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风俗作文(20篇)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下面是过年风俗作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4335

作文

1000

过年风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对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对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对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过年的记忆抒情作文750字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幸运饺子】

饺子一定是人人都吃过的,但你吃过幸运饺子吗?在我的老家安徽,每逢除夕夜吃饭,都会有找幸运饺子的风俗。

大年三十,老人们开始包饺子,最年长的一位老人会亲自制作幸运饺子,把清洗好的一枚硬币包在一个饺子里,那个饺子就是幸运饺子,如果谁有幸能吃到那个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非常幸运。

记得我七岁那年过除夕,晚上吃饺子。光是看着那一盘盘白白胖胖,晶莹剔透的饺子,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品尝着呢?

饺子刚端上桌子,我们几个小孩子就虎视眈眈地盯着饺子,拿起筷子准备开动,生怕自己少吃一个饺子,就会与幸运饺子擦肩而过。“慢点,慢点,没人跟你们抢”大人们笑着对我们说。

我们边吃,边看,观察别人有没有吃到幸运饺子。弟弟嘴里塞得满满的,还用筷子往碗里夹;妹妹都把饺子咬了一半就放在碗里又去夹盘里的饺子。我刚咽下去一个饺子,就被盘里一个鼓鼓的饺子吸引了,这个饺子圆圆滚滚的,似乎比其他饺子都要大,硬币一定放在这个饺子里了,这是幸运饺子没错了!筷子刚伸向这个饺子,没想到堂哥也伸过筷子来抢这个饺子。

“你干嘛抢我的饺子?”“谁抢你的了,明明是我先夹到的!”“才不是,这个饺子是我的!”“这么多饺子,为什么就要这一个!”“这个饺子比其他的都大,一定是幸运饺子!”……

就在我们俩纠缠之际,姐姐一阵高呼:“哎,我吃到了!我吃到幸运饺子了!”“什么?”全家人羡慕的目光都落到了姐姐身上,只见姐姐拿着一枚硬币笑成了一朵花,奶奶慈爱地说:“看来露露今年会很幸运哦!”

看到姐姐吃到了幸运饺子,我们心里是一万个不甘心啊,但是再不甘心,也只能等明年过年的时候再比一比了。由于刚刚吃得太多了,孩子们纷纷下了餐桌去放烟花了。

除夕找幸运饺子的习俗现在还延续着,我们慢慢长大,那些美好的记忆,深深刻在我们脑海里,令我们怀念。我爱幸运饺子,更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有很多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传统习俗。一起来看看我的家乡——太和县的春节习俗吧。

从腊月初旬开始,家乡的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忙碌起来了。腊八这天,家家户户不仅要熬腊八粥,还会兴致勃勃地去买牛肉,买回牛肉后切成小块撒盐腌制,每天还要翻一翻。这些牛肉大概腌制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来泡一泡,然后煮熟食用了。可以说,家制牛肉这道菜是我们春节桌上的一道必备菜,色鲜味美,老少皆宜。谁家要是少了这家制牛肉,就会觉得少了很多年味。

腊八粥没喝几天,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小年”,这一天的重头戏就是“祭灶”。在这一天,人们从天一亮就开始对家里进行大扫除。他们不仅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更重要的是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全部拿出来清洗干净,然后把厨房里的东西摆放整齐。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许有物品损坏的现象发生,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祈求新年安康的愿望。“小年”这天,家人们也会尽可能的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家都很重视过“小年”,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节就真的快到了。

刚过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头,出入超市,为过大年做准备了。大人们会买很多鸡鸭鱼肉,买充满喜庆气氛的必备品:春联、红灯笼、窗花、花草等。小孩子会买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种玩意儿——风筝、电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着,盼望着,热闹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红红的春联,窗上贴着喜庆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颜开。晚上,每户人家都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这天最有趣的要属吃饺子了。大人们会把一枚硬币提前包在饺子里,大家都想吃到那个包有硬币的饺子。小孩儿吃到了,预示着学习进步、茁壮成长;大人们吃到了,预示着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预示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所以每个人都带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吃饺子,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晚饭后,一家人会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精彩的节目带给大家的热闹与欢乐。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家家都会拜年,人人相互祝福。这一天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每个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因为他们会收到很多大大的红包。

太和的春节在人们的相互祝福声中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都会吃汤圆,观花灯。湿地公园的花灯花样繁多,样式新颖,惹得游人彻夜观望。

太和的春节在正月十六这天结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进学校,大家都在快乐与祥和中向前奔跑着,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与拼搏中创造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全文共 5593 字

