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寓言歧路亡羊读后感【汇总20篇】

零点的钟声刚刚响起,炮竹就争先恐后地爆开,小编收集了中国古代寓言歧路亡羊读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790

作文

442

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我非常喜欢,篇篇动人的故事吸引了我,段段中华历史震撼了我。

其中,《雪中送炭》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朝,太宗赵光义是个比较关心穷苦人的皇帝。有一年,下大雪了,天气非常寒冷,他在皇宫中突然想起了穷苦百姓,于是就派官员拿着粮食和木炭送给京城那些穷苦人和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们有米做饭吃,有木炭生火取暖。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雪中送炭的故事也就由此而来。雪中送炭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大雪天,给人送去木炭取暖,让人感到暖和,比喻在别人处于极端困难和危险的境地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不时让我想起在四川发生的地震灾害中,许多人失去了家园,还有人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危难的时刻,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为灾区人们送去温暖。

我相信,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一定会战胜困难,迅速展开恢复重建工作,灾区人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复习

全文共 24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哪些常识是需要每个人记在心上的呢?如果你还不了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复习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二)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三)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四)

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8.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1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1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1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1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1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1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1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1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1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1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陽、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陽、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刁难他,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以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认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前嫌尽释。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7月9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

其中,《掩耳盗铃》这篇小短文,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想偷一口钟。这人想把钟背上就逃跑,可是钟太重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砸碎,刚一砸就有很大的声音,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这样只会骗了自己,而不会骗了别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能让我们心静下来;会给我们一生照上诗意的光芒,是我们的一生都有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相伴;能让我们的体悟到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在沉默的岁月中,唤醒五千年的记忆。像层层细沙,积淀已久。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一叠叠脚印,一缕缕阳光。谱写了一段无法重现的历史

刚读完《中国古代历史常识》这本书。这本书好,不是因为它比其它历史书描写生动,只不过更详尽些。要单说这本书,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历史书都是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录史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看完这本书后对历史的“感”。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很常见的一句话。我觉得,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例如:张骞出使西域,隋文帝统一南北,玄奘西游…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今天,习主席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友谊,实现互利共赢。也正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谈过历代伟人的做为,那我们又该如何呢?人为点,纵横阡陌为线,才构成了点线交织的历史画卷。所以比起伟人的作为,我们的责任才更重要。历史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但我们要做的,就在点滴。就如同清晨的露水,一片叶子上可能不多,但每片叶子加起来,就会发出阵阵清香。

从现在,文明守信,遵纪守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人。为历史担一份责任!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默默无语,却胜过千言。她的魅力,使人们多一份责任,也为人们添上了绚丽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728 字

+ 加入清单

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以其美艳绝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流传千古。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5、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6、落雁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7、闭月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8、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伊索寓言读后感笔记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在_岁年纪的时候《伊索寓言》这本书是我枕边的常客,睡前总会翻翻看看。现在再次读它,倒不如说是老友重逢了。只是再见时感情变了味儿了。

小时候就只是把它当成睡不着时一个消遣的好玩意儿,要非得说感想的话那应该就是很有趣,但对于得到的道理却是含糊不清的。现在再读它感觉倒有些沉重了。问我为什么,可能是因为故事中的事想到了这个社会吧。比如故事中的狐狸呀,多半狡猾还有些冷血,就好像这个社会中黑暗的人吧,有时候用虚伪的笑容和华丽的谎言,将一个个的毫无防备的人推向深渊。还有一些无知的小动物,就好像这个社会贪婪、想坐享其成的人们,最后的下场都是像它们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只是因为这些而显得沉重吗,不是的。其实是因为这本书大多发生的事都在大自然中,大自然适者生存的道理是无法改变的,放眼这个社会,亦是如此,大自然中的动物,有的狡猾、有的聪明、有的善良、我们没有能力分辨,而在这个社会上的人也不会挂个牌子写着我是好人,所以这本书倒是提醒我要注意分辨好人还是坏人,再区别对待。

