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大全50篇(合集20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父母伟大无私的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大全50篇,一起来阅读吧!

浏览

7762

作文

1000

野火集的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的,第一本读到的龙应台的反而是《目送》,柔软细腻的笔触。《野火集》这样刚性的文字,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主旋律..反道行之,于是感受到的并不是龙应台的尖锐,反倒是一颗焦急的心。像是当代鲁迅,救国从救愚民开始。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很开心的是,台湾的知识分子始终不会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事实。时代变迁,我以为就像那些ABC一样,他们对于母国和母语已经有了不同的认知,其实不然。 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肮脏和耻辱,可是人民的忍耐力确是愈发地坚韧,忍受不良商家的劣质产品,忍受j匪的勾结,忍受带着癌变细胞的鱼群在污浊的河水里继续繁殖...我们还可以忍受,我们还不会生气。

《生气,没有用吗?》

作为一介凡夫俗子,你可能不会想着去改变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条例,例如:国家公仆只是个称谓,纳税人都得谨小慎微地跟政府办事;又比如你不曾想过要去为了下一代的文明而开始文明。

用龙应台的话说是“生了梅毒的母亲”,不免悲凉,又感觉到她的无奈。野火,指控现代的中国人丧失道德勇气,要求学生争取独立思考的空间,它要求政治的开放和容忍。这是一颗赤子之心,用忠言希望唤醒官员的耳朵,用良药治愈病态的社会。

《不会闹事的一代》让龙先生直接被请去喝茶了,大抵是因为“闹事”二字。中国人讲究词韵,每一次遣词造句都是文字的升华。我想着龙先生定是斟酌了很久,最后认定了“闹事”才是最能返璞归真的。教条主义,继承中华文明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尊师重友,勤勉上进,这都是精华。糟粕固然在沿袭的历程里被逐步放大。文中龙先生讲到的,我们被模式地灌入知识,规则,法令,却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能解放天性,找到自我。这种要放又不要放之间所造成的一些扭曲或许我们我们这一代缺少点闯劲,又多了点无端端的叛逆,享乐又有点拜金的诱因吧。

我不觉得龙先生的文字是犀利的,反倒是最寻常人家的亲切关怀。声声道出的都是她对于国家的爱。颇有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昆虫记》读后感读书笔记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一看到这本书时,页面那里写着那句,“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丛书陪伴孩子成长的朋友”我这就把这位知心的“朋友”介绍给你们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这本书是说昆虫的,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虫,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们可称得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其中,我对《螳螂》这篇感到害怕,你们别看螳螂那貌似真诚的样子其实都是骗人的,它有一个称号叫“丛林杀手”,昆虫中谁要是没反应过来就成了螳螂的食物了,无论是什么虫都无法逃脱螳螂的“火眼金睛”,最是可怕的是,它还会吃了同伴,连兄弟姐妹也不放过,听说雌螳螂还会吃自己的丈夫呢。

最后,我想说法布尔的坚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

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尔那样,努力、坚持不懈,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读书笔记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在,闲来无事,靠着巴金先生的《家》,度过了这个漫长的冬天。回味至此,甚是有些感触。

朋友们,在外最温暖的家

昨夜风雪弥漫,如客忽至。总算是有了点冬天的模样。

雪花零星,又像什么呢,纷纷扬扬地。阴冷的天气莫名地好心情。如果是几年前,或许尚有心情为自己沏一壶茶,算一算积年的过往。可如今,也只是一杯开水,呆怔几秒罢了。你们,早已不需我的牵挂与惦念。

想起《平生欢》最后的句子: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无端念起那些执笔为你写信的日子,无论和如何现在也静不下一丝一毫的心绪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描摹那些平凡到极致的琐事,并企图还原了。但,终归有过那样的经历,也不枉,这些年。

是个太没耐心又冷淡的人吧,一如你所言,果真是“十分冷淡存知己”。连鼓励的话说多了也觉矫情。毕竟许多事只能自己经历自己走出去,但那时的自己却也是盼望着轰轰烈烈的救赎,却终不知到底在企盼些什么。如同我知道你需要,却不知你需要些什么,很是纠结,安慰也变得有气无力。

