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人物典型故事【20篇】

卡通是在汉语中存在的特有名词,卡通人物是小孩喜欢的虚幻的人物形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典型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175

作文

603

历史名人列宁的故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用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完经后,各自回到了各自的住处,其他人都隐居了,唯独这个“多动症”患者孙悟空闲不住,只在水帘洞里呆了半个月,就又出来闲逛了。(孙悟空就是闲不住的人,性格特点抓的非常好。)

说来也巧,他来到了北京,正好赶上第29届奥运会召开。他溜达着来到“鸟巢”,看里面挺热闹,就打听那是在干什么,又问什么是奥运会,才知道这是人间最盛大的体育比赛。他一听可来劲了,心想:我五百年前就是出自神州大地,一定要参加比赛,为中国队争光。(悟空也有报国之志。)

孙悟空来到报名处一口气报名参加了三项比赛。他先参加了110米跨栏比赛,他听说刘翔是上届冠军,心想这次一定要超过刘翔,刷新人间最高记录。比赛开始了,悟空拼命地跑着,可是发现自己不用筋斗云根本跑不快。他想:“何不把筋斗云藏在地下呢?”于是,他唤出筋斗云藏在地下,装着一幅奔跑的样子,只用了1秒钟就达到终点,他扭过头时,所有的运动员还没缓过神来呢。(不愧是齐天大圣啊,速度就是快。)可惜他好多次是从栏下钻过去的,被裁判判做严重犯规,成绩无效。

接下来,孙悟空又参加了跳水比赛。他以为跳水就像跳崖一样,谁知还要有一些花样动作。幸好他曾经在东海跟着老龙王练习过“极限运动”,这点动作对他来说是“小菜”!孙悟空选了最高的跳台和最难的动作,仅用五秒就把这个动作做了两遍,入水时没有一丝水花。“奇迹呀!”评委禁不住扔掉笔大声地为叫喊着,“中国人太伟大了!“(裁判的评价超过所有人的掌声。)

悟空顿时神采飞扬,信心百倍。他觉得一枚金牌有点少,一个筋斗云又来到了篮球赛场。世界各国强队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大比分领先。孙悟空跃跃欲试替补上场,观众们为之一振,大声地为他加油助威。可惜孙悟空不知道比赛规则,拿到球后只知道抱球到处跑,还撞倒了好多运动员,裁判给了两次警告,可他仍然我行我素。队长姚明感觉孙悟空没有一点儿团队精神,无奈之下只好把他换下来。这时,悟空犯了猴急,硬是要跟姚明拼命,幸亏大家及时制止,才防止了这场“暴力事件”的发生。(天不怕地不怕的毛病又犯了,幸亏还顾及一点儿队友的面子。)

这次运动会,悟空虽然拿到了一块金牌,可篮球赛场上的事情让他高兴不起来,只好遗憾地返回花果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物作文照片里的故事600字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了,谁也不知道它经历了多少年,压在箱底积了一层薄灰,封锁了一个遥远的故事,很多年后才被人们扒出来,想起来。又不禁觉得惋惜了。

以前我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我和奶奶住在一起,外婆去世的早,家里很多事情都只有奶奶承担,我还年幼没法帮助奶奶,心里觉得很无奈。后来妈妈从城里回来,和我一起生活。奶奶去世后,我们又决定搬到城里,收拾东西时,我在奶奶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有两个梳着马尾的大姑娘,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穿着简单的马甲,还有宽大的黑色肥棉裤,马夹外面又套了一件褂子,她们亲密的站在一起,后面是两只黑亮亮的板凳。

我赶紧把妈妈叫来,“这上面的姑娘是谁?〃我问。妈妈笑了,摸摸我的头,这是你奶奶和你外婆和的影,当时你外婆可是村里的大户人家呢,有着这个村里唯一的一间青瓦房子,还有一台缝纫机。说着,指了指旁边的那个布满灰尘的缝纫机,只需轻轻一抺,便能闪耀出当年耀眼的金黄。我点点头,原来这就是照片里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见过外婆,但是还是想像起他们以前的生活,又觉得有些惋惜,为什么我出生前,外婆就去世了呢?

