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故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优秀20篇

天作之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称赞婚姻美满的话。下面就是开学吧给同学们整理的一些关于名人故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1041

作文

1000

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中外名人故事》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很多中国和外国的名人故事,比如爱国诗人屈原、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估、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献身科学的居里夫人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世界上最美的天使——特蕾沙修女。有一天特蕾沙修女要到医院商量工作,在车站广场附近发现了一位倒在地上的老妇人,特蕾莎修女赶紧用手试了试呼吸脉博,老妇人还没有死,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医院的行程,因为特蕾莎修女想,如果老妇人躺在那里,一定必死无疑。接着把她送到了医院,可最终没能老人。但老女人在临死前,却十分感谢特蕾莎修女能够救她。

我认为特蕾莎修女是一个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无家可归者。她丰奉献了自己所有的爱,给了病人。

她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爱的力量,让我明白了在爱中成长的我们,也要学会帮助他人。因为只有爱,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懒惰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听过一个笑话: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勤奋小人和一个懒惰小人,当我们犹豫不决时,他们俩就会打架。小学的时候总是勤奋小人获胜,初中的时候他们就平分秋色了,高中时懒惰小人赢得次数渐渐增多,但是大学以后他们就不打架了,因为勤奋小人被打死了。

其实不单单是勤奋与懒惰,人的内心似乎总有两个声音在说话。一个声音非常善良,叫我们要拾金不昧、包容友爱,另一个声音却非常邪恶,告诉我们很多理由,叫我们把钱偷偷收起来、斤斤计较。

有这样一个规律:每当我们想要为善,恶就与我们同在。你察觉到这个规律了吗?你若决心谦卑,骄傲就与你同在。你若决心忍耐,脾气就立刻与你同在。读书时 多少次睡觉前下定决心明天早早起来学习,第二天闹钟响起时却伸手关掉闹钟继续呼呼大睡。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结果我们就活在了纠结痛 苦当中,甚至麻木久了,“勤奋小人被打死了”,完全在罪中也不自知。

宇宙万物各有规律。苹果成熟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食物吃下肚,不需要按一个“消化”命令的按钮,就会自动消化;候鸟迁徙、四季变化各有各的律。在 圣经罗马书第七章,提到人里面有三个律:神的律,心思的律,罪与死的律 。保罗说:因为按着里面的人,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看出我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思的律交战,藉着那在我肢体中罪的律,把我掳去。我是个苦恼的人!谁要救 我脱离那属这死的身体?感谢神,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人的心思虽然寻求为善,就是寻求神的律,但是却被罪与死的律捆绑,不能解脱。感谢神!圣经中有第四个律:就是生命之灵的律!虽然我们凭自己无法与撒但那 罪与死的律抗衡,但是若我们转向神,凭神生命的律而活,一切消极的事物都会自然而然地被置于死地,我们也享受到神的生命。我们这样做,人的生命同其善的律 为善的愿望就得满足,神的律的要求也得成就。撒但那罪与死的律就被击败。一切都是律的事。不要努力去爱人或为善。反之,要将我们的人转向神,这样我们就能 享受祂,祂的生命就能叫我们自然而然地爱人并为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新的名人珍惜青春的故事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比尔·盖茨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为祖国 川问胞服务定出去。” 1973年秋,盖茹该看这条校训走进厂哈佛。 依照比尔·盖茨的优越条件,他qJ以直接L二年级,但是 他的父母觉得他还足一步步来更好。根据后来事情的发展.

他 们很后悔当初的这个决定* 尽管报考的专业足法律预私。但孟茨并不炬继众父业。他意识到买真之市有——种深切的材晚驱使他应该向另一方向发 展。车好开明的父碌尊垦盖茨个人的看法,他们希望盖扶能找 到自己对未来的感觉,

而个愿人为限制他的天性。对一个人最 /解的莫过十他n己。 比尔·盖茨到了哈佛之后,心仍然索系在计算机上。所幸 的是哈佛的教学比较灵活,他在读本科的时候,除经济、历史、 文学、心理学等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 等课程。学校并曰允许学牛同时攻读研究生课程。

比尔·羔茨 进大学F也获得批准同时攻这本科和研究牛课程。他对法律以 及 些学科实在没仑多大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是每次 考试成绩也不算差。据说有一次考希腊文学时,他竞酣然入睡。 临考老师以为他是在潜心思考,可是见他过了半小时仍一动不 动,才把他从梦中叫醒。他勿忙答卷,差点没来得及把题做完, 4K结果居然得f一个“B,’.为此他得意非凡。 比尔·盖扶在考试的课堂上睡着并不令人很惊奇。对于熟 悉他的人来说.不这样倒是奇怪/。因为比尔·斋敌对于他喜 欢的事物,常常二天;反不睡觉。

比尔“盖茨的同伴怎么也理 解不了比尔·盖沃是怎么对付缺眠96。因为他们也熬夜,fR常 常公熬了l 8个小时到24个小时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而比 尔·盖茨常常熬到3G个小时或更多。

接着,比尔‘盖茨就会彻 底放松lo小时,然后出去走一走.买个馅饼回来.—边吃,一 卫接着十。也计这个时候.足凌晨3时* 比尔·盖茨的睡眠习惯特别古怪,他从不峦被单上睡觉,他 总是注那没铺奸的床上一例,拉过一个屯热毯往头上一蒙,立 刻沉沉地睡着T。在这段时问里,他不会因为屋千里面有什么 响功而醉来,他也不管会睡到什么时候。在后来成功的H子里. 44省他乘飞机的时候。也总是用毯子把头一蒙,—”宜睡到飞机着陆。

这种休息方式,与当年欧洲战场L的章破仑极其相似。 比尔·盖茨的杰出正亿于他不会一味盲从,而是懂得选择 人生的快感来源于自我的文现.而失去自我的决断,肯定 终生都是株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国家争气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贝时璋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为人处世,他友好、善良;搞研究做学问,他踏实、细致。

贝时璋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负责组织学、胚胎学、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等课程时,讲授内容详实,条理清晰,他能记得成百上千个骨头、神经肌肉和血管等的拉丁名称,使学生们惊叹不已。他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辛勤耕耘20年,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他曾自豪地说:“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不久以后简单的生命将在实验室合成。那时,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了。”1983年,他还拍摄了“细胞重建”的科普电影,获第五届中国电影最佳科教片金鸡奖,获得第23界国际科技进步奖和意大利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荣誉金质奖。

