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王先生的汇编20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的老话,总是把尊师喻成春蚕,红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5080

作文

588

午夜先生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里,我看过一本书。名叫杀人小丑里面讲到的内容是一个主人公的名字叫瑞阳他有一次过生日的时候,他发现有人寄给他的一个包裹。他拿回家一看有没有一个尺寸很大的小丑,边上还放着一封信,上面却没有写收件人。自从他拿到了这个小丑放在家里之后就发生了许多的怪事情。

比如说他有一次为他的朋友,画了一副画像他放在那里晾干,晚上上厕所时。看见话费惨了他发现小丑竟然在桌子的底下躲着。她把小手拉起来一看,发现小丑的脚底下有红色的颜料。除了这件事,有一次他和朋友们说了这一件事。于是他们就来到了瑞阳家。他们说,有没有什么东西漏掉了。这时瑞阳才发现里面还有一封信。结果他们打开信封发现。里面有一张硬邦邦的羊皮纸。他的伙伴们发现瑞妍还没有打开过这封信。所以就打开看他们发现上面写了一行字。写的是注意你已经打开了一个被诅咒的小丑包裹等他长大成人之后,他就会开始杀人了。小伙伴们很害怕于是他们就开始调查这件事了。

他们一开始跑去了一家专门卖纸的店。店里的人说这是一张真是非常罕见的羊皮纸。说上周有一个有一位客人在我们这儿买了整整一盒。你是小伙伴们东张西望看了看。发现有一个老头听见这句话,以后就往外跑。他们觉得这个老头不对劲,所以就跟了上去,结果老头坐了一辆出租车就跑了。他们也上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跟着前面的那一辆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他们发现他住的房子里全部都是锁链和钩子。他们正想进去看一看的时候。那个老头的侄子跑了出来。对着我们大叫竟敢打扰了老爷子休息,赶紧给我滚。说着他就把瑞阳他们赶了出去。于是他们回家查了网上的一些资料网上写着是一位博士发明了杀人小丑。他曾经发现小丑不能控制。所以向全世界发出了警告。人们却以为他疯了,没有听这些劝告。

晚上瑞阳睡到半夜时,他发现有什么东西刺到他的肉体中。他睁眼一看,原来是小丑拿着一把刀。把刀插进了她的喉咙中。还没有插多深小丑对他说不要在耍什么花头否则下次就会插得更深了。说完,小丑就走了。第二天瑞阳来到学校,她把昨晚的事告诉了伙伴们。当他们再一次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调查时,他们发现了制作小丑的工厂。还发现了那个博士早就死了,是他的侄子在捣鬼。他的侄子为了钱财想让小丑传到世界各地,威胁国家给他。许多的潜石被瑞阳他们发现了瑞阳想办法制造了一场大火。把警察和消防员都叫来了把小丑的设计图扔到了火里,所有的是小丑都被烧掉了。他的侄子一看到警察来了,就立马跑进了树林中。就这样杀人小丑的这一件事过去了。世界上也不会再有杀人小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鲁迅先生小学作文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您是一个大作家、杰出的作家;有人说您是一个敢骂人的人,骂人骂得能出书;我说您只是一位先生

先生幼时大受封建礼教之害,以致于先生后来对封建礼教极度痛恨。先生曾立志学医,立志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中国人病,丢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让中国人的身体强健起来。

但当先生留学日本,看到麻木的中国人令人发指的围观,您终于明白,中国人不但病在身上,更病在心中,病在精神的上的空虚、麻木。于是您弃医从文,扔掉了锋利的手术刀,用起了更加锋利的物器——笔。您用尖锐的语言向落后的封建制度。黑暗的民国政府以及麻目的国民精神进行“狂轰滥炸”。很多的青年把您当成了指路明灯。但我知道您不是,您只是对这个社会感到不平。

高强度的的工作毁掉了先生本身就不强健的身体,您已经骨瘦如柴了,但即使是在这种时候,您还在努力工作。有很多人认为您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我知道,您只是知道自己早已病入膏肓。

在您的笔下,从精神胜利者阿Q到落魄童生孔乙己,再到被忘记痛苦的祥林嫂,他们一个个那么鲜活地从您的笔下走出来,他们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底层的怪胎,被社会遗忘,被“高贵”的人们唾弃。甚至被同样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看不起。同样的穷人,他们却要在同病相怜的人身上踩一脚,丝毫没有同情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这是一个分明不值得留恋的社会,但您依旧在改变它而努力,我敬爱的先生——鲁迅;这是一个您痛恨而又立志改变的社会,您为这个社会呐喊过,也为自己的行为彷徨过,但最后,时间告诉我们,您胜利了,我可爱的先——鲁迅;我读发球了您从一个报国无门的青年到一个传大的作家,其实,您仅公是一个传大普通人,我热受的先生——鲁迅。

[鲁迅先生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续写南郭先生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南郭先生听到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要吹竽队的三百人一个一个单独为他吹竽,南郭先生害怕自己被齐湣王发现在装腔作势,受到惩罚,所以便连夜逃走了。

第二天天亮了,他依然感觉有人在追他,还在拼命地跑啊,跑啊……。跑着跑着,突然他被一把耙子绊倒在地,有位农夫赶紧说:“对不起,对不起……”

南郭先生心里的火其正没处发呢,他大吼一声:“故意绊我的吧?”

“啊,南郭先生?啊……您是南郭先生?”农夫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大叫起来。

南郭先生感到很惊异,他怎么认出我来了?于是,他就像农夫询问。那位农夫说:“我知道啊,你是给齐宣王吹竽的。”南郭先生更加惊奇了:“对呀!你怎么知道的?快点告诉我呀!”农夫说:“你没有看见吗?现在满大街都是官府贴的告示,正在悬赏抓你呢!”南郭先生一听,脸色灰白,连忙跪下磕头,说:“求求你,放过我吧?千万不要告官啊!我是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农夫说:“先生不用害怕,我不会去告官的,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是好人,我把你放了,不过你以后得好好学习吹竽了!这样,你去我家邻居那里学习吹竽吧,他吹竽很好的,你去学点真本领吧!”“放心,我的邻居也是好人!”农夫又补充道。

南郭先生想了一想,便跟着农夫去了一个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很偏僻,但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然后他们找到了邻居。其实这里真的是荒郊野岭,官兵是不会那么容易找到这里来的。

南郭先生从此以后开始了学习吹竽。他每天早上鸡没叫就起床吹竽,晚上别人都睡了他还跑到山上练习吹竽。他夜以继日地练习吹竽,废寝忘食地练习吹竽,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南郭先生在这里学习了三年,终于学成了吹竽的真本领。

南郭先生向农夫和师傅千恩万谢以后,回到了城里,城里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官府听到了南郭先生回城的消息,立刻下令抓捕他。而南郭先生一点也不紧张,因为他心里有数,他会吹竽了,以后谁也不会再笑话他,讽刺他了。

回到王宫,齐湣王说:“让南郭先生给我吹竽听。”南郭先生胸有成竹地说:“可以!”南郭先生吹起了竽,那声音抑扬顿挫,婉转动听,齐湣王、在座的官员、吹竽的三百多人都深深陶醉了。齐湣王说:“这次不怪你,你可以参加吹竽队了。”

南郭先生兴奋极了,他不但没有被抓坐大牢,反而待遇更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先生您好:

我读过了您许多的文章,您的文章总给予人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之感。

此时我会不禁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长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 如幽林曲间、如沦、如漾、如诛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因此,我想与

您交流讨论在读书思路中的我的难题。

从您的文章《春》中,我感觉到花儿满枝充满活力的春天,“小草偷 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的惺忪中的活力,感觉到了“吹面不含杨柳

风”的意味和“牛毛细雨”的柔情,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 让人难以忘怀,更让人难以忘怀那个如“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一样的春天。

