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合集20篇)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的新年贺词为开头,讲述了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浏览

1384

作文

447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绝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难。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面对狱友的拯救体现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这两个人,在安迪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预警榜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展现音乐的美;而第三次,则是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其经费是安迪以每个礼拜两封信向州长申请的,这是个划时代的胜利。

后来,出现了来一个扭转乾坤的年轻犯人,他知道关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这个年轻人被杀害了。这时,瑞德以为安迪会在使我中选择自杀,恰好相反,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会选择另一条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真凶自由应该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经对那个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忙着或,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继续生存下去,当面对是绝望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获得了自由。

其实,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鉴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们心里,放弃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一言: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对大家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喜剧影片大闹天竺观后感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王宝强的处女导演作品《大闹天竺》,简单说两句:

缺点

I.整体感觉:只能说还可以,如果做一个比较的话:演技不如《泰囧》,思路一样没有创新:都是找一个“重要文件”。

2.影片的硬伤是整体结构不清晰,多个片段“强奸式”插入;画面太狗血,刚开始就乱,后面看着就想吐,最后还恶心了一把六小龄童;

3.王宝强的演技:王宝强和岳云鹏的表演做作至极,观看后可能会造成不适。

4.本片有笑点,但都是尴尬得让人笑不起来的笑点。比较俗

优点

1.画面、场面不错

2.结局与超出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走进雷锋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小雷锋才3岁时,雷锋的爷爷雷新庭却在春节前夕被地主活活逼死;当雷锋5岁时,又有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时是日本入侵者旺盛时段,雷锋的父亲——雷明亮,在江边运货的路上遭到国民党逃兵的一阵毒打。当雷锋父亲反抗日寇时,又遭受毒打,由于没钱治病,不久也去世了;因为雷锋家里很穷,雷锋的哥哥12岁就去当童工,因为岁数还小,被饿成了皮包骨,最终不幸染上了肺结核,不久也死了;最不幸的是,雷锋唯一的亲人 ——他的妈妈,因受到地主的**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看一看、想一想我们的七岁还在父母那温柔的怀抱里不停的撒娇,而这时雷锋已经在大街上乞讨,被其他人**、羞耻,雷锋的童年与我们真是有天与地的差别,但所幸的是他被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了,十分不易的活了下来。

1949年八月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解放了,雷锋从此翻了身。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幸福成长,他参加儿童团,进小学读书,并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1956年,他小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先后在乡政府当通讯员和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被县委机关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他相继在望城县沩水工程指挥部、团山湖农场和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当拖拉机手和推土机手,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雷锋所有的荣誉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所打拼下来,他没有什么所谓的背景、关系,所有的所有的全部都是他自己用实力赢得来的,没有投机取巧,没有侥幸,他才是用实力拼到底的。

1960年1月,雷锋满怀信心的与他的好朋友去当兵的报名处参加筛选,却不料因身高矮而被拒绝,但他的好朋友却成功入选了。是他的好朋友满眼含泪告诉上司雷锋的悲惨身世以及雷锋那一心报国的赤胆忠心使上司感动雷锋才得以入伍。雷锋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他努力钻研技术,后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不幸发生了,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突然,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晕倒在地,昏死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闻讯之后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参与治疗,但由于颅骨损伤严重,导致脑机能障碍,耽搁了大量时间,雷锋同志因公牺牲了!

当知道雷锋死的那么悲惨后,我禁不住眼泪哗哗,不信神的我也不禁怨起:老天爷,你为什么这么狠,雷锋的童年已经如此悲戚,而且他做过那么多好事,你怎么就狠得下心来让一个这样好的人,这样悲惨的死去!怎么能如此不公平!

结局我是含泪看完的,我怨上天不公,但并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祭奠着我们心中永不消逝的雷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法律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在法制的国度,处处需有法,处处需遵法,而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应该让法律在心间长驻。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倘若没有纪律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每一个公民必须要做到的,而对于公民来说,惟有能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才可能获得最大的生存自由。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人走在马路上行走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被车撞伤,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有的同学不遵守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忽视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待人接物、行为言语等方方面面的要求,不爱护公物、乱扔垃圾、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旷课、偷窃、为一点小事结伙打架等等……,积小恶成大恶,最终必然自食恶果。

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某,成绩优秀,还是班级里的班干部。有一次他考试考得特别好,爸爸就奖励了他10元零花钱,有同学提议他拿这10钱去打电子游戏机,没想到就这么一脚迈进,他就很快成为了游戏机的“俘虏”,成绩越来越糟糕,视力也在不断下降。父母给的零花钱根本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他决定铤而走险,干脆去偷。有一次,他去一家超市偷东西,没想到在超市出口处被一位老太太当场发现,为了不被抓住,他居然随手拿起啤酒瓶朝老太太的头部连击数下,致使老太太当场死亡。痴迷于电子游戏机使他丧失了人性,由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落成了一个杀人凶手,这是多么可怕啊。

总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权益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权益和义务是一致的,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起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禁毒教育影片纸飞机观后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12月3日,涟源市三甲乡组织乡禁毒办、综治办、团委、妇联、中心学校、禁毒分会、公安等部门工作人员和禁毒志愿者代表共同观看了禁毒题材电影《纸飞机》。

影片中讲述了一个叫何亮的小男孩的妈妈阿晨因病误用了毒贩老五的“特效药”,染上了毒瘾。她很后悔,于是很多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想把毒瘾戒掉,但没有一次成功。何亮爸爸知道后,与阿晨离了婚。后来,阿晨被送到了戒毒所。何亮很想念妈妈便在纸上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并把它折成纸飞机扔进戒毒所里。终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阿晨康复了,贩毒分子也被捉住了。虽然还要面对毒品的诱惑和毒瘾对身体的打击,但阿晨将坚强的生活下去。

一位瘾君子要想成功戒掉毒品,不仅要有戒毒的勇气,更要有社会各界的帮助,关爱。只有社会各界宽容,积极帮助他们,他们才能更成功地戒毒。戒毒后也不会被社会抛弃,不会被歧视。小男孩阿亮对妈妈的不离不弃、真情付出也感动了大家。同时,新时期禁毒工作的形势和要求,也引起了观看人员的思索。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对吸毒人员要关爱,不能放弃、歧视,按照禁毒三年大行动的要求,带着思想学习禁毒方面的知识,带着感情做好吸毒人员的帮扶帮教等工作,带着责任落实本部门、本村的工作任务,从而推进三甲乡禁毒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民的好儿子-影片《邓小平》观后感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电影观后感摘要:爱国电影观后感

人民的好儿子-影片邓小平》观后感周雯菲爱国电影观后感

我从小就喜欢听历史故事,特别是祖辈们讲的近代历史故事,于是我很早就知道了中国现代史上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的人物,他们对国家、社会、乃至于我们家庭的兴衰成败起关键的作用。

今年暑假,我和爷爷去姥爷家,我们一起从中央六套中看了《邓小平》这部电影,他们边看边讨论,边我讲解(姥爷以前曾在团里工作,后来转业,对邓小平爷爷的事好象知道得很多),使我知道了什么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引起新中国变化的事件与邓小平爷爷联系密切,是他带领人民励精图,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奇迹班的辉煌建设,凸现了他卓越历史功勋和不朽伟绩。看完影片,听完讲解后,我心潮澎湃。从这部片中,我不仅看到了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智慧,更看到了和自己紧紧相连的祖国的改变,每一个历史瞬间都是那么激动人心。

