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优秀20篇

当梦想的幼芽钻破泥土的那一刻,我便拥有了我的科学梦。小编收集了我的科学梦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544

作文

483

初中在阅读中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总有一个人,在我们生病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总有一个人,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默默伸出双手;总有一个人在我们急需帮助时,悄悄走到我们身边……这个人有一个普通的名字,叫做父亲。

小时候,父亲那双有力的手牵着我们,教我们学走路,对我们更是关爱有加。我们对父亲也十分尊敬,总觉得父亲是那最温暖的依靠,最坚强的后盾。也常常跟在父亲的后边跑,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大人口中的“小屁虫”。

长大了的我们渐渐地走向青春期,无形中开始和父亲发牢骚、耍脾气。厌倦了旧时的“温室”,渴望一对飞翔的翅膀,自由高飞,不受任何束缚,对父亲的管束也越来越冷漠。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房间里,父亲的爱同时也被我拒之门外。

初中了,每天的晚自习我都要上到很晚才回家,家里空荡荡的,不用想,父亲肯定又是出去应酬了。每天我和父亲呆在一起不超过两小时,他也变得很少关心我的学习,只是偶尔问问成绩。我和父亲也似乎疏远了,父女之间的爱似乎也淡了许多。

一个周六的早晨,我因下雨没有出去上课。我回到家,意外地发现爸爸也在家,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了房间,看见爸爸正在翻我一本熟悉的本子,那是——我的作业本!原来爸爸正在归纳我的错题。那夜,也似乎是爸爸悄悄走到我床边帮我盖上被子,我潸然泪下!

从那天开始,我发现我错了,错在一直对父亲的冷漠而没有真正地用心去读过他;爸爸也错了,你明明一直都很关心我,却从不表达,只是默默奉献。回头想想,感觉自己很可笑——自以为是的个性、自以为是的冷漠、自以为是的叛逆,都敌不过父爱的深沉。

父亲对我的爱从未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说明文阅读:三峡工程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说明文阅读三峡工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三峡工程是个"四美具"的特大工程。②四美者:防洪、发电、通航、南水北调。③建设三峡工程最大的目的是防洪。④天有不测风云,如果1860、1870年洪水再现,江汉平原工农业生产基地损失之大,就可能比建设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还要多得多。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是无法替代的。⑥其次,发电,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7680兆瓦,年发电量为840亿千瓦小时(等于火电用煤4000万吨)。⑦按预计,三峡每千瓦的建设费用,与全国16个大型水、火电站比较,它是第11位,淹地是第9位,移民数是第5位,应该说是经济合理的。⑧第三,三峡工程建成,长江600公里水面被抬高,原来江中险滩绝大部分淹没在水下,急流成平湖,利于航行;而下游因有水库调节,枯水期流量增加,也有利于航运。⑨所以上游航运和下游航运各得其利。⑩据有关部门测算,届时可降低航运成本30%左右。⑾最后是南水北调。⑿把长江水调到历经干旱的华北平原,是这个地区人民的心愿。⒀目前西北各地干旱,均在引黄灌溉,因而黄河东流之水可能渐减少。⒁从三峡南水北调,效益不可估量。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本文条理清晰,主要得益于的运用,如、、。本文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①C、①D、①②

②-⑤②②③-⑤③-⑤

⑥-⑦③-⑤⑥-⑦⑥-⑦

⑧-⑩⑥-⑦⑧-⑩

⑾-⒁⑧-⑩⑾-⒁

3、本文具体解说"四美"特点是按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认定的依据是等词语。

4、按要求分析画线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①划线句子除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在于。

②加点词"可能"不能删去,是因为。

③加点词"绝大部分"不能删去,是因为。

关键提示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分析说明文层次的能力。分析说明文的层次,首先要弄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思路。若按时间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时间段分层次;若按空间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方位变化分层次;若按逻辑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总一分一总式(或:总--分;分--总)、主--次式(或:次--主)、果--因式、表象--实质式等分层次。另外,"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词语,也是我们准确、快速划分层次的好帮手。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应"素质教育"之试的需要。

解题思路

解答第1题,要弄清①②句之间的关系,句②是具体诠释句①的,是支撑句。

解答第2题,要注意体会"其次"、"第三"、"最后"这些用于排列次序的词语的作用。解答层次划分,可把本题关于"条理"的思路解说与第1题的思路解说联系起来考虑,答案就比较明确了。

解答第3题,要注意体会"最大的"含义,它表明排列次序是由主要的到次要的。

第4题,解答①,只要注意"比……多得多",便知这是把一次洪灾的经济损失和建造一个三峡工程的耗资作比较的结果。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鲜明突出地说明建设三峡工程的必要性。解答②,要弄清"可能"表示推测,它限制说明了这个比较的结果是推测出来的,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假设的情况作评估,无法肯定一定会怎样,如果删去"可能",就变成完全肯定了,表达不准确。解答③,要弄清它是从数量上限制说明被淹没的险滩之多,但不是全部。如果删去"绝大部分",就变成险滩全部被淹没了,这不符合实际。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说明文阅读:三峡工程”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778 字

