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语文议论文答题技巧及套路【汇总19篇】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语文文学常识,欢迎查看!

浏览

3749

作文

868

个语文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常常令孩子们头疼,提纲怎么列,文体怎么把握,内容如何表达,这些都会让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5个语文命题作文补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具体事物拟题法

以具体的事物入题,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难忘的那道彩虹》)

抽象事物拟题法

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特定情景拟题

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给人一个让人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容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想再看你一眼》)

特殊符号拟题法

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生动形象,给人耳目一新。(如《失败+失败=成功》)

条块分割拟题法

将所写内容“裁”成几个小块,择一来写。(如《昨天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高考议论文素材:健身

全文共 219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考写作素材,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议论文素材:健身

(1)引言

身体是事业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重要基础。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四化大业,才能享受生活。

然而,如果你不幸身染沉疴,甚至终身残疾,也不要悲观失望,鼓起生活勇气,磨砺意志,探索人生道路。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来自锻炼,经常运动,生命之树便会常青。愿每个人,都积极参加健身运动。

(2)事实论据

陆游健身习武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现存诗九千三百余首,词一百余首。他生活在金兵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他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很注重健身习武,曾千里投师学习剑术。由于他坚持锻炼,认真习武,所以他文武双全,尤其精通剑术。

40岁的陆游,在应邀到抗金前线南郑地区,帮四川宣抚使王贵参赞军务时,曾在深山之中,一人独剑赖杀一条吊睛斑谰猛虎。

陆游一腔爱国热情,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打击,心情十分苦闷,在他留下的大量诗词中,表露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但他仍然活到85岁高龄,这和他平时注重健身习武分不开的。

王若飞狱中做操

王若飞,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贵州安顺人。1931年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夏出狱。在狱中一面坚持斗争,一面坚持锻炼身体。

他自编了一套体操:伸腿、弯腰、曲臂、跑步、跳跃,每次非要练到浑身大汗才肯罢休。难友们觉得王若飞是个怪人:认为一个共产党的大干部在国民党监狱里,哪有活着出去的希望呢?锻炼身体干啥?

由于王若飞每天坚持健身活动,从不间断,终于征服牢狱中的恶劣环境,战胜了死亡的威胁,保持了健康的身体,当他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便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革命斗争。

104岁的萧伯纳

萧伯纳,爱尔兰著名作家,后移居英国。一生写过五十余部剧本和多部小说以及许多其他论著,他活了104岁,这是世上罕见的长寿。

萧伯纳长寿的主要原因:他除了为人开朗幽默以外,那就是他酷爱体育活动。他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冷水浴,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游泳、跑步,到海边晒太阳,骑自行车,打拳,也是他经常运动的项目。

他生活有规律,无抽烟、喝酒嗜好。据他自己说小时候身体和智慧都平平,但他下苦功,坚持在智力、体育两方面加强锻炼。终于成为杰出的长寿的作家。

居里夫人坚持锻炼

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所以能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从事长期繁重的科学研究,应该说得益于坚持体育锻炼。

居里夫人非常喜欢舞蹈,同时也喜欢爬山、游泳,还酷爱骑自行车。她结婚时,不买礼服、戒指,也不买沙发、圈椅,只要了自行车与居里面先生双双骑车蜜月旅行。婚后,每逢假日,他们骑车郊游。

巴甫洛夫负重散步

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曾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特别重视身体锻炼,平时除积极参加各种体力劳动,还积极参加骑自行车,划船,体操锻炼。夏天游泳,冬天滑雪。60岁至70岁时,他经常练吊环和鞍马。70岁后练快步走。80岁后他就背东西散步。为此,还常常闹出误会。行人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亿包裹蹒跚而行,不免会引起同情,都要抢上前去,帮他背。这时,他才对那些那心人说:“不用!谢谢,我这是负重散步,锻炼身体哪!”这时行人才恍然大悟,不禁向他投出敬佩的目光。

(3)理论论据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运动的需要》

身勤则强,逸则病。

蔡锷《序及按语》

体动则强健,久卧则委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摄生》

健康是头等的财富。

[美]爱默生《处世之道》

健全的头脑寓于健全的体格。

[古罗马]尤维纳利斯《讽剌诗集》

早起早眠,身康体健,聪明智慧,日进万钱。

伊拉克谚语

好静不好动,眼花耳朵聋。

中国谚语

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体操、游泳、远足、身体的各种锻炼——多方面的兴趣、学习、研究、探讨,并且所有这一切尽可能共同进行。

[前苏联]列宁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德]歌德《十八世纪外国文学史》

对人生命的最大威胁是以车代步,而不是交通事故。

[澳大利亚]怀特

常用的刀不锈,常练的人不病。

中国谚语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

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

朱德

要身体健壮主要靠锻炼,靠斗。

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清?颜元《习斋言行录》

常动则筋骨竦,气脉舒。

清?颜元《习斋言行录》

生命在于运动。

[法]伏尔泰

床是病窝。器官得不到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是极有害的。

[德]康德]

生活就是运动。人的生活就是运动。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长期保持着健康,应归功于节制和运动,因此,直到现在我仍保留有一个强壮的体格。

[美]富兰克林

要保持健康,不单是营养问题,要切实注意卫生和加强体育锻炼。

周恩来《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

几乎所有的长寿者,都是出于从事多量体格锻炼而能忍受疲劳和工作的人。

[法]卢梭

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古希腊]苏格拉底《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自然因为常动,所以才变得丰产和强健。树木愈受风吹,生长得便愈快,根也生得愈深。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一切革命者,一切革命青年,都应该经风雨,见世面。革命者不可能在温室里成长。要在大风大浪里去锻炼自己。

毛泽东《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

阿拉伯谚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高考英语作文高分技巧介绍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由语文迷网小精心整理提供的关于高考英语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一、要善于模仿

一些同学的办法往往是背一堆范文,然后再到考场上进行一个“剪切”、“粘贴”的工作,真正的模仿重点永远要放在一定的句式结构上,而非个别的词汇。有一个句式说:“…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表示某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用在高考(课程)写作中,我们就可以拿来解释为什么自行车在中国如此的流行:“The bicycle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然而,很多同学一谈到原因仍然是“…because…”。如果要表示“总是能够”的概念,很多同学提笔就会写can always,但理想的句子应该是用双重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用never fail to。

二、要灵活变通

在批改过上万份同学们英语(课程)作文中,经常能发现一些将中文生硬地翻译成英文的表达法。有一句话叫做“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写英文作文,一定要有决心把它写好,有信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是“立志如山”;但关键是遇到问题时要有个灵活的态度,能像流水一样变通解决问题。有个翻译界的故事说:在某大型国际会议的招待会上,一道菜是用鸡蛋做的。与会的客人问翻译:“What is it made of”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结果翻译太紧张,忘了“egg”这个词,但是他急中生智,回答:“It is made of Miss Hen’s son.”这里,就是一个灵活变通的范例。绕道表达,是写作中应该常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三、要细心观察

注意英语中一些表达上的习惯。比如在正式文体的写作中,很少用 “it isn’t”这样的略缩形式,而往往是一板一眼地写作 “it is not”。同理,在正式文体中的日期一般不缩写,阿拉伯数字一般会用英文表达(特别长的数字除外)。

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习惯于把 “since” “because” “for”这样的词放在句首引导原因状语从句。事实上,在我们见到的英语报刊杂志文章中,这样的从句一般都是放在主句之后的。另外, “and”也常常被误放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两个句子之间的并列或递进关系。其实,经常留心地道的英语文章能发现,如果是并列关系,完全可以不用连词;如果是递进关系,用 “furthermore” “what is more”更为普遍。

