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风俗作文【汇集20篇】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下面是过年风俗作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4289

作文

1000

快乐的过年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耶!过春节啦!

“噼里啪啦”的鞭炮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急忙穿好新衣服,走出房间,看见爸爸在院子里放鞭炮,院子里热闹极了。

过了一会儿,爷爷从屋里出来了,娘娘、大姐、二姐、三姐、姑父、姑妈是太全都来了。我一会儿给爷爷倒水,一会纵姑父倒水,真太忙了。亲人们都笑着夸我:“我们的乐乐真乖呀!”听了亲人们的夸奖,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吃饭啦!我把爷爷推进了厨房,亲人们也都到位了。哇!今天的饭菜可真丰盛呀,有香喷喷的驴肉丸子、鲜美的羊肉汤、金灿灿的炸鱼酥、绿油油的波菜。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拿起筷子就加了一个驴肉丸放进嘴里。这时,伯伯举起酒杯说:“祝乐乐新的一年学习进步!”我也用果汁回敬伯伯:“祝伯伯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吃完年夜饭,春节的高潮“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当然,“春节联欢晚会”的高潮就是相声和小品了,那些经典的人物让我们哈哈大笑,爷爷笑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最高兴的还是收压岁钱了,看到一个又一个红包,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啊!多么快乐的春节,我喜欢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寒假过年日记5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诗中写了人们在春节放烟花,喝屠苏酒、贴春联。今天是除夕,我家也要贴春联啦!

为了今天的春联,昨天妈妈就让我写“生意兴隆”这四个字。我认认真真写了四张——,然后从中挑选了最满意的一张,准备贴在我家大门上。

吃过午饭,我和妈妈就开始贴春联了。我们先把“福”字贴在大门上。我看妈妈把“福”字倒贴了,就好奇地问:“妈妈,‘福’字为什么倒过来贴?”妈妈笑眯眯地告诉我:“因为‘福’到了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还有讲究呢。贴完‘福’字就开始贴春联了,我负责扶椅子和递胶布,妈妈贴春联,不一会儿,大门上的春联就贴好了。

该贴围墙大门上的春联了,因为外面大门很高,所以妈妈搬了一张梯子。我扶着梯子,妈妈有点怕高,只好让爸爸来帖了,爸爸三下五除二就贴好了。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现在要贴我写的“生意兴隆”四个毛笔字了,我兴奋极了,想亲自去贴,可妈妈说我太小,爬高太危险,我只好站在一旁看着妈妈贴。可妈妈失手了,把“生意兴隆”贴歪了,她就撕下来重新贴,可是胶水粘得太牢,妈妈用力过猛,把纸撕坏了。我心里很难过,这可是我的心血呀。妈妈也觉得真可惜。我们换了一张,这次在我严格把关下妈妈没有把字贴歪。我看着自己写的字高高地贴在大门上,非常开心。我入神得看着,那四个大字仿佛变成了四个可爱的娃娃正对着我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过年趣事个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到春节了,我和我爸爸妈妈去了外婆家,我们刚吃完饭外婆家的弟弟就拉着我说:“我们到院里去放烟花吧!”好啊,可是我不会放啊,这样吧,我把我爸爸叫来,让他给我们放,我去交我爸爸了。

放烟花了,我爸爸捧着一个花筒,匆匆跑下楼,妈妈也来了,我爸爸拿着打火机,点燃烟花线,只听“嘣”的一声,五颜六色的烟花伴随着风一摇一晃地升上了天空,好像仙女洒下了一束花朵。这时,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爸爸笑眯眯的对我说:“以后做事要像烟花一样,没有一点缺点,考试也是这样哦!”我爽快的答应了。妈妈好像回忆着她小时候关于烟花的故事,一边说,一边笑,我想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呀!连这烟花都在为我们庆祝呢!