大自然中不仅有狡猾凶狠的坏人,也要小心时刻存在的陷阱,就像“掉进井里的公山羊和狐狸”这则小故事中,狐狸由于想喝水不小心掉进了井里,为了骗口渴的山羊下来,从而谎称水好喝至极欺骗了山羊,等山羊也被骗的掉进井里了,就实施自己的计划使自己上来,却不管山羊了。山羊就是因为毫无防备的掉进了狐狸的陷阱里才被困的。这不能全怪狐狸的狡诈,其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山羊没有警惕心从而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这也给一向心软的我敲响了一记警钟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伊索寓言》这本书是真的需要间隔的读,因为感受是不一样的,心情也是真的不同,长大了,你的书中不该只有童话书了,不是所有童话都是美好的,在社会中更多的不是童话,可能更多的是残酷与历练。在这个社会上不受伤害才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南辕北辙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人,住在太行山一带。他打算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按理说,应该向南走,可是他一坐上车就命令车夫朝北进发。车夫扬起鞭子,马儿撒开四蹄飞一般地向北狂奔。

路上,他碰到了熟人。熟人问他:“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我要到楚国去。”

“咦,楚国在南方,您为什么反而朝北走呢?”

“没关系,我有一匹上等的好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

“不管您的马跑得多快,朝北走,总不是到楚国去的路。”

“没关系,我还准备了充足的旅费,走多远,也饿不着。”

“旅费虽多也无济于事,朝北走,无论如何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没关系,我还有一个最出色的车夫,他赶起车来又稳又快,谁也比不上他。”

说罢,他一声令下,车夫又扬鞭驱车朝北疾驶。他哪里想到,他的马跑得越快,他的路费越多,他车夫的技术越好,只能离开他的目的地——楚国越远。

[提示]

走路要辨清方向,否则,到不了目的地。学习和工作也要辨清方向,否则,对社会,对人民,非但无益,甚至有害。当我们在学校里刻苦攻读的时候,当我们在社会上努力工作的时候,要经常辨识方向,以那个“南辕北辙”的人为戒。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①。季梁闻之②,中道而反③,衣焦不申④,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⑤,方北面而持其驾⑥,告臣曰:‘我欲之楚⑦’。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⑧?’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⑨。’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⑩。’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11),举欲信于天下(12),恃王国之大(13)、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14);王之动愈数(15),而离王愈远耳(16),犹至楚而北行也(17)。”

——《战国策》

[注释]

①邯郸(Hándān)——国的国都。

②季梁——魏国的臣子。

③中道——一道中,半路上,反——同“返”。

④衣焦——衣服上的皱折。申——同“伸”,展开。

⑤大行——即太行山。

⑥方北面而持其驾——正驾着他的车马朝北去。方,正在。北面,面北,朝北。持,拿看,这里是驾着的意思。驾,套好的车马。

⑦之——至,到、去。

⑧奚为——何为,为什么。

⑨用——费用。

⑩御看——驾车的人。

(11)动——一动,动不动。

(12)举——跟“动”同义。信于天下——取信于天下,就是让天下信任自己。

(13)恃(shì)——依仗。

(14)广地尊名——扩大领地,尊崇名望。

(15)数(shuò)——次数多。

(16)王(Wàng)——这里作动词,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意思。耳——而已,罢了。

(17)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生伊索寓言读后感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在八岁年纪的时候《伊索寓言》这本书是我枕边的常客,睡前总会翻翻看看。现在再次读它,倒不如说是老友重逢了。只是再见时感情变了味儿了。