忆古思今,我才发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不禁想到,若没有邓小平,也许今天的中国还在贫穷中和黑暗中挣扎,我们现在也许只能像祖辈们以前那样,穿着破衣服,啃着米糖过日…爱国电影观后感 影片的最后,出现了一行字幕: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使我把思绪一下子拉回了读幼儿中班时碰到的哪一桩桩怪事:爷爷和老人们说到邓小平去逝时眼圈湿闰,校长集合时向同学们公布邓小平逝世时声音哽塞,音调低沉,连电视台的伟人-江泽民爷爷的说话也泣不成声…使我不禁问爷爷:邓小平死了,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伤心,连电视机的人也哭呢?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中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最深厚的感情,就算他肉身已逝,但他将会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骨灰撒江,但他的精神永远同祖国山河化为一体,微笑看着中国的每一步腾飞。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

邓小平这内心深处的心声,足够表达他对祖国人民的感情和不舍,也拔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心弦,我们相信,在邓爷爷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必将奏出一曲更动听的爱国之歌,必将走向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活着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活着就是一切”。这是我看完电影《活着》后所想说的第一句话。虽然对于作家余华的小说至今还未拜读,但是仅就看完电影我就深深的被故事的内涵所折服,由此而想小说肯定所包含的东西要远远大于电影,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读一下小说,再次品味一下作家对于故事的叙述。

现在我只能说一说我看完电影之后的一些想法,或者说是一种感悟吧。

电影《活着》主要是围绕福贵的一生展开的,可以说福贵的一生包含了人生的大部分不幸,有的人或许会说这样的一生在正常的人类生活中是很少发生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正是艺术所需要的一种效果,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它都是将故事所需要的矛盾集中在一点上尽情的表现它所需要的题。只要是这个世界上可能发生的事它都可以运用,只要恰到好处,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就可以了。当然,《活着》正是恰到好处的将人生的不幸集中在了福贵的一生之中。

一个地主阔少在开始拥有人生的财富是没有好好的运用或是创造一翻,而是将其应用于赌博之中,直至将其所有输的一干二净的时候,他才慢慢的懂的了活着的些许意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说,就是实践给予了我们认识的一切,正是这大起大落的开端给了福贵认识的基础。

紧接着正当福贵准备开始好好的与妻儿寡母好好生活的时候,他不幸又被拉去当壮丁,当他与春生看见满山遍野的死尸时,他深深的感到了活着的美好。“回去,我们可要好好的活啊!”这是他当时给春生说的话,虽然朴实,但是正是这句话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人面对死亡时对于生的渴望。在他与春生约定回去好好生活之后,他们最终回到了久违的家,可是接下来还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呢?

回家之后,富贵的母亲已死,女儿凤霞也成了哑巴,虽然这不是怎么好的情形,可是经历了许多事之后富贵已经满足了。之后富贵有开始了他那清贫但却快乐的生活。然而生活并不会让他就这样快乐下去,因为编导所要讲的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福贵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x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在那样一中社会背景下,活着是多么艰难的意见事啊,可是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还是那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

初看完电影总觉的导演似乎过多的涉及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可是后来细细想来对于一部具有深刻主题的电影我们不能用静止的思维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是跨时代的,他是不以任何的年代为局限的,我想这才是导演所要告诉我们的。

电影在继续,福贵的不幸也在继续着,可怜的凤霞——富贵的女儿,生命就葬送在几个卫校护士革命小将的幼稚的手里。遭批斗的、三天没有吃到饭的"反动学术权威"王教授因七个馒头加水变成四十九个的典故晕在一边,说不清什么感觉,你可以后来拿这夸张细节作笑话,看时,却无论如何笑不出来。家珍报着了无声息的凤霞哭喊"我只有这一个女儿"的时候,还是无法忍住自己的眼泪。想想自己是否有些滥情,却觉得,这些眼泪是因为你还有新鲜的触觉,你还没有完全被生活折磨得麻木愚钝。

听同学说在余华的小说中富贵的妻子,外孙甚至女婿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不免让我对导演的改编表示赞同,因为导演在给我们讲述活着的深层含义时,在我们对于富贵的不幸深表悲痛时,导演给了我们些许安慰。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不管怎么说电影还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将活着的意义表现出来了,它给予观众的除了震撼还有更多的思索。活着就是一切,只有活着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生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主义影片《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火焰让凤凰浴火重生.烈火让一个民族重生,让一个个灵魂在火红的光影下永生...

在这个解放的前夕,鲜血染红了残阳。当歌声响起,那一个个伟岸的身躯倒下了,泰山般的牺牲,用鲜血,铺下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1948年,当丈夫身死,愤怒与悲伤充满了共产党员江雪琴(江姐)因悲伤而颤抖的心。她怀着满腔悲愤,去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世事无常,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让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被捕。游击队员们前来营救,狡猾的敌人却将江姐从水路押走。

酷刑,是敌人迷信的一种武器。懦弱的人在刑具下失去了脊梁,但坚强的共产党员却要打破这个迷信。无法在许云峰嘴里套出什么东西,敌人便妄想在江姐身上打开缺口“上级的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轻蔑地看着敌人,在无数摧残下,咬着牙,用行动向敌人反抗。撬不开的唇,诠释着共产党们的无畏。

屏幕中黑白的影象继续闪动,胜利似乎已经向他们招手,疯老头——华子良受党的指示,佯装疯子,蒙混了敌人,长期隐蔽,一次借着买菜的机会,机智地与狱外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一部分党员逃了出去,但江姐和许云峰被敌人杀害了,枪声响起,在他们的眼里,不是面对死亡的畏惧,望着前方,似乎美好的未来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他们去了,去迎向敌人的枪口,去为祖国未来奋斗;他们也留了下来,留在历史星河中成为闪亮的明星,留在我们心灵深处成了那点坚守的美好… …

好象已过了一个轮回,当几十个春秋悄然滑过,当天翻地覆的祖国充满着无穷的生机之际,是否还记得几十年前激情而悲壮的日子;是否还记得那些实现了“为革命斗争到底”这个诺言的已逝的灵魂;是否还记得皮鞭打在共产党身上,迸发出来的那宁死不屈的耀眼火光… …

拍拍胸口,我们能做些什么,在中华这条巨龙沉默时,一位位前辈向世界宣告着中国的力量,如今,巨龙开始了腾飞,那么我们是否该尽一份力呢,是的,今天朝气蓬勃的学子,将是未来的希望,我们需要的,是向知识的颠峰进发,那么,明天会更美好。

影片烈火中永生》振动了一个个中华儿女的心,而今天,那一幕幕场景在我们眼前再现。

在这个解放的前夕,鲜血染红了残阳。当歌声响起,那一个个伟岸的身躯倒下了,泰山般的牺牲,用鲜血,铺下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1948年,当丈夫身死,愤怒与悲伤充满了共产党员江雪琴(江姐)因悲伤而颤抖的心。她怀着满腔悲愤,去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世事无常,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让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被捕。游击队员们前来营救,狡猾的敌人却将江姐从水路押走。

酷刑,是敌人迷信的一种武器。懦弱的人在刑具下失去了脊梁,但坚强的共产党员却要打破这个迷信。无法在许云峰嘴里套出什么东西,敌人便妄想在江姐身上打开缺口“上级的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 …”轻蔑地看着敌人,在无数摧残下,咬着牙,用行动向敌人反抗。撬不开的唇,诠释着共产党们的无畏。

屏幕中黑白的影象继续闪动,胜利似乎已经向他们招手,疯老头——华子良受党的指示,佯装疯子,蒙混了敌人,长期隐蔽,一次借着买菜的机会,机智地与狱外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一部分党员逃了出去,但江姐和许云峰被敌人杀害了,枪声响起,在他们的眼里,不是面对死亡的畏惧,望着前方,似乎美好的未来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他们去了,去迎向敌人的枪口,去为祖国未来奋斗;他们也留了下来,留在历史星河中成为闪亮的明星,留在我们心灵深处成了那点坚守的美好… …

