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古代寓言故事实用12篇 作文怎么写汇集20篇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古代寓言故事实用12篇 作文怎么写,方便大家学习。

浏览

3778

作文

1000

动物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森林里将举办一场特别的唱歌比赛,参赛的选手是森林里的鸟儿们,由八哥当主持人,猴子、河马、小免、梅花鹿当评委。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乌鸦,它浑身的毛黑乎乎的,它一张口,“嘎、嘎、嘎……”,声音又刺耳又难听,没等它唱完,观众们听得不耐烦了,它们大声嚷着:“下去吧,下去吧!”乌鸦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第二个上场的是百灵鸟,它一上台,便一展它那婉转动听的歌喉,观众们被它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住了,等它唱完了,观众们都为它鼓掌、喝彩。

鸟儿们一个个登台亮相,歌声响彻了整个森林上空。

比赛结束,由八哥宣布本次比赛的成绩,百灵鸟、杜鹃、黄鹂分获一、二、三名,它刚一宣布完成绩,台上台下欢呼声一片。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寓言故事:木偶与泥偶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木偶与泥偶>

山东省境内的淄水河畔,有一个泥塑的人偶和一个木雕的人偶。

在一个天旱无雨的季节甲,泥偶和木偶曾有一段朝夕相处的经历。时间一长,木偶渐渐看不起泥偶,因此总想找机会讥笑它。

一天,木偶带着嘲笑的口吻对泥偶说:“你原本是淄水西岸的泥土,人们把泥土揉合起来捏成了你。别看你现在有模有样,神气十足,等八月一到,大雨哗哗而下,淄水一下子猛涨起来,你很快就会被水泡成一堆稀泥了。”

那泥偶并不在意,它以十分严肃的口吻对木偶说:“谢谢您的关心。不过,事情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可怕。既然我是用淄水西岸的泥土捏成的泥人,即使被水冲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堆稀泥,也仅仅是还了我原来的面目,让我回复到淄水西岸罢了。而你倒是要仔细地想一想,你本来是东方的一块桃木,后来被雕成了人。一旦到了八月,大雨倾盆而下,引起淄水猛涨,波浪滚滚的河水将把你冲走。那时,你只能随波逐流,不知会漂泊到什么地方。老兄,你还是多为自己的命运操操心吧!”

不久之后,连续下了多日的暴雨,木偶被河水冲得不见踪影,泥偶却安然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睡觉。

故事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聪明人”,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谦虚谨慎,使自己进步得快一些。

不要随便嘲笑别人,想想自己的缺点,看看别人的优点。

《纪昌学射》

古时候,有一个射箭能手叫飞卫,技艺非常高超,远近闻名。有个叫纪昌的青年,想向飞卫学习射箭。

一开始,飞卫对纪昌说: “学习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一眨也不眨!”纪昌回家后,就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来回穿梭的梭子。这样练习了两年乏后,就是有人用针尖去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兴高采烈地去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飞卫。飞卫对他说: “虽然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这还不够。等练到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时,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练习起来。他用牦牛尾巴的毛,绑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然后每天聚精会神地盯着虱子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了起来,后来竞然大得像车轮一样。

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夸奖他说:“练得很好,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终于成了一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起死回生》

【同韵词】眼中钉、匕鬯无惊、强将手下无弱兵、板上钉钉、鸡犬新丰、开路先锋、人生如风灯、临深履冰、灿若繁星、畔道离经、......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术士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经虢君同意后,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不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

【示例】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我又沉醉在书的世界里了,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把自己包在书里,身体变成了书皮,胳膊变成了翻开的书页,而头发呢?变成了那一行行优美的文字。带着愉快的好心情,独自去访问书中的伙伴。听!是什么声音?是蟋蟀在弹棉花,弹得漫天都是,白花花的,轻轻地落在了书页上,变成了一篇美丽的文章;拐角里,一个小女孩可能遇到了什么伤心的事吧!哭丧着脸,泪珠像线一样,一滴滴地飘到了书页上,不一会儿,一个悲伤的故事就从书里探出了头;那边,又是一些快乐的孩童在水盆里玩水,忽然,下起了雨,顽皮的雨丝,轻盈地在水盆里扭起了腰肢,一滴一个甜蜜的酒窝,一滴一个悦耳的音符,一滴一滴串起一个洒满笑声的故事。起风了,微风掖了掖我的衣角,随后,又柔和地摸了摸我的头,亲切地把我搂在怀中,继续任由我在书海里飞翔。

我书中的伙伴都是热情而大方的,那憨憨的小熊给我抬来了一把椅子,机灵的小雀儿给我端来了一杯咖啡。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都笑盈盈地来迎接远客,他们为我舞蹈,为我歌唱,多么美好的一个片段呀!也许你会知道,在这一瞬间,又一个新故事诞生了??