你用一支充满智慧的笔在纸上飞舞,描绘出的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春天,您的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清秀之风,或许这就是我喜欢您的文章原因之一吧!我还

读过您的文章《背影》,您那纯朴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父子情深的画面,平日, 我读了不知多少篇父爱、母爱之类的文章,每篇的文章文章总是那些自己生病之

类的事情,估计这种文章恐怕是枚不胜举、数不胜数的吧!这样的文章早已缺乏 了闪光点,更不用说让人耳目一新了!而您写的文章《背影》,却以父亲的背影

为线索,然后在再围绕文章中心思想找出两个生活中父母都能为我们做的不起眼 的事。事例虽是父亲为您买橘子,送您上车站的小事,但您却将每一个动作都刻

画地很详细,同时将您的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的为我展示出来。

不过,我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您在那篇《春》中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 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为什么您在那篇《背影》将橘子描绘在朱红色,是橘

本为这种颜色,还是别有用意 我期盼着您的回答,同时,我想向您学习您写文章的秘诀和技巧。再 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鲁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的信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

长时间没和您联系,您过的还好吗?本来刚回到中国的时候就想给您写,但由于某些原因,也就一直没写,久而久之,想写,却又无从下笔。希望您能谅解。

对了,现在我已经弃医从文了,不是因为不想学医,而是我觉得,中国人的麻木身心,不是单靠药品就能改变的,所以,我决定,我要用语言,用文字,来感化他们。现在,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初,我对你说,我想学生物学,其实不然,那只是安慰你的一句话罢了。

从我弃医从文到现在,无时无刻不挂念着你,因为在我的心中,你是最值得我尊敬,最值得我感激,给我鼓励最大的老师。

几十年的时光,不能用一张薄纸来尽诉,还望老师多保重,注意自己的身体,原谅这份迟来的心。

您的学生:周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致苏轼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爷爷:

您在月宫还好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您还记得密州这个地方吗?正是在这里,您做了两年的知府,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还创作了好多著名佳作。现在是公元2014年,距当年您在密州任知府已经有九百四十几年了,北宋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密州也没有当年您在的时候那么大,现在改名叫诸城,位于山东省。您曾经办公的地方,现在是诸城市政府大院。

我最喜欢您在中秋佳节,银辉满地的时候写下的千古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仿佛就在昨天。天上一日,世间千年!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至今被我们传诵,是我们对朋友、亲人寄托思念,表达祝福的首选。

苏轼爷爷,我特别喜欢这两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您用了“归”字,您本来就是来自月宫的人,是吗?我想也许您就是嫦娥派下来专门美化人间,安慰相思之苦的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不知为多少人解除了相思之愁呢!在《望江南》这首词中您说,“春未老,风细柳斜斜……”瞧,您把密州描写得多美啊!

苏轼爷爷,您除了会做诗写词外,您的字写的也特别棒,我特别崇拜您。您知道吗?后来有一位叫刘墉的清朝书画家,他一开始就是临摹您的字。我也喜欢写书法,目前正在学习中,我一定好好练习,练好了写一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寄给您。

此致

祝您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吴凡

201x年11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睿智的狐狸先生童话故事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兔子听游玩回来的小鹿说住在森林深处的奶奶得了重病,它便决定去看望奶奶,打算等奶奶病好了再回来,可是,要看望奶奶得通过有狼狗、狮子、老虎、毒蛇等有各种野兽的大森林,可是一想到奶奶有病,小兔心急如焚,于是,小兔鼓起勇气就冲进了森林。

一路都很顺利,小兔也很谨慎,突然一阵冷风吹来,小兔扭头一看,一只花斑大老虎,正朝小兔扑过来,小兔吓得浑身发抖,本来想跑,可无奈两腿发软,挪不动脚步,活生生被老虎抓到了,老虎得意洋洋的提着浑身无力的小兔子说:“哈哈,好久不见活的动物了,送到嘴边的小可爱怎么能轻而易举的就让你跑掉啊哈,这肉太新鲜了!”小兔吓的牙齿发抖,根本说不出话来,心里想:“这下完蛋了,奶奶没看见,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了,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谁能救救我啊。”

或许,是小兔的祈求打动了老天,恰巧狐狸先生此事经过,一看这种情况,狐狸先生也慌了,因为狐狸先生根部不是老虎的对手,而且,老虎也正虎视眈眈的用挑衅的眼神盯着狐狸。狐狸镇定了一下,慢慢悠悠的往后退着说道:“哦,我的大王,您今天可真威风啊。您的威风让整个森林的动物都愿意臣服在您的脚下。您的皮毛在阳光下如此闪亮夺目,真可惜呀。”说完摇摇头。老虎看到狐狸这副样子就问狐狸,:“只可惜什么?”狐狸狡黠的一笑说:“您看您这么威猛高大,可是手里却提着一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兔子,那让其他动物看见了,不会觉得您欺负弱小,不再尊重您了吗?”老虎一听,又低头看看吓得奄奄一息的小兔子,觉得狐狸说的有道理,就把小兔子扔到了地上,说道:“是的,我不能让一只小小的兔子毁了我的威名,那我就放它一马。”说完就威风凛凛扬长而去。

这时狐狸终于松了一口气,赶紧去看吓晕了的小兔子,心想:“小兔子真可怜,为了去看生病的奶奶命都不要了。我必须得救醒它,帮帮它。”

狐狸刚要叼起小兔子去救治,抬头一看,老虎压根就没走远。或许是感觉到自己上当了,或许是没有找到其他食物,反正,老虎又折回来,爬在一块大石头上死死盯着叼着兔子的狐狸。

狐狸这个时候内心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于是结结巴巴的问:“哦,我的大王,您是,您是,您是,不放心我帮您处理这个小东西吗?”老虎恶狠狠的说:“是不是你想吃掉它,所以故意骗走了我?”狐狸献媚的说:“哦,我亲爱的大王,我怎么可能从您嘴里骗食物呢?我只会有食物就贡献给您啊。我威武的大王,我只想帮您看看,小兔子是不是被您的威风吓死了,如果死了,我就给您送过去,让您饱餐一顿,再说,把它扔在这里,让别的动物吃掉,那不是您白吓死这只兔子了吗?如果没死,那就让它自生自灭去吧,也别灭了您的威名。您说呢?”

此时的老虎被狐狸忽悠的晕头转向,转身奔向森林深处。

这时候的小兔慢慢醒过来,就赶紧感谢狐狸,狐狸说:“不客气,我们还是一起走吧,万一再碰到一个更厉害的猛兽怎么办!”小兔说:“不同了我自己走吧。”还不过两秒,一只可怕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口,向小兔扑来,狐狸看到老虎刚爬过的石头上有一根带刺的藤条鞭,或许是老虎的随身之物丢到这里了吧,于是,狐狸迅速跳过去,捡起鞭子就抽到了猎狗身上。猎狗哪有老虎厉害,被狐狸抽的疼的吼叫的跑了。狐狸看着惊魂未定的小兔子说:“我们还是一起走吧。 ”小兔默默的同意了,于是小兔和狐狸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兔奶奶的家。小兔和奶奶一起再次感谢狐狸先生,夸赞它的聪明、勇敢、智慧。狐狸先生客气的说:“不客气,帮助弱小的动物是我应该做的。”

从此小兔和狐狸成为了做要好的朋友。

所以我们要向狐狸学习,帮助朋友,但是要看清局势,如果是比自己厉害的对手,我们就要智取,如果是自己可以对付的对手,就可以武斗。要学会用很多办法来保护自己和被欺负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你好,张先生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绚烂的灯光聚集在舞台上,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舞台中间,一个帅气的男孩正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边唱边跳,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

