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昭君怨送别苏轼怎么读【汇总20篇】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小时候学过的苏轼的文章不计其数,那么大家眼中的苏轼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4114

作文

247

致苏轼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

你好!

要我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你,太难了!诗人?词士?画匠?不,他们都太狭隘了。你的才华中早已凝聚了这些琐碎,你的目光也早已穿越了世间凡尘,是一个豪侠。对,豪侠。让我这么称呼你。

唐后五代以来,世人文风都浮靡艰涩,都把自己的观点小心翼翼地藏着,畏首畏尾。而你不,所以在1057年那个秋天进士考试一开始,你便写了“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这样大气的话语。这时候的你,是狂的,但你有资本去狂,而且狂得令人服气。更有甚者,是拍案叫绝。“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你便以一个仁者的姿态屹立于历史舞台之上,你是一种高度。而当你喊着“为增计着,力能诛羽而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如果惊人的见解,你如何豪放直爽地摆放出来?殊不知,高处不胜寒,站得越高,摔得越痛吗?

你是豪侠,并不理会这些,你心怀苍生,看不惯就喊出来,绝不作假意之辞。你太义无返顾,自然开罪于新党又不容于旧党,最后只得从京师到杭州到密州到徐州,四处漂泊。政治上一再失意,生活上一再流浪,你曾感叹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夹杂着无尽的低落之绪。你也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流露出缕缕无奈之意。但你博览群书,《诗经》,《尚书》里的故事、妙语手拈来,始终站在众人之上的境界看待这世界,从衰败的家境里你能在亭中喜雨,能凌虚看景,最后更达到了超然的境界。你明白“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哺糟啜醴,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也只有你,以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生活,难怪在“服车马之劳”“庇采椽之居”“行桑麻之野”的时候,面对“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却能“貌加丰,发反黑”了。

你曾赞叹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而我,只能以此拙笔,对你的豪气,你的智慧由衷地欣赏。

豪侠!心中永远指引我去攀登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命途多舛的苏轼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宋代着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将记住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如烟的往事,似水的流年,时间的车轮不住的向前,岁月的风沙掩去了些许痕迹,拭去这风沙,一颗颗闪烁的遗珠映入眼帘。

俯看历史,聆听心灵的声音,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浮现在脑海,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回荡在耳畔,要属我心中的最佳,便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了。令我敬佩的不仅是他的诗词,还有他的性格,对生活的态度,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的名字,更应记住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佛家对世界的认知。一字一哀乐,一词一人生,是诗人思想情绪,放浪形骸的重要载体。苏轼其文纵横恣肆,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豪放自如,清新上口,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20余岁便进士及第,走向人生巅峰。但接下来的路途却是异常坎坷。母亲、父亲相继离世,给予他沉重打击;反对王安石变法,仕途上倍受打压,后来又受到宋神宗重用……人生起起落落,后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黄州的苏轼也许才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来到黄州,去了丝竹乱耳之音,省了案牍劳形之苦。政治上的不幸并未影响到这位诗人,生活反倒是悠闲轻松。月色入户,欣然起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想到什么,便做什么,这样的日子不好么?心中壮志难酬,也还少不了几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自嘲。

“至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政治上的失意,断了他“至君尧舜上”的念头,当地方官时也未忘“再使民风淳”的理想。地方为政期间,也做过不少利民的好事。水患严重,便集资修建堤坝,最广为人知的也许便是那条“苏堤”了。如此为民着想的诗人怎能被忘记?

一千多年前的大文豪,我们无法近距离感知。情义却是他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之一。子由出使契丹,也不忘“莫道中朝第一人”的叮嘱,那因远适更沾巾更表达了他旷达的性格。中秋佳节,不能相聚,作《水调歌头》兼怀子由,吐露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如此有血有肉的诗人,怎能被忘记?