月光照在我的脸上,我心中升起对外婆和奶奶的想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雄人物的故事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打破“个子小跑不快”的说法,宁教练为苏炳添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安心留下来的苏炳添,在宁教练的系统训练中受益匪浅,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苏炳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总是认真完成教练的每一个训练方案,无论多苦从不喊累。

他对自己的饮食也很严苛,家庭聚会中,他不吃猪肉、不喝酒,甚至连饮料都不会喝。

他的自律和坚持,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法宝,也为日后他成为亚洲飞人做好铺垫。

经过正规训练后的苏炳添,虽然伤痛不断,但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2006年,苏炳添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广东省运动会,这个不是专业运动员的选手,竟然以比冠军落后0.01秒的成绩,夺得比赛亚军!

这个成绩让广东省田径队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也为苏炳添进入省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省队中高手如云,苏炳添先前的优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训练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绩出不来,再加上日渐增长的年龄,苏炳添又一次产生了动摇,他怀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挡了短跑事业的发展。

眼看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又要画上句号,是队友的一句话让他再次燃起向前奔跑的斗志:

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进步几个0.01秒,那夺冠不就在眼前吗?

为了0.01秒的突破,苏炳添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上,他除了在训练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点准时上床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是难能可贵。

努力付出的结果,是收获一枚枚象征荣誉的奖牌:2008年,苏炳添在国内外比赛中,累计获得11枚金牌。

金牌代表着苏炳添的进步和实力,一年后,他走进国家队的大门,这个农村娃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田径运动的最高殿堂。

国家队有着全国最顶级的训练方案、设备和教练,苏炳添在这里还有着自己远大的目标,希望可以将成绩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个什么概念?全球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亚洲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9秒不仅是苏炳添的心愿,更是国家队的目标,为了让自己的运动员积累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

国家队斥巨资将运动员送出国参赛,与此同时还请来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田径教练来为运动员训练,这其中就有苏炳添的教练兰迪。

针对苏炳添的短板,兰迪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调整了他跑步时的整体节奏,对他整个身体机能进行了解并改善,加强他的爆发力。

2015年,经过苦练后,苏炳添征战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赛场上他以0.01秒之差,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绩,成为第一位在百米赛道冲破10秒大关的亚洲运动员,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为苏炳添的成名之战。

继此之后,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像是被命运打开了好运之门:

他两次闯进世锦赛决赛,与短跑名将博尔特这样的体育巨星同场竞技,就连亚洲人难于突破的9秒成绩,苏炳添也轻易打破,还多次在国际比赛创下9秒92、9秒91的亚洲纪录,成为国际著名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讲人物故事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爸爸是个老顽童,他虽然四十多岁了,却拥有一颗20岁的、充满活力的心。然而,他也是一个“妻管严”患者。我妈说东,他不敢说西,我妈说的话,对他来说如圣旨一般。老爸常常将我们逗得捧腹大笑,有时又将我们弄得哭笑不得,真拿他没办法!

这一天,我们家一天用脏的碗他都没洗,就出去溜达了。等他悠哉悠哉的哼着小曲儿回家时,妈妈已经火冒三丈、怒目圆睁得盯着他了,我也嚼着泡泡堂在一旁看好戏。可老爸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见他双手握拳,一条腿跪在地上,作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说:“老婆大人息怒,女人一生气就不漂亮了!“卑职今天走访大江南北,终于给你买了至尊佳肴――麻辣烫!”这时,我望望妈妈,她的脸上早已显现出了哭笑不得的神情。而我,就将口中的泡泡糖喷向老爸。随后,就听见一声大叫:“女儿,你竟然笑里藏刀,暗箭伤人,看我不用龙爪手将你打得落花流水!”于是,一场即将爆发的家庭“战争”就在老爸的诙谐幽默中化解了。

我的老爸就是这么的独特,这么的有趣。关于他的事,十天都讲不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历史人物类

全文共 2130 字

+ 加入清单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权贵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江苏考生《暗夜的绝响》)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近体诗的先驱者——以其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古代诗歌崭新的一页,引发了盛大辉煌的盛唐气象。(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斯宾诺莎在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被孤独、寂寞笼罩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哲学,探索真理,创作了神学著作《宗教论》。他让后人感叹道:“最孤独最寂寞的是过程,最厚重最丰富的也是过程。”(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浙江考生《山水文人看华夏》)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湖南考生《轻松起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湖北考生《近观与遥望》)

大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正是这种“入”,才有了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正是这种“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路程;正是这种“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湖北考生《人生的“出”与“入”》)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的。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湖北考生《人生的“出”与“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悠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悲伤了;登高远望,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研究分不开的。(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善的论证。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维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河南考生《偶然?必然!》)

