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心得(经典20篇)

俗世奇人,平凡世界里与众不同的人,这本书是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冯骥才老先生著作的。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俗世奇人》读后感600字_《俗世奇人》读书心得,希望你喜欢。

浏览

6359

作文

1000

监督局学习讲政治有信念心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5月3日下午,按照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桂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了全体党员“讲政治、有信念,做合格共产党员”的专题学习研讨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健和其他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并先后发言。

这次会议分学习和研讨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健同志向大家介绍了局“两学一做”实施方案,并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

随后,大家针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讲政治、有信念”主题进行了研讨。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健同志认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意义非常重大,是提高党员政治素质、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他希望大家除按时参加集体学习外还要加强自主学习;要把理想信念与现在的工作目标联系起来,这样理想信念就能落到实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任务分解好,一步步来实行,就能成功;他指出,讲政治,要有党性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还必须有奉献意识,如果每个人每天都能反思一下,自己都做了什么,奉献出了哪一块,就能在全局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王德健同时指出,我们要把“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质监工作的动力,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着力解决干部队伍管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打牢质监工作根基,提升队伍公信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陈春成同志认为,讲政治一是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有大局意识,落实好党组的部署、把本职工作做好是遵守所有纪律的前提;二,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就是遵守和维护党章;三,违反政治纪律就是搞团团伙伙、妄议中央,执行党组决定不到位;他认为有信念是支撑活着的价值和目标,是一种心态和意志,我们要把个人利益放到集体利益之中,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其他班子成员紧扣专题讨论会主题,从党中央为什么要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如何加强党章党规的学习教育、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讲政治、如何做合格党员各抒己见。

通过研讨学习,大家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启发思想,让班子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对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坚定了政治信仰。大家一致表示,要坚持学以致用,重点落实到行动中,始终以党章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陈全国书记讲话心得体会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连日来,123团组织各单位党支部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手机微信平台等媒体对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讲话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在全团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讲话精神的热潮。

通过学习,该团的广大党员干部一致认为陈全国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定位精准,主题清晰、深入透彻,既科学分析了新疆形势,又确定了新形势下的治疆方略,明确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总目标,为做好新疆工作和今后团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该团要求各单位党支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全面贯彻落实,以勤学善思的态度,努力创新的精神,务实求实的作风,继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要把学习陈全国讲话精神和当前的“三秋”各项工作,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层党支部换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和团场城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使团场的各项工作都有新起色、再上新台阶,切实让职工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该团要求团电视台要开设专门的学习栏目进行宣传,各单位党支部要利用支部会、党员大会,职工大会、广播、板报、橱窗、微信、QQ群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使讲话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乡镇学习讲政治有信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中央、市委、区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近日,西青区委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区政府党组、区政协党组分别召开“讲政治,有信念,做政治合格表率”专题讨论会。区委书记王学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宝仁,区政协主席燕连玉,区委副书记张劲等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出席会议。

讨论会上,大家围绕主题和各自分管工作进行了讨论交流,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会议指出,通过集中学习,大家准确把握了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就是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做合格党员的根本,必须深刻领会,躬身践行。准确把握了讲政治、有信念的方法途径,就是要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真正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做好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素养、政策水平,达到了讲政治、有信念的现实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要把讲政治、有信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上率下,带头建立理想信念,带头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带头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以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作风,推动全区科学发展、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

会议要求,大家要把此次学习讨论的成果巩固好、深化好、运用好,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全区党员干部做出表率。要学在前面,利用这次机会,真正静下心来系统梳理思想,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重大理论问题上提高思想认识、重大现实问题上形成高度共识,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领导干部。要主动抓好分管部门、系统的学习教育,把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责任担起来,亲自协调解决学习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来解决具体问题。要坚持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与学习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务实作风,把学习教育的成果体现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上,高度关注重点指标、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加大力度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习近平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心得

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了“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重要讲话。我通过认真阅读习总书记的讲话稿后,感触颇深。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幸福的和平年代是来之不易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要窂记以下几点:

一、回顾历史、警钟长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华民族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实现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120年前中国任人欺侮的一页虽然彻底翻过去了,但是我们必须在深刻认识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保持高度警醒。毕竟,当今时代也非天下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仍在大行其道,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我们需要以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强国安邦的战略筹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为实现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坚定信心,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进而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对每位党员内心触动都很大,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改革道路、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始终是一条艰辛探索之路。走这条道路,就意味着要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啃难啃的骨头,就意味着继续披荆斩棘,敢于闯出一条新路,就意味着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种意味,是构建改革路径的必然之举。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四、拥护和平、共同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和发展先后,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应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如此,世界才能和平,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和平权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新中国建立之初,便与印度等国一起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又与亚非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十项原则。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家和人民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战火不断,原有社会秩序被打乱,和平家园变成废墟,大批民众背井离乡,沦为难民。此种局面及其背后缘由,让人们深感和平来之不易、和平权难能可贵。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我认为,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真正做到在关健时刻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员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冲在前头、当好表率、作好模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始终不渝地保持共产党人的党性气节和政治本色,努力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紧急关头豁得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教书育人,把孩子教好,让孩子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如何践行这一初心,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一线教师,首先是教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先成人后成才。小学生是一张白纸,将来会怎样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这张白纸上书写或浓墨重彩,或清新飘逸、或稳扎稳打,或......

