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从古至今的爱国故事素材【最新20篇】

提起“雷锋”,大家就会联想到“助人为乐”这四个字。他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以下的从古至今的爱国故事素材供大家参阅!

浏览

5405

作文

365

近代爱国英雄赵登禹的故事:功勋卓着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略东北,东三省沦亡。赵登禹义愤填膺,决心赴东北抗日,但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未能实现。这时冯部已改编为第二十九军。

1933年1月,日军占领山海关。3月9日,日军铃木师团直抵长城喜峰口,二十九军奉命赴长城御敌。赵登禹任喜峰口作战前敌总指挥,冒风雪,急行军700余里,占据有利地形,亲率部队挥大刀迎敌,长城垛口20余次失而复得。日寇调集5000余人和大批重炮,飞机轰炸了3个小时,阵地一片火海。日寇以为赵登禹将军已经阵亡,于是蜂涌而上。在弹药用尽之际,赵登禹率部与敌展开肉博战。他一口气砍倒日军几十名,左腿负伤,卫兵急忙脱衣服给他包扎,他却不肯,仍挥刀杀敌,一直激战到天黑,日军寸土未得,死伤3000多人。

日军再也不敢进攻喜峰口,对赵登禹将军威名更是闻风丧胆。国民党政府统帅部给赵登禹颁发了勋章,并提升他为一三二师师长。

“张北事件”和“热西事件”之后的1936年,赵登禹升为陆军中将。这年夏天,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被日本特工绑架,下落不明。赵登禹将军大怒,,用电话通知亲日派陈某,限两小时把人送回,超过时限,就把平津一带日本人杀光,然后下令部队集合待命。陈某吓得面色如土,急忙向日本人传讯,不过一个小时,就乖乖地把宣介溪送了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国小英雄故事七:抗日小英雄——雨来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来的家在还乡河边上的芦花村。这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芦花村,多么美的名字啊!原来,还乡河里长着许多芦苇,芦苇开花的时候,风一吹,鹅毛一样的苇絮就漫天飞舞,把小小的村庄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每到夏天,雨来就跟铁头、三钻儿几个小伙伴,光着屁股在河里玩个没够。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他能脸朝天在水面上躺着,把黑黑的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雨来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夜校。雨来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把油印的小书包上了皮,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上了“雨来”两个字。

穿着一身青布衣褂的女教师,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祖国。”雨来学得挺认真,跟着女教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他知道,家里穷没有钱送他去学堂,在夜校里要好好学几个字,不能做个睁眼瞎。

这一天从夜校回来,雨来躺在炕上念书,念着念着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睁眼,看见爸爸回来了。

爸爸和平常的打扮不一样: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着一支步枪。爸爸要去打鬼子了?

只听爸爸小声对妈妈说道:“鬼子又要扫荡了,这次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爬起来问道:“爸爸,远不远?”

爸爸说:“那哪儿有准儿啊!你快睡吧!”

爸爸又对妈妈说:“明天你去东庄他姥姥家,告诉他舅舅快把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

第二天一早,爸爸走了,妈妈也到东庄姥姥家去了,家里就剩雨来一个人。

快晌午的时候,雨来吃了点剩饭,趴在炕上念书。忽然听见外面有人跑,声音越来越近,窗户纸震得哗哗响。

雨来赶紧跳下炕,把书藏在怀里就往外跑。他刚一迈出门槛,一个人跑来与他撞了个满怀。雨来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平时常来雨来家落脚。

几个日本鬼子,叽哩哇拉地在后面追赶着李大叔。李大叔来不及说什么,急忙跑到墙角把一口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地方,对谁也不许说。”

那缸里有半缸糠皮子,雨来人小,费了很大力气才把缸搬回原处。这时候,日本鬼子已经闯了进来。雨来赶紧往后院跑,鬼子端着枪大声喊道:“往哪儿跑?”雨来没有停下脚步,鬼子开枪了,子弹从他头顶上飞过。

后院没有门,怎么办?雨来急忙往墙根底下一棵桃树上爬,想跳出院子。可是,鬼子已经追过来,伸手拽住雨来的双脚往下一拉,雨来掉在了地上,被鬼子抓住,用绳子捆了起来。

雨来被鬼子摔倒到屋里。鬼子正在屋里翻箱倒柜,被翻得乱七八糟,连枕头都用刺刀扎破了。

一个扁鼻子的日本军官坐在炕沿上,两只老鼠眼直瞅着雨来的胸脯。雨来低头一看,原来是他的课本露在了胸前。

鬼子军官给雨来松了绑,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温和地说:“小孩,不要怕,书的,我不管,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的没有?”

雨来用手抹了一下鼻子,说:“我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听了,用手去掏口袋,雨来心想,是不是掏刀子?可是,那鬼子军官掏出来的是一把日本糖块,往雨来的手里一塞,说:“这个大大的好!你的,说说,八路的在什么地方,金票大大的有!”

雨来没有回答,也没有接那一把糖块。

一个鬼子兵不耐烦了,抽出刀来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拦住了,耐着性子又说道:“死拉死拉地没有,我喜欢小孩,快说,看见那个人没有?”

雨来摇了摇头,还是那句话:“我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发怒了,他瞪着凶狠的双眼,突然伸出像鹰爪的双手,揪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拉,然后,又用一只手在雨来的脸上左右开弓,还用力拧他的脸。雨来的脸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旁边那个鬼子也狠狠地朝雨来的胸脯打了一拳,雨来倒退几步,正好撞在墙柜上,又被拽过来推向炕沿。雨来的头昏沉沉的,鼻子也直流血,一滴一滴地溅在他那课本上的两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不停地打雨来,都打累了,可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暴跳如雷,嗷嗷的叫道:“死拉死拉的,拉出去,枪毙!”

几声枪响,划破了天空,随后,周围静了下来,雨来也不见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不见雨来来搬缸,就从另一个地道口钻了出来。屋里屋外,李大叔找不到雨来,跑到街上一问,有人告诉他,雨来被鬼子打死了。

李大叔一听,一下子眼泪掉了下来,可是到处没有雨来的踪影,不但不见尸首,连一滴血也看不见。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雨来是不是被鬼子扔到河里了,于是,人们都顺着河流去寻找,找了半天,大家都失望了,突然,铁头喊道:“那不是雨来吗?”

人们看到,芦苇中,从水面上露出一个小脑袋,像个小鸭子那样抖了抖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喊道:“鬼子走了吧?”

