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529

作文

1000

历史将记住你高二作文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其中不乏文人墨客,智勇双全之士。而我却只记住了其中的你。

一个长寿的庸人跟一个短命的英雄相比,你更想成为哪一种人呢?时间与历史给了我答案。你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即使你只活了36年,但世人却想了你一千多年。

你年少时就表现出惊人的远见,当时的你,不过15岁。却成了孙家的座上宾。而后,你随怀有一腔热血的孙策平定江东,年仅23岁的你官至中郎将。

吴中老将程普因你提拔太快而与你不和,可终了还是被你的品德和才能折服,留下了“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的赞美话语。可见你的才能与品德是如此之高,这也让世人让历史记住了你。

而后,孙策出猎时遇刺身亡,孙权继位。再后来,曹操兴中国之兵南下攻荆州,与吴军隔江而望。吴中大乱,朝庭之上恐慌的气氛逐渐蔓延开来。以至于富庶祥和的东吴大地上,一时间阴云密布,人心惶惶。更有甚者已经出逃各地。而在朝庭上,与孙权同心的,恐怕仅有鲁肃与你了吧。

后来,孙权下定决心,于是拔刀斫前奏案,以表决心。于是你率领三万前锋直抵长江,首战告捷,但你的脸上却全无喜色,只有一脸的沉重,你知道曹操的真实兵力,如今胜利,恐怕是曹操暂避锋芒而已,真正的战斗就要来临了。

曹操自知士兵不习水战,于是将上千船舰连在一起,形成一座水上浮岛。但他却没想到,失败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最后,老将黄盖用苦肉计骗过疑人一生的曹操。参天大火在孔明的东南风下烧得曹操败走华容道,而在你的眼中虽有一丝喜色,但更多的是凝重,你明白东吴又将迎来一位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对手——孔明。

事实也确是如此,但你没想到的是你竟是死的如此之早,你还没有替东吴或者是说替你自己击败这个对手。直到死时,你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沉重叹息。你的死,曾令多少人为之痛哭流涕,叹惜。

你让历史、让世人如何不记得你——周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典故成语故事6:孟母三迁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ǎng)氏守节。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了些丧葬之类的事。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寒饮食习俗历史典故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小寒节气,也已进入数九寒天,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冬季干冷的时候,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注意冬日养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养肾防寒”:要补血、补气、补阴、补阳。民谚也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足见冬日养生进补的重要性。

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一种补,而民俗中在冬日有适当多吃点羊肉、狗肉的习惯,也是一种补。但不要千篇一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顺其自然为好。因此,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贪恋油腻、辛辣的食品,应以补气润燥为主。当然,民谚也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日养生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身体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专家们提倡,要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特别是在阳光出来时锻炼为佳。强身健体,增强御寒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养生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闻鸡起舞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祖逖和刘琨是晋代著名的两个将领。24岁那年,祖逖担任司州主簿,主管文书簿籍。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个很有志向的青年。他们志同道合,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一番事业。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很是焦虑。他们白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回家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谈如何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累了才合盖一床被子睡下。

有 一,他们谈得很晚,刚入睡,刘琨就鼾声如雷。刚睡了一会儿,祖逖猛然听到鸡的叫声,于是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下要大乱 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刘琨揉揉眼,想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于是两人穿衣起床来到院中,拔剑对舞起来,直到曙光初露才去歇后来,祖逖和刘琨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贡献。而他们早年闻鸡起舞的故事更是成为美谈,家喻户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将记住教训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欧洲,绅士与鲜花布满街头,可上世纪的今天,战士与鲜血布满全球,历史教训至今只隔了一条溪流……

1889年4月20日,一个恶魔诞生了,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随着巴尔干半岛这个火药桶的爆炸,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帷幕,整个欧洲都弥漫着杀气,道路上有数之不尽的巡游队伍。慕尼黑的街道上,一大群火热的民众喊着口号,要求参战!在这人群之中,希特勒——一只凶狠的恶狼,正在咆哮,他的眼里,全是野心与对战争的渴望。

战争、杀欲、屠戮开始了,鲜血染红了整个欧洲。利益,军功,贪婪的恶魔吞噬着仅剩的正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欧洲经济大幅下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到处的演说,到处的政变,世界的平衡与正义的光芒在颤抖。

时代的混乱促进了恶魔的成长,给了他们极大的生存空间。希特勒这个超级演说家趁着德国政局的混乱,利用德国人民因战败与《凡尔赛和约》带来的渴望复仇的怒火,一举登上了纳粹元首的宝座。《凡尔赛和约》带来的“假春天”到此结束。

战争的恶魔希特勒用他贪婪的手与狂热的野心启动了战争的机器,战争的绞肉机将生灵无情摧毁,恶魔的世界,到来了!