为文,纵横恣肆,豪放自己;为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官,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为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此大文豪,不应被历史记住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送别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阿姨,你们明天就要走了?不要啊!”我拧在一起的眉毛,和聚拢在一起的嘴唇和发嗲的声音都没能掩盖住我内心的真实的兴奋。对,红脸蛋的王姨和他老公从内蒙来我家做客的妈妈的朋友,国庆长假三天就在陪他们玩和没完没了的拍照中泡在了汤里。这下有盼头了,他们终于要走了。晚上,姥姥做了丰盛的菜,我吃的饱饱的。

第二天早上,我隐隐约约听见了妈妈说“今天没有往内蒙古的票,只好明天再走了。”我听到这句话,差点口吐白沫,浑身冰冷。眼睛都要从眼眶里爆出来了。晚上,我无意中看了妈妈的手机。“咦,这不是有票吗?”我咬牙切齿,头发耸立,身体里的野兽已经觉醒了,怒气冲冲地奔到妈妈身后。“这不是有票吗?我告诉你啊,明天你必须把他们俩送走。”“妈妈”转过身。一双红脸蛋上的大眼睛向我闪动着微笑。妈呀,认错人了。是王姨穿着老妈的粉格子睡衣,好尴尬。

太好了,我终于迎来了送行的这一天。火车站候车大厅里盗版红烧牛肉面的气味让我垂涎三尺。我大叫饿,妈妈置之不理。爸爸瞪了我一眼,我立马闭上了嘴。取完票,我一屁股坐在天蓝色的长椅上,一丝凉意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叮咚”,请K321号旅客到03好检票口检票。我们随着人流“漂”到了检票口。“有机会再来。”老爸含情脉脉的挥动着笨拙粗大的胖手。王姨和他老公的也频频挥手,那动人的红脸蛋在挥舞的手臂后面向脸部上方运动,挤弯了原本很大的眼睛。

刚走出大门,我感觉手里湿湿的攥着什么东西,我低头一看。妈呀,王姨的票怎么在我手里。十秒钟后,我喘着粗气红着脸站在王姨两口子面前,“车票还让我给带走了,这扯不扯!”

听着车里CD中和谐的音乐,我嘴角随着跳动的音符微微上扬,脚有节奏的打着拍子。忽然,我感到座位上一阵的震动。我拿起爸爸的手机一看是内蒙古的号,一接听,听筒里传来了王姨焦急的声音“喂,是姐夫吗?你们好像定错票了吧。为什么终点站是黑龙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心中的苏轼我心中的苏轼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1037年的一日,在温暖的四川盆地中,一颗光华将普照万世的文坛巨星出生了,他便是苏轼。他为后世留下不计其数的诗书作品,他的一生如万顷巨波中的一叶小舟,曲折坎坷,但是,他却能航行得十分自在。自在的心灵不只影响他的诗文,生活更被后世所赞扬。但这背后也隐藏了许多辛酸,许多神秘,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独特的苏轼。

苏轼的品格、事迹、作品已经被后世吹捧得万古无一,然而在他乐观豁达的神奇身影后,也藏着不凡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苏轼的为人也许并不如他的精神一般超脱俗世,然而正是在这超脱俗世的精神影响之下,才造就了他的为人,才造就了他的故事,他的诗文。苏轼与其弟弟、父亲在同一年进京赶考,三人竟也都能在朝廷谋得官职,可谓是北宋众举子中的特例。但他们也生不逢时,活在一个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社会。尤其是在勾心斗角的朝廷中面对王安石的新法与其它势力的掺杂,让初涉政事的苏轼未免有些为难,但他的文人直觉却为他做出了选择,可惜是与大潮流相左的,自己被抓入乌台,许多朋友为保得自身安宁而攻击他,让本来欣赏他的皇帝也为了难。最终保住了性命,被发配黄州。他的第一次被贬的经历,让我看出他那追求自我理想的文人之心,让他不能扎根于朝廷,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一个固执的封建文人的形象。