2003年,正值贝时璋获得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75周年。这一年的10月10日,是他100岁生日,而这一年他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工作。9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了“贝时璋先生百岁寿辰暨建所45周年庆祝大会”。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科伊内先生代表德国政府到会祝贺,回顾了贝时璋早年留学德国求学的经历,授予他“唯一学术公民”称号,并代表图宾根大学授予他“钻石博士”学位。正是在那次百岁寿辰庆祝大会上,国家天文台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将国家天文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贝老一直珍藏着那些记录着德国人民友谊和母校厚爱的博士证书。在德国留学期间,德国同学亲切地叫他“Paibub”(贝娃娃)。那期间,他曾先后与几位德国同学租住在德国人家里,为了省钱还一起住过汽车房。时间过去了80年,说起他的德国同学,他会随手写出一连串德文名字。几十年来,一些德国同学以及他们的家人与贝时璋一直有着书信往来。

期颐之年的贝老,思路仍很清晰,也比较健谈,尤其与人谈起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间都不停顿。有时,家人害怕老人话说多了会累,想让他停下来喝口水,他却极少停下来去喝。小儿子贝德常曾风趣地说:“爸爸说话刹不住车。”

2004年,在贝老家里工作了几十年的保姆李妈已到古稀之年。8月间,贝老特意请来李妈的儿子接李妈回安徽老家养老。贝老深情地对李妈说:“你在我家几十年,我们相处很好,就和一家人一样。你对我们帮助很大,我很是感谢。你要回家了,我们应该表示一点心意,给你拿上3万元钱,作你的养老钱。再拿上2000元作为你们母子两个的路费。你儿子专程来接你回家养老,是他的孝心,是你的福气,希望你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这场面,让李妈母子和在场的人流下了眼泪。

那个时候,贝老的家,无论是从房子、家具布置,还是他的用品等似乎都不太合他的身份,显得过于俭朴。贝老却说:“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贝老拥有一个人人称羡的家,夫人程亦明更是为这个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长期以来,程亦明是贝时璋精神上的强大后盾,为他营造了一个大后方,同时,也是他亲密的伙伴和同行。贝老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没有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是不去医院的,平常几乎从来不打针吃药。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贝老认为主要得益于4个方面: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注意营养。

在离世的前一天,贝老还召集了6位研究人员,一起讨论如何在已有的创新课题基础上继续努力工作,热情地鼓励大家要以为国争光为己任。王谷岩是6人之一,他回忆说,2009年诺贝尔奖公布后,老人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平静,他对我国科学创新问题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之中。“贝老想起北京大学教授林克椿198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了螺旋状脂质体,1982年《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成果。贝老觉得这个方向值得努力下去,特别邀请林教授过来,鼓励大家更进一步做下去。”王谷岩说,那天贝老精神很好,也很激动,和大家聊了有一个来小时,告诉大家“我们要为国家争气!”

2009年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我国大陆唯一走进2009年的第一批(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贝时璋老先生,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107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个瘫痪姑娘谱写的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的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她是谁?她就是八十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在五岁的时候,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的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的命运是非常不幸的,可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并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她克服种种的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的青年学习、工作和进步,使他们奋起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进了大学,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到边疆保卫祖国,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战斗英雄。

这是一个奇迹吗?确实是一个奇迹。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不会走路的姑娘生活得如此坚强呢?是她对人民、对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的驱使。她说过:“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忍耐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时代有个丞相叫娄师德,他是个很有度量的人。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担任丞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妒嫉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绝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却优虑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了吗?别人会以为你在顶撞他,这只能使他更火。所以要是人家唾你,你就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

后人对娄师德教人“唾面自干”的这种忍耐,总是嗤之以鼻,认为十分迁腐可笑。事实上,娄师德式的忍,是在训练一个人的韧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敛自己,而非以忍耐为目的。娄师德在武则天时代出任相位,总管边疆事务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于田)军司马时,和吐蕃大战,八战八捷,像这样勇毅不挠的精神和气魄,岂是一个畏缩者能够具有的?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同。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黄,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才,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间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撇嘴说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同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笑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同乃一乌龟耳!”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头走开了。

退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富弼的“胆小”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争执起来的话,只会得罪对方,对自己实在无益。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对方的无理取闹,却能逐渐改变对方的态度,使矛盾得到缓和。

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如果你事事都要去争、去计较,那就会惹许多闲气、得罪一大批人,这样一来,你的人缘又怎么好得了!当然,这里的退让忍耐也并非是让你变成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只是说在面对一些无谓的争执时后退一步,但如果是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寸步不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羞辱人生之砺激励人心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免不了会遭受大大小的羞辱。如果面对羞辱?愚者把它当做是对自己的一种打击,往往耿耿于怀,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智者却把它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反省自新,锐意进取,发愤图强。

有一次,戏剧家曹禺邀请他的朋友阿瑟·米勒来家中做客。闲聊中,阿瑟·米勒暗示道:像您这样的老作家,肯定是包围在一片荣耀和吹捧中吧。曹禺笑了笑,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的是画家黄永玉给他的信。黄永玉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阿瑟·米勒非常不解,如此一封使自己难堪的信,为何还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呢?曹禺解释道,正是这封信在不断地鞭策着他前进,每当他觉得懒散时,他都要阅读一下,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向前。

果然,曹禺在羞辱的鞭策下,又励精图治,创作了《胆剑篇》《王昭君》等著名戏剧作品。

有一个年轻人从部队退伍时,只有高中这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到一家印刷厂担任送货员。一天,他要将一整车四五十捆的书,送到某大学的7楼办公室。当他把两捆书扛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50多岁的警卫走过来,说:“这电梯是给教授、老师搭乘的,其他一人律都不准搭,你必须走楼梯。”年轻人向警卫解释:“我是要送一整车的书到7楼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啊!”可是警卫一脸无情地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师,不准搭电梯。”他们在电梯口吵了半天,但警卫依然不予放行。年轻人心想:这一整车的书要搬完,至少要来回走7层楼梯20多趟,会累死人的。后来,年轻人无法忍受这无理的刁难,就心一横,把四五十捆书堆放在大厅角落,不顾一切地走人。年轻人向印刷厂老板解释事情原委,获得谅解,但也向老板辞职,而且立刻到书店买了一整套高中教材和参考书,含泪发誓,我一定要奋发图强,考上大学。我绝不再让别人瞧不起。这个年轻人在高考前半年,闭门不出,每天苦读14个小时,因为他知道,他已无退路可走!每当他想偷懒!懈怠时,脑海中就想起“警卫不准他搭电梯”这一被羞辱、歧视的一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年轻人终于考上某大学医学院。后来,他成一家著名医院的医这专家。他常对他的孩子说,我非常感谢那个警卫,要不是警卫的无理刁难和歧视,也许我会碌碌无为、平庸度过一生。