战争的炮火再一次把世界变为灰色,死亡的气息遍布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百万俘虏被送进集中营。成堆的尸体,成千上万妻儿的绝望之声,炮弹在地上造成的深坑,将正义撕成了碎片。利益、生存、杀戮的恶臭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为了利益对他国的压榨、为了利益对他国发动侵略、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人们开始团结,国与国之间开始联手,与法西斯恶魔来一场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战士流尽了热血,刺刀上的鲜血难以停止流淌,最后,苏联的国旗终于插上了德国的国会大厦,可是……

战争的硝烟使世界已经面目全非了,柏林街头一片惨淡,多少幸福的家庭就比支离破碎。几千万士兵的尸体、几百万妇女的眼泪和那已经凝固的鲜血警告着我们,警告着生灵。放下利益吧,你将多一个朋友,放下对权利的渴望吧,你将获得一片蓝天,放下仇恨吧,自由的女神在天边眨眼!

人类的两次世界大战如同一只洪钟,敲响了自由的轰隆,战火中的血泪滴入了生命的河流,让自由与和平的河流永驻人间吧,和平的阳光在照耀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弟子应联历史典故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先生欲考弟子学才。

一日,先生出上联,要弟子应对下联。

先生出:海棠;弟子应对:山药。

先生又出:一枝,一枝海棠;弟子应对:半截,半截山药。

先生再出:斜插,斜插一枝海棠;弟子应对:倒挂,倒挂半截山药。

接着,先生点点头,又续上:鬓角,鬓角斜插一枝海棠;弟子脱口而出:胯下,胯下倒挂半截山药。

先生心中不悦,但还是接着续:小姐;先生不往下说了。

弟子略加思索,对上:大汉。

先生面色难看,仍然接着:偷看!

弟子心想好对呀,紧跟着:梦见!

先生生气了,提高嗓门:无--耻!弟子大声应道:有情!!!

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弟子。先生心想,看你如何应对。

弟子为难了,总不能拿先生来应对呀,暗自思量一番,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词:师母!

先生脸色铁青,一声不吭转身走了。

弟子心中好生奇怪,怎么一回事?细细品味猛然发现对联上出了问题,暗暗叫苦不迭。

原来连起来就成了这样: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陕西历史博物馆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同行,翻越千山万水的遥远路途,抵达历史气息浓郁的古都西安。这个地方出过许多文物和皇帝的陵墓,不论是临潼伟岸的秦兵马俑,还是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凄丽的夫妻合葬墓,它们藏身在城市之下,仿佛温柔的巨兽,对我轻诉岁月的耳语。

进了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展厅,每个展厅分别摆放着不同的历史文物。走进第一个展厅,门口摆放着一个墩实的大罐子,我便灵机一动——这个展厅的文物一定和罐子有关。果然被我猜中了,不出意外展台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罐子与盘子。虽然在土里埋了几千年,依然可见当年古朴的韵味。最显眼是一个有趣的瓶子,下半身是锥形的,上半身是圆的,旁还有俩"小耳朵“,书上说过,这种瓶子是古代人拿来当打水用的,我告诉爸爸:“这是用来盛水的工具,先用绳子在那俩耳朵上打个结,然后用手托住放入水中,水会慢慢流进去,等水满了整个瓶子,最后托出水来。就有水喝了”。爸爸笑着拍了拍我的头。我们继续往前走,又一个美丽的盘子把我吸引住了。这个盘子真特别呀!盘子下镌刻着几只动物,金光流丽,华贵无比,想来定是王家贵族的私藏吧,连盘子都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尊贵气场。若有缘,真希望也能亲身体验一把这风流贵族家呀!就来到了第二个展厅,看到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和石碗。我不禁惊疑:天啊!这是碗吗?倒是几分像鸟巢呢。看看展板上的介绍:先用藤条辫起来,粘上泥土,放到火里烧,一个碗就做成了。可是,似乎不是很牢固,看起未像我们现在的陶碗。继续往前,看到了北京猿人的头骨,跟正常人的头骨相比,似乎是用哈哈镜把它变了形状,但所有的头骨结构都很明显,眼睛、鼻子、嘴巴和牙齿,格外分明。继续走,我看到了一个石盔甲,哎哟!像是一件用砖头串着的衣服——穿上它的人是倒了什么霉呀!这可有多重呢。爸爸告诉我:“上面的石片啊即使一片也要花费两三个月的工夫,就算上面有四百片,也要好几年呀。这需要很坚韧的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继续住右拐,我们看了武器:剑和匕首。那剑依然很锋利,刀刃淬出银光,肯定是一位上将的随身之物,虽然剑柄已不见,但依然威风凛凛。还有匕首,像是缩小版的剑,一定是某位英勇刺客的暗器。我还看了兵马俑和陶马。人都说兵马俑千人千面,没有一个是一样的,各个样子都不同,动作也不一样。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其实,兵马俑有颜色,而且我发规了兵马俑好像有女性。我还参观了一个小人脸,非常精致与娟秀,用放大镜才看清楚,看了玉婵和玉蚕,至于是干什么用,还要细细研究。前面有几个大鼎,都是青铜制作的,或许它们,才配得上风华绝代一词吧。

