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昭君怨送别苏轼怎么读汇总20篇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小时候学过的苏轼的文章不计其数,那么大家眼中的苏轼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4137

作文

247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赏析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与苏轼相遇的那一刻想象作文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你,词中不朽的传奇;你,坚韧不拔的勇士;你,命运坎坷的英雄。你,我心目偶像。我与你的相遇,便是在这宋词之中。 我了解你,你不是没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向上,你不是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万丈,你也不是没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再无人向青‘’的爱国情怀,你甚至还被宋神宗称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可你还是被一贬再贬,你远贬海南时,别人都在抱怨身活之苦,而你却依旧乐观的面对生活。可我明白,再坚强乐观的人,面对一连串的磨难时,也会感到痛苦,你也不例外。

尽管你表面上十分乐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可又有几人知道你内心的空虚与痛苦?要不然你也不会那月黑风高的夜晚喝得酩酊大醉,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可你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最终耐不寂寞,只有“起舞弄青影"了。

我知道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心切。你的愿望是浴血沙场、保卫祖国,可你到死也没有实现。后人为你感到惋惜,但我不觉得。如果你的愿望实现了,就不会给子孙后代们留下那么多精神的宝藏。正是这些磨难造就了你的成功。牺牲一个政治天才却换来宋词巅峰的存在,也换来我与你在词中的相遇,我觉得值!

你,苏轼,东坡兄,在我接触词的那一天,便与你相遇,词便是你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苏轼简介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为苏轼代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题记

提起中华上下五千年,我脑海中首先出现北宋,谈起文人是墨客,我最钟意苏轼

不少人对东坡的印像停留在那首“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字向中吧,或者就是黄州时发明的东坡肉,而这些却不是我为东坡代言的根本原因。

苏轼出生在北宋,他恰似为北宋而生。苏轼与曾巩一同科举,却因为欧阳修对苏轼文才太高错认成自己关门弟子而"人在家中生,锅从天上来"的丢失了一个状元。苏轼因心高气傲,改了王安石的诗,落网了乌台诗棠,每每有人听了这些,便发出惋惜,可在我眼里,如里没有这些,那么便不是苏轼这性子了。

轼就恃才白傲,目中无人,人如其名说是马车的外扶手,似乎天生应该张扬。与佛印不棋连败,孩子气的骂佛印。他与王安石几次纠缠,在最无助的时候王安石上奏救了他一把,王安石死后变法失败,一直反对的苏轼冒死去为王安石讨了谥号。我想,王安石虽被遣封,可再也见不了那个为他取外号的少年郎了。

如此孩子气且自傲的他,令我。自小有仰的种子在心底发芽。

北宋末年,宜官专权,苏轼在海南进学,本没出过官的小地方一时间人才涌跃,苏轼本人也没闲喊着。老夫聊发少年狂,还心心念念何日遣冯唐!可北宋终究再没有启用他。

他和子由的感情更令人羡慕,但愿长久,可何日才能共蝉娟呢?

据说微家钟爱苏轼的文章。想过启思当时在黄州的他写国史,耐人思考的是不了了之,而历史也没法令我细密

愿你走出光生,归来仍少年。如此自傲、孩子气,待人诚意又怀才不遇的他令我心动。我为苏子瞻代言。若能从头再来,我来记这一年好景,请你去寻你的橙黄橘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送别高二作文_1300字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就要走了,就要离开我,到太平洋的彼岸—美国去了,虽然这本是我早就意料到的,但当这变成现实时,我又感到如此的惆怅,泪水一次一次地模糊了我的跟眼睛。我们家本来是在一个极小的县城里,后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束了十年动乱,又恢复了高考制度,并且开始招收“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这个好消息传到了我们这个角落,妈妈又捧起了那些落了一层尘埃的书,常常彻夜不眠地学习。那时虽然我还小,不懂什么,但我仍能感到妈妈长久没有过的兴奋。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次年,爸爸也考取了南京医学院消化系研究生。就这样,我们这个家挪移到了南京。生活刚定,可妈妈又要走了,别说我闹别扭,就连爸爸也有点不乐意呢!可不是嘛!都快四十岁的人了,不安安稳稳在家过舒适日子,却要去读什么博士,况且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要四年呢!唉,妈妈的倔强脾气是出了名的,她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就谁也拦不住,只好由她去了,我开始羡慕起别人家里的既温柔又体貼的妈妈来了。想着,想着,泪水又模糊了我的眼睛,渐渐顺着面頰滚落下来。"嘟,嘟……”可恶的汽车喇叭声打断了我的胡思乩乱想。“虹儿,汽车来接了,你送送妈妈吧!”

