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放下的散文通用20篇

也许,飞只是一种幻想;也许,飞只是一种奢望。小编收集了飞的幻想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182

作文

1000

花的岁月散文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开,不等容颜烂漫,也不等我的好好欣赏,便被接连的几场大雨给冲散了,然后风也跟着打了几个滚子,这些美丽的清魂彻底凋谢了,梦浅了,心淡了……

还有什么值得去留恋?是地上的余香,五颜六色的碎落花瓣,含着岁月的细腻,静静地等待整个世界的葱葱翠翠。

唤醒的翅膀朝圣生命的风尘仆仆,魅力在拼搏中赢得青睐的目光,没有长足的依然想要去远行,更何况我还有一双脚步,不要停下来,年华就是一眨眼的距离,喘息之间枫叶跟着红了,你不长吁短叹岁月醉了……

花开花落昔年同,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与花之间是思想与灵魂的交替,你可以爱我,但是不要等我。

没有花的岁月不知道有多么的枯燥,干巴巴的就像一张皱了的纸,生活估计也丢了精致。

美,就是这个样子,没有距离,只有彼此的欣赏,真的喜欢,瑕疵都是宠爱。

有谁知道那些落到地上的花瓣是怎样一种情愫?如果你肯俯下身去就会听到喃喃细语,我走了只是为了来年春天牵着你的手,那时节你一定要好好地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席慕容散文读后感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1400字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树叶在告别树枝的时候,只来得及作短暂的告别。她在那一瞬间里快速飘落,在和绚的秋风中作了几个潇洒的自由翻转。

树叶一直把泥土看成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她从春天寻找到夏天,最终在秋的季节里完成了自己的宿愿。

树叶把树枝看作是自己今生最爱的人。她知道,自己不是个要求完满的人。可对于爱情,她总是想方设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完满。但是,让她赖以生存、充满希望的树枝上,不仅仅只有她这一片树叶。树枝说,他的爱,属于众人,而不仅仅只是属于她。

树叶是个爱幻想的人。在这之前,她用自己并不单纯也很实际的心猜度了几百上千遍,猜度着如何才能使自己毫不介意、没有痛苦而且很幸福地生活在树枝的怀抱中。

树枝对树叶说,今生他很幸福。他习惯了在每一季拥抱与呵护不同的树叶。那种眼花缭乱、赏心悦目凝视的快感,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

树枝的生活因为树叶一季又一季地来去或灿烂或黯然。只是,那份最初的神伤也因为太多的惊异与新奇而渐渐被轻描淡写。

树枝从不否认自己的世俗,但也不承认自己的花心。他想,既然上天给他一个完满的拥有,就应该习惯这种爱过一季又一季不同树叶的生活。

树叶生活在树枝的怀抱中,感到自己是卑微的。她无法拿“永远”这两个字来要求树枝,甚至来要求自己。她知道自己孱弱的灵魂,经不起太长久的等待。在很多痛苦的轮回中,她早就弄清了事物的本质与根源。就像,她已经清楚地知道她在春天到来在秋天离开一样。没有什么能期待永久的,除了那份永远只能埋葬于心灵深处那恒古不变的爱恋以外。

树叶知道,有些爱就如空中楼阁,经不起太长的期待,因为美丽,所以只能幻想。但这并不妨碍她把这份爱当作是一份纪念,深埋心中。以免以后,还有太多卑微的灵魂会来嘲笑她当初的信仰和执著。

树叶喜欢秋天。一切虽不能完满结束,但毕竟还是一个结束。树叶告诉自己,在深秋落下的最后一片树叶将会是自己。不再青绿,而是变成金黄色的焦灼。与树枝的告别,也不需要太多的仪式。点头、飞舞。不再拥抱,不再亲吻。算是最后一次约会。

扑向泥土的刹那,树叶还是微笑了。她开始喜欢秋风的味道,有种淡淡的成熟,夹杂着一丝苦涩的甜蜜。还有,即将拥她入怀的泥土,他的气息也是这般温馨。

幸福,在这一刻悄然而去亦或又再次降临。树叶儿渴望每一次激—情拥抱过后的甜蜜,犹如带着短暂的爱情放弃了最初的希冀与最终的遗憾。

我不是你最初的选择,却是你最终的归宿。泥土张开双臂热情迎接着树叶。树叶儿把自己一半的气息永远地留在了树枝上,然后义无反顾地扑进泥土的怀抱,与他重合,成为泥土生命里的唯一与全部。

树叶和树枝的爱情故事,永远都属于一季。风来了,也就吹拂起那么一点点余味。

岁月说,时间是一个很残忍的东西。它可以让所有来不及告别、来不及相爱的人拥有更加浓烈的回忆。它会让人带着一些残忍的记忆作深沉状遥想当初绝望过后的颓败。

树叶说,要感谢树枝,让她学会了成长;树叶还说,要好好爱着泥土,让她拥有了真爱的感觉。

树叶的这一生,爱过两个人。一个是树枝,是初恋,所以是青涩时的苦闷与成熟后的茫然。另一个是泥土,他是树叶最终的港湾,因为只有他那颗博大而包容的心能承载得起树叶无法再付出太多爱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闲着没事找乐子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2500字

全文共 2374 字

+ 加入清单

平庸他们家水族箱里的热带鱼品种不多,只有绿河豚、黑魔鬼、象鼻子这么几种造型奇特、性情怪异、游姿优美的古代类热带鱼。

这几种古代类热带鱼,几亿年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化,形态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可以说是热带鱼种类当中比较突出的活化石。

平庸之所以喜欢养古代类热带鱼,说白了,并不是要去探索什么古代类热带鱼的根源和奥秘,只不过就是他的一种潜在的怀旧情结,在他的心灵深处作怪而已罢了。

那天晚上,平庸悠闲地坐在水族箱跟前的小椅子上,默默地观看着热带鱼争吃红线虫的时候,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阵雷鸣般的鼾声。

咦!谁跑到我家院子里来睡觉了?真是胆大包天,怎么连点王法也没有了。

“哎!老婆,咱家院子大门锁上了没有?”

平庸心里这么寻思着,就转过头去问坐在沙发上看书的慧娘。

“早就锁上了。”

慧娘连头也没抬,一边看着她的书,一边回答着平庸。

平庸满腹疑问地站起身子,寻思着,锁上了怎么还有人在院子里睡觉呢?便站起身来,走到屋门前,伸手开开屋门,来到小院子里一看,他笑了。

“吓!原来是这个大耳朵睡觉打呼噜。有意思。”

平庸嘴里这么嘀咕着,便转过身来,回到了屋里。

慧娘见平庸进了屋,抬起头来白了他一眼,说:“谁有毛病跑到你家院子里来睡觉,真是的,怎么想的呢。你的大耳朵最近这两天只要睡着了就打呼噜。可能是让我都给养的太胖了吧。”

慧娘说完,便低下头去又继续看她手里的那本百看不厌的周公解梦。

“小狗睡觉也打呼噜,音声还这么大,简直和人打的呼噜一模一样,真是挺奇怪的啊!”

平庸一边看着看书的慧娘,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就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

慧娘放下手中的周公解梦,抬起头来看着平庸,嗔怪地数落着说:“你的大耳朵就是这个样子,你这个人是个怪癖,养的小狗也就怪了点呗。”

慧娘的不满,平庸装作听不见。他微笑着从沙发上站起身子,又坐到了水族箱跟前的小椅子上,继续看他的热带鱼吃红线虫。

这个时候,大耳朵跑到了屋门前,用它的两只前爪子使劲地敲屋门不说,它还吱吱吱的娇声地朝着屋子里使劲地叫唤了起来。

“你的大耳朵就是听不得你一点动静,只要听到你的动静,它就急坏了,你赶快带它到外边撒撒欢,玩玩去吧。”

平庸没理会慧娘的话茬,他笑着站起身子,开开门就把大耳朵放进了屋里。

大耳朵是一条黑白花法国斗牛犬,性情灵慧,顽皮。身体粗壮,长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全身的毛又短又粗,短短的尾巴摇晃起来就像个指南针,两支蝙蝠翅膀似的大耳朵竖立着,挺好看的。这个胖乎乎的小家伙,让人看着就从心里头觉得挺舒服。

平庸十分钟爱他的大耳朵,大耳朵能用声音、动作、姿势和表情来表达它的喜怒哀乐。

大耳朵把平庸当作了它的首领,它天天都逗得平庸笑哈哈地忘了生活当中的一些烦恼。

说平庸养狗,那还真是冤枉了慧娘。说慧娘喜欢养狗,倒不如直白地说是因为慧娘爱平庸而不得不养这条小狗,爱屋及乌吗。

日常生活当中,因为大耳朵,慧娘有时候朝平庸发发脾气,那也是有情可原的事情。

自从大耳朵来到平庸他们家里,平庸的任务,就是每天一早一晚地领着大耳朵出门玩玩。一天两顿饭,清理狗屎狗尿,给狗洗澡,等等琐碎的事情,早就成为慧娘的日常工作了。

平庸从小就喜欢狗,就喜欢养狗,因为他觉得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依恋性,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相比的。

这些年来,平庸养过的那一些小狗,从来就没有一条小狗咬过人。小狗给他带来过许多温馨,给他带来过许多温暖,给他带来过许多童趣,当然了,小狗也给他带来过许多麻烦和气恼。