我依依不舍地从书中走了出来,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不经意地看见,我的书已经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了。我爱读书

说起读书,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我这个人其实也没有多少优点,可家人都夸我爱读书,读书也就成了我的优点了。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爱读书。因为每个人从出生起就爱听故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认识的字多了起来,也就开始自己独立的看书了。可是仍然有很多人不爱看书,原因是看书就会牺牲在野外玩耍的`时间,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读书也是在玩,也是在享受乐趣,看书既可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又可以从中获得快乐,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就经常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着。

我读书的特点就是快,别人二十分钟读完的文章,我只用五分钟就能把它读完。如果你问我主要内容,我肯定会说得绘声绘色。由于我爱读书,所以我还爱写作文,书中的好词佳句,好的写法经常被我引用到作文中,而且一写起来经常刹不住闸,文思泉涌,呵呵,要不是老师规定了字数,我才不会停笔呢!

伙伴们,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都跟书交朋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狐狸与鹅寓言故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狐狸来到一块草地,看见草地上有一群肥肥大大的鹅,笑道:我来得正好,你们的队形很不错,我可以毫不费事地把你们一只一只地都吃掉。

鹅群吓坏了,它们哭叫着、蹦跳着、央求着饶命。可是狐狸却装着不听见,威胁说:无法开恩!你们必须死。

过了一会儿,一只鹅壮着胆子来问:既然我们不得不放弃我们年轻的生命,那么能不能高抬贵手,让我们做最后一次祈祷,让我们别在自己的罪孽中死去,然后我们会排成一行,让您每次都能选出最肥美的。

好啊,狐狸答,这倒是合情合理、挺虔诚的请求。去祈祷吧,我等着,等你们祈祷完。

于是第一只开始了长长的祷告,它不停地叫着:嘎!嘎!好像是没完没了;第二只等不及了,也开始嘎!嘎!叫了起来;接着是第三只、第四只,不一会儿它们一起叫了起来。

等它们祈祷完了,咱们再继续讲这个故事,可是事到如今,它们还在不歇气地祈祷着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寓言故事:野兔与青蛙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野兔在自己的洞穴中冥思苦想,这也难怪,在黑糊糊的洞里,除了想问题,还能干什么呢?他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烦躁忧郁困扰着他。他叹息道:“我是多么的弱小啊!不仅吃不到好东西,还要时常注意突如其来地袭击,我就是这样生活的,该死的恐惧始终困扰着我,即使睡着了,眼睛也还是睁得大大的。我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快乐的滋味。”

“你必须改变这种生活态度。”一只聪明的兔子建议说。

“恐惧能消除吗?我想许多人可能会像我一样,时常处于危险之中。”野兔得出了上述结论,并时刻警惕地环顾着四周。他不放过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机敏多疑地捕捉一丝微风、一点阴影。

野兔又陷入了沉思,一点轻微的响动惊醒了他。他飞快地向兔窝跑去,经过池塘时,只见青蛙飞快地跳进池中,深深潜入水里。

“哦,我也能让其他动物感到害怕,青蛙见了我都要飞快地跑开!我也是一个战士了!我是一个胆小的人,但青蛙却比我更加胆小。”

寓言大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是很弱小的人。丢弃自卑,你才能将你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名人顾炎武勤奋治学的故事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名人故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着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着。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着名的《日知录》一书。

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励志寓言小故事精选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国家,一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整天闹呀、叫呀,干一些荒唐至极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国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谁要是喝了那里的水,立刻就会变得癫狂起来。而这一国的人除国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个个都疯疯癫癫的。

这个国家的国君之所以没有得癫狂病,是因为国君另有一口专供他一个人饮用的水井。然而全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在他们眼里,无病的国君与众不同的样子倒成了一种病态。因此他们商量好,大家一起动手给国君治“病”。这些人轮番给国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能用的办法全用上了。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饮水。

国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后,马上就得了癫狂病,也变成了疯子。于是,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癫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癫癫,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心安理得了。

“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不过,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

全文共 64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而成语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1: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2:安如泰山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3: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4: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

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5: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zuo“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6: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7: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8:箪食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老猫叼起念佛珠来玩弄着,这给墙角里的两只老鼠看见了,他们的脑袋里不禁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怎样回事呢

老大说:“我们还是警惕一点好,不明白他这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说不定是故意引我们上钩呢!”