不知不觉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走到了尽头。我站在门口,细听风声,仿佛呼啸而过的历史岁月在耳边奔腾,从过去,一直延伸到没有尽头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的回眸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残阳将落,黑夜即将拥拢。人生如梦,就如畅饮一杯美酒,月与我共醉可好。时间随磅礴大江奔去,望月只是凄凉。不见岁月的流浪,只见青春在慢慢隐去。

寒夜森森,是谁乘着醉意,挑灯看剑?孤梦于回,是谁在睡梦中策马扬鞭?旌旗猎猎,是谁在千里之外听见塞外翻弦?是孤旅漂泊的游子,是壮心难酬的将军,是失意落漠的豪放词人。

当年的红衣少年,登高望远,指画山河,雄心壮志犹如东升的红日喷薄欲出,他不是别人,是辛弃疾。华发苍颜的祖父辛赞将自己毕生的缺憾寄托在他一人身上。希望他像霍去病一样横扫,胡沙千里。当本应有一个父疼母爱的童年,但是他的父亲早早的离开,于是他一直随同祖父,面对的是祖父伪仕金国的惆怅,昨日大宋地今日金国城。当时,城头上的旗纛被金的图腾更替,当时的渡头街上荡起的不再是大宋的语言……一个帝国的背景在最后一个余晖隐去,如今在此的流水依然悠悠清闲,谁又知道那是一位将军一襟辛酸泪。

落日楼台的那一抹隐隐而去的斜阳余晖,恰是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断鸿声里的一声秋末的当空长啸,成了对一个帝国的吊歌,平身塞外江南的他已不习惯江南的小桥流水。千里莽莽征程路,原来本想是弓刀事业,阴阳差错换成了纸笔文章。原本一双应握刀的手只能在宣纸上游动,当原本拉的是弓的弦换作了琴弦。谁能体会曾经拥有一颗豪情壮志的心被割祸的感觉?他的命运已被注定,闲散的职位只能让他青旗买酒,近山傍水。他开始在迷芒中自欺了。我醉月明月,醉里且欢笑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只能梦中战场杀敌,策马扬鞭。

历史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玩笑了他一生。自己不也有惊天伟地之才,但是只能手补天裂,落魄了封侯事,可怜了白发生!掩掩英雄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历史人物的精彩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浩气长存的诗句,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时,坚贞不屈,不肯投降而写下的千古绝句。看到这两句诗,大家一定已经猜到这是谁的名句,文天祥,一位我最喜欢、最崇敬的历史人物

文天祥原是南宋的一名大臣。1276年元军南下,占领临安,南宋皇帝被俘。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坚强不屈,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于大都。可他绝不屈服,百折不挠,表现出的高风亮节让世人敬仰!元朝皇帝许诺各种财物和封官加爵等手段进行劝降,但他都不为之所动,并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诗词表现了他忠心为国,一身正气、不畏权势的情怀。最后元朝皇帝无奈,只好处决了他。

我崇敬英雄文天祥,是因为他“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毫无所动,不做亡国奴;我崇敬英雄文天祥是因为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决心和毅力。

漫漫五千年来多少心系天下爱国爱民的志士仁人,多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之士,如荆轲、岳飞、袁崇焕等。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荣耀,他们都是民族精神的化身!不屈不挠,衷心爱国,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国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今天gdp赶超日本,正在拥有北斗导航系统,研制出j20隐形歼击机的强大动力。

然而,今天的中国还不够强大和繁荣,在经济、科学技术、军事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美日强国,还经常受到他们的轻视和挑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栋梁,做为年轻一代的一员,我感到中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去建设,这是多么光荣而艰巨的责任!

我要学习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科学知识;我要学习文天祥的顽强意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学习征途很长,但我将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我的目标就是:长大后为中国成为民主富强的国家而奉献,成为向英雄一样的了不起的人!