+ 加入清单

倘若你问一位古人,一年中他最期待什么日子。我想他多半会说过年。 If you ask an ancient man, what day he is most looking forward to in the year.I think he would say the New Year.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寒来暑往,历经忙碌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人们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在万物的一片寒冷肃寂中停顿下来,祭天祭地祭鬼神,贴春联送福字放爆竹,感铭旧日的和平安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会亲走友拜尊长,吃年夜饭分压岁钱贺大年,亲人团聚的圆满与欢快,新正的殷殷祝福与期盼,维系的是人世间的温暖与真情。 "Continue to clearly urge the candle, keep the old age, the old song plum, the new Zhengbai wine.", Spring Breeze Sending the Soviet Union.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and ten thousand households always change the new peaches. "The cold and silence paused, sacrificing the heavens to sacrifice the ghosts and gods, and sent the spring to send the blessing character to put the firecrackers.You will go to friends to worship the long -term dinner, the New Years Eve, Qian He Da Nian, the success and joy of the reunion of loved ones, the new wishes and expectations of Xinzheng, and the warmth and true feelings of the world.

可以说,过年,成了中国人的信仰。它是古时人怀揣着一颗谦卑虔诚的心,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盛大仪式里,感顺天理维护人伦。它也成了一个人重新安顿自己再出发的时间驿站,不然,为什么一过完年,我们竟都有仿若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的感觉?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New Year has become the belief of the Chinese.It was a humble and religious heart in the ancient times. In this grand ritual of the old and welcoming the new, it was obedient to the heavens to defend the people.It has also become a time station for a person to re -settled and set off. Otherwise, why do we all have the feelings of the sky and the earth after the years, the feeling of the weather and the weather?

世易时移,现在过年几乎只成了吃年夜饭,放春晚,抢红包,拜新年的一个简单流程,没有了我所期待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愉快,和想象中“小大易新衣,相成未明时”的惊喜。但是每每看到电视里展播的堪称一年一度地球上最壮观的迁徙——中国春运镜头时,我总是深受震撼。或许有些东西,是任形式的变化,时间的流逝也改变不了的。寒假一开始,我不也期盼着,在外地的表姐表哥能早点回来,和我一起胡侃海聊打打闹闹过新年吗? The world is changed, and now the New Year has almost become a simple process of eating New Years Eve dinner, putting red envelopes, grabbing red envelopes, and worshiping the New Year.The joy of "children who do not sleep, keep the night in the night", and the surprise of the imagination of "Xiao Dayi New Clothing, when they are unknown".But whenever I see the TV show on the TV that is the most spectacular migration on the earth, I was always shocked when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as shot.Perhaps some things are changes in any form, and the passage of time cannot be changed.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inter vacation, I dont look forward to it. Can my cousin and cousin in the field come back earlier and have a lot of New Year with me Hu Kanhai?

倘若你问我:一年中,你最期待什么日子?是生日,暑假,圣诞节,还是无法预料但充满惊喜的某一天?我依然会毫无悬念地回答你:过年! If you ask me: What day do you look forward to?One day? I will still answer you without doubt: New Year!

2020的这个年,估计注定要被不断地诉说! 2020, it is estimated that it is destined to be continuously explained!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全国人民一起禁足,非诚勿扰!团圆饭吃不成了,春晚没心思看了,发红包的激情减退了,拜大年的机会也没了。有的只是疫情疫情疫情!连空气也散发着惶恐的气息。 Due to well-known reasons,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are banned together.The opportunity to worship the New Year is gone.Some are just outbreaks and epidemics! Even the air exudes a panic.

这个年,我和我的那间被称作卧室兼书房的地方相依为命,除了吃喝拉撒,我们几乎寸步不相离。楼下小区成了我抵达不了的远方,它是实实在在出现于眼前的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诱惑。 In this year, I and my room called the bedroom and study room depended on each other. In addition to eating and drinking Lazar, we almost separated.The community downstairs became a distant place where I couldnt reach. It was an exact and indispensable temptation that appeared in front of me.

当我坐在窗前对窗外那株三四年没开过花的桂树的枯叶作第九次或第九十次研究的时候,我终于知道,曾经极度盼望的不用上学的日子真的也是可以使人发疯的。无聊是最严重的事态。重复无聊是最致命的打击。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都不知道该干什么。拿来关注的,无非就是刷着手机,看着纷拥而至的消息,哪里航班取消了,哪里封道了,哪里的确诊人数又增多了…… When I sit in front of the window to make the ninth or ninth or ninth of the dead leaves that have not been bloomed in the window for three or four years.At the time of this study, I finally knew that the days when I was extremely hoped to do not have to go to school can really make people crazy.Boring is the worst situation.Repeat boring is the most fatal blow.Because at the next hour, the next minute, the next minute, you dont know what to do.What is concerned about is nothing more than brushing the mobile phone and watching the news that embraces it. Where is the flight cancellation, where the road is closed, and where the number of diagnostic people have increased ...

极度憋屈过年中! Extremely flexion in the New Year!