四、要心有全局

英文写作如果结构意识良好,应试写作就简化成为一个填空的过程了,适当地填入观点、素材,文章就自然而然立起来了。

临考在即,同学们要牢记英语写作的基本要领,特编顺口溜如下:细审题,巧构思,列要点,防遗漏。写日记,同汉语;书信,通知格式要牢记。看清图表细梳理,写人记事按顺序;完稿后查遗漏,整洁干净莫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875 字

+ 加入清单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

(二) 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

(三) 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高考作文那份技巧:考场作文高分

全文共 32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考作文向来被视为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如何稳住这半壁江山,我们不妨记住并灵活运用“一三五七九”这五个数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细一些高分技巧

(一)一个好开头

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古人还说,文章开头要像凤头。好的开头.要简洁、精美、扣题;要像凤头一样俊美、鲜明、精彩;要具有“新”“奇”“短”“趣”的特点。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使读者心灵产生共振。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开头的方法有很多:述趣事,引人人胜;引名句.起点高远;作排比,造势磅礴;巧设问,发人深思;趣拟人,别开生面。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字数的限制,最好是“开门见山”:或“落笔人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人”,挑明论敌谬说。当然,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之为叙事开端。

(二)一个好标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眉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就自拟文题的高考作文而言,一个亮丽的题目,往往给人以爽心之乐.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一个醒目鲜活的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不但会照亮整篇作文,还会照亮阅卷者的心灵。

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有修辞法、公式法、字母符号法、反弹琵琶法等。而修辞法则是最能使题目异彩飞扬的一种。如《苦咖啡》《至善是杂》《永恒的水晶》《我闻到了阳光》《周庄,那一抹绿》《小心这把双刃剑》《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炖好艺术的“腊八粥”》等,看到这样的文题.阅卷老师的眼睛怎不会为之一亮?心灵怎不会为之一震?

(三)一个好中心

“中心明确”是《考试说明》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议论性文章,一定要“中心明确,论点鲜明”。注意点:第一不宜玩深沉,把观点提得太复杂,也不可太超前,更不要提出个与话题、题目或材料太逆向的观点;第二.明确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第三,文章中心论点应该始终不变,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第四,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四)一个好结尾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古人亦说,文章结尾要像豹尾。托尔斯泰也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收笔处和落脚点,是全文的归宿。任何虎头蛇尾、有头没尾的文章,都很难引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很难获取高分。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

(五)一手好字

丑陋是永远打不赢的官司。书写是文章的服饰,标点是文章的呼吸。《考试说明》要求:“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高考作文评分通用量表》书面项则进一步明确规定:“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不清或错别字过多,判为五类卷”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展示出自己的书写水平:一要端正,二要清楚.三要美观。标点也是文章准确表情达意的工具。不要只是“一点到底”.不要只会单纯地使用逗号、句号一篇文章,应该能够准确、灵活、生动地使用六七种标点符号。书写美观了,“感情分”也就上去了!

这主要是针对议论性文章而言的。“三”包括“三大部分”“三个好事例”与“三处点明中心”(一)三大部分总结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学的议论文.绝大多数都是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与“结论(解决问题)”三大部分构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段(部分)式”。所以,高考作文选择了议论文体,一定要按照中规中矩的“三段(部分)式”去写,这样才会符合文体要求。

(二)三个好事例

议论文要求“有理有据”.所谓“据”,就是要有事例说明。对事例的要求有三:切题、典型与新颖。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至少应该有三个好事例:

从结构上看,“三个好事例”一般要求有:一个大事例;一个小事例;一组排比小事例。一个大事例:就字数而言,一般在150一200字之间;就内容而言,最好是正面事例。一个小事例:就字数而言,一般在70一100字之间;就内容而言,可以是反面事例。一组排比小事例:字数较少,一组排比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是递进事例。

在大事例和小事例后面,要紧跟着说理论证,此即所谓的“讲道理”。说理论证有因果法、假设法、条件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对高考作文而言,运用“因果分析法”与“假设分析法”比较适宜。从内容上看“三个好事例”最好同时有:一个正面事例;一个反面事例;一个递进事例。

(三)三处点明中心

点明中心即通常所说的“点题”学会巧妙点题,是使读者一母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二是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升华文章主题,能使读者豁然开朗。

文中要有反复出现题目(话题)字眼或标志性语言,材料本身的关键词或概括材料的语句至少要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等醒目位置出现几次,这样对阅卷者的视觉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效果。具体可在下面几个位置点题:

一是文章第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或文章第二段的开头,这里一般都是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地方。

二是中间每个大段落的第一句话,要点明本段的中心,或者引用完论据后可以发表议论,扣住议论中心。

三是文章最后一段,或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些地方一般都是总结全文的地方,可以用精当的语言总结扣题。

“五”

“五“是指“五个段落”。

议论性文章的结构除了首、尾两段,其余都称为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一般分为3?5段,而以三段为佳,这就是所谓的“五个段落”。主体部分的三段,每段属于一个分论点,三段就是三个分论点,即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证中心论点。至于分论点的表达.可依据“类(是什么)一因(为什么)-----法(怎么办)一果(怎么样)”的逻辑思路来提炼。

当然,“五个段落”有时候也可稍作变通,必要时可写到6、7段。但如果分段太多,过于零碎,就会显得笔力分散。

“七”

“七”是指“七个精品句”。

名人说出的话并非句句是名言,凡人也未必说不出富有哲理意味或意义深刻的语言来。这样的语言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阅读者的注意,耐人咀嚼回味;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品读高考满分佳作,我们会发现,有一种光芒最为耀眼-一那就是精品句子!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写出六七个精品句子:一是生动美丽的比喻句;二是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三是情感充沛的拟人句;四是底蕴深厚的化用句;五是启人心智的哲理句;六是相得益彰的对照句;七是灵动美妙的诗化句。善用这些精品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画龙点睛,辉映全篇,以一当十,文采自然大增。

“九”

“九”是指“九百字”

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但实际评卷操作则不然。刚刚写满800字,阅卷人会默认为文章“材料不够丰富”.而暗扣印象分我们以为,高考作文一般写到850一900字比较适宜。字太少,容易被暗扣分;字太多,时间上划不来,何况在紧张的评卷中,谁也不会喜欢懒婆娘的裹脚布”。

总之,文无定法,文亦有法。上面五个数字,只要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以最能发挥出个人才能,显示出个人才华,最能引起阅卷人的注意和兴趣为出发点,随文而悟,灵活运用即可。但也要知道,“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所以,考前须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并多接触,多借鉴,多体味,多练笔,否则,纸上谈兵,半壁江山,拱手推让,痛何如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语文预测热点题目作文素材

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人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是否引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兴趣呢?本周要开一个主题为“科技与人文”的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作一个主题演讲。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与传承同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中国的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叫“悟空”,量子科学实险卫星名为“墨子”,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这些新科技成果的名字告诉我们: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中国文化今天仍在大放异彩,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人文要传承,让人文之光照亮科技发展。

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部分。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爱、尊重人。自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危机: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精神生活的追求则被忽视和淡漠。弘扬人文精神,寻觅失落的精神家园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文化底蕴彰显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驱动科技创新。列宁曾经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上个世纪末期,一批诺贝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集会,热烈地讨论之后宣布:二十一世纪世界该往向处去?要回到二千年前的中国孔子那里去寻找答案。这证明了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已得到世界认可,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花更是明证。由此可见,人文是根,科技是花,根基稳固才能花繁叶茂。因此我们要更注重发扬、传承我们的先进文化,使人文更好地和科技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国家发展。