孩子进入校园时我们就开始了创作:从坐姿、书写姿势到语言的组织、数感的建立数学思维的开启;到礼仪:对家长的、对长辈的、对朋友的礼貌;吃饭时、外出时、在公共场合时的礼节;到学习:学会正确的荣辱观、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学会动手动脑、学会计算、学会书写;到心灵的成长无不是老师的引导和陪伴。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教师这一角色正发生着改变:不光是引导者,而且是心理调节师,还是父母。之所以有这样的转换,是因为留守儿童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更高的师德和更高尚的情操,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校校长讲政治有信念研讨会发言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政治、有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讲政治、有信念”排在“四讲四有”的首位,凸显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讲政治、有信念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党员必须终身回答的必答题。

在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当下,如何保持一颗沉静而坚定的心,继承和发扬革命时代夏明翰只求“主义真”的英雄气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进喜的“铁人”干劲,首先要解决好信念问题。有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只有彻底解决了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根除了一些党员干部头脑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才能精神丰富,正确看待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才能做到以理想铸魂,用信念作骨,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的钢铁长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讲政治,有信念,不能空喊口号。要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对照合格党员标准,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实践,不断锤炼,不断进步。通读熟读党章,深入学习《准则》《条例》等纪律规定,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守住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准则和底线。牢牢把握住这些党纪党规红线,发扬实干精神,在本职工作中,一件件攻坚克难,一件件落地见效。认准就干,埋头苦干,在实干中建树信心,在实干中推动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商务局讲政治有信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山亭区商务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的最新指示和要求,紧抓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推动区商务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序深入开展。

一是紧抓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全局坚持班子成员领学,全体党员自学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实践。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区委的安排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做好学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实效性。

二是真学实做,增强“四个意识”。突出商务工作实际,做实规定动作,“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学习、检验实效。抓住“做”这个关键,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真效果。

三是坚持“四结合”,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立足岗位职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坚持学党章与定理想相结合,促讲政治、有信念;坚持学党规与明标准相结合,促讲规矩、有纪律;坚持学思想与正身心相结合,促讲道德、有品行;坚持学理论与重实践相结合,促讲奉献、有作为,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促进商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讲政治守规矩严纪律优警风心得体会

全文共 3976 字

+ 加入清单

警风警纪,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纪律、作风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保持警风警纪严整,是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的保证,关系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因此,笔者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公安机关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整治警风警纪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公安工作大局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站在基层派出所的立场,浅谈如何治理警风警纪痼疾。

一、当前基层民警在警风警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多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广大民警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但应当清醒的看到,基层派出所民警的纪律作风与党委政府的一贯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相比,与日益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顽固性、易发性、反复性的“顽症痼疾”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群众“冷硬横”。极少数基层民警宗旨意识淡薄,“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有的甚至“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民警服务承诺不落实,服务质量不高,职能转变不到位,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服务。有的对待有关当事人或人民群众耍特权、态度蛮横、语言脏俗、行为粗野。

(二)内务管理“稀拉松”。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混乱,工作制度不落实,办公环境“脏乱差”,枪支管理、车辆管理、涉案物品管理混乱。有的民警上班时间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外出不按规定请假,值班擅自脱岗。有的民警不按规定着装,对公安部“五条禁令”置若罔闻,心存侥幸,工作时间饮酒、酒后驾车等问题屡禁不止。

(三)工作作风“庸懒散”。有的民警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萎靡,工作敷衍塞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民警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对上级意图理解慢,对新生事物接受慢,开展工作动作慢,不认真履行职责,办事拖沓、漫不经心、效率低下、贻误工作。

(四)执法办案“不公不严不廉”。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处、逃犯不追等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作为”较为突出,调查取证不深不细,办案不遵守法定程序,随意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故意偏袒一方当事人,办案过程中索要、收取他人钱物甚至利用执法权违法创收、放纵违法犯罪行为的现象在少数地方不同程度存在。

这些问题是不正确履行公安职责,违反警察职业道德的行为,是消极腐败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健康发展,腐蚀人民警察队伍,败坏警风警纪,影响警民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后果严重,危害极大。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分析当前基层派出所民警在警风警纪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纠其原因,既有民警个人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公安机关内外各方面客观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基层民警对严格警风警纪的重要性的认识不统一,有的认为派出所工作任务繁重,组织上对民警要求太严,将监督看成是束缚手脚,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刻意规避监督。有的所领导政绩观偏颇,担心暴露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单位形象,影响评先争优,影响个人政绩,对问题视而不见,在队伍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导致问题积小成大。

