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话题作文立意写作指导教案(最新20篇)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孝”字占据着几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识。小编收集了话题作文立意写作指导教案,欢迎阅读。

浏览

4687

作文

650

“感动”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着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精美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着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面对这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沉浸其中,你感动过吗?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8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人自生下来,情感、情绪就受到客观坏境的影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感动就是人的感情受到冲击时的一种反应。

考生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景或情,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此外在充分领会感动的内涵基础上,还要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一个新视角,去抒写真情。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只有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切记,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交流的。要让读者感动,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

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总之,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都符合要求。

[“感动”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最新高考作文指导:名校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指导_1400字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分60分,可谓重之又重,如何写好高考作文呢,高考作文写作有什么技巧呢,看看下面的文章你也许就有了答案

名校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指导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们下车后,大巴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大巴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按常理,一般人都会说:幸好我们不在车上!而这对情侣却说: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了。这句话是对人的心灵的考问,善恶、美丑、高下之分,往往就在这一念之间。

请以心灵的考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津】

面对突发的劫难,我们都不是先知先觉,无法事先做出选择。但事后,我们是先庆幸自己躲过一劫,还是先悲悯同行者的不幸?这是对我们心灵的考问,考问着我们的良知,考问着我们的情怀,考问着我们的道德水准,考问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是处于命悬一线之际,但也时常都会闪出这一念,而这一念往往就是一块试金石,在测试着我们心灵的善恶、美丑、高下。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记叙文要紧紧扣住这一念的萌生过程以及对它的感受、感悟去演绎,议论文则要紧紧扣住这一念的前因和后果、趋势去透析,从而彰显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鞭挞人性中假、丑、恶的污垢。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12月21日发出通知,明确要求从20102011学年寒假起,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三年级学生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将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这是目前全国下达的最严禁补令。

对这一最严禁补令,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人强烈反对,有人极力支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对这一禁补令,你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讲真话,写真情;不得套作或抄袭。

【写作指津】

这道作文题要求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降低了审题难度,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对社会问题、现象加以关注、思考和分析,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说。

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具备对问题进行展开探讨的能力。社会现象评论型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已经把问题或现象摆了出来,是什么已经确定,要求考生首先要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出肯定与否定、是与非、对与错、赞扬与批判的判定,进而确定评论的角度,然后直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评论,重点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办。或者写成记叙文,通过对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与观点。

虽然题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但相对来说写议论文更好,可以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与个人体会,确立明确的观点,有条理地论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作指导]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考纲,基础等级的一至三条要求是: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条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因此第一次议论文作文我们要求在这三点上要达标。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题意,“符合文体”与“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难达到的。关键是审准题意,确立正确的中心论点。

先谈确立论点的一般要求。首先,确立论点要准确。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是没有求实作风的表现。例如根据作文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立论,如果针对领导者用人求全责备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人无完人,用人要用其所长”;如果针对歧视犯错误同学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完人),我们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如果针对有的人获得成功就骄傲自满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有了成绩也不要骄傲自满”。反之,如果不这样针对某类具体现象发议论,只是用举例、引用、比喻等方法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正确性,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属于“无的放矢”。

再根据材料或话题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前面所说的“准、实”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一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找寻回家的路

清脆的车铃声划破了乡间小道的宁静,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前往外婆家的路上。

眼前的景物历历在目,可是我却记不起去外婆家的路了。唉,算一算,我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在外婆家过上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了。很多次是因为要上课而没有时间去。这一次,端午节能放假了,我终于可以回外婆家过端午节了。

好不容易跟着妈妈走完了那条印象模糊的山路,眼前出现了一座熟悉的房子。我下了车,轻轻叩了叩有些陈旧的门。

“哟,小妹回来啦!”和蔼慈祥的外婆亲热地叫着我的小名,“你可真是难得回来一次呀!”

跨进四四方方的庭院里,一阵清香扑面而来。我仔细地寻找,原来每扇门前都挂好了艾叶和菖蒲。我贪婪地吸吮着这股药香,虽然城里也会象征性地挂上一两束,到底也没有乡下的这味儿浓啊!

我正沉浸在醉人的香气里,妈妈就唤我到厨房里来。到那一看,桌子上放着一盘系着五色丝线的大棕子。

“吃吧,这可是我亲手做的哦!”外婆有些得意地说。

我解开一个粽子,咬了一口,棕叶的清香和红枣的甜味,让人唇齿生香。这味道,我遗忘了多少年?超市里出售的包装好的粽子,怎么有手工制作的这样可口,又怎么会有这般情谊绵长?

可是一连好几年我都吃着那样不完美的粽子呀!

我从前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呢?我不过是随便吃几个超市里卖的粽子就完事了。

其他的节日又怎么样呢?答案让我羞愧不已:中秋节,我只关心月饼好不好吃;清明节,我没有为已故的长辈扫过一次墓;甚至在除夕,我认为春节联欢晚会没有意思,赖在电脑前看好莱坞大片去了。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一到圣诞节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就忙着互赠贺卡,祝福“圣诞快乐”。

我再也不敢想下去,起身走出了屋外。

是不是嘴里充满巧克力的美味,就忘记了中秋美酒的醇香?是不是随着欧美电影的风行,就遗忘了“国粹”京剧的魅力?是不是唱着英文歌曲,就不知道《茉莉花》的旋律。传统文化正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渐渐不被人喜欢——然而,我们的灵魂的家在哪儿?

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回家吧,我对自己说。

我找到外婆:“外婆,给我唱首童谣吧!”

外婆有些惊讶,但随即就用苍老古朴的歌声唱了起来。

听着童谣,我感觉自己真的回家了。

来吧,我们,一起寻找回家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1853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任务型作文“爱心墙”立意指导和下水作文

全文共 286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作文题 (5月)

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一面“爱心墙”,它的功能是让市民把闲置的衣物挂在上面,为需要的人提供方便。市民纷纷捐助,衣物堆积如山。有人闻讯而来,挑了一些自己合适的就走了。然而不到一天,就有不少人向相关部门投诉:衣物乱堆,道路难行,现场狼藉。不久,“爱心墙”就被叫停。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完成写做任务

一、命题者对作文的解读

【命题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两个能力层级。

背景介绍:

“爱心墙”最初出现在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为了帮助流浪汉度过寒冬,一名市民在一面墙上钉上挂钩和衣架,并在墙上写下:“如果你不需要一件衣服,请把它挂在这里;如果你需要这件衣服,就把它带走。”“爱心墙”迅速风靡全球各大城市。

传入我国后,不少城市爱心人士也纷纷效仿。面对一堵堵“爱心墙”,社会各界大声叫好,它给热心人士提供了奉献爱心的平台,维护了受助群体的尊严;但也产生了公益监管、城市管理诸多新问题,如“爱心墙”选址、管理,对周边公共环境、交通秩序与安全、卫生防疫等。不少地方的“爱心墙”也因此刚一露面就被叫停。此事引发公众热议,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惋惜者有之……

材料简析:

本则作文材料介绍了“爱心墙”的功能,社会效果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从材料看,民众对“爱心墙”的公益功能并无异议。材料的焦点应集中在由设立“爱心墙”引发的社会矛盾上。不难看出,本则材料存在至少如下矛盾:热心市民设立“爱心墙”与相关部门叫停;爱心人士捐赠衣物与“衣物乱堆,道路难行”;受助者挑选“合适”衣物与“现场狼藉”;民众的“投诉”与爱心人士的“热心”。仔细分析,这四种矛盾可归纳为:动机(目的、愿望)与结果,严格执法(保护权利)与宽厚包容,新生事物的保护与打压,行动与规则,利己与利人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矛盾并非火不容,无法消弥。考生写作本文时应重在分析以上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的办法,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深入分析,并能提出相应的措施,展现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能力。