苏轼的大半部分人生几乎在贬谪之中,而他许多精彩的诗文也是写作于此时。在苏轼真正获得乐观旷达的品格前有着许多悲惨的心情。苏轼初到黄州住在一户寺庙中,一天晚上夜深人静,苏轼回想曾经的美好时光,对比如今悲惨境遇,写下了一首《采桑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诗中的场景孤寂悠远却令人惊悚,无处不流露出诗人悲伤的心情,这也能看出此时苏轼并不具备一颗旷达的心。他的性格还是和大众一样,因挫折而生悲。

苏轼虽然也有成功后的阴影,但他的文学造诣是有目共睹的,西湖、庐山、月夜——世界万物早已化作他的知心朋友,与他作伴与他同行。他又精于散文,无论在石壁耸立,江水汹涌的赤壁,还是在黄州的月夜下,他用他简练而优美的语句,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的书法与文章也相得益彰,广播后世。他的思想受到不同文化的感染,让人神秘莫测。他也与世无争,耕耘着自己的东坡。苏轼的一生如一首交响曲,每个乐章都带着不同的感情,但始终有着相同的信念。

苏轼其人也许正像他笔下的庐山,我们无法看清他的正面目。但我相信他的思想与精神已经随着时间,渗入了中国人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苏轼简介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苏轼任职杭州的故事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苏轼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留下他的文字,以及政绩。下面是关于苏轼任职杭州故事,欢迎阅读!

公元1070年,修复六井工程刚刚开工,苏东坡就被调离杭州。这一走,连苏东坡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六年后的公元1086年,五十四岁的他又第二次来到杭州任知州。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愿望又一次被他提了出来,当时的西湖情况十分糟糕,湖面因杂草淤塞而大面积缩小,面临湮废的边缘。杭州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人民生活和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受到了威胁。西湖一旦湮废,不但沿湖的千顷农田将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鱼虾菱藕等水生物也将完全丧失。当时,杭州是全国酿酒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废,酿酒业必定无以为继,朝廷也将失去巨额酒业税源。另外,杭州当时有茆山和盐桥两条运河,它们纵贯南北,都和江南运河相沟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脉。在湖水充沛的时期,它们以西湖为水源,不仅河道通畅无淤,而且河水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所取用。但随着湖水的枯竭,运河就不得不依靠钱塘江水,结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卤,而且大量泥沙会随着咸潮淤入运河,使运河每隔三年五载就必须疏浚,其耗费十分巨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西湖的湮废,杭州城居民将陷于咸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问题。面对着这样严重的威胁,具有城市建设发展远见的苏东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兴修杭州水系的计划,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筹措工程经费,开始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的疏浚。

在这次对西湖的大规模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苏东坡下令撤废了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又把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条沟通西湖南北岸的长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桥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杨柳和各种花草。于是,六桥烟柳的景色,使西湖平添了无限妍媚。西湖疏浚以后,全湖又充满了一泓碧水,于是又在运河与西湖沟通之处建筑闸堰,使纵贯城市中心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与江潮隔绝,而使城市东郊的茆山运河专受江潮,两河互不干扰,做到了潮不入市。与此同时,苏东坡还征用士兵及民工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畅,清水遍全城。

杭州因西湖之水而成为北宋规模空前的城邦,跃居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描写杭州的富庶是“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苏东坡在杭州为官两任,两次为官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更是引人入胜的西湖佳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与苏轼对话作文9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余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余有疑,遂问之。苏子不以余愚而拒余,一一告知。

余问苏公:人生数十载,碌碌无为者,何其多也!此何为?

苏公曰“皆因其未寻路而行之无道矣。”

余疑未减,何为路,路何方也?寻何路?

曰:路,物也,引人成功,去未来之物也,路乃方向,而汝路,自在汝心。至于汝问寻何路……

苏子顿而未言,而后乃一手指左,一手右。吾视之,左为一林荫小道,众人行之,故而草稀,雨落则泥泞满身;右为一草绿之地,无人踏之,因而花繁,雨润则草色青青,风过而舞。

见余有所思,苏公继而语余,汝寻路,须乃汝之路也,而非随他者行之,如流水逐之。汝左道,宽也,然泥泞也;汝右径,虽小寂而胜景也。

余望苏公,其颜悦然,其色怡然,虽老矣,而无颓态,思及苏公之坎坷,余喟然而叹曰:公曰须行吾路,然何为吾正路耶?小生斗胆,还望公莫责之,公一生守志,终莫能识之,且得罪之人不知其数也,安乃公之路乎?

