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风俗作文【精选20篇】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下面是过年风俗作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4292

作文

1000

七年级家乡的风俗的议论文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小时候都爱干什么呢?我记得我幼儿园时,最爱播放我的周岁生日光盘。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让爸妈看别的电视节目。我想那时的我是第一次当主角,所以被众星捧月般的感觉陶醉了。

那我就介绍一下我主演的周岁生日纪录片。

朝鲜民族历来就重视婴儿的周岁生日,再加上国家提倡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许多年才会有一位新生的宝宝,所以更是把这一天当做父母双方家族的盛大家庭节日。

生日那天,众多亲属都是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爸爸、妈妈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样漂亮。但全场最漂亮、最耀眼的还是我。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爸爸、妈妈拉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红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周岁生日桌可以称之为巨大,桌上分层摆满了水果、饼干、玩具、蛋糕、以及各种新奇的物品。

当我坐在生日桌前,随手抓起一样物品时,众多亲属们欢呼起来,爷爷、奶奶还站起来跳舞。原来这个环节叫“抓周”,是一种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传统风俗中桌面上会摆放笔、本、算盘、钱币、小木锤等。这些物品每一样都有寓意,如:笔是寓意着孩子将来学习好;钱币寓意着孩子将来会挣钱;小木锤寓意着孩子将来从事秉公执法的职业。当时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笔,难怪爷爷、奶奶会高兴得跳舞。在他们看来,小孙女一定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抓周之后是点燃生日蜡烛、许愿;接着是奶奶、姥姥为孩子送祝福;然后是所有来宾们为孩子送上祝福;最后是全体来宾们一起欢歌笑语、手舞足蹈。

当所有的仪式都结束后,客人们开始推杯换盏进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节日都是为了吃,一切纪念都会在吃中结束。我的周岁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来让我感受到家人团聚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描写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现在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风俗腊八节600字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害怕过年,进了腊月便开始愁这个年怎么能过得不那么窘迫。那时候不比现在,称半斤肉都要掐着指头精打细算,更别提什么腊八节的十八种食材了。奇怪的是我们家却很神奇,每年的腊八都过得颇有滋味。

在那个与我来说艰难的年代,一碗甜糯可口的腊八粥可谓人间珍馐。初八的前一天我都会很认真地做一天作业,直到夜深的时候妈妈满意地跟我说声:“早点睡了,明天给你煮腊八粥吃。”我才用假装满不情愿的神色恋恋不舍地收拾好书包爬上床去,偷偷地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乐。一个腊月有三个“八”,初八、十八、二十八,最有盼头的便是这头一个腊八了——等了一年的美味终于在这一个深夜过后就要品尝到,那将是多大的满足! There are three "eight" in the lunar month, the eighth, eighteenth, and twenty -eighth, the most hopeful is this Laba -wait a oneThe taste of the year is finally tasted after this night, how much it will be!

哪有那么容易睡着!蜷在被窝里偷偷朝外瞄——家里的三间瓦屋除了中间的厅堂和东房爷爷住,我和爸妈一家三口便是挤在西房了,大大小小的事都在这个小房间里完成:妈妈在四音桌上教我写字、看爸爸就着房门后用一块木头给我做枪、床前面红漆木踏板旁圈一个藤扁喂养十几只黄嫩嫩的小鸡仔……妈妈为第二天的腊八准备食材也就是在这个红漆木踏板边上了——

白天筛拣去了细砂粒的白糯米,用搪瓷面盆盛着;边上是一只开裂的水瓢,里面有外婆送来的几把红皮的花生,这种红皮花生是外婆亲手种出来的,味道很纯粹;红皮花生米里隐约能看到一粒一粒的扁豆,那是秋后妈妈特地盛了在麦地旁的水杉树下,专为腊月里可以做上三顿腊八粥的,扁豆粒粒饱满,那是她精挑细选的品种,个大、色润;中间还夹杂着几颗黄豆和绿豆;再往边上看时,那才是整个腊八粥最诱惑我的。

