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俗文化的英文(汇集20篇)

浏览

1721

作文

103

关于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能接受的定义,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有着争议。早在二三十年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胡适之先生,主张中华文化优越论的是梁漱溟先生,各有一众拥趸,彼此互不买账。即使到了如今,有了兼容并包的觉悟,却仍未有很好融合。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和“文化自信”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认识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大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兴趣,比如在非遗、诗词、民乐、昆曲等方面引导。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尤其是对于年轻父母,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3岁就开始学英语,4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刷奥数,而对于国学的启蒙,则不知道要晚多少。或因其无用,而浅尝辄止。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而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体现了祖先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也是适合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思想要素。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历史的传承中吐故纳新,才能有所开拓创新。因此,“弘扬我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中国文化的新形态,是我们当代人的庄严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以民俗文化为题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A folk culture is a small isolated, cohesive, conservative, nearly self- sufficient group that is homogeneous in custom and race with a strong family or clan structure and highly developed rituals. Order is maintained through sanctions based in the religion or famil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strong. Tradition is paramount, and change comes infrequently and slowly.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division of labor into specialized duties. Rather, each person is expected to perform a great variety of tasks, though duties may differ between the sexes. Most goods are handmade and subsistence economy prevails. Individualism is weakly developed in folk cultures as are social classes.

Unaltered folk cultures no longer exis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Perhaps the nearest modern equivalent in Anglo America is the Amish, a German American farming sect that largely renounces the products and labor saving devices of the industrial age. In Amish areas, horse drawn buggies still serve as a local transportation device and the faithful are not permitted to own automobiles. The Amish s central religious concept of Demut humility , clearly reflects the weakness of individualism and social class so typical of folk cultures and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strength of Amish group identity. Rarely do the Amish marry outside their sect. The religion, a variety of the Mennonite faith, provides the principal mechanism for maintaining order.

[以民俗文化为题的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二,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妈妈带着我去中国民俗文化村游玩。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园内可经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观音、民俗音乐喷泉。

首先,我和妈妈来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顶是圆形的,建筑得比较矮,连我这样的小孩进去时还必须弯下腰来。蒙古包内设备非常简单,在蒙古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摆放着几把小椅子,在每张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浓的奶茶,让人们品尝。墙壁上,挂着蒙古族人民打猎用的弓和箭,还有他们非常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我和妈妈坐下来,一边品尝着香浓的奶茶,一边欣赏着蒙古包,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里的摩梭族人民为旅客们讲解了摩梭族独特的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家里男人们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家去过夜,早上再回到家,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亲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双方结了婚,男女双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须生活在各自母亲家里。如果这两个人生了孩子,这个孩子便留在女方家里,由他的母亲和舅舅照顾,而孩子的父亲却回家照顾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后我们坐船游览翠湖码头,绿绿的湖水,还有几只水鸭嘎嘎的叫着。我们在船上欣赏满湖风光。

时间过得可真快,不一会儿,便6:30分了,天色已经很晚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民俗文化村。

通过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中国很多民族特有的风情,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俗文化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同时它从小在我身边环绕,民俗文化也会带给我们喜怒哀乐,不管做什么,民俗文化都会与我同在。

民俗文化有许多礼仪,例如我们的中秋节就有许多礼仪,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吃月饼、赏月亮。为什么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圆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可是中秋节也是有许多的礼仪的,有时我会为这些礼仪发愁,同时也会带给我快乐!

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秋吧,也一起来了解中秋节里有哪些礼仪吧!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里,总是充满人们的甜蜜笑容,在中秋节里,人们都像过年一样热闹,中秋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中秋节的礼仪是抹不去的记忆,中秋节的时候不可以吃端午节的粽子,也不可以在门上贴对联,还不可以下河洗澡,这些礼仪就像一个噩梦,可是它也伴着我走过了许多岁月,让我们来了解另一个节日的礼仪吧!