“张钧贺,我们支持你!”“张钧贺,我们爱你!”台下的欢呼声让我陷入沉思,张钧贺?这不是我的名字吗?我仔细地打量着舞台上的男孩,他有一张标准的瓜子脸,眼睛有点小,鼻子高高的,笑起来很害羞,在舞台上深情地演唱。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向我走了过来,说:“我就是十年后的你啊。”我表示深深的怀疑,问他:“你的小名叫什么?”“小钧啊。”看着那张熟悉的脸,我选择了相信,并礼貌地跟他打招呼:“你好,张先生。”

张先生随后把我带进他的音乐室,我大吃一惊,里面设备特别齐全,麦克风、录音箱全是金色的,而且还闪闪发光呢,就连唱片也是金色的,原来张先生已经发行了很多张金唱片了。他接着带我去录音棚练习声调,太好啦!我正想学习一下呢!他带我先学习低音,再学高音,最后教我完整地录一首歌。张先生说他晚上要带我参加一个演唱会,我小心翼翼地问:“张先生,我可以上台吗?”“当然可以,我还可以跟你一起合唱。”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我和张先生一起唱了十岁的我最爱的那首歌——《勋章》,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儿子,起床上学啦!”熟悉的声音把我从梦中叫醒,我揉了揉眼睛,奇怪,我不是在跟张先生一起唱歌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您,一位在百草园里欢乐的小男孩成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老人。的确,中国当时的现状令人担忧,黑暗的社会,人民是那么的无助!那些达官贵人们顾着自己花天酒地,却不曾想到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这不和谐的社会制度令您担忧,这腐败阴险的官员们令您痛恨。

记得您曾经在日本学医,当时的中国在“日本帝国”人眼中只是一群“东亚病夫”。您在一次解剖学的测验中考了59分,竟被怀疑是老师泄题,多么的荒唐。这极大地刺激着您要去发展祖国,拯救祖国。而后,在一次教学幻灯片中,播放了一段中国人民被日本兵残忍地砍头时的情景,您在这时发现旁边一个中国人竟饶有趣味地观看着,您在愤怒的同时又感到莫大的悲哀!您醒悟了:真正在吞噬中国的不只是日本帝国,更是中国人精神上的麻木啊!于是您从此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与腐败和压迫做斗争,唤醒人们已麻木的斗志和拯救国家的决心!

鲁迅先生,我理解您,您为了中国的未来付出了一切,但是我现在可以自豪地告诉您:中国强大,中国崛起了!解放让中国如梦初醒,改革开放更是让中国经济腾飞。“发展才是硬道理”,这60年,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石油从地下不断涌出,天然气向东进入城市,万吨海轮长风破浪,载人飞船刺破云霄。中国这个新兴国家,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这条东方巨龙正在逐步觉醒。让世界等着,中国龙迟早要腾飞于九天之上!

我们这代人生活在幸福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会发奋读书,因为我们肩负着巨大的使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以后的发展,是要靠我们来完成的。我们不能满足今天。今后的路更长,更要付出努力和艰辛,强国梦是我们的民魂。用您的话说是值得宝贵的,如今这民魂发扬起来,中国真的进步了,鲁迅先生,您在天堂看到这一切一定非常欣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和鲁迅先生的读书指数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让我们把名人读书故事和名人名言等和读书有关的事以手抄报的形式写出来。本人收集了许多资料,并把自己读书的方法和鲁迅先生做了比较。

本来我是不该和鲁迅先生做比较的,可我喜欢读书,太喜欢读书了,我……“什么呀!你是有一点点爱读书,可你看的是什么?故事书!你看看人家有名的文学家,他们才是真爱读书呢!好好学着点……”真扫兴,我还想好好夸夸自己呢!不行,不能让自己太跌面!我让你们看看,我和文学家鲁迅谁更爱书与读书!

鲁迅先生,举例一:鲁迅先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牌,他马上去卖掉买了一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晚上冷时,就嚼一颗辣椒,用这种方法坚持读书。爱读书指数:五颗星!!

鲁迅先生,举例二:鲁迅先生读书前,总是先把手洗干净在拿书,借出书后,书如果有破损,鲁迅先生会很不高兴……爱书指数:五颗星!!

说完了鲁迅先生的,就该说我的了!

本人,举例一:“哈哈哈,这个故事好好玩呦!笑的我的门牙都快掉了!老妈,我给你读读!哈哈——”现在想起那个故事:我还想笑呢!只不过——’爱读书指数:五颗星!!负!

本人,举例二:“喂!你这个熊孩子!口口声声说自己爱读书,书在哪呢?!枕头下头的褥子下面!哦?怪不得这几天睡觉这么硌的慌呢!爱书指数:十颗星!!!!负!!

最后总结:“看来老妈说的没错,我是要多想鲁迅先生学习!多读书!”刚说完,只听老妈从厨房传来一声惨叫:“咱家的辣椒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寓言作文:胆小先生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胆子很小很小的人,人家都叫他胆小先生,他有一所可爱的房子。

一天,一只大老鼠闯进了他的房子,胆小先生马上去捉,追来追去,追到地下室才捉住它。

“快放我下来!”大老鼠挣扎着说,“要不,我把脚一蹬,你的房子就会塌下来。”

胆小先生一听,害怕了,忙放下了它,还允许它住在地下室里。

地下室里吃的和喝的东西真不少,大老鼠日子过的挺舒服。后来,大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小老鼠长大了,又生小老鼠……很快,地下室住满了老鼠。

“不行,不行。”那只老鼠祖奶奶冲着胆小先生嚷嚷:“我们老老小小好几代,只住一个小小的地下室,你呢,一个人住好几个房子,太不公平了,得换房子。”

“什么,换房子。”胆小先生大吃一惊。“对,换房子。”老鼠们一齐喊起来,胆小先生更害怕了,就答应换房子。胆小先生住进了地下室,老鼠们住进了各个房间,它们在宽大的客厅里唱呀,跳呀,在温暖的卧室里躺呀睡呀,再喷香的厨房里喝呀吃呀,每天都像在过年。

“你应该搬出去”,老鼠祖奶奶又冲着胆小先生嚷嚷,“你干吗老住在地下室,你应该搬出去。”“什么,胆小先生生气了,他把左脚蹬了地板一下,整个房子摇晃了一下,老鼠们便连滚带爬地四处逃窜,“喝!这些家伙担子比我还小呢。”于是,胆小先生拿起了扫把,把老鼠们赶出了家……

胆小先生虽然赶跑了老鼠,但每当他想起这件事时,就觉得好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为了纪念您逝世十三周年,诗人臧克家写了一首诗,叫做《有的人》:有的人活

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

他!……这句诗中歌颂、赞扬的就是您啊,说明您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将永远记住您,您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鲁迅先生,你的侄女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写了您去世时,人民追悼您的情形,后

面,又写您“谈书送书”,“谈论鼻子”,“救助车夫”,“半夜写作”几个小故事,“谈书送

书”写了您说还是自己记性好,表面指夸自己,其实指叫我认真读书,“谈论鼻子”你暗指出了当

时黑洞洞的社会使您碰壁。“救助车夫”写了您救助一位车夫,并对当时不平等的社会感到愤恨,

“半夜写作”写了您叫女佣阿三早休息,自己却半夜写作。从这些故事中说明您对当时社会黑暗的

憎恨,您真是个善良的人啊。

鲁迅先生,您的名言数不胜数,句句包含着哲理,有“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

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

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

路。”……所以您写的这些话都成了我的座右铭。

鲁迅先生,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先生的一封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篇一

先生:

见字如晤。

先生,原谅我以这样一封信打扰了您近百年安静地长眠,但我实在找 不到一个更好的人来说出这些话,所以只好厚着脸皮来麻烦您,还请您千万不要 生气。

“给教科书和课本上的任意一个作家写一封信”,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 目时,《背影》这两个字蓦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试图再找到些别的名字来进