立意参考:

(1)从爱心人士(热心市民)角度:?有爱还要有“心”,周密策划,让“爱心墙”规范运行。爱心公益,应遵循公共秩序。好心能否办好事?爱心公益,也需规范化。 有了“爱心墙”,更要“爱心桥”。(或“只有‘爱心’的‘爱心墙’是不够的”) 设立“爱心墙”,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跟风。

(2)从监管部门角度:?对市民(草根)公益,要多一些鼓励与宽容; 要为社会热心公益者创造一个友善贴心的慈善环境; 管好“爱心墙”,勿变“垃圾场”。 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或“呵护爱心墙,需要暖心管理”、“爱心墙”要维护好更要管理好)。 莫让“爱心墙”夭折。

(3)从投诉者角度:?“爱心墙”传递公益慈善正能量,应予以理解与支持。 别让“爱心墙”碰壁,要为优化草根公益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对不合规之事,要大声说“不”,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爱”。

(4)从旁观者角度:?多些“爱心墙”,替弱者挡住风雪。 “爱心墙”:一种让需求者有尊严的行善。

(5)从受捐者角度:享受公益便利的同时,也不可贪图一己之私,而漠视公共秩序。

下水作文

有一种善意叫不被领受

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爱心墙,为需要的市民提供方便;市民纷纷捐助,衣物堆积如山;然而,不久就被叫停。这不禁让人深深思索……

毫不否认,热心市民设立爱心墙的善意,这善意让人温暖如春;也毫不否认,纷纷捐赠衣物的市民那浓浓的善意,世界正因为有这浓浓的善意而更加美好;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向公众传递浓浓的善意,是难能可贵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更是创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当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爱心墙的那一刻,向社会传递的是爱和善良;而爱和善良是根植于人性中的,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正因为如此,市民们才会纷纷捐赠如山的衣物,爱心墙勾起的是人性中的爱和善良啊。

但这份爱和善良却被叫停了!理由是“道路难行,有碍观瞻”。

诚然,“衣物乱堆,现场狼藉”确实有碍观瞻,叫停“爱心墙”确实可使地下道路通畅;然而,在这通畅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相关部门的无所作为;也毫不否认,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就快速处理的办事效率值得赞赏;然而,在这份效率的背后,更看到相关部门做事的简单与粗暴;退一步来讲,就算市民热心捐赠的衣物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容不整,但真的就只能叫停了之吗??就不能对“草根”公益多一些鼓励与宽容吗?就不能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而使善意传递吗?叫停的不仅仅只是爱心墙,更是叫停了众多热心市民传递的浓浓善意;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伤害了传递善意的风气;当有关部门因“道路难行,现场狼藉”叫停“爱心墙”时,我们不仅仅看见了相关部门的“效率”,更看见了相关部门对善意传递的忽视。

或许,忽视有不得已的苦衷;相关部门并非不知道“爱心墙”传递的是浓浓的善意,也知道叫停“爱心墙”在这个“鸡掉了一根毛全世界都知道”的文化场域中意味着什么,但依然无奈地选择叫停,应当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爱心墙”传递的善意肯定存在不能被人领受的现象。一旦这份传递的善意不能被人领受,爱心就变成窝心;市民的投诉也正基于此。

不是每一份善意都可以被他人领受的。某农民出身的歌手捐资为乡里办学修路却被村里人讥讽,陈光标捐资助学被人视为沽名钓誉,余秋雨出资50万为灾区学校捐献图书被媒体炮轰……很显然,有很多人没有领受他们的善意;同理,当众多的市民捐献衣物释放他们的善意时,相关部门有领受这份善意吗?那些前来挑选的市民有领受这份善意吗?来来往往的路人有领受这份善意吗?倘使我们能携起手来领受这份善意,并让这份善意传递下去,现场应该是另一番光景了吧!

我们这世界并不缺释放善意的人,但仅仅有释放善意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那些能够领受他人善意并感恩回馈社会的人;如此,我们这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第四段(议论段)行文解析

树立靶子:诚然,“衣物乱堆,现场狼藉”确实有碍观瞻,叫停“爱心墙”确实可使地下道路通畅;

进行反驳:然而,在这通畅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相关部门的无所作为;

再次树立:也毫不否认,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就快速处理的办事效率值得赞赏;

继续批驳:然而,在这份效率的背后,更看到相关部门做事的简单与粗暴;

让步认可:退一步来讲,就算市民热心捐赠的衣物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容不整,

质疑反驳:但真的就只能叫停了之吗??就不能对“草根”公益多一些鼓励与宽容吗?就不能用制度激活

“爱心墙”的暖心效应而使善意传递吗?

揭示本质:叫停的不仅仅只是爱心墙,更是叫停了众多热心市民传递的浓浓善意;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

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伤害了传递善意的风气;

回归材料:当有关部门因“道路难行,现场狼藉”叫停“爱心墙”时,我们不仅仅看见了相关部门的“效

率”,更看见了相关部门对善意传递的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初中事物说明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3136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写作历来是学生的难点,难点一在于把握不住文体特点,会写成记叙文或四不像文体;难点二在于学生选取的说明对象过于平淡,毫无特征;难点三在于语言十分乏味,难以引发阅卷老师阅读兴趣。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进行了初中事物说明文写作指导

一、请看作文题

请以“我的 ” 为题,写一篇事物说明文

要求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4.不少于600字

二、抛砖引玉——老师写“下水文”

老师以同一题目写作两篇作文,一篇为记叙文,一篇为说明文,直观地指导学生区分记叙文和说明文文体的区别。

1、例文一:我的“老人机”

唉!我悲催的“老人机”!

一日,阳光明媚,春风宜人。我意气风发地上着“赏析刘禹锡”,我大声地吟唱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哈哈,刘禹锡呀刘禹锡,你……。”“你”还未完,oppo独有的来电铃声“啦啦啦啦啦”响起,全班同学抿着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容都被按在诡异的眼睛里。只有傻乎乎的万科憋红着脸,指着我的包说:“刘老师,你的电话响了。”

可悲,我的oppo-ulike ,我的新手机呀,洁白的手机外壳,多彩的手机屏保,还有特意从台湾故宫博物院带来的翠白玉手机链呀!伟大的班主任角色,为了让全班同学不带手机,我曾故作姿态说,我上课也绝不带,若手机铃声在课堂上响起,我自愿罚缴一个学期。我大步走向我的包,迅速拿出我的手机,完全不在乎地说:“等我拿出电话卡,手机给保管员吧,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何况一介老师!”就这样我用起了我婆婆淘汰不用的一款“老人机”。

这款“老人机”可真土呀!馒头一样的外形,系着一根土蓝色的绳子,挂在脖子上,人整个成了一个傻老太太。

一日,“三·八”来临,网上疯传打折,办公室的女人们都亢奋了,胡洁老师眼睛都不转死盯电脑,口里喃喃说:“淘宝’亲’,京东‘亲’,哪个更亲?皇冠、钻石、几个钻……”,坐在离她不到三米的我顿时感觉“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连问:“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她头也不回,冷冷地说:“用老人机的人,跟你说了也白说。”我气愤地说:“机老我不老。”“老”字还未出口,我的老人机“铃铃铃铃铃铃铃”地狂响,办公室一片爆笑。

唉!我悲催的老人机!