大家喜出望外,急忙跑过去,把雨来拽上了岸。

原来,日本鬼子刚要开枪的时候,雨来一头扎进了河里,鬼子朝河里开了几枪,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素材:中国近代关于爱国的名言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无题》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无题》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中考故事素材:我竭尽全力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在做事的时候竭尽全力,我们得到的结果肯定会不一样。下面请看语文迷整理的故事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中考语文素材:爱国读书的名言

全文共 2092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读书中考中常见的话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爱国和读书的名言,供大家参考。

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7.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8.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9.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0.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11.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2.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3.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 鲁迅

14.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 居里夫人

15.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16. 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巴甫洛夫

17.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18.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作家

19.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20.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 肖邦

21.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 聂鲁达

22.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23.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24.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2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26.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27.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法)大仲马

28. 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

29. 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法)拿破仑

30. 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法)拿破仑

3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裴多菲

32.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前苏朕)苏霍姆林斯基

33. 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日本思想家

34.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35.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

3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朝政治家

37.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38.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39.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40. 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 谢觉哉

41.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42.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43.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44. 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出国留学网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45.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46.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47. 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48.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49.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50. 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51.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

52.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53.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54.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55.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笔尖流出的故事满分作文素材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不平凡的夜晚,月亮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灰色的地毯,外面正“呼呼”的刮着大风,树叶都被吹落了。

一位小女孩的后妈让她在森林里采果子,结果小女孩迷了路,可是夜幕已经降临了,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看着逐渐变黑的四周,内心害怕极了,只好坐在大树旁“呜呜”的哭泣。

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在黑暗的树林里发出微弱的亮光,女孩儿被冻得直打哆嗦,她不想再继续等下去了。于是,她想了个法子,想试试这个方法能否帮她回家,她准备了好些石子,走几步,就扔一个石头,这样走错了路,还可以沿着这些石子再走回来了。

说走就走,她沿着小路走着,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间亮着灯光的屋子,她高兴极了,急忙走上前,“咚咚咚”地敲起了门,还喊着:“有人吗?”

只听“咯吱”一声,门打开了,一位年迈的大娘看见了小女孩,她对小女孩又叫又骂,小女孩只好伤心的离去了。

她正想沿着石子回去,可又听到了几声“汪——汪——汪”的叫声,原来,前面就要到一个小乡村了,小女孩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嘎——嘎——嘎”一群鸭子成群结队的向小女孩走来,大声说:“欢迎来到魔法王国!”小女孩儿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没想到这竟是真的!

“呼哧呼哧”一位身穿华丽衣裳的人朝她走了过来。这个人竟是魔法王国的国王,“尊敬的贵客,你既然来到了这里,那就吃完饭再走吧!”小女孩儿听了爽快答应了。

一个小精灵把小女孩带到了大殿里,让最好的厨师给他准备了饭菜,让最好的奴仆来招待她,小女孩儿从没受过这么好的待遇,就“叽里咕噜”的大吃了一顿,又“咕噜噜”的喝了一杯水,就躺在了床上睡着了。

她做了一场梦,梦见外面正“哗哗哗”的下起了雨,风铃还在“叮叮当当”的响,后妈把她逐出了家门,又“哐当”一声用力的关上了门,之后又遇到了一个善良的老奶奶,收留了她……

小精灵看到小女孩笑了,那是多么甜蜜,多么可爱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十则高考作文故事素材

全文共 4515 字

+ 加入清单

1、冰心的幽默 著名作家冰心性格开朗,颇具幽默感。有一次,一位女作家登门拜访冰心,临走时把一块手绢忘在冰心家中。几天后,冰心给那位女作家写去一信,其末尾一段文字十分风趣:"你掉在我这里一块手绢,可还记得?幸我是个老太太,否则真是“遗帕悬相思”了。一笑。"那位女作家读完,不禁掩口而笑。 在冰心90岁生日之际,亲朋好友纷至沓来为她祝寿。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费孝通先生,是冰心已故丈夫吴文藻的高足,他抱病前往向师母祝寿。冰心老人非常高兴,诙谐地向在座的客人介绍说:"费孝通生肖属狗,他是文藻得意门生中的四条“狗”之一。"客人们听后都笑了起来,费先生像天真的孩子大笑不已。

2、陶行知的诗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人豁达开朗,治学严谨。他的诗词不仅饱含了人生哲理、真情真爱,而且风趣优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陶行知先生在创办晓庄师范时曾经写过一副对联: 从野人生活出发, 向极乐世界探寻。 在这副对联中,他用通俗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精辟地概括了他的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同时还阐述了他孜孜以求的富有远大理想的治学精神,意境幽远,情态天然。 他的这种朴实、精诚的精神和幽默诙谐的语言,也表现在他的爱情生活中。 1939年12月31日,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结婚时,他在结婚证上写下了一首散文诗。诗中倾注了诗人深厚的情爱和远大的革命情怀。 全诗深入浅出,一气呵成,妙笔生辉,情趣盎然: 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 当时是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也有了一个你,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 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脾气,也要规劝勉励。 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 为着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 再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 后来,育才学校的教师结婚,陶行知都要亲笔书写这首诗赠贺。 陶行知先生的那张亲笔题诗的结婚证书,现已作为珍贵文物保存在陶行知纪念馆。

3、巧批汪精卫绝命诗 1944年11月9日,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一命归西,临死前,留下一首名为《自嘲》的绝命诗替自己辩解:“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汪精卫死后,日本军部用“海鹣号”专机将其尸体运回南京,汪手下一帮汉奸将汪葬于南京梅花山。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生怕日后有人毁坟鞭尸,特地命令手下用5吨碎钢掺在混凝土里,浇灌在墓壳上,想以此保住其夫全尸。但人民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深恶痛绝,抗战胜利后纷纷要求当局尽快将汪墓铲除,还梅花山之清白。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南京政府命令工兵部队将汪坟炸毁。破坟后,在棺内发现了一本汪精卫亲笔手抄的诗稿,虽已发霉,但墨迹犹存,其中就有上面这首绝命诗,估计是汪精卫死前所书。 后来,有人根据此诗的原韵,将其字句略作改动,竟将汪精卫的这首绝命诗变成了一首绝妙的讽刺诗:“梦落东溟丑事休,卖国终将积怨尤。莫道世间历炎凉,恶名遗处正春秋。”

4、三叩九拜的来历 古人行跪拜礼,主要是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 在汉代以前没有凳椅,人们进食、议事和看书时,只在地上铺一块苇席或竹篾,即席子。人坐在席子上,称为“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当时,就连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只不过他们坐的席子比普通老百姓的好一些。 古代的“坐”与现代人完全不同。古人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坐在后脚跟上,脚掌向后向外分开。实际上,古人的“坐”,就是现在的跪。古代接待宾客时,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引身而起”,使坐变成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跪拜礼。 汉代以后,渐渐有了高座和凳椅,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原来的“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变成了等级的标志,广泛运用于官场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民间的祭祀、祝寿等,跪拜礼仍世代相传。

5、唐明皇赐扇子 李白醉草吓蛮书有功,就封了官。他这人自在惯了,受不了皇宫的拘束。白天游玩总是便衣,喝醉了吐得哪都是,皇帝宣召,随从还得赶忙给他换官服,麻烦透了。 时间一长,李白腻味了:“当这么个破官,受人管,有啥意思?辞了算了!”谁知,唐明皇爱李白的才华,他没舍得。后来唐明皇被李白缠得急了,心说:放就放吧。便叫来李白问道:“你这番辞官不做,朕赏你点什么呢?”李白说:“臣一骑一剑一蓝衫而来,还要一骑一剑一蓝衫而去。”到底是有功之臣,就这么让他走了,以后谁还肯为皇家效力?赏他些银两吧,李白不会算计,两三天就挥霍净了,还不得讨饭吃? 唐明皇想了好几天,决定赐他把扇子,写上一道圣旨,他只要不丢扇子就有饭吃。唐明皇于是提笔写了几句诗:“江南一老叟,与朕是故友,封官官不做,赏金金不收。赐他一把扇,拿去天下游,逢州州官接,遇县县官留,哪个接不到,割去项上头。” 李白接了扇子,从此云游天下,再不愁没酒喝了。打那以后,人们也学着在扇子上画画儿,写字儿了。