羞辱人生之砺。古人说,砺乃锋刃。人也一样,只有经过羞辱、困难和挫折的砥砺,才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步入成功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节约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但有的时候,过度的节约也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欧洲文艺中,不得不提荧幕上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其中最盛名的要属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生前处处算计,临死还不忘叫掐灯省油,真叫人欲罢不能!各位朋友,勤俭固好,但不必要的勤俭往往会造成人性上的缺陷,这是值得注意的。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约翰洛克菲勒投宿】

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故事:玫瑰花信誓_700字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故事

玫瑰誓1797年3月,法兰西总统拿破仑在卢森堡第一国立小学演讲时,潇洒地把一束价值3路易的玫瑰花送给该校的校长,并且说了这样一番话:为了答谢贵校对我、尤其是对我夫人约瑟芬的盛情款待,我不仅今天呈献上一束玫瑰花,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们法兰西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将派人送给贵校一束价值相等的玫瑰花,作为法兰西与卢森堡友谊的象征。从此卢森堡这个小国即对这欧洲巨人与卢森堡孩子亲切、和谐相处的一刻念念不忘,并载之入史册。

后来,拿破仑穷于应付连绵的战争和此起彼伏的政治事件,并最终因失败而被流放到圣赫勒那岛,自然也把对卢森堡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

谁都不曾料到,1984年底,卢森堡人竟旧事重提,向法国政府提出这赠送玫瑰花的诺言,并且要求索赔。他们要求法国政府:一、要么从1798年起,用3个路易作为一束玫瑰花的本金,以5厘复利计息全部清偿;二、要么在法国各大报刊上公开承认拿破仑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法国政府当然不想有损拿破仑的声誉,但电脑算出来的数字让他们惊呆了:原本3路易的许诺,至今本息已高达1375596法郎。最后,法国政府通过冥思苦想,才找到一个使卢森堡比较满意的答复,即:以后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法国将始终不渝地对卢森堡大公国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予以支持与赞助,来兑现我们的拿破仑将军那一诺千金的玫瑰花信誓。

也许拿破仑至死也没想到,自己一时即兴言辞会给法兰西带来这样的尴尬。但是,这也正说明了一个道理:许诺只在一瞬,践约需要永远无论是凡人还是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近现代名人读书故事

全文共 331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近现代名人读书故事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毛泽东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2.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3.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4.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5.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附】名人读书的格言

1、自赞就是自轻。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2、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3、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4、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8、温故而知新。

9、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若要精,人前听。

10、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1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2、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13、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14、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5、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1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18、读一书,增一智。

1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0、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21、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22、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23、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4、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2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6、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27、尽信书,莫如无书。

28、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29、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30、人唯虚,始能知人。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31、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32、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3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5、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3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3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3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9、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40、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4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2、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43、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44、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5、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46、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47、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48、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49、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50、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1、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52、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53、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54、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55、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56、一窍通,百窍通

57、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5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59、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60、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61、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62、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63、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64、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65、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66、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67、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68、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69、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70、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71、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72、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73、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74、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7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76、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77、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78、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79、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80、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81、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82、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83、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84、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85、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外国名人赫鲁晓夫的故事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赫鲁晓夫是苏联继斯大林之后的最高领导者,西方记者常常把幽默感作为他的天性之一。可是,赫鲁晓夫的幽默,并非为了逗人发笑,而往往是带有挑衅性的用以打击对方的一根棍子。而且,赫鲁晓夫的语言相当粗俗,带有极强的侮辱性。

1959年柏林危机期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莫斯科时,建议举行外长会议来解决柏林纠纷。赫鲁晓夫认为,这类会议不解决问题,因为外长们不掌握最高决策权。为了说明外长所处的地位,赫鲁晓夫脱口对麦克米伦说:如果我叫葛罗米柯同志脱下裤子,坐在冰块上,他也不敢不服从!这句幽默话真是粗俗不堪。

1959年,尼克松以美国副总统的身份访问苏联,与赫鲁晓夫有过多次的会谈,会谈中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充满唇枪舌剑的争论。在一次会谈时,赫鲁晓夫首先发难,他质问尼克松,美国国会为何在不久以前,通过了一项敌视苏联的《关于被苏联支配和奴役国家的决议》,一时,会谈的气氛空前紧张。

赫鲁晓夫:美国的这项决议,是对苏联的严重挑衅。我想要知道的是,美国下一步是否就要发动战争?

尼克松:这项决议只是表达了我国的一些看法,并不是一项战斗号令。好了,我们接着谈其它问题吧!

赫鲁晓夫:我同意总统的意见,我们不该来回总谈一个问题。不过我还是要弄清楚,贵国国会为什么要在这样重要的国事访问前夕通过这么一项决议?

说到此处,赫鲁晓夫怒容满面,叽哩咕噜地叫嚷了一番。只见他的翻译的脸顿时涨得通红,过了几秒钟,才勉强把这几句话翻译出来:这项决议太臭了!臭得就象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在如此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攻击面前,尼克松也不甘示弱,因为他知道赫鲁晓夫是放猪娃出身,于是对赫鲁晓夫说:

恐怕主席先生说得不完全,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为某一项议案与美国代表争吵起来。情急之下,赫鲁晓夫脱下靴子,拿着靴帮猛敲桌子,高声叫喊:混帐!你胡说!全场代表为之哗然。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赫鲁晓夫总喜欢讲一个老掉了牙的关于在莫斯科检阅军队的笑话:队伍中有人打了一个喷嚏,在场的契卡军官问是谁打的,要那个人站出来。但没有人吭声,于是第一排的士兵被枪毙了。那个军官再问,谁打的喷嚏?结果还是没有人吭声,于是第二排的士兵也被枪决了。当军官第三次发问时,站在后排的一个士兵低声说:是我打的喷嚏。岂料那军官不但没有枪毙他,反而向他说:祝你健康!