行挑选,可无论我怎么想,脑中仍旧只有这两个字反反复复地出现着,最终我只 好听从自己的心,提笔写下这个题目。

直到这一刻,我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那篇课文中的字字句句,而在那 字里行间中,一个穿着棉袍提着一袋橘子的背影缓慢而又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他向前走着、走着,那背影越来越小,直到他在我的眼中模糊成一片闪烁的光影。

父亲,这大约是两个格外沉重的字眼,沉重到就连我将它写出来时, 呼吸都不禁有些急促,当年,您在稿纸上写下这两个字时,是否也像如今的我一

般,慌乱的不知所措。

我从五岁开始写文章,到今天,也有将近十年了。从那时的几行颠三 倒四的语句,到现在我可以在不到半小时里写出一片800字的标准作文,应该也

算是进步显著,可即便如此,当我试图提笔来以任何一种方式写下关于他的文字 时,我却依旧只能用如当年那样近乎于贫瘠的语言来叙述,于是这么多年,我写

下了这样多的文章,却几乎从未写过任何关于父亲的东西。

这大概,是种懦弱的逃避。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席卷全国各地的霸王寒潮并没有放过这个在地 理书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南方城市,日益冰冷的空气透过层层衣

物触及到皮肤,寒意刺骨。在层层布料的包裹中,我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的那个冬天。那也是这 么冷的日子,我裹着棉袄坐在书房里,父亲拿着一本书坐在我的对面,一字一句

的给我讲述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旁边的水杯里蒸腾出袅袅的白色雾气,在橘黄 色的灯光下模糊成一片暖意……

后来我背了一篇又一篇越来越长的古文,在一张又一张作文纸上写下 一份又一份语言越来越熟练的文章,可我却再也没有了当年那种能力——可以像

当初那个年幼的孩子一样,对父亲说出哪怕是最简单而直白的一句:爸爸,你真 的好厉害啊! 我突然发现时间真的是一个太可怕的东西,它过的这样快,快的连我

都还没来得及记住过去的那些事情,它们就已经湮灭在了漫长的时光里,我甚至 要以为自己都已经忘记了,其实不是的,我只是没有勇气想起。

先生,前几天闲暇时我看了一本书,整本书看下来,却只记住了一句 话,是写在那本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你陪了我多少年,一路上花开花谢,起起 跌跌。

先生,我想对爸爸说一句话,可是我好像没有这个勇气了,那么,可 以拜托您,帮我告诉他吗告诉他一声:爸爸,我知道你很爱我,因为我也是,这 样爱你。

先生,真的很抱歉在这么冷的夜晚打扰您的沉睡,可我想您应当可以 谅解一个孩子在面对她的父亲时,那种尊敬却畏惧的情感的吧。

愿您在那个世界里一切安好。

您的一位学生 于丙申年端月末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篇二 敬爱的朱自清爷爷:

您好!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段话一直让我铭记在心。大家都说《匆匆》唤起了中华儿女的

反思,这文章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亟需要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想到在一九二二年三月,您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复杂呢,您面对令人失 望的现实一定非常苦闷、念旧、低徊、惋惜和惆怅而不能自己吧!

狷介自守,认真处事,勤奋踏实的您在写给俞平伯一封信中的一句话, 让我体会了当时您的想法:“既感到诱惑的力量,颓废的滋味与现代的懊恼。”

那虽感伤但并不颓唐,虽彷徨而不消沉的滋味一定很不好受吧! 真的很遗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一九四九年,而您已永远离开了 我们,没能让您亲眼目睹开国盛世。

您珍惜寸阴的思想无疑是古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完美结合。

三七年六月,您的胃病已经很重了,可依然毫不迟疑地签下了拒绝美 国救济粮的名字,充分展现了中华人民的伟大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写给藤野先生的信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藤野先生

您好!

非常抱歉在离开仙台之后一直没给您写了,但是我一直深深地挂念着您。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清清楚楚的看见一位衣着朴素的黑手的先生、八字须、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正在津津有味地江浙医学课。

还记得当年我一心寻求救国的道路而来到仙台,到仙台我最根本的母的是为了学医医治中国人的性命。可当我看了一部电影后才知道:我需要医治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其次才是医治他们的性命。所以当时我并没有学生物学,而是弃医从文了。中国当时是个弱国,振奋民族精神努力在烧眉,象形藤野先生您一定会理解我这片爱国之心吧!

在仙台的日子里我还要多些藤野先生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您没有民族偏见,无悔地授给我医术,并且精心改正我的讲义,细心严格的纠正我的解剖实习,求实地了解中国女人裹脚……都使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不知藤野先生还是否记得您给我改的那些厚厚的讲义,可惜在我迁居的时候恰好别烧毁了,只留下了你的相片。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掩面在灯光中瞥见您那黑瘦的面孔似乎正要说出阴阳顿挫的话语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于是点上一支香烟,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决心与我的通道们奋力呐喊,一笔为抢、为匕首,像反动势力勇猛冲击。更希望您能支持我的做法。

现在的您一切还好吗?总而言之我把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

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弟子周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眼中的朱妙根先生作文

全文共 5511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王惠民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赞朱妙根先生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文中以“北方的豪放交融着南方的柔和”形容朱妙根先生的性情,以“刚柔相济,雄则俊拔刚断,柔则从容精雅”描写朱妙根先生的书风,称朱妙根先生之书法境界为“书老人未老”。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著名的“三时论”中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王惠民先生言朱妙根书法已入“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的“通会”之境,即“书老”,但是“人未老,是说朱妙根先生正值书法艺术生崖高峰期,挥毫落纸正当年”。为人豪放爽朗又不失细腻柔和,书风遒峻雄浑又不乏高古静雅,这,正是我所认识的朱妙根先生。

认识朱妙根先生尚不足一年,却感觉与先生已相交多年。生人面前,我通常比较拘谨,但是第一次见到先生,却觉得特别轻松自在,不顾初次见面就拉着先生合了影。之后,与先生微信互动,在其竞猜活动中幸运地答题中奖,很快就收到了一幅先生的蜾扁体书法作品,开心得不得了。怀着感激之情,在七月的某一天,冒昧登门拜访,着实让先生大吃一惊。此后,与先生日渐熟悉,有时还会不打招呼就径直叨扰,先生则始终笑呵呵的面对我的没心没肺、没大没小。

凡常如我,竟敢在一位西泠书法名家面前如此随意率直,当然离不开先生的随和与大度,以及与先生之间那份难得的“缘”。曾经写过很多关于“缘”的文字,也一直信缘、随缘、惜缘。这里说到缘,不得不说一下我与先生之间的“奇缘”。

一次与朱妙根先生拉家常,得知先生也是绍兴人,而我的奶奶早年正是从绍兴柯桥逃难到杭州的,先生说他也是从绍兴迁居来到杭州,成了杭州人。这,应是先生让我觉得似曾相识的一个因素吧。而另一个因素让我感觉简直就是天大的巧合,巧合得难以置信。

