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钻木取火的传说(20篇)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现在小编为你们分享一些关于关于钻木取火的传说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6725

作文

750

有关财神的传说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侧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辽宁省兴城市南街,有一座由青花岗岩石头筑成的石牌坊,距今已有几百年了,但还很壮观,唯有东上顶缺了一角。为什么好好的一座石牌坊怎么缺了个角呢?

传说很久以前,牌坊胡同住着一个卖鱼的鱼贩子。这个鱼贩子在石牌坊底下摆了一个鱼摊,来往过道儿的人很多,都顺便从鱼贩子那买点鱼回家吃,一时间,鱼贩子的生意还挺兴隆。可是日子一长,鱼贩子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在卖鱼时,鱼贩子用小手指压秤杆头,明明是十四两(古时十六两为一斤),他用小指向下轻轻一压,再把秤砣往一斤星上一挪,买主一看秤稍高些,定不住星,就乐呵呵的将鱼买回家了。

鱼贩子自认为聪明,可时间一长还是被精明的人发现了他的损招。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可鱼贩子不但不悔改,反而认为自己招高一筹,不理会别人对他的讲究(议论),充耳不闻依旧做他骗人的生意。

一天,鱼贩子正在牌坊底下卖鱼,一个岁数大的老太太手捧一包鱼来找他:“卖鱼的,我刚才从你这买一斤鱼,到那个铺子一称差二两,是不是你的秤有毛病啊?”

鱼贩子一看找上门来了,知道不妙,又见原本有几个掏钱要买鱼的人又把钱揣回了衣袋。见此情景,鱼贩子抬头指了指石牌坊起誓说:“我鱼贩子卖了这么多年鱼,要有一次缺斤少两的话,就让这牌坊角掉下来把我砸死!”

话音刚落,就听“咔嚓”一声,人们吓了一跳,等回过神来一看,刚才鱼贩子用手指的那个石牌坊角真的掉了下来,鱼贩子已被大石角砸死了。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当年从石牌坊顶上掉下来砸死鱼贩子的那个大石角至今仍然还躺在牌坊底下。

“三尺头上有神灵”,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给自己做,这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希望人们都能从这个民间传说中得到一点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的传说作文赏析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xx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元宵节的传说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鬼节的传说

全文共 2705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很久以前,下邳 河东边有个小庄子,庄头三间茅屋里住着石氏和她儿媳妇兰花。兰花十八九岁,刚嫁过来那年,先是公公上山砍柴时不幸身亡,接着丈夫病死,一家只剩下两个寡妇。石氏经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偏赶上这一年春旱秋涝,颗粒无收,家里仅有的粮食都卖了也凑不够钱给石氏看病。兰花只好每天外出乞讨,要口干的就留给婆婆,自己只喝点稀汤充饥。

大灾年,饭难要。这天,兰花从一大早到晌午,只要到半块糠菜饼子和半碗野菜汤。她想赶回家伺候婆婆吃药吃饭,可饿得实在迈不动步了,就想先把野菜汤喝了。刚张开嘴,忽听一阵微弱的呻吟声传来,只见路边有位面黄肌瘦的老奶奶靠在树下。老奶奶哆哆嗦嗦地说:“闺女,俺饿了三天了,你能不能……”

兰花心地善良,赶忙来到老奶奶跟前,把菜汤端到她嘴边。老奶奶接过碗,几口就把菜汤喝光了,又把碗舔了舔说:“要是再能吃上点干的,俺也许就能有劲儿走路了……”兰花摸摸怀中的那半块糠菜饼子,犹豫片刻,心想一会儿再去给婆婆要点吃的东西吧,眼下先拿这饼子救人。

兰花从怀里掏出菜饼子,递给老奶奶。老奶奶伸手接过,三口两口就吞下肚,差点噎着。老奶奶歇了会儿,说:“闺女,今天多亏你救俺一命,可吃了这顿还不知下顿怎么办。唉,早晚还不是饿死!闺女,谢谢你了,你赶紧走吧……”话没说完,老奶奶已满脸是泪。