+ 加入清单

要让人看了文章后对文章中解释或说明的对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这就决定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和科学。小编收集了描写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说明文,即用来解释或说明事物、理论、方法、过程或某种抽象概念的文章。说明文的基本目的就是说清楚。也就是说,要让人看了文章后对文章中解释或说明的对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这就决定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和科学。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 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地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 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用的结构层次有并列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种。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可以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结构层次能力需发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培养,现在就不一一细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抒情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小编收集了关于初中抒情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抒情文则是以情感的抒写作为主要写作目的的文章。抒情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抒情文也是重要的散文形式之一。

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从一出生就会抒情。小孩子见到妈妈时会兴奋地发出“咿咿呀呀”的简单的音节,饥饿时会“哇哇”地大哭,这都是在抒情。等到长大了,逐渐掌握了、更复杂的语言,逐渐学会了书写,将这些语言组织起来,以描述自己的主观感情,并形成书面文字,这就是抒情文。

抒情贵在真实。初写抒情文,一定要抒写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切忌矫揉造作、感情虚假。我国宋代的着名词人辛弃疾有过这么一句词:为赋新词强说愁。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没有愁,或者说并不真正懂得愁,但是为了写出一首好词,却故意在那里说自己怎么怎么地愁。对于作家、诗人来说,这是写作的需要,但对我们初学写作的人,这就是无病呻吟,是作文中的大忌。我们在写作抒情文章时,一定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只有这样,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才会可亲、可信,真实、感人。

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对草原上蓝天、白云、奔腾的骏马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间接抒情方法很多。有的借助于人或物,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这是“借人抒情”。有的借助于物,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引自《金色的鱼钩》)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几句点睛式的议论之中,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引自《一夜的工作》)。

抒情时,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对比、象征、衬托、联想、夸张等等。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结尾?quot;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运用比喻手法,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抒情文中的运用又是如何呢?一般来说,直接抒情多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结合使用,在这些写作的基础上,画龙点睛或是点明题意。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间接抒情因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含蓄,运用和也比直接抒情要广泛。但在大多情况下,两者是结合使用的,在间接抒情的基础上,以直接抒情点题或是升华情感,效果往往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全文共 4037 字

+ 加入清单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64. 居: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

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67.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 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作文小阅读大世界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每本书背后,都藏着一个世界。选一本喜欢的书,细细品读,就像驻足在不同的世界,探寻每一种奇妙。

——题记

一个人的生命长短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我们却可以自己把控。阅读,便是扩宽我们视野的最佳方式。阅读不一样的书,就像走进不同的世界。而我独爱女作家的书籍,她们的狂放、她们的正义,她们的理性和她们的细腻,都让我从小阅读中看到大世界。

睁眼,翻开三毛的《哭泣的骆驼》。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中,在骆驼的声声悲鸣中,三毛用笔记录下了一个个真实却悲怆的故事。我看见三毛追随“大胡子”荷西来到大漠,爱的刻骨铭心;我看见军曹眼中的愤怒,看见三毛对战争的痛恨;我看见美丽博识的沙伊达被族人所唾弃,她和她的爱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遇害每个人都有梦,看见三毛对红颜薄命的惋惜……她就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恍然间,我走进那个敢爱敢恨的女人任性而自由的世界,那个大胆放逐的世界。

抬头,看到了龙应台的《野火集》。当人们对一团糟的台湾现状不满时,却不愿说,不敢说,这时龙应台站了出来。《野火集》正如一把熊熊烈焰,烧尽灰暗的旧体制;如同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的神火,唤醒人们的是非观,唤醒“反抗”,唤醒“拒绝”,唤醒“批判”;也如温暖的烛火,激励人们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命运。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对立”又如何?台湾是谁的家?弱国,你会说“不”吗?一声又一声的逼问,声声戳中要害。我伫立在这个熊熊燃烧的正义的世界里,久久不能平静。

转身,是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她深爱着徐志摩,但她明白徐志摩的生活注定是浪漫的,也是多情的,林徽因不愿在感性中饱受着煎熬与痛苦,她决绝的放开手,成全了一份爱的升华。一个脆弱的灵魂,一个崇尚完美的灵魂,一颗善良的心,用失去来保全完整。我感受着人间最美的四月天,看见的是一个温暖而馨香、优雅而理性的世界。

回头,蓦然看见席慕蓉的《槭树下的家》。她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爱她所爱的。她爱她的家庭,她会静静听孩子唱歌嬉笑,也会默默享受丈夫给她的关怀;她爱她的事业,她会在咸咸的海风下提笔,记录下自己的所闻所想。她更爱生活,因为她爱花,所以她用画笔描绘形形色色的花的模样;因为她爱树,所以她安家在一棵槭树下,每天清醒在鸟的鸣叫中。我闭上眼睛闻见一阵芬芳,这是一个细腻的世界。

小阅读,大世界。每本书背后都有一个世界,但当我们阅读它时,它所呈现的世界就已经和作者无关了,我们的感触,才是我们所拥有的那个世界。

[初中作文小阅读大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说明文:我眼中的京剧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国粹”!

