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会观后感(最新20篇)

我一直认为是我感动了别人。而今天,我却被彻彻底底地感动了一回。小编收集了我被感动了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761

作文

1000

中国梦祖国颂国庆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国家的灵魂就是一道风景线。”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祖国的每个角落,每片土地都散发着勃勃生机和富有活力的朝气。

在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在广阔的亚洲大陆的东部,在浩瀚的太平洋的西海岸,一个泱泱大国巍然屹立,这就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源远流长的黄河浇灌了这片富饶的土地,波澜壮阔的长江养育了这方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农民,这就是我的祖国。

祖国的渊源历史也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线,我的祖国从古老的神话中走来,带着盘古开天的气魄,携着女娲补天的风采,我的祖国从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中走来,带来长江的奔放,携着黄河的激荡,我的祖国从古老的东方走来,带着唐诗宋词的华章,携着丝绸之路的风光。这是一神片神圣的土地,这是一片宁静的土地,这也是我心中一道最美好的风景线。从茫茫的戈壁到绿水江南,从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的大海,祖国用它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无数的生灵,给予了他们最真挚最深情的.温暖。祖国母亲的伟大精神,又是我心中一道最美好的风景线。

没有那幅画卷能描绘祖国众多的风景,没有那幅画卷能描绘它的华丽。

中国人民坚持不懈,为国奉献的精神也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线,祖国经历了坎坷而不衰,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都是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身抗争的结果。为了祖国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了祖国,吉鸿昌视死如归“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我愿为你而生,为你而歌,你的所有都是我心中那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4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468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孩子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35年来,支月英老师坚守岗位,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题记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深山,为这片贫瘠带来希望。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

山村讲台,用守望践行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孱弱身躯,为贫瘠山村撑起绿色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忘记自我,彰显教师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扎根山村,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支月英现已年过半百,当乡亲们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常说: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汽车,但她感到自己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才是青春奉献的美好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凡工作了35个春秋。支月英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正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度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感动都会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到感动的泪水潸然而下。

目前,王锋同志先后被中共南阳市委授予“雷锋式好青年”,被南阳市综治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被团省委、团市委、团县委分别授予省、市、县“见义勇为好青年”,被全国雷锋文化联盟组委会授予学雷锋“爱心推广之星”,被评为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6”第二季度网络人物,入选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主办的2016年7月份“中国好人榜”,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追记为二等功。

王锋的烈士称号和时代楷模荣誉正在申报之中。

10月16日上午10点35分,载着王锋骨灰的航班缓缓降落在南阳姜营机场。三入火海救人的英雄终于回家了,南阳市和方城县万余名群众夹道迎送。

2016年5月18日,面对无情大火,南阳方城青年王锋三度勇闯火海,先后救出6人,及时呼叫楼上10多名住户脱险,除自己烧伤外无一人伤亡,英雄王锋10月1日下午因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加重,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于4点34分去世。

10月4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英雄遗体告别仪式。 随着机舱门徐徐打开,王锋的妻子潘品在亲属的陪同下手捧骨灰盒走下舷梯。在宽阔的停机坪前,南阳市和方城县主要领导与潘品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向她和家人表示慰问。 10点51分,在4名礼兵的引导和护送下,王锋的骨灰被送回方城县,沿途来自南阳市区的五千余名群众胸佩绢花,垂首肃立来送英雄最后一程。 11点50分,灵车驶入方城县全民健身广场,在这里,王锋的家乡人为他举办了骨灰返乡仪式,方城县党员干部群众和部分青年学生共5000余人参加仪式。 潘品手捧骨灰盒,在4名礼兵的护送下,缓缓地走向仪式会场中间,将王锋同志的骨灰盒小心翼翼地放置到方桌正中央。挽幛丛立,哀乐低回,菊花簇拥的灵台上,潘品诉说了对丈夫最深的眷恋和不舍,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深深的感谢。方城县青年代表也表达了社会各界对王锋最高的敬意。

仪式结束后,王锋的骨灰被护送到方城县十里庙公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收看2020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流了很多眼泪,除了感叹这些孩子在遭遇了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困苦和折磨时,所焕发出的乐观、坚韧、孝道,我最想谴责的是、我最难以理解的是:怎么有那么多的爸爸/妈妈,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抚育孩子的责任,赡养老人的责任,一甩手,离家出走了,任由生活的重担落在幼小的孩子身上,任由艰难和困难去折磨自己的孩子和老人,他们良心何在?

我们是不是该谴责他们?谴责他们不负责?谴责他们丧失天良?你真的可以一走了之吗?真的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特别是父母同时离家出走的那个,你们真的可以安好吗?

生活对于每个人都不容易!但这种不容易如果由小小的孩童稚嫩的肩膀去承受,我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他们能有多大的能力呀!他们再有孝心,再努力,能有你一个父亲或母亲这些大人们的力量大么?你们这些所谓的父亲母亲们,不是亲手在杀死自己幼小的孩子么?不是亲手毁掉他们的前程么?人生的苦难,应该共同面对。你怎么可以!你们怎么可以!

我看好其中一个家庭,父亲出车祸了,母亲没有离家出走,而是担负起了家庭重担,老人也从老家来了,共同照顾这个家,当然还有孩子,懂事的孩子、孝顺的孩子,与家人共同撑起这个家——困难的家,也是有希望的家!这才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应该推崇的一种道德,应该弘扬的一种社会价值观!