如同我想念你们你们却也不会出现,索性连思念也省去。是这样倦怠。当年那些费心费力收集的许多聱牙诘鉏的词语也通通消散在空气中。只剩下最平实的诉说。

多希望你们还在,多庆幸你们不在了;多想要把你们忘记,多害怕有一天会再也记不起。我出现的季节不对,一开始便走了相反的。但许多当时刻意的喜好经年累月,却蜕变成了习惯。就像在身体里播种了一粒种子,经年累月,藤蔓与血肉紧紧缠绕,难舍难分,变得看不清彼此。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终归是要启程的吧。就这样好了,把你们装进密封的小翁,再经年累月,或许就有了几分香醇的味道。待到客至,聊以,慰风尘。

家人,无论何时最挂念的那个家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这样一段话:“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现在细细想来,心中难免伤痛,我们总是走的太快,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父母正在老去。年幼的时候父母总是想将我们推出去,让我们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去学会独立,学会自强。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有心让我们留下陪伴他们,却发现已经追不上了。只从我们的背影中读出了,我不必追。

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们去看长辈的背影,而是多数的时间里我们承受着爱我们的人宠溺的目光,时刻追随着我们。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承受到了,来自他们眼神中的不舍,担忧,种种难言之隐。我们却不曾回头多看一眼

在我的印象里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以前回老家,每次离开钱前,自己在门前低头穿鞋,偶尔谈起头,总看见姥姥穿着围裙用衣角不停的擦拭眼睛。那时候自己还小很不以为然,又不是再也不见,为何搞得如此伤感。但是现在想来,当时还是太小,真的难以理解老人心中的情绪,假如真的有一天这简单的分别成为了最后一次。不管我如何离开,都不再会有一人在门口因你留恋,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待你消失在街角,默默拭去眼角的泪水。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又有谁会一直目送着你的离开。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我们这些做小一辈的要明白,在长辈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

虽然我们不听的长大,知道有些事情总要一个人去面对,但也不要忘了,不时的回头,给背后目送你的亲人一份安慰。告诉他们,我还好,勿念!这种眼神的转述胜过留给他们一个孤单的背影。

无论何时,家都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巴金先生笔下那个黑暗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了,抽出时间多陪陪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读书笔记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是我十分钟爱的一本书,虽然书中面写的年代已经远去,可能我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事,但是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家》也是巴金杰出的作品之一,以五四户外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青年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好处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个,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只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克定,狡猾贪婪的克安等等统治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俄国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开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觉新,他虽然理解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是处于“长房长孙”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个性是“孝”道的熏染,铸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们反封建的抗争,有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压力,维系着封建统治的权威。这些人物都写得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阔大的现实包容。

在这个家里发生的故事也让人感觉到气愤与悲哀。第一个杯具发生在鸣凤身上。已经六十岁的冯老太爷要在高公馆的丫头中选一个去给他当小老婆,而这个灾难恰恰降临在十六岁的鸣凤头上。鸣凤和觉慧之间有一段感情,但是正因两人一个是婢女,一个是少爷,身份悬殊,才导致这段纯洁的感情别成了一个杯具。刚烈的鸣凤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尽。梅的命运更加悲惨,她死得比鸣凤懦弱多了。梅是觉新的表妹,他们二人之间也曾有过感情,本来两家都同意结婚了,却又正因二人的八字不合而不得不散。觉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获得了感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却当了寡妇,又回了娘家。两人依然对对方念念不忘。之后没得了肺病,却正因父亲守旧,不肯看西医,耽误了治疗,最后她怀着遗憾,软弱的死去。高老太爷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性命的尽头,医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在陈姨太的提议下,人们开始求助于封建迷信。

最开始找道士在大厅里做法念咒,深夜陈姨太又在天井里拜菩萨。之后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又祭天。最后居然找巫师到家里来捉鬼,把老太爷吓得够呛,陈姨太等人被觉慧说了一番后羞愧地散了。又过一天,老太爷死了,临死之前他醒悟了,同意觉慧等年轻人接收新思想了,但是已经太迟了。死得最令人悲愤的就是瑞珏了。老太爷死后,封建的思想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葬礼就办得充满封建色彩,这还不够,长孙媳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太太们说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就会有“血光之灾”。因此按照封建理念,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之后瑞珏难产,却不能与觉新相见,她在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含恨离开人世。