前些年,平庸他们家在南关居住的时候,院子挺大的,他养狗的最高峰时期,一共养了七条小狗。

第一条小狗的名字叫‘无聊’。

那几年,平庸的生活和工作都挺无聊的,他吃饱了,喝足了,闲着没事就好跟小狗们玩。

第二条小狗的名字叫‘调皮’。

小狗天生就是个不甘寂寞的小精灵,它一旦闲着无聊的时候,就要调皮。其实,不调皮的小狗也就不好玩了,不活泼的小狗也没有什么意思。

第三条小狗的名字叫‘讨厌’。

小狗一旦调起皮来,往往会弄得人们哭笑不得,啼笑皆非。但当小狗玩疯了,撕咬坏了家里的一些贵重东西的时候,那也是挺遭人讨厌的。

第四条小狗的名字叫‘挨打’。

整天在家里调皮捣蛋,败坏东西的小狗,不被一时气恼的主人打那么几下子,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五条小狗的名字叫‘难听’。

小狗挨了主人的打,它不大声的吱吱吱地使劲叫唤着给主人听听,那就奇怪了。

第六条狗和第七条狗,是平庸同时抱回家里来的二条京吧狗。

公的叫‘宝宝’,母的叫‘贝贝’。二条小狗合起来就是平庸的小宝贝。

那几年,平庸他们家满院子里都是狗,一群小狗整天相互打闹,吱哇乱叫,天天累得、烦得慧娘一天到晚怨天怨地的埋怨平庸,时不时地就好朝着平庸吼叫:“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嫁给了你这个不务正业的狗丈夫,这是过的什么日子啊!”

那一群小狗整天惹祸得左邻右舍那些大姨大妈都不高兴,纷纷议论着说:“挺好的一个小伙子,最近怎么就变成了狗贩子。”

慧娘高兴的时候,什么活儿都愿意替平庸干,平庸下了班回到家里就轻松一些。慧娘不高兴的时候,平庸下了班,进了家门,那就得要为了那些可爱的小狗忙得不可开交了。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为了家里的生活实惠一些,小日子过得安逸一点,前两年,平庸夫妻俩不得不忍心卖掉他们家那套大宅院,购买了这一套周围环境都挺好的小房子来居住。

客观条件不允许了,小狗当然也就养不多了。

其实,就算是平庸他们家现在的房屋和院子大一些,他也不会像年青的时候养那么多条小狗来玩了。

他现在经常好跟慧娘说:“你看我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要是再惹得老婆不高兴,弄得左邻右舍的人都跟着心烦,整天累得自己又不轻,那是何苦呢。”

去年,平庸内退了,没有什么能力到社会上去做点什么事业,从心里来讲,他也不想到社会上去挣什么钱了,可一个满头黑发的中年人整天憋闷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啊!那可怎么办呢?那就老实巴交地待在家里上上网,看看书,写写字,养养鱼,再弄条小狗来找找乐子玩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江堵口纪实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3300字

全文共 3217 字

+ 加入清单

1998年,长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我参与了长江赤壁堵口抗洪抢险的全过程。从7月5日至9月19日共76天,吃住战斗在抗洪一线,“9876”成了我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题记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在所辖江堤防线中,有一座山叫南屏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借东风、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山的一头伸向江中,滚滚江水绕山而过,显得地势十分显要。与南屏山相连的赤壁堵口,又名倒口,位于赤壁镇八把刀村境内。因历史上该堤段曾多次出现“倒堤溃口”而得名,该堤段全长3。11公里,是长江干堤最著名的管涌险段之一。

7月5日,长江水位32.17米,堵口出险。

长江赤壁干堤堵口堤段:在桩号334公里+92米处距背水堤脚八十八米范围的水沟与菜园内,发生十多个孔径大小不等并翻沙鼓水的溃口性管涌群。险情就是命令。在出险的第一时间里,作为指挥所指挥长的我,根据上级指挥部的要求,在三十分钟内,组织一百多人的防汛抢险突击队员赶到事发地,按专家预案投入抢护。主要是组织劳力抢运粗沙、瓜米、碎石等物资,采用三级配的办法,让管涌流出清水,然后安排人员二十四小时观察值守。

7月20日,长江水位32.61米,劳力上堤。

八把刀村是早晚双季水稻产区,进入7月中旬,正是一年之中水稻“双抢”的农忙季节。但在堵口出险的情况下,村民们还是顾全大局,一切以服从抗洪抢险为己任!在堵口3。11公里的长江堤段上,八把刀村五百多名劳力服从指挥所的安排,开始搭建哨棚、巡堤查险、驻守大堤。我与指挥所的同志一道,每天检查劳力到位、巡堤查险、值勤情况,组织对所辖堤段全天候拉网式检查,发现管涌等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抢险。对已出现管涌或散浸的地方,组织开挖人字沟,并采用粗砂、瓜米、碎石三级配处理。

7月26日,长江水位达32.90米,现蜂蜜状管涌群。

堵口地段发生蜂窝状管涌群四十多个。险情发生后,按预案要求,迅速组织三百多名劳力进行抢护,均采用砂石反压滤堆处理。根据险情发生的情况,管涌采用一定厚度的粗沙、瓜米、碎石三级配与采取一定厚度粗砂、瓜米二级配,其中,对水塘内三十平米的反滤堆的每层厚度约为一米,经过二十四小时的抢险处理,管涌出清水,险情初步控制。

7月30日,长江水位32.93米,抢挖人字沟防散浸。

针对干堤背水面及堤脚经长江高水位浸泡后,管涌散浸越来越多的情况,根据市指挥部的要求,组织驻堤全部劳力开挖人字沟,人字沟的大小深浅不等,视实际情况而定,但人字的顶点一般在出险的上部。八把刀村党支部书记乐平瑞,四十多岁,中等身材,消瘦的脸形;他在村民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当长江第三次洪峰来临的时候,他在大堤的迎水面内的家已经开始被洪水浸泡,但为了抢挖人字沟,他带着村民们晚上举火把夜战;火把、巡堤查险队员的手电光以及大堤上的照明灯光相互交织,三公里多长的防线灿若星河,蔚为壮观。

8月5日,长江水位32.96米,管涌群面积扩大。

管涌群扩大至八百多平方米,涌孔增加至六十多个,防汛形势十分危急。组织人力二百多人,抢运砂、瓜米、碎石采取三级配反滤。根据防汛抢险的需要,堵口地段又调上来了青山、小柏、芦林畈等八个村的近一千多名劳力,由指挥所调派使用。各村劳力由党支部书记带队,分地段驻扎在大堤堤脚附后近农户的家中。

8月8日,长江水位32.98米,管涌群发生变化。

针对2号、3号管涌群所发生的变化,当天组织五百人次采取加大反滤厚度处理,由一定量的粗砂、瓜米、碎石三级配应对,抢险劳力二十四小时抢险,保证有关抢险救灾物资能源源不断地运抵险堤险段。2号、3号管涌群共耗砂石二百多立方。并将4号管涌群原直径由一米多的反滤堆扩大到直径十多米。

8月14日,长江水位32.99米,对管涌群蓄水反压。

又一处管涌群又出现带沙,管涌向靠水塘一侧周边扩大,管涌群多次恶化、管涌面积已达一千一百平米。在此期间,为缓解险情,指挥部决定实施蓄水反压措施。8月14日十七时开时组织近千人次筑围堰,15日凌晨充水,至十五时,水位抬高零点三米(堰内水位二十四米)。经奋力抢险,险情得到初步控制。

8月15日,长江水位33.01米,搭建浮桥、抢运抢险物资。

对管涌及管涌群的抢险措施,主要是采用砂石反滤堆处理。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到位,林业部门组织抢险所需楠竹、木材等到位,电力部门负责抢险电力灯光架设完成。1号管涌群发生在大堤堤脚地势较低的洼地水塘,于是便组织以八把刀村民兵连长雷建武为组长的突击队用楠竹、术扳、铁丝等日夜搭建浮桥。浮桥建成后,保证了水陆两路的砂石料等物资经浮桥运抵管涌抢护现场。当天管涌险情发生时,由于浮桥不能延伸至现场,我便组织抢险劳力昼夜在齐腰深的水中抢险运料,直至险情基本缓解。为便于险情恶化后的及时处理,投入六百人次防汛抢险劳力在水塘中预先做好四级反滤堆,平水面,并在四周侧面铺土工织物布,将反滤堆扩大至三百多平米。

在紧张的抢救的间隙,也有抢救的村民们在私下议论:“白天我们在大堤上运砂石、巡堤忙碌了一天,这时刚刚端上饭碗,又遇上出险了!”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村民如是说。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个村民是周郎桥村的小朱;原计划在汛期举行婚礼,但由于后来抗洪抢险任务的来临才推迟了婚期。“我们哪里想到洪峰逼近管涌群又发生变化,一下子架浮桥,一会儿又抢运砂石料,真是累人呵”青山村上堤防汛村民说。“如果堵口成倒口,那我们的家园就毁了,因此,无论多苦,也值!”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向明接过村民的话。大堤上,抢险队伍里村干部们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村民们当然也不含糊!