(二)执行警纪不坚决。近年来,公安部接连制定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五条禁令”等加强公安队伍管理的刚性制度,但基层派出所贯彻执行情况不理想。开展教育整顿活动也只是走走过场,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仅满足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会上。

(三)监督检查不到位。对警风警纪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是警务督察部门的职责。目前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县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警力严重不足,人员配备与当前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形势不相适应,导致督察监督效能不能得到发挥,现场督察只能停留在“面上”、“点上”,无法实现“全覆盖”。

(四)考评机制不科学。县局通过目标管理、阶段性考评、责任追究等措施来规范警风警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措施多是零散的、事后的、临时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程的、经常性的管理。因此,派出所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种科学、系统、高效、规范的工作管理模式和考评机制,才能有效地保障各项条令、禁令、规范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促使和激励民警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五)个人素质不适应。部分民警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当前公安工作现状的要求,民警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不强,“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判不明和案件结不了”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差距较大。有的民警执法思想不端正,在“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问题上还缺乏正确认识,法治意识、人权意识不强,存在特权思想,群众观念淡漠。

(六)教育引导不深入。目前基层派出所开展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集中学习、查摆剖析、建章立制”、“喊口号、挂横幅、制展板、写心得”的传统模式,其后后果是既影响了业务工作,又未能收到学习效果,民警的宗旨意识得不到增加,执法思想得不到端正,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治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落实领导督办机制,强化领导责任。治理基层民警警风警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在领导。要严格实行所长负责制,落实“一岗双责”,强化责任意识,独立负责地、创造性做好队伍管理工作。所长及政治教导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严格遵守各项警规警纪,真正形成从领导做起,执行落实机制。

(二)强化日常督察机制,通报正反典型。警务大队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树立“参与执法执勤,保障执法执勤”、“督察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工作理念,建立和完善日常督察机制,重点抓住一线执法服务单位,通过加强现场督察、专项督察、跟踪督察、随案督察、蹲点督察、明查暗访等途径,及时发现查纠警风警纪问题。要全面加强网上督察系统的建设应用,通过在执法办案、窗口服务场所安装视频、音频监控设备,做到同步监督、记录执法服务过程,便于客观分析,精确督察,有效预防违纪违规问题。积极推行接处警视频监控系统和执法仪的推广使用,将督察的触角延伸到执法服务的第一线,通过同步录音录像,真实掌握一线执法服务状况,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公安工作全过程,扫除监督的盲区和死角,增强了督察准确性,防止和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的问题,服务群众态度粗暴、冷硬横推的问题。要通过日常督察,突出抓好正反方面典型,公开通报,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严明警纪、改进工作的目的。

(三)严明责任追究机制,维护警纪权威。以反为正、纠错求进,是推动各项工作的一般思维方法。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警务督察部门在警风警纪建设过程中,既要“治本”,更要“治标”,既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更要“用重药、动真格”。要紧紧抓住服务群众“冷硬横”、内务管理“稀拉松”、工作作风“庸懒散”、执法办案“不公不严不廉”等突出问题,把长期存在这些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公安机关,治安、户政、交警、消防等执法活动与群众人身财产权益联系紧密的警种,具有指挥、审批权限的基层科所队领导和具体承担执法服务任务的一线民警作为重点对象,充分运用停职、禁闭、带离、责令执行、建议处分等职权,重拳出击,该问责的严格问责,该处理的严肃处理,使民警不敢再犯。加大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纪律处分处理的权限,解决地方相关部门对公安民警监督、管理、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减少管理盲区。

(四)改进思想教育机制,提高民警素质。要不断改革完善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情施策,灵活多变、符合实际,让民警会学愿学能学,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思考、领悟,从而形成民警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做到行使权力不越界、不跨线、不出格,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坚持住信仰,保持住本色,恪守住道德,有效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执法、靠谁执法”等思想认识问题。要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弘扬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使民警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对自己的职责具有高度认同感和神圣感,以专业的态度和标准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案件,把法律规定的动作、语言以及办案程序固化为民警自觉行为,形成定式。

(五)健全科学考评机制,激励民警斗志。要将派出所的所有执法和服务活动纳入考评管理范围,细化、明确所有执法和服务行为的具体标准、要求和程序,确保每项执法、服务环节都能够标准化操作,并使各项考评管理措施相互衔接、协调,形成一个管理的“封闭圈”,实现对民警执法和服务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考评管理体系。要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为基础,以恪守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为前提,以科学、健全、完善的考评管理机制来帮助每个民警树立正确的执法和服务意识,使民警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将考评工作情况与干部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将民警工作业绩与个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挂钩,引导民警更加自觉、主动地规范每一项执法和服务行为,树立警察队伍良好形象,使人民群众真正满意。