好象已过了一个轮回,当几十个春秋悄然滑过,当天翻地覆的祖国充满着无穷的生机之际,是否还记得几十年前激情而悲壮的日子;是否还记得那些实现了“为革斗争到底”这个诺言的已逝的灵魂;是否还记得皮鞭打在共产党身上,迸发出来的那宁死不屈的耀眼火光… …

拍拍胸口,我们能做些什么,在中华这条巨龙沉默时,一位位前辈向世界宣告着中国的力量,如今,巨龙开始了腾飞,那么我们是否该尽一份力呢,是的,今天朝气蓬勃的学子,将是未来的希望,我们需要的,是向知识的颠峰进发,那么,明天会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禁毒影片的精彩观后感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毒品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危害的,吸毒,不仅害人害己还会害家庭,许多未成年人的中学生,染上了吸毒,这样对他们的身体有着巨大的伤害。

武汉男子文梦飞因为吸毒,拿着刀追杀自己的女友,女友逃跑后,文梦飞的父母跑来劝阻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文梦飞拿刀砍向自己的父母,街上的大伙儿全部愤怒了,全都来追文梦飞。文梦飞在警察局清醒后,要求政府尽快把自己处死。吸毒的人总会神志不是很清楚,才导致杀人,吸毒人员被警察抓到后会在禁毒所待着。追求生命是我们的目标,他们除了缺乏文化教育是为了解决精神苦闷生活重压和追求幸福感,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所以,我们要禁止吸毒,我们应该要明白吸毒对我们的大脑会被伤害,那些美好的记忆全部消失了,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谁,家里有几口人,这就像一种病“失忆”,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吸毒还会互相残杀呢!禁止吸毒,人人有责。毒我们一定不要再吸了。失忆好吗? 你们一定说不好,毒品会让你一辈子失去亲人朋友,失去家庭。那样你只知道杀人、打人、你将永远痛苦下去,这将让你痛不欲生,看完了这段视频,我觉得我们永远永远不要吸毒。

这一切让自己与别人付出了生命,许多未成年人读在吸毒程中,失去了生命,他们的父母付出了多少汗水把他们抚养成大,可是他们却换来了父母的眼泪,转告身边的朋友,不能吸毒。

有些吸了毒的人开飞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这会给社会再成多大的伤害。每一位父母的担心,他们都当成笑话,这让在另一边的父母一滴一滴的泪水犹如哗啦哗啦的河水往下流,可能会哭瞎了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青春题材影片《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我跟朋友说要去看这部电影时,朋友的第一反应是:“嗯,这很像你。”

所以我是被贴上了青春的标签吗?

说实话,对于目前青春片泛滥的市场而言,早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免疫。

于我而言,青春期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考试、做笔记以及调换座位。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一直在自己的青春里寻找别人故事的孩子。

可是唯独这一次,我嗅到了自己的影子。

初看影评,都是千篇一律的一句:你是七月还是安生?

我答:都是。

24岁之前,我是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的七月;

24岁之后,我是追逐自由、注定漂泊的安生。

你要问我更爱哪一种生活方式,我说都爱。

诚然,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责任和想法。

我从来不信“读书无用”的论断。未成年时期,我们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学校和书本是唯一能够保护我们不受外界伤害的屏障。

即使你总在抱怨,现在学的知识,以后压根用不上。可是如果我们无论学什么,首先想的都是有没有回报,会不会太过于功力化?更何况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

什么叫厚积薄发?这就是。

看看安生你就会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她是无家可回,无学可上。她明明只有七月,可现实逼迫她不得不离开。在离开的日子里,她无时无刻不想回来。

你看,现实就是这么残忍。

所以呀,我一点都不怪安生。我相信她是爱七月的,一种比亲情更加深刻的爱。我十分笃定她对七月说的那一句:“如果在你和家明之间做选择,我肯定会选你呀。”我甚至宁愿相信安生从来没有爱过家明,她跟他在一起,分明就是为了对七月抛弃她的一种扭曲的报复。

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新郎逃婚后,七月的逃离。

看似被逼无奈的举措,最终真相大白。原来是七月央求新郎这么做的。理由是,唯有她在婚礼现场被逃婚了,才有足够的理由离开那座困住她多年的小镇。

瞧,这么乖张懂事的七月,内心深处也埋藏着不安分因子。

就像安生说的:“你是什么人,我难道还不清楚吗?”

无论你在长辈和老师面前伪装得多么好,终究还是会露出马脚,这是本性使然。

所以你看,没有人不向往自由和解脱。

有些人不惧失败,敢于尝试;有些人被压制到一定程度后轰然爆发;有些人却选择了一辈子也就如此。你属于哪一种?

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语:“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

看似调侃,实则是对现如今束手束脚年轻人的规劝。

影片放到最后,七月离世,全片完结。

我在座位上怔怔坐了好久。那一刻,沉重的心突然就释怀了。是啊,你不就是追寻你一直向往的自由去了吗?你把最爱的孩子交给了你最信赖的朋友。于是背上背包,拿着机票,去到每一处你曾幻想过的地方。

漂泊的人累了,停下来歇歇脚,开始安稳的人生。

而安逸太久的人爆发了,说走就走,开始漂泊的旅程。

没什么,只是换了一种自己更喜欢的生活方式,可我还是我啊。

最后吐个槽。

结局略显狗血,让我恍惚回到了《左耳》的时代。

两个相依为命的好姐妹,其中一个为爱失去生命后,另外一个跟好姐妹的爱人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色影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习大大在文艺座谈会中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电影《勇士》表现的是红军战士为理想而战,为信念而奔跑的故事,还原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举。《勇士》中的人物,黄皮炮手田生才,新兵蛋子王东宇,藏族小女孩,牺牲的云贵川,打不死的廖大强……个个都个性鲜明,引人入胜。孙营长率领17勇士以一叶小舟强渡大渡河;廖连长等22勇士冒炮火、踩铁链、以血肉之躯夺取泸定桥头;红四团官兵在天降大雨,山路崎岖陡峭,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侧有伏袭的情况下,一昼夜奔袭240里……讲述的故事壮怀激烈,催人泪下!

新厂区搬迁的日子,我们引以为开荒打草;仓储物资搬迁盘点,我们四更起、二更歇;现场管理、物流配送,一日2万步吓退多少应聘者!红军昼夜奔袭240里,不止17万步呀!240里路是用艰辛和智慧跑完的!抚今追昔,两相比较,勇士精神历久弥新,新时代新征程山高水长!新课题、新考验、新困难、新挫折、新诱惑,要求我们必须把勇士精神与新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从革命历程中获取启示、汲取力量,用自己的作为给历史和未来一个响亮的回答,这是我们这代人应有的勇士精神。

去年年终总结大会的表彰历历在目,有感动我们的工友,有让人钦佩的师傅,有我们身边的标杆!今年质量誓师余音犹在,TOP7攻关,PDCA改善,不推诿、不懈怠,勇担当、敢作为!《勇士》中的红军战士无不胸怀理想,目光远大,意志坚定,步调一致。反思今天比比皆是的追求个性第一、打着维权的幌子侵占公共利益、甚至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无利不起早、无钱莫开口的不良之风,不由让人感慨万千。2017年公司目标已定,要完成产销6亿元,18个指标,32个项目,公司发展呼唤新时代的勇士!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忠诚信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牺牲担当。影片中,红军战士面对围追堵截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压倒,这些都是勇士精神的内涵。勇士精神是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在信息化、商业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论从事哪种职业,不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争当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的勇士,把应负的责任扛肩上,把该做的工作做扎实。要有创新开拓的胆识,靠智慧、胸怀和担当去解决发展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在战胜困难中夺取新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年度科幻影片《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4661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降临》的开头部分,艾米·亚当斯饰演的女主对军方的人讲了一个故事:18世纪库克船长抵达了澳大利亚,问土著人那个跳来跳去到处都是的动物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康格鲁”,于是英文里袋鼠一词由此而来。然而库克不知道,这个词其实是土语里的“你说啥”。

军方离开之后,男主说,好故事。

“是假的,但是有效。”身为语言学家的女主转头一笑。

《降临》 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无疑是去年最受期待的科幻电影,只是国内档期一拖再拖,到了今年1月下旬才上映。作为一部讨论初次接触外星人的电影,它非常罕见地把学习交流沟通的过程作为了核心。其他科幻电影里,破译外星人语言的过程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是使用没有解释的超科技,要么干脆让外星人自带英语技能。而在《降临》里面,它成为了头号问题:面对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你要如何学习理解?