苏子闻言,叹之,未语,而后乃曰:余亦如小子今日这般问余,余亦尝彷徨惆怅终日,亦尝怒余而愿世事不公。今乃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此一因;然余少时恃才而不知敛,刚甚而不知屈,此二因,是故罪人也。汝等后生谨记之,人贵在自知,自知者明,傲物者多为人所嫉。毋论聪慧与否,为人须谦且韧,此为善道。由吾之际遇,可以知之也。

余有感,公所言甚是,然何为行路之道也?余学于师,师甚善,凡有惑,必细教之,导之,然余愚笨,学业不成,师之期,家人之望,余有愧。

苏公宽慰余曰:汝尚年幼,须知已往虽不谏,而来者可追,勿丧也。师长之望,非负也,乃汝前行之力也,汝若为草木,其望必为壤也。余欲以五言而告汝,少时须立志,老时乃有成,志存高远,此一言也;少壮不努力,老来伤悲晚矣,春耕秋实,业精于勤,此二言也;为人处世,切不可凭己意而行,戒骄戒躁,此三言也;路曼曼兮,非坚忍者不可至,此四言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五言也。如此五言,乃吾忠告,个中理趣,唯君图之。语毕,苏公遂就舟而去矣。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余伫立良久,思苏公箴言,似有所悟,立吾志,行吾路,勤谦韧,有自知,携此数言而行,料成功之日必不久远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送别朋友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临下课的几分钟,老师告诉我们就要开始报考了,考职校可以不参加升中试!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职校的好处,说国家大力扶持,将来分配工作,现在报名还可以送两套校服……还说不参加升中试,毕业试以后就可以离开学校!

然后,很悲哀的意识到,相处的日子真的不多了!我是很坚定的,即使在听了表姐说上高中做完作业就已经是凌晨2点,第二天还要5点起床背英语单词以后,我依然义无返顾的选择高中,总觉得青春就该在那度过!于我而言,考高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重点高中也不是难事儿,可是他们,好象决定提前离开了!我看见那个自己曾经暗恋过的男生变得沉默,总趴在桌上,从他的眼里,我似乎读到了茫然!还有一些一想到以后不用做作业就兴奋的家伙!

他们离开以后,课堂上会很安静吧!那几个专门制造笑料的家伙大概也不在了,老师们不会担心因为吵而讲不完习题,我也不用很费心的在检查作业时催促他们赶快抄……那时候的教室,应该只剩下紧张的气氛和压抑的空气

还记得开学时,纯跟我说我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了,有什么”后事”赶快交代吧!我还不一为然,不是还有100多天吗?还有80多天,还有60多天,只剩下一个半月了……于是,再也无法轻松的说出相处的剩下的日子,迟迟拿不出要给他们写的同学录!

同窗三年,好长又好短,我还记得宏曾从满是零食袋的抽屉里收拾出一只蟑螂,还记得俊不知被谁气得砸了黑板一个大窟窿,还记得聪总在自习课上耍宝,菜头总是练他的”海豚音”,圆总是捧着爱情小说在课上"用功",明总是甩他的头发扮酷,婷总是照镜子,萍总是哭鼻子,还记得……

还记得……

还能记多久呢?当时光从我们身旁流过,当一切和老照片一样泛黄,当一切被灰尘覆盖!当年轻的生命开始出发,我们的故事早已结束,但是一起走过的路,我不会忘,用笔执着地记录,生活的每一份点滴!