(六)建立社会评价机制,接受公开监督。派出所要进一步加大警务公开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将警风警纪建设的监督权和成效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交给服务对象、交给社会各界。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和监督公安机关警风警纪建设的深厚氛围。引进“第三方监督”,聘请专业的社会调查机构对派出所民警警风警纪情况进行日常监督评判,并注重监督成果的转化运用,确保监督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全国脱贫攻坚奖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了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正常时候,帮助这部分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需要更多资源、更高成本,而且,他们脱贫之后返贫风险高,更何况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决战决胜,就是要啃下“硬的骨头”,想方设法让最难脱贫的同胞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攻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全社会凝心聚力,人人都能搭把手、个个都肯出份力。一直以来,兜住民生底线是基础,持续改善民生是方向。只有做好保障民生这篇大文章,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营造出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也就有了坚强后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乃民生之源。兜住民生底线,最实在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参加审议,多次谈到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六稳”“六保”都将就业放在首位,凸显了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非贫困人口才能不致贫、已脱贫人口才能不返贫、深度贫困人口才能尽快脱贫。

越是面临发展困难,越要兜牢民生底线。民生连着民心,有了民心,就有信心、有决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锋阶段,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向最难处冲锋,就需要这股心劲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领导班子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心得体会

全文共 3936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将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体现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以此为指导,我们党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要求明确写入党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发展奇迹,反复证明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为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都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和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与环境。

体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我们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出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国发展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经济增长更具有共享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在民生领域取得一系列新成绩。例如,“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整体上跑赢了GDP,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基尼系数双双下降;就业保持稳定和扩大;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持续提高,城乡统筹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方法,充分体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中。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就是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两个翻番目标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这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9万亿元,按照不变价计算,2015年已增长到59.6万亿元。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需要达到81.8万亿元。按照目标导向倒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必须达到6.53%。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增长难以保证实现这一增长速度目标,必须挖掘新的增长源泉,即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创新驱动的增长。按照问题导向顺推,只有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获得新的增长源泉,创造更多改革红利,提高潜在增长率。

人人都有更多获得感与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因而,仅仅达成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数量目标并不意味着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而必须明显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要求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并提高其均等化水平,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劳动力市场发育,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的政策努力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在今后短短4年左右时间实现有更多获得感的全面小康目标,仍需显著加大再分配力度。从那些收入差距较小的发达国家经验看,再分配政策可以把初次分配的基尼系数进一步降低36.2%。这表明,在不损害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在财政税收、扶贫济困工作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仍有发挥政府再分配作用的巨大空间。

全面小康的要求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如果到2020年我国仍有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就不能说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中央作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措施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扶贫方略,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战略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方法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政策托底。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要从供给侧认识和适应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习近平同志概括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概括也规定了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指明了达到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进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是,涉及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方面的改革,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传统产业和企业职工转岗。因此,要特别关注那些受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调整影响的劳动者,如产能过剩行业的劳动者、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职工和进城农民工,既以社会政策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托底,又加强培训、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其尽快转岗就业或创业。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应把握两个关键词:一是“小康”,这是对发展水平的要求;二是“全面”,这是指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是对这两个关键词之间逻辑关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阐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必须注重补齐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这块短板,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还存在各种因素造成的贫困现象。从群体角度看,特别要关注农村贫困人口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等特殊困难人群;从区域角度看,农村、边疆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从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促进发展机会均等化、完善发展的基础设施等环节入手,才能使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途径,既包括政府努力提供越来越充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需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以最广泛地汇聚民智、最大限度地激发民力,实现全民共建共享。人民福祉的不断增加乃至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取决于市场产品和公共产品(服务)的不断增加和公平享有。在市场产品供给领域,要坚持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提供激励信号的原则,让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致富。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政府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同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增强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共建能力,增加供给数量、丰富供给类型、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福利的提高不能超越阶段。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渐进的过程,以发展和社会财富扩大为前提。因此,要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蛋糕”做大了需要公平分享,而公平分享的前提则是“蛋糕”不断做大。一些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长期徘徊不前的教训之一,就是做出过多的公共产品供给承诺,最终却口惠而实不至,还损害了效率原则。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8000美元,进入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无论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当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严峻挑战。应始终牢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雄厚物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本领明显提高。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排查梳理今年工作任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讲话一通报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党建为龙头,以脱贫为凤尾,以党建选才集才,以党建督才激才,以党建担当之精神,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要把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基层党建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脱贫攻坚一线,缺的是敢于创新、勤政为民的“智者”,要的是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英雄”。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还是人才,人才的选配靠组织,“英雄”的出现靠党建。要用心选配智能化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选优配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领导班子,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英雄”选拔到脱贫攻坚队伍中来。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要对干部开展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开展以精准扶贫、涉农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升带头致富能力和履职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头创业就业,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持续增加收入。把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直接延伸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通过“领、带、促、推”等方式,走出一条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经济发展互动共融的新路子。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党员包联等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全面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脱贫攻坚一线,各级党组织要把脱贫攻坚列入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督查考评机制,把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纳入村级年终考评、干部年终考核,甚至干部提拔重用考察范围,对未完成脱贫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一票否决”制。针对少数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付出精力、心血,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并树立标杆、广泛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校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全文共 4503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是阳光下面神圣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却孕育着伟大。有人将教师比喻作“园丁”、“蜡烛”、“人梯”、“太阳”,也有人将教师比喻为人类由过去走向未来的伟大“桥梁”。教师的伟大充分表现在,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上。教师以毕生的精力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让他们走上社会去移风易俗,发展、提升和改造社会。人类五千年文明史告诉我们,教师的确是平凡的伟大,没有教师,人类文明就没有过去、现在,更无法走向美好的未来。