女词人李清照有“寻寻觅觅”的哀婉凄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河北考生《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原是公子小白的仇人,然而却幸运地为老友鲍叔牙所举,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叔牙帮管仲赢,也为自己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山东考生《成人者天成之,与人者天与之》)

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山东考生《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

林肯当上总统后,他的朋友推荐一人为内阁成员。看过此人后,林肯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朋友询问个中原因,林肯说:“他的脸不适合。”朋友哑然失笑,说:“他不能为自己的长相负责啊。”林肯严肃地说:“一个人若过了三十还不能为他的脸负责,那他就成不了大器。”(江西考生《脸中窥世界》)

苏武忠贞爱国,拒绝折节叛国,甘愿与羊为伍。地窖冰冷,他咽白雪啮毡毛;北海荒远,他“掘野鼠藏草实而食之”。他用赤胆忠心奏响了千古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四川考生《永远的苏武》)

西汉前朝帝王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使社会安定,成就“贞观之治”;唐玄宗初年继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安稳统治天下,成就“开元盛世”;康乾励精图治,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社会安定和谐而成就“康乾胜景”。(北京考生《说“安”》)

成吉思汗,那个弯弓射雕的猛士,那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在他身后,有多少无辜的灵魂。希特勒,历史上最厉害的演说家,几小时把整个欧洲吹嘘得沸腾起来。弹指一挥,血肉横飞。身后,是数万人堆起的尸骨;脚下,流淌着殷红的血流;身前,是继续行走的大军。(陕西考生《铭记血腥中的古训: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讲人物故事作文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熟悉的人

我最熟悉的人

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我渴望以久的溜冰鞋。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穿上了它,心里美滋滋的。可是,还没走几步,就摔了个四脚朝天,我心想:滑冰真是太难了,我干脆不学了。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总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要太心急了。”我听了爸爸的这番话,又有了信心,继续滑着。在爸爸的帮助下和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学会了滑冰。

这就是我的好爸爸,一个关心我爱护我的好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名人故事: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名人故事,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让人敬佩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还知道关羽、张飞和刘备吧!他们可是三国演义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这三个人是兄弟,他们拜兄弟时,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刘备是兄长吧!我这就来告诉你们!他们三人正为谁是兄长在犯愁呢!刘备想出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办法,对关羽、张飞说:“我们比哪一个先爬上树。”有勇无谋的张飞第一个爬上树,关羽只爬了一半,而刘备却没有爬,张飞大笑:“哈哈哈,我是大哥,哈哈哈!”这时,刘备笑着问张飞:“树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张飞回答:“树是从根长出来的啊!”刘备说:“那我就是兄长!”张飞哑口无言,然后,他们三人来到桃花源,开始结拜兄弟。刘备为兄长,关羽为二弟,三弟就非张飞莫属。

有一次,关羽被曹操抓住了,曹操为了想留住关羽,就把他心爱的、能日行千里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说:“那我必须骑着它去找我大哥!”曹操听了,很失望,心想:我把心爱的赤兔马都给你了,都留不住你的心,你们兄弟三人真是手足情深啊!现在有许多兄弟为了分房产,开始打官司,刘、关、张三人希望每天都在一起,现在的兄弟有时还动刀,刘、关、张天天和莫相处,现在的人都比不过故人,真是不好意思说。

我们应该像古人学习,不然就丢脸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最喜爱的一位历史人物_叙事作文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在这五千年中涌现出许多伟大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人物要数三国中的“常胜将军”--赵云了。

赵云智勇双全,文武双全。武艺超群,忠心耿耿,历来被后人所赞颂,被后人所学习。因此小时候家人常用赵云来教育我要精忠报国。渐渐地赵云的事知道的愈多,我就愈加敬佩赵云。 我敬佩赵云,首先是因为他的武功很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一杆银枪,被赵云使得风驰电掣,出神入化。

一把剁铁如泥的青红宝剑,被赵云耍得神出鬼没,让人眼花缭乱。所以,无论什么怎样的大将见到赵云都闻风丧胆,狼狈而逃,否则,就会死在银枪之下。赵云直到老年仍英勇无比,真可谓宝刀不老。 我敬佩赵云,其次是因为他临危不惧,经常急中生智。有一次,黄忠夜袭曹寨,不料中了埋伏,赵云舍身将黄忠救回军营,可这时,曹操趁胜追击,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赵云大寨压来,这时,赵云军队人员伤亡严重,无法应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赵云突然想起一妙计,他让弓弩手埋伏在战壕里,待曹军接近,弓弩手突然站起来,霎时,万箭齐发,曹操以为赵云早已布好了天罗地网,马上命令大军撤退。看来,赵云真可谓是一员有勇有谋,不可多得的武将。我喜欢赵云,最主要是因为他时刻为天下百姓着想,而且认准明君就死心踏地的跟着他,决无二心。赵云年少时投奔袁绍,尽管袁绍势力庞大,但是个昏君,不听忠臣直言劝告,只听奸臣花言巧语,赵云放弃高官厚禄,毅然离开,几经周折,投奔刘备。

