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录片《英雄儿女》第三集《热血忠诚》观后感最新(精彩20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下面小编收集了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浏览

2443

作文

1000

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2000字

全文共 319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伟大民族,必有卓越梦想;一个宏伟国度,需要钢铁脊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个伟大民族,必有卓越梦想;一个宏伟国度,需要钢铁脊梁。3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以缜密的思维,精准的叙事,宏大的视野,翔实的史料,纵揽中国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倾力刻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倾情展示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投入与激情,倾心绘制全国各族人民走上筑梦大道的自信与憧憬。对一个人,95年很长;对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正值青春年华。正是这个生机勃勃的政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潮流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无畏坚挺的脊梁,背负中华民族的希望,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满腔赤诚、一身肝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梦、筑梦、圆梦。

一、革命年代每场较量,都事关生死存亡,崇高信仰的力量,引领先辈血沃中华、追寻梦想。

思想伟力让精神站立。为了灵魂深处最纯粹、最纯洁的信仰之火,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汇聚在党的火红旗帜下,为了颠扑不破理想,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就要流血牺牲,他们面对寒光闪耀的刀锋,面对撼天动地的炮火,“引颈成一快,不惜少年头”,剑履俱奋、为国效命。信真理、求真知、做真人,革命先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硬过钢铁、胜过刀枪,化为无敌的力量。瞿秋白从容面对敌人枪口,大声嘲笑刽子手内心的虚弱;李大钊三上绞刑架,面不改色意志如钢;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举行婚礼,把敌人的枪声当作结婚礼炮。张学良曾经总结,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是因为红军有信仰,为了信仰,不惜命、不畏死。我们党只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因为具有坚如磐石的信仰,有一个永远不倒的信念,有一批批永远不怕倒的人。因为信仰永恒,所以胜利时能越战越勇,遇挫时不离不弃。革命前辈对信仰的坚守,不是挂在嘴上,而是深入到骨子里、落实到行动上。和平时期,能不能坚守信仰,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有时面临生死抉择,有时面对利益诱惑,一旦信仰缺失,必然精神萎靡、走上邪路。捍卫信仰就是守护生命,信仰之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根本性斗争。正如习主席指出的“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基础”,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把信仰深植内心,把忠诚举过头顶,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党的形象和威望,维护党的尊严和威信,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让红色基因永久传承。

二、历史关口每次抉择,都决定事业兴衰,敢于担当的勇气,彰显领袖非凡智慧、英明决断。

伟大的政党孕育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领袖领导伟大的政党。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再到复兴宏业,95载岁月春秋,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每一次重大转折,都是历史的拐点,胜与败只在一瞬;每一个紧要关头,都是命运的抉择,进与退全在一念。历史从来跌宕,革命难免低潮,在党的事业迷茫徘徊、踌躇不前时,总有领袖勇立潮头、振臂高呼,用一人之肩,担起万民之盼;为万民之心,献出一生之力,在黑暗中引导光明,在失败中引向新生,在转折中引领方向,他们的功绩灿若星辰、彪炳史册。江山代有伟人出,革命自有后来人。从三湾改编、井冈星火、万里长征,到浴血抗战、解放全中国,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是毛主席高瞻远瞩、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开天辟地让中国 “站起来”。十年浩劫,元气大伤,国家民族命运、革命建设事业何去何从,考验全党,更考验领袖智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华夏大地演绎着一幕幕春天的故事,是小平同志深谋远虑、拨乱反正,还民族以希望,改天换地让中国“富起来”。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铁腕治党,四个全面、一带一路,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习主席心怀魄力、胸有乾坤,给国家以梦想,经天纬地让中国“强起来”。回顾我党带领人民筑梦中华的伟大征程,正是有一代代心忧家国、兼济天下的领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事开太平,才使我们从苦难深重的昨天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创造了历史;人民选择了他们,他们造福于人民。伟人也是凡人,只因成就了不凡;领袖不是天生,只因扛起了千钧。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更是我们追随的方向,每名共产党人都应像领袖那样,在风雨中磨练、在困难中摔打、在挫折中成长,成为勇于担当的铁骨脊梁。

三、人民群众每个期盼,都考验执政根基,无私为民的本色,昭示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一支军队的胜败荣辱,最终取决于为谁而战。老百姓的心,共产党的根。我党自登上历史舞台那天起,就把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唯一宗旨和最高追求。从“打土豪,分田地”到“搞开放,奔小康”,从“人民万岁”到“人民必胜”,从打江山到坐江山,党始终与人民水乳相融、肝胆相照、生死相依。正如美国记者斯诺所盛赞的,共产党是“兴国之光”;也如华侨领袖陈嘉庚所判断的,“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反复印证一条铁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淮海战役如海的民工、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西柏坡百姓“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牺牲精神,彰显民心指向,更蕴藏无敌力量。从根本上讲,共产党夺取政权,国民党丧失政权,是“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共产党因执政为民,最终被人民选择;国民党因背弃人民,最终被人民抛弃。历史不容忘记,历史昭示未来。习主席强调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以坚定决心,惩治腐败、革故鼎新,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防止昨天的优势沦为劣势、昨天的立足点变成失足地。作为军队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以感恩组织、感恩战友、感恩父老乡亲的心态,保持本色、恪守本真、不忘本心,想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困,解群众之所盼,确保军民一家亲、将士一条心,让生命线永葆生命力。