那是去年8月7日,我的脑子里全是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球川的一草一木,夜已深,仍不能寐。零点过后,尚陷于怀旧情绪中不能自拔,信手在一个关于故乡球川的微信小视频后留评,简短描述了一下前一日傍晚球川行的感慨,其间还言及曾经就读过的东园巷小学以及对杭州南大树巷老墙门的怀念。眼见子时已过,打算再看一眼手机准备强迫自己入睡时,突然就看见了朱妙根先生在我朋友圈的留言“南大树巷可是清代灵性派大诗人袁枚居住过的地方,他住巷尾我住巷头(46号)……原来我们还是同巷人,有缘!”那一刻的我,别提有多诧异、多惊讶、多震惊了,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巧合呵。如今提笔写来,还抑制不住的激动。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乡如此,那么“同乡”又“同巷”又该如何?哦,还不止“同乡兼同巷”,我和先生还是校友,他还是我的学长呢!我们都曾就读过东园巷小学,当时杭州的重点小学。“同乡同巷兼同校”,天哪,实不知该如何惊叹这茫茫人海中一次又一次的巧合,还有这段奇迹般的相逢。也许这样的相逢,还是重逢。因为,在N年前的某个清晨或者傍晚,我背着书包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极有可能曾与先生有过数面之缘。忽然有些疑惑,初见先生时的似曾相识会不会源自儿时的曾经遇见呢?因为这“奇缘”,对先生又添了一份亲切与牵挂。汗,不赘述了,免得被人说矫情了。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除了吃吃睡睡,就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微信朋友圈里,大多是晒美食的,晒风光的,也有晒亲朋合影的,朱妙根先生却日日不忘晒日课,甚至比往日更来劲了。只见他,大年三十中午也不休息,日课后发微信道“什么感觉都不如写字感觉好”,甚至晚上近十点时还发微信“看春晚,还忍不住写我的书法”。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先生又发微信“写一幅‘敦煌太守,振威到此’作为农历除夕跨入新年的纪念……”初二、初三、初四,先生天天坚持日课,初四那天更是豪情万丈,微信道“要让蜾扁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变成现实,完成中国书法史上未曾有过的巨幅蜾扁体诗文作品……”经过一天一夜的创作,初五那天,一幅八尺对开四大条屏的蜾扁体书法作品岳阳楼记问世了。先生言此幅作品与在全国政协大礼堂展出过的吴派篆书岳阳楼记形成了姐妹篇,这在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上还是第一回,意义非同寻常。祝贺先生!

朱妙根先生的这个春节,就是这般紧锣密鼓,日日丰盈、时时酣畅,如先生所言“过年,创作激情勃发,收也收不住笔,从早到晚一直沉浸在写字的喜悦之中”。如此率真的书家,可敬又可爱。难怪2016年春节期间,登门拜访的蒋北耿先生看了先生日课所作篆书,当即挥毫题赠:“掷地有声,盖言其沉,行云流水,唯我泠文(泠文为朱妙根先生笔名)。喜题妙根小哥铁书。”蒋北耿先生不仅是著名书法家,也是著名书法理论家,且一向“惜墨如金”,却给予朱妙根先生如此言近旨远的评价,可见其受感染之深。

同样,我也被朱妙根先生之金石势和精气神深深感染。欣赏朱妙根先生作品,尤其是观赏先生现场挥毫泼墨,气定神闲、腕若游龙,激情与使转抑扬顿挫、八面生风,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如飨一场场视觉盛宴。更为难得的是先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他即兴书写时会时不时地与观赏者互动几句,或关于典故,或关于笔法。先生说“在中国书法史上,秦代、清代的篆书被誉为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不论从实用的赏玩性,还是艺术的自觉性,都超越了历朝历代。篆书是西泠印社的品牌书法,其中尤以吴昌硕的篆书独占鳌头”;他说“中国书法的笔法千古不变,有其基本基因和规律可循,不可胡来瞎弄吓唬人,而且有共同的审美标准”;他还说“纵观中国的书画,精气神贯穿始终,一件好的作品能打动人的就是视觉的冲击力,而所谓的冲击力一定是这个书画家的独有的亮点,如吴昌硕的石鼓文、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而先生则把书法的突破点亦是其鲜明的特点放在吴派篆书上,他的吴派篆书“主要建立在李斯篆书的古朴、吴让之修长美观的结构之上,同时取法于吴昌硕灵动大气的用笔”。朱妙根先生在其我的篆书观中说“我在充分领悟、运用吴派篆书的同时,也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了书界前辈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和好评……”。书坛同仁誉其书法曰“朱妙根书法通古意,其篆书‘吴氏当风’,深得吴昌硕、吴让之精髓,独得一方天地”。西冷同仁甚至戏言“朱妙根凭这手吴派篆书,西泠印社理事位子足以坐稳。”

经过多年积累、探索和锤炼,朱妙根

先生在书法蜾扁体的创作上自辟蹊径,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蜾扁是中国古代文字由篆变隶即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一种断层文字书体,失传已久,在书法艺术中有“香格里拉”之美称,其篆貌隶骨,亦篆亦隶又非篆非隶,破圆为方,方中取扁。朱妙根先生的蜾扁体,与陆维钊先生以隶入篆不同,而是以篆入篆,笔法亦与其吴派篆书用笔厚重有所不同,蜾扁体用笔奇崛,结构亦非吴派篆书之稳中带奇,而是更加变化多端,清雅秀峻,醇古拙厚,可谓溶篆、隶、草于一炉,再创新高、独树一帜。在先生之前,尚无人以蜾扁体书历代名家诗文作品,因无扎实的基本功根本难以入手。但是,朱妙根先生欣然接受挑战,对以篆入篆之蜾扁体发起冲击,如今成效卓著。难怪朱妙根先生称吴派篆书和蜾扁体是其两把板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时,它们更像是插在先生背后的一对翅膀,引领并护持着先生在书法新天地中纵情翱翔!

“勤攻吾短,靡恃己长”,是朱妙根先生的座右铭,先生说“人生短暂,扬长避短是前行路上智慧的选择”。“艰险自得力,金石不随波”是朱妙根先生学书的座右铭,他说“书法贵在金石味、精气神”。正如先生之书法:其吴派篆书高古朴茂,圆润中见大气,方拙中显厚重,具有庙堂之气;蜾扁体则灵动潇洒,圆熟方扁、古朴高雅,具醇峻清气之美;隶书则深得篆法,古拙雄放,端庄中不失飘逸,具流畅大气之美;行书则浑厚雄健,遒劲却不失婀娜,具行云流水之美。观先生之各类书体,皆风韵流转、老辣凝练,清峻精稳中,金石味十足。

前文称朱妙根先生为书家,其实先生不仅仅是书法家,还是篆刻家,其篆书篆刻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先生所刻印章融合了吴派篆书和蜾扁体的特点,浑厚中见灵动,朴茂里现潇洒,其一雕一琢的耐心与稳中求变的创新使篆刻这项技艺焕发出别样风采!2016年朱妙根与余晖两位联袂创作的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名章、肖像章,一经问世,好评不断,不仅为盛会增光添彩,更开创了中国艺术与世界经济搭桥的壮举,必将永载西泠史册。

此外,朱妙根先生不仅仅是书法篆刻家,还是史论家,一位拥有深厚书外功夫、不仅钟情艺术创作还深入研究学术的史论家。在担任西泠印社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西泠艺从主编期间,朱妙根先生有大量文稿、文献、著作和出版物问世。画论方面,如从策划编辑画语录图释想起;书论方面,如孙过庭书谱图释、沙孟海书论图释等;印论方面,如吴昌硕印论图释、赵之谦印论图释;还策划编辑了经典的画语录丛书——历代名家画语录图释丛书、叶一苇的中国篆刻学,以及开一代新风、后被全国多家出版社跟风出版的历代名家书法集字作品集等等。这些著作都广受学术界关注和好评,有的还获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和浙江省图书一等奖殊荣。难怪每次聆听朱老师谈古论今,犹如身临百家讲坛,生动而新颖。

“画家多画匠,书法无白丁”,先生在书法领域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其早年中文专业的系统教育密不可分。若没有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先生怎么可能向一个又一个更高的艺术巅峰发起强有力的冲击?如今,朱妙根先生的吴派篆书、蜾扁体、行书和篆刻,以及一系列专业理论著作,构成其完整的“史、论、技”系统框架,为中国书法史做出了丰厚的贡献。

说罢朱妙根先生之书法篆刻魅力,还想说一说先生的人格魅力,敦厚质朴、勤奋好学,可以说是先生的标签,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先生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微文微言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其师尊、同行以及友人的感恩,还有对相濡以沫41年的夫人亦充满感激之情。尤其是对沙孟海、吕国璋、刘江、蒋北耿等先生的感激之情,更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常常被他提了又提、忆了又忆。大年三十那天,先生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曾为他设计艺术道路的蒋北耿先生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