教书育人,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大学教师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研究生的重要职责,尤其要有崇高的师德。所谓师德,就是做一名教师所必须自觉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原则、规范体系。大学教师的崇高师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

信念是心灵世界的核心。崇高的信念是大学教师创新知识、关爱学生、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胡锦涛在回信中盛赞孟二冬教授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说他“把自己的有限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今天,正逢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盛世,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忠诚于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全部智慧才华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振兴中华而献身。振兴中华,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大学教师担负着创新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尤其需要树立坚定的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崇高信念,忠于教书育人的事业,终生不渝。近百年来,我国许多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怀着一颗振兴中华的赤子之心,忠诚于教育事业,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和人民,走出了光辉的人生轨迹,创造了历史的丰碑。华罗庚、唐敖庆、王大行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和学者,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的崇高典范。孟二冬教授是新时期教书育人的楷模,以感人至深的优秀事迹加入这一光荣的行列。这告诉我们,新时期大学师德的首要标志就是具有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

二、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

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是大学师德的重要标志,是大学教师必备的职业精神。有大学里,无论从事教学,还是科研,首先必须具有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胡锦涛在回信中对孟二冬教授的治学精神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孟二冬教授虽然是一位平凡的学者,但是,他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爱岗、敬业、尽责、求实、创新等重要精神品质。要成为一名好教师,首要的条件是将自己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沉浸在事业里,着迷般地追求,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开拓创造,为职业而献身。这是对大学教师职业的首要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学术创新的平台,是国家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龙头。这对于那些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校而言,尤其如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专门化人才,尤其需要一大批能引领学术和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大师级学者和科学家。“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①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只有发扬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沉浸在事业里,开拓创造,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不仅是大学教师成就事业的必备精神品质,而且也是大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今天,改革创新己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依靠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与灵魂。这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创新的时代里,大学教师只有发扬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拿出新成果,不断超越,才能不辱使命,并发挥引领时代潮流的先进作用。

三、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大学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道德高尚的老师才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的崇高德行不仅是学生的,也是全社会的示范和楷模。胡锦涛在回信中对孟二冬教授为人师表的美德深表敬意,指出他是一个普通教师,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这既是对孟二冬教授为人师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新时期大学师德建设的殷切期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为人师表的教育作用。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六章),‘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章)他把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看成教育成败的关键。教育本身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人带动人、以人提升人的活动。要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要使学生关爱他人,有崇高的道德,教师自己必须关爱他人,具有崇高的道德;要使学生不搞浅尝辄止,具有深刻的钻研精神,教师自己必须不搞短期行为,具有深沉的学术耐心;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教师自己必须思维活跃、善于创新;要使学生遵守考试规则和学术规范,教师自己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使学生待人讲究礼仪,彬彬有礼,教师自己必须待人讲究礼仪,彬彬有礼;要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完美,教师自己的人格必须健全和完美。教师只有将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提升起来,才可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和人格。

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有着特殊的深刻原因。师生关系不同于其它社会关系,学生对于老师具有“向师性”——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教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每一个优良的品德和表现,都会使学生深受鼓舞,甚至欣喜若狂,而教师的每一个不良的品德和表现,都会使学生遭受打击,造成心灵的创伤。因此,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锤炼崇高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教书育人的崇高风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大学的根本职能。胡锦涛在回信中赞美孟二冬教授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这是对孟二冬教授教书育人成绩的高度评价,是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大学的办学理念提出的更高要求。