这是四个杯具,虽然发生在了几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的身上,但是却都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梅和瑞珏都是觉新以前爱过的女生,而她们也都是封建主义的悲哀,她们同觉新一样,太软弱了,对于别人说的,哪怕自我知道是错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我心里,只会服从,不会反抗,他们的所谓“作揖主义”哲学纯粹是给在封建社会白白做出牺牲。高老太爷在临死之前能够醒悟也称得上是一种庆幸吧,但是他醒悟地太迟了,没有任何的好处和价值,根本不能给这个家庭,这个社会带来丝毫的改变。而鸣凤,她与常人不一样,她性格刚烈,虽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牺牲,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封建主义)的任何注意,但是她宁死也不屈服于封建主义,至少她死得不窝囊。总之,封建社会给人们的痛苦远不只这些,因此年轻人才要推翻这个社会,让人们看到新社会、新生活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能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

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百万英镑》读书笔记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可是他一出门就把信封打开了,却发现里面有一张一百万元的钞票。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对这位突然暴富的罕见富翁竟拼命地拉拢着,从面费吃饭,买衣服,到免费住宿,一个个像乞丐一样讨好他,并不段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还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万英镑的银行利息,最后还从两兄弟那儿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读完之后我感受到了: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到家却买不到幸福,金钱能买到血液却买不到生命,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不可以买到时间······我们所要做的是用一颗坦然的心对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1. 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2. 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3. 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

4. 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5. 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6.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的社会会增添多少个医生、兽医、考古学家、律师、慈善家……

7.教师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达到那样的水准。

8. 如果我们把教育浅表化,并且因为学生努力了就给他们A和B,那我们其实就是在帮倒忙或者做绊脚石,这样做无法帮他们做好在现实世界获取成功的准备。

9.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随便拍背鼓励,就因为我们想让他感觉好受一些。不应当得到的表扬只会让我们的学生遭遇更多的失败。

10. 高期望可以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但是,你不能仅设定目标而不采取行动,只是说“努力进取吧”。

11. 当呈现给学生们的是积极的鼓舞,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被鼓舞的状态时,他们就如同时刻面临一场挑战,他们就会愿意分离一搏。

12. 应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信任之桥。

13. 当人们还在努力工作时,也许他们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对他们表达了感谢和赞赏,他们就会受到一种鼓舞,今儿为了不辜负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

14. 相互尊重是帮助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互相支持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

15. 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孩子们时常抱怨老师是天性使然。他们一般会抱怨老师不喜欢他或者老师责备他了。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提醒孩子想想老师为班级以及为他个人做过的所有事情。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保持积极状态,而不是把他们带入消极的泥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木偶奇遇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看过多少遍,不知翻过多少次,这本书总是让我不厌其烦,看一遍又一遍,书中的故事总是吸引着我,因为那是关于小学生的书,一本故事书。可我觉得那是一本教育书,教育我们小学生做人不能懒惰,要勤劳,踏踏实实的学习。

故事中的小木偶原本是一个淘气顽皮、不爱学习、喜欢搞恶作剧的人,后来他经过重重苦难,各种倒霉事、伤心事,明白了要好好学习,勤劳做人,孝顺父母,最终变成了真正的好孩子。

读完这本书,我很受启发。这本书告诉我一个道理:只有变得善良 、勇敢、孝顺、有信心,无论什么事,什么愿望,最终都会取得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父与子读书笔记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父与子》这本漫画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自从妈妈给我买了这本书之后,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是百看不厌。书里的漫画故事如救火、失败的音乐会和会走的箱子等等,每次看到都能让我喜不自禁,开怀大笑。

救火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儿子放学回来,看到从家里的窗户里冒出滚滚黑烟,以为家里着火了,就赶紧去打来一桶水从窗户里泼了进去,想把火扑灭,谁明白一桶水下去,黑烟没有了,却看到爸爸浑身湿乎乎的、像个落汤鸡一样拿着他的烟斗从窗户里怒气冲冲地探出头来。原先那滚滚黑烟是爸爸在家里抽烟抽出来的,儿子的这一桶水全浇到了爸爸的身上。哈哈哈哈!真是太好笑了!