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幽默,如果硬要说是幽默,那也是黑色幽默,赫鲁晓夫就喜欢这样的黑色幽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孙膑智砍百担柴名人故事

全文共 2101 字

+ 加入清单

孙膑,幼时叫孙宾,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膑的祖先孙武被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演兵法,伐楚国,被封相国。但是,孙武无意做官,不久便辞官回乡,隐居僻处,专门研究战争。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孙武去世后,由于战争频繁,家址屡迁,孙武所著兵法失传。到了孙膑一代,家中虽无成篇兵法,但人人喜演阵法,个个舞枪弄棒。孙膑自幼天资慧敏,又经耳濡目染,自然不失家传,四五岁时,与邻里小儿便常以布阵为戏。不料,孙膑七岁那年,乱军波及乡里,家人四散奔逃,小孙膑从此失去父母兄弟,独自流落街头。孙膑年虽幼小,无以生计,却并不乞讨,常去深山射猎禽兽为食。

这一天,他听说山上有老虎出没,乡人都不敢再上山打柴。孙膑决心为民除害,以阵法捕捉老虎,但几次都没有成功。小孙膑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不断总结经验,继续设法捕捉老虎。

这一天,孙膑又布下了一个阵,不一会儿,老虎落入阵中,被机关套住。孙膑高兴得大声呼喊:“捉住老虎了,捉住老虎了!”乡亲们闻声纷纷跑来观看。正当人们称赞孙膑时,不料那虎呼的一声挣脱,吓得人们四散奔逃。孙膑也吓蒙了,连腿也抬不动,见虎朝他扑来,只好闭目等死。紧急关头,呼的从树上蹿下一个人来,把孙膑突地揪起,回头嗖的一镖,那虎痛得长嚎几声,便倒地死去。孙膑睁眼一看,这才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他面前,微微笑着望他。他没来得及向老人感谢,也未问老人姓名,就急忙跑到老虎跟前,见镖准而有力,正中老虎咽喉;再用手一摸,虎已经没气了,这才又高声喊道:“老虎死了,老虎死了!”众乡亲听了,又半信半疑地返了回来,见老虎真死了,都欢呼跳跃起来。当人们回过头来,再找孙膑时,孙膑已跟老人走远了。

原来,就在人们欢呼跳跃的时候,孙膑回过头来向老人表示感谢,方才弄清老人姓王,名栩,隐居鬼谷山,号称“鬼谷子”,是世外高人。于是孙膑纳头便拜,恳求老人收他为徒。老人见孙膑小小年纪,便有舍生救众之德,已感惊奇;经过询问,得知他就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时,更是异常高兴,便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带他一同去了鬼谷山。

孙膑跟师傅入山学艺不久,鬼谷子又带了一位年轻人进山,给孙膑介绍说:“他姓庞,名涓,虽长你几岁,但因你先到此山,就做师兄,他做师弟吧!”而后对庞涓说:“这是你师兄孙膑,快来拜见。”庞涓不敢违拗,上前和孙膑见了礼。孙膑见庞涓身材魁伟,又比自己年长几岁,便处处尊重,从不以兄长自居;庞涓见孙膑年纪虽然幼小,但聪慧机敏,且事事谦恭谨慎,倒也非常喜欢。从此,他二人同在鬼谷门下学艺,互相尊重,关系十分亲密。

鬼谷子见他们师兄弟相处和睦,心中很是高兴。有一天早饭后,师傅将孙膑和庞涓同时叫到自己房内说:“你二人学艺已经一年有余,为了检查学习成绩,今天让你们同去山上砍柴,以百担为限,看你们谁先完成。”孙膑二人领命而去,各自行动。

先说庞涓。他望着孙膑那瘦小的身材,心中暗喜。他想,别说让师兄砍一百担,就是砍五十担,也非得把他累趴下不可。于是,他抱着必胜的信念,一到山中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不到一个时辰,就砍了二十多担。

再说孙膑,领命之后也不敢怠慢,急忙拿了绳子和砍刀来到山中,砍了半天,才砍了一小捆。庞涓看着孙膑那砍柴不得要领的费劲吃力的样子,越发砍得来劲,并且边砍边故作轻松的样子对孙膑说:“师兄,砍柴也和学武一样,不但要用心劲,还得用巧劲,看你平时学兵法那么聪明,怎么到砍柴时就用不上了?”

孙膑说:“是啊,我真是太笨了!”他好不容易又砍了一小捆,便索性放下砍刀不砍了,靠在一棵大树下看起书来。

庞涓一看,心中更加得意,抹了一把汗对孙膑说:“师兄,怎么不砍了?光看书可看不来百担柴啊!”

孙膑有气无力地说:“实在砍不动了。”

按说,这百担柴也的确来之不易,庞涓用他的平生之力,发挥最大限度的聪明才智,“苦干加巧干”,直到天黑才砍了九十九担柴,一担一担汗流浃背地挑到了鬼谷子面前,简直堆成了一座柴山。当他挑完最后一担的时候,才见孙膑也将两小捆柴,用一根小柏木扁担挑到了师傅面前。

鬼谷子见两个徒弟都回来了,先问庞涓说:“庞涓,你砍了多少柴?”“九十九担。”庞涓得意洋洋地说,他在等待老师的表扬。

鬼谷子又问孙膑:“你砍了多少?”

孙膑回答:“柏担。”

庞涓听后,哧的一声笑了,上前摸了摸孙膑的前额,指着孙膑那担柴说:“师傅,师兄不发烧吧,怎么当着您的面说开胡话了?明明是一担,却说成了一百担呢!”

孙膑也笑着对鬼谷子说:“请师傅仔细看看,就是柏担柴吗!”

鬼谷子拿起孙膑用的小扁担一看,当场宣布:“孙膑胜了。”

庞涓一听,急了,不高兴地说:“我砍了九十九担,而师兄只砍了一担,师傅怎么说他赢了?”

鬼谷子道:“你看看你师兄这扁担是什么木头的?”说着,把扁担递给了庞涓。

庞涓接过看了看,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柏木的。”

鬼谷子又说:“我说过,读书也好,做事也好,都要动脑,不能蛮干。就今天的事而论,孙膑虽然只砍了一担柴,却用柏木扁担担来了,这‘百’与‘柏’同音,不就是百担柴吗?”