妈妈从阳台慢慢地走进屋来,说话声中有点酸楚,眼睛静静地凝视着我,里面盛满了无限的眷恋,我突然神经质地奔向房门,用背牢牢地抵着门。妈妈没有动,只是眼里增加了很多感情,透过泪雾,我依稀看见妈妈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此时,爸爸走了过来,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快去帮妈妈拿点行李。”我这时才突然觉得我的行为有多蠢,我默默地向妈妈走去,接过她手中的行李,妈妈没有拒绝,只是万般怜爱地抚摸着我的头。我记不清楚怎样走出家门的,又是怎样走进汽车的。车轮不停地向前滚动,好像在碾压着我的心,车内的空气很沉很闷,许久没人说话。突然,妈妈轻声地对我说:“虹儿,你怪妈妈吗?其实,妈妈也舍不得离开你和爸爸呀!妈妈真的很爱你们,但是,我不能放弃我的事业,如果没有事业,我的生活就会变得很无聊。人不能只为自己想,为自己一个小家庭想,而应该更多地为祖国想,为社会着想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呀!虹儿,你明白吗?妈妈可以在那儿学到更多的东西,这都是对社会有用的呀!”妈妈的声音轻柔,充满了爱,对我们的爱,对国家的爱。我看见,妈妈的眼睛充满了期待,终于,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妈妈,我理解你,我再不怨你了!”妈妈突然变得十分激动,一下子抱住了我,抱得很紧、很紧,我的嘴里流进了一股咸涩的液体,这是我和妈妈的泪……

到了车站,不一会儿火车就徐徐幵动了,我和爸爸挥舞着手臂,车窗里妈妈的脸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久久地看着驶去的列车,心中充满了激动,然而我不但没哭,臉上却有欣慰的笑容。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有这样一位好妈妈。妈妈,再见!哦,不用,因为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这虽然是送您远去,然而我俩的心却从此靠得更近了。我感到了妈妈那颗火热的心在不停地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读到却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你这就和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着父亲和弟弟。难道,这不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

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没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宫上的孤独和寒冷。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

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所以,你在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自己却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但是,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苏轼,我读懂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送别故人作文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一天,他来到泾县桃花潭边的小村子里,这个小村子风景如画,依山傍水,四面环山,在小村子的旁边有一口水潭,潭深不可测,潭水很清,潭边长有很多桃树,每当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这里的桃花开得非常热闹,香飘十里……因此人们就称这口水潭叫"桃花潭"。

话说李白这天来到汪伦家,当时正是傍晚,汪伦见到这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心里甭提多高兴啦,于是,他特地做了一桌酒菜,盛情款待了李白,李白和汪伦在酒桌上无话不谈,谈他们如何作诗,如何写词酒过三巡,他们开始对对子啦,他们都不相上下,当李白吟完他那首《静夜思》的时候,汪伦连连竖起大拇指,说:"好诗,好诗……"汪伦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李白兄,你就在我这里住一宿吧"李白看见天色不早了,并且也不好推辞,就在汪伦家住了一夜……

第二天,李白准备启程了,他来到河边,坐上一艘小船,即将出发啦,忽然他听到河岸上传来送行的歌声,原来是汪伦在岸上一边唱歌一边踏着拍子给李白送行的呢,这时,李白感叹地说:"这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呀!"

[送别故人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以张怀民的口气给苏轼写一封信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苏轼:

您好!

我非常钦佩你的才华,还有您那出色的文笔。您的才华真的是很令人惊讶,相您一定会是一个杰出的官员。

只可惜您满肚子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让您未能如愿以偿。您总是快人快语,有什么讲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作为晚辈的我却认为,一个有才华、有大志的人说话、做事应学会随机应变,这样才会在那纷乱的朝中能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有时“心直口快”并不见得是件好事,有时甚至会为自己惹来祸端,不仅在那时候是这样,在当代也亦是如此。

您的佳作流传至今,广为世人所吟咏,学者们都以您的诗词作品来修养自身,您的作品勘称是一流。您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经历了许多的悲欢离合,可以想象那个时候是多么的艰辛!而您却其在间经受了不少坎坷辛苦,您经历了多少次的生死离别,但因为您的豁达,这些事看似没有带给您太大的困扰,但您的心里其实早已伤痕累累了吧?而我又何尝不是呢?

在我所阅读您的诗里您多次都有提到,或在诗里隐喻到希望自己能得到重识,似乎有种怀才不遇的感情。但是晚辈认为,如果只是将自己没有重用这件事怪罪于朝廷,那就错了,因为如果自己能说会道,不仅拥有非常好的才能还能灵活运用大脑,您想,这样的人怎能不会得到重用呢?