春节的烟花特别好看,红、黄、蓝、绿……使气氛变得温馨起来,我好喜欢春节的烟花。烟花放完了,我们就进去了,我们看了一会儿电视,过了没多久,外婆和外公出来了,还拿着钱,我高兴坏了终于开始发钱了外婆和外公发给了我们好多钱,太好了我马上把钱给了妈妈,外婆说:“今年都别磕头了只给拜个年吧,我们拜了年,就高兴的回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过年不能扫地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是怕因此带走了财气。但是现在的大年初一都是全家人团聚,再加上拜年的人们进出不断,吃花生、嗑瓜子、吃水果、抽烟,剥下的皮、壳、渣、纸屑、烟头满地都是,不扫不行,于是人们就想出个变通的办法——改往外扫为往内扫,象征财宝进门,扫好后装在垃圾桶或纸篓里不倒掉,财宝便留住了。

至于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也只是其中一个习俗。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中国人凡事都喜欢好彩头,扫把又是倒霉的代名词。想想我们平时,比较喜欢说扫把星扫把星什么的。所以这一天首先不能动扫把。

至于倒垃圾呢,以前在农村,生活条件不是很好,过年比较冷加上年味厚重,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走到街上集上聊天逛街去了,也很难说一天都在家产生生活垃圾。加上房子空间大,有点垃圾也不会太占地方,新年第一天,应该放松享受,不会去做琐碎的家务事了吧?

以前的迷信!不要相信这些旧社会的迷信,城市的年轻人大多都不相信这些了,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本来就已经染了,保持家里清洁卫生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家里卫生了身体才会健康,身体健康了自然有本钱去为事业奋斗,财运自然就来了.有的迷信的东西你非要去纠结自然就有心结,那我告诉你吧,实在要信,也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不管这些迷信说法成不成立,只要你不信,就不会有损失

俗传农历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此外,大年初一这天一般不倒垃圾。即使垃圾成山,也不能拿到门外丢,而要集中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过年趣事的小学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和往年一样回老家过春节,过年有很多的趣事,大年三十的夜晚最有趣。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对联、吃饺子、看春晚联欢会、放鞭炮,最有趣还是除夕的夜晚。吃过年夜饭我和小伙伴玩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爸爸在院里放烟花,爸爸点燃后赶紧跑开,我们也捂着耳朵抬头站在远处看,“轰轰”烟花燃放在天空中,像一朵朵盛开的花,美丽极了。放完烟花我和小伙伴们回到了屋里玩。

过了一会儿,一阵阵的烟花声和爆竹声又把我们引到了屋外,我们跑到了街门口看起来烟花。烟花一会儿像菊花,一会儿又像流星非常好看,爸爸这时给我们拿来了好多小龙虾,我们就点燃了引火线小龙虾就“哧哧”作响,我们不一会就放完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放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过年的日记500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噼里啪啦”随着窗外的鞭炮响起,这个不眠之夜开始了。

巨大的响起,就像一个大力士,不,比大力士还要大。霎时,大地震动,一幢幢高楼也不由得一颤;这时,美丽的花式烟花冲向了天空,在天空中变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旋转烟火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火箭划破天空,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着嘀嘀筋,大一点的放一些大地红呀。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像葫芦一样的花子,只见一点燃它,它喷出火花,一会变一个颜色,这时候就像一棵圣诞树。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来,那一个个“降落伞”像一个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小雨点,又像“小人国里出来观光跳伞的。"砰砰"双响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窜地鼠"非一般的窜来窜去,"大地红"也飞快的转了起来。

看了这么多自我也该玩玩了,子,双响炮不敢说,大地红嘛,还能够。我一手拿香,一手拿着大地红,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触着大地红,大地红炮焾冒出火星,我赶紧扔出去,刚一触地,它飞快的转起来,好看极了。咦?我突然想起还有一盒电光棒呢。电光棒被点燃后射出一个个像小星星一样的火星,照亮了整个楼道。突然,"啾"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这时候回头一看原先是爸爸在放骑火,这时,平时一向胆小的妈妈站了出来,她手持烟花棒,一手高高地举着,然后这时候像传递圣火样貌,“哗”由妈妈亲手放出的第一个烟花飞向了天空。