老二说:“这怎样可能听人类说,只要念佛就要心存善意,改吃素食。”

“那可说不定呢!”老大还不服气。

“那我们出去看看吧!”老二想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他得意洋洋的说。

说着他们走出了洞,离猫有一段距离

只听猫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善哉善哉

。”说着睁开眼睛扫了一眼老鼠兄弟,又合上眼睛说:“出家人不吃荤,只吃素食。”

老大听了,放松了警惕,说:“我相信:佛是绝对不会骗我们的,因为妄语(乱说不实在的话骗人)是佛门大戒,佛也是因为不妄语,才能够修成佛的。所以古人说:‘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我们走过去和猫交个朋友吧!说不定以后偷东西,能够帮我们开门,拿东西呢!”

老二赞同了老大的说法,大步流星的走到猫身边说:“猫大哥,咱们交个朋友吧!”

猫说:“好啊!”他停了停,问:“朋友有难应当互相帮忙,对吗”

“是呀!”

“我此刻需要你帮忙,我的肚子饿了!”

话说着,就把老鼠按住了,老鼠兄弟悲伤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性,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认清本质!”

猫奸笑着说:你们天天呆在洞里,今日总算把你们引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寓言类的成语故事:口蜜腹剑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是唐玄宗天宝时代,宰相李林甫主持朝政,他是靠玩弄权术起家的文盲宰相,以前是和文学大诗人张九龄同朝为相,以张九龄为首、李林甫为辅的政权格局,后来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张九龄扳倒后,同时还把一位执政大臣严廷之贬到地方当刺史去了,扫除了异己,李林甫顺顺当当地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大员。

虽说唐玄宗当时比较昏聩荒淫,但是在掌握大局方面还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忽然有一天,唐玄宗想起严廷之的好处来,在朝堂之上不禁赞叹道:“严廷之的文学才华还是一流的呀,不知道他现在干的怎么样?我很想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宰相李林甫看到皇上怀念起他原来的死对头严廷之了,感觉有些不妙。退朝以后,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把严廷之的弟弟召到自己的府上来,装作非常关心严廷之的样子说道:“今xx上想起你哥哥在朝为官的好处来了,得想办法让你哥哥来京城一趟,但是什么办法最好呢?”严廷之的弟弟听到当朝宰相如此挂念自己的哥哥,亲自帮忙操办哥哥面见皇帝的事,看来原来他们之间的怨恨情仇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了,那种感激之情无法形容。由于一时兴奋,他也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借口来京城,因为地方官不经允许擅自来京城是要治罪的。李林甫看到严廷之的弟弟抓耳挠腮,面露难色的样子,和颜悦色地说:“我倒是有一个主意,不知道是否可行,就让你哥哥上书给皇上,说自己得了偏瘫的病,在地方久治不愈,希望皇上答应在京城医治疾病,这样一来就可以见到皇上了。

严廷之的弟弟一听,这可是个好主意,马上点头应允。并以最快速度通知了远在地方的哥哥,哥哥得到信息之后,不敢怠慢,遵照李林甫的嘱咐写了一封信函给皇上,这封信函很快就传到李林甫手里,他拿着这封信函找到了唐玄宗,心平气和地对皇上说:“您上次提到有关严廷之的事,现在他来信了,说是患了瘫痪,可能是年纪大了,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您看是不是给他在京城找一个闲职干干,一来可以治病,二来可以养老算了,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皇上一听他已经瘫痪了,不能走路了,还有什么用途?就按照李宰相的安排,让他到洛阳干个闲差事算了。于是一纸诏书把严廷之安排到洛阳任职去了,一直到老死也没有见到唐玄宗的面。后来严廷之才知道这是宰相李林甫精心策划的陷阱让他往里面跳,后悔晚矣!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口蜜腹剑的来历。看来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是多么的险恶和复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激励人心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食草虎席迎春寓言故事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老虎当上了威震森林的老虎王,众兽们对它敬而远之,那些食草家族的动物们,见了它更是胆颤心惊,那些食草动物们谁还想见它吗!老虎还是专寻那些动物们吃。因为,那是自然规律,生物链而行成的。

这只老虎老了后看不惯它们的虎后代们惨忍的杀戮,它开始忏悔它年轻时犯下的错,它开始学着动物们吃草,它想它只要吃草能维持生命,它就不吃鹿、羚羊、麝、野猪等动物。这样森林就热闹了,就能充满生机。

这只老虎想吃草并不是一时虎血来潮,它听到一只从唐朝活到现在的千年老乌龟对它说:那熊猫在古代唐朝时还吃肉呢!而现在它不吃肉,它进化的吃竹子和竹笋,不照样活的很旺,而且被人捧为宝贝。