英雄已经逝去,英雄的精神永存,在面对困难时,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在骄傲自满时这种精神提醒着我,在建立世界观的进程中指引着我……文天祥,一位永远受我和世人喜欢和崇敬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历史影/视观后感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处瑰宝,是世界上的奇迹。这部纪录片还原了历史,再现当时长城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虽说长城在古代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者所修建的,而且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无数的劳动人民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屹立在那里,从古而来,染着古代的风,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成为了民族的象征。很难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建成如此精巧的建筑是多么的伟大。

从历史中而来,这部纪录片以一种十分严谨和创新的方式,抛开了人们对于长城的旧知识,讲述了最新关于长城的研究成果。这是一部有着科学家参与的纪录片,权威却不失风趣。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那么这是很值得推荐的一部记录篇。

科学家们进行着实地的考研勘验,还原了那些缺失的历史,使得长城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历史也变得更加的厚重。

登长城,一砖一瓦带着青墨色,庄严肃穆,巍峨延长。从秦长城看尽秦王朝的兴盛衰败,这万里的“结界”在秦朝是由蒙恬将军亲自带人建造而成,用来抵抗来自北方的匈奴。

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自我的封闭做法,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这是必须的,保家卫国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职责所在。这样的一个巧夺天工的建筑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不同的角度看历史,不同的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内讲述这段秦王朝的修城史和灭亡史,使得这段历史更加的丰富。

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通过了许多大量3D动画镜头来还原当时的秦朝修建长城的全过程。科技发展的今天,让我们可以不再通过想象力,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以前我们脑补的修建画面。茫茫的草原,广阔的山林田野,劳动人民就是在这样险峻的地方,洒汗水流鲜血,一点点建造出了巍峨长城。

走在长城上,你的心是激动的,心中似万马奔腾,就像回到了过去一般,让你整个人都变得高大有气魄。这样的一座墙沾满了鲜血,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以后的数千年里,这道城墙都发挥了它的防御作用,保护了百姓,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可能正是这样的一种气概,造就了华夏儿女坚定的防抗精神,面对敌人不放弃抵抗的大无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典故:天降甘露事件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李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就容易摆布了。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您怎么啦?”

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做历史老师的三个阶段——集体教研发言稿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一位刚刚担任历史课的老师,问了我一句:历史课应该怎么上啊?我竟然不假思索的说:第一个境界是划一划,背一背;第二个境界就是拓展;第三个境界是整合。

在回答完以后,我觉得又太仓促了。又仔细想了想,应该说是三个台阶,更为恰当。

原先,很多人认为,教历史就是让学生看书本,划一划,读一读,背一背,把该背诵的让学生背过,就算上完一节课了。其实,这只是初级的,应付性的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的总体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首先是泯灭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只是本来是丰富多彩的,绚丽多姿的,在老师机械性的划、读、背中渐渐迷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历史仅仅是迫于教师的威严,住家丧失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史,怎么能这样学?这应该不是学生们所期望的历史课堂。但在先前,大部分的课堂就是这样的情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的历史课本变得越来越薄了,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介绍的不甚明确,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知道前因后果。而每个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有其深刻原因的,课本上所出现的孤立的,稍显零散的历史事件,是应该需要教师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让学生明白,每个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有其原因,很多的历史事件其实是相互联系的。特别在补充、介绍历史事件的前因时,很多的学生都喜欢听。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就加上了,日本和中国一样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命运,但是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继而,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介绍失败的原因是,可以补充上当时的日本天皇为了建造军舰,每天只吃一顿饭的故事,而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生日庆祝,竟然挪用了海军的军费。两下一对比,胜败就会一目了然了。学生们非常喜欢听这方面的补充内容。当然,补充内容,应该还包括记录当时事件发展的史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材料题中的内容。这,也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特别是材料题的补充,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考试的时候经常地考,二是让学生能够从另外一个眼光(或许是历史评论者的,或许是历史事件当事人的)来看待历史。从一种和课本介绍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的发展,学生能够明白的更加的透彻。

在学习新课或复习阶段,还经常遇到需要整合知识的情况。例如,在学习一节课的时候,有时会将前后内容整合起来。(这种情况在优质课评选中,经常出现)有时会将前后内容串联亲爱。例如:明朝八股取士的学习中,很多的老师就会联系原先学过的科举制的诞生。这就是整合的一个范例。当然,用的最多的还是我们初三历史的复习过程中。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复习,就是极其典型的整合情况。而且,这也是考试中经常考的地方,现在的考试,特别是后面的材料题,已经不会单纯的考一课的知识点,而是整合好几课的内容来考,甚至中国史、世界史的内容穿插起来考。

这三个阶段,应该是递进的,对初教者来说,经历第一阶段是正常的,但时间要短;第二、第三阶段需要经常交叉使用。现阶段来说,单纯的讲授课本知识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历史课成为学生愿意学习的一门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面对历史展望未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是屈辱的。看哪!那19世纪初的鸦片战争,让中华民族烟雾缭绕,让中华子民饱受磨难与煎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听哪!那南京大屠杀中一刀刀的刺杀声,人民的呼喊声,还有那血淋淋的斑点,构成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30多万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微风中摇曳着,直到消失。虽然这些往事已成回忆,但这是中华民族不可抹去的一幕。回首,仍旧发出感慨!