兰花听老奶奶这样说,心一酸,也跟着掉下泪来。她想了一下顿时有了主意,对老奶奶说:“大娘,俺兰花自幼没娘,现家中就俺和婆婆过日子,不如俺认您当干娘,您跟俺回去和俺婆婆做个伴儿。反正俺一个娘也是伺候,两个娘也是伺候,以后兰花就有两个娘疼了!”老奶奶拉着兰花的手说:“孩子,这大灾之年,你不怕多个累赘?”“俺以后要饭跑快点就是了。干娘,您坐着等俺,俺再到东庄去给婆婆要点吃的。”

过了一会儿,兰花讨饭回来,搀着干娘一起回了家。石氏见兰花给她带回一个说话的伴儿来,很高兴。但多了口人,日子过得更艰难了。每天天不亮,兰花就挎着讨饭的篮子出村了,走东庄串西庄,一天要跑上几十里,回家来她还要伺候婆婆和干娘,又得浆洗缝补。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位老人在兰花的照顾下身子渐渐好了起来。可兰花却连累带饿,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这天夜里,干娘等兰花把石氏伺候睡下后,便招招手把兰花叫到院中说:“兰花啊,俺到你家已有三七二十一天,功德圆满了。实话对你说吧,俺本是观音座前的仙鹤侍女,奉观音菩萨法旨前来访查孝善之人,你就是俺要找的人。俺把‘有求必应’石交给你。”说着手一伸,只见她掌上有一块巴掌长、三指多宽的青石板,她接着说:“别看它小,只要你对它说‘请你救苦救难’,它就能立刻变宽变长,要什么有什么。记住,这石板的事只能你一人知道,如你说出去,则命不久矣!”说完,就化作仙鹤飞走了。

兰花手捧石板来到自己房里,把石板放在地上,双手合十,对石板拜了三拜说:“求你救苦救难……”话音未落,只见金光一闪,小石板“唰”的一下长到有六尺长、三尺宽。兰花又说:“请赐粮食布匹。”只见一阵金光过后,石板上果然堆满了粮食、谷物和布匹。

第二天,当兰花把香喷喷的饭菜和连夜赶制的新衣送到石氏眼前时,石氏疑惑地问:“这都是从哪儿来的?还有,我那个老姐姐呢?”兰花说:“昨晚,干娘的弟弟来了,就把干娘连夜接回了家。干娘的弟弟很有钱,只是一直在外做生意,他见我对干娘好,便送来很多钱、粮、布匹,并说要多接济乡邻。”

安抚好石氏,兰花又把粮食、钱等物品挨家挨户给乡邻送去,并告诉乡亲们:“有困难尽管找俺,俺干舅舅要俺帮他做功德呢。”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穷苦人听说兰花散粮物的事,都纷纷拥到兰花家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兰花从早到晚,忙得饭也顾不上吃,人们要什么,她就从屋里给人拿什么,人们都说兰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看见穷乡邻有饭吃、有衣穿,兰花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人一高兴,再加上不用外出讨饭了,兰花慢慢变得美丽漂亮了,发如乌云,眉似弯月,腰如杨柳,脸赛桃花。

当地有个大财主叫胡林,早就听说兰花给穷人送粮送物的事,现在又见兰花变得这么美,就多次找媒人上门提亲,想纳兰花为妾,但都遭到兰花婆媳的严词拒绝。

胡林见兰花婆媳不为所动,便打起了坏主意。他花钱买通一个江湖道士,到处跟人说兰花是妖精变的,她所送的粮食和钱物都是障眼法,她是想等人们吃得白白胖胖了,好去喝人血,吃人心肝。

刚开始,乡邻们根本不听那道士胡扯,慢慢听得多了,就起了疑心。有天晚上,石氏无意间瞅见兰花跪在一块大石板前,嘴里说些什么,猛一阵金光过后,大石板上堆满了粮食、谷物等。