春节,春节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在春节里人们要贴对联、放鞭炮、吃腊肉、迎春节,在春节里也存在着许多礼仪,就是在春节里人们要给小孩子发压岁钱,但小孩子要守夜,不可以睡觉,在春节里,不管到哪里都少不了欢乐,还有一个礼仪,就是在大年夜的时候,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不可少的。

清明节是一个省亲的节日。在清明节里不可少的就是扫墓,一开始我不懂的时候觉得很惊讶,后来当我慢慢了解清明节后才觉得没什么。

植树节当然也是民俗文化之一,在植树节里,许多人都会种树,小树从一颗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也是小鸟们可以安家的地方,许多小树都长大,组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是许多动物的乐园,是大自然的憧憬。

岁月匆匆,转眼又一片新出现在眼前,许许多多的礼仪伴我走到今天,让我们认识新的明天、新的礼仪,这些是文化的礼仪,也是中国的民俗文化,它无时无刻都伴随我们成长,我习惯了文化的伴随,就让我们继续追求崭新的民俗文化,让它继续为我点亮前方的路,也是希望与光明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俗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晋江,我的第二故乡,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有很多传统民俗,比如嗦啰嗹、抓鸭子等都让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就拿普渡来说吧。普渡是泉州沿海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听爸爸讲,它是融合农历七月十五的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而晋江的普渡尤其盛名。

每年农历七月,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很多人摆开酒席、大宴宾客。轮到哪个地方举办普渡,那个地方必定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烟花璀璨,鞭炮轰鸣。马路两边经常停满了车辆,而流水席上尽是生猛海鲜、八珍玉食。晋江人又特别热情好客,往往是觥筹交错、杯盘狼藉后才能结束。

然而,听爸爸讲,以前每一年的普渡,不管富裕还是贫穷的家庭,家家户户都要花好多钱,有些人家甚至还大搞攀比之风,以客多为荣、客少为耻,形成奢侈糜烂之风。而宴席结束后,又经常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伤害自己的同时又伤害了其他无辜的人。更不要说摆酒席造成的交通堵塞、放烟花造成的环境污染了。

然而这些都是传说,现在我所看到的普渡,好像跟这些没有多大的关系。报纸或者新闻经常报道有人把钱捐出来,或者赞助贫困人员,或者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或者为村里修建活动中心,或者成立基金会来奖励认真学习的好孩子。看来,曾经大操大办、酒驾醉驾的普渡早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了。爸爸说这些都是晋江市政府移风易俗禁普渡带来的好处。我想,普渡日简直已经变成了“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公益活动日”“扶贫济困日”“环境卫生整治日”了。

“在一起,更出彩”,世中运明年将要在晋江举办,让我们一起热爱晋江、美化晋江,为移风易俗、推陈出新、昂首前行的晋江喝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2023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民俗文化,我所知道的并不是很多,老师在课上所介绍给我的民俗文化知识深深吸引

了我,使我对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来自吉林省松原市,对于吉林延边朝鲜族的民俗有一点点了解,所以就把关于朝鲜族的民俗简单介绍一下。

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4大民族。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四省区

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其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朝鲜族聚居地带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如百草沟遗址、马村抗日根据地遗址、高句丽城子山山城等。对于朝鲜族的民俗文化我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文化艺术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巫舞,扇舞 ,扁鼓舞,剑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历史。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

二、婚俗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三、宗教信仰

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朝鲜族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先后传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

四、民族服饰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改穿制服或西服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五、饮食习惯

朝鲜族过去有一日四餐的习惯。除早、中、晚餐外,在农村普遍还要在晚上劳动之后,加一顿夜餐。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朝鲜族喜欢吃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煮熟即可食用。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六、用餐礼仪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就餐。

七、传统节日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往往地理环境,人文素质,气候条件等,很多方面对民俗文化有有着巨大的变化,朝鲜族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但是他们也有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朝鲜族得以在中国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时节,灯是最让人难忘的,那色彩丰富的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的习俗。

灯,凝集着古代的智慧,我最喜欢的就是“海盐滚灯了”:在海盐长川坝一带有着那令人赞不绝口的滚灯节目,谁会知道那灯还能与人翩翩起舞呢?不过,你看那托举、腾跳、侧手翻、倒立、窜扑、叠罗汉等高超动作连成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你看那是刘海撒金钱,那是仙鹤生蛋,那是我最喜欢的众星拱月,我看见那个金灿灿的灯在舞艺高超的人的手上,充满了神力,短短的一转眼,那灯从那人的脖子上照到了腰间,是那么的璀璨啊!

当然,海宁陕石灯彩展也是颇负盛名的,那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真是美啊。展示了灯的另一景观。当然,桐乡乌镇的走灯颇负习俗的,男女老少沿街自南而北走过每座桥,从心中许下新一年的愿望,真让人温馨啊。我喜欢嘉善余姚一带的“走马灯”,用竹扎成的马灯在慢慢地走着,照耀着黑暗中大地的一寸土地,表演的人拿着庞大的灯,向人们表演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最好看的是《白蛇传》和《三国演义》了,马灯队每到一家,倍受着欢迎。

我拿着灯,又一次次想起了古人的智慧。灯,让黑暗中充满了光明,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灯,让文化更加辉煌,传统得以延续。每到晚上,我就会想起灯,想起灯下的文明。

怎么样!元宵节的灯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俗文化村之旅小学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传说”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布达拉宫,哦!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虽小,却与真的一模一样:一样的房顶,一样的颜色,伴着香气甜甜的花儿,是那样美丽!那样宏伟!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萨是神奇的,那布达拉宫呢?是伟大的!