当时,刘备势单力薄,连吃败仗,可赵云没有离开,决心帮助刘备脱离苦境。在长板坡时,赵云为了留下一点刘备的血缘,为了蜀国的将来,赵云领着二三十个军士闯入曹军去救甘夫人和阿斗。当赵云寻到阿斗时,已只剩下单人单骑,鲜血洒满战袍,可赵云不顾生命危险,把阿斗放入战袍中,又打入了曹操百万军中,就在他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力斩曹操五十多员,最后,赵云把阿斗完好的交给刘备。赵云是一位世上少见的神奇武将,他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将永远敬佩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人物:孙膑bìn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发音:w?iwaijiùzhào

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贵族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江苏考生《暗夜的绝响》)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近体诗的先驱者--以其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古代诗歌崭新的一页,引发了盛大辉煌的盛唐气象。(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斯宾诺莎在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被孤独、寂寞笼罩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哲学,探索真理,创作了神学著作《宗教论》。他让后人感叹道:"最孤独最寂寞的是过程,最厚重最丰富的也是过程。"(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浙江考生《山水文人看华夏》)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湖南考生《轻松起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湖北考生《近观与遥望》)

●大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正是这种"入",才有了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正是这种"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路程;正是这种"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湖北考生《人生的"出"与"入"》)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的。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湖北考生《人生的"出"与"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悠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悲伤了;登高远望,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研究分不开的。(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善的论证。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维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河南考生《偶然?必然!》)

●女词人李清照有"寻寻觅觅"的哀婉凄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河北考生《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原是公子小白的仇人,然而却幸运地为老友鲍叔牙所举,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叔牙帮管仲赢,也为自己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山东考生《成人者天成之,与人者天与之》)

[最新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名人聂政行刺侠累的故事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聂政是战国时代一位着名的勇士,因为杀了人,他带着母亲和姐姐从故乡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

侠累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大臣,也是韩烈侯的叔父,曾经担任过韩国的相国。韩国有个叫严仲子的,是个高官,因为和韩国宰相侠累有怨恨,害怕报复被杀,于是就逃离韩国。他怀恨在心,就到处找能够杀死侠累的人。

后来他到了齐国,听说聂政是个勇士,就去找他。聂政一开始避而不见,后来看到严仲子诚心诚意,就见了他。

严仲子准备丰盛的酒席,宴请聂政和他的老母。席间,严仲子抬上百镒黄金(镒为古代计量单位,一镒约为二十两),作为寿仪赠与聂政之母,聂政大惊,推辞不接受。严仲子屏退众人,然后对聂政说明来意。聂政说:“现在我还不能答应你,因为我还有老母要侍奉,不能将我的性命交付给你。”

后来,聂政的母亲去世了,严仲子得知消息后,马上派人去请聂政。聂政将母亲安葬妥当,便脱下丧服,自言自语道:“唉!我只不过是个卖肉的草民,严仲子这样的大人物,不远千里来和我结交,又拿出重金来给我母亲做寿。他如此待我,真是对我莫大的信任。先前我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是因为母亲还在世,现在母亲已去世,该是我为他效命的时候了。”

聂政到了严仲子府上,说:“我母亲已经去世,姐姐也已出嫁,可以为您效力了,谁是您的仇人?”严仲子见聂政愿意为自己卖命,精神为之一振,便告诉了聂政自己与侠累的恩怨,并道:“侠累是韩国的相国,又是韩王的叔父,所以他的府上戒备森严,我派人和您一起去!”聂政不同意,说道:“现在咱们要刺杀的是韩国的宰相,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泄密的危险,那样你在韩国就很难立足了,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聂政辞别了严仲子,一个人背着宝剑来到了韩国,他打听到相府的所在地,径直来到相府的大门口。当时,侠累就坐在堂上,府邸周围有重兵把守。聂政并无惧色,拔出宝剑,冲入相府!