庞涓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虽然无言以对,却悔恨不已。从此,他深知自己无论在智力和才干方面,都不是孙膑的对手,嫉妒之心油然而起,于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师兄弟,到后来却成了战场上的生死仇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故事之克洛克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克洛克的家境并不富裕,下课的时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毫无干劲儿,当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父亲诉苦: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是擦桌子。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干净。克洛克拿来毛巾,在桌子上随意擦了一遍,然后看着父亲,等他验收。父亲拿来一块崭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轻轻擦拭了一下,洁白的毛巾立即脏了,分外刺眼。父亲指着桌子说:孩子,擦桌子是很简单的活儿。可是你连桌子都擦不干净,还能做好什么,凭什么做老板?克洛克羞愧难当。

克洛克回到了快餐店,他谨记父亲的教诲,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备5条毛巾,依次擦s遍,而且每次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为的是不让毛巾重复污染桌面。

最终,克洛克得到老板赏识留了下来,并接管了那家快餐店,做了老板。10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麦当劳。

有人向克洛克讨教成功秘诀,他总是自豪地说:因为我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他教会了我怎样才能把桌子擦得最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骆宾王,字观光,是我国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卒年不详。骆宾王因七岁能作《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骆宾王之所以七岁就能写出震惊后世的《咏鹅》诗,当然和他的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的结果。

骆宾王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一个诗赋爱好者,熟读《诗经》和《汉赋》;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善于作诗习文。特别是他的父亲骆一度,虽然主读经史,但也喜欢赋诗写文章。

骆宾王出生后,祖父见他生得皮肤如脂,眼睛有神,便预测他将来是一个做诗人的材料,对他格外注重培养。从他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没有先教他识字,而是教他背诗;他的母亲虽然知道应该先教字后教诗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她不愿意扫老人的兴,便乘老人不在时,偷偷地教他识字。

骆宾王在长辈的影响和教育下,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祖父教给他背的诗歌,只要祖父教一遍,他自己背一遍,再用母亲私下教给他的字默写一遍,便能记住,而且再也不会忘记。开始,祖父每天教他一首诗,他能记住;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两首诗,也能记住;再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三首、四首、五首诗,他仍能记得住。父亲见儿子一天能学会四五首诗,仍精力充沛,便又夹杂着让他学古文,读经书,骆宾王同样兴趣浓厚,学习刻苦,并且开始模仿着写诗、作文章。当他五六岁的时候,因为他善于观察,喜欢动脑,不仅掌握了上千首诗和几百篇古文,而且写出的诗歌也意新词美,作出的文章气势豪迈,成了当地远近有名的小才子。

公元647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选拔人才。来浙江义乌县选才的官员独出心裁,在正式举行考试之前,要召开一次赛诗大会,以进行初选。骆宾王听说后,也非要去参加不可,可是他的父亲骆一度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次赛诗会是朝廷所派官员举办的,一个刚刚学会写诗作文的孩子也去,岂不是胡闹?万一朝廷怪罪下来,自己如何担当得起?

后来,在骆宾王的反复要求下,他的爷爷发话了:“你父亲就是这样胆小怕事。别闹了,他不带你去,我带你去;可有一件,去了后能作诗就作诗,不能作就别参加,去看一看,开开眼界也是好的。”

骆宾王高兴得一个劲地点头。

七月的天气,正是骄阳似火,赛诗场不得不设在了湖边的一片树荫下。即使这样,那些考官们一人一把扇子,不停地扇着,可汗水还是顺着脸往下流。祖孙俩来到一看,赛诗已经开始了。那些报名的举子,有的年过半百,有的已近不惑之年,最年轻的也二三十岁了;可他们念出的那些诗句,不但考官听了摇头,连小骆宾王听了也感到没有味道,不由得心中着急,跃跃欲试。

正在这时,只听考官高声喊道:“还有哪位上场参赛?”

赛场上无人回答。

考官见无人应赛,便宣布说:“既然无人再来参赛,今日就此结束。”

“且慢!我可以参赛吗?”

祖父一把没拉住,骆宾王已跃人场内。

考官见进入赛场的虽然是个小孩,出语倒有胆识,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不由得来了兴致,遂微笑着说:“此次赛诗,未宣布年龄限制,你可以参加。”

骆宾王说:“那就请大人出题吧!”

考官一听,不由感到吃惊,心想:别的参赛举子,都是把准备好的诗拿来念,而他却要当场吟诗,还要考官出题,看来,这小孩有点不凡。可是,出个什么题目好呢?

考官正在思考,忽见湖的对面游来一群鹅,并且“哦,哦”地叫着,遂灵机一动说:“就以湖中的鹅为题吧!”

对鹅,骆宾王很熟悉。因为他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天天有鹅在河中戏水觅食,他经常随爷爷去河边散步,对鹅的形象和习性做过细致的观察。所以,当考官说出以鹅为题时,他稍加思索,便随口吟道: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骆宾王的话音一落,那考官便情不自禁地称赞说:“咏得好,咏得好,真是咏绝了!”

那些参赛的举子,更是一个个被骆宾王惊得面红耳赤,目瞪口呆。

这年,骆宾王七岁。他的名字,伴随着《咏鹅》,被越传越远。

后来,骆一度去山东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任县令,骆宾王也随父来到博昌。几年后,父亲病死在任上。十七岁的骆宾王带着他的母亲,移居到兖州瑕丘县。他初试未中,公元678年,任长安主簿,后调侍御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顽强的生命力名人故事1:贝多芬

全文共 1661 字

+ 加入清单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 --- 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代表作有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幻想》、《致爱丽丝》,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等。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在世界交响音乐界,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序曲《柯里奥兰》、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贝多芬在 5 岁时患有中耳炎 ,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

贝多芬很小就开始接受音乐训练,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贝多芬成为一位神童,约翰很早就教贝多芬弹奏钢琴。贝多芬在8岁(1778年)时就能在科隆登台演出,11岁就在剧院乐队演出,13岁就成为风琴 师,并发表了3首奏鸣曲 ,约翰有时会在深夜将贝多芬从床上拉起,要他在朋友面前演示其音乐才能。

贝多芬因此在上学时显得注意力不够集中。11岁的时候,他因父亲财力不济而被迫辍学。

由于约翰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所以有同行说服了约翰,让贝多芬另请老师以进一步发掘其潜能。1781年(一说1782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 (Christian Gottlob Neefe)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 (Franz Anton Ries)学习小提琴 ,这些新老师的努力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奈弗是一位好老师,他不但看出了贝多芬的优势所在,也能察觉其弱点:缺乏自制力、修养和纪律。他要求贝多芬研习前辈的作品,如巴赫 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同时代音乐家的名篇,如莫札特的作品。

1782年,奈弗发表了贝多芬的第一部作品《以戴斯勒先生一首进行曲为主题的羽管键琴变奏曲》。贝多芬在1783年(一说1782年)代表奈弗出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1783年,奈弗在一音乐杂志撰文,称只要他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