离别的日子,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微笑,转身,离开,拥抱属于自己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送别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送别是一缕烟霞,它吹散在原始的记忆碎片中,大人们用善意的谎言来止住我机械的哭泣;渐渐长大,送别是一块黑色的痂,我知道疼痛,却能在它脱落之时,慢慢愈合,不再疼痛;现在,送别是一弯浅滩,我虽至求穿渡,但却愿伫守原地,它有种静谧的美丽。

我一直都相信,相遇相守是上帝莫大仁慈的恩赐,而离别是暂且必然的插曲。等到送别之日,即使有些许的哀伤,却也欣赏。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身着长衫的孟浩然,站在江边,捋须凝望,看着客船渐行渐远,心中不免有些苍凉,送别友人,迟迟不肯离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轻声吟叹,端起酒杯,袭来柳花香,怎知,这绵延的愁思,滚滚的长江之水都望尘莫及。惜别故人,留恋悠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以凝噎。"多愁善感的柳永,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出一幅难舍难分、相顾无言的画面,这依依惜别之情,却也叫人刻骨铭心。

送别,古之圣贤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可这种情感却哀伤得幸福,他们得到的是一份人类至纯至善的真情,我看着他们的文字,觉得是那样的亲近。我为了解这样的情愫而感到庆幸,并且,享受其中。

生活中,我们用心地去交朋友,真诚地沟通感情,可我们终不能一生结伴而行。太阳在黎明过后,总会脱离地平线,徐徐而升;果实成熟,也会离开母亲的怀抱;蒲公英经过风的吹拂,也要告别根叶,远走高飞。我们没有办法追求完美,总有一天要离别。朋友,离别过后也许是痛苦,也许是淡定,可在送别之时,我们要以微笑相峙,让送别成为一件幸福的事。因为,那是我们重新开始的起点,因为,那也许是彼此最后一次见面的印迹,拥有这种情节与情感,难能可贵。这其中,似乎也充满着一种大彻大悟的味道。

送别的字眼有人不愿提及,是因为他还没有学会适时的舍弃,没有学会必要的珍惜。错过的,不过是一次残冬的凋零,春天来了,就能够邂逅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风流人物苏轼作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

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与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与解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与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眼中的苏轼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就是苏轼。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

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

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

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苏轼中秋节的词句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1036-1101),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就中秋词而言,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最为有名。

《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渡荆门送别扩写300字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荆门外渡江,想要去那古老的楚国漫游。我乘船行了许久,前面仍是一座又一座的连绵高山,我不由得心生凄凉之情。

终于,巴山尽头出现了平川,长江也沿着平川旷野奔流着,眼望滔滔江水随波流。又向来时的路看去,连绵高山已挡住了我的故乡,原来已经很晚了,我离故乡也已经很远了。

我抬头看天空,月影如飞下的天镜一般在水中流动旋转,云霞也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但终究,一切都是幻象,无论景色多么迷人,终会随风而逝,留下的只有我一个人站在旷野上。

我更加怜爱的还是故乡的江水,江流滚滚,情意深深送我万里行舟,就如同我的家人一般依依不舍送我远离家乡

我心里的乡愁,好有谁会懂我呢?也就只有家乡的水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张怀民的口气给苏轼写一封信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苏轼:

您好!

我非常钦佩你的才华,还有您那出色的文笔。您的才华真的是很令人惊讶,相您一定会是一个杰出的官员。

只可惜您满肚子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让您未能如愿以偿。您总是快人快语,有什么讲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作为晚辈的我却认为,一个有才华、有大志的人说话、做事应学会随机应变,这样才会在那纷乱的朝中能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有时“心直口快”并不见得是件好事,有时甚至会为自己惹来祸端,不仅在那时候是这样,在当代也亦是如此。

您的佳作流传至今,广为世人所吟咏,学者们都以您的诗词作品来修养自身,您的作品勘称是一流。您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经历了许多的悲欢离合,可以想象那个时候是多么的艰辛!而您却其在间经受了不少坎坷辛苦,您经历了多少次的生死离别,但因为您的豁达,这些事看似没有带给您太大的困扰,但您的心里其实早已伤痕累累了吧?而我又何尝不是呢?