“天呐!这兰花还真是妖精变的!”婆婆吓得浑身冷汗直冒,回到自己屋里一夜没敢合眼。

第二天,石氏拄着拐杖,亲自来到胡林家,对他说:“胡财主,俺愿意把兰花嫁给你做妾,你赶快去接她吧!”胡林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带着人到兰花家去娶亲了。

兰花见胡林来了,后面还跟着石氏,知道婆婆对她起了疑心,可又不能跟婆婆说明真相。她死活不肯上轿,胡林就硬抢。这时,乡亲们听到兰花的哭喊声,都围了过来,可没人出面阻拦,他们怕兰花真是妖精。

兰花没办法,只得猛地推开抓着她的人,大声哭着说:“娘啊!乡亲们!你们都上了胡林的当,实话对你们说吧,俺上次带回家的老奶奶是仙鹤所变。观音见俺们这方百姓有难,特让她给了俺一块石板,让俺向石板要粮要物,分给乡邻,只是叫俺不能把这事说出来,一旦有第二个人知道,俺就会死!但俺不怕死,只是怕俺一死,就再没人给乡邻们分粮分物了,也再没人孝敬婆婆了……”说着,掏出小石板给众人看,“这就是观音菩萨让仙鹤给俺的石板,俺……”话没说完,兰花一下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就在此时,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小石板从兰花手中飞了出来,变得有六七尺长,三尺多宽,向胡林和道士狠狠砸了下来,胡林和那道士都被砸死了。风越刮越大,就在兰花倒下的地方,大风把土石刮成了个大大的坟堆,大石板也“唰”的一下牢牢竖立在兰花的坟前。这时,风停了,天上竟飘起了雪花,不大会儿,整个世界一片白色。石氏又悔又恨,扑到兰花的坟前哭着说:“我的好儿媳,是我害了你呀!现在刚七月十五,天降大雪,是你死得冤啊!”众乡邻此时也都后悔起来,一齐跪在兰花坟前痛哭忏悔。这时,天空中传来几声仙鹤的叫声,大家抬头一看,只见云端里兰花正伏在鹤背上向西飞去。

为了纪念兰花,每年七月十五这天,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兰花坟前祭拜她。接受过兰花粮物的,会用粮食作成糕点摆在兰花坟前;接受过钱物的,就把纸作成金色、银色的元宝烧给兰花;还有人说兰花孤身一人怪寂寞的,就用纸扎成童男童女、牛、羊、鸡等烧给她。

后来,人们就把七月十五这天定为“鬼节”。那些纪念兰花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也在不断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圣诞树的传说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刚才我在网上查了一篇关于圣诞树传说,挺有意思的,现在让我来告诉你吧:

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在西方,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这就是关于圣诞树的传说啦!有意思吗?

[圣诞树制作过程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龙子传说还得从刘伯温说起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承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雌雄剑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王打败,越王勾践负辱在吴,卧薪尝胆,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记恨在心,他一面继续讨好吴王,贡奉古木修筑姑苏台,选送绝代佳人西施给吴王,巧施美人计;一方面富国强兵,暗自铸造精良兵器。勾践为使自己有一把世上独一无二的宝剑,特意挑选了当时最好的工匠郑勤来为他铸造。

郑勤和他的儿子郑刚凝聚平生心血,整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终于锻铸出一对雌雄剑。

那天深夜,郑勤按照越王的吩咐,刻好“超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后,便对他儿子说:“我明日早朝,将雌剑献给越王,此去必然凶多吉少,性命难保,或许连你也要受到株连,你赶快带着这把雄剑,连夜投奔楚国去吧。”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洒泪而别。第二天早朝,越王勾践传郑勤献剑。郑勤递上剑,越王将剑拔出剑鞘,只见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越王顿时喜形于色,众大臣也赞不绝口。