2、例文二:我的“老人机”

我有一款“老人机”,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研发出来供老人使用的手机。

首先从外形来看,它极其符合老人使用。它既不是流行的滑盖的,也不是时尚的翻盖的,而是直板的,乍一看,就像一个馒头。它长约11厘米,宽约5.5厘米,重约200克,塑钢的材质,这款手机拿到手里大小、重量适中,防滑耐磨。手机的正面是由屏幕和键盘两部分组成。屏幕上不似其它时尚手机般菜单栏里充斥着游戏、qq显示、闹钟、网络连接、蓝牙等,它的屏幕只有两项内容,一是硕大的时间显示(但无日期,完全没有星期几,对于老人来说每天都是星期天);二是温度显示(提醒老人注意天气变化)。键盘按键的大小是普通按键的3倍左右,数字似乎是用刀刻的,给人的触觉是凹凸有致,无论你的眼睛是老花还是近视,都完全可以仅凭触觉拨打电话。手机右边有个凹槽,突起的部件是开关,只要向上推,一道白光就会射出,原来是个手电筒。左边也有个凹槽,两个突起像多余的耳朵似的玩意是调节音量的。翻到背面,有个橘红色的按键特别显眼,上面刻着“sos”,往上一推,就会发出尖利的报警声(对突发心脏病或处于各类危急状况下的老人极为有用)。手机的最下端也有一个凹槽,是挂着手机链的,只不过,这条手机链巨长,就像开全国人代表大会代表证的绳子,为土蓝色。它的作用可不是美观,而是挂在老人的脖子上,以防丢失手机或丢失老人。

这款手机不光是外形能满足老人需要,功能更是如此。例如在“工具箱”栏下有个项目是“我的位置”,里面有具体的经度、纬度、高度、精度、当前位置,如果你即刻打开,会看到经度115.917259度,纬度28.670116度,高度75米,精度3971米,当前位置中国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新魏路45号附近。“工具栏”下还有一个项目是“超级保姆”,里面有“买菜时间”、“吃药时间”、“接孩子时间”、“晨练时间”,手机到了固定时间会自动响铃及时提醒老人。如果拔出手机中的无线电线就成了一个标准的收音机,方便老人在晨练或傍晚散步时收听。最奇特的功能是它强大的来电铃声,只要铃声一响,大约方圆100米内你也可以清楚听到。

这样一款极具特色的“老人机”,你心动了吗?

三、学法指导: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1、从内容上,说明文是介绍对象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能、价值等属性,而记叙文是叙述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在表达方式上,前者是说明为主,后者是记叙和描写为主。

3、从目的上看,前者是让人们认识一种事物的特性,后者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一种感情和感悟。

4、语言上,前者是准确、周密,而且语言的风格一般是平实,也有生动活泼的,但是为了服务于说明事物的需要,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后者是利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非常生动,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四、学法指导——怎样能写出一篇规范的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的写作要点: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五、如何写出生动的说明文

1、穿插一些修辞手法

2、精美的语言

3、运用描写

4、例文展示:

我的一件工艺品

盘虬交错的根雕,洁白飘逸的羽扇,璀璨夺目的灯饰……工艺品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多数人误认为它们只是华而不实的装饰。其实不然,我家床头的小夜灯就是一件集美观和功能于一身的工艺品。

这盏小夜灯外型极其小巧玲珑,长宽不过一分米的身量,不仅不占空间,而且轻便容易携带,还不及一枚鸡蛋重。更让人过目不忘的怕是它独一无二的设计。普通夜灯大部分只是一个光溜溜的灯光,插上电源就会发出惨白的光。可这盏夜灯偏偏与众不同,一千多片大小不一的水晶薄片以各种各样的角度被乳白色万能胶疏密有致地粘合在一起,成为一颗剔透的爱心,晶片间的缝隙仿佛埃菲尔铁塔的留白,神来之笔间传递出无限韵味。别以为这仅仅是为了好看。瞧,由晶片组成的表面不单单可以使发出的光强弱交织显得华美脱俗,还能使人在使用时手与凹凸不平的灯面增大摩擦力,利于抓握而不易掉落。不过,即使摔了几下也不必担心,因为晶片灯面具有一定弹性,从约两米高的空中重重跌下,小夜灯也可以毫发无损。

这都不算什么,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当某个漆黑的夜晚你打开小夜灯,你肯定会惊异地发现它在变色,有如变奏的焰火,时而嫣红,时而粉紫,不一会儿又在黑暗中焕发出一朵鹅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晶片灯面内部安有一枚直径大概一厘米的灯泡,这可不是普通灯炮,经过设计师改装后可发出十种颜色的光。由于灯面为半透明体,其颜色自然就随透过它的灯泡色光的不同而改变了。这样别出心裁的夜灯,用它研究物理学中色彩的奥秘也丝毫不在话下。

且慢!现在就认为已经参透了这盏夜灯的玄机还为时过早。翻过夜灯,观察它的底座。底座就在灯心形造型的背面,像是把那颗完美无缺的心削去了一部分。不要以为这就会破坏其美感。这个底座安置的位置正好使不规则的心形与桌面有了一个相接点,不仅正好掩饰了这个缺口,还增强了小夜灯的稳定性。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小小的底座上居然容纳着三样东西:开关、纽扣电池盒以及约三毫米的微型支架,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既不会让夜灯拉着一条长长的电线而大煞风景,也避免了晚上夜起时灯不能随人而动的麻烦。由此足见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我经常喜欢在睡前点上小夜灯,静静地凝视它柔和而绚丽的光芒。这是心灵手巧的设计师智慧的结晶。想必将来还会有更多这样集美观与功能于一身的工艺品出世,超越前人,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写人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写人,是我们写作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小学写人作文写作指导,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小升初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5224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

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

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中考作文写作指导:详略得当很重要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文要懂得详略得当,这样才能写好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写作指导:详略得当很重要,欢迎阅读。

一.依据文题定详略。好些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而大多数同学的审题不认真导致重点不突出,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我的学习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学习生活,其他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二.依据文体定详略。记叙文要把记叙的部分详写,议论、抒情的部分略写,而议论文,就是议论的部分详写,而记叙抒情略写。

另外,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要详写。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依据结构定详略。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如正文的事件经过要详细叙述。例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可以略写。

四.依据内容定详略。与中心有紧密关系或直接突出中心的事件、情节要详细写,其他部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状物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状物作文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事物进行描绘、说明,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状物作文写作指导,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2522 字

+ 加入清单

原题再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①名 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 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维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忆里体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事业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学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

但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审题:“回”字搭平台,“味”字分高下

文题中“回”是“回忆”(“回想”“回顾”),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叙述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体味”“咀嚼”,要求在回忆的基础上“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内涵来,如果作文中表现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增加,回味曾经的人、事、景、物、理时,表达出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体会,则是评价作文立意的亮点的标志之一。

“回”后必须有“味”,“味”前必须有“回”

“回”是“味”的基础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脱离了“回”则会变得空洞牵强,只写“回”而没有了“味”,则会显得平庸而寡淡。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

⒈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

⒉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

所以平时在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去审题,从作文的提示语入手去审题,审出作文选材,审出作文立意,审出作文的表现手法,比如今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去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今年的高分作文很遗憾地大多判给了写相似的题材的作文上,这一类作文一般又判分在55分以上,例如写爷爷或奶奶或家中的某一位亲人为自己或为他人制作玫瑰蜜、玫瑰糕;桂花蜜、桂花糕,或者是其他的一道精美的吃的东西……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想或感悟,选材符合要求,立意存现了,写作手法也到位了,所以分数不可能低。但我们阅卷老师在感叹考生语言、结构等功底的同时,又为考生的千篇一律的选材感到惊心,难道生活中就没有让我们回味的其他的人和事了吗?我们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是不是太狭小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教给学生观察更广阔的大生活的意识呢?这样的学生教出来,心胸、境界是不是值得人担忧呢?