以前我并不知道京剧的来历,后来上网查了才知道京剧是由清代时的徽调、汉调传入北京以后,演变而成的。京剧的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打击、管弦乐为伴奏。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京剧表演,那些演员在台上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有时还兴味盎然的表演一番。初看京剧的人可看不惯,他们会觉得京剧很无聊。可老一辈的人就不同,就像我爷爷,专爱看一些戏剧频道,听到那“怪里怪气”的声音就乐,百看不厌。

我刚进屋,就听到了淳厚浓郁的京剧声——原来是爷爷正热火朝天地看京剧。看爷爷津津有味地看着,样子好惬意!我也不慌不忙地凑上去观看。嘿!看那演员有滋有味地演唱,有声有色地步法,看京剧还真是一种享受!紧接着,出来了一个黑脸大汉,长长的胡须一直长到腰间,黝黑的脸上流露出正直、刚烈的情感。只见他哼了一声:“大胆刁民,往哪里跑!”话一说完,他就把他给抓住了,用恶狠狠地眼神看着他,我真感觉到有点好笑。一会儿,又出来了一个贼头贼脑的白脸的小人,一年就知道他心怀不轨,脸上露出阴险、奸诈的神情。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偷偷到别人房间里拿了一样东西藏在口袋里,然后悄悄溜走了。突然,来了一个青衣花旦,原来她是这屋的主人,她惊讶的发现乱糟糟的,立刻就报了官……

京剧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为未来京剧的发展而做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开平碉楼》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7分)

①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的开平市,是个著名的侨乡。那里碉楼林立,星罗棋布,平均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碉楼,有的村庄有几幢碉楼,甚至整个村庄均由碉楼组成。开平碉楼是一种多层塔楼,过去当地人通称它为“楼仔”或“众人楼”。碉楼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当它成功被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它才为世人所了解

②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当时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后来,华侨纷纷集资汇款回乡,为碉楼与村落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于是,碉楼在开平遍地开花,碉楼林立 逐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从而形成了“无碉楼不成村”的乡间景象。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1833座

③开平碉楼具有防卫、居住两大功能,可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宽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之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3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④开平碉楼建筑汇集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筑艺术,又与开平乡村生活结合,正是这样的“不土不洋”,成就了开平碉楼的独特价值。此外,在室内陈设上,碉楼也有很明显的中西合璧的痕迹。例如开平自力村的铭石楼,室内既供奉着祖宗牌位,又摆放着精美的岭南家具,还有德国留声机、美国式座钟、法国香水等舶来品。因此,开平碉楼被专家誉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18.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开平“无碉楼不成村”的乡间景象形成的原因。(2分)

答:

19.根据第③段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碉楼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

[材料一]

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它选址极佳,四周平敞,视野开阔,与周边的方氏村落遥相呼应。该楼有5层,高18.43米,是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挑台敞廊,第5层为西洋式穹窿顶的亭阁,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枪械、探照灯、报警器等。方氏灯楼在历史上曾为方氏民众防备北面马冈一带的土匪袭击起到了积极的预警作用。

[材料二]

瑞石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称,它坐落在村后东侧,被大片竹林包围,兴建于1923年,历时三年才建成。楼主人黄璧秀,号瑞石,当年在香港经营钱庄,为了保护家乡双亲的安全,不惜重金建了这座非常坚固的碉楼。瑞石楼是开平现存碉楼中最高的,其总体造型具有意大利建筑的风格,内部陈设、生活用具均为岭南传统样式和风格 ,处处流露出楼主人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材料一:

材料二:

参考答案:

18. ①防涝防匪的需求是碉楼兴起的原因。②华侨强大的经济支持是碉楼兴盛的原因。

评分说明:共2分。每个要点1分,要求分别从碉楼兴起和兴盛两个方面来谈原因。

19.答案示例:①材料一属于更楼。方氏灯 楼建在村外山坡上,作用是预警(围绕“位置”和“功能”来说)。②材料二属于居楼。瑞石楼坐落在村后,是楼主人黄璧秀独资建造;作用是防卫和居住;瑞石楼建筑追求形式美。(围绕“独资”“功能”和“建筑形式”来说,回答出两点即可)