我们应该谴责那些抛弃孩子和老人的人,谴责那些无论什么原因就离家出走的人。就算是夫妻婚姻出了问题,哪怕离婚了,孩子也要尽可能跟随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一方,苦难真的不该由孩子去承受。对于那些困难到极限的家庭,政府应该由自己的责任,也不应该由孩子的孝心去成全。

但愿今后再挑选孝心孩子之类时,多选择一些阳光的健康的普通的家庭吧。不是悲惨的生活中才有孝心。要让普通的正常的人家,孝心随时随地放射光芒,普照大地。

尤其是现在中国,独生子女的时代,倡导孝心,让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知道先要孝敬、孝顺,才是普世价值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载。20__年底,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因为信仰,所以伟岸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71年党龄,见证“绝对忠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观后感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让我泪流满面,从中使我的灵魂焕然一新,使我的思想得到了熏陶。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素质也更上了一层新的台阶。该节目对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同桌母子,一个命运不佳的孩子,在小时候得了一种病,因发烧导致耳膜出血,从而丧失了他的听说功能,这个令我们痛心的孩子叫杨乃彬。但是,他的妈妈陶艳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杨乃彬,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弥补孩子的先天残疾。陶艳波到北京学习唇语,教孩子说话,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教杨乃彬叫“妈妈”,都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陶艳波从头至尾没有产生放弃念头一次,一直耐心教导。老天被陶艳波打动了,最终杨乃彬学会了说话,只不过有些吐字不清。看到这里,我更加体会到了母爱的执着、忘我。

就在这时,陶艳波做出了让所有人惊讶不已的行动,让杨乃彬上正常学校,接受正常教育,并辞职陪学。难道这不正是母爱无私的体现吗?在陶艳波的努力指导下,儿子先后考上了重点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与儿子同桌、陪读16年。遇到难题,陶艳波总是在心里想:自己不会儿子就更不会。有时为了一道难题,陶艳波要绞尽脑汁想一晚上,然后给孩子讲。他们母子俩就这样闯过一道道难关。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为别的,就为世间伟大的母亲陶艳波而流,为她喝彩,她是母亲中的典范,她的母爱是世间最亮的一座灯塔,照亮天下所有的母亲。

到此,我对母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心里更有了好好孝敬母亲的决心。

有许多人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还有人要给这个奇迹起名,有人说是“自强不息的杨乃彬”,有人说是“母爱的光辉”,而我却认为这个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感动中国,今天它却真正的感动到了我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张家硕

今天下午的第二三节课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

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是孙家栋设计的。

有一次,某栋楼着火了,王锋他为了救四十多位人的生命,自己冲进火海中救了四十多人,本来自己能活下来,却因为自己冲进去救人自己去世了。

下一个是支月英,她是一个小学教师,她爱她的学生胜过她的女儿,甚至她的女儿说过她的妈妈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妈妈。她村里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傻子,她说:“我是一个傻子,山里头需要我这个傻子”。

支月英完了就是秦玥飞,他一到村里不熟悉村里的生活,村民们一开始都嫌他用水用的多,到了后面,他为了修一条水渠从他的工资里一点一点的攒了下来,最后他把这条水渠修好了,

然后就是张超。他是一名飞行员,在他第一次上舰的时候出了一次意外去世了,在他摔到地下之后问团长:“团长我还能不能上舰。”我佩服他的精神。

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了很大的精神,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也要帮助别人,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勇敢、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一个风暴之眼,我们要保卫我们的武汉,保卫武汉人民”——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身患绝症,步履蹒跚地坚持与时间赛跑,与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顾不上同为医务人员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风暴之眼”中,他坚定的身影令人动容。他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萤烛之光,点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对绝症,有的人会崩溃,有的人会疯狂,有的人静静等待。然而难以想象,张定宇院士是以怎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笑对病魔,日复一日燃尽所有能量,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最前线!他曾说:“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他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他感恩:“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泱泱华夏,有这么多国士无双、鞠躬尽瘁的专家,兢兢业业的白衣战士,勇做逆行者,冲锋在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救死扶伤,驱散疫情的阴霾,为我们筑起一道道安全的城墙。疫情与灾难终会成为岁月的尘埃,总有一天,这里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没有绝望与黑暗。春风会吹开这里的樱花,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

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65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郭小平心里,更看重的不是院长头衔,而是红丝带小学校长的身份,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名词“艾滋病”。

2008年11月15日晚,郭小平带队,红丝带小学的3位老师和12名艾滋病儿童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晚会的现场录制,与他们一起排演这个节目的还有两位防艾大使: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和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老师,濮存昕老师还是这所特殊学校的名誉校长。节目录制前,他刚刚跟孩子们同桌吃了晚饭。

晚会现场,主持人把话筒给孩子们,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心愿时,孩子们的眼睛都是湿的。其中一个小女孩叫翠翠,上台后一直在流泪,声音哽咽地说以后想做一名护士;胖胖的高个姑娘叫盼盼,说自己想当一名舞蹈家;小男孩文慧则神情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医学家,攻克艾滋病!

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唤出全场所有人的眼泪,嘉宾哭了,主持人哭了,现场观众哭了,摄像师、灯光师的眼中也闪着泪花。我坐在观众席上,尽管上午刚采访了这些孩子,但还是忍不住再次为他们的命运流泪。郭小平说,想当医学家的小男孩特别聪明,特别爱读书。

想当舞蹈家的盼盼还为现场观众跳了一小段新疆舞,脸上绽放着羞涩的笑容。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特殊的无辜的孩子,还能有梦想,有笑容?

台上,红丝带小学的名誉校长濮存昕正在把郭小平隆重介绍给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聚光灯下,郭小平穿着一件不入流的普通外套,有点风尘仆仆的感觉,看上去不像院长,倒更像一个父亲、一个乡村教师的形象。

医院里办小学,解决两代艾滋病人受教育问题的有效尝试在中国,所谓二代艾滋病人,主要是指通过母婴传播的艾滋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是艾滋病人、或者仅一方是,这些孩子的艾滋身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注定。

2008年10月30日,一项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支持的调查对外发布消息,在中国6个城市的成年人中,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严重歧视。30%的受访者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不应该被允许和其他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将近65%的受访者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48%的受访者不愿意与感染者一同用餐。

尽管这种歧视在中国是被禁止的,但是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并对艾滋病预防十分有害。

此次北京采访中记者看到,郭小平和他的助手李学军(临汾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刘美婷(红丝带小学音乐老师)、张新平(红丝带小学文化课老师),还有刘倩(红丝带小学生活老师),吃住行都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而刘倩本人既是志愿者,也是一名不幸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郭小平对这些孩子的称呼是“我的娃们”。