6、梁实秋的书情 梁实秋一生对杜诗情有独钟。早年在北京时,他就是琉璃厂和隆福寺街旧书铺的常客。许多书铺的老板都精于目录学,知道他痴迷于杜诗,每当他刚跨进书铺门槛,便把有关新书送到他的手中,所以他曾收集到60余种版本的杜诗。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北京东安市场的书摊上,曾廉价购得仇兆鳌所著《杜少陵集诠注》一书,一直随身携带50年,及至书被翻得有些破旧了,且字字句句已烂熟于胸,仍初衷不改,百读不厌。 更为有趣的是,有一次他在海王村一家书铺,偶然发现一部麻沙本杜诗,虽然索价并非十分昂贵,但靠工薪度日的梁实秋仍难以如愿以偿。于是,只好隔几天到那家书铺去一次,拿起书来反复摩挲,爱不释手。时间一长,书铺老板看透了他的心思,再三怂恿他买,他说:“几个月的薪水加到一块儿也买不起呀!”老板进而慷慨优惠地说:“那八折卖给你!”梁实秋无奈地直言:“五折也买不起!”老板颇有几分“雅士”风度,稍加沉思,顿时别出心裁地成全道:“你回去写个跋来,我把它附在书末,总算你和这部书如影随形了。”梁实秋听罢欣喜若狂,果然写了一篇上千字的跋文,聊志因缘。据说,后来离开北京之前,梁实秋居然特地去海王村那家书铺看了一眼,一方面重读自撰的跋文,追忆当年淘书的传奇经历,另一方面以惜别之情向那部始终可望而不可及的珍本杜诗悄然辞行。

7、“满城风雨”的来历 “满城风雨”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事情传遍各地,到处议论纷纷。可它本来却是形容重阳节前的丽景的。 宋代黄州有个名叫潘大临的人,颇有才气,善于作诗,常有佳作问世,但他家境十分贫寒,创作有时也因此受到影响。 某年一个快到重阳节的晚上,诗人家中已经断炊,只好饥肠辘辘地卧在床上。这时屋外秋风乍起,横扫落叶。紧接着大雨滂沱风雨交加,击门敲窗,来势凶猛。见此情景,诗人忘记了饥饿,诗兴大发,奋笔一挥,写了第一句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正要继续往下写,这时有人敲门了,原来是债主上门讨债来了。诗人只好陪笑脸说好话,好不容易将债主打发走,可浓浓的诗意也随之而去。这次创作有始无终,留下了遗憾,但也许是正因为这“遗憾”而使“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名扬天下,名传后世。 这就是“满城风雨”这句成语的出处。

8、名人嫁女 按照我国传统婚姻习俗,女儿长大出嫁,父母都要为其置备一份丰厚的嫁妆,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的一些知名文人,为女儿准备的则是一种极为别致又含有深意的嫁妆。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膝下一女,他对女儿爱如掌上明珠,女儿长大出嫁,他无钱置备嫁妆,特意以梁鸿、孟光的故事素材,画了一幅《举案齐眉图》,并在画上配诗相赠: 婚姻何必求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 持家倘使失勤俭,妆奁卖与别人家。 清代诗人袁枚嫁女,没有让男方举行三茶六礼,自己也没有置办任何陪嫁,女儿出阁之日,特赋《嫁女词》相赠: 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 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 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虽曾为官,但他刚正廉洁,御任后一贫如洗,全靠卖画为生。女儿出嫁时无嫁钱置备嫁妆,画了一幅兰竹图代替,画上配诗云: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9、郑板桥巧拒说情 郑板桥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天官,听说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他说:“郑兄,你我题诗绘画以助雅兴如何?” “好哇。” 李君拿起笔就在纸上画出一片尖尖竹笋,上面飞着一只乌鸦。郑板桥挥毫画出一丛细长的兰草,中间还有一只蜜蜂。 李君说:“这叫‘竹笋似枪,乌鸦真敢尖上立’?” “李大人,我这叫“兰叶如剑,黄蜂偏向刃中行!” 李君碰了一个钉子,又写道:燮乃才子。 郑板桥一看,提笔写道:卿本佳人。 李说:“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么———‘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呀!” 李天官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

10、范仲淹的豪情与柔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同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为官后,他力图革新政治,成为北宋仕廉将相的朝廷重臣。 康定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后举兵进攻延州,宋王朝与西夏开始交兵,这年7月,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来到西北前线,后又以各种身份,与韩琦分管陕甘军政大事。作为一名大将,范仲淹与西夏寸土必争,人们说“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西夏也因他不敢轻易进犯。 可是,远离家园的滋味毕竟是难受的,不管是兵士和将领都不免有些思念家乡。尤其时值塞外九月时,秋风乍起,那塞外特有的边声———秋风呼啸,驼马长嘶,草木繁响,就会使人越发感到凄凉。兵士们吟唱着一支悠长的曲子,仰望雁儿南归,心中的愁情越发难以言诉。 作为一名主帅,范仲淹深深体验到了边防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矛盾复杂的情绪,他为此感动着,终于,他挥笔写下了《渔家傲》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幅十分沉郁而苍凉的图景,在边声号角、长烟落日的壮阔雄伟的背景下,戍边战士立功报国的壮志和离家后难以名状的忧思,如同洪水击石一样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在感知那一份无尽苍凉的同时也肃然起敬。 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位面目严峻、神态凛然的带兵将帅,不仅仅有一颗豪情万丈、正气凌云的心;他也是一位文人,很多时候,他也有文人的多情善愁的一面。例如在《苏幕遮·怀旧》里,他柔肠宛转,缠绵悱恻地写道: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也是向人们展示一幅动人的秋景,但这秋景,不是在塞外,而是在一个秋色连波的美丽的地方,同样也有乡思,却少了一份豪情,多了一腔柔情似水、绵绵不绝的深情。 范仲淹一生作词很少,但就凭他这两首风格迥异、却同样感人的词,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一席地位。怪不得前人称赞他的词为“字字珠玉、掷地有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9、赖宁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就去扑火。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中考作文素材:爱国名言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1、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顾炎武

2、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3、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江泽民

4、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光荣。——徐特立

5、谁抛弃自己的国家,谁就会尝到流放滋味。——拉丁谚语

6、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7、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8、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的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林肯

9、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10、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阿托尔斯泰

1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是学者是属于祖国

的。——巴斯德

12、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语言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

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1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智利)聂鲁达

14、人们不能没有面包面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法)雨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中考历史故事素材:孔子的年少时期

全文共 386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少年时期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我国私学的最早创办者、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他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死后被历代统治者(秦除外)所尊崇,他就是一代圣人——孔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千古的圣人,其少年时期却也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生活。

在讲孔子少年时期生活之前,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孔子的家世:孔子的祖先为商王朝的后裔,周朝时期被分封在了宋国。孔子的先人们便一直在宋国做国君,直到宋厉公时期,其先人‘弗父何’才舍弃君位,禅让给了宋厉公。但就是这样,他的先辈们依然在宋国位及高官,数次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这种状况直到孔子的第六世祖孔父嘉那儿才发生了变故。乱臣华督发动叛乱,杀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几个亲信携带着他的唯一子嗣——木金父逃难到了鲁国。这也就是孔子家族为何由宋国来到鲁国的原因。

