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20篇】

浏览

506

作文

630

过年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风民俗老家的春节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春节从腊月开始,正月十九结束,是中国最长的节日,春节是中国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有趣的节日。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乡春节的气氛就是从此展开,爆竹,烟花,米糖各种小玩意儿都会堆出来卖,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在过年时卖吗?——因为过年时,人人要走访亲朋好友,哪儿有时间卖啊,为了赚点钱给小孩买玩具,就这样卖了。

腊月二十九日,那可是这快乐的日子,白天放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云霄,晚上放烟花,一支支“导弹”飞向天空,使人震耳欲聋。最痛苦也是最开心的煎熬到了——守岁。为什么痛苦呢?因为一声声的“炮声”,使人头皮发麻。为什么高兴呢?因为我可以边玩电脑边看电视,不错过一个精彩的节目。

除夕过了,正月初一来了,那可是一个不个缺少的节日,中午随着父母来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贩可不会错过这个赚大笔生意的良机,可供吃,喝,玩,乐的东西当然一个不会少。我们小孩还能拿压岁钱的。但压岁钱不是白拿的,要叩头如捣蒜。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八,回到家,我既要整理压岁钱,上报给父母,又要收拾书包。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我们该上学了,大人该上班了。只能默默地盼望下一个春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们村的民风民俗却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说说我们家乡最大的节日,春节的风俗。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除了体现在节日的气氛里,最大的体现还是在我们家乡人的热情好客。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秋节的民风民俗作文篇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描写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人们纷纷外出拜年。亲友相见,总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发财“、”新喜、新喜“等等。初二祭财神,一大早人们就拜祭财神像,有些人还要到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烧香祭拜。初五又称”破五“。自这天起,年节期间的各项禁忌均可解除。初六以后,虽然人们的生活起居逐步恢复常态,但仍很有节日气氛。初八称”顺星日“,传说众星神于此日降临下界。当是日夜幕低垂、群星闪现之时,人们在院中案上放置糕点果品,祭拜星神。有些人家还要把”星神马“放在胡麻杆上烧掉。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活动的又一高潮和尾声。从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大街小巷、宫苑庙宇到处张灯结彩。入夜后,观灯者满街满巷,耍社火,放鞭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我继续为大家介绍傣族。

在西双版纳有很多民族,傣族是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着自己的文字。傣族不像我们汉族有 百家姓,他们那里女的姓玉,男的姓岩(ai)。如果生在地位比较高的就姓刀,比如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州长刀琅 英女士就姓刀,因为他们没有百家姓,所以他们的名字经常重复。

接下来我来介绍傣族的智慧,大家一定听说过吊脚楼吧。什么叫吊脚楼呢?吊脚楼就是第一层不住人当仓 库,第二楼才住人。进到吊脚楼里讲究“一脱二摸三不看”。就是进客厅要先脱鞋,然后要摸一摸吉祥如意柱 ,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所以如果你看了人家的卧室就把他们的灵魂带走了。傣族人非常聪明,他们为了防止 毒蛇进入,就把柱子弄成四四方方的,可见傣族非常聪明。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600作文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白族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十五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

几 天后,数万蒙舍诏将士浩浩荡荡开进了三营坝子。面对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一个个眼花缭乱,拍手称奇,继而争先恐后去摘花。被惊动、激怒的蜂 群,猛叮入侵者。一个个被叮得鼻青脸肿,叫天喊地。千千万万只蝴蝶,也在蒙舍诏将士眼面前飞来飞

去,使得他们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 在坝子里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杀敌人。一场有“蜂兵蝶将”助战的伏击战,很快就结束了。浪穹诏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驴汤锅,端来了白面馒 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不

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这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 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挑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 的是

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以此表达对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的好句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1.马奶酒是琥珀色的,盛在银制的酒器中,它基本上没有度数,有股马奶的味道,初 喝到嘴甩时有些酸涩,难以下咽,但是在主人热切期待着的目光中,我们不由得喝了一杯 又一杯,等到逐渐习惯了以后,便能品出它特有的芳香和浓郁了。

2.“亚克西!”阿不都沙依提叔叔一边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一边拉着爸爸的手说, “这边坐。”

3.—盆盆水像一朵朵闪闪的银花,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他们来看一看傣家的风俗。

4.看到新娘遭“袭击”,陪嫁的姑娘们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勇敢地把小伙子们拨开,将 新娘团团护住。

5.—位娇艳可爱的姑娘被一位“强行"换花的先生追得摔了一个大跟头,坐在地上还 止不住地笑,她可真开心啊!