郭小平:“对艾滋病宣传初期,见诸于媒体上的报道往往与道德、伦理的沦陷相关,从而造成人们的误解。实际上艾滋病患者被传染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母婴,二是血液,还有就是性传播。在山西,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很少,多数艾滋病人是通过卖血和输血途径所传染。艾滋病患者首先是病人,应该给他们以起码的同情。但是媒体和社会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我认为,对艾滋病患者要做的不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关怀,这才是最主要的。比如这些艾滋病孤儿,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成为血液传播的第二代受害者,这是一群命运坎坷,备受病痛折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我们的正视,需要像健康孩子一样上课、游戏、生活。否则,一旦他们在冷眼和歧视中长大成人,将会对社会构成很大威胁,那时再想教育就晚了。”

采访中获悉,那个晚会上想当护士的小姑娘翠翠,刚来医院时患有强迫症,舌头伸出来总也收不回去。翠翠只在小学念了一年书,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指着她说她有艾滋病,远远地躲着她,翠翠长时间被这种环境包围,所以性格很孤僻,不爱见生人。到病区几个月后,翠翠就不再吐舌头了,胆子也大起来。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去红丝带小学采访时还看到了翠翠表演的舞蹈。

有数字显示,全球1/6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和1/7的新发感染HIV是15岁以下的儿童。而在我国,据统计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大概有7万人。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相较之下,临汾红丝带小学的十几个孩子毫无疑问,当属这个群体中的幸运儿。他们成了医院的孩子,医院不仅为他们看病,还建了一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2006年,郭小平亲自领着他的“娃们”去看了北京天安门;2008年初,这些“娃们”在郭小平的张罗下,又飞到海南岛,圆了“看海梦”;今年的北京之行,郭小平去之前就想好了,要让娃们走进“鸟巢”和“水立方”。

郭小平:“关爱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到我为止,不再传给别人的理念’。这些孩子很快就步入青春期了,他们要扰乱社会后果难料,所以现在必须接受教育,而且是特殊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将来如何生存。所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点在道德,然后才是技能教育。如果我们不重视艾滋病第二代的教育,势必会出现第三代、第四代……非常可怕。在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教育。

对艾滋病人的关心,不能心血来潮,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花十来块钱买几根铅笔,几个面包,或是帮患者洗澡,都是关心他们的表现。像濮存昕老师,他对这些孩子的关心就非常真实,每年他都会给红丝带小学五万块钱,用于给孩子买衣服、或生活补助。只要有时间,他还会来临汾看看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不是作秀,而是就坐在一个餐桌上同吃一盘菜。

艾滋防控这块必须有这样一批人努力的去做,才能让人类在最快的几十年或是几百年内控制艾滋病,否则的话,艾滋病一但爆发将完全不可收拾。”

郭小平心里,更看重的不是院长头衔,而是红丝带小学校长的身份,与此相关的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名词“艾滋病”。

2008年11月15日晚,郭小平带队,红丝带小学的3位老师和12名艾滋病儿童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晚会的现场录制,与他们一起排演这个节目的还有两位防艾大使: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和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老师,濮存昕老师还是这所特殊学校的名誉校长。节目录制前,他刚刚跟孩子们同桌吃了晚饭。

晚会现场,主持人把话筒给孩子们,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心愿时,孩子们的眼睛都是湿的。其中一个小女孩叫翠翠,上台后一直在流泪,声音哽咽地说以后想做一名护士;胖胖的高个姑娘叫盼盼,说自己想当一名舞蹈家;小男孩文慧则神情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医学家,攻克艾滋病!

孩子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唤出全场所有人的眼泪,嘉宾哭了,主持人哭了,现场观众哭了,摄像师、灯光师的眼中也闪着泪花。我坐在观众席上,尽管上午刚采访了这些孩子,但还是忍不住再次为他们的命运流泪。郭小平说,想当医学家的小男孩特别聪明,特别爱读书。

想当舞蹈家的盼盼还为现场观众跳了一小段新疆舞,脸上绽放着羞涩的笑容。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特殊的无辜的孩子,还能有梦想,有笑容?

台上,红丝带小学的名誉校长濮存昕正在把郭小平隆重介绍给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聚光灯下,郭小平穿着一件不入流的普通外套,有点风尘仆仆的感觉,看上去不像院长,倒更像一个父亲、一个乡村教师的形象。

医院里办小学,解决两代艾滋病人受教育问题的有效尝试在中国,所谓二代艾滋病人,主要是指通过母婴传播的艾滋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是艾滋病人、或者仅一方是,这些孩子的艾滋身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注定。

2008年10月30日,一项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支持的调查对外发布消息,在中国6个城市的成年人中,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严重歧视。30%的受访者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不应该被允许和其他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将近65%的受访者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48%的受访者不愿意与感染者一同用餐。

尽管这种歧视在中国是被禁止的,但是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并对艾滋病预防十分有害。

此次北京采访中记者看到,郭小平和他的助手李学军(临汾传染病医院院长助理)、刘美婷(红丝带小学音乐老师)、张新平(红丝带小学文化课老师),还有刘倩(红丝带小学生活老师),吃住行都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而刘倩本人既是志愿者,也是一名不幸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郭小平对这些孩子的称呼是“我的娃们”。

郭小平:“对艾滋病宣传初期,见诸于媒体上的报道往往与道德、伦理的沦陷相关,从而造成人们的误解。实际上艾滋病患者被传染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母婴,二是血液,还有就是性传播。在山西,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很少,多数艾滋病人是通过卖血和输血途径所传染。艾滋病患者首先是病人,应该给他们以起码的同情。但是媒体和社会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我认为,对艾滋病患者要做的不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关怀,这才是最主要的。比如这些艾滋病孤儿,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成为血液传播的第二代受害者,这是一群命运坎坷,备受病痛折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我们的正视,需要像健康孩子一样上课、游戏、生活。否则,一旦他们在冷眼和歧视中长大成人,将会对社会构成很大威胁,那时再想教育就晚了。”

采访中获悉,那个晚会上想当护士的小姑娘翠翠,刚来医院时患有强迫症,舌头伸出来总也收不回去。翠翠只在小学念了一年书,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指着她说她有艾滋病,远远地躲着她,翠翠长时间被这种环境包围,所以性格很孤僻,不爱见生人。到病区几个月后,翠翠就不再吐舌头了,胆子也大起来。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去红丝带小学采访时还看到了翠翠表演的舞蹈。