勾践为了炫耀一番,手执宝剑,对着大臣的兵器,初试锋芒,果然削铁如泥,锋利无比。

越王得意之余,心想:郑勤若再造出如此好剑,我勾践岂能称雄于世?想到此,他陡然声色俱厉,命武土将郑勤推出午门斩了,并通缉全国捉拿郑刚。郑刚听说父亲被越王杀害,悲痛欲绝,又见到处有通缉自己的告示,感到身佩宝剑易于暴露,只好将宝剑埋藏在雁荡山中,并乔装打扮成一渔女,日夜兼程逃出越国,只身投奔楚国去了。

郑刚来到楚国后,把从小随父亲学到的冶炼手艺,精心传授给楚人。很快使楚国的冶炼业得到发展和提高,与越齐名不相上下。郑刚从而得到楚王的赏识,被封为冶炼吏。这时,楚国进一步广征役卒,大造精良兵器,一时国威大振。之后,楚王亲率数十万大军去讨伐越国。楚军英勇善战,只杀得越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很快就攻破越都,直追王宫。越王见大势已去,只好用那把雌剑自刎而死。恰巧楚王一步走来,连忙从地上捡起了越王剑。

楚王久闻此剑盖世无双,真是梦寐以求,本想留作自用,但又觉得它已不是吉利之物,便灵机一动,把它赏给了一位立了战功的武官。后来,这位武官病亡,越王剑就成了他的殉葬品。

郑刚定居楚国后,虽然被楚王封为冶炼吏,但他怕再引起杀身之祸,一直没把铸造雌雄剑的事说出来。因此,那柄被郑刚埋在雁荡山中的雄剑,至今下落不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冬至传说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藏节的传说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地藏王,一个玉林民间传说掌管一方百姓生死寿限的神。每年到了他的生日,玉林话叫“诞”,四面八方的百姓便会蜂拥而来,进恭祈福。到这一天,地藏堂内挤满了来参拜的百姓。 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这是汉族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日,在百姓、尤其是老年人中很有市场。

这天,是地藏菩萨应化中国的涅槃日。国内以及香港很多寺院或净室,都要举行地藏法会,纪念地藏菩萨。从《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可知,因其是提倡孝道,重点超度救济父母,与中国人提倡孝道,百善孝为先,慎终追远之传统观念相合,故此地藏菩萨在中国深受民间所尊崇。 相传,有新罗王子发心出家,名地藏比丘,于唐太宗贞观四年,来中国参学。随处参访,游化数年,后来到安徽省九华山,见深山中有盆地,就在此山结庐苦修。 不知过了多少年,地方官绅诸葛节游山时,发现了这个和尚,住的是石洞茅篷,破锅残粒,生活异常艰苦。于是向前询问,得知原来是新罗王子,远来中国求法。诸葛节深感未尽地主之谊,便发心提倡,为地藏比丘修建寺院。九华山主姓闵,家财甚富。建寺必得请闵公布施山地,闵公对地藏比丘也非常敬仰,问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土地足矣。”谁知地藏以神通力,袈裟一披,盖尽九华,闵公就将整个九华山地,全部布施供养。 闵公为地藏护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为地藏的侍者。现在所见的地藏菩萨像,两旁有一老一少比丘,即闵公父子。寺院建成后,各方来参学者很多,新罗国也有不少人来近亲供养。九华山既高且深,寺众较多,生活就成了问题,连煮饭还要掺观音土。

后来新罗国王得悉,马上派人送来粮食供养。地藏比丘一直领导苦行的道场,至唐开元二十六年七月三十涅槃,在世九十九岁。当时,大家都认定:地藏比丘实为地藏菩萨的化身,是地藏菩萨来中国的应化,所以称之为地藏菩萨。而九华山即成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亦即称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了。特别是每年农历七月三十,九华山香火尤为鼎盛。

