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神话典故汇总20篇

做人要诚信为本,古代流程着很多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吧!本文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一些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神话典故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3727

作文

1000

历史典故:一字师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ī zì shī

【成语故事】

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东一个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天锡俯首拜他为“一字师”。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解释】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用法】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字之师

【同韵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春蚕抽丝、捻着鼻子、红豆相思、聚而歼之、不得已而为之、执法无私、不了了之、挖空心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年代】古代

【示例】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相关资料:

【原文】:一字师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⑦膜拜⑧。自是⑨士林⑩以谷为齐已"一字之师"。(选自《五代史补》〕

【注释】:

①郑谷:唐朝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②齐己:唐朝诗僧,本姓胡,名得生。

③谒焉:拜见他。谒,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焉:他,代郑谷。

④矍(jué)然:惊讶的样子

⑤兼:提起,整理。

⑥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内衣三种法衣合称三衣,指衣服。

⑦叩地:头触地。

⑧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及其恭敬的行礼方式。

⑨自是:从此。

⑩士林:旧时称读书人叫学士;士林,即指众多读书人。

【译文】:郑谷住在袁州,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更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起三衣,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这以后,读书人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启示】: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精心推敲字句,能让句子更加生动传神。另外,要像齐己一样虚心听取接受别人的建议。

[历史典故:一字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短小励志的名人经典故事:有位姑娘在水一方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她只活了42岁,事业如日中天,终其一生,没有披过婚纱。

不是没有人爱她—她公之于世的恋情就有六段;她逝去十多年后的今天,红极一时的主持人坦白当年对她有“非分之想”;某歌星追求者干脆买下她的旧宅,无限缠绵地说:“我和她,总算是在一个空间里生活了。”

大多数人爱她,源于她的歌声。

她的歌声以“甜”著称,甜到极致简直是蜜—词人庄奴想到她的模样,一挥而就写下《甜蜜蜜》,这首歌形容她,日后也代表了她。

从艺三十余年,歌曲三千多首,她被传唱、翻唱的曲目不计其数。有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上一个类似的称赞,发生在一千年前,宋人推崇柳永。

在大陆,她的歌声像一个符号。

自口号、语录、样板戏中走来的人们久违了对歌声的审美,她温婉的嗓音如泉叮咚,滴滴都滴在人们久旱干涸的心田;她的出现无疑打开了一扇窗,心窗和眼窗。

一位大学教授回忆:“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小青年初次接触到邓丽君的歌,不知怎么就被迷住了。”“听惯‘革命歌曲’的我们,可以说是新奇得如雷贯耳……它似乎偷偷暗示人们,应该大胆地歌唱友情、爱情和极其个人化的生命体验,那才是人性的光辉!”

在台湾,她则被视为另一种符号。

有台湾作家分析她的走红与台湾百万老兵的关联—大陆回不去了,此生就要在这个孤岛了结,身世飘摇、悲欢离合的感慨汇集聚积,需要一个出口,邓丽君的出现,尤其她老兵女儿的身份、典型中国味的形象、温婉的歌唱,都给这些“孤灯照残影、几回梦中归故里”的老兵们,带来了女性的、乡愁的慰藉。

“慰藉”,人们提到她时,总会用上这个词。音乐人黄霑曾试图解释这种“慰藉”:“有时在海外,工作疲倦的时候,非常渴望听到邓丽君的歌声,她的歌声有一种能够抚平我们情绪的东西,一种难以形容的中国味……”

黄霑破解了她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让人哭也让人笑的关键—“中国味”。

多年前,她唱《人约黄昏后》,影像资料中,她盘发,鬓插珠花,着唐装,提红灯笼,吟唱着“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她与旧诗词仿佛本来就是一体,你完全可以想象她是小宛,是清照,是淑真,是一切让人念念不忘、印象深刻的中国古典女性形象。

不只形象,她的曲风也媚而不腻,哀而不伤,其含蓄、迂回、婉转的特质,恰恰是中国美的精髓。人们传唱她,称颂她,其实是温习一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东方美。在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它愈开花”中,游子拾得乡愁,青年发现美好,老者的皱纹被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过。