科技要创新,让科技创新促进人文进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发展就会受制于人,就会被卡脖子。近年来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在高科技领域打压我们,先后对中兴通讯、华为等高科技公司进行芯片封锁。华为总裁任正非眼光独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早有了备胎计划——“鸿蒙”,华为也有了自己的芯片“麒麟”,因为勇于开拓创新,所以华为越被打压越是发展加快。“华为”的寓意乃是中华有为;“鸿蒙”是创世之初自然界中能化育和生成万物的元气,象征着华为集聚了自然界的元气,具有无限生机和远大前景;麒麟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神兽,自古就是祥瑞之兆,承载了华为兴旺发达的冀望。以传统文化命名科技创新成果,寓意深远,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智慧,提升了人文境界。此外,我们的核电“华龙”、射电望远镜“天眼”、导航系统“北斗”、国产航舟“山东”、载人潜水器“蛟龙”、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1号”、量子计算机“九章”等这些大国重器惊艳世界,无一不是科技创新和人文传承相结合的产物。科技进步了,人文就会更深入人心。

青年要奋斗,在传承和创新中实现中国梦。

奋斗使国家强大,国家的强大需要青年为之奋斗,为国家奋斗也成就了青年。奋斗成就伟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我们学生是青年的生力军,我们该如何奋斗呢?我认为,我们现在必须先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传承好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励志勤学,强健筋骨,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还要不断地提升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仰,将来才能更好的创新创造,成就伟业。要像钟南山一样,既有院士的专业,又有战士的勇猛,还有国士的担当,关键时刻就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我们还要向袁隆平、屠呦呦、黄旭华、郎平等功勋和楷模学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各自战线上顽强拼搏,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同学们,振兴中华,时不我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让我们牢记: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与传承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人生有权享受苦难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野生动物保护区中,人们出于对动物的喜爱而喂食它们,但是却要受到警告和惩罚。原因是这种行为会让野生动物失去觅食的能力。

同动物要学会觅食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这个纷扰繁华的世界中学会如何生存,我们倘若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生活,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波折和磨难,没有任何经历生活风吹浪打的能力,当屏障消失,供养中断,我们只能像水中浮萍,无依无靠,空虚如艾略特笔下的空心人。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苦难的浇铸,需要挫折的捶打,正如无风无浪的海载不走船只一样,没有苦难的人生也不会精彩。

人生有权享受苦难,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了双腿,他曾对这份不期而至的考验痛恨至极。可是逐渐的,他坦然接受了这份苦难,“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虽然命运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双腿,但也正是这份苦难,让他更能泰然面对生死,更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他虽然无法站立行走,但他却能在灵魂的国度自由徘徊翱翔。

人生有权享受苦难,泰戈尔曾激昂地写下:“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难,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界上的绝唱。”倘若没有苦难的考验,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脆弱,像一触就碎的瓷娃娃,没有任何抗击打的能力。坚硬如钢铁,是在经历过上千度的高温和不计其数的捶打中才炼成的。正如坚强的保尔·柯察金,在经历过生活的各种打击和考验后才铸就了他钢铁般不屈的性格。

人生有权享受苦难,这种权利就像生命的权利一样不容剥夺,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处在困境中的“可怜人”,当我们对待那些无助的人或物,不要因为一时的心软而铸成大错,有些事情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正如沙漠中的植被才能将根扎得很深,正如在暴风中存活下来的植物才能长存不灭。一时的苦难对于他们不是厄运,反而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切记不要像泰戈尔所言那样:“我把花热烈地放在我的心上,结果花谢了。”

脆弱是顺境造成的。人们有权享受苦难,充实自己,锤炼自己,正如沉潜是为了更好的腾飞一样,苦难的存在也是为了让人生拥有更清晰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经典满分议论文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完善自我

女作家张爱玲曾说过:“成名要趁早。”这里的“成名”不是指获得鲜花和掌声,而是成就自我,在时代的大潮中做踏浪前行的弄潮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大潮波浪滔天,而人只如沧海一粟。如果不珍惜时间,任光阴流逝,最终必然会蹉跎一生。青春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一切美好的梦想都可能实现,充沛的精力和抖擞的精神是青年的做世资本。所以,正当青春的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我

关于完善自我

处于青年阶段的我们犹如一棵正在成长的树,刚刚告别稚嫩柔弱的幼苗阶段,尚未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省,向往大义,才能让理想不偏移方向。

所以,我们要晓明大义。康熙十六岁时,就敢于和朝廷权臣鳌拜展开一场险象环生的生死搏击,将鳌拜一举擒获,打入牢狱。因为康熙虽然是一位少年皇帝,但他深知鳌拜倚仗权势,飞扬跋扈,恶贯满盈,祸国殃民,于是动用智慧,果断出击,为民除害。

而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多极发展的世界局势之中,人类的命运究竟由谁主导?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胆魄和能力,更需要正义和勇气。“一带一路”倡议造福了世界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将惠及全人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承担的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作为青年一代,我们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迫切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让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

时代已经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交付给我们,我们唯有笃志好学,开阔境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唯有心存大义,弘扬正气,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才能成长为国家大才,真正肩负起伟大使命!

内容:立意明确,重点突出。考生有效利用命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核心要素“修身”“矫思”和“立义”与实现理想之间的关系,并把扬雄之喻中的“立义”作为重点阐述内容,指出其对提升修养、完善自我

表达:善于用喻,语言优美。文章语言富有特色,善于运用比喻,且运用娴熟,仿佛信手拈来。如开头解释张爱玲的“成名”一词时,联想到“弄潮儿”;再如论述青年需要提升修养时,运用“树苗”和“大树”的比喻,强调了青年“只有不断地

反思自省,向往大义,才能让理想不偏移方向”,通过丰富形象的联想,让读者易于理解。

特征: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文章运用首尾照应的手法安排结构,开头以张爱玲的名句引出论点“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何必"不朽"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辛夷坞说:“在旷阔的时间面前,青春脆薄得像一张纸。”任时光匆匆逝去,当昔日美人成今日的红粉骷髅,在时间面前,我们渺小如尘埃,化为一抔尘土,何来不朽?

然而古今之人,求医问药妄多驻几年容颜者不胜枚举。昔有汉武帝听信道士之言,大兴炼丹之术;今有明星打肉毒杆菌,妄得一夕的美貌。却在时间面前,一次次被讥笑着肤浅与愚蠢,这种“不朽”真的有必要吗?

窃以为:真正的不朽,不在于青春的永驻,而在于青春价值的实现,我来过,我活过,我努力过,我在世上存在过,便足矣。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蚤子。”即使生命破败如爬满蚤子的袍,随时“腐烂”,仍要在生命中实现自我价值。“我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赶紧去死,要么好好活着。”他是刘伟,在失去双臂后毅然选择了后者,几度寒暑几度秋,他用汗水与坚持书写了生命的绚烂华章。又有刘大铭者,打小患病,在病床上度过短暂的一生,却坚持每天十万字的阅读量,不断丰富自己。虽然早早病逝,但他那自强不息的生命力量却“不朽”地感染着我们。

有位哲人曾说:“青春不是生理的一段时期,而是一种心理状态。”若将青春这一状态,终期地维持下去,又何必追求那不老去的不朽。一生风骨凝成诗的牛汉,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血呕出了史一样的诗歌,描绘真正的历史,八十高龄却说:“我以前是热血青年,如今是热血老年。”长期维持那份对生活热爱的他,谁又可以说,他的青春早已腐朽?不,在他永不停息的脉搏中,“青春”永存。

昔日,晋代王右军兰亭上书“俯仰之间,已成陈迹”来感慨青春生命的易逝,苏东坡在赤壁之下也曾书道“渺沧海之一粟”来感叹生命之渺小。可我更倾情那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我们又何必妄求青春的永驻,岁月的不朽,若是不断实现人生价值,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那什么青春的朽与不朽,何有与我哉?