没有圆润黄白的莲子,没有香甜黏脆的桂圆,没有酥弹嚼劲的薏米仁,也没有营养美味的核桃,一只小巧的灰蓝色塑料淘箩里各式各样的豇豆就足以让我垂涎:个头的通体黑色的我们叫它“黑豆”,虽然个头大,但也是这里最不好吃的一种,嚼在嘴里沙沙的没味;周身通红的自然就叫“红豆”,有韧性,就着一口糯米粥在嘴里煞是可口,不过有时候也会碰到已经坏了的“红豆”,常常是被虫蛀了,味道就要差许多;还有米白色的“白豆”,墨紫的“紫豆”,青绿的“青豆”……端上一碗腊八粥,在碗里翻来覆去找的却是“虎皮豆”。那是豇豆的一种,身体上有暗红色的斑纹,个头是细细长长又圆润饱满的,不及“黑豆”那样魁梧,却也不失曼妙的身姿。倘在碗里发现这样的“虎皮豆”,于我是极大的幸福!那个年纪就一直固执地认为这是豇豆里最美味的了,现在想起,倒也不知道是真的吃,还是它独特的相貌使然,到今天妈妈在做腊八粥时还是会不自禁地拿筷子翻找,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糯米要湿了以后慢慢地晾干,黄豆和绿豆得泡个大半天,花生米也需在水里浸小半个晚上,而豇豆则要从前一天晚上泡到第二天,所以妈妈依旧还是要忙活到大半夜。我便是在偷偷瞄开的被窝缝隙里,看妈妈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渐渐地甜睡进梦乡,我知道,那腊八的粥,一定会在这初七渐年的静谧夜晚下,酿得醉人……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风俗的由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端午,又称为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等。但是,要说大家最熟悉的,还是端午节这个名字呢!有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别称。

要说能代表端午节的,当然无过于吃粽子了。端午节这天,大家有的自己做,有的上街买,在端午节,几乎没人不吃粽子。当然了,作为吃货,我怎能不吃呢?每到端午节,我们家还举行吃粽子比赛!买上两袋粽子,下令开吃,我们就一起狼吞虎咽,但是最后获胜的往往不是我。

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向皇帝提了利国利民的建议,但是那昏庸的皇帝并没有采纳,他很愤,就投河自尽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一个透明棺材,放进了水池里。为了能给屈原贡一些贡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竹筒粽子一一扔进水池里。过了几天,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那些粽子都被鱼吃掉了。人们很生气。这时,有一个人叫道:“大家伙,鱼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净的草叶去包糯米,做成菱角的!”以后,人们将包好的粽子扔进水池,鱼一看到糯米粽子,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它叫成“粽子”了。

再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人们因为舍不得屈原死去,就都乘着小船,来打捞屈原。他们争先恐后,但是当追到洞庭湖时,却不见了踪影。此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划龙舟庆祝。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这个风俗,吴国、越国等等都最先采纳。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也曾经主持过友谊赛呢!一直到现在,台湾也仍旧在保持着每年五月初五赛龙舟的端午节习俗。

此外,端午节还有挂艾叶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门前都会有许多艾叶放在门口,有些心灵手巧的人,还会做荷包哩!将一块布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在里面塞满艾叶,小朋友们最喜欢佩戴了!据说,佩戴荷包还可以僻邪驱瘴呢!。用菖蒲作剑,插在门楣里,还有驱魔祛鬼的神奇效果呢!

端午节的习俗可真多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类优秀作文800字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盼着盼着,春节的脚步近了,大家穿上了羽绒服,盼着春节的到来!

