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5年抗日英雄事迹的故事汇总三篇 作文精品20篇

神话故事大家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神话故事作文的内容,欢迎查看!

浏览

1365

作文

296

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城,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旋转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他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赵一曼1905年出生四川,原名李坤泰。1926年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与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瘦车”、“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也为之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1935年11月,因养伤而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远离家乡的白山黑水间。被捕期间,敌军对她用尽了酷刑,也没探露出半个字!赵一曼的精神永垂不朽!

……

逝去的不会再回来。点燃一支蜡烛寄托随风飘去的思念。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数革命行列,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战争的胜利,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热土上。先烈用自己的身躯铸就了中国的铁长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而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 个人被迫着发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感慨!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雄人物的事迹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作文350字。这本书中的英雄全部都是共产党党员。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董存瑞:董存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读后感《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作文350字》。参军两年多来,他缴获了两挺机枪,立了四次小功,三次大功,荣获了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有一次,我军要攻打隆化的消息传到了董存瑞所在的部队中。这时董存瑞在心中暗暗地发誓:至死也要帮死去的同志们报仇!在战争中,董存瑞带着爆破组的成员在东北部炸毁了五座碉堡,就在此时,董存瑞在一座桥下,突然听到了桥上的机枪在扫射的声响,他就一边用手顶着炸药包,一边高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我们一定要记住为我们美好家园而牺牲的英雄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放下了《小英雄来》这本书。

《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作者名叫管桦,出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只比他大几岁的儿童团团长带领着团员们掩护八路军交通员、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等等。后来,他根据这些事,写出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

在《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雨来为了消灭警备队而英勇负伤的故事,在一次伏击战中,雨来被警备队抓住了。警备队队长把他交给了一个叫李四喜的人看管。后来,交通员李大叔装扮成了送柴送菜的村民,摸清了警备队内部的情况,并告诉了游击队队长杜绍英。最后,杜绍英带领着队员装扮成村民一起冲进了警备队内部,歼灭了警备队,救出了雨来。雨来也因此负了伤,他在八路军医院里养了半个多月的伤。伤好之后,他申请加入游击队,但可能是因为年龄小,被拒绝了。他没有灰心,后来又再次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游击队员。

雨来拥有着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优良品质,交通员李大叔躲到地洞里之后,嘱咐雨来不要泄露他的位置,鬼子给他日本糖块他不要,给他金戒指他不接,不管鬼子如何诱惑、打骂他,他都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位置。真可谓是宁死不屈啊!

雨来不怕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伙伴们,虽然战争年代已经远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是应该向雨来学习,学习他坚强无畏、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九一八事变英雄人物事迹:赵一曼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边防战士英雄事迹作文素材大全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

【人物与事件】

1997年,高中毕业的祁发宝入伍参军,驻守阿里地区,把如火青春奉献给祖国西部边陲的“生命禁区”。

祁发宝曾用四根帐篷杆子,在人迹罕至的雪山亲手制作了一根旗杆,为的是每周能和战友们正规地举行升国旗仪式。他说,没有国旗,大家执勤就没有自豪感。为了节约物资,大家常去山里打柴。身为团长的他要求战士每次背柴不超过50斤,但自己却背100多斤。

去年6月,印度公然违背两国共识,在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悍然越线挑衅。在交涉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今年2月,祁发宝被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

【语录】

阿里确实很苦,如果因为苦大家都不愿意呆在这里,那我们的边防谁来守?

——家人劝祁发宝调换到更舒适岗位时他的回答

【适用主题】

家国情怀;英勇;身先士卒;责任与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默默无闻的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人叫罗卓英,广东省大埔县人。

相比上面那几位名将,罗卓英的名字好像并不怎么响亮,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在抗日战场上,罗卓英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

罗卓英跟陈诚是保定军校的同班同学,还是同桌,因此两人关系极好,亲如兄弟。陈诚是蒋介石最宠信的人,有了陈诚这层关系,罗卓英自然也深受蒋介石器重。

众所周知,陈诚以11师起家,自任师长,罗卓英则是副师长;11师扩编为第18军之后,11师师长的位子就交给了罗卓英;陈诚高升后,罗卓英则接管了18军。陈诚的嫡系俗称“土木系”,即十一为“土”,十八为“木”,18军也成为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之一,蒋介石最信任的王牌军。

在18军历史上,共出过5位一级上将(陈诚、罗卓英、高魁元、胡琏、方天)、4位参谋总长(陈诚、周至柔、桂永清、高魁元)、两位海军总司令(陈诚、桂永清)、1位空军总司令(周至柔)、1位陆军总司令(高魁元)、20多个军长,在国民党军中,绝对独占鳌头。而这些名将,可以说大多都是罗卓英一手培养出来的。

八年抗战中,罗卓英率部参与了大多数会战,其参战之频繁、战区跨度之大、战绩之辉煌,可以说无出其右者,比较典型的有下面几次。

抗战全面爆发后,淞沪会战首当其冲,日本集结了30多万精锐,中国则调遣了80多万精兵,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了铁血厮杀。在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当属罗店争夺战,镇守罗店的即为罗卓英的第18军,硬是以血肉之躯,将日军的猛烈进攻挡了回去,其惨烈程度,连日军都称为“血肉磨坊”。

