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1595作文
1000教学过程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一、 谈话演示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十四五岁的少年了,在生活中,你们肯定学会了不少的技能,现在老师想问:你学会了什么技能?
2、请四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他们的学到的技能(写毛笔字、包饺子、洗衣服、钓鱼),请大家猜。
3、请表演细致的一名同学边演示边简单讲解。
4、师过渡语:大家都看到了,他现在做起来是挺轻松的,其实在学的过程中我相信也并不容易,也许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今天我们一起来写篇作文:《我学会了__》
二、板书课题,审题:
1、找生回答文题的形式:半命题作文
2、将文题补充完整,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选取写作的材料。
(生纷纷答出:绣十字绣、煎鸡蛋、擀饼、骑自行车、转呼拉圈……)
三、写作指导:
回忆写事作文的一般方法:板书
起因
经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 这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写作要具体细致。
结果(体会或感受)这是写作的难点,要求语言要简炼。
四、口头训练,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请你确定一个题目,说说你是如何学会这项技能的。要求: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把所学技能的经历、体验写得具体、细致。
2、当你学会之后,你感悟到了什么?要求:用精炼的语言写出在学习这项技能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
3、找几名学生说一句学会技能的感悟与体会。
五、范文引路。
1、出示范文——《我学会了做饭》
2、找出文中的小作者描写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语句。
3、同学们交流、评议,从而掌握了写作方法。
六、素材拓展:
师再提供一些事例,为学生写作拓展素材。
七、作业:
以《我学会了__》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从事教学工作方面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毕业后受聘到xx小学任教担任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我积极钻研教材、认真撰写教案切实上好每节课。由于我的执着与努力,班上的学生成绩一直在年级评比中。20xx年我被春晖小学平为“优秀教师”并提为数学教研组长。
20xx年7月随女友离开家乡,受聘至张家港市红蕾学校,担任五年级(2)班主任和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业余在张家港市东莱小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由于我的辛勤付出我所教的学科在期末市教育局调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被学校提拔为数学教研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同年底被评为“优秀教师”。
20xx年再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20xx年9月应聘至义乌市东方外国语培训学校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一个学期的教辅工作赢得了学生家长的高度满意。
20xx年1月因家中有事离开义乌市东方外国语培训学校。
现刚处理完家中的琐事目前正在求职阶段。
篇2:小学习作教学优秀论文欣赏之想象作文
全文共 2102 字
+ 加入清单一、想象作文要为儿童开拓思想自由的天地
想象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进行想象性作文实质上是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它是创造性的形象思维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因此,想象性作文必须为儿童去开拓思想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只有思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儿童才能将记忆中的表象奇特地加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形式,促使儿童运用文字把自己幻想中的画面、色彩、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儿童怀着美好的意愿向往未来。在这样的天地里,儿童简直到达了忘我的、奇妙的世界里,儿童的潜在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关键。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让学生的心中长满“想象树”,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捏泥碗》时,在学生做好一只“泥碗”时教师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从形状的角度去想象,去动手做做。再让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想象,去试试做做,找出色彩搭配方面的最佳组合,达到最佳效果。然后再从碗内外的花纹装饰进行斟酌。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获得新创举。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自然有话可说。
二、想象性作文要提供引起儿童创造欲望的题材
由于想象是一种积极运用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最终要产生出新的形象。儿童的想象在热烈的情绪的支配下,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象性作文的题材要能引起儿童的创作欲望。
有了素材,还要组织加工,学生的逻辑思维较为稚弱,形象思维却异常活跃,所以加工素材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放飞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写好文章,更需要借助想象力,它就像飞鸟需要翅膀一样。我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把眼前的实景、实物或实感,跟想象的内容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从相似的事物中谋求联结与拓展,使想象的两翼张开,打开学生的思路。看到蜻蜓飞翔便想到飞机,再联想到飞行员;听到鸟叫便联想到唱歌,再联想到歌唱家。以此为模式的想象自然、生动,可以启发学生由此及彼整体观察素材,将想象的锋芒辐射出去。这样反复训练,通过联想,使学生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于一座写作素材的宝山之中。生活是那样丰富、美好、有意义,写起文章来更加文思奔涌了。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重在唤起学生的联想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修订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
1.睹物想象。
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比如: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上面只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站在地球仪前,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寻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到的地方描述出来。除此,还可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如带学生去春游,同学们对薄公英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就可让学生以《飞呀,飞呀》《我的旅行》《我是一棵蒲公英》等为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家,家里有哪些人,长大准备飞到哪里去,想干什么,使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浓厚的写作情趣。
2.听录音想象。
作曲家创作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一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的场面,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
3.续写想象。
许多课文的结尾有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月光曲》一文结尾写道:“贝多芬直奔回客店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可启发学生想象贝多芬在记录曲子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记录过程中,他的神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作。
4.假设想象
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前景。《我翱翔在宇宙》也是一个假设想象训练题。宇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令人神往的地方。学生最富有幻想,先给他们找几本介绍宇宙航天知识的书刊,再讲几个科学幻想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利用一个晚上站在阳台或空旷地,抬头远望苍穹,展开想象,最后要求学生无拘无束地统说故事写成作文。
实践证明,作文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发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篇3:小学生作文教学困惑怎么写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指导者、引路者,有必要为他们的写作之路扫除荆棘和障碍!其实,每完成一次作文过程,学生们的思想会迈进一步,会成熟一些。换句话说,每次写作就代表成长与进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简单与各位老师交流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应对方法。
困惑一:作文内容空洞——不明白写些什么
有一次,我向学生布置一道作文题,题目是“一次有趣的经历”。第二天,我已已审阅了学生的作文。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很多学生在文中继续了经历的事情,可就是平常之事。有的写了和妈妈逛街;有的继续了吃饭上学,有的。。。。。。总之,学生的作文内容非常空。如同一座大宅院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样的作文能力应该是比较一般的。
解决策略:引导审题、确立主题,挖掘材料
仍然是刚才的作文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仔细反思。于是在作文讲评课,我又一次出示了作文题目。我让学生反复读题之后,引导他们交流,题目的眼睛是什么?学生议论之后,我把“有趣”去掉,再让学生读一读,发现了什么?这下学生都恍然大悟,原来题目也有眼睛啊!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题目的眼睛,我们可以准确的把握作文的主题。主题有了,那么如何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表达呢?我再让他们在大脑搜索有趣的事情。。。。。。。。。这下,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说在学校里的事,有的说在家里的事,有的说在街上发生的事。说的学生忍不住笑了,听的学生更是如此!原来,作文就是生活。由此可见,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仔细审题,至关重要。
困惑二:作文语言平淡——不知如何生动表达
小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会生动表达。写的平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除了书本上的词汇,就不会其他的。第二,小学生的经历较少,除了吃饭就是上学,当然编制不出美丽的神话!第三,学生没有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了再多不会积累,也是枉然。生动优美的词句是作文的身体,画龙点睛便是如此!
解决策略:引导阅读,学会积累。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每一次学习新课,我都会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学完后,我又让学生自觉积累好词佳句,并且引导交流。一个星期过后,我让他们在此交流自己的积累与收获,再一次巩固了积累。另外,我每个星期,还安排了一节课外阅读课,鼓励他们吸取语言的能量,再一次进行自由的积累。每周布置一篇小练笔,让他们尽情自由的表达!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也是他们享受成功与快乐的舞台。在这里,我仅对作文教学提出个人肤浅的看法,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展开思维的翅膀,翱翔于作文的天空!
