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心中的李白作文作文(20篇)

导语:我们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些历史总是会帮助我们有所收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仙李白,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5953

作文

386

给李白的一封信摘抄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李白先生:

您知道吗?您在我们的世纪里,可是鼎鼎大名的啊!您的《赠汪伦》、《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我记得,您原来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但看到一位老婆婆要把铁杵磨成针,您马上反思了,为自己不认真读书而感到羞愧,立刻改正了这个坏毛病,我要向您学习知错能改!李白先生,我希望您是在我这个世纪里的,因为现在的科技很发达,您在电灯下看书,不用怕它突然熄灭,因为它有电,按开关就可以控制它了,您想看多久书就看多久书!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事事称心,越活越年轻!

小学生姚唯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给李白的一封信4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李白先生:

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吗?您看到我写这封一定很奇怪,告诉您,我可是您的忠实崇拜者,说白了就是粉丝。

我知道您的爱好,您特别喜欢到处游玩,一定看到了很多美景,比如黄鹤楼、峨眉山、苏杭等等。您到庐山游玩的时候看到了壮观的瀑布,我最喜欢您那句诗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在是太形象了,我都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而且您特别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诗,每次都让我赞叹不已。您的许多朋友都很有才华,都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呢!比如:孟浩然、杜甫、王维、李龟年……

您小时候的故事我也知道一些,印象最深的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啦,之前您前学习不怎么好,自从您看到了那位老奶奶用铁杵磨针之后,您就忽然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从此好好学习了。

您一直想做官,可您的父亲是位商人,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去当官,您一定很失落吧?您做的诗到现在一直流传着,而且流传下来的诗歌是最多的,我特别崇拜您,您用您的笔写下了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现在我们还经常背您的诗呢。

此致

敬礼!

您的一位粉丝:徐晗

2019年8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李白_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却被人议论成“奸贼”的阴谋家;曹操,统帅三军,威慑朝廷却遭世人的唾骂;曹操,还是位诗人,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将自己的一次军事上的失败置之度外,一笑而过。然而在这段尘封的历史,又有谁能真正了解这位活跃在东汉末年的英雄人物呢?

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呐喊,从此,这位政治家背上了奸贼的称号。华佗之死、孔融之死、荀?之死更是让世人所不满。难道曹操真是如此吗?

东汉末年,黄巾作乱,宦官当权,曹操不满朝政,与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从此开始了他的统帅人生,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统一,对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而在内政方面,他创立屯田制,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还打破了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于禁和乐进,张辽和徐晃,这些人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最值得说的是,曹操的性格的复杂和多样。遇事审慎,临危不乱,有时又性情多疑。胸襟博大,乐观宏达,有时却毫不客气。征战拼杀无论胜败如何,曹操多会大笑,始终不为表象所动。征乌桓迷走沙漠生死攸关,唯曹操能想出使将士望梅止渴而战胜自我脱离险境的妙策。乃至后人评价“大重之举果绝,险危之行无惧,风云诡谲,笑谈其间,唯大英雄者可称之。曹公曹孟德者,诚如是。”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和融合。

曹操,倘若没有他在,三国也将失去光彩,也失去一个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最敬佩的人——李白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徐卿舒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少年时期,”颂六甲,攻百家”,才华横溢;青年时期,拜名师,学剑术,远游交友;中年时期,遇知己,得举荐,为官耿直;老年时期,入王府,遭流放,病逝金陵。

我为大家讲述一个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李白小时候,非常淘气,有一天,老师正在讲课,趁老师不注意,从学堂跑出去了,他东瞧西望,来到小溪边,沿着小溪走,突然,看见一个老奶奶在石头上磨铁杵,李白走了过去说:”老奶奶,你在干什么”?”我在磨绣花针。””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能磨成绣花针?””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这话,急忙走回学堂认真读书,从此以后,再也不淘气了。通过铁杵磨成针我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体现了他的孤独;“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体现了他的悲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他的自信。