人们从未停止对她的怀念。

她逝世15周年的忌日,在天津,上百名粉丝用歌声向她致敬;在台湾,老中青三代歌手与她隔空对唱;葬她的筠园,鲜花不断,终日萦绕着她的经典歌曲。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她只活了42岁。也许我们应该庆幸,这是上天对她的恩赐;我们更该庆幸,有华人的地方仍在纪念邓丽君,原来爆炸头、RAP,“超女”中与纯爷们儿相逢,“快男”中一再遇见艳女郎,并不意味着温婉的、“中国味”的被彻底遗忘。

人们唱着她的歌,怀念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也许,每个华人心中都有一个“在水一方”的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典故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他刚入学时,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明霞对客飞。”先生大为吃惊,决心加倍关照。

有位药铺主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冬虫夏草九重皮。”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又交给他上联,限一天对上。这上联是:“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马公子只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铺主看后非常高兴,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限半天对出。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铺主十分满意,当即答应订婚。

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一次中秋赏月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个窟窿,便口占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因一直续不出下联,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又有一天,郝知府去拜访李时珍。走进院后,看到从竹不禁赞叹:“烦暑最宜淡竹叶。”李时珍随口对道:“伤寒尤妙下柴胡。”

郝知府看到几株玫瑰,不胜感叹:“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李时珍笑着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郝知府是外地人,见李时珍如此投机,又吟出一联:“做官者四海为家不择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行医人一脉相承岂分桃仁杏仁。”

郝知府拿起李时珍为他开的处方,自言自语:“纸白字黑,酸甜苦辣五味皆有。”李时珍手中毛笔尚未放下便说:“杆硬尖软,采晒炒切炙百合俱全。”

就这样,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郝知府起身告辞出门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优秀经典故事:胖墩的夏天

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故事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想法,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这个夏天胖墩只做了两件事——拔草和去村头。胖墩在做这两件事的时候,7岁的妹妹杏儿总像个跟屁虫贴在身后,寸步不离。有时候让胖墩很烦,走着走着就猛地回头来狠瞪妹妹:“跟你说多少次了别跟着我,别跟着我,你怎么又跟来了!”杏儿听后不吱声,只是笑,嘴角露出一个小酒窝。胖墩没有法子,赌气跑起来,像一只小马驹在田野里撒欢,不一会儿身后就传来妹妹的焦急喊声:“哥哥,哥哥,等等我……”

拔草是因为春季里奶奶买回来一只小羊。奶奶对胖墩说,好好喂羊,卖了钱,就给你买支钢笔。胖墩听后眼睛一下子亮起来,问,真的?奶奶肯定地点点头。胖墩高兴地跳起来。胖墩自从上了三年级,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支钢笔,像同学亮亮那样有一支通体银白,笔尖金灿灿的,写出字来细细的钢笔。那是亮亮爸打工回家送给亮亮的礼物,在村头小卖部买的。让胖墩看得眼睛火辣辣地疼,心里酸酸的。

胖墩每天去村头是瞧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每辆车在村头停下来,胖墩都会仔细地一遍遍在人群里寻找,盼望着爸爸妈妈能出现在眼前。虽然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却让他乐此不疲。

这天中午,尽管太阳喷着火,胖墩还是和往常一样,又去了村头。一辆车开来了,突然停了下来,胖墩忙跑过去,寻找着爸爸妈妈。

“胖墩,又在等你爸爸妈妈?可得看仔细了。”村头开小卖部的老板王秃子看见胖墩,摇着大蒲扇,光着膀子过来打趣。

“没,没……没有。”胖墩的脸突然红了起来,有点心事被揭穿后的难为情,眼却还是一眨不眨地盯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哥哥,我饿。”身旁的妹妹拉拉胖墩的衣服,喊道。胖墩扭了几下身子,挣脱了妹妹的手说:“不急,咱就回家。”

“别看了,回家吧。”王秃子摸了摸杏儿的头,叹口气。扭头回小卖部去了。

车上的人下完了,汽车大喘了口气,从屁股后冒出股白烟开走了。胖墩望着远去的汽车,愣了好长一会儿才回过神,回头拉起妹妹的手,来到小卖部。那支钢笔,阳光下亮得刺眼,胖墩控制着自己想去摸摸的欲望。

“王叔,走了。“胖墩像往常一样有礼貌。

“好,胖墩,又想爸爸妈妈了。”王秃子正在忙,头也不抬地问。

“没有。”胖墩连忙否认,可能是实在有些憋不住了,想了想又问:“王叔你说,我爸爸妈妈怎么就不回来呢?都三年了。”

“说不好,唉,说不好!”王秃子还是头也不抬,又没有来由地叹口气。

“王叔再见。”胖墩拉起妹妹转身就走。

“回来。”王秃子却叫住了胖墩,又四下翻着摊子的货。“咦,怎么那支白色的钢笔找不到了?”