大学担负着“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开发潜能、塑造人格” 的社会职能。大学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大学的职能与大学教师的职责具有内在一致性,并通过传授两种学问绕一起来。大学传授两种学问:一种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学生掌握了这种学问就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和必备的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另一种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学生掌握了这种学问就有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从事某一类工作的人员。这两种学问都是重要的。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从事某一类工作,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某一种人”。同样,学生具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和必备的修养,就能“成为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人”与“成为某一种人”相比较而言,“成为人”是“成为某一种人”的基础和前提,是更根本、更重要的。假如学生不能很好地“成为人”,可能很好地成为“某一种人”吗?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使人成为人的学问”,“授业”即是传授“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解惑”是两者的共同要求。显然,韩愈认为“传道”和“授业”都重要,但是,以“传道”为先,为本。那种只重视使学生“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授业”),而忽视使学生“成为人”的学问(“传道”)的大学是不合格的大学。那种只传授使学生“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授业”),而不关心、不传授使学生“成为人”的学问(“传道”)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大学教师担负着同时传授这两种“学问”(“传道”、“授业”)的神圣职责,要将这两种“学问”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讲究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中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建设放在第一位,是完全正确的。大学要以精神为上。考察中外教育史,凡优秀的大学皆以精神为上。大学以精神为上,就是以大学教师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为上。在大学里,“大楼”不能代替“大师”,同样,“学问”也不能代替“精神”。大学不只要有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技术层面的目标,更要有人文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建设。而这后一方面更为重要,更为根本,也更具有决定意义。这是考察—个大学办得好坏,有无前途的更根本的标志。抗日战争时期,活跃于大后方的“西南联大”,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办大学,为救国救民,意气风发,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遗憾的是,今天有的大学有些过于“实际”了,忽视了办大学更根本,更有决定意义的“精神”建设。学习孟二冬教授的精神品质,一定要学习他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风范,同时,也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大学理念和大学思维的反思,坚持办大学以精神为上。

五、关爱学生的真挚情怀

教育爱是崇高师德的情感基础,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孟二冬教授的崇高师德正是建立在他对学生真挚关爱的基础之上的。胡锦涛在回信中说,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你记述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惦记着他的学生、眷恋着他未竟的事业。

教育家刘佛年曾说:“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教育爱是成功教育的情感基础。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一切教育都无法进行。教育爱是师生之间由此达彼的桥梁,是无比巨大的教育力量。一名教师只有当他真诚地关爱自己学生的时候,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首先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交流。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渠道畅通的时候,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一个好教师,不论在什么条件下总能够用真诚的关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真挚的教育关爱与一般的亲子之爱有区别,是一种自觉、普遍、持久之爱,一种充满科学精神之爱,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教育关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时刻依恋、牵挂着学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感,总是对学生满怀着深切的希望,时刻准备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即使对是落后和犯错误的学生,也不肯放弃不管;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感,对学生的言行总能全面地去看,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表现为教师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而献身的热忱,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好处,心甘情愿地贡献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教育的关爱是一种伟大、真诚、科学、深沉之爱,是凝聚了教师的全部理想、品德、智慧、荣誉和心血之爱。一名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越真挚、越深沉,他的行为便越感人、他的品德便越高尚。关爱学生,才能诲人不倦,具有崇高的师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师学习习近平讲话心得体会

全文共 3167 字

+ 加入清单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随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情真意切,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深刻认识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教师队伍的极端重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鲜明指出了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战略意义。

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纵观世界各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关键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广大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主力军和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他们身处教育一线,对学生的需求最了解,对教育的问题最熟悉,对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深切。没有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参与,没有优秀教师的奉献和创造,没有教师热情和活力的迸发,教育改革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成效。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精辟论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教师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基础性工作摆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抓好。

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从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还引用韩愈关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论述,强调“传道”是第一位的责任,要求广大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只有教师是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营造以德育师的制度环境。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努力在是非、善恶、曲直、义利、得失等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全面落实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体系,推进师德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从教师成长的第一步培养环节抓起,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特别要深化课程改革,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切实增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教师头脑。突出师德激励,健全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严格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对广大教师的深切期望。引导广大教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身体力行、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四有”,就一定能够赢得党和政府的信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赢得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纯真心灵。

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引导广大教师永怀仁爱之心,自觉把真情、真心、真诚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爱护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一个孩子,认真研究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努力提供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自觉学习古今中外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特别要加强教育规律和业务工作的学习,研究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当前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专业能力,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引导广大教师严于律己,自觉抵御各种外部的干扰和诱惑,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做斗争,专心教书,潜心育人,真正成为造就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大力创设党和人民满意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破解教师工作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矛盾,着力创设呼唤好老师、培养好老师、支持好老师不断成长的良好环境。

要进一步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努力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建立开放协同的教师教育新体制,按照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思路,建立支持教师终身教育和发展的新模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探索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教师“三位一体”新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建构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结构,不断提高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水平。支持推动地方师范院校全面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不断提升农村教师的培养质量。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改革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成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使教师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实教师主体地位。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依据专业标准对教师规范引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定期审核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流动制度,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等管理模式,让名师名校长流动起来,发挥好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改变单纯以绩效为指标的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完善国家优秀教师表彰制度,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优化教师发展的人文环境。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组织要真心实意地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了解教师的困难和疾苦,多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管好、用好4%财政性教育经费,突出重点,用好增量,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倾斜。要特别关注老少边穷岛教师工作和生活,当前要进一步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农村教师周转房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学习心得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并把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

