多菜少才好吃。

3、提前先把肉剁碎,用调料拌好:油、酱油、盐、味精、胡椒粉、葱、姜等,30分后加入剁碎的菜,搅拌均匀。

4、饺子一定要包紧,不然在煮的过程中会爆开。

5、煮饺子要注意火候,先盖上锅盖煮开后,再打开锅盖煮两三个开即可。

好了我们已经把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包吧!

先把已经揉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基本相同的小块,把每个小块面团擀成薄薄的饼,这就是所谓的饺子皮了;在饺子皮中放入适量的拌好的饺子馅,把重叠的饺子皮边捏紧后,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等全部包好后就可以放到已经烧开的水中煮了,在水中少放点盐,据说这样饺子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沥干水后盛入盘中,快来品尝一下自己的杰作吧,请你一定要告诉我们味道如何阿!

关于饺子的文化还很多呢!我们了解到的只是其中的一角。听听下面的饺子由来的故事吧。传说是这样的:

东北有一个小村庄,人们过着平静又快乐的生活。可是,有一年山洞里,出现一只凶猛无比的大怪兽,有时叼走了小孩,有时吃掉了牲畜,村里的人成天提心吊胆,日子再也不快乐了!这年除夕村里来了一个外地人,名叫努尔哈赤,是个武艺高强,又爱打抱不平的人,他了解这个情况后,独自前往大怪兽出没的地方。经过几番搏斗,终于刺死了怪兽。大家把它的肉剁碎,包在面皮里,煮来吃掉,发泄了心头的愤恨。从此以后,每年除夕,村里人都要用面包肉馅,做成食物来吃。到了今天,饺子这种食物己不限新年才能吃,只要我们想吃,随时都可上饺子馆去,当然,也可以在家里自己包饺子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关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个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妈妈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妈妈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诗,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诗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晋文公的血诗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的,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扫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日城乡居民家家蒸月饼,以示全家团圆。武威人的月饼是发面蒸的,如倒覆的脸盆大,种类繁多,有分层月饼、拧丝月饼、对瓣月饼、桂香俱全,食之爽口。有“八月十五端出来”的俗语,意思是八月已经秋收,食物丰盛。亲友之间,互赠月饼,有攀比之意。八月十五晚上,蛟洁的朗月冉冉升起,家家在院内,摆设香案,供上月饼及瓜果等祭品,点蜡燃香,全家围坐赏月。少许,由主妇切开月饼和西瓜;全家食瓜果、月饼,谈笑风生,颇有情趣。相传祭月神供的西瓜,须剜成锯齿形的两个瓣,如家中有孕妇,可数瓜牙数预测男女,奇数生男,偶数生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尾大不掉的成语由来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尾大不掉,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成语】:尾大不掉

【拼音】:wěi dà bú diào

【解释】: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近义词】:尾大难掉

【反义词】:挥洒自如

【成语故事】: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如果从这样看来,就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尾大不掉”即尾巴太大就不好摇动。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调动和指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脑健康日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9月是中国健康月,9月16日是第8个“中国脑健康日”,而9月21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老年痴呆日”。两个“日”的设立凸显“脑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其受关注程度。据了解,目前我国脑血管病患者近700万,每年新发病人都超过200万。而中国在医学界对于脑健康的研究重点是集中在脑血管、老年痴呆症、癫痫、精神发育迟滞等典型病症上。在所有的疾病中,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是最高的,其中70%以上都留下各种各样的后遗症。

国际脑研究组织第四届神经科学大会,把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近年来,我国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9月16日,我国把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中国医促会脑健康专业委员会的王忠诚等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将每年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少先队建队日的由来

全文共 3414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今年是少先队建队66周年。

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为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于1949年10月13日。但中国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从本世纪初的劳动童子团算起,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革命的儿童组织活跃在父兄身边,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十分重视儿童组织的建设。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革命儿童组织。

1922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在湖南、江西边界的安源矿区,党创建了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安源儿童团。 1924年—1927年,在北伐战争时期,在儿童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劳动童子团。它以红色领带为团员标志,以右手五指并拢举到额头为团礼。它的呼号是:“准备着打倒帝国主义,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全世界的主人!”