这个问题,人类其实并不是第一次遇到。

袋鼠的故事:第一次接触时,你怎么知道对方在指什么?

女主班克斯博士讲的这个故事,是一则广为流传的都市传奇;但kangaroo一词真的来自澳洲的古古·伊米德希尔语对袋鼠的称呼 gangurru,这一点已经被后来的语言学家证实。1770年7月12日,库克船长手下的博物学家第一次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个词,用的拼法是kanguru。巧合的是,那个博物学家也姓班克斯。

所以,如果你是班克斯,第一次见到了那个跳来跳去的大玩意儿,你要怎么知道土著人说的到底是这种生物的名字,还是在问“你说啥”?著名分析哲学家蒯因把这个问题称为指涉不确定性(是的哲学家就爱起这种不明觉厉的名字)。如果一个土著看到了一只袋鼠,对你说“康格鲁”,那他说的是什么呢?“看,袋鼠”?“嘿,食物来了”?“走,打猎去”?“(这玩意儿在跳,说明)今天要下雨”?“哟,一条袋鼠尾巴”?

这问题解决起来其实也没那么难。只要指着边上的一棵树再问一遍,如果对方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回答,那基本可以肯定他不是在问“你说啥”。而如果指着另一只袋鼠问“这也是康格鲁吗”,就又能很大几率确认对方是不是在说打猎,诸如此类。但前提当然是要沟通。这一点上,班克斯博士对军方的抗议是完全正确的——只靠脱离上下文的音频,当然不可能破译一种完全未知的语言;你必须和对方沟通交流,才能尽可能消灭指涉不确定性。

其实历史上大部分的第一次接触,甚至连这都不需要——因为很容易找到中介人;而就算没有中介,双方也不必依赖语言学家的破译,就能很快在沟通和交流中建立一种粗糙的混合语言。大名鼎鼎的“洋泾浜英语”,就是英语和上海话结合的混合产物。当然,这样的语言通常是贸易中产生的,不会被用来表达复杂含义,造成误解也不至于(像电影里那样) 有什么严重后果。

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让双方接触许多年,新生的孩子在这样的语言学环境里长大,这些孩子就可以真正熟练地同时掌握这两种语言,甚至可以把那种粗糙、词汇贫乏、语法残缺的混合语,凭借语言本能改造成一种真正的语言。新加坡式英语,就是这样一种改造的产物:虽然它确实还是以英语为基础,但它的词汇和语法已经大量被汉语和马来语等所影响,让它足以成为一种稳定而独立的新语言。至于像日语这样由阿尔泰语和南岛语混合而成的语言,经历了太久的变化,以至于除了语言学家,其他人根本不会发现它的融合痕迹。

可惜在《降临》电影里没有这种奢侈。预告片展现了外星人到来是如何加剧了不同国家的冲突,因此女主角只有很短的时间来破译。但是学会外星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剧透环节了。)

学一门语言,真的就学会了一种思维吗?

电影的核心情节是(最后一次剧透警告):拜访地球的外星人其实能够看到未来,而这种超能力来自它们的语言。班克斯博士在学习这种语言的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了这个看到未来的本领——而贯穿全片的关于她女儿的闪现画面,并非她的回忆,全都是她用这种能力所见到的未来片段。

语言决定思维,学习语言也会改变思维,这就是电影里提到的那个名词“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预言的。这个假说在二十世纪的语言学界引发的完全是腥风血雨,甚至直接影响了文学和思想界——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所设计的“新话”,通过控制语言来控制思想自由,就是遵循了这个路线。

这场争论最广为人知的产物,应该是“爱斯基摩语里有超过一百个关于雪的词语”这一说法。沃尔夫认为,爱斯基摩语里诸如落下的雪、地上的雪、压实的雪等等都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而他们也会认为这些雪是不同的东西。然而,后续的研究表明沃尔夫误解了此前人类学家的结果。爱斯基摩语的确能找到许多和雪有关的词,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有些是含义和雪相关但并非直接指的是雪,有些是因为方言和邻近语言导致的一个词的多种形态。原始爱斯基摩语的真正表示雪的词根,其实只有三个而已。最重要的是,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细分和变体,但爱斯基摩人并没有因此就忽略了它们的相似,失去对“雪”这个整体概念的理解;正如虽然职业画家会对不同画作有很多专业名词区分,但这些画在他们心中都还属于“画”一样。

虽然这场争论尚未真正平息,但勉强概括的话,沃尔夫所设想的那种强决定论是没法成立的,语言不会让人的思维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弱一些的影响倒是似乎存在的:比如,还记得那个创造了英语“袋鼠”一词的古古·伊米德希尔语吗?这种语言里只用东西南北指示方向,而从不使用前后左右。如果我看一部电影,事后回忆情节可能说“主角向前走来”,但古古人却会说“他向北走去”(如果观看时把电影屏幕掉转180度,他事后就会说“向南走去”)。这种时刻对方位的敏感,让他们说话时必须不断提及方位名词,也让他们不管怎么走路都不会转向、在室内也能清晰辨认东西南北。这种影响虽然和沃尔夫想象的相当不同,但终究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影响。

沃尔夫面临的尴尬还有一点:他在想象中夸大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相当多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之间有非常大的共性,所以就算语言影响思维也很难有天翻地覆的效果。但《降临》不一样了,这可是外星语言。它和它所代表的思维方式,确实有可能和人类有非常本质的差异——所以,都是什么差异呢?

电影里没有告诉你的:关于看见未来的一切

在《降临》的原著小说,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里,用了大量笔墨讨论外星人是如何看到未来的,相应地身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男主人公也有大量的戏份。不过大概是编剧认为这段太难,电影版里被一掠而过了,只剩下一个细微的暗示,也就是其他物理学家在通讯时说,我们觉得很简单的数学,他们却觉得很复杂。

但没关系,我们在这里代替电影试着讲一下。

我们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出射角。既然是定律,似乎谈不上为什么——但是,这个定律有一个特点:光沿着这条路从起点途径镜面再走到终点,所花的时间,是所有可能路线中最短的。

只有这个特点没啥,可能只是巧合。但是如果你还记得高中学的光的折射定律,拿它算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按照折射定律规定的路线,光所花的时间,居然还是所有可能路线中最短的。甚至还可以向外推广, 不管光走了怎样的奇怪路线,它都会抱住极端情况不放;而从这一条规则(也即“费马原理”,嗯,就是费马大定理的那个费马),就足够推导出正常情况下我们知道的光学定律。看起来,正常的光学定律,和这个费马原理,好像是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完全不同、但又相互等价的两种方式。

两种方式也就罢了。但你越是仔细思考这个费马原理,越会觉得它不对劲。光又不长脑子,它怎么可能知道哪条路线最短呢?而且光在反射的那一瞬间还没抵达目的地,它怎么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并依此计算出角度呢?而且,光究竟是为什么要遵循最短路线呢?