北京的长城是独立一地无二的,举世地双的。可现在却有了一个特小版!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一直伴随着我的步伐与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见长城的尽头,分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的心头怦然一震:我的天啊!这可是特小版啊,连这么小的长城都无边无际,那真正的长城到底是它的几倍呢?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规模宏大。一个个将士们右手持刀,左手持弓,侧卧马背,大喊着:“为国家做殊死拼搏,冲啊!”沙地上尘土飞扬,喊叫声如五雷轰顶。这个缩小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昂首挺胸,雄兵百万的气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军十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也不惧怕,反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一会儿去了“西藏”,一会儿去了“北京”,一会儿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民俗文化村之旅小学四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俗文化

全文共 3682 字

+ 加入清单

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故乡的民俗文化则给予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人总要长大,也终会远走高飞;但是,童年时代卖货郎那韵味悠长的一声吆喝,乡间那趣味横生的一场乡戏,过节时那啪啪作响的一串鞭炮,都会永存于我们的记忆之中。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注入了我们的身躯,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维持我们的生命,陪伴我们终生。

【民俗文化素材1】

乡下纸牌

在寂寞的日子里,忽然想起乡下纸牌来,窄窄长长的那种,只有手指那么宽,一大把拿在手里,像拿着一朵菊花。一屋子的祖母、外祖母,每人手里拿着一朵菊花,无声无息地坐在淅沥的雨声里,坐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节令在窗外飞逝。

很多上了年纪的乡下女人迷恋纸牌,我祖母就是其中之一。她们称之为抹纸牌,是抹,一点声音也没有。随便找一处有天井的老房子就行,就在悬着腌肉、艾叶、粽叶的天井里摆开了桌子。纸牌拿在手里,黑白两色套印着奇怪的图案,咒语似的,神秘莫测。常见一个女人隔一段时间提一只元宝篮来一次,鬼头鬼脑的,怕被人揭发贩卖赌博用品。揭开蓝布巾,才发现元宝篮里躺着一把把捆扎好的青色纸牌,像一捆捆小菜秧,也像豆腐店里的百页。我祖母其实并不清闲,乡下的祖母们都是这样:如果是春天,她要赶早踩着露水去菜园,拔几棵蒜,炒田螺或腊肉;采一把青菜苔,顺手再捋一些青白的韭菜花,好给孙子炒蛋吃。她们年年月月如此,却并不怨烦,因为有纸牌,日子便过得有滋有味,好像一上午的忙碌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下午能平心静气地坐着抹纸牌;好像年轻时生儿育女的劳顿也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到晚年能静静地抹纸牌。

春天,雨乱灯昏的路上,老房子里到处都有抹纸牌的女人,杏花桃花开得有些撩人,田蛙跳到后门口来了。接下来是夏天,抹纸牌不行,天热,蚊子也多。秋风一起,祖母们就笑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唤着各自的乳名无声无息地坐在一起。房顶上大雁正在往南飞,红红黄黄的乌桕叶落满瓦沟,蜻蜓落在芝麻秸上,一只花蝴蝶飞进来,又从窗口飞出去。输和赢都是次要的,日月能这样静悄悄地过,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纸牌也有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时候,比如她们用季节性的乡土小吃作钱的替代品,到最后再换算成钱。春天,蚕豆上市,一颗蚕豆代表一分钱,秋天就用炒蚕豆或炒蚕豆,我有时候看到祖母面前蚕豆越来越少,替她着急,就偷吃别人的蚕豆,结果账算不对引起她们互相埋怨。我还见她们用屋外盛开的桃花或秋天金黄的乌桕叶代替钱。特别是经霜的乌桕叶子,金黄金黄的,真像金币一样。但有时候捎着黄叶的秋风会猛然破门而入,这时候牌桌往往大乱。冬天用得最多的是荸荠,紫红的长着芽嘴的荸荠在小油灯下像画家桌上的静物一样。我有时候也得到一颗,不吃,一直在手心里焐暖,然后荸荠连同我一起在祖母取暖的火桶上沉沉睡去。半夜开门回家,哇,一场雪下得好大啊!雪也是悄悄来的,雪光将我童年映照得像童话一样纯洁。