专家说,疫情源于某贩卖宰杀野生动物的菜市场。原来,这是一场来自舌尖的沦陷。全中国人,在为那些甘心作了酒囊饭袋的无厌无德无知无识无法无耻之徒买单。“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类最大的灾祸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罪过是贪得无厌。当欲望过度滋长后,人的行为就变成毫无节制的掠夺和肆意狂妄的侵占,但最终遭殃的,还是我们自身。正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先哲之言亦犹在耳。或许,这次过年禁足,也是天道自然规律对我们的一次警告和惩戒。希望它能成为一面镜子,在惨痛的教训面前让我们看清自己。 Experts say that the epidemic is derived from a vegetable market that sells wild animals.It turned out that this was a fall from the tip of the tongue.The whole Chinese people pay for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make wine pockets and rice bags."The disaste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unsatisfactory, and the blame is greater than the desire." The biggest disaster of human beings is that they do not know satisfaction. The biggest sin is greedy.When the desire is excessively grown, human behavior becomes unrestrained plunder and wanton arrogance, but it is still our own.As the so -called "five colors are blind, the five sounds are deaf, the five flavors are refreshing, and the hunting is crazy, and the rare goods are good."Perhaps this New Years ban is also a warning and disciplinary law of the natural law of Tiandao.I hope it can be a mirror, let us see ourselves in the face of painful lessons.

倘若你问我:最讨厌过什么样的日子?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2021过年时! If you ask me: What kind of life is the most annoying life? I will not hesitate to answer: 2021 New Year!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年级家乡的风俗伊议论文

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晚饭过后,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靠近窗边,肌肤沐浴在窗户玻璃里映衬的烟火中,眼前茶几前的绿植盆栽的花花草草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是有说不尽的悄悄话。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作威作福,间隔了亲人们的团聚,破坏了家人们团聚的美好场景。我在沙发上发着呆,思绪飘到了去年的除夕夜晚。

基本上每年的除夕夜我都会和父母在乡下外婆家一起度过,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就围坐在炭盆边一起守岁。炭盆里燃着的火很旺,且有一股淡淡的树木香味。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木碳的淡香味,就是除夕夜的特有气息。

家乡的过年有许多习俗,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可我第一时间想起的却是守岁。等待着春晚上的新年钟声的敲响,等待见证自己的成长,我喜欢和家人一起守岁的气氛。

除夕那天我发誓,一定要把今年整场春晚给熬夜看完,为了这个吹出去的大话,我还特意泡了一杯奶茶来为自己提神,看着还在厨房里忙碌的外婆,正忙活着给大家包着守岁吃的饺子,我迅速的挽起袖子,打算帮外婆一起包饺子,看着桌上整齐排放的饺子,便好奇地问着外婆,“除夕守夜为什么要吃饺子,而不是吃馒头汤圆什么的呢”外婆立刻解答了我的疑问,笑呵呵的说道:”你看饺子形状和元宝是不是很像,人们除夕夜吃饺子取“招财进宝”的意思。外婆又问到“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守岁吗?”我的好奇心立刻又被外婆勾起,外婆沉思了一会,便开始了她的精彩的故事讲述”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他就会如饥似渴地跑出来害人。它在半夜进门,一进门,什么也不干,直奔床边摸睡着了的小孩的头。小孩子接着就会头疼发热,病情越来越重,最后会变成傻子。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不希望那个无恶不作的“祟”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傻子呀。于是就在除夕的晚上整夜亮着灯,守在孩子身旁,他们整夜不能合眼,一直提防着兴风作浪的祟,这就叫“守祟”,后来因为祟与岁谐音,而且因为过一年长一岁,就把“守祟”改为了“守岁”。”外婆绘声绘色地讲着,我的眼睛睁的铜铃大,手心冒着凉汗,紧握着外婆的手听完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总是感觉像鸟飞兔走般的快,我抬起头看了眼挂在墙的钟,23点58分,离守岁成功只有两分之差,此时外面世界仿佛被爆竹声给笼罩着,即使相隔1米远的人们都听不见对方嘴里说出来的话,只看见彼此的笑容满面,电视上的春节年欢晚会上的主持人们拿起话筒,开始大声的倒计时来10、9、8、7、6过年咯!我也兴奋的欢呼起来:“我又一年守岁成功了,我又长大一岁咯”此刻外公正拿着打火机,在门前点燃一个巨大的烟花,我捂着耳朵脸贴着门上的玻璃往外看。只听”嗖”一枚绚丽的烟花飞上天空,炸出来一朵朵五颜六色绚丽的烟火。现在,虽然科技高度发达,人们不再迷信,也没有“祟”这个妖怪,但亲人们依然为我们守岁。我想,这守的更多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孩子美好的期望、深情的爱吧。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和报答他们,为他们守岁,守着他们慢慢变老,守着他们平平安安。

虽然今年的除夕无法和和亲人们一起守岁,但家人的心却是无法切断的,就像家乡的习俗会永远流传下去一样,守岁与我紧紧相连。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家乡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韵味。说起我们家乡兴化的风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端午节来讲吧。