来到鲁国之后,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才在鲁国扎下了根。到孔子老爸叔梁纥那会儿的时候,混得还相当的不错。曾经在陬邑这个地方担任过大夫一职,虽说陬邑这个地方并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混了个中层领导来当当。

后来,由于在攻打宋国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叔梁纥的名声还曾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但是,爵位也罢、名声也罢,都不能弥补叔梁纥内心深处那块阴影——年近六旬的老汉,至今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一个自己家业的继承人。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叔梁纥为了得到一个儿子,为此也没少想了办法。他先是娶施氏之女为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施氏先后为他生下了九个女儿;眼看施氏没有生儿子的本事,他又娶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先是给了他一个惊喜——生了个儿子,但紧接着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儿子腿脚不灵便,天生残疾。

一个立有赫赫军功的大夫,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残疾人,尤其是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到时候别说是上战场打仗了,自己能够走路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叔梁纥再次向别人求婚。这次找到了不远处的颜氏家族。颜家只有十六七岁的的小女儿颜征在,是个非常喜欢英雄人物的少女,自愿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叔梁纥。这一年,叔梁纥六十六岁。

或许是上天眷顾了一下叔梁纥,在二人祈祷于尼丘山不久后,颜征在就怀孕了。她腹中孕育的正是那后世鼎鼎大名的孔子(当然,这一点此时她是不知道的)。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孔子出生三年之后,叔梁纥就生了重病。此时,他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的小儿子——孔子。因为在他心中,肯定有这样一个计划:我要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包括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格斗技巧。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梦想,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带着无限的遗憾,叔梁纥离开了。留在世间的,是他那九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一人残疾)和三个寡妇。

既然丈夫都已经离开了,那我们也就分开吧。为了更好地照顾孔子,他的母亲颜征在离开了先前的那个大家庭,离开了陬邑,带着孔子一块搬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在这里,孔母一边给人家做些简单的家务(缝洗衣服),一边照顾年幼的孔子。

由于颜征在自己在母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全部教授给了孔子。当然,这里面绝大多数都和礼节有关系。

孔子五六岁之后,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所以玩伴并不是太多(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于是,小时候的孔子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当其他孩子都在玩简单的群体游戏的时候,年幼的孔子却在做着那些相对来说有些高级的游戏——演习祭祀(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祭祀,这是一个很隆重也很繁琐的礼仪过程。年幼的孔子竟然玩起了这种高级别的游戏,这在一般人的眼里可是大为震惊的——小小的一个孩童,居然会搞这些东西,真是太不简单啦!

由此看来,孔子的智商要比一般的孩童要高,理解能力要比他们也要强。

之后,懂事的孔子在学习、游玩之际,也常常去帮自己的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看到母亲回家之时的疲惫身影,孔子总会很是懂事地帮母亲去做按摩、倒点水……

慢慢的,孔子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他开始瞒着母亲去外面做事,争取替母亲分些负担。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在孔子眼里,只要能挣钱、只要自己能够干得动的,他从来都不挑活儿。肮脏和辛苦,这不是我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所应该顾虑的。

于是,年幼的孔子干起了其他孩子所不想干的脏活和累活。每当其他孩子吃完饭外出玩耍嬉笑的时候,孔子正在别处忙碌着。当然,为了让母亲放心,他总会比母亲早些回家。

所以,孔子在后来给自己的弟子讲自己年少时期事情的时候,每每感叹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就这样,孔子和母亲在曲阜生活了十四年。年幼的孔子从母亲那儿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基本的礼节、如何做人、如何节俭等等。当然,自己从多年的“打工”历练之中,也学到了很多:如何为人处世、平等、仁爱等等。

但是,就在孔子正感受着伟大的母爱的时候,病魔悄悄地找到了他的母亲。孔子十七岁那年,母亲颜氏不幸离世,留下了年少的孔子,孤独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

母亲死后,孔子又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怎么埋葬母亲?

有人说了,到埋葬他父亲的地方把两人合葬不就完了吗?

是啊,孔子也知道,这些礼节方面的事情对孔子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孔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父亲埋葬的地方。其实,孔子之前也曾问过自己的母亲这方面的问题,但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下葬的具体地点。

或许有些人不会相信,认为这不可能,身为妻子的颜征在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埋葬地呢。但现实告诉我们,她确实是不知道,因为当地有一种风俗:年轻的妻子,在丈夫死后是不能参加丈夫的出殡仪式的。

于是,这就导致了孔子一直到母亲去世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埋葬在哪儿。

年轻的孔子,依照他所知道的礼仪,在家中给母亲置办了一个灵堂。三天之后,他把母亲安放在了自己用所有积蓄买来的一口棺材里。

随即,那个棘手的问题让孔子煞是苦恼:询问当地人,没人知道,因为你是在父亲死后才搬过来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想去询问陬邑人,可是自己当时搬出来的时候才三岁,不可能记得小时侯住哪儿,到处打听又不太现实。

于是,无奈的孔子把母亲的灵柩停放在了一个大路口——五付之衢,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所有过路人的身上:希望有知情的好心人来帮助一下自己。

还好,没多长时间,陬人挽父的母亲听说了孔子的感人事迹,便亲自赶来告诉孔子他父亲当初的埋葬之地。原来,当时她的儿子挽父,曾经参加了孔子之父叔梁纥的葬礼,知道他的埋葬之所。

于是,孔子才得以把父母合葬在一起。

这里需要特意说明的是,整个这个过程,都是孔子一个人在操办,帮忙的人其实并不多。

埋葬完母亲,孔子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守孝。然而,就是在守孝刚刚开始不久,孔子又受到了他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的侮辱,但他对此事却相当的无助,没有任何说法。

就在孔子母亲去世不久,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武子,在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特殊人才茶话会。这次宴会,邀请的都是鲁国的“士”。咱们先来看看当时各国的统治阶层:诸侯——卿——大夫——士。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士”,就在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虽说它在统治阶层的最下面,但它也有自己特殊的待遇:不用交税、不用服杂役,还可以按月领工资等等。而且“士”还是统治阶层的后备人员、储备干部,一旦国家需要招募一批新的管理人员,那么他们将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咱们再来回看一下孔子的家世:先人是宋国国君,就后来不当国君了,那也都是卿大夫,位居统治地位的高层。就是拿孔子的老爸叔梁纥来说吧,那也是陬邑大夫,好歹那也是个大夫。而且按照当时子承父业的继承法则来说,孔子长大后也应该是个大夫,最起码也应该是个“士”。

但是,就连孔子这个“士”的身份,居然也有人提出了怀疑,给与了否认。当孔子听说季武子要招待国内的“士”的时候,很是高兴,自己还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如此重要的社交活动。一旦自己参与其中,那就意味着人们承认了我孔丘的地位,而且在此还有可能结交很多名流,更甚者到时候还有可能成为储备干部,进而走向仕途。

于是,孔子穿着丧服,披麻戴孝的就来到了季武子家门前。令他没想有到的是,他竟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阳虎。阳虎此时是季武子的家臣,说白了也就是个大管家。当他看到披麻戴孝的孔子像个愣头青一般,二话不说就往门里走,当即便伸手拦住了孔子。然后就对孔子的身份进行了询问,最后的出了结论:这是“陬人之子”。

“陬人之子”,这是当时很多人对孔子的称呼。因为孔子之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时人都称其为“陬人”。又因为孔子此时还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名气,所以人们都像现在称某某家的小孩为“某某人之子”那样,称呼孔子为“陬人之子”。