篇4:教学流程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一、师生互动,认识老师。
过渡:听说二(四)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好吗?
1、你们看看老师,你对老师有什么认识?
2、请小朋友认真听听老师的自我介绍,说说你对老师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我姓黄,你们可以叫我黄老师。我是枣阳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今年教二年级语文,我平时最爱听音乐、看书,还非常喜欢和小朋友交朋友。
3、总结:你们通过看、听、想认识了老师这位朋友,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看来,我们只要多看、多听、多想,就能帮组我们很好地认识新事物
二、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给你们这些刚认识的新朋友带来了一份见面礼,高兴吗?请看大屏幕,有兴趣的可以跟着唱一唱。(播放儿歌《秋天多美好》)
2、问:看了大屏幕上的画面,听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金秋时节,层林尽染,瓜果飘香,五谷丰登,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引出课题——美丽的秋天(板书)
三、说话练习。
过渡:课前,老师让你们到大自然中寻找秋阿姨美丽的影子,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和词句,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秋天说给大家听听?
1、学生交流图片
你收集了哪些有关秋天的图片?能结合课外收集到的词句或用上已经学过的词句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吗?(你看到什么?仿佛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1)自己试着说说
(2)指名说,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句
2、秋天到了,我们的校园,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什么变化?
3、展示收集到的实物
(1)小组内说说它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2)指名说
4、看到这么美的秋天,你有什么感受想告诉大家吗?
5、老师把大家收集到的图片制成了一幅秋天的画面,小朋友们请看图画。谁能告诉大家,图上画了秋天里的哪些景物?
谁能按一定顺序说说图画上的景物?我们在观察图画的时候,可以按照从远——近的顺序观察,也可按从近——远的顺序来观察,在观察同一处的景物时,可以按照由上——下的顺序来观察,也可按由下——上的顺序来观察,可按照由左——右的顺序观察,也可按由右——左的顺序观察
板书: 远 ———— 近
(上——下) (左——右)
小组内互相说
指名说
四、写话。
1、秋天带给了我们这么多美丽的礼物,想告诉爸爸妈妈吗?来,我们拿起笔,把刚才说到的写下来,把美丽的秋天送给爸爸妈妈,好吗?
2、学生写话。
3、学生读写话,大家评议。
4、小组内读写话,互相评议。
总结:家后把你写的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还可以观察你收集到的图片写几句话。
篇5:写校园景色作文教学设计
全文共 2070 字
+ 加入清单【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重、 难点)
3、 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写作指导课
一、口语表达
(一)表达内容: “校园一角”片段描述。
(二)表达指导
1、什么是景物描写。
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等课文
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以《春》第4自然段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探讨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发现美。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仰视、俯视、近观、远望等。也可以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等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再次,写景要注意顺序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
最后,写景要融入感情,做到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
(三)口头表达
运用写景方法,口头描述“校园一景”片段。
口语表达时要求语言流畅、声音洪亮。学生评议时可以从选材、观察的顺序、角度和景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写作之前学生明确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写作内容及指导
本次习作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审题。窗外可以指窗外的景色的一部分或仅能看到的全部景色,也可以指视野扩大到窗外更远处的景色。
2)、角度。在写景物时,可以选取一个主要观察视角,再以其它的观察角度灵活描写;也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按照地点的转换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在描写时,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3)、重点。在描写窗外景物时,要注意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给所描写的景物确定一个基调,如美丽、忙碌、欢乐等,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抓住所写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如春天溪水融化、小草泛绿,夏天蝉儿乱鸣、骄阳似火,秋天硕果累累、落叶飘零,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凛冽。
2、除了写某一季节独有的景致,还可以写某一个景物在某个季节的特点。 3、要注意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在描写景物的特点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写作课
一、布置写作内容,明确写作要求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3、写作时间,40分钟完成
二、学生开始写作
三、教师巡视,小结。
第三课时
作文评改及讲评课
一、回顾上次作文的题目及要求。
(由于从作文到讲评间隔的时间较长,所以有必要回忆作文要求,让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修改过程中进行)
二、学生自评
讲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行修改完善。
三、学生互评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组长 2、教师出示互评标准
1)本组内成员作文互评
2)每个作文要经过二到三批
3)每经过一个批改人都要给出分值及评语,写明批改人和时间
4)作文评改后。小组长要计算本组同学的平均分,然后展示作文 四、作文讲评
1、每组展读作文并说出该作文展读的理由
2、其他各组针对所展评的作文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最好给出改进意见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评,给出相应的意见,并对每篇作文进行简单的总结。
4、讲评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附:作文互评标准
1.格式是否正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居中;
每一段的开头有没有空出两格)
2、是否有错别字(每出现一个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3、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准确—(每出现一处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4、是否有错词病句(每出现一处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5、语言表达是否明确(5分)
6、内容具体、充实
7、中心是否明确(10分,是表达程度酌情给分)
8、结构安排是否合理(10分)
9、字迹是否工整(5分)
10、是否有创新(10分)(说明:可以从文章的题目、结构方式、描写方法、开头结尾的设置、过渡段的设置、文章写法的运用、修辞句式运用等,这一标准主要是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写作兴趣)
篇6:关于作文教学生活化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作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关于作文教学生活化,欢迎阅读。
所谓“生活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作文的目的就是为生活服务,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必须突出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做到四个学会:
首先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积累作文的材料。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及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正如,巧妇难煮无米之炊。作为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无其不有。件件小事,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等许多材料,都是作文的源泉。高尔基曾说过:“教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无处不有,在学生缺乏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好的素材将从身边悄悄的消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怎样帮助他们思考、观察和积累呢?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爱好去观察;有目的去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重点去观察等。采取合理的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更要学会思考、反思、展现观察的情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指导学生去整理、收集、提炼材料。比如:你印象最深的事?你心中有什么想法?有那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你做了一件什么真棒的事?笔者一次作文辅导中,当时学生对记一件事无从下笔,于是引导学生走进前几天,挖掘了心中的心事。学生马上想到了妈妈听旁人的话,委屈了他的一件事。结果按照老师引导的材料写出了自己的内心看法。写出的作文显得特别优美。在作文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善于捕捉有趣观察材料。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提高。
学会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作文。情境创设人李吉林老师:“作文指导的功夫在写作前,并且主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写的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乐于用阅读词语,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养成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新鲜感的词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如:运用词语说一段话,运用书中的词语、句子描述一番景象。创设一定的活动情景,抓住文中的图画等,让学生去思考、去描述,或者编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力。
在生活中学会体验作文的乐趣。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高自己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奥多海泊说:“要写清楚,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且富有想象力,那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富有丰富想象。”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结合学生实际,要让学生有材料可挖,题目不能太死。要给予学生留有自主的空间。如:我想说说----;委屈的一件事;我的弟弟;2020年后的我;我的小发明等等。在作文的要求上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写作时不会感到畏惧,写起来会得心应手。真正在生活中感到作文的成功乐趣。
当然,学生在作文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修改作文也是学生作文的素质的体现。叶圣陶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的深切体验,不能自修自改,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教师每次都代替学生改,可以说是收效甚微。”在作文时,还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每一次要鼓励学生围绕作文不同的要求去认真改,反复读,改到满意为止。培养学生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习惯。
总之,作文教学关键要突出教学的生活化。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写出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悟出作文的成功乐趣。
篇7:作文教学反思札记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要写好文章,必须具备大胆的、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这种活动,又必须在原有的形象的基础上去展开联想,才会具有丰富的加工和改造的材料。
如果没有联想,那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和联想,往往是综合适用,而不能截然分开。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其主要方式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及辐射联想等。
如何展开以上联想呢?第一,明确概念;第二,找准相近,相似的事例,以便使这些联想,为我所用。