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三大主要风俗,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风俗一:包粽子

我们这,粽子是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的美味。首先,在粽叶中心部,把它弯成圆锥型,挖上一大层雪白的糯米,再加入自己喜欢的食材,用一片粽叶封顶,用线加固,一个半成品粽子就成了。放在电饭煲里,加水煮半个小时,清香扑鼻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全是糯米的粽子,吃一口,软软糯糯;加入五花肉的粽子,吃一口,咸香淳厚;加入蜜枣的粽子,吃一口,香甜可口;加入虾仁的粽子,吃一口,Q弹爽滑;加入辣白菜的粽子,吃一口,麻辣鲜香。

风俗二:赛龙舟

下午时分,小镇上那条不知名的小河边围满了人,这是在干嘛?哦,是在赛龙舟啊。瞧,四条细长的雕着龙头的独木舟正在你追我赶,岸边十八个大鼓,鼓声冲天。划船的小伙子个个眉清目秀,借着鼓声,一号独木舟像火箭一样,一口气夺得冠军。奖励是一大罐雄黄酒和一锅粽子。

风俗三:扔粽子

相传屈原是抱石投江的,老百姓为了不让他饿了,就把家中的粽子扔到汨罗江里,我们不在那里,只好这样。煮好的粽子第一个要投河,只见大伙把粽子靠近额头,在亲吻一口,使足力气,“嗖!啪!”投到了河中。

这就是我们这端午节的风俗,你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腊八节600字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害怕过年,进了腊月便开始愁这个年怎么能过得不那么窘迫。那时候不比现在,称半斤肉都要掐着指头精打细算,更别提什么腊八节的十八种食材了。奇怪的是我们家却很神奇,每年的腊八都过得颇有滋味。

在那个与我来说艰难的年代,一碗甜糯可口的腊八粥可谓人间珍馐。初八的前一天我都会很认真地做一天作业,直到夜深的时候妈妈满意地跟我说声:“早点睡了,明天给你煮腊八粥吃。”我才用假装满不情愿的神色恋恋不舍地收拾好书包爬上床去,偷偷地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乐。一个腊月有三个“八”,初八、十八、二十八,最有盼头的便是这头一个腊八了——等了一年的美味终于在这一个深夜过后就要品尝到,那将是多大的满足! There are three "eight" in the lunar month, the eighth, eighteenth, and twenty -eighth, the most hopeful is this Laba -wait a oneThe taste of the year is finally tasted after this night, how much it will be!

哪有那么容易睡着!蜷在被窝里偷偷朝外瞄——家里的三间瓦屋除了中间的厅堂和东房爷爷住,我和爸妈一家三口便是挤在西房了,大大小小的事都在这个小房间里完成:妈妈在四音桌上教我写字、看爸爸就着房门后用一块木头给我做枪、床前面红漆木踏板旁圈一个藤扁喂养十几只黄嫩嫩的小鸡仔……妈妈为第二天的腊八准备食材也就是在这个红漆木踏板边上了——

白天筛拣去了细砂粒的白糯米,用搪瓷面盆盛着;边上是一只开裂的水瓢,里面有外婆送来的几把红皮的花生,这种红皮花生是外婆亲手种出来的,味道很纯粹;红皮花生米里隐约能看到一粒一粒的扁豆,那是秋后妈妈特地盛了在麦地旁的水杉树下,专为腊月里可以做上三顿腊八粥的,扁豆粒粒饱满,那是她精挑细选的品种,个大、色润;中间还夹杂着几颗黄豆和绿豆;再往边上看时,那才是整个腊八粥最诱惑我的。

没有圆润黄白的莲子,没有香甜黏脆的桂圆,没有酥弹嚼劲的薏米仁,也没有营养美味的核桃,一只小巧的灰蓝色塑料淘箩里各式各样的豇豆就足以让我垂涎:个头的通体黑色的我们叫它“黑豆”,虽然个头大,但也是这里最不好吃的一种,嚼在嘴里沙沙的没味;周身通红的自然就叫“红豆”,有韧性,就着一口糯米粥在嘴里煞是可口,不过有时候也会碰到已经坏了的“红豆”,常常是被虫蛀了,味道就要差许多;还有米白色的“白豆”,墨紫的“紫豆”,青绿的“青豆”……端上一碗腊八粥,在碗里翻来覆去找的却是“虎皮豆”。那是豇豆的一种,身体上有暗红色的斑纹,个头是细细长长又圆润饱满的,不及“黑豆”那样魁梧,却也不失曼妙的身姿。倘在碗里发现这样的“虎皮豆”,于我是极大的幸福!那个年纪就一直固执地认为这是豇豆里最美味的了,现在想起,倒也不知道是真的吃,还是它独特的相貌使然,到今天妈妈在做腊八粥时还是会不自禁地拿筷子翻找,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糯米要湿了以后慢慢地晾干,黄豆和绿豆得泡个大半天,花生米也需在水里浸小半个晚上,而豇豆则要从前一天晚上泡到第二天,所以妈妈依旧还是要忙活到大半夜。我便是在偷偷瞄开的被窝缝隙里,看妈妈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渐渐地甜睡进梦乡,我知道,那腊八的粥,一定会在这初七渐年的静谧夜晚下,酿得醉人……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捞”、“烧大炮”等等。在我的亲眼所见中,“烧大炮”是一件最让我难忘、最可喜可贺的事。