评分说明:共5分。每个要点2分,作出判断1分,简要说明1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长城说明文阅读题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使其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⑤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慕田峪长城,春天群芳争艳,夏天满目苍翠,秋天五彩缤纷,冬天雪挂枝头。

⑥今天,北京的多处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中外游客登上长城,可以尽情欣赏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

18.阅读第②⑤段,概括说明北京长城都有哪些特征。(4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哪些内容分别印证或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的特征。(4分)

【材料】

金山岭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龙峪口,全长10.5公里。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建成了一道城关相连、敌楼相望、重城护卫、射界交叉、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提高了总体防御能力。从修造艺术上来看,它也别具风格,仅敌台的建造形式就有方楼、圆楼、扁楼、拐角楼;箭窗楼也分为三孔楼、四孔楼、五孔楼不等。

在八达岭水关长城西南侧,建有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座纪念园是八达岭长城一处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园内安放着冰心、茅盾、叶圣陶、夏衍、田汉、吴文藻等9位文化名人的骨灰、遗物和雕塑。其中冰心和吴文藻夫妇之墓在一座与长城相临的小山顶上,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无墓地和墓碑,仅有一座8吨重的汉白玉浮雕头像。长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这些文化名人灵魂的栖息地,而这样的人文景观也增加了长城的文化内蕴。

(1) 印证了北京长城具有 的特征。

(2) 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又具有 的特征; 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还具有 的特征。

答案:

18.答案要点:①建造最早,建设得最完备、(最坚固);②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

③是护卫京城等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④自然景观丰富。(共4分。共4点,每点1分)

19.答案:

(1)金山岭长城的防御体系 作为护卫京城等地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

(2)金山岭长城一些建筑的建造形式 修造艺术别具风格 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样的人文景观 文化内蕴丰厚 (共4分。共6空,第1、2空各1分;第36空各0.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活动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9月18日,我们随着语文老师,早早地来到了凤凰剧场。

广场上铺着白色大理石地板,中间不时有些小黑点;黑色和棕色的滑石地板,使它变得五彩缤纷。

我们正处在凤凰剧场中心的由三片大布组成的白帆下,周围还摆着几个大理石座位;中午,老人们从这里乘凉,聊天;晚上,这里就成为了孩子们和青年人的“自由天地”,他们从这里滑旱冰、骑车、玩滑板……

这三片白帆象征着滨北镇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一帆风顺,勇往直前!

参观完大白帆后,我们又来到了“鱼眼水池”。为什么叫它“鱼眼水池”呢?因为它的形状像鱼眼。

鱼眼水池原来非常美丽:小鱼在欢快地游动,水草婀娜多姿,水清澈见底,螃蟹挥舞着大螯,好像要和谁决斗似的。它的底是用鹅卵石铺成的,漂亮极了。

可是,现在的鱼眼水池变了:小鱼有的被抓去了,剩下的也被扔进去的垃圾毒死了;小草没了,有的被拔去了,还有的也被毒死了;螃蟹也被捞去了;鹅卵石也被小孩子们拿去玩了……干净的水池变黑了,变臭了,变脏了,变得令人不堪入目了。

旁边的亭子也变了:白玉般的柱子上面多了几张撕不掉的广告和几处擦不掉的笔记;亭子顶上也出现了几块泥斑。看到这,我们那高兴劲一下子凉了,好像被泼了一盆凉水,呆呆地看着,抚摸着它,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儿。

我们又看了看附近的“自由亭”和“喷水池”,“自由”就是你愿意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椅子自备)的意思。结果和上次一样:亭子成了“猪圈”,水池成了污水池。看完了,我们“哇哇”地哭了起来。

我们默默地离开了……

在此,我向全世界人民发出忠告:保护我们的地球吧!爱护我们的地球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创建出我们的美好家园吧!做一个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地球人!

[初中语文活动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能否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导致上课放不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板书时还丢掉了一些的内容。它使我认识到,一堂课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上的,只有对内容胸有成竹,了然于心了。

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学生必学的文体之一。我在进行这种文体的教学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优选、提炼、概括,分考点对学生进行分板块复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说明顺序复习,一堂课下来,感觉有一些收获,也发现不少问题。

经过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分析筛选,我希望借助这节课的系统复习,帮学生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熟悉相关的考试题型,探讨、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因此我把课设计为指导、练习课。

我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整理,从出题形式,解答的步骤,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对内容的梳理比较系统全面实用。

我的总体构思是:复习说明文顺序的概念-----实例分析-----明确解题思路-----实战演练-----课后巩固。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教学环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的后半部分安排了练习题,旨在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把所学落实到实际中去。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课的整体框架考虑欠妥。