“我们没有拿,真没有拿。”胖墩连忙说,又望望妹妹,杏儿也摇摇头。

“可这里就我们仨人啊?”在又找了一遍仍没有找到后,王秃子抬起头来,一脸严肃地说:“胖墩,我知道你想要那支钢笔,都盯好久了。可怎么着也不能学偷啊!”

“我没有,我真没有……”

“哼!没有偷?怎么好好的笔一转眼不见了?还不快给我拿出来。”王秃子恼怒地说:“你爸爸为什么不回来?是出去打工手脚不干净,判刑了,你妈也改嫁了。真是的,大人会偷小孩也会偷,上梁不正下梁歪!”

“你……你血口喷人,我爸爸就回来,会回来的。我……我和你拼了。”胖墩听后嚎叫着向王秃子扑了过去,身后传来妹妹杏儿惊恐的哭声……

第二天是立秋,胖墩失踪了,同时失踪的还有杏儿。在他留给奶奶的信中,歪歪扭扭地写着:“我们要去找爸爸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名人的经典故事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个瘫痪女孩谱写的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的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她是谁?她就是八十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五岁时,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的命运是很不幸的,可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的青年学习、工作和进步,使他们奋起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进了大学,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到边疆保卫祖国,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战斗英雄。

这是一个奇迹吗?确实是一个奇迹。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不会走路的女孩生活得如此坚强呢?是她对人民、对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的驱使。她说过:“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哲理的经典故事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小胖胖熊的爸爸出去干活去了。

小胖胖熊的妈妈呢,在屋后种菜。

小胖胖熊独自在家坐着。没有爸爸的逗乐,没有妈妈的搂抱,小胖胖熊觉得真孤单,真无聊。

这时,他听见有人敲门。小胖胖熊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阵风。风说:“来吧,来吧。”他像爸爸一样,和小胖胖熊逗乐。

小胖胖熊和风儿做游戏,他玩得有点累了。小胖胖熊在院里坐下,温暖的阳光照着小胖胖熊,他觉得温温的、暖暖的,就像妈妈在亲切地搂抱着他。

小胖胖熊要回家了,他看看手上、脚上都很脏,就来到小溪边上。小溪用清清凉凉的水冲洗着他,就像妈妈的一双手,在轻轻地柔柔地抚摸着他...

小胖胖熊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都回来了。小胖胖熊说:“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风儿、阳光和小溪水,像你们一样疼爱着我。”

爸爸妈妈笑了,他们说:“小胖胖熊,你真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过许多神话故事,其中最令我着迷的是——《白蛇传》

这个神话故事中主要讲述了白素贞,她又叫白娘子,是一条蛇精,但她不坏,因为她知道知恩图报。为了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她不怕困难地找到许仙报恩。我之所以喜欢这个神话故事,是因为我非常佩服她有一颗图报的心。故事中的老法海非常古板枯燥,在为封建迷信太过而迷失了心智,不分妖的好坏,法海认为,只要是妖,就注定是没有感情的,是要被消灭的。于是,法海就使用了种种手段想要许仙和白娘子分开。白娘子不畏阻拦,和许仙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许仙还是和白素侦在一起了,许仙被她的真情给打动了。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另外,我之所以喜欢这个神话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不能总是那么死板,要先判断好事情是对是错,不能因为事情中因素的本身而就判断去解决。我喜欢这个神话故事的第三个理由是: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情节又那么生动,引人入胜,文笔大方,故事的内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多彩,让人身临其镜。