“噼里啪啦”随着第二阵鞭炮声响起,这个令人难忘又开心的不眠之夜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过年感受

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三十的晌午一过,村落里便响起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到了晚上,鞭炮声逐渐密集,待到夜幕降临下来,满天已是烟花璀璨,烟雾缭绕。

当天空稍微放下点夜色,一颗流星弹便窜上夜空,在夜色氤氲的天空中炸响。这一声仿佛像号令一般,乡间的马路两侧立时钻出了不少人,人们或搬或抱,毋庸置疑,那怀中的物品定是烟花爆竹了。当长长的竹竿挑起了那一串串的鞭炮,烟头的火星将那爆竹点燃,震耳的鞭炮声便噼里啪啦响起,这震耳的响声似乎在向人们宣告,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宋朝过年时的场景,几千年过去了,放鞭炮、贴春联的习俗仍然在传承,只不过这鞭炮声中增添了更多的含义。

待到夜空中的烟花燃尽,那鞭炮声也渐渐稀疏下来,此时空气里弥漫的火药味中,包含最多的便是那浓浓的年意。门口的大红灯笼在地上投出一个个红红的光圈,灯光在夜风中摇曳,向人们传递着过年的喜庆。屋里的灯都已亮起,从窗户里折射出的光映得院里都明亮起来。屋里的人们磕着瓜子,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晚的开播。厨房里的人儿正在忙碌着,那剁馅的声音有规律的传出,勾起了胃里的谗虫。不一会儿,馅拌好了,和面的任务已由回家的儿女完成,待一切准备妥当,钟表的指针正好指在了八点。这时,一家人坐在饭桌旁,边包饺子边看春晚,人人分工周到,有的擀皮,有的揉面,有的包饺子,最清闲的便是那一直在院里玩鞭的小孩子了。一声声的欢笑从门缝里、窗缝里传出,这笑声里漾着父母的欢喜,儿女的幸福,孩童的欢乐,幸福与快乐在这一晚在一个叫家的地方相聚。

墙上的表针指向了十二点,饺子落入锅中的声音又带起了刚刚消停的鞭炮声。那声音震动了大地,震动了房屋,震动了回家团圆的儿女的心弦。工作、学习的忙碌常常让离家的儿女忽略了

家,忽略了父母,可父母无论多忙,心中挂念的却总是那展翅而飞的子女。每当天气变化的时候,父母的电话打来,话语中少不了那叮咛嘱咐的声音。每逢放假,父母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放假回家吗?”可我们回答父母的却总是“不回去”,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工作忙,或是学习忙,或是有聚会。我们很少会说“妈,我回去”。放下电话,这边是儿女深深的歉疚,而那端却是父母重重的失落。这失落也许来自一个多月苦苦的期盼。每个节日,父母想着儿女会放假,也许会回家,于是老俩口天天数着日子算,盼着盼着,盼来的却是儿女回不来的话。父母虽然失落,然而却从未因此责怪过儿女。儿女忙,父母总是替儿女着想,而子女更多的是无奈吧。儿女也想家,想念远方的父母,想吃爸爸或妈妈那精湛的手艺做出来的饭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回不了家,有时也无可奈何。

但春节似乎带来了欣慰,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为人子女的我们。因为在这一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回家过年。过年团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在一年当中,这个节日是最隆重的,无论有多重要的事,也阻碍不了我们回家的脚步。有一句广告词,我觉的说的很好,它说“回家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过年回家,我们不必为带什么礼物而犯愁,因为只要我们回去了,即使什么也没带,父母也会很开心的,因为父母需要的仅仅是我们的陪伴。于是很自然的,盼过年成了父母最开心的一件事。

