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人物典型故事精品20篇

卡通是在汉语中存在的特有名词,卡通人物是小孩喜欢的虚幻的人物形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典型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292

作文

603

历史名人李白醉书狂草敌兵的故事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唐玄宗时,渤海国的使者带着国书来到长安,唐玄宗召见番使,命令翰林学士宣读番书。

不料翰林学士打开番书,见上面全是些鸟兽文字,竟一字不识。

唐玄宗宣诏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没有一个人识得。

唐玄宗震怒。

翰林学士贺知章回到家中,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引起家中客人李白的关注。

李白问明情况,道:“可惜我李白金榜无名,不能为朝廷分忧解难。”贺知章问知李白能识番文,惊喜万分,立刻向唐玄宗作了汇报。唐玄宗赐李白进士及第,穿紫袍束金带,在金銮殿上接见了李白。

李白捧起番书,用唐音译出,念道:“渤海国大可毒书达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侵犯我界,想出自官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来讲,可将高丽176城让与俺国……若还不肯,俺起兵来厮杀,且看哪家败胜!”这分明是一份“宣战书”。唐玄宗问文武百官:“番人要兴兵抢占高丽,有何策可以应敌?”众人缄口不答。玄宗又问李白:“那我们该如何回复番使?”李白道:“明天召见番使,我当面回答他。”唐玄宗当即封李白为翰林学士,设宴款待。

第二天上朝,李白大笔一挥,不一会儿就写好了国书,当众念道:“大唐开元皇帝,诏谕渤海可毒:自昔石卵不敌,蛇龙不斗。本朝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悖,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戮,为四夷笑……”

番使大为震惊。回到渤海国,将大唐国书交给渤海国国王,国王看后惊叹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敌得!”于是,写了降表,归顺大唐王朝。

李白醉书狂革,展示了大唐威仪,吓退挑衅的蛮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缘木求鱼的历史故事及相关内容

全文共 178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你相信这世界上有会爬树的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缘木求鱼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拼 音】 yuán mù qiú yú

【寓 意】 方向或办法不正确,无法达到目的

【出 处】 《孟子·梁惠王上》

【用 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外文名】 Climb trees to catch water from a flint

【类 别】 成语,典故

【结 构】 连动式

【近义词】: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 南辕北辙 守株待兔”

【反义词】: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押韵词】:将奋足局、卸磨杀驴、骑驴觅驴、骑马找马。

【典故】

原文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⑴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⑵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⑶土地,朝⑷秦楚,莅⑸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⑹,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⑺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⑻人与楚⑼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⑽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⑾,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⑿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译文

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缘木求鱼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呢?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够尽量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自己君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哩。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头。”

宣王说:“可以把道理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定邹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

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胜。”

孟子说:“显然,小国的确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很少的国家的确不可以与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的确不可以与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方圆千里的共有九块,齐国不过占有其中一块罢了。想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为什么不回过来好好想一想,从根本上着手呢?”

“现在大王如果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上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天下旅行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旅行,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果真做到了这些,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其他相关

会爬树鱼的弹涂鱼

孟子也没想到,这世界上居然有会爬树的鱼!

弹涂鱼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沿着平坦的海边长着一片红树林,这儿对于游客来说是个很难进入的地方,到处都是难以立足的沼泽地,鳄鱼和吸血虫是这里的统治者。这个动植物天堂向前来探险的生物学家们提出了挑战。这里充满了生机,沿着海岸线你可以看到到处活跃着一种奇特的动物:有的在泥地上蹦来蹦去,有的在红树林快速穿梭着,还有的正在泥地上钻洞,以最巧妙的方式不漏痕迹的将自己隐藏起来,等待着下一次涨潮机会的到来。这种敏捷的,长着灯泡似眼睛的动物叫弹涂鱼——一种鱼类,它们生活在岸边的红树林中和平坦的海边泥地上。在中国沿海和西非及太平洋的热带海洋边都可以见到弹涂鱼。

弹涂鱼的大半生都在陆地上度过。它可真是鱼中的另类。弹涂鱼用前鳍爬行,鳍的末端有吸盘,可以紧紧吸住树皮,所以爬起树来毫不困难。弹涂鱼上岸前,先用鳃吸满水和空气,就像背上了一个氧气筒和一台饮水机。这样,它在陆地就能逗留好几个钟头。看看弹涂鱼矫健的身影,你有没有觉得世界真的很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没有他带领红军历经几十年的风霜,我们就不能过上今天这样锦衣玉食的生活。

毛主席啊你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勇的人,虽然你现在去逝了,但是你的丰功伟绩刻骨铭心,你的英灵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伟人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的先烈鲜血换来的,先烈们饱经风霜,历经沧桑,艰苦的创业事迹,历历在目。如果没有他,就不可能有我们这群欢呼雀跃,充满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了,请珍惜好这来之不易的美满生活。南京大屠杀证明我们的国力弱,要不是毛主席的坚持不懈和红军的热血激情,我们能有今天这般幸福吗?不能,若不是他们舍身保国,恐怕这美丽无比,山青水秀的中国,早已成了烟销弥缦之地了。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为我们付出宝贵生命的人,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还不知会生在怎样生活环境里。也许我们根本就没这个机会看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许、、、唉,这世界就是如此,有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落后就要挨打,以前的中国就是因为没有新进的武器,所以才被欺负,现在我们逐渐强大起来了,也就不怕被人欺了。