四、复兴路上每回挑战,都左右前途命运,家国天下的情怀,呼唤军人以身许国、不畏强敌。

毛主席讲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实现民族独立、大国崛起,是国人追逐的美梦,却是敌人心头的噩梦。思想的交锋、制度的碰撞、力量的对决,势必会残酷激烈、你死我活。没有谈出来的天下,只有打出来的江山。越是筑梦路上、崛起之刻,越离不开军队保驾护航。光辉战史足以证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堪当重任、值得托付的民之重宝、国之利器。面对日军入侵、美军压境、越军挑衅,我们敢于刺刀见红、血战到底,把敌人打到谈判桌前,赶出了国门;面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我们以“东风一定要压倒西风”的志气,咬紧牙关冲刺,勒紧腰带钻研,最终造出两弹一星。一次次血与火的较量证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只要我们比他硬气,练实底气,就能打败他的霸气。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队作为国家的铜墙铁壁,越是和平时期,越需厉兵秣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公民,人人渴望和平,但作为军人,我们绝不畏惧战争。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亡;视死如归,往往能凯旋而归。改革强军战鼓催征,改出精气神、改出战斗力,必须眼中有强敌、胸中有战场,唤醒血性、培育虎气,以“打败一切敌人、而不被一切敌人打败”的志气、“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勇气,敢于亮剑、敢打必胜,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状态,时刻绷紧打仗这根弦、扛起打赢这座山、等待出征这道令,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培养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主战尖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英雄儿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特质,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标识性的精神内核。在前进的征途上,中华民族曾经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但总是心怀希望、不懈追求,激流勇进,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同时也锻造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抗美援朝战争,是两个国力和军力对比严重失衡的国家之间的较量,当时中国90%的国民经济还停留在近代农业经济水平,工业产值仅居世界第26位;美国经济和科技实力都处于世界首位,工业产值占全球的40%。正是在实力悬殊的较量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大磨砺、大发扬,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美国军队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还掌握着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武器装备相当落后,后期参战的少量空军也仅能掩护后方主要交通运输线和局部的空中作战,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他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长津湖战役进行时,朝鲜半岛正遭遇50年一遇的严寒,气温急剧下降,志愿军部队来不及休整,在药品、粮食及油料等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就投身天寒地冻的战场,不少战士被冻坏手脚、耳鼻,即使冻死在阵地也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说过三句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正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世界》观后感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新世界》1月13日就已经可以看了,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接了《精英律师》的档。这部电视剧有70集,喜欢看电视剧的观众可以过足瘾。

《新世界》是由徐兵编剧及执导,孙红雷、张鲁一、尹昉、万茜、李纯、胡静、秦汉、赵峥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该剧借由金海、铁林、徐天三兄弟的命运转变,及徐天和共产党员田丹的相识相知,讲述了1949年建国前夕北平城的22天里发生的时代洪流变迁。

该剧编剧徐兵投入3年时间创作剧本,力求还原真实的时代背景,让观众身临其境产生共鸣。22天里发生的事拍了70集,可能很多观众都好奇故事、情节是如何进行时间分配的。

对此,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徐兵透露,这方面自己既没有考虑过“倒计时”,也没有刻意去算过剧中“一天”是多少集。

这部剧可谓集合了多位大咖和实力演员,孙红雷、张鲁一不用说了,___也有加盟,只不过令观众惊讶的是,周冬___的贾小朵在1集半的时候就死了,在剧里出现的时间也就15分钟左右。