在引入新课后,我先提问说明顺序的种类,意在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把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可是由于学生事先没复习,学生的遗忘率较高。特别分析说明顺序时学生模糊的占多数。现在想来,如果能先后给出几个课内的例子是属于那种说明顺序,无从下手的现象可能就有所改观了。

其次,灵活使用材料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最初的设计中,我准备都使用中考试卷中的文段和试题,可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试卷,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进行筛选,说明顺序的考点较少,练习时穿插了之前讲的对象和特征。这样下来训练的力度有点不足。现在想起来,其实应该专题训练说明顺序,更细更实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

第三,没注意锤炼导语、过渡语。

好的导语过渡语能激发学习兴趣,体现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我没有做好这项工作,课堂始终给人一种按部就班,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感觉。我由“说明顺序的种类”引入的,着眼于强调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现在想想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逐步纳入自己的课程中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最后,对于说明顺序的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和内容直接制约着说明顺序。说明文合理地安排顺序是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因此一篇文章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由说明的内容决定的。一般说来,凡是说明事物形状和构造的,常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凡是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的,常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凡是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规律的,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诸如这类的分析没能同学生详细分析,探究。

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能否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导致上课放不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板书时还丢掉了一些的内容。它使我认识到,一堂课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上的,只有对内容胸有成竹,了然于心了,驾驭起来才会轻松自如。

总体来看,我抓住了重点,通过实例分析和实战演练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能力的设想也得到了落实。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建构不够合理上。加上深知学生基础差,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留下一些遗憾。

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觉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从材料的选取、处理,教学环节的设置,对学生的引导,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提升。希望这种阅读课的指导教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进步会越来越快,教学会越来越趋于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中考预测语文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夏天,我们互相问候

另一个夏天,我们互相告别

几张卷子,赌上我们的青春

些许话语,离别三年的记忆

在迈向那扇

通往未来的大门时

是否知道,我们失去又得到了什么

有一天当我们踏过那条熟悉的小路,发现曾经的拐角已是岔路

成群走在街上的人,哪个不是深怀着自己的一份孤独,或许一个人并不孤单,一个没有回忆的人才是真正的孤单。

有时候我不是不想张口,我怕一张口,那些深隐的念便碎成了泪,那些令人心酸的感觉又浮上了心头。

多年后的一天,刻骨的东西忽然变得模糊不清,你记不起曾经与某个人在一起的细节,只是感觉一切恍然如梦。

爱有时候只是某个阶段,我们却将其假想成了一生,我们的心啊,为何如此的彷徨,原来我们一直都在离别中。

我们可以做到对一个人放弃,却做不到对一个人忘记,有一天当我们踏过那条熟悉的小路,发现曾经的拐角已是岔路

时光的角落里,零落了几多无力诠释的清愁,却不能够再与一个人重新认识,重新开始一次。

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今天的亲近或许就是明天的遥远,如梦如幻的往事,只在心间留下一抹惆怅的真。

生命的故事里曾经走失了谁,人生的河流里淹没了多少勇敢的执念,爱总在最深时落下交织的帷幕,我们已不敢向那个故事里的人索要太多。

或许冷漠与薄凉,才是分开的两个人最适应,最恰好的温度,我们已经无法再酝酿出那些突然的温暖,我们的心已经无力再承受那样猛烈的撞击。

错过,却不再期待新的遇见,多年后依旧在反复问询自己的心,我究竟爱过的是那段时光,还是那段时光里用心陪我走过的人。

错过的人,即使还在心底千百次的忆起,却只能说与文字里的天涯海角听了,我已经不敢在一个人的心里,拾取一份仿若当年的在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谈诗词初中说明文作文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深刻,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固然好,但若死读书,也是一事无成。数学周密不错,做一个周密细加的人的确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可是当一些不必要周密却多次一举就太浪费人的精力了。这,就需要有一个灵秀的思维。什么情况下需周密,又在什么时候要灵巧读书,用什么好的方法去读书。这仅仅靠一个周密的头脑往往是不够的。诗歌,它不单单一篇短小的押韵的文章,而是从中寄托着作者的某一种思想感情。它的文字是活的,它是内心的体现,这仅仅靠读书和一个细心周密的头脑是永远也达不到的一个境界。

周敦颐爱莲,不管从外表还是内心,他总是喜欢,因为他要做一个想、像来莲一样的君子;在恶劣的情况下也依然健康长大,开出美丽的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林嗣环称赞口技者的技艺高超,大力描写口技的过程,由而体现出口技者技艺超群。而陶渊明《饮酒》诗中却深刻地说出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眷恋,和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他一生淡泊名利,超在扬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作者只字未提战争中的风刀雪雨,而是通过某些颜色来体现战争的残酷。他极力赞扬了边塞的战士,报国的宝贵事情………

人世间多姿多彩,诗歌也为我们带来了莫大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文学史导论说明文阅读理解题