要记住是毛主席和千千万万的红军烈士用鲜血给我们换来了现在的安宁,若不是他们抛头卢,撒热血,我们也不能怡然自得的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静的学习和幸福快乐的生活。请记住我们伟大的主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关于菊花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02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菊,群芳中的隐者。在万花即将枯萎的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悄然于田野村舍、木栅竹篱、数影墙旁霜中争艳。在凛冽的秋风中,品读着恬淡脱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菊花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汉武帝时,皇宫中每到重阳节都要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说到重阳节,风俗很多,主要是登高、饮酒,但最盛行的就要数赏菊了。

农历九月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据古书记载:因“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西京杂记》里说:“菊花舒性,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因此,自古以来称“九月”为“菊月”,原因是菊花在九月开放。所以汉时宫中也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了。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诗人陶渊明也在他的诗中常提到服菊,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人们爱菊,不但观赏,也早就认识到菊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了。

人们爱菊,不仅因为它高洁、韵逸,而且色彩缤纷,形质兼美,更由于它开放在深秋季节,做霜挺立,凌寒不凋,因此被诗人誉为“花中君子”。用它来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坚定顽强的斗争精神,“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这就是菊最可贵的地方。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菊花作为歌咏描绘的对象,形成了独特的菊文化。古画里就有“梅、兰、菊、竹”四条屏。不少诗词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的品质的高洁。唐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他的《题菊花》诗中豪迈地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歌颂菊花的耐寒与独立。又在另一首咏菊诗中把菊花比作身披黄色盔甲的战士:“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人们爱菊,以菊明志。晋代陶渊明写了许多菊花诗,赞美“秋菊有佳色”,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令人神往的境界。

为写菊花诗,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欧阳修讨论菊花诗的事,也很有意思。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菊花落还是不落呢?其实,这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较稀罕罢了。

不过,关于这一争论讲得更具体、更传神的则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此文载《警世通言》卷三,但与王安石发生争论的不是欧阳修,而是苏东坡。

据载,苏东坡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当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访,被仆人安排在书房等候接见。闲来无事,他在书房随意走动观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题为《咏菊》的诗稿,上面只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诗,没有完稿。他认得这是王安石的笔迹,但却想不通王安石怎么会吟出这有悖情理的诗句来。因为据他看来:“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

这么一想,苏东坡不由兴之所发,便举笔舐墨,依韵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了以后,他又觉不妥,担心王安石责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

后来,王安石得知苏东坡续诗讥讽自己之事,便决定煞一下苏东坡的傲气,给他一个教训。因为王安石所咏之菊乃一特殊品种,此菊花产于黄州。不久,经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

果不其然,在苏东坡赴黄州上任后的那年重阳节之后几天,连日大风,苏东坡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没想到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东坡便坦诚他说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

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在事实面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变得谦虚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16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故事片《大火种》观后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华表奖上,电影《大火种》作为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被重点推介。陈瑾与电影《大火种》的剧组同胞们一起走上了华表奖的舞台介绍该影片,它紧凑的故事情节和红色正能量的基调定能吸引和感动无数影迷。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实力派演员陈瑾在片中饰演的姜玉兰,是一个不识字、裹小脚的山东妇女,因其夫是党员,使其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这一书,并被丈夫的热血所感染,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的富有层次。

集金鸡、华表等各大电影节影后殊荣于一身的陈瑾是一位有存在感的演员,她参演的影视作品,不管什么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电视剧《渗透》中的女特工于秀凝、《生死血符》中的泼辣村妇胡大脚、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悲剧角色蒋氏等等。最难得的是,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自己的影子,就像变色龙一样,与角色无缝隙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历史人物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职务:班长,所谓班长,一班之长,见多识广,“年老”资深,心思缜密,班里的一根“顶梁柱”。

秦始皇——职务:副班长,学习成绩优秀,但生气了,那可是气吞山河,血染大地望神州,无一片净土,但还是有功的,比如:整理周记,整理班刊,管理博客,头顶天,脚踩地,光明正大女汉子。有功有过,班中一大“风景”呵,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鲁迅——职务:学习委员兼语文课代表,怎么说人家呢?人家啊,学习好,但是体育最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鬼知道他有多少脑细胞是新一代“学神”。

祖冲之——职务:数学课代表,数学老师身边的“大红人”,他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是一名外星人。(大哥,你火星来的吧?)

李阳——职务:英语课代表,“疯狂英语”的继承人,用她超人的智慧,向同学们输送疯狂英语,我也是疯了!