此战中,罗卓英几乎每天都在前线指挥,几次都险些被日军击中,但始终不下前线,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以至于“扶桑童稚知名姓”。

接下来是参战兵力更多的武汉会战,此时的罗卓英,已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先在第三战区作战,又被调到第九战区,后又到第五战区,跨越上千公里,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也因此赢得了“救火队”的称号。

还有被何应钦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的上高战役,总指挥即是罗卓英。上高战役,是@pi名人故事默默无闻的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o@战役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二次伟大的胜利,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1.5万余人,在整个抗战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战后,总参谋长何应钦给罗卓英发贺电:“捷音远播,举国腾欢,收赣北空前未有之战果,作战国最后胜利之先声。”蒋介石也高兴地称赞此战“空前胜利”,“胜利之年开胜利之先河”。

在抗战史上,中国远征军的意义非常重要,为了配合美英的太平洋作战,蒋介石派出几十万军队,远征印度缅甸,打出了国威。而远征军的总指挥,就是罗卓英。

在罗卓英的帐下,有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郑洞国、廖耀湘、宋希濂等名将,能带领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将出征,足见罗卓英的威望之高。

有人曾统计过,在八年抗战时期,以十项重要指标为依据,即集团军总司令、副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大型会战总指挥、副总指挥、单位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殉国将领、授衔上将、青天白日勋章,这十项指标累计来计算,罗卓英以21次排名第一,接下来是孙连仲的19次,薛岳等4人的14次,陈诚、王陵基的13次……

罗卓英的21次具体如下:集团军总司令2次、副总司令1次、战区司令长官1次、副司令长官2次、会战总指挥1次、副总指挥4次、亲率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8次、授衔上将1次、青天白日勋章1次。

民国元老于右任曾盛赞罗卓英“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看看罗卓英参与过的战役,确实如此,单以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参与过的大型会战,就多达8次,转战于全国5个战区,甚至远征国外,“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并不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抗日英雄的日记5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小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老师的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大姨今年三十多岁,高高的个子,鸭蛋脸上有一个端正的鼻子。眼角上有一个端正的鼻子。眼角上爬上了隐约可见的几条鱼尾纹,但眼睛里还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

渐渐地,残星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被选为村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等。1945年1月,参加了西社夺粮战斗,同伙伴们扛粮装车,众口称赞。同年10月,背着家人只身到汾河贯家堡,参加了妇女培训班,被选为小组长,潜心学习。在当地召开的反霸群众大会上,登台发言,揭露和痛斥恶霸地主残害人民的罪行,受到区里表扬。结业回村后,担任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办冬学,帮助烈军属解决困难,支前和慰问部队等。

1946年春,县里下达200斤纺棉花任务,限期20天完成。她带领妇女昼夜苦战,提前2天完成,获全县第一名。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再三恳求党组织把她留下坚持地下斗争。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给他买药治伤,并精心护理直至痊愈返队。12月,敌人频繁出击云周西村,并捕走我地工人员石三槐等,形势日险。家人劝其撤退上山,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其转移。次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敌人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自白”。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志,并相许给她一块土地。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接着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连长恼羞成怒,指使叛徒把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和71岁的陈树荣,用铡刀杀害。敌连长问她:“怕不怕?”她坚定地回答:“死也不投降!”她镇定自若地问:“怎个死法?”敌连长狂叫:“一个样!”并命令机枪对准群众:“把这些人全扫光。”她斩钉截铁地喊道:“不许残害群众!”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讲过王二小故事,长大认字了,我自己买来书,一遍又一遍的看着,王二小深深吸引着我,我时常被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故事发生在1941年9月,日军300余人向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袭来,他们抓住了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去抓八路。二小非常清楚,许多八路军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于是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上慢慢地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发现以后,对二小又打又骂,二小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数烈士是这样做的。将来有一天,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定会一马当先地全力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如今,我们祖国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香港、澳门早已相继投进祖国怀抱,只有台湾还没有回归。我们全中国人民一定要团结一致,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将永远留我心中,少年英雄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诞辰108周年主题征文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2006年3月17日赵尚志的七胞妹赵尚文老人在中宣部反映她和大部分亲属关于赵尚志将军头骨魂归故里、安葬家乡的原因、愿望。在谈到赵尚志1982年就已彻底平反,但是知道的面太窄,在有些人的议论中,赵尚志还是被开除党籍的人,至少是“有争议”的人物时,宣传部领导刘晓航同志希望赵家亲属,能够拿出一个材料来。因为我的母亲赵尚英(1910-1980)是赵尚志的四胞妹,我以赵尚志外甥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见。刘局长说:“李龙同志,你是历史学教授,你来写这个材料,然后交给我们。”现在我来做这个命题:《赵尚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主席、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他领导抗日武装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十多年的顽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经历极为坎坷,曾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三次被监押(两次入东北军伐和国民党的监狱,一次被苏联扣押)。但是他对党的抗日救国事业忠贞不渝,坚持革命到底。