说起春节,我的语气里总是充满了向往。春节对于我们全家的意义都十分重大。因为过春节不仅能收到奶奶给我的大红包,还能和家人团聚,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听到那熟悉的乐曲想起时,我的心里总会沸腾起来,虽然这些都令我兴奋不已,但我最期待的,还是奶奶做的一手好菜了。

我的奶奶,可正所谓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她做的菜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好吃,而是堪比酒店大厨。知道我家为什么很少去饭店吗?就是因为有奶奶。每每有客人来时,奶奶便会拿出她的看家本领去招待客人,什么“红烧狮子头”啊,“清蒸鱼”呀,“糖醋排骨”啊,“凉拌黄瓜”啊,“土豆烧牛肉”啊,“排骨汤”啊,通通不在话下。这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做的土豆烧牛肉,土豆的表皮稍微有一点脆,土豆里面却很软,入口即化,牛肉也是经过奶奶再三挑选用的,都是最新鲜最嫩的,就是因为食材好,所以做出来的牛肉也很嫩。牛肉吸收了菜里的汤汁,嚼起来味很足,也很劲道。

奶奶不光菜烧的好吃,还会腌制小菜。就比如说“萝卜干”吧!奶奶腌的萝卜干清脆爽口,微微有点辣,是我的最爱。有了它,我的早饭小菜就解决了。

奶奶包的包子和饺子也很不错哦!包子外形美观,娇小玲珑,只有小半个巴掌这么大,咬开薄薄的外皮,里面的馅也别有用心,香菇和肉切成丁,胡萝卜切成细条,荤素搭配,健康美味!再看看饺子,一排排放得多整齐,好似小哨兵一样守护着我家的安全。咬开以后,汤汁流了出来,很鲜,很香!

奶奶做的美食数不胜数,每一种都是我的最爱,所以春节即将来临,身为“小吃货”的我最期待的,还是奶奶做的“绝世美味”哦!

盼着盼着,春节的脚步近了,盼着,盼着,春节要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的风俗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 的。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 有“灶王爷”神位。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 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 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 祈求。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 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 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 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

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 欢心,降福来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 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 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 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 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那里虽然没有都市的喧嚣,但家乡的风俗活动的热闹气息足以传遍方圆百里。

正月初十的早晨,公鸡洪亮的打鸣声传遍了全村,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忙起活来了。村里的老人说,正月初十拜菩萨,要准备鸡、酒、茶献给菩萨,才能求得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很快,家家都把拜菩萨的“标配”食物做好了,大家陆续把食物、桌子等搬到了运动场上。不过一会儿,运动场已是人山人海了。

接下来还有摆菜、说吉祥话、旁人献茶等。但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是舞龙了。舞龙的队伍从入口冲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排着整齐划一的队形,举着头顶上的龙左摇右摆地舞着,动作极为协调。他们舞动着的不仅是头顶上的龙,还舞动着他们的青春,舞动着他们的热血,更舞动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舞龙的表演者舞得那么精彩,也让人们跃跃欲试,想大展身手一番。

“龙”走了,“菩萨”来了。那“菩萨”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着的。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飞,一点儿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活动在人们烧香、拜菩萨中落幕了。

家乡的风俗,以独特的文化被世人传承,像一坛陈年美酒沁入人们的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过年》初一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到爸爸在家里一个劲的搞卫生,就知道肯定有什么特别的事要发生。我笑着问爸爸:“今天怎么这么勤快,搞卫生了啊?”爸爸笑着说:“哈哈,明天大年三十了,要过年了,而且今年过年跟往年有点不一样哦!”我问:“怎么不一样了啊?”爸爸说:“今年过年有一家人跟我们一起过,组成一个更大的家庭哦。”我好奇的问:“谁啊?”爸爸神秘的说:“你等着吧,到时候就知道了。”

我焦急的等待着,真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已经大年三十的下午了,还是没有人来,我一个劲的看着我们家的门铃,真希望门铃早点响起来。“叮咚”门铃响了,我一看,出现子门铃画面里的竟然是阿舅、舅妈和小可姐姐。我一蹦老高,赶快出去迎接。舅妈还给我带来了自己做的蛋挞,真是太开心了!

爸爸去准备年夜饭了,我和小可姐姐在客厅了玩。我好奇的去厨房看了一下,今天年夜饭吃什么。哇!果然像爸爸说得,今年年夜饭跟往年不一样哦,因为除了爸爸做的菜,今年还有外婆和阿舅做的湖南菜,真是丰富多彩啊!