敬爱的苏轼,我非常的喜欢和钦佩您,要能更深的走近您 ,了解您。

此致

敬礼

裴心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给苏轼写一封信对话的

全文共 1755 字

+ 加入清单

东坡先生:

时光荏苒,你可安好 九百七十八年前的那个冬天,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推演了 八字,为他取名为“轼”,他的用意是“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洵《名二子说》), 终究一语成谶,不禁使人感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婴儿日 后将会推动历史的轮轴,在汗青上留下烫金的一笔。那就是你,名扬千古的苏轼苏东坡。

大概是四川人善于争论,你也练得一副好口才,思维清晰、才思妙语 令人赞叹。在父母的影响和引导下,你刻苦、努力,十岁便能写奇诗,与师长谈 古论今。你支持古文运动,做文章全不卖弄辞藻,追求朴素自然的文风,也深得 考官欧阳修的赞赏。二十岁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惊世之笔,一举高中。

仕途起步方要起步,令堂病逝,返家守孝二十七个月。

三年之后,出任“凤翔判官”。游山玩水向来是文人情趣,判官之职并 不繁忙,你便得空出去游览山河。你自是秉持效忠国家的心,判官一职虽不足以 让你大展宏图,你也认真为民。你会为救济黎明,向龙王施展雄辩之才,为百姓 祈雨。波折之后,暴雨降落,看到百姓田地里的庄稼重新挺立,你乐在其中,正 所谓“与民同乐”。

任职史馆时,你年仅二十六的妻子病逝,次年父亲又相继病逝。丧期 过后,你娶了比自己小十一岁的王闰之续弦。一切自然进行着,误以为陪伴你十 一年的王弗就此从你心中淡去了。然而,十年之后,年将四十的你,选凄婉迷离 的音乐、用情深入骨的文字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 城子》)是啊,生命中重要的人,不需要大张旗鼓证明自己的感情,别人也无需 知道。深埋心底,不念不想却也不会遗忘。

你不惧权势、坚持自己的想法,为人民着想反对王安石变法,从此卷 入了政治漩涡。朝中勾结党羽,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斗争,却屡屡让乱局外的你陷 于不利之地。你终究厌弃趋炎附势,绝不奴颜媚骨。即使仕途失意、路途坎坷,你也不甘性格的棱角被世俗名利、朝堂风云磨平,你要做个真人。这个世界,从 你所生活的,到如今,圆滑早已是中国人的标签,官场中也少有人能如你这般清 心为民。

为了坚持真正的自我,你毅然踏上风雨飘摇的坎坷道路。

但朝廷人马来到你面前时,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终究让少不经事的 你大为惶恐。但也为你添了一份“人气”,你与大家一样,都是凡人,是我们能够 触及到的、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又因此而显得更伟大。

往昔有意无意的文字,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都成为了罪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没有前路的坎坷,或许你无法练得 超然的心境,或许世人也难铭记你的名字。

谪居黄州,你能乐于“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 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却也得你心。借此三游赤壁,“诵明月之诗,歌窈窕 之章”(《前赤壁赋》),感慨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区别于重情感、重微小细节的柔婉宋词,你继承了唐诗站在高处 看整个宇宙那般大气磅礴的特点,开辟了宋词“豪放派”的风格 贬谪惠州,你又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换做常人,若被贬到广东这样的偏僻的蛮夷之地,必定日夜忧愁,郁郁不安。而 你却坦然得如同事不关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 宫绝句》)你却想:贵妃都盼望着让别人千里送来的甘美的荔枝,如今天天能够 吃到,一直都做个岭南人也是幸福的。此等超然物外的心境,非历经坎坷者,不 能持有。

最后,你被贬去了素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荒凉贫穷到“北船不 到米如珠”(《纵笔三首》),你不得不“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和陶连雨独饮》 小引)。执笔挥毫的文豪被迫挽起袖管,面朝黄土背朝天,亲自下地、自食其力。

吃不起米不要紧,又写《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 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如此心胸,难有匹敌者。

你一生仕途坎坷、漂泊不安,最后客死北反途中。原本一腔衷心热血, 历经岁月涤荡,最后化为一片淡然超脱的平静之湖,卧云弄月于红尘。你不曾后 悔,那是你所坚持的涅而不缁。岁月长河中,你的作品流失不少。倘若知晓多一句、多一篇,也能更 好地了解你、研究你的生平、学习你的思想。

你素来有必回。但,这是一篇不会有回复的信。

只道是独自呢喃,在怀你、念你时能思量一些、感悟一些。

时光荏苒,愿君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苏轼我想对你说作文700字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流转的时光,褪色的过往,有言,欲与君。——题记

欧阳修一时的多虑将你判为第二,而你,只是淡然的笑了;朝中无人同你一样看透朝政,你毅然请求外调,离开时,不舍的笑了;被人冤枉,差点送命,再次出京,你依旧是笑,无奈的笑了。你,竟如此爱笑么?本属于你的东西没了,本可保住的官职丢了,本子虚乌有的事情将你闭上绝路。。但你,却还能如此释怀的去面对生活,依旧高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之歌,依旧感慨出“物与我皆无尽”的人生哲理。是你的性格使然,让你如此乐观。还是被一次又一次重创的你,已无力去品味悲伤?