你说,我能不喜欢这个神话故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神话传说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3]。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何都会望而生畏。在汉族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中国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前,有无门神尚不得确知,如果有,大概就该是神茶、郁垒。这两位神人貌相十分怪异凶狠一一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虽然相貌狰狞,但是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不仅是他们的责任,而且是他们的天性。许多人都知道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形相。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喜欢的中国历史典故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看过不少历史典故,其中一个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典故就是《曹冲称象》。

曹冲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观察,人人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孙权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见那头巨象身强体壮,四肢粗壮,十分罕见。为了想知道这头巨象的重量,曹操特地聚集了众大臣一起来商议,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拿个称来称一下。”有的就说:“这要造个多大的称,还是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吧”。当大家都在绞尽脑汁,争执不下的时候,曹冲走了过来。他弯腰低头靠近曹操的耳朵,轻声细语地说了一通。只见曹操听了点头称是,连连叫好。

曹操按照曹冲说的方法,叫家丁们准备好一条船,把巨象带到了河边,赶上船,当船下沉稳定后在船舷齐水面的地方划上一条线。然后宰把巨象赶下船,再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那条线的位置才停止,最后用称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这样巨象的重量就测算出来了。

曹冲的这个办法不仅不用宰大象,而且还很轻松的量出它的体重。这个办法“啧啧”让大家称赞,众人们立刻竖起大拇指直夸曹冲的聪明。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典故,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冷静地分析,多动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China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kingdoms historically: Wei in the north,

Shu in the southwest and Wu in the southeast.

Once Cao Cao from Wei led a 200,000 strong army down to the south to wipe

out the kingdoms of Wu and Shu. Therefore, Wu and Shu united to defend his

attack. Cao ordered his men to link up the boats by iron chains to form a bridge

for the Caos passing from the north bank of Yangtze River to the south bank.

The General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army was Zhou Yu. H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carefully. Then he got a good idea. He decided to attack the enemy with fire. So

he began to prepare for the neting battle. Suddenly he thought of the direction

of wind. He needed the east wind to blow strongly in order to acnetplish his

scheme. However, the wind did not nete for days. Thus Zhou Yu was worried about

it. At that time, he got a note from Zhuge Liang, the military adviser of the

State of Shu, which reads:

"To fight Cao Cao

Fire will help you win

Everything is ready

Except the east wind"

Quickly he turned to Zhuge Liang for help. Zhuge told him not to worry and

there would be an east wind in a couple of days. Two days later, the east wind

helped Zhou acnetplish his scheme. At last, the allied army won the war.

Later, people use it to say "All is ready except what is crucial".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喝西北风的由来典故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喝西北风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也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喝西北风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唐朝·枉檐《游边》:“边云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如“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北方空旷地方,60年代吃不上东西,那时老是刮西北风,风中夹带着一种树籽,当地的人把这些树籽(也可能有别的植物的种子)收集起来,熬粥喝,所以叫喝西北风。

此外还有一典故:

从前,有一个十分吝啬的赵财主,一心想给儿子请个好教书先生,但又舍不得花钱。“到哪里才能请到一个光教书不吃饭的先生呢?”夫妻俩动开了脑筋。

妻子说:“听人说,翻过那座山,有一个小村。村中有个穷秀才,不吃饭,只喝西北风。如果能把他请来,那就再好不过了。”赵财主信以为真,便骑着毛驴去请只喝西北风的先生了。

赵财主走出家门不多远,遇到了晏子。他想晏子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何不听听他的意见呢?于是高兴地把自己的打算对晏子说了。晏子听了连声说:“好,好,请到这样先生真是太好了!”稍停,他又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要是有一天刮起东南风,拿什么东西给先生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典故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东汉·班固(编撰)《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原文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yin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典故:花无百日红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uā wú bǎi rì hóng

【成语故事】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投靠有钱有势的柴进,柴进特别款待他,他喝酒到深夜起身去上厕所碰到武松。武松破口大骂,旁人告诉武松他是大官人最红的客官,武松大发感慨:人无千日好,无百日红。他们同去见柴进,相识后成为要好的朋友。

【出处】几曾见柳有千年绿,花都说有百日红,枉费春工。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

【解释】花不能长开不败。比喻好景不长。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青春易逝

【相近词】人无千日好

【成语示列】正是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二回

[历史典故:花无百日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鱼目混珠的典故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他用身上所有的钱和带着的所有值钱的物品,买到一颗径长一寸的闻所未闻的大珍珠。回到家,满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个盒子,上面镶嵌了金银和其他宝物,然后把那大珍珠放在里面,严密地收藏着。只在大的年节,他才拿出来给二三知己看。