侠累的侍卫们大惊失色,慌忙上前拦截,聂政大声咆哮,左杀右砍,连杀几十人,杀到侠累面前,一剑将侠累刺死!

聂政杀了侠累便欲逃脱,然而,侍卫越拥越多,难以脱身,他把心一横,用剑划破了自己的脸,毁掉了自己的容貌,并将双眼割掉,再剖腹而亡!

韩国人对聂政恨之入骨,韩国国君把聂政的尸体曝露在大街上示众,发下榜文,重金悬赏知情的人,

很久都没有人来认尸。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了这件事,怀疑是她弟弟,便急忙赶到韩国,到大街上示众的地方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荣悲痛万分,无法自抑,扑到聂政的尸体上大哭,说道:“他就是我的弟弟聂政啊!”

有的人便问她:“你弟弟杀死了当朝宰相,这是天大的罪过,韩王重金悬赏知情的人,夫人您不知道吗?”

聂荣悲泣道:“我知道。可他是因为我还在世,怕连累我,才把自己身体毁成这个样子,让人家认不出他来。以前我们的母亲在世,聂政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放弃争取名爵的机会。如今我又怎么能因为怕死,而让我的好弟弟的英名泯灭了呢?”围观的人听了,都感到惊诧不已。聂荣又哭喊道:“老天爷呀!”便倒在了聂政的尸身旁自尽了。

聂政身怀武艺却甘愿为母及姐混迹于市贩中,对于严仲子国士之礼舍命相报,为免亲人受连累不惜毁容一死,他所求者,不过是那种知己相报的信念。而聂荣虽无惊人的武艺,却具有无畏的精神,为了信仰、亲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敢于挺身而出,其性格刚烈坚强,行事果决,重义轻生,也可称其为烈女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物故事

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放学后,孩子飞奔回家,突然跌倒在地上,一只膝盖擦破了皮。虽然只擦伤一点点,连裤子也没磨破,但到了晚上这只膝盖疼痛起来。他想,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他都13岁了,而且是一个边区孩子。边区的人是不为这种小事情叫苦的。他不顾疼痛,双膝跪下做起祷告来,然后爬上床去。他和5个弟兄睡在一个房间。

第二天早晨,他的腿部也开始疼痛,但他仍然默不作声。农场的活使得全家忙忙碌碌。他总是在6点钟就得起床,上学前干些杂活,并且要干好,不然就会被叫回来重做。在这个家里,孩子得百依百顺。父母总是公平的,但也很固执。

两天过后,他的腿疼得厉害,已不能到牲口棚去干杂活了。这是个礼拜天,他呆在家里,父母、兄弟都乘车进城去了。他一直呆到弟兄们从主日学校回来。父母没和他们一起回来,因为礼拜天是两老清闲的日子。这天的饭是由孩子们做的,而父母就留在城里做礼拜。待到两老回来时,这孩子已上床睡觉了。他的腿脚已经红肿,不得不把鞋割破取下来。

“他怎么没告诉我呢?”母亲喊叫着,“快,叫医生!”

母亲用湿帕子把他的腿包上,又在他发烧的前额放上一张湿帕。尽管看到这红肿的腿,她还是显得镇定自若。母亲抚养了这么几个男孩,皮伤休病的见得多了。

康克林老医生看了看孩子的腿,摇着头说:“看来,没法挽救了。”

这个病孩子从床上坐起来,问道:“那是什么意思?”医生温和地解释道:“那就是说,如果大腿继续恶化,我们得把它锯掉才行。”

“不!”孩子大声喊,“决不!死也不!”

“越拖得久,越得锯掉。”医生说。

“什么你也不能锯掉!”孩子的嗓音象每个发育的男孩子一样变了。母亲转过背,不让孩子看见她的眼泪。孩子直盯住医生,眼里一点看不出幼稚的神态。

康克林医生离开了房间,点头示意母亲出去。当他站在门外向两老说明这样下去的后果时,他们听到孩子在叫他哥哥:

“埃德!埃德,到这里来一下,好吗?”

哥哥急忙赶进屋里。只听见这个病孩子痛苦地高声说道:“如果我昏迷过去,埃德,请不要让他们锯掉我的腿。答应我,埃德--答应我!”一会儿后埃德出来了,径直向厨房跑去。转来时母亲问他:“埃德,弟弟要什么?”

“餐叉--咬着它免得喊出声来!”然后埃德站在起居室门外,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很显然他是在那里站岗的。他直盯着康克林老医生,说:“谁也别想进去锯掉那只腿!”