前两年,朱妙根先生常在微信朋友圈不定期举办竞猜活动,答题的内容也常与感恩有关,比如有一次竞答的题目是“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和杭州二位父母官白居易、苏东坡的贵人伯乐是谁?伯乐对他们起了什么作用?他们又是如何回报恩师伯乐的?”还比如“李白的墓址是当初其孙女用什么代价换得的,恩人又是谁?”诸如种种,举不胜举。

此处,值得一提的还有去年十月,朱妙根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起的一场书赠“缘”字、广结善缘的活动。那场声势浩大的转发有奖活动,源于一篇介绍在中国推广堆肥技术的日本老人——川崎广人的微文。因为感动,因为感恩,更为了表达中华儿女对这位日本老人的敬意,先生不仅为每位转发川崎老人微文的微友寄赠一幅篆书“缘”,还承诺要将自己的书法作品送给川崎老人。为此,在朋友圈开始了一次特殊的寻人行动。杨博士最先搜到了川崎老人的地址,是在河南原阳县。说来也巧,九月份我刚去过河南,因此在河南诗友韩守宗先生的帮助下,很顺利地联系到了川崎老人。朱妙根先生即为川崎老人书写了两幅作品,一幅是行书“天朗气清”,祝福川崎老人在华的事业蒸蒸日上,另一幅是篆书“风度蝉声远,阳娇叶更阴”,希望川崎老人站得高看得远、身健心康!同时也为川崎老人的合作者李卫女士写了一副篆书“随缘有福”,感谢李女士的善良与付出。不久,川崎老人与李卫女士收到了先生寄赠的作品,发来照片感谢先生,收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书法名家的墨宝,他们在惊喜之馀倍感意外。而我,则多了一份感动,感动于先生的气度与豪情。先生,赠缘有情,亦随缘有福!

书法是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瑰宝,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从古至今带来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一切东方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书法的基础之上”,而书法艺术则是建立在文字的外在美之上,以其来体现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文字的外在美又建立在创作者的学识、修养与品德之上。诚如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中所言“心正则笔正”,意即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法纯正。一个人的才识、学问甚至性格、品行等修养,往往能通过书法体现出来。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院教授刘江评论朱妙根先生,言其“禀性敦厚,为人谦虚,勤奋好学,书法独有面貌,有传统有创新。能写丈二大作,也可写扇面册页,各体皆精,尤善行书篆书”。朱妙根先生得此评价,当

之无愧!纵观先生之书法,亦庄亦动,亦朴亦秀,一笔一划酣畅淋漓,轻重缓急自然流畅,无不散发着其沉稳坦荡的气度和高雅率真的人格魅力。正所谓“言心声,书心画也”。

张怀瓘在书议中写道:“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无形之相”,是对书法艺术形体结构审美特质的把握,“无声之音”,则是对书法艺术创造过程动态表现品格的揭示。朱妙根先生以其“独闻之听,独见之明”的睿智、严谨而大胆的书法实践,在书法艺术领域拥有独到的见解,并坚持其独特的创新和传承,先生之书法境界无疑已具备“无形之相、无声之音”的美学特征,在书法艺术领域独领风骚!

朱妙根先生计划于2017年完成蜾扁体三大工程之一的“中国历代著名诗文三十七篇”,与之前所书篆书系列工程三部曲形成姐妹双子星。尽管已年逾古稀,然而在攀登书篆艺术高峰的征程中,朱妙根先生依旧豪情万丈、生机勃勃,更信心百倍!所有洪荒之力的源泉来自先生对书篆艺术的无限热爱,而所有取得的成就,既离不开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坚持不懈地努力,也与西泠印社这一方丰润的土壤戚戚相关,如朱妙根先生所言:“我在进入西泠印社之前,还没有想到能够攀登到一个高峰上去。在进入西泠印社以后,我周围的环境逼得你必须向高峰冲击。”

生有涯,而学无涯,一分耕耘,总有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朱妙根先生就是这样一头在书篆艺术天地里耕耘不息的老黄牛,他的艺术道路与成就,永无止境!

[我眼中的朱妙根先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续写南郭先生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南郭先生从齐宣王的王宫里侥幸地逃出以后,他就决定认真学习吹竽,不再当滥竽充数的人。

他一路寻找着吹竽高手,但总不尽人意。终于有一天,他听到了一阵美妙的竽声:“这么美妙的声音,不就是我寻找多日的竽声吗?这到底是谁吹的?我一定要拜他为师!”

于是,南郭先生顺着声音来到了一座凉亭中。只见那里坐着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身穿一身雪白的儒衣,手持一个乌黑发亮的竽,神情专注地吹着。南郭先生不忍打断这优美动听的声音,耐心听老者吹完曲子。走上前去,诚恳的问:“老先生,您吹得太好了,我可以拜您为师吗?”“哈哈!”老者爽朗地笑着说:“当然可以。但是你要回答我几个问题,回答对了,我才教你!”

“那就请您赐教!”“学吹竽是个艰苦的过程,每天都要练两个小时,需要练上一年才能炉火纯青,你知道这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时吗?”“今年是平年,有365天,那就一共需要练365×2=730(小时)。”南郭先生仔细地想了想后回答。

“不错,那我再问你:由于我今年时间有限,只能教你三个月,那你每天大约需要练多少个小时?”“三个月大约有90天,那我每天就需要练730÷90≈8(小时)。”

“你回答得完全正确。可每天需要练8个小时,你吃得消吗?”老者担心地问道。“我可以,您不懂担心!”南郭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

就这样,南郭先生跟着老者开始了刻苦的学习。三个月后,老者离开了。南郭先生仍然每天坚持练习,终于成为了著名的吹竽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故事:我的老师王倜先生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他曾跟我说:“我上课就是独唱啊!”没想到,他独唱时的“听众”,后来很多都考上了中国的名牌大学。

王倜先生住在哈尔滨最美丽的街道——兆麟大街上。由于这街道太美丽、太妖冶、太卓尔不群,令文人们的情感不能自制,所以,王倜先生在1957年之前便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在读者当中极有影响的散文《我漫步在兆麟大街上》,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但他没有想到,正是这篇“漫步”之“漫笔”,致使他大半生举步多艰,并于1957年被打成右派。王倜先生是这座城市里第一个被“揪出来”的大右派分子。此后他经历了一段极为坎坷的下放农村改造的生活,返城后,到哈尔滨第一中学教语文。

王倜先生是旧社会之哈埠《小说月报》的主笔,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文人,也是东北地区的大文豪之一。有如此的学养,他很快成为了第一中学的“首席”语文教员。他曾跟我说:“我上课就是独唱啊!”没想到,他独唱时的“听众”,后来很多都考上了中国的名牌大学。说句笑话,“右派”也是挺有魅力的。

我与王倜先生相识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年代里我还很年轻。我到今天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喜欢上了文学——我要是喜欢上了商业,保不准今天我是哈尔滨工商联的会员了,然而,我却喜欢上了文学,而且竟是那样的如醉如痴。经我的好朋友大年兄的介绍,我结识了王倜先生,并经常拿着习作到他的家里去请教。当时王倜先生的家只有六七平方米,大小如同现在常人家的卫生间,但是,这六七平方米的小地方却被王倜先生布置得儒雅而有书卷气,让人看了起敬。王倜先生是个大近视,要想把对面的人看清楚,他的头基本上就撞到你的鼻子上了,然后,他才恍然大悟地说:哦,来啦?这时我便把习作递上去,之后,两个人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彼此都很尴尬。当我再来取稿子的时候,他照例说:哦,来啦?然后说,你的小说我看了,还行。再无二话了。告辞以后,走到街上,一看我写的东西被王先生改得一片血红,真是让人无地自容,羞愧万端。

如此来往差不多三四年的时间,我的小说渐渐写得还行了,人就骄傲了,就不怎么上王倜先生家去了。后来,王倜先生托人给我捎了一封信,大意是说,你现在发表的小说我大部分都找来看了,写得不错,但是,你应当再往上走一步。结果这一步耗费了我两年时间,两年之后才有了新的斩获。

王倜先生没有儿女,就老两口。老伴仙逝后不久,他搬了家,我曾经去看过他,他也曾用文言文给我写了一封信,主要是对当代文坛的一些看法。记得我也曾回了一封信,以后就没有他的消息了,偶然听说他身体还不错,生活得也可以。据说,他的学生们要凑钱给他装电话,被他谢绝了。

我到今天还记得,他和王和先生第一次到我家去的情景。我住的那个大杂院都是一些平民,一天的下午,突然来了两个气宇轩昂的文人,王倜先生穿了一件立领的中山装经过我的院子。我在窗户看到这一情景,感到无比自豪。“恩泽实难忘,悠悠心永怀”,那该是值得珍藏的一幕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给市长先生的一封信作文900字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市长先生

您好!