这一称呼让孔子很是愤慨:自己的身上还贴着父亲的标签,他们还在拿自己当小孩来看待,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回事。

于是,不管孔子怎么说,阳虎就是不放孔子进去。

于是,孔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了自己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辱。

然而,无权无势的孔子只能把这股恶火咽在肚子里。回去之后,除了为了生存做些小工之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而此时,孔子已经苦学了将近三年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此后,孔子抓住一切可以的利用的时间用来学习。孔子的所学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没错,这也是当时一项不错的谋生手段)、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等等。

很快,孔子博学以及知礼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曲阜地区。不久之后,孔子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的高级贵族学生——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红军杨春於军旅生涯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1912年5月的一天,杨春於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双石乡一个贫农家里,3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母亲带着他和刚出生的弟弟相依为命。几年后,母亲被卖到外地。杨春於只能独自带着弟弟,给通江县一户人家做放牛娃。

1933年杨春於参加红军。手上没有枪怎么打仗?首长对他说:“小鬼,你年纪还小,个子又不高,没有力气背枪!”实际上,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枪支发给新兵。入伍才几天,杨春於所在部队就在一个叫方山的地方打了一仗。上战场之前,部队发给他一支“瞄枪”。其实,这根本就不是枪,只是一根木头,尖端绑上一把刀,是士兵平时训练用的。手里总算有了“家伙”,杨春於没有多想,拿起“瞄枪”就跟着战友们冲锋。敌人只有一个连的兵力,杨春於所在连队还没与敌人正面接触,敌人就投降了。

1933年12月,部队到达县。杨春於所在部队接上级命令:附近有军阀刘湘的一个兵工厂,迅速攻打,缴获其武器弹药和造枪设备。出发之前,杨春於领到一把大刀。黑夜里,敌军不明情况,仅1个小时就投降了。战士们赶紧清理战利品,将工厂里的枪支弹药及造枪机器带上,迅速撤离战场。这次战斗,杨春於凭着一把大刀缴获了两支钢枪。因忠厚老实、英勇善战,他很快被首长看中,编入徐向前的警卫排当警卫员。

做了徐向前的警卫员后,杨春於开始了长达8年的警务警卫工作。“朱老总爱兵是出了名的,红军战士提起他,没有人不敬佩!”在杨春於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跟着朱老总一起长征的岁月。

红军到达茂县的时候,杨春於被提升为警卫排长,专门负责朱德的警卫工作。当时,杨春於带的警卫排编制为30人,共3个班。3个班分工很明确:一班负责首长衣食住行,二班负责看管物资及枪支弹药,三班主要负责站岗放哨。

杨春於记得很清楚。长征途中,朱老总的马背上总会挂几双草鞋或者麻鞋,这个习惯是有原因的。一次,走在前头一支部队的一名小战士掉队,正好被朱老总碰上。因为没有鞋,小战士的一双光脚被划得鲜血淋淋,朱老总马上叫警卫员去找一双鞋给他穿上。从那以后,朱老总的马背上总会挂几双草鞋。碰到没有鞋穿的战士,他便叫警卫员从马背上取下一双鞋给战士换上。在长征途中,常常会有饿得走不动路的战士,只要朱老总碰上,都会将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们。杨春於说,朱老总兜里一直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身边战士的名字。警卫连100多名战士,他都叫得出名字。

目前,生活在乐山且依然健在的老红军只有3位了,杨春於是其中一位。提到“杨老红军”,知道他的人都肃然起敬。杨春於先后打了近20年仗,4次负伤,3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次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体内至今还留有解放战争时期敌人的一块弹片。

新中国成立后,杨春於曾任四川西昌军分区司令员,病休后一直在乐山干休所休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在广大农村涌现出许多农民企业家和专业户,他们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其中有许多优秀分子不但想到自己富,还带动全村、全乡人富,关心农民兄弟的疾苦。

江西南昌顺外村农民企业家曾荣苟领导全村人办了10几个企业,不但成了富裕村,还每年上缴国家100多万元税金。村民们都感谢他,他却说:“我们周围的一些村子,特别是老区的许多地方,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帮他们脱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们先富的人的社会责任。”于是他主动5次到赣南老区与老区的穷村结成“对子”,帮他们培训人才,建起村办企业。

江苏赣榆县一个农民专业户叫祁德林,养对虾致富了。他想到在南疆老山保卫祖国的战士多么艰苦,就把一吨对虾送到了前线,慰问战士。他经常想:“自己富了,有责任帮助别的兄弟一起走富裕路。”他就主动向村办企业投资,还出钱支持村里的教师、五保户、敬老院。有三家困难户一直富不起来,他拿出6000元买了鸭子给他们喂,说:“赚钱归你们,亏本算我的。”结果第一年亏了,他又拿出钱给他门买船搞捕捞,终于使他们在经济上翻了身。

还有辽宁沈阳一家农民办的联合公司,几年中发展成有2000多名工人,资金积累上百万的大型企业,可农民出身的总经理苏立文拿的工资还不如工人多。他说:“我个人没什么希图,只希望为农民兄弟闯出奔富的路。”

这些普通农民的心胸多大呀,装着国家,装着几亿农民兄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高考作文素材精华本:周恩来的故事

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曾说:“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决不能局限于到外交部搞工柞,而是搞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结合起来的外交。”

作为周总理生前的翻译,接受记者采访的老外交官们这样评价:“周总理是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纯熟结合的成功典范,是我们外交官的偶像。”

严厉批评基辛格

过家鼎(前驻马耳他、葡萄牙大使)

周总理在外交方面的立场非常坚定,中国外交史上几次重要表态都是他做出的。一次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周总理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进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果然,这句话讲完两个礼拜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入朝参战了。

第二次是在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发表声明说:“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不要跟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接着,周总理又指出台湾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侵占了台湾,应该从台湾海峡撤出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台湾从历史上、法律上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用什么方式来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无权干涉。

第三次表态是在中美建交前夕。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是在周总理的亲自主持下实现的。大家可能会以为周总理与他举行会谈一定很友好,其实周总理非常严肃地批评了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批评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当时,基辛格是恭恭敬敬地聆听。

当然,总理搞外交非常注意方法。他待人总是彬彬有礼,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后进行说服。比如1963年底总理到亚非14国访问时,阿尔及利亚比较急躁,也要马上建社会主义。总理就对它说,革命是有阶段性的,你看中国革命成功以后也并不是马上就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再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然后到社会主义的。总理这样的现身说法自然令对方信服。

中法建交破常规

张锡昌(前驻法国使馆参赞)

国际社会称周总理是“解决外交难题的能手”,确实是这样。我参加的中法建交谈判就是总理外交艺术的杰出体现。

1963年10月,法总统戴高乐派前总理富尔来谈中法建交,双方一共谈了6次,是总理亲自主持的。谈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法国跟台湾的关系。富尔表示,法国只承认一个中国,但又强调中法在互相承认的问题上不应该提任何先决条件,所以希望中方不要坚持法国必须首先跟台湾断交。于是谈判陷入僵局。

这时,总理安排法国代表到内蒙、山西参观访问几天,并准备了一个新的方案,即中法在达成“三点默契”(法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法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不再支持所谓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中法建立外交关系后,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撤回在法国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的情况下,法国也相应撤回驻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的基础上先建交,然后法台再断交。这种模式在外交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法国也就成了唯一一个跟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不首先宣布跟台湾断交的国家。