更不可思议地是,这一点竟然还不限于光。如果我们向空中抛掷一个小球,这个球会按照牛顿定律加速,这一点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小球的运动居然也满足一个“最小”,只不过这次不是时间最小,而是“动能减去势能”最小。只需根据这个原理,就能推导出整个牛顿力学。

别说牛顿力学了。今天物理学的所有定律,都有另外一种看事情的方式。而这个方式的特点,都和费马原理一样。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并“审视”了指向目标的所有可能路线,最终“选择”了一条成本最小的路。

难以置信。

今天的物理学家会用波粒二象性的原理来解释。当光发射出去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光子朝一个方向前进,但它同时还是一种波,在向外扩散。它们确实是走过了所有可能的路线,只是那些“错误”的路线上,波会相互干渉抵消,只留下“正确”的路线。老实说,这个解释依然很难懂,依然很反直觉,但至少它不依赖于什么奇怪的全知全能、预见未来或者时间旅行。

但姜峯楠在他的小说里则选取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解释。在他的设定里,费马原则真的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名为七肢怪的外星人就站在了那一侧。对它们来说,“目的论”的世界观才是自然而然的,先知道目标然后选择通向目标之路才是正常的思维方式;相反,人类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因果论”世界观才是奇怪的。所以人类觉得很难的物理定律,七肢怪觉得很简单,反之亦然。

而等到女主角学会了它们的语言,根据浪漫主义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她也掌握了这种看到未来的方式。

只不过,正如光在两种世界观下都遵循同样的路线,在小说中,人在两种世界观下也遵循了同样的行为。或者说,你能看到未来,但你不能改变它。

我看见了你一生的故事

电影《降临》最后的核心矛盾冲突落在了国际政治上:外星飞船在多个国家同时抵达,激化了各国间的猜忌,需要女主角利用她新习得的外星语言来化解。但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并没有这条线索。它的落点是个人体验:你看到了你的未来,看到了女儿,看到了她的死。你要怎么做?

答案是什么也不做。不能做,但更重要的,是不想做。

无数神话、小说和电影都触及过“预知未来”这个主题。你看到了未来的灾难,当然要采取行动。有的作品里你成功了,有的作品里你无论做什么都于事无补,有的作品里恰恰是你的行动导致了这个灾难,有的作品里你在一切尝试都失败之后终于还是回到起点,沉默地等待命运的降临。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你一生的故事》里的女主角,学会了七肢怪的语言、理解了七肢怪的思维方式的路易斯·班克斯,已经不需要遵守人之常情了。

迄今为止,人类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智慧生命。所以想象一种非人智慧要如何思考,是极为困难的。但姜峯楠成功了:他让读者理解了一种目的论的世界观,也让读者懂得了女主角的选择。在他的描绘中,从费马原理出发,一切都已经固定。改变自己的选择、不去抵达自己看见的终点,这种行为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正如现实中的人类不可能预知到未来一样。宇宙避免时间悖论的方式,不是给物理学打补丁,而是给人的自由意志打补丁;当人得以预知未来时,她的自由意志观便随之改变,让她只能去实现未来,别无选择,别无所求。

《降临》上映之后,一些原著党对这一改编方式表达了失望。诚然,在荧幕上讲解费马原理是太过困难,没有世界范围的矛盾冲突也不符合好莱坞科幻片的一贯常规。脱离原著来看,这部电影的故事和技巧已经非常完整成熟了,无可指摘;但是对我来说,原著小说的焦点不是语言学也不是物理学,不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不是费马原理。小说以女儿的死去为开头,以女儿的诞生为结尾,作为读者的我心碎地看着路易斯预知到了这一切,却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完整面貌,在我们都沉浸并挣扎其中的时候,只有她跳了出来,做出了没有任何人类会做的选择——

那就是不去改变任何事情。毕竟,这是你一生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禁毒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学校组织班主任观看禁毒电影《黑白记忆》,这使我对“禁毒”这两个字有了深刻的认识。

看完了这场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毒品太可怕了!毒品,它拆散了多少原本幸福和-谐的家庭、摧毁了多少原本年轻鲜活的生命、葬送了多少原本灿烂辉煌的前途!毒品,你害人不浅!你利用人们的善良与无知,用“飘飘欲仙”的感觉勾引他们,用治百病的奇效吸引他们!用一本万利的价格诱-惑他们……使这些追随者心甘情愿的拜倒在你的脚下,为你发疯,为你痴狂,为你左右……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的背后是万丈深渊。

影片讲述了四个花样年纪的孩子们多次吸毒、戒毒、复吸、忏悔和不能自拔的故事。他们的悲惨遭遇,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愚昧无知,也是坠入深渊的原因之一。一些人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这类的教育,导致缺乏应有的防范常识,再加上毒贩子正是利用人们这一弱点,乘虚而入,引诱人们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 作为一名教师突感责任的重大,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远离毒品的诱-惑,对毒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谨慎地择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觉和自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唯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种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而不受侵害。

毒品,这个万恶不赦的魔鬼,它不知让多少人犯下了滔天大罪,也不知道拆散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驱走了多少人的快乐。毒品是个魔鬼它伪装得再好,最终也还是个魔鬼。摘下面罩后,留下的依旧是那个吞噬光明的恶魔。所以作为一个生存者,我们必须远离毒品,制止它在这个世界上嚣张与猖狂,捍卫人类的安定与和-谐。

一般来说吸毒的多为两种人,一种是空虚。空虚的人觉得什么都没劲,无事可做,活着没劲,死了也没劲,总想找点刺激,那就吸毒吧,那玩意刺激.一般人不是都不敢碰吗,我敢!不都说戒不了吗,我偏不信!这种人怕吓唬吗?!找刺激爱冒险的人本来就不太把健康和生命当回事,你越说危险他们越要试试。对于这些爱冒险的人来说,小时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这类人的教育就应从小加强。另一类就是缺乏家庭温暖的人,这类人的教育除了老师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给予他们温暖、关怀。

影片中更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吸毒的人中,青少年占多数。只有正确认识毒品,才不会陷入泥塘。提高警惕,拒绝毒品,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说吸毒是瘟疫,那么最容易受传染的是我们。那就让我们加强防范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吧!

我要对孩子们说,对毒品要敬而远之,不受坏人诱骗,理智一点,否则,是拿自己的生命、人生作一个输定了的赌注。一旦沾上毒品,就像鸟儿没了翅膀,怎能向美好未来展翅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武侠情怀影片三少爷的剑观后感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相对于江一燕的全程冷漠&深情,竹叶青的全程备胎脸,林更新的万年阳痿男,燕十三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还是很丰满的。

我不太赞同电影剧情一定全要按着原著走,尤其是古龙的小说。因为对于他的笔下,“故事”并不是小说的主要核心。

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金庸兼而有之,而古龙只需要刻画好主要人物,就能勾勒出整个江湖。

从这一点上看燕十三这个角色在电影里无疑是合格的,虽然和原著有些出入,大喊“我要用我的余生做好事”的这个桥段也无疑减了分,但是电影中无疑刻画出了一个更为丰满的燕十三的形象。

影片开头,雪夜长桥上的一战就塑造了燕十三孤僻的怪人形象,即使是对乌鸦(虽然电影里乌鸦变成了狗腿子这个要差评)也十分冷漠,后续的情节很好地延续了他最初的形象:孤僻、冷漠、内心有着古怪而狂热的追求,最后这种形象在他一剑劈开谢晓峰灵位的那一段达到了巅峰。

然后这个孤僻又古怪的杀手就离开了神剑山庄,去求医问药,他对老神医客客气气,像是一只收起自己所有尖刺的刺豚。然后他买了车马,送了守墓人最后一程,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

这个时候燕十三的形象就很自然地转出新的一面了:他对人世还有温情,他对老神医和车夫都很客气,又毫无怨言地送了守墓人一程。作为天下第一的剑客,他完全可以杀了车夫抢走马车或杀了守墓人夺走墓园,但他每次都是同一句话:“一百两,你换不换?”