远方漂泊的游子,在这一天终于能回到家与父母团聚,即便第二天就要离家,这短暂的温馨也足以让他们忘却异地生活的艰辛。在这一天,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连泪水也随着饺子的热气升腾着,消失在空气里,取而代之的是团圆的快乐。

一年又一年,父母的白发在逐年增多。弹指一灰间,一年又过去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可是父母却又老了一岁。无情的皱纹爬满了父母原本光滑的脸,那皱纹饱含了岁月的沧桑,生活的不易,蕴藏着一丝丝牵挂儿女的情感。不知不觉,我们的眼角也出现了细纹,从少时无忧无虑的孩童到出门求学的少年,再到成家立业的青年,我们的年龄在每一次过年中增长。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我们渐渐的快要走入中年,而父母却在过年的团圆中慢慢的走向老年。

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珍惜当前,让我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陪父母过过年。

初一刚过,儿女们就要收拾行李,踏上离家的路途。坐在车里,回望着大门口那高挂的红灯笼,离家的脚步渐行渐远,那一抹红色在视线中渐渐消失不见。

鞭炮声渐渐稀疏了,我们又度过了一个短暂而幸福的新年。

过年,我们过的是幸福,过的是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拿我最期盼的除夕说,各地都会有自己的一套风俗,我们温州自然也有一套独特的除夕的方式。

早上起来,大门就已经忙着买菜了—鱼、肉、年糕,多到目不暇接。菜场里也是人山人海,路上还能看到许多红灯笼,一片红火。接着便马上开始“掸新”,也就是大扫除,让整个家焕然一新,以此迎接新年。

到了下午,就是贴春联了。许多户人家都拿出准备好的新的红对联,换下贴了一年的老对联,既是辞旧迎新,又给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与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和喜悦。

大概三四点钟,丰盛的年夜饭就开始做了。先是准备十样冷菜,拿出晾晒好的酱油肉和蒸好的鸭舌等,用红色高脚碗盛,象征着“十全十美”和“步步高升”,并放上一片胡萝卜,以示讨彩。到了烧热菜的时候,爷爷奶奶与父母便一齐开始忙活,烧鱼的专门烧鱼,煮肉的一心煮肉。且这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寓意着“年年有余”“年年高”的鱼或芋和年糕不必说,像红烧肉,金针鸡等通常也会出现在餐桌上。

五六点钟左右,年夜饭也开始了。十个冷盘陆续端上,放在冷盘中间,而年糕则往往是第一个。菜上齐,那红红的排骨和淡黄的咸鱼飘散着两种不同的香气,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大人们也开始互相敬酒,祝贺对方“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小孩也在父母的催促下去敬了亲戚长辈,一片喜庆热闹。

吃饱喝足,春晚也拉开序幕,一家老小坐在屏幕前凝神观看,气氛融洽,时不时还在群里发个红包或是给远亲或是亲友送祝福,让喜庆通过网络也能传递。

一个多小时,小孩们便坐不住了,跑去放起了鞭炮。各色鞭炮发出光芒和声响,有的是“噼里啪啦”的炸出绚丽的火花,有的点起来没有美丽颜色,但爆炸威力响声却非常大……与其说是在玩,不如说是一场小型烟花秀。

终于到了零点,钟声一响,四面都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与滚滚浓烟,而天上则是各色烟花。望着眼前的一切,大家都沉浸在长大一岁的喜悦中。

除夕活动也至此大致结束了,有的人睡觉,也有人守岁至天明,早上大家便又开始忙着拜年。

温州的除夕别具一格,但他最吸引人的还不止于此,而是他的热闹,温暖和美好的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的场景作文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包括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清明节……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有燃放烟花的习俗,我喜欢燃放烟花。

今年28号,每个家庭早上都贴对联,我妈妈在街上买了一副对联。我想起春节时的一首诗,上面写着:在鞭炮的声音中,当一岁的孩子死去时,春风温暖了屠苏,成千上万的家庭总是用新桃子换旧桃子。

