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左右【热门20篇】

浏览

3374

作文

705

文化遗产兵马俑满分说明文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这里分别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我们跟随着讲解员先来到了一号坑,这个坑是所有俑坑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发掘最早的一个,据说是农民打水井时发现的。进到馆内只见坑道内,排列的站立着许多人俑,还有一些马匹。人俑的形态各异,连发型都不一样,有的梳着发髻,有的带着软帽,有的只是简单束发,精致到连面容都不一样,有的是年轻的士兵,有的是年长的将军。就这样一排排、一列列,面朝一个方向,整齐划一的站在坑道中,看上去很壮观,很有气势。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经过复原的兵马俑,刚发掘出来时,这些都是碎片,没有什么完整的,全部是经过专家一点一点修复出来的。

在二号坑洞中,还出土了彩色的兵马俑,由于当时技术的不发达,兵马俑碎片上的颜料全被氧化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土铜色。但在介绍的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刚出土的碎片上有非常多鲜艳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紫色、绿色和蓝色等,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在土里埋葬了2000多年的兵马俑,竟然还能有那么鲜艳的颜色,当时工匠的技术真的是很高超啊!在这里还出土了一批削铁如泥的青铜宝剑,更神奇的是这些剑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寂后,出土时仍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铜矛、铜弩机等冷兵器。

三号坑面积最小,出土了兵俑、陶马、战车等,据专家考证,这里可能是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幕”,也就是现在指挥排兵布阵的作战指挥部。

看着那精美的陶俑、战车等,我不禁感叹过去工匠的高超技艺,更加感叹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世界遗产作文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看,我们的眼前就是乐山大佛了。

乐山大佛历史悠久,由于风化,它的“脸”全部变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洗过“脸”的。

从远处看,巍峨雄伟,站在它脚背上的人显得那么渺小,就像一只蚂蚁爬在大佛上。它建于公元713年。从他脚底流过的三条河分别是岷江、清江、大渡江。三江汇合在这里,水直冲凌云山的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更猛,往往使船只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法师见此情景非常不安,也想借助神力灭杀隐患,于是萌发修造大佛之念。他募集人力、物力、财力,远及江淮流域,后经唐剑南节度使韦帛续建竣工,历经九十年终于大功告成。

大佛高七十一严谨,耳长七米,鼻长五点六米,肩宽八点五米,脚北宽八点五米,长十一米,可围坐百人以上。它那大鼻梁像高大的桥梁。

它真不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遗产长城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登上长城,你会为它绵延万里的气势所折服,你会为它雄伟壮丽的身姿所震撼,你会为它坚固苍雄的霸气所感慨。这就是中国的长城,世界的骄傲!它巍峨不屈,屹立不倒!每个人登上长城,都会涌出气吞山河的豪迈胸襟。

很多登上长城的人,都会惊叹它巧夺天工的建筑特色从而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长城的书法艺术。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长城身上每一块巨石上面都刻满了各种小字,其主要内容无外乎“到此一游”、“我是好汉”、“雄伟,壮丽”。虽然内容单一,但其表现形式却是奥妙万千,各具特色。有些字书写得如行云流水,淋漓尽致,一笔下来好似在书写山河。遥想当年留字之人,一定是醉后泼墨,若无七分醉意,三分豪情,又怎能妙笔生花,一挥而就?真乃当代王羲之也!再看这一幅,虽然只有“山东**到此一游”八个字,却是笔力立遒劲,在坚硬的岩石上深入寸许,若非久练内功,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焉能有如此造就?不禁令人感慨,山东真乃英雄辈出、藏龙卧虎之地。

随兴所致,又观赏了几幅字帖,无不是妙笔生花,引人入胜。突然,又一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说它是字,但我并不认识,料想是甲骨一类的古文,其形犹如绘图一般,倒像是两个扁圆重叠在一起,上面仅有袅袅轻烟,仿佛是刚从锅里出来的汉堡,还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其实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原本便非吾辈智慧所能及也。