自古文人大都是不愿涉足政坛的。但你,却总怀揣着治理国家的志向。纵使被伤害,甚至赔上性命。你还是不放弃,是你不知道腐 败的官场很难去改变么?我想,你是知道的。但在左边胸膛跳动的那颗爱民之心,是不允许你独自离开,置百姓与不顾的。

一进入官场,心就会如岩石般坚硬、冰冷?你还是那么多愁善感。与兄弟的离别内心很难受吧?七年未见,其实很挂念他吧?为什么一直忍着不说呢?是怕自己的思念会使弟弟的生活受到影响,还是要证明自己的坚强?七年了,七年,喝的大醉之时,才敢吐露真言,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话来安慰自己。与妻子的分离内心很痛苦吧?刹那间,那样深爱过并承诺要厮守一生的人,就这么远去了。这痛苦,你怎能忍受十年?这十年中,你的内心承受着多大的煎熬?白天与他人吟诗作赋,在寂静无人的黑夜,恐怕只有你一人在偷偷落泪吧?末了,只可诵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悲伤的词句来表达深情。你啊,面对这亲情与爱情,你的直率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跌宕起伏的人生,连绵不断的情缘,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你啊!你这一生确像词中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岁月怎样变迁,每一次回首和凝望,清晰在记忆里的,总是你荡气回肠的诗篇。曾经江山已经改变,曾经沧海已经桑田,任历史的潮涨潮落,始终不变的,是你心中永远的那片天。

[苏轼我想对你说作文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东坡先生:

您好! 每当我吟诵您的诗句,便想起了您那一生的遭遇,同时也敬佩您的精 神。

我知道在您很小的时候,便随着您的老父亲苏洵先生读书,承受好的 家教,使得您年未及冠便“学通经史,属文目数千言,”而到了成年,您首次出山 赴京,参加科考应中第二名。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但你却不知北宋繁 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后不久,您便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京,后来又遇“乌 台诗案”被流放黄州,但您并没有心灰意冷,因为您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已经告诉了我您那时的心情,我也体会到 了您的气概和精神,着实让我敬佩。虽然此后您又回官场,但您却不容“新党” 主动自求外调,到达杭州,同时留下了在您眼中的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可惜您又被朝廷召回,但却又被贬至惠阳,不过您心胸开阔,并 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把这当成赏景之地,写下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 先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千古名句。

您一声被贬多次,却不断追求,积极进取这是为什么您就一点也不怕 挫折困难吗难道因为您已经明白,“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您已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因为您认为“人似秋鸿来有,事如春 梦了无痕”您是否能回答我,东坡先生 您一生多情,却妻子早亡,幼儿不幸夭折,您究竟伤不伤心呢我想你 是伤心的,不然怎会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感叹,怎么会有“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言语,怎么会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感情,东坡 先生,请您回答我!告诉我您的答案!

__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给苏轼的一封信评语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大文豪苏轼

你——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你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可谓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曾几何时,我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心潮涌动,总想为你鼓掌。

你曾经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诠释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你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是呀,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你曾经有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缺憾美。是的,世事往往有缺憾,而恰恰正是这些缺憾,才成就了无数的“美”。我追求这个“缺”的意境,我感谢“缺憾”。因为缺憾,我们才会去追求。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完成了80回就逝世了,他给世人留下了 “缺憾”——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为了给这个“缺”画上完美的句号,人们开始探索追求,哪怕是高鹗续写了后40回,人们也常拿它与原作比较,然后不断地否定它的存在,最后就是无休止地想象,力求得出一个完美的结局。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是因为断臂,才让人们苦思冥想,努力为它的完美而设想千百种复原手臂的方案。我想:《红楼梦》不是因为缺了一个结局,维纳斯不是缺了手臂,人们会不懈地追求吗?

