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下一句接什么成语【汇集20篇】
水深火热用来形容老百姓所受的灾难,像水那样越来越深,像火那样越来越热。小编收集了浩然正气下一句接什么成语,欢迎阅读.
浏览
5981作文
1000有关说的成语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1、说白道黑、说白道绿、说长话短、说长论短、说长说短
2、谈圆说通、虚废词说、异闻传说、一隅之说、郢书燕说
3、讲是说非、能说惯道、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说今道古、说时迟、那时快
4、成事不说、代为说项、弹空说嘴、道东说西、道听涂说
5、说地谈天、说东谈西、说短道长、说短论长、说古谈今
6、谈古说今、有说有笑、众说纷揉、二话没说、看人说话
7、说好说歹、说好嫌歹、说来说去、说梅止渴、说千道万
8、论今说古、谩辞哗说、能言快说、懦词怪说、千言万说
9、詹言曲说、枝词蔓说、指东说西、指桑说槐、着书立说
10、稗官小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著书立说、二话不说、会道能说
11、道西说东、诡言浮说、和颜说色、横说竖说、胡说白道
12、胡诌乱说、话长说短、家至人说、街谈巷说、论长说短
13、秕言谬说、不容分说、代人说项、东谈西说、逢人说项
14、能说会道、善为说辞、说一不二、说黄道黑、生公说法
15、口说无凭、空口说白话、空费词说、门到户说、梦中说梦
16、观眉说眼、胡说乱道、盲人说象、便辞巧说、不由分说
17、说千说万、说亲道热、说是道非、说是弄非、说是谈非
18、花说柳说、胡说八道、好说歹说、讲经说法、家见户说
19、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谈空说幻、谈情说爱、谭天说地、谈玄说妙
20、说三道四、说古道今、不经之说、不刊之说、长话短说
21、痴人说梦、打开天窗说亮话、道听途说、敦诗说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2、淫辞邪说、异端邪说、众说纷纭、指山说磨、自圆其说
23、说东道西、说来话长、为人说项、虚词诡说、现身说法
24、说嘴郎中、谈空说有、说长道短、谈天说地、说黑道白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冰山难靠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成语拼音] bīng shān nán kào
[成语解释]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典故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成语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tuan)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动乱,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篇2: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一技之长
Gong sun Long , is a famous scholar lived in the State of Zhao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BC). He had kept a circle skilled people around
him. He often said, "A wise man should welnete anyone with a specialty."
One day, a man dressed in tattered(破烂的) and dirty clothes came to see him
and said to him:" I have a special skill. "
Gong asked: "What is it?"
"I have a loud voice and Im good at shouting."
Then Gong turned to his followers and asked," Who is good at shouting?" But
none of them answered "Yes ". So the scholar took the man in.
Some days later, Gong and his followers went on a trip. They came to a wide
river and found the ferryboat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All of them
had no idea. Suddenly, Gong thought of the shouting expert and turned to him,
"Can you have a try?" The man realized it was the chance to show his skill. He
shouted to the ferryman as loud as he could, "Hey, ferryman, nete here, we want
to cross the river." As his voice ended, the ferryman came to fetch them. Gong
was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new follower.
Later, people use it to describe anyone who has a special professional
skill.