赵尚志早在30年代就被历史定位是抗日民族英雄,由于他反对王明、康生等指示信中的错误,而北满省委误认他有反党行为,在1940年错误地开除了他的党籍,直到1982年才得以平反。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赵尚志几乎被湮没了,就是至今的中小学历史课本中,在讲到东北抗日联军时,只有百十字,连赵尚志的名字都没有。时至今日,尚有人仍然不知道赵尚志已经平反,以为赵尚志是个有争议人物。

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将赵尚志提到相当高的历史地位,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之一。他讲到的8位杰出代表人物中,共产党员4位,就有赵尚志。这是党中央再次明确肯定赵尚志的历史地位,无须再争论。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尚志也有缺点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我们应该深深挖掘赵尚志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留给我们的可贵的民族精神,这是丰厚、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足以激励后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战斗英雄史光柱震撼人心的故事

全文共 4683 字

+ 加入清单

光柱,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人,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4年1月入党,2005年10月从77283部队副政治委员职位退休。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在1986年得春晚上,他以一曲《小草》震撼了无数人的心。1990年被总政治部、国家组织部、人事部、宣传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6年被中国文联,中华基金会联合评选为“全国十佳卓越人物”。

在一九八四年收复老山的战斗中,我是某团四班班长,代理排长。在攻击敌人阵地过程中,我先后四次八处负伤,左眼球被打掉了,右眼球被打进两块弹片,一直坚持指挥战斗,带领全排攻占了57、50号高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我只是尽了一个革命战士应尽的责任,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中央军委授予我“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我们部队接受了作战任务后,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兴奋。我给党支部写了血书,请求担负最艰巨的任务,决心在战斗中“ 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宁可死在山顶,也不死在山脚”。在临战训练中,结合班里的任务,我带领全班同志夜以继日地反复演练在山岳丛林里作战,怎样既便于指挥,又便于联系,便于协同。一九八四年一月,连队党支部根据我入伍以来特别是接受作战任务以来的表现,批准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指定我为战中排长的第一代理人。让我回去看一看。我很思念母亲,多么想看一看她老人家。但是,我懂得,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在这即将奔赴战场的时刻,应当怎样做,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向父母讲述了越军在我边境武装挑衅,占我领土,杀我边民,毁我田园的累累罪行。告诉父母亲,我正准备执行任务,不能请假。我的父母亲都是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相信他们会理解我的心情。在信的最后,我写道:“亲爱的爸爸,当你受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已经上了战场。你老人家等候我杀敌立功的喜讯吧!我一定让你老人家看到我的军功章。如果我牺牲了,你收到军功章,不要难过。如果不牺牲,战后我就带着军功章回来看望你老人家。那时你会自豪地微笑,你会说我无愧于党的培养,是你的好儿子。”

四月二十八日凌晨,战斗打响了,我们二排的任务是:先攻占57号高地,尔后配合一排夺取越军连部所在的50号高地。我们四班是二排的主攻班。六时三十分,我排利用我炮火急袭效果发起攻击。敌人进行炮火拦阻,封锁我们进攻的路线。当我们冲击到58号高地于57号高地之间时,我排代理排长刘朝顺被炸成重伤。我扑过去给他包扎。刘朝顺断断续续地对我说:“四班长,现在全排由你指挥,一定要打好,不要为我们排抹黑!”我说:“排长,放心吧,只要我不死,一定带领全排完成任务!”由于排长伤势很重,我把身上带着的三个急救包给排长包扎好,便把指挥机接过来,向连长报告了情况,连长当即决定,二排由我指挥,并命令我排迅速向57号高地进攻。我判断了一下方位,带领全排向57号高地冲去。冲击中,遇到三排的同志,我听战士们说,三排长、九班长负伤了,八班长牺牲了。于是,我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战斗。

57号高地左侧山包上两个机枪火力点向我们猛烈扫射,老山主峰上的高射机枪也不停地射击,两个战士在冲击中壮烈牺牲,全排被敌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我想,应当先敲掉敌火力点。于是,我指挥大家散开队形隐蔽后,低姿爬到一颗横道的大树旁便仔细观察,看准敌人一个正在喷着火舌的机枪火力点,迅速拿起牺牲在我身旁的战士的火箭筒,一发火箭弹将敌机枪打哑了。我猛地向右滚出两米,敌另一火力点向我刚才的位置一阵扫射。我指挥机枪压制敌火力,命令八班火箭筒手李林端干掉敌第二个火力点。李林端连射两发火箭弹,消灭了这个火力点,于是全排又向前冲去。

我翻过一棵被炮弹炸断倒在地上的大树,向前跑了四五步,刚卧倒,左侧树林中就向我打来几梭子子弹,“嗖嗖”地在我身边飞过,我觉得左小腿一热,意识到负伤了。我猛地掉转枪,往树林里一阵扫射,树林中没有动静了。我伸了伸腿,感觉到伤不重,来不及看伤口就又向前冲击。冲到阵地上,我向盖沟里打了一个点射,有个敌人刚想逃命,被我和几个战士同时开火击毙。这时,我发现敌环形工事火力点较多,冷静地一想,应该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就叫战友对敌人实施战场喊话:“缴枪不杀!”“你们被包围了!”这时,顽固的敌人打来一梭子子弹,把我们喊话的话筒打坏了。我非常气愤,立即命令早已准备好的三个火箭筒手,连打了两个齐射,敌工事炸垮了。