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在所难免的,团聚的时光是令人留恋的。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分离的“缺憾”,人们会觉得相聚的可贵吗?你看,在白雪皑皑的塞外,“愁云惨淡万里凝”的离别之苦,让岑参更加珍惜与友人的相聚时光;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阳关道边,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让王维倍加留恋与故人痛饮的日子……人生正因为有了这如许多的离别“缺憾”,“聚”才让人珍惜啊。

感谢缺憾吧!是它使我们知道所有的“圆”是来之不易的,是它使我们不懈地追求,是它启迪我们更加懂得去珍惜。也正是因为有了缺憾,人生才会显得完美。

你曾经对岁月流逝有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乐观态度。你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你的旷达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是呀,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虽人老,但要保持年轻人的心态,多做些事来充实自己的人生。

你用人生哲理、缺憾美和乐观态度鼓舞着生活中的我及每一个人。因此,我要将掌声送给你,我为你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你说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你说他用理想的风格编织出一个个豪迈的形象,你说他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经历的失败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当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诗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觉得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吸引着我,仿佛让我身历其境的感觉。

今天有幸又阅读你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了解到诗人你虽然41岁了,并且身处离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对现实却充满希望,我不禁的轻笑了:何曾几时你也是年少气盛,在官场的险恶并没抗击了你对政治的抱负(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贬离京州,清贫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遥自在,销蚀不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诗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洁的月光下与丝丝凉意相交成影,好一个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为何圆又明?你豪爽地举杯对月,一股淡淡的忧愁散开,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饮酒起舞,习习的古风伴随你的愁与情,交织、旋转、倾泻成一曲散漫的乐章。庭院中弥漫着酒的醇香,你说:岂望回朝做番大事业,却终怕遭小贼诬陷,何时才是我施展抱负之时?可是话锋一转,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虽不能为帝王世家出谋划策,但祈愿天下人有难如何?这时,天空似明朗了几番,一时心中的阴霾犹如清风飘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写的词,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的很美却无法与”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实,我并不懂得诗词,但我只是靠感觉来发现,来察觉。很久,我才知道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秋风般的拂绕,让人着迷的诗文,欢愉着动人的音符,一切都将被风深埋心底,传颂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致苏轼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爷爷:

您在月宫还好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您还记得密州这个地方吗?正是在这里,您做了两年的知府,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还创作了好多著名佳作。现在是公元2014年,距当年您在密州任知府已经有九百四十几年了,北宋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密州也没有当年您在的时候那么大,现在改名叫诸城,位于山东省。您曾经办公的地方,现在是诸城市政府大院。

我最喜欢您在中秋佳节,银辉满地的时候写下的千古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仿佛就在昨天。天上一日,世间千年!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至今被我们传诵,是我们对朋友、亲人寄托思念,表达祝福的首选。

苏轼爷爷,我特别喜欢这两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您用了“归”字,您本来就是来自月宫的人,是吗?我想也许您就是嫦娥派下来专门美化人间,安慰相思之苦的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不知为多少人解除了相思之愁呢!在《望江南》这首词中您说,“春未老,风细柳斜斜……”瞧,您把密州描写得多美啊!

苏轼爷爷,您除了会做诗写词外,您的字写的也特别棒,我特别崇拜您。您知道吗?后来有一位叫刘墉的清朝书画家,他一开始就是临摹您的字。我也喜欢写书法,目前正在学习中,我一定好好练习,练好了写一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寄给您。

此致

祝您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吴凡

201x年11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但以一枚雪花送别秋冬》

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一袖清风,但以一枚雪花送别秋冬——题辞.微尘陌上.

海边的闽南,临春的时节,日头总是或暖或凉的,似春,似秋,但绝不是冬,因为雪花已是许久未曾来过。

时光,终究是匆匆的。

我站在岁月的门楣处,看冬是匆匆地去,看春是匆匆地来。三角梅子开了谢了,芨芨草枯了绿了。一枯一荣的岁月,有暖阳,有薄凉,有寒蝉切切,亦有瘦了的花枝,更有宋词深处那阙南渡的相思,匆匆的来去着,终究是如此匆匆的。

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在深夜触摸岁月的样子,端详她那发间的霜华,也摩挲她眼角的细纹,以及她眼底里些许倦怠的神情。这样的触感,让我知道岁月里终是有些念想,让心柔软了,同时,也徒添了薄凉。

偶尔的,想起你的样子,在这乍暖还寒时候,还好吗?

听说,你的世界飘着了雪,是2016年的最后一场雪,覆盖了离离原上桃花梨花丁香花,也覆盖了微尘陌上香草兰草芨芨草,那么,你是否,亦如我似得,偶尔去看田间肥了的稻米,或是,去攀折陌上瘦了的花枝,还是,去掬捧汀溪已是细了的水滴?但愿,日子未曾将你过得老去,对生活简单着的欢喜,是你那盏普洱里尚温的暖意!