包拯——职务:纪律委员,对工作,一丝不苟,刚正不阿,公私分明,班里“不法分子”的克星。

大禹——职务:历史课代表,因为独特的历史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书棋画,样样精通,上下五千年,世界历史,地球历史,无一不在她的掌握中,她有超人的智慧。

刘翔——职务:体育课代表,风一样的男子,跑起来也是数一数二的,跳起来1米近2米的。

我们班啊,就是历史人物的大聚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名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东方朔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东方朔叫老百姓点面灯,救了一方百姓。第二天,上神一看,这一带百姓好好的,知道有人识破了天意,太白金星掐指一算,知道是芳方朔泄漏了天机。玉皇大怒,立即降旨,差五爪神鹰,去把东方朔的双眼抓出来。

东方朔这时正坐在洞中养神,只觉得耳热眼跳,一算不好,有大祸来临。立即出了洞,找了一个人对他说:“你到我洞里坐一个时辰,我给你很多银子。”这个人很高兴,觉得过一个时辰就给很多银子,这是个便宜事。就和东方朔换了衣裳,坐在他洞内。过了一会儿,神鹰来到,没细看面目,上去就是一爪,把这个装东方朔的人的眼睛抠下来飞走了。

东方朔知道神鹰飞走了,这才回洞。这个瞎眼的人疼痛难忍,就哀求东方朔给他治好眼睛。东方朔说:“我只能给你治得不流血,不疼了,反正是看不见了,你就跟着我学徒吧。”于是东方朔就把他的眼止住血,不疼了,给了这个瞎眼的人一个长杆子,就是瞎子手里拿着问路的明杆子,叫瞎子终日跟着他学算卦,所以现在的瞎子,很多都会算卦。他们都敬服东方朔,因为东方朔是他们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人物传记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传记一般是写名人的,记录名人成长的轨迹,战士名人的生活风貌,皆是命人的内心世界。读人物传记,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名人、了解名人,从名人身上涉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不免让人为他们感到遗憾。因此,我们对名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求全责备。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只是他们可能在某一个方面为社会做出了比较多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生的各个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可。比如,我们常看到或听到,某某个性偷逃税款、某某主持人所要高额出场费,等等。

或许是学校生活的酸甜与苦辣;或许是学习生涯中的苦涩与辛酸;或许是朋友交往的枯燥与烦闷;也或许是同学之间的互为影响。我迷上了追“星”。

贝多芬,我所追之“星”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物故事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蜀魏在渭水边的北原对峙,司马懿先是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使得进攻北原的蜀兵都损失惨重。

后来,郑文诈降蜀,被诸葛亮看出破绽,被迫修书给司马懿,叫他前来劫营。来劫营的魏兵遭伏击,全军十伤八九,主将秦朗也死于乱箭之下。上方谷司马懿再次中计,险些丧命,结果渭南的营寨尽落入蜀兵手中。

司马懿败退回渭北,自己烧了渭水浮桥,在北寨传令说:“渭南营寨,现在已经落入敌人手中,诸位将士如果再说迎战,一律斩首。”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每日派人来魏营挑战,魏兵只是坚守不出。

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用激将法,派人给他送去一封信和一盒子衣物,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红红绿绿的女人衣物以及金银首饰。

信中写道:“仲达你既然是统领中原数十万大军的主将,不披上坚硬的铠甲拿起锐利的武器,在战场上与蜀兵一决雌雄,却畏畏缩缩躲在老鼠洞里逃避刀箭,这跟女人有什么两样呢?

现在我派人送了些女人衣物来,如果你还不出战的话,这些衣服你最好还是穿上,做个彻头彻尾的女人。如果你还算个男子汉的话,不甘心受辱,那就按期决战吧!”

司马懿看了信,不动声色,欣然接受了这份馈赠,并若无其事地和来使交谈,询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等琐事,并不涉及军事。

使者回答说:“我们丞相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每天吃的很少。”

司马懿对众将说:“诸葛亮事务繁忙,整天劳碌奔波,进食却那么少,他还能活得长久吗?”

司马懿更坚定了坚守不出、疲惫蜀兵的决心,魏军将领心里十分不满,不甘受辱,纷纷要求出城,与诸葛亮一决胜负。

司马懿推说魏明帝有令,让坚守勿动,不敢违背君命。众将再请战,司马懿说:“你们既然要战,让我先奏明皇帝,明帝说战,那时我们竭尽全力,与诸葛亮大战一场,怎么样?”

于是千里迢迢向朝廷请战。

明帝也知道司马懿的意思,就不准众将出战,司马懿又得到朝廷的支持,众将也无可奈何。

于是,不管诸葛亮用什么办法,魏兵只是按兵不动,疲劳蜀军。诸葛亮求战不得,只好在渭滨分兵屯田,作长期较量的打算。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故军中。姜维等人按照其生前嘱托,秘不发丧,组织蜀军撤退。司马懿领兵追赶,但唯恐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不敢穷追,便率部返回关中。

终于,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

平定辽东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

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58年),明帝曾叡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

魏明帝问道:“四千里远征作战,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要有足够的兵力,不应当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计谋对策?”

司马懿回答说:“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

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将会采用哪一种呢?”

司马懿答道:“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现在我孤军远征,他将认为我军不能坚持多久,因此,他必定先据辽水对抗我军,然后再坐守襄平进行防御。这是中下两种计策。”

明帝又问:“此次出征往返将用多少天?”