同志们很解恨。我带领战士发起冲击。一个成都入伍的战友为了掩护我,被敌人一发罪恶的子弹打掉了下巴和牙齿。我命令一位新战士把他抢下去,他挣脱战友,在我胸口重重地打了一拳。他已经不能讲话,只能用这一拳来表示他不下阵地的决心。他匀握轻机枪与敌人对射,毙敌一名后,胸部又中弹,光荣牺牲,后来,我们在这位战友身上发现了一个鲜血染红的笔记本,上面记着这样一段话:“战友们,如果我牺牲了,我还欠四班刘有宏十五元,请我的父母还了。”他的副射手无比愤慨,端起轻机枪继续与敌人对打。打死了两个敌人,可是,不幸他也中弹牺牲了。牺牲前他对我说:“排长,你回去时,一定要去看看我的母亲,她有病。”

我们的战友说,牺牲我们自己,是为了更多的同龄人不再牺牲;我们的父母亲痛苦,是为了千万个父母亲不受痛苦,有的人说,我们是英雄。我们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已经倒下去了,他们才是英雄。我们活着的人应该为他们筑起丰碑,这种丰碑不是在大地上用钢筋水泥构筑的一个纪念碑,而是在你,在我,在他的心中树起一个心灵上的丰碑!

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打得更加勇猛,和三派一起攻占了五十七号高地。我迅速调整了一下战斗部署,带领战士们开始攻打五十号高地,五十号高地位于老山主峰东侧,上面有敌人一个连部。高地由三个小山包组成。敌人在正面设有堑壕、交通壕、防步兵绝壁、不规则的雷场和铁丝网,形成以高射机枪、重机枪、无后座力炮交叉火力和明暗火力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我和代理副连长李金平分析了地形、敌情,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攻击的战术。我对全排同志说:“战友们,有的同志为夺取战斗胜利已经献出了生命,我们一定要冲上高地,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各班按照区分的任务,猛虎般地向五十号高地冲击。敌炮火随着高地上越军打来的曳光弹,在我们身边“轰轰”地爆炸着。我刚冲到一棵树旁,一发炮弹在离我头顶四米高的一根树枝上爆炸,同时,右侧也有一发炮弹接着爆炸。我只听“轰”、“轰”两声巨响,左肩打进四块弹片,血肉模糊,钢盔飞了出去,头部被一块弹片击中,左耳一阵剧痛,身体被气浪掀起两三米,顿时昏迷过去。为我包扎的战友连声呼喊:“排长,排长!”我从昏迷中被战友们喊醒,伤口一阵剧痛,脑袋“嗡嗡”地叫,左耳朵什么也听不见。我睁眼一看,排里的战士们一双双焦急的眼睛在望着我,并告诉我第一次冲击受挫。

我当时想,全排等着我指挥,排长委托我的任务还没完成,我不能倒下。我咬着牙站起来,立即组织第二次冲击。这时,李副连长来到我身边,对我说:“光柱,你已经几处负伤,下去吧,我带部队冲击。”我说:“不,你是副连长,责任比我大,在后面指挥,我带同志们上!”在我的带领下,大家勇猛地向五十号高地扑去。敌人的冲锋枪、机枪、明暗火力一起吼叫,曳光弹到处乱飞,我呼唤炮火及时支援,全排迅速突击到敌阵地前沿。

这时,一排也冲了上来,两个排会合在一起。我的左肩肿胀起来,我不顾这一切,和代理副连长李金平一起指挥大家向前发展。在一片缓坡地带,遇到了敌人的雷场,我命令使用地雷开辟器,打开了五十多米长的通路。通过雷区后,是敌人设置的防步兵绝壁,高处约三米,低处约两米。我选了一个位置,组织战士们攀了上去。一登上绝壁,我和副连长立即组织火力猛烈压制山头上的敌人,四班、五班交替掩护前进,很快攻下第一道堑壕。我率先跳下堑壕,带着战士们向第二道堑壕发展。

在距第二道堑壕二十来米的地方,敌人一排手榴弹砸来,我第三次负伤,一块弹片打在喉部,一块弹片击进左膝。战斗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这时我虽已是五处负伤,但一刻也没有犹豫,命令机枪掩护,又继续向前冲去。在离敌前沿堑壕两三米的地方。我身旁的代理副连长李金平踩响一颗压发雷。我只觉得左眼像刀猛戳了一下子,脸部打进几十块地雷碎片,血肉和飞起的泥土堵住了我得嘴,闷得透不过气来,两眼什么也看不见了。我用右手往嘴巴上抹了一把,喘了一口气,又在左脸颊摸了摸,摸着一个肉团子,想扯下来。拉了一下,左眼钻心的痛,我估计这是左眼球,眼球被打出来了。我喊了一声:“副连长!”身旁的战士说:“副连长的左小腿被炸断了。”我想,失去了指挥员,战士们就象失去了主心骨。敌人眼看就要崩溃,最后的胜利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奋战之中,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挺住。