我坚信,我生存过,我来过,我见过日出与朝阳,我听过清风,我爱过世间美好,我怜过大地悲音……这些已使我的生命丰满,使我的青春绚丽,我不需要什么所谓的“不朽”,但这已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语文零分作文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沉思,为什么,我不能像一个正常的男人一样,对全世界喊:我是男人,为什么我不能做哥?为什么!

清澈的小溪渐渐地流淌着,我望着那激流勇进的小溪,内心一阵澎湃,是时候,生命该结束了,我哭着,我喊着,我无力的纠结着。我闭上眼,做好向下跳跃的姿势,突然,天空中闪现了一道神一样的光芒,一个男人,对,纯的,骑着那看似羊驼似的生物,从彩云边,慢慢的向我走来。"年轻人,我是春哥"那天使般的笑容,让我感觉到一丝温暖,她竟然是如此的熟悉,竟然是如此的让人着迷。"年轻人,我知道你为什么而烦恼,因为现在的你,就是当时的我。"说完,春哥叹了一口气,身旁的羊驼似的生物发出了仰天长啸。我感觉到了,那是一种悲伤,真真切切的悲伤。"年轻人,在一个月以后,你会变成和我一样的哥,但是,我的内心又有谁懂?"春哥再一次叹了口气,身旁的羊驼似的生物再一次发出了仰天长啸。随后,春哥消失在了我的眼前。"春哥纯YM…"我发自内心的感叹。"年轻人,好好活下去。我期待与你再见面的那一天"

在和春哥的偶遇后,我不再颓废,某日,我经过菜市上门前,发现有人在买芒果,其实那芒果真的很糟糕,但那人却说,这里是纯YM的世界,如果谁能在我面前唱一首歌,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他就是我们的哥。这下我来了兴趣,我抬起脚步,定了定神,卖力的走向了讲台中间,楼下传来了不屑的笑声,我不理会,我就是一个想唱歌的男人,没人能阻挡的了我,我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人生的胡乱演唱:"咩,一个人的时候,咩,不是不想你…"一曲完毕,台下的人皆泪流满面,随后便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于是,我终于有了和春哥一样的荣耀:曾哥现在,我变成了哥,这是我多么想要的啊!可是,在变成哥后,我又深深地陷入了苦恼之中,我的信徒最喜欢听我唱歌,我每天唱,嗓子都哑了,可是还要唱,因为我不唱,四害不灭绝,妖精不死,仙后不死,东方神起不死,为了大义,我只能每天唱歌,但这不是我要的生活!"年轻人,你体会到我的痛苦了吧"天空中传来了那熟悉的声音。"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也很喜欢爆J,可是在成为哥了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再那么随心所欲了。"我仿佛找到了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啊!原来,角色的转化,注定了寂寞的上演。我终于体会到了这一点,突然,我发现,我的头上开始出现一轮光圈,我成仙了!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飞上了天际。"春哥,我来了,我来给你解决寂寞"我默默地喊着。"这辈子,我和春哥再也不会分离。"天空中,春哥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信春哥者得天下!今起与哥携手,明天共创辉煌!

[高考语文零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议论文写作中怎样提炼论点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写文章必先立意,“苟不先立意,止以文采词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阛阓(街市),纷纷然莫知其难,暮散而已。”(杜牧《答庄充书》)意思是说,不确立好主题(论点),写文章就像进了闹市,闹哄哄,不知谁是谁,直到日落散市作罢。这样的文章是谁也不愿看的。所以,写作议论文,必须根据题目(材料)的特定要求,对所要议论的问题,作出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见解。

在议论文写作中,文章论点既要正确、鲜明,又要深刻。所谓深刻,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能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说一些空泛的不痛不痒的话。

要使论点深刻,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语文考试议论文考查内容及考点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一、议论文主要考查内容有: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看出文章的论证方式,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论点,能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了解文章的论据,会分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

4、了解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四种论证方法和反驳的方法。

5、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

二、熟悉议论文特点和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理性文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例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基本类型。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字等等。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需要注意的是,引证的内容能够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才称得道理论据,并不是文章中所引的话都是”引证法“,阅读时要认真辨析清楚。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依据论题,找出论点。

初读全文,弄清了作者究竟要议论什么问题之后,就可以精读各段,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从文中找出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中心论点有的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有的是贯串于全文内容的始终,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概括。但它都与论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阅读时便可依据论题尽快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谈骨气》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依据它,从文章的第一段就可以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分析论据,理解论点。

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可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准确的最好验证。

如《谈骨气》,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的三个事实论据包含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从古代官吏到现代知识分子不同类型的典型。他们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4、了解论证方法。

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观点就得到有力的证明。

引证法是根据正确公认的科学原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或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带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法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论证法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这种比喻论证,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5、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准确、严密,有感情。

如:“好个政府的‘友邦人士’!”这里“政府”是个起限制性作用的定语,这就给“友邦人士”定了性:他们与反动的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这个具有统属作用的定语是在分析“友邦人士”的真正嘴脸之后下的,与上文的“好个‘友邦人士’”相连,语气更重,揭露更深,表达了作者极度愤怒的感情。

[小学语文考试议论文考查内容及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作文提分技巧

全文共 5193 字

+ 加入清单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小编收集了高考作文提分技巧,欢迎阅读。

一、了解网评,顺应时势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化、立意谜语化、内容庸俗化、书写随意化”的“五化”作文,会大大败坏老师的阅卷情绪,这类作文不会得到40分以上的成绩。另外,与传统阅卷相比,网上阅卷的回视率低,看一篇文章需要三四屏幕,在屏幕的右边还要输入至少4个分值,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观点鲜明、扣题紧密、表达干练晓畅、过渡紧凑、书写工整清晰、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二、学会审题,准确立意

首先加强审题立意训练。立意准是得到内容分的基本前提,“题好一半文,题跑一半分”。若审题失误、角度失当、立意失明,即“跑题”,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也成了绣花枕头了。而审题立意训练的最好材料是最近两三年的全国各地市高考作文题,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异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摸出普遍性的东西在“异”的方面深入分析,摸准特点与方向。

随着更多的省市自行命题,别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出多样性、特色性。命题指向多体现出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其总体走向就是: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个性,突出人本,鼓励合理的创新。概括总结近几年出现的作文类型,抓住“类”的特征,解构材料或话题。有的话题看似很容易,但要把握住重点,弄清隐含的真正含义,必须费番脑筋,像2007年山东的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重点核心应是“记忆”,而记忆是虚的,它要以人、物、事、话等为载体,且这些载体的背后都有价值和意义,值得去铭记。这个记忆可以是过去的,也可是现在相对于未来的。

时间是一个过程,它和记忆是双向关系,它能使记忆淡化或强化,对记忆进行提炼与升华。“不会风化”是明确地限定“记忆”不是瞬时的而是历时的,历时的结果必须是得到强化。这就隐含地告诉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没有对事物内涵、价值、意义的揭示,叙写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阐述观点一定要追因究果,简单地罗列现象材料。而事实证明2007年的考生多数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概括地说要做到析题三步骤:析题围(对象、范围),析题穴(题目深透的要害处,析题眉(题目蕴涵的观点态度)。

对于给材料型作文,要特别给予重视,务必要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如果材料只是对话题的提示和引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便于考生类推,或只是引出一个话题,那么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对话题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话题虽然广阔无边,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范围来写。高考这类作文试题结构目前大致定型为四个部分——背景语、启示语(漫画中的注释语)、限制语、强调语。审题立意要做到:

1.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

2.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

3.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4.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对于出现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训练。力求在5到10分钟内就能准确、全面地读懂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总之,做到“一个中心,三字法则”“一个中心”是指虚(喻意、弦外音)入实(生活、社会)出;“三字法则”是指“精”“准”“深”。要并据此确定自己的作文的主旨和和主要材料,列写作提纲,确立写作体裁与思路,由此才能写出“适销对路”的高分之作来。

总之,审题立意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理解准确,表述明确,立意深刻。而立意时务必要跳出四个小圈子。一是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二是跳出个人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视角上换位思考,分辩是非,权衡利弊,使观点有高度;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以古谏今,使见解有深度:四是跳出生活现象的小圈子,进入文化层面透视社会文明,使思维走出简单肤浅,进入哲思睿语。

当然,审题入题训练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不少学生审题时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一叶障目,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或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机取巧,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理解歪曲了材料和话题的本意;或者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心有旁骛,从而也造成了选不准角度,中心散乱不清。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点。比如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为话题作文,有些不认真仔细地审题,搭眼一看就认为,写小事,立意为:“做小事很重要”“平凡与伟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细节决定成败”等,结果都偏离题意了,根本没有考虑“手上”何意,自己的而非别人的,为什么必须做好。

三、研读样文,分清良莠

研读、借鉴优秀范文是一个学生在冲刺阶段应对高考作文的捷径。尤其是对那些写作水平一般作文成绩在46分以下的学生来说,效果极为明显。“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一些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评析、归纳,可以较为便捷地从中理出一些新思路,运用一些增文采的技巧,从而写出美文佳作来。故此,在熟知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的前提下,对照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逐项学习,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切合题意的、健康充实的、明确完整的、真挚丰满的、深刻有力的、文采灵动的、构思新巧的、扣题严谨的、个性突出的。失误的作文各有各的原因,优秀的作文却都有共同的因素,即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完美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取二十篇,反复读,模仿写,定会受益匪浅。

当然研读样文要建立在有自知之明,正确分析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的。否则就成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了。研读时一定要选那些和自己常写常练的熟悉的文体文章,效果才会明显,否则你在时间短、把握难的情况下可能会舍本逐末。精选范文,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破,别一味的求新求奇求异,实际上,没有高超的手笔,阅卷老师是很难接受此类文章的。为研读好高考作文,选一种好的高考作文指导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找准目标,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另外研读优秀范文就要明白它优在哪里,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照,感悟到范文观点之正确、立意之深刻、内容之充实、结构之完整、头尾之虎豹,修辞之多样、感情之真挚、细节之感人、手法之变化、句式之灵活、创意之新颖等。古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器。”即为此理。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缺少规范作文的意识,不少文章漫天撒网、不知所云,低幼的语言漫卷飘,无规范,无思想,无素养,无能力。这除了写作的基本能力差以外,也与复习过程中忽视对优秀范文的学习与借鉴有很大关系。当然所谓范文借鉴,并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而是模仿其谋篇布局、表达技巧、入题扣题的方式方法、材料的选用与表述等方面的规范与独到之处,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

比如能打动阅卷老师的记叙文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式、故事导引式、先声夺人式、特写镜头式、悬念式、烘托渲染式、对比式、欲仰先抑式、倒叙式等等,对照范文一一体味它们的妙处,然后选三两种反复模仿训练,达到纯熟,就再也不十白作文开头难了。

四、扬长增亮,升格训练

加强作文升格训练是必经之途,可不少师生作文训练盲目,身在文山中,云深不知处,作文成绩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明了本人作文的缺陷,更看不到本人作文的长处,找不到扬长补短有效办法。作文训练要有序列性,不能太随心所欲。比如先按文体,然后按文体的各项要求,一项一项训练,像是起题目的艺术、开头结尾的艺术、比喻排比的妙用、过渡衔接的方法、记叙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记叙、结构形式的艺术、细节描写、烘托渲染悬念扬抑之法的使用、点题的方法技巧、巧用诗词歌赋显文采显底蕴、文章的煽情艺术、同一材料的多角度叙写、铺排艺术、小标题的艺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艺术等,通过研究,能发现哪些技巧方法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哪些经常用但还没用好,需要特别训练,哪一种手法用于哪一种文体和哪一种情况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训练有素,烂熟于心,在反复的磨练中提高了技能,真到了考场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写出合题切理、文采飞扬、亮点迭出的佳作来。

当然,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想以全篇滴水不漏、完美无缺取胜相当困难,但要做到局部流光溢彩、珠圆玉润、锦上添花还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亚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诚信。”(《守卫精神火种》)“她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风很大,裙脚翻飞,一如她飘摇的心旌。不知是因为怕风,还是因为怕冷,天空中只有几颗隐隐闪烁的星星。远处,万家灯火连成密密浅浅的一片,朦胧却很温暖。”(《顶风的女孩》)

练熟几种常用模式,以供选用,但并不主张写作的机械的“模式化”和“八股腔”,而是说在高考作文的应试训练中,设计若干套路,精选巧练,以备高考之需时灵活运用。如:深入思考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特别注意的是,“规矩文”的写作训练也不可忽视。由于许多考生“规矩观念”淡薄,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到正文便信马由缰,不伦不类;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顾此失彼,颠三倒四;选材散漫,乱扯乱侃;罗哩罗嗦,空洞杂乱。阅卷老师及其讨厌这类文章以及那些内容庸俗化、语言低幼化、书写混乱不清的文章。要严格遵循各种文体(特别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序列(比如议论类中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系统地逐一训练,而不是以考代练,大部分考题作文跟上一年有所相同,更有所不同,因此,亦步亦趋地只练一种题型,用一种死板的模式去不知变通地练,会误入歧途的。练写考场作文,做到像模像样、规规矩矩,尤其是对那些写作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无穷。

五、积累素材,关注生活

仔细研究一下2007年各地的高考,不难发现,主题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个人心灵、素质、思想、学习、生命、责任方面的,有社会、国家、民族的历史、现实、未来发展与文化方面的,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决然写不出内容充实、主题深刻的佳作来的。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分类整理识记一些能体现“时代性、人文性、理性”的材料,尽量做到新颖独特。具体来说,可以按照社会人生(热点聚焦、人生哲言、战胜挫折等)、美德素养(尊贤尚能、关爱互助、知能修养等)、文化教育(民族传统、创新精神、人文情怀等)、情感思维(亲情友情、民风民情、辩证求异、价值取向等)、理想实践(立志成才、爱国为民、知行统一等)、山川文物(美景佳境、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科技发展等等方面,系统地梳理教材(不仅是语文课本)中的古今文化知识、人物事迹、哲理名言。同时有意识地搜集相关出版物(影视报刊、经典著作、名人传记、鲜活时文、睿智心语、文化散文)中的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等,并在作文训练中应用。

此外还要注意具备政治课本中训练过的10个方面的认知能力:①实践论;②矛盾论;③方法论;④联系的观点;⑤发展的观点;⑥一分为二的观点⑦存在与意识的关系⑧外因与内因的关系;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⑩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另外,对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还要注意观察,毕竟这是活生生的、最容易激发人的灵感的材料。近一两年作文命题取材视域广阔,拓宽了材料的来源。

作文取材十分广泛,以2006年、2007年为例,有的是名言警旬,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现实镜头,有的是网络调查,考生写作的自主性更强了,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宽广的平台使之有一显身手的余地,思考角度与现实距离更近、更和谐。所有的情景材料都非常注重激活学生生活情趣和写作能力的积淀,这既有利于考生的才情展现,并将作文生命植于生活的源头,赋予新鲜气息,又有利于增强人文底蕴,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各地作文命题又特别关注考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感悟人生。人情味更浓,生活性更强,涵盖理性,看重思辨,呼唤“理性”,关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关注心灵的自我修养。以感悟为手段,以理性思辨为目的,发掘考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同时,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