6.如果将茶杯筛得满满的,那就是暗示你,主人不想再泡茶了,或是主人下了 “逐客令

7.“七咚铿,七吟银,七个弄终键!”随着这欢快的锣鼓声,秧歌队在“头儿”的指挥 下,踏丁步,迈10步,飞舞彩绸,穿花打场。

8.深蓝的夜幕下,喝足包谷酒的人们举着火把,纷纷拥向晒谷场,围着几堆篝火,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开始了庆祝毕兹卡节日的狂欢。

9.7月是举办那达苺的黄金季节,整个绿色的海洋随者草原盛会的到来沸腾了。

10.终于,“肓歌会”正式开始了。没有什么开场白,盲姑娘高亢悠扬的歌声随若欢快的鼓声响了起来。

11.“火把节”是撒尼人欢快的节日,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表姐曾绘声绘色地给我 讲过撒尼人欢庆“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我渴望去参加撖尼人的“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今天就是立夏。立夏有许多风俗,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来斗蛋。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们的夸蛋行动也不赖。瞧!董思诚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大声说道:“我的蛋叫做色彩斑斓王,相信它一定能够过五关,所以将成为冠军的!”只见他的蛋上有许多颜色,真像一个“花脸蛋”呀!吴可菲的蛋上戴了一个王冠。她说道:“它叫‘丑小鸭’,我相信有一天它一定会成为白天鹅的!”

“下面各大排选出鸡,鸭,鹅王各一个。”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大排中的初赛开始了。

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我们大排的鸡蛋全都放在了一个桌子上。我拿我的小蛋大喊:“谁来跟我斗?”刘紫旋走了过来,说:“我来。”我们的蛋猛地来了个“亲密接触”。我看了一眼她的蛋,嘿嘿,她的蛋破了,我赢了!

我的蛋一路平安的赢得了许多蛋,下面面对的是邱铭洋,我握紧了蛋。他的蛋往我蛋上一撞,唉,我的蛋裂了。没想到秋铭洋的蛋两头都摔碎了,大家都让我上,我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上吧!

下面,我们大排又选了许棣文去参加鸭蛋半决赛,朱俊杰参加鹅蛋半决赛。

接着,在同学们的加油声和掌声中,我,王俊杰,赵弘毅,王施然健步走上讲台。先是我跟王俊杰斗。我双手紧握着蛋,心里默默地对着这枚已经破裂的小鸡蛋说:“蛋呀,蛋呀,你虽然破了一点,但是我们大排的同学都非常信任你,请你不要让我们大家失望,行吗?”

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开始!”王俊杰将他的蛋抓住了,向我这里一捅,我一迎。“啪”是谁的蛋坏了呢?大家的目光顿时聚集在了这两只鸡蛋上。我也赶紧把刚才撞的那一头一看,天啊,蛋裂了。唉,我顿时一声的精神都没有了。YE ! 对方王俊杰传出了欢声,这时,我真羡慕他。我无精打采的回到了位置,不过我能站到讲台上参加半决赛,我还是很开心。最后的获得‘鸡蛋王’称号的是王俊杰。

获得‘鸭蛋王’和‘鹅蛋王’之称的分别是华超宁和黄乙珏。

斗蛋结束,大家开开心心地吃着自己带来的蛋。

[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苗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接连3天,是贵州省清水江畔苗族的传统节日----姐妹节。姐妹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要吃姐妹饭。

在贵州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清水江畔是苗族姐妹们的世界,在那里住着几十个聪明、勤劳、美丽的姑娘。她们丰衣足食、生活愉快,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比较偏远,来的人少,所以她们早已成人却都未出嫁成婚。经过商量,她们决定大家准备好饭菜,举行一次聚餐,邀请四邻八寨的苗族小伙子前来与她们一起唱歌跳舞。到了吃姐妹饭的那天,远方的小伙子来了许多。姑娘们殷勤地招待他们,小伙子们也拿出了他们的本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吹葫芦笙,还进行斗牛、赛马,真是热闹极了。临别时,姑娘们用自己绣的帕子包上糯米饭,送给喜爱的小伙子。高兴而归的小伙子们,过了几天又来到姑娘们的村寨,说是还帕子,实际上带了许多姑娘们喜欢的小礼物表达谢意。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来往,互相了解建立了感情,不久姑娘们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人……从此吃姐妹饭、过姊妹节的习俗,便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现在它已不仅是妇女们的节日,而且是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共同节日。节日的前一天,每户苗家的姑娘都要为做姐妹节吃的姐妹饭,上山去采野花和野果。远方来的小伙子陪姑娘们上山,帮助采野花野果,在活动中他们互相有了了解。