这只老虎不吃动物,它就光明正大地吃着草,它不用偷偷地伏击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偷偷地看到了老虎的异常。一次,一只羚羊对野猪说:老虎饿急了,食不上肉,饿的吃草,咱们动物们要警惕提防啊!食草动物们,吃着草,还要躲着这只老虎。而这只食草老虎,胃部不适,它渐渐地廋了下来,它也没有昔日食肉时的威风,它认为是乌龟骗了它,它开始扑食动物,但体力弱,没有了爆发力。连老弱病残的动物,它都撵不上,每次扑食动物都失败了。

老虎一时吃草吃垮了身体,食草是它的胃部患上了疾病,它后悔,但也晚了。它想它不能等着饿死,它强拖着虚弱的病体,艰难地吃着难以下咽的青草,时间以长,吃草不能消化,它难以活命。它连病代饿,它连吃草的力气都没有,还强忍着四肢站在森林里,它就那样四肢站稳而死去。

动物们看到老虎一动不动站立着,动物们感到很惧怕,蚂蚁爬到了老虎的身上叮着,苍蝇飞落到老虎的背上嗅着,动物们慢慢地观察这只一动不动的老虎,老虎的身上生满了蛆,那些食草动物终于发现了这只死去的老虎,那些食腐的动物们跑来争食着老虎的尸体。

生活规律和生存法则,是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事,都是要失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寓言童话故事作文550字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小猪与小狗

在一座充满欢声笑语的森林里面,住着一对十分要好的动物——小猪和小狗。它们两个形影不离,经常串门、做游戏,每天生活都过得开开心心的。

一天,小狗又到小猪家串门,他看见小猪躺在床上。小狗关切地问:“小猪,你怎么啦?”

小猪有气无力地回答:“我生病了,没办法下床。你来了正好,我的田里的庄稼长了很多的害虫,你下午有空能帮我捉一下虫吗?不然我那刚种下庄稼可能没救啦!”

小狗爽快地答应了:“好的,没问题,你只管安心地养病吧!”

到了下午,猴子、小鹿到小狗家玩。玩着玩着,小狗把答应小猪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到了第三天,小猪病好了,到自家田里看看庄稼长得好不好。可是,他发现田里的庄稼全部被害虫吃光了。小猪伤心极了,去找小狗理论,他们还大吵了一架。

失去了好朋友,小猪度日如年,他不禁想起以往他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小猪越想越觉得自己那天态度很不好,不分青红皂白,就大骂了小狗,对小狗的解释一定也听不进去。对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应该先向小狗道歉。

于是,他提着一袋骨头要到小狗家。半路上,他看见小狗竟然在自己的田里补种庄稼。这时,小狗也看见了小猪,他们相视而笑。

小猪忙说:“小狗,对不起!我不该……”

没等小猪话说完,小狗抢过话头:“不,应该我向你道歉,我答应你的事没做到,我这两天一直在自责。我想等补种完庄稼,就去你家。”

两个朋友握手言好,一起干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不愿为官而要做普通的百姓,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南辕北辙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人,住在太行山一带。他打算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按理说,应该向南走,可是他一坐上车就命令车夫朝北进发。车夫扬起鞭子,马儿撒开四蹄飞一般地向北狂奔。

路上,他碰到了熟人。熟人问他:“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我要到楚国去。”

“咦,楚国在南方,您为什么反而朝北走呢?”

“没关系,我有一匹上等的好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

“不管您的马跑得多快,朝北走,总不是到楚国去的路。”

“没关系,我还准备了充足的旅费,走多远,也饿不着。”

“旅费虽多也无济于事,朝北走,无论如何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没关系,我还有一个最出色的车夫,他赶起车来又稳又快,谁也比不上他。”

说罢,他一声令下,车夫又扬鞭驱车朝北疾驶。他哪里想到,他的马跑得越快,他的路费越多,他车夫的技术越好,只能离开他的目的地——楚国越远。

[提示]

走路要辨清方向,否则,到不了目的地。学习和工作也要辨清方向,否则,对社会,对人民,非但无益,甚至有害。当我们在学校里刻苦攻读的时候,当我们在社会上努力工作的时候,要经常辨识方向,以那个“南辕北辙”的人为戒。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①。季梁闻之②,中道而反③,衣焦不申④,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⑤,方北面而持其驾⑥,告臣曰:‘我欲之楚⑦’。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⑧?’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⑨。’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⑩。’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11),举欲信于天下(12),恃王国之大(13)、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14);王之动愈数(15),而离王愈远耳(16),犹至楚而北行也(17)。”