当然,真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应考时再有积极的心态,规范的考试技巧,程序化的考试规律,过硬的考试策略,就一定会考出个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语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 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三、 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说明的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摹状貌,做图表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这里拿和作比较,突出(具体)说明了 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 (列举了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分类别: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解: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3、有时说明文借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帮助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应当紧紧围绕说明对象,依照说明文的要求。

四、 如何写好说明文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学生,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用的结构层次有并列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种。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可以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结构层次能力需发同学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大写作技巧

全文共 183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要求开头精彩,内容充实,结尾有力。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开篇五大技巧,希望大家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1 修辞开篇,展示文采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高考作文,你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下面举例中,运用比喻、排比,使语言形象生动、气势畅达、音韵和谐。

例:千载风雨兴衰,你,静静地贮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抚摸着那凹凹凸凸的碑身, 沧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扬起那时柔时刚的嘴角。此时,风,依旧凛冽;苍穹,依旧浩渺,你无语,碑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旧为你长流,在那 看似空白的无字碑上,却无限延伸着你——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点点空白 悠悠情思》)

2 悬念导入,吸引读者

高考作文在开始写之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例: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是天使》)。

3 故事先行,引人入胜

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举例中的“蚌育珍珠”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包含着一个经历艰辛困苦获得成功的道理。

作者叙写的这个故事很好地契合“雨燕减肥”这一话题的深刻寓意。标题中的“它”,正是困难、挫折、艰难险阻等的代称,突破它们,人生将变得壮美无比。作者以这故事先行,既能引人入胜,又切合话题。

例:夏日里的炎热炙烤着大地,不知不觉中,海边多起了游泳的人。向远处望去,几个小孩像在搜寻着 什么,带着好奇我走了过去,才知他们是在寻找珍珠……一颗小小的沙砾被蚌无意识地吞噬在嘴里,蚌觉得好痛,似乎有一把尖刀刺向它的喉咙。但一切都无可奈何,只能日日夜夜地把它磨小、磨亮才能将它吐出。终于有一天,蚌被海水冲上了海滩,一个小男孩发现了蚌嘴里的沙砾,把它取了出来,但它不再是粗糙的沙砾, 而是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蚌感觉轻松了许多,重新回到了海洋中。蚌育珍珠从此为人们所知,于是它的故事被人们所传颂,生命从此有了夺目的光彩,每一次去海边,我都带着崇高的敬意注视着蚌的艰辛。(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穿过它,生命从此壮美》)

4 引用开头,突出主题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谚语开篇,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引用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举例以引用诗词名句开篇,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意气”,增强了论证效果,突出了主题。

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5 设问开头,引人深思

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看看下面的例题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看看下面的例题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例:倘若你是一粒种子,告诉我,你会怎样?是等待春天的召唤,还是迫于与寒冬挣扎?倘若你是一掬清泉,告诉我,你会 怎样?是任凭风儿的吹荡,还是勇于激起浪花?倘若你是沧海桑田中的一颗沙砾,告诉我,你会怎样?是受命于雨打风吹化成一缕尘烟,还是敢于摩擦出晶莹的珍 珠?……大凡成功之士都会选择后者,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

总之,采用怎样的文章开头,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来定。总原则是用上好的开篇,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材料更新颖,语言更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漫画作文的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445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2016年高考大幕的落下,高考语文的评卷工作也顺利的完成了。高考语文作文历年来都是备受关注的对象。特别是今年广东卷的作文以漫画的形式出现,大大超出了广大师生们的预判。题目一出,各类的看法层出不穷,甚至有的语文教师也认为这样的题目考察的层面太肤浅了,没有深度。然而事实上是今年的作文拿分数容易,但能够拿到高分是比较难的。那么今年的作文怎样写才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呢,怎样写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高中生写作水平呢?这确实值得深思的问题。高考评卷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玉金教授指出,能够诠释这道作文题目应以引申型议论文为佳。引申型议论文为何能比较完美的表达出这道题目的内在要求呢?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由其体式决定的。

首先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引申型议论文

一、引申型议论文的概念:

引申型议论文是指从一事物出发,抓住一点,生发开去,引出议论,得出结论的议论文。引申型议论文,也可称之为狭义的“读后感”。

二、引申型议论文的与评述型议论文的区别:

评述型议论文:重点是对特定事物的分析、评价,指明优劣得失,分析前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表明自已或支持,或反对,或赞美,或贬抑的态度。

引申型议论文:它主要不是对特定对象的分析、评价;而只是把材料作为一个引子,借题发挥,“引申”出来某种道理,某种规律,某种主张,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述。其重点在“联系实际”。它不是通过“评价”指导实践;而是通过“引申”启发读者。

三、如何写好引申型议论文?

写引申型议论文,关键是要处理好“引”与“申”的关系。具体来说有三点:

1.确立好所“引”材料在文中的地位。

所引材料,首先是“话题的引子”,它是引发出文章论点的依据;同时,它又是一个特殊的论据,它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首要”论据。因此,在文章中必须把所“引”材料交待清楚。但有的考生却不注意这一点:不交代或交代不清,使自已的论点失去了依托,同时失去了一个重要论据。

2.掌握“引”材料的技巧

对题目中的材料不管详略,最好都不要“照抄”,而要根据自已论点的需要,选择、调整,使它和要阐释的中心论点(“申”)对口、衔接。“引”的材料得当,中心论点的表达与论述就能水到渠成。

3.要对所“引”材料进行照应。

材料既是“引子”,又是“特殊”论据,在整个论证过程中,要“时时”提到它,至少在结尾时要回应。如果把材料只作“引子”,到终篇不再提及,文章就没有整体之感。

除此之外,引申型议论文在论证上常使用类比论证,就是“据事类义”,以此证彼,通过打比方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1)类比法:一般通过讲故事、打比方、引用成语典故等,把属性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阐明问题,悟出其中的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因此,运用类比论证,能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

(2)运用类比论证时应注意什么?

①根据类比说理的的需要,选择那些最能揭示被说明的道理的类比事物。即用来进行类比说理的事物与被说明的道理之间有相通的东西(共同属性),就是类比点。

为了具体而通俗的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在选择类比事例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选用读者熟悉的事物,来类比说明抽象的道理;

第二,用浅近的道理,来类比说明深奥的道理;

第三,选取具体的事物,来类比说明抽象的道理。

②紧扣类比点。

充分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

③在类比说理的基础上,还要加以引申和发挥。

这种引申和发挥,是深入说理的需要,是作者阐明写作意图的需要。这样就能使类比说理具有深刻性、现实性、逻辑性。

以下我们结合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例文来分析引申型议论文如何写。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首先是“引”材料。

今年的高考题目中需要所“引”的对象不是事,而是漫画,所以“引”材料之前,必须对漫画全面地解读与分析,才能为“引”做准备,这也是与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的地方。

分析如下: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漫画作文题目。其中画了两个学生。即甲生和乙学生。第一次考试甲学生得了100分,受到家长的奖赏(从脸上的唇印推知),甲学生很愉悦;乙学生得了55分,不及格,受到家长的长掴(从其脸上的掌印推知),乙学生表情痛苦。第二次考试甲学生得了98分,受到家长的掌掴,表情痛苦,乙学生得了61分,刚刚及格,受到了家长奖赏,表情愉悦。这幅漫画包含有4个要素,即人物、分数、面上印记及表情。人物有4个,显性人物两个,即甲学生和乙学生;隐性人物有多个,主要隐性人物是甲学生的家长及教育者和乙学生的家长及教育者。分数有4个:100分、98分、55分、61分。孩子脸上印迹有两种,即唇印和掌印。唇印代表奖赏、肯定、表扬,掌印代表处罚、批评、准备。表情有两种,即愉悦表情、痛苦表情。这些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家长及教育者认为考试分数理想,就奖赏,学生的表情就愉悦;家长认为考试分数不理想,就惩罚,学生的表情就痛苦。纵向来看,有三种变化,即学生分数的变化、脸上印迹的变化、表情的变化。