为了贴对联,我拿起对联,我看着金色的字,我笑着把它递给父亲,父亲后来贴出了对联。我想,“这对联一定会给我们家带来好运。”

新年结束时,每个家庭都会被装饰。孩子们应该早起,穿上新衣服。我们的衣服非常漂亮。

我们吃完除夕晚餐后,我最喜欢的节目到了。我们家在门外燃放烟火。我点燃了火和烟花“咻”的一声,飞到了高高的天空空!天空中有许多颜色:红色,像一朵美丽的小花;有绿色的,像一棵小草,头很尖。那里五彩缤纷,像一只蝴蝶,非常美丽...烟花飞得又高又漂亮!我真的很喜欢那些烟花。

我喜欢庆祝春节,因为有烟花和春联……所以我喜欢庆祝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也是非常热闹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超市,买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各种零食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鸭,鱼等,看了就想吃。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新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呢!

过年真好,过年真是令人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放寒假,我最期待的就是春节的到来。

春节也叫过年,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每年除夕就会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后来,人们用贴红对联,放爆竹的方式,驱赶了“年”兽,从此就有了“过年”的习俗。

除夕这一天,全家人都会早早地起床,大家分工协作,为晚上的团年饭做准备。妈妈和外婆一大早就会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各种美味的饭菜;爸爸会把家里家外再次打扫和整理一番;最忙碌的就是我了,吃完早饭后,我先急不可耐地去拆开妈妈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糖果糕点,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的果盘里,我往往是边摆边吃,把自己塞得饱饱的,连中饭都不想吃了。然后,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年画,贴对联,给家里装饰上美丽的鲜花和红彤彤的中国结。

这个时候,我们会热火朝天地讨论起装饰物的摆放位置和角度,爸爸妈妈总是会听取我的意见,这让我觉得很开心。一番忙碌之后,家里已经是窗明几净,温暖如春了。爸爸准备了一些供品和纸钱出门祭祖去了,而我则悠闲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每年除夕,我们必看的是央视的春节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看着节目里祖国各地、天南地北的人们用不同的习俗来迎接新的一年,闻着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真感觉空气中都是满满的年味!

准备开始吃年夜饭啦。听妈妈说,以前吃年夜饭之前要放爆竹,可惜现在为了环保不能燃放了,我觉得这虽然少了一份热闹,但收获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是一件好事。我们家的年夜饭很丰盛,有很多菜品都是平时没有吃过的,这是因为妈妈会在过年时特意学习菜谱,研究一些美食的做法。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会互相敬酒,互相祝贺,大家边吃饭边聊着天,真是其乐融融!

吃完年夜饭,收拾好碗筷后,我们开始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了。我非常喜欢春晚,因为它里面有很多好看的歌舞表演,更加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整个晚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领压岁钱了,大人们把压岁钱放在我的枕头底下,在传说里这是为了驱赶一个叫“岁”的怪兽,而现在则蕴含了“岁岁平安”的美好寓意。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很多人会坚持熬夜“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而爸爸妈妈总是叫我早点睡觉,第二天好早些起床去拜年。

最近几年,我们会利用春节假期出去旅行,增长见识,在外地过年虽然没有在家里那么有年味,但是春节给我带来的快乐心情是不变的。我爱这欢乐祥和的中国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认为年味是好看的新衣服、是美味的佳肴、是一个个厚厚的红包,是窗外时不时传来的鞭炮声。可年味真的仅仅只是这几个吗?在我心中的年味是一家人温馨的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天。