于是我忍着伤痛,摸摸索索地扶着一颗小树站起来,高声喊道:“同志们,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为党为人民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向前冲啊!”同志们高喊着:“为排长报仇!位牺牲的战友报仇!冲啊!”我的血流得过多,有点顶不住,心想,我决不能死在第二道堑壕,我死也要死在顶峰上去。我摸起冲锋枪,向前吃力地爬去。不知什么时候,我摔进堑壕里,昏了过去。我一醒来,就问:“高地拿下来没有?”这时,只听见已来到我身旁的连长带着哭声对我说:“史光柱,高地拿下来了,你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同志们把我从阵地上抢救下来,送到了医院。医生从我浑身是血的身上,检查出八处负伤,其中六处是重伤,双眼、脸部、喉部、左耳、左右臂膝上有大大小小的弹片好几十块,仅从脸上取出的碎弹片就有一小把。

虽然我的伤势很重,但我咬着牙坚持不哼一声。我对医生说:“别的伤不要紧,能给我保住眼睛就行了。有了眼睛,还可以看到战友,看到连队,重返前线。”医生告诉我,左眼球要马上摘除。我当时很难过,但我想:左眼球战场上就掉出来了,保不住就算了,能留下一只右眼也可以。我当时还不知道,我的右眼也打进两块弹片,眼球已经破碎,也保不住了。医生担心我忍受不了双目失明的打击,一时不敢告诉我。我从前方医院转到军区总医院,时时盼望右眼早日见到光明,常常焦急地问医生:“我的右眼怎么还看不到东西啊?”医生总是婉转地安慰我。

但是,医生觉得总不能长久地隐瞒。一天,眼科陈主任来到我的病床前,对我说:“小史,你的右眼也保不住了,希望你要坚强。”一听这话,做梦都盼望着重见光明的我,捂在被子里失声痛哭起来。我才二十岁,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光明就向我告别了,今后陪伴我的将是茫茫的黑暗。生活对我来说还仅仅是开始,我多么热爱连队火热的生活啊!我多么想在看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啊!

同志们劝慰我,我好几天不吭声,我都苦苦地沉思,想了许多许多。我想起了过去那美好的生活:在足球场上奔跑,在篮球场上跳跃,在训练场上练兵……。如今,这些只能是永久的回忆了。我还想到了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同时,我也想到中学时代就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结识的保尔.柯察金,想到了张海迪,想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想到了首长和同志们的期望……

经过几天的痛苦思索,在医护人员和伤员战友的开导下,我懂得了一个共产党员在伤残面前应当怎样做。总政治部首长非常关怀我们伤员,专门从北京打来电话慰问,其中还提到了我的名字,希望我们早日恢复健康。党和人民的关怀,给了我很大的精神鼓舞,我决心振作起来,战胜伤残,做生活的强者。

中央军委授予我“战斗英雄”称号,这个荣誉应归功于党和人民,归功于集体,归功于牺牲了的战友。我只不过是高山上的一棵小草,大海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我和其他军人一样象一棵小草,为祖国母亲增加一点翠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王二小,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抗日英雄人物的作文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故事十分感人。现在,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路了。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要他带路找八路军。王二小心想:俺们的队伍在山头上埋伏着呢,我把鬼子带进去正好让八路军把他们统统消灭掉。想到这儿,王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答应了鬼子。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乡亲们都安全了。但是,我们年仅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王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英雄人物的事迹作文4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人物》是语文新课标参考书之一,它记载着无数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催人奋进。他们象熠熠升起的灿烂群星,放射出绮丽的光芒。他们坚毅的品性、坚贞的信念和执着的勇气让人敬佩。他们是北宋时期的岳飞;南宋时期的文天祥;年仅16岁的刘胡兰……它是一本极品好书。

在书里,“八女投江”它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她们是:冷云、杨贵珍、胡秀芝、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明、李风善。一天清晨,露营在乌斯浑河畔的部队突然遭到敌人袭击。由于敌我悬殊太大,敌方又占据制高点,部队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为了牵制敌人的火力,又免部队的后顾之忧,舍命突围。机智、勇敢的冷云庄严的命令:“同志们,跳江!”这样八女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八名同志你拉着我、我扶着她,奋勇地前进着!敌人疯狂的子弹,生命和金钱的引诱,怎能阻挡她们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在那罪恶的炮火中,再也没有见到女英雄们的身影。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王惠民年仅13岁。

无数的英雄,无数的事迹。我们要向英雄学习、致敬!学习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学习赵一曼的坚持不懈;学习刘胡兰的不屈不饶;学习八女的雄伟壮举;学习罗盛教的助人为乐,舍

己救人;学习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后辈的我们要弘扬革命的优良传统,树立光辉的人生典范!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它激励和鞭策我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去争取祖国更大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作文:让我感动的抗日英雄——邱少云

全文共 18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关于邱少云英雄事迹,他的爱国,爱党的精神让我十分钦佩。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亲眼目睹着朝鲜儿童正在遭受着与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决心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即使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炮呢!现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奇不容易的事情。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会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为了早一天的建设新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他的身边就有一条水沟,他可以迅速的跳进水里,把火扑灭。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了。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不断的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拼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你去完成吧!你一定要努力战斗,中朝的人民在等着我们解放伟大的共产主义新中国,共建美好的家园!”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熊熊的烈火燃烧了整整二十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我们那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 ,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我被他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被他的爱党之情感动着,我更被他的勇气激励着。还记得在90年前的中国,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的美好的前途究竟在哪里?无数的爱国志士苦苦探索着,寻找着。而我们现在呢?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新鲜的蔬果、干净的衣服、毛茸茸的玩具、搞笑的漫画书、温暖的课堂……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有家人的呵护、老师 的教导、朋友 的友情 ……跟很久以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如何相比。过去的“和平”,离人们来说,真的是好远好远。

