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节初一的风俗作文(汇编20篇)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是共产党员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3815

作文

387

各地的春节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来临,就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在春节的每一天里,人们都过得非常快乐!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徐闻,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各种各样的迎新春活动层出不穷,但其中最有趣的是“金狮抓彩”和“游花车”。

大年初一天刚亮,醒狮队就开始给各家各户拜年了。这时,人们会把早已准备好的用红包和糖果拼成的“彩头”,高高挂在屋檐或二楼的栏杆上,让狮子“抓彩”。当狮子给户主拜完年,醒狮团的师兄弟们就会轮番表演南拳、大刀、长枪等各式各样的功夫,之后就用搭罗汉的方式,一层一层地搭成人梯给狮子“抓彩”。狮子爬在人梯的最高层,首先向所有在场的人行叩首礼,然后就跃起身子用嘴去抓 “彩头”。你只要听到欢呼声,“彩头”肯定被狮子抓到了。

游花车是最热闹的庆春节活动。大年十二,每个乡镇都会根据自己的特色扎出别具一格的花车。花车的款式各不相同,有的扎的是丰收喜悦的瓜果满园,有的扎的是经济腾飞的高楼大厦,有的扎的是喜迎春色的满园花香,还有的是五洲同庆的太空遨游。花车五颜六色,彩灯闪烁,彩旗飘飘,美丽极了!每年一到游花车的时候,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从各个乡镇赶到县城,从各个小巷涌上街头,围着游行的花车笑呀、跳呀,这辆是我们镇的,那辆是你们镇的,互相转告着,欢笑着,脸上洋溢着欢庆丰收的喜悦。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充满吉庆,充满欢乐,充满喜悦,充满希望的春节。它总是那么令我陶醉,令我激动,令我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的风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年糕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吃年糕,步步高。”自家做的年糕更是好吃。

奶奶家就做了年糕。先把糯米放到锅里蒸,蒸了好一大桶。糯米蒸好后,叔叔把糯米拿到了一个小房子里,小房子里有用木头做的“设备”。爷爷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把糯米倒进用石头做的缸里。那个设备好似一头马正在吃饭。叔叔们站在马背上,就像玩翘翘板似的,马头是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固定在木板上。做年糕行动开始了,叔叔们踩着木板,另一端的木头上的石头就捶向那缸里的糯米。一直捶当然不行,所以还要加放了盐的温水,以防米粘在缸上。

屋外的雨下着,屋檐的雨滴着,工具上的石头敲着。石头捶下的声音让我感到害怕,总有不好的预感。不一会儿,果真出现了问题,爷爷在翻转糯米时,差点捶到了手。这令更加害怕了,如果捶到了手那岂不是要断了吗!做爷爷这行可真危险,所以不是“老师傅”万不敢揽着活儿!

就在说话间,糯米已经被捶地没有米粒了。我们也应该回家了。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虽然我们没有带伞,只能跑回家,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反而多了一些有趣。

回到家后,叔叔和爷爷把手洗了,又开始了。先弄一些茶油擦到桌子上,然后拿一些糯米团把它搓成年糕。有三角形的,有长的或短的,多种多样。

爷爷捏了几团给我们吃,大家吃得不亦乐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初一盼春节作文:家乡的春节8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照往常的规矩,我家乡春节大约在立春前一天就开始了。这天,家家户户很是忙碌,都要灌香肠,晒腊肉,然后贮存起来,等到新年过后再吃。

都说腊月是最繁忙之时,果不其然。一月之内要大扫除、置年货、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每一家都不例外,可不累坏了呢!

过年的需求准备完了,也就差不多到除夕了。

三十这晚,最是团圆。人们都会和至亲的人或好友一块儿吃美味的年夜饭,好不热闹。屋里热闹了,外边儿也不闲着。不一会儿,便是鞭炮声响彻云霄。这声音不仅响,而且连绵不断,似是在提醒着人们今晚要为长辈守岁。就这样,每年我都昏昏沉沉地熬了一夜。

守完岁,就想睡个好觉?可没那么容易!正月初一这天,要早早的起床,向长辈问好、祝福呢!

清早,必是先要将早餐送入肚中。早餐,两字听起来熟悉又简单。但在我的家乡,正月初一的早餐可是有讲究的:要吃鸡蛋,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如意;还要吃菜包,象征着这一年会招财进宝;当然,吃我家乡的特产——灯芯糕是最必须的,因为这象征着一年的职业学习节节高升。

吃完这复杂的早餐,就该去给长辈们拜年了。说实话,其实我最喜欢做这“奉承”事儿了。因为,只要对长辈说句新年祝词,便可得到压岁钱和长辈给予的幸福平安,岂不甚好?

