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年的端午作文汇编20篇

导语:端午节的习俗总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着一层层竹叶,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2021年的端午作文,欢迎借鉴!

浏览

574

作文

811

我知端午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一说到这两句诗,大家马上会想到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是我们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传统节日—端午,我知端午。

公元前229年,战国时代楚秦夺霸权,诗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国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昌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惧灰,仰天长吧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从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五。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大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怕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尽管端午年年都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一是纪念屈原说;二是迎涛神说;三是龙的节日说;四是恶月恶日京;五是夏至说。由于屈原的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所以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是家家户户口团圆、是最幸福的时候,到了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爸爸妈妈在门上挂上艾叶、香囊,妈妈会为我系上五彩线,保平安。我会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游戏。吃饭的时候到了,我来到饭桌前给大家都分上一个粽子,自己最后拿一个,把绳子解开,剥开叶子,就可以吃到里面香香、软软的粽子了。大家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我知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赛龙舟的由来1200字作文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赛龙舟”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赛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赛龙舟的由来12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味粽子闹端午作文900字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为了纪念楚国最后投江自尽的伟大诗人屈原,传说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吞食屈原的遗体。便纷纷向河里投粽子,鱼儿有粽子吃,屈原的遗体也就能完好无损了。于是包粽子的习俗就由此而来。今天我们跟着萧山日报小记者团一起来到萧山日报报社。来向这些包粽子高手学几招。

首先老师叫我们分成几个组,然后再从组里挑出一位会包粽子的阿姨来辅导我们。我们组的阿姨去拿材料了,材料有一捆线,每人一大一小两片粽叶。还有生糯米和生肉,好啦,一切就绪,准备开始包粽子了,开始我学着阿姨的样子把两片粽叶朝一个方向。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它弯曲成一个叉子。用大拇指和中指紧紧的扣牢。右手则用勺子将糯米塞到里面,中间再放上一块肉,在我们糯米铺满,然后将粽叶往上一翻,哈哈,原来这么简单啊。我暗自得起来,谁知,刚把粽叶翻过去,里面的糯米就有一大部分都掉出来了。一旁的阿姨见状说道“你这弄得太松了,米也弄的太多了,你看着应该这样包。”说着,阿姨便示范起来给我看,我一边仔细琢磨着,一边心里想着,下次再也不能让糯米“钻空子”啦!“好啦,现在可以绑线了。”我把线拿个过来,只见阿姨手中拿着线,横着绑几圈,竖着绑几圈,又在三个角上各绑了几圈,最后再打个结,好啦,一个粽子就完成了。“下面就由你自己包喽!”“嗯!”我一边点头嗯又拿起两片粽叶开始包起来。汲取上次教训,我把糯米放少一些。可是当我爸好之后,我发现天呐,跟别的粽子比起来,我的粽子简直像个弱不禁风的“小孩子”,哦,包了太瘦啦!没关系,再包一个,经过两次锻炼的我,渐渐的掌握了包粽子的窍门儿。“完工啦!”我兴奋的大叫起来,满意地看着自己刚包好的粽子,不大不小,长短正好,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也十分均匀,一旁的阿姨看到,不禁连声赞叹“嗯,包的真不错,比阿姨包的还好啦。”听着阿姨的表扬,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之后我又不断尝试的几个。最好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将我们自己亲手做的粽子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让他们也沉浸在这端午的浓郁习俗之中,我们都爽快得答应了,想着自己今天不带学会了如何包粽子,还能给社区的孤寡老人送去一份温暖。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好啦,美味粽子闹端午到这里就拉响了尾声,我先去吃那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粽子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端午的名言名诗

全文共 2817 字

+ 加入清单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小编收集关于端午名言名诗,欢迎阅读。

端 午(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如梦令(宋)范成大

两两驾啼何许,

寻遍绿阴浓处。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休雨,休雨。

明日榴花端午。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节令门.端 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节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

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端午节作文600字:端午文化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种,其中,流传最广的的是纪念屈原之说。传说,公元前278年,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就是因为这深厚的文化,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瑞昌来说吧, 在瑞昌,到了端午接这些天,市场买卖粽叶的人会比平时多起来,在菜摊之旁,菖蒲叶子和苦艾草被人扎成一束束出售。这里的人,无论是住高楼大厦的、住出租屋的、住乡村的,大家都愿意花上一两块钱买一束回去挂在门上,以寄驱魔辟邪之意。很少人把粽子投到江里,也许为了环保和不浪费,但大家都记得屈原这位两千年前抱石投江的爱国诗人!

有一天,我从电脑上看到了韩国准备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我看了之后非常的愤怒,觉得这件事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令人难忘的端午作文600字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走在街上,看着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粽子,心里却更怀念小时候外婆包的粽子。 Unconsciously, it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f the fragrance of rice dumplings! Walking on the street, watching a wide variety, all kinds of zongziWhen I was a kid, my grandmother bag.