年,是花儿一样的味道。香,甜,每当有花儿开的时候,春天就到了,生活就温暖了,心也就有了幸福的感觉。

“开饭啦!”随着妈妈的声音我们陆陆续续的围坐在饭桌前。唯有在这个时候才是最开心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聊着自己这一年的所见所闻,开心的不开心的仿佛只有在这个时刻可以倾诉出来,而家人,就是最好的倾诉者。不知不觉中,年夜饭也将接近尾声,而在这个时刻,大人们都摸摸口袋,在不经意间掏出了一个红包,说着:“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学习进步,天天开心啊!”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包含了长辈的关心与期盼。我们也总是会回:“谢谢(称呼),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年夜饭过后,大人们围坐在沙发前聊着这一年的工作生活状况,老人和孩子们却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每年都会有的春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

最令人激动的时候到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10-9-8-7-6-5-4-3-2-1“过年啦”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了,每每在这个时刻,我们都低着头给亲朋好友发着祝福的短信,而妈妈却把我拉到一旁说:“宝贝,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你要成长起来了,希望你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做到自强、自立、自信、自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你要努力,要上进,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妈妈一直支持你!”

“好的,妈妈,我记住了,我会做到的,新的一年,我不会再让你们失望了,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我会做最棒的自己!”

也在这个时候,我们都低头在抢着红包,比着谁抢的最多,谁又最少,欢声笑语回荡在家中。

今年并不可以放鞭炮了,那些小朋友总是问为什么,而大人也喜欢开玩笑说“你先把钱放在那,你就可以放了。”她们便像泄了气的气球一下躺在地上。

年味,是快乐的,是温馨的,是甜蜜的,而并不是各自玩着手机,亲情被互联网隔离。

年味,是爱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年级过年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早就盼望着过年。新年老人带着欢乐来到我们得身边,我们得脸乐开了花。

过年了,大家都拿出早已准备好得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啊,多么得美啊!天上顿时开出了一朵光彩夺目得鲜花,天空被染得格外耀眼。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得世界。

过年了,我早早就到了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得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我同样也给老师发短信,上面写着: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您得学生:陆瑶。而且于老师回短信写到:谢谢你,祝你新年快乐,学习进步!当我看完心里甜滋滋得。

过年了,我得钱包里又多了一千元,真想痛快得花上一百元,可是我又想起奶奶说得话:”爸爸挣钱不容易,钱一定要花在最需要得地方。”我便忍住了。

过年了啦,我又长一岁了,增长了身高,增加了体重,有增加了许多知识,也该更懂事了。

啊,新年老人,谢谢你带来得这一份欢乐。在这一年里,我一定会取得让你欣喜得成绩。相信我吧!为我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们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陕西,那里风景优美,有许多名声古迹,而且盛产酥梨。被称为“酥梨之乡”。

走进乡里,你仿佛来到了水果世界。一块块田里种满了果树和小麦,有桃树、梨树、苹果树、杏树、桑树等等。在田埂上、道路边、小院中,随处即可见。

有些人家还在院子里种一些蔬果,有青菜、辣椒、番茄、苦瓜、草莓、树莓……。它们依着时令顺序成熟,还有些人家在院后种三四分地的麦子。六月过后,后院简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若是后院有一面老墙,常常会瞧见红蚂蚁和黑蚂蚁打架,我们便拿起树枝将他们分开,或是在夜晚发现在欣赏月光的蝎子。

夏日的傍晚若是你在外散步,准会瞧见老陕人家吃完饭的情景,他们座椅饭菜搬到院子里,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油泼辣子香气四溢,劲道酸爽的油泼面,还有肥瘦相间的肉夹馍……傍晚的微风轻轻拂过,饭香、菜香飘过了村村落落。香味勾出了我肚子里的馋虫。

晚饭过后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沏一壶茶,摘下几个自家树上的瓜果,品几口茶,吃几个水果,便开始娱乐活动,我们分成两队,分别去抓蝎子和金蜣。蝎子的两个大鳌一张一张的,全身成攻击形态,像时刻都要发起攻击。金蜣像一只迷你怪兽,十分可爱。

老陕人家,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时候都有一片独特迷人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四川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新年了。 按照四川风俗习惯,过新年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咱们都要和父亲母亲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咱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咱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咱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咱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咱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咱们的长辈会给咱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新年的高潮,咱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新年,我也渐渐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过年征文家国情怀主题作文900字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家里挺好的……”

刚过了腊八,姐姐来电话了,“几号回家过年?”