书里诸如此类的幽默漫画一篇之后一篇,笑的我肚子都疼了。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除了它的幽默之外,关键是书中父亲和儿子的善良、乐观、遇到困难从不绝望的品质感动着我,他们一向过着许多人向往的温馨而快乐生活,表现出了人类最无私的亲情。我喜欢这本书,但我更喜欢书里的父亲和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童年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主人翁阿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并要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活着》的读书笔记心得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活着,是一个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希望的词语,但是其中也包含了诸多的无奈与辛酸。正如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老人福贵波折、坎坷的一生,为了生存的斗争。而当时中国动荡的历史背景也给这个故事平添了一抹哀怨与凄苦。

一个底层人民在风口浪尖是希望的,仅仅是活着,简单甚至贫穷卑微的活着。

这本书以悲伤为主基调,斗争的烙印,恐惧的图景,生活的骚乱从头至尾贯穿整部作品,展示了老人福贵的一生坎坷,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带给底层人民的动荡与混乱。

读《活着》是一个十分残忍的过程,读到老人身边的人一个一个 的离去时,仿佛能感觉到他由最初的伤心痛苦,再到彷徨无奈直至最后麻木的转变,这位看似坚强的老人的心其实早已被伤得千疮百孔。

终于,只剩他一个人在这世上苟延残喘,所有亲人都已离去,独留他一个人在这世态炎凉的世界苦苦挣扎,只有老牛陪伴着他,在岁月的荒流里,时光的隧道中,默默前行。

为什么老牛会被福贵选中?而福贵又为什么会买下这头老到甚至马上要死去的牛?或许是因为同情,或许是想救老牛一命,但是我更倾向于老人福贵在看到老牛的时候在老牛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与老牛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共鸣。

对于福贵来说,他大概是最痛苦的人,亲眼看着所有亲人一一离去,亲人与这世界诀别,自己却无能为力,最绝望的不是自己离开,而是看着别人离开却只能表示无奈。但是,他又是最幸运的,亲人都已离世,皆由自己亲手埋葬,自己孤身一人,在世上无牵无挂,没有牵绊,就算哪天就去世了,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在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活着》以环境描写作结,给人深刻的思考,歌颂了活着的力量。这是一部悲剧,它的结局同样也是沉痛的。

读这本《活着》,让许多人潸然泪下,书的风格让我们与福贵同甘共苦。好运垂顾他时,我们欣然微笑,当他被厄运打击,被生活压力压得抬不起来头时,我们黯然垂泪。

福贵其实早已看穿这世界、这命运,所以,在一个明媚的下午,他选择云淡风轻的说出这段坎坷而并不算幸福的经历。

活着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并没有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只要活着就好,不必要求太多,有人认为活着,就要活得精彩,平庸的活着不如痛快的死去,有人认为活着就有希望,就有前进的动力,我的答案是什么,我自己也不得而知。

作家只为自己而写作,只为内心而写作,读这本书,能够在书中与另一个自己相遇,遇见那个未曾谋面的自己,遇见那个最本真的自己。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答案,品味自己的人生,思考着自己的“活着”。

悲剧总在不经意间到来,接踵而至,猝不及防让人无法喘息,但只要充满希望,不放弃,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明月,当你看见面前的阴影时,你要明白,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复杂的世界里简单就好,《活着》的世界,活着就好。不必争抢太多,简简单单,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叶圣先生的作品“皇帝的新衣”。这一篇文章是接着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衣”写的,这一篇文章主要说了,在皇帝没穿衣服走在大街上被别人嘲笑后,皇帝宣布了一条新的法律,谁在笑皇帝谁就要被杀,可是还是有人笑,皇帝只好命令士兵去抓消得人,将他们就地正法。后来几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劝皇帝,可是还是没有劝住。又一次皇帝带兵去离宫,到了大街上,大街上空无一人,皇帝命令去找,结果人们从家里出来看见皇帝就打。

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犯了错误之后就要及时改正,不要为了要面子就继续错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从中收获到了很多关于创业和军事方面的知识。

第一回桃园三结义

这个故事被人们民代传颂,因为他们(刘备、关羽、张飞)之间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深厚情谊,让我懂得了朋友的珍贵和温馨。雪中送炭的朋友,逆境中为我们送来温暖和力量;有直言不讳的朋友,激励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光挑选完美的人,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人。