这也是让人感叹却又忍俊不禁,本来想要看看影后如何演绎电视剧的,结果早早领盒饭让网友哭笑不得。

徐兵跟记者详解了自己从剧本创作到演员确定的种.种幕后,在既是盘点,又是自荐。概括这部大剧时徐兵用了四个词来概括:干脆、刺激、忧伤和渴望。

有意思的是,徐兵同时提到,自己写剧本时根本没有想哪个角色谁演,但“尹昉是我坚决要挺的(演员)。”在徐兵看来,尹昉可能有些单纯,这在表演上不是好事,但是对剧中人物气质来说是好事。看过前两集的观众都能发现,尹昉的戏份比较多,可能这就是导演对尹昉的喜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道德傳家,十代以上。”紀錄片《千年包公》,通過歷史的視角,縱橫向分析,解讀了包拯勤政廉潔、剛正不阿的原因,呈現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拯形象,表達了人們對“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呼喚,突出了清正廉潔的家風對優良作風的深刻影響。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包公從小就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飽讀詩書,寧靜致遠;為官一任,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卻又心係百姓,柔情仁厚;從彈劾貪官污吏到端州的“不持一硯歸”,他把百姓放心上,百姓也把他放心坎。在開封府題名記石碑中,歷任開封府尹的官員名字一一在碑,可他的名字卻被瞻仰百姓的磨成一個小坑,然而“包青天”的英名卻千古流傳,永在百姓心間。包拯之所以清正廉潔、鐵面無私、以民為本,與他的優秀的家風教育息息相關。他的子孫後代包繶、包綬、包永年等人也繼承了他清白為官、清正做人的優良品性,為後世稱讚。

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風的基礎。家風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家庭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家庭成員的性格特徵和品性品格,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為人處世。好家風以優秀的榜樣言傳身教,以寶貴的家訓教育後人,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家做個好子女、好父母,在單位做個好員工,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從而形成良好工作作風,培育優良社會風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關係黨風,連著政風,影響民風。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領導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一方面,要求領導幹部嚴于律己,不謀私利,樹立好家風;另一方面,要求嚴把家庭廉潔關,提醒家人自重、自警、自律,監督親人遠離貪腐、潔身自好;另外,還應將好家風、好家訓作為寶貴的財富,弘揚繼承,發揚光大,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好家風鑄就好作風,好作風促進好家風。從著力解決“四風”問題,到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推進的今天,抓好作風建設,需要通過家風建設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需要通過弘揚傳統美德,立根固本,正本清源。千年包公,色正芒寒,好家風代代相傳,好作風千古流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孝心,如同一场春雨,滋润着荒芜的大地;孝心,如同冬季天上的一个太阳给人温暖;孝心如同黑夜里的一轮明月,给人光明;因为有了孝心,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爱!今日学校组织观看“最美孝心少年”。视频。我看了之后心境久久不能平复。

剧中的主人公一一徐煜岑。他的妈妈,因为一次意外。看着沉睡的妈妈,他不知流了多少泪,他无助,他悲伤,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把要说的话用录音笔放给妈妈听,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醒了!可是妈妈她丧失了语言功能,那时仅有八岁的锦锦的世界,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一一崩塌了!小小的他应对如此的妈妈。他慌乱!他无助!。但他想起了小时候妈妈与他的点点滴滴、妈妈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的教他说话!于是,锦锦下定决心必须要教会妈妈说话!他想:妈妈小时候教我说话。此刻该我教他说话了。他又开始一个音,一个字,慢慢地教:“a”妈妈也跟着说“a”虽然在学说话的过程,总是磕磕绊绊,充满困难。可是锦锦还是坚持了三年。这三年来,锦锦,每一天晚上都会出一百道数学题给妈妈做。晚上认真地批改,这三年锦锦给妈妈出的数学题足足有一百本!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我被深深震撼了!我们此刻这些子女,很少有孩子为父母付出这么多。像锦锦这样的孩子,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他每一天一放学就立马飞奔回家,生怕失去妈妈。因为,他觉得有妈妈在,就是幸福的。我不明白他的妈妈能否痊愈,但我衷心为这个孩子祈祷,期望他的妈妈早日痊愈。他所求的幸福是淳朴的、单纯的,不用太高要求。而我们呢?我们总想着向父母

索取,一心只想自我,从未想过父母,而锦锦一个心思都扑在妈妈身上。我们应当向他学习!

正如电视上“金龟子”刘纯燕姐姐所说“尽孝,在有空的时候陪陪爸妈,牢记他们的生日,这是尽孝。”没错,尽孝单单纯纯地只是生活的一点一滴,犹如沙漠里的一粒沙子,渺小而不起眼;尽孝,就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滴不起眼的水珠;为父母做一点点的小事,捶捶背,倒倒茶......这就是尽孝。不要做什么伟大的事,是让父母感到我们浓浓地爱,明白我们对他们默默地关心,明白我们在渐渐长大。这,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族团结纪录片《暖春》观后感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暖春,就是温暖的春天,那不正是电影《暖春》里那位慈祥的老爷爷吗?