另一个现象是抄袭范文中的选材。例如有考生写《作文与考试》中的爸爸为我熬银耳红枣羹,父亲制作银耳红枣羹时的外貌描写:起球的毛衣、围着围裙的微凸的肚腩、氤氲的水汽中搅拌的汤勺,再如妈妈因我受凉咳嗽制作枇杷汤前清洗枇杷叶上的细毛的过程……这些选材确实符合作文的选材和立意的要求,但它不是你的东西,就不应该写到你的考场作文里来,遇到这类抄袭的作文,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便毫不客气地将之打入五类卷。通篇抄袭的作文赋分为10分。

平时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作文选材,不能鼓励学生的抄袭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也要大量的阅读有关的作文资料。

有些考生卷面潦草,给人极不好的印象;也有些考生字体太小,看时特别费力;还有部分考生涂抹严重,甚至给人做标记的嫌疑。

时间来做这样一件事。

1.审题立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只要审题立意正确,文章结构没有大问题,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审题立意有偏差,纵然整篇文章不错,也只能得35分左右。

2.结构思路。任何文章都要有思路结构,动笔之前要大致勾勒一下文章的框架,切忌写到哪里算哪里,否则整篇文章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要得高分就很难了。考场上对于文章结构还是要按正规套路出牌,不要胡乱创新。

3.文体鲜明。这也是作文本身的要求,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纵然是书信,也应遵循书信的基本格式。

4.细节要美。要写出能表现中心的细节,可以是人物描写,可以是景物描写,可以是环境描写,这样的文字出现在你的文章中,可以使你的作文成绩至少提高2-3分。

5.书写要清。在评分标准中,书写是其中的一项。整洁的卷面、规范美观的书写能给人良好的印象。书写是一项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靠平时的练习和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2044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______",我们可以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对_________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第二、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当我面对____________的时候",可以填上"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又如"寻找心灵的伊甸园" "寻找人生的方程 " "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第三、特定情境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 (2005年湖北黄冈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2006年上海市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 "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 "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 "当我面对凛冽寒风的时候" "我梦见范进参加中" "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

到的"当我面对______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境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 "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效果。

第四,特殊符号拟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或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_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此外,如"我好想得到一个 A+" "感悟8-1>8""明天,我飞向?行星"等,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第五,条块分割拟题法。

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 "劳动之美" "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击节叫好的标题。

但是,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在拟题时出现了不少问题,这里列出一些,以便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首先,是拟题雷同,千人一面。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______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 出现,仿佛考生要"面对"的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

以《感悟___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感悟大自然" "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很常见。显然,拟出这样的题日,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

再次,是补题随意,缺乏考虑。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仅仅着眼于内容 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半命题作文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作文题型,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定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考作文预测及写作指导:吹面不寒杨柳风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虽然未必每一个教练都能教出冠军,但每一个冠军背后都有教练!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都会有来自老师的帮助,请以"记一位帮助过我的初中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吹面不寒杨柳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题目分析】

题目一:

"记一位帮助过我的初中老师"乍一看特别像小学经常考查的题目"我的老师",但认真审题之后会关注到"帮助",还有提示语中的"成长",所以塑造人物形象是落脚点,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是通过帮助自己的事及最终自己获得的成长或者成功体现出来的。

所有人都熟悉的作文题目,更要求考生做到作文新颖性,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大胆放弃自己的第一想法。

同时,考生在完做到这些要点之后,还应注重加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辅以我们曾经在课程中讲过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抑扬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这样才能在一个看似很普通的作文中打动读者,取得高分。

中考在即,初三考生必须要做到快速提升作文能力,作文新颖性、动情点、主题类作文等都是考生必须要迅速掌握的要点,而这些要点,一直都是东学堂课程始终践行的重点,且针对中考层出不穷的变化,我们在即将到来的寒假课程中加入了更多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点:动情点设置、想象类作文等等,希望所有考生都能抓住中考最后的冲刺时间。

题目二:

"吹面不寒杨柳风"。简单7个字,相信给了考生不小的视觉冲击力。

但是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之后,会发现,其实这个题目并不难,"吹面不寒杨柳风"就是"温暖的杨柳风迎面吹来一点寒意也没有",很显然这个题目是含有比喻义的。考生只要想一想生活、学习中哪些人、事、物给过你温暖,让你有过"杨柳风拂面"的感觉,这个题目就变得特别好写。可以写成成长类的作文,那成长中的"杨柳风"便是激励你成长的良师益友、至爱亲朋,亦或是某种自身的品质(乐观、坚持不懈等),亦或者是某种物(礼物、小草、松、菊……),也可以写成励志类的,也可以写成亲情类的……这几类写作立意的角度,在东学堂语文初二春季班课程中进行过详细的讲解,东学堂语文的学员你们有福了!

【把议论文写规范】

从同学写作议论文的现状看,有两种情形比较普遍:一是太“杂”,思路不清,表达混杂;二是太“死”,典型的三段式,中间部分是事例的堆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没有?有。那就在于掌握议论文两种基本结构形式,从规范的议论文写起。

一是横式结构。就全文而言,是非常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开头引出观点,结尾总结照应,而中间(主体)部分则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分论点支撑,即从几个方面(或几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来证明作者在文中所要阐明的观点。这里要说明的是主体部分用来论述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它们是并列的关系,中间没有主次之分。所以,这种横式结构,我们又通俗地称它为并列式结构。譬如,我们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如果以横式结构来写一篇议论文,我们可用“幸福在哪里?”的设问开头;主体部分则从“幸福在劳动者的汗水里”、“幸福在有志者的追求里”、“幸福在无私者的奉献里”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最后以“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手中”来作结。由此看来,以横式结构行文,全文的层次显得非常清晰。

二是纵式结构。如果说横式结构的主体部分由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支撑,那纵式结构主体部分在展开事理论述时,则是逐层深入的。很虽然它不是并列推进,而是层层递进。在论述时,我们既可以按事理的性质,由表及里地展开;也可以按事理的范围,由小到大地展开;还可以按事理的发展,由浅入深地展开。比如针对学生的“浪费”现象,我们既要跟他们谈谈经济问题,也就是要“算算账”,让他们明白“积小成多”的道理;更要跟他们说说性质问题,一旦“浪费”成习,极易形成“奢侈”的作风,那后果就严重了。这样的分析,很显然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逻辑进行的。由此可见,采用纵式结构行文,事理层次清楚,文章的逻辑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1、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2、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3、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4、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5、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6、字数以600-900字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指导

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帮助考生打开思路,前几年江苏卷的命题者们常常要在题目前加上一段提示语,但提示语也是个双刃剑,提示语框死了或是提示得不周密,反而弄巧成拙。有人因提示语而打开了思路,有人也因提示语而误入歧途。

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者打破常规,没有费尽心思拟什么提示语,而是在文题前提供了三则材料,这三则材料很有代表性,有中有外,有古有今;既有家庭人伦的忧与爱,也有国家民族的忧与爱,更有广泛意义上的忧与爱,给了考生诸多提示与启发。这种材料加命题的方式不知是不是将来转为材料作文的一个过渡,反正江苏的命题模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总是命题作文,命题者也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的。

文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引发考生对“忧”与“爱”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这种关系型的作文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忧”或“爱”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同一的。忧是一种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活、家庭、社会就会充满爱。“忧”中要有“爱”,“爱”中又要有“忧”,忧国与爱国,要写出忧与爱的逻辑联系,先有忧后有爱,爱从忧中来。这是对学子们水平与智慧以及人性与品德的综合大考验,任何一个方面的肤浅与缺失,都或多或少影响着精彩作品的诞生。

同时,文题的发散性又很强,既可写小忧小爱,对亲人、对同胞,体现亲人、同学、师生、邻里之间的关心和爱护,对生命个体的忧与爱,也可写大忧大爱,写对祖国、对民族命运忧与爱,不同层次的考生也都有话可说。人们常说“居安思危”,实际上就含有“忧与爱”的意思,有了忧患意识,忧患的最终是为了爱,这样文章选材比较广阔,自然就会有深度。