盛世大唐,没有哪位诗人可以和他的才华相比;没有人可以和他的天赋并论;没有人可以和他的思想媲美;他就是令我敬佩的人——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白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趁爸爸在家就缠着他给我讲故事,我撒娇地说:“爸爸,您好久没给我讲故事了,我好想听您讲故事啊。”爸爸说:“好吧,就讲一个吧。”他思考了一下,说:“在讲故事之前,你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我说:“好啊,你问吧。”爸爸就说:“你知道李白是谁吗?”我想了想就说:“李白啊,我知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啊,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呢,他那首《静夜思》我会背的。”我刚准备背,爸爸就说:“对,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与他有关的趣闻,还跟这首诗有关系呢。”爸爸说,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号称“诗仙”,他留下的千古佳句数不胜数。可是他这几天身体不舒服,无法集中精力写诗了,不得不去看医生。李白来到医生那里,医生问他哪里不舒服,李白说头痛。医生就要他去做一个CT,李白心里想:“我的病会不会很严重啊?我可不能就这样英年早逝啊,我还要写更多的诗歌呢!”CT做好以后,李白拿给医生看,医生说:“检查没什么问题啊,我看你是酒喝得太多,忧愁太多了,神经倒可能有点问题呢。你不是自称是酒中仙吗?你还写了首什么《秋浦歌》,说你自己把头都愁白了,白头发都三千丈了。”李白听了,不服气地说:“我一向不是很乐观的吗?我怎么会忧愁呢?我每天都游山玩水,喝酒写诗,快乐得很啊。你没搞错吧?”医生又说:“我还发现你眼睛也不好使呢,从你那首《静夜思》就可以看出来。”李白低声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没什么问题呀?你怎么说我眼睛不好呢?”李白的眉毛都拧成了一个问号了。医生说:“你看你,把月光都看成了霜了,而且还是近在床头,居然都看错了。这眼力能算好吗?我看你是高度近视了。”医生又接着说:“不过我们这里有一套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只要3000元。还可以治疗你的白头发,只要5000元。如果你住院的话,我们还可以把你的神经衰弱治好,不过那就要80000元了。怎么样李白先生?”李白搜遍全身,也只摸出几两碎银。医生一看李白这么穷,就把他推了出去,一边还嘲讽他说:“穷鬼,没有钱就别来看病!”李白被医生给气得七窍生烟,第二天就真的一病不起了。听了爸爸讲的故事,我马上就说:“这肯定是假的,李白怎么会这么穷呢?”爸爸哈哈大笑:“当然是假的啦,因为李白写诗很喜欢用比喻和夸张,而那个医生却不懂得李白诗歌的真正用意,所以这次李白真是栽到家了。”我也跟着大笑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李白的一封信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李白先生:

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吗?您看到我写这封一定很奇怪,告诉您,我可是您的忠实崇拜者,说白了就是粉丝。

我知道您的爱好,您特别喜欢到处游玩,一定看到了很多美景,比如黄鹤楼、峨眉山、苏杭等等。您到庐山游玩的时候看到了壮观的瀑布,我最喜欢您那句诗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在是太形象了,我都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而且您特别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诗,每次都让我赞叹不已。您的许多朋友都很有才华,都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呢!比如:孟浩然、杜甫、王维、李龟年……您小时候的故事我也知道一些,印象最深的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啦,之前您前学习不怎么好,自从您看到了那位老奶奶用铁杵磨针之后,您就忽然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从此好好学习了。

您一直想做官,可您的父亲是位商人,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去当官,您一定很失落吧?您做的诗到现在一直流传着,而且流传下来的诗歌是最多的,我特别崇拜您,您用您的笔写下了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现在我们还经常背您的诗呢。

此致

敬礼!

您的一位粉丝:徐晗

2019年8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偶像李白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要问谁的诗最豪迈、浪漫;谁的一生是最潇洒的;谁的一生是最无忧无虑的,那肯定是我的偶像——李白

我自小便开始看李白的诗,那时,还看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朗朗上口。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他的诗了。还记得我在学《春夜洛城闻笛》时老师说“折杨柳”的“柳”同“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思乡之情。我细细回想,发现他的诗中有许多是表达思乡之情,可见他浓浓的思乡情。

李白是别人引荐给唐玄宗的。有一次,唐玄宗带杨贵妃在宫中赏花,一时兴起,想要召见李白让其作诗。可是这是李白已经烂醉如泥,倒了一盆冷水后在他的身上,才稍解酒意。他被抬进了宫中,一下子写出了《清平乐词》,唐玄宗开心不已。李白的即兴作诗能力也由此可见。

有一次,李白在宫中喝醉了,唐玄宗故意让他作诗,考考他。他却不慌不忙,李白懂唐玄宗的心思,所以也扮喝得烂醉,走路摇摇晃晃。让人拿笔墨并且伸出一只脚来示意让高力士替他脱靴,唐玄宗一心想着李白作好诗,所以也同意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是当时唐玄宗的宠臣,人人都得让他,大臣们个个都来巴结他,可是李白却如此不知好歹,让他来脱靴。高力士忍着怒火,帮李白换靴。李白换上新靴后这才开始动笔,李白嫌墨不好,让杨国忠来研墨。要知道,杨国忠可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哥哥,人人都得敬他三分,帮李白研墨,岂不自掉身价。可是天命不可违,无奈之下,便帮李白研墨。李白才开始舒舒服服地写诗词。