——《战国策》

[注释]

①邯郸(Hándān)——国的国都。

②季梁——魏国的臣子。

③中道——一道中,半路上,反——同“返”。

④衣焦——衣服上的皱折。申——同“伸”,展开。

⑤大行——即太行山。

⑥方北面而持其驾——正驾着他的车马朝北去。方,正在。北面,面北,朝北。持,拿看,这里是驾着的意思。驾,套好的车马。

⑦之——至,到、去。

⑧奚为——何为,为什么。

⑨用——费用。

⑩御看——驾车的人。

(11)动——一动,动不动。

(12)举——跟“动”同义。信于天下——取信于天下,就是让天下信任自己。

(13)恃(shì)——依仗。

(14)广地尊名——扩大领地,尊崇名望。

(15)数(shuò)——次数多。

(16)王(Wàng)——这里作动词,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意思。耳——而已,罢了。

(17)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小男孩打开了一个长熟了的豌豆荚,他手里有一支玩具xxx,他把碗豆荚里的五颗小豌豆装进了枪筒里,“砰砰”几声打了出去。

小豌豆们各自飞到了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一颗小豌豆飞得好高好高,它落在了一个软软的东西上,那个东西毛茸茸的,暖和极了,啊!原来小豌豆落在了一只小鸟的身上。这颗小豌豆跟着小鸟到处飞。不知道飞了多久,小鸟停在了一棵大树的树枝上,这只小鸟抖了抖翅膀,小豌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抖动,所以掉了下去。小豌豆掉在了树下,在小豌豆的一旁是一株刚发芽的小草。小豌豆问小草:“小草,小草,你长大了,想去哪儿呀?”小草回答说:“我哪也不去,就在这儿。”小豌豆有一丝失望,于是,它又问了在另一旁的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你长大了,想去哪儿呀?”蒲公英回答说:“我呀,想跟着风,风把我吹到哪儿,我就在哪儿落地生根。”这时,一阵风吹来,把刚想说话的小豌豆给吹走了。它滚呀滚,滚到了小河里,小豌豆问小河:“小河,小河,你能和我一起走吗?”“好呀!好呀!”小河微笑着回答他。

就这样,小豌豆和小河一起跑了起来,小河跑多快,小豌豆就跑多快。之后,小豌豆跑到了大江里,跑到了海洋里,谁也追不上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梓庆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那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ju)。

梓庆做的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鲁国的君王闻听此事后,召见梓庆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

“我是个工匠,谈不上什么技法。”梓庆回答说:“我只有体会,在做鐻时,从来不分心,而且实行斋戒,洁身自好,摒除杂念。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庆功、封官、俸禄;第5天,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晋见君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

梓庆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

“否则,我不会去做!”梓庆向鲁王详细介绍制鐻过程后,继续说:“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这个寓言教育人们,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执着、专一、忘我。梓庆制鐻虽然有些过分夸大精神作用,但是强调干事业摒除杂念、精神专注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续写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户住在山区养羊的人家,自从上次丢了几只羊后,发现是由于羊圈的破损,而被狼刁走的,他及时补牢羊圈之后,一段时间,羊没有丢失过。

可是好景不长,一天,这个牧民一早准备去放羊,清点羊群发现又少了一只。于是他急忙检查羊圈,没有发现破损,他进入羊圈后,却发现在羊圈的一角,有一个和脸盆一样大小的地洞,啊!他突然明白,原来狼是从外面打地洞进入羊圈的。

这次牧民下功夫在羊圈内做了一个捕狼的机关,只要狼一进入羊圈,机关的活门就会自动关闭,到时就可关门打狼。

当夜牧民悄悄地守候在羊圈内,等待“不速之客”的到来,半夜里,果然有一只大灰狼又从地洞里进入羊圈,只听见砰的一声,洞口关闭,狼无处可逃,当场被牧民用木棍活活打死。

牧民想起了这只狼曾多次偷吃了他的羊,十分生气,就剥了它的皮,然后,将狼皮挂在羊圈的门边,以警告其它恶狼。从此后羊群安然无恙。

虽然说“亡羊补牢”是及时采取的善后措施。但是这种措施是被动的,治表的做法。然而实践证明,只有与时俱进,亡羊打狼,以攻为守,才是治本的有效防范。才能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黔驴技穷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常高兴。于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唉!那驴的躯体高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显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虽然凶猛,也会存有疑虑畏惧的心理,终究不敢攻击它。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很可悲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讲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6:囊萤映雪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囊萤映“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