记得小时候,经济条件不如现在好。所以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这类凡是和吃有关的节日,我都特别喜欢。

端午节前夕,外婆就会去家门旁边的山坡上割棕叶。棕叶矮矮的,一丛一丛密密的长在山坡上。外婆会把大的无洞的割下来放在井边,打上井水一片一片的清洗干净。带回家后再把棕叶的头一束一束的捆起来,倒挂着晾干备用。接下来就是准备粽米。那时候只有两种口味的粽子,一是甜的,一是咸的。甜的就是洗净的糯米,什么作料也不要;咸的就是在糯米里加上一些赤小豆和盐,搅拌均匀即可。

做完这些,就只欠东风了。这东风是什么?就是我外婆的那双巧手。只见她手拿一片粽叶,像变魔术一般,手指快速的一动,粽叶转眼就变成了一个小漏斗形状(漏斗下面是封口的),接着用勺子往这个小斗里装糯米。装的和漏斗口差不多一样平的时候,再用筷子在糯米里面戳几下。接着把剩余部份的粽叶往漏斗口拉过来,给它盖上盖,再把斗口两边多余的粽叶往内一折,分别捏在左右两边。

一个小巧玲珑的四角粽子就诞生了。接着嘴里咬住线头的一边,用拇指捏着线头的另一边,往粽身上那么一绕,牢牢的就把衣服给粽子穿好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用无限崇拜的目光看着外婆。心里更是跃跃欲试,恨不得那个可爱的粽子立马能从我的手中变出来。可是无论我如何求学上进,这粽子还是包的摇摇欲坠,有的甚至还少了一个角。然而外婆是那么的慈祥和温暖,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用温暖的目光看看我,再看看我的粽子。

让我一下从挫折沮丧中蹦到快乐的天堂。糯米和粽叶就在这样幸福的时光中变成了一个个小粽子,并被我前仆后继的扔进了开水锅里接受它的洗礼。不一会儿,粽香满屋。我爱吃甜的,每当此时,外婆会先剥一个白米粽,浇上她自己弄的酽酽的红糖,一个香喷喷的甜粽子就端到了我的面前,咬上一口,又香又甜。那一刻的那一种滋味,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多年以后,外婆已经不在了,街上的粽子种类也越来越多了。然而,我却再也吃不到那种美好的味道了。

又是一年端午节,外婆,我又想念您的粽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记忆里的端午作文

全文共 2321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就周末了,也是端午的假期,三天,准备依旧回家乡村庄的老家去过端午。

而和一个亲戚在先前也约定,如果天气晴好,还想翻越秦岭,去西安转转,只是,看了预报,大概天气不好,要下雨了,下雨了,出去到处湿漉漉的的,终归是没有意思,这约定,怕难以成行了。不过,也好,就安心的在家乡村庄的小院里,在雨中,感受村庄的幽静,或者看人打牌,或者和人聊天,或者和人喝酒,也是别有情趣的事情。

因为下雨,不但不能和亲戚实现约定,而这个端午,过的怕也就与以前过的端午有所不 同。

记忆里,每逢端午,天气总是很好的。天碧蓝,碧蓝的,村庄四周的群,绿的旺盛,村庄里的树木,叶子也茂盛,碧绿,果树的叶子间,藏着青涩的果实。田地里的玉米,长的绿油油的,河边的水草,也油绿,油绿的,野柳,拖长了柳丝,长着细长的柳叶,给人轻柔的感觉。芦苇,也茂密,碧绿,像绿色的墙夹持着河流,河水清澈,在绿色中,哗哗的欢快流淌,河里,有鸭子在嬉戏,水中,有鱼儿,在悠然的游着。村庄在绿色的掩映中,在河水的映衬下,充满了幽韵。

早晨起来,村庄的人就忙碌着,去扯了艾蒿,和菖蒲回来,插在了门楣上,窗棂上,村庄里,就蔓延着节日的气氛。

再忙,节日里,村庄里的人,都会闲下来,这天是不用干活的,要过端午。

早晨,随便的做了饭吃了,就忙着准备过端午的饭菜。

那乡间的路上,就行走着女人,背着孩子,挎着包儿,那是在端午的节日里,回娘家的人。

阳光撒满了村庄的时候,群山就绿的充满了生机,泛着绿色的光芒,村庄也就在节日的气氛里,富有田园的气息,充满了韵致。

女人在家里忙着准备饭菜,男人就和关系好的人,下河去弄鱼了。

有的人,是钓鱼,有的人有铁椎砸石头震鱼,有的把那河流旁的小支流堵了,让水干枯捉鱼。还有把手伸进石头洞里去摸鱼,还有给跨篮里装了青草,放在石洞前,用棍子捅石洞,鱼儿就进了有水草的篮子里捉鱼。还有的找了山坡上,一种树木长的叶子,那叶子很是苦涩,把叶子捣乱了,推进河里,鱼儿河了叶子的汁水,就发闷,泛白了,人们趟水捉鱼。那时毒鱼儿的农药,还没有放开了买,能买到的,都是有权力有钱有势的人,把那种药水倒一点儿在河里,河里的鱼儿,就纷纷泛白,用这样的方法,捉鱼容易,捉的也多。为了过端午,家乡村庄的人,真的是用尽了各种的办法捉鱼。

也许,捉鱼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这样阳光明媚,温暖,河水也温热的时节里,在河里边趟水,边捉鱼,捉了鱼儿回来过端午,桌子上就有了一道鲜美的菜,也享受了趟水的乐趣,仿佛回到儿时,无忧无虑的时代,那温热清澈的河水,也涤荡去了一身的疲惫,和尘世里, 落在身体上,内心里的浊气。

鱼捉回来了,在小河边,就坐满了各家的人,在边剖鱼儿,边说着话,说捉鱼的乐趣,也说各自家里怎样过端午,河边,就充满了端午的热闹气氛。

家乡的河里,有麻鱼,有红尾巴泥鳅。体型都不大,麻鱼因为背上是麻的,因此得名,家乡人就这样叫,麻鱼做成了汤,味道鲜美,肉质细腻。做了面鱼儿吃,焦脆,喷香。泥鳅细长,尾巴是红色的,也因此得名,家乡人这样叫它。红尾巴泥鳅,做了汤,味道也鲜美,肉质细腻,而炸了面鱼儿吃,肉质细腻,嚼起来更劲道。而两种鱼,如果晒干了,麻鱼儿脆,红尾巴泥鳅劲道,有嚼头。