我是您所管辖的城市中的一位小市民。我叫张馨玥,在凤凰小学就读六年级。2015年快到了,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在此,我真诚地祝福您万事如意、年年有余。我也希望您所管辖的永州市水更清、草更绿、花更艳、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所以,请你仔细倾听我对城市建设的一些提议:

我每天放学总会经过区政府,有的时候,我会发现小部分创卫宣传纸都会被一些人撕破,弄得地上满是宣传纸的碎片,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仔细观察,墙上还会出现一些极为粗鲁的恶语,原本已经干干净净、洁白如雪的墙被弄得面目全非,重新回到了几年前那种破烂不堪样子,有损政府的形象。对此,我提议让城管叔叔不定时地巡逻,对一些破坏市容的人进行教育并加以处罚,让他们再不敢做有违公德的事情。

在我们小区里摆设了许多的垃圾桶,有蓝色的,绿色的,红色的,虽然五花八门,但是摆在浓密的树丛旁却别有一番风趣。可是,垃圾桶刚翻新不久,就发现问题了——垃圾桶全都对不上色了,而且有些连盖子也没有了。就像是穿红衣服的人戴上了蓝帽子;穿蓝衣服的人戴上了绿帽子;穿绿衣服的人戴上了红帽子;摆在树丛旁极不雅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希望之光,刹那间被抹掉了不少。所以,我建议将垃圾桶换成连体的,我觉得这样不仅不会发生类似的事,而且也不会让垃圾从盖子和桶身的缝隙中“溜”出“家门”了。

我每一次去滨江公园看江边风景,心情都很舒畅,闻着从江面吹来的习习江风,听着树叶沙沙作响发出的悦耳音乐,看着一只只小鸟拂过水面的涟漪,整个人都心旷神怡。江边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当我心里赞叹美景时,却总是有一点一点的垃圾不知趣地时不时从我身边的水面飘过,它与周围的景色那么不协调,真扫人的雅兴。为了不让市民们在享受最纯洁的音乐和最清爽的江风时感受到垃圾那腐朽的气息,我建议可以考虑搞个活动叫“环保卫士就是我”,让市民们都来为江面做保洁,我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多呼吸室外的清新空气,也更是为我们永州的母亲河添一份光彩与整洁。

市长先生,可以采纳这些建议吗?如果被采纳了,我会很开心,如果未能被采纳,我也不会气馁。在这封的结尾,我想再给您提个建议,希望您自己能多抽空去江边玩耍哦!最后送您一副对联:琴棋书画赞盛世,诗词歌赋颂永州。

祝您

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敬爱您的小市民:张

[给市长先生的一封信作文9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采访“老先生”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那位“老先生”是谁呢?他说了什么?这些问题都别急着提,看完了文章你自然就明了了。

我们的采访地点离学校西门很近,它就是——塔山公园。塔山,本来是叫龙峰山。那个名字是自己取的吗?当然不是,是那位“老先生”给的。换了的名字是谁给的?还是那位“老先生”。那这下你们就知道了,“老先生”的名字叫龙峰塔。

我们先去了一个叫塔影园的地方。上面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幸有龙峰留塔影,下联是:惜无水榭听钟声。塔影园为什么叫塔影园呢?是因为塔影园里有一个湖,叫塔影湖,湖中会倒影出塔的影子,所以叫塔影园。

龙峰塔不会开口说话,我们怎么采访它呢?别猜,它已经把一切借带队老师——潘老师之口告诉我们了。

一起看看吧!他说了古代的壶门和斗拱,壶门很像一个壶,而斗拱像一个大力士,支撑着上面的砖头,不让塔倒下。龙峰塔还有两个秘密,是在它建好两百年左右的时候被雷劈了一下,向东斜了八百年左右还没倒。还有一个是它本来有楼梯可以上去的,可是楼梯被天火烧掉了,所以没有楼梯。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采访时间结束了,我们纷纷向这位一千多岁的“老先生”挥手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致路遥先生一封信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路遥先生

您好!还记得您一部《平凡的世界》打动了无数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默默地隐藏在人群之中——普通人艰难曲折的道路。

我知道您的作品的每一个句,每一个字都是出自一沓一沓的资料和一次一次的考察,您对文学的执着是精神乃至生命的动力。在您的书中,每一个人物是如此的“接地气”——仿佛就在我们之中。孙少平的奋斗,便是他埋头面向黄土煤矿的底气;孙少安的沉稳,便是他最终劳动创业成功的后盾;田晓霞的活泼,是一个心系民众的二十世纪少女的最普通,最真实的一面。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出身于厚厚的黄土之中。他们虽身处贫苦之地,却天性善良,他们在困境中的毅力,执着以及坚韧都不仅仅是书中的,更是您尽管生病,尽管身体透支,精神的力量确实无穷的。

我从来不曾忘记书中人物的自强自立,他们如勇士般在沙漠开荒,他们充实的生活带来了同样富裕的精神。我知道您此前只是一个陕北农村的孩子,出生于漫天黄土之中,成长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正如你所说的一样:“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您是靠着知识与文化走出来的,您是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命运的道路。

最不能忘却的,是您笔下田晓霞同志牺牲的壮烈——“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在最后一瞬间,她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面影。”田晓霞跳入洪水之时,想必知道自己此去生之希望甚少;但当她倒在血液的战场上时,有着无限的留恋,却绝无一丝后悔。汹涌澎湃的洪潮吞噬了她瘦弱娇小的身影,吞噬了她那最后的一抹生命意志,却永远无法吞噬中华儿女革命的意志和向上的精神!

在您的书中,平凡之处即藏伟大,在种.种感情,种.种挫折,种.种命运之中,在一篇一篇的文字之后,我始终看到了一个坚忍不拔,将写作融于生命,将生命奉献人生的路遥。尽管你已逝去,但一部部书籍传递着您的思想,一代代人群传承您的精神,我们总应该向您一样,握紧生命的缰绳,一声呼喊,向朝阳奔去,向未来奋斗。

来自陕西西安的初中生袁睿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10则

全文共 35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钟书先生将他的博学和才华不但写进了他的书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时地流溢出来,使世人为之惊佩与赞叹,为之敬仰!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钱钟书先生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被窝里吃蛋糕

1994年10月30日这天,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夏先生让自己的女儿给因病住在医院的钱钟书先生送来一块蛋糕。钱先生胃口大开,兴致勃勃地坐病床上手托着蛋糕品尝。偏巧在这个时刻,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摄影记者,夜袭队进庄般溜进病房,蹲身蹭步,跪姿***。开始拍时钱先生并没有理会,咬嚼如初。天下人的后脑勺模样一般,而要显“庐山真面目”还需转个180度,渐渐地这位记者胆子壮了起来,虎跃龙腾般转到钱先生正面拍摄。措手不及的钱先生为了保护尊容撩起被子,连头带蛋糕一起捂了进去,全然不管白、红奶油弄得满头满身满被子。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弄得这位摄影记者哭笑不得,面露窘态。香港某报刊记者闻悉此事情节,略事渲染,撰写了《被窝里吃蛋糕的钱钟书》。钱钟书先生知此文后,引用了那位摄影记者的话:“真不给面子。”