一个衣着褴褛的小女孩在空旷的原野上奔跑着,她手里的风车不停转动着,好象在述说着一个个凄惨的故事。忽然,小女孩摔倒昏过去了。好心的农民把她抬到村子里,问村长怎么办,村长想了半天,也不知怎么办。这时,一个衣着朴素而干净的老人站了出来,说要收养这个孩子。

老人就这样,他不顾家庭的贫苦和儿媳的反对,坚持要收养小女孩。女孩的名字叫小花,她的父母去世了,继父继母虐待她,后来,直到她奶奶也去世时,她才逃了出来。小花会做许多事,洗衣、洗碗、做饭。但是,婶婶不顾这些,好几次把她送走,小花不敢回到原来的家,又跑了回来。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令人感动的镜头却很多。忘不了,小花为婶婶生孩子而去抓蚂蚱;忘不了,爷爷和小花在雨中相依相伴的情景;忘不了,村长抖出宝柱不是爷爷的亲生儿子的情景;忘不了,村民捐出粮食、钱财的情景……忘不了的镜头太多太多,可使我最感动的是一个字:“暖!”

不可否认,《暖春》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影片,其让人感动的镜头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尤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给人以有力的震撼和深深的思考。

首先,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哪里。这个权力并不是光靠你自己个人奋斗就能得到的,而是人民群众认可你、信任你才交给你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暖春》中陈立生有句话:“我一个人奋斗到今天,容易吗?”是不容易!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确实需要非常辛苦的付出甚至牺牲。(www.lz13.cn)只有你实实在在地做出成绩,确实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承认你,才会信任你,你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为人民做事,为人民造福。

其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谋取个人私利,满足一已贪欲,还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谋好利,办好事?不同的选择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换言之,是象孔繁森同志一样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还是象陈立生那样,把自己的贪念和私欲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最终被人民唾弃,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深长思之的问题。田家英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能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没有欺压老百姓的权利。”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就应该老老实实给人民办事,掌好权,用好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后,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我扪心自问:我能像他那样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和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吗?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在现有岗位上,尽职尽力地为党、为国家、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服好务,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培养,绝不辜负“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东北抗日联军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CCTV1播放的《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昨晚, 8月3日终于落下帷幕,观后感慨颇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抗联》中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的描写各有特点,赵一曼被敌人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杨靖宇在游击战中变化多端,堪称奇迹;赵尚志则是不仅有猛张飞性格鲁莽的形象,而且又有诸葛亮智勇双全,指挥艺术高超的特点。正如《抗联》片头曲唱道的:“男英雄豪杰;女英雄忠烈。”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抗联最强大的时候有11个军,30多万人,那是因为抗联拥有广大的民众基础,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发展壮大了。但后来特别是37,38年,日本侵略军改变了策略,一方面设立“人圈”把东北老百姓都圈进去,赶进去,把抗联和群众分隔开来;与此同时从本土移民到东北,这就是所谓的开拓团,使得东北土地上的“人民”慢慢变成了日本国民。这样一来,抗联慢慢失去了民众基础,因为我们自己的民众被“圈起来了”。一旦抗联失去了民众,好比鱼儿失去了水,没有给养,经常找不到吃的,抗联也无法补充兵员,困难越来越大,使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甚至叛变,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后来抗联不得不依靠苏联来保存实力。

三、当电视播放到40多集,进入尾声的时候,觉得有点视觉疲劳了,因为《抗联》给人的印象是,写的有些松散,而且《抗联》英雄结局普遍残烈,《抗联》官兵逃亡的多,叛变的多,特别是詹承先的叛变,谢文东的变节,给《抗联》造成重大损失,让人观后真有一种心恢意冷的感觉,但这一感觉在最后一集(46集)被颠覆了,当哈尔滨首富章文续把自家豪宅付之一炬时,当章文续之子章竟洲叫日本军官“滚出我家”时,特别是日本军官还被章竟洲戏弄一番时,心中真有一种“侵略者没有好下场“的感觉,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尤其是当前中日关系较复杂的环境下,大快人心,因此有结局写的好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13日,央视播出了“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八集《长征》系列记录片。

14日下午,公司党委立即行动,开展了“集中学习”活动,组织生产销售一线不当班党员15人观看第一集《英雄史诗》,鼓励党员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在当前煤炭市场略有好转的形势下,主动作为,发挥潜能,继续保持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会后,党员还就即将开展的“红歌颂党恩 共筑锦兴梦”活动的节目选取和开展形式进行了讨论。“集中学习”活动是公司党委更进一步深化党员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又一举措,主要学习内容为紧跟党内最新动态和公司生产经营发展大局的相关资料,旨在开阔党员眼界,加强对党员的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下一步,公司党委将继续组织党员观看《长征》系列纪录片,鼓励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公司的中心工作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春节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说 发达国家来看还是带有自身优越感 大多数情况都是惊讶惊讶再惊讶 惊讶人多惊讶会有人坐火车几十个小时回家… 但又不得不承认摄像的确是赞 同时现在中国的确是发展的让其他国家开始“注意” 某些黑的点也描的不是那么黑