在天堂墟这一带地方烧大炮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各村庄及墟镇街道可热闹了。这一风俗盛事在莲塘村和朱所村尤为特别隆重。

我们小孩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烧大炮活动开始啦!有人把灯笼挂起来了,那火点在灯笼中闪烁着,仿佛在跟现场的人们说:烧大炮正式开始。

人们把现场围成一个大圈。村长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间,手执着火种,点燃了炮竹。顿时,四、五个小炮从炮筒里射出来 ,并飞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炮响,别紧张,现在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围在现场的人立即争先恐后跟着花炮,只要捡到了花炮,就会有利是领的哟。当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个,还有很多在后边争着要上场呢。

烧完大炮后,会有舞狮来助兴,还有八音为人们演奏,还有趣味浓郁的曲艺表演来献给人们欣赏……总之,节目繁多,热闹非凡,令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家乡的烧大炮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们已经是喜悦满怀,精神抖擞。这项民间风俗同时会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人们祈祷村子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精选过年走亲戚的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人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走在街道上的每个人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都会说句“新年好啊!”一声声鞭炮响,那脆脆的声音可证让我感到一种新年新气象感觉。早上我们早早的起床了,首先我们到奶奶家家去。一进奶奶家的门我就先给爷爷奶奶拜个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牛年牛气十足。”爷爷奶奶一听可开心了也祝我:“新年快乐,学习更上一层楼!”接着奶奶给了我一个红包,这代表着我以后学习会更上一层楼,将来长达考上清华大学等。

给奶奶拜完年后,我和姑姑、姑爹、父亲、母亲、哥哥到舅公舅婆家拜年。到了舅公舅婆家,到了舅公舅婆家我就对舅公说:“祝舅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舅公听了也说了一句:“也祝你新年快乐。”我说:“谢谢。”我们在舅公家看电视舅公趁我们看电视时包好红包给我和杨帆哥哥。我们连忙说句:“谢谢。”

过年过节怎能忘记欣赏春联呢?舅公舅婆家大门的春联的上联是:花开富贵家家乐,下联是:灯照吉祥岁岁欢,横批是:人间皆春。好一幅春联呀!对仗真整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过年包饺子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了,各家各户都要包饺子、吃饺子。我家也不例外。这不,12点的钟声响了,妈妈拿着面板急匆匆从厨房里跑出来,说:“快来帮我包饺子,谁不包,谁就别想吃饺子。”妈妈的这句话可把我给吓坏了,我急忙把电视机关掉,手忙脚乱的行动起来。爸爸也赶忙凑了过来。

开始包饺子了,妈妈把分工的权力交给了我,我一听,兴奋地说:“爸爸有力气,负责揉面,揪面块,摁面块;我嘛,就自告奋勇了,承担最累的活——擀饺子皮;妈妈当然是高级技工——包饺子。”“开始!”妈妈一声令下,我们各忙各的。别看我小,可擀皮的技术一级棒。我右手持擀面杖,左手拿皮,只见擀面杖在我的手中上下滚动,左手却让面皮不停地在手中左转左转,看得爸爸、妈妈眼花缭乱,自然是赞不绝口了。你再看,爸爸那狼狈的样子,就知道他做这样的事太不情愿了。妈妈包饺子的任务可真够呛,爸爸揪的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所以我擀的皮也就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妈妈也得随机应变。放的馅也有多有少,自然饺子也就有大有小了。

经过全家人的奋斗,饺子终于包好了。妈妈把饺子放到锅里,煮了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就上桌了。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我的感觉好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风俗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风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

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年级过年的日记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大人和小孩儿都高兴的准备着,大人忙着为近在眼前的年夜饭准备食物,小孩儿这是匆匆的选购自己喜欢的烟花爆竹,想在过年那天晚上放。

终于到除夕夜了,我又激动又兴奋,一边儿吃饺子,一边儿抢红包,一边儿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上十点多才睡的觉。

大年初一那天早上五点多,我便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了,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后,发现家里家外已经是一片灯火通明。我刚刚起了床,就听到门外有一堆人在说话的声音,起来一看,门口那一群人,原来是来拜年的。那群人刚走,饺子就煮好了,是我最喜欢的韭菜肉馅儿。