但此时的中华民族早已与过去不同,在人民领导的带领之下,中华民族步入了小康社会,勤劳朴实的中华人民经过劳动,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而此时,我们更加走进了一个新时代——21世纪。21世纪与20世纪有很大的不同,人民的观念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呢?当然,人们更学会了享受生活,人们更加会追求时尚的生活。自然,社会也不缺乏栋梁之才,在如今,一批批科学家涌现,为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秘密;一批批教师涌现,像辛勤的园丁一样 ,为祖国培育花朵。

而21世纪的我们,便是那老师口中祖国的花朵。对于我们这些花朵来说: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当然,在我们身上也体现着全新的品质,比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大公无私等等。新时代的孩子们,从小就被净化了心灵,我们的心是向善的。记得有一天,天空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雨滴“哗哗啦啦”地从天际飘落下来。我因从家来得急,忘了带雨伞,这情景可把我给急坏了,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正在我准备顶着大雨回家时,准备做一只“落汤鸡”时,一个向来都不大爱说话的同学却说了一句:“用我的伞吧!我还有一把呢。”我当时就愣住了,吞吞吐吐地说:“谢谢!”当时我的心里十分感激,在大雨天中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滋味,还感到了友情的重要。我知道,我们的未来便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强祖国就强,我们 进步祖国就进步,我们雄于地球祖国就雄于地球!

现在,中华民族雄立于亚洲之上。21世纪的孩子们,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品质吧!让我们手拉手向着未来进发!未来,会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美玉“和氏璧”由于质地优良,因此扬名天下,成为人人都想一睹的至宝。后来,这块宝玉被赵惠文王所拥有。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听说此事,便想霸占此玉,并借机欺辱赵王。于是,秦王提起笔来给赵王写了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

赵王接到这封信件,明知这是秦王使诈,想将美玉骗到手,可是要是不把玉给他,他又会把此事当做借口,攻打赵国。而当时秦强赵弱,一打起仗来,赵国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赵王对此事无法决断,因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愁得不行。

这时,有人对赵王说,平民蔺相如是个饱学之士,经常帮人解决难题,如果请他到宫殿上商议,或许能出个好主意。赵王听说赵国有此奇人,心中非常高兴,忙派人宣蔺相如来见。

蔺相如见到赵王后,就请求由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走一趟。他说:“假如秦国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那么这笔买卖也挺合算,我就把玉留在秦国;如果他们没有献城的诚意,我再把玉完整无缺地送回我邦。”

赵王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太冒险了,但又想不出别的主意,只好拜蔺相如为使者,命他到秦国去献和氏璧。

蔺相如到了秦国,来到秦王宫中,把和氏璧双手奉上。秦王将美玉捧在手中,喜不自胜,根本不提用十五座城交换的事情。

蔺相如看秦王并无献城之意,便赔着笑脸对秦王说:“这块美玉上有一块瑕疵,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来,待小臣指给您看一看。”

秦王虽然狡诈,也中了蔺相如之计。他一心想看瑕疵到底在何处,就把美玉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手捧美玉,靠在柱子之上,怒气冲冲地说:“依我看来,您并不想把十五座城交给赵邦,只想欺辱我国,让天下人看我家大王的笑话!所以我用计调回宝璧。您如果逼迫我,我的脑袋和美玉就在柱子上一块碎了!”

秦王一心想得到美玉,生怕有所损坏,急忙从旁劝阻。他一面表示绝不食言,一面答应斋戒几日后举行迎璧大典,让蔺相如将和氏璧正式献上。

蔺相如根本信不过秦王,回到住处后就将和氏璧交给随从,让他将璧送回赵国。

到了秦王举行典礼的那天,蔺相如严肃地对秦王说:“我已派人将和氏璧送回我国,您如果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献与我国,我国大王一定会将和氏璧给您送来。如果不这样,您即使把我杀死也无济于事。因为天下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义的!”