不过,家乡人除非端午前一些日子就捉的有鱼儿,晾晒干了,可以吃干鱼儿。端午现弄的鱼儿,就只有做汤,或者面鱼儿了。在河边,热闹中剖完了鱼,就各自端着各自的鱼儿,回各自的家里做菜,过端午了。

每每在家乡过端午,在晴好的天气里,我也总是享受和家乡人,在小河里,用了各种方法捉鱼儿的生活,仿佛回到了儿时,也让河水的清澈,涤荡去了一身的疲惫,尘世落在身心里的浊气。

午后的时候,各家的菜就先后做好了,村庄里,飘散着饭菜的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节日的气氛。

各家回娘家的女子,带回来的孩子,就和自己家的孩子,也感受着端午的气氛,在场院里蹦跳,乐呵,无忧无虑中,一样的高兴。

菜做好了,端上了桌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子上吃饭。小孩子,也上了桌子,总是先迫不及待的吃,吃一阵子,大人在喝酒,他们却吃不了,依旧去场院上蹦跳,玩泥巴,抓石子,做他们喜欢的游戏,或者沉醉在所做的事情里,静默着,或者哈哈笑着。

屋里的人,依旧沉醉在节日里,放开了喝酒。不过,喝酒前,喝了雄黄酒,把雄黄酒给眼睛上也抹了一点。说这样可以辟邪,一年里人总是有好运气,文字也不会进眼睛。孩子不能喝酒,但是,给孩子的眼睛上,也摸了雄黄酒。

饭在吃菜,喝酒,说话中进行着,说的是关于生活的话语,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各自家里的日子,在诉说间,有了了解,更增加了亲情。

就这样边吃边喝边聊,气氛一直达到了高潮后,就逐渐结束了,各自的家里,端午节,就在这样喜庆,热闹里过了。路比较远的女子,会在娘家歇一夜,路近的,就说家里有事,门没有人看,就背着孩子回去了。那挎着的包儿里的东西,送给了娘家,而走的时候,母亲又给装了许多的东西,包儿依旧沉甸甸的的,在这些东西里,寄托着浓浓的亲情。

人们就聚集在场院里说话,说捉鱼的事情,说过端午喝酒的事情,村庄里就格外的热闹,蔓延着端午的气氛。直到暮色里,兴尽了,各自散去,端午,就成了美好的记忆了,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家乡村庄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只知道端午的节日,是前辈就过的,这样流传下来的,人们只享受这节日里的喜庆,快乐,而没有去考证,也不知道,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个诗人,是为了屈原。

不过,这并不妨碍家乡人在端午节日里的快乐。而家乡人朴素里去河里捉鱼儿,虽然没有想到屈原,却无形中与屈原有关,避免那投江而死的屈原,不被鱼儿吃掉。让诗人的诗歌,和诗人,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就这样想着。只是,面对这个端午,如果下雨,这样的情景,就不会再有了,那过往的晴好的端午,就是心里,最美好,最温馨的记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一端午语文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我小的时候十分的期待端午节的来临,那是因为我很佩服屈原的优秀精神品质,因此他在中国十分的出名,古代的帝皇为了纪念他把端午节作为一个节日专门去纪念他,这让我看到了古代的帝王还是很重视贤臣的。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是因为我能够从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了越多的历史。

每到端午节母亲都会花一个小时来给我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虽然每年我都会听到这个故事,但是我从来都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对屈原生活那个年代产生了更多的遐想,母亲年轻的时候不会包粽子,但是我特别的贪吃,特别的爱吃粽子,非要母亲给自己买,母亲为了节约点钱,便学习起了包粽子,就是为了满足我在端午节吃粽子的要求。

除此之外,我都会在端午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人们正在忙碌的时候去给他们捣乱,有时候会入迷的看着他们包什么粽子馅,要是被我这贪吃鬼看上了的粽子,我就死活赖在他家不走了,除非给我一个吃解解馋。每次吃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给我讲的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一个热爱国家的爱国勇士,是人民的英雄,更加是我的偶像,他生活在他的那个年代遭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可是他一样那么的坚强,让我特别的佩服,屈原还是我的偶像,所以在端午节那天我会吃许多的粽子来纪念他。

我还记得在端午节我会洗一次澡,那是一次特别的澡,那些水是用药草泡过的,母亲每年都要求我去洗这样的澡,我心里可是十万个不愿意啊,除非在洗澡的时候吃着粽子才行,母亲拿我没办法,就答应我这样洗澡的要求,我永远都忘不了一边洗澡一边吃粽子的那些童年回忆,我一不小心没那稳就把粽子给掉洗澡水里了,我还因为那一件事哭闹了好久呢!

在我的端午节里,一定要吃粽子,不管怎样我都要为屈原做一些事情,毕竟父母和老师教导我不能浪费粮食,所以我不能够像古代那些纪念屈原的人一样,把粽子扔海里,但是我能够把粽子扔我的肚子里,那样就算是对屈原的纪念了吧!端午节吃粽子,为了我的偶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之乐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可谓极“乐”。

端午之乐,“乐”在热情奔放的赛龙舟。“咚咚、咚咚咚”,河上,四条颜色各异的龙舟正在飞快地行驶着,在河面划过一条曲折的水痕。河旁,围满了观赛的男女老少,他们的心也被赛情紧紧牵动着,还不时为其呐喊助威:“加油!加油!”此刻,一条火红的龙舟奋起加速,从四船中脱颖而出,遥遥领先驶在最前头。舟上,助威者狠狠地击着鼓面,频频的鼓声响彻云霄;划舟手匀速地划动着船桨,激起朵朵水花,它们的心也如火般“燃烧”着。“乐”赛龙舟,怎不令人激情澎湃?