贝多芬在1827年1月3日立下遗嘱,3月份健康明显恶化。这一年他为肝硬化动了4次手术。在他卧床之时,医生安德雷阿斯·瓦乌希给了他75瓶药。虽然后世并不知道药方是什么,但辛德勒说到,正是瓦乌希“用药物摧残贝多芬”,而贝多芬也对医生失去信心。当时一位德国指挥家费迪南·希勒,年方15岁,去看访弥留之际的贝多芬。他说道,3月20日时贝多芬曾说:“我想我得准备上去了。”

1827年3月26日17:45,贝多芬逝世。舒伯特的朋友胡藤布伦勒(Huttenbrenner)描述了贝多芬离去时戏剧性的一幕,当时空中雷鸣电闪:贝多芬突然挣开眼睛,向空中伸出右拳并这样过了几秒钟,神情严肃,脸带怒气。然后他身子跌回,半闭着眼睛,口中再没一句话,心也不再搏动了。

据说贝多芬在病榻上临终之际说过:“鼓掌吧,朋友,喜剧结束了。”最后这句话后来被意大利作曲家列昂卡瓦诺用在他的作品《丑角》中,以结束那假戏真做的惨痛悲剧。希勒在贝多芬头上取下一缕头发。葬礼于29日举行,据说有达10000(又说20000)名维也纳市民出席了他的葬礼。舒伯特是38抬棺人之一。军警需要出动到场以维护秩序。在他维令根墓园(Whringer Friedhof,现名维令根舒伯特公园,德语:Whringer Schubert-Park)起先的墓上有一座刻有他名字的方尖碑。到了1888年,他的棺木被取出,并改葬至维也纳中央公墓,舒伯特墓旁,而当时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也在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品质顽强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畸形,只有一只矿泉水瓶大。医生看着他罕见的微小样子,断定他不会活过当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矿泉水瓶男孩"却活了下来,并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成长起来。

如今的他,不仅让当年一再为他的生命设限的医生瞠目结舌,还成功地养活了自己,在精神方面变得无比强悍。他受到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接见,并且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同台演讲过。他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他喜欢驾车、钓鱼、看球赛,还做过残疾人游泳、跳水、橄榄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的教练。

因为残疾和病痛,1970年出生的约翰.库提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他自己也说不清。他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一群孩子用胶布封上他的嘴,把他绑起来扔进了垃圾桶,然后点上火企图把他烧死。为了活命,他在垃圾桶里拼命扭动,直到把身边的火苗扑灭、被人发现。17岁那年,由于下肢病情恶化,他不得不从腰部截肢,剩下的身高不足1米。从此,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仅有上半身的矮人。悲惨的命运总是喜欢拿他开玩笑,29岁那年,他又患上了癌症。

为了自强自立,更为了用他的拼搏精神和不甘向命运低头的意志去激励别人,约翰.库提斯在向命运和自身残疾挑战的同时,喜欢上了演讲事业。在8年多的激情演讲中,他"走"过19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闻名各国的传奇人物,并被誉为世界激励大师。在"走"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演讲征程中,他经常会用一只胳膊支撑着身体,腾出另一只手推动滑轮,驱动不到1米高的躯体在地面上快速前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的头始终高昂着,神情中甚至有几分骄傲。当有人对他如此"卖力"和不珍惜自已的身体有些不解时,他总是充满自信地说:"我这样做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激励别人,证明自己没有什么不可能!"

约翰.库提斯在演讲中曾不止一次地讲述过他早年申请驾照时的一段趣闻。当时他坐在椅子上,接待他的人坐在柜台里,只能看见他的上半身,便问他有没有残疾。"怎么跟你形容呢?"约翰.库提斯煞有介事地说。然后,他双手撑住柜台猛地跳了起来:"这算不算残疾?"吓得那名接待员几乎晕了过去。在对人介绍自己时,他说:"你们看到的我没有双腿,但我却能做很多的事情;而有的人四肢健全却什么也做不成,整天抱怨:为什么我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在一些地方演讲时,他不止一次地对听众说:"现在我来到这里,就是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激励别人--无论你现在的状况有多差,要永远相信明天可以更美好。我现在每天都很忙,在世界各国演讲。我是在激励别人,也是在激励自己。别对自己说“不可能”,这是我这样一个高度残疾人永恒的信念。但愿我的演讲激励会成为许多身体健全者的信念。"

"他好像拥有永不枯竭的斗志。"众多听过他演讲的人常常会这样评价他。近年来,因为演讲,约翰.库提斯到过中国若干座城市,让很多中国人见证了他的励志传奇。7年前,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中国助理成为他的第一位汉语老师。经过不停的学习,现在,约翰.库提斯能够准确地说一些汉语了。

2012年6月,约翰.库提斯再一次来到中国。在山东济南进行演讲时,他对记者说:"在中国,我经常听见朋友们说“我今天过得很不开心”。但什么是不好的一天呢?对我而言,很少。就像自己的命运,不管你觉得多么不幸,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我当然也会有伤心和沮丧的时候,因为我是正常的人。但这只是人生的起起伏伏。有起伏、有高低,人生才会继续下去。"

是啊,无论坎坷,还是平坦,只要能像约翰.库提斯那样高昂着头坚持走下去,就会摘取成功的果实,品尝美好生活的滋味。像约翰.库提斯这样高度残疾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挑战命运中取得成功,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不对自己说不可能的强者,而且,他的心灵像花朵一样温柔、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博大。唯有拥有这些,你才能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胜利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则

全文共 2118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 以下是“读书名人故事”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3.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4.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5.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6.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7.匡衡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8.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9.苏东坡

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10.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11.范仲淹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世界名人故事精选

全文共 645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名人故事都很有代表性,平时可以多多阅读,汲取故事中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世界名人故事,希望喜欢!

篇1:罗斯福不因“小”而失大

乔纳森是一名在白宫做勤杂工的黑人,他的妻子戴维斯也是一名白宫里的保洁工。一天,乔纳森说他在锄草时发现白宫的草坪上有几只鹌鹑。戴维斯从未见过鹌鹑,想了解一下鹌鹑的外貌特征,乔纳森却以在白宫里锄了一天草感觉很累为由给推辞了。当时,戴维斯很气愤,负气地说了一句:“你不给解释,我去求助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没想到戴维斯真的这样做了!当时,罗斯福回答得很详细,并放下手头上的书,然后和戴维斯一起来到草坪,指认不远处那只栗黄色头顶的小鸟就是鹌鹑。

总统正为应对糟糕的经济而忙得不可开交,戴维斯不该拿这种小事打扰总统。为这个,乔纳森十分责备戴维斯,认为她懵懂胡来,并警告说:“如果还这样坚持下去的话,说不定明天就会被白宫炒鱿鱼!”