温存,而又凄凉。

可能是何润东纹了脸又换了配音以后的特殊加成,总之这个地方燕十三真的要加分。被村民激将然后下山杀人这个很多人吐槽是扣分项,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可能没理解燕十三到底是个怎样的形象;你可以吐槽林更新阳痿,江一燕面瘫,这个都无所谓,但是你冷静下来去分析,如果没有激将这个桥段,那燕十三的人物形象才真的要扣分。

你冷静回想一下,燕十三被激将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讲道理,“你们人那么多明明可以自己上”,结果村民仍不买账。这就跟你和你女朋友吵架小姑娘死活不讲道理一样,占理也吵不赢,谜之憋屈。

有的人憋屈,他就在憋屈中灭亡;燕十三憋屈,他下山杀了大老板全家。大老板惊慌失措问他要多少钱,何润东邪魅一笑(雾草,这个演技真的是何润东?):“不稀罕你那几个臭钱。”然后噗叽一剑。

从下山杀大老板这件事往回看,你才能看出燕十三全部的人物形象:他武功极高,但极孤僻古怪;他不像西门吹雪从内冷到外,事实上他有与人正常社交的能力,但他倾向能带来安全感的孤独;情商低,与人冲突不知如何正确处理,有时冲动的像个孩子;蔑视权贵,邪魅狷狂。

以上一长段可以用六个字全部概括:武力高,死傲娇。

随着后续谜之剧情的发展,事实上燕十三的形象在片尾是渐渐被打了折扣的,尤其是和三少爷决斗那段,死傲娇决斗阳痿男 阳痿男百般推诿不敌盛情终一击毙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战争影片《荡寇风云》观后感

全文共 3485 字

+ 加入清单

王朝正规军依仗人数优势获胜的剿匪战争,应该没有什么可看。戚继光抗倭的传奇性在于,戚家军人数较少,而且是从乡民中培养的类似于特种部队的军人。其对手倭寇的成分复杂而且战斗力惊人。在元末及至到明万历年间,倭寇构成多有不同,从日本浪人到沿海的商民甚至是日本藩主的正规部队都成为了倭寇中的一员。许多人对公元1555年72倭寇(一说53人)袭扰南京城印象深刻,这群倭寇转战浙江、安徽、江苏(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明朝时安徽、江苏直隶南京,属南直隶,谢谢网友 徐草央 提醒)三省,最后虽被全歼,但是给明官军造成的伤亡超过4000人。这样一群具备超强战力,行动诡异,无恶不作的匪寇成为了大明军民的一场灾难,也是戚继光的强悍对手。

荡寇风云》聚焦于台州之战。台州之战是由九次不同规模的战斗合成的战役。片中重点呈现了新河之战和花街之战。新河之战发生在1561年4月26日,花街之战则在27日。其中花街之战颇具传奇色彩:此战明军歼倭寇1000余人,斩首300余人,俘寇首2人,淹死倭寇甚多,缴获武器650余件,救出被掳男女5000余人,而戚家军仅阵亡3人。这么精彩的故事,从商业片要求的故事性和传奇性来看,绝对是选对了。那么,陈嘉上团队做了哪些工作呢?

第一, 交代了倭寇的构成和敌我双方的常规战力对比。片子展示出,倭寇的主力是松浦藩正规军,包括了少主和一群家将,这群人具备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且纪律严明;倭寇中纠结了一群浪人,这些真正的倭寇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单兵作战素质较高;倭寇中还有一些中国的商人武装,这些人伙同倭寇劫掠,战力和人数不详。这支合成部队占据有利地形,携带以火炮、火枪为代表的远程火力以及倭刀为代表的近战武器,给明军造成了惨重伤亡,抗倭名将、武术家俞大猷率军进攻数月也没有攻克护寨,而一般明军对倭寇存在畏惧心理,很多时候一战即溃,无法发挥人数优势;

第二, 展示了戚家军成军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戚继光认识到了明正规军的懦弱怯战,发现明军抗倭不力是因为军人战力不足,战斗意识不强;戚继光从永康和义乌两地民间私斗中发现浙江本地人战力惊人,可堪大用;随后,训练军队,改良武器;

第三, 呈现了明受倭乱的政治因素。当时的明朝权臣严嵩当道,诬害忠良。即使像胡宗宪这种想为民谋利的官员,也无奈遵从官场规则,夹缝求生,求取了一场即使胜利也可能引来责备的战争;

第四, 展现了戚继光与妻子的生活日常。着力展示了戚继光妻子生活中的小女人,大事上有担当的巾帼英雄形象,而戚继光则有惧内的嫌疑;

第五, 呈现了几场动作和战争戏。主要包括了戚继光和俞大猷,戚继光与村民头目,戚继光与倭寇首领三场格斗,以及宁海新兵战、新河守城战和花街遭遇战。

在评价《荡寇风云》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片是近些年少有的古装历史战争片。就历史而言,如上所述,台州之战包含了9次战斗,作为本片着力展现的花街之战,片子设定为倭寇的伏击战,但是在历史上此战更可能是遭遇战;片中在力量对比方面,呈现出了1500戚家军击溃并追歼20000倭寇大部的故事,可能并不符合历史。而且片中有意将戚继光的妻子塑造为巾帼英雄,成为新河城城防的实际领导者可能也不符合历史。(戚继光夫人确实指挥守城,谢谢 知乎网友 儒雅的子木君 提醒) 但是电影不是正史,不能以是否符合历史作为标准去评判一个电影的好坏。所以那么书生谨从电影呈现方面说这个片子的优点和可能的不足。

先说优点。

第一,荡寇风云中的武器、盔甲以及演员服饰非常考究、美工布景也颇为精良、画面极富质感。特别是片中日本官军的盔甲以及休憩场所的布置应该参照了经典日本武士电影,布置考究、细节丰富。至于我们很多人想要看到的戚家军的鸳鸯阵、三眼火铳、狼筅、藤牌等在片中都有细节体现。

第二,洪金宝、赵文卓、吴越以及仓田保昭的加持,让这部片子的动作表现在水准之上。比如,洪金宝与赵文卓在展示棍术时,洪金宝棍法刚猛,而赵文卓以枪术化为棍术的打法非常精彩。

第三,陈嘉上作为一个成熟的动作片导演,有意向经典电影致敬,对熟悉这些动作电影的观众简直是会心一击。

比如,抄起棍子的赵文卓口中的,我可是“一寸长、一寸强”,来自《功夫皇帝方世玉》,赵文卓与李连杰对打前的一句台词;

再比如,赵文卓与仓田保召的对打中,赵文卓手中的长刀被削断为短刀,赵以断刀胜敌的设定来自于徐克导演的《刀》,片中赵文卓手持断刀快速旋转打败熊欣欣的场面堪称经典;

还有,洪金宝在片中扮演名将俞大猷,但是在1975年胡金铨先生的《忠烈图》中,俞大猷由乔宏扮演,洪金宝扮演的则是倭寇头目。40多年过去了,洪金宝转换了角色,却依然是全宇宙最灵活的胖子。