现在在江南一些乡镇上,偶尔还能看到那种乡下纸牌,和青花瓷坛、桃红纸包着的酥糖放在一起,像一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每当我见到它们,总要想起我逝世多年的祖母,也总能闻到农耕深处散发出来的乡土芬芳。

【美文解析】

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由得向往起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作者表面上描述的是乡下老太太们抹纸牌,其实讲述的是一种生活哲学,“因为有纸牌,日子便过得有滋有味,好像一上午的忙碌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下午能平心静气地坐着抹纸牌”。这就是生活,悠闲,祥和,踏实,平常的日子平常地过。这样的生活似乎与“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格格不入。然而,弓拉得太紧弦是要断的。紧张、忙碌、高负荷运转的当代人,不也应该继承一份前人的从容和淡定吗?

【民俗文化素材2】

江南的叫卖声

踏上江南的土地,从狭窄的弄堂中传来一声“阿要白兰花”的悠悠叫声,顿时使你有浸润心田的那种柔肠温情,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神韵和水乡的款款风情。你会从绵绵的烟柳中,翘角的飞檐上,披满青藤的石拱桥下,领悟到水乡这块土地的灵气,连卖花女子的叫卖声也像水磨糯米粉那样妩媚销魂。

“水红菱要吗?”又是一声清脆入耳的叫卖声,拖着吴侬软语的长腔,湿漉漉的,像刚从水中捞上来。如今年轻姑娘上街卖红菱已不多见,但从这些身扎碎花围兜的中年妇女身上似乎也隐约感到水乡女子那迷人的风采。“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也许更像一幅水墨中国画,淡墨重彩总相宜。你要是称上一斤翘角的水红菱,剥皮入口,似乎一下子吮吸到了大地的乳汁,记忆永远定格在小桥边。

江南的叫卖从根本上区别于北方的吆喝,它没有那么粗犷热烈,它像一首唐诗那样婉约舒缓,像春雨拍打着璃壳的长窗,更像垂柳轻拂堂前,让你的身心飘逸如水,仿佛在听着一支拖着悠悠长腔的昆曲。你在心灵不设防中缓缓走到她身边,也许你自己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钱已经掏出了口袋。

江南的叫卖能打开老人尘封的思绪,回到蹦跳的童年。也许是某一天的放学后,“香炒热白果,香亦香来,糯亦糯,一个铜板卖3个”,于是口袋中一个铜板换来了3个烫手的热白果,留下一只挖去中间的果实,成了一只响亮的果哨。似乎哨声犹在,双鬓已经斑白,一声叹息,多少事可以重来?

江南的叫卖含蓄而又耐听。北方的大蒜长得又粗又大,襄上面饼咬上一口脆生生的;而南方的小葱长得又细又纤,白花花的根须一根不乱,像“窈窕淑女”,更像“小家碧玉”。卖葱时总忘不了冠上一个“香”字,虽然这些都是老妪的活计,但在叫卖时拖着长长的声腔“香葱阿要”,也许就冲她一个甜甜的“香”字,你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滴水的屋檐下也会忍不住回眸张望。

要读懂一本书不容易,要读懂江南的一个小镇也不容易。俗话说:入乡随俗,那么你先从聆听镇上的叫卖声开始吧。秋风乍起,正是菊黄蟹肥的时候,在高高的石拱桥上一只只塑料盆里满是吐着白沫的大闸蟹。“清水大闸蟹阿要?”似乎这么一喊,张牙舞爪的螃蟹也变得斯斯文文起来了。

“栀子花茉莉花……”声声叫卖使小镇变得热闹起来。这亘古不老的声音,在爷爷的爷爷口中传来,还将会在孙子的孙子口中传下去。

(选自《都市文萃》2007年第12期,有删改)

【美文解析】

江南的叫卖声有“浸润心田的那种柔肠温情”,它清脆入耳,又婉约舒缓。然而,作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江南叫卖声的妩媚销魂,那字里行间所流淌着的,分明还有作者那满腔的乡愁。我们长途跋涉,我们只身追梦,我们走过山山水水,但是,我们永远走不出家乡的梦。那回荡在江南小巷的一声声清脆舒缓的叫卖声,是一种风俗,也是印在游子心中的梦。

【民俗文化素材3】

谈“目连戏”