8月16日,长江水位33.03米,迎战长江第六次洪峰。

3号管涌群出水量加大,并带大量细沙;及时组织抢险劳力二百人次,加大反滤堆,使反滤堆范围扩大到二百多平米。针对长江迎来第六次洪峰,水位上涨速率加快,险情不断恶化的实际情况,指挥部根据技术人员要求,决定再次抬高反压围堰水位。指挥所及时组织一千多人次投入现场抢险,以后又多次加固围堰蓄水,与此同时对险情严重的1号、3号、4号管涌群作局部反滤和增加石料压重处理,使9处管涌群的险情基本得到控制。

8月17日,1号管涌群四周出浑水并严重带沙,水头高出塘水面一米五,当即采取四级反滤处理,反滤堆下部直径三十米、水下深三米、水面以上直径八米、高一米七,使险情得到初步控制。

8月18日,长江水位33.10米,管涌群筑堰、大堤抢筑子堤。

水位再超历史记录,赤壁长江干堤达历史最高水位33。10米,险情不断发展变化,在上级要求组织四级反滤处理的基础上,为缓解险情,实施蓄水反压措施,筑围堰、反充水,控制险情。与此同时,长江水位基本与大堤持平,个别地方江水已开始上堤,指挥所按指挥部统一部署,在组织人力对管涌群及干堤背水面巡堤查险的同时,还要举全镇之力,并由市指挥部联糸部队官兵,调遣市直机关有关人员上堤,用沙袋装土新修高一米、宽若干米的子堤加固堤防。

我昼夜很少有时间合眼,堵口堤段突发事件不断,指挥所里与本人身上的手机玲声随时响起;关键时刻,我本人作为堵口指挥所指挥长,其”生死牌”立在驻防大堤上,人在堤在、堤垮人亡;其实,说实话,自己的生命早已置之度外。

与我在堵口参加防汛抢险的有一位副镇长黄传秀,身材不高,但很结实,他也是从上大堤起就一直未离开过岗位。

“黄镇长,你老公家是九毫堤村的,你自己娘家是石头口村的,都是这次沿江防汛的受灾区,你操心他们的情况吗?”我问她。

“我那里还能顾得上他们的事情,听说家里田地淹了几亩,但他们也都上大堤了!”她回答道。

“我们就一起再坚持吧!”。一会儿,她的背影就消失在抗洪抢险的人群中。

9月19日,长江水位33.09米,管涌群停止渗水、险情解除。

长江水位稳定回落,堵口9个溃堤性管涌群基本停止渗水,管涌群威胁基本排除。在98长江赤壁堵口险象环生的处境下,经过当地地方干群和部队官兵76个昼夜的奋力抢险,堵口战役终于取得胜利,真可惊心动魄、堪称堵口传奇!

“9876”长江赤壁堵口抗洪抢险的经历,对于我将永远刻骨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心中有古渡散文

全文共 2643 字

+ 加入清单

1

长汀,濒临汀江,算得水乡。

那年六月,蝉鸣如水,在叶间流洒下来。这是一年最好的时节,叶绿如染,天蓝如洗,花红如火,汀江边蒹葭青葱,碧翠如玉。

此时,还不是白露横江之时。

如果撑一只船,漂游在汀江上,看蒹葭连天;或者身着长衫,伫立水边,看白帆点点,鸥鹭灭没,一定有一种诗歌般的韵味。

可是,一切美好,在这一刻都停止了。

长汀的中山公园里,一声枪响,蝉鸣静了下来,鸟鸣静了下来,一切都静了下来。秋天,虽还远在天际,可历史的此刻却一片蒹葭苍苍,一片白露为霜。

一个书生,在一声枪响后,缓缓倒下。

他,就是瞿秋白,时年三十六岁。

2

是的,他走了,走得十分从容,可历史却一片鲜血淋漓。

那天,是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中共党史,无论如何也绕不过这个日子,就如大江绕不过高峰,就如帆船绕不过古渡。他站在那儿,如一座碑,一座灯塔。

他是第一个拿着笔走进苏俄的。

他是第一个撰写大量文字,介绍苏联共产党的。

在血雨腥风中,他更是以书生之躯,以柔弱之肩,扛起时代危局,主持武装斗争的。正是他拍案而起,登高一呼,从此,共产党人开始了枪杆子出政权的实践。从此,鼙鼓声声,金戈铁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红色政权在枪林弹雨里诞生。从此,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一路走来,走到今天,走出一个固若金汤的国防。

数遍历史,有几个书生有此气魄?

翻遍汗青,有几个翰墨之士有此胆力?

从此,历史风云激荡,翻开了崭新一页。

这一枪,同样让文坛落叶萧萧,落霜如雪。

他从政,更从文。他文采飞扬,一篇篇文字,如箭镞,如匕首,带着亮光,带着机锋,带着犀利和敏锐,刺向对手。他的杂文,善用典故,长于比喻,精于说理,和鲁迅杂文堪称双璧。在无数个风雨如磐的夜晚,他独坐在西窗下,在夜雨芭蕉声中,将一篇篇文章发诸报刊,犹如春雷。

文学巨匠鲁迅,成为他的挚友,交游之余,以翰墨赠送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殷殷之情,见于言表。郑振铎、茅盾这些文坛大家,更是与他把臂论文,盛赞不已。

在他死后,鲁迅在译《死魂灵》时,于灯下叹息道:“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是极相宜的。”

六十多年后,著名散文家梁衡在瞻仰瞿秋白故居时,写下一段话:“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

可是,他没有,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他,当时的乱世需要他,尚处于初起阶段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他。于是,他掸掸长袍,走出书斋,走向远方。

远方,风雨如磐。

远方,血流如海。

他微微一笑,走下门前的码头,上了一只小船,一直走向远方,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最终,在长汀的一声枪声中,化为一座碑,一座高耸的碑。

3

他是常州人。

常州,是典型的水乡,青花瓷一般的世界,就连雨也是天青色的。大概是山水的陶冶,是钟灵毓秀吧,这儿文化味极浓。走在常州的小巷里,走在古旧的码头上,看着夹着书本匆匆走过的男子和女子,都有着一种文化的韵味。

在常州的小巷走过时,任细雨如丝,漫空飘洒。这时,我总想,当年瞿秋白也淋过这样的细雨,也在这样的雨里夹着书本漫步走过吧。时间,弹指已过去了八十多年,他若健在,也已经是百岁以上的老人了。

可是,他的生命却静止在三十六岁。

照片上,他有着一种文静,一种潇洒,一种清秀,脸上映射着一种淡淡的书卷气。

他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人。

长于文笔之外,他擅长书画,更善于金石。他画过古松亭台、山人弹琴,笔法有四王余韵。他的书法得自颜真卿家庙碑,又融入龙门十二品笔法。他的金石印刻,刀工苍劲古朴,印文奇拙,为时人所喜爱。据载,郑振铎夫妻百年好合之日,他长袍飘飘,送去一小包,打开来,是三方田石印章,赠送新婚夫妻的。郑振铎一见,喜不自胜。

其人有白云的飘逸,有白莲的心志,不愧秋白。

他从常州书房走出,据说,门外有一条水,水上有一个渡口,名曰觅渡。渡口旁有一只船。今天再去,书屋仍在,可已陈旧,白墙青瓦,一如当年。

门前的那条河呢,流去了哪儿?

那船呢?那船上的艄公呢?还有——当年那个撩起长袍下摆,轻轻一笑,登船而去的书生呢?一切,都已经走远了,走向了岁月的那一边。

站在这儿,我默默的,默默地想象着他登船的样子。

他真的不像一个铁血壮士,他太文人气了,厚厚的眼镜,一丝不乱的头发,以及脸上不愠不火的淡定神色,还有眉眼间那淡淡的诗词味。他可以沿着古诗词去乐游原踏青,可以坐着一只小船观景,可以在“雨中黄叶树”的夜里,吟诵着平平仄仄的诗。

他唯独不适宜于走向血雨腥风。

可是,他偏偏走向了那儿。因为,一个国家已经风雨飘摇;因为,一个民族已危在旦夕。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每一个文化人精神血脉流淌着的基因。他掷下笔,挥手故居,挥手书斋,挥手门前的觅渡河。

从此,书斋里少了一个文人。

从此,征途上多了一位烈士。

4

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出人意料之处。他是文人,却以一种“趟雷”的精神,冲入枪林弹雨里。多年后,看见战斗影片中,有人以身滚地,引爆地雷,热泪盈眶中,我想到了瞿秋白。

他,就是这样一个勇士。

在尸山血海中,在共产党人手无寸铁的时候,他支撑危局,不顾生死,这和“趟雷”精神毫无二致。可是,他硬是趟开了一条路,让一个党旗帜招展,走过风雨,走向今天,并走向辉煌的未来。

他曾是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者,最后,却被留在了中央苏区。

当时,留在苏区,就意味着铁壁合围,意味着被俘和死亡。他毫无怨言,留了下来,辗转向前,直到被俘,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有着生的机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他死前拍照,侧步站立,态度从容,安详,一如当年走出书斋,脸上仍有着淡淡的微笑和淡淡的书卷气,有着一种淡定和安静。

最出人意料的是,他留下《多余的话》,深刻地解剖自己的灵魂。他是党的领袖,更是一个真实的自己——瞿秋白。

5

他曾写过一句名诗:“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是的,他带来了春色,带来了绿意,带来了鲜花和芳草。

可他,却没有看见“万山红遍”的壮美,没有来得及欣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阔,而是在盛夏,在六月的蝉鸣声中,静静离开,

在六月的二十八日,他走出监狱,一直走到中山公园,抬头看看天,天蓝如水;看看远处,青青草色一直铺展到天边。他轻轻一笑,对行刑人员道:“此地甚好!”