篇3:伤弓之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成语解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成语繁体:傷弓之鳥
成语简拼:SGZN
成语注音:ㄕㄤ ㄍㄨㄥ ㄓ ㄋ一ㄠ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伤弓之鸟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惊弓之鸟
成语例子:败了的,似伤弓之鸟。(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
英语翻译:the bird that has been injured by the bow
成语故事:
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篇4:洋洋自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汉语拼音】yáng yáng zì dé
【近义词】:洋洋得意
【反义词】:垂头丧气
【成语出处】1、铁厓《名说》:“鄙陋之夫以一材一艺自诩,腐朽之士以一文一诗自矜,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2、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成语解释】犹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洋洋自得造句】她洋洋自得地以为她把屋子布置得比她兄弟在时更能吸引朋友。
【洋洋自得的成语故事】
《官场现形记》第45回:屈指一算:“帐房老夫子一位,本官二老爷两位,王二瞎子三位,连自己一共才有四个人。人头太少,索性多请两位,把南关里咸肉铺老板孙老荤,东门外丰大药材行跑街周小驴子,一齐请了来,大家热闹。料想他们听见我请的是州里二老爷、帐房师爷,他们一齐都要赶得来的。况且如此一请,人家晓得我同州里要好,目下于我的事情也不为无益。”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篇5:表示说的成语
全文共 11578 字
+ 加入清单[牙白口清] 比喻说话清楚。
[口出大言]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说一不二] 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涩于言论] 形容说话迟钝。
[一长一短] 形容说话絮叨。
[水泄不漏] 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口干舌燥] 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巴巴结结] ①勉强,凑合。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
[吞吞吐吐]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嗫嗫嚅嚅] 犹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口吐珠玑]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下阪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一字一板]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巴三揽四]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尖嘴薄舌] 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口轻舌薄]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轻言细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油嘴花唇] 形容说话油滑虚浮。
[称雨道晴] 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搔到痒处] 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泥中隐刺] 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谈言微中]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轻言轻语]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头头是道] 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分风劈流]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尺水丈波]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一尺水十丈波]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寻风捉影] 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有的放矢] 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井井有条] 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夸夸而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娇声娇气]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颠三倒四]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井然有条] 犹言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有天没日] 比喻说话毫无畏惧和顾忌。
[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口角生风]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拖泥带水] 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破绽百出] 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一箭上垛] 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刺刺不休]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言简意赅]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唇焦口燥] 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唇焦舌敝]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守口如瓶] 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数黄道黑] 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有声有色]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明白了当]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滚瓜流水]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东扯西拉]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数东瓜,道茄子] 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油嘴滑舌] 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直截了当]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一言为定]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唇敝舌腐] 犹唇焦舌敝。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哓音瘏口]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金针见血] 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转弯抹角] 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夹枪带棍] 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拐弯抹角]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量凿正枘] 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指东画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指东划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一针见血]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怯声怯气]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一是一,二是二]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指天画地]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咬音咂字]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打蛇打七寸] 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捕影系风]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半吐半露]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低声下气] 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乳声乳气] 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恶声恶气]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握风捕影]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抟空捕影]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南腔北调]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字字珠玑] 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慢条斯理]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留有余地] 比喻说话办事留下可以回旋的地方。
[比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悬河泻水]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郑重其事]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滔滔滚滚] 大水奔流的样子。常比喻说话连续不断。亦比喻声势浩大。
[淡而无味]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结结巴巴] 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唇干口燥]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轻言软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同“轻言细语”。
[油腔滑调] 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不严肃。
[沾泥带水]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慷慨淋漓] 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口含天宪]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隐约其辞] 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含着骨头露着肉] 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蔓不支] 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言重九鼎]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九鼎不足为重]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铁板钉钉] 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
[驴唇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望风捕影] 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无的放矢]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言简意该]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量枘制凿] 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同“量凿正枘”。
[露尾藏头]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藏头露尾]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七搭八搭] 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
[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声如洪钟]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三缄其口]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呶呶不休] 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不知所言]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慢条厮礼]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慢条斯礼]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慢条丝礼]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慢腾斯礼]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有气无力] 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乱坠天花] 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
[开台锣鼓]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直捷了当] 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同“直截了当”。
[直接了当] 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同“直截了当”。
[一则一,二则二]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哼哼唧唧] 形容说话装模作样,拿腔拿调。也形容生病时的呻吟声。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口衔天宪] 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宪”。
[天花乱坠]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项庄舞剑]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七搭八扯] 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同“七搭八搭”。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闪烁其辞] 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隔靴搔痒] 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点手莋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点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旁敲侧击]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天华乱坠]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同“天花乱坠”。