看其他国家角度来看自己国家肯定还是会有很多角度不同 就像是觉得自己妈唠叨但是别人嫌弃就是不行 不过看着不糟心到是真

最后…对于纪录片尤其是讲自己国家、传统这些 还是看央视吧 虽然有时候夸的有点过 但好歹自己还是了解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了一部与饮食有关的纪录片。播出之前,并没有人对这部片子寄予厚望。因为整个拍摄在资金、技术、经验等多方面都受到制约,相关的宣传也寥寥无几。

然而随着片子的播出,那些诱人可口的美食、深厚的人文情怀、丰富的饮食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成为人们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优秀纪录片。其实,这部片子我们都不陌生,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很多人将这部片子的成功,归结于中国人对于饮食文化的喜爱:食物的滋味不仅仅局限于舌尖之上,它可以承载几代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传统、风俗文化,它反映了人们的偏好,也反映着人们的性情。人们之所以对饮食的话题乐此不疲,除了满足口舌之快,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人间百态,家常世情。

诚然,将饮食作为拍摄的视角,是这部片子立意上的高明之处。但是,没有摄制团队背后的付出,也很难有制作如此精良的作品。在第二季的《舌尖上的中国》里,导演组特意增加了一集花絮内容,向观众们展示了这部深受欢迎的纪录片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在我们的想象中,拍摄美食节目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寻遍祖国大好河山,品尝名扬四海的各大菜系,探访几近失传的民间秘制。但真实的情况是,为了拍摄到最为壮观的捕鱼盛景,摄制组需要忍受零下30度的严寒;为了记录下葡萄成熟最新鲜的一刻,他们只身穿越酷热干旱的荒漠;为了寻找难得一见的野生食材,他们更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除了旅途的艰辛、环境的恶劣,摄制组还面临着各种技术上与设备上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呈现壮观的全景,团队反复调整航拍的方式,克服技术条件的限制,精益求精。我们看到的每一帧精美的画面,就如同新鲜的食材,只有经过千万道工序、“煎炸烹煮”,最终才能呈现给观众一道生动的文化大餐。

观看这个纪录片的花絮,让我感触颇深。摄制组的一位导演曾说:“一切成功的秘密,都来自于笨拙的探索。”做好一道菜是这样的,拍好一个片子也是这样的。其实,在我看来,做好任何一个工作都需要不畏艰辛,反复尝试。

我们都知道煤炭行业目前处于相对低迷状态,市场供过于求,企业效益下滑。面对这种严峻的行业形势,许多人工作的积极性也大不如从前。实际上,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眼前的得失而失去对工作的动力,失去对企业的信心。越是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下,越不能选择消极逃避。不论是处于生产一线的员工,还是在管理岗位上的员工,都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反复摸索,精益求精,改进优化工作方式,提升工作的效率;学会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应对各种压力,这样我们才能在岗位上有所收获,帮助企业从细节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使企业走出低迷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我们将告别快乐的暑假,重新返回校园之中。在九月一号的这一天,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在晚上八点就要开播了,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我自然早早做好准备,等待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播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一个非常好听的主题名,那就是:____________。随着主持人用他那纯正普通话宣布开学第一课的开始,精彩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正式开播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不仅有七一勋章获得者们给我们送来开学寄语,还有为我们祖国奋战抗疫前线的抗疫先进人物现场讲述抗疫过程中,都有什么故事。

时代楷模张桂梅,用自己的行动帮助2000多位女孩实现大学梦更是令我敬佩不已,飞驰太空的英雄航天员们,不畏生死,一心为国的顽强决心是我要学习的榜样。为国争光的00后奥运健儿____________等不同人物登临开学第一课节目现场,给我们带来非常巨大的惊喜。

看完今晚的开学第一课,我收获良多,有这么多心怀梦想,为自身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亮眼成绩的嘉宾们给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令我颇有感触,也为接下来的学习之旅,树立了坚定的决心,为自己的理想加油,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2022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____________,这个主题对于我们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祝福,只要我们深怀理想,不断的努力学习,那么自然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观后感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见过海洋的人都会被海的美所折服。无论是风平浪静时,海的柔情,抑或是惊涛骇浪时,海的激昂。甚至在夜晚,黑暗也无法掩盖海洋的美丽,而更显出一番深邃的意境。每一种姿态的美都如此震撼,文字是难以言尽的。除非亲眼所见,否则难以想象。

其实海洋的美丽远不止于此,人们很难全方位观赏到海洋之美。而在《海洋》播放的一百分钟里,我却被轻而易举地带进了海洋的世界,海的唯美、海的灵动、海的柔软、海的深沉。各种姿态,穿过屏幕,透过眼球,传达至我的脑海,竟迟迟难以忘怀。然而《海洋》带给我的,除了超美的视觉震撼,更多的则是对人类残忍行为深深的反思。

《海洋》由法国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执导,花费巨资耗时五年拍摄完成。片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唯美细致,堪称完美。影片由一个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小男孩提问而展开:这就是大海?大海是什么?我想,如果是我,我也无法回答。海洋的浩淼无穷,确实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甚至当你以不一样的心情去观赏时,海洋所表现的姿态,也是截然不同的。