然后,他面朝北方,盘腿而坐。

一声枪响,一地白霜,飘落在历史深处。

多年后,梁衡先生写了一篇纪念瞿秋白的著名散文,题目名为《觅渡,觅渡,渡何处》。其实,在瞿秋白走出书斋,走下码头,走上觅渡河的船上时,他已不再觅渡,而是走向心中既定的目标。他的心中,本就有一个古渡,在白净的阳光下,一直延伸向民族的良心,亿万斯年,永不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秋的礼赞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2400字

全文共 2327 字

+ 加入清单

最先告诉我们秋天到了的不是日历牌,而是红枫和银杏树的叶子,是那满山的绿叶、黄叶与红叶组成的七彩斑斓的彩色画卷。

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是泉山森林公园,其山上有一大片银杏树,在银杏树长势茂密的沟沟坎坎里,夹杂着几十棵红红的枫树,两种树的叶子都是扁扁的,银杏叶像一把把展开的小扇子,红枫叶倒像是一只只美丽的红蝴蝶,两种树叶的纹理都很清晰,就如同人的血管一样,特别是对着太阳一看纹理粗细搭配,错落有致,煞是好看且特有风景。

我上中学时,在老家也有银杏树,我经常拣几片黄黄的叶子,把它夹在课本里当书签,自己觉得身价瞬间就能提高好几个档次,因为情调、儒雅、博学、诗情画意等词汇,总是与一些花草树叶缠绵在一起,在那几年里,我发现一些女同学,其中包括一些漂亮而又矜持的女同学都会高看了我一眼,一到秋天,她们就跟我要黄黄的银杏叶夹在课本里,我也愿意到银杏树下捡几片好看的叶子送给她们。

在今年秋天的一个秋风乍起、雨丝连绵的下午,我踏进了森林公园里那片银杏与红枫混杂的树林,真没想到,我会在那个瞬间被这片美丽的景色惊呆了,那一刻,我确信自己走进入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如梦幻般的仙境,充满着诗情画意,走进了一个火红与金黄两色密不可分又交织缠绵的童话世界。

仔细看去,这成片的红枫与银杏树如同是一个个披着火红与金黄薄纱的美丽仙女,半空中随风飘落的片片树叶就像仙女们放飞的红、黄蝴蝶,地上堆积着厚厚的火红、金黄的落叶,就像一幅温暧的两色毡毯,我顿时想起刘禹锡在《秋词》中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秋天到了,秋风、秋雨、秋叶以及昨夜的露水与凉风,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真的走近了我们。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瑟瑟秋风蹂躏了野草,滴滴秋雨凋谢了百花,片片落叶放飞了浓墨重彩的秋色,那一片杏黄,一片枫红,异常夸张地渲染和放大了整座森林公园后面那座大山,漫山遍野都是秋的萧瑟与神秘。

真地想不到,在山顶的一棵红枫树下,竟有人在吟诗。那吟诗声高低错落有致,跌宕起伏,虽然我没有看清其貌,但我听出那是位男性,因为他那富有男人魅力的磁性嗓音,让我感受到了他一定是一位既张扬又稳重、既幸福又沧桑,而且应该还是个极有故事的男人。

狂热的汪国真时代早已过去多年,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小资男人与女人偶尔会写上几笔抒发一下情怀,但不管男人和女人,现在写诗吟诗的人确实不多了。

我站在一棵离他既近又僻静的老银杏树下,及其认真的听着,那诗句随着秋风忽远忽近地刮进了我的耳畔。

诗曰:

落叶是秋天最美得语言

将一抹诗意传递在季节的眉间

用淡淡的笔墨芬芳着流年

在一纸清欢里独自聆听寂寞的呢喃

掬一袭如水的温婉

抚慰一地落叶的幽怨

我带一朵火红的期盼

送到你在远方站立的窗前

诗写的很美,经他的口中流出的每个字符,都有着非常迷人的韵味和感染力。

听着那朗朗上口与高低错落的朗诵,看着这叠嶂的山峦与秋色,我突然感到,这满山交织栽种的红枫与银杏树和它们的叶子真是太美了,美得使人炫目,美得使人陶醉,美得令人流连忘返。它们由春天的抽芽、发叶,到夏天的墨绿,再到秋天的发红发黄,飘飘洒洒的落地,循环往复,乐此不疲。我想树叶原本是不想离开树干的,但一夜秋风起,万树落叶飘,大概是风太有磁性和吸引力了,风来了,叶就想挣脱树的羁绊,顽皮地随风一起嘻戏起舞,风走了,可叶离开母体之后,再也无法回到那为自己提供营养的怀抱,无奈只有被风抛弃之后暗自神伤、悠悠落地、静静安眠,最后潮湿腐烂,回馈与滋润了大树母亲。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把那秋天落叶与树的关系刻划到了极致。

我爱秋天,因为秋天不冷不热,令人舒适惬意,神清气爽。秋风、秋雨、秋叶可能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三角组合。秋风吹起秋叶时秋叶在飘,秋叶伴随秋雨时秋雨在飞,没有风,叶不会飘,没有风,雨不会飞,没有雨,大地不会湿润,没有雨,万物不可重生。没有那秋风秋雨中飞舞的黄叶红叶,风会显得无聊,雨会觉得寂寞,只有把秋风秋雨秋叶完美的收进一个镜头,才是真正精彩纷呈的秋的世界。像我今天这样,能在瑟瑟秋风中冒着丝丝秋雨,在银杏红枫树林里伴随着飘舞的落叶行走,那惬意、那愉悦、那情调,岂能是神仙可与我相比。

有人认为秋天是伤感的季节,是无奈的季节,是万念惧恢的季节,是沮丧落魄的季节。因为秋天收获后就很难再看到绿的树、绿的草、绿色的世界,出现在你眼里的满是百草的凋零、万木的萧条,还有那脑人的漫长冬季。

但我喜欢秋天,我天生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秋的情结,在秋那黄黄的天际下,阳光也变得温柔,月光也变的暧昧,花也从夏眠里醒来,虽然离冬天不远了,但她们还是在尽情地向这个世界展现她们最后的妩媚与娇羞。

我喜欢秋天的风,秋风刚来时悄无声息,就跟夏天没有跟我们打招呼就不辞而别一样,吹到脸上身上柔柔的、爽爽的,有时它也会雄浑恣肆地耍些脾气,也会肆无忌惮地抓起地上的秋叶抛到空中,使它再飘飘撒撒地落到地上。但这一切来得自然、来得从容。我们忘不了是它吹散了日头的骄横拔扈,也吹走了炎热,吹走了酷暑,吹走了人们压仰了一个夏季的浮躁与烦闷。

我喜欢秋天的雨,秋雨来时是那样小心、那样缠绵、那样富有诗意,那雨丝软软的、凉凉的、特有人情味,因为在夏季闷热难耐的时候,是秋雨为我们带来了凉爽、舒适和惬意。

我喜欢秋天树上的红叶黄叶,喜欢看那轻轻的、悠悠的、不带一丝声响而又漫天飞舞的落叶。秋叶就是这样低调,它从抽芽、放绿、发黄、飞舞、落地,周而复始地踏着那无怨无悔、永不疲倦的节拍。

在秋的季节里,让我们走到秋的野外,看着秋的色彩,拥抱秋的斑斓,伴着南飞的大雁,嗅着金桂花的芳香,感受那煞是好看的红枫树与银杏树的红叶、黄叶、绿叶组成的五彩缤纷的唯美图画,感受这丝丝凉意和秋的浓重气息,感受大自然恩赐人类的这一特有的景致、风韵与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散文是非常不错的,写得非常有诗意,写法也非常新颖,今天我看了朱自清的《春》,感觉还很好呢!