地藏菩萨自有他特殊的因缘感应,才能得到民间僧俗一致的尊敬信仰。 又有传说,地藏是在释迦即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世间众生来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经发誓:他要在普度众生以后始愿成佛,因此常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有的佛书上说地藏王就是阎罗王的化身,是一次向面目出现的阴司主宰。 在过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庙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特别是南京的清凉山相传为地藏王菩萨修炼之所,从月初起烧香膜拜者就络绎不绝,到二十五以后尤为兴旺,清凉山上山下游人很多,到处设有茶棚。茶棚的布置,各式各样,一直到月底过了,方才停止香火,这叫做“益山门”。

江南一带,如常州地区东郊三官堂为集会之所,拜香的人络绎不绝,农民都于这天将田具及木制品陈列于路边任人购买。如皋县和泰县都于晚间用各种颜色纸剪成荷花瓣形状,粘贴碗口一周,碗内放只酒杯,燃以灯芯,放在门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灯”,亦称“碗儿灯”。 苏州等地区,是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几重门以及围墙下遍插棒香,同时点燃,叫做“烧地头香”,俗称“烧狗矢香”。传说,元朝末年,张士诚统治苏州时期较得人心。死后苏州人还怀念他,就借用地藏节烧地头香的形式,寄托他们的哀思,名为“烧九四香”,因为张士诚的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烧九四香”便讹作“烧狗矢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除夕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一:夕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

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

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

“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故事二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故事三:春联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望夫石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233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望夫石在人们眼中成了忠贞的象征,许多诗人墨客曾在此挥毫遗墨,就连风流天子乾隆也在这望夫石上留下了亲笔御题。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望夫石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

望夫石,首推涂山望夫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不过,如果不是仔细考量,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故事的发生地不是黄河故地,而是在淮河岸边。涂山便是这个故事4000多年来的见证者。它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对从役在外的丈夫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反映了古时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历史传说故事

相传在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黄河改道南流,夺取了淮河中下游河道,黄河夺淮入海使得整个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灾难当中。这时候,尧主持召开部落联盟会议,研究水患问题。人们一致推荐有治水传统的夏族首领鲧也就是禹的父亲主持治水。鲧采用“堙障”的办法,修筑堤坝围堵洪水。但是洪水如此凶猛,所修筑的堤坝频繁地被大水冲垮。鲧因为治水不利而被处死。

禹继承父志,决心根治水患,造福黎民,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他不辞千里跋涉,从黄河流域来到了淮河边上的涂山。最终禹凭借一片坚贞,从涂山氏国酋长蒙那里得到秘藏的《水经图》,同时赢得了蒙之爱女的芳心。蒙之爱女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载的“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为了疏通淮河,禹劈开荆、涂二山,从此这两座山便夹淮河而对立了。而此时他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就此流传。

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

四个民间传说故事

版本一

望夫石矗立在香港沙田西南面的小丘之上。这块大石约有十五米高,外形仿似一个背着小孩的妇人。有关望夫石的悲惨故事可谓家传户晓,对沙田的居民来说更是耳熟能详。传说在沙田,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妻子产下女婴后就病逝,遗下女婴,邻居的妻子亦产下麟儿,她怜悯那孤女,为她哺乳。两位孩子自幼青梅竹马,相处融洽。不久女孩的父亲亦逝世,孤女成为邻居的“童养媳”,长大后,跟男孩结婚,并育有一对儿子。有一年发生天旱,农作物失收,丈夫为求生计,被迫舍下妻儿与同乡出洋谋生,谁知一去不回就音讯全无。妇人只好每天手抱幼子背着长子,攀登高山,遥望远洋,冀盼丈夫归来,日日如是,风雨不改。有一天,母子三人如常登山时,突遇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母子三人突然在天崩地裂中消失于世上,但他们站立的位置却出现一块巨大的石岩,形似失踪母子三人。传说是其深情感动苍天,把他们化成石岩,永守山峰。

版本二

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可到时天色已晚,城门四闭,无法过关。孟姜女孩子非常着急,夜不能寐,便登上凤凰山,立在一块大石上向远处的长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里看得见呢,她焦急异常,便函在这大石上来回走动,急盼着天快点亮,好早日过关与夫团聚。不想一夜之间,足迹竟深深的印在了石头上,于是后人便把这块大石称作望夫石。