后来,这事被罗斯福知道了,他对乔纳森说:“我不觉得戴维斯哪里做得不对,也看不出她的懵懂和胡来!乔纳森,只是你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我告诉你,如果一个人连身边的小事也解决不了,就别指望他去解决大事情了!”

乔纳森还是“顶”了一句:“可我这是为总统您着想啊!如果每个人都在这个时候来打扰您,不就影响您的工作了吗?”

“没有!身为总统,大事情需要自己去解决,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身边的小事情。”能得到乔纳森的了解,罗斯福很感动:“你说得也很有道理,但要分什么场合。如果实在太忙的时候,不能及时回答他人提出的小问题,但也要说一声抱歉,并给他人解释清楚有紧要事情在身,不能立马回答。如果下次有机会见面的话,我会记起这件事的……”

“白宫的草坪上,随时看到鹌鹑,如果你不把这件事看作是一件小事,答应明天带戴维斯前去指认,你们夫妻之间就不会闹出这么大的矛盾!”说完这些,罗斯福的话回到了正题,“别以为这些举手之劳就能解决的事情是小事,就可以推诿,或不去理喻!如果这样下去,积怨势必越来越多,民愤就会越来越大。身为总统,不光能做大事,也要会做好小事。在大事与小事面前,我们不能因小而失大!”

“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损而不防”。罗斯福能成为美国任期最长的总统,这与他一生中所秉持的“小事不小”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篇2:牛顿在篱笆下读书

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篇3:让跑在你前面的人打破记录

1966年11月,前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奥什市某中学校运动会拉开了战幕,女子马拉松正在进行。

其中一个女孩子名字叫做奥通巴耶娃,她身材中等,体形稍瘦,是三名最有实力的选手之一,大家对她很期待,许多同学热情地支持她,并且在沿途设置了蓄水点,以便她可以及时补充能量。

比赛开始了。三名运动员马上分出了高低,奥通巴耶娃体力好,遥遥领先于其他两个同学,在跑到2/3距离时,她已经领先第二名100余米。但是在离终点还有两公里时,她感觉自己的体力下降得厉害,脚下如灌了铅般沉重,意识告诉她,今天后半程的状态欠佳。正在此时,后面的一位同学超越了她,她鼓足力气跟了上去。但还是与对手差了半臂距离。

奥通巴耶娃感觉口干舌燥,一位同学送给她一瓶水,她喝了几口后,准备扔到地上,这也是长跑运动员的一种习惯姿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竟然将那瓶水递给了跑在她前面的同学,一切发生在瞬间。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那个同学由于及时补充了能量,破天荒地打破了校马拉松的运动会纪录。

同学纷纷责怪奥通巴耶娃不该送那瓶水给对手。她在接受校杂志采访时说:我已经体力不支,即使是补充水分也不可能战胜她,我想帮助她打破纪录,要知道,这个纪录已经20多年没被打破了。

这个叫奥通巴耶娃的女孩子,毕业后踏上政途,她先后担任过古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长、反对派领导人,并且领导过“郁金香革命”。“视对手为朋友”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这让她无论在朋友中间还是在对手中间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0年7月。吉尔吉斯斯坦发动骚乱,奥通巴耶娃临危担任吉尔吉斯斯坦过渡时期总统,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篇4:卡耐基微笑的力量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位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说了卡耐基的许多坏话,他并不知道卡耐基也出席了这场宴会。

当时卡耐基正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这使得宴会的主人十分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就好像什么也没听到的样子。当那位说他坏话的商人发现他就在旁边时,感到十分难堪,正想从人丛中溜走,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带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碰到了自己的老朋友。

就这样,那个商人后来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篇5:乔治.费多给自己喝倒彩

乔治.费多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特别擅长写滑稽剧,《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可是在当时,《马克西姆家的姑娘》这部剧首场演出时,却不被观众看好,剧院里喝倒彩的声音此起彼落,人们认为这是一部再糟糕不过的戏剧了。

费多那天晚上在那家剧院看戏。听到人们对自己作品发出的种种不满和嘲弄时,费多却一反常态,也跟着人们一样大喊大叫喝倒彩。

“费多,你难道疯了吗?”坐在他旁边的朋友迷惑不解地问。

“没疯!”费多解释说,“只有这样我才听不见观众谩骂的声音,使自己不会因此而伤心难过。”

篇6:罗斯福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

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

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篇7:巴金读书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篇8:小普京写作文的故事

俄罗斯总统普京小时候非常聪明,他品学兼优,常常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

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我的理想》。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理想:有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作家的、有想当工程师的、有想当农艺师的、有想当教师的、有想当军人的、有想当工人的――而小普京的脑海里,却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独特思考。

课余时间,小普京非常喜欢读《盾与剑》杂志,对里面描写的“克格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杂志上他知道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克格勃”准确地截取了敌人的情报,使苏军取得了一次次巨大的胜利……他想:“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的人。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我应该怎样去报效祖国和人民呢?做一名出色的间谍(dié),用我的牺牲去换取祖国和人民的胜利,这不是非常有意义的吗?”

于是,他在作文本上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的人们对这个名字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在这篇作文中,普京还列举了一个苏联名间谍的英雄事迹,论述了在苏美对峙(zhì)的冷战时期间谍的重要作用。当教师打开普京的作文本时,不禁又惊又喜,连声赞叹他“年纪不大,志气不凡”。

后来,在一次参观“克格勃”大楼之后,普京走进了“克格勃”列宁格勒局的接待室。一位工作人员听了他的要求后,对他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不接受主动来求职的人,只接受服过兵役或者大学毕业的人。”

1970年,18岁的普京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国际专业。1975年,他大学一毕业就从事对外情报和国外反间谍工作,实现了自己“做一名间谍”的理想。

篇9:一副假牙拯救世界

早在16岁,丘吉尔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公学就读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花费在了他的牙医账单上。一次,丘吉尔的牙龈又出了问题,导致发炎化脓,使得面部比平时整整肿胀了一倍。还有一次,丘吉尔的一颗智齿由于疼痛不堪,不得不让医生拔掉。那次拔牙时,他在被麻醉后昏昏睡去,甚至在整个拔牙过程中鼾声如雷。

20多岁时,丘吉尔的前上齿便几乎全部提前下岗,因此便落下了说话漏风的毛病。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生理缺陷,年轻时的他一说话就脸红,结结巴巴。无奈之下,他找牙医制作了一副假牙。

然而,丘吉尔最初的假牙由硬橡胶制作,佩戴起来非常不舒服。因此更多时候,他都只好将它取下,揣进口袋里。有一次,他一不留神一屁股坐了上去,之后只好找到牙医进行修复。

丘吉尔的第二副假牙是固定在一个巨大的假上颚上的,虽然比第一副略感舒服,可是仍不尽如人意。而得到一副咬合紧密、佩戴舒服的假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二战打响之后,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英国战时联合政府首相。随着战局节节吃紧,丘吉尔时常感觉心烦意乱。有一次他甚至用拇指将口腔中的假牙撬下,然后将其重重摔向墙壁!