有些日子,终须是你温柔以待的;有些年华,终须是你青眼有加的。而我时时会走进秋冬的土塬上,在或肥或瘦的花枝间,摘取一支你曾经欢喜的花,为你的案头添置一袖寒香;也会在渺渺时光的偷闲里,去探访你曾经去过的小桥流水深处的人家,收录旧年的老光景,在阡陌坎坎的岁月里,惜一地落英的缤纷。

很多时候,执着于生命的来去,不问山高水长的兰舟催向何处,不问春风十里花为谁飞花为谁落,也不问大乘小乘的禅意是怎样诠释红尘深处的一花一世界的不同。偶尔焚一柱梵香,只等某一刻参悟,在灌顶的醍醐中,了悟活着的深情,活在芸芸众生的江湖,择一山村小桥流水的幽处,在每一段季节的枝头,煮上一壶清泉,筛上芽色的绿茶半盏,诗意地栖息,不惊不喜,不扰不怖,隐在芸芸的众生中,妥帖了一世慈悲的心境。

记得,雪小禅写的一个句子,总会有那一段时光,得了深情的病,深情得无可救药。

或许是的,总有一个季节,是你需要深情地活着的,活成一株荼蘼的花朵,迎风柔软,温暖了一段岁月;遇雨缠绵,也惊艳了一场初见。

这样的一个季节,是静寂而清白的,可以一人一马纵情于大漠孤烟直的阔远与苍凉,可以择一红颜秉烛茶话,促膝长谈,可以西望长安登楼赋诗,羡鱼临渊,亦可以三五知己,薄酒数盏,在清浅来去着的日子里,视瓜田菜米作寻常人生,在清晨、黄昏地重复中,让心境亦如一阙宋词的清宁与闲适,不理纷嚣,与浮华红尘拉开一些界限,度来如吹云见日,偶尔得了清宁的一两句文字,无端扣中了熹微心事,亦足以飞度万物于无声!

这个季节的最好,是看见了花开,也看见了花谢,山一程水一程,在秋冬的临别处,以一枚雪花的温度取暖,见心明性,契合生命中最美的那段深情,即便需要送别,我也会拈起你临行去去时的那一阕跫音,在你回首的十里长亭,一步一莲花,不负如来不负卿,深情如昔!

或许罢,这样一个季节,只是陪你走了一段路,在漫长的光阴里,截取了一寸,与你作伴,短短的时光里,温暖了彼此,正如花开花谢一季,一地余香,弥足珍贵。而将至的季节,又有谁会在烟火里相伴,在茶香里相知,在文字里相念?

在每一个挑灯夜读的深夜,总也会去细数岁月里的秋冬来来去去,在花飞花落的每一瞬间,倾倒了每一个流年。也许,秋冬本是薄情的,但也深情至极,花好是歌,花谢是诗,每一段生命,都有她存在的特定的意义,如秋,可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如冬,可以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也如某一片刻的光阴,可以是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你正好在花落花开处的惊喜,因为,如果,我在,恰恰你来,正好妥帖了岁月的圆缺。

生命,本来就是一场途经。在灿烂的春夏也好,在萧索的秋冬也好,爱着每一段光阴,无论你在或是不在,而我依然深情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此就好!

这个秋冬行将远去,但不必感怀于中,也无需怅惘于中,只需将来年的三春添置于心,装上每一个黎明,于烟火岁月里,厚爱生命的每一程,如此即好。

一袖清风,但以一枚雪花送别秋冬,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忆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对于苏轼的诗词,我很早便有所接触。但是真正让我开始喜欢上苏轼的词,并开始去了解他是因为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时苏轼在外为官,正逢一年中秋,面对一轮明月,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对月询问,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诗人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但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纵然诗人对着仙境,有美好的幻想,但他对于人生依旧是热爱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以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但是,却又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流露出了诗人洒脱和旷达的性格。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尾,寄托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同时也给予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苏轼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迈,一改词的婉约,因而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除了在诗词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在书法、绘画、散文等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他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可以说是达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无法企及的高度,为后人所仰慕。

苏轼这一生起起伏伏,历经坎坷。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流传下来的诗词却永不会过时,为人们所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送别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外面的雨在蒙蒙地下着,而我看着那条跳动的身影,看着那条鲜活的生命,看着它那水汪汪的大眼睛,不禁热泪盈眶。小花狗啊,你无论如何也猜不到,人心的险恶。

事情还要从一个多月说起:那天,有一只小母狗,在我们车库前产下三条小狗,其中,一条小狗已经夭折了,剩下两条狗好不容易长大,其中一只黑狗又被人抱走了,最后,只有一条小花狗慢慢长大了,可是,不想有人报了警,要让城管把狗捉走。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无疑是一个悲伤的消息,一个沉痛的打击,无疑是我的一颗悲痛的心,无疑是无助与绝望的深渊……可爱的小花狗啊,你如何也猜不到,人心的险恶。