满意有个邻居名叫寿量,也听到满意获得一颗大珍珠的事。看到别人谈论时脸上那种企慕之色,有好几次他都想把家里密藏的祖传大珍珠,拿出来同满意比一比。只是碍于祖宗“不可轻易示人”的遗训,这才作罢。

事有凑巧,不久两人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卧床不起。四处问卜求医,古怪稀奇的东西吃了若干,只是病不见有任何起色。两家人家上上下下的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还是一筹莫展。一日街上走来一个游方郎中,说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也是病急乱投医,请到家里,郎中看了看病人,说这种病需要珍珠粉来合药,才能药到病除。他匆勿写了一个方子,就走了出去。可是满意说什么也不肯残损那颗稀世之珍,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的药;寿星则忍痛吃了用家传珍珠粉合的药。

几天以后,游方郎中来到满意家问病况如何,满意如实以告,郎中说:“我能否看看你的珍宝?”满意打开盒子,那颗珍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果然是不世之珍!”郎中道,“你为什么不拿着它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展示它的风采呢?”

寿量告诉郎中,吃了药却没什么作用。“那么你把所用的珍珠给我看。”郎中说。于是,寿量挣扎着起身,拿出了珍珠。郎中一看,那所谓的“珍珠”暗淡无光,于是大笑着说:“这哪是什么珍珠?!这是海洋中一种大鱼的眼睛。真是鱼目混珠

哪能治好你的病啊!”寿量羞得面红耳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天池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3020 字

+ 加入清单

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也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据说这天池原本是上天仙子的宝镜,只因这位仙子梳妆时不小心把它掉了下来,落入凡间,沾上了地气,再也回不去了。这样,就形成了美丽的天池湖。

然而,关于天池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每逢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的山峰一定会喷火,浓烟密布,火光冲天,一喷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然后火才慢慢地停下来。等到烟消云散之后,花草树木都被烧得面目全非,山林里的鸟兽也都没了踪影。居住在长白山下的居民,只能背井离乡,搬到别的地方去生活。要想知道长白山为什么会喷火,那就不得不提火魔了。

从前,有一个专吃火的妖怪,人们管它叫火魔,哪里有火它就去哪里,去了就把当地的火给吃掉。没有火的地方最后只能变成冰冷的世界。

一天,火魔来到长白山,住了下来。它吃光了天上的雷火,人间已经很久没有打雷下雨了。山上的野火被它吃掉了,连人们做饭的灶火都被它吃光了。百姓们吃不到熟食,又冷又饿,死了好多人。

大家恨透了这个作恶多端的火魔,便集合起来用雪球砸它。火魔最害怕冰冷的东西,人们抓住它这个弱点,狠狠地用冰块攻击它。很快,火魔就被人类抓住了。为了不让它再祸害人间,百姓们把火魔绑起来,又召集乡亲们在长白山上挖了一个很深的洞,然后把火魔扔下去,把它埋在里面。

可是那火魔并没有死,相反,地底下的地火成了它的食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火让它变得异常强大。为了报复人类,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当年被埋的日子,火魔就会喷火,将吃了整整一年的地火全都喷出来。大火弥漫,烧毁了山林、花草、鸟兽,也吞没了村庄和牲畜。喷过七七四十九天后,火魔才会罢休。但这并不算完,第二年的这个时候,火魔会再一次喷火。

就这样,长白山变得光秃秃的,生物几乎都灭绝了。遇到喷火的日子,方圆百里热得能把人烤焦,除此之外,长白山都是一片冰冷。

没办法,人们只好离开长白山,躲得远远的。但火魔一再作恶,人们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小。为了能活下去,这年春天,首领将全族的人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们得商量一个办法来对付火魔,否则我们大家不被它害死,最后也会饿死的。”话音刚落,一位长相清秀的姑娘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说:“我愿意去请求神灵帮助,除掉火魔,夺回咱们的宝山。”这个姑娘叫日吉纳,只有十七岁。

听了她的话,族长非常开心,但马上又担心起来,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能完成如此大任吗?日吉纳看出了族长的心思,对他说:“族长您放心,即使拼上性命我也一定会完成任务的!”在日吉纳的强烈请求下,族长最终答应了她。这天,人们选了一匹最快的马给她,临走时,全族的人都捧着杜鹃花来送行。日吉纳接过花,骑上马,狠狠甩了一下马鞭,离开了家乡。

日吉纳一连跑了几天,终于跑到了风神居住的山顶。姑娘勒住马,向风神跪拜,说:“风神啊风神,请您大发慈悲,救救我们族人吧,去把长白山的大火吹灭好吗?”