吾乡有一种民众戏剧,名“目连戏”,或称曰《目连救母》。每到夏天,城坊乡村醵资演戏,以敬鬼神,禳灾厉,并以自娱乐。所演之戏有徽班,乱弹高调等本地班;有“大戏”,有目连戏。末后一种为纯民众的,所演只有一出戏,即《目连救母》,所用言语系道地土话,所着服装皆极简陋陈旧,故俗称衣冠不整为“目连行头”。演戏的人皆非职业的优伶,大抵系水村的农夫,也有木工瓦匠舟子轿夫之流混杂其中,临时组织成班,到了秋风起时,便即解散,各做自己的事去了。

这些场面中有名的,有“背疯妇”,一人扮面如女子,胸前别着一老人头,饰为老翁背其病媳而行。有“泥水作打墙”,瓦匠终于把自己封进墙里去。有“挑水”,诉说道:“当初说好的是十六文一担,后来不知怎样一弄,变成了一文十六担。”所以挑了一天只有三文钱的工资。有“张蛮打爹”,张蛮的爹被打,对众说道:“从前我们打爹的时候,爹逃了就算了。现在呢,爹逃了还是追着要打!”这正是常见的“世道衰微,人心不古”两句话的最妙的通俗解释。又有人走进富室厅堂里,见所挂堂幅高声念道:“太阳出起红绷绷,新妇滹浴公来张。公公唉,甮来张;婆婆也有哼,唔,‘唐伯虎题’!高雅,高雅!”

这些滑稽当然不很“高雅”,然而多是壮健的,与士流之扭捏不同,这可以说是民众的滑稽趣味的特色。我们如从头至尾地看目连戏一遍,可以了解不少的民间趣味和思想。这虽然是原始的为多,但实在是国民性的一斑,在我们的趣味思想上并不是绝无关系,所以我们知道一点也很有益处。

还有一层,在我们所知道的范围以内,这是中国现存的唯一的宗教剧。因为目连戏的使人喜看的地方虽是其中的许多滑稽的场面,全本的目的却显然是在表扬佛法,仔细想起来说是水陆道场或道士的“炼度”的一种戏剧化也不为过。我们不知道在印度有无这种戏剧的宗教仪式,或者是在中国发生的国货,也未可知,总之不愧为宗教剧之一样,是很可注意的。滑稽分子的喧宾夺主,原是自然的趋势,正如外国剧间狂言的发生一样,也如僧道作法事时之唱生旦小戏同一情形罢。

可惜我十四岁时离开故乡,最近看见目连戏也已在二十年前,而且又只看了一小部分,所以记忆不清了。倘有笃志的学会,应该趁此刻旧风俗还未消灭的时期,资遣熟悉情形的人去调查一回,把脚本记录下来,于学术方面当不无裨益。英国弗来则博士竭力提倡研究野蛮生活,以为南北极探险等还可以稍缓,因为那里的冰反正不见得就会融化。中国的蒙藏回苗各族生活固然大值得研究,就是本族里也很多可以研究的东西,或者可以说还没有东西曾经好好地整理研究过,现在只等研究的人了。

(选自《谈龙集》,有删改)

【美文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作文: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的郊外,它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风土人情的缩影。爸爸妈妈曾经带我去参观过,那时我虽然还小,但是民俗文化村的美景和各族的风土人情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大门内往左是一条食街,那里有着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漫步在小街上,一阵阵浓郁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真使人想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右边是很大很大的广场,能容得下上千人。前面是石雕的十二生肖像,巍然屹立在广场上。广场上铺着像地毯一样的绿草。每当夜幕降临,各族人民就在广场上欢聚一堂,点起篝火,载歌载舞,直至天明。

广场后面是个像碗扣在地上一样的蒙古包。一看见蒙古包,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去,喝着蒙古叔叔端给我的奶茶,看着蒙古姐姐跳的草原舞蹈,我也感觉就像到了广阔的大草原一样。我快乐地拉起蒙古姐姐的手同她合影留念。

蒙古包的左边是一座喇嘛宫,好多的喇嘛在这里传播着他们的文化。顺着喇嘛宫前的一条大路一直往前走,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山族、土家族、布依族……还可以欣赏到各族的风景,有恐怖的牛头马面,有挂在高高树上的秋千,还有竹子做的阁楼以及其他不知是用什么草做的房子,人们的生活是那么俭朴原始。我们还欣赏到了奇异的山洞、美丽的桂林山水、高高的千手观音……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我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吸引过去,挤进人群。啊!好大一个喷泉!当它喷出水时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漂亮极了。一会儿,一道彩虹横贯喷泉上空。啊!美丽的彩虹姑娘也来到人间与我们共享人间美景了。