正月初一至初七,都是奔波之日。这七天,要去向每一家亲戚拜新年、话祝福。

终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这天。大家都将年前准备好的汤圆和腊月晒的香肠腊肉拿出来与亲戚朋友分享品尝。储藏过一月有余的香肠腊肉,此时已是色香味俱全了。就闻一下、尝一口,便是如何都无法停筷了。品尝完这至高的美味后,便该去逛庙会,猜灯谜。与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完这春节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六早上,已是春节离去之时。大人该去就职工作,小孩也要背起书包上学去。虽然春节过完了,可我还在回味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春节风俗说明文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浩大的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千古绝唱的好诗总让我想起了家乡过年的习俗,我至今都刻骨铭心。

过年是一年中令我最开心的时刻,大人们开心,我们小孩子更加开心,因为我们小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我一整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外面疯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这些晚辈们最开心,那就是收压岁钱。长辈们给我们压岁钱是想让我们这一年都过得平平安安的,因为“岁”与“祟“同音,收到了压岁钱就可以镇压邪祟,这样一年都会过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

元宵节来了,春节又到了一个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广场上还有美丽的表演呢,家家户户还要吃元宵,这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正月十五的确是一个好日子,过了正月十五之后,这个春节才算真正的过完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节。春节中的一些习俗我会一直继承和发扬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年级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洛阳,那里有许多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奠死去的亲人,但这里有一个习俗由来已久——那就是贴对联。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有一个传说说道:春节时,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来抢东西,但有一个老爷爷知道,年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春节,我们便在门口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放鞭炮,以防年来侵袭。

20xx年的时候,我就和家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那天晚上,妈妈,姑姑煮饺子,我和爸爸妹妹便到门口贴对联,我双手紧握对联,妹妹拿着胶水,爸爸带着我们来到了门口。爸爸喊:“胶水!”妹妹赶紧递上去,他又喊:“对联!”我抽了一张给他,只见他一手拿胶水,一手拿对联,把胶水往对联上一挤,“啪”的一声,拍上门框,又照葫芦画瓢,将另一张也拍了上去。然后,甩着大手进去了,边走边喊:“贴——好——了——!”听爸爸这么一喊,大家都跑来看,可在“欣赏”了爸爸的“作品”后,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后,妈妈告诉他:“你贴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问:“怎么贴反了?”“对联分上下联和横批两部分,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你看你是不是贴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赶紧揭下来,重新贴,之后我们一起吃饺子,看电视,一个美好而又甜蜜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过春节,我不仅知道了对联应该怎么贴,还领略了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连贴一张小小的对联也有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风俗放鞭炮的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这可是我们小孩子最向往的节日,因为不仅可以拿到压岁钱还可以放鞭炮

那天早上,我就缠着妈妈给我买炮玩,妈妈起初说太危险了,不让我玩,可经过我一天的讨好,妈妈终于给我买了炮,那天晚上我玩的不亦乐乎,其他小朋友陆陆续续地赶来跟我一块玩,我们大家决定玩一个可以放炮,又不伤人的游戏,大家左思右想,最后决定玩烟雾战。

游戏开始了,我和乐乐一队,我胆子不是很大,但他是十足的“胆大王”,我们首先埋伏了起来,静静的等待敌人“上钩”,可不料敌人用小跑来吓唬我们,让我们发出声音,然后用烟雾来扔我们,幸亏有胆大的乐乐,他把扔向我们的烟雾弹,趁不烫手之前又扔了回去,敌人暂时退了回去。

经过上一回的教训我们就捂着耳朵藏起来,任凭他们放炮也是徒劳的,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上钩”了,我们火力全开,犹如“万弹齐发”一般的扔向他们,在得知他们已经上当时,便把他们”俘虏“了。

这一晚过的很漫长,其他孩子都回家了,我还在放炮,直到妈妈叫我回家时,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对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对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章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放鞭炮,扫尘,年画,拜年等。

在春节里贴春联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赶走邪灵,把我们带向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有哪些风俗作文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鄂州的风俗很多:端午节系艾叶,中秋赏月吃月饼,清明节祭祖……,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鄂州的春节吧!