“相似联想”,即由甲事物想到与其在形态、性质、功能、特征等方面有相似联系的乙事物等等。例如贾祖樟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写到鲜荔枝变质快的特点,便引用杜牧《过华清宫》诗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说明当时统治者为把鲜荔枝迅速送进京城而不惜劳民伤财;写到单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时,则引用了苏轶的“欲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明我国岭南盛产荔枝。又如夏衍写的《包身工》一文,在写到包身工遭受残酷的压迫、剥削,为工厂老板创产值多而收获却少得可怜时,自然联想到“墨鸭”而吃的却很少。这便是使用了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即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回忆而引起与该事物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回忆。如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论述到乡,往往是地主阶级或向往地主阶级生活的人的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理想是希望钱越赚越多,利润越来越高,而且希望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是“永恒”的。而无产阶级,却是打倒这个“永恒”,把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推翻。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就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
“辐射联想”,即以某事物为触发点,向其四周联想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及各类知识的积累。最典型的要算秦牧的《土地》一文。他以“土地”这一极普通的事物为触发点,骑着思想的野马驰骋于四面八方,联想到了历代的人们对土地的珍惜;想到失去土地的人们的悲哀.想到了土地被剥削者占有时,劳动者的种种不幸;想到了劳动者为保卫土地,争做土地的主人而进行的可歌可泣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更想到了劳动者成为土地的主人后,对土地的改造和对自己家园的建设。又如1994年高考作文题为“尝试”。有一考生在作义中写到尝试“留长辫”尝试“迷你裙”尝试“流行歌曲”等,本想“潇洒”一回,结果都不如人意而贻笑大方的深切体会。
篇8: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八语上第一单元是游记,上作文课的前一天,我布置的任务是收集写作素材,理清写作思路,课上我们先说作文。
尽管课堂教学我反复强调“游踪”、景物特点的重要性,可学生的说作文还是让我很失望。只有少数同学说的还可以,大部分学生要么只说行踪,没有景物描写;要么只说景物描写,没有行踪;还有的什么也没说,理由是哪儿都没去过。
反思一,课堂教学中,对游记写作讲得不够细,导致学生思路不清晰。
反思二,有些学生游览时,眼中无物,导致学生说不出来,有的家长从没带孩子出去玩过,以至于没有内容可说。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让他们养成平时善于搜集写作素材的好习惯,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避免写作时搜肠刮肚,没有内容可写。
篇9:教学过程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一、梦想不必惊天地——用心畅谈梦想歌
1.师生畅谈梦想: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梦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俗话说得好:“人无志而不立。”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谁愿意先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梦想。(自由畅谈梦想,尽量多人说。)
2.列举一些学生的梦想,如“我的梦想是当老板”、“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厨师”、“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教师”……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师:梦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梦想是崇高的,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也是很有意义。
3.师:其实梦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比如:鲁迅先生开始他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医生,远赴日本求医。后来,在一次偶然之中,他发现医术只能救助中国人的身体,而不能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中国人的灵魂。
再比如:老师小时侯,非常羡慕教师这个职业,梦想有一天也能站在讲台上。再加上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我就想早点参加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考上了师范,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
二、梦想背后故事多——真实具体动人心
孩子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我想,每一个梦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梦想?同桌互相说自己梦想背后的故事。(即: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⑴因为某个人的影响⑵因为某一句话或者某件事情。⑶因为某一本书……)然后小组推荐5——7人说。
三、梦想远大须努力——妙笔生花写华章
1.一个梦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梦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梦想的那一天。(课件出示) 为了实现梦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
2.学生谈怎么做才能实现梦想,?引导学生说出途径(⑴多读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⑵现在就好好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桌进行交流。
3.师:孩子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梦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下你的梦想以及梦想背后的故事,当然,还有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的时候,重点要把梦想背后的故事和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清楚,还可以试着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 当然,你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安排文章结构,比如直接从故事入手,然后再揭示你的梦想,你甚至还可以给习作重新拟一个题目,不管怎样写,记住,把你梦想背后的故事真实具体的写下来,就是最感人的习作。相信你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梦想之歌。
4.佳作赏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写作提纲:
开头:我的梦想是什么?
中间:梦想背后的故事——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原因)
准备怎样实现我的梦想?(途径)
结尾:期待着梦想实现后的心情、感受。(首尾呼应)
5.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静心修改促提升——取长补短更精彩
1.自改自评: (1)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老师修改了什么?老师是怎么修改的?(2)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3)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交换作文,互评互改(1)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2)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3.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1)指名朗读作文。(2) 师生评议。
篇10:《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四年级作文研讨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第八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内容,乡村的景物,乡村的趣事,对于乡村的孩子是很熟悉的。所以我选择了这一内容作为研讨课。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当同学们看到一幅幅美丽动人的乡村图时,惊喜万分,争先恐后的发言:“春天,我们的乡村好美呀,看,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它们争奇斗艳……”
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是一堂快乐的作文课。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堂收获惊喜的作文课。孩子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喜悦的心情,在习作中都得到了详尽的描述。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这节作文课引发了我的如下思考:
一、孩子感到快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动笔习作,首先要喜欢习作,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正体验到作文是件快乐的事情。观察自己的家乡、做游戏等都是作文课的形式,习作可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不是只有一个阵地──课堂。广阔的大自然,应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到操场上去,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们感到高兴,增加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对于孩子们来讲,作文的过程将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
二、知识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保证
“我们的乡村,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你挤我碰,等着人们去摘呢。”这些语句,是需要平时在阅读中去积累的,在习作中才能灵活去运用。有的同学在习作中能写出优美的语句,有的同学就写不出来。因此,平时建立一个摘抄本,是解决在写作时腹中空空,无话可写的好方法。在阅读时,把碰到的好词好句随时记下来,积少成多,这样就会在习作时产生下笔如有神,文如泉涌的奇妙境界了。
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是作文的源泉
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乡村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组织了学生去观察乡村的田园风光,了解乡村的生活,拍摄乡村的图片,搜集乡村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乡村,学生讲得生动有趣。有个学生说:“我们乡村有趣的事很多,有时钓鱼,有时放牛等,我们玩得最有趣的是‘西班牙斗牛’……这是一节很成功的作文课,我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相信孩子们对于这样的作文课一定会很喜欢。
通过这节作文课,我体会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着广阔的学习空间,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接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篇11:奇妙的对联教学实录
全文共 3967 字
+ 加入清单对联在我们中国一早就存在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对联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一、谜语导入: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说: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结合P77,请两学生分别回答ppt3、ppt4:
1、对联,也叫__、__、_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__和_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__ 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__边,下联在_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请学生齐读“了解对联”。
三、对联特点: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4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044年了。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有什么问题,怎么改?刚才这几位同学指出了这幅对联的两个问题,也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第一是下联少了一个字,最好是添加一个 “香”字;第二是下联的“梅花万朵”与上联的“千条杨柳”是数量词对名词,名词对数量词,对仗不工整,要调整为“万朵梅花”。这样,数量词“万朵”对“千条”,名词“梅花”对“杨柳”。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红满门
如何改?(学生讨论后小结)
“红”是形容词,而“娘”是名词,要把形容词“红”改为名词“福”或者“孙”,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才相同。
我们再看,改为同样是名词的“爹”,行不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爹满门
不行。所以我们在追求词性相同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联的意境。“娘增寿”可以,“爹满门”就不行。
大家看这幅对联有没有什么缺陷,如果有,你能迅速的找出来吗?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这副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小结:上联是说荔枝呀,龙眼呀,木瓜呀,都是水果,而且出自岭南;下联是说,牡丹呀,杜鹃呀,芍药呀,都是有名的花,而且都产自长江以北。
有什么缺陷,怎么改?