民俗文化村的风土人情真是看不完,听不够,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家。一天的疲劳把我带进了梦乡,我在梦中又回到了蒙古包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欢快地玩着、笑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期间,遇上建了新房的、娶了新娘的、新女婿上门拜年的、老人做寿的,竹马狮灯队会在主人家玩得更起兴、更滑稽,时间也更久。

玩的花样更有针对性,会敬称为:三星拱照、骑龙送子、五子登科、高堂拜寿之类。主人招待更客气、更丰盛。由于表演的时间长,白天没玩够,晚上会有继续表演,引来村内村外更多人的观赏。所以,春节期间我们老家一带的孩子都喜欢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追赶着舞狮队,跟着看舞狮、看唱戏,就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最主要的活动。

故乡的民俗浓郁,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它就像甜在我心头的巧克力,醇香甘甜,成为了家乡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逢春节,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乡,不光是为拜年,更是为去品尝家乡这醉人的风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看书,听别人讲故事,走亲访友,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经过今年学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本资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认为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这说明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摒弃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

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作为小学生,我们现在是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十年后或二十年后我

们就成为了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祖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交往中,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传统礼仪文化,了解祖国传统礼仪文化,学习祖国传统礼仪文化。做一个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使者。为弘扬祖国精神而努力奋斗。让祖国文化永远传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习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习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让我回味,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习俗,但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想到中国,我心中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什么尊老爱幼,什么执著追求,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代名词。风流人物、九州风景、民间故事、艺术符号、八方习俗、文学瑰宝。都反映了我国的传统与改革。我沉浸在这一则则故事里,犹如置身于广大的海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记载了许许多多,有神话、有历史、有艺术、有瑰宝。其间我最喜爱那美轮美奂的民间故事。那牛郎不顾那汹涌奔流的银河,同儿女拿起粪瓢去舀那天河的水。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那坚强而执着的爱情,感动了皇母娘娘,终于允许他们相见一次。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把爱情去掉一个字,那就是爱。是啊,这就是纯真而坚韧的爱啊!梁山伯与祝英台到死都要相见,在坟墓里化作一对鸳鸯鸟,飞到高高的树上去了。那扯下的裙角,化作蝴蝶,也化作心里沉淀的爱意了。

如此美丽的爱情,如此纯真的爱,也值得我为之感动。但还是文学瑰宝更对我的胃口。我同书本一起探讨谁才是《三国演义》的“一号人物”。《三国演义》我看过,但不过草草翻了一下而已,根本不记得什么“计”。这个故事里却贬低诸葛亮,抬高反派曹操的身价。其实也不算是贬低抬高,事实证明就是这样。诸葛亮表面谦虚内心却十分狂傲,不但编造歌谣搞当地个人崇拜,还广告扬名,即使属下是个能人。反而曹操却真实得多,他是一个生来就有领袖能力的人,也是个浪漫主义者,他干的那些坏事,也多半是“不得不”的。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周瑜气量小,心胸狭窄,恨不得杀死处处都胜过他的诸葛亮,就是教科书也是这样说。其实并非如此。杀诸葛亮是为了护国家的安全,是替大众着想。这样一分析,我想你也改变了传统的看法吧。

九州风景也是美丽的很。天空灰蒙蒙的一片,连火红的果实也沾染上了一丝素白,草尖上几滴雾气凝成的水珠,映出远处朦胧的山峰。走在这样的雾里,连衣服都会湿淋淋的。这样轻幽淡雅的风景,无不显露出中华秀丽的自然风光。

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是令人兴奋难以忘怀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山西的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陽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民间称一餐饭叫"一顿饭"。早饭为"早晌饭",午饭叫"晌午饭"、"后晌饭",晚饭叫"夜饭"。一般做重体力活时在三餐之间有饼类食品加餐称为"犒晌",老百姓也叫"搬的吃"。晋中早饭大多以稀饭里加玉米面,俗称"煮疙瘩",用小菜佐餐;晋东南一带,早饭多食小米稠饭加凉菜丝。午饭比较丰盛,吃面条、饼子、馍头,加上土豆、粉条、白菜烩菜及腌菜。晚饭也多备有汤类杂锅饭,和子饭面食等,但不讲究多吃。晋南的开水白馍就辣椒,又是极有风味的饭食。

春冬寒季,晋北人吃饭总喜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主妇坐锅头掌勺盛饭,给男人、孩子们吃好,自己拣剩下的随便吃点,俗叫:"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吃完一碗饭如若把筷子横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饱了,如筷子放旁边或拿在手中,就是没吃饱。