司马懿回答说:“去时行军一百天,回来路上一百天,进攻作战一百天,用六十天进行休整。这样,一年时间足够了。”

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公孙渊派遣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时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抵御司马懿进攻。

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

正是王莽时期王邑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攻硬打,几乎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教训。敌人的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含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

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这里。

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放弃眼前之敌不打而直驱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又未同意。

随军司马陈珪提出疑问说:“往年您率军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就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

司马懿耐心解释说:“上庸之战,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量相当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采取速战速决?

用四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也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

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敌饥我饱,加之大雨如此不停,攻城器械未备,似此而急忙攻城又有什么作为呢?

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现在敌人的粮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攻城之势;如果采取掠夺其牛马、抄取其柴草,那么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

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故才能取胜。敌人凭恃其兵多,因此虽已处于饥饿困难的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他们,这不是好的计谋所为。”

不久,雨过天晴,司马懿令部队制作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故人顿时陷于粮尽的困难境地,饥饿严重以至发生人吃人现象。

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城的围困,并表示公孙渊君臣一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

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不舍,赶到梁水岸边将其杀掉。

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让我感动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爸爸给我买来了一大本厚厚的故事书,名字叫做《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可好看了,百看不厌。这本书中有许多我以前从来没听过,也没见过的一些历史故事,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其中有一个历史故事,让我十分感动

故事的名字叫做《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秦始皇时候,有一个妇女名叫孟姜女,她有一个丈夫叫万喜良,两人以男耕女织为生。可是有一天,秦始皇派兵把整个村子里的男人都拉去修长城了,孟姜女的丈夫也被抓走修长城了。就这样,被捉来的男人们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筑着长城。如果有偷懒和不想做活的话,秦兵就会用鞭子抽他们吗,打他们,就是连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会放过,同样受这样的待遇。所以活下来的人很少,人们每天都着饥饿和身体上的痛苦去做工,并且得不到任何报酬。几十年下来,长城终于修好了,能够活下来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了有,有的是累死的,有的是病死的。有的是被打死的。他们人的尸骨也就被埋到那遥远的长城之下,而万喜良在修长城中也死了,但是孟姜女不知道,有一天,孟姜女来看她的丈夫,怎么也找不到,就去问别人,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早已经死了,她很伤心,日日夜夜地哭,她的真情感动了上天,长城竟然被哭倒了一大段,孟姜女最后死在长城之下,人们为了纪念她的真情为她修一座姜女庙。

这则故事,体现了孟姜女的执着,我为这也非常同情,孟姜女的故事让我十分感动,同时也批露封建帝王的凶残和混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到了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说过的话:“我只是遗憾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而想起这句话,又使我陷入沉思,从中受到启示。

建国60周年来,纵观古今中外,多少爱国人士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苏武,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不管他们的生命是长是短,贡献是多少,他们的献身是悲壮是慷慨,都以成为过去。但他们的这“一次”生命却奉献得如此伟大,永远都在人们的心中闪光,美国总统林肯,由于领导废权运动被杀害,革命者方志敏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献出了生命,并留下《可爱的中国》以表达他死而无憾的心情。所有一切,不都表明他们对祖国的赤诚与无私吗?但他们的这一次生命奉献的伟大。

不错,生命赋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这“一次”却又不尽相同,就说现在的社会,虽有许多人都忠心效力于国家如杨利伟等航天英雄。

但仍有人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心中主要的。“什么爱国?值几个钱?”这就是他们的想法。在深圳,不就有人把外国人刚扔下的人民币捡走用吗?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留美学生被人家的豪华生活所迷,一去不复返。我不禁要说,我们正处在改革时代,正需要每个人将自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放在祖国建设上。像他们那样,又怎能好好地利用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有很多;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的—杜甫。讽喻社会并且同情人民的白居易。而这些都是一些诗人。

李白是大名鼎鼎的诗仙。他的诗既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语言转快。李白喜欢四处游玩。游踪遍及大江南北。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李白从很小的时候就刻苦学习,青年的时候立志做一番事业。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复杂的、动荡的历史时代。语言精练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杜甫在少年时代已经博览群书了。并且在长安居住了十年,对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有着切身感受。写得诗往往表达出对统治者的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白居易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十五六岁的时候,他带着他的作品拜访文坛名流顾况,而顾况却看中了白居易的诗。说白居易的诗直如白话,通俗易懂,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我国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而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内容不仅丰富而且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俩前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而这一切都是唐朝才出来的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就是这三位。

从这些诗中我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统治者一定要关心百姓的疾苦。要多多亲自去找一些有才能的人来辅导国家,这样政治才不会混乱。而唐朝的由盛转衰就是因为唐玄宗后期的统治腐朽。所以统治者一定不要贪图享乐而从此断送了国家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那么下面这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

1、一饭千金——韩信

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两黄金来回报她。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东山再起——谢安

典故:东晋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但他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有人曾举荐谢安做官,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不想干了。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又出来做官,出任要职。