我咬着牙,不让泪珠滑落,可泪珠还是滑落滴到它那黑白相间的皮毛上,它抬起头,好奇的看着我。我忍不住了慢慢的蹲下,捂着眼,任凭了泪水冲出防线,任心情痛快泼洒,可爱的小花啊,你如何也猜不到,人心的险恶。你也是条生命,是条鲜活的生命,可为什么这么不公,把你当成玩物;为什么我们这么凶险,把天真无知的你推向了深渊,为什么我们这么厌烦,厌烦你的天真和可爱,为什么我们这么自大,不把你当成一个生命,为什么……

我心一横端起狗盆,冒着雨,走向垃圾桶,可是看着盆上小狗的牙印我的心又碎了,把这么多天的心血全都丢弃,把朝夕相处的朋友抛弃了?我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手一松,盆从我手中滑落,落下时,我心又碎了

我从小花狗的生活中离开了,只有雨,还在蒙蒙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送别高三的优秀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春夏秋冬,日夜交替。每一年的夏天,每一年的六月,我们都将送离一批学子。他们承载着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怀抱属于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走向未来。

或许,高三的学子们还不能感受到这里面蕴含着的一切,或许高中时代的离别会因为即将来临的高考而来不及细细品味。但是,作为旁观者的学弟学妹,或许比当局者的你们看到了更多,因为,今年的此时的你们,就是明后年的他们。

抱着自己的行李,拖着自己的皮箱,一步一回首的或是快步的走过操场,无论你怀念也好,不怀念也罢,这操场上的每一粒砂砾都记忆着你人生最最美好的三年青春岁月。关上门,关上窗,带着高考结束的轻松和对未来的期盼,走下宿舍楼。无论你留意也好,不留意也罢。这长长短短的台阶上有你多少的脚印?千余日的高中生活里,你不知多少次的跑上跑下,面带着微笑或是眼噙着泪水。

篮球场上依稀有你矫健的身姿。林荫小路上仍然可见你瘦弱的身影。哪一张课桌伴你度过了三年高中生活?它伴着你写下每一个字和数学符号。哪一扇窗户是你最经常张望的地方,他记忆着你脸上的笑颜或是愁容。

或许,心中不知多少次想象过离开高中校园的日子。但是,却觉得一切还是那么遥远。仿佛高三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好像一百天倒计时的牌子刚刚立起来。现在,就要用个位数来记录自己在母校的日子了,你是否有些措手不及?是否又有些茫然?

风雨同舟的三年,苦乐相伴的三年。这里有你结交的挚友,有你感激的老师,有你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班级和教室。你能通过背影、说话的声音或走路的姿势判断出他是哪一位同学。

而这一切,都将随着高考的结束而结束。就让我们静下心来,沉下心来,再细细的品味这剩余的高中时光。请你们再看看书,让老师再看看你们。别让一个虎头蛇尾的夏季为高中时代划上一个不够圆满的句号。

离别,而非告别。因为分离的时光只是短暂的。我们永远无法把自己同这座校园分离开来。法库二高中,已经融入你的生活、血液和骨髓。走入大学之后的你们,依旧会时不时的提起他的名字。而那时,这几个字一如既往的亲切又熟悉。你还在为错过月亮而懊悔么?那么你也要错过流星了。为了让明天的自己不再悔恨,为了高中时代不留遗憾,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整理好自己的行囊,鼓起勇气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明天!

且行且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穿越唐诗的锦绣华美,一唱三叹;透过五代的浓艳靡丽,娇柔婉丽;到了北宋,突然闪现出一番别样的风景。是只寒鸦吗?拣尽寒枝却终不肯栖;是位老翁吗?竹杖芒鞋且吟啸徐行;。是个英雄吗?张弓射虎要试比孙郎;是个醉人吗?举杯问月欲乘风归···

原来,这风景的主角就是苏轼。在文学长河中大放异彩、独树一帜的苏大学士,在北宋政坛上一波三折、起伏不定的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茫茫历史的长河中,苏轼绝对是一个奇才,诗歌、散文、绘画样样精通,尤其在词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苏轼是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则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啊苏轼,就是历经这千年的尘埃,我也不得不佩服你,不止是佩服,而是一种仰慕!好像从小学时,我们就开始学习你的诗词,那时具体学的哪首我也记不清了,但当时只是把你同一般的诗人来对待。直到初中时,语文老师为我们印制了你的《赤壁赋》让同学们背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些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吸引了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话而登仙”,我被这里面的境界而折服和震撼。从此,我明白了:苏轼,这个才子学士不一般!