[隔靴抓痒]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同“隔靴搔痒”。
[隔靴爬痒]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同“隔靴搔痒”。
[滴水不漏] 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点指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点指莋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莋脚”。
[平铺直序] 铺:铺陈。序:叙述。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也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乏味,重点不突出。亦作“平铺直叙”。
[大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系风捕影] 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单刀直入]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四平八稳]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滔滔汩汩]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一字一句] 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
[三句不离本行]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粗中有细] 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象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吱哩哇啦] 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
[呢喃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喃喃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灵牙利齿]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自相矛盾]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箭穿雁嘴] 比喻不开口说话。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令人喷饭] 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漏洞百出] 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花遮柳掩] 比喻行动或说话躲躲闪闪,不实在。亦作“花遮柳隐”。
[顺水推船] 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顺水行舟] 顺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疾言厉色]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声厉色]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言怒色]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疾言厉气]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离题万里]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疾言遽色]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言类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词钝意虚] 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疾言倨色]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言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舌尖口快] 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顿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伶牙俐齿] 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鸮心鹂舌]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鸮心鹂舌]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烟不出火不进]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一鞭一条痕]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
[出言吐语] 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言吐气] 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言吐词] 犹言谈吐。指说话。
[嚼铁咀金] 指说话斩截。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轻言肆口] 指说话轻率、放肆。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东支西吾] 指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不知高下] 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祸从口出] 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直言贾祸]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直言取祸]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通情达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强唇劣嘴] 指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轻言寡信] 指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言寡尤,行寡悔]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上篇上论] 指说话引经据典,有根据。
[不着边际]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东拉西扯] 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
[指东话西] 犹言东拉西扯。指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青口白舌]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遮前掩后] 指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夹七夹八] 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故甚其词] 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不知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言听事行]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望风希旨]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不识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望风希指]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要言不烦]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辞不达义] 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恰到好处]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帮闲钻懒] 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口出狂言]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闲言碎语] 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开宗明义]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绵言细语] 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简明扼要]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自圆其说] 圆:圆满,周全。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支支梧梧] 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同“支支吾吾”。
[支支吾吾] 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亦作“支支梧梧”。
[望风承旨] 指说话行事同机迎合他人意旨。见“望风希指”。
[无可厚非]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未可厚非] 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着三不着两]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词不逮意]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文不对题]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转喉触讳] 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少言寡语] 指平时说话不多。
[适如其分] 犹言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恰如其分] 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来回来去]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狗屁不通] 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贻人口实]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口不择言]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切切私语] 指私下小声说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遣辞措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遣言措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遣词造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遣词立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遣词措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句斟字酌]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隐晦曲折] 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钝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气壮理直] 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齿落舌钝] 指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放言遣辞] 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智小言大] 指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途途是道] 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名正言顺]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爱口识羞] 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
[膏唇岐舌]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指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金口御言]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一窝蜂]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板上砸钉] 比喻事情已定,不容变更或说话算数。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顺水推舟]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顺风驶船] 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
[轻描淡写]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隔墙有耳]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出言有章] 说话有条理。
[言而不信] 说话不讲信用。
[言颠语倒] 说话颠三倒四。
[强嘴拗舌] 说话倔强的样子。
[言必有据] 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尖酸刻薄] 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言气卑弱]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出言无状]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恶言厉色]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嘴甜心苦] 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侈侈不休]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正言不讳]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开口见心]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言而无信]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言之有序]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言高语低]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谭言微中] 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唠唠叨叨] 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遮三瞒四] 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笨嘴笨舌] 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言行相悖]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开口见胆]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同“开口见心”。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郑重其辞]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是非口舌]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膝语蛇行]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载笑载言] 边笑边说话。