在文体的选择上还是比较公平的,考生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可成文。写记叙文,你可以叙写生活中的点滴片断;写议论文,你可以纵论“忧”与“爱”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要扣住两点写,如果阅卷老师能从你的文章中感觉到你的“忧”是因爱而生的,而你的“爱”又因为“忧”而显得更加浓烈,那你的文章就一定能获得高分!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喻旭初认为,这个题目也对中小学的教学有一些启示。他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了解生活,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生活,增强公民意识。喻旭初认为,现在社会欠缺公民意识,对很多事情都麻木了。而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促进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改变。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孙芳铭如果考生在考场上不是胡编乱造,不是像往年一样靠引用古人、死人过日子的话,好好去写这个题目,写作过程就会是一次灵魂的洗涤。据我了解,今年考生中很多都是从大的方面来写,写忧国忧民的不少;也有一部分从小的方面来写,写忧父母,比如忧父母年龄大、责任重等,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写。但是这样写很可能写出来的就是“大路货”。考生写自己有真切体验的“忧与爱”会更好。例如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吃饭》,写的是他爸爸在一个大饭店请人吃饭,结果人一个也没来,他爸爸就打电话给他爷爷奶奶,谁知爷爷奶奶开心地一路跟别人说。直到回家后还在讲儿子今天请我吃饭。结果小作者看到爸爸回家后痛哭流涕,感触很深。这种文章就很好。如果考生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写一点真切的体验,就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尉天骄认为这个题目很多学生都有话说,写得好却不太容易。因为很多学生很容易走到套路上,拿屈原、文天祥等等来举例。这个题目要写好,怎么写呢?比如抓住孟郊的诗,是母亲对儿子的爱,可以反过来写儿子对母亲的爱;也可以取自己熟悉的入手,比如农村学生可以写河流的污染、土地的减少,比如“我为什么忧患河流污染呢?因为我太爱我门前这条小河了。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所以看到河流污染忧心忡忡。”城市学生可以写因为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亲情淡化。但很多学生想不到这些,容易写到套路上。我还担心一个问题,这个题目可能有的学生会把忧和爱写分离了。只写爱不写忧、只写忧不写爱,或者将两者写脱离了都是属于跑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指导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记叙文写作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2431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作文是各类作文的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2006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会变”,或写不同时期的“变”,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题是“交朋友”,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例如2006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

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

六是把有些关键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明确其适用环境和内在联系。例如2006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门其实开着”(江苏省无锡卷)、“印象”(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①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②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③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一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终于在流水一样的时光里走到了尽头,茫然失措的站在岁月的渡口,等待着,在下一个不知是怎样的日子里仓惶的漂流。

我已不敢伸出,那渴望牵住季节的手,就在林林总总的记忆里,品味年少时那份无羁的自由。红尘是怎样的一场梦啊,当我在青春的睡梦中蓦然惊醒,有那么多往事缠绵着、美丽着,却又被悄然的遣漏。瑟瑟的晚风拂动着檐下的风铃,诉说着人生的分别与相守,终于也明白了,这一场生命的过程,就是一杯酿着辛酸与甘甜的烈酒,是那么无法婉拒的一醉啊,于是痴痴的走过了红尘黑夜又白昼、少年到白头!

直到有那么一天,记忆成了痛得不敢触摸的伤口,就有了一种伤心的奢望:要为曾经的日子做一次殇情的守候,再梦回一次,跋涉的路上,那久别的温柔!

我,像是一只人海的孤舟,忘记了是怎样的开始,也不敢想起,这沿途的风景,是不是真的在这段生命里曾经真实的拥有……

这是终将落幕的舞台,孤单的剧幕里,我捻着青春的发角,恋恋的回首,就把一次次的擦肩相遇,演绎成缤纷的春与落花的秋。

多情的是这岁月,让我们这一生的过程,体会着上苍赋予生命的万千感受;偏偏无情的仍是这同样的岁月,让所有不舍的日子,都不能停下脚步,就只有在一次次绚丽的梦里,回到青春的时候,看那淡淡的云彩轻轻的游。

这一场生命像是风中的花瓣啊,最美的刹那,却是凋落的尽头。我不遗余力的想握住飞扬的四季,只想缀住它那匆匆的脚步,再也不会轻易的放手!

我只能是这红尘一个微渺的过客,拢着欢喜或是哀愁,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只等着将这百年的心事,凝成一次永恒的聚首。所有的日子,终于会回归到最初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发生过,只是还有一份悸动,在心底蛰伏了很久很久。哪里会有了无遗憾的人生啊,生命的轮回,只是一份无奈的祈求。

我放慢了脚步,时光却仍是毫不停留,风风雨雨的四季里,始终有一双,默默的含着泪光的眼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写作指导

全文共 11084 字

+ 加入清单

1、 审题及写作范围

本次作文的核心是“学会欣赏”。所谓欣赏,就是指人们用审美的心理、用审美的眼光,对客体进行细致入神的观赏和体味。围绕此话题写作范围很大。

可以让人学会欣赏大自然, 欢歌鸣叫的鸟儿, 粲然怒放的花儿,无语凝重的远山, 来去匆促的河流,空旷与落寞的戈壁, 令人怦然心跳峭壁。

可以让人学会欣赏人类几千来的人文艺术, 满怀崇敬地去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

更重要的是让人学会欣赏人自身, 因为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 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 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 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 世界才能充满爱!

当然还有其他事物。如生活,生命等等。

2、 文体及思路

一般思路

本次作文的中心是“学会欣赏”,“学会”两个字最重要。为何要学会欣赏,如何学会欣赏, 写成议论文是很容易想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最常见的观点是“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去“就有道而正焉”等等。写出这样的中心,再加字通句顺,文章的基准分就有了。

拔高思路

A 聪明的学生,或者说会写的学生,会在“学会”与“欣赏”两词之间再展开一下,文章就会更深入、更充实一些。如:“辩证地看别人的优缺点”,“如何看到别人身上不被常人注意的长处”,甚至“要学会欣赏别人的缺点”,“会欣赏也要一分为二”,“学会欣赏的目的是‘正己’”等等,在这些方面有所论述,生发开去的文章,往往得分较高。

B 每次作文所给的话题都很宽泛, 最好的思路是将其具体化, 而围绕话题加前缀或后缀又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本次, 就可将话题具体化为 “学会欣赏自然”, “学会欣赏书法”,“学会欣赏建筑”,“学会欣赏他人”, “学会欣赏爸爸”,“学会欣赏老人”,“ 学会欣赏创伤”,“学会欣赏困境”,“老师应学会欣赏学生”,“领导要学会欣赏下属 ”,“农民学会欣赏农民”,“女人应学会欣赏女人”等等。注意这些话题往往是别人最容易忽视的,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自然会打动阅卷老师。三种文体都可写。

C 本次作文写成记叙文有一定难度, 但是不是不能写, 最常规的思路如“我学会了欣赏父亲”这类题目就可写成一般的记人文章,再如“我学会了欣赏某个同学”这类话题,要保证三条∶第一所记之人最好是你曾轻视、甚至伤害、如今感到愧疚且有点味道的人;第二结尾最好围绕话题点题, 并用“时间已过去几年了, 其人,其事使我学会了欣赏别人”这类话进行升华”;第三拟个温馨点的题目,如“你在我眼里最美”、“心香一瓣”等等, 在加上故事本身的分量, 不会得低分。