《海洋》的前半部分,以展示海洋生命的多彩绚丽为主,譬如那巨大的沙丁鱼群,在鲨鱼的追赶下,疏密有致的排列组合,迅速地变幻出各种状态的美;又如那成千上万的海鸟,如箭雨般扎进海水中捕食的健硕之美;再如那成群结队的海狮,被鲨鱼追赶捕食而后为同伴的阵亡而闭目哀歌的悲凉之美……这一切,看在我们的眼中,不过是一个个震撼的画面,而对于海洋生命来说,它们是有着喜怒哀乐的。它们也处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动物们的捕食虽然残忍,但这是它们的生物链,自然之规则不可逆转。我们且悲且叹之,但它们的世界,我们是无权干扰的。正如小海龟与秃鹰的故事一样,游客不忍秃鹰吞食打探敌情的小海龟而出手相助,最后导致一大群小海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而惨遭鹰群吞食。动物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类若任性伸出援助之手,终将违背初衷。即便如此,好心做错事犹可饶恕,而有些人类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海洋生物痛下杀手。

在《海洋》的后半部分中,导演镜头一转,唯美和谐的海洋生态不复存在。随着人类的入侵,海洋垃圾一再的驱赶着海水中的居民。不仅如此,围猎、杀戮、剖尸、解体……似乎要等那深蓝的海水被染得鲜红,人类才能停下那充满血腥的双手。这将是怎样一种悲哀?导演在影片前段部分缔造的如梦如幻的奇妙世界,在人类狠心地将猎捕的鲨鱼去鳍切尾,然后扔回海底苟延残喘的那一瞬间,支离破碎了。那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啊,人类怎能对它如此残忍!在这强烈的对比下,导演唤醒了人类心底的良知,是的,这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心灵的震撼之外,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影片最后提出了疑问:难道有一天,真正的自然风光会消失么?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围绕我们身边的将是代替活生生的动物们的标本,被保存在动物园或巨大水槽中的人工的世界,而那样的世界,仅仅是永远失去的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而已。

雅克·贝汉说:“我拍摄的这些自然纪录片,本质上和政治片其实没什么不同,它没有说教,也没有对白,只是通过展现自然之美,让观众自己感受到教育。”当然,我们不用仅靠几部纪录片就来完成教育,就像人不能靠不吃饭、不生产来保持低碳一样。同样也不能让那些杀害海洋生命的人消失,人类能做的,只是用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来教育他们,感化他们。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她孕育了我们,也孕育了其他的海洋生物。假如人类还是如此不顾一切的破坏海洋生态,在海洋母亲的眼中,这无异于看着孩子们在互相残杀啊,这是多么地残忍。人类应该反思的,就是不让这样的杀戮悲剧继续在海洋中上演,这应该也是拍摄者和观影者共同的心愿吧。是的,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那是所有生物共存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

50军副军长蔡正国

江西永新人,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革命烈士,1953年在朝鲜战场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之一。1953年2月中旬,汉江解冻。为了避免背水作战。第五十军进入指定地点后不久,就被美军飞机侦察到。事情源于五十军开的一次运动会。全军的运动员和官员黑压压地坐满了两边的山坡。有两架敌侦察机从空中飞来。

从此,敌人知道这儿有重要的指挥机关。4月12日晚上9时,第五十军的坑道外的军部驻地,即一栋砖瓦结构的民房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在夜空里响起敌机的轰鸣。蔡正国正准备结束会议,一颗炸弹轰然爆炸。四溅的弹片击中了蔡正国和他身后的作战处处长。蔡正国的头上和胸部多处中弹,被抬入坑道后昏迷过去。由于失血过多,当晚10时,蔡正国心脏停止了跳动。

67军军长李湘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疯狂地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祖国的大门。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李湘的胸中燃起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在美军及仆从军以4个师的兵力向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阵地大举进攻。在严重的敌情面前,李湘夜以继日地坚守在作战指挥室里,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地指挥。71七军全体官兵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奋不顾身、英勇顽强、勇猛杀敌;阵地工事被炸塌了,迅速组织抢修;敌人败阵下去,立即实施反击。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彻底粉碎了敌军的“秋季攻势”,创造了歼灭敌军17100多人的辉煌胜利。

但不辛的是在敌军发动攻势前夕,李湘军长却病倒了,他渴望自己的病能很快地好起来,亲自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和指挥战斗。但是,他的病情却日益加重。这时,美军发动的“春季攻势”战役已经打响,敌人投入的兵员、武器弹药远远超过1951年“秋季攻势”的规模,而且使用了化学武器。李湘军长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当时,军政委旷伏兆几次劝他赶快到后方医院治疗,他却坚持在指挥室里指挥,坚决不下火线。然而他的病情因细菌感染,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病,脑肿胀得像水桶一样粗大,虽经医生百般设法医治,终因抢救无效,于1952年7月8日13时与世长辞,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时年38岁。