年夜饭开动了,我们吃得好开心啊!忽然弟弟在那里叫了:“阿舅,恭喜你发财,大红包呢?”哈哈,这家伙,还真敢说啊!其实我心里也在期待大红包,不过我可已经不好意思直接说了,还是小家伙好啊,想到什么说什么!当然阿舅、爷爷、外婆、爸爸都发红包了,收获真是不小呢!

饭后,爸爸拿来了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带着我、小可姐姐还有弟弟一起带院子里放。

原来这就是过年啊!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真希望这样的欢聚时光久一点,再久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过年的场景作文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晚,除夕,舅舅和舅妈要带着2岁的小妹妹从北京回来和我们一起过年。十点了,我和妈妈要去机场一起接他们,一路上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有些车上还贴了对联,路上好多小商贩在招揽生意,把礼品盒摆得满街都是。中午回家,姥姥做了一桌的好饭等着我们回来。

吃过饭以后,我们要贴对联了,我们选的对联是:上联“前程似锦步步高”,下联“鸿图大展年年好”,横批是“吉祥如意”。贴完对联,爸爸要带我下楼放炮,我好高兴啊!因为今年爸爸买了好多炮,有花炮,有鞭炮。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叫“烟雾弹”的花炮。它是一个用彩色的纸包着的小圆球,外面的纸是什么颜色的,放出的烟就是什么颜色的。我拿着打火机,小心翼翼的把焾点着,赶紧捂看耳朵往回跑,回头一看,炮没有响,而是喷出了一股彩色的烟,好漂亮啊。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放炮其实是很危险的,尤其是我们小孩子更应该注意,没有家长的陪同不能自己放,一定要注意安全。

过年了,我长大一岁了,希望家人身体都健康,工作顺利,我自己要好好学习,做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朋友,家人眼中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小时候都爱干什么呢?我记得我幼儿园时,最爱播放我的周岁生日光盘。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让爸妈看别的电视节目。我想那时的我是第一次当主角,所以被众星捧月般的感觉陶醉了。

那我就介绍一下我主演的周岁生日纪录片。

朝鲜民族历来就重视婴儿的周岁生日,再加上国家提倡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许多年才会有一位新生的宝宝,所以更是把这一天当做父母双方家族的盛大家庭节日。

生日那天,众多亲属都是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爸爸、妈妈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样漂亮。但全场最漂亮、最耀眼的还是我。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爸爸、妈妈拉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红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周岁生日桌可以称之为巨大,桌上分层摆满了水果、饼干、玩具、蛋糕、以及各种新奇的物品。

当我坐在生日桌前,随手抓起一样物品时,众多亲属们欢呼起来,爷爷、奶奶还站起来跳舞。原来这个环节叫“抓周”,是一种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传统风俗中桌面上会摆放笔、本、算盘、钱币、小木锤等。这些物品每一样都有寓意,如:笔是寓意着孩子将来学习好;钱币寓意着孩子将来会挣钱;小木锤寓意着孩子将来从事秉公执法的职业。当时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笔,难怪爷爷、奶奶会高兴得跳舞。在他们看来,小孙女一定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抓周之后是点燃生日蜡烛、许愿;接着是奶奶、姥姥为孩子送祝福;然后是所有来宾们为孩子送上祝福;最后是全体来宾们一起欢歌笑语、手舞足蹈。

当所有的仪式都结束后,客人们开始推杯换盏进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节日都是为了吃,一切纪念都会在吃中结束。我的周岁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来让我感受到家人团聚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年级的作文过年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又称大年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在那天,然后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呼,什么 耍龙灯.扭秧歌.放鞭炮等等等等,好不热闹。