我敬佩李白,敬佩他的不惧权威;我喜欢李白,喜欢他的狂妄不羁,喜欢他的豪迈、浪漫,喜欢他的潇洒人生,无悔人生,喜欢他的自由自在。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我的偶像李白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李白-概况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西南人),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安陆(今属湖北)与唐高宗时任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

开元十八年 (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因受玉真公主 等的推荐, 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 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 岭南、 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 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中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走进李白作文800字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呵!还记得那位邀你共饮的惆怅之人吗?——题记

深夜,我坐在窗边,品读着你的《月下独酌》,禁不住望向窗外,皎洁月光洒在花丛中,投下片片婀娜的花影。凉风拂过,恍然间,我仿佛走进了你的那轮明月。

一轮明月,一丛花草,一壶凉酒,一个惆怅的人。自己独自在烂漫花间饮酒,酒的凉意更让冰凉的内心镀上一抹忧愁,京城之内,你自斟自酌,无亲无友,无依无靠,加上官场的失意,知己的难求,这杯醇厚的甜酒,竟让你品出淡淡的苦涩。

耐不住内心的孤独寂寞,你拿起酒杯邀请天上与你般孤独的月共饮。月光倾泻,醉中回首,一个影子正在身后。好啊!这样有三人共饮了。

回想起前日与玄宗贵妃共唱《清平调》的愉悦往事,再看今日只能与月和影共饮的凄凉现状,你不禁道:"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虽有你们相伴,但月呀,你怎能晓畅饮之乐趣?你也只能偎依我这个孤身了!高山流水,知己难求。你这个人哪,虽被誉为"诗仙”如今却只能暂且伴随着月儿这无情瘦影了。

罢了,已过不惑之年的你,应及时行乐了。趁着这春宵良辰,趁着这酩酊醉意,你高声放歌,朦胧中,明月好像在听你唱歌。在天空中徘徊不进;挥动衣袖,你跳起了舞,影也随行。累了,疲了,靠在冰冷的石桌前,放声大笑,这笑中有泪。这笑,让你忆起入京前那"仰天大笑出门去"了。这人生得意也笑,失意也笑。真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

你也深知,清醒时,月和影都能与你作乐寻饮。但喝醉睡时,也难免各自分散。只能发出希冀: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明月啊,愿和你永结为难忘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吧!让被贬的狼狈,失意惆怅,随杯中美酒一起消除吧!

夜渐深,月光流转,我品着你挥毫写下的《月下独酌》,望着那轮与你共饮,伴你为友的那轮明月,心想:明月啊,你承载了千年的风霜,但一定忘不了那位与你共饮之人——谪仙李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极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这位伟大的诗人小时候就很聪明,但是却很贪玩,不爱学习,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四处捣蛋。

一天,李白又逃学了,调皮的他带着弹弓,准备去后山打鸟。飘过山下的小溪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正吃力地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微笑着说:“磨铁棒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将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怎样可能啊!”小李白脱口而出,惊讶极了。

这时,老婆婆停下手中的动作,信心十足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天天磨,总有一天能将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的。”

老婆婆的信心和勇气让李白十分感动,想想自己平时贪图玩乐而荒废学业,李白惭愧极了。他拜别了老婆婆,立刻回学堂上学去了。此后,李白再也没有旷课逃学,不仅仅如此,他还坚持博览群书。经过不懈努力,李白最后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笑谈李白作文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至少我还能写写诗来澎湃,逗逗女孩。”我听着李荣浩的《李白》,回忆着我所了解的他。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洒脱,是对李白最多的评价。李白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而在那其中,有多少首诗中诉说了这两个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一生也算坎坷,但他总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是我的座右铭。我有时胆子很小,总归是因为我不自信,我很羡慕李白他总以自信的面貌面对世人。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仙”一个多么形象的称呼,我认为他这样叫,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李白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剑术亦通达。你的诗横扫千古,你的剑纵情天下,你的酒自由洒脱。

你爱月,你的诗里溢满了月光;你爱酒,你的诗里飘出了酒香。“酒入愁肠,三分化作剑气,七分酿就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这是千年以后人们对你的称赞。

读你的诗句,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风尘,站在你的面前,看你的风采翩翩:着一袭白衣,执一壶醇酒,傲然立于天地之间的男子一定是你。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你是多么渴望遇到明君,做唐代的伊尹、姜尚。但上天总是给予你那么多的磨难,你只在长安呆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在理想破灭的刹那,你也会慨叹“行路难,行路难”,但可贵地是你的不气馁、不服输,你依然坚定地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你的诗,一咏三叹,一波三折,但最终依然感受到了你身上满满的正能量。犹记得,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金玉良言:“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李白,你的满怀信心,你的才华横溢,让我为之倾倒,为之着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你的肺腑之言,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多少磨难都打不倒你,唯有时间,让你低下了高傲的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原来你的悲伤在于时不我待,你是怕时间流逝,年事渐高,理想难追,我的心中划过缕缕悲伤。

李白,读你,在灯下,在床头,在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1.李白

全文共 1720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不能。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给李白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

如唔!