孟姜女庙后殿之后,有大石一块,上面有几个石窝窝,传说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石上还刻有三个大字---"望夫石"顺治八年山石道白辉所书。凡到此的游览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个影,以寄托自己的美好的愿望。好像只有这样才不枉孟姜女庙一行。

《咏秦皇岛望夫石》--张志真

长城内外彩云飞,凤凰山上落余辉。

杞梁殉城千古事,孟姜犹自盼夫归。

版本三

桂林地区山石怪异,各具特点,也有一处“望夫石”。

在桂林漓江边九牛岭下的的江峡叫黄牛峡,沿峡你能看到“群龙戏水”、“青蛙过江”等奇观,接着,就进入了斗米滩。在斗米滩,你能欣赏到望夫石。

关于望夫山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相传,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撑船路经此地时,船不幸搁浅。眼看口粮只剩下最后一斗米,丈夫于是爬上山顶四处了望,以便发现救援的船只。一直守在那里,始终未能等到,心一急便化做一块石头。妻子见丈夫久去不回,便背着孩子上山寻找,刚走到山腰,望见丈夫已变成石人,顿时伤心欲绝,一同化做石头。清代诗人李秉礼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髻鬟湿,烟横黛眉青。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数九寒冬,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傍晚,夫妻俩泊船江边,遇到一个老妇人,拖儿带女的来向他们讨米。夫妻俩见她们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斗米送给了老妇人。

夫妻俩断粮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来接济。可那时偏偏没有往来船只。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只。有一天,妻子见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结果发现丈夫已被大雪冻僵,饿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好心肠的夫妇,就把他们泊船的地方称作“斗米滩”。后来夫妻俩化为石头,人们便称丈夫为“仙人石”,妻子为“望夫石”。

版本四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多才多艺,为人善良,他和一位姑娘成了亲,不就后生了一个孩子。丈夫为了维持生计,出海打鱼,出海前对妻子说:“我这次回来一定要带着满船的珠宝!”可是一走就是半年,音信全无。妻子天天望眼欲穿,望着大海,每当看见有珠宝的船都会高兴的叫起来,可是每次都不是丈夫的船,一天又一天……妻子天天望着大海盼着丈夫快快回家……

有一天,一位老渔民在海边打渔突然发现海边多了一块石头,走近一看很像那位妻子,原来,妻子天天望着大海,化成了石头--“望夫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除夕传统节日的传说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

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

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夕节的传说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乞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是七夕节习俗。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以上,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金江圣母三姊妹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金沙江龙王的三个女儿,到苍山洱海间游玩。她们来到凤仪县莲花山下时,山下正值闹旱灾。大姐叫两个妹妹先回龙宫,独自留下为百姓解决引水问题。大女儿化作一老妇人,深入田野、村寨查看旱情,见到处无水栽秧,连人畜饮水都感困难;村民们吃的是稗子饭。于是,她在莲花山脚化出一股水桶粗的清泉,让山下的坝子栽下了秧,永不缺水。为感激大女儿的恩泽,山下的华营、普和、班庄三村的百姓盖了本主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本主。封号金江圣母

龙王二女儿长得如花似玉,在大理赶三月街时,遇上海东的一公子董家罗龙。董是好色之徒,见二女儿美貌非凡,把一朵鲜花插在她的头上。二女儿觉得董家罗龙当众出了她的丑;就和三妹到海东去惩罚董家罗龙。妹妹俩到海东的石子山,正遇大旱,二女儿不忍心勤劳善良的百姓受难,下了一场透雨,让山腰涌出清泉,使山下永不干旱。姊妹俩惩罚了董公子后,回到石子山,见这里风光秀丽,就在山上的慈云溪住下。山下的几个村子知道,为她盖了本主庙;尊她为本主。封号慈云普润金鸾圣母。