节前

过年这股暖风即将吹来,这时家家户户都搞起了“装修运动”。所谓“装修运动”可是是把家里打扮一下,好迎接过年。啊!还听不懂?“装修运动”就是贴春联.福字.门神等。看着邻居家“装修”得花花绿绿,我们家不甘示弱,也开始了“装修”。可是老天却非要和我们作对,他派“风老大”来到乱。一会儿他来“偷”对联;一会儿“拿”尘土“攻击”我们;一会儿她又来“捉”横披······几经周折,“装修运动”走算是结束了。走进我家一看,大脑里的词语都净化了,只剩下一个字:红。

节时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我被一阵阵莫名奇妙的声音惊醒了,开始我还以为是闹钟,心想:“这天怎样试这铃!”睁眼才反应过来,这天是过年,那声音是烟花爆竹声。有的像开在天上的花儿,有的像切成一半的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 !

吃完早饭,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起程了。去干什么?当然是去拜年了!说一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还会有不小的“收获”呢!“我长大了,压岁钱不要了!”见一位aunt要给我钱,我连忙表示不要了。哪知他却说:“长大啦?好呀!再来10元!”过年这天,家家户户披红挂绿;“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烟花爆竹声不断;节目也开始啦!这天的空气中除了节味儿,就是年味儿!

节后

过年这股暖风来得快,走得也快。过年虽然已过,但余波仍然存在。节时的那股年味还未散尽,但新的太阳已经升起,应对我们的是新的一天。

过年,它让我明白了自我又长了一岁,职责又多了一成。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挑战;期望在牛年里我会“更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年级过年的日记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年是中国的大节,这就好比西方的圣诞节一样,很隆重;过年也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一天喜庆,每一个人都喜气洋洋的,热闹极了。

爸爸说,这几年的年味淡了,城里的年味比农村的更淡了。而我们,则是每年都要回蜀河老家过年的。虽然在哪儿过年都一样,可在老家确实是自由了许多。

今年过年奶奶没有买给我玩的鞭炮,这是爸爸的要求,也是我的要求。一来放炮污染环境,二是放炮很危险,三是害怕我放炮又弄坏了家里的东西。这一点例子很多,比如前年我在门前的大院子里放炮,觉得无趣,便在点燃的炮上放一个一次性杯子,鞭炮突然爆开,一次性杯子便被炸得四分五裂,最后散落一地。可在高兴之余,迎来的却是一顿批评,原因一是太危险,二是我几乎把家里三分之二的纸杯都给炸没了。

当然,过年时,大人们总是少不了要放炮的,他们总会在大院里把长长的大型鞭炮摆在门前,礼花放在中央,两个人联手一起点燃,我和妈妈则躲在屋里捂着耳朵,大叫着“新年快乐”。虽然今年过年几天一直在下雨,可寒冷的空气也挡不住轰隆的炮声和绚烂的烟花,一阵阵暖意和新年的祝福便在空中飘散开来……

贴春联也是过年的一个大任务。今年的春联是爸爸、妈妈和我共同动手贴的,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写着“天地岁岁赐吉祥,福门年年走鸿运”的春联便映入眼帘了。

遗憾的是,我们大年初二就回到了旬阳,因为爸爸要上班,这都是可恶的新冠状病毒惹的祸,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不得不“居家隔离”了。

这个年,惟愿中国安好,世界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过年的记忆抒情作文75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灯火暖慰远行人】

我家先生来自江苏省南部的一座小乡村,如今常居江苏省北部的故黄河畔,十多年来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匆匆忙忙把他乡活成了另一个故乡。

当然,无论在他乡如何根深叶茂,生命最初的那片土地终究是人们最放不下的羁绊。然而人到中年琐事繁杂,过年便成了一年中唯一回家乡看看的机会。过去这些年,每到春节假期的第一天,先生便急匆匆收拾行装,带上我和孩子回家。春运时遇到交通拥堵,我们一路从晨曦初升走到暮色四合,车子在夜幕中缓缓驶过村后的田埂。皑皑白雪映着各家门前摇曳的红灯笼,如记忆中母亲温暖的怀抱,迎接远行游子的归来。