这篇文章先是写草,我觉得写草写得最好的一句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写出了春的忽然到来,小草在无声无息中长了出来,说明了春来到了,到处都是,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

下面,就是开始写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叫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携带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双眼,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段把花丛中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第一句,我感觉写得最好,由于这一句话把桃、杏、梨这三种树描绘得简直跟人一样,在这一段里作者还用了不少的修辞手法。

最后就是最经典的一段:雨是最一般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一段我觉得是整篇文章中写得最好的一段,也是大伙常常模仿的一段。这一段描述用的修辞办法也不少,让看的仿佛也身临其中,屋外下着蒙蒙的细雨,密密斜斜的交错着,远处的房子上笼罩着一层薄雾,到处都是绿色。晚上,点上了灯,光芒在黑夜里变得很孤单,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大伙都在干我们的事情。朱自清的这篇文章,仿佛把大家领进了春的世界里,仿佛把一副春景图展示在大家的眼前,所有让一副春日的情景在大家眼前跳动

朱自清的散文很好,我还要多找一些来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来自童年记忆里的美妙味道——豆腐脑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1700字

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都很喜欢吃豆腐脑,一直都很迷恋它细腻纯白的样子和滋润爽滑的口感,当然还有那绵厚醇美的香味。豆腐脑的吃法很多样,若吃咸味的,加入一点切得碎碎的榨菜末,撒几粒葱花,再倒几滴麻油,若喜欢辣味,便来一点辣椒油。用小勺轻轻搅拌,把榨菜、葱花和油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再舀起一勺送入嘴里,连同驻满口鼻的香味一同滑入腹中,那感觉,一个字:爽!还有一种吃法便是吃甜的。这就更简单了,只是将豆腐脑盛出来,不加任何作料,一眼看去,纯净无瑕,如同凝脂般的肌肤,一见便顿生食欲。再洒上一点糖,拌匀之后,待糖全部化在其中再入口。此时,是完全别于咸味的另一番感受――豆腐脑的原汁原味一齐散发出来,逼迫着你加快节奏,非一鼓作气完成不可。

很长时间都沉醉在甜味豆腐脑中不能自拔,享受那份润滑,享受那份真味。后来也接受了咸味,甚至于辣味,在那样的畅快淋漓中,挥洒着英雄般的豪气,于是,豆腐脑在我的饮食生活中得以完整。这是二种完全不同的境界,面对那甜味豆腐脑容易让人联想到温婉多情的江南少女,娉娉婷婷,无一丝杂质,正是美艳如花娇似水,品尝时必是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宁静与矜持;而那咸味豆腐脑却如同魁伟粗犷之北方大汉,叱咤风云间,直杀得昏天黑地,热汗飞扬。二种味道,二种情趣,二种人生。

对豆腐脑情有独钟,不仅源于它的味道,更是源于对过往岁月的感念,对童年生活片断的珍藏。记忆中,小时候常常去早市上买早点,而卖豆腐脑的地方是常常要光顾的。拿着一个瓷缸,到摊位前排队。装豆腐脑的是一个特别大的缸,当时总有一个问题解不开,这么大,是如何抬到这里,且里面还装着满满一缸豆腐脑呢!至今仍是一个谜。

卖豆腐脑的是一个姓钱的老奶奶,体形肥胖,如同立在大缸边的另一个缸,圆圆的,壮壮的。打豆腐脑时,我真担心她会一不小心摔倒,但终究没有,她的重心似乎很稳,左右转动着,像一个球。钱打豆腐脑的技术很是高超,要论级别,大概也是“特级”吧。一个小铁勺,大约手掌大小,不知是被哪个高超的铁匠敲得薄如蝉翼。豆腐脑是论勺卖的。所以,每当她一勺下去的时候,我那小小的心便莫名地紧张起来,似乎也在和她一起在舀,在用力,心里在念叨:用力些,再用力些!深些,再深些!可是,她总能贴着豆腐脑的表面作精彩的表演,不轻不重,不偏不倚,毫厘不差,每一勺都恰到好处。那勺在她的手上像是安装了感应器似的,切入得精准,滑动得平稳,收起得及时。看起来是满满的一勺,实际只是紧贴着铁勺的薄薄一层,充其量也只是半勺而已。并且,速度极快,就像是在激流中自由驰骋的船夫,驾轻就熟。这不禁让我想起大诗人阮元的诗作,“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看来,她是深得其中之奥妙,这不深不浅的火候已被她演绎得登峰造极了。待轮到我买的时候,眼前满满一缸诱人的豆腐脑,空气中满是豆汁的香味,那味道沁入全身每个毛孔,及至血液,恍忽中竟想着跳进去吃个够。

端着买回来的一瓷缸豆腐脑回家,分到每一个碗里,一家人分享。每人能尝到一小碗,也就几勺的功夫便结束了。每每都觉得不过瘾,于是开始期待着第二天再次享受那美味。那时,小小的心里存着的大大的梦想竟就是能痛快地吃一顿豆腐脑,吃撑为止。至今都难以忘记那绝美的味道。如今,去过的饭馆很多,尝过的珍馐不少,但从来没有哪一种菜肴比儿时吃的豆腐脑味道更美。这大概就是物以稀为贵,少吃多有味的道理吧。我想,更重要的还是那豆腐脑里蕴藉着我的童年,沉淀着过往的岁月。

童年是什么呢?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而是由一个个记忆碎片构成的印象,这些碎片有时是一段影像,有时是一个物件,有时是一种味道,有时就是一种感觉。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不可重现,不可复制,它是不可逆的,它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也是永恒的。珍视现在的每分每秒,便是为未来储蓄,明天的某个时刻会想到今天的某个影像,某个物件,某种味道,某种感觉,那便是一种快乐。而文字将这一切得以实现,所以书写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它有更远大的意义:为幸福奠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散文作品背影读后感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大部分的字很浅易,而且句子通顺,因此读起来能很快领悟内容。作者把文章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阅读期间,当父亲去买橘子的时候,令我非常感动,不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种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忆自己的父亲的背影,那种曾经面临分离的无奈和无可奈何的表情,那种永远也读不懂不可言状的矛盾心情。一个父亲的爱,就是这样,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我也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文章的主题是父子之间的感情。故事开始的时候,是描写父子处身于艰难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刚刚失业。办了丧事后,他们到了南京。父亲要在那里找工作而他度过几天后就要从那里回北京念书。在车站上,当作者看见父亲托茶房照应他的时候,作者心里认为他很婆婆妈妈。可是,看看父亲那么辛苦地替他买橘子,他的泪很快就流了下来。之后,接到父亲的信,令他想起父亲当时的背影。

读了朱自清的这篇散文,使我得到了一个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教学生读文章、写文章就是要教育他们怎么做人,学习语文就是让人更加懂得如何表达做人的道理,我们一辈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谛吗?这些也许是说给自己听的,但我更想让自己的学生懂得这些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林清玄,1953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读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而他的散文又带着些禅学的味道,看破俗世。

《无关风月》的布袋莲。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顽强。放羊的中年汉子的羊虽然将榕树叶和布袋莲吃得一干二净。可来年的春天,这生命意然又新生了!我喜欢:“当然,伤口的旧痕是不可能完全复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莲也不可能重生,不能复合不表示不能痊愈,不能重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与岁月的挫败,总有可以排解的办法吧!逝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哭泣的时间,一日又可能悄悄溜走。为丢失的哭泣,不如珍惜眼前的。

时间,人类最热门的话题。《一只鸟又飞走了》以一个孩子的戏话,感悟时间的可贵。令我感概万分的是:“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鹭鸶成行。”时间像鸟儿为谁停留,独属于谁。

《更恒久的价值》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更多的青年去追求时尚,不再珍惜过去的更朴实的东西,就这样被我们遗忘在角落。这世界虽然浮华短暂,但只要我们愿意坚持一些更恒久的价值,就会发现还是有许多事物愈久愈醇,愈陈愈香。如果我们细细发现,老人有许多旧东西是不愿意丢掉的,每一件物品中可能藏着故事或是还可以用,就算堆得满房子是,也不肯丢掉一件。

《喜悦的香》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挫折,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含笑,一种春天开的花,含苞花最香。它的花期很长,为人带来笑意。如果我们遇到了挫折,请像含笑一样,微笑面对。正如“愿我们也可以像含笑花,一年四季都带着微笑面对世界。”

林清玄一个用一生看人生,俗世的男子。他看破人生,感悟人生。

林清玄,禅学与散文的顶锋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在乎你的人从来舍不得对你太精明情感散文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奶奶出门从来不记得带钥匙和钱包,这已经成为全家集体调侃她的一大“典故”。

关键是她即使带了,也只是象征性的。她从不操心钱包里到底有多少零钱,买东西够不够用。因为每次出门旁边都有爷爷,买点心、去超市、逛公园,奶奶只负责赏景怡情就好。

一次,爷爷问她:“家里大概有多少存款你还记得不?”奶奶依然笑着摇摇头。

奶奶喜欢看书看报,一大爱好是看美女。凡是报纸上看过的美人照片,她总是拿个小剪刀仔细的沿边剪下,夹在她的笔记本里,闲着没事就看看,美其名曰“审美”。每天爷爷都上下午两次准时开报箱收报,把新鲜出炉的报纸放到里屋让奶奶先看。直到前不久爷爷生病要住院,临走前递给奶奶一张手写的纸条,上面工整地写着:“出门记得带钥匙,记得取报纸”,奶奶才恍然,原来报箱虽近在咫尺,自己却从没取过报纸。

其实,奶奶一直是美丽与智慧的化身。早年教书时,她带的班成绩总是学校第一。她曾同时教过语文、数学、书法、美术四个学科,教案一丝不苟,讲起课来魄力十足,可是一到家,奶奶好像变了个人,时常糊里糊涂,处处需要照顾。

奶奶喜欢戴手表,她说戴上后手臂上亮晶晶的,看着就欢喜。出门散步或者买菜,她总是第一时间戴好手表,再思考穿什么外套。每次一到家,她的第一个动作也是去里屋把手表摘下,再换上家居服和拖鞋。

有次我忍不住好奇问:“奶奶你手表的优先级好高啊。”

“习惯了嘛,一到家,就放松了。”奶奶笑答。

是啊,家是她可以放下所有戒备的地方,再也不用像手表那样有序的绷着指针。家里有爷爷,有她熟悉的环境,她也不需要时时戴着手表提醒自己。

奶奶是在乎爷爷的,只是嘴上从来不说。因为在乎,才会依赖,自觉收起自己所谓的精明,把一颗心踏实而彻底的交给那个人。

都说爱情里的女人都透着一股傻气,男人又何尝不是?其实谁都不笨,因为在乎,所以并不舍得对喜欢的人太精明。他们宁愿把自己坚硬的一面放在外面,在你面前,彻底放下所有戒备。

这让我也不禁想起我的先生。

刚认识隐隐感觉他对我有好感的时候,我们还在同一个大楼上班。有次我感冒了嗓子发炎,他偷偷买了润喉片,却不好意思直接下楼送给我,于是隔几分钟就发微信试探问我难不难受。

“有没有多喝水呀?”