全文共 21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除了著名的北京人(约生活于五十万年前),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都发现了比北京人或早或晚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或活动遗迹。

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同民族文化起源有直接关系的,是大约始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文化。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地下发掘证明,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晚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间),已经发生显著的阶级分化,上层人物拥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财产,以及标志身份、权威的器具(如墓葬中精致的玉斧)。这表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关于中国的古史,古人一般认为始于三皇或五帝,以后是夏、商、周三代。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夏王朝的存在,虽为许多学者所相信,并有不少人认为传说中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但这些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我们只能说,传说中夏王朝的开国,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文化的晚期。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使得前人习惯于把中国的远古社会就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并为之虚构出某种政治、文化的中心(三皇、五帝之说,便由此产生)。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相互之间并无从属关系;相隔较远、不同类型的文化,往往有显著的区别,说明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以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后者是水稻;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出土的陶器,多为彩陶,后者多为黑陶。所以,仅仅将黄河流域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显然过于狭窄;应该说,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即使在中国统一以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也始终存在。

但是,在中国早期多元文化相互融汇的过程中,黄河流域的文化显然占了主导地位。

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族群、邦国之间,为了夺取土地、人口、财富,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发生战争,导致相互兼并和国家机器的成熟。这个过程,在北方比南方来得剧烈。在中国古代的南方,气候湿热,多山林湖泽,天然物产相当丰富,维持生存也比较容易。因此,发展集中的农业生产,从事大规模的战争,既没有很迫切的必要性,也没有充分的自然条件。于是分散的自然群落,便得以在长时期中维持下去。在天然物产缺乏、却便于发展集中的农业生产的黄土高原和黄淮平原上,更需要把分散的人群凝聚为强大的群体,以展开生存竞争。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传说中的还是信史记载的上古时代的大规模战争,如炎帝与黄帝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商汤伐夏桀,周武伐商纣等等,多发生于北方。夏姑且不论,商、周作为中国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王朝,都是兴起于黄河流域。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学说、礼仪制度、文化机构。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商、周的文化(尤其是周文化),相比于其他地域的文化要早熟得多;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们所发生的影响也更大。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导论

6.下面是有关新石器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一般认为中国的古史始于三皇或五帝,然后是夏、商、周三代。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

B.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文化时期,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阶级分化,产生了不同的阶级,上层人物不仅拥有财产,还有象征身份和权威的器具。

C.阶级分化的产生表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

D.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他们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相互之间并无从属关系。

6.B(更准确的表述应为新石器文化晚期,上层人物不仅拥有财产原文的表述为上层人物不仅拥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财产)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或活动遗迹的发现说明在中国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

B.夏王朝的存在,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也只是传说。

C.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各个族群、邦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兼并,使得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D.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属于不同类型的文化,有显著的区别,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7.C(不断发生的战争兼并,使得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缺乏依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三皇、五帝之说产生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认为远古社会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一个明确的中心。

B.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但是对民族的文化产生影响的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

C.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因此和民族文化起源完全没有关系。

D.仰韶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不如后者先进。

8.A(B项中对民族的文化产生影响的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不准确,C项和民族文化起源没有关系的判断缺乏依据,也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新石器文化和民族文化起源没有直接关系。D项前者不如后者先进的判断缺乏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语文写作是当今很多小学生和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写不好作文,也可以说不会写作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技巧,请大家认真阅读!

一、联系生活 丰富选材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该写什么,这主要是他们经历太少,没有材料可以选择的原因。我见过这样的小学作文,关于写暑假生活趣事的:我的暑假很有趣,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我早晨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玩累了就休息一会,接着玩,中午和小朋友玩跳皮筋,我很会玩跳皮筋,小朋友们都没有我玩得好,我很开心,下午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丢沙包,这个很好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也高兴极了。 这样的作文在小学阶段见多不怪,很多小学生只会把自己一天中做过的事情罗列上去,而不知道如何把作文写好。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学会引导。比如说,在写一篇关于拔河比赛的作文之前,老师先带领同学们一起玩一个关于拔河比赛的游戏,让同学们亲身经历一下拔河比赛,当游戏结束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描述拔河比赛的场面,并引导学生说出参加拔河比赛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去引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

三、合理引导日记写作

勤锻炼方能写出好的作文,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在这方面,很多教师会选择写日记或周记的方式加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但在具体实施时,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很多小学生在写日记时也避免不了记流水账的思维模式,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了。比如,大家爱吃妈妈做的菜吗?最喜欢吃妈妈做的哪道菜?为什么?大家写一篇日记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去描述一种食物,写出喜欢这种食物的原因,并具体描述这种食物的味道、色泽、形状、素材、做法等各个方面。