啊,漫长的一天终于过去了,这就到了过年时我最喜欢的时候————晚上,我先拿出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让爷爷帮忙点着,“喜羊羊与灰太狼”刚点着就冒着漂亮的小火花旋转着飞到天上去,一着完,就掉了下来。我又拿出一个“电火光”,一点着他,他就冒起了粉红色的小火花,过了一小会,粉红色的小火花变成了绿色的小火花,最后,金黄色的小火花也消失在了黑色的夜幕中。今年我添了一种新炮叫“绿鞭”,我轻轻点着一个“绿鞭”,把它往水泥地上一扔,一开始“绿鞭”像卖家说的那样,不会响,只是冒着小火花,可到后来,隔一小会,它就会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响,我不喜欢会响的炮,所以就没有再放“绿鞭”。接下来,轮到我每年都买都放的“火树银花”,它一被点着,一开始只冒着银白色的小火花,到后来花越来越大,渐渐变得像一个金黄色的大喷泉,

我真喜欢过年啊,希望明年快点儿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离嘉兴市区不远,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乡——嘉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嘉善那儿是怎么过迎新年的吧!

家乡的每家每户为准备新年都忙得不可开交,应接不暇。再忙,也必须要做的一项事——“切切叫”,什么是“切切叫”呢?奶奶说就是掸烟尘。细细区分,在廿六掸烟尘叫“乐阵阵”,廿七叫“切切叫”,听起来真是喜庆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与附近邻居们一早就在掸烟尘,“啪啪啪”的声音打破了寒冬腊月的寂静,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时人们也理发、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问奶奶:“这些事还要挑日做?”奶奶用当地的俗话告诉我:“干干净净辞旧岁,轻轻松松过新年,这些事可不能随便做!”

在廿六、廿七后,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团子、划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来。她做了一大蒸锅的团子和方糕,又拿了几个装进红色的袋子里,我猜测:奶奶做这个比别的要更加小心认真,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说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说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在除夕之夜,人们除了要洗碗、刷锅、洗菜、切菜、淘米……这些家常,还要再点燃一支炉或在灶肚里燃树块,燃至年初一。我看奶奶忙,就跑去问爸爸这样做有什么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与‘富’同音,火烧到年初一就意味着今年富到明年。”

在这个除夕,我收获满满:了解了家乡我不知道的习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们对过年的重视,每件事只为一个字——“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过年传统文化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新年的到来,我的心情也快乐无比,那么我来向大家道道我的新年趣事。

大年除夕的晚上,我刚吃完年夜饭,就听见有人喊:“孟丙辰,快下来放炮呀!”于是我就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下楼和他们汇合。我们先放花炮,我先把引线点燃,只听“嘶”的一声,炮筒里出现了五颜六色的火花,时不时的还发出声响。我又放了一种像火箭的炮,那炮迅速的飞上了天,接着是重头戏了,我把最大的炮引线点燃,我们就立刻捂住耳朵,只听“啪”的一声飞上了天,又是巨响,只见天上充满了无数颗五颜六色的星星,天上顿时变白了。那也就是几秒钟的呈现。后来那些全部化为乌有,抬头望望天,只是一片浓烟…。

虽然除夕晚上过的很热闹,初一也毫不逊色。

只听“新年好!新年好!”我就知道有人来家拜年了,于是我迅速穿好新衣服,和妈妈一起给邻居拜年。妈妈告诉我抱拳施礼要左手上,右手下。我们挨家串户…。初一上午就这样过去,我的口袋也收获很大,什么糖啊、瓜子啊都有,还有20块钱…。

啊!过年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去外婆家拜年日记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那几天是非常美好的,因为那时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

我的老家在江西,当地有一种习俗,每年的大年三十下午都要到祠堂——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那儿去拜祖宗和鬼神。村里二三十户人家家家带着一大卷鞭炮和许多饭菜来供奉,有的人带桃子、香蕉,有的人带烧鸡,有的人带年糕,总之应有尽有,全部摆在一张有普通餐桌二三倍大的条桌上,然后大家一起跪下向祖宗们磕头,再把那些鞭炮点燃,“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足足响了十几分钟。我很怕鞭炮,总是捂住耳朵躲在一旁,生怕那些鞭炮炸到我。

晚上,做好年饭后,大家先不吃饭,而是敬酒,接着长辈们给晚辈们发红包,再说几句吉祥的祝福的话,然后才吃饭。吃完饭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团团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看春晚、打牌、聊天或是玩电脑。到了十二点钟,家家在自家门前放烟花爆竹,持续非常久。

正月初一早上要很早起床,不管除夕夜里睡得怎样晚,大家都必定赶在中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别人说,过年拜年拿红包很容易,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们这些晚辈给长辈拜年时,年纪比自己大一辈的人要拱手拜年,还要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之类的话;对于比自己大两三辈的人,可能还要磕头,说“寿比南山,长命百岁”这些话。一上午,累得满头大汗的我在村子里拐来拐去,终于回到了家。辛辛苦苦换来的东西却是几条香烟,红包只有几个!