“现在在忙什么事?我来帮你吧。”

“嗓子还疼么?”

“一会儿想吃什么午饭我去替你打来。”

看着这一连串看似平常的小关心,我在手机那头不由笑出声。

还有次我逛街时手指不小心被划破,他知道后,立马晚高峰坐地铁赶来,说是要给我送创可贴。当放下手机看到他从远处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的时候,心里觉得又好笑又吃惊。我所在的商场就有超市,买个创可贴还不是轻而易举?可他却绕路过来,这让我很难把他和那个工作中严谨而斯文的人联系到一起。那一次,我的心被暖暖地感动了。

我是个吃货,又天天手机不离身,一刷微博刷到些诱人的美食图片,就会自动艾特他。其实在我脑海里,艾特过后,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可他会默默地分类收藏,傻傻以为我最近就要吃到这些美食,于是有条件的自己学,没条件的就去搜索哪家餐厅有这道菜。

“其实我只是觉得看图片应该很好吃而已啦,别太当真。”有一次我调侃他。

“可是你艾特我了就表明你很想吃到啊,那就该让你吃到嘛。”他一脸无辜地说。

看着他笨拙的样子,心里好像已经吃到了这些美食一样。

其实这世上,谁都不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过人之处,可为什么总会出现遇到一个人后就完全没有抵抗力的时候呢?

因为在乎,所以拿你没办法,不能也不想用对其他人的方式来对你。

也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能唤起他心底所有的天真。

作为女人,我们当然需要坚强与自立,可你即使再强大再自立,在爱你的人眼里,也需要时刻被照顾,被捧在手心。这不是由你决定的,但你要懂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字的日记初中生散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大雁朝天际飞去的时候,天就笑了。

我从墓地回来,就成了诗。

在秋枫满地的地方数着地上的残骸,老树干低着头看着死去的孩子,用尽了力气想伸展开苍朽无力的身躯,从树枝里渗出了眼泪,我想用声嘶力竭的呐喊打破秋天沉寂的思绪,老树却大笑起来,其实,我明白它的苦痛。

从第一片落叶到最后一片,直到它们都腐败在大地的躯体里,幸福也许就会再来了。

我一不小心踩着了知了的声音,才知这里还有活物,我就想起了你,我的思念是蚂蚁排起的长长的队伍,时刻都为筑起坚固的巢穴面要准备远行,而不会像大雁那样为了躲避寒冷而匆匆逃开,因为这里是属于我的,或者我是属于这里的。

来自秋末的虫蚁赶在冬天来之前蚀去了老树,雨水灌注了老树的身体,像老树的思想,就那么似有似无地溢出来了,我还是在树柱旁守着爱,我不期盼着幸福,老树受不了知了声的挑衅和虫蚁善良的爱,终也倒下了,倒也成了让我不相信幸福的理由了,其实,有人告诉我,春天来的时候,我就到尽头了。

雨又下起来,老树又开始流泪,我不知道大雁飞去之后还存不存在,但它们终于不会回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这是结束,还是开始,老树的泪渐渐装满了我的身体,我如果有天承载不了,请看着我深蓝的眼睛,看着我的泪水和微笑的天空,大概你就感到我的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两位掌门人春天的故事哲理散文

全文共 2340 字

+ 加入清单

两位掌门人春天故事

程颐: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两首诗很短,只有28字。可能和现在的QQ个性签名或者微型博客差不多。加上程朱二人的身份,可以算是名人博客了。两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读书的,但是一般人读书就先背古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学很多的古诗,但是每个读古诗的人都先学《千家诗》;也有很多人连《千家诗》都没有念完,但是都是从前两首开始的,于是这两首诗歌便成为普及文化中的普及文化,众人皆知的文化。如果宋朝有博客或者个性签名,这两篇博文回复的人,转帖的,浏览的,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这样的两首诗可以用“异曲同工”来总结。程颐与朱熹,中国历史特别是哲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两位大哲学家,思想家。有着同样的专业,同样的思想基础,也应该有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爱好。他们都喜欢春游,都喜欢吟诗,具体就体现在这两首异曲同工的诗歌上面。

程颐的《春日偶成》记述了他在春天里发生的一件趣事。“云淡风清”的中午,他“傍花随柳”在河边散步。他的欢乐远远超过身边同龄人所能表现的程度,于是听见了“偷闲学少年”的旁白。

朱熹的《春日》通过描绘泗水河畔的景色,发出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高度概括。

两首诗都是春天生活的描绘,是游记,或者日记。都是大学者在外面散步时候的散记。或者是观察,或者是思考,或者是感悟。表现了学者的风范。在相似的爱好中,可以看见彼此统一的人格还有相互支持的思想体系。

于是有人开始探究诗作的原委。首先作为日记应该知道它们创作的确切时间。“春日”是立春那一天吗?可能是的,但也有可能不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两首诗歌都是春天写下的。但是春天,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春天,都是立春开始的。立春在这里即使不能当作确切的日期,也能算一个参考的日期,参考的时刻。在两位哲人一味地爱春,爱走,爱水之中可以看到更多属于智慧的属性。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仁者寿,智者乐”。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人生最高境界,但是并不能说明“智”就不如仁。仁是一种人格的量度,智是智力的量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现在人说的智商。智力量表是很多的,而且也相对权威,像威克斯勒,像比奈西门量表,在很多地方仍然作为智力的依据。但是人格量表虽然有,发展却比智力量表慢得多了。现在还是只能描述,不能比较。所以也不能说程朱二人就不仁,但是可以看到他们是真正的智者。智者的诗,也就应该用智者的眼光来看。

程颐诗歌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善用了类对偶的手法,“云淡风轻”写出了当时的环境,“近午天”点出来写作或者活动的时间。“傍花随柳”写出了游览路上的景色,也简单的交代了游览的路程。这两句话的信息含量之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程颐了简洁的诗歌还创造了两个成语,用来表示环境,景色,乃至是社会的气氛,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写诗容易,写成语难。在诗歌中创造成语的人屈指可数的,而在一首随意的“偶成”中,一篇类似于现在的微博类似于现在的心情的文章,日记的文章里面创造了两个成语,那不是高智商是什么?

朱熹的诗歌可能没有创造那么多的成语,但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也是众人皆知的句子。他的“万紫千红总是春”不仅仅是一句抽象的总结,“万紫千红”也具体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什么是景色?什么是视觉?其实人是看不到真正的物质的。看到的只是颜色。但是朱熹写的就是颜色!而且还有精确的数字说明,同时一句多义,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们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环境,却能让所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想起这样的诗歌,这是他们的高超归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当然,相同的专业同样的环境,也展示了不同的人生。

相比之下,朱熹的诗歌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一时新”中可以体现出来。要知道,事物平时都是量变的,外面的景物也是。第二天去看第三天去看和第一天去看到的景物肯定差不多。即使有一天叶子全打落了,还能见到地上的落叶呢。但是五天就是一侯,十天就是一旬,十五天就是一气,三十天就是一月。这样量变就积累了,变成质变了。“一时新”体现的就是这种质变。可以看得出朱熹有段时间没有出门了。起码得五天吧,快一个星期了。但是程颐是经常出门的,至少在诗歌中体现是这样。“云淡风轻“天天有,晴天,春天,都是这样。

其他的差别也就从这一点中来。也许是因为少出门吧,朱熹的散步是叫做“寻芳”的。他看春风是“等闲”地。朱熹的时间比较充足。但是程颐的“傍花随柳”是“偷闲”的。似乎就很紧张了,一会儿花过了,一会儿柳过了。可能又匆匆忙忙回家搞科研去了。“偷闲学少年”除了说他太高兴了,有没有可能是说他走得太快了呢?可能是因为朱熹出去的少,所以一次在外面的时间多,程颐出去的经常,所以一次就要不停地赶回来。

同时程颐出门是有伴儿的,至少是“粉丝”。否则没有人知道他多少岁,没有人会说他学少年。但是朱熹肯定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个人吧,他的思考就远一些了他敢用“总是”的词语来说他看到的东西。但是程颐呢,只用了“将谓偷闲学少年”,意思是说他的是别人的话呢,不是自己的,更加不是客观的东西。

在这两个即是好友又是关注友人的个性签名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对于自然的热爱,关于哲学人生的思考。

程颐朱熹是宋明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在江湖上也能算上是“掌门人”了。他们的个性签名也好,微博也好,也展示了掌门人应有的气度和胸襟。