在我所阅读您的诗里您多次都有提到,或在诗里隐喻到希望自己能得到重识,似乎有种怀才不遇的感情。但是晚辈认为,如果只是将自己没有重用这件事怪罪于朝廷,那就错了,因为如果自己能说会道,不仅拥有非常好的才能还能灵活运用大脑,您想,这样的人怎能不会得到重用呢?

敬爱的苏轼,我非常的喜欢和钦佩您,要能更深的走近您 ,了解您。

此致

敬礼

裴心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送别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忘不了回家的路”,凄清幽怨的曲调,如怨如诉的吟唱,千回百转,怎不让人热泪盈眶?

每回走出家门,奶奶都会叮咛:“路上小心点儿。”这句听了将近十年的唠叨,总在我耳畔回响。有时候我感到厌烦了不愿再去回应,径直向前走,几次回首,竟瞧见奶奶眼眶闪烁的泪花。从那一刻起,奶奶再叮咛,我就大声答应她。

那个夏天的午后,爸爸提着沉重的行李往外走,我跟在后面早已泣不成声。爸爸哽咽着:“听你奶奶的话,放长假的时候我们会回来的。”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我的视线。我只能紧靠着奶奶痛哭。天下起了雨,“璐璐,小心感冒,快点进来。”奶奶撑着伞为我挡雨,安慰我。屋子里,奶奶为我擦干头发。我问:“奶奶,你会离开我吗?”奶奶的手在空中顿住,过了一会儿才回答:“不会,奶奶会看着你长大,考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奶奶!”我转身,一把抱住奶奶,抽噎着:“我不要你离开我!”

当时的自己太脆弱了,而如今奶奶去了美丽的天堂,变成了我的守护天使。想起奶奶临终前的话,泪水还是止不住。“璐璐,你要靠自己了……”奶奶走了,她总有说不完的叮咛。我送奶奶,喊道:“路上小心点儿!”真希望奶奶也能大声答应我一声。

花坛边,我静静地坐着,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阳光如此美好,纵有千万无奈、心酸,纵有无穷痛苦、挫折,纵是生离死别,在阳光下都变得渺小了。

我张开双臂,走进阳光里,只是心里盈满了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苏轼我懂你初中作文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是谁?是谁轻拄竹杖,任凭湖海烟雨度平生?是谁在梦乡里痛哭一切?又是谁在散游赤壁,题了那千古名诗?我满怀疑问,苦苦追寻,寂寥的身影,幽然脱俗的微笑,眼中蕴含着秋风落水的情波。原来是你—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陌上的花又开了,春雨晚来之际,青青的竹杖,苍黄的竹笠,以及那被细雨打湿的蓑衣,酒醉,摇摆地走出山野酒家,高吟此首《定风波》,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道不尽多少悲凉却又是任凭风吹雨打而我行我素的洒脱,让人不禁侧目。苏东坡,你一—不愧是豪放派的诗人。

正所谓官场失意情场得意,可你却没如此,在你因为与王安石新法产生冲突,你自动请求远调,后来,新法失败,本该是你出头之日。可身为保守派的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因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这一贬也再无翻身。而随着你爱人的死去。十年苍茫,十年流离,你梦醒悲痛欲绝,含泪写下了《江城子》,其中一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难看出,你思妻心切,是重情义之人。

黄州有赤壁,赤壁有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曾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一路坎坷。被贬官,被诏回。你最后选择的还是赤壁。当失意的你看到赤壁时,惆怅而发,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的词,这样的气概,才只能属于你。

懂你,我懂你——苏轼,我懂你的任湖海烟雨度平生的洒脱和悲凉;我懂你,我懂你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别愁;我懂你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惆怅,不甘。苏轼,我懂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走近苏轼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穿越唐诗的锦绣华美,一唱三叹;透过五代的浓艳靡丽,娇柔婉丽;到了北宋,突然闪现出一番别样的风景。是只寒鸦吗?拣尽寒枝却终不肯栖;是位老翁吗?竹杖芒鞋且吟啸徐行;。是个英雄吗?张弓射虎要试比孙郎;是个醉人吗?举杯问月欲乘风归···