有数字显示,全球1/6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和1/7的新发感染HIV是15岁以下的儿童。而在我国,据统计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大概有7万人。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相较之下,临汾红丝带小学的十几个孩子毫无疑问,当属这个群体中的幸运儿。他们成了医院的孩子,医院不仅为他们看病,还建了一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2006年,郭小平亲自领着他的“娃们”去看了北京天安门;2008年初,这些“娃们”在郭小平的张罗下,又飞到海南岛,圆了“看海梦”;今年的北京之行,郭小平去之前就想好了,要让娃们走进“鸟巢”和“水立方”。

郭小平:“关爱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到我为止,不再传给别人的理念’。这些孩子很快就步入青春期了,他们要扰乱社会后果难料,所以现在必须接受教育,而且是特殊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将来如何生存。所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点在道德,然后才是技能教育。如果我们不重视艾滋病第二代的教育,势必会出现第三代、第四代……非常可怕。在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教育。

对艾滋病人的关心,不能心血来潮,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花十来块钱买几根铅笔,几个面包,或是帮患者洗澡,都是关心他们的表现。像濮存昕老师,他对这些孩子的关心就非常真实,每年他都会给红丝带小学五万块钱,用于给孩子买衣服、或生活补助。只要有时间,他还会来临汾看看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不是作秀,而是就坐在一个餐桌上同吃一盘菜。

艾滋防控这块必须有这样一批人努力的去做,才能让人类在最快的几十年或是几百年内控制艾滋病,否则的话,艾滋病一但爆发将完全不可收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已经揭晓,这10个人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信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女排特别致敬。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秉承过去14年的传统不变,广泛吸纳观众意见,通过多种投票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作品名称《天鹅湖记》,舞蹈种类:现代舞,舞蹈样式:群舞。这个作品由王玫创作,她用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身体,躺在舞蹈教室的地板上,用思想来诠释作品。这个舞蹈主要讲的是舞蹈演员背后的故事,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出舞蹈者的现状以及舞者对舞蹈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经历的得与失。

通过“舞蹈比赛”这个主线,从收到舞蹈比赛消息一直到舞蹈比赛结束的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场是得知舞蹈比赛的消息,大家对比赛期盼已久,每个人都表现的非常兴奋和激动,各自对比赛都有着无限的幻想。从赛前大家的反应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舞蹈的热爱。第二场是“练功“在练功房准备比赛,大家背后所做的努力以及练功后疲惫恍惚的状态还有心理活动结合音乐很好地表达了出来。第三场是”比赛中“我印象深刻的是用到了假腿这个道具,他们用这个道具做了很多夸张新奇的动作,其中一幕让我想到了牵手观音,大家都各显其能。第四场”赛后“这里有很多心理过程的描写,宣布结果前大家急切的想知道结果的同时心里又很忐忑,知道结果后,使我感受到了胜利者的狂喜以及失败者的失落。有一幕是一个女生身披红色斗篷踩着失败者的身体向前走,让我印象很深刻。最后的结局留给了我很多思考,它告诉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每个人都会继续向前,坚持到底。这与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紧密联系,让我领悟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望,只要你热爱,你的坚持就是值得的。因为你从中得到的快乐是别人无法感受到的。

作品名称《中国妈妈》舞蹈种类:现代舞,舞蹈样式:群舞。这个作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整个作品我觉得表达的是母爱的伟大。整个舞蹈分为四个部分体现了中国母亲的伟大精神。第一部分是一群东北老太太身穿棉袄棉裤,动作有力的指着前方,她们用手捂着嘴,让我感受到了愤怒痛苦。充分的表达出了对日军的愤怒心情。第二部分出现了一位身穿和服的日本小女孩,小姑娘抱着头感觉很绝望无助,中国妈妈开始了新灵上的挣扎,妈妈看到后一面是对敌方的仇恨另一面是本性的善良,最终妈妈们的母爱战胜了一切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小女孩瞬间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在养育小女孩的过程中中国妈妈那毫无保留的爱感动了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渐渐长大了。一片安静后气氛变得沉重起来,母亲拿出当年的和服告诉了小女孩的身世,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的那一刻,谁能体会到她的心疼与无奈,我感受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在整个舞蹈里,她们穿着最朴实的服饰,略弯着腰,使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

母爱,是一种奇迹。它超越了种族区别,甚至超越了从心底而来的仇恨无国界,爱,无边界;母爱,无边界。每一次离别都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忧伤。母爱,有如涓涓细流般,渗入人的每一寸心灵。在这样的回忆中,我的心早已在这个寒冷的秋日,升腾着无尽的爱的暖意,大爱无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潘建伟观后感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央视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名单公布,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成功入选。

对于潘建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说,在巨大的名利声望前,坚守学术的真谛,这是学者最难能可贵的。“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潘建伟的颁奖词为: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潘建伟,中国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量子力学等方面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国际著名学者。2016 年8 月16 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会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度北京榜样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十位“北京榜样”,十座“道德地标”,传递着温暖首都的精神力量。

大学生代表王以诚说,“北京榜样”们的价值观朴实真挚,在平凡的岗位、平凡的生活中以坚守和勇毅书写着“不平凡”,他们平凡却触动心灵,他们是温暖一座城的民间力量。

观看完颁奖典礼的北京市民赵文敏说,“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都是我们百姓应看齐的榜样。”

时代进步需要文明风范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激励。“要让先进典型的事迹家喻户晓、道德模范的美德润泽心灵,要让正能量温暖社会、绽放光芒。”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卫东说,要让“北京榜样”成为首都先进人物的蓄水池、典型库。

当晚播出的颁奖典礼以“北京向您致敬”为主题,以访谈、播放人物短片、颁奖嘉宾为获奖人颁奖、儿童点赞团朗诵颁奖词等形式依次为11位年度人物颁奖。真挚的话语,感人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十大“北京榜样”和特别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他们的故事在电视台播出后,其显现出的精神力量再次升温、传递,汇聚成辐射广泛的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大叔

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他是肩扛正义秉公执法的铁案法官

他是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候选人

他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诠释家国大爱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人

他默默无闻却一直奉献

他当农民时,不怕苦不怕累,即使双手磨出血泡也咬牙坚持;