三、材料汇编

1 、 学会欣赏别人

常见这样的人: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

真诚地为别人取得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取得的荣誉喝彩,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气度,才能不断拥有成就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听到别人有了成绩就不自在,看到别人有了进步就不痛快,是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的表现。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孤家寡人,不会有很多人愿意与他合作、共事和创业的。

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人格修养,一种气质提升,有助于自己逐渐走向完美。一个人总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但在这一方面也总会有人比他强。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就是这个道理。每人都各有所长,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这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赞美他人并不难做到,这要求我们去发掘生活和工作周围的人,想想他们的好处和优点,并毫不吝啬地称赞他们,这将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更温馨可爱.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2、 学会欣赏 有益健康

欣赏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感,人的心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与调适。同时,欣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充实生活并增添生活情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状态与肌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欣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对于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处的。

欣赏并不神奇,学会欣赏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艺术水平。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供欣赏的客体随处都是,譬如就在我们的家中,阳台上栽培的花草、墙壁上张贴的字画、案头陈设的工艺品、水族箱里喂养的金鱼等等,它们都无时不在向主人展示自己的美。如果你在茶余饭后静静地专注地观赏它们几分钟,便会生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来。又如人们平常所说的“自赏”,即品味自己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这也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养生之道,比如在观赏自己精心创作而成的一篇文章抑或一幅字画时,往往都会获得一种极大的精神满足、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读好书是欣赏,听音乐是欣赏,看优秀的电视节目是欣赏,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样是欣赏,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供欣赏的客体。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诗意,让你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进而获得心身的健康。

3、 学会欣赏凄美的往事

应该说,每个人都会有,而且一定会有,那种凄美的往事,这一种记忆中的伤感,是每个人心目中的唯美所在。因为它无法实现,所以才美。

不管别人是怎么去面对这种伤感的,但你须学会怎样去欣赏那种伤感。在有酒的时候,在寂清的时候,在无聊的时候,翻出来慢慢回味。

或许在不多久的以后,你会把这种伤感当做一个故事,细细地告诉你的爱人,让她和你一起共同体会故事中的美丽。

我不会为了过去而逃避,因为我已经知道珍惜今天的可贵,就象珍惜昨日一样,我懂得怎样去欣赏。

世事本无常,把握现在才最重要。放眼前方,有谁说,秋风下,那片落叶不美?

4、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曾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没想到,这句话却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的确,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欣赏”和期盼,恐怕也就没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不难看出,欣赏对人生多么重要啊!

当然,我绝对无意把学生比作小偷,但小偷尚且能因“欣赏”而改过,学生为什么不能因欣赏而奋发呢?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老师的欣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认为,做一个老师,首先要学会欣赏!

学生当然会缺点多多: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团结的精神,没有劳动观念,对老师过分挑剔,对自己要求过松,骄傲自满,自私自利。结果是老师挑剔学生,学生挑剔老师,工作没法打开。但只要老师尝试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也有很多的优点:勤奋、积极、向上,在学习上不甘落后于人,有远大的理想,个个都想争第一。这时,老师们会发觉,自己的学生也有这么多的“亮点”!这些“亮点”,老师应该欣赏!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老师的赏识更值得自豪的了。有一个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对我说:“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是最值得自豪的,我只有在你写给我的话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对我的关注。”的确,在学生看来,老师对他们的赏识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老师的欣赏,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而这正是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想不到,真的想不到,那么一点点的欣赏,对老师来说轻而易举,对学生却有这样大的作用!欣赏的确能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欣赏是一种理解与沟通。原来,在你欣赏自己的学生的同时,肯定也教会了学生去欣赏别人。人与人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沟通呢?师生之间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学会欣赏吧,欣赏是一种美德。老师学会欣赏学生,这是师生之间理解和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

5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肯定了别人也是肯定了自己,诚如爱默生所言:“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6、 学会欣赏与赞美

你懂得欣赏吗?你会赞美吗?就像古代诗人将那原本毫无生机的月球赋予了“月照花林皆如霰”的柔情一样; 你不是也陶醉于“星垂平野阔,风涌大江流”的美景之中吗?你与朋友的交往中,若只把发生的点点滴滴当作过目云烟,而忽视了平凡中的一丝亮迹,那又何必相逢呢?

试着用你心灵的视力去观察每一个人吧,你发现的每一处闪光点都会成为黑夜中的一点星光,只有到了繁星不满苍穹时,不仅是自己,其他人也会与你共同分享这份激情与喜悦。

大家都一样,希望身边的人喜欢自己,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别人采纳,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希望听到真诚的赞美,那么,你为什么不让这些并不难实现的愿望成为事实?“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古代圣贤早先给予教诲:己所不欲,勿失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这正是哲学家们悟出的一条人类行为的新奥妙

学会欣赏别人,努力去发现潜藏在深处的一线光辉,学会赞美别人,让每一缕光辉都放射出最夺目的光芒,这样,即使是星光灿烂过后的拂晓时分,启明星也会被映得更加耀眼了!

7、 学会欣赏老年人

林语堂说过,有人用老气横秋来骂人,实在是不晓得秋林古色之美啊!的确,老年人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显示出如秋天般深沉、博大的气度与胸怀,那种美是年轻人难以散发出来的。

老年人因经历过生命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所以锤炼出一种从容、淡泊的心境,使他们常能以静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的超然,来对待纷纭的人世。

老年人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积淀,以及晚年充裕的时间,常能做出令世人惊叹、赞赏的事业,绽放出绚丽多姿的七彩云霞。

老年人同样是宝贵财富,谁都不能小看他们。他们的知识、经验尤其值得重视,青年人可以从中学习到应对各种困难的技巧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有人说过,老年时代如蜿蜒河流的下游,宽阔而平静,是人生一个看似平淡实则丰美的重要阶段。世人要学会欣赏老年人,这才不愧是生活中的智者,因为他领悟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哲学真谛。

8、 学会欣赏

顾不上欣赏周围的景致,要赶路,要往前看。来不及对身边的一切心存感激,以为以后有的是时间。放弃了心中曾有的浪漫和幻想,因为那和现实是多么格格不入。人生路上,我们越往前走越无法停留,越来越多的景致被我们丢在了脑后。

是生活使我们变得疏忽?还是岁月让我们变得庸俗?

为什么我们忙忙碌碌内心却依然空虚?为什么我们日益变得麻木和疏懒?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伤害身边最亲的人?

为什么我们越是平凡越是不甘于平凡?

每天,我们重复着昨天,时光悄悄地在我们眼角留下沧桑。人生的经历,世事的悲欢已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波澜不惊。面对荣辱,我们已经学会了冷静对待。可是,我们依然没有学会一件最重要的事——欣赏。

学会欣赏,学会热爱周围的一切。学会欣赏,学会感激生活的馈赠。学会欣赏,让爱人更温柔更体谅,学会欣赏,让心灵放松。学会欣赏,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爱的海洋。

假如你感到压力不堪重负,请你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天空,欣赏蓝天和白云,欣赏月亮和星辰,在大自然的风中静静呼吸,让清新的感觉抚平你粗糙的心。

再上路时,我们一定不再是疲惫不堪的赶路人,学会欣赏,我们就是轻松愉快的行路人。

学会欣赏,让我们永远的主人!