其次“申”。

“申”就是依托材料发表观点,阐释道理、规律。即对中心论点的阐释与论证。“申”由于考生的认知度不同,可深可浅。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内容”是指漫画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表层意思,“寓意”是指由漫画抽象出来的较为深层的意思。“申”就可以依托其一来阐释、论证观点。

(一)材料的内容

1.学生考试的成绩理想,家长就奖赏

2.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就惩罚

3.学生起点不同家长的期望值不同

4.家长在学业成绩上追求完美

5.家长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对待孩子发生变化的考试分数

6.家长对孩子的考试分数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

7.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反映了家长对孩子考试分数的态度

8.孩子因家长对待自己的方式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

9.其他

(二)材料的寓意

第一方面:漫画反映了社会上对于教育的一些片面的认知与做法---

1.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

2.社会片面地追求分数,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3.片面的人才评价观

4.教育者只评价孩子的考试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素养

5.片面的人才观和人才成长途径

6.其他

第二方面:对漫画中的考生、分数、印迹均可做抽象、引申的理解。考生可以联想到某人类群体,分数可以理解为人的工作成绩乃至团体、社会或国家的进步退步,印迹可以视作一般意义的表扬与批评等。

1.对待进步和退步,我们应该采取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2.起点不同,影响人们对进步、退步的预期

3.事物的起点不同,我们应理性地对待进步和退步

4.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的“奖惩”

5.唯数字奖惩的社会症结

6.对当今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应持理性态度

7.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

8.进步到一定高度,提升空间小;反之提升空间就大

9.是否进步的判断,不是与他人比较得来的,应是与自己比较出来的

10.其他

考生可以从漫画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漫画的寓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考生可以谈家长对待孩子成绩的奖惩方式和态度,也可以谈社会对教育的认知和态度,也可以谈对于进步和退步的认知和态度等抽象问题,没有优劣之分。

最后,论证的过程我们结合高考优秀例文来分析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第一段简洁地引材料,明确了角度)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从表层来分析材料,把材料作为论据进一步论述同时使用了类比论证)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由表及里更深层次地论证把成绩的起伏与人生的境遇采用多出类比论证)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最后两段回扣材料,指出应该如何看待成绩,同时也进一步强调应该怎样面对人生,既扣了材料,也重申了主题)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该生的“规定动作”做得十分到位:紧扣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符合题意;题好文一半,其所拟题目与其他考生相形,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即题目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第二三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及其产生此一现象的社会背景,如果说第二段是围绕“点”来展开,那么第三段就是围绕“面”来展开,第四段则是围绕“理”来展开,角度斑斓,内容充实,逻辑(台阶术)严密;第五六七段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势壮又能以理服人。该生的“自选动作”也同样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远”——作文以哲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辩证思维亦颇具特色,论证扎实、理性、稳健;论述相当集中,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说”妥帖,所用的“波浪说”无可辩驳,所用的“企鹅说”新颖、生动、精当、有情趣。此外,该生的“情文并茂”能力、“孟辩素养”(孟子式的辩论素养)也值得点赞。(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佘作章)

综上所述,今年高考漫画作文能拿到一定的分数是容易的,但想要拿到比较高的分数还是需要深思慎行的,引申型议论文是比较适合拿高分的一类文体。同时,引申型议论文也能更好地体现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所以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应予以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_高考素材80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1、有三件事人类都要经历:出生生活和死亡。他们出生时无知无觉,死到临头,痛不欲生,活着的时候却又怠慢了人生。——拉布吕耶尔

2、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弗·桑德斯

3、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海明威

4、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5、人生是指我们若没有嗜好的话,便不过如同极度无聊经营不善的剧院而已。——斯蒂文生

6、只有你学会把自己已有的成绩都归零,才能腾出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新东西,如此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

7、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袁中道

8、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10、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

11、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

12、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

13、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字严

14、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15、背负着过去的痛苦,夹杂着现实的烦恼,这对于人的心灵而言是无任何益处。

16、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17、人生如画,岁月如歌。

18、人生的小小不幸,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重大的不幸。——伊森伯格

19、我渴望随着命运指引的方向,心平气和地、没有争吵、悔恨、羡慕,笔直走完人生旅途。——魏尔伦

20、不论人生多不幸,聪明的人总会从中获得一点利益;不论人生多幸福,愚蠢的人总觉得无限悲哀。——拉·罗休弗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603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考题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给段落标上序号。(2)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其次,再读题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类型:

①按说明的对象来分: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

事理说明文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⑤引资料: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放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⑥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⑧摹状貌:惟妙惟肖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⑨下定义:科学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⑩作诠释:通俗易懂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要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前者是精确的科学定义,后者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

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见说明方法)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

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或: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

/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词的评析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同上)

类型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4: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对策: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

下文;在文中

,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再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如:在说明文的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

①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答题格式:说明了??或: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中心句出现的位置:有时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文中。

2、中心句的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3、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阅读训练

(三)地球为什么“高烧”不退

2006年6月以来,大范围的高温干旱持续不断。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罕见的热浪夺走了2000人的生命。印度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超过了45℃,巴基斯坦的最高气温一度攀升到53℃,首都伊斯

兰堡的最高气温也连续数天保持在43℃。在瑞士,6月份平均气温创近250年来的最高记录。在中国,长江以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分地区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达25天~31天,有些地方最高气温达40℃--43℃,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屡破记录。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8成。特别是7月以来,有的地区降水量甚至不足l0毫米,造成一些城镇限量供水。

②地球“高烧”,原因何在?中国l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等气象专家撰文称,大气环流的异常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

③专家们认为,印度半岛本应于6月上旬开始的季风雨季明显延迟,直到6月中旬,仅在西南沿海的部分地区有少量降雨,大部分地区连续数月降水严重偏少。其间,印度半岛上空持续被东进的伊朗高压所控制,干热的西北气流造成了持续的干燥酷热天气。

④在欧洲,一个较强的高压脊稳定在欧洲中南部上空,使该地区热浪不断。同时,我国华南、江南地区高温天气的持续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它是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变化和高温天气的主要因素,与熟带气旋、江淮梅雨:暴雨以及持续性高温高湿天气关系极为密切,它的强弱、进退对我国雨带活动及旱涝分布起着决定作用。

从6月底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直盘踞在江南、华南上空,稳定少动,使得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天气晴朗,阳光照射极为强烈且日照时间长,气温自然居高不下。

⑤科学家研究发现,最近100年是过去l000年中最暖的,最近20年是过去l00年中最暖的。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专家也称,今年在北半球30多个国家出现热浪,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其根本原因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

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诊断专家翟盘茂则认为,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否与全球变暖有关,现在还不能贸然下结论。翟盘茂说,全球变暖主要体现在冬半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两个最明显的证据:一是霜冻日数的下降,二是极端冷的天气事件的显著减少。然而,全球极端暖的天气事件并没有出现和它们相对应的增加趋势。虽然我国南方今年极端高温现象确实十分异常,但从过去50多年的变化来看,35℃以上的高温日数没有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因此,这种高温天气很可能只是一种主要受自然原因支配的年际变化的表现。

⑦专家认为,不管2006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这一年的普遍高温对人类是一次警示,它将引导人们深入地思考极端天气事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从而采取实际行动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④段加“ ”的“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对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猜测主要有哪些?