他当工人时,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再一次帮助他在最苦最累最险的岗位上坚持到底;

他当检察官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在检察院和法院的31年里,阿布列林办理了许多案件,都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批捕、起诉以及刑事裁判正确率均达到了100%,件件都是经得起检验的铁案。可他即使手握权力也从不徇私,他这清廉如水的一生,每个人说起来都会竖大拇指。

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

这是我们哈密的骄傲

这是我们新疆的骄傲

他用五十年的家国大爱温暖着你,感动着我

如果你也被他的这种家国大爱所打动

请你动动手指

为他投上一票

让他的事迹传唱到每一个人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是否认识一位扎根在边远山区的女教师张桂梅,她创办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在贫困地区的女孩子的读书梦想。她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他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还有什么传奇人物比62岁张桂梅更落魄吗?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她去筹款时,被人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街头募捐,别人怀疑她是骗子朝她脸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项荣誉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了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回过头来,身处帝都的我们,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么做呢?我们拥有国家顶尖级别的教育条件,教育环境,教育背景,不像张桂梅老师面对那样恶劣的条件。在张桂梅老师身上,我们要传承的是身为教育工作者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如同“木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做好祖国花朵的领路人;未来社会的领路人;甚至是祖国未来的领路人。人们大多称老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唯有加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对得起这份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1870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看的很激动,不是因为上过新东方,不是因为经历相似,而是因为唤醒那个时代自己的记忆。

经历过崇洋媚外,经历过外国梦的幻灭,经历过好胜的失败,经历过谁都不是的折磨,走到今天,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够了。

影片描述了三个胜利:

1、自己对他人的胜利--三个主人公开始都是向往着他人设定的梦想或标准,最终实现的都是自己的梦想和标准。

从学习别人开始,超越别人;从说yes开始,学会了no;从输了自己开始,到赢了自己;最终的胜利,其实不是成名,不是上市,甚至不是合伙,而是剥开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接受自己的失败,坦然地做自己喜欢的,玩出自己的风格。

2、中国对美国的胜利--新梦想的成功其实是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化的成功,也凸显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集体文明,美国是个人文明。中国是群众文化,美国是精英文化。中国文化的优势是复制--这也是美国人看不起中国的地方:拷贝仿造;美国文化的优势是创新--这也是中国人崇拜美国的地方:英雄奇迹。

但是还

有另外一面:在中国复制的文化中,体现着一种生存的平等:一群人可以从一个人的成功中获取梦想与经验,人类的成功在这里被最大程度的共享与传播,这背后深层的精神理念其实是共产主义式的分享:在集体的利益面前,牺牲个人的利益。而在美国的创新文化中,体现着天生的不平等:极少数天赋突出的人成了英雄,而一大批天资平庸的人甚至都不敢再有梦想,因为成功既然与天分有关,那么对于普通人,人生简直是生而绝望的。这精英文化的背后,其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多数人服从少数人的理念。

信息技术为世界带来的革命是共享的革命,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国家的产权保护其实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力。我们都崇拜英雄,美国盛产英雄,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都能创造让世界震惊的科学技术产品。但是,英雄,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文化定义了,复制的不是英雄。所以,这种文化,永远只能传播给少数人。但是中国这种拷贝的文化却是包罗万象的,甚至连这种精英文化也一股脑地在拷贝过来。我们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很理想的积极、平等、创新与奋斗,其实在美国对大多数人而言也只是理想,但是现在已经潜移默化成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行为理念。虽然我们的行为还

有差距,但是我们在飞速的成长,过去在国外吐痰是中国人的标志,现在在国外买名牌成了中国人的标志--如同电影中新梦想的上市,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就像成东青对波诺先生讲的,我们已经在改变了,可你们还

陷在过去中看不见现实。中国的文化的确毁了少数英雄,但是能够被毁的英雄也注定迟早被湮没。但是中国文化更造就了千千万万个笨鸟的成功,造就了普通人的成功和勤劳朴实的成功。美国文化是强者文化,你赢了你才有资格说话;中国的文化是弱者的文化,中国站起来,是因为团结了大多数--大多数总是弱者。从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可以看到,它的胜利在于集体文化与个人文化的平衡--大多数人的声音总是最强大的,同时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也是最精英的。

中美文化的对决,取决于谁能先学会对手的优势。集体文化要吸收个人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释放一直被压抑的自我。释放集体文化中压抑的个人意识就像释放人被压抑的本能一样,虽然艰难,一旦释放能量巨大。个人文化要吸收集体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抑制被放大的自我,而关注大多数人的需要--一粒种子死了,才能有千万颗种子长出来。但是在英雄主义中,这种抑制是很难的,因为这可能要牺牲作为多数人梦想的少数英雄的光环。其实东西方目前要做的,都是打破自我的限制,东方需要打破的是外界给的限制,西方需要打破的是内在膨胀的EGO限制。谁战胜了自己,谁就赢了世界。依我看,前者更容易些,中国的希望更大些。

3、领导对专家的胜利--领导者是让别人更强的人,而专家是让自己更强的人,当然,他们测成功都需要战胜自我。

刚好上周末邀请一位美国耶鲁毕业生分享耶鲁经验,他分享了两点:一是做领导者--能够帮助别人的才是领导者,你能帮的人越多,你就是越大的领导;一是发掘你的天赋,让兴趣发展成技能与知识,玩成专家。领导者古如刘备,今如成东青,貌似没有专长,其实他有,那就是成就别人,从为兄弟挡拳开始;而专家总是有所长,他们成就自己在先,所以总是被局限在了自己的领域。这两个角色,如果对号中国与美国,你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

影片最后,对于哈佛讲师Ben TAL的那句名言体会更深了: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感恩我生命中的失败与错误,没有你们,我还 是谁都不是。感激自己还 有犯错的机会,说明我们还 没有放弃我们的人生。今天是圣体圣血节,感谢天主安排,阿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764 字

+ 加入清单

郭川航海意义何在?当这位50岁的青岛汉子带领国际团队穿越北冰洋、冲过终点之后,很多人对他这种自讨苦战的疯狂举动表示不解。

同样的问题可以提向所有的职业体育项目:博尔特为什么要跑步?梅西为什么要踢足球?费德勒为什么要打网球?梅威瑟为什么要搞拳击?……他们意义何在?