端午之乐,“乐”在趣味横生的包粽子、吃粽子。每逢端午,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会挂上“肉嘟嘟”的粽子——那时,就是大伙儿晒手艺、晒幸福的日子了。粽馅有各式各样的:放肉的咸粽、放蜜枣的甜粽……最有意思的就属包粽子了!包粽子前,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糯米、水、馅料、粽叶等。首先把浸水的粽叶对折再对折,制成一个立体的三角形;然后将糯米装进粽叶内,再放入自己喜欢的馅料。最后,把装满糯米的粽叶压平整,用细绳扎紧,放入锅内蒸煮一会儿。

半晌,粽熟了。夹出热气腾腾的粽,我深吸一口气:嗯——好香!咬一口咸粽尝尝:哇塞!太美味了!那又软又粘的糯米,香喷喷的肉,完美融合——真是美食CP啊!“乐”吃香粽,怎不让人味蕾绽放。

端午之乐,“乐”在插奇香无比的艾草和菖蒲。文天祥有诗曰: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人们在端午节,常悬挂艾草于门外,希望驱邪、驱虫、祈求一生平安的美好寄托。“乐”插艾草,怎不令人憧憬美好?

如此趣过端午,怎一个“乐”字了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风情万粽过端午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陈姿嫣

我们应该知道端午节有不少习俗:赛龙舟、包粽子、九层糕、鸭蛋……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风俗习惯。

当然,我们学校也有让同学们无比兴奋的活动。27日下午,我们齐聚在教室学习了包粽子,虽然我们都很不熟练,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地完成了包粽子。这也许是我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端午节了。我们玩得很开心,吃了很多好吃的,玩了很多游戏,还了解到了许多端午节的习俗。我们也很感谢林宥辰奶奶和其他家长。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我们才能完成一个又一个完美又漂亮的粽子。

回家路上,感觉到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同学们的笑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的味道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味道一应俱全,有绿茶味的,腊肉味的,红枣味的,甚至还有鲍鱼味的、燕窝味的,连包装袋也是五颜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来今天是端午节。

记忆的河,慢慢开始春潮涌动……

六年前,奶奶来到我们家小住了几个星期。她准备要回肇庆老家时,正值端午节,妈妈执意留她过完端午节再走。奶奶说她从小就会包粽子,是跟她的妈妈学的。肇庆的裹蒸粽特别有名,奶奶说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亲自包一回粽子给我们吃。

奶奶在距离端午节还有三天时就开始准备材料了。她买了很大的艾叶,告诉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叶来包。她还准备了糯米、黄豆、猪肉、咸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后才好吃,细而滑,不会有夹生的感觉。”奶奶告诉我,我还记得她把黄豆也泡了很长的时间,然后再用开水煮一遍,晾晾,这样就好去皮。先把猪肉切成小块,然后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浇上去,腌上一天。

我问奶奶:“包粽子这么麻烦,为什么不上超市买几个回来吃呢?“奶奶神秘地笑了笑,也不告诉我为什么。

终于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让我帮忙。后来包好了,奶奶就举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着我笑:“小馋鬼,煮好就能吃了!”

过了两三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端了上来,奶奶把粽子分给我和爸爸妈妈,一人一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神秘地对我们说:“我把一块玉如意放在了粽子里,谁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顺利,快快乐乐!”

我和爸爸妈妈互相看了几眼,都想看的看那块如意的样子,于是迫不及待切开了自己的那个粽子。爸爸妈妈的粽子里都只有猪肉和咸蛋,他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望向了我。毫无疑问,玉如意在我的粽子里。我把它拿出来,哇,一块淡绿色的玉,晶莹剔透,真漂亮!我开心地蹦了起来,觉得这一生便会事事如意、顺利了!这时,我看见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满脸爱意,她笑开了花,脸上细细的皱纹幸福地荡漾开来。

奶奶终于还是回老家了。玉如意从此挂在我胸前,爸爸告诉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给我的。原来,奶奶在粽子叶上做了个记号,只有她才知道哪个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乐,事事如意呀!

现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里寄托了奶奶对我全部的爱。细滑的糯米,咸香的蛋黄,细腻的猪肉,还有那淡绿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令人难忘的端午主题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时候我最爱唱这首儿歌。因为每次唱这首歌的时候就又有的吃,又有的玩啦! "May 5 is Duanyang. Insert an Ai leaf, wear sachets. Eat rice dumplings, sprinkle sugar, and dragon boats." When I was a kid, I loved this song.Because every time you sing this song, you can eat it, and some play!

端午的前一天,家家忙着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奶奶是大忙人,我是小忙人。因为奶奶包粽子的手艺最好,而我是奶奶的心头肉,自然要在一边帮忙喽。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总是左手拿着粽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锥体,然后用右手抓米,放进空心的锥体里,直到装满为止。接着,奶奶用粽叶紧紧裹住锥体。最后,再用一根蓑草把粽叶紧紧扎住。

我呢,就在一旁“指挥”——这个粽子包果脯的,那个粽子包咸肉的……奶奶呢,就笑眯眯地照我说的做。等奶奶包好了粽子,我就3个、5个、10个地把那些小巧玲珑的粽子连成串……可惜每次不等奶奶把粽子包完,我就趴在凳子上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爷爷总会早早喊我起床,让我和他一起从田埂上砍来艾叶插在门窗上,说是可以驱蚊,还能避邪。

早餐当然是粽子。吃粽子的时候,我喜欢用筷子插在粽子上,然后蘸上白糖。哇!香喷喷的粽子可好吃啦,我一口气能吃掉好几个呢!除了粽子,桌上还会有咸鸭蛋、鲜鸡蛋和妈妈从超市里买来的绿豆糕,足够我们一家吃个痛快!