释义:指退隐后再次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3、纸上谈兵——赵括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会按照兵书上的理论制定作战计划,不懂得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四面楚歌——项羽

典故:汉高祖刘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项羽时,将项羽的军队围困于垓下。此时项羽的士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有了。夜里四周围住项羽军队的汉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项羽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楚地了么?为何他军队中的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打算突围逃走,最终在乌江畔自刎。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投笔从戎——班超

典故:东汉时期军事家、史学家班超年少时常常替官府抄书,以此来养家。班超面对这样的生活曾扔下笔感叹:“我若没有更好的志向,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立功封侯,怎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对他们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6、暗渡陈仓——韩信

典故:汉高祖刘邦从汉中出兵要攻打项羽的时候,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7、韦编三绝——孔子

典故:孔子晚年喜欢《易经》,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这样的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8、司空见惯——刘禹锡

典故: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苏州刺使时,有一个曾任司空官职的人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便邀请他一同喝酒,并请了几个歌女作陪。席间,刘禹锡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9、入木三分——王羲之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释义: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典故: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关心与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给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释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上被拐卖过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54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古代,贩卖人口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古代人口交易一直到明清都很活跃,在南方的苏州、杭州、广州一带,人口贩卖非常兴旺。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有买卖人口的情节,香菱就是小时候被人贩子拐走的;巧姐和妙玉最后也被人贩子给拐卖了。虽然有不少朝代都曾出台过各种法令法规,严打人口贩子,酷刑、死刑的都有。但买卖人口的事情仍旧在发生,一直到今天都在继续。

在中国古代,人口交易的成因和社会背景相当复杂,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交易方式也有很多种。西汉汉高祖刘邦曾一度提倡和鼓励民间“卖儿卖女”,并视之为救荒的手段。东晋时,官府还从人口交易中收税。

你更加不会想到的是,贩卖人口在古代已呈国际化。唐宋时期,已有非洲黑人被贩卖到中国,至于周边国家人口被贩卖到中国的,和中国人口被贩卖到周边国家的,历史更早。

而不管是今天还是古代,一些名人也有被拐卖的经历。

【汉代国舅爷曾被拐卖】

据《外戚世家》记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弟弟、堂堂国舅爷窦广国曾被人拐卖,他和窦太后相认,是一段曲折感人的人伦故事

这位国舅爷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很显然,这不是穷人家因生活艰难自愿卖儿卖女,而是典型的被人贩子拐卖。

因为窦家穷,父母没有能力去寻找儿子。窦少君辗转被卖了十几家,最后卖到河南宜阳,被主人弄到山中烧炭此类“黑窑工”真是历史悠久。在黑炭场里窦少君九死一生,后跟随主人去了长安。

少君被拐卖时已能记事,而且这人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主,他记得自己的姓氏与家乡。长大后的他最后与窦太后相认了,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明朝京城名妓苏三】

因戏剧闻名的苏三,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著苏三的案卷。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在她五岁那年,被乐户苏淮与妻子一秤金把她从山西买来。经过十年的调教,把她培养成能歌善舞、文彩非凡的女子,艳帜一树,苏三就成了京城名妓。

南京世家子弟王景隆在妓院相遇苏三,一见钟情,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不到一年,王景隆床头金尽, 被老鸨赶了出门。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已归属景隆,不嫁他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师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

老鸨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沈洪为妾,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行贿知县。

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只得认罪,被判死刑,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

刘推官机警有才,监禁皮氏、赵昂等人,派人窃听他们的对谈,发现真实,于是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雪,罪犯正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

【明末才女柳如是被卖沦落风尘】

其实,古代女子被拐卖后沦落风尘的很多,而这其中也有不少奇女子,她们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除了苏三,还有大家很熟悉的陈圆圆、杜十娘、柳如是等。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一,文才诗艺高居“秦淮八艳”之首。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出生,幼年被辗转贩卖给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14岁的时候又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了过去。刚开始是做周府妇人的侍婢,得周老夫人欢心,后被周道登强娶为妾,没到一年差点被周府其他妾侍害死,最后被周老夫人逐出周府,卖到娼家。

谈到柳如是,说的最多的就是她和钱谦益的故事。都说柳如是倒追钱谦益,最后还结为夫妻。本以为就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却最后似乎闹了个笑话。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力劝钱以身殉国,钱也同意了,大张旗鼓地对外声明后,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不肯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被人救起。后来,柳如是多次变卖家财,资助抗清武装,连后世的大学者陈寅恪都为之感动,竟然在晚年双目失明后,还不辞辛苦,写了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为其树碑立传。

【历史上唯一一位卖身为奴的公主】

西晋惠帝司马衷的次女临海公主,原被封为清河公主,容貌美丽,风姿绰约,是晋惠帝最疼爱的女儿。

晋怀帝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匈奴后人创立的汉赵帝国开始攻打西晋,同年六月,攻陷洛阳。西晋行将灭亡,洛阳城更是大乱,皇族纷纷逃难。临海公主途中与母亲羊献容等家人及姐妹失散。一名乡村野夫发现了落难的清河公主,他并不知道公主的真实身份,竞为几文钱将她转卖给吴兴县的大户人家钱温作奴婢。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卖身为奴的公主。