对于这些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我们从对郭川航海的解剖中都能找到答案。

每个人都是性质独特的个体,兴趣爱好各有不同,郭川也不例外。他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材生,对太空的兴趣却不如对大海那样炽烈。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着,对到手的副局干部待遇没有兴趣,三角翼、滑沙也不合他的胃口,唯有帆船航海让他一见如故,沉迷其间不能自拔。他说自己就像歌曲里唱得那样,“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他想换个活法,航海把他从城市琐碎乏味生活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只有到了海上,他才感觉到自由和对自我命运的把握。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大海。国内没有航海环境,他就远赴法国学习,全是自费,没有花纳税人一分钱。

航海,是郭川的爱好,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像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在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中生活一样,也如你我平凡人选择的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制生活一样。

郭川航海是为追求战胜自我的极限体验。他的帆船为创造纪录而设计,不是为了享受,没有任何奢侈品,甚至连马桶都没有。这次北极航行,他吃的是脱水压缩食品,喝的是淡化过的海水,13天内一直和衣而睡,没换过内衣。他追求的不是衣食住行的舒适,而是一种极致的感觉。在这次创纪录北极航行冲刺结束后,他沉浸在巴库斯似的兴奋中:“我感觉很自豪,此刻的我完成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享受的时刻,只是具体内容不一样。有人会为加薪晋级、买房买车而高兴,我为创造这样一个世界纪录而高兴。大家只是追求的目标不同,但高兴的感觉是一样的。”

郭川说,他一直想要做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这次做到了。因此,他首先是为自己航海,为了实现自我而航海。

如果郭川生在欧美,他或许就是个平凡的航海者。但在中国,时代的变化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北京奥运会把青岛选为帆船比赛地点,让郭川这个青岛人深入接触到了竞赛帆船。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帆船赛事进入中国,郭川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些国际赛事的中国元素。发达的理性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十年之内他成为帆船竞技的高手,成为一个品牌,组建了专业团队,拥有了市场。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成功要素。他选择了帆船,时代选择了他。他成为中国帆船的领军人物

于是郭川就不能再仅仅为自己航海。他的航海被赋予更多内容和意义。作为一个职业极限航海家,他担负着更多责任。他要为家庭、为团队、为支持者、为赞助商、为自己的市场品牌、甚至要为中国帆船界去航海。他必须要去拼搏,做到最好,正如博尔特、费德勒、梅西和梅威瑟这些职业体育选手一样。

现在郭川每次航海都是一个市场项目,由自己的团队经营。为了他能顺利下海穿越北极,团队总经理刘玲玲奔波在世界各地,为他寻找船员,寻求合作伙伴。团队技术经理法国人哈尔贝最后累得卧病在床。这些职业人士拼命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消费经济时代,不少人欣赏郭川,因此成为他的支持者。这次穿越北极起航之前,有人暗中给他账号里汇去二十万元人民币,有人万里迢迢从国内赶到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为郭川壮行。因此,郭川航海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也是团队和合作伙伴、支持者和中国帆船界的成功。大家都与有荣焉。

我们为博尔特、费德勒、梅西、梅威瑟和郭川喝彩,是因为我们在他们那里找到了认同感。这就是意义所在。

郭川说过,他航海就像博尔特跑百米每一步都力求精确一样,任何细节都不能忽视,因为他有时要在游走在生命攸关的极限边缘,容不得任何闪失。极限航海是他的工作,就像体育和探险,都是人类为自己设计的挑战,看似“自讨苦战”,实际是人类自我砥砺、自我改善的方式。每次极限的突破,每次世界纪录的创立,都值得我们为之兴奋。这也是意义所在。

法国航海权威克里斯蒂安·杜马尔称赞郭川是世界航海界的“先行者”,“意志强大,思维理性”,“坚定地追随自己的想法”。郭川是个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愿意付出一切努力的人。这是他个人精神的实质所在。

郭川曾说:“我的事迹或许无法拷贝,但我的精神可以拷贝。”他的这种精神,也是他航海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4236 字

+ 加入清单

提笔,蘸墨,俯身。她深吸一口气,挥动手臂一气呵成,四个大字跃然纸上——“长征万岁”。

若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这样遒劲有力的书法出自104岁老红军王定国之手。

她,15岁被卖作童养媳,20岁加入红军并入党,22岁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24岁被敌人关押,25岁与“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结为革命伴侣……她,离休40年脚步不停,70多岁推动长城保护,80多岁挽救失足少年,99岁还参与植树造林。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位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女子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能量?

家人拿出王定国的书法新作——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是老太太最喜欢的诗词,写了不知多少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一心向阳、傲风斗雪的红梅,不正是王定国百年人生的写照么?

寒冬凝香,巴中红梅初绽放

1913年2月,巴中红梅开得正香。一个名叫王乙香的女婴,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呱呱坠地。

孩子的出生,给这个战乱中的家庭带来的并不是欢乐。“亲眼看着未满周岁的妹妹活活饿死,三岁半的二弟卖给别人换来安葬父亲的四块棺材木和两升麻豌豆,7岁开始帮别人通宵推磨只为糊口,15岁被卖做童养媳受尽凌辱……”谈起母亲幼时的经历,74岁的大儿子谢飘眼眶湿润,“人生的寒冬,磨砺出母亲顽强的生命力。”

嫁人、生子,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山里女孩的命运,但共产党带来“没有压迫、男女平等”的“新世界”让王乙香激动不已,她给自己改名王定国,用行动对命运说“不”!