秦王勃然大怒,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得放蔺相如回国。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盖世奇功,赵王就将他由一介平民封为“上大夫”,位列朝堂之中,专门为君王出谋划策。

成语释义

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原主。

故事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出处译文

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人物600字作文高中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畅游西湖时,总是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登顶庐山时,总是不自觉涌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圆月缺,年年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饱含了多少希冀。

遥望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风流人物辈出,但总是那抹屹立在赤壁之上高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略显沧桑的身影,清晰的明显,胜过了时间。

一入官门深似海

苏东坡一生在官场宦海中沉浮,但却三次遭贬,东坡有抱负,有主见,绝不肯随意附和别人,从而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仗义执言,很有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味道,这是他可爱之处,也是他老吃亏的原因,他与新党公开叫板,与旧党政见不合,可想而知,两党派里都没了他的席位。

纵观苏子做官一生,虽有荣耀和显赫,但荆棘远多于鲜花,磨难远超过安适。正如戏剧中所说,悲剧总是比喜剧深刻。

正式这种坚执己见,不随波逐流的个性人格,使孙东坡饱经忧虑和磨难,也正是这种独立不改的想人格精神,成就了东坡的崇高与不朽。

远离官场更逍遥

生活不幸文章幸,这大概是人世间一种独特的二律背反。生活的坎坷往往造就文章,政坛生涯的暗淡却让苏东坡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顶峰。

苏轼游览黄州赤壁期间,咏出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句一出,我们犹如看到了赤壁那惊心动魄的美丽,同时,也感受到了他那潇洒而多情的感伤。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他的诗,诙谐幽默,却又极具情趣与哲理;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文风平易自然,但却挥洒自如,坦露真情。

苏东坡的一生,诗文书画,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苦难以人成熟,深沉和达观。或许推动他在艺术上有至高的造诣,却是他那旁人没有不平坦的经历。

苏东坡的艺术,可谓是“清水芙蓉”式的平淡,也是“盛如夏花”般的绚烂。

东坡在去世的那年,在一首诗中像是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问号: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在这“三州”,我们见识了什么是“河东狮吼”;我们品尝了“东坡饼”的味道;我们领略了大江东去的豪迈;我们学会了做旷达的自己。

历史的长河并没有在他的身上多做停留,依旧呼啸着向前涌去,但那抹豪迈、旷达但又略带沧桑的身影,却永远印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在同一件文物上,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追求,从第一期节目即可窥见一斑。首期展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一起血脉相依的守护人。这一切,都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国家宝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这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是续接历史、让昨天与今天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节目,也是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真正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如此格局开阔、气势磅礴的节目,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将记住荆轲高一优秀作文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瑟瑟的寒风在抚摸着壮士的脸庞;冰冷的易水在诉说着千年的冷凄;森森的树林也摇摆着干枯的手臂。一瞬回到千年之前,与那个他对视。看见了他心中的悲伤与眼中的无奈。

易水送别,北风寒,冷彻心骨;萧萧声呼,悲于天,撼人肺腑。但淡淡的哀风随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我和而歌的声音,渐渐消逝。留下的仅有对秦国的愤恨,与之后的激昂。

雪白的一片,对映着沧蓝的一片易水,冰天冷月,残阳似血,马嘶声咽,北雁鸣空绝。英雄也落泪。眼前的景象也慢慢模糊,泪水浸湿了他的眼睛。太子丹及宾客的身影也逐渐变成了一个个白点。樊将军的首级还装在那个匣子里发出淡淡的寒意。我再看了眼那个玉匣,在心中默默到:“樊将军,我马上会下去陪你了,同那暴君一起。”我越发感觉自己不能失败,眼神慢慢地变得坚定起来,继续走向那秦王的宫殿。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蒙嘉,他向秦王请示,秦王答应我在几天之后接见我于咸阳宫。趁着这几天的闲暇,我我走进了秦王的书房。看着那竹简上一个个狂放的字眼。我竟一霎那的痴了!满篇的雄心壮志无不透露出秦王的野心。一道道政治上的策划,一篇篇战胜六国之后的安排,秦国现在如此的强大,吞并六国乃天意也。我若刺杀了他,让天下百姓仍处于战乱之中,究竟是对还是错呢?我心底一声又一声的疑问;太子丹离别之前的一个又一个的问候,更让我拿不定主意。我沉默着,沉默着……又暗自思索了一会儿。眼神再一次变得无比坚锐,转身便回到了我的住处。

几天后,秦王果然召见我进入了咸阳宫。我手捧着玉匣子,身后,秦武阳捧着地图跟着,他看着秦王,却又些发抖,他感到害怕,人类面对死亡时不可抑制的恐惧。两旁的大臣,一个个站在大殿两侧,而站在大殿上的那道身影无不透出一股尊贵的气势。“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一定是当代秦王吧!我献上盛有樊将军首级的玉匣,又将地图放在了桌上。再看看殿前那道身影,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犹豫。