原来,这风景的主角就是苏轼。在文学长河中大放异彩、独树一帜的苏大学士,在北宋政坛上一波三折、起伏不定的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茫茫历史的长河中,苏轼绝对是一个奇才,诗歌、散文、绘画样样精通,尤其在词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苏轼是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则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啊苏轼,就是历经这千年的尘埃,我也不得不佩服你,不止是佩服,而是一种仰慕!好像从小学时,我们就开始学习你的诗词,那时具体学的哪首我也记不清了,但当时只是把你同一般的诗人来对待。直到初中时,语文老师为我们印制了你的《赤壁赋》让同学们背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些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吸引了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话而登仙”,我被这里面的境界而折服和震撼。从此,我明白了:苏轼,这个才子学士不一般!

这就是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高唱着“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发现他是那样的高大;有时也会落泪“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原来他也是多情男儿;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身处逆境也那样地乐观豁达······

笔一支,诗两行,我也想为你写下赞歌,可惜拙笔难以表意啊!

话一句,苏学士,你的诗词文采不一般,今生常把你咏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年级送别800字作文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八,是个出行的好日子,大批的农民工选择这天返厂上班,我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天,天还没亮,妈妈就起床做饭,吃完饭妈妈就要走了,这一走就要下一年过年才能回来。才过上十几天家人团聚的日子就又要骨肉分离,我的心中有一千个,一万个不舍。我偎依在妈妈的身旁,小声地说:“妈妈,我能去送送你吗?”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可以去,但是不能哭,这样不吉利。”“耶!”我高兴地蹦起来。

天刚蒙蒙亮,我们背着行李,沿着崎岖的山路出发了。十多里的羊肠小道,还要翻过几座大山,累得我气踹嘘嘘。可我心里是甜的,因为我又可以我妈妈多呆一会儿。

到了车站,这里真是农民工的世界,他们拎着大包小包奋力向前挤着,生怕挤不上车。我和妈妈也随着人流拼命向前挤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到了长途车前。我把手中的提包交给妈妈,可手伸到半路又缩了回来,拿了包里的车票,妈妈就乘车走了,我想要看好包里的车票,留住妈妈!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对我说:“孩子,妈妈明年过年又回来看你,让妈妈走好吗?”我松开了手。

妈妈上车了,隔着车窗向我挥手,嘴里还说着什么,我什么也听不清,只知道爱我的妈妈就要离开,要一年后我才能再见到她,泪水在我的眼眶打转,我想爬上车去吧妈妈拽下来,可是,妈妈不去挣钱拿什么送我读书呢?“不哭,不哭,哭了不吉利……”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

汽车开动了,妈妈离我越来越远,我撒开腿,拼命向前跑,边跑边喊:“妈妈!妈妈……”我想多看妈妈一眼,我想留住妈妈,我想跟妈妈去,但我去了会影响妈妈的工作,泪水迷茫我的眼睛,我不能哭,不然会不吉利。妈妈也不停地向我挥手。汽车越去越远,最后在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向着汽车开去的方向久久凝视……

妈妈打工去了,我得自己学会坚强。我期待着下一次的团聚!

[六年级送别8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送别时的礼物作文350字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个周末,我闲得没有事,就开始整理自己的屋子,当打开一个旧柜子时,我发现里面躺着一个落满尘土的笔记本。

故事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时我还在北京读书,我有几个从幼儿园玩到大的朋友。记得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几家一起聚餐,快要结束了,他们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那是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收礼物的时候,我非常高兴,但却有一种卡在喉咙里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种心酸,因为这次走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呢!

那个笔记本是我最喜欢的紫蓝色,上面画着一个大太阳,我们三个就坐在一个面向太阳的向日葵上,对着太阳做鬼脸,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一行字“我们永远是好朋友……”这时,我们所有快乐的回忆,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那时,我们一起背着书包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完成作业……

我拿起卫生纸,使劲地擦着笔记本上的尘土,眼泪不禁落了下来,这分别的礼物,终将成为我美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