我是您的“粉丝”,邂逅于您的诗词.今天读到您的千古佳作《行路难》,初读是品赏,再读是赞叹,读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便被您乐观豪迈的气概所折服,在“不能食”“ 心茫然”的艰难时,吕尚和伊尹两位名人的经历让您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诗中字里行间跳跃着睿智的思维和崇高的境界,感动、激励着我.这也是我今天想通过时空隧道给您写信的原因.

曾经的我在作文上就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惶恐.每次作文本发下来,一看又是60多分,就觉得我书没少读,名著没少看,可为啥不见成绩提高呢?作文路上“冰塞川”“ 雪满山”,下一步该怎么走?面对“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茫然,我去请教了老师.老师看了我平时的写作,指出行文是流畅的,就是写作要领还没掌握.随后,老师以“难忘那一幕”为例,让我重读《云南的歌会》中“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场景,体会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我像被打了鸡血似的,“脑洞”顿开,体会到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一是,动词连用,可以使画面感和镜头感增强;二是,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这也是记叙文常用的技巧;三是,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画面变得生动形象;四是,融注感情,可以增强感染力.掌握方法之后,文思如泉涌的我用“洪荒之力”修改了原来的习作,老师看过也给我点赞.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观.因为这样的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诗仙,此刻窗外,“半挂青天月”,月光轻轻地倾泻在榕树梢上,显得格外宁静.我想,虽然“今人不见古时月”,但“今月曾经照古人”.神话传说中不是有“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说法吗?因此,我认定“兴酣笔落摇五岳”的您其实并没有走远,天上人间挡不住您“闲来垂钓”时,内心里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我渴望得到您诗的甘霖!

写到这里,我心头闪过“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念头,能得到您的赐教吗?

祝好!

您的“粉丝”:蔡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白的故事

全文共 1811 字

+ 加入清单

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

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着名的散文佳作。

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朝廷中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忧时政,担心发生变乱。李白对此是有认识的。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的个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别喜好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个性使他很难被朝中的权贵们所容忍。据说,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写的诗《清平调》,使杨贵妃对他也心生忌恨。最后连唐玄宗也疏远他了。

可是李白的个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时他最向往的,还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书请求离京。公元745年,他的请求被批准,他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山水间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先后沦入乱军之手,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逃难途中,唐玄宗又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为江陵大都督,要永王招兵马抵抗叛军南下。

那时李白正避乱隐居在庐山。永王东下经过浔阳(今江西九江),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请他参加自己的幕府。出于一片爱国心,李白立刻答应了,并一连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赞扬永王。

可是唐肃宗并不信任永王,认为他出师东巡是割据江南,便调动兵力准备消灭永王。永王大怒,也发兵进攻。这样他便成了叛逆,将士们纷纷脱离,永王最终兵败自杀。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亏郭子仪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还没到夜郎,朝廷宣布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当涂度过的,他的族叔李阳冰在那儿做县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诏拜李白为左拾遗。但诏书还没到,李白已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岁。至今当地还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纪念堂。李白现存的诗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这些诗经过他的夸张的描绘,想象奇特的渲染,显得大气磅礴,出神入化。他还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击黑暗政治的诗。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经过他的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具有雄奇豪放的风格、瑰丽绚烂的色彩。他被认为是自屈原以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创作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是很难用几句话来描述的,也许只有杜甫的两句诗最有概括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站在诗仙李白的门口想象作文6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夜,静悄悄的,月光如水,静静的洒在大地上,给大地涂上了银灰色。而梦中的我却天马行空,漫步于时空隧道,穿行于历史的风雨中,追寻诗仙的足迹,倾听他的心声。

站在他的门前,我想叩门问候,却看到他孤寂的身影在窗上移动。我停手驻足,我想诗人总是寂寞的,寂寞就是诗人的影子。陶潜如此,杜甫如此,李白更如此。

李白豪迈,朋友众多,可当我站在他的门口时,才意识到其实是寂寞赋予他灵气与才气,使他有了纵横驰骋的笔力。寂寞还赋予诗仙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深邃,使他能够洞察万物,这是他被贬后孤独的身影告诉我的。