一、坚定信念,提高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方向,违反党纪国法,无不是动摇了理想信念。特别是目前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更加凸显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理想信念的严肃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二、改进作风,牢记宗旨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牢记群众观点,增强宗旨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廉洁自律,守住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四条底线:一是坚守政治底线。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首先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二是坚守纪律底线。要带头遵守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大局出发,不计小集体和个人利益。三是坚守做人底线。作为一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领导班子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心得体会

全文共 3316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在许多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分别从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改善社会风气、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要求,为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家风建设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他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家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

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的重要原因。”他还强调,能不能过好亲情关特别是家属子女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考验。

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言行决定家风。习近平同志指出,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鼓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教。

领导干部要对亲属子女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他强调,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要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

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应当坚持从党性原则和维护党的形象出发,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培育良好家风对于领导干部个人和党的事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抵御贪腐的“防火墙”。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重视不够,引发许多问题,应该说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必须痛加整饬的地步。从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严重违纪违法,尤其是“一人当官、全家敛财”“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家族式腐败屡见不鲜。探究家族式腐败的原因,显然与这些领导干部家规不严、家风不正有关。一些领导干部手中一旦有权,其亲属子女就贪欲丛生、借权生财、借势欺人、违法乱纪,最终形成家族式腐败。这些家族式腐败的教训十分深刻,全党同志必须高度警觉和警醒。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维护好家教,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战场”。

人生和家庭成功的基础。家风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家庭文化,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家风是人生幸福生活的“第一组密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有守住和呵护好温暖的家庭,才能有人生的成功。良好家风又是无声的教诲,让后代子孙铭刻在心、代代受益。在这方面,我国的贤达之士和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可以说,良好家风有利于培养人才,不仅惠及家庭家族,也造福社会;不正家风不但影响子女成才、殃及家庭家族,也祸及桑梓。

民族发展和国家昌盛的“特殊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家国同构,“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有家才有国。几千年来,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血脉不断、生生不息,中国特有的家风文化是其“特殊基因”。比如,《颜氏家训》等一批家训家规,其许多内容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人们,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风,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生发并激荡成时代新风尚和历史大潮流,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当前,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精神力量。

认真践行、争当表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领导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将家风建设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带头培育良好家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在家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尤其要解决好“给子女留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在观念上解决好“给子女留什么”的问题。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人们:最重要的是给子女留精神财富。培育良好家风,必须抓住严管亲属子女、不搞特权这个关键。俗话讲,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风建设的关键是严,严管才是厚爱。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好亲属子女经商情况,确保不违规、不逾矩。领导干部还要守好亲情关,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不要在亲情关上栽跟头。毛泽东同志的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的“三原则”,充分体现了讲原则与讲情分的合理统一,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在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把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培育良好家风涉及诸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持之以恒抓下去。培育良好家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家庭美德。孩子是家庭的继承人,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美德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础。领导干部应通过日常要求、家庭格言、家训等形式,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孝敬老人等美德,教育子女走正道、讲规矩,引导子女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培育良好家风,需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古人讲,“妻贤夫祸少,妻贪夫招罪”;反之,也是这个道理。夫妻之间不仅要相互恩爱、相互支持,还要吹好廉洁守纪的“枕边风”,相互多提醒、多劝告,防微杜渐、保持警醒,建起抵御歪风邪气的家庭“防火墙”。

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好不好,党组织也有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在促使领导干部重视家风、建设家风上发挥应有作用。过去,一些党组织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家风建设是家庭私事,导致重视不够、关心不力,加上受“清官难断家务事”观念的影响,所以一般不将家风建设纳入工作范畴。对于这种认识误区,应该着力破除。各级党组织应经常了解领导干部的家庭家风状况,结合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谈心、慰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和动态跟踪其家庭家风情况。要进行经常性的家风教育,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家风建设在行动·家庭助廉”等活动,讲好先贤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大力宣传身边人身边事,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要以组织关怀促进家风建设,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与领导干部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心,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要严格执行有关家风建设的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有关规定,对纵容、默许亲属子女利用自己职权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严厉处分;对管理、约束亲属子女不严、不力的领导干部,要进行问责;对品行不端、违背家庭伦理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予以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党委讲政治有信念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中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要求做一名合格党员,就是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合格党员。那么如何去做一名合格党员,尤其是做一名年轻的合格党员呢? 我认为必须要做到要讲政治信念,因为我们无法把点滴与未来联系,只能通过回顾才能看见,所以我们必须相信过去点滴能串联未来,我们必须要有信念,只有把过去点滴串联起来,才能有信念忠于自我。讲政治,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听党话、跟党走。这是讲政治的首要原则。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讲政治、有信念,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是对共产党员第一位的要求。不仅是一时一事的坚持,也是一生一世的坚守。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坚定的政治定力和信念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日常必修课,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做到敬终如始、不忘初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要做到知行合一,讲政治必须保持政治清醒。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将信念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要求自己、磨炼自己、提高自己,切实拧紧把牢“总开关”,努力当标杆、作表率,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长期共存、相互激荡趋势日益显著。西方国家、敌对势力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侵蚀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立场,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坚定跟党走,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共产党人只有讲政治,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作为青年朋友就要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做合格党员。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廉洁从政,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当了近十年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笔者,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关传统数学课程的情况分析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实用价值性(当然最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体系上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巨大差别,特别表现于教材内容、目标定位、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在内容上分四个领域:“数学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叙述;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必须全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