二女儿尊为本主后,她怕妹妹孤单,派了身边的五仲爷陪妹妹去青龙山住。妹妹到青龙山后;为当地村民引水施雨,也被尊为本主。封号金灵圣母。后来,金江龙王来看望三个女儿;见苍洱风光迷人,三女儿又有点孤单,就留在青龙山住下。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二十五日,是金江三姊妹的本主节。届时,她们所在的十个村要唱大本曲,耍狮、耍龙。因金江三姊妹喜欢春游,所以本主节期间,要挨村用轿子轮流接送,待游完十个村子,再将其像送回各自的本主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水鸭凼的传说为题的学生作文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素有“石刻之乡”美誉的大足县的宝顶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名叫鸭村,又叫水鸭凼。关于我的家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这里最早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渺无人烟。清初“湖广填川”,一支蒲氏先祖来到这里,开荒拓土,这才在此飘起了第一缕炊烟。最先到达这里的蒲氏先祖在西起虎峰山北麓的碑垭口东至狮子桥一带定居下来,形成东西长约9里,南北宽约2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若干年过去了,由于当时政府实行“插土为业,赋税轻微”政策,外地移民不断涌入。不久,一杨姓先祖也来到这里,因蒲杨两家入川前是亲戚关系,于是,蒲氏先祖便将现在水鸭凼至狮子桥一段送给杨氏先祖。从此,蒲杨两家便世代在这里定居下来,共同建设他们美丽的家园。

杨氏先祖入川来到这里不久,由于劳累过度去世了。杨家后人找来阴阳先生为其选中在现在的水鸭凼安葬,阴阳先生一再嘱咐杨家告诉打阴井的人:打到“鱼上树,带铁帽”的人来为止。那日正逢赶集,看热烈的人许多。正午时分,一个打渔的人来看热闹,就把装鱼的笆笼挂在树上,一个赶集归来的人买了口铁锅顶在头上也来看热闹。此时,阴井正好打好,一个打阴井的帮工看到阴井内有一小块石头突出不平,便用铁楸铲平,突然听到一阵空响声,觉得很奇怪,就用铁楸又铲了一下,突出部分的石头被铲掉了,哗的一股清泉流了出来,紧接着一只水鸭从坑中振翅飞出,在人们头顶盘旋三圈后一直向西飞去了。正当人们惊愕之余,从坑里又跳出一条金色鲤鱼,不停的张着嘴,在坑边蹦跳了几下便死去了。惊呆了的人们停止了工作,马上把此事告诉了主人,杨家一家嚎啕大哭,阴阳先生也埋怨不止,“一切都飞走了。”

后来,杨家草草安葬了杨氏先祖。发生了这样的事,人们都以为杨家会从此衰落下去,可是,勤劳的杨家后人却一天天发迹了起来,成为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从此,曾经从石头里飞出水鸭的地方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人们把那里就叫做“水鸭凼”,杨家所居住的地方就叫“水鸭村”。

[以水鸭凼的传说为题的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说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著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桂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重新地生到树上去了。于是,从此之后,每当吴刚快要砍光桂树的枝叶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桂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谁家最勤劳,金叶子就飘到谁家,那家就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相思树的传说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在巨源镇月亮湾码头银河航线的一侧有两棵榆,这两棵树根缠着根,枝绕着枝,相依相生,像一对缠绵的情侣,当地人称这两棵树为“相思树”。在当地还流传着相思树的一段凄美的故事……

相思树的传说

金天辅七年5月的一天,金都城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东南上空突然雷声滚滚,出现了一条几十米的黄龙。上京地区的所有人都跑出门来竞相观看,还没缓过神来,便看见有红云自西北方向滚滚而来,云中传来凤鸟嘹亮的长鸣。黄龙和红云交汇于空中,便向西方而去,在空中持续了半个时辰才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人都惊呆了。正在监国的太宗吴乞买便派快马将此事报与他的兄长,亲征大辽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阿骨打正与大臣们议事,听此情景,大臣们便躁动起来,议论纷纷。便不约而同地转头把目光投向了阿骨打,即是皇帝也是个大萨满的阿骨打(可以与神沟通的人)沉吟了片刻,便哈哈大笑,对大臣们说:不妨事,此乃祥瑞,将有帝后降世,说完众大臣纷纷欢呼:祝我大金国祚永传。