【上海金嗓子歌后周璇2次被卖】

周璇甜美而略带忧郁地唱着一个乱世女子的哀婉,而周璇自己的身世本就是一个不知道诞生之地,不知道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氏的悲剧中人。

周璇原姓苏,出生常州,童年被卖为周家养女。1931年参加上海明月歌舞团,因主演歌舞《特别快车》而崭露头角。1934年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第二,成为十大歌星之一。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但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为其表演艺术的代表作。

黎锦晖之子黎泽遂说,周璇大概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差点被卖到四马路窑子里去当野鸡。

【郭兰英童年两次被卖】

大家熟悉的歌唱家郭兰英,《南泥湾》原唱,讲述自己的童年时,就说到自己两次被卖的经历,并且还是亲生父母要卖她。

生于1930年12月31日的郭兰英,被扔掉的时候还只是个婴儿,寒冬中的山西平遥野地被她姑姑救下一条命。郭兰英长到三岁时,又回到爸妈的身边,而那时的她已经是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小姑娘了。

后来在学戏的时候,郭兰英因为记性特别好,被人贩子看中。这人贩子就和郭兰英母亲说总不能把孩子饿死,你得让孩子要长大呀。于是在那个物质匮乏、重男轻女的年代,郭兰英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活命吧说卖就卖吧,然后卖了八个钱儿。

不过最终心软的母亲还是没舍得送走郭兰英,但不久后郭兰英又一次被卖。她母亲得到了五个铜子儿,现在来讲的话也就是七八十块钱。这回是卖给别人做学徒,签了五年合同学唱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与历史人物比本领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哗,哗,哗……”一页页书在我的手上翻过去,困意阵阵向我袭来。我摇摇头,打了个哈欠竟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奇怪的世界里。

凉风习习,我穿着单薄的睡衣站在街上让我打了一个寒颤,我只觉得有无数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街上人来人往,身旁再也不是什么高楼大厦,而是人们个个都穿了古装。我抓住了一位叔叔,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候?”那位叔叔瞪大了眼睛,声音颤抖地说:“三国时期啊!”接着轻声说道:“这孩子没事儿吧!”便走开了。

我心想:既然是三国时期,那我就要好好露一手。于是我拿出手机,打开百度搜索了当时张飞的所在地点。

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张飞家。我蹑手蹑脚地走到了后院,那里的树沙沙作响,还传来一声狮子般的叫声。我走进后院,张飞一见到我,惊讶地大叫:“你这个毛孩,怎敢如此大胆,竟敢擅闯我家的宅子!”我打量着站在我前面的那高大的男士——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势如奔马,实在让人害怕。

我仰着头,轻蔑地说道:“你,敢不敢跟我比狮吼功?”张飞大笑:“你这小毛孩是比不过我的,放弃吧!”“哼,你是怕输吧!”我这激将法一出,张飞立刻就答应了。

比赛开始了,张飞卯足了劲儿,吸气足足吸了两分钟,“啊——”气带着声音全释放了出来,树叶沙沙作响,小鸟们都飞了出来。我慢悠悠地走了过来,站在张飞前面,转身说了一句:“看好喽!”接着拿出喇叭,啊的一声就喊了出来。顿时,树干左右摇晃,尘土飞天,连张飞都捂住了耳朵,“我厉害吧!”我走到张飞面前一挑眉,只见张飞抱拳对我道:“在下实在佩服!”

“哈哈哈哈!”我得意地大笑。“笑什么呢?给我起来!”妈妈揪起我的耳朵大吼道。我才发现这原来是个梦,要是是真的该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廉政历史人物纪录片《正气贯古今》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正气贯古今》是一部由郑州市纪委策划组织拍摄的大型廉政历史人物电视纪录片,共分十集,分别是:《廉政曙光黄帝》、《国而忘家大禹》、《仁德治国商汤》、《圣德贤相伊尹》、《国相翘楚子产》、《少年贤达王子晋》、《傲骨铮铮刘禹锡》、《一代廉帝柴荣》、《明镜高悬卢琚》、《民生县令杨炳堃》。

据介绍,《正气贯古今》努力打造新时期新形势下反腐廉政教育和电视纪录片精品,将传统廉政文化中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规矩文化、制度文化等通过个案和具体事件予以解读阐释。该片立足于从法制建设、监察制度、文物古迹、民间故事、清官廉吏的典故等方面进行“考古发掘式”再创作、再加工,将“大历史,小故事”以独特的视觉形式呈现给公众,用“老话题,新思考”启迪观者的心灵。

本片选取的十个廉政历史人物都与郑州密切关联,他们的事迹和影响又与河南和全中国相连。观看该片,能够深入了解郑州、河南乃至中国反腐倡廉的历史、古代的优秀廉政文化内涵以及反腐倡廉的经验得失,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有效地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借鉴。