风神答应了她的请求。等到火魔喷火的日子,风神就使劲吹啊吹,吹得气都快断了,火没被吹灭,反而烧得越来越旺。风神没办法,只好对日吉纳说:“姑娘啊,我是没办法了,你还是去找雨神帮忙吧。”

日吉纳没有放弃,她又骑上马,快马加鞭地朝海边跑去。来到大海,等了三天三夜,日吉纳终于见到了雨神。还没等她开口,雨神就说道:“我已经知道你此次前来的目的了,我这就随你去长白山,助你灭了那大火。”日吉纳没想到雨神如此爽快,立刻带着他往家乡赶去。

回到长白山,正好赶上火魔又在喷火。只见雨神施展法术,长白山上立刻下起了瓢泼大雨,怎奈火势太大,雨珠一落到火上就化成水蒸气了,而且火越烧越旺,丝毫没有被遏制的迹象。雨神没办法,只好对日吉纳说:“小姑娘,我降伏不了它,你再去找雪神看看吧,也许他能降服了这大火。”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接连的打击让日吉纳心灰意冷,不过一想到还在水深火热中的乡亲父老,她就咬紧牙关,又骑上马,前往西北方向的大冰山。她找到雪神,对他说:“雪神啊雪神,请救救我们吧,雨神和风神都没有办法,现在我们只能靠您了,求您把长白山上的火给冻住吧。”

雪神答应了她的请求,便在第三年火魔喷火的日子,在长白山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雪花没等落到火上就融化了,火还是照样喷着。雪神很惭愧,对日吉纳说:“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你还是找别的神仙帮助你们吧。”

风神、雨神、雪神,连着三位大仙都没有办法,这下日吉纳急了,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她历尽千辛万苦,跑了那么远的路,还是没找到消灭火魔的办法,她该怎么向族长、向乡亲们交代呢。

日吉纳无计可施,只好赶回家乡。在路上,她想:“难道就这样放弃吗?不行,我一定要想办法消灭火魔。既然神仙没办法,我就去找玉帝,他是最大的神仙,一定会有办法的。”于是她又跑去找仙鹤,请求仙鹤借她一对翅膀,好让她能飞上天庭见玉帝。仙鹤被她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就将自己的翅膀借给了她。日吉纳有了翅膀,便迫不及待地朝天庭飞去。不知道飞了多久,钻过了多少云层,这一天,她终于飞到了天庭。玉帝早将人间的事算得清清楚楚,他接见了日吉纳,并交给她一样东西。

日吉纳问道:“这是什么?”玉帝笑了笑,没有回答她,反问道:“如果除掉火魔需要牺牲你自己,你愿意吗?”日吉纳想都没想就点头同意了。

“好,既然这样,我就告诉你,你手里现在拿着的正是这世上最冷的冰。你只有在火魔张开嘴喷火的时候,拿着这块冰钻进它肚子里,把它的心冻住,才能将它降伏,大火才能熄灭。”

知道了制服火魔的办法,日吉纳一刻也不敢耽误,谢过玉帝后就往回赶。

又是一年七月十五,到了火魔喷火的日子,只见火魔张大了嘴巴,正向空中吐着大火。日吉纳早就恨透了火魔,只见她抱着从玉帝那里得来的冰块,纵身一跃就朝下飞去。大火熏得她睁不开眼睛。眼看就快到火魔的嘴巴了,火势越来越猛,烧焦了她的头发,烧伤了她的皮肤。日吉纳没有放弃,她深吸一口气,一头扎进火中,钻进了火魔的肚子里。