二、积累词语 丰富措辞

小学生在写作时还面临以下这个问题,很多小学生因为阅读量少,词语积累不够,即使头脑中有东西可写,但由于词语匮乏,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意思,从而偏离写作目的。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做的时尽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通过日常的词语积累增加词汇量,从而使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话说得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好词佳句和优美开头与结尾板块,让学生自主地去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与经典开头与结尾。

这些建议的最直观目的是促进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希望这些建议会对小学作文写作有一定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全文共 3014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官: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阅读历史600字初中作文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温暖的阳光抚摸着我的脸庞,我捧着一本历史书。享受着冬日里稀有的温暖。我沉溺于这冬日的温暖,似又沉醉于这历史的醇香。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驻足于那辉煌的帝国,再次感受历史的沧桑与永恒。

阅读那段历史,阅读太宗贞观之治。他是李世民,他是唐太宗。他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乱,他深知,百姓之苦。他知道,他是踏着兄弟的鲜血走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他无奈,可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本不想,兄弟残杀。但他爱民、为民、爱国、为国。他吸取历史教训,与民休息,劝课农桑,做到安民抚农;他认识到,治理国家靠自己一人是不行的,他广任良贤,使人如器,具有知人之明,用人不疑,使国家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他善于纳谏,从谏如流,集思广益,有着“以人为镜,以明的失”的故事流传千古。这是一段安定祥和的历史。

阅读那段历史,阅读千古一女皇。她是武则天,她是女皇帝。她生于唐初的新贵显宦之家,但在周围奢华的生活与显赫的权势下,庶出的武则天却又饱受轻视与欺辱。她在幼时就深知权利的重要性。她对离开这种困境,获得权利有着强烈的愿望,她不断地寻找着接近权利中枢,终于她应诏入宫,再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登上那权利的象征,成为大周朝开国皇帝。她任用酷吏,只为实现政治目的,却让社会百姓日日恐慌。但她本是为了防止官员的收贿和****。她不是不爱民爱国,她开始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地维护了武周政权,也为唐朝的中兴打下坚定的基础。她的一生有功有错,只留下乾陵墓前的无字碑任后人评说。这是一段无法评价的历史。

阅读那段历史,阅读千古洞帝。他是李煜,他是唐后主,他不应生于帝王之家,他应是一位才华纵横的文人,有着相当高的造诣。他在囚虏生活中,创作愁词,抒发故国之思,追惜年华,感概人事变迁,哀叹命运,为艺术生涯中最高成就,这是一段哀怨忧伤的历史。

阅读历史,看过帝国天下,再次感受历史的沧桑与永恒。

[阅读历史600字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中考语文作文提分十大技巧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1.摘记

在你的孩子学习写作之前,对他给你讲的故事、梦想、奇遇等等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随时摘记下来。注意:在他能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可以说得头头是道的地方,不要轻易披露出家长的看法--孩子往往会对自己的言谈中所显露出的隐约可见的奇妙之处备觉欣慰。

2.墙壁的魔力

孩子们都喜欢在墙壁上画呀写的。利用这种嗜好鼓起他们创造的勇气,挂一块黑板,或者找张牛皮纸贴在墙壁上,随他尽情画写。

3.笔记

使你的孩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我要去吉米家,我们打算玩垒球。"像这样信手写来,给他随时准备好纸和笔。

4.写标题

给你的孩子买本纪念册,再送给他一些图片,让他贴在纪念册里,写出每张图片的标题。

5.记日记

送给你的孩子一个日记本,鼓励他持之以恒地写日记;或者,帮助他装订一份自订的日历--留下许多空白页,使他得以记下每天的所见所闻。

6.写故事

给孩子一些稿纸,让他练习写一些短篇故事、短文或记叙一篇家史等等。

7.写信

对一个儿童来说,要想收到信件的唯一办法就是先给别人写信。鼓励他给亲友写信,或者建议他结交一位通信的伙伴。

8.触觉游戏

做一只盒子--做得大一点,抠上一个足以伸进一只拳头的窟窿。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放进里面,让他们(孩子)去摸这些东西,然后请他们描绘自己的感受。

9.荧光屏的启迪

孩子们很少懂得电视节目和电影的演出始于写作的稿本,假如他们对手稿为何物还不甚了解,那么就到图书馆借一本给他们瞧瞧,鼓励他们创造出自己的手迹。

10.循序善诱

下一次你可以先写个开头,然后让稍大点的孩子接着写下去,确信他对此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转向绿色的街道。"不错!下一步如何走法呢?请他斟酌整个旅程的路线,用尽量完美的词句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说明文阅读《秃的梧桐》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四、中考题(17分)

秃的梧桐苏雪林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wǎn xī地说道。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处给两家住。这株梧桐,不偏不倚,恰恰长成屋前的分界碑。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国外去的路却有两条 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xiǎng。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夏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劈下来,拾起一看,叶dì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1.依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

wǎn xī( ) 分xiǎng( ) 叶dì( )