注解:1.常侍:中常侍或散骑常侍的简称。

2.皇甫嵩:字义真,东汉末期名将,官至太尉,封槐里侯。

3.张角: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早期道教的一支太平道上的创始人。

第二回张飞盛怒打督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进轻率地决定召董卓进京,不但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也使董卓这个野心家有机会独揽大权,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灾难。而吕布看到眼前的利益,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只能走向失败。只有把目光放远,不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悲喜,才能高瞻远瞩,享受成功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楼梦读书笔记心得精选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画了327个人物形象,从封建高层到社会底层,无不包含涉及,并且一个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真实形象,让人觉得活灵活现,喜爱不已。并且关系错综复杂,情节量庞大,读起来令人反复咀嚼。而这样的一部精华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蕴藏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会功底。

由于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曾祖父曹玺曾深得皇上的信任,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曹雪芹对贵族家庭的奢侈生活有很深刻的体验,才足以将贾家的生活刻画的如此细致。并且曹雪芹的祖父也曾做过康熙皇上的伴读,书香世家,使得曹雪芹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不料,在曹雪芹十二三岁时候开始家道中落,二十岁之后,曹家彻底败落,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这样的转折变迁,让曹雪芹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身世经历使曹雪芹体察到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就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深刻体验并且明白人生的悲哀,世道的无情,看到了封建贵族的颓败之势,欺凌之恶,曹雪芹这个艺术天才,加上自身的桀骜不驯,清高傲骨,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寄托在了这一伟大著作—红楼梦上了。

而在红楼梦之中我却最最爱林黛玉。我觉得这个女子,虽是柔弱,却孤傲,灵动,骨子里深驻着自己的梦想,想那一经典画面,手提着锄子,挽着篮子,葬一方落红,那是自己的心迹。落红飘飞下,那是多么唯美多么凄美。家道中落,无奈进京,寄人篱下,心寄宝玉。在当时迷乱的贾府,在当时奢靡的贾府,在当时礼尚成风的贾府,在当时上行下效的贾府,在当时唯利是图的贾府,在当时人心险恶的贾府,她没有薛宝钗的处事圆滑,稳重端庄,但是她却有自己的冰洁,自在,潇洒,恬然。

她她像水一般,安谧却灵动不已。身躯虽是瘦弱,但看到的是多少男儿所不曾却若天地一般,有大美而无言。在当时考取功名利禄为驱动的时代,她却没有极力劝说宝玉读书考试,不屑日日与人争斗,时时绑紧神经,心怀诡计,而是在琴棋书画中寻觅黄金屋颜如玉,与贾宝玉一起畅游西厢记!在爱情里,她坚守,她坚持!让我看到一个在如此封建的社会中却又多么勇敢的知识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丽丝梦游仙境》读书笔记心得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英国的刘易斯.卡罗尔写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后,我知道了爱丽丝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爱想办法解决问题,她一开始就跟着一个带着怀表的兔子跳进了一个叫“兔子洞”的一个洞里面,接着,爱丽丝有吃了“吃我”蛋糕和“吃我”魔水,又接着,她又找到了自己眼泪的池塘。

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爱丽丝了,因为她遇到所有困难,她没有放弃,而是努力的想办法。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第八章:《王后的槌球场》。这一章主要讲了爱丽丝首次见到红心王后之后和王后一起玩槌球,并且帮助一些被王后判死刑却又非常无辜的平民。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向爱丽丝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及感悟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偶然有一天,我读到了《苏菲世界》这本书,它使我重新认识了世界并收获了许多哲学方面的知识。哲学本是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几乎让我成为了一个哲学迷,使我去追寻着“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主要讲了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天起,哲学家艾伯特、席德、苏菲亚、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秘人物一个个出现,苏菲也在运用少女的悟性和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谜团。然而,事实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异……

“苏菲”这个字,有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里面探索从古至今的哲学知识,从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在每一个时空里的哲学思想都在这本书里展示出来。其实,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也在试着思考那些哲学问题,我好像不再是一个深居在兔子皮毛底处的人了,《苏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来,使我用新生儿的眼光重新审视着这个世界,想要一睹那个魔术师的真容。