由山以上三四里,四周之景致依旧,我早已无心欣赏,便细细观察两侧石壁上的书法名篇,真乃奥妙无穷,变化多端,令人叹为观止。我只是大概浏览了一遍,便发现上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法,多种字体,实荟萃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精华。而我寻找半天,竟未发现一个英文单词仰或是阿拉伯文,料想是外国的书法家来此看到了中国这些精美的书法,无不大跌眼镜,自叹弗如,又哪里敢在此挥毫泼墨,岂不是献丑吗!这时,一股爱国之情及民族优越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其实长城只是我国众多书法胜地的一个代表,听说在圆明园西洋楼的遗址上,有许多书法名家都用苍劲的笔法刻上了“勿忘国耻,发奋图强”等标语,更是将爱国之情与书法艺术融合到了一起!看后令人奋进,催人泪下。我在想,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基础,有如此深沉的爱国之情,我们的文化何尝不愁能发扬光大,我们的国家和愁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500字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一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最早的时候,人们根据黄山的颜色称它为“黟山”,据说是因为后来黄帝在此炼丹而得名。传说黄帝到了老年,为了长生不老,便派浮丘公为他寻找炼丹的地方。

三年过去了,浮丘公回来告诉黄帝,说江南有一座黟山,那里可以炼丹。于是黄帝带领浮丘公、荣成子和一些臣仆来到黟山炼丹。可是此地有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有的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到后来所带的食物都吃完了,大家只能摘野果吃,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苦难,偷偷跑了。最后只剩下黄帝、浮丘公和荣成子三人了。他们经历了几年的摸索,终于练成了仙丹,三人吃后飘然成仙。所以后来人们便叫它黄山。

黄山还有四大绝,他们分别是云海、奇松、怪石和温泉。四绝之中,云海最有名。“黄山自古云成海”,这是刘伯承1957年留下来的碑刻。

黄山奇松,破石而出,它是坚韧性格的象征。黄山最著名的松树叫“迎客松”。据说迎客松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但它还是那么高大挺拔地屹立在悬崖峭壁之上,像守护悬崖的卫士。山风一吹,迎客松的枝叶便随风摆动,好像在欢迎游客一般。

黄山的奇石也是大自然的杰作。最为著名的是“猴子观海”,这块巨石犹如蹲在地上的猴子,在观看面前的云海。

黄山温泉也有特点,温泉的水久旱不涸,流量稳定,水质透明,无色无嗅,其味甘美,可饮可浴,并且温度常年保持在42度。

黄山的每一处景物都那么美丽神奇,让人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五年级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是甘肃的一个景点。那儿风景优美,有很多名胜古迹,是个迷人的地方。

莫高窟为什么这么惹人喜爱?因为那儿的壁画、佛像和洞口都很奇特。

先说那儿的壁画。那儿的壁画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世界闻名”。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栩栩如生地摆在我们面前。画中的人有的聊天,有的骑马,有的吃东西,还有的放纸鸢,好像真的一样!

再说那儿的佛像,真是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有的懒洋洋地躺在“床上”,好像睡着了一样;有的蹲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好像在念经;还有的佛像一丝不苟地站在那儿,好像在守卫着老百姓的平安。嘿,真有趣!

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洞口。莫高窟的洞口很特别,高的矮的、大的小的都有。洞口还很精美,上面刻着龙、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简直是鬼斧神工!

你看,这儿是多么迷人,多么美丽。我相信,经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保护,以后的莫高窟一定会更加迷人,它的美一定会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遗产作文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美丽的家乡—重庆大足。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李沐曦,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大足最美的风景—大足石刻。文明出行,快乐随行,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紧跟队伍,注意安全!

大足石刻规模宏大,艺术精湛,资料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其中又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摩崖石刻最为出名,它始建于晚唐,兴于两宋,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积、佛像最多的宝顶山摩崖石刻。

大家快看,我们面前的就是被称为人间一绝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雕刻于南宋中后期,距今作文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尊佛像雕凿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高7.7米,宽12.5米,刻有1007只手,其上下、左右、前后都伸出了手,有的手里拿着斧头;有的手里拿着宝剑,千姿百态,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这尊雕像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

关于这尊千手观音,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千手观音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眼一首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他千手千眼。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这尊佛像,十分钟后我们集合去下一个景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世界有八大奇迹,空中花园、亚历山大港灯塔、太阳神巨像。、宙斯神像……但我最爱的还是我国雄伟的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象征。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由东到西整整6700公里。修建长城用了2000年的时间,有20多个国家,一起建造。长城上的每块石块都有现在的一个墙那么厚,长城足足有五米高。长城有上千个敌台上万个峰火台,这么伟大的长城就像一条卧在山脊上的巨龙。长城穿过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省,这就是我们雄伟的万里长城。