这一年,太祖第五个儿子完颜宗辅的妻子生了个胸口生有北斗形状七个黑痣的男婴,便取名乌禄(完颜雍即后来的金世宗)。一个月后女真乌林答部酋长石土黑将要生产的妻子突然身放奇香,不久便生了个的女儿,取名乌林答。对于这两个孩子,大家都纷纷称奇,称这两个孩子将来必将贵不可言。完颜宗辅见了石土黑,便对石土黑说我们一定结为亲家。

金天会五年(1127年)五岁的乌林答就和五岁的完颜雍订了婚。由于女真族是个渔猎民族,那时松花江巨源段是金国贡鱼的地方,也是春水(皇帝春天用一种叫海东青的鹰捕获天鹅的活动)、捺钵(皇帝捕鱼活动)的圣地。女真人经常在这里从事捺钵活动。那时的松花江边开满了荷花,很小的乌林答和完颜雍就经常到松花江边玩耍。一天,他们在一个荷花池边上做老鹞子叼小鸡的游戏的时候,完颜雍不小心把膝盖卡破了,小乌林答一边哭一边从衣服上扯下一条布为完颜雍包扎伤口,完颜雍对着乌林答说:我一定一辈子保护你,不让别人欺负你,我们在这里建个房子,厮守一辈子。小乌林答含着眼泪笑着点点头。

光阴荏苒,一晃儿,完颜雍和乌林答都已经18岁了,完颜雍长得体貌奇伟,美髯过腹,是个名副其实的美男子,他性格仁孝、沉静、练达,又善于骑射。每次出猎,很多老年人都跟了去看,赞赏他的骑射技术,“国人推为第一”。乌林答也出落成一个美丽端庄的少女,她聪敏孝慈,容仪整肃,在父母家时,家族人都很敬重她。这一年他们结了婚,举国为之轰动。不久,他们的儿子完颜允恭出世,更给生活增添了新的光彩。完颜雍为人宽厚,常随叔伯们四处征战,将士都很推崇爱戴他。金熙宗皇统年间完颜雍以宗室子弟授光禄大夫,封葛王,又因为完颜雍机智果敢,屡立战功,被封为兵部尚书。乌林答也长随其左右,她知书达礼,文采超群,侍夫教子,贤良无比。这一对恩爱夫妻本应就这样相亲相爱地生活下去,只恨生在帝王家。

到了金熙宗后期,熙宗疑心很重,经常肆酒发狂,无缘由的肆意杀人。悼平皇后裴满氏趁机专权,许多朝臣无端遭贬遇害。

这使官居兵部尚书的完颜雍如履薄冰。对此,乌林答建议完颜雍把公公完颜宗辅当年攻宋时得的一件稀世之宝白玉带献给熙宗。因为完颜雍的父亲宗辅在完颜13岁时就病逝了,是出家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白玉带是父亲留下的传家宝,看见了白玉带完颜雍就好像看见了父亲。完颜雍始终犹豫不决。乌林答就劝完颜雍说:“人若不在,宝传谁家?”完颜雍沉思片刻,咬咬牙下定了决心将玉带献了出去,熙宗、悼后大喜,认为完颜雍非常可靠。这不仅使完颜雍保住了兵部尚书之职,而且在熙宗大肆杀戮皇亲贵胄和开国功臣时,也没有对猜忌完颜雍,对此完颜雍更爱乌林答了,他们度过了第一个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十二生肖的传说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玉帝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

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

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把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

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作文:腊八节的传说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小学作文:腊八节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