吃完早餐,奶奶总是会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缠在我的手腕上,还要我佩戴上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囊才许出门。

午餐也很丰盛。除了荤菜,还少不了这几样菜:糖拌西红柿、炒苋菜、凉拌胡萝卜、烧海虾、红红的西瓜,妈妈说这是“五红”。

我喜欢端午还因为爷爷的肚子里有说不完的关于端午的有趣故事。从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掘墓鞭尸到越王勾践演习水师;从东汉时期的烈女曹娥到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爷爷真不愧是当教师的,他说他的故事能一直让我听到老呢!

我爱端午节,它既让我快乐又让我感到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赛龙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龙舟是中华民族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这个活动的起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时的伟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今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我有幸和爸爸观看了一次赛龙舟。尽管当时是早上7点钟,岸上已经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比赛还没开始,两岸已经是掌声雷动,吆喝震天。爸爸拉着我左冲右突、前推后挤,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中,站在这人群中,我真有一种唐僧师徒步入火焰山的感觉。

一条条精美的龙舟停泊在江边,龙船狭长、细窄,一个个龙头非常漂亮,栩栩如生,龙尾也像蟒蛇的尾巴和狮子的尾巴熔合在一起。从远处看,就像几条蛟龙在水面上整装待发。每一条船上赛手的衣服样式整齐、颜色鲜艳,只是颜色不同,有的红色,有的黄色,有的蓝色……真是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赛龙舟开始了,每只龙舟都像一支离弦的箭,一个劲的向前冲,每只龙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会儿红色1号领先,不一会儿蓝色8号又追上了。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气大增,每一只龙舟的速度更快了。这时,击鼓手开始鸣鼓了,划船手顿时很有节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来助威,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真是鼓声!人声!助威声!

龙舟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龙群在江水中急速飞腾。渐渐的,渐渐的。1号,5号9号构成了领先集团。100米!50米!20米终点越来越近,只见5号的力量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了!把后面的两条龙舟远远地甩在后面,然后冲线了!

通过这次赛龙舟比赛,让我明白只有团结合作、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会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的苦艾蛋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节日,更是绵延着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宫商角徽羽,弹拨抚滑间流淌着一曲悠长又清丽的韵律。

伴着那一排排青铜质地的编钟,在遥远的历史尽头,某一个时刻敲响,浑厚而雅致的左音右韵,由远至近穿越沧桑的纤尘,在一脉脉古音的涟漪层层叠起中,我仿佛置身在战火纷争的楚地,夜空有飞鸟掠过的痕迹,细碎的月光随着一颗闪亮的星辰陨落,风陈肆无忌惮地一浪浪袭来,眼前的画面在沙漏的渐远声里一幕幕切换,一缕揉碎的清香拂过我滚烫的脸颊,在这断续的栀子花的暗香里,我终于望见了你。

在汩罗河摇动的水波里,早汩罗河吐蕾的睡莲里,在汩罗河一桨一桨的渔歌声里。

那是你吗?

带长狭陆斋,冠切云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长剑,离开浑浊的朝堂,放逐在祖国的山水件,一人独醒。

那是你吗?

朝饮栏坠露,夕餐秋菊落黄,自顾高驰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间,只因为心之所善,而虽九死其犹未悔。

那是你吗?

质问天地万象只理,寻觅存之兴废之端,不屑贤凶善恶之报,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说,用沙哑 的喉咙,追求一个人神共知的真理。

那是你吗?

问天,黑了吗?涉讲,累了吗?你宽大的衣衫可沾满了荆棘,你高抬的双脚可泥泞难提,你犹豫了吗?你退缩了吗?

不!

虽然你曾长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你曾叹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吴戈,被犀甲,带长剑携秦弓,虽然你也曾恐惧美人迟暮,呐喊无人旁听,但你依然在车 交错中奋勇争先,即使身首相离,也要让魂魄为鬼雄。

这就是你,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执著的你,一个愤怨的你,一个上下求索的你,一个坚贞不屈的你,正是这样的你,是支离破碎的祖国,是饥寒交错的百姓所必须的你啊!

屈大夫!

然而,你终于没有机会在 旗蔽日的战场,在枪林矢雨的搏斗中完成你热血最后的喷溅,当国 被践踏,当生灵被涂炭,无助的你无奈地选择的纵身一跃。

是的!

就是这样震撼世人,撼动朝纲的纵身一跃,就这样被定格成所有中国人两万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动,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为了历史长册最孤独的一带风景。

两千多年了,棕香飘遍了大江南北,两千多年了,龙舟的蒿子也震彻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带,在这伟大复兴的号角声里,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长剑,凌空一指,让剑峰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闪电, 屈大夫,让你的真诚和执著给龙舟上的鼓点增添力量吧。让你的爱国和爱民给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让你的激愤和无奈门头的苦艾增添灵光吧。同为我们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们同为你而满腔豪气。

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我们也记住了端午

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里最惹眼的突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又到端午粽香飘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端午节了,又要发顿牢骚了,又要说累了,好累啊…

每到这个时候,总是被亲朋好友的粽子包围,连呼吸都有糯米的香气。我做为一个伟大的吃货,对别人的粽子总有些不太满意,偶尔吃到好吃的粽子,总能让我心中一阵狂喜。

我老公不太喜欢吃粽子,每当看见我张罗着包粽子总说我自讨苦吃,何必费这些事,满超市都有各种各样的粽子,想吃什么口味随便买就是。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包粽子送亲朋好友对我说是件很神圣的事。从一开始就寻找最新鲜的苇叶,再用最好的和田大枣,包上北方人最爱的红枣粽子。也会泡上红豆和绿豆,放在粽子里也特别好吃。今年有好友想念家乡南方粽子的味道,我便也尝试着包了南方人爱吃的肉粽。材料也精挑细选,用了当地最好的黑猪肉,头—晚用生抽和大料腌上,闻到肉里的那种类似香肠的味道就可以包了。包粽子时紧紧的包裹,层层的缠绕,把满心的真情都渗了进去,里面也许会尝到思念的味道。