小结:上下联第七第八个字都是“皆是”,读起来没有味道。最好是把下联的“皆是”改为“同为”或者“全是”。所以我们就得出了对联的第三个特点,“用字不重复”(板书),当然这是指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那天下就没有我对不出的联了,你出个什么“福如东海”,我也对个“福如东海”,能行吗?不行。
以上这三个特点是对联在形式上的基本要求。那么,对联在音律方面又有什么要求呢?请看:
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李商隐《无题》里的名句。古代的音律比较复杂,现代汉语的音律相对比较简单。现代汉语的音律可以分为平和仄,大家还记得吗?其中“平”声就是哪两个调?阴平和阳平,也就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呢?就是上声和去声,也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
这里,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中,“春”是平声,“蚕”也是平声,“到”是仄声,“死”也是仄声,“丝”是平声,“方”也是平声,“尽”是仄声;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是仄声,“炬”也是仄声,“成”是平声,“灰”也是平声,“泪”是仄声,“始”也是仄声,“干”是平声,也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记住,平对仄,仄对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平仄相对” (板书)就是对联的第四个特点。
比如:“云”是平声,对――雨,“雪”是仄声,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 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是《声律启蒙》中的一小段。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一副对联在音律上做到了平仄相对的话,读起来就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问一下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过春联没有?贴错过对联没有?大家是怎么分辨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的?
我经过高三年级的某个班级,门上贴着这样的一副对联,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上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下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横联:天不负人
假如要你张贴,你该怎么改?
调换为上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下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为什么这样改?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遵循对联的第五个要求“仄起平收”(板书)。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平”声。上联在看联者的右边,下联在左边。
农村房舍的神坛前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上联:祖德流芳远,
下联:宗功庆泽长。
上联最后一个字“远”就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长”就是平声。
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下棋
它有没有问题,错在哪里啊?错在上下联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容相关”(板书),这就是对联的第六个特点。如果改为: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射击
这样,上下联就有了目的关系。要“反对侵略”,就要“学习射击”;“学习射击”的目的是为了“反对侵略”。内容在逻辑上就有必然的关联了。
到现在,我们就了解了对联的六个基本特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能记住这六个基本特点吗?
我们一起齐背一遍。“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字不重复,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四、大显身手
1、读对联:
从前有个贪财的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你写的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兴旺,店里还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多似水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很高兴,连声说道“好对联,好对联,吉利、吉利!”。请问:财主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这时候,财主的老婆出来了,一看对联,大骂道,“什么鬼对联,晦气、晦气!”。请问:财主的老婆又是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幅: 人多病,少财富。
你看,一副对联,却可以读出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境,你说对联“奇妙”不“奇妙”!
2、对对子
下面让我们先易后难地创作简单的对联。“失败”对――“成功”,“失败者”对――“成功人”,“昨日失败者”对“今朝成功人”,“没有昨日失败者”对――“哪来今日成功人”。
大家思维敏捷,真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提醒注意避免上下联相同的位置出现相同的字。
3、对联寻亲
上联:霍去病,
下联:高渐离
下联:李太白
下联:辛弃疾
最恰当的应该是辛弃疾。这样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仄起平收,最符合对联的要求。
4、尝试创作
这里有三幅上联,请你和前后座商量讨论,给它对个下联。每四个同学一组,讨论有结果之后,请推荐一个同学,将你们用心对出的下联写在黑板上。
东风吹柳绿,( )
祖国江山好,( )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
“东风吹柳绿”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春雨润花红”,一是“明月映湖清”。
“祖国江山好”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民族气象新”,一是“百姓衣食丰”。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有的同学对为“乡文明,村文明,乡村文明”,有的对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还有的对为“人有福,民有福,人民有福”,都是不错的好下联。
五、课后拓展:
古人留有一上联,至今仍没有征得最好的下联,你想试试吗?
上联为: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提示:这副对联很奇妙,妙就妙在在“梅花”“竹叶”既是“霜桥”的风景,又是“鸡”“犬”的脚印;妙就妙在在“鸡”“犬”俗到了极点,而“梅花”“竹叶”又雅到了顶峰。
六、结束语:
对联,是汉语言文字特有的一种形式。它同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一样,有的写景咏物,有的借景说理,有的叙情抒怀,有的评人论史。它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字字珠玑,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
因此,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多欣赏,多写作,让我们“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联海竞逐群雄高中湘南状元。”
[奇妙的对联教学实录
篇12: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3850 字
+ 加入清单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范围较广,水平阶段分布均匀
重庆“观摩活动”共展示了从小学到高中一共11个城市的13节体育课,水平一1节、水平二4节、水平三2节、水平四3节、水平五3节,水平段分布比较均衡,内容涵盖了田径、球类、体操(技巧)、游泳、舞蹈、民族传统体育、现代新兴体育等七大类,其中,田径四节,排球两节、体操(技巧)2节、舞蹈2节,其它内容各有一节。总的来说,教学内容选择比例恰当,符合体育教学内容的比例,教学内容选择范围较广,基本能够反映出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情况,切合实际。均衡的分布和较广泛的内容,给参加观摩的老师提供了多阶段、多种教学内容的学习机会,使参加观摩的老师能够学有所获。
二、注重教材的功能性,发掘教材现实生活意义
重庆珊瑚实验小学施宇老师的障碍跑、天津市汉沽区中心小学关顺丽老师的滚翻的复习、运用及拓展、太原市陈建峰老师的跑的应用的教学都从体育学习的功能性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将体育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体育学习的生活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通过所学知识、技能保护自己、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将自己课堂所学运用于课外生活活动中,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体育学习的功能性目标是新课标提出和提倡的,将体育学习的目的回归本原,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就是体育学习的本原目标之一,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同时,学生技巧和技能的获得,必将让学生终生受益,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运用的体育技能是学生必须的技能。我认为终身体育的定义应该涵盖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为学习的内容终身有用,能够利用当前所学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二为学习的内容能够有益终身,能够利用当前所学技能进行练习,不断增强和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重视课堂环境的创设,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纵观13节观摩课的教学,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音乐这一“材料”进入到体育课的教学之中,在课的热身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中13位做课老师均有应用,有的老师甚至让音乐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除了2节舞蹈课之外,障碍跑、跑的应用等课也有让音乐或者音效整节课播放的情况,这种情况多于往年。音乐出现在课堂,一是教学内容的需要,比如热身和放松以及舞蹈,二是构建教学情境,配合情景教学,三是创设环境,调节学生学习心理,舒缓学生情绪,在单调和枯燥练习的时候,还可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本次观摩课2节舞蹈课当属于第一种情况,障碍跑的教学和跑的应用的教学属于第二种情况,但是它们或多或少的都属于第三种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他们应用音乐来调整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内容教学,观后感《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学生熟悉的乐曲在教师讲解示范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讲效果,但是在练习的时候,在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使学生的注意力之分散在“音乐”这一点,而不是更多的“点”。所以,正确而恰当的让音乐贯穿课堂教学,符合心理学规律,符合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地课堂环境中学习和练习。