39军副军长吴国璋

吴国璋(1919-1951),安徽金寨人。1929年商城起义爆发后,参加童子团,翌年11月参加红军,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十五军师青年干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政治部干事、纵队组织股股长,冀鲁豫军区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团长,东北民主联军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1949年被派往越南,参加援越抗法战争,任军事顾问团顾问。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9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1951年10月6日在朝鲜作战中牺牲。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年轻的副军级干部。

23军参谋长饶惠谭

饶惠潭(1915-1953年),湖北大冶殷祖镇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六军团连长、营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副团长,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四十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十一师副师长,上海警备区第九十九师师长,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屡建战功。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公安十六师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参谋长。1953年3月21日在前线光荣牺牲,时年38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看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为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该片共7集,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每集时长30分钟。《筑梦中国》主题鲜明突出,内容丰富精炼,故事生动感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从人类历史上看,我们是从部落姓氏发展而来的,从扩展的家庭,小村庄,大家族群逐步发展,人类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群居在一起,然而典型的城市生活,使人们变成了小家庭,或者完全独居,这种城市化现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很多老人不太习惯城市生活,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这就是城市邻里关系,淡漠的真实写照,邻居在楼内或是电梯中,偶尔相遇的时候,顶多会礼貌地点个头,笑一下,虽然比邻而居,但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城市是梦想的代名词。

城中村,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个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当中,非常难免的一种城市现象,而那些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又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那些村落,也就是这些城中村,也被叫为都市里的村庄。

那里的空气永远混杂着潮湿的气息和人体的味道,夜里会有妖艳的女子出没,人们操持着各种方言,每一扇窗户下,都有一个年轻而不羁的灵魂,梦想在这里孕育滋长,也在这里破灭沉沦,搬走的人再也不想回来,青春的印记却已经烙在心头,这里不是家乡,却一样有深深的乡愁

纽约向来就是繁忙的城市,计程车快速地穿过时代广场,人们会招手叫那黄色的Yellow car。纽约存在一种汽车主导文化,交通规划者,成为纽约最有权势的人,只统计车子的数量,他并衡量行人的交通,从来不考虑步行者的感受,

“ 在北京城市改建过程中,对于文物建筑那样粗暴无情,使我无比痛苦,拆掉一座城楼就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就像剥去了我一层皮。”——梁思成

我想,城市要爱它,不仅是要改造它,更应该要懂它,欣赏它,古今兼顾,发展与保护,我们心仪的城市,让我们慢慢地品尝它,品尝城市之美生命之美创造属于你得城市.

很多年前那些小巷,曾是墨尔本最令人讨厌的空间,这些大楼背后的狭窄巷道,曾令人感到不安全,那是装空调和垃圾箱的地方,但小巷都处在阴凉处,一年里多半日子,都比较安静舒适,所以通过对大楼开放和对这些小巷的改造,可以让它变成友好的环境使城市生活大为改观,这些小巷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我们引进了咖啡馆,结果咖啡馆的数量,从从1985年的两家增加到今天的500家,这些小街道变成了城市的客厅。

更多精彩中国梦观后感推荐:

1.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观后感

2.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1500字

3.观百年潮中国梦有感

4.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1000字

5.青春逐梦精彩绽放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的内心是一面镜子,美与丑都会尽现其中。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邪、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近日,大型反腐题材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隆重播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看过此片之后,感触颇深,以此片为镜,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作风上需要改进的太多。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现代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2014年,在总公司党委领导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有效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锤炼了自身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观看记录片,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广大党员的廉洁意识。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思想理论,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二是廉洁自律,以身作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党员干部,都必须从自己做起,廉洁自律。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观各类违法乱纪人员的结局: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从细节做起。作风体现于细节,倡导树立好就要从细节抓起。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看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当时就被这种从未有过的视角所感动,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生活并非是完全的理所当然。

第一次观看到这种与以往不同的纪录片,确实有不少的惊喜与感动。它远不像我们之前所接触过的关于科幻、宇宙方面的纪录片。视角中的每一个镜头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或者里面的故事主角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那么贴近生活,我们那么切实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可这又并不是简单的存在感,它会引发我们思考因何而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平常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隐藏着那么深刻的生活哲理,看似简单的一道盘中餐,是需要多少人付出多少汗水才可以得到。也许是生活在安逸年代的我们,从未尝试过因为饥饿而带来的折磨,虽然长辈们已经不止一次向我们口传那些已经尘封进历史的记忆,可是我们到底还是无法切实的感受到当年的那种岁月的艰苦,即使偶尔会为了体型刻意饿上一两顿,但这与我们所说的艰苦岁月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从前,总是认为谈吃之人喜言材料、火候与调味,很少研究刀工,这不是没道理的。讲材料也是须见多而识广,山珍海味,荤素酱料,博通者当世已是几希,略知一二足可夸夸其谈,是为“权威”;论火候,则是以心传心的独门工夫,要有天份才可领悟其中意境,像禅趣机锋,最为引人入胜;论调味,则是魔术师之流,被誉为“味味有根,本无调理”,味要“入”而不能“调”,能入才是真,调,就是假了。或者说,其材料、火候与调味,在烹煮时自是有其天地玄黄,发为文字也饱藏余韵,但就刀工而言,也实是一门易学难精,永无止境的庖膳功课。