1927年—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儿童团,它以红领带为标志,口号是:“准备着,时时刻刻准备着。”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儿童团。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能停。各地的抗日儿童团,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了地下少先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积极参加了革命斗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有名的少年组织有:活跃在上海的铁木儿团、报童近卫军、东北的兆麟儿童团,以及苏北解放区的儿童团。

1902年,俄国革命遇到了许多困难,列宁在《做什么》一书中发出了"时刻准备着"的伟大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终于举行了1917年的伟大的十月革命。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前苏联莫斯科诞生,并确定"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前苏联列宁少先队的呼号。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我国第一个革命儿童组织——"劳动童子团"时,便把"时刻准备着"作为自己的呼号。解放后,党又把"时刻准备着"写进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章里,明确规定为我队的呼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主要有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儿童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团等。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枣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0年,团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 建国初期的少先队,响应党的号召,在共青团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三大运动。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盗窃、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中,少先队员开展了“三要三不要”(要爱护公物,要爱惜时间,要艰苦朴素;不要损人利己,不要浪费,不要贪小便宜和拿别人东西)的活动。

1953年开始,少先队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好好学习”的教导,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1953年11月,团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鼓舞下,少先队员们努力学习,渴望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江苏省宜兴县、辽宁省复县松树区和北京市的少先队员提出开展“小五年计划”活动的倡议,在团中央的支持下,“小五年计划”活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少先队员收集废钢铁、拣粮、种植油料作物、饲养小动物,节省零用钱捐献拖拉机。

1955年,举行第三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团中央提出了“积极大量地发展”的方针,“让更多的孩子戴上红领巾”;“活跃少年先锋队生活,把少年儿童带领得更加勇敢活泼。”

1957年5月,上海少先队首创了以“热爱红领巾,做个好队员”为口号的“红领巾月”活动。在“红领巾月”中,少先队员收集废钢烂铁,向祖国捐献了上海市第一台“红领巾号”拖拉机。

1960年,团中央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会议作了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坚持少年儿童运动的共产主义方向》的报告。 1962年,团中央召开了第五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会议作了题为《为更好地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而奋斗》的报告。

1963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少先队普遍开展了“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他们读雷锋故事,和雷锋比童年,参观雷锋事迹展览,和雷锋班战士通信,做针线包、节约箱、建光荣簿等,在校内外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五、六十年代,各地的少先队活动非常活跃。如:参观工厂、农村、新的建筑工程;与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作家见面;祭扫烈士墓,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开展行军、野餐、军事游戏活动;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开展“可爱的祖国假期旅行”、“到月球去探险”、“我长大了干什么”活动;组织“45分钟的价值”队会、“大队游戏节”,开展“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讨论;兴办“小工厂”、“小农?薄ⅰ靶∫小保橹蒲巳ば∽椋⑸倌晖际楣荨⑵笳荆蛔橹昂炝旖砗铣拧钡鹊取U庑┗疃傧榷幼橹姆⒄购陀俗饔玫姆⒒哟蛳铝顺て谏詈竦幕。跋炀迷丁?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受到摧残。少先队组织的名字、标志被取消,代之以“批判走资派”为目标的“红小兵”组织。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1978年10月,团十大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我国少年儿童组织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定。中国少年先锋队重建。团十大一中全会通过了新修改的少先队章程,确定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为队歌。干部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并举,是团中央恢复与发展少先队工作的两大措施。1979年10月,团中央举办第一届全国辅导员夏令营,同时成立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 1979年,团中央召开第六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总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五爱”教育,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把少先队工作活跃起来,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献身人民、热爱科学、具有民主精神和健壮体魄的新一代,为造就一支朝气蓬勃的四化建设预备队而奋斗。会议提出了少先队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阵地化的基本目标。

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少先队确立了“面向新世纪,造就新主人”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少先队取得了许多突破和创造。以少先队代表大会制的建立和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的建立为主要标志,少先队实现了在共青团领导下的相对独立,并形成了团教两家齐抓共管少先队工作的新格局。少先队创造教育与创造性活动广泛开展。少先队理论建设与理论队伍取得新发展。1983年,团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了全国少年科研规划会议。1984年,全国少工委发起了“全国万名创造杯少先队活动竞赛”,开展了大规模的创造性活动。同期,少年工作者队伍培养、培训、配备和理论建设日益加强。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各级少先队组织普遍开展了“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学赖宁、学习“十佳少先队员”、“劳动实践”等教育活动,广大少先队员踊跃参加“我们爱科学”、“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等活动,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九十年代以来,少先队活动中关于培养少年儿童素质的内容逐渐增强,特别是1994年以来,为配合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变,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和初步的生存、发展技能,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起了“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简称“雏鹰行动”)。 1902年,俄国革命遇到了许多困难,列宁在《做什么》一书中发出了"时刻准备着"的伟大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终于举行了1917年的伟大的十月革命。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前苏联莫斯科诞生,并确定"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前苏联列宁少先队的呼号。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我国第一个革命儿童组织——"劳动童子团"时,便把"时刻准备着"作为自己的呼号。解放后,党又把"时刻准备着"写进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章里,明确规定为我队的呼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