《苏菲的世界》,不但帮我学习了哲学知识,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个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534页里,艾伯特说的话:“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是啊,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就像哲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一样,只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才能成功。例如苏格拉底,他批评各种形式的不公不义和腐败现象,向地方势力挑战,最后因此。苏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饶,但他却觉得如果不成仁取义,就无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于他如此从容就义,所以吸引了许多徒众追随。苏格拉底坚持不懈,宁死不屈,最后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这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成功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速流逝,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我永远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赏识你的孩子》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有幸拜读了《赏识你的孩子》,让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感慨万分。

周弘老师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工厂技术员,是一个饱受磨炼的父亲。他的女儿天生耳聋,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和生活,可作为父亲的周弘,却不言放弃,想尽各种办法去教她,赏识她,鼓励她,哪怕她有一丝长进,也予以莫大的赞赏。这位伟大的父亲,以自己无限的父爱,帮助女儿走出了残疾的阴影;这个双耳全聋的女孩,不仅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而且连跳两级,成绩好得惊人,曾被评为为全国十佳少年,后成为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留美硕士,成为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等;这位锲而不舍的父亲,在探索女儿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找到了“赏识教育法”这一个教育的瑰宝,并将这一教充理念加以推广,成了一名特殊学校的校长,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

在这本书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赏识教育的内涵。周老师用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把赏识教育归结为“看得起”,并用“行”和“通”来概括精髓,也就是说要和孩子做到心灵相通,多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年级昆虫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昆虫记,它是一本观察昆虫的日记,里面有会发光的萤火虫、爱咬的螽斯、会杂技的蜣螂等等许多观察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会杂技的蜣螂。

会杂技的蜣螂主要讲蜣螂用牙齿收集食物,把收集到的食物堆成一堆,自己爬到食物上面,用后腿不断搓动,搓成一个小圆球。再用后腿牢牢抓住圆球,头俯向下面,屁股翘上来,前脚蹬地向后倒退着走,就像杂技演员表演一样。它把卵放在食物做的梨状的球体里,蜣螂出生了就把食物做的梨状的球体吃掉,爬出来。

我感受到作者法布尔先生观察的很认真,很细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生命,都要细心的留意和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活着》的读书笔记集锦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余华得这本《活着》是经朋友介绍才知道的,但是我并没有太上心,也没有机会看。难得有时间品读此书,居然吸引我一气读完了此书。

作者在书中以福贵地主少爷从大富败落成一贫如洗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惨和其乐观豁达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为什么活着。

少爷福贵富有时没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过着生活放荡的日子,吃喝嫖赌,嗜赌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劝说均不奏效,到输光家业,一贫如洗时才猛然醒悟,悔时已晚。从此福贵成穷人贫民,承受起养家糊口的担子与责任。父亲气死了,母亲不堪劳苦病倒了,贫穷中的福贵在为给母亲求医的途中被果民党抓去成壮丁。经历了战争的波折,回到家时福贵的母亲已去世,聪明的女儿因病已成了聋哑人。贤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贵,共同养育着一双儿女,然而,福贵的儿子在读五年级时为救学校校长产后大出血,奋勇献血,居然因抽血过度而死。然而,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过一阵子平安的日子,厄运总要降临到福贵的头上。给女儿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儿却在产后不久即离开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儿子、女儿早逝的痛苦后离开人世。福贵的亲人只剩下女婿与外孙,爱婿又被一次劫难夺走了生命,饥饿中长大了几岁的外孙,一次,发烧时外公买来很多豆子,难得吃饱肚子外孙的开怀痛吃,结果被豆子撑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与福贵生不逢时不无关系。否则,也不至于那么悲惨,但是也不得不叹服作者在平铺直抒下叙写了那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来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的评价,他对小说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生活,简朴优美未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先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艾来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用。”

死并不可怕,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太多的亲人一次次的离去,承受一次次的打击,确实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生命观。福贵从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纨绔子弟,变成物质上贫乏而精神丰富的明白人,从不能体恤妻子贤良苦心,到发现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实走勤劳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贤子孝,其乐无比。

福贵前半生糊涂做人,后半生却不糊涂,在平凡中表现了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