他们写的都是日记,但是因为写了春天一日里面所有关于春天的特性,变成了咏春的作品;他们写的都是个人的感受,但是因为这样的感受包含了太多的普遍现象,成为了真实的哲理;他们写的都是身边的景物,但是因为景物包含了所有地方的春天,于是成了春天的故事。这也许就是王国维眼中的“大事业,大文章,大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你不是无可替代的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6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年少的时候碰到这两个字,会把幼稚和无知这两个词扔的远远地,理智又清晰地断言到:“怎么可能、一定不会”,这是一场神奇而又漫长的抛物线运动,起点或是终点都将逾越数年,可是等到过去十多载,头发与骨骼都长成了足够的分量,再次遭遇爱情,却被曾经扔的远远地幼稚和无知狠狠的集中了大脑。

就像年少的时候读红楼梦,总觉得宝玉和黛玉之间那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宝玉曾说他看到男子只觉得是污泥,看到女子只觉得清爽,尤其在她看到黛玉之后,那种油然而生的情愫深深的吸引着他去靠近黛玉,两人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个时候的他们,嘴里说的、心里想的都只有对方。

不管是黛玉或是宝玉,他们最后谁都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就在宝玉接受宝钗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黛玉在宝玉的生命里并不是无可替代的。连黛玉都不是无可替代的,再想想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爱情,就算当时说着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但是当我们面对真正的现实的时候,矢志不渝的爱情也只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泡沫罢了。

也曾经可笑的以为,一路上所有的遇见都是我们美好的经历。但是太过美好的温暖,最后,都会被一句:“你不是无可替代”而打破,于是,我们都变成了了习惯惶恐的人,总是匆匆的来,匆匆的去,谁也不会再为谁而停留,也不会再为某一段故事而感染伤怀,蓦然流下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散文生命生命读后感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名叫生命生命的课文,这篇文章是作家杏林子写的。

在“我”写作的时候,有一只飞蛾一直在骚扰我,趁它停下时被我抓住了,但飞蛾拼命的挣扎,飞蛾的那种求生欲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香瓜子掉进了墙缝中,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情况下,可香瓜子茁壮生长,即使它活了没几天。可见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我”用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一切全由我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当我读到这,我的心深受感动。

生命虽然短暂,有限,但你如果能好好利用,就不会白白流失,生命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好好的使用,就可以活的光彩有力。生命,才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语的时间散文欣赏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9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荏苒,隙驷不留。眨眼间,便是一年,再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我们常常称时间为老人,但它的步伐是任何奥运会上的飞人都难于望其项背的。无人能阻止它飞逝的脚步。凝思时,它从我们皱着的眉间走过;洗手时,它从我们的指缝间滑过;写字时,它从我们的笔尖溜过;翻书时,它调皮的从书页间跃过;吃饭时,它从碗筷奏出的交响乐中穿过;彷徨时,它更是从我们的身边逃过。

我们通常很珍惜钱财,但却不怎么珍惜时间。曾读过这样的一句话:有人向我们借十块钱,可能我们会犹豫一下,但如果是问我们借十分钟,我们便毫不犹豫地会答应。钱财是我们经过辛苦获得的,所以我们懂得珍惜;时间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是不劳而获的,所以不知道珍惜。我们对待时间就像那些富二代对待金钱一样随意挥霍。总以为时间就像那源源不断的泉水,取之不尽。殊不知,金钱花掉了可以再创造,时间流逝了就永远也创造不出来了。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一生的时间,老天爷都给我们存在一本时间银行的存折里,每天他老人家都给我们划出一笔,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平民百姓,一视同仁,都是24小时,86400秒,无论我们用与不用,是好好利用还是挥霍浪费,银行都会将我们一天中所剩的余额全部删除。它不转记余额,也不允许透支。每天都划出24小时,每晚都把剩余的时间注销。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的利用当天的存款,那就只能是蒙受损失了。存折里的钱不用,会一直在那里,还会有利息;而存折里的时间,用与不用,都只能日渐减少,没人能储存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利用今天,珍惜手上的每分每秒,尽可能多地从中获取健康、快乐、知识和成功。

哲人耶曼孙说: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换回来,明日还不确定,

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时间的脚步一直在快速地移动,我们要跟上它的步伐,充分利用好今天。

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他们一辈子的成就就大得多,无形中他们生命的长度就比别人长了。正如作家刘墉说的:好像活了别人的两辈子。

时间不等人,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每一个瞬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忆我的伯父伯母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2400字

全文共 2349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七二年二月三日凌晨,我的大伯在疾病的折磨中,痛苦地离世了,那一年,大伯只有五十二周岁,今天回忆起来,整整四十二年了。

我是在那一年初三接到家信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正在平吉堡农场过春节的我,我拿着滨生姐从北京寄来的家信,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精神几乎崩溃。利没见我这么哭过,他也骇怕了,怕我悲伤过度,毁了身子,总是劝过来,劝过去。我哪里听劝,只是哭,哭得捶胸顿足,哭得泪湿衣衫,我不能自拔,不吃不喝,整整三天没有吃饭。

我的大伯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不像爸爸那样有文化,性格内向,不善言表,小时候读了几年私塾,为了供养我的爸爸读书,大伯放弃了学业,每天和奶奶挎着小筐到街上卖煎饼果子,挣点零钱,日积月累,攒下一些钱……我在爸爸的一篇日记中,见到这段回忆:“何门祖籍河北大名府,善乐营(现龙王庙镇)。清道光年间,因兵荒马乱,连年不断,居家老小,难以生存,便由何门一支兄弟四人的“队伍”,背井离乡,逃荒关外,落脚在牡丹江宁古塔。一九二七年,因中俄战端开启,祖父携家逃难到东北,在大城市哈尔滨落脚。那时我同长兄(我的伯父)均是小学生,余年十一岁,兄长我两岁,初到疏地,生活囧迫,吾兄及母均做小贩,走街串巷,叫卖街头。祖父悯我天资聪敏,不忍命我作街头叫卖,我后来只是读书,不问他事,但我不能忘掉吾兄为我能上学读书,却在凄风苦雨中挣扎,助我完成学业,我此生最为感激的便是我的兄长。”爸爸的这段回忆,让我知道大伯的清苦身世及所为他人,一生默默无闻的品质。

我的爸爸最后成了知名大学的教授,我的伯父却成了一个只有初小文化的建筑工人,在五建公司搬砖,运沙子,干体力活。我在地院附中上学那会儿,大伯正好在八大学院的附近工地上班,我因是住校,每周只能在周日才能见到家人,大伯想我,就从学校把我接出来,在周边的小饭馆吃上一顿“美餐”。大伯的工资很低,挣的都是辛苦钱,能下馆子吃饭,在当时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大伯望着我,心中充满疼爱,只是一个劲儿地催我吃饭,往饱了吃,他却不下筷子,我说:大伯,您吃啊,累了一天了。大伯只是随便扒拉了两口,让我吃了个肚歪。吃完饭后,大伯还要从八大学院骑自行车到新街口的家,一路十几里地,我回到学校,没用几分钟的时间,坐在教室里闷头写作业,却忘记了还在路上奔波的大伯,现在想起来,真是不懂事,我怎么能一个人吃得肚歪,却全然没有顾及劳累了一天的伯父。

一九六九年九月,我在宁夏生了二女儿云儿,北京的家虽不富裕,却也托人带了五斤挂面,二斤红糖,我见物如见人,思念北京的亲人,思念还在建筑工地干苦力的大伯,他挣那有数的几个辛苦钱,却还节俭出来,给我买些补养品。那时我的父亲还身陷囹圄,不能顾及我,只有伯父、伯母还挂念远在大西北的侄女儿,他们从小就疼爱的我。因滨生姐的亲妹妹早年就己去世了,大伯、大娘视我为他们的二女儿。

我在下乡的那些日子里,无亲无故,利在文革中又被群专,只有二女儿和我相依为命,每到月圆之时,我躺在炕上,看着那皎洁如玉的月光,暗暗地落泪:我的亲人啊,我们何时才能团聚?我们哪一天才有出头之日啊!我把思念和痛苦都用书信与家人诉说。那信的内容,至今我还记得:亲爱的大娘,大爷你们好!我想你们,你们寄来的信我收到了,知道你们也想我,怪我当初不听你们的话,非要下乡,到农村来受苦,如今后悔莫及,我非但不能尽孝,却还让你们惦记,朝朝日日不弃不忘!等探亲假时,我攒够了火车票钱,定会回京去看望您们二老!