忽然,天地间发出一声巨响,烟停了,火也灭了,山峰塌了下去。

这时,风神赶了过来,他吹了一口气,将漫天的烟雾吹得无影无踪;雨神也来了,他降下大雨,填满了喷火的山口;雪神也来了,只见他大手一挥,烧红的山峰瞬间就冷却了下来。山青了,草绿了,花红了,鸟叫了,老虎在咆哮,梅花鹿活蹦乱跳,一切又恢复了生机。而那个火魔用来喷火的山口,已经被雨神用水填满了。为了纪念日吉纳对人们的贡献,乡亲们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天池。

其实日吉纳并没有死,她降伏火魔后又飞上了天庭,向玉帝道谢去了。玉帝被她的善良和勇敢打动,收她做了干女儿。那时王母本来只有六个女儿,现在多了一个日吉纳,六仙女变成了七仙女。

日吉纳虽然身在天庭,但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地上的父老乡亲。为了能看他们一眼,每年的七月十五晚上,她都带着其他六姐妹,腾云驾雾,悄悄来到长白山,在天池里洗澡。

据说有一天,七仙女下凡的时候不小心被一个晚归的猎人看见了。猎人一眼就认出了日吉纳,他兴高采烈地跑下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族的人。于是,大家都点着火把上山看望日吉纳。但是,等他们到达山顶的时候,日吉纳已经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天池水。原来仙女们听见了人们的呼喊声,便匆忙穿起衣服回天庭去了。

王母娘娘怕泄露天机,不准七仙女再到人间,尤其是到长白山的天池去洗澡。

日吉纳忘不了长白山的父老乡亲,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她从天界偷了一袋种子,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撒在了长白山上。于是,长白山长出了千百种珍奇的药材,帮助那里的人们消灾治病。一直到现在,长白山还蕴藏着许多宝贝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鲤鱼跳龙门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庙峡,又名妙峡。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和神话人物过一天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放学走路回家时,我在金色夏威夷遇见了孙悟空,它和我站在筋斗云上带我去跟小猴子们玩。

上了天,看到许许多多奇怪精灵,也有许多古代房子,还有些士兵在天上练习,原来这里是天宫呀!我和孙悟空在天上骑着筋斗云一直往前走。“快看,这里就是花果山。”孙悟空微笑着说道。哇!这里山清水秀,风和日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我简直不敢相信。从筋斗云下来后,小猴子们围着我活蹦乱跳,好像对我有点好奇心,也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这时,孙悟空说道:“我们去东海龙王那里取小金箍棒,怎么样?”“好呀,正好让你当我教练呢。”我兴奋地说道。说完,我和孙悟空跳进东海,水面漾起一圈圈波纹,好看极了。我和孙悟空在水下隐去了踪影。

在清澈的水下世界,我和孙悟空欢快地游着,当我快憋不住气时,孙悟空魔幻般地给我带了块水表,奇特的事情发生了,我竟然呼吸稳定,并变成了一只小猴子,但我的身高没变,我仔细观察着自己的变化,原来我瞬间变成小孙悟空了,我很高兴,又有点兴奋。来到龙宫,这里的一切都跟玻璃似的透明并发出亮晶晶的光芒。我们从这里借了一根长约一米的小金箍棒,重500克,由于我的变化,所以能轻而易举地举起它,我欢天喜地的哈哈大笑,拿着金箍棒爱不释手。上了岸后,认真地跟孙悟空练习起来。就在这时,白骨精带着白骨军团来到花果山,说要大战一场,天上乌云密布,打起来滚滚的雷声,原来,白骨精的宫殿被孙悟空打得破碎不堪,愤怒的她带着十八万白骨军准备和猴子们决一死战,誓要报仇。而猴子们呢?各自拿着孙悟空借来的兵器迎战。开始大战了,十万个白骨军冲向猴子们,猴子们也向白骨军发起了进攻,大战十几个回合后,猴子们用齐天大圣教它们的武功把白骨军打得落花流水。就在这的一瞬间,齐天大圣正好离白骨精十万八千里,他却用力使劲翻了一个跟头,把它面前的白骨军一个接着一个打得跳了起来,一下子全倒在地上。他来到白骨精对面,用金箍棒狠狠的打了一下右脸,白骨精像陀螺似的旋转不停,然后重重倒在地面上。现在,白骨军团都被打得死的死,逃的逃,白骨精看到了悲惨的情景,目瞪口呆,然后慌忙逃走了。