等到煮粽子时,—般会用农村常用的大锅,先用大火煮开锅后再用慢火煮上四五个小时,再保温闷上—夜第二天—清早就可以吃了。趁热赶紧给亲朋好友送去,再放上粽子锅里煮的鸡蛋,每一个鸡蛋都有煮透了的苇叶的滋味,闻着都觉得香气逼人,早餐就可以吃这两样吃食了。

其实几个粽子不值几个钱,但里面的情意是买不到的,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今天回家看到我爸妈,弟弟和弟妹吃得那么可口,我心里无限欣慰,所有的累都荡然无存了。想像每—个吃到粽子的朋友的表情,也许他们会是开心的。都能体会我包每—个粽子的情意,也有离得远我送不去吃不到粽子的好友,除了遗憾我不知还能说点什么呢?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缘分让我们相遇,感谢他感谢你,感谢一路相识相伴相知。又到端午了,又闻满是粽香气扑鼻,又想起了你,对不起,今年的吃粽子的人里又没有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庆祝端午节作文800字:秭归人的端午情结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秭归,特别是屈原诞生地乐平里,方圆数十里的三闾乡,历来都不乏读书人。每逢端午佳节,他们从七里峡内外结伴而来,以诗会友,谈诗论道。这学风萌芽于唐宋,风靡于明清,逐步形成一个自发的民间文艺团体——骚坛。《归州志》赞扬此乡“诗风特盛。明清时代有好诗者的结社骚坛。每逢端午节前后,好诗者邀约相聚,饮酒赋诗,述志抒怀,蔚为风气。”秭归现存明清骚坛的遗诗100多首。

一方诗的沃土,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秭归人。

1982年初夏,由乐平里的农民诗人谭光沛,杜青山倡导,以屈原诞生地的农民为主体,成立了秭归县三闾骚坛诗社,受到当地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多家新闻媒体以《屈原故里第一个农民诗社——骚坛》和《泥巴杆子诗社》为题进行宣传报道,骚坛成为屈原故里的一颗明星,招牌式的文化品牌。骚坛走过了27个春秋,凝聚秭归民间诗人,每年举行端午诗会,社员发展到60多人。进行了三届领导班子选举。首任社长谭光沛虽然作古,年轻的继任者毅然擎起骚坛的大旗。从骚坛走出了谭光沛、杜青山、徐正端、李盛良、刘光愚、梅大敏、宋发武、杨先瑜、郑乃千等一批擅长旧体诗词的乡土诗人,出版了《盛世新声》、《旧律新咏》、《峡江春潮》、《野叟吟草》、《御冰书屋诗词卷》、《屈原颂歌》、《骚坛社员诗词选》、《屈原故里骚坛诗》等专集和合集10多部,手抄辑存诗词数千首。国内报刊、出版物多次选发他们的作品,获各种中华诗词大赛奖项多次,成为秭归继承屈子遗风,弘扬屈原文化的一大亮点。

秭归人的端午情结

秭归人过端午,过得有滋有味。包粽子、挂菖蒲、悬白艾的风俗走进千家万户。划龙船、看龙船是秭归最大的群众性集会,前呼后拥,热血沸腾。1982年,7条龙舟闹屈沱,有中外朋友1000多人,县内观众6万多人,创历史最高记录。

秭归人的端午大餐新颖别致。鸡鸭鱼肉自不必说,桌上少不了粽子、盐鸭蛋、大蒜炒苋菜和雄黄酒,还有那号称“长命菜”的马齿苋,大人小孩都得尝一尝,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回想。

秭归境内的香溪流域和童庄溪流域,聚居着两个颇有人望的家族。他们怎样过端午,是个鲜为人知的轶闻。

据2005年秭归县人口与户籍普查资料,秭归有5000人以上的大姓22个,占全县218个姓氏的10%;有大姓人口25.0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2%。其中:熊姓人口7003人,占全县人口的1.8%,大姓人口的2.8%,居第13位;屈姓人口5143人,占全县人口的1.3%,大姓人口的2.1%,居第22位。三峡移民之后,熊、屈二姓仍有12000多人安居在故土。有以熊、屈二姓冠名的地名31个,大小村落72处。

大姓人口都建有宗祠。如占全县人口10%的王姓,竟建有5个宗祠。熊、屈二姓在秭归建有3个宗祠。熊氏宗祠原址在香溪东岸的万古寺,江北屈氏宗祠在紧挨熊氏宗祠的黄阳畔,江南屈氏宗祠在童庄溪畔的屈家岭。

楚人信巫风,重祭祀,活动非常频繁。祠堂祭祖是祭祀活动中的一项。他姓宗祠只设清明祭,熊、屈二祠设两祭,祭了清明祭端午。不是每年都祭,而是五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每逢大祭之年,由两姓族长指令祠堂执事一面通知各房头、宗老,一面张罗杀猪、宰羊、酿酒,在祠堂的公田收入项下列支。三月清明祭,熊氏宗祠祭鬻熊,屈氏宗祠祭屈瑕,续家谱,正族纲,维风化……五月端午祭,两祠同时祭屈原,叙族史,缅先贤,励后人……熊氏宗祠为何祭屈原?因为熊、屈二氏同根同源,都是高阳氏的苗裔,哶季连的后代。祭祀结束后开宴,在祠堂美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屈原和伍子胥带来端午的故事