再说缺点

第一,片子由于详略失当,显得剧情拖沓、节奏缓慢。

说其详略失当在于,片子本要着力展现的是花街之战,但是在戚继光与妻子的生活情节、戚继光通过俞大猷之口和自己的观察发现明军的问题等方面着墨过多。如果这些剧情能够为片子高潮蓄势,那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对戚继光妇人的展示特别是闺中情话的展示除了徒增尴尬之外,与片子主线剧情基本无益;

在呈现戚继光与俞大猷的惺惺相惜、在一群人讲战争战术时,也没有通过精炼的对白将此环节快节奏推动,而是走向了类似于电视剧的对话形式,坐而论道。国内除了冯小刚能驾驭这样的内容而且保证观众不出戏外,好像还真没有太多的人有成功的经历。要知道,姜文让一票演员在《一步之遥》中密集对话并没有收获太多的好评,而昆汀则是一个异类,那种叨逼叨、叨逼叨的作风确实吸了一波粉丝,但那是昆汀啊,人家cult片起家的,至今也未入主流啊。

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看做是陈嘉上在为片子增加厚度和温度。但是这种以破坏电影叙事节奏为代价的尝试还是应该适可而止吧!

第二,混淆了历史战争片与武侠动作片,动作精彩,而战争场面呈现不足。片中出现了三场格斗虽说颇具水准,但在历史战争片中,显得过于牵强,给人一种剧情不够打来凑的观感。事实上,讲述明朝抗倭的作品有成功的先例,最典型的要数胡金铨先生的《忠烈图》。胡金铨先生充分发挥自己在执导武侠片方面的套路优势,在打斗方面别出心裁,而且突出了俞大猷作为名将的智谋。

在本片中,虽然有一些战术层次上的阐释,但是并未出现智谋上双雄对峙的场景。胡金铨以历史为背景做武侠片,大量的格斗动作无可厚非,但是要展现《荡寇风云》这种历史战争题材,则不能拘泥于个人的战斗力。在历史片战争片中不是着力展现战争,而是大量加入武侠格斗场景,明显不合时宜。

第三,片子缺少富于仪式感的场景,其结果就是想要传达的爱国主义情绪以及战争中伤亡带来的悲壮感时,难以将观众代入预定情绪。

爱国主义情绪的表达在电影中依赖于语言、符号或者是仪式性行为。但是片子在这方面明显着力不足。

士兵跑步时喊出的口号非常精彩,但是在电影后部分并未展现;军队出征前、两军交锋前或者军队遇到重大挫折时,将领的训话其实是非常重要,也是升华电影主题,传达价值观的宝贵节点,但不知是何原因,荡寇竟然放弃了这些节点;

战士阵亡或者惨烈打斗是要展现战争的悲壮感,但是陈导因为在战争时没有全景展现,也没有刻意用一些慢镜头或者闪回处理,再加上背景音乐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所以情绪表达不到位;

本片最大的缺失还是是仪式感不足或缺失,对阵场面中,仅在鸳鸯阵新兵对敌时才有阵法的呈现,但在战士牺牲、战争胜利时全然没有适当的情绪引导性的仪式性镜头,整个片子中,我们看不到明显的旗帜特写,也没有太多用于激励战士的口号,没有太多将领发号施令的展现,这不得不说是片子的缺失。

如果将香港的商业导演看做一个群体,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很鲜明的特征。比如,与很多大陆导演相比,这些导演商业嗅觉更为敏锐,对桥段的把控更为精准,类型片技法也更为纯熟。但是这批商业片导演,往往过于拘泥于成熟的电影桥段,有时将商业元素的直接代入,以至于,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显得过火夸张,不合时宜;而且,习惯了聚焦于个人的商业导演在执导武侠、动作、爱情片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游刃有余,但在面对宏大历史题材时,其内蕴的格局就略显不足;还有,最近的香港电影似乎也在尝试对家庭价值的展现,这点在叶伟信制作的叶问系列中非常明显,但是如果将这种家庭情趣不加选择的生硬代入,就有些牵强了。比如本片中,导演还给戚继光一段床戏……我非常赞同将英雄人物塑造成有血有肉的形象,但是原谅书生无力消化这样的设置。

总而言之,荡寇风云是一部沾染着武侠风气的历史战争片,就题材而言,香港导演敢于触碰都是一大进步。作为披着古装的主旋律题材,导演如果能摒弃一些动作片思维和小市民情趣,将历史、国家的大情怀、大格局注入片中,相信会有一个更为精彩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法制教育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会是什么?是生命。血的悲剧告诉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法则,真正做到“关爱生命”。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学法律、知权利、会防范、懂礼仪》的宣传栏。其中,《交通安全篇》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人的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同时也离不开安全,因此,我们就要处处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假如我们不遵守规则,交通事故就犹如一颗定时炸弹,躲不过,便会丧失宝贵生命。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有那些不守规则的司机,自由放纵的行人。轻视,疏忽,大意都会使一个生命转瞬即逝。

曾经有这么一则报道,一个四年级学生在路边拍球。不小心,球滚到马路去了,她跑过去捡,一辆车迎面驶来,便毫不留情从她身上扎过去了,就在这短暂的一刹那,她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十载岁月,父母呕心呖血抚养成人,而就在瞬间即逝,难道这是一个人的命运吗?不,绝不是的。命远给每个人的待遇都相同,就要视乎你怎样去面对,怎样去珍惜。

一些中学生,出现了因思想,心理,行为的偏激引发伤亡。直至今天,一些家底仍无法走出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痛和悲。同学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安全问题上,我们必须防范在先,警惕在前。

同学们,我们要让交通安全的警钟长鸣,珍惜生命,珍惜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影片毛丰美观后感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大连工业大学附属高中党支部,组织党员及青年教师积极分子于2016年9月28日,集体在华臣影城观看先进党员影片《毛丰美

通过学习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党支部成员在思想认识上,对一名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崇高有了更深的理解,党员们将以毛丰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今后党员们也会坚持做人民群众的公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党员教师,党员们要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力争做到业务要比别人精一点,工作效果要比别人高一点,贡献也要多一点,大一点。

总之,党员们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关爱所有学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真正起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作用,以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用大方的仪表来影响学生,真心实意的为家长和学生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影片观后感1500字电影《杨善洲》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是共产党人必须对照的镜子。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

“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书记,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在他同时平凡而又壮丽的一生中,他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位绿色的精灵,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染绿山林。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太行山观后感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电影《太行山上》。它讲述了朱德带领主力军东渡黄河,与国民党军队联合抗日,从而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事。

电影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如: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一一展现出来,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如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心协力,共同抗战的历史。

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地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振奋人心,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有着这样的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无数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爱国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2475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的南京,应该是绝大部分国人心口永远的痛。而记录这段痛的电影虽然不少却乏善可陈。38岁的陆川,用他的方式诠释了这段注定历百年也难忘的痛。

出于对《可可西里》的欣赏,也出于对《新周刊》相关介绍篇幅的好奇,我没有选择购买DVD版的《南京!南京!》而是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

一开始出现的那座城墙轻轻的雷了我一下。做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的城墙,即便在太平天国时代,也没那么潦倒吧。

紧接下来的镜头则很有些主旋律的味道,大批身着国军标准制服的残兵欲从城门出逃,部分决意死守的身着类似八路军灰布军服的士兵执意不愿放行,想离开者一脸无奈,要阻拦者满腹心酸。