现在,太阳从云里出来了,天气是那么阳光明媚,花草树木都茂盛得开了花,长了叶子。“起床!太阳晒屁股了!”妈妈大声叫道,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鸿门宴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回到军中后立即将曹无伤诛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典故:敲门砖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qiāo mén zhuān

【成语故事】古代科举考试,往往要考八股文,应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练熟,以便在考场上应用。如果没考中,就说“撞太岁”,冒险撞运气;如果考中了,就把八股文的那一套程式称之“敲门砖”,进了门完全可以扔掉敲门的砖头。

典故】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

【释义】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1. 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的,即可抛弃。 宋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一日, 冲元自窗外往来, 东坡问:‘何为?’ 冲元曰:‘绥来。’ 东坡 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 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锦囊集》一书……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焚时文》:“今人以时文为敲门甎, 宋 人已如此矣。”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 清 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

2.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 朱光潜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诗不是一种空洞的主义,也不是一种敲门砖。”

出 处 明·西湖居士《春游》:“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作了官,做诗何用。”

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

示 例 鲁迅《准风月谈·吃教》:“清朝人称八股为~,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

【用法】作宾语;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垫脚石

【押韵词】拔地倚天、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转海回天、剩水残山、食宿相兼、稔恶不悛、磐石之安、以噎废餐、色胆迷天、鼠臂虮肝、......

【年代】古代

【成语造句】

◎ 在国际比赛中被人们称为通向冠军宝座的“敲门砖”

◎ 有些作者和导演,曾经也创作和拍过一两部较优秀的少儿电视剧,可他们只是把这种创作当作走进影视圈的敲门砖,之后很快就转到成人剧的创作拍摄。

[历史典故:敲门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历史典故作为素材,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凿壁偷光:照亮求知路的“小桔灯”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

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指勤奋学习。

【历史典故】

西汉时候,东海郡有一个大学者,叫匡衡。他读了很多书,学识非常渊博。但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执著与勤奋。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就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但是当时的书价都很高,家里根本买不起,那些家中有书的富人们又不肯轻易地把书借给别人。于是,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那些有钱人自然是乐意之至。这样,匡衡便可以读很多书。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点不起油灯,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站起身,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烛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在邻居家掌灯的时候,烛光从小洞中透过来,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书得来不易,烛光也得来不易,因此匡衡非常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他以惊人的毅力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成长心语】

任何外在条件都无法阻挡我们追求知识的脚步,匡衡便是最好的例证。当然不只是匡衡,历史上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刻苦的精神,而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不言放弃,总会获得成功。贫穷的出身,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但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选择权却在我们自己手中。贫穷使我们受到了许多的限制,但正如匡衡克服重重困难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式或工具,来取代我们无法获得的东西。灯泡在黑夜中可以给人以光明,同样的冰心笔下简易的“小桔灯”也一样可以照亮求知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典故:杞人忧天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在《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不妨看看历史典故。以下仅供参考!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

【释义】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境内;忧:忧虑。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而整日寝食不安。比喻无中生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历史典故】

从前,杞国有一个人,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他常常会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万一哪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啊?到时岂不是要被活活压死吗?

从此以后,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没有地方安身,他越想越觉得危险,越想越觉得可怕,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朋友们看他这样忧愁,整日精神委靡,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会那么容易就塌下来的,即使天真的塌下来了,也不是你一个人担心就能解决的啊!何况,天不过是由很厚的气体聚积而成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大气之中。放心,天不会塌下来的。”

杞人听了朋友的话,又说:“如果天真的是大气组成,那么太陽、月亮和星星不是会掉下来吗?”朋友说:“太陽、月亮和星星,也都是由会发光的气体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朋友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仍然在为这个问题担忧。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塌下来,一会儿又担心太陽、月亮和星星会掉下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天没有塌,日月星辰也好好地挂在天上,但他仍然在为此担忧。后来,他因忧虑过度而去世了。

【成长心语】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其每天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把精力浪费在无能为力的事情上,还不如积极一点,去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即使那些毁灭性的事件真的发生了,也不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充满遗憾。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胸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历史典故:杞人忧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