“但是,埃德--你会后悔的。”医生急促地说。

“也许吧,医生。不过我向他作了保证。”

这个家的孩子是从不在父母或家庭医生面前说个“不”字的!可是现在,埃德挡在那儿,就站在起居室门前。

“看来我们只好等一等,看今晚情况如何。好吗,医生?”父亲说。

两天两夜,埃德寸步不离守在门前,困了在地板上睡,饿了在门前吃。这病孩子高烧得越来越厉害,开始说胡话了--他真地已神志不清。但是哥哥毫不退让,仍忠于职守,因为他向弟弟作了保证。

父母知道,如果锯掉这病孩子的腿他是永远不会宽恕的。每次医生转来,都被埃德那不可动摇的态度所拒绝。最后,康克林医生不知如何是好,他恼怒了,大声地叫道:“你们是在让他去死!”然后走出了这个家。现在除了奇迹外,什么也救不了这孩子了!

在这个可怕的时刻,父母和埃德三人都跪在这孩子床边,一个接一个地祈祷。他们都要出去干活,然后再回来。第二天晚上,其余4个弟兄弟也来参加祈祷。

第三天早晨,医生又顺便来看看,发现起了变化--红肿消退了!他闭上双眼,感谢上帝保佑。孩子入睡后家里仍留一个人守护着、祷告着。

又是一个夜晚,这个病孩子睁开了眼睛,腿上的红肿已大大消退。三个礼拜后,孩子虽然又瘦又弱,但眼睛炯炯有神--他可以双脚站立了。

他--后来在二次大战中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德怀特·迪·艾森豪威尔--准备着去迎接新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故事:王子献桃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刘邦得了天下以后,一次宴请自己的老丈人吕太公,叫所有的王子都来相陪。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刘邦得了天下以后,一次宴请自己的老丈人吕太公,叫所有的王子都来相陪。席间,太公去方便,发现墙角花园到处是咬了一口就丢弃的点心馃子,厕所里竟然还有一张擦过屁股的面饼。太公知道这是王子们做的“好事”,不由连连皱眉。

太公回到席上,就对刘邦说:“今日席上之物,都是天下奇珍,只可惜有一样东西,皇上却吃不到,那就是老家沛县的桃。”

刘邦一想,对呀,从沛县到这里两千里地,中间多山多水,就算三十里一换马,昼夜不停,最快也得四天,可桃熟三日即烂,还不能磕着碰着,要想吃老家的桃,还真难办。想到这里,刘邦连连点头说:“还真是!想不到朕有了天下,反倒连家乡的桃都吃不上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邦的几个王子在一边听了,嘀咕一阵,到宴席结束,太子刘盈站起来说:“儿臣不才,想于半月后还席,请父皇和太公赏脸。”刘邦和太公都答应了。

半月之后,刘邦和太公如期赴宴。太子见人已到齐,一拍手,只听一声号子,八个家人抬着一个直径4米的大盘子进来,盘子上竟然放了一整棵桃树,上面桃子密密匝匝,白里透红,红里透香,树叶儿片片鲜活,连个打卷儿的都没有。

王子们齐声说:“请皇上和太公品尝沛县桃!”

刘邦摘下一个一尝,果真是久违的故乡桃啊,顿时高兴得哈哈大笑。太公也在一旁赞道:“王子们听说皇上想吃家乡桃,不远千里运来,这份孝心真是难得,陛下还不重赏?”

刘邦吩咐每人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这酒直吃到掌灯才散,临走,刘邦对王子们说:“把这桃树栽起来,明年还有桃吃。”

谁知刘邦一走,太公冷不防抽出卫士的佩刀,只一挥,把桃树拦腰砍断,树头轰然倒地。

王子们大惊失色:这树是皇上特别吩咐要栽上的啊!太公把手一招,说:“你们过来看看就知道了。”王子们一看,只见树心黑如木炭,轻轻一抠,就抠下一块来。这下王子们都愣住了:“怎么会这样?”