虽然我怕烟花爆竹,而且还要很辛苦地给每家亲朋拜年,但大家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也给长辈们送出了祝福的话,心里很是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过年初三语文中学生话题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初五我干的一件“傻事”。 Whenever I see people who have passed the Spring Festival photos and shows, I will involuntarily think of a "stupid thing" done by me on the fifth day of this year.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每样包上6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这一年就会过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地笑容。这时,妈妈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西?”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没有!”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妈吃着了。现在就我还没有吃着东西呢!我非常着急。

最后,我吃了20个饺子,只吃出了3块糖,妈妈吃了25个饺子,吃了4个钱,2块糖,爸爸吃了30个饺子,吃出了2个钱,1块糖和3个枣,现在只剩下了10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想:这10个饺子里肯定有3个枣,虽然,我已经吃的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的又吃了两个饺子,可还是没有吃到枣饺子。

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的吃着别的菜,好像并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3个枣吃出来。我不管那么多,又吃了5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3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没有多呀?

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夹这3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3个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厨房里还有一盘饺子没煮。”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3个枣就是不在这10个饺子里。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过年的滋味作文600字★ ★ New Years taste composition 600 words ★

★★春节禁忌有哪些★★ ★★ What are the

★春节见闻600字作文★ ★ Spring Festival heard 600 words composition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一千字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的年味:大年三十的流动电影

1974年,公社在上级组织的支持下组建了流动电影放映队。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怀着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义不容辞地参加了放映队。我们小组一共三人,其他两名同志分别是姚广亚、陈志强。我和姚广亚同志负责影片放映,陈志强同志负责“跑片”工作。跑片,看其字面意思,难以理解,其实就是负责将本场放映好的电影胶片送到公社其他大队给另外的放映队用,然后将他们播放过的拿回来播放。

那时娱乐活动很少,村民们一连好几个月也看不上一场电影。1980年除夕夜,寒风凛冽,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在盘头中学操场上给乡亲们放映了一部《美猴王》,欢庆春节,给乡亲们带去愉悦。消息真可谓是传得比电报还快,十里八村的都跑过来看。吃完年夜饭的乡亲们三五成群地走过去,坐在小凳子上,说着聊着。随着电影的放映,一束光投射在幕布上,电影开演了,人们渐渐安静下来,进入光影里的奇妙世界。

因为天气原因,我们在路上耽搁了,恶劣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乡亲们观影的热情,操场上站满了人,房顶、树上都是人,骑自行车的就站在自行车上,小孩就骑在大人脖子上,银幕就挂在树上。当时时间紧急,因为昨天电影结束的时候,天太晚了,没有及时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就赶急赶忙地装车回家了。那天放映之前没来得及检查,放出来才知道是结尾,结果当场哄堂大笑,因为变成倒放了,这算是我工作中少有的失误。姚广亚手疾眼快,没有慌乱,立即卸下胶片,手动倒片,乡亲们也焦急地等待着,大概3至5分钟以后,便重新放映了。16毫米的放映机架在人群中间,坐在放映机射出光柱前边的一个小孩,用手捂在一起作各种姿势投影在银幕上,像各种小动物,男女老少,很多人都会玩并乐于玩这种把戏。为了图人少,不少人当时直接跑到银幕背面去看电影,那儿看到的图像左右是反过来的,但不影响观赏。

电影还未结束,天空中就飘起了小雪,但大家的热情非常高,并没有提前离场。乡亲们摩拳擦掌,不停地跺脚,只为驱赶寒意。电影结束后,乡亲们喜笑颜开。空中爆竹声连绵不绝,寓示着掸尘去灰迎新年。当所有乡亲们离场后,雪越下越大,我们来不及休息,赶集赶忙收拾设备,生怕设备由于天气原因受损。所有设备收拾完毕后,两人头发上已经满是冰碴。稍微修整过后,我们骑上车就走,家里人还等着回家吃年夜饭呢。农村的路坑坑洼洼,还没有路灯,姚广亚骑车,我坐在车上打着手电,顺着路边,前往回家的路。回到家后,已是半夜。尽管很辛苦,但是我们并不后悔,想到乡亲们对电影的期待,在那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乡亲们带来了快乐,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80年代中期,随着电视的逐渐普及,条件允许的家庭也买上了电视机。除夕夜的流动电影放映队逐渐销声匿迹,逐渐取而代之的是每家每户守在电视机前吃着年夜饭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年味渐行渐远,但记忆永远不会磨灭,令我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过年风俗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隆隆金龙去,喜气洋洋金蛇来。哇,蛇年春节来到了!它带给人们无数的祝福与快乐,勾画出新一年的蓝图。

过年了!过年了!”一到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便高兴地嚷嚷到。这是,老爸从房间里哪出一叠春联,对我说:“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比如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哦。”听了老爸一大堆文绉绉的话,我只好吐吐舌头。“福”字代表“幸福、喜气”将“福“字倒贴,福就来临了!