答:(1)

(2)

(3)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加点的“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说“不管2006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遏制全球变暖,你有哪些科学良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把植物带回国

①在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灾难也流进了爱尔兰。

②这批马铃薯种薯,感染了马铃薯晚疫病。这是一种很厉害的马铃薯传染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把得了这种病的马铃薯种薯种到地里,薯苗会大面积死亡;侥幸活下来的秧苗,结出的马铃薯,储藏起来也会很快腐烂。

③由于没有防治能力,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年年加重。1848年和1849年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肆流行,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很多爱尔兰人走投无路,或饥饿而死,或由于无力交地租,被地主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在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几年内,爱尔兰有20万人死于饥荒,近200万人移居海外。

④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各国陆续开展了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⑤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种。对外检疫又分两部分,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害进入本国,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二是检查将要出国的植物或植物产品,避免有危险性的植物病虫害和侵略性杂草向国外传播,以维护本国的贸易信誉。对内检疫是将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⑥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熏蒸消毒处理法:在国际贸易中,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但有害生物易附着在木质包装上,随商品一起进入进口国。解决方法就是熏蒸。熏蒸一般在场地做,把货物放到集装箱里,用溴甲烷等药剂进行灭菌处理。热处理法:用微波、高温的方法对植物产品等进行灭菌处理。机械汰除法:对植物种子、药材等用筛网过滤、液体漂洗等方法进行淘汰剔除。隔离试种法:对种子、植物等先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观察其情况,如无植害,再推广种植。⑦为把将于今年五月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办得红红火火,组委会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大型景观植物,我国检疫部门都对它们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比如从日本引进的600多株日本红枫和日本青枫,在海关机场,就被进行了现场检疫,树体还被消了毒。上海检疫部门还在一些植物园专门开设了隔离试种区,对那些为世博会服务的引进植物进行隔离试种,基地人员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市林业病虫防止监管人员也每周前往观察记录。

⑧为了我国的植物安全,出国旅行时请别把植物带回国。

1、文章开头讲述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事例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a)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b)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议论文的加分策略

全文共 2501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试卷是一张纸,但铺展开来就是一条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议论文的加分策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议论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议(剖析)带叙(论据)论证观点。为此,从实战性出发,在高考中可以实施如下三条增分策略:

一、论点要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高中生限于既有的认知水平,要想在议论文中提出石破天惊的论点实非易事,但在大家都能提出的论点基础上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想法还是可望亦可即的。那么,怎么来想呢?可以运用如下四种思维模式:

1.向深处想,揭示本质。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为此,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向深处想,从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梦想与理想不同,不用负责的是梦想,要去做、去负责的是理想。

2.换角度想,提出新论。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地球人都知道”,没啥意思,你何不到秃子的“背面”看一看他脑后那一两根可贵的“青丝”呢?角度改变观念,换一个角度,可以有新的发现。如: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3.切开来想,分清析透。许多事物都具有复杂性,如果让它就那么缠成一团,就很难看清道明。为此,必须将它切割、分解开来,然后一一地加以思辨。只有这样,方能将之分清析透。如: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须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这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还是繁茂将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4.合起来想,统筹立论。对事物的观照,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只有将从各个维度观照、思考后作出的判断加以统筹,才能形成对一个事物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如:

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意境。

二、论据要有一截“新鲜的甘蔗”

广大考生在遴选论据时,一定要嚼别人没有嚼过的新鲜甘蔗。如果你选用的论据是拾人牙慧,哪怕再精彩,阅卷者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大倒胃口。为此,考生在遴选论据时,不仅要想到自己可以用什么例子,而且要想到其他考生会用什么例子。只有这样,才能“爆”出让阅卷者来电的“猛料”来。在论据的选用上,广大考生要有一点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积淀和气魄:“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遴选“新鲜的甘蔗”可以走如下三条路线:

1.在“同类”与“另类”之间遴选“另类”。如在新材料作文“走自己的路”的写作中,绝大部分同学都选用了“人”,但就有一位同学选用了“物”,让人眼前顿时为之一亮:

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亿万年来,为什么能在宇宙间相安无事地运行,而不发生冲撞呢?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因为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都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都走在自己的路上。

2.在“熟人”与“生人”之间遴选“生人”。如在新材料作文“沉着·机智·大气”的写作中,许多同学都选用了“熟人”艾森豪威尔,他在初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曾沿着学生践踏草坪留下的足迹修筑了“米”字型步道,从此草坪再也无须派人看守,尽显领袖机智。但就有一位同学选用了“生人”拉齐斯,直让人惊叹“亏他想得出来”。

他在担任巴格达医院院长时,为了另选一处新院址,曾把一些新鲜肉条分挂在各个城区。不久,他查看到某处肉条腐烂的迹象最少,断定那儿的环境最卫生。这样,新院址便选好了。

3.在“热事”与“冷事”之间遴选“冷事”。如在新材料作文“感念”的写作中,许多同学都选用了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培育之恩等“热事”,但就有一位同学选用了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一件感念战友同甘共苦、生死相依情谊的“冷事”,让人心头顿时为之一颤:

1935年,周恩来在翻越夹金山时落下病根,剧烈咳嗽,终于拖成大病。过草地前,周恩来高烧不断,根本无法行走。彭德怀只说了一个字:“抬!”萧劲光从迫击炮连抽人组成担架队,把带不走的迫击炮弹埋掉;陈赓自告奋勇,担任担架队长;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坚持要给周恩来抬担架,他们一步一步把重病中的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19年后,杨立三去世,时任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无论如何,要亲自给他抬棺送葬。

三、论证要有一个说理的过程

有些考生在论证中喜欢“一步到位”,直接从原因到结果,从起点跨向终点,其基本模式是“因为……,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该……”,既没有“剖”开演绎的步骤,也没有“析”透事理的逻辑。他们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论证的根本目的不是“说事”,而是“说理”。为此,广大考生在论证中应该有步骤地说理,从而凸显高中生议论文应有的“理”性色彩。具体操作路径有三:

1.向前面推理,生成原因。我们只有探明事物呈现性状的原因,才能探寻出事物发展的真正机理。如: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艺术家而言的。对于我们常人而言,面对同样的事物,为什么有人从中欣赏到了美,而有人就欣赏不到呢?向前面推理,就可探寻出其因在于有没有欣赏美的心态。据此即可画出“走两步”说理流程图:

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生成原因)→有一双欣赏美的眼→发现大千世界的美

2.向后面推理,生成趋势。我们只有既“高瞻”,又“远瞩”,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才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如:

爱之深,责之切。——古语

爱得越深,就会要求越严;要求越严,只要符合规律,切合实际,掌握尺度,产生的“正能量”就是发展越快。为人,则走向成熟越快;为学,则登堂入室越快;为事,则建功立业越快。据此即可画出“走两步”说理流程图:

爱之深→责之切→功之速(生成的发展趋势)

3.向中间推理,生成进程。我们只有既放眼已走的“一步”的功效,又探寻将走的“一步”的先决条件,让两者产生交集,才能生成进程。如: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什么事物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呢?中间还有哪一个进程在起着关键作用呢?是“实情的掌握”。因为,“实情”从“目见耳闻”而来,又决定着判断的正确方向。据此即可画出“走两步”说理流程图:

目见耳闻→掌握实情(生成进程)→正确判断

当然,在说理过程中,论证具体步骤只是一个起点,但只有把步骤走坚实了,我们才能走好第三步、第四步……从而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链,让人心悦诚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