二战期间,丘吉尔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英国最着名的牙医威尔弗莱德·费希。那次就诊时,丘吉尔用白兰地代替难闻的漱口水,还吸了2支雪茄。费希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副假牙,由自己的得力助手、牙科技师德雷克·库迪普加工制作。

为了以防万一,德雷克还特意制作了一副备用假牙。多年后,德雷克的家人将其无偿捐赠给了位于伦敦的皇家外科大学博物馆。

费希大夫设计的假牙让丘吉尔十分满意。从此,他说话不再漏风,经过刻苦的磨练,他演讲时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处处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丘吉尔每天鼓舞人心的反法西斯广播演讲几乎成为了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

从1952年至1954年,已经进入第二届任期末期的丘吉尔多次写信向费希大夫致谢,甚至提议向后者授予爵士头衔。在一封写于1954年1月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非常荣幸地推荐你被授予这一实至名归的荣誉。随信我附上一副假牙,如果你能够帮忙将它们再拧紧一些,我将非常感谢。其他的几副一直工作完好。

一名皇家外科大学博物馆的发言人表示:对于丘吉尔而言,一副舒适合体的假牙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心理和生理道具。它使得他能够自如地说话——对于任何政治家而言,这都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语言技巧是导致他成功的一项最重要的因素。要知道,自从丘吉尔成年之后,便一直担心失去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一副假牙拯救了世界不无道理!

篇10:比尔·盖茨自幼酷爱读书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精力十分旺盛、非常好动的孩子。出生后,母亲便放弃了教师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操持家务、教育孩子。她和儿子一起做游戏、读书,开发孩子的智力。这个家族的所有大人都非常重视小盖茨智力的开导和培养,他们十分清楚,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智力竞争的世界,人的思维素质和悟性是第一重要的。外祖母鼓励他尽量读书,告诫他一个人应在各方面发展自己。她经常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开导盖茨的心智,他们常在一起玩纸牌,尤其是玩一些需要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游戏。

因此盖茨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母亲闲暇时从事一些社区自愿服务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为西雅图历史和发展博物馆作讲解员,工作内容包括到各所地方学校为学生们讲解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当时,盖茨只有3、4岁,母亲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课时,他总是坐在最前面的桌子边,尽管他是个好动的孩子,但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目不转睛地盯住母亲。盖茨酷爱读书, 7岁时他最喜欢读的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经常一读几个小时。

父亲藏书丰富,内容涉及历史、法律、电子、商贸等,盖茨成天泡在书堆中。书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门,为日后他那种以观念制胜的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直到成功之后,读书仍是他最大的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故事《谁是C罗心中的大神》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中关于名人故事_谁是C罗心中的大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当今足坛的超级明星,C罗是众多球迷心目中的大神。虽说“同行是冤家”,但是在大神的心目中,也还是有很多让他欣赏的球员,甚至包括他的“老冤家”梅西。那么你知道哪位球星可以在C罗心目中谋得一席之地吗?他的NO。1又是谁呢?

第十位:罗纳尔多

曾被称作“外星人”的巴西球星罗纳尔多,虽然近年已经发福成了一个“球”,但毫无疑问,他是足球史上最好的前锋之一,一直是C罗学习的榜样。两人不但名字一样,而且都有在皇马效力的经历。事实上,罗纳尔多也对C罗称赞有加。

第九位:皮尔洛

这位因为踢球太随意而被球迷亲切地称为“睡皮”的意大利人,可以称得上是足球史上技术最全面的球员之一。看似气定神闲地“漫步”在绿茵场上,其实他早已做到心中有数。皮尔洛虽然年龄已大,才华却不变,C罗对皮尔洛一直十分敬佩。

第八位:哈维

作为一名巴萨前球星,哈维上榜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任何想要取得更多进球的球员,都希望身后有哈维这样的传球大师为自己服务。C罗佩服哈维开阔的视野和精妙的脚法。

第七位:斯科尔斯

斯科尔斯是C罗在曼联队时的偶像,两人一起在弗格森手下效力。C罗从斯科尔斯身上学到了很多。

第六位:法尔考

这位来自哥伦比亚的前锋,可是很多教练想纳入麾下的“进攻利器”。法尔考在门前嗅觉灵敏,临门一脚的技术极佳。C罗和法尔考是很好的朋友。在C罗看来,法尔考也是足球史上最好的前锋之一。

第五位:梅西

作为目前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C罗把梅西排在了第五位,不上不下。虽然两人的年纪相差了几岁,但同样出色的比赛经历,让他们之间的比拼一直存在。现在,他们都已经是自己球队的灵魂人物,更是绿茵场上的巨星。这样的身份让他们有些超俗——似乎已经不在意对方对自己的影响,也不会去嫉妒对方的成绩。C罗多次表示,梅西是足球史上最好的球员之一。

第四位:齐达内

齐达内拿过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冠军,在尤文图斯队和皇马队都是绝对巨星,在世界足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C罗一直非常佩服齐达内。

第三位:菲戈

这位曾带领C罗征战赛场的老大哥,也是葡萄牙国家队的“定海神针”。C罗从大哥手里接过队长袖标的那一刻,也是他开创自己时代的起点。同样,作为葡萄牙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之一,菲戈也是C罗的童年偶像。C罗完成了与菲戈一起在国家队踢球的梦想。

第二位:迪马利亚

想不到排在C罗心中第二位的竟然是迪马利亚。其实想想看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当初皇马队将迪马利亚“遣送”出伯纳乌球场时,C罗就曾表达过自己的不爽。因为在他看来,迪马利亚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皇马队不应该将其送出门。

第一位:C罗

在C罗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C罗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当然他这么认为有足够多的理由。他说:“我相信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是最佳的,并一直在为此努力。在我的脑海中,我一直相信自己是最佳的。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工作上,哪怕在游戏中我也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没错,他就是这么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