当高举民族大义旗帜,力主死守声称要与首都共存亡的最高军事长官弃城而去。我无法责怪那些不知所措的呐喊着“当官的都跑了,放我们出去!”的军官和士兵。那一刹,国家和民族对他们而言或许已经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由想离开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和由执意不愿放行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开始互相用血肉之躯进行碰撞的时候,我想起了康洪雷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的那句台词:“仗打到这份上,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

耳边传来阵阵密集的枪声,已经绝望的战俘知道那是日军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自己的同袍同胞,不愿再迈步走向死亡的刑场,枪声响起,一个个麻木的被捆住双手的躯体倒下。愤怒、失望和羞耻让陆剑雄这个战士无话可说,他不愿坐着死去,为了保留作为一名军人面对死亡时的最后一点尊严,他选择了沉默着迈步走向刑场。身后,小豆子跟上去了,还活着的人们也跟上去了,当绝望的军人们高喊着“中国不会亡”的口号纷纷倒下,陆剑雄一语不发,死不瞑目。

刘烨用很少的台词和极精练的肢体语言把这个纯爷们的角色演得很到位。个人觉得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

日军一个小队推开教堂的大门,恐惧情绪在人数上百倍于日军的人群中蔓延开来,不分男女不论老少都对着仅只一个小队的日军士兵高高举起了屈辱的双手。这一刻,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尊严,在人群的心中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日军士兵内心的恐惧也不亚于他们所面对的人群,高度紧张下的角川正雄满怀恐惧的对着忏悔室的门连开数枪后破门而出的却是几具女性尸体。透过屏幕,可以感受到那一刻作为一个人的角川内心的震撼、忏悔、挣扎。

作为一个日籍演员的中泉英雄能顶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压力和唾骂以一种正视历史、揭露日军罪行的心态来演绎角川正雄这样一个角色,个人觉得真的很不容易。至少我本人很佩服。

当难民营中要求所有女性都要把头发剪掉,换上男人的衣服时。小江却不愿意剪掉自己的头发,还说“仗打完后还要靠它吃饭”呢。此时小江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而当日军向难民营要100名女性去充当慰安妇,姜老师泣不成声的解释说如果这样做了可以为难民营换回需要的粮食、菜蔬和过冬的煤,不这样做日军将摧毁难民营时,还是这个风尘女子小江在长时间的沉寂后第一个举起了手。在被带走的时候,小江转过头来看姜老师,眼中满含着泪水但同时也充满了骄傲。她用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尊严,尽其所能的保护了那些曾经用充满鄙夷的眼光打量她的同胞。

江一燕,这个年轻的八零后,把小江这个中国版的“羊脂球”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赞一个先。

唐先生,那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唐先生,他一心想保全他的家人,甚至不惜为此去充当告密者。但当他失去了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保护的家人后,面对那座已经沦为地狱的城市,在有机会可以走出南京的时候,他选择了留下面对死亡,让一个假扮成拉贝助手的军官把自己怀孕的老婆带出了城。他选择了坦然的面对死亡来为自己之前做错的事赎罪,临刑前夕,他不无骄傲的告诉那个日军大佐:“我的妻子怀孕了,我的妻子怀孕了”。枪声响起的瞬间,他以死亡为代价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在走进影院之前我一直在怀疑范伟是否适合这样一个角色。而当我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相信范伟不仅仅只是个喜剧明星。

姜淑云,这个难民营的一直的守护天使,当拉贝不得不奉召回国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拉贝留下的担子。当她冒着巨大的危险一次次的去以妻子的名义认领那些不是自己丈夫的丈夫而被日军识破并抓住她准备带走的那一刻。她向只有数面之缘的懂英语的角川说了一句:“Killme!”(杀了我)。那一刻,我原谅了她曾经的懦弱,原谅了她在日军向难民营索要100名女性去做慰安妇时她不曾举手的退缩。

姜淑云知道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被。为了能够死得稍微有点尊严,所以她向只见过数面的懂英语日本军人角川求助。最后,角川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她终于可以有尊严的死去。这是个很好但也很有破绽的桥段,当时押解他的两个日本士兵分别是一左一右的扭住她的胳膊在同一水平线上向前走的,而角川在听到姜老师的那句话后经过短暂的思索,掏出就是一枪爆头。须知角川并非神枪手或者狙击手啊,他就不怕打到他的战友吗?并且他的上级在他开枪后并未做出任何异议。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有人说高圆圆的表演痕迹过于明显了,但我没这种感觉。我只觉得陆川的确很会挑演员,仔细想来,气质比高圆圆更纯净的角儿在当今的演艺圈也实在是为数不多。

小豆子在这部黑白影片中几乎经历了所有事件。影片结束,屏幕上打出“小豆子,还活着”。影片中的小豆子和现实中的小豆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必将永远的将日本军国主义钉在耻辱柱上。

与被网络热炒的奥运童星林妙可相比较,我更喜欢这部电影中的那个见证和承载了那段历史的小豆子!

这部电影还有个英文名字:《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的意思。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个名字。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不是一部记录片。我也希望看完这个帖子后有可能对我破口大骂的同学们先抱着一种看电影的心态再看一遍这部影片再来骂。

陆川38岁了,不算年轻了,但毕竟比斯皮尔伯格还是年轻了点。所以不指望《南京!南京!》能达到《辛德勒的名单》的高度。

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不算少了,但相比《辛德勒的名单》的投资,还是少了点。也正因为如此,我理解了《南京!南京!》中雷人的城墙和那反复重复出现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励志影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不太喜欢看电影,总认为电影的节奏太快,我的思维跟不上,所以总是把电影拒之门外,直到那天无意间看了《中国合伙人》的宣传海报,三大“帅锅”装扮得极为特别的造型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网上搜索着看了一遍,有点意思,有些地方没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后来想想,之所以会这样,都源于片中很多触动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在新中国这30年间大变革背景下,三大“帅锅”为改变自身命运,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更可以形容为这部影片是在这激荡三十年中关于一个土鳖,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浪漫骑士的“中国式成功”故事。

孟晓骏、王阳和成东青是那个时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们中,一个是自视甚高、锋芒毕露的海归后代;一个是醉心诗词、风流倜傥的浪漫骑士;一个是不修边幅、默默无闻的一大土鳖。正是这样各走极端、格格不入的三个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谊,并创下一段“神话”故事。无论是最初的合伙还是最后的分歧,片中最动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临着重重考验,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曾经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给你唱《海阔天空》,你迷茫了听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么变,我们失败了还是成功了都一起唱《光阴的故事》。

这也是一段关于青春的“血泪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这部影片不仅带领观众回顾了青春的“血泪史”,更让观者找到了同故事情节中种种青春挫折上的共鸣。 三个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让每一位观者或多或少地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青春,谁都有过没落的时候,谁都有过爱恋的伤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这三个人物的身上都有着相应的折射,于是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共鸣而被震撼。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更出彩的还有一些经典的台词:“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让你感到坚持就是一种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我还很喜欢片中美国老太太的话 You are young, you can go far away from here, she will get stuck here。是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只有坚持住了,那些过往的伤痛才会成为闪闪发亮的光点!还有那句最戳人心窝的“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我们现实中总是让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击溃,于是忘记了曾经的梦想。然而梦想是最不该放弃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让它磨灭你的灵魂。

《中国合伙人》确实是一部让50后深思,让60后动容,让70后震颤,让80后楷模,让90后启迪的励志传奇大片。看完这部片子,有了一种“想去做点啥”的冲动,让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细细品来,不难发现它更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是的,梦想需要坚持,所以不论你是土鳖、是愤青还是海龟,都应该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去做梦、寻梦、追梦、圆梦,让我们一个个小梦支撑起我们的中国梦,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励志影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