八十四,未必死

钱钟书先生在1994年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关心他的各界人士无不担心,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盖因这两个岁时为人生的大坎。这年钱先生正好84岁,亲朋好友们在别人面前谈起他时都报以先生的虚岁。遍读天下奇书、童心未泯的钱钟书先生知道后哈哈大笑:“钱某68岁的时候,没成大款呀。88岁的时候要成新资产阶级了。”这84岁的大坎是奈何不了他这个无神论者的。

简·芳达是左派国际红星

1979年3月,钱钟书先生随中国社科院派出的代表团出访美国、法国。4月23日,在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时会见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夏志清先生(夏先生曾在该书中设专章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文学成就)。随后,钱先生在夏的陪同下出席了该大学为他举办的座谈会。虽然钱先生事前毫无准备,但仍是应对如流,有问必答。一口流行的“牛津英语”震惊诸位美国学者。

期间,一些学者像学生一样怯场,不敢向钱先生请教,夏志清先生就自己发问或讲些幽默话。一次,他说:“钱先生的中西学问我无法同他相比,可是美国的电影知识,我远比他丰富,现在我要考考他,简·芳达是谁?”不料钱先生竟随口答道:“这位明星是否最近得了什么奖?简·芳达是左派国际红星。”他的回答大出人们所料,引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后来夏志清先生在自己的文中记述了这件事,曾写道:“我国学人间,不论他的同代和晚辈,还没有比得他的博闻强识,广览群书。”他并称钱钟书先生为“中国第一博学鸿儒”。

梦中情人唐晓芙

在同年访问美国加州大学时,本来没有资格“觐见”钱钟书先生的水晶,在一次座谈会上见到了自己崇拜的学者钱钟书,便不失时机地提问。关于《围城》,他问道:“为什么《围城》中的唐晓芙下落不明?”

钱先生笑着答道:“人生不正多的是‘下落不明’的情形吗?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首碰面,明天各自东西,而我的影像,在你们的脑中逐渐模糊,不就是‘淡出’的一个定例吗?”

水晶先生坚持否认说“绝不会”,又追问:“像《围城》中每一角色,都被冷嘲热讽过,唯独唐小姐例外,偏偏她又是‘淡出’的,这两者中间,有什么关系吗?”钱先生忙不迭地说:“难道你的意思是说,唐晓芙是我的梦中情人吗?”逗得满堂开怀大笑。

这次,水晶先生还请教了钱先生对鲁迅的看法。钱先生说:“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但他只适宜写短气的文章,不适宜写长气的,像《阿Q正传》便显得太长了,应当加以修剪才好。”

瓮中捉鳖

有外国记者讲道:“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此话不假,即使回到内地的香港新闻界人士也有此愿望。

1985年,当时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林湄小姐从香港到北京,采访了不少文坛上的名流,但就是没能见到钱钟书。林小姐便找到与钱先生熟悉的《文艺报》副总编辑吴泰昌先生,通过电话联系,钱钟书先生在电话中警觉地说:“这分明是引蛇出洞嘛!谢谢她的好意,这次免了。”但林小姐此次进京,非见钱钟书不可,她便约吴先生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直接找上门去。他们按了门铃,出来开门的正好是钱本人,一见面,钱钟书先生哈哈大笑:“泰昌,你没有能引蛇出洞,却又来瓮中捉鳖了……”林小姐终于见到了钱钟书先生,并单刀直入地对他进行了采访。事后,林湄小姐发表了一篇题为《“瓮中捉鳖”记》的人物专访。

《许眼变化图》

钱钟书先生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叫许振德。当时,许振德爱慕班上一个漂亮的女同学,上课时便总爱让眼睛随其身影而转动,暗递秋波,被钱钟书发现,他便提笔在笔记本上画上了许多许振德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图,题名曰《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即将此画递向其他同学,一时成为笑谈。

后来,寓居于美国的许振德先生提起此事,便想起当时的一幕幕情景,常常在家人的陪伴下开怀大笑。

护猫将军

钱钟书先生一生爱猫。解放初期,他养了一只猫,钱钟书先生认为此猫有灵性,因而特别珍爱。平日里,猫与猫之间一旦相聚便互相抓打,钱先生便准备了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后,不管是冬天夏季,只要听见自家的猫嚎叫,他就急忙从被窝或房中出来,拿起竹竿去帮自己的爱猫打架。因之而获得个“护猫将军”的称号。

溢出书本的“痴气”

杨绛先生曾撰文描写自己的丈夫。文中讲到他们在牛津大学上学时,有一次钱先生午睡,杨先生临帖,临着临着困乏起来,便睡着了。钱钟书先生醒来后,就饱蘸浓墨,要给杨绛先生画个花脸,笔刚落下,杨先生就醒来了。他根本没有想到脸皮吃墨,当杨绛先生洗净墨痕,脸皮快洗破了。以后钱先生不再恶作剧,只是为妻子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过过恶作剧的瘾。再后来有了女儿,他曾在女儿的肚子上画了一个大脸,挨了母亲一顿训斥,他才不敢再画了。

钱先生的“痴气”很多,有时也很特别,在《围城》重印后,杨绛先生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宁恨勿悔。”这几句话,正如杨绛先生所言,“可作《围城》《重印前记》的笔注吧。”

文化名人与钱

曾有十八家省级电视台拟定于数年内完成一套大型系列人物电视专题片《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第一批为36人,钱钟书先生当然名列其中。舒展先生发于1990年30日《大公报》上的文载:消息经中国新闻社于今年6月10日向海内外发出。各报刊载后,钱先生大感惊诧。某省电视台派编、导、摄影等3人拟与钱先生商议,先经杨绛先生在电话中婉辞逊谢,说这违反钱先生一贯性格,盛意可感,然而实在碍难从命。第二天,摄制组的工作人员通过有关部门了解到,只要能做通杨绛先生工作,事成大半也。于是又来电话,这个电话一打便是两个小时。时间再长,仍然是两个字的回答:不行。

对方在电话中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钱。钱先生立即从旁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这钱吗?

当夜,钱先生做了个梦,来人破门而入将自己揪到电视机前,与众目睽睽之下的“反动学术权威”的窘状无异。第3天拍摄者得知这一情况,为了向钱先生表歉意,购置了一个大花篮默默地放置在钱府门前,悄然离去……“钱老,我们算服了您了”!

还有一件与钱有关的事。每一个大学者都会拥有大量的自藏图书。人们一定也认为,钱钟书先生家的藏书更是数以万计,其实不然。有一次他想查对一下《康熙字典》,还是打电话到图书馆请人帮忙才找到的。

钱先生的藏书虽然不多,但其中有一本很有价值,那是他长期使用的《牛津大辞典》。这本书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钱先生的批注,惹得牛津大学以巨款求购。钱钟书先生仍是那句老话:“我姓了一辈钱,还迷信钱吗?”钱先生不迷信钱,牛津大学的愿望自然便落空了。

以外语征服外国学者

钱钟书先生的记忆力超群,这也是他让许多读书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在美国耶鲁大学为他举办的茶话会上,他应付自如,洋洋洒洒,迷倒了所有与会者。据一位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学者追叙:“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钱钟书。钱钟书博学强识,出口成章,把许多美国人都唬着了。他在茶会中,提及某一位英语诗人,就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这位诗人的诗作;提及另一位德国诗人,就用标准德文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不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作品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都能流利背出。”

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学者,他将他的博学和才华不但写进了他的书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时地流溢出来,使世人为之惊佩与赞叹,为之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