四、示例作文

学 会 欣 赏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几千年来,文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我和狂妄。或是恃才傲物,或是自命清高,或是孤傲不群,皆而有之。然而,擅于发现并学习他人长处,事之以礼,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楚国音乐家俞伯牙,善弹,却曲高和寡。遇樵夫钟子期,善听,能感悟伯牙心境。两人成为“高山流水”般知音,遂结为兄弟。第二年,子期病死,伯牙摔琴谢知音,不再抚琴。知音的故事流传数千年,已经成为惺惺相惜的“英雄识英雄”的典范。它向我们昭示,学会欣赏他人也是做人的一种至高境界,欣赏与被欣赏同样是快乐的,成功的。

人们常用“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来阐释善于发现人才的问题。然而,谈得上欣赏的却又是一回事。人才常有,发现人才也常有,但真正懂得欣赏的却很少。欣赏是一种发自肺腑、源自灵魂的感觉,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士为知已者死”的动力,绝非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所能及的。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才也不例外。知音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真正的欣赏,是必定能客观对待他人的优、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小时侯,《晏子使楚》的故事让我懂得“橘生淮南为桔,橘生淮北为枳”的道理,明白“土壤”对人成长进步的作用,也让我明白待人接物不可戴“有色眼镜”,有时换个角度,也许另有一番景象。我们知道,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贵人”,正由于他们在你奋斗、拼搏过程中,鼓励你,支撑你,并欣赏你,让你明白自己的个人价值,重拾信心,发挥出个人潜能,最终将成就你自己。相反,没有人去欣赏你,发现你,那你可能会一直消沉下去。如果一定要说是金子就会发光的话,那么也要有人去把它从不见天日的矿里开采出来,放到合适的地方才行!

学会欣赏他人必须要能胸有雅量,能阅人,能容人,放大他人优点,忽略他人缺点,这样既能让别人感觉自身价值,也能让自己从中受益,这也是所谓的双赢效益。欣赏他人大多是擅长发现“类已”的人,见贤思齐,因为他们觉得英雄所好略同。然而,真正懂得欣赏他人的人,也应当会欣赏“不类已”的人或者说是敌人,尊重对手,欣赏他们可敬之处,让别人受宠若惊,才能蠃得别人的真正尊重。有时候,还能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谈笑间矛盾灰飞烟灭,何来不痛快?而鸡肠小肚容不了人,成不了事,最终也成就不了自我。

学 会 欣 赏 他 人

欣赏自己是孤芳自赏,欣赏他人才是慧眼识才。惟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胸襟,才能真正学会欣赏他人。

学会欣赏别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暖洋洋的春天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郊区公园散步。在那儿,她看见一个很滑稽的老太太。天气那么暖和,她却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仿佛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她轻轻地拽了一下爸爸的胳膊说:‘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多可笑呀。

当时爸爸的表情显得特别的严肃。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你不会欣赏别人。这证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少了一份真诚和友善。’

当时她觉得爸爸有些小题大做了,就很不服气地问爸爸:‘你难道不觉得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很可笑吗?’

爸爸说:‘和你相反,我很欣赏那位老太太。’我听了以后惊讶极了。

爸爸接着说:‘那位老太太穿着大衣,围着围巾,也许是生病初愈,身体还不太舒服。但你看她的表情,她注视着树枝上一朵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生动,你不认为很可爱吗?她渴望春天,喜欢美好的大自然。我觉得这老太太令人感动!’

这时,她仔细地看了一下,那位老太太确实像爸爸说的那样,眼睛中闪动着某种渴望,荡漾在她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喜悦。

爸爸领着她走到那位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春天时的神情真的令人感动,您使这春天变得更美好了!’

那位老太太似乎很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她说着,便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甜饼递给了希拉里。‘你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希拉里说:‘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优点。当你这样做了,你就会获得很多的朋友。’”

这个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爱人,人恒爱之。”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做过这样的游戏,让每个人写出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最讨厌的人员名单。最后统计发现一个规律:你产生好感的那些人,往往是对你有好感的人;而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的,与人为善,也是与自己为善。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欣赏的眼光;当你用鄙视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鄙视的眼光。盛开的鲜花会引来蜜蜂和彩蝶,而发臭的瓜果蔬菜,只能招来苍蝇和蚊子

1 用 欣 赏 酿 造 生 活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品尝,它才变得醇厚。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欣赏,它才变得美丽。生活如歌,或高亢,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聆听,它才变得悦耳。生活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品尝;去欣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朋友,你必须先反躬自问,切勿求全责备! 殊不知,没有宽容的心去支撑那一片美丽的天空,去耕耘那一抹理解的沃土,我们的生活怎么会绚丽多彩!

也许吧! 拿破仑的军事头脑足以弥补他的个子矮的不足! 毛主席脸上的黑痣也不能抹杀毛主席和蔼可亲的形象! 换个角度欣赏,拿破仑为矮个子的人树立了一个建功立业的榜样;毛主席的黑痣是他个性的代表,是他豪放气度的象征。所以我们说换个角度欣赏他人的缺点,也许你会觉得他更有个性。

对生活的欣赏正如我在文学路上体验。一蓬茅舍,凝聚着多少对影笔耕的日子;半壁青灯,漂泊着多少临窗寒读的夜晚,回首对文学的尝试,不知是酸、是甜、是辣…… 我对文学的欣赏正是这样,文学对于我,就像万仞之山上的灵芝招引我为之攀援,又像辽远的海上的灯塔鼓励我为之跋涉。我爱我的文学之路,因为我学会了欣赏自己的生活,学会了用欣赏的气度去回首我对文学的尝试,对生活的体验,甚至欣赏自己的不足。

尘世的喧嚣和霓虹灯的艳影大概早已吞没了人们的感觉,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情趣。其实生活就如酒、如画、如歌,只要我们认真去品味、欣赏、聆听,你就感觉到那酒是如此香醇,那画是如此优美,那歌是如此动听!

缺乏欣赏的心灵就像失去源头的江流,就像失去了根基的大树,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只能干涸、枯萎、消沉。

用欣赏酿造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是美丽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的;只要你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人间多了友善少了仇视,多了帮助少了冷漠……

用欣赏酿造生活吧!

会欣赏才会有发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她的双胞胎女儿来到花园。年轻的妈妈看到了满园的玫瑰,不禁陶醉,于是她问两个女儿这地方怎么样。一个回答说:“这儿太糟了,每一朵花下都有刺。”而另一个说:“这儿太好了,虽然枝条上有刺,可每个枝条上都有一朵美丽的花。”

两个女儿何以出现不同的判断呢?因为两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倘若是你,进入缤纷的玫瑰园,你欣赏到的是,花下的绿刺,还是刺上美丽的红玫瑰呢?只有如何欣赏才知如何去选择。

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看到过打高尔夫球。有人觉得这是一项很枯燥的运动。其实,当你明白了什么是标准杆,什么是小鸟球或老鹰球,当你习惯了或痴迷于高尔夫球手挥杆时的优雅,你才会发现高尔夫不愧是一项绅士运动,它引领着一种时尚,一种永不退色的潮流。而这些,只有会欣赏的人才能体会到。

学会欣赏,你才会发现更多。拿现代诗来说,以前总是不理解其中蕴涵的深意,总也不明白为什么“火下来,血就砍在了地上”,为什么“太阳不喜欢寂寞”,为什么“急雨点打上芭蕉叶的声音,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总以为只有古代的那些七律、绝句才是正统。于是自作主张地为一些现代诗词补上标点符号,凭感觉为其添加一些连词,煞费苦心地为其更改韵脚去促成一段自我感觉良好的格调。而如今,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些诗词的美妙:挣脱古诗格律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一切都是那么随意,却又都是那么的妙不可言,永远承载着人们的一种情愫。这也是真正的诗! 一句话:用理性的认知去欣赏,你会发现许多许多。

学会欣赏,你才会发现,其实人生的追求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经过了阵痛,你才会得到生命中的玫瑰。

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它给你的感觉都会因为你的眼光不同而不同,学会欣赏才是最重要的。

发掘美 丽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然而“ 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的古训并没有让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安徒生童话》中有一个小故事: 一只鹳鸟偶然在一群鸡中生活, 那群鸡喋喋不休地对鹳鸟的与它们相异的外貌品头论足, 结果一双纤细的长腿说成呆板, 高贵的气质说成自命不凡, 就连那抵御风雨的羽毛也被贬得毫无色彩, 单调极了.