近几年来,郑州市各级党委、纪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党员干部,适时推出了“四会一课”廉政教育、“清风茶社”、“廉政亲情寄语”等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创作了大型现代豫剧《清风茶社》、大型电视动画片《警醒》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廉政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了全国反腐倡廉小小说大奖赛、“天之地中杯”全国廉政暨文化遗产漫画大赛、“阳光绿城和谐郑州”廉政公益广告征集评选、“绿城清风杯”廉政短片评比展播等系列赛事和活动。打造了具有郑州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

郑州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郑州市纪委将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把“反腐故事”讲好讲透,使其入脑入心,为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做出更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开学第一课人物:胡正先的故事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开学季。从2008年至今,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全国中小学生走过了8年,今年仍将在9月1日央视一套晚8点黄金时段与全国中小学生如约相见。

本届《开学第一课》定名为“先辈的旗帜”,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同时辅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力争给全国中小学生献上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

在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由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长征途中“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第二堂课讲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嘉宾贺陵生讲述父亲贺炳炎将军的故事;第三堂课“百折不挠”,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移动的通信学校”里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第四堂课“坚持不懈”讲述的是对长征精神坚持不懈的继承和发扬,由航天员王亚平讲述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背后蕴含的航天精神,告诉孩子们“长征”火箭的名称,寓意火箭长长的踪迹,也代表中国航天事业艰苦而又光荣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年级单元同步作文:为卡通人物编故事

全文共 2441 字

+ 加入清单

展开想象的翅膀,为你喜欢的卡通人物编一个故事吧。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的作文范文,供大家阅读。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一:

老鼠家族最近迎来了一件喜事:鼠妈妈生了只小老鼠!这只小老鼠呀,尖嘴猴腮,灰色的短毛,细细长长的尾巴,小眼睛滴溜滴溜乱转,在老鼠家族中可算得上是“小帅鼠”哩!爸爸给他起了个老鼠们叫起来最响亮的名字:吱吱。

吱吱可聪明啦,偷东西的本领一学就会。这可乐坏了鼠爸鼠妈,他们一致认为,吱吱长大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久,人类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鼠运动。吱吱的爸爸妈妈都被人类消灭了,吱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逃到了荒郊野岭。在那儿,吱吱发现了一间发着光的圆屋子,他从窗户爬了进去。屋子里有几个人在说话。吱吱一听,这才明白自己上了特特星球的飞碟。吱吱稀里糊涂地被带到了特特星球。

特特星球上没有老鼠,吱吱一出现立刻轰动全星球。导演请吱吱去演电影,吱吱一炮打响,并获得特特星球影视界“俄斯卡”金像奖。领奖那天,吱吱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所有的聚光灯、闪光灯都对着他。吱吱成了特特星球最有名的明星。紧接着,广告公司又找吱吱拍广告!吱吱赚了好多钱,买了大房子,请了个经纪人,他甚至还想进军歌坛出唱片!这时的吱吱,春风得意,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是只“人人喊打”的老鼠。

总统特意邀请吱吱去总统府做客。吱吱被酒灌得晕晕乎乎地在总统府四处游荡。他居然看到了许多木桌木椅。这可乐坏了吱吱。要知道,在特特星球上,树木、木材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只有总统府才有木制家具。好久没磨牙的吱吱可憋坏了,对着一张桌子就大啃特啃起来。 “咯吱咯吱……咯吱咯吱……”磨牙真快活呀!吱吱简直有些忘乎所以了。磨完牙齿,吱吱心满意足的睡着了。哎,吱吱呀吱吱,你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第二天一大早,警卫员就发现总统先生的办公室损失惨重。吱吱以毁坏国宝罪被判处终身监禁!法律是公正严肃的,大明星吱吱被押解到牢房。吱吱两只小爪儿抓住铁栅栏,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淌。吱吱终于明白了:无论在哪里,无论是谁,只要你做了有损于别人利益的事,都是会受到惩罚的!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二:

星期天一大早,小花猫就起床了,在镜子前打扮起来.哦,原来今天是小花猫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好朋友.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小花猫跑过去,哦,是小绵羊来了,它拿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小花猫开心得跳了起来.

“叮咚,叮咚.”门铃又响了,小花猫马上跑过去,哦,原来是苯苯狗和红狐狸来了,苯苯狗拿了一只漂亮的小书包,红狐狸拿了一个大蛋糕.小花猫兴奋地唱起歌来.

“叮咚,叮咚.”门铃又响了起来,小花猫飞快地跑过去,哦,原来是小白兔来了.小花猫看见小白兔手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拿,一脸的不高兴,理也不理它,转身就走,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起来.

小白兔站在门口,脸刷地一下红了起来,不好意思地说:“小花猫,我……我本来拿了两条你……你最喜欢的小鱼.我来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了一只可怜的小野猫,所以,我……我就把它送给了小野猫,真是……真是对不起.”

其他动物一听,异口同声地对小花猫说:“小花猫别理它,小白兔不拿礼物,就不要给它吃蛋糕.”于是,小花猫便和小伙伴们快乐地玩了起来,谁也没有理小白兔.