今天,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开创和谐盛世,中华大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九十年风风雨雨,九十年历尽沧桑,九十年励精图治,九十年灿烂辉煌,换来了祖国繁荣昌盛,换来了人民幸福 安康。没有伟大的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伟大的党,就没有国富民强!我们把美好的梦想 层层堆砌,让高瞻远瞩的目光投向时间的前沿,审视昨天,展望未来,十二五的蓝图已经绘就,请大家沿着金光大道,一步一步靠近我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让我们畅想美好的明天,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全文共 5232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余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营谈判,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伯颜,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当文天祥被押送到镇江的时候,得当地义士相救脱险。此后力图恢复,转战东南。这时,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文天祥与当时朝臣张世杰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十县、吉州四县,人心振奋,抗元形势转好。但好景不长,元军主力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到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

祥兴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请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计划失败,文天祥率军退往潮阳县。当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再败逃走,传说曾经发生文天祥几乎快被元军逮捕时,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护文天祥逃去,后人即以“三山国王庙”祀拜这三座山神保护忠义;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广东海丰北)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不久遣使护送至大都,路上绝食八日,不死。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坚守初志,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裏,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狱中作《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

元世祖忽必烈爱其才,先后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马、丞相孛罗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坚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元朝又请出当时已经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劝降,结果遭到文天祥的痛骂;元朝又派出已经被俘的宋恭帝劝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场(柴市口,今北京东城区交道口),文天祥向南方跪拜,从容就义,年47岁。行刑后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其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过零丁洋》和在狱中所题《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句。他生前所用的砚台玉带生砚仍保留至今。

历史点评:有人说文天祥是一位英雄,他抗元斗争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也有人说文天祥是一个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人,在当时元朝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他还在抗元,是不可取的,因为元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他阻碍了历史的前进。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和他对国家无私的忠诚只能体现个人,而元朝替换宋朝和个人的行为是不能拿来比较的......因为在当时来讲文天祥不能左右历史的发展,也看不到历史会进步还是退步,对于他来说只能是作为国家的一个将领履行他的职责保家为国而已,一种爱国的行为.而元朝统一,是历史朝代更迭的自然现象,自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文天祥:英雄被自己人“劝死”

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元的残酷和他的不屈和节烈,而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其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终被押上刑场。

文天祥从被俘那一天起,就有人希望他尽快舍生取义了。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兵突袭,服毒自杀未成,被俘。次年四月被押解到广州,而后北上前往大都。文天祥作为俘虏进入江西时,就决心开始绝食,希望船到自己故乡吉安时像为不食周粟的伯阳、叔齐一样饿死守节,“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在饿了八天后,却没有饿死,由于家乡已过,押解人按着鼻子灌食,文天祥没有能够在家乡殉国。他希望能够有机会逃脱,即使死也不能在荒山野岭中,而要世人关注下悲壮而殉节。所以,文天祥就“配合”押解他的元军,继续北上。

但是,状元宰相文天祥被俘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江南,他一直不殉国,让无数人焦虑不安、坐不住了,唯恐文天祥不死,担心他投降,从而让他与大宋的贞节受损。

此时,南宋王朝已经彻底被灭,“旧中国”的无数官宦要么被杀,要么已经投降,包括文天祥的弟弟,而百姓和原来的低级官僚则是“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大多数”并非不爱国,甘愿接受异族统治,但他们自己不原意牺牲,那是“肉食者”当大官者们的事,但他们也有期待,就是希望别人为“旧中国”守节殉难。如今,整个江南都在看着被俘的文天祥,盼望着他早日杀身成仁。也许,他们是害怕又出现一个“李陵”吧。

喊出“沉默的大多数”心声的是文天祥的老部下,也是他庐陵(今吉安)的同乡王炎午。王炎午(1252年—1324年)字鼎翁,是一位爱国青年。文天祥赣州起兵勤王时,王炎午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参加抗元斗争事业,作了文天祥勤王军中的幕僚,很快却因为母亲有病而回归乡里,并“躲过”文天祥部队失败捐躯或者被俘的机会。

这位当时28岁的王炎午,闻知文天祥押送船将过江西,即作了长达1800余字的《生祭文丞相文》。王氏将《生祭文》誊写近百份,“字大如掌,揭之高砌”,张贴于文天祥可能被押解经过的自赣州、吉安、榉树、南昌等沿途驿站、码头的山墙、店壁诸醒目处。还派人在各处宣读:“呜呼!大丞相可死矣……文章邹鲁,科甲郊祁,斯文不朽,可死……为子孝,可死。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可死。仗义勤王,受命不辱,不负所学,可死。……虽举事率无所成,而大节亦已无愧,所欠一死耳……”如果“志消气馁”,“岂不惜哉”!