姑娘们做姐妹饭,是将采来的野花野果浸出颜色,用来把糯米饭染成红的、黄的,蒸熟后,糯米饭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过节那天,家家都吃姐妹饭。姑娘们的心意也都藏在了这姐妹饭里。:姑娘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她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姐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只有一支筷子,是姑娘婉转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单相思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则表明姑娘不喜欢他,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树叶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至少还有希望,小伙子应该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加强联系和了解。

吃过姐妹饭,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和小伙子们一起看斗牛、斗雀,唱歌跳舞,吹芦笙、敲木鼓。暮色降临后,江边草地、沙滩、树林,到处都是青年人的天下。他们相聚唱歌谈情,一支支婉转动人的情歌悠然飘出,一颗颗充满爱情的心悄然传送,人们尽情地欢乐,往往通宵达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观察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老爸老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彝族的民俗民风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八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蒙古族民风民俗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我们江西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来介绍几样。

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们江西还有很多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山西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傅。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傅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傅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傅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傅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傅佩服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的俗语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1、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有钱没钱,团聚过年

3、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4、干净冬至过年雨

5、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6、全家人在一起图的就是热闹

7、过年过在嘴上

8、廉不廉,看过年

9、过了腊八就是年

10、猪怕过年

11、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12、不出正月都算年

13、三十晚上无外人

14、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15、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16、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17、瑞雪兆丰年

18、欠债勿过年

19、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20、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

21、二十八,贴年画

22、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2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4、乞丐过年也要歇3天

25、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

26、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7、抗拒从严,别想过年

28、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

29、老兵复员,新兵过年

30、每逢佳节倍思亲

31、三九.四九冻死老狗

32、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不走不亲

33、傻子过年看人家

34、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35、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36、人家杀猪我杀狗,肝肠肚肺样样有

37、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38、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干闲

39、过年不欠债,欠债不过年

40、坦白从宽牢地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41、大账小账,三十晚上

42、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儿

43、有钱没钱,买件新衣过年

44、小老媳妇盼时节

45、新年头,旧年尾

46、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47、大嫂,大嫂你别搀,过了腊八就是年

48、好受不如躺着,好吃莫过饺子

49、心到神知,上供人吃

50、寒冬至,狗肉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湖北过年民风民俗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在湖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民谣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年,不管在物资短缺年代还是经济发达时期,从来都是人们渴盼的特殊节日。

湖北省群艺馆研究员、《楚风楚俗》等湖北风俗画册的拍摄者吴志坚感慨,“龙凤呈祥、高跷龙灯、海马、赶象、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在浓郁的荆风楚韵中,那些最古老而淳朴的湖北年俗,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谈年饭”边吃边聊迎新年 武汉早期的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由周边地区(沔阳、汉阳、黄陂、孝感等地)迁入的,因此,武汉的过年习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除了要收拾屋子,换春联,贴门神,过小年时要请灶神,除夕这天,男人还要将水缸挑满,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喜事一起来”。等到了年三十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上一顿丰盛的“谈年饭”(如今多称为“团年饭”)。

武汉的年夜饭,一般要上“三全”(全鸡、全鸭、全鱼)、“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转钟,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谈年”,还得边吃饭边聊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互表祝福。 湖北过春节习俗还有哪些呢? 除夕夜漫山遍野“点坟灯” 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特别是农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习惯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也叫“送灯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坟上,再点上蜡烛祭祖。不过,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

最让吴志坚难忘的,是到湖北十堰郧西县“上坟灯”的经历,有一年,他还特意带儿子一起去郧西过年。 十五晚“赶毛狗”唱“灯歌” “耍毛狗,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门口……”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还流传着“赶毛狗”的歌谣。毛狗就是狐狸。它原来和人是朋友,但却常偷鸡吃。激怒人类放火烧了它的老窝。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烧草竹赶毛狗的风俗。“赶毛狗”的风俗非常古老,最早可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据说,只有赶走了毛狗才会六畜平安,田地不长杂草。 “利川灯歌”起源于利川市柏杨一带,距今有上百年历史。利川灯歌中的众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脉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有记载从清朝开始,群众逢年过节、喜庆集会、玩龙船时都要唱灯歌,现在知名的“龙船调”前身就是利川灯歌。