李白的寂寞是在出世和入世间徘徊的。入世是为了更好的体验生活,更真切地了解生活,而出世却可以形成圣洁的人格。诗仙的寂寞造就了他的英名,他既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又有退隐山林的梦想;他既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壮志,更有“穷则独善其身”的意趣。

面对大海,他有纳百川的豪情;走进高山,他有听百年苍松雄浑的声响而去留随意的放浪;沐浴月色,他抒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在精神家园里审视自己孤芳自赏的灵魂。孤寂使他远离红尘,情寄山水,让自我融入奇山异水之中。

在他的门前,我想了很多,对这样一个让后人敬仰的诗仙,我想到了是孤寂成就了他那万古不朽的英名。“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确是无比畅快;“安能摧眉折腰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内心深处的铮铮誓言;“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他无可奈何的叹息,更是他内心深处的感叹!

站在他的门前,我想到寂寞没有增加他生命的长度,却增加了他生命的深度;寂寞没有削弱他的意志,反而使他越发坚定地追求精神的唯美;寂寞有如天使,带着轻盈的风从天堂向诗人走来,于是,他就有了一种超脱的意志,在历史长河中永生。

一阵吵闹把我从梦中唤醒,出门抬头,看到皎洁的月光,啊!多么迷人的月,我想,孤寂是否也造就了神话中美丽的嫦娥呢?

[站在诗仙李白的门口想象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精选李白关于月亮的诗句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8、【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9、【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10、【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人物作文600字:我心中的李白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说:“真情流露的人是可爱的,更是令人钦佩的。”是啊!真性情自风流。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他的诗豪放而清新,奔放而雄壮,但其中又蕴含着一种飘逸,自由。“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一生作诗无数,而我则更喜欢他醉酒后作的诗。因为酒后的诗更奔、更放、自由。

李白作的诗有许多方面的内容: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有抒发朋友离别之悲伤,有为祖国的无能之痛心,有宣扬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之消极,其中的无以报国,为国君的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的悲伤诗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所以他选择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远离官场。

他不贪荣华富贵,不贪高权,只想远离那黑暗的官场,与那真实,纯洁与壮美的大自然相依相偎,但恰恰是因为这一颗心,才酝酿出许多千古名句。看:李白吟诵着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陶醉了!被那浩荡、曲折的长江折服了,被那雄伟、壮美的庐山给震撼,被那青山,被那孤帆给深深感染……

李白可谓相识满天下,有杜甫、贺知章、孟浩然、白居易等。他们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畅怀大饮、作诗。当然也留下了许多与朋友相见的快乐,离别的悲伤的诗句:“五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白是沙漠中的绿杨,是人们心中的太阳,而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如风般的传奇,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一本意味深长的书。是他教育我做人要清白,是他告诉我真性情自风流,是他给我以文字的享受和大自然的熏陶。

[初中人物作文600字:我心中的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李白烈士故居有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是一个有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城市,在我居住的虹口区,有众多的革命历史建筑和纪念馆,许多革命烈士和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暑假期间,妈妈带我去家附近的李白烈士故居参观

李白烈士故居位于上海市黄渡路107弄15号,是李白烈士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地方。我们先参观了一、二楼展厅,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李白烈士的成长经历以及与敌人斗争的光辉事迹。接下来,又到三楼进行参观。三楼复原了李白烈士生前居住的场景,再现李白烈士生前战斗、生活的情景。

这次参观,让我详细了解了李白烈士的生平。李白烈士1937年来到上海,长期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他大智大勇,不屈不挠,坚守战斗岗位,保证了上海地下党组织与延安的电讯联系,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李白曾先后三次被捕,最后一次被捕是1948年12月30日凌晨。当时,李白正在秘密的斗室里向延安发完一份有关解放上海的重要情报。李白烈士在狱中饱受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惨遭国民党秘密杀害,年仅39岁。以李白烈士为原型还拍摄了著名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白烈士这样有着崇高理想、坚定信仰、为新中国的解放、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向革命先烈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做新时代优秀的少先队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少年李白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于是展纸挥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杜甫遇李白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3岁,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6岁,当时才26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丛。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几杯酒下肚,诗就出来了。即席吟诗的不是别人,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躲在一边了,真是奢侈至极。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无论是诗的个体、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样。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们喜欢的诗。因此,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写,这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断受到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法。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东见面,高适也适时地赶了过来。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也没有开启。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相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进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10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那时,李白已经54岁,杜甫43岁。他们和唐代一样,都青春不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