小时候就只是把它当成睡不着时一个消遣的好玩意儿,要非得说感想的话那应该就是很有趣,但对于得到的道理却是含糊不清的。现在再读它感觉倒有些沉重了。问我为什么,可能是因为故事中的事想到了这个社会吧。比如故事中的狐狸呀,多半狡猾还有些冷血,就好像这个社会中黑暗的人吧,有时候用虚伪的笑容和华丽的谎言,将一个个的毫无防备的人推向深渊。还有一些无知的小动物,就好像这个社会贪婪、想坐享其成的人们,最后的下场都是像它们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只是因为这些而显得沉重吗,不是的。其实是因为这本书大多发生的事都在大自然中,大自然适者生存的道理是无法改变的,放眼这个社会,亦是如此,大自然中的动物,有的狡猾、有的聪明、有的善良、我们没有能力分辨,而在这个社会上的人也不会挂个牌子写着我是好人,所以这本书倒是提醒我要注意分辨好人还是坏人,再区别对待。

大自然中不仅有狡猾凶狠的坏人,也要小心时刻存在的陷阱,就像“掉进井里的公山羊和狐狸”这则小故事中,狐狸由于想喝水不小心掉进了井里,为了骗口渴的山羊下来,从而谎称水好喝至极欺骗了山羊,等山羊也被骗得掉进井里了,就实施自己的计划使自己上来,却不管山羊了。山羊就是因为毫无防备地掉进了狐狸的陷阱里才被困的。这不能全怪狐狸的狡诈,其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山羊没有警惕心从而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这也给一向心软的我敲响了一记警钟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伊索寓言》这本书是真的需要间隔地读,因为感受是不一样的,心情也是真的不同,长大了,你的书中不该只有童话书了,不是所有童话都是美好的,在社会中更多的不是童话,可能更多的是残酷与历练。在这个社会上不受伤害才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中国古代诗歌有感1000字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撑一支长篙,向历史漫溯,便是千种风情。——题记

在诗的国度里,仰望,便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俯首,立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游山,便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乐趣;玩水,则触“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梦幻……

你看那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的怡然自得,转眼观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但是谁人又知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他定是在等待,等待“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一天。因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仙”字来称谓他真是在合适不过了。但“仙”也同样适用于那位“菊花隐者”。他放声高歌“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那挂冠而去的背影,多么的伟岸,且看他归去之后,真是“不亦乐乎”。时常“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多么惬意。你再看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你会问,这样真的快乐吗?他来告诉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啊,做人是痛苦的,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为行役”。

路过陶渊明后便看见了一座亭子,你看“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再者“临溪而鱼”“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原来,“是太守与客饮于此”啊。然而快乐总是如烟火般稍纵即逝的。转眼间“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如此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真令人心旷神怡。

见识了“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我们再欣赏“岳阳楼上范仲淹忧国忧民”。

岳阳楼不愧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置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景果真如梦如幻。可纵然有此美景,也掩盖不住他内心的忧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当你身处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以及对古人的敬佩。就如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还有那“落花人独立落雨燕双归”的爱,等等……

让我们一起置身历史之中,共享这难得的千种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代寓言小故事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曹冲称象的典故: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1936年,正是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剧烈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业红军刚刚结束了长征,在陕北站住脚,而国民党新的围剿紧锣密鼓的展开着。华北,日本侵略军不断蚕食并虎视眈眈地觊觎全中国。

一直以来,由于国民党对中国共共产党人和红色苏维埃的污蔑,歪曲,而新闻封锁又让外界对此充满歧视和偏见。

1936年6月至10月,经过对红色苏区4个月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访探,斯诺不仅成了第一个深入红色苏区采访的西方记者,而且彻底改变了自己对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观念。回到北京后,斯诺根据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创作完成了轰动世界的经典名作《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纪实文学作品,但它能几十年经久不衰,充满活力,重在其客观真实的记叙,生动而个性的人物刻画。《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经久不衰,取决于作品高度的客观真实性。斯诺不畏艰辛,甘冒风险,深入苏区4个月,采访了革命领袖。红军将领,普通战士、农民、知识分子等众多人物,考察了解了苏区党政机关,军队、经济、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反复对比核实,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冷静地完成了全书的创作。正是由于作品客观公正的记叙使作品在80多年后的今天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它客观公正的叙事立场,成为一座令今天的新闻人仰视的高山。