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如在农忙收割、打场时,多有手提黑陶饭罐送饭到田间的习惯。如路途较远无法送饭,便带点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谓之"打饥儿"。

山西人平时吃饭较节俭,但有客人来,必然竭尽家力热情招待。多置饭桌摆饭,客人坐上席位,主人相陪,一般要以新碗新筷给客人用,饭前多饮酒助兴。上菜家贫者二凉一热、四凉一热、四凉四热;富裕者六六、八八、十全席、双十席,上火锅。主人暖酒后,双手执壶为客斟满酒,叫做"茶七饭八酒十分"。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先来。"主人举杯劝酒,客人轻抿一点,以示礼貌。席间主人频频指点、调换菜盘位置,热情劝饭。客人要讲究吃一口菜放一次筷子,若连续大吃会被视为"没风水","少礼失教"。酒未喝完绝不吃饭。过去中食为白馍、饺子、油糕。馍馍搁盘子里端上,放在客人面前。客人吃好后把筷子搁碗上稍稍往前一推,以示吃饱了。饭后以茶相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俗专家解读清明祭祀文化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4月4日是清明节,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萧放从祭祀文化的角度,对当下清明节的种种现象作出了解读

民俗专家:祭祀是与先人对话 “代理扫墓”滑稽可笑

今年的清明节前夕,“代理扫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商家们穿梭于各个陵园,明码标价按服务收费。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简直无法理解”,“这些花钱雇人去扫墓的人属于忘祖”。

萧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是新出现的现象,还不清楚是不是炒作。

他认为,如果真的代理祭扫,那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批评的、滑稽可笑的。但如果确实是因为回不了家,请人修理坟墓,也无可厚非。

历来的清明祭扫,国人有烧纸钱的习惯,还有烧各种电器等生活用品的。今年则出现了“烧纸糊iphone”的新现象。

萧放认为,祭祀时烧东西,是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无所谓迷信。“烧纸糊iphone”行为的出现,说明民俗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当然,类似“烧二奶”等,自然属于不正当的。

烧纸这种习俗,近年来一般被视为不太文明的祭扫方式。对此,萧放认为,也不能说过去传下来的祭扫习惯就是不文明的。具体到烧纸来说,可能放在一个池子之类的里面烧,就不会有火灾等问题。

在他看来,过去和现代一些祭扫习俗的变化,只是方式上的改变,不适宜用“文明与否”去衡量。

萧放表示,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祭祀有很大关系。 祭祀,表达的是对历史和先人的尊敬,“我们可以利用清明节与祖先对话”。

而且,清明的祭祀,不能狭隘理解只是祭祀家族的祖先,还应该有先贤、先烈等。从这3个方面来讲,祭祀对于社会文化传承,有着很大的意义。

祭扫之外的清明节:并非只是“鬼节” 也是馋妇期盼的“美食节”

清明节是惟一的一个和节气重合的重大节日,在祭扫之外,还有踏青等多重意义。

京味儿作家崔岱远就表示,在过去,清明并不是严格和“鬼”结合在一起的。这个节日强调的是从冬到春的变化。所以人们借着祭祖活动,同时也踏青郊游,还有放风筝、荡秋千、采柳枝 等。这些户外运动,也体现了顺应时气的特点。

在他看来,清明节兼有两层意义,一个是怀旧、奠亡,一个是求新、护生。

此外,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有其独特的饮食习俗。

崔岱远介绍说,南方一带过清明会吃青团,这是北京等地所没有的。

萧放也介绍说,南方地区过清明会用春天的艾草、染色的糯米粉等做成团子、乌饭、青精饭等。北方的山西地区则会用枣泥和面,做成“面燕”,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他还说,清明节与寒食节有很大关系。寒食节不让生火,有很多好吃的。所以,过去有“懒妇思正月,馋妇思寒食”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深圳民俗文化村作文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

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

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淘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村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民俗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俗文化与科学作文高中生版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或是巧合或是注定被历史所创造出来,其中有的约定俗尘流传千古,到现在还生生不息的文化,并与时俱进;也有许多随着历史的衍变,种族的胜败兴衰而被冲淡消亡。民俗隶属于民生,现在看来,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其中盛衰之奥,或许有许多变数;但是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违背科学的行为是无法被流传之今的,因为他们禁不住时间与事实的考验。