贴完春联后,我们就到门外放鞭炮,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听说,这是赶走年兽的好方法呢!

除夕之夜,亲戚们都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听老爸说,叫什么“合家欢”。年夜饭可真美味,大鱼大肉的,这些可是平常吃不到的啊!“外婆!”我双手端起酒杯站起敬外婆,说:“祝外婆长命百岁!”外婆笑得合不拢嘴,也说到:“学习进步!”

年夜饭后,亲戚们都坐在一起看春晚,这时,就该给孩子们发红包了,也就是压岁钱。当然,孩子收到的还得交给父母保管,谁叫我们未成年呢!

春节,和亲人团聚才是最重要的,愿这一刻的幸福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祝大家新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过年了年级简单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当然要去亲戚家拜年来。我和妈妈决定去姨妈家玩两天。

1月30日下午3时我们从广州出发,一个小时后,才到姨妈家。一进门,只见姨妈在手忙脚乱地照顾小仪,小仪却得意洋洋地在厨房里捣乱,给姨妈添麻烦。我马上走过去,在小仪的玩具箱里找了一只玩具小鸭,我拿起玩具小鸭压了一下,小鸭马上发出“嘎”的声音。小仪见了,扔开手中的海豚玩具,也学着我的样子做了起来,小仪越玩越兴奋……

晚上,姨妈有事出去了。我在家里和小仪玩“捉迷藏”的游戏。我叫妈妈看着我藏的地方,然后在小仪找的时候给小仪一点儿提示。说完,趁小仪四处张望的时候,躲到电脑桌的下面,经过妈妈的提示,小仪找到了我。不久,我们玩累了,在沙发上休息。我去擦汗,小仪跟着来;我去洗手间,小仪也跟着来。为了不让小仪跟着我,我赶快跑起来,小仪也跟着我围着茶机跑了起来,跑得我气喘吁吁,我不耐烦了,大声叫到:“小仪好烦人呀!整天跟着我!”妈妈听了,说:“做人要和别人和睦相处,不要一点儿就说烦。你们俩相处还有很长时间呢!”我听了,很惭愧害羞的拉着小仪的手又玩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3时才回家。

我在回家的车上,脑海里呈现着我和小仪的情景,心中留着妈妈说的那句话。那天,我又能学到知识又开心,真是一个好寒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奶奶家过年。我给大家拜年,收到了压岁包,太开心了。上午,妈妈和大妈一起包香喷喷的饺子,大姐也来参加。奶奶揉面,爸爸擀皮。因此我什么都不用干,于是我给大姐带上我的马头帽子‘卖萌’。还让大伯给大家照相。

我们家的饺子是韭菜牛肉和卷心菜猪肉馅的,可好吃了,最有意思的我们的饺子里有10幸运豆豆,谁吃到谁今年的运气就会很好,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着吃,我吃到了一个幸运豆豆。

下午,我们一起到饭馆吃了顿饭,可好吃了!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也好不热闹。

腊月初旬,马路旁的大树就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红红火火 、喜气洋洋的景象,人们知道:春节来了!不久,家里也开始忙活起来了。大人们忙着打扫房屋的各个角落,这里擦擦,那里扫扫。连平时不大愿意打扫的孩子们,也主动参与这次家庭大扫除中,也许是被这种忙碌的氛围感染了吧。

除夕,是最热闹的啦!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早早的就起来干活啦。贴春联,宰鸡鸭祭祖,准备年夜饭食材,都是全家总动员的。午饭过后,厨房就是男人的天下啦,女人们就给小孩们洗澡穿新衣啦。年菜讲究色香味俱全,素菜,荤菜,汤菜,干菜和汤菜样样都不能少。夜幕降临,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团聚在餐桌,共享这一年一度最为丰盛的晚餐。

晚饭过后,最令人兴奋尖叫的时刻到了——领红包了,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坐成一起,议论着红包的事儿——“期末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90多分,今年我肯定可以领个大红包!”“完了,完了,我的红包肯定没戏了,谁叫我考砸了呢!”……孩子们的小心思,早已被大人看在眼中,大人们是万万舍不得以成绩决定,红包决定面额的。倒是给孩子们发红包时,大人们都会语重心长地笑道:“今年你的成绩考的不错,要再接再厉哦!”“新的学年,你的学习可要再努力点,更上一层楼啊!”……于是,除夕夜又充满了温暖幸福的笑声!

元宵上市,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也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家人们,又相聚在一起,张罗着元宵晚饭。孩子们可按耐不住啦,一年一度的烟花盛会怎能错过呢?他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上,点燃了他们期盼已久的烟花。当五彩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的时候,就会引来孩子的一片欢呼声。要是空中炸开了一朵最大、最响亮的烟花,欢呼声顷刻间就达到最高分贝。

正月十六,春节结束了。大人,小孩又重新开始忙碌而又充满希望一年。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