改名后的王定国立即做了两件事——剪辫子、放小脚。尚不识字的她用朴实的话说:“脚小了,走不动;辫子被拽着,跑不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决绝!像王定国这样剪了辫子、放了小脚的女人,在统治着营山的军阀眼里,几乎与“共产党员”划了等号,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是怎样的一种示范!当焕然一新的王定国四处宣传“投身革命、男女平等”时,近百名妇女纷纷响应并加入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王定国在红九军攻占营山后立即参加了红军,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个月后,她和16名女同志被选派到位于巴中的川陕省苏维埃学校学习。

学校有一门考试要求学员能读、能记、能讲,并在全体学员面前公开演讲。文化基础薄弱的王定国,每天熄灯后点煤油灯“开小灶”,常常是脸被熏黑了还浑然不知。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她在毕业考试中声情并茂地宣讲土地法,获得了台下最热烈的掌声,并取得全校第二名的成绩。

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苦难的王定国投身革命后,先后担任营山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代理主席、县妇女部部长、妇女独立营营长等职。

战风斗雪,长征路上花影笑

“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80多年过去,长征中的一幕幕还时常浮现在王定国的眼前,“好像自己又要从原地出发,再尝一遍人生的苦尽甘来。”

1935年3月29日,嘉陵江。呼啸的炮弹拖着长长的光芒划破黑暗的夜空,机枪的火舌从对岸的角落里“哒哒哒”地吐个不停……

王定国躬身猫在被称为“毛蚌壳”的小船里,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已经打响。江面在摇晃,小船在沉没,战士在呐喊,大地像地震一样在抖动。左边是剧烈的爆炸,右边是横飞的子弹,头顶则是爆炸掀起的浪花,一波接一波倾泻而下……

王定国看见一名年轻女红军的肚子被弹片划开,虽然肠子都掉了出来,但这名英勇的战士用手将肠子塞回腹部,裹紧衣服勒紧腰带继续划船,直到送战友冲上阵地,才倒进江中。

“她名叫石磨玉,牺牲时只有19岁。”王定国说,“她有石头的坚韧,更有玉的纯粹!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好战士,我们才能在最危险的时候转危为安。”

强渡嘉陵江,意味着红四方面军正式挥师西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王定国的长征,是“唱着歌”走完的。

长征开始时,王定国已加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文工团,为战士们演出鼓舞士气。行军时,她要在队伍前面赶路,休息时还得回头从队前一直演到队尾。有时候演出没有化妆道具,她就用墨汁画眉,用红纸当口红……

1936年1月,王定国和战友翻过夹金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野兽成群,人迹罕至。三十七团的战士听说她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她们做了当时最珍贵的白米饭。演出时,虽然风像刀子般刮在脸上,但她们一上场就忘却了一切,用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的表演,拨动着战士们的心弦。

过草地时,树皮、草根、皮带、皮鞋都成了红军战士的“粮食”。如何把牛皮鞋底制作成“美味佳肴”?她们编了一首打油诗并四处传唱:“牛皮鞋底六寸长,草地中间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后分外香。两寸拿来熬野菜,两寸拿来做清汤;一菜一汤好花样,留下两寸战友尝。”

乐观的歌声,穿透了黎明前的黑暗。

王定国的长征,是“咬着牙”走完的。

征途上,红军官兵经常在数天未进一粒粮食的情况下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残酷的战斗,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

1936年2月,王定国跟随部队翻越横亘在丹巴、道孚之间的党岭山。党岭山为折多山主峰,海拔5000米左右,上山下山约100公里。当时处于最寒冷的季节,风雪无情地向着饥饿、寒冷和疲乏的红军队伍扑来。

到山顶时虽是中午,但太阳完全被遮住,狂风雪浪一阵阵袭来,天空像傍晚一样昏暗。女战士们无法前行,便用棉被紧裹,抱团取暖。

暴风雪过后,王定国发现露在被子外面的一只脚早已冻僵。当时瘦到只有50多斤的她赶紧用手搓脚,一不小心就把一根冻僵的脚趾碰断了。

采访中,王定国谈起这件事,笑着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既没流血也不疼,主要是不影响赶路……”

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王定国印有红梅图案的衣服上。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铺上了一层穿越时空的红光。

家风传承,留得清气满乾坤

81年前的王定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次偶然的相遇竟会成就她一生的幸福。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王定国在雪山脚下的河边洗衣服,一位留八字胡的老同志操着湖南口音笑着对她说:“小同志,要过雪山了,请你帮帮忙,把两件衣服合起来,中间装上羊毛,我要穿它过雪山。”

王定国爽快答应。第二天便将缝好的衣服送了回去。老同志看着衣服连连赞叹,告别时还特地嘱咐她多准备些辣椒,“爬雪山可嚼辣椒御寒”。

当时的王定国不知道,这位老同志就是被同志们尊称为“苏区五老”之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

全面抗战爆发后,从敌人监狱中逃出的王定国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与谢觉哉不期而遇。共同的理想和相似的经历,打破了年龄的隔阂。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开始了新的斗争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先后担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面对湖南老家过来投靠自己谋取职位的亲戚,他写了一首打油诗以示拒绝:“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对待群众,谢老却充满热情。他曾经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来法院打官司的,只要点我的名,我就应该见,因为他信任我才会点我,不见不合适。”

谢老对家人的严苛、对群众的热情,深深影响着王定国。采访中,王定国家先后来了三拨十多人。“这还算少的,多的时候一天来几十人。”在王定国身边工作多年的杨琼仙说,“家里谁都可以来,老太太也常说,人家来找是信任,不见不合适!”

为更好地倾听大家的意见,王定国自创了一套“群众工作法”——只要家里来人多了,她就让大家不要动,她来动,挨个屋子问情况,高效又不会遗漏。

王定国的“热心肠”对大儿子谢飘来说,曾经有些难以理解:母亲虽然为很多人写过推荐信,却从来没有在他考学、当兵、提干、复员直到退休的任何一个阶段为他说过一句话。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慢慢懂母亲。”谢飘说,“母亲一直教导我们学本事、干实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谢觉哉去世后,按规定遗属可以继续住原来的房子。王定国却主动找到组织:“我不是遗属,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是什么级别就住什么房子!”随即遣散了秘书,退掉了司机,搬出了带院子的大房子。

略显老旧的家中,挂着很多王定国的书画作品,其中尤以梅花为多。看着一朵朵、一簇簇昂首怒放的梅花,记者仿佛闻到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谢家子女中虽没有当大官做大买卖的,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干得出类拔萃。长女谢宏是共和国最早一批常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后来不幸罹患癌症英年早逝;二儿子谢飞是著名导演,拍摄了《香魂女》《本名年》《我们的田野》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是普通而优秀的工作人员。