先生家乡有个风俗,就是从大年初一早上四五点钟开始,人们便携家带口去亲朋家拜年。寒冬凌晨,天色尚暗,满村灯火点点,家家备好瓜子和糖果笑脸相迎,拜年的人成群结队,一路笑语踏雪而来。全村人兜一圈回来,天还未亮,孩子已经在肩上再次熟睡。稍事休息后,婆婆便把枣子、核桃、糯米做成的各种形状的糕点放在锅里蒸。春节期间,每天饭桌上都会有一盘这样的糕点,寓意步步高升。人来人往,觥筹交错,一晃,七天的假期已悄悄溜走,人们又要踏上返回工作岗位的路。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每年返乡的步调,先生盼了一年多的过年欢聚计划落空,遗憾许久,他和家乡的侄子视频连线,透过手机看家乡雪后的田野、小院里的鸡鸭白猫、家门口新贴的春联和大嫂新蒸的点心。乡愁为我们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一起等待下一次春暖花开。

而在第二故乡的家中,除夕的灯火同样温暖。家人们在温馨的家中煮一锅水饺,摆些瓜子、花生、水果,在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声中,通过手机的视频连线功能,参加千里之外的围炉夜话。大江南北灯火绵延,万家灯火共同抚慰着远行游子的乡愁。风雪夜,远行人,感谢科技的进步冲淡了古人的羁旅之思,让游子们纵使身在他乡,依旧能够与故乡的亲人举杯同酌,共同祈愿山河无恙,岁岁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位于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民风纯朴,民俗特别有特色,都说冬至大如年,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可有口福了。因为我们要进行一项活动,打麻糍

打麻糍

冬至天刚一亮,爸爸就匆匆起了身。开始了打麻糍

我站在一旁,看着白白的面团,越来越有弹性,老爸嘿呦嘿呦的声音不断,我心想:老爸应该累了,让我来吧!这打麻糍

我自信满满的对老爸说:“让我来试一试吧。”“好的。”于是由我执掌棒槌。奶奶说你力气太小了,我立马否认,说:“让我试一试吧。”我拿起棒槌啊,好重,好不容易才举起来,用力向麻糍锤去,哪只麻糍纹丝不动?我气死了,麻糍,你是不是石头啊?怎么会打不动呢?于是我又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向他锤去,没想到这次成功了。有了这次的经验,我越来越熟练,打了十几次。我便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于是我便申请去干奶奶那个轻松的活,奶奶对我说:“这个活也是十分难干,就三个字,要快准狠,一定要小心手,一不小心便会被棒槌砸到。”我便坐下开始奶奶的工作,只要老爸一锤,我便飞快地沾点水在面上,一番之后,我们配合的越来越默契,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捶打,一大块圆圆的,香甜的麻糍打好了。

吃麻糍

三四人将糯米糕拉成圆扁形,并在上面撒上黄糖和芝麻。就这样第一锅麻糍新鲜出炉了,并用刀切成一块块的。

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麻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似乎早已忘记了刚吃过的午饭。热乎乎的麻糍,吃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软软的,还蛮有嚼劲的,瞬间让我双眼紧闭,心间顿时流淌着一种情浓味更浓的感觉。

这就是我家乡冬至的民俗——打麻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年夜饭作文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妈妈带我去参加公司的年夜饭聚餐,听了这消息我可高兴了。我们从家到春秋大酒楼,大约用了十分钟,当时是夜晚,路灯都亮起来了,路上的人也很少,大家都休假了;马路很宽;路上的车也很少,大家都回乡过年了。

我们刚进酒楼,就闻到了佳肴的香味,妈妈的同事们都来了,我们找到座号也坐了下来,大家围在一起嗑瓜子、聊天,其乐融融,像个大家庭。不一会儿,主持人上场了,首先请店长说了新春贺词,之后让主持人宣布一个小游戏,就是给每个人发一张抽奖券,待会边吃饭边抽奖,我拿到的是800901副券,我边吃菜肴边竖起听。