认识了长城的样子,下面让我们去认识长城的作用。在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外族的入侵,当时诸侯国都修筑,这样就很明显,是抵御外敌的一种建筑。秦国统一之后他们就把长城连接起来,这样就成了我们的万里长城,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明长城,是明代建造。通过了许多代人的努力奋斗,终于形成了现在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

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长城的故事,那就是《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位女子,也就是孟姜女,她有位喜欢的人叫范喜良,他被带去修建长城,没过多久在修长城的时候死掉了,孟姜女听了这个故事,就去长城边找他,太伤心就一直在哭,正好这时长城倒了,就有人说是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修筑长城其实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这就是我眼中的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又充满劳动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4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到了,我来到了颐和园。漫步园中,我体会到了它作为皇家园林的厚重的历史与美感。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侧,占地面积2.9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占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建筑和桥梁,无比和谐的美景让它在1998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在世界颇负盛名,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身在园外,你便能看到万寿山腰上高高耸立的塔形建筑——佛香阁。它南朝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八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为中心,结构十分巧妙,有众星拱月之势。它还有八个面和四个重檐,4米高的巨塔中没有一根钉子,构造相当复杂,是古建筑中的精品。在绿树成荫的万寿山上,红墙黄瓦显得华丽又不失美感,让人叹为观止。

湖的另一面就是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的长廊。它全长728米,犹如一条彩虹,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水连在一起。更特别的是在它的每一根横梁和支柱上,画着惟妙惟肖的彩色油画,讲述了四大名著上的经典故事和民间流传的奇妙传说,它们构成了五彩的长廊和梦幻的色彩。

长廊的地板也很不简单,它们是工匠们从太湖湖底打捞上来凝练烧制而成。由于沙子被挑选、沉淀了好几次,所以他们到现在还泛着金黑色的光芒,质地也十分细腻,看不到一点破损。十七孔桥、镀金铜牛……颐和园的各种珍宝与建筑至今仍然美丽动人,为我们展示中国的灿烂文化和变化万千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是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原是清朝皇帝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下旨重建,改称颐和园,作为夏季避暑游玩的地方。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入园后,我们首先来乐寿堂。乐寿堂前有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一只脚踏绣球,是雄狮;另一只亲切地爱抚着一只小狮子,是雌狮。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天和太平”。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似一块硕大的明镜,更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知春亭就位于昆明湖东岸边,亭畔遍植杨柳,湖内遍布红荷,春来景色极美。据说,“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更为巧妙的是,亭堤的形状酷似一只鸭子,令人不得不叹服古代能工巧匠的慧思。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面向昆明湖,如彩带般把各景点紧紧连接起来。它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上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有山水,有花鸟,还有人物典故等。据传慈禧每年都有一大半的时间在这里“颐养天年”。长廊内彩绘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她闲时常听的故事。那一天,我和哥哥漫步长廊,听导游对着一幅幅精美的彩绘,讲解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有三顾茅庐、张飞战马超、张良奇遇……果真是游玩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解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等,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素材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介绍中国文化遗产说明文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如美丽的布达拉宫,雄伟的长城,可最令人好奇的还是位于西安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在秦始皇时期的军队和战马,不过是用陶泥做的。因为人物过于逼真,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兵马俑是真人烧制的。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废止了人殉,用木佣或陶佣代替,不再用真人陪葬,而兵马俑就是典型的陶佣。这样伟大的成就除了秦始皇的功劳,更多的是工匠的智慧。

兵马俑大部分是用陶瓷制成,既坚硬又均匀,看起来就如真人一般。据调查,兵马俑起初都具有鲜艳的色彩,红色、黄色和蓝色。但因为放的时间太长了,色彩已经在泥土中脱落,发现时是没有色彩的土黄色。兵马俑都整齐的摆放在秦始皇的陪葬坑里,坑有5米深,内部空间有3。2米,坑顶高出地表2米。一个陪葬坑里,可以放下8000多个兵马俑,而且每一个兵马俑的脸型、身材、表情、年龄,包括手中的兵器都不一样。