四、理性理解技术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本次观摩活动的13节课,每节课都以某一项运动技术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有所获。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定义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这句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身体练习需要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为掌握了技术后的练习,落脚点在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这应当是“健康第一”在课程性质中的体现。技术的学习可以是有益于增进身体健康的各种技术的学习,习得的技术一方面本身要对健康有益,一方面要能够通过这种技术的练习使健康获益,我认为应当在这个范围之内选择学生所要学习的运动技术,通过练习形成技能。那么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技术教学课也好,综合活动课也好,都要通过身体练习这个途径,达到健康的目的,无论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社会适应的,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身体练习在一节课中体现的程度应有所不同,复杂而带有危险性的器械类活动就不能过分追求生理指标,只能在学生熟练掌握后,才能增加练习量,体育教学是学生获得健康的一种学习,而不能够完全作为途径,我认为这才是科学的体育教学观。低年级小学生不能过分追求技术指标,技术学习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应是一个模糊的“形”,而非一个具象的“念”,更多的应当让他们“动”起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过分”追求完美的技术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他们的技术标准应当是很好的“做到了”,而非完美的“做好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能忽视的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并用他们已有的人的基本运动能力来发展其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水平一《跑的应用》一课可以做为对我这种理解和看法的注解,陈老师没有在教学中过分追求跑的动作,而是让学生跑起来,明白跑的意义。
对于两节舞蹈课的教学,一节是民族舞蹈,一节是现代舞蹈,从技术性角度来讲,没有太复杂的技术,都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的综合运用,走、跑、踢、跨、甩腕等等,如果从技术教学的角度来讲,意义不大,但是其具有一定的身体练习意义,所以一定程度上又是符合课程性质的,从学生的兴趣喜好来讲又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舞蹈在现实中也是可以当作锻炼身体的手段的,在应用程度上,甚至比我们现在教学的某些所谓的正规体育教学内容应用更多。事实上也是如此,据我对晨练所作的观察,绝大多数参加晨练的女同志都在跳各种各样的舞蹈,所以,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提倡,而不能因为其是“熟练工”,技术性不强而冷眼相视。其次,通过教学一方面不仅让学生熟练舞蹈动作,一方面必须让学生逐步具备编排一些简单舞蹈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学生终身健康所需要的。
五、正确理解技术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上面我谈到,13节课都以技术作为支撑,围绕这些技术的学习和练习展开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术呢,要把技术掌握到何种程度呢?学校体育教学不同于竞技运动,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学习,是健康,不是挑战项目极限,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我们仍然要遵循课标的要求,这一点必须区别于竞技体育。我认为学生要掌握三类技术,一类是实用性技术,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如跑、跳、投、滚翻、游泳等;一类是功能性技术,用以提高身体的各种素质,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挺身等;一类是健身娱乐性技术,如各种球类、游泳等。还有一类技术,目的纯粹是为体育欣赏,如铅球、蹲踞式起跑等,我们应该去了解感受,而不是完全掌握。需要掌握的三类技术,我们不能单独强调或者忽视任何一类,他们都是身体练习的手段,都是增进健康的途径。13节课中,跑的应用、障碍跑应为第一类的代表,立定跳远、双杠应为第二类的代表,排球应为第三类的代表。除此之外13节课中没有体育欣赏类的技术教学,在观摩教学中也不是十分必要拿来展示。所以我认为,在要掌握的三类技术之外,其它的技术教学可以由教师教给学生了解和尝试,也可以抛弃不要,不在课堂进行教学,让学生课下了解也行。
六、深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特点
从技术教学的角度来讲,本次观摩课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对老师对所教教材的把握我认为不是十分理想,有一种功夫在诗外的感觉,有些教学未及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匆匆结束主要内容的教学转而做其它,过多的把精力用在了其它的目标领域,急于在一节课中展现教师对课标理解的诸多方面,这样就蚕食掉了必要的巩固练习。有些老师的教学比较突兀,比如球类的新授内容只是经过老师的一讲解,一示范学生就会了,直接就进入到巩固练习中,诱导练习、引导练习、尝试练习的步骤都没有,更别说教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认识在教学中体现了。造成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作秀”的成份存在,但是深层次反映出的确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场面虽然好看,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却成了一个“空心”。我认为这一点我们郑州市的《双杠》教学就做得比较好,实打实的教学,心无旁骛,无论是教师的示范,还是教师的指导,都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精确理解,学生学习到哪一个动作,教师都会及时提示和示范正确动作,体现出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已经烂熟于胸,多种指导和练习手段,又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技术教学应以这节课为最好。白璧微瑕,只是在最后的游戏抑或是放松活动时教材安排欠妥,表现为学生活动时比较单调,三个组相距太远,缺乏一种竞争的气氛,人均动作次数少,肢体运动不充分。
七、新兴运动,做好改造,使其适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本次观摩活动有一节源自于拓展运动的“信任后倒”,教师试图达成心理和社会适应目标,教师从平地后倒,高台后到,教师示范激励,学生分层在不同高台后倒,合作学习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学场面活跃。拓展游戏一方面具有团队合作、心理训练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自我挑战的内容,其某些方面适合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但是大多数的拓展项目运动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当改造为适合体育教学特点的内容。
[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
篇13:说明文阅读基本教学方法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在进行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时,基本的教学方法又有哪一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说明文阅读基本教学方法,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谈到说明文阅读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教好教,考难考。事实也是,我们初中的说明文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在教学时只要扣住说明文的几个要素就行了,但是学生在考试时却失分很多,甚至有些题目错得很离谱。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1.把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知识贯穿于每篇文章之中。
初中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八年级,实际上,学生在七年级时已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课文前先布置一下预习,让学生考虑谈一谈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使用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2.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以课本为主,适当选用课外材料。一般来说,学生对科技说明文较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用较浅易的有一定趣味性的说明文作为切入口,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由此对说明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到两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分析,所设计的题目,既要符合文章内容的特点,又要符合文体的阅读要求。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将会不断加强。
3.及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技巧。
4、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
这四种方法,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要就要求老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它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5、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这四种方法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施教的,它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作更好的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环境,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6、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考虑。
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联,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
7、教会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般规律中发现特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篇说明文,应了解其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层次,还应能理解文中的一些语句的含义、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何指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指导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解决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对从未接触过的较难理解的说明文既有新奇感又有畏惧感,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来破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句子内容的理解,可以先找出需要理解的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因为任何材料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找到了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后,辨别该句子与所在层次或全文中心的关系,再根据层次或文章中心内容来理解,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理解。如2000年无锡市中考阅读题中关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左旋、右旋的理解,不少学生硬是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法去理解以致出错,而这种方法也的确无法正确理解。其实,在试卷提供的材料中有几句话:“有两种攀援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左旋转。”细细考虑这几句话,那么左旋、右旋到底是怎样的就很清楚了。至于比较生僻的与理解文章内容无多大关联的概念可以放到课外去理解,不必硬根据文章内容去理解,否则就会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被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造成解题的心理压力。
篇14:教学过程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一、画蚁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2、你们是怎么捕捉的?
(用饼干引诱;用糖果引诱……)
3、看来同学们捕捉的方法真多,现在老师请你用笔画一只蚂蚁,你行吗?