太公说:“不止树干黑了,树根也烂了。”叫人用水把树根上的土冲去,王子们凑过去一看,果然,树根全烂了。太公捻须问道:“你们是从水路运过来的,一路不停浇水,我说的可对?”王子们连连点头。

太公说:“刨树难免伤根,伤根则养分不够。可是你们一路浇水,桃枝无知,还以为养分充足,可着劲儿疯长,结果就是储备用光,元气耗尽,心黑根烂,神仙也救不活。”

王子们岂能听不出这是说他们?可他们骄纵惯了,所以狡辩道:“沛县桃树多得是,再运1000棵也不碍事。”

太公把脸一沉:“这一路都是逆水,运这一棵,光给你们拉过纤的民夫可能就不下1000人吧?”王子们一听,这才明白:噢,这种运法儿老头儿早就知道!皇上最恨扰民,要知道一棵桃树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赏的只怕不会是锦缎百匹,而是皮鞭百下了。想到这儿,脸都吓白了,赶紧跪下认错。

太公见他们认了错,就把话锋一转:“你们不远千里把桃给皇上运来,孝心也十分可嘉。可是皇上明年再要桃吃怎么办呢?这桃枝还没坏,不如你们每人折几枝去,接在本地桃树上,要是能活,这关不就过了吗?”

王子们一想,只能这样了,立即花重金请巧匠,趁早接上。在树旁搭了篷,昼夜照看。只有三王子刘恒,拿回树枝往土里一埋,照样喝酒看戏。

接上的枝子当时就死了一部分,剩下的当时看着活了,可是一下雨,接口出了胶,也死了。王子们不敢扰民再运,只好寄希望第二年皇上忘了这回事儿。

谁知刘邦的记性好得很,第二年准时要桃。兄弟们正为难,忽然三王子刘恒说:“那棵桃树水土不服,今年只结了两颗。”他把桃献上,刘邦和太公一尝,和沛县桃虽然有些差距,但也还过得去。

王子们松了一口气,出来正擦着冷汗,太公也出来了,问刘恒:“他们的都没接活,你是怎么弄的?”

刘恒说:“他们是拿回去就接,我是第二年春天才接的。”

“你为什么要第二年春天才接呢?”

“我听了太公教诲,知道这些桃枝靠着老树,生活奢侈骄纵,不知世事艰辛,猛然被折,接在别的树上,一定很不习惯。所以孙儿就把它们埋在土里,让它们先过一段苦日子,同时等待时机。到了春天,这些埋着的桃枝已习惯了土里熬命,接到别的树上反会觉得幸福无比,加上春天正是万物萌发的好时机,也就活了,当年还结了果。”

太公听了点头,说:“孺子可教,你今后必能成一番大业。”

后来,刘恒把自己当成桃枝,主动要求到偏远的边疆锻炼,体察民情,从而躲过吕氏之乱,即位成为孝文帝,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5301 字

+ 加入清单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

【求解驿站】把自己的心放入别人的体内。比喻待人至诚。

【活学活用】队长经常找队员~地谈话。

【妙语点拨】刘秀的高明之处在于给人以“推心置腹”之感,这是他获得帝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他称帝后,也没有像汉高祖刘邦那样诛杀功臣,而是赏给他们封地、钱帛与特权,然后劝他们一律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不再过问朝政。他还不时派官员带着异域进贡给他的奇珍异宝,去慰问这些隐退的功臣。这样,刘秀既巩固了皇权,又落得个不杀功臣的美名,真可谓老谋深算。

【近义】肝胆相照、赤诚待人

【反义】勾心斗角

【拓展阅读】

汗马功劳

汗马功劳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了这么个故事。萧相国,也就是萧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当年刘邦起兵反秦时,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干将。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做了皇帝。

刘邦论功行赏,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他为酂(zàn)侯,赐予丰厚的俸禄,食邑也是最多,有八千户。

这个酂(zàn),是中国周代的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一百家为酂(zàn)。酂(zàn),就是聚集的意思。

萧何当时被定为首功,刘邦还封了他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那么高看他,其他人肯定不服,当刘邦知道之后,就说了:哎,各位都知道狩猎吧?将军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啊。刘邦说:那你们知道猎狗吧?将军们又点点头,但是猜不透刘邦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

就在将军们疑惑之时,刘邦接着说了:狩猎的时候,猎狗负责追杀猎物,它们的行动完全按照猎人的指示。你们呢,攻城略地确实有功,但你们只是功狗而已。而萧何呢,他是给猎狗发出指示的猎人,他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的两三人就算难得了,但萧何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的队伍,跟着我一同出生入死。你们说,那我给他的封赏要比给你们的厚重,是不是应该的呀?