“姐姐,单位提倡就地过年,恐怕不能回家了……”

“不能回来吗?防疫需要?不要紧,家里挺好的,妈妈挺好的。馒头蒸好了,给你们寄过去。”几十年了,姐姐总是这样“由”着我。

又过了几天,哥哥来电话了,“听说你们不回来过年了?”“不可以回来就不要回来,家里挺好的,妈妈有我们呢,你们放心。”

最放不下的就是年迈的老母亲,最愧对的也是老母亲。离家30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在家呆的时间越来越短。每次因这因那不能回家,电话那头,妈妈总是说,学习要紧,工作要紧,孩子要紧,你们忙你们的,我在家挺好的。从未问过妈妈,也不敢问妈妈,盼不盼我们儿女常回家。

晚上,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又不能回家陪她了。“不要陪,我一个人挺好的,不要给国家添乱。你从小就喜欢吃的萝卜丝馒头,还有我烧的红烧肉,到时让你姐寄过去。”

“家里挺好的”,每次电话,哥哥、姐姐都这样告诉我。

“我挺好的”,几十年了,电话那头的妈妈总这样跟我说。

“我们在这里,挺好的”,电话这头的我,也常用这句话向妈妈和哥哥姐姐报平安。

“家里,挺好的”“我,挺好的”……这是天各一方的亲人们说给对方最动听的话,也是最能让对方安心的话。说这话的,也许过得并不好,但怎能让远方的亲人担忧?听这话的,心里多少也明白,但不忍心点破。这就是中国式好亲人!这也是普通中国人炙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用“我”的担当换“你”的安心,用“小家”的隐忍换“大家”的安定,用个人的奋斗换民族的复兴。翻开历史,这里有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勇士和他们的家人,有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300多万志愿军战士和他们的家人,有隐姓埋名铸国家重器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家人,还有280多万驻村扶贫的干部和他们的家人,更有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和中国家庭,他们奔跑在建设祖国的各条战线上,他们用乐观撑起一个温暖的家,用奋斗建设一个强大的国。2021年,这个群像中又多了1亿多自愿奉献的“就地过年”者和他们的家人。在他们的期待里,春节要天伦之乐,更要国泰民安。在他们的心里,防疫是“大事”、团聚是“小事”,国家的事大、自己的事小。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不全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很勇敢,都很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是一个人永远的避风港!家乡,是殊途同归的美好地方!家乡,是一个人排除万难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习惯,这习惯根据个人喜好,过着过着,就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俗”了,这风俗形态各异,细节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还真是一回事儿。不过,虽然大体上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却一定不一样,就是这么神奇。

我的家乡是东北黑龙江省大庆市的“温泉之乡”林甸,一年中,我主观觉得的第一个节日,是过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应当的第一个节日了,但我觉得,元旦只不过是一个假期罢了,而除夕开始,就是年三十,才是“节日”,饺子为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们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岁,这天开始,直到初七,家家团圆,哦,除夕还要大扫除一次,寓意除旧迎新。

春节之后,就是元宵节了,虽说到初七为止家家团圆,但这一天元宵圆,月亮圆,所以元宵节,人们有的还要再团圆一次。这一天,可是为数不多的满月。

二月二,龙抬头,这有一个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壶,所以玉皇大帝为了惩罚人类,不给人们下雨,青龙看到了人类叫苦连天,不忍心不给人们下雨,于是偷偷地给人们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锁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并说要青龙出来,除非人有本事让金豆开花,善良的人们不忍心看到青龙被锁在大石头下面,朝思夜想帮助青龙,有一天,一个老头发现自己家里的黄豆开花发芽了,一想:“呵,这不就是金豆吗?”之后这位老者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来视察的时候,看到一个地方全都供着发芽的金豆,玉帝如约放了青龙,所以流传下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在我们这里,这一天出门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龙头”一年交不上好运。