[直言无讳]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直言勿讳]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直言无隐]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声色俱厉]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人微言轻]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窃窃私语] 背地里小声说话。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是非只为多开口]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刻薄寡思] 寡:少。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
[张大其词] 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杀彘教子]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讷口少言]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开口见喉咙]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重厚寡言] 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心拙口夯]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直言不讳] 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沉重寡言]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沉厚寡言]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沉重少言]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出言不逊]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身微言轻] 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沉静寡言]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喃喃自语]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平铺直叙] 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人微言贱] 犹言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缄口不言]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沉密寡言] 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一吹一唱] 吹:吹嘘。唱:唱和。两个人说话,互相帮衬。
[加油加醋]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加油添醋]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同“加油加醋”。
[加油添酱]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同“加油添醋”。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沉毅寡言] 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南蛮鴃舌]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木讷寡言] 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沉默寡言] 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对牛弹琴]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大辩不言]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阿谀谄媚]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罕言寡语]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口出不逊] 逊:谦逊。说话极不谦虚。形容狂妄自大。
[立谈之间] 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言听行从] 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舌敝唇焦] 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不言而谕] 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举止言谈]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轻嘴薄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
[察言观色]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附耳低言]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罕譬而喻]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之乎者也]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鹦鹉学舌]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颐指气使]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轻口轻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轻口薄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支吾其词]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缄口结舌]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钳口结舌] 钳口:闭口。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潜移默化]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不声不响] 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声不气] 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声不吭] 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言不语] 不说话,闷声不响。
[金舌蔽口] 比喻闭口不说话。
[碍口识羞]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闭口结舌]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默而识之]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金人之箴]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金人之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沉吟不语]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钳口不言]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缄口无言] 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面面相觑]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目目相觑]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同“面面相觑”。
篇6:成语权宜之计故事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解释】: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后来,人们引用“权宜之计”这个成语,来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篇7:文言文的成语故事1:曾子杀彘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篇8:遇人不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注音】yù rén bù shū
【出处】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
【解释】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结构】紧缩式
【同韵词】神情恍惚、豕窜狼逋、汗不敢出、妙语连珠、韫椟未酤、乘虚迭出、东冲西突、和氏之璧,隋侯之珠、罪不胜诛、屋下作屋。
【年代】古代
【谜语】坏老公
【英语】to be married to a bad husband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描写女人的艰难生活,谈到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就会不幸福,直到最后被丈夫遗弃,她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遇人不淑。
【成语举例】谁知彩凤随鸦度,遇人不淑遭摧残。 清·陈春晓《卖花婆》
篇9:关于成语火中取栗的故事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十七世纪法国作家 拉·封登的预言诗《猴子和猫》中说,一只狡猾的猴子把栗子放在火里烧熟,然后骗猫替它取出来,猫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却吃不到栗子。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注意’:①“栗”不能写作“粟”(su),
②不能用于比喻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从前有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到农家院中正在炒栗子,猴子馋得口水直流,就问猫喜不喜欢吃栗子。猫表示想吃,猴子叫猫趁主人不在场时去烧着火的锅里拿栗子,猫忍着烫把栗子一个一个拿出来,猴子则在一旁乐呵呵地一个个吃栗子。
篇10:战争的成语故事_3100字
全文共 2951 字
+ 加入清单【坚壁清野】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篇11:打里打外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成语名字】打里打外
【汉语拼音】dǎ lǐ dǎ wài
【近义词】忙里忙外、内外兼顾
【反义词】顾此失彼
【成语出处】浩然《浮云》:“娶了媳妇,就有了个打里打外的帮手。”
【成语解释】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打里打外造句】一个家里需要打里打外的人来安排生活。
【打里打外的成语故事】
浩然(1932.3.25—2008.2.20),本名梁金广,中共党员,中国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宝坻。 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当过8年村、区、县基层干部。1954年调到《河北日报》当记者。1959年10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到山东昌乐县城关公社东村下放劳动,后担任该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调任《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历任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委,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
篇12:成语七步成诗的故事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曹植则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才华很出众,特别在文学方面,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哥哥曹丕继位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机惩罚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为难自己,但曹丕现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一时,他吟下四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诗歌创作。三国时候,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凋敝,身为贵公子的曹植却用诗歌表达了对无家可归的百姓的深切关切和同情,而乱世惨景也激发了他的报国热情,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千古名句。
尽管曹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始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这样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满曲折。他在作品中表达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却又不能写得太直白,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诗文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美丽的女性形象,象《美女篇》、《南国有佳人》等诗歌,其中的女性不仅漂亮,有才华,而且品行高洁,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赋》。洛水是魏国首都洛阳附近的一条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怅。尽管是虚拟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洛神的美丽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篇文章上千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天才诗人曹植仅活了41岁,但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现在,“七步成诗”作为一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学才能很高。
篇13:开卷有益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释义 “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 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 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 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 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 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 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 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篇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语故事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朝廷,当上了文宣帝。高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肆意杀戮元帝的近亲,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为了保全性命,他串联了几个人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讨他的喜欢。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说道:“怎么能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呀!”