清粥小菜化矛盾

胡传忠(前驻英国使馆参赞)

总理的外交手段的确很灵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访华,向中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援助要求。周总理说无法完全满足,双方因此僵持不下。周总理就指示外交部同志第二天请阿尔巴尼亚代表们访问大寨,并交待说明天的晚餐就吃小米粥、玉米,再准备几个简单素菜和一个荤菜。当时,负责的人都不相信,说招待外宾怎么只有一个荤菜呢,于是又给准备了两个,但总的来说吃得还是比较简朴。

从大寨回来以后,周总理就对阿方代表说了:“你看中国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艰苦的,我们多送给你阿尔巴尼亚一吨米,我们就要勒紧自己的裤带。”后来,那个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就降低了要价。

三次披上缅甸服

程瑞声(前驻印度、缅甸大使)

从总理三穿缅甸服装上可看出他非常尊重他人。

1960年4月周总理访问缅甸时恰逢缅甸的泼水节,缅甸总理吴努便要求全体中国人员穿上缅甸民族服装参加泼水节,周总理马上表示同意。第二次是在1961年1月份,周总理率领一个400多人的访问团去缅甸。1月4曰是缅甸国庆节,缅甸领导人又提出要周总理穿缅甸民族服装出席国庆活动,周总理又同意了。第二天,也就是1月5曰,吴努陪周总理参观缅甸的古都曼德勒时,希望周总理还能再穿一次缅甸的服装。为了曼德勒人民,总理又同意了。

在这次访问期间,吴努还提出要周总理和他一起为和尚们布施。本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做这些很不便,但是,总理经过考虑还是同意了,这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表明总理非常尊重他国的宗教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作文素材:珍惜时间的故事

全文共 1808 字

+ 加入清单

0、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1、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灯泡:“你量量灯泡的容量。”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计算。他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拿起空灯泡,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2、朱自清曾经在他的《匆匆》一文中说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挡时,它又从遮挡的手指间过去。天黑时,你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走了。”

3、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王亚南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他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惊醒过来,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5、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6、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7、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

8、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9、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

10、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

11、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贝弗里奇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_____莎士比亚

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时间就是能力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四年级爱国小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普法战争后期,普军长驱直入,以二十万大军猛敲巴黎城门,人民群众奋起包保卫家园。“国防政府”的首领也口口声声地嚷“永不投降”,“决不让出法国堡垒上的一块石头”,但背地里却和敌人勾勾搭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合约。《羊脂球》这部短篇小说便是反应了普法战争时法国统治阶层为了自我利益背离祖国的事。

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士的凛然正气,以羊脂球被同伴推入火坑的丑恶时间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代表们在国家危机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和人民,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

当我们的国家到了危急的时刻,当我们的民族濒临于灭亡的边界,大家会不会想到我们国家的存亡,我们民族的安危呢

我们要有爱国情怀,因为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因为有了我们每一个人,才有了我们的国家。像羊脂球在面对敌人对国家侮辱时,她强硬地拒绝了敌人的要求,把国家的荣誉放在了首位。

要有爱国情怀,就必须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不能像小说里的上流社会人物。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和侵害,他们表面上个个都是爱国主义者,然而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倒向了敌人的一方,双手把羊脂球献给了敌人去蹂躏,同时也把自己国家的荣誉让敌人糟蹋。

《羊脂球》一小说,拿一妓女的高尚行为与统治阶层人物进行对比,充分地表现出了当时法国统治的黑暗。相信大家看了这部小说后会有更深的感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写作素材

全文共 511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 ! 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事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丁肇中谈“浪费”——时间是最浪费不起的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说:“看电影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浪费,尤其是时间,那是最浪费不起的。”丁肇中读起书来非常专心,夏天里甚至隆隆的雷声大作时,他都听不见,可说是雷打不动。如果遇到疑难问题,他决不中途退缩,要么查阅参考书籍,要么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找到正确的答案,不弄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所以,他的时间总不够用。在实验室工作时,往往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为了搞科研,他需要和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联系,他乘飞机是“买月票”。一般人乘飞机不能睡觉,他正相反,乘飞机是最好的休息,常常见他下了飞机,眼睛里挂着血丝就直奔实验室……

马哈蒂尔讨厌做多余的事——绝不浪费时间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是个很重效率的人,他接受记者采访从来都是设计好一定时间就能完成的内容,绝不拖泥带水。采访中绝对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话语,一到时间立即送客。他也最讨厌做一些占用工作时间的无用的事情。有一次,马哈蒂尔出访某个国家,由于访问极其成功,在回国的飞机上随从们悄悄准备了一场盛大的聚会,以示庆贺。本想给马哈蒂尔一个惊喜,没想到他知道后大发雷霆,认为这不仅浪费钱还浪费时间。马来西亚一位作家在一本名为《马哈蒂尔的另一面》的书中披露:马哈蒂尔最讨厌的 3 件事是理发、剪指甲和上厕所,因为在做这 3 件事时,无法同时做其他事情。

钱学森先当院长后当副院长——时间比职务珍贵

在钱学森的履历介绍上常有“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院长”的字样,可实际上钱学森是先当院长,后当副院长。当年 45 岁的钱院长虽然精力充沛,但他既要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举办“扫盲班”,又要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攻关,还要为研究院一大家人的柴米油盐操心。有时研究院的报告和幼儿园的报告会一同等待他批示。这些行政事务占用了他很多时问,为此他给聂帅写信,要求“退”下来改正为副,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上级同意了他的要求。

巴尔扎克惜时如金——创作要争分夺秒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 1 小时后叫醒我。” 1 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过了 1 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 ! ”他平时每天写作十六七个小时,把自己关在房里,一日三餐由仆人从特定的窗口放进去。 1850 年, 51 岁的巴尔扎克自我感觉心脏病要大发作了。他问医生还能活多久,半年,还是 6 星期 ? 医生都用摇头来回答。巴尔扎克着急地说:“至少 6 天总可以了吧 ? 我还可以写个提纲,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 50 卷校订一下。”

富兰克林的时间表——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人们问富兰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呢 ? ”“您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他的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子呢 ?5 点起床,规划一天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些什么事 ? ”上午 8 点至 11 点,下午 2 点至 5 点,工作;中午 12 点至 1 点,阅读,吃午饭;晚 6 点至 9 点,用晚饭、谈话、娱乐、考查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了什么事 ? ”

朋友劝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你热爱生命吗 ? ”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朋友的话,“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我没有工夫去看戏”——科学研究要争分夺秒

爱因斯坦从不无端浪费时间。无论在他年轻的时候,还是在他年老的时候,他都十分珍惜时间,把精力集中在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上。

有一次,几个物理学家想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会儿,约他去看戏。爱因斯坦头也没抬,冷冷地说:“我没有工夫去看戏。”朋友们苦苦相劝,爱因斯坦语重心长地说:“等你们活到 60 岁的时候,就会珍惜由你们支配的每一个钟头。”

当他病重的时候,他的学生问他要什么。他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我能够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一天多赚 4 小时——只争朝夕

毛泽东日理万机,还要抽时间读书,时间对他来说真是有如金子般可贵。他对合理使用时间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天多赚 4 个小时”。毛泽东的一天是以 28 小时为周期的,比如说,今天半夜 12 点睡,早晨 5 点起床,那么第二天就会在凌晨三四点睡,早晨八九点起床,第三天又会拖到早晨七八点睡,中午 12 点起床。这样,毛泽东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天——比大自然的一天多 4 小时。