图穷匕现,我一把握住匕首,心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我追逐着秦王,看着他脸上威严的神态已不复存在。两旁的大臣身躯也不再挺直,就在这一瞬间,他们变得惊慌失措。我恍然间也下定了决心。“咚”的一声响,匕首刺入了坚硬的柱子上,秦王也在那一霎那间恢复了常态。他拔出剑在我的身上刺出一道又一道的剑痕,鲜血汩汩地流了出来,我仍是装出一脸不屑的神情望着秦王,因为我是太子丹派出来的刺客,我代表的不仅是我,还是整个燕国。我痛骂道:“要不是想生擒于你,何至于此!吾死不足惜,只是未能报答太子啊。”至此,我放声大笑,笑声好似在大殿上久久不绝。

我紧紧的闭上了双眼,又想到了那一天在书房里看到的一切。我笑了,虽然我未完成太子丹的任务,可是我却让天下苍生免于战火。

后世的人们都知道了我的铁血忠心。但他们都没有看见我死后的那滴英雄泪――道出了我的不屈和自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将记住她的微笑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她笑起来很丑,她笑的时候嘴角不会往上扬,只会发出一阵又一阵刺耳的笑声。她笑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欣赏,当她努力咧嘴微笑时,旁边的陌生人也会自觉地将视线转换它处,她的笑充斥着孤独。

我不止一次嫌弃她的微笑。我也未曾看到她眼角的泪珠正在滴落,我只望向她那顰脚的微笑。当她鼓起勇气微笑时,收到的尽是白眼和嘲讽,那一刻,她的笑声戛然而止,有那么一行浑浊的小溪从她的脸庞晶晶淌过无声无息的濡湿枕巾,停留在那一瞬随及蒸发于夜。

她不曾笑了,我的耳边流转的笑声慢慢消失,那股笑声流逝在时光中封存,我从未想过,那刺耳的笑声会有那么一天不再出现,我凝视着她的脸庞,本就僵硬的脸再也不会有暖意的显现,我突然期待,突然盼望,我的耳边还会有那笑声萦绕,连绵不断……

我在收拾屋子时,发现了那湿透的枕巾,我突然意识到在她的微笑中有隐藏的痛楚不曾被人发掘,它孤寂的在夜晚出现,在白天隐退,原来,那份痛楚被历史辱没,还是露出暗淡的光在闪烁,我想她的微笑其实很美,她的脸庞也有了暖意。

她依然漫无目的的生活,她眼睛的空洞扩大,像是要将这个世界吞噬,我胆怯了,我想要她的微笑浮出她的脸庞,她的笑声再次响彻这间屋子,大案我却迈不出腿,说不出心中所想的那些话,我终究是将自己的嘴闭紧了,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她笑了,笑得像个孩子一样温和,天真。她的笑犹如三月的春风拂过我的心头,撩动我的心绪。

现在的她,不再隐藏孤寂,因为她愿意将她那悲寂的故事和我分享,我将与她携手带着崭新的笑容面向全世界。她的微笑,似破土的春芽,正大方接受春雨的洗礼,即将沐浴阳光的照耀。

我希望,历史可以续写她的微笑,铭记她的笑声。因为,她的笑容绽放得很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倾听历史的声音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本以为寸阴若岁,其实,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天意弄人。四个字,道尽了人世间的辛酸苦涩。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翻开沉重的史书,我仿佛听到了一声声叹息。

那是悲凉与苦涩。

本“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李清照,在遇见她命中人后,在两人从此阴阳相隔后,竟落得“人比黄花瘦”。时隔经年,寒暑老却的不只是年华。不再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刹那芳华;不再有“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的恣意闲适。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当她站在被苍凉追逐的尽头回望,叹着自己染上孤寂与无尽相思的人生,想着“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的物是人非,是否会欲语泪先流?

那是绝望与无奈。

通音律,擅歌舞,精琵琶的杨玉环,在经历一个男人,出家为女道士后,一朝被选在君王侧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因一曲《霓裳羽衣》宠冠后宫,虽因妒而触怒玄宗两次,可最后终是被玄宗重新宠爱。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但,自古帝王多无情。在马嵬坡兵变时,唐玄宗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却逼着这个曾经的枕边人上吊自尽。当面对皇帝冰冷与惊悸的神情,终逃不过一死杨玉环是会含泪成全还是拼死反抗?