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斩首,并且把他的家属遣送到彭城。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赏识,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领军大将军。
【故事启发】这个故事是关于家庭的。北朝时高洋将元善见废掉建立了北齐政府当上了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大肆杀害前皇帝近亲,大臣元景安对此感到十分害怕,于是他提出要将自己的姓氏改成高来保命,他的堂弟很气愤表示不该为了保命而牺牲自己的姓氏,他随即将此话告诉高洋,用堂弟的性命换来了他一生的荣华富贵。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故事中高洋害怕前皇帝宗族人叛乱选择杀掉他们,元景安为保命选择牺牲自己的亲人,他最后的确得到了荣华富贵,但是不知他在享受自己的荣华富贵时可会想到自己的弟弟?可能他认为就是自己弟弟的错误,不关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从未想过自己也有错误,他会被世人所嫌恶。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本姓都可以抛弃那就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我们应该学习元景皓,生命固然可贵,但是名节更可贵,万万不能因为追求财富保命而抛弃自己的本心。他虽然死了但是世人都会称赞他,他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元景安不仁不义为一己私欲而残害亲人必定会遭到世人的厌恶,因此我们要保持本心。
篇15:表示说话的成语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头头是道: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津津有昧:兴趣浓厚,乐于谈论。
念念有词:含糊不消,说个不停。
振振有词:自认有理,大发议论。
窃窃私语:低声说话,私下议论。
喃喃细语:低声细语,跟已说话。
夸夸其谈: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说话从容。
泛泛而谈:肤浅谈话,很不深刻。
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滔滔不绝:说话很多,连续不断。
娓娓动听:说话生动,使人爱听。
敦敦告诫:耐心教诲,恳切劝告。
喷喷称赞:咂着嘴巴,连连称赞。
诺诺连声:连声应答,表示同意。
口口声声:同一话语,对此表白。
元元本本:从头照尾,照实叙说。
吞吞吐吐:想说不说,顾虑重重。
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应付搪塞。
侃侃谔谔:说话中肯,理直气壮。
唯唯否否:胆小怕事,人云亦云o
唯唯诺诺:连声应答,一味顺从。
期期艾艾:重复说话,结结巴巴。
絮絮叨叨:说话哕嗦,连续重复。
篇16:关于绿色的成语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1: 绿蓑青笠 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
2: 绿水青山 泛称美好山河。
3: 绿林大盗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4: 红男绿女 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5: 大红大绿 指颜色浓艳。
6: 柳绿花红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7: 绿叶成荫 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8: 绿林好汉 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
9: 红愁绿惨 比喻愁思满怀,容易伤感。
10: 绿女红男 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11: 绿衣使者 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
12: 惨绿愁红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
13: 回黄转绿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
14: 绿林豪杰 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15: 穿红着绿 形容衣着鲜艳华丽。
16: 绿叶成阴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17: 灯红酒绿 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
18: 绿惨红销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同“绿惨红愁”。
19: 纷红骇绿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
20: 绿衣黄里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
21: 愁红惨绿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
22: 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
23: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24: 绿鬓朱颜 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25: 花花绿绿 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26: 暗绿稀红 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27: 花红柳绿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8: 绿鬓红颜 指年轻女子。同“绿鬓朱颜”。
29: 露红烟绿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同“露红烟紫”。
30: 愁红怨绿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
篇17:成语侧目而视的故事由来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侧目而视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战国时期,游说家苏秦到秦国去游说秦惠王实施连横的计谋,没有被采纳,只得从秦国离开。当他狼狈地回到家乡的时候,他家里的人都看不起他:妻子坐在织布机上对他不予理睬,嫂子不给他做饭吃,连他的父母也不跟他说话。
一年后,他又到赵国去拜见赵王,献合纵之计。所谓合纵,就是联合齐、楚、燕、韩、赵、魏等国,一起对付日渐强大的秦国。赵王认为这个策略很好,便封他为武安君,拜做相国。当苏秦做了大官之后,经过洛阳,他的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赶到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去迎他。他的妻子见了他,“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吓得毕恭毕敬地立在一旁。他的嫂子伏在地上,朝他拜了四拜,请求他饶恕自己的过错。这儿的“侧目而视”是说眼光斜对旁边,不敢正视,含有敬畏之意。
《史记·汲黯列传》中记载汉武帝的臣子张汤和汲黯的事,说汲黯曾经咒骂廷尉张汤:如果按照张汤的苛法实行,那将会使天下的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这儿的“侧日而视”,包含有敢怒却不敢言之意。
后来人们就用“侧目而视’来比喻敬畏的神情或愤怒的神色。