在西安共发现了4个陪葬坑,其中3个坑都放满了兵马俑,却有一个坑内没有任何兵马俑。至今,考古学家还在调查坑里为什么会是空的。

兵马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成就。它在泥土中埋了两千多年,却能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多么不可思议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世界文化遗产小学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竟然有幸一饱眼福,来欣赏黄山壮丽的景观。

我们一家到黄山脚下,抬头看那大门柱子,真有气势。沿着山路往上走,就会发现许多形态各异的奇松,有的长在悬崖峭壁上,有的长在深山幽谷中。妈妈忽然把手一伸,我朝她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一株迎客松。迎客松是黄山著名的十松之一,据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可是它依然那么高大挺拔,像一位热情好客的老者,为我们指点方向。

我们继续往上走,过了30分钟,终于登上了山顶。我一抬头就看见了云海,只见周围全是云,像到了仙境一般。天空云雾缭绕,一会儿像一匹马在奔跑,一会儿像一条龙腾云驾雾,一会儿又像一幢巨大的宫殿,上面雕刻着许多飞禽走兽,真是栩栩如生,千姿百态。

黄山真美,希望我下次还能欣赏你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五年级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造就了那么多名山秀水,而泰山就是大自然的伟大杰作之一。

隐隐约约看见周围有许多奇峰峻岭高耸入云。一阵凉风拂来,夹杂着山林里独有的清新空气,沁人心脾。树木被风儿吹得左摇右晃,仿佛在为丁冬作响的山泉伴舞,这真是大自然的画卷呀!

我们坐车到了中天门,开始了登山之旅,我们拿着手电筒一步一步往上登。我奋力地往上爬,一会儿扶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像小猴子一样。石梯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像穿着军装的战士守卫着泰山。对松山的松树,排列整齐,犹如千军万马。在对松亭听着流水和涛声,深深体验到了乾隆“岱宗最佳处“的意境。在这绿色的海洋中,那隐藏着的古代建筑不就是一艘艘帆船吗?我们又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玉顶峰,一块巨石上写着“五岳独尊”四个大字,真是帝王风范。

天空云缠雾绕,灰蒙蒙一片。可惜那时是阴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缕缕红霞朦朦胧胧的。我们怀着遗憾下山,到了半山腰抬头看是雾,低头看也是雾,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了,使我不禁想到杜甫的诗:“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泰山用树木青草作衣裳,用朵朵白云做头巾,用清清山泉洗脸,用缕缕红霞作胭脂,把自己打扮得雄伟壮丽。我爱你泰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世界遗产作文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它们是天空中闪烁的繁星,永世相传,它们是镶在一起的明珠,引人注目。由古至今。仍是如此美丽,由中至外,都是赫赫有名。当它们存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受人瞩目!

当人们用手轻抚那明珠时,无意间,也许就将它划伤。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似新生的嫩芽儿,惹人喜爱;似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好奇引领他们来到了那里,或爱护这遗产,或随意践踏它们。

当古老长城――这中华民族的骄傲,面临危机时……年轻人纷纷献上自己的一点心意;一块块散失的城砖被他们找回;一滴滴汗水洒在保护世界遗产的公益劳动中;一声声倡议,号召着人们都来爱护长城……

当人们为了一时的快意,而毁了千古的辉煌奇迹,这“无价之宝”又该以多少金额来代替呢?是的,这是多少钱都换不回的。正因为它们是我们的骄傲,它们是我们的自豪,它们是我们的“无价之宝”,才更应该让它们永为流传。如果没有这些充满活力和爱心的年轻人,这“无价之宝”又怎能是无价之身呢?随着岁月的流逝,文化遗产、古迹的美貌也在分分秒秒中消逝,人们也同时在分分秒秒中使它们完好如初。

为图一时的快意,是自私的;为使文物永久存在,是伟大但又不引人注目的。“花有重开日,宝无再造时”,物以稀为贵,我们这些年轻人难道不应该珍惜这“无价之宝”吗?当再次望着这完好如初的遗产文物时,多多少少也有我们这些年轻人的一点微薄之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文化遗产作文550字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中国文化遗产,我就立刻想起了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长210米,宽60米,面积14260平方米。现已出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俑坑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队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各有1列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二号坑是秦俑坑的精华,由4个单元组成。第一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组成;第二由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成长方阵;第四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三号坑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通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被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阵。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武士俑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1.8米,可分两类: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战袍武士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则分布于阵中。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秦兵马俑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人惊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殷墟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张钰浦,大家叫我张导好了。