我们自身的认识上的狭隘阻挡了发现美的道路, 而这些审美道路上的荆棘恰能被欣赏扫除。同样的阴云密布,敌人兵临城下,有的人只看到“黑云压城城欲摧”, 而李贺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生活是一面公正的镜子,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 它就呈现美丽, 反之则呈现丑陋.纵然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寻找美丽, 看待真实的眼光须是同样的.

学会欣赏, 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观察事物。 当你的生活一片阴霾时, 还会赞美墙角那支怯弱的红玫瑰吗? 批判虽可以矫正, 但这种否定一切的处世方法, 并不是我们推崇的. 一株向日葵,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它, 你会发现它金黄的笑脸与太阳会面的情景是多么生气勃勃, 然而, 当你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它时,它与太阳的照面简直是一幅阿谀逢迎, 巴结谄媚的丑态毕露的写真。一弯小溪,以恬静的心态去欣赏它,你会领略到这涓涓细流的轻柔曼妙的美。一首流行歌曲,专注的欣赏它, 你就会觉得自己在享受另类音乐的激情. 命运的交响; 而你带着蔑视 , 斜起眼光看它时, 你会以为这是对音乐的亵渎, 对高雅艺术的侮辱, 甚至会骂道:“简直是靡靡之音.”

生命的色彩只会在欣赏的眼神中寻找契合, 所以摈弃那些偏见, 种种厌恶,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周围的一切, 才能沉淀出生活的原色.

一个小女孩在玫瑰园中玩耍, 当她的母亲问她对这里的感觉时, 她回答是糟透了, 因为这里的玫瑰, 都有刺.而另一个小女孩则说:“上帝啊, 这些玫瑰是多么美丽!”在这个蕴涵浅显道理的事例面前, 聪明的你已经找到发掘美的眼睛了吧?

学会欣 赏

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纷繁复杂的事物总是萦绕在每个人的身旁。而怎样去面对这些或好或坏的事物,成为了人们心头难解的问号。

学会欣赏便是要人们以清醒的头脑去分辨,在事物中发现真善美,摈弃假恶丑。进入花园的两个姐妹回到妈妈的身边时,一个说“这里的玫瑰有刺,太糟了”,而另一个说“这里的玫瑰花真漂亮,太好了”,我们不难理解,两个女孩子是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眼前的玫瑰花的。一个只看到了枝杆上的利刺,持批评态度;一个看到了花儿的美丽,持赞美态度。其实,她们各自也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全面地,科学地欣赏。就如带刺的玫瑰,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娇艳美丽,也要看到它花杆上的刺,欣赏它的美丽芬芳,也要防刺扎手。

学会欣赏就多了一种感官,学会欣赏就要尽可能把一个事物看全面。理智地去分析它,正确地去对待它。从事物中去学会提炼有助于自己的信息便是欣赏的意义所在了。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生活中,我们多数人常凭自己的主观去观察事物,难免出现偏颇。如我们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常常要不分昼夜地苦读,弄得疲惫不堪,一个个怨声不断,整天喊着“悲哀”。殊不知生活并非如此单调乏味,难道你就不能感受到高三的生活正如农民们在繁忙的秋天,有一种收获的喜悦?难道你不为在高三能获取如此丰富的知识而自豪?生活中有许多人陷入了极端而走进误区。有的人因一时不顺心而一蹶不振,有的人因一次成功而洋洋自得。往往不能用平静而轻松的心态来对待事物。

学会欣赏,就要对待事物不偏不倚,抛弃绝对,把握尺度;学会欣赏就要遇事不慌,头脑清醒,不以感情用事;学会欣赏就要平心静气,宠辱不惊。不因一时之失而毁掉心中的梦想之城,不因暂时的成功而迷失前进的方向。用睿智去发现事物的美丽,用理智去对待事物的不足。

欣赏 · 发现 · 美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因此,懂得欣赏的人是幸福的。在他的眼中世界多姿多彩,整天生活在美的怀抱里,温馨而惬意。而对于那些凡事苛刻的人,世界便只剩黑白,终日让人不满,抑郁的情绪充塞自己的心灵,相形之下,更显得可悲可怜。

有句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提示了一个客观的真理:自然界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何况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来,因而批评家们永远不愁无事可做,更不用担心有下岗的危险。但这样的工作有意义吗?没有带来光明和希望,只有深渊和颓废。这样的工作多么乏味呀! 没有笑容,没有追求,如果还乐此不疲,便成了一个最大的缺点或错误了。

懂得欣赏的人才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在一些不懂得欣赏的人看来,断臂维纳斯即便不是失败之作也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根本不能称为艺术品,只是一堆废石膏。可这个断臂的爱神不知让多少人着迷,她那柔和的线条,美丽的姿态,自然的神情无不透出一种高贵的美。这种美难以用言语表达,却使每个人看到时都产生强烈的共鸣。是欣赏让人们理解了她的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人们一看到她,内心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愉悦,这便是欣赏作用。

小华盛顿用斧子砍倒了自己院里的一棵小树苗。在父亲没发现时,他主动地承认了错误。父亲没有一味地批评他的错误,因为他更懂得欣赏。他欣赏到了儿子那种诚实的品德,他所犯的错误与诚实比较起来,则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不能说华盛顿因此而上了总统,但不可否认,这一定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影响。可见,懂得欣赏不仅给自己带来愉快,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能够影响别人。

美是生活中一切快乐的源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发现美,才能找到快乐。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吗?那么,学会欣赏吧!

学会欣赏的人,走进玫瑰苑,见到的一定是鲜艳的色彩,闻到的一定是甜蜜的芬芳,反之,一定是荆棘满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话题作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还是要审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关键要读懂话题关键词的意旨,若给出导语提示,还应划出导语中包含归结的关键语词。一般初学者,首先要注意让这些关键词贯穿在自己作文的始终,统帅自己的文意。

规定“题目自拟”,一定不要用话题作标题。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落俗套。

2、标题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

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基础也要好好的训练,实际效果又发现学生完全没有一般思想认识的基础,真正可见现在所谓合格教育的成效,和高中教学要求的“架空作业”。

一、文章形式的革命——夹叙夹议

尽快脱离初中只重记叙,笼统归结的写法。高中的作文记叙只向最高水平开一条缝,你得复杂记叙,融情思与哲理于一炉,有最动人的细节和最精美的表达,巧妙蕴含深刻的思辨和无穷的回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不是学不会议论抒情的同学的避难所。所以,比自己多练议论,远比固守初中记叙的窠臼要有前途。高中的记叙必须简约,只提炼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内核,而尽量舍弃叙述的完整过程与细节。叙,惜墨如金;而起始学写议,应力求具体多点分析阐述。

二、文章立意的升华——深入浅出

叙完笼统归结是初中模式作文的又一通病,常常文章的结尾具有宽泛的普适性,而缺乏对文章应有之义作具体针对性的挖掘阐发,常常文章的“穿鞋戴帽”大到可以套在无数篇文章上,却没什么真正的思考。高中作文倘使还用夹叙夹议,也要对叙的材料反复推敲,找出几例可以统一在一个观点里的材料,就材料的不同侧面来评析议论,最后上升归结出恰当切题、言之有物的中心。

三、文章表达的提高——点睛生花

好的文笔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意蕴。描述中就渗透情思与评析,这是较高水平的表达。一般的叙议分段,也应注意所叙材料紧贴自己的议论,议论应采取逐层推进,前后分界,避免相互缠绕。但又必须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在文章中一定写好精心组织的关键议论,努力使文章多处呈现运用一定修辞的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