全文共 446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起源很早,夏朝的历法夏历中已经有五月五日的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夏小正》)五月是毒月,因为端午后天气转热,而端午这一天是阳气最盛的一天,所以要蓄药以辟除毒气。《大戴礼》也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兰是兰草,要用兰草熬成的汤药浴。

到了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少傅费无忌在楚平王面前进太子的谗言,伍奢挺身而出,为并无罪过的太子辩护。楚平王大怒,囚禁伍奢做人质,让他把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招来,想一并杀害。伍尚应召而来,和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员不甘引颈受戮,开始了逃亡的漫漫长途。先投奔已经逃到宋国的太子,又和太子一起逃亡到郑国,太子被郑国诛杀,伍子胥继续向吴国逃亡。在吴楚边境,伍子胥被楚兵追赶到江边,江上有一渔父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解下价值百金的佩剑,感谢渔父的救命之恩,哪知渔父不屑一顾,说:“楚国悬赏,抓到伍子胥的人,赐粟五万石,封爵。我连这都看不上,哪里会要你仅仅价值百金的佩剑!”伍子胥最终逃亡到吴国,归附了吴王僚。

伍子胥和屈原:两个人的端午

# 昭关前的伍子胥。右为东皋公,中为与伍子胥长相接近的皇甫讷。一夜白头的伍子胥,正是在此二人的帮助下方才逃出关去。

吴楚交兵,伍子胥极力劝说吴王僚攻打楚国,公子光却说:“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国杀了,伍子胥只不过是想报私仇,而不是真的为吴国着想,不能听信他的话。”伍子胥因此知道公子光有异志,就进献了一个著名的刺客专诸给公子光。公子光趁吴王僚出兵伐楚,国内空虚的时候,宴请吴王僚。席间公子光借故离席,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端到吴王僚面前,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左右杀死。公子光趁机派伏兵杀尽吴王僚的随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此时,楚平王已死,楚昭王即位。伍子胥率吴兵攻入楚国都城,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这就是著名的“鞭尸”的来历。

伍子胥报了杀父兄之仇,了却了一生最大的心愿,一心一意地辅佐吴王阖闾,吴国的国力逐渐壮大起来,雄霸一方。

其后吴越争霸,伍子胥辅佐吴王阖庐伐越,阖庐被越军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嘱儿子夫差毋忘父仇。三年后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携妻赴吴国为人质。大臣文种和范蠡设计贿赂吴国的太宰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构陷伍子胥,并促使夫差赦免了勾践。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于公元前473年伐吴,彻底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而死,自杀的时候蒙着面孔,说:我没有脸去见伍子胥啊——此前数年,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这又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不知为什么,古人的行为中总是蕴含着一种极端的美感——子胥大笑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伍子胥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来,置吴东门上,幸灾乐祸地观看越兵的入城式。至今苏州尚存胥门。伍子胥的临终遗愿大大激怒了夫差,“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国语·吴语》)申胥即伍子胥。鸱夷,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夫差把伍子胥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到江里,让他永远浮不上来,作为对伍子胥临终遗愿的报复。没想到伍子胥一言成谶,夫差被勾践生擒,不能忍辱,遂蒙面而死。

伍子胥死时,是公元前484年左右,比屈原死年(约公元前278年)早了二百多年。“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史记·伍子胥列传》)民间传说伍子胥被投江的这一天即为农历五月五日。《荆楚岁时记》载:“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则明确载明东吴之俗,端午是纪念伍子胥而非屈原。

伍子胥之后二百余年,屈原几乎重复了伍子胥的命运。

屈原名平,时任楚怀王的左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了屈原第一次被放逐的经历: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博闻强志,既能治乱,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又辞令娴熟,接待宾客,应对诸侯,井井有条,楚怀王非常信任他。上官大夫嫉妒屈原,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发令,大家都知道,每一令出,屈原都自居为自己的功劳,以为非他不能为,哪里把大王您放在眼里。”楚怀王大怒,不仅疏远了屈原,而且把屈原放逐到国都之外。屈原痛恨楚怀王偏听偏信,受谗言的蒙蔽,容不下自己这个方正之人,日夜忧愁幽思,写下了长达375句,2500字的抒情长诗《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叹,响彻了两千年中国文学史。

其后,日益偃蹇的国事已与屈原无关。楚怀王轻信了秦国的邀请,前往秦国,在拒绝了秦国要求割地的胁迫之后,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屈原在放逐期间,仍然眷恋故国,心系怀王,几年间写下了大量诗篇,希望怀王终有所悟,重新把自己招回身边。这些诗篇传到了令尹子兰耳中,子兰大怒,指使上官大夫又向顷襄王进谗言,顷襄王“怒而迁之”,再一次放逐屈原。这一次把屈原放逐到了更远的江南。

伍子胥和屈原:两个人的端午

# 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详细记载了屈原之死: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这是《史记》中最著名,最感人的记事之一。屈原披发在汨罗江畔行吟,放逐的日子使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你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屈原回答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被放逐了。”渔父说:“圣人不会被万物凝滞,而能够与世相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着潮流而推波助澜?众人皆醉,何不一起吃酒糟喝薄酒?为什么怀瑾握瑜,保持高尚清白的节操,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沐浴过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谁能以清净之身,去忍受肮脏的东西污染呢!我宁愿投入长流不息的水中,葬身鱼腹,又怎么能够以清白纯洁的品行,而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写完《怀沙》的绝笔之赋,抱着一块石头投汨罗以死。