殷墟占地面积近36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商代都城遗址。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代帝王盘庚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将都城由山东曲阜迁到安阳小屯。历经8代12王,建都254年。

大家请看它的门,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大门足由了个甲骨文象形文字“门”放大而成的,是华夏门的鼻祖,门柱上的纹饰是由一种龙形的玉器仿制而成,好像在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瞧这尊青铜器,它叫司母戊鼎,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的,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可惜我们看到只是仿制品,真品在北京中央博物馆存放着。

瞧这尊汉白玉的雕像,上面雕刻的主人叫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武丁把妇好埋葬在宫殿区的西边。可以看出武丁对她的宠爱和思念。

好了,今天的游览接近尾声了,愿你们这次参观殷墟的经历成为生活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遗址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距离北京城约50千米,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周口店遗址在1961年的时候被公布为世界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27处地点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万多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址以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是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环境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以及熔岩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断裂的股骨、颈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少个体。

发现的第一地点,南北宽2~40米不等,厚40厘米,共分13层。这足以看出这个溶洞地形很陡峭,再想一想,一个溶洞的一层就相当于半个操场那么大,而且还是13层,真是个大溶洞。

第一地点位于周口店遗址内,东端原是一个天然石岩溶洞,俗称“猿人洞”,位于龙骨山的东北坡,是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出土点,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见证了亚洲大陆从更新世时代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群落,说明了人类的演化过程,成为了人类一次重要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高考最新时事作文素材: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受到网友热捧,以此为话题的内容频频“刷屏”,当年5月21日悄然登上了微博话题搜索的榜首位置,单日搜索超过15万次,是位列第二话题的将近两倍;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环比增加了13.54%。大多数网友表达了丰富的观看体验——“口水和眼泪齐飞”;“美食里蕴含着中华文明,能够感受到民族的伟大。我不仅饿了,也流泪了”;“大半夜的放这种电视,完全没办法睡觉!口水流满床!”;“帅成渣了!文化,就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无须刻意创造”;“我所有的童年美好记忆,都是这种人与自然的微妙和谐、亲情和吃”;“现在一吃鸡腿,就会想起小时候奶奶做的鸡腿,想起爱我的奶奶”……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4年的活动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农业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非常珍贵的东西,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埋藏在大地上的遗产、记录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文化遗产,不再只是远离生活、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成为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吃”一口的精神食粮。同样,对于每日三餐的饮食文化也是我们亟需关注的话题,我们有必要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给农业带来的危机,探讨通过对传统农耕方式的恢复与借鉴来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捍卫舌尖上的文化,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范文】

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

舌尖上的中国,深夜播出,却火遍全国。舌尖上的中国“很美很诱人”,可“嘴边上的中国”是不是这个味儿?这是摆在老百姓面前的严肃话题。反观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无论是粮食危机问题,还是食品安全问题,都成为考量政府智慧的考题。做好“舌尖上的中国”这篇大文章,破解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需以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吃得饱”。民以食为天,美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求调和无味,味道不仅仅关乎食物的烹饪,还关乎自然哲学。中国历来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过和饥荒作斗争的历史,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温饱得以解决,短时间内解决了一个历史顽疾,而百姓也就由过去求温饱转向求美味。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吃得好”。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即使引起广泛争议的转基因作物也确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每一硬币都有两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百姓吃得饱的问题,但是这些粮食品种的迅速普及,也给物种多样性、粮食品种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带来巨大挑战。要在思考并解决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同时,为解决让人们“吃好饭”的问题做好技术以及农作物上的准备。将祖先历经千百年培育出来的各具特色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及相关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为人类未来高质量生活、多口味需求,保留下更多的物种、技术与人力资源。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要“擦得亮”。从烹饪精细的贵族美食,到技法各样的市井百姓饮食再到各具特色的民族、宗教饮食,古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色香味浓之誉,无华而不实之嫌”,如何才能发挥出中华饮食文化的优势与特色?《舌尖上的中国》将人与美食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团队满怀诚意,不仅带来了视觉盛宴,同时传承了民族文化,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产品一样可以取得成功,而这背后正是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只有产业化,市场化,才能真正地激化活力,擦亮舌尖上的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