我们阅读书本书,尤其要仔细体味作者笔下的人物所散发出的积极、乐观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激情,这是斯诺在中国其他地方所看不到的而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中国人是怎么看天的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中国人有三种学派来解释我们的宇宙,第一是盖天说,他们认为天就像一个倒扣的碗,盖着广阔的大地,而大地也像一个反过来的凹盘,所以当我们往南北方向走时,看天上的星星角度会改变。第二是浑天说,浑天说的倡导者张衡他认为地是在中心,而天像一个圆球包围着地。这种想法和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很类似的。后来张衡还造出浑天仪,使他的想法实践并获得成功。第三是宣夜说,它认为天是无形的,天体不附着在天球上才能以不同的速度来运动,而日月星辰只不过是会发光的气罢了。宣夜说是三种理论中,最没有人相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六年级作文伊索寓言读后感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伊索寓言》,里面有一篇令人深思的小故事,这篇故事的名字是《农夫与争吵的儿子们》。

有一个农夫,他的几个儿子常常互相争斗不休,农夫认为应该用事实来教育他们,于是,就叫他的几个儿子去拿一捆木棒来,他现将整捆木棒交给他们,叫他的几个儿子折断,儿子们一个个竭尽了权力都无法将它折断,随后他又把那一整捆木棒给解开了,给他的几个儿子每人一根,几个儿子都好不费力地将木棒折成了两段。这一则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内讧却只能耗损自己。也就是说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不会被征服;一个人的力量,远远差多了。

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说《翠鸟》《田鼠和家鼠》《农夫与蛇》,《乌龟和老鹰》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老鼠会议》更值得品味:老鼠们商议怎样对付猫,最后决定给猫系铃,当谈到谁给猫系铃时,老鼠们却鸦雀无声了。这则寓言又点名了:再好的建议,没人肯做或敢做,这个建议也是不现实的建议,它等于零。从另一个角度去领会,方法没有十全十美的,光说不做,只能白费功夫。

这本书值得我们去阅读,它能带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六年级作文伊索寓言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伊索寓言读后感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古希腊作家写的一本书,叫《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故事,其中我最深受感触的一片故事是“磨坊主、他的儿子和他的馿”。讲的是:磨坊主和他的儿子赶着他们的馿到街上去卖。没走多久,一个姑娘说为什么不骑着馿走?磨坊主听到这话,就立刻让儿子骑上馿,自己在下面走着。不久,一位老人说:“你个没出息的东西,下来,快让老人家上去歇一歇脚吧!”坊主听了,马上让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又过了一会儿,几位妇女又议论起来:“你们看看那个好吃懒做的老家伙,怎么忍心让那可怜的孩子走着呢?”磨坊主听到了,就让儿子也上来,一起骑着馿走。快到市场时,一位城市男子大叫到:“那还是不是你们的馿啊!我看还是你们驮着馿走吧。”老人一听,急忙让儿子用绳子捆住馿的四肢和棍子,把馿抬了起来。结果馿一慌,就掉了下来落入水中。父子俩空手而归。

我读完这则故事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可以的,但自己也要有主见,不要让别人的建议打乱了自己的方寸,所以,当我们认准了一件事时,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要理会旁人会说些什么,不要让别人的言语主宰自己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寓言故事六:三人成虎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的几则寓言故事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解析:庖丁解牛能够做到一刀下去,刀刀到位,是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

做事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顺其自然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命为志存。——朱熹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6、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8、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8、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23、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2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30、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3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中国古代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全文共 3401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 青春励志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 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中国古代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头一次回到故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把酒临风,喜气洋洋。正当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问道:“门外为何如此吵嚷?”高祖话音一落,县令一旁“刷”地站起,伸过头去往外侧耳一听,才慢慢安下心来,转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头道:“皇爷恕罪。今早卑职来拜皇爷,遇一乡民拦路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鹅。因奉皇诏,卑职不敢耽搁,……不想他们闹了上来,使皇爷受惊,卑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高祖听后沉思起来,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无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亲眼看看这位县令的本领!高祖暗暗拿定主意,连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为大,尊县不妨即速审理!”没等县令回答,高祖就已离开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处为堂,我等暂且一避!”