那些被刘邦称为“功狗”的人,听了这番言论,无话可说,只好屈居于“功人”萧何之下,不再争闹。而“汗马功劳”这个成语也是由此而来。

一马当先

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塞翁失马

在两个国家的边境上,住着一个老头儿。有一回,老头儿家的一匹马跑丢了。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并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

么。跑了一匹马,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几天,跑丢的那匹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千里马。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向老头儿道贺。老头儿并不高兴,他说:

“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马飞奔起

来,他拉不住缰绳,摔下马来,折断了大腿骨。左右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又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仍旧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断

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一年,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边境上的年轻人有的被这边拉去当兵,有的被那边拉去当兵,十个倒有九个没回来。那老头儿的儿子因

为脚跛了,没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跟“安知祸福”连在一起用。如果发生了一件坏事情,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结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马”来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来安慰他。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伯乐相马

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于是人们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官名字伯乐来称呼他。

一次,伯乐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匹很瘦很瘦的马。那匹瘦马拉着一车盐巴,慢慢地向前走着。它越走越慢,已经累得浑身大汗淋漓,几乎走不动了。伯乐乘的马赶上了那匹瘦马拉的盐车。伯乐仔细看了一下,不禁惊叫起来:“唉呀,这是一匹千里马啊。”他立刻跳下了车,脱下自己的袍子盖在瘦马的身上。他为千里马受委屈而难过得痛哭起来。那匹千里马遇到了知音,仰起头来放声嘶叫。那叫声直云霄,好像金石般铿锵动人。

成语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 二 教 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 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 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千年,历史被每一代人记录,绵绵千载,每代人都在创作一段多彩的历史。时至今朝,翻开历史的记录薄,感受历史的万般变化,也不由得崇尚孔子的儒家思想,惊叹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佩服项羽的勇气及武功,羡慕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才智,更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

张良,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史称汉初三杰之一,秦末汉初谋士。

记得在《圮上敬履》这一课中学过关于张良的故事,当时很佩服张良的诚信和忍耐力,尊敬老人,觉得他是个真正的人才,但并没对他了解过多,而当在电视中偶然遇到一个关于秦汉的故事时,才让我真正佩服与喜欢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秦灭韩后,身为大韩三朝宰相的他,为光复韩国也为贫民百姓消灭一个暴君,在泊浪沙阻击秦始皇,但并没成功,后在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因他隐忍的性格,遵守诺言,尊敬老人诚实守信而得到黄石公赠于的《太公兵法》。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提出很多战略,而且把韩信的征战之勇推荐给刘邦,为刘邦出了不少力,虽然没有韩信的征战之勇,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打败了项羽,终为刘邦赢得了天下,为天下寻求了一个明君,汉朝建立后封他为留侯,不久后归隐田园,刘邦称他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个典故也开始被人们广为传颂。

从“最喜欢”的那片天空,摘下一颗历史的星,认真观察他身上的光辉,阅读他的事迹,学习他闪闪发光的精神,将他刻在内心世界的一角。

喜欢他坚韧的性格,喜欢他恪守诺言的人品,喜欢他的善良与智慧,古人不远,张良就活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讲人物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茅小的足球队中,有一位女生。她一头乌黑的短发,两条粗粗的大腿,最有特点的,要数她鼻子上的那颗“美人痣”了。她叫陈雨岐,我们都叫她“宝岐”。

第一次见到她,我还以为她是个男的.。听说她进足球队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的脚力非常大。一个球被她一踢,准可以飞到六七层楼那么高。我们一般人是见识不到这“神脚功夫”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见识到了她这“神脚”的威力。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们在一起踢足球。我软磨硬泡让她展示“冲天球”,她答应了。只见她把球往身前一扔,在等球飞下来的刹那,轻轻跃起,用右脚把球使劲一踢,只听“嘣”的一声,球快速地飞到了天上……哇,这球足足比我们的四层教学楼高出了许多!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顿时惊呆了。踢完后,“宝岐”还是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们不由得为她鼓掌。她看到这一幕,微笑着说:“这只是我的一点小本领,我的看家本领在这儿呢!”

她带着我来到一个球门前,让一个守门员来守门。我为她摆好球,喊道:“预备――开始!”她小碎步跑到足球面前,抬起脚射门。同样是“嘣”的一声,只见球往球门快速飞去。守门员腾空跃起,往球门一边扑去,但还是没能守住这一球。“球进啦!球进啦!”一旁的观众都为她拍手叫好。看到这里,我已经对我的这位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啦。

宝岐,真不愧是咱们茅小的“神脚”球员!从此以后,我成了她的徒弟。她耐心教我如何发力,我们共同努力进步,在与外校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故事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唐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求解驿站】指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愚昧不明。明,清楚;暗,昏暗,糊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