4、请画得最快三位同学把画贴到黑板上展示。
(学生画蚂蚁,然后到黑板上贴蚂蚁图。)
二、观蚁
1、我们捕捉的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的一样?那么我们来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设计说明:教师的这一问,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捉的小蚂蚁到底是怎么样的?促使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的欲望。)
(学生观察蚂蚁)
2、哪位同学代表小组来说说?
(学生发言,但会有分歧:
小蚂蚁有八只脚;小蚂蚁有六只脚……
小蚂蚁分成头和身子两部分;小蚂蚁分成头、身子、尾巴三部分……)
3、看来,小组间是同学出现了分歧,是不是观察中遇到了困难?
(蚂蚁小,看不清楚;蚂蚁总是爬来爬去的,很难看清楚。)
4、怎么办呢?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想出方法进行观察,想出一种就在纸上打一个五角星,看哪个组的五角星多。
(设计说明:问题不是老师给的,而是学生在观察中生成的,新的问题促使学生探究。)
(学生思考、讨论)
5、你们组得了几个五角星?(学生回答)
6、有没有比他们多的?(学生回答)
7、比他们还要多的组有吗?没有。那就请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最好的三种方法,其他的组听仔细,有没有说到你们的方法,如果没有,一会儿你来介绍。
(拿食物来引诱它,不让它乱跑;
有毛笔上的毛夹住蚂蚁,然后用放大镜来观察;
用胶水站住蚂蚁来观察;
把蚂蚁放在水中的泡沫塑料块上观察……)
(设计说明: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启学习的思维。事实上,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极其丰富,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
8、大家的方法真多。老师这里有这样的观察仪器(出示)它叫昆虫观察盒,把小蚂蚁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观察了。我们每个小组选用一种观察方法,需要的器具请各小组长选择领取,看看蚂蚁到底是怎样的?它有多少节?多少脚?脚长在哪里?头又是怎样的?观察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学生观察,老师巡回参与活动)
三、说蚁
(一)按顺序说说蚂蚁的身体
1、谁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说话前先考虑一下说的顺序。
2、你打算用哪一句话作开头呢?例:好奇怪的蚂蚁。
(头——米粒般的;有触角嘴——尖尖的眼睛——小小的身体——分三节;三对足脚-——细长,比身子长颜色——褐色)
(二)拓宽思路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的身体,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蚂蚁在干什么?
(爬来爬去很着急的样子)
2、小蚂蚁在想什么?
(想家想同伴想妈妈……)
3、那怎么办?
(送小蚂蚁回家)
4、小蚂蚁的家在哪里?
(在大树下;小蚂蚁经常在墙角边的缝隙中爬进爬出;花坛里也有小蚂蚁……)
5、那我们一起送蚂蚁回家吧。
(三)综合(说说观察蚂蚁的过程。)
1、刚才我们对捕捉来的小蚂蚁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最后我们还把小蚂蚁送回了家。现在我们把整个观察过程连起来说说看。
(学生自由练说)
2、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有困难的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四、写蚁
1、来,我们给习作拟个响亮的题目。
(小蚂蚁观察记奇怪的小蚂蚁我送小蚂蚁回家……)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篇15:初一作文教学计划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师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作业习惯抄袭,勤思好问的少。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尽量缩小与其他两个班级的差距。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
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综合成绩镇前五。
三.教学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 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 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篇16:来自李明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复习书信写法和动词过去式。
b、过程与方法:通过写信复习本单元重点。
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同学对中、英文信的格式的正确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书信格式、动词过去式
三、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卡片 旅游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2、Game“Simon says”。Review the words:jump、sleep、take a picture and so on。
(二)New concepts
Use the pictures and review some words about the letter(letter, postcard,e-mail,top,bottom,left,
right,corner,envelope,stamp)
Ask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letter and read it then find the past-tense verbs。
Practice:
先让同学结组以Danny或Jenny的身份用汉语组织语言试着口头回信,然后在让每个组试着给Li Ming写英文回信,并回答信中的问题,最后各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吸取他人写信时好的方式方法,如和加图片等。)
教师针对以上交流,随时进行指导纠正。
Play the audiotape and read after it。
Practice:
让同学试着介绍自身提前准备好的旅游照片。
(三)Class closing
Homework:Do the activity book
五、 板书设计
Lesson 30:A letter from LiMing
had-have liked-like
jumped-jump was-is were-are
篇17:跳出定势,张扬个性——作文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
全文共 2772 字
+ 加入清单"定势,心理学上解释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而这种定势现象在中学生作文中已普遍出现,且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定势在作文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一是思想定势:就是指在作文中,学生把先前已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和内核。看到一处美景立即想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主题;写一件难忘的事,即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验。更有人为中学生归纳了几大系列的内容,比如勤奋好学的、无私奉献的、友谊长存的等,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内容尽管套,反正不出格。反过来,要是主题中心已定的作文,选择材料时又进入了另一个定势,写友谊吧,好友定已不在身边;写母爱吧,必定写我生病母亲细心照顾或下雨天为我送伞等内容。结果翻来覆去,跳不出那些老材料。
二是思维定势:其表现主要是思维的循规蹈矩,总把自己的思维定格在一个圈子里,不去冲破;总让思维在一处挪动,而不去四方发散。说白了,就是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我曾见到过这样一则材料:一个教师问学生,冰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大都是水和泥。只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但结果却被老师给否定了,而事实只有这位学生跳出了思维定势,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可见,许多学生总是在作文时不假思索,只有简单机械的用已重复多遍的方法去完成,失去了应有的联想和想象。
三是思路定势。这属于作文形式的问题。写记叙文吧,先写事,结尾写感受,写启发;写议论文吧,正反对比,事实理论一套,近似八股。所谓的波澜起伏也都是通过反复训练已形成的定势。而那些“××老师教作文”“ ××写作技法大全”之类的读物大都是培养定势的有效材料。
思想、思维、思路出现了定势,结果是什么样的,它们有着什么危害?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作文缺乏新意。文贵出新,文章的立意,选材和构思,如果没有新意,那么这篇文章就味同嚼蜡。比如写文章立意,写做好事一定要提到雷锋精神;写一件礼物,就写过生日收到一件早就想要的礼物,然后点明其意义有多深。这样的作文还有何新意而言。
文章要出新,贵在内容,内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创见和创造性。而如果进入定势领域,就势必会成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比如写《雨夜一人在家》,学生就写一个在家如何害怕如何紧张等。这种文章写一百遍与写一篇没有多大区别,可见,多写也并不一定就好。
文章进入定势,不仅使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关键是影响了他们思想和思维的健康发育。没有了活跃的思想和思维,也就是说,没有了创造性的思想和思维,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会产生不利影响。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堪当大任,而作文创新,就必须解决定势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注重情感,融入激情。
学生作文定势的外在主要表现就是情感的苍白。文章没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随着激情而产生的灵感火花、创造之光。郭沫若就这样回忆自己写诗的灵感:“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部分的意趣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却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奇情的诗写出来了。”学生作文虽不像文学创作那样“惊心动魄”,但也要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波澜和涌动。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时间长,写作环境宽松,很难见到佳文。这就说明了学生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没有激情产生,没有出现作文最佳状态。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激情驱动他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抛开平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父亲》为题的作文,老师可以先选取一二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录好音,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先进入一种亲情包围的氛围,尔后教师趁机进行激情的引导,使学生沉浸在激情的回忆中,自然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就比以往的丰富真实得多了。
第二、善于联想,丰富想象。
中学生作文定势,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训练对跳出作文定势实是意义重大。去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节目主持人大赛,其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内容,就是给选手任意三个词,准备30秒钟,想象一个特定情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考评参赛者的艺术素养。赛题没有标准,全凭参赛者大胆想象,自由发挥。比赛中,参赛者所编的故事精彩纷呈,充盈着语言的魅力,张扬着艺术的灵气。
我认为这种形式用到我们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上来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这种形式从基础的联词做起,再加上是编故事,学生的兴趣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我曾经在作文课上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结果令人欣喜不已。当时我就先从这次大赛说起,然后引到作文课上,要求学生用“小猫、丝瓜、过年”三个词展开联想,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没想到学生一下子来了创作热情,想象出了很有创意的内容。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想象出一个下雪的临近过年的时节,小猫在雪后出来玩耍,那串串脚印,就像一根根长长的丝瓜。也有学生把这个故事放在太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丝瓜和小猫的一段相聚时光,向往过年可以再相会。这当中学生驰骋的想象已初露端 倪,这样坚持下去,于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无好处。