篇18:管鲍之交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注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典故】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列子·力命》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用法】作宾语;用于好朋友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生死之交、管鲍之好
【相反词】点头之交、孙庞之隙
【#25276;韵词】薰香自烧、得人为枭、玉碎花消、逃之夭夭、玉人吹箫、误认颜标、杀鸡焉用牛刀、驽马铅刀、忿火中烧、笑处藏刀、......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成语举例】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
篇19:成语大赛的日记5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这次比赛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得与众不同,不像以前语文的拼音王国大闯关、数学的24点大赛……都是我们面对面地进行,而这次我们却在云端相见。我又开心、又紧张。时而眉毛舒展,像弯弯的月牙;时而眼睛眯成一条缝;时而嘴角上扬,像弯弯的小船。
比赛终于正式开始了,第一项:必答题。我紧张极了,手上一次又一次地抓出一把又一把的汗,因为我们是第一组,我又是本组的第二个小成员,心想: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一场不寻常的成语大赛呢!还没等我想完,就轮到我回答了。小考官问道,请选择和人物相对应的成语:韩信----。”我想了想后,干脆而又响亮地说:“选C,暗度陈仓。”这时,听见小考官说:“回答正确,加10分。”我听见后,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就这样一轮一轮地进行着,该到抢答题环节了,我不停地在按抢答器,可一直都抢不到,我很伤心。脸像霜打的茄子,眼睛里闪动着泪光,我就想放弃了,可转念又一想,我们组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而丢了成功的希望!我还是继续不停地按键,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学长说到我的名字,我回答正确。不知不觉地,一场令我们紧张而又兴奋的成语大赛该到和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我还恋恋不舍地看着屏幕。
在这次比赛过程中,虽然我们组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是,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受益匪浅,我通过在准备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成语,让我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丰富!
篇20:含有贬义词的四字成语及解析
全文共 1554 字
+ 加入清单贬义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名词,是指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含有贬义词的四字成语及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操纵适宜】:操纵:原意是指收与放,引申为掌握处理。对某事的掌握处理适度。多用天贬义,含把持的意思。
【平淡无味】:本是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含贬义,多是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是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是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是指读书人。
【搔头弄姿】:原是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自有肺肠】:肺肠:引申为心思。是指做事有自己的用心。含贬义。
【顺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同“顺风转舵”。
【莫测高深】: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是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蝇奔蚋集】:蚋:一种吸食人畜血液的昆虫。像苍蝇、蚋一样向有臭味、酸味的地方聚集。比喻许多人向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集中。含贬义。
【奇装异服】:奇:新奇的;异:特别的。比一般人衣着式样特异的服装(多含贬义)。
【蓄谋已久】:蓄:等待;谋:谋划。对某件事情等待、谋划了很长时间。含贬义。
【故纸堆】:是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随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猪突豨勇】:豨:野猪。是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互相标榜】: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
【蚂蝗见血】:见了喜爱的东西就吸附不放,比喻迫切而贪婪。多含贬义。
【传风扇火】: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胡天胡帝】:胡:何;帝:是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敬若神明】:神明:泛是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是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是指读书人。
【世俗之言】:是指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般人的言论、说法。含贬义。
【耍嘴皮子】:是指光说不做。也是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唐哉皇哉】: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完事大吉】:是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蚂蚁搬泰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是指人自不量力。
【胡天胡地】: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同“胡天胡帝②”。
【如见肺肝】: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蝇趋蚁附】:像苍蝇样往来飞逐,像蚂蚁般纷纷聚集。比喻许多人向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集中。含贬义。
【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赳赳武夫】: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是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传风搧火】:犹煽风点火。搧,同“扇”。比喻煽动别人闹事。多用于贬义。
【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是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趋时奉势】: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庄严宝相】: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趋时附势】: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是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是指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