这就是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高唱着“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发现他是那样的高大;有时也会落泪“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原来他也是多情男儿;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身处逆境也那样地乐观豁达······

笔一支,诗两行,我也想为你写下赞歌,可惜拙笔难以表意啊!

话一句,苏学士,你的诗词文采不一般,今生常把你咏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是个悲剧人物。他重气节、有志向。博通经史,关心时事,以图强国。21岁那年中进士,没想到刚刚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政治风波之中。

苏轼做主簿、签判一类地方官的时候,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苏轼反对“新法”。他写了几篇文章如《商鞅论》、《拟进士廷试策》,或是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是借题发挥,旁敲侧击,而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中则是公开的全面攻击了。

王安石是敬重苏轼的,认为苏轼“乃当今奇才”。虽然,苏轼和他政见不同,但王安石毕竟是王安石,他和苏轼的交情依旧。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新王安石的人不停地在打苏轼的小报告,在王安石的耳边添油加醋地“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三人成虎”,王安石便也有些相信了。待皇上问“可用苏轼时”,王安石说:“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苏轼”。苏轼呢,也感到京城难呆,便再三请求外调。之后几年,他做过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罢相,追求高官厚禄的投机者越来越多地混入变法派。严肃的政治斗争部分地变成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扎和报复。苏轼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谏官李定等人摘出他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他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过了七年,司马光等旧党上台,苏轼虽未能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敌意,但又不满于司马光旧党集团的倒行逆施、旧党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个王安石,他在旧党中也无法容身,于是又请外调。到宋哲宗执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的日子一天比一到难过,一贬再贬,从惠州直到遥远偏僻的海南岛,后死在遇赦北归的途中。

苏轼的过错:一是在于他敢讲真话,他自称“言必中当世之过”,说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他钦慕屈原、诸葛亮那样经世济时的人物,想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二是小人作怪。苏轼才华过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他对王安石有意见,对司马光有看法,那些伺空献媚取悦,以谋荣升的小人们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时机已到,或说苏轼非议新法、讥蔑王安石,或说苏轼不满旧党,痛骂司马光等等。最典型的事例是有人向皇上反映道:“苏轼四年前护送父亲灵柩回川妄冒公差,往还以舟载物,贩卖私盐”,皇上将信将疑,命人查办,均无所得时,轰动一时的“苏案”才算了结。可惜,苏轼无辜蒙冤,闭门待罪,心有怨气而无可奈何。

苏轼才高德重,却不善走“钢丝”,那样为求活而求活,对他来说很难活着,就算勉强活着,也会活得很苦、很累、很不值得。

生命,有相同的开端和相同的归宿,不尽相同的是生命的过程。这其中,有崇高、有伟大、有卑劣、有渺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苏轼的旅途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题记

宫城内一道轻轻的敕令,汴河边一只破败的小木舟,不知当时是何气候,但想来该是深秋。苏轼延伫河边,苦望着萧索凄柔的潺潺流水,最终,踏上了厄运的谪迁之途。

作为一名臣子,不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而左迁异地,哪怕是苏轼,也没有理由不痛苦的。遑论被贬只因一首诗,一桩无中生有的乌台诗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被朋友背叛,苏轼必然是痛苦的。他曾经的好友章淳,一朝得势,成为宰相,却将苏轼推向环境艰苦没有光明前程的远方。但是,苏轼并没有表现得很悲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想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心并没有被打倒。他约会朋友,纵情山水,排遣心中的苦闷;又一心为民,造福百姓,在地方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人们就都说苏轼是个豁达的人。

其实,豁达也就是装出来的。苏轼会装,会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将贬谪之路看做一趟旅途,装着装着,内心就真的释然了。每个人都是如此,你是否豁达,关键在于有没有强迫自己去笑的勇气。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当苏轼想起自己已故的妻子时,他便再也没有办法强迫自己笑了。他可以不计较政治上的失意,但他不能忘记自己妻子的美丽温柔,贤惠善良,他忆起她每一个充斥着笑与爱意的眼神,在这千里孤坟的上空,顽皮地灵动着。他想知道究竟哪一颗星才是她的化身,可是他却无法知道,于是他只能珍惜现任的妻子。他们的生活很悠闲,以至于为了家里耕地的水牛的病操心。虽然很多事都只能自己做,但恐怕她是高兴的,因为她能得到苏轼倾注的全部的爱,苏轼的旅途也因此而更加美好。虽然山道崎岖,雨路泥泞,苏轼行走得很艰难,但他对待自身境遇的豁达以及对每一份情感的珍重,正在使雨势愈小。天边飞架起一道彩虹,似是沟通此岸与彼岸的桥梁。

现在想来,时候或许也并非是深秋,苏轼踏上小舟,走上了一步步通往彼岸世界的旅途。

我脑海彼岸的苏轼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