目前,《利川灯歌》已经成功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而在龙船调的故乡利川,正月十五晚,还有唱“灯歌”的风俗。一到十五的晚上,当地农民就会组成几十人的队伍,高举着扎成龙形的花灯,走街串巷,经过谁家门口,谁家就放鞭炮,几热闹。如果队伍停在了谁家门口,就会开始唱“灯歌”,周围会唱的人都会跟着唱……

通过以上对于湖北过春节习俗介绍,大家记下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苗族民风民俗_500字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少数民族——苗族的小姑娘。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我苗族,了解我们苗族的民风民俗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我们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苗族,我们的民风民俗是独具一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过年,人们在过年时,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放烟花,吃火锅……新年真热闹!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一家人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精神集中,口里不时地跟着哼着,手里不时地跟着舞动着。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小品、唱歌、跳舞、魔术……每一个节目都博得大家的称赞,喝彩,笑声。晚会接近尾声,主持人高呼:“十、九、八……二、一”“当、当、当……”零点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共同祝福新年好,我许下了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成绩能提高。

大地成烟花和鞭炮声的世界。哦,那幸福之花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人们的心里……啊!那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新年的夜空点缀成美丽的空中花园。这里的“红牡丹”刚刚飞上天,那里的“穿天猴”又急着跳上天。看,那边的“闪电雷”,果然名不虚传。它以闪电般的速度飞上天,又以雷鸣般的响声爆炸了。瞧,这边这个“金龙狂舞”也不甘示弱,弯弯曲曲地飞上天,以龙吟一般的声音爆炸了。最精彩的非那边的“摇钱树”莫属了,只见它一炸开,里面就立刻闪出火花,越闪越大,慢慢现出一个树形,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摆落下来,“噢,发财喽,发财喽……”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的出现在广阔的天空中,有的像天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地冲上天空;有的像秋菊,月季花,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有的红似血,恰似红梅;有的白如玉,酷似雪莲……五光十色的礼花把天空照映得如同白昼。望着天空撒下的滴滴金雨,地面开出的朵朵银花,我们拍着手跳着,笑着……我们的笑脸映着火光,显得更加可爱。

我喜欢新年,因为新年真热闹;我喜欢元宵节,因为元宵节真热闹;我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真热闹;我喜欢……总而言之,我就是喜欢热闹。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宁夏市、和政县,那里有大山风景如画,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对面,以前家门前只有一条不宽不窄刚走过一两车的大路,好几年没有回家了,今年一回家,哇!家乡彻彻底底的变化了,以前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宽大的柏油马路了。

以前听奶奶说:“这里曾经打过仗”,怪不得我家对面的大山上有几处像堡垒似的“怪物”呢,原来这是打仗留下的。

我们回民的风俗有很多很多,而且这些都很封建,比如:戴的白帽子,还要闭斋什么的,妇女们还在头上戴纱巾。

我们的这些风俗是很特别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妇女们是必须戴纱巾的,妇女们不能光着头露着身体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们可以戴也可以不带戴。

先说说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盖碗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把这些盖碗的茶端出来,让客人品尝,还会做些馍馍来招待客人,馍馍的花样很多,比如:油香、麻花、锞锞、馓子、酥馓……,它们各个有特色,不过制作它们就难了,比如锞锞,把面和好,还要发面什么的,锞锞里面的图形有很多,比如:龙、青蛙、小鸟……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是我们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了,用一张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东西,还要倒上盖碗茶,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

还比如我们的闭斋习俗,斋要闭一个月,早晨的时候必须在六点以前吃过,到了白天就不能吃了,到了傍晚的八点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闭斋,那么就得补61天的斋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就有这样的习俗啊!

关于闭斋还有一个风俗,男的12岁就要闭斋了,12岁以下可以不闭斋,女的8岁就要闭斋,8岁以下可以不闭,我就想不通男的闭斋和女的闭斋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可是没办法,这就是习俗呀!必须得遵守啊!如果一天不闭那么就要补61天的了。这很不划算,还不如把那一天的斋闭够了,关于闭斋的风俗就是这样。

还有一个风俗就是13岁或14岁以上的女孩就不能穿短裙什么的了,也不能穿短袖,你们说说:“我们的习俗是不是很封建呀!”再怎么封建也得遵守呀!”因为习惯了也就觉得这个习俗很好,在汉人看来是很封建的。不,不,我可不同意你们的看法,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吗?

我们回民家乡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家乡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呀,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来家乡旅游,我们家乡的人可是很好客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