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俗称的阳历,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计时的一种方式,从古至今,经受千年岁月考验,依旧与其描述的丝毫未差,与现在的公历相比难敌高下,惊蛰时蚊虫开始增多,小满时麦谷逐渐饱满成熟,处暑时天气转凉,霜降时地上开始结霜……如果要让古人对节气的依据说出个所以然来,未必都能一清二楚,但其中实则暗藏古代劳动人民所总结的经验和习惯。节气的来历就是由一些古代的“天文气候爱好者”,根据平时观察太阳活动轨迹而得。就此而论,民俗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科学便是民俗文化的基础。

又譬如,在古代,春节是个十分隆重的节日,雇主给雇工放假,所有的家人都会欢聚在一起,共享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但是,为什么过年是在寒冷而肃杀的冬天,而不是在春天亦或是夏天秋天这其余的三季呢?一则是在冬天地日距离最近,并且冬天万物生长停滞,日常的劳作也随之停止,有精力去进行各种仪式和活动;二则冬天过于寒冷,生产效率低下,在冬天经过休整,更能为来年的生活积蓄能量。由此可见,每一个小小的节日都是有来历的,民俗文化必须适宜于科学,适合于生活,必须符合科学发展,否则既不能达到节日放松心情的目的,更有可能打乱人们的生活节奏,带来不利的影响。

民俗是一种民族在古代科学水平高低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俗的象征,也正是中国人民所向往和提倡的目标。春秋战国,民俗文化发展飞快,在那一时段内,不仅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人文精神奠定于此,礼仪之邦流传甚广,政治局面也由此从分裂走向统一;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也同样是空前绝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科学的民族,在很早的时候,即便在传说中就已经先有了对科学文化作贡献的人。例如嫘祖织蚕丝,神农尝百草,日后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领域和医学领域的代表。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从发明创造还是到理论实践,中国都远远将其他国家甩在后面。中国是最早创造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研究的国家,自春秋战国起,鸡兔同笼的方程思想,负数使用的生活理论,《九章算术》中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案例,都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不仅如此,从百家争鸣,到钟鼓齐奏,诞生了世界第一位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墨子,从浩瀚飘渺的宇宙中,他领悟人生的真谛;从雄浑壮阔的高山流水中,他探寻力的起源;从世间万物的多姿多彩中,他探寻光电奥秘……自由无束的氛围,创造了对科学的探索,对科学的探索,成就了无数精彩的发明。没有墨子的探索,就难有中国火药的发明,就难有世界对于自然的新认识。从草药古方,到丝绸之路,到爆竹火药,不仅在世界上为中国赢得了赞扬和尊重,更为生活的美好创造了新的动力。

科学和民俗文化其实是紧密相连的,科学铸就了文化,文化助长了科学,也丰富了生活的内涵。没有科技的进步,就难有文化和生活的美好;没有文化和生活的需要,任何科学的研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说,即便对于与中华文化不同的民俗,我们一样要给予尊重;对于即便与我们习惯认知观相背的科学,我们也要去理解。科学或许有对有错,但是文化没有孰是孰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文化的英语美国文化感恩节英文1748字

全文共 2088 字

+ 加入清单

This Thursday is Thanksgiving Day. The writer O’Henry called it the one day that is purely American. Thanksgiving is not a religious holiday. But it has ritual meaning. Some Americans attend religious services on the day before Thanksgiving or on Thanksgiving morning. Others travel long distances to be with their families. They have a large dinner which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celebration. For many Americans, Thanksgiving is the only time when all members of the family gather. The holiday is a time of family reunion. Thanksgiving week is generally one of the busiest travel times of the year. However, experts say this year probably will be different. On September 11th, thousands of people died when terrorists hijacked airplanes that struck buildings in Washington D.C. and New York City. Many people now say they are worried about flying on a plane. Travel experts say almost 6 percent fewer people will make long trips this Thanksgiving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Many Americans who usually visit family and friends by plane are driving shorter distances instead this week. Some mental health experts say the attacks have frightened people. They say people feel safer and happier close to home. More than any other holiday, Thanksgiving is a celebration of family and home. Many people say that this year they are especially thankful for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and the good things in their lives. On Thanksgiving, people enjoy a long day of cooking, eating and talking. The traditional meal almost always includes the turkey with a bread mixture cooked inside. Other traditional Thanksgiving food served with turkey are sweet potatoes, cranberries and pumpkin pie. Stores are said to sell more food at Thanksgiving than at any other time of the year, and many people eat more food at Thanksgiving than at any other time of the year. Over the years, Americans have added new traditions to their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 For example, a number off professional and university football games are played on Thanksgiving Day. Some of the games are broadcast on national televisio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