“春节到,春节到,大街小巷真热闹”,相信大家对春节一点都不会陌生吧。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到了腊月初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腌咸鱼,晒腊肉,做腊肠……大人们还要给小孩子们准备礼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心中泛着甜,窝着暖。

腊月二十四鄂州过小年,天一黑下来,鞭炮就响起了。许多人都开始穿新衣,家家户户也开始准备各种精美的菜肴。

除夕到了,各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有的家门外还贴年画。夜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声一夜不绝。屋里热气腾腾,大家开开心心吃着年夜饭,碰着杯,笑声连绵不断。吃完饭,一家人围在炉火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几乎所有人都会守岁。

“ 红红火火过春节”,这可一点都不夸张。看!红色的春联,红色的鞭炮,红色的红包。红色寓示着吉祥!

大年初一早,许多人都因除夕晚守岁在家睡觉,下午才会拜年。小孩子最喜欢到处拜年,因为“拜年”——“收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一些大型超市举办猜灯谜活动。几乎每次的灯谜活动,我和表姐都会参加,而且每次都会猜对几个,得到一些小礼品呢!晚上,许多店铺都会挂上灯笼,但几乎都是“电子灯笼”的世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汤圆,吃元宵。当然,这一天爱放鞭炮的孩子们也得抓紧,因为过了这一天,春节就结束了,也就不能玩爆竹了。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带给了我们欢乐和幸福!虽春节已过,但它的余味还在空气中弥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然后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然后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然后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然后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然后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然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向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名除夕。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风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快乐的春节初一话题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一,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吃饺子了,我迫不及待的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 One of the essential things is to eat dumplings. I cant wait to join the ranks of dumplings.

妈妈分配给我一个艰巨的任务:擀饺子皮!说干就干,艰巨的任务开始了。我先把一团面揉成指头粗细的条状,然后再切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洒上面粉,准备工作就做好了。开始动手干了,我拿起一个小面团,竖着擀两下,横着擀两下,结果擀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饺子皮。

为了使它变圆,我便开始用手拽,拽一拽这里,拽一拽那里,饺子皮的边缘上就有许多突出的地方,555……好难看,这个饺子皮被我“折磨”成了四不像。这时,爸爸看见了我脸上那沮丧的表情,便过来给我做示范。只见爸爸迅速地滚动着擀面杖,小面团飞速的转动了起来,很快,一张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就在爸爸手下诞生了!

看过爸爸的示范,我有又自信满满的“上了阵”,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想让饺子皮转起来,可是不但没转成,反而擀出了一个中间薄,边缘厚的皮。妈妈装馅一捏,那饺子的大肚子竟然裂开了!哎!真扫兴。爸爸又连忙过来为我示范讲解。

原来,擀饺子皮的关键是两手的配合,先把切好的小面团尽量压扁,然后把双手放在擀面杖的两边,左手负责擀,右手负责转动擀面杖,擀面杖转了,饺子皮也会跟着转,这样就能使擀好的饺子皮又圆又均匀。我又擀了一个,果然比刚才好多了。擀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比一个好,现在我的水平可是一级的哦!

妈妈对我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只有虚心学习,才能成功!”真是耐人寻味呀!

这个春节我的收获可真不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这个春节初一作文600字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地方。这里有四面环山的张谷英,有广为人知的八百里洞庭,有声名远扬的岳阳楼;还有屈原含泪的汨罗江……今天要介绍的,就是汨罗的过年。

对炎黄大地而言,汨罗只是这片炎黄大地中的一块儿小石头,但就算是一块儿小石头,它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和传统。

端午节一到,大家就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相传,人民知道屈原泪投汨罗江后,纷纷划着自家的小舟,带着用粽叶包着的熟糯米,划至江心,一边投下粽子,一边祈祷河神吃粽子,不吃屈原……慢慢地形成了传统。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汨罗的过年也别有一番风味呢?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话不假。在这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汨罗的过年也悄无声息地从腊八粥、腊八蒜、腐乳的香气中拉开了帷幕。紧张、忙碌而快乐的准备工作开始时,大家头一件要干的大事儿,就是忙着买各式各样的鞭炮:冲天炮、一飞冲天的各种炮、飞碟式的炮……数不胜数。第二件大事就是按惯例过个好年,讨个好彩头。别看汨罗不大,这过年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习俗,却都是别有深意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里必须大扫除一次,代表扫掉贫穷做富有的人;

大年三十之前,每个人必须洗个澡,意味着洗去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吃团圆饭时,碗筷得多摆几双,据说是已故的亲人会回家吃团圆饭;干鲤鱼一只是必备品,而且不能立刻上餐桌,得留几天吃,代表年年有鱼(年年有余);饭前要行拜天地爷爷的礼,由家族最年长的长辈对天作揖三个;吃饭时只要家里有人没吃完,就不可以打开大门,晚上家里也不能住进非嫡系子孙,因为怕财运、家运外流;