女儿两岁的时候,利解除了群众专政,他也思念北京的亲人,想立即回京,去探望他的父母,于是我放弃了回京的机会,把攒的21.8元车票钱,塞到利的兜里,他揣上钱,领着两岁的女儿,踏上了回京的44次列车……

利回京后,带着云儿到新街口看望伯父.伯母。二位老人看到了外孙女儿,悲喜交加,有如看到了儿时的我。他们越是端祥我女儿乖巧的模样,越是思念我,心中那说不出的痛苦,怎么也不能释怀。女儿在姥姥姥爷家住了十几天,离别的时候,二老老泪纵横,不愿意再失去那永恒的亲情和对我的怀念。云儿走了半年多,大伯就病了,他患了严重的肝病,医生说他整日郁郁寡欢,饮食不良,思念我,思念我的爸爸——他的亲弟弟,一晃十几年了,爸爸在监狱里,受着非人的待遇,大伯去农场探视爸爸时,常常是相对无言,在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让他把怨和思念都深深地在心里含着,埋着,藏着。他在病床上水米不进,后来病情恶化,转为肝硬化腹水,没过多久,他就在农历十二月十九,差十一天就春节了,痛苦地离开了人世。等我接到噩耗时,大伯己深埋于地下,七日那天,我梦见大伯看我来了,他的在天之灵依然不忘亲人,不忘人世间的一个个是是非非。

一九七八年底,大伯己离世六年之久,爸爸被无罪释放,冤案得以平反昭雪,他带着全家人到北京东八里庄的回民墓地给大伯迁坟。那时我全家也按知青政策返城了,我们来到一片己经种了菜的墓地,到处是泥土和水沟,那棵埋在坟边的小树在风中摇曳着,还能依稀记得那坟的位置。

我长这么大,尽得伯父恩养,却没有孝敬老人一天,今天迁坟,我定将老人的遗骨全找出来,哪怕是一个小指骨,我也要把它从泥土中扒出来,放到地面,一块块骨头拼起来,还会出现一个完整的骨骼人像,让大伯完完整整地迁居。那一天,我尽心了,也尽力了,第三天我的脸全肿了,长了黄水疮,可能是泥土中的细菌侵蚀了我,可是我却踏心了,因为大伯又有了新的归宿,所有的亲人都在身边,都在为他诵经,他可以安心了!

七二年那一年,大娘是她生命中最痛苦,最悲伤的一年。六月十三号爷爷又去世了,一年中,两位亲人相继离世,大娘在眼泪中顽强地活着,后来老人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每日去清真寺跪经、礼拜,积善行事,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她后来一直活到99岁逝去,才去那己孤单了近半个世纪的墓地去大伯合墓,生生死死,悲欢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字的日记初中生散文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听过我们班主任对一件事做了评论,我把他记录下来了:

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奔跑速度极快的猎豹,他在追赶野兔时,如果在追了100米的情况下,他就会放弃掉这只野兔;但如果这是一只野鹿的话,他就会穷追不舍,直到他追到这只鹿而已,而且就算旁边有其它的鹿离它很近的,触手所及,它也不会去抓这只鹿,而只会抓那只他所追的鹿。为何?

个中原因是因为豹如果追了超过100米再抓到一只野兔的话,那么他所得到的能量还远远满足不了他所消耗的能量,但是如果抓到一只野鹿的话,它可以吃好几天,所以它就会穷追不舍。他不抓旁边的鹿是因为其它的鹿还没开始跑,没消耗能量,如果去抓旁边的鹿不仅不会抓不到,还会连原来的都抓不到。而继续抓目标鹿的话,就是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抓到鹿。

从这么一件事中我们就可以体味到做一件事就要物有所值,其实学习也是一样的,许多同学觉得学的并不轻松。其实他们只要学学这些猎豹,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永不言弃的学下去,那么将会得到许多的东西,觉得这是值得的。而对于一些要话很多时间却得不到什么好效果的东西就早早的放弃,省下时间去学那些有用的东西,那么这将会是学有所成。

我相信大家会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若心不动又怎会痛的散文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外面的天气阴晴不定,透过窗想一个人的思绪却无法随着天气变化多端,还是那么伤感,还是捂着心脏流泪。

忘了有多久,一个人躲在黑夜里幻想。梦里,总有个身影忽明忽暗,那是光吗?你的光?

你爱的他,有着全世界最美的侧脸,可是,他不爱你,他的侧脸终究是你们擦肩而过的结局。

这个世界那么繁杂,谁又是谁的谁,谁又能给谁承诺,谁又能陪谁一辈子?没有辜负与不辜负,只有珍惜与不珍惜。有时候,不是不爱了,只是爱到尽头无力去爱。

总是太牵强,含着眼泪承受悲伤,不愿开口说后悔,即便心里万般后悔;总是太伪装,明明得要命,还是微笑着说自己很好;总是太伤感,看到散落一地的枯花,情不自禁的拾起,然后对着残瓣痛哭很久……

90后,都过了爱做梦的年纪,都为了某个人执念一生,待到繁华落尽,红颜苍老,不变的是那颗拥有爱的心脏。或许某天,它停止了跳动,带走了你的身体,带走了你的满腔热血,却怎么也带不走你曾深深爱过的事实。现在如此,将来如此,入土亦如此。

记忆里,满载着那些悲伤的过往。最初的旅行,却是为了逃亡,以为逃避就可以抹去那些挣扎的岁月,可,谁都知道,即使逃得再远,在某个城市里还是住着你牵挂的人,你念念不忘的人。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缘是什么?倘说无缘,为何大千世界偏偏与你相遇,若说有缘,为何相遇之后,各奔东西?

曾经,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现在想想,那时的天真多么可笑。

曾经,为了爱情绞尽脑汁,现在想起,那时的努力换来的都是不屑一顾,那时的自己傻傻的,呆呆的。

曾经,为了爱情改变自己,现在想想,那时的眼泪多么廉价,让它一次又一次断线。

每个人,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痛苦爱恋。不管是相爱,明恋,暗恋,都会有那么一段刻苦铭心可以变成一部史诗。

任岁月静好,威风不躁。远方的人儿,不论你在何处,不论你是否痛苦,把这段爱恋写下,铭记,或许,那就是你一生珍贵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经典散文日记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阴雨绵绵的日子里读郑愁予的诗总有着平缓、清幽的味儿,搁在心头却总也挥散不去。北方的三月一如这三月的北方,骄阳万里的光景却也总抵挡不住寒风来袭。天气总是这么变幻无常,伴有冷风肆掠,携了寒意倒回这3、4月的帷幕后。早上醒来,窗外急促的脚步声踏着这暗日里风一样的步调,却也总是裹了明亮光洁的身影出现在我的梦中。下了楼,和着这微微寒风竟发现天空晴朗光亮起来;这日光虽比不上晴日里的烈,却也能在这昏沉沉的空气中找到些许慰藉。早晨七点钟的太阳依旧是幽静、柔和的模样,伴有乌云一角遮挡了丝丝光亮,不一会儿已俨然全身退入云雾中。早春的寒来的却也是恰到好处,柳枝上的绿芽嫩的让人牙疼,却愈加让这春体现的更加深刻。

春雷声处听空明,小家池塘碧玉青。晴好亮洁的早晨,无端地带来雷声阵阵,惊异之余也自然多了几分欣喜。春日里的雷声呈现给人着那么一种娇羞、朝气的味道,却也忍不住聆听上些许时日。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司空曙眼下的春雷远在江南,到底是受不了北方的气候。北国的春雷难免脚步有些迟暮,无形中养成了千呼万唤的癖性。说起北国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南国,红豆也总是一并出现在春日的风景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南国的春在古人的笔下总有一种黏的化不开的情结,让人也难免沾染了它的习性,显得含情脉脉、柔情似水。江南的水润使南方的才子佳人,处处浸透着水一样的情思,连春雷都显得情意绵绵。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符瓦碧参差。秦观笔下的春雷倒是像数的着丝丝线条似的,将春意的密、春意的浓一丝丝演绎出来,让人陡生爱意。纵使南国春光无限好,但若是少了北方,我是断然不会接受的。故都的秋尚且悠悠可爱,北国的春也定别具一方特色。北国的绿不像南方那样烈,却也是于无声中渗出汩汩流水来滋润心田。春在这里像画笔一样一点点、一丝丝将山野勾勒、渲染,有着鲜明强烈的层次感。这明暗交错的层次感让路人像在鉴赏一副作品一样于无形中凸显这绿的可爱之处。北方多风,这是知道。春日的绿在风的陶冶下,显现出一层层泛着红晕的醉意。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表达出的正是这种场景,仿佛事先装点好似的让人留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张晓风散文选集读后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张晓风散文《行道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可以说全文就是通过行道树这个形象阐述这个道理。何为神圣的事业?

应该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吧。如文中习惯于污浊的居民需要新鲜空气,燠热的夏天行人需要遮阳的浓荫,城市需要阳光,需要拥抱太阳的火热。这就是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为此他们忍受着“常树”难以想象的痛苦:跟原始森林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跟城市里繁弦急管、灯红酒绿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市民相比,他们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他们还为城市的污浊,尤其是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于污浊而忧愁着,大有屈原“世人皆醉吾独醒”的悲悯与焦虑。但他们甘愿自我牺牲,牺牲并快乐着,因牺牲而深沉,因牺牲而神圣。

1981年,当张晓风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如楼肇明所说:“中国民族历来就偏向于柔弱的阴性思维,一部中国古典散文史,韩海苏潮以外,满眼芳草凄凄的阴柔之美。”而她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

从《行道树》这篇短文里,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大地上的山川草木,对行道树只有宗教性的虔诚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感受到了作者“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的胸襟,以辽阔思维空间为背景对生命价值的沉思。”(楼肇明语)读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痛苦而又神圣的行道树,让我遐思翩翩,似乎看到了模糊而又真切的无数身影和脸孔,他们所从事的就是神圣的事业:革命、国防、科学、教育等等。他们卓越不凡抑或默默无闻,但毋庸置疑他们的神圣在历史的星空熠熠闪光,在现实的水面沉浮激荡,在人心的神龛备受膜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