首先抽十名三等奖幸运儿,其中8000911的幸运儿跟我们的号码很相近,可惜不是我们。又过了一会儿,接着抽二等奖和一等奖幸运儿。虽然我们都没被抽中,但也感受到人们中奖的喜悦。

参加完这次年夜饭,让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风俗的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5月5日。因为屈原投入江内,人类因为纪念屈原才有了现在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和赛龙舟比赛。

我们班是在上周四举行的。同学纷纷送粽子给老师,我也送了老师一个粽子。后来我和身边的同学也相互交换了粽子……,所有的人也都开始吃了。

我吃的时候,我看见旁边的人也都在吃。突然,我看见一个同学没有粽子吃,本来我打算不给,可是我想想都是同班同学的,所以就给他了一个粽子。他看到了粽子,就也开始开心的吃了起来。我往左看看,右看看,看见有一些同学在,玩石头、剪刀、布,我想:这么幼稚的游戏,还玩儿呢!可是我又看了看,他们玩的石头、剪刀、布,是谁赢了可以得一个粽子。我们老师看见了就让同学给她的粽子当赢者获得的粽子,同学们知道了,也都开始玩了分男女两组,最后,赢者只能获得一个粽子老师举行了5次,5次举行完同学们都很开心,虽然得不到粽子但是他们也玩的非常开心。

今年的端午节过的真有意义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全文共 3455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也许是因为大街小巷越来越浓的年味,也许是因为年近半百,越是到年根儿底下就越时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时不时地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Its almost New Year! Perhaps it is because the streets and alleys are getting stronger and yearning.The more often there is an unknown emotions, from time to time to think of things as a child.Maybe many people feel this way.

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五彩闪烁的霓虹,眼前不断幻化而来的是:小时候田野地里津津有味地咀嚼、芦苇荡里撒着欢儿地奔跑、夏夜房檐下一遍又一遍数着星星、还有恶作剧的顽皮……甚至淘气时被父母哥哥训斥,现在想来,都有着“故乡”两个字的情感标签。 Looking at the continuous traffic flow outside the window, the colorful and flashing neon, the continu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eyes is: when you were youngRunning in Lisu, the naughty of the stars, and the prank by the eaves of the summer night ... and even being reprimanded by the parents and brothers when I was naughty.

有人说,家乡可以有无数个,故乡却只能有一个,那是被称之为“老家”的地方。当年少已成往事,当奔波忙碌成为常态,我渴盼拥有让心灵得到休闲的片刻时光,为生活提纯取暖,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风雨中拥有可以放纵精神自由的憩园。家,就这样把浓浓的情感元素外化于一颦一笑之中,把渗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无理由地沉淀在生命里。 Some people say that there are countless hometown, but there is only one hometown, which is called "hometown".At that time, the young people had become the past. When I was busy becoming the norm, I longed for a moment of time to have a casual time, purifying and heating for life, and having a resting garden that can indulge in spiritual freedom in the 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world.Home, just externalize the thick emotional elements in a smile, and settle the cultural genes that penetrate into the bone marrow without reason to settle in life.

当萨克斯曲《回家》的旋律缓缓响起时,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加速:回家、回家、回家……这是任何人都会无法抗拒的呼唤。有家才有爱,有家才有情,有家就有永远。 When the melody of Saxo "Go Home" slowly sounded, my heartbeat began to accelerate involuntarily: go home, go home, go home home... This is a call that anyone can resist.There is love with a family, a family can be affectionate, and there is a family forever.

在家里,可以找回年轻、找回青春、找回童年,把一切浸润在无拘无束释放温情的河流里。家的港湾,消解你的烦恼,宽容你的任性,共鸣你的喜悦,也能用温暖的手掌擦去你的泪水。哦,我看见了父亲那双浑浊的眼,静默无声,却又有无法形容的力量,定格我童年的稚嫩,成长的历程;母亲满头银发,在家的巷口张望,用世界上无法替代的目光深情铺就我远行的道路和归来的期盼。还有小伙伴们见面时的拥抱,声声呼唤着我的小名儿…… At home, you can find youth, youth, and childhood, and infiltrate all the tender rivers.Harbor in your home, eliminate your troubles, tolerate your willfulness, resonate your joy, and wipe your tears with warm palms.Oh, I saw my fathers turbid eyes, silent and silent, but there was an indescribable force, setting my childhood immature and growing journey; my mother was full of silver hair and looked at the alley at home.I look deeply on my journey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returning.There are also hugs when the friends meet, and the sound calls my little name ...