当然,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要求,把词语由二三个增加到四五个,准备的时间也随之减少,要求故事情节生动,不能重复以前所编的故事。我想要求虽然提高了,可学生已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兴趣,还是乐于去完成的。因为这种形式,切合了学生创意作文的实践活动中的“求趣、求新、求创、求成”的心理,满足了学生自由想象,吐露心声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由说到写的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创新品质。这岂不是很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第三、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生活是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学生若能写出自己的思想,作文就有了个性。确实,作文本来就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因而要让学生真诚地敞开心扉,并且是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感受。就像穷困迂腐的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满脑子封建等级观念的闰土的“老爷”。我们的学生虽不像作家那样有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但也还是有各自的个性和感受的,在语言运用方面至少有各自的擅长,质朴的,华美的,平和的,含蓄的……我曾经让学生写过关于“花”这个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就写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有的学生写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经历了风霜的花,也有学生写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冬天独立傲骨的花的精神。
可见,学生作文个性的养成,会帮助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多角度有个性地表现生活。作文需要走入生活,需要体现个性,也只有这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篇18:[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写人记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描写,最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情感,使之感受深刻,乐于习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人记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入的习作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篇19:优秀的教学论读书笔记参考
全文共 5146 字
+ 加入清单一、苏霍姆林斯基及其教学论
1、人物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等教育专著。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论: 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
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
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关于劳动教育。他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进行十年制教育,仅仅教给他科学基础知识,从不让他接受劳动训练,而在他毕业时把一把铲子交给他开始劳动,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悲剧”。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论述,既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体的五育任务。在论述五育时,既强调了各育的“相对独立职能”,又阐明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论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体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目的,实现和谐发展的总任务。
关于教学—发展的统一。首先他强调师生通过教学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因此,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
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第二大
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他还阐述了诸如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论学校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自1948年至1970年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
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抓住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主要杠杆”,认为这是一非常实际又迫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结合语文教学,模索出一套符合教学过程逻辑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基本技能体系”听、说、读、写12项基本功。
关于教师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
关于学年总结。他把总结工作这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当作把握教育规律的一个要环节。提倡校长亲自动手,每天每周都要记事,及时整理,不断分析研究,并征求大家的建议或意见。他认为,总结不应刻板公式化,年复一年一个模式,好的总结应该既是全体教师一年创造性劳动的概括,又是下一年工作的方向和借鉴。
3、简要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苏霍姆林斯是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自从1948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后,他的教育才华就愈益明显地展示出来。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跃在原苏联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如他敢公开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共中央发动的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批判的结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从而导致原苏联20世纪30至40年代直至凯洛夫教育学的严重错误;又如,1955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原苏联普通学校一度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而他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学却从未间断过。不仅如此,学生毕业时,既领取毕业证书,还领取职业证书。
苏霍姆林斯基伟大、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
二、维果茨基及其“最近发展区理论”
1、人物简介: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1931年撰写重要代表作《思维和言语》,详细论述了他对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中介结构的理论观点,同时还对皮亚杰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做了详细评述。此外,还写有多篇论文阐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等观点。
2、“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茨基依据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指出了学龄期的教学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的观念——“最近发展区”。 研究这一思想对于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是非常有益的,也利于我们的教学面对全体,使学生各有所得。 他指出,儿童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他说,至少可以确定儿童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任何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
在维果茨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如果只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组织教学,就是指望于儿童发展的
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程”。这样的教学,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例如,初中一年级负数的教学,学生过去未认识负数。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可用温度计测温度的例子,在零摄氏度以上与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时候的温度怎样表示,以吸引学生,使他们渴望找到表示这些量的数。从而解决他们想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而引起的心理机能的矛盾,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负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依据“最近发展区”教学也应采取适应的手段。教师借助教学 方法 、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最近发展”区域,因此,教学方法、手段应考虑“最近发展区”。如,在初中二年级相似三角形教学,可先带学生做教学实验,让学生 应用 已有知识测量学校校园内国旗旗杆的高,这样学生感到兴趣,旗杆不能爬,怎样测量呢?心里感到纳闷,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学校的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得到一些数据。怎样处理这些数据,当然学生未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是不懂的。这样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机能的矛盾,再顺水推舟,然后回到课堂。这样比单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从而达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根据“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整体而言,比如一个班,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深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这就得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他们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如遇到较难的章节时,教师可以添加一些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例题,不一定全部按照课本的照搬,防止“本本主义”,以便各有所获。对于个体学生来说,有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们不满足按部就班的 学习 ,迫切希望教师传授给他们未知的知识,要求更有深度的广延。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例如,有的学校办“提高班”,给他们开“小灶”是较好的做法。而有的学生成为学困生,是因为教学不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一批学生 。例如,讲,求证: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例题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 理论 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绝对听不懂,为了使学生各有所得,教师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对部分学生只要求能按照题目要求画出等腰梯形的图形就可以了,进而降低了要求。也充分顾及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学有所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作多层次的要求,避免个别学生交不上作业的局面,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各有所为。
篇20:写人作文的教学实录
全文共 3914 字
+ 加入清单我们平时写作是如何写关于人的作文呢?下面是写人作文教学实录的内容,欢迎阅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身边的一个人》,请看大屏幕中的“作文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作文要求)
师:这个作文题目,罗老师前几天已经让你们看了。之所以提前告诉大家,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下,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目的明确了之后,就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个人的具体事例, 并且作进一步的观察、了解,不知大家准备好了没有?(生答准 备好了)让我们交流一下。
二、写前交流。
生:我想写的是小区里一个小卖部的阿姨。小卖部的物品 物美价廉,她人又和气,人们都喜欢到她那儿买东西。更难能 可贵的是,她是个热心肠的人。在她的店前立着一块小黑板, 上面写着一周的天气情况和一些关于健康的小知识,旁边还 有一个打气筒,方便了来来往往的居民。
师:这个人真值得写,你选得非常准。一般的店主待人和 气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她还在店前挂了一个便民小黑板,放一 个打气筒。说得不错,请坐。谁还说?