屈原死的这一天,也是五月初五。

伍子胥和屈原的死法相同,即“定杀”之刑。《睡虎地秦简》释义为“生定杀水中之谓也”,活生生地投到水中溺死,又称“沉河”,“沉渊”。只不过伍子胥是尸体被吴王夫差施了“定杀”之刑,而屈原,是自己给自己施了“定杀”之刑。

性格激愤的伍子胥,死后还要把眼珠挖出来看吴国之亡。而屈原却是绝望之后自沉于江,水波柔和地接纳了他,抚慰着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颗心。质本洁来还洁去;水是清洁的,洗净他肉体的同时,也和他清洁的灵魂融为了一体。连尸体都不给世人看,因为世人是肮脏的。“逝者如斯夫”,水流的无常,映照出他的悲观主义。自比“香草美人”的屈原,在汨罗江的清清江水中,顾影自怜,高标自许,终于安静了下来。

五月五日,端午纪念的两大主角——伍子胥和屈原——一为叛国者,一为流亡者。伍子胥先叛楚国,后叛吴国(剜眼以观吴国之亡),在无家可归,朝廷执行不义的前提下,伍子胥两次叛国;屈原在政治抱负不得舒展,反而被馋的情势下,写下大量以高洁自许的篇章,暗示了朝廷的昏罔和小人得道的现实,从而遭到了两次放逐。和专制国家的意识形态相左,这两个国家的敌人却得到了民间的一致怀念,以至于两千多年来端午的传统从未中绝。这是一个深刻的提示:端午从来是民间的节日,只要专制尚未根除,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官方意识形态所称许,更不会进入官方节日的谱系。恰恰相反,端午是民间对专制和国家强权的强烈抗议,在一年一度的浩大怀念中,这两个叛国者和流亡者身上,寄托着中国民间的全部心事。1925年鲁迅先生慨叹中国一向就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端午恰恰是最大规模的对国家叛徒的抚哭。

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异类,一个孤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所有这些节日,形式和内容都高度统一,数千年如一日,从未割裂;只有端午,在今天蜕变成了单纯的粽子节和龙舟节,核心价值消散了,形式取代了内容。人们在吃粽子的时候,仅仅想起了一个图腾化的会写诗的骚客,同时还在担心自己吃到的是不是假冒伪劣的黑粽子。民间的怀念遭遇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改写,甚至连“民间”这个词都被缩略为一系列风俗和乡间小调的集合体。

伍子胥和屈原,借助于端午这一民间的盛大节日,完成了对身体媚术的最后逃离。“结微情以陈辞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九章·抽思》);“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日月忽其不湮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尽管屈原这些表达对楚怀王怨望的辞句被孙次舟和闻一多理解为“文学弄臣”,甚至由此判定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但是,汨罗江畔的“定杀”,毕竟洗净了曾经被污染的躯体。同时,屈原用“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悲回风》)的诗句,向死于同一日的伍子胥表达了追随和致敬之情。

可惜,在伍子胥和屈原死后两千余年,端午精神彻底失落了,刚强、激愤、清洁的端午精神让位于身体媚术的大行其道,世间只余端午其形,而无端午其神了。只有当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时候,人们才想起来端午原来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节日。但是,所谓“抢救端午”无非是和四大发明如出一辙的阿Q心理,端午精神反而更符合韩国精神——韩国精神中的刚强,韩国精神中自尊、知耻、忘我、利他的春秋人格,韩国精神中不向国家强权低头,对强权的清算,不正是端午精神的最好继承吗?而中国呢?居然有专家建议政府出面和韩国联合申遗,这是对端午这一节日“民间性”的极大讽刺,“国家形象”成为“抢救端午”的惟一诉求。在这一争夺战中,没有人去追究端午精神到底是什么,狭隘民族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反讽的是,却并不被国家意识形态所接纳,同时,反向地又是端午精神“民间性”的雄辩证明。

端午精神这样的本土精神资源,就像它的两个非凡代表一样,遭到的同样是被放逐的命运。

伍子胥和屈原,斯人已矣,魂兮已不再归来。端午以及附丽于它的端午精神亦复如此,魂兮也已不再归来。如果不能归来,那就彻底地消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每当听到《离骚》的诗句,便会忆起忧国忧民的屈原。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大早,我们就起身去外婆家吃粽子了。来到外婆家,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的粽香。我仿佛看见翠绿的箬竹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香糯醇厚。

“其实,粽子不止一种形状,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多角形的……”外婆指了指锅里的粽子,说,“粽子的种类也很多。豆沙粽、蜜枣粽、花生粽、蛋黄鲜肉粽等。”听了外婆对粽子的介绍,我笑着说:“我最喜欢的还是蜜枣粽,甜甜的,却不腻。”

粽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竹叶,在灰汤里煮透的米团呈现出通透的琥珀色,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色的玛瑙。轻咬一口,软糯可口。嗯,粽子的味道真好!

那一个个清香四溢的粽子,像一串美丽的梦,那么甜蜜,那么温暖,那么美丽。吃着粽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粽子里有家的味道,有爱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的味道节日的味道---端午949字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DD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端午习俗作文250字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6月23日)端午节,也就是我们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又有多种多样的来源呀、故事啊。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孝女曹娥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孝女曹娥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结果投江了。父亲溺水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了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从此传为神话,断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故事讲完了,啊!曹娥姐姐真是太伟大了,为了找父尸,曹娥姐姐竟投了江。

粽子、面扇子、大蒜蛋……这都是端午主要的食俗,我们中国主要吃的还是粽子,让我们去瞧瞧闽南的粽子吧。闽南棕必须买上乘的烧肉粽,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要调上蒜泥、红辣椒、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肉滑,油润而不腻。啊!听的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真热闹非凡的节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一端午语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佳节,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佳节,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

看,这就是我故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