那是悲愤与解脱。

马嘶龙吼,硝烟烽火,残阳如血,月影长河。那脸戴狰狞面具,身披厚重保甲的将军,就是北齐的战神——兰陵王高长恭。他为国家为人民戎马一生,却因声望太高,功高盖主而遭皇帝嫉妒,最后竟死在了一心想保护的兄弟手里。不知走到人生最后一刻时,他是否因此而悲愤?是否会为了从此而不用再杀人,不用再面临那横尸遍野而感到解脱?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豪叹;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怅叹;仓央嘉措“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的凄叹;李白“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的殇叹;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婉叹;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慨息;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苦叹;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思叹;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叹;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叹……

谁也逃不过岁月的轮回流转。看枯藤长出枝桠,才恍然,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混混沌沌,转眼即会终了。于是所有的荡气回肠,爱恨情愁,金戈铁马都一并掩在了厚重的史书里。

望向苍穹,只见天边满月,洒照寰宇,千里同辉。我轻轻合上了眼,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历史声音

声声慢,声声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髦的雄心历史典故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曾梦见三马同槽吃草。曹操怀疑这马是指马腾父子。但是,马腾已经死了。曹操找来自己的谋士贾诩,让他解梦。

贾诩很不负责的说:“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之后,曹操就不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然而,让曹操没想到的是,他死之后,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的魏国的大权,这距离曹丕称帝也不过三十来年。

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所以他也就掌权了两年,就去世了。若是司马懿在地下能遇到曹操,可能会为他揭开三马同槽的谜底。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曹操无法再为曹魏做出什么了。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当了大将军,二儿子司马昭当了骠骑大将军。司马师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已经长大的曹芳给废除了,同时立了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

当时,曹髦才13岁,司马师想的很好,曹髦年幼,只能任由他摆布,一定没能力反抗自己的。但是,司马师看走眼了,这也不怪他,谁让他一直有眼疾呢?曹髦虽然年龄小,但很有野心,他并不甘心当司马家的傀儡。

四年后,司马师因眼疾去世了,司马昭接替了大哥的大将军之位。司马师千叮咛,万嘱咐,要让司马昭管好手里的帅印。司马昭掌握了大权之后,自封高督公,允许佩戴兵器,穿着革履上大殿,就差称帝了。百官们也都是见风使舵的主,于是纷纷奏请司马昭代魏称帝。不过,司马昭给拒绝了,因为他铁了心要学曹操。

曹髦见此心中非常不安,他不想跟曹芳一样,被废除遭受侮辱,于是,决定拼死一搏。曹髦召集百官商量对策,准备先发制人,罢黜了司马昭。

中间有两个大臣却跟司马昭一心的,他质问曹髦:司马公为曹魏立下大功,陛下,你为何造反?曹髦心中难受极了,到底谁是皇帝,到底谁要造反?于是,曹髦怒气腾腾的回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说完,就带人杀向了司马昭的府邸。不过,才走到半路,曹髦等人就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给拦了下来。之后,曹髦就去见曹家的历代祖先去了。

曹髦的雄心壮志没有实现,但是他临死前喊出的那句话,却成了流传千年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爱游泳,有的人爱美食,有的人爱跑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而我最喜欢历史……

我特别爱历史,就拿一件事来说吧,就是读历史、背历史。就在三下时,我对枯燥的历史突然感兴趣了,并且还努力看书学习,在四年级时,我就会背《鸿门宴》了。但是我近几天发现,我渐渐地有一点忘了。于是我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就是每天读一遍背一遍。行动开始了,我每天坚持着。但是有一天我和妈妈有一点事就迟了一点回来,到家已经有十点了,我立刻拿出在书房的《史记》,大声读起来。十五分钟过去了,我要背时,妈妈生气地对我说:“快一点,好睡了,明天又要赖床起不来了。”我说:“没事的,这才几点啊,再说了我是不会迟到的。”妈妈听了,不管我就立刻上床睡了,我背完时已经十点半了,我也立刻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我一直赖床到七点半,我立马起来像赶火车一样洗漱、吃早饭、到校。到学校早已八点十五分了,我只好到班级门口乖乖罚站。我站了十五分钟,腰酸背痛,脚都发起了阵阵麻痛的感觉。

放学回家被妈妈知道后,她笑了笑说:“你看看不信我说的,一定要搞得那么迟才睡,被罚站是你活该,谁让你不听我的话的。”我不敢顶嘴,我的心里默默地想:我不能因此事而放弃我热爱历史的这颗心啊!晚上,我又照这样做了一遍。

第三天,我醒了,心想:我不能赖床,我要让妈妈输得心服口服。然后,我果然起来了……

历史让我收获了一份知识,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更让我深深地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