事虽难,做则必成。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既要保障粮食安全,留好我们的口粮,也要保障我们的食品质量,让我们在吃得饱的同时,更要吃的安心、舒心、放心,更要吃出健康、吃出增长、吃出文化,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才能传承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五年级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带着你们去去游。它是重庆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着名石刻相对,大足石刻不仅保存完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在参观前,我们先认识大足这个地方。四川的大足是石刻之乡。全县有40多处石刻,造像达5万多个。它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造像集中,技艺精湛,表现“神的人化,人的神化”的特点,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其中最着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叫宝顶山,一处叫北山。

据说,北山的石刻造像近万。这些石刻像的特点是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其中最精彩的是几座观音、文殊和普贤的造像。可惜,时间太短,我们没有前往。

大家跟我往前走,去参观宝顶山的石刻。看,这就是宝顶山的石刻。它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在风格上和北山很不相同。这里的刻像,大都是用一组一组的雕像来连续表达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行先让我们看看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道场》。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它所表现的是牧童驯牛的全过程。你一幅一幅看,一看就明白意思的。牛的犟劲和牧童在驯服牛后的悠然自得的神情都刻画得非常真切、生动。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一组。这叫《父母恩重经变像》的石刻。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等,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现一个主题,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相当生动、细腻,并都刻有文字说明。我们观看这里的石刻,仿佛在欣赏古代的连环图画。你们有这个感觉吗?哈哈,小朋友都点头了!

大家慢走,要上台阶了,注意安全。大家再看看这组啊!这《释迦降生图》是颇有趣味的。释迦降生后,半身端坐于石盆内,旁边有两个力士手扶石盆。上面雕有九条龙的龙头,正中的龙头口中吐水洗濯太子,名为“九龙浴太子”。水从何来?原来在这片崖壁上有一水池,根据这种地形是不适于崖刻的,因为日久天长会把崖壁浸蚀。但是精明的古代石匠,巧妙地利用雕刻把水池积水从龙头排走,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这种匠心独运,不能不使人感到钦佩吧?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也很有教益,如:酗酒有罪,劝酒更有罪;会做事的人听大事,不听小事,看大事不看小事等等。你们看了一定收益匪浅的!我就讲解到这里了,请大家自由参观,也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世界遗产作文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的艳阳急匆匆地来了,我想起了去年暑假来到重庆市大足县,参观了世界闻名,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足石刻。

我们坐在旅游大巴上,一边听着导游介绍,一边细心地观看着大足的美丽风景。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也就是我们这时所处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宝顶山海拔527.83米,历时70余年,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北山石刻历时250多年,以佛湾最为集中。佛湾形若新月,岩高4至7米,长约500米,石刻造像共254龛窟。龛窟相连,共编290个窟号,是晚唐时期创作而成。造像作品端庄丰满,线条简谱、流畅。石刻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媲美,我们的车正向宝顶山方向行驶。

宝顶山到了,我连忙跑下山去观看“大足石刻”的样貌。宝顶石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其中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图”、“释迦涅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相”、“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等组雕中,连续表述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配以颂词、经文、恰似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古代连环画,令人目不暇接。大佛湾最大的佛像“释迦涅圣迹图”,宽5.5米、长31米。香港为了突出佛祖的伟岸,在有限的画面上仅刻大半身躯,将膝部以上隐入山崖之中,实为奇妙构想。又在一侧,借助天然出水口刻下“九龙浴太子”,可谓神来之笔。我站入其中,仿佛穿越到古代,仙气飘飘。

在我们前方就是“千手观音”的塑像。这位观音比例均匀,肌肤线条柔和,脸部的雕刻尤其精细,脸庞圆润,略呈微笑状,神态动人。再加上服饰华丽,衣带飘舞,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有飘飘欲仙之感?你们知道千手观音有多少只手吗?我告诉大家,千手观音有1007只手,这么多手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有的身姿婀娜、、双脚交叉,手中拿着宝剑,露出喜悦的笑容;有的站立挺拔,威武的动作衬托出她生机勃勃的精气神;还有的打扮精致,手摆着莲花的形状,脸上充满慈祥的笑容,非常壮观。该造像在88平方米崖面上刻有手、眼,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我一直细心地看着,想象这样多人手舞足蹈的模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看着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联翩的画面和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想到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啊!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