生:我要写的是我家邻居。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他会解 决很多计算机难题。我的计算机有了问题,他一会儿就搞定了。
师:你抓住了他的一个特点——电脑高手,不错。
生:我写的是对门邻居魏叔叔,有一次我家电脑坏了,精 通电脑技术的他得知后,急忙赶到我家,几下就修好了。
师:哦,也是个电脑高手。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电脑高手有什么不同吗?说具体点。
生:为了把魏叔叔写好,我采访了他的爱人何阿姨。(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何阿姨说魏叔叔很爱看书,一有空就钻到书堆里。我又采访了魏叔叔的女儿,女儿说爸爸很幽默,家里发生什么争吵,他总以幽默的语言来化解。这几天,我经常到魏叔叔家去串门,留心观察他,并把他写进了日记。我对写好魏叔叔更有信心了。(师带头鼓掌)
师:真聪明,不但直接观察魏叔叔,还懂得去采访魏叔叔的家人,这是了解一个人的好方法。而且她还把这些都记在了日记里。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这样的好习惯,把平时积累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谁再来交流一下? .
生:我要写的是表妹小慧,她做事有耐心,心灵手巧。围绕这两个特点,我收集、选择了两件事来写。一件事是她和朋友一起堆沙石,只有她一人坚持到底,堆出了完整的城堡;第二件事是她会用毛毛草编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向她请教过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从刚才大家的交流当中,我听出来了,同学们能够选择身边不同的人来写,有写邻居的,有写小表妹的,还有……
生:自己身边熟悉的人。
三、指导写法。
师:说得真好。这一点,你们做得真棒。大家通过课前的观察、采访,都能围绕人物的品质、特点(板书:品质、特点),收集到了一些具体真实(板书:具体、真实)的事例,这样我们的文章就有内容可写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更丰满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来把人物写鲜活这个问题。回忆一下,平常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众生: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生:要选准方法。
师:对了,我们要选准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板书:选准方法、细致描写)刚才有个同学说他要写一位叔叔,这个叔叔非常幽默,那你准备抓住什么来表现他的幽默?
生:我准备抓住他平时的语言、动作来写他的幽默。
师:对,要抓住语言、动作,还有神态。也就是说,写文章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更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来选准方法。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大家选准方法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选准方法之后的细致描写。只有二者合二为一,写出的人物才可能是鲜活、生动的。
[1] [2] [3] 下一页
四、师生表演。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样吧,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来感受、体会一下,好不好?(生答“好”)罗老师前一段时间在上海学习了半年多,半年多没有见家人和自己的孩子,心中真是很想念他们。“五一”到了,我的女儿坐着火车到上海来看我,还要玩几天。谁来和我配合一下,演演我的女儿?
众生:我、我、我…… 师:就你吧,漂亮的大眼睛,和我女儿一样。
(一女生到台上来,和教师一道表演。)
师:好,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女儿。我这个女儿从小是跟她姥姥长大的,在家是娇生惯养的。我心里着急呀,孩子不能这样娇惯呀!我打电话对家里人说:现在她也长大了,这回来上海,让她一个人坐火车来,谁都不能拦着。这天,我早早地来到火车站,等那趟火车。(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左等右等火车都不来,火车晚点了,晚了一个多小时了。罗老师这时候多么焦急呀。火车终于来了。看着黑压压的人流往外涌,我是急切地寻找。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我女儿,我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我们俩就来表演一下这个情节,好不好?(上台的女生说:好。)
师:我们俩不是专业演员,我们起到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你们大家要看我们表现的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要选准方法,在仔细的观察之后,进行细致描写。
(表演开始。师、生各站一边。教师急切地上台。)
师:(一边看表、跺脚,一边说)唉呀,这怎么搞的,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这火车怎么还不来?唉,真是急死人了。(不停地看表,用手指点手表)唉,你看看,你看看!(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这火车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吧?唉呀,我的孩子还小呢,这要是……唉呀。(突然向远处看)火车来了!(手搭凉棚)这么多人,陈陈,我的陈陈在哪儿呀?
(学生上场,手搭凉棚,作四处寻找状。)
师:(不停地往上跳,找人)我的陈陈在哪儿呀?(突然激动 起来,张开双臂向学生跑去)陈陈——陈陈—— 生:(也张开双臂向老师奔去)妈妈——
师:陈陈——
生:(师抱着生转了一圈)妈妈,我想死你了!
师:(摸着学生的头)长高了长高了,长得更漂亮了!(说着 又把学生抱在怀里)妈妈真想你呀!(生鼓掌)
师:好了,刚才的情节表现了母亲的什么?
生: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真挚的爱。
师:这就是母爱。通过这么一个情节,表现了母爱的炽 热。你准备选用什么方法来细致描写呢?准备抓住罗老师的什 么来写?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的动作来写。她是踮着脚尖,手挡 在头上,眼睁得大大的,向远处望,十分着急。
师:说得真好,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我也准备抓住罗老师的动作来写,从她不停地看表、 走动、跺脚,可以看出她非常着急。
师:非常好。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在等火车时的语言来写。那时候她 不停地叹气,嘴里还说:“火车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怎么还不 来呀?”她非常担心女儿,怕她出什么事。
师:哦,罗老师当时把这话说出来了,其实这也是老师当 时的—— 生:心理活动。
师:很好!请继续。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刚见到女儿时的动作来写,她刚见 到女儿时紧紧拥抱着女儿,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师:罗老师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还不能细致地表现出一位 母亲对女儿的感情。同学们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但是这个想 象要在合理、真实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应该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把母亲这种焦急的心情,把母亲对孩子的爱,通过恰当的方法、细致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五、合作口述。
师:这样吧,我们四人一组合作,把刚才看到的那一幕描述一下,好不好?(生答好)既然是合作,就有分工,可以一个人说动作、神态,也可以一个人说罗老师的语言,一个人说罗老师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有一个人总协调,看看他们说得是否细致生动。下面我们合作开始。(学生分组活动)
六、学生反馈。
师:我来给大家一个开头。“火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只见罗老师……”
(教师指名一组到台前说,教师和那个表演的学生再到台前边听边演。)
生1:火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
生2:罗老师眉头紧锁,她低头看了看表,焦急而忧郁地看着火车开来的方向。她跺着脚,在站台上走来走去。
生3:还小声嘟嚷着:……
生4:“唉呀,真急人,火车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
生2:罗老师额头上早已渗出了汗珠,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生3:她心里还犯起嘀咕—— 生1:可千万不能出事,这可是她第一次出远门。
生3:“呜——”一声汽笛声传人罗老师的耳朵,火车终于进站了。黑压压的人群从火车里涌了出来。
生2:罗老师焦急地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瞪大了双眼,努力寻找自己的女儿。
生3: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她的眼帘…… 师:这时候,你们再看看我的眼睛和面容……
生1:眼睛二亮。脸上挂满了笑容。 师:(边做动作边问)然后呢?
生2:挥舞着双臂大声喊道:…… 生4:“陈陈,陈陈,妈妈在这儿呢!”
生2:陈陈也看见了妈妈,她奔向罗老师。母女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罗老师抱着陈陈转了一圈。
生3:陈陈激动地说::“妈妈,我想死你了!”
生2:罗老师爱怜地拍着姑娘的头,亲切地说:“乖宝贝,妈妈也想死你了!快让妈妈看看长高了没有。”
生3:母女俩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之中。(全班掌声)
师:哎呀,说得真是太好了!没想到同学们想象力这么丰富,把老师一头冷汗都描述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已经融人到情景当中去了。谢谢大家,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说)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写人要围绕人物的品质和特点用具体的事例来写,以后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另外,我们要想写活人物,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根据人物的特点,选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人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写人作文的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