”、“跟我学”、“试试看

”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教材,我们可以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情况分析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们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也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常会制作一些小制作、工艺品等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这又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的对照,不由得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数学到底怎么学?学什么?甚至数学教师也在说这课还怎么教。其实,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新课堂教学应具有应有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五年前,英国还没脱欧,叙利亚还没有难民,奥巴马正谋求连任,朝鲜第一小鲜肉仍很神秘。

五年前,中国高铁还没形成名片,春运仍是一大顽疾;电视分辨率还没上2K,更不会出现神剧《人们的名义》。

五年前,乔布斯刚刚封神,小米1S初次体验,智能手机时代方显雏形;一系列的新词,诸如朋友圈、滴滴打车、移动支付、团购外卖、共享经济等等等,统统还未出现。

五年前,我还未大学毕业,尚未步入“中年”,未能料想能就业于央企地产,在中共十八大召开当日,在那会仍算主流社交网的QQ空间里写下一句小情绪:与其脚踏实地,我更愿意沉入水底,感受无处不在的宁静感,和静水压力。

五年,短短五年,一瞬恍惚,却似全然换了新世界!毫无疑问,从任何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无可比拟的新时代。十九大做出的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俨然极具历史的穿透力、震撼力!

新时代之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之下,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房地产行业毫无悬念将发生深刻变化。

新时代之下,实在有太多课题,太多发展,太多的世事变迁。作为正当年华的青年,应紧随时代命脉,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才智,创举新的作为。正如十九大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作为新青年,应保持初心,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只有这样,才能跟对方向,不会跑偏。

作为新青年,应努力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会掉队。

作为新青年,应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砥砺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有新的作为,才能逐步实现人生价值。

无论如何,在新时代催人奋进的节奏中,我们都应撸起袖子加油干,毫无保留地挥洒热血和青春。在未来回首时,面对不断刷新的世界,能自信于有自己的一番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学习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人在整个系统中是关键性甚至是决定因素。人的短缺,有可能成为结构性短板中最难突破的阻碍。

贫困地区的发展,尤其需要开拓能力强的人。无论发展扶贫产业、现代特色农业,贫困地区都需要大批的懂市场、善经营,懂技术、有专长的人去干活做事,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输入的人才是否对路,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其脱贫攻坚进度、脱贫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

如何破解这个瓶颈?首先,要吸引真正有志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人,让其分享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红利。其次,扶贫攻坚还是要为贫困地区培养“自己”的人才。一方面,充分用好政策性优惠、奖励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农村去、扎根农村。同时,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对贫困地区的农村群众进行培训,补充继续、使用的本地人才。

消除贫困是长远大计,最忌急功近利。短期看,贫困地区最缺的领路人尤其是产业型人才,而从长远看,技术、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缺陷,是更深层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引进还是培养人才,都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致力于提升贫困地区的整体的发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们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95年的光辉历程中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和重要历史经验,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八个方面的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初衷、雄心壮志和使命担当,是引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别是对指导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初心”,是“善良之心”,要时刻向善;是“敬畏之心”,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是“理想之心”,要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宗旨之心”,要进一步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忘初心,就要不忘历史传承、不忘入党誓词、不忘公仆之心、不忘敬畏之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守信仰,坚定理想,坚持自信,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在工作中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同时,要重实干讲奉献,重自律讲规矩,不断提升政治理论修养、业务工作能力、廉洁自律水平。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推动工作。“不忘初心”的关键是要“继续前进”,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落实到本职工作中。

作为纪委书记,要依照《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敢于向违纪党员干部“亮剑”,营造樊口泵站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要注重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正确履职尽责;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让从严治党在泵站落地生根;要刻苦钻研业务工作,不断学习纪检监察办案审理办法和程序,争取成为纪检监察战线的行家里手。

作为机关党支部书记,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加强支部建设,坚持严字当头,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严肃党内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当前抗击98+洪水的斗争中,要积极发挥机关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众志成城、同心协力,为圆满完成防汛排涝任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