家,总在春节这个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发酵场里,散发出幸福的味道,浓得化不开、香得飘不散、醇得挡不住。 Family, always exudes a happy taste in the most fermented farm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so strong that it is so strong that it is so fragrant that it is not fragrant.San and alcohol cannot be blocked.

洗却时光的漫漫风尘,我更懂得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更懂得从家出发的意义。家是脐带,牵系我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牵系我的一生,让我不时地回望,问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最终要回到哪里。警醒我感悟那些身后苍茫的岁月,沉淀我眼前那犹未可知的时光。 Washing but time of time, I know the meaning of not living in the years, the time of tim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arting from home.The home is the umbilical cord. I walk to any place in the world, hold my life, and let me look back from time to time to ask myself: who I am, where I want to go, and where I will go back.Alert me to realize the vast years behind me, and precipitated the unknown time in front of me.

我想说,朋友们,无论身在何处,从业何方,回家吧,回家过年! I want to say, friends, where are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家乡风俗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和大爸、弟弟一同在奶奶家过除夕。

晚上8点我们聚在一起看精彩的春晚节目,这样看下来,我最喜欢的是牛莉和郭冬临主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看了这个节目大家都开怀大笑,的确非常有趣。大家都知道在12时左右可以放鞭炮,可是还没到点,炮声已连续不断,大概是人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想尽快送走牛年,迎来虎年。我们也不甘落后,爸爸拿出大鞭炮点燃,随着“呯、呯”的响声,烟花在空中绽放,像五彩的花儿,漂亮极了。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放鞭炮,空中绽放的烟花也显得越来越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虽普天同庆,可各地的风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们的春节可有趣了!

春节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家里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异乡,也会赶回来,好聚一场。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脸上绽开了打心眼里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离不开鞭炮,在天刚朦朦胧胧透出一点光亮时,鞭炮声就已经响彻天空。它成了人们大年初一起床的闹钟。看向窗外,家家户户的灯都陆陆续续亮起来,穿新衣,戴新帽,双手拱起敬菩萨。之后便是全家总动员,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绿油油的馅料,包在一起,下锅。当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时,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汤圆就出锅了。愿新的一年里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大地时,人们更加忙碌起来。人们在家里纷纷热情迎接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小孩子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排成一个小队,挨个儿去拜年,回来时总是收获满满,衣兜里被揣满了各种各样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虽远,可情谊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纵使开几十分钟的车,也要去会友拜年。到了下午,电影院便成了人流众多之处,春节档的电影,往往会给人带来欢乐。夜幕降临之时,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个个拿出最大最好的烟花,一时间,烟花胜过了月光,在那一刻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繁花。

春节就这样短暂而快乐地度过,成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的风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日记过年了200字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很多亲戚都来我们家过年。我很高兴能见到小阿姨、秦阿姨,真想跟她们拥抱一下。

到了傍晚,忙了一天的外公准备好了两桌丰盛的菜肴,亲戚们纷纷入座。这时,我想到了我已经快11岁了,应该可以帮忙做点事了。于是,我没有和亲戚们坐在一起吃,而是来到了厨房,等到外公做完一个菜,我就把菜端给吃饭的人。有些菜太烫,我就想出一个办法——把菜放进一个篮子里,然后再端出去。我每端出去一次,亲戚们就一个劲的夸我棒。等到菜全部上齐,我已经来回跑了不知多少次了。我也没吃太多饭菜,因为一会就要放烟花了,我很期待。

看着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我开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