我们家乡的风俗大体上和其他地区的风俗差不多呢,但是啊,这过起来可是别有一番风趣,和别的地方的风俗相比可是一点也不输给人家,林甸地方虽小,但过年的时候可是和整个中国一起过,并过得格外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那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终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明白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乐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汉族过年吃饺子的风俗。

除夕那天,妈妈要包团圆饺子,要求我也参加。妈妈早早的调好饺馅,擀好面皮,每张面皮薄厚均匀,方方正正。准备工作做好后,包饺子正式开始。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看看我包的不是馅多就是馅少,不是躺着就趴着。再看看妈妈包的,就像精神饱满的大将军,站在那一动不动,好像正在接受考验的士兵。我包的呢?已经两腿发软,像打了败仗似的,不敢抬头见人。

我又包了一个,我把两边捏住了,可是它那饱满的肚皮却露了。我叹道:“真难呀!”我泄气了。妈妈对我说:“干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听后我点点头,妈妈教我包饺子,先拿起饺子皮平放在手心,再夹点馅在面皮上,然后两端对折按紧,弯曲挤压,就这样一个饺子就完成了。这下我的就像打我胜仗回来的将军,我开心地笑了。

年三十的饺子不仅形式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规定。首先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摆放整齐,民间叫圈福。我们汉族吃饺子的风俗从古延续至今,因为它代表着欢乐、团圆、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过年的记忆抒情作文750字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幸运饺子】

饺子一定是人人都吃过的,但你吃过幸运饺子吗?在我的老家安徽,每逢除夕夜吃饭,都会有找幸运饺子的风俗。

大年三十,老人们开始包饺子,最年长的一位老人会亲自制作幸运饺子,把清洗好的一枚硬币包在一个饺子里,那个饺子就是幸运饺子,如果谁有幸能吃到那个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非常幸运。

记得我七岁那年过除夕,晚上吃饺子。光是看着那一盘盘白白胖胖,晶莹剔透的饺子,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品尝着呢?

饺子刚端上桌子,我们几个小孩子就虎视眈眈地盯着饺子,拿起筷子准备开动,生怕自己少吃一个饺子,就会与幸运饺子擦肩而过。“慢点,慢点,没人跟你们抢”大人们笑着对我们说。

我们边吃,边看,观察别人有没有吃到幸运饺子。弟弟嘴里塞得满满的,还用筷子往碗里夹;妹妹都把饺子咬了一半就放在碗里又去夹盘里的饺子。我刚咽下去一个饺子,就被盘里一个鼓鼓的饺子吸引了,这个饺子圆圆滚滚的,似乎比其他饺子都要大,硬币一定放在这个饺子里了,这是幸运饺子没错了!筷子刚伸向这个饺子,没想到堂哥也伸过筷子来抢这个饺子。

“你干嘛抢我的饺子?”“谁抢你的了,明明是我先夹到的!”“才不是,这个饺子是我的!”“这么多饺子,为什么就要这一个!”“这个饺子比其他的都大,一定是幸运饺子!”……

就在我们俩纠缠之际,姐姐一阵高呼:“哎,我吃到了!我吃到幸运饺子了!”“什么?”全家人羡慕的目光都落到了姐姐身上,只见姐姐拿着一枚硬币笑成了一朵花,奶奶慈爱地说:“看来露露今年会很幸运哦!”

看到姐姐吃到了幸运饺子,我们心里是一万个不甘心啊,但是再不甘心,也只能等明年过年的时候再比一比了。由于刚刚吃得太多了,孩子们纷纷下了餐桌去放烟花了。

除夕找幸运饺子的习俗现在还延续着,我们慢慢长大,那些美好的记忆,深深刻在我们脑海里,令我们怀念。我爱幸运饺子,更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