爱迪生幼年密友奇约恩有一次特地从乡下赶来探望他。到了爱迪生实验室门口,他请看门人通报,看门人答道:“主人此刻有要事在身,不便通报,请到会客室等一等 ! ”进了会客室,只见已有一位女客坐在沙发里埋头看书。过了半个小时,奇约恩烦躁地问看门人:“可以通报了吧 ? ”看门人道:“对不起,请再等片刻。”这时,那位女客看了看手表,站起身来,低声与看门人嘀咕了几句,没精打采地走了。又过了一刻钟,奇约恩气呼呼地对看门人嚷道:“嗯,到底会不会 ?! 你不要小看我这个乡下人,我……”话没说完,看门人问道:“你知道刚才的女客人是谁吗 ? ”奇约恩说:“我远道赶到这里,谁管你们的男客女客 ! ”看门人微微一笑,说:“跟你实说了吧,她是我们主人的太太 ! 今天有事商议已足足等了 3 个小时,主人今天工作没有完毕,她只得先回家去啦。”原来,爱迪生每天早晨走进实验室以后,往往忘记了一切。工作没有完毕,概不会客,即使夫人要见,也只得“打回票”。

鲁迅惜时如金——时间是挤出来的

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很爱惜时间。他一生撰写和翻译了 640 万字,平均每天写 2000 字,为无产阶级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 ”

鲁迅把时间当作生命。他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为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正像他所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是用跑步的速度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作。他有一句名言:节省时间,也就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延长了人的生命。

司马光的“警枕”——学习要抓紧一切时间

司马光爱读书,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他的书房中,除了卧具和图书,还有一个奇特的枕头。这个枕头用圆木做成,光滑浑圆,是司马光为了约束自己不至于睡得太久而做的。当他睡得太熟或太久时,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动,这样他就会被惊醒,赶紧又起来继续看书。为此他还给这个枕头起名叫“警枕”,以警醒自己节约时间,刻苦学习。

歌德以时间为财产——“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一生的作品很多,早期有剧本《葛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重要诗剧有《浮士德》。歌德一生孜孜不倦地努力写作,非常珍惜时间,他在一首诗里写道:

我的产业是多么美,

多么广,多么宽 !

时间是我的财产,

我的田地是时间。

歌德的话是很有见地的。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就是事业,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延长生命,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合理的方式”——为节约时间,不惜“毁容”

维克多·雨果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有一回,他为了创作一部新作品,便紧张地投入了工作中。可是,外面不断有人来邀他去赴宴,出于礼节,他不得不去,为此浪费了好多时间。最后,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又把胡子剪掉,再把剪子扔到窗外。这样,他就不好出去会客,不得不留在家里。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埋头创作,把又一部巨著奉献给人们。他把这种办法称之为“合理的方式”。

“为什么要明天”——今天的事今天做

柯罗是法国画家,他是使法国风景画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渡到现实主义风景画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旅游意大利,遍游法国,深入大自然,创作了一批简练、淳朴、继承传统又出新意的风景画和人物画。

有一天,一位青年画家来到柯罗家里,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给柯罗看。柯罗指出了对方作品中几处他觉得不满意的地方,青年画家很感动,连忙表示:“谢谢您,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道:“为什么要明天 ? 您想明天才改吗 ? 要是您今天就死了呢 ? ”

徐特立守时不违——惜时就要守时

徐特立的时间观念很强,他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开会必准时到达;与人约会,必按时赴约,如有改变,必定先通知。他说:“如果迟到一分钟,有 60 人参加的会就要浪费别人一点钟;有 600 人参加的会就要浪费别人 10 点钟,人数越多,浪费越大。这是不可容忍的错误。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 ?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 ”

徐特立一生最善于挤时间读书,日间工作繁忙,就挤晚上的睡眠时间。他这种孜孜不倦、认真看书学习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晚年而没有懈怠。

富兰克林卖书——时间就是金钱

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富兰克林在自己的实验室旁开了一间书店。一天,一位青年人走进这家书店,挑中了一本价值一美元的书。他和店员为这本书的价格问题发生了争执,店员只好从实验室里请来了富兰克林。下面是两人的对话:

“你把书拿走吧,我不要你的钱。我宁愿倒找你一美元,而不愿放下我忙碌的工作。”

“先生,你弄错了,我只不过想便宜一点。”

“那好吧,这本书现在卖两美元。”

“什么 ? 你刚才不是说不要钱吗 ? ”

“我现在能出的价钱是三美元。”说完,富兰克林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

青年人默默掏出三美元,买下了这本书。他认为花这三美元是值得的,因为他懂得了一个令人终生受益的道理:时间就是金钱。

拿破仑吃饭不等人——守时珍惜别人的时间

拿破仑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他最痛恨不守时的行为。有一次他请几位将军吃饭,时间到了那几位将军还没来。拿破仑焦急地在饭桌边踱了几个来回,就自己一个人坐下大吃起来。等那些将军到来之时,他已经吃完了,吩咐佣人收拾餐具。并对将军们说:“诸位,聚餐时间已过,现在咱们开始研究事情吧 ! ”那几个将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尴尬得想钻到地缝里去。从此,只要是赴拿破仑的约,就再也没人敢迟到了。

凡尔纳从不放弃时间——成功的秘密就是惜时

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每天 5 点起床,除了用餐和很短时间的休息外,一直伏案写作,直到晚上 8 点。他的妻子关切地说:“你写的书已经不少了,为什么还抓得这么紧呢 ? ”凡尔纳回答说:“你记得莎士比亚的名言吗 ?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哪能不抓紧呢!”凡尔纳一生写了 66 部长篇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和其他著作,共七八百万字。对如此丰硕的成果,有人悄悄地问他的妻子,其中的秘密是什么 ? 凡尔纳的妻子坦然地说:“秘密吗 ? 就是他从不放弃时间。”

涸辙之鲋

庄周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可以啊,但要等年终租税收上来后,那时我可以借你 300 斤。”庄周很气愤,便说:“昨天在路上我碰见了一条鲫鱼,求我给它一瓢水活命,我答应它说我可以到南方去把西江的水引来救它。鲫鱼生气地说:我离开相依为命的水已经快要死掉了,现在只要一瓢水就可以救活我,而你却要去千里之外引西江的水,等你回来之后,干脆到鱼铺去找我好了。”

珍惜时间的科学家

一天,几个物理学家开车去爱因斯坦的家,想请他去看一出新戏。但爱因斯坦正在书房认真地写科学论文。

“亲爱的博士,请你休息一下,和我们去看戏吧!”物理学家们恳求说。“我没工夫看戏。”爱因斯坦冷冷地说,头也没有抬。

“博士,我们有车送你,花不了你多少时间。”

“行了,不用劝我。”爱因斯坦抬头看几位物理学家,语重心长地说,“等你们活到 60 岁,就会感到时间的珍贵了。”

物理学家们惭愧地低着头,悄悄地退出爱因斯坦的书房。

爱因斯坦十分珍惜时间,把时间都花在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上面了。

一天,下着毛毛细雨,爱因斯坦头戴宽边帽,在一座桥的桥头来回踱步。他手里拿笔,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在纸片上写些什么。对于细雨,他似乎毫无感觉。

“你好,博士!”一位路过的朋友奇怪地问,“你在这干什么?”