总知,文丞相应该死,而且要赶快死。他唯有一死方可明志,生命必须毁灭;忍辱偷生或者投降,就却意味精神的死亡。王炎午们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鼓动文天祥“速死”以保持名节,这并非个体行为。那位曾经入狱探望文天祥,并给其演奏《胡笳十八拍》的道士汪元亮,也在探望过后“勉励”文天祥:“必以忠孝白天下,予将归死江南。”王炎午的行为,其实代表了当时江南在元兵铁蹄下“沉默的大多数”的道德要求,这篇祭文对当时的震动因此很大。

王炎午如此大张旗鼓地劝文天祥死去,是有着社会心理基础的。中国文化对文人的节气和女人的贞节的重视,在进入宋代以后,已经形成了一种高调的社会会文化,但能够自觉实践的毕竟还是少数,多数人并不去殉难,而是劝他人为了崇高的道德价值做出牺牲。这种高调的道德要求在文天祥以前就有存在,在其后也更有发展,但是像王炎午如此大胆地直接提出,形成对文天祥的道德舆论压力,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

文天祥是千古一见的英雄,但是,身未亡,却享受“生祭文”,传世千古,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有文天祥一人了。

有人赞颂王炎午的这篇祭文:“感情壮烈,语言精湛,亦属祭文中的杰作”。还有人认为:“洗练凝重,气势磅礴,对仗排列的句式使祭文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浪潮,同时也体现出王炎午本人悲壮激切的忠贞气节。”

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种道德崇高下对生命的冷漠,那就是对于为敌人俘虏的士人,与被玷辱的女子,都希望能够以死守节。中国也许会善待俘虏的敌人,但不幸被俘或遭侮的自己人,如果不能迅速被杀,则最好及时自杀,以保持士人或者女人的贞节,反正是“期待”他们死掉。投降或屈服,意味着随后无尽的骂名,如果被放回来,那与屈服和变节的结果差不多,一生中也会在道德歧视中受尽屈辱。当然,希望俘虏和被侮辱的女人自杀的人,却是没有牺牲的危险的,他们“安全”地道德观望和审判,其任务只是给女人列贞节牌坊表彰,流传烈士的英雄事迹。

然而,王炎午的祭文,在道德高调主义的热情、壮烈下,却掩盖不住基本生命关怀的冷漠。他不是站在文天祥的生命立场来看待文天祥,而是以自己渴望却不为的道德圣人标准,去要求妻离子丧的文天祥为了那个道德理想牺牲。文天祥的生死,需要他自己的抉择,他的生命权只能由其自己支配;其他人,无论用多少圣洁的理想或者标准,都没有要求别人去死的权利。

道德价值的实现,特别是需要生命的损害和牺牲,完全是个人的自由意志。所以,王炎午劝死文,是对文天祥生命的不尊重和冷漠,它的出现,并非什么文化荣耀,反是一种文化悲哀。

从王炎午写《生祭文丞相文》,到文天祥被杀,其间有长达三年半多的时间。当文天祥在监狱中历尽折磨的时候,江南故国的人竟然不担心他的健康,希望为挽救南宋做出卓越功勋的文天祥能够多活些时日,而是希望他早死。他一日不死,王炎午们的心恐怕都不会安。王炎午们的心一直会为文天祥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敢于牺牲自己而担忧吧。

让王炎午们失望的是,文天祥并没有看到他“好心”的劝死文;王炎午们也可以宽慰的是,他们显然低估了文天祥的节气,不用他们的“督促”,文天祥自有杀身成仁的勇气和决心。

1282年十二月初九,当文天祥终于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千里之外的王炎午得到死讯后的反应,是悲痛,也许更感慨,其中带着心安之情,因为文天祥的死刑早就被他被判定了。在前一篇祭文的使命完成终结之后,他又作了一篇《望祭文丞相文》,第一句话是这样的:“丞相既得死矣,呜呼痛哉!谨此致奠,再致一言。”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

作者: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残酷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蒙元定会被消灭,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汉家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民族主义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英雄人物事迹的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抗日英雄贾力更观后感

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抗日英雄贾力更》历经两年的筹备、运作,终于完成,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与观众见面了。这部反映我区蒙古族革命先烈贾力更,在抗日战争中带领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浴血奋战,英勇捍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电影,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好不过的生动教材。

当日本帝国主义血腥侵略的战火燃烧到中华大地时,一批又一批年仅十几岁的土默川青年怀着一颗爱国心,由贾力更引送、护送奔赴延安,投身革命。70年过去,当年的农村娃子,如今已到耄耋之年,可他们对那位革命领路人的敬仰始终不变,也深深怀恋那段历史,更没有忘记传承历史精神的责任。李长贵为此而感动,克服种种困难,搜集资料、争取资金,围绕贾力更的故事,曾组织过近十万字的文字。最初想搞成一部生动翔实的电视剧,但资金困难太大,只能拍电影……这些老领导们奔波劳碌,让我肃然起敬!我们被一种久违的东西感动着,让我们由此产生了使命感。