2.释义正确的选题是(2分)

(1)倚( ) A.靠 B.仗恃 C.偏、歪 D.依靠

(2)蚀( ) A.损失 B.损伤 C.亏耗

3.因为什么人们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3分)

4.这株梧桐的奇怪之处在哪儿?(2分)

5.梧桐是怎样变秃的,它经受了怎样的挫折?(3分)

6.秃梧桐如何对待挫折?它的求生的勇气表现在哪里?(4分)

四、1.惋惜 点拨:注意形声字的表意和表音。 享 点拨:不要错写为“亨”。蒂 点拨:不要误写为“谛”,注意其表意与植物有关。

2.(1)C (2)B 点拨:注意放到句中去理解。

3.梧桐被蚂蚁所蚀,被雷电所劈。 点拨:认真阅读文段。

4.长的地方奇怪,恰恰长在尾前的正中,是两家的分界线。点拨:注意从文中找答案。

5.叶蒂被蚂蚁咬断,枝干被蚂蚁所伤,又被雨打雷击。

6.以它自强不屈的生命力继续长出新叶。依然萌发新芽,吐出新叶。

点拨:先从文中找答案,如果文中没有,再自己去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升初语文考试中作文审题技巧与练习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上学路上》。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老师二三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学校生活二三事》。

其次就是要找准“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难忘”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

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是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题眼”,如《我的同学》。

第三,确定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审题练习

1、看看下面的作文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并找出“题眼”,在它的下面划上“~~~~”线。

①最爱我的人②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乐事③可爱的家乡④园丁赞

2、比较下面每组作文题,说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每个题目又有什么不同要求:

①我们做了一件事②难忘的日子③我爱老师

我做了一件好事难忘的一天我的老师

这件事做得好难忘的时刻我和老师

④节日的夜晚⑤春游XX记⑥记一次运动会

欢乐的节日游XX记运动会的一角

3、仔细审题,确定下面这些习题目的体裁(记事、写人、写景、状物、读后感)重点和范围。

⑴第一次游西湖⑵班上好事多⑶读课文《XX》有感

⑷闲不住的奶奶⑸不平静的夜晚⑹校园一角

[小升初语文考试中作文审题技巧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全文共 3421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阅读方法历来名目纷繁,分类庞杂。我们设置本栏目,主要侧重阅读训练与应考的方法指导,内容既突出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又结合实战应考经验,以近年各地中考阅读题为例,重在命题方式的梳理与技巧方法的归结,以帮助师生对进行系统的复习与巩固。

(一)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如2005年山西临汾市中考试题《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一文中的第二题“请按事情发生的本来顺序,为本文另写一个开头。”本文采用了倒叙的顺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素材进行重组的能力。只要熟悉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进行合理的想象,就会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再如2006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题“选文第4、5两段在记叙的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采用了插叙的顺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回答。

3、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二、分析综合

1、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2、分析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①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②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④ “抑扬”的表现手法。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样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了轻重、主从、详略,阅读时应注意把握。⑤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如2005年辽宁沈阳市课改区中考试题《月光饼》一文中的第4题“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得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象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此题考查写作上的特点和运用的手法,这里用了对比(或衬托),其用意十分明白,就是表达思乡情怀。

3、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二是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三是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沈阳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第4题“选文第⑿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此题考查对文中短语的理解,这类题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不能简单地割裂地理解词语。

4、归纳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二是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中心。三是从分析段首入手。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四是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结尾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五是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是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如沈阳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第五题“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此题考查对文章最后一段作用的分析,记叙文最后一段从内容上看通常有点明(或突出)中心、深化中心等作用;从结构上说通常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等作用。

三、鉴赏评价

1、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还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2、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选择材料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构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可以研究其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括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等。从文章的语言运用看,可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还有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等。如河南省2005年中考试题《宝石项圈》中的第二题“从第六段第七段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做这类题目要求答全两个方面:一是句子运用的手法,二是表达的内容。回答此类题,学生很可能只答一个方面,或仅说明使用的手法,或单纯说明句子的作用,使答案不全面,而不能得满分。再如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试题《奔跑的火焰》中的第四题“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第4、5、10三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赏析。”此题考查了对作品艺术手法的赏析,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了解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中描写对象是歌颂赞美还是批判讽刺,是喜爱同情还是厌恶憎恨。如2005年辽宁沈阳市课改区中考试题《月光饼》一文中的第五题“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此题考查读文与自身实际的关系,这是阅读的目的,凡阅读就会有所收获,也会对自己的认识或情感有所影响和启发,在记叙文阅读中,这类开放式的联系实际的题目很多,但是必须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和体会,要结合得自然才有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