团圆饭之后是汨罗独有的一大风俗——讨百家饼。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提着大袋子,挨家挨户地拜年,说些“恭喜发财”、“祝您长寿”之类的吉利话。这时,主人就会拿出好吃的、面饼甚至是饮料来犒劳大家。一家不算什么,可十家、百家、千家……积少成多,孩子们常常是“去时一无所有,来时满载而归”的高兴劲儿。吃了还可以辟邪避难;

初一到了,大家要做的就是比谁家人起得早,因为大家认为起的越早,这新的一年就越红火……

这就是汨罗的过年,不一样的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大家必定都非常高兴,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春节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它象征着团结与兴旺,其中还有非常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一般来说我国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就正式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年过完了。过年家家都要贴对联与窗花,一个大大的倒‘福’代表着‘福气已到’。传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出来吃人,但后来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于是人们就用红色的桃符木做成桃符,‘年’见到桃符就会吓得赶紧逃走,这就是对联的来历。三十的夜里人们还要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三十的夜里人们都要守岁,防止‘年’再来吃人。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还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访亲走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代表着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除了上面这些习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小知识:知识1,“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祖活动(腊祭);知识2,年的名称是从周期开始的(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到了周代才称为“年”);知识3,春节为一年之始,民间俗称“过年”。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

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对过年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年级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她那无比灿烂的中华文化更是绵延了五千年之久,辽阔的疆域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而我的家乡,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的济宁,也有很多风俗习惯。

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新鞋,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的舅舅一家也会赶回来过年。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只有这一天是这么的与众不同,平时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如今空空荡荡,家像一块吸铁石把人们吸附在它的身边,千里万里遥远的儿女们都要赶回家过年,人们都在为团聚忙活着,有的剁肉馅、有的擀皮子、有的包饺子,而爷爷在准备给佛祖与祖先的供品,即是祭奠也是能多讨吉利。我还会在饺子皮中包上糖,传说谁吃到,他这一年都会甜甜蜜蜜,幸福快乐!而姥姥如果发现自己碗里有糖饺子总会悄悄夹到孩子们的碗里鼓励你多吃,而谁吃到就会兴奋的叫起来,大家也为他高兴。

吃完饺子,全家人都会坐到沙发上看电视,每年的春晚成为全中国最关注的节目。接近12点了,新春来临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响了起来,预示着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俗话说,正月十五前都是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是看花灯、吃元宵。如今又增加一项新的项目——放许愿灯,特别是今年中国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是同一天,公园里满是放灯的人,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升起了一盏盏灯,像满天的星斗那么壮观,映亮了整个夜空。

民俗民风,就是我们生长的血脉,是我们心里抹不去的最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春节也挺有意思的,从腊八起,人们就开始张罗了,忙着采购各种年货。如:春联,鞭炮,灯笼,烟花。但是有一样是人们无需准备的,那就是海鲜,因为我的老家就是吕四,它面临东海,那里海鲜可是特产哦。听说“吕四”这个地名可是有典故的呢,那可是八仙过海里吕洞宾的故乡哦,呵呵。这只是传说而已啦!所以每年假期我都要跟爸爸,妈妈去乡下,赶上潮汛的时候还能吃上好多特新鲜的海鲜呢,特别是夏天还能光着脚丫踩着沙子在海滩边玩耍,抓抓石头缝里的小螃蟹,踩踩脚下沙泥里的黄泥螺,能跟大海这样的亲近这种感觉真的好好,我爱家乡的大海!

老家的春节有着很浓的中国传统。除夕的晚上人人都在家守岁,一家人围坐着一边磕瓜子,一边看着春晚的精彩节目享受着天伦之乐。随着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只听到噼里啪啦一阵阵的鞭炮声,原来是12点了,只见漆黑的夜晚舜时变得明亮了起来,天空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星空开放,此时真是美极了!第二天清晨打开门空气中依然飘着浓郁的火药味,农村的过年可传统了,就这样每天放着喜庆的鞭炮一直到年初五迎完财神呢,家家都是如此的。整个过年都是串门跑亲戚,大人们聊家常,我们小孩们这时候可是最开心的哦,因为可以收好多的红包呢,哈哈。我的储蓄罐又有营养了!

时间过的真快,初五一过我也该离开外公外婆家要回上海读书了,真希望下一个假期可以快点到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春节风俗的精彩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四),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女孩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女孩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风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春节风俗很多,不信你看——

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

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风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风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风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风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风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风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向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