“所谓家风,不是写在牌匾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所谓传承,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一种自然自觉的行为。”谢飞说。

不忘初心,一片丹心向阳开

每个月,王定国小儿子谢亚旭总会乘地铁来到国管局老干部局和平里工作处,将母亲的党费交到第二党支部,十多年来风雨无阻。谢亚旭说,除了战争特殊时期外,母亲从未中断过交党费。90岁之前都是母亲自己去交,后来确因行动不便,才申请由他代交。

“革命年代我们经常费尽艰辛去交党费,因为它是党活动经费的重要来源。”王定国对谢亚旭说,“如今交党费变得简单,更要坚持好,因为这是对党信仰的体现。”

满头银发的王定国坐在明亮的客厅里,安静的眼神就像雪山深处的溪水,冷静、清亮而悠长。

上世纪80年代,不少长城周边的居民拆长城砖盖房子、围猪圈。王定国看了痛心不已:“长城代表中华民族,是自家的好东西,要保存下来。”

本可在家安享离休生活的王定国,自费找砖窑烧砖,挨家挨户去换老百姓盗掘的长城砖。之后,她推动成立中国长城学会,组织群众性长城越野赛,拍摄专题电视片《万里长城》……

上世纪90年代,看到很多地方荒漠化、沙漠化十分严重,王定国坐不住了。她四处奔走,连续组织召开两届沙棘防沙固沙国际研讨会,积极推广沙棘防沙固沙技术,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她“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

88岁推动成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91岁重走长征路、94岁考察黄河生态、99岁还在植树造林……如今,虽然行动有所不便,但只要是有关长征的纪念活动发出邀请,王定国必定参加。“人家请的是老红军,不是我个人。只要是宣传红军,宣传长征,我必须去!”

几十年来,王定国最喜欢穿灰军装,最喜欢戴八角帽,最喜欢写“长征万岁”,最喜欢画家乡红梅。

王定国画梅,枝干是撒上墨吹出来的,花瓣才是画上去的。一吹一画,别有风韵。看她作画,笔尖过处,朵朵红梅栩栩如生,鲜红艳丽,如火似霞。细看这些红梅,虽大小形态各异,但都朝着一个方向,那是太阳的方向。

一片丹心向阳开。这就是王定国,用尽一生,忘情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王峰观后感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温暖人心,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王锋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出后又立刻折回头救出妻子和儿子。这是王锋第一次进入火海。

想到二楼住着的托教老师和两个学生,王锋毫不犹豫再次冲进火海,把他们安全送出。这是王锋第二次进入火海。

楼上还有房东一家四口,还有十几个邻居,王锋在爆炸声中,再冲击火海,挨门挨户敲门示警。这是王锋第三次进入火海。

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锋三进火海被烧成了一个碳人,全身烧伤面积达92%,双眼烧伤,肺部呼吸道重度烧伤......

王锋火海救人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媒体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了很多细节,其中就拍到了王锋最后一次出来呼救绵延五十米的血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所有人都在祈祷,英雄王锋一定要坚强的活下来。

但不幸的是,2016年十月一日,王锋的病情突然恶化,下午4点34分,终因器官衰竭,在救治了136天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人们陷入深深的悲痛…

河南籍候选人连续第四次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正是河南人最朴素可贵的品质,有力地展示了河南人民纯朴善良、无私奉献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晚会,获选的十大人物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对获选人黄大发的默默无闻的精神,深受感动和启发,学习黄大发同志坚定不移、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收获颇丰。

黄大发同志是名副其实的年份英雄,也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他几十年如一日,把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率领群众凿水渠、开山路、造粮田,一辈子、一条渠,客服艰难困苦,穿越几座大山,横过多处悬崖,创造人间奇迹。黄大发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正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同志评价他那样,信仰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的信仰也曾高大上,但对照黄大发同志的事迹来看,我是否接地气?自己是一名出生在基层的农家娃,在组织的关心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回想起当初自己“生于基层、成长基层、工作基层、建设基层、奉献青春”的入职誓言,自己确实沉下了基层,但地气还是接得不够,导致于在开展某些工作时还存在地气不足、思想陈旧、方法不新。通过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和对《塘约道路》《苦难辉煌》等基层工作读物及党史书籍的学习,我深知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把自己的信仰用实践来证明也可以接地气的,用时间的齿轮来推动向黄大发、龙增刚、文朝荣、邓迎香等身边的先进人物靠齐。

一是提升好几种能力。首先提升好个人的身体素质,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只有身体好了就可以身体力行,才能弯腰实践。再次提升好个人的知识结构,把学习这个人生永恒的主题坚持好,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理论技巧、学习待人接物,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能力。

二是坚守好几个原则。首先遵守好各项法律法规和工作的组织原则,严守规矩底线,不踩法律红线,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再次是严守工作原则,始终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摊派不遥控,搞好单位团结,带好干部队伍,处理好各项工作事务,能解决的绝不过夜,不能及时解决的研究商量解决。第三是守好生活原则,延承传统美德,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尊老爱幼,争做一名孝顺的儿子、合格的丈夫、称职的父亲、和谐的邻居、合格的市民。

三是履行好几份职责。一方面要履行好家庭的职责,对于分居的父母亲人要经常走访,平时或周末多陪陪老人,对于子女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好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要及时抓落实,自己分管负责的要亲自指导跟踪问效。另一方面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职责,作为一位公民一名国家干部,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公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相信自己能够把时代发展的热情洋洒在这片故土,也能够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代发展同心同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通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的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同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的真实故事,用感动的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的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的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钰、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的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的人物也都来自我们的身边。它传递出了中国人的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更多得人都是平凡的人,但请相信只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不会再平凡,这是“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另一种力量。

其实,“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力量还远不止这些。不过,这些力量都会化聚成一股洪流,冲破精神的桎梏,给我们带来另一种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至关重要,它是感人肺腑的,更是催人奋进的。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他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沉睡的春天。

人性的温度会融化冰雪,道德的光辉会催动春芽。2017年的感动激发我们奋进,2018年的春天正在悄悄降临,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感动中国”的故事发生在这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