猫妈妈看到这一切,走了过来,对小花猫和其他小动物说:“小白兔是对的,因为它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帮助别人.我们做事不能总想到自己,应该多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你们说对不对?”小花猫一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其他小动物也低下了头.

这时,小花猫快速地切了一块蛋糕,来到小白兔面前,对它说:“小白兔,对不起,这块最大的蛋糕应该属于年纪.”小白兔捧着蛋糕,笑了,小花猫也笑了,大家都笑了……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三:

话说在哆啦A梦还没遇到大熊之前,他和妈妈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

有一天,哆啦A梦突然觉得自己不小了,应该独立独立了。于是他瞒着妈妈收拾了行李偷偷上山了。哆啦A梦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迷路了。这时,天慢慢地黑了下来,他头一转,感觉有好几双眼睛在盯着他。“是幻觉还是……” 哆啦A梦全身一颤。一下子从四周蹦出了好几个黑色的影子。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几条狼。哆啦A梦吓坏了,拔腿就跑。这时,他发现前面有一个屋子,便冲了进去。这屋子里有一个老爷爷,他看哆啦A梦这么可怜,就允许他在这过一夜。

第二天,哆啦A梦怕再遇到野狼,就央求老爷爷把他送回家。老爷爷想了想说:“我可以给你一个百宝袋,里面装有许多的高科技。不过,你得帮我做一件事。”

“什么事?”

老爷爷指着远处的高山,说:“在那座山上的大河里,有一条恶龙,你要把它杀死。”说着,老爷爷拿出了一颗丸子,“这是闭气丸,你吃了它,就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就这样,哆啦A梦拿着闭气丸出发了。

哆啦A梦厉经磨难,终于在十天后抵达了山顶。只见眼前有一条如黄河般气势的江河,哆啦A梦二话不说,就吃下闭气丸,跳了下去。他游来游去,还没等他找到恶龙,恶龙就先找到了他。哆啦A梦防不胜防,只好到处乱逃。这时,哆啦A梦发现前方有两根石柱,便心生妙计。他迅速地从两根石柱之间穿了过去。恶龙见了,也游了过去,可由于它太庞大了,正好被两根柱子卡住。哆啦A梦这才脱了险。爬上来的哆啦A梦狼狈不堪,马上找了块地方躺了下来。 “唉!对呀,老爷爷不是给了我一个百宝袋吗,还说里面有好多高科技。”说着,哆啦A梦便拿出了百宝袋,翻了起来。“不是这个!这个,也不是……咦!这是什么?!”只见哆啦A梦手里拿了个弯弯的手柄,他一摁,就从柄的头部发出了一根长长的管子,直通到水里。再一摁,那江河里的水立刻被吸到了管子里。不一会儿,就把水吸光了,恶龙也因为失去水而一命呜呼了。

哆啦A梦见了,非常开心,可他转念又想:如果我就这样回去的话,那么这里的村民就一定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不行,我一定要把水找回来!

就这样,哆啦A梦飞跃了好几座大山,终于来到了水的尽头,他马上把那儿的泥土都挖了。清澈的河水一下子涌了上来。

虽然,这次哆啦A梦的冒险并不很成功,但是因为拯救了村民而得到了妈妈的原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成语故事精选路人皆知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的魏国,是一代英杰曹操建立的,在三国中是最强大的。到魏主曹芳当政时,司马氏实际上已经操纵了大权。司马师带剑入殿,一切政事都由他决断,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里。曹芳气愤不过,下密诏诛杀司马氏。谁知,事不机密,反而被司马师废了他的王位。司马师因篡(cuàn)位不到时机,只好另立曹髦(máo)为新王。

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孙子,原先被封高贵乡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为。那知,司马氏控制了整个朝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自封天下兵马大都督,处处挟制高贵乡公,篡权的野心日益显露,以至天下无人不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就出自此处。眼见司马昭的专横,曹髦是恨在心里,但又怕司马昭的权势,只好作《潜龙诗》一首,以泄不满。诗曰: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播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一位名叫贾充的官吏知道后,马上向司马昭告发了此事。

司马昭一听,诗中将他比喻成鱼鳅黄鳝,恼怒万分,立刻身带宝剑随从,直入宫殿。当着百官大臣,厉声责骂曹髦,公然威胁说:“你曹髦是不是想作第二个曹芳!”

曹髦回到后宫,痛哭一天,终于下定决心要铲除司马昭。他召来王经、王沈、王业三位大臣合谋。王经劝告他,以鲁昭公讨伐季孙氏不成反被流亡的史事为鉴。可是,曹髦表示,宁死也不能让司马昭猖獗了。

于是,曹髦召集兵士三百人,要去诛杀司马昭,王经死谏也不听,而王沈、王业则投靠司马昭,当了叛徒。还不用司马昭动手,曹髦就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王经与三百兵士也惨遭杀害。

成语“路人皆知”前面常常加上“司马昭之心”五个字,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典故成语故事3:老马识途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

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刻苦学习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8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古代文人想出人头地只有考取功名,所以历史上有不少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 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 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 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 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2、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 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

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 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 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 ,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 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 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 令人敬佩。

5、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6、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7、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