花少量资金拍大气魄电影

2008年的9月14日,剧组近百人开进银川影视城。拍好电影,可这当中任何问题都受到资金的制约。编导们要将电影拍得雄浑大气、自然贴切;制片们花钱精打细算,事要办,钱要少花。为了节约资金,我们日夜兼程拍到凌晨2点钟才收工;为了减少群众演员不足的问题,我们的职员中,从司机到服装、道具、枪械、剧务、副导演、制片都上场。在转入第二拍摄现场的和林县摩天岭时,更多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有关战争的大戏都要在这里拍摄,特别是军火库爆炸的戏,现场烟火枪械要出动,人员众多,场面宏大;另外剧中许多情节所需要的远近崇山峻岭、高低沟壑、破败村庄、旧式街巷、农家小院、辘轳水井,都要在这里解决。更加困难的是必须有游击队、八路军、日军、伪蒙军四方势力人员到场,每方人员至少也得二三十人吧。可这深山老林,就是花钱去雇,哪里雇得了这么多的群众演员?我们用尽心血与智慧,先后动用学生、军人、农村群众近300人次。片子在北京做后期制作时,那些大量的战争场面,新奇别样的漂亮场景,同行们都惊讶:“这么少的经费,竟拍出这样大气魄的片子!”

本土演职人员演绎本土英雄

用本土演职人员演绎本土英雄,他们有扮演贾力更的演员乌日根、扮演奎璧的吴建、扮演李森的李涛亮、扮演丁树林的李强、扮演栓葵的高洪波、扮演栓虎的宿宇杰、扮演牡丹的女演员乌兰、扮演万虎的张欣然。在许多片子中塑造出不少成功艺术形象的老演员魏大鸣、侯申、宝善也一并召回,电影厂的制片、导演、摄影等全力以赴,这支队伍在艺术创作中,那种对先烈的情感,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稔,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民族特质和地域生活给予的生命气息,我想是无法替代的。

吃够了一辈子的土豆

剧组在和林县摩天岭拍摄时,在山湾里的一个简陋平房里集中住下来,大山将窗前阳光挡得严严实实,床铺的被褥总是湿漉漉的,每天拍完夜戏人钻进去冰凉冰凉,我们冷得发抖。最难熬的是大山里只有土豆,如果买菜还得开车进城,为了节约资金,我们几乎顿顿吃烩土豆加大米馒头。有人说,我把一辈子的土豆都吃进去了。一些老领导不断打电话关心电影的制作,总制片始终参与剧组的拍摄与我们一起吃苦受罪……所以 演职人员都说:再苦也不算什么了。

浓缩的故事浓缩的情

有关抗日英雄贾力更的事迹,我们原本搜集了12个故事。12个故事一环扣一环,有机地再现了英雄的精神品格和人生历程。但是一部电影的容量实在有限,容不下这些故事。经四易其稿,从12个故事中精选6个故事作为主干由一些精彩细节相勾勒,精悍生动地推出108场戏作为全局定稿。到了后期制作,原本90分钟的标准容量,毛片还富裕30分钟,于是再删。这次删减可是一场割肉般痛苦的事情……制片们安慰我说:这奉献给大家的画面都是浓缩的故事、浓缩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给抗日英雄的一封信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杨靖宇伯伯:

你好!

我早就听说你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东北抗日的将领,也是一名成功卓越的大将,我可敬佩你了.

你可能还不知道,祖国的后一代是这样评价你的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掉整个春天;一时屈辱,埋没不了民族正气;一刻沉睡,等待的是勃然怒放的时机!这不仅是形容您的抗日精神,也是形容那些为祖国,牺牲自己性命的硬汉们.

我还看关于你的故事,妻子送郎上战场,阿娘叫儿打东洋.在英烈中无一人愧对民族,辱我华夏.杨靖宇骁勇善战,使日寇闻风丧胆,敌人认高官相许,他宁死不屈,不为死亡所惧和名利所动,终英勇牺牲.体现了中国人宁死不屈,淡泊生死名利的大义精神.

读到这我想到了祖国许多像你一样的英雄,他们是多么的勇敢,是多么的坚强,为家乡,为祖国,而牺牲自己的命,想到这我情不自禁想到了一个人,他是一个爸爸,是我朋友的爸爸.他有是一个军人.因为训练部在北京,他很少回来回来看自己的女儿.有时一个月,有时半年.有时受了伤还不说,因为怕女儿难过.

你们真是一个爱老百姓,爱国的英雄.我还看过你的电影,一篇比一篇精彩,一篇比一篇勇敢……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

“要解满腔心头恨,剑斩倭奴祭亡灵.”在民族危亡之际就是这些像您一样的硬汉,弘扬了华夏人民团结奋进,英勇不挠的民族精神,波澜壮阔,刻骨铭心.整整六十五年了,这段屈辱的血泪没有压垮中国人的脊梁,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华史诗每走一步都在泥潭中立下坚毅的脚印,虽然身上满疮痍,但始终迈着奋勇飞步伐,朝着富国强民,永盼和平的念,勇往直前,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画笔,诠释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奋勇直前,弘扬我爱国情怀,彰显我中华雄风!

现在,我们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哪儿来的?这可是像您这样的先烈用自己滚烫滚烫的献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

杨靖宇伯伯,为了明天,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让我们的祖国母亲永远美丽、富强.为此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5年8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