县令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中连连叫苦。你想,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皇帝面前审案?何况这样的一个无能之辈!县令不敢推托,只好硬着头皮擂鼓升堂。那乡民被差役带到堂前跪下,哭诉道:“……二十只鹅为小民所养,指望卖鹅来购买农具开垦荒地,养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鹅,反诬小民刁赖……求老爷为民作主哇!”

县令听罢,装模作样,手指店主大喝一声:“店家,你平白无故霸鹅,该当何罪!”谁知那店主没有害怕,听到喝声就扑通跪在地下,连忙分辩:“老爷容禀:小店家闻高祖皇爷将要返乡驾临,久备鹅二十只,孝敬老爷以备皇爷受用,不料这乡野流贼,仗着如今皇爷法宽,爱民如子,就胆大包天,来得我店,见鹅起意,生下这谋鹅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爷明镜!”县令听完,觉得店家说的也有理,心想,这可怎么了结呀……随后眼珠一转:咳,村夫流民,判轻判重谅他也不敢怎样,再说,本县若连一个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爷面前,不是显得大大的无能了么,想到这里,忙吩咐两边:“野夫民贼,骚扰本县——给我拿下,重责四十,收入南牢,听候发落!”

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被差役强行架出。

其中的破绽,高祖爷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这样一批“青天”,将要造成多少冤狱啊,俺这汉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在这批人手里……高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冷冷地问:“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断明了?”

县令一听高祖这口气,知道不妙,吓得浑身发抖。停了一会儿,高祖又问:“此案审理得如何了?”县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里还敢哼一声,急忙跪在地下,连连叩头。高祖抬头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诸位父老兄弟,县令大人不作回复,想必案子没有结果!既然如此,店主岂能逍遥?”说着又向众人摊开两手,轻轻说道:“战场识良将,治世出英才。你们,谁能——”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爷想招贤理案呀!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敢站出来冒这个大险呀,众人只是你瞅我瞧,谁也不吭一声。

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炯的人一声高呼,双膝跪在案下道:“皇爷万岁,万万岁,恕小民无罪,俺愿一试!”

刘邦闻言大喜,忙离座向前双手搀起。大家一见此人,不免一惊:“这不是书生李良吗?”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要将两家唤回,当面说清;并速将白鹅送上,俺要审鹅,鹅供为证!”“审鹅?”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是审鹅!二十只全审——请备二十管笔,二十块帛,要鹅一一招供!”李良说得如此平平静静,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此人莫不是疯魔中邪,天下哪有审鹅一说,鹅岂能写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转身对高祖躬身一礼,说道:“请皇爷万岁明天审察!”

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沛城众位父老兄弟列坐两旁,门外还有不少人等候着观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便回头高声吩咐:“将二十只鹅的招供呈来!”

话没落音,二十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急急走上来。这时,大家的双眼瞪得象一对对铜铃,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招供”!许多人由失望变得紧张起来,个个都在为李良担心啊。

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忽的,他皱起了眉头,一声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开黑店,霸占民鹅,二十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店家自知理亏,吓得两腿筛糠,瘫倒在地,最后只得点头认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转脸对惊呆了的乡民说:“老乡,现在物归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鹅赶走吧,换回农具,多开荒地,好生过日子……”

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说:“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屙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呀,你们看,这块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只见高祖伸手拉住李良,连声赞道:“好,好!你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从此,让李良任沛县县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乐业。刘邦选贤的佳话,一直流传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