“我在应约一位学生,但他至今未来。”

“那你不可惜你的时间?”朋友知博士惜时如金,惊讶地问。

“啊,不,不!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爱因斯坦摇头说,“在这段时间里,我思考并解答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说完,他把手里的纸片小心地叠好,放入袋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中考作文议论文爱国的素材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一、道理论据:

1、忍看图事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

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3、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二、事实论据:

1、苏轼牧羊,虎门销烟

2、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得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科学家归国。40年代后期,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生活、科研环境,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辗转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中考作文议论文爱国的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爱国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祖国是我们最伟大的母亲,有国才有家,国强家才能安。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抒怀》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6、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运用思路]

祖国是我们最伟大的母亲,有国才有家,国强家才能安。不爱国的人如同无根的野草,只能四处飘荡,永无归属感,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大环境,所以要想个人有所发展,必须时刻胸怀祖国,以国荣为己荣,以国兴为己任。

[精彩素材1]

民国时期杰出的飞行家冯如因为飞行技术和飞行记录的不断提高,名气越来越大,欧美各国的报纸对他倍加称赞,冯如的“身价”直线上升。当时,国际航空事业刚刚兴起,许多国家和企业对于这一新的技术和制造领域,非常关注,于是就不惜一切搜罗航空技术人才。如此负有盛名的冯如,当然成为他们争夺的目标。美国有关方面派人与冯如联系,表示愿以重金聘他担任飞行技术教练,并传授飞机的设计制造技术,却遭到冯如的断然拒绝。冯如在飞机制造、飞行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完全是为了报效自己的祖国,而从未想到自己的名和利。他表示,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回国,去振兴祖国的航空事业。

[素材点拨]

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和祖国的利益相符合方能最充分地显现出来,如果不顾及祖国的利益,即使个人发展得再辉煌,也不过是个空壳的种子,永远会遭到世人的唾弃,冯如拒绝外国重金招聘,充分体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适用话题]自身发展与爱国情怀等。

[精彩素材2]

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面容忧郁,衣衫褴褛。两年前,他那当农民的双亲把他卖给了戏班,戏班里的人对他又打又骂,还经常饿他的饭。

他再也不能忍受虐待,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求助。领事让他上了这艘船,叫他回到父母身边。这可怜的孩子衣衫破烂,人也虚弱不堪。舱房里的每一个人都盯住他看,问他一些问题,可他一言不发。后来有三位外国旅客纠缠不舍的提问终于让他开口说话了。这三个人,一半出于怜悯,一半出于酒后的高兴,便给了他一些硬币。

男孩子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因为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饱一饱两年来的饥饿的肚子了,他甚至还可以买上一件夹克衫……

就在男孩幸福遐想的时候,那三个旅客正在闲聊。他们说到了意大利---“这真是个无知愚昧的国家。”第一个人说。“一个肮脏不堪的国家。”第二个人加上一句。

“强---”第三个人想说“强盗”,可没等他说完,一片片硬币就像冰雹一般打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洒落在桌上和地上。三个人跳起来,抬头望去,又一把硬币向他们劈面砸来。

“拿走你的臭钱!”那个男孩高傲地说,“我决不接受侮辱我们国家的人的施舍!”

[素材点拨]

在祖国尊严和生存需要之间究竟该如何选择,对许多人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但帕都亚的小男孩却用他愤怒的行为向世人证明了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爱国尊严,这一行为证明了爱国情怀是不分贵贱不分年龄的,只要祖国在心中,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也一样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凛然正气的爱国者!

[适用话题]爱国与生存、爱国不分年龄等。

[精彩素材3]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忌。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素材点拨]

在许多人看来,屈原对一个昏君忠心耿耿,似乎有些愚忠,但是屈原所忠心的并不是楚怀王,而是自己所生存的楚国,对自己并不富裕的故土充满热爱并为其发展而努力奔波,这是屈原身上最值得我们推崇的地方,这也是当代许多中国人应该深思的。

[适用话题]愚忠与爱国、赤子不嫌国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文素材——经典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608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整理收集了5篇经典的哲理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1、第一名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後,那位学生才慢慢的走上台。後来,老师问那位学生说:"怎麽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没听清楚?"学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学没听清楚。"

(名与利是多少人的捆绑、多少人的心结?我们被教育要争气、要出头,但是争气出头的,不过是少数人,沉默的大众毕竟还多数。想一想,有那麽多人都和你我一样,不也是很兴奋的一件事吗?)

2、理由充份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後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後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份展现出来。)

3、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

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4、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曰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5、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素材之蚂蚁和鱼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小小的故事里面往往蕴含了更多的道理,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哲理故事,你总结出了什么道理呢?

蚂蚁家族的洞穴原本在离海几百米的荒草地,由于食物短缺,各个家族的竞争相当激烈。蚂蚁家族成员几乎倾巢出洞,每日也很难寻觅到足量的食物,大量的蚂蚁因饥饿而死。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日渐衰败,活下来的成员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蚁后做出重大决定,举家搬迁到海滩上去,因为那里起码还有一些水草和虾肉可吃。家族成员虽有担心,但仍按蚁后的命令立即行动。蚂蚁们日夜劳作,很快挖掘出一条条通道,并在岩石后“装饰”了洞口,海水很难入侵。蚂蚁家族暂时缓解了危机,至少不用再为食物短缺而日夜奔忙和担忧。

每天出去觅食的蚂蚁总能有所收获,这让蚁后颇为欣慰,她决定大量生育重新壮大自己的家族。但不久,她发现成员数量并没有增加,就问出行归来的蚂蚁发生了什么事。蚂蚁告诉蚁后,许多兄弟姐妹在沙滩上遇难了。原来,波浪将弱小的蚂蚁卷到了海里,蚂蚁天生会游泳,照理不会有危险,但鱼把它们当做了美食。

面对体积庞大的鱼,弱小的蚂蚁确实无力反抗。蚁后召集家族成员商讨对策,有的提出重返荒草地,有的反对,因为荒草地的状况比这里更糟;有的建议往更远处搬,有的反对,因为更远处是沙漠,比荒草地的环境还差。更多的蚂蚁闭口不言,因为它们无计可施。

蚁后沉思良久再次做出重大决定,要求所有成员一概不允许爬出洞穴。蚂蚁们对蚁后的决定颇为不解,长此下去不是坐以待毙吗?蚁后强调,这是一次按兵不动的“报复行动”,必须严格执行。

几天后,风云突变,潮水汹涌。退潮后,蚁后命令所有成员倾巢出动。蚂蚁们迅速赶到沙滩,眼前的情景令它们吃惊不已:好多曾经吃掉自己同伴的鱼直挺挺地仰面躺在岸边。如此多的食物,蚂蚁家族真是享用不尽。蚂蚁们惊异于蚁后的远见卓识。

涨潮时,鱼吃蚂蚁;落潮时,蚂蚁吃鱼。这个世界,原本没有绝对的强大与弱小,有的只是思维和精神的辽阔与狭隘。鱼和蚂蚁的命运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3203 字

+ 加入清单

引用名人故事来论述论点,是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常有的手法,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快来看看吧。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二、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三、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四、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五、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六、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七、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八、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九、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分析:大才华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华也。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

话题:"才华与幽默""风趣"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十、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话题:"春风化雨""为师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