由此可见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意识到这部好的纪录片,相比肥皂剧与娱乐秀,不仅收视率可以更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更大。“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不只是名字取得有新意,也不只是因为“吃货”越来越多;而是因为这一部对美食充满了敬意的纪录片,它满溢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恩,或者说是对草根劳作的歌咏,以及是对中国饮食文明的礼赞。

馈赠

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拥有这么多。因为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今天和同学讨论关于信仰的问题,无论佛教或者xx教,都以不同的方式来感恩我们所得到的一切,虽然我们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信仰来感恩佛或者上帝赐予了我们一切,可是作为大自然的一员,我们的确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东西,生命,食物,甚至生存的机会。而我们,也应该对这样的馈赠时刻报以感恩的态度,才不至于迷失了自己,认为一切所得就是理所当然。

传承

我们的时代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我们渴望接受知识,渴望接受科学,但是我们总是容易在追求的过程中,丢弃自己本应坚持的东西。那些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甚至微不足道的手艺,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可是,我们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在我们年轻一代人的眼里,那些飞速发展、充满新奇的大都市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哪怕我们背井离乡,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也阻挡不了我们奔赴大城市的愿望,所以渐渐地我们离我们的家乡越来越远,离我们的传承越来越远。

坚持

其实你处在社会上层也好,或者只是一介平民,靠自己的劳力存活,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持之以恒,终归会找到自己的地位的。至于人上人或者人下人,只要自己过得欢喜,又有何妨?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建党95周年大型纪录片《英雄如山》观后感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如山》是一部记录英雄烈士光荣事迹为题材的三集大型纪录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英雄如山》观后感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献礼影片,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近日宣布开机。

山东省济南市有一座英雄山,那里长眠着5000多位解放战争时期的英烈。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慷慨赴死,血祭中华。该片正是以英雄山为主体,还涉略了太行山、大别山、中条山、井冈山、沂蒙山,并以这些山作为地理坐标、历史坐标及精神象征。以长眠于英雄山的先烈为核心,以先烈的生命轨迹为半径,以动情的人物故事,描摹“英雄”的定义和光彩。与此同时勾连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人物、事件、旧址、典籍、传说,引导观众对“英雄”的认同和对 “英雄主义”的亲近,意图构建人人皆可成为英雄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该片将于年底完成并播出。

《英雄如山》观后感二:

英雄如山,山如英雄。以弘扬英雄精神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昨天在北京开机拍摄。该片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广播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将于2015年年底在济南电视台首播,2016年4月,在全国上映,向建党95周年献礼。济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延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为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开机揭幕。“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在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拍摄一部以弘扬英雄精神为主题的电视片正逢其时。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将让英雄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对照当下,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风尚,让英雄辈出,引领时代潮流。《英雄如山》还将综合使用各种影像创作手段和数字影像合成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与“英雄”有关的年代、事件和人物。

《英雄如山》观后感三:

4月2日,时值清明时节,一部以纪念英雄先烈,讲述当代英雄故事为主题的3集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开播,以期用现代影像技术向曾经的英雄以及当下的英雄们致敬。

《英雄如山》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广播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讲述了自近代以来为争取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牺牲的英雄故事,塑造了立体真实的中华民族英雄群像。

当赵登禹帅伍佰大刀敢死队杀入敌营,当杨靖宇对劝降人说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人们读懂了英雄的意义,读懂了担当,读懂了国难当头的使命。济南英雄山长眠着的数千位不同时期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慷慨赴死;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血祭中华。

《英雄如山》在纵向上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大历史时期,在横向上遍布了中国的东南西北中的5个方位,用宏大的视角和高远的立意,用真实震撼的影像,塑造出一群立体生动的英雄群像,树立了英雄如山、山如英雄的崇高理念。据主创团队介绍,纪录片《英雄如山》在大量运用影像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英雄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通过走访事件亲历者,结合历史深度和人文深度,从当下社会现实切入,纪录当代中国英雄,追溯近现代史上的英雄人物,全面呈现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以及甘愿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同心战“疫”之令出如山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每家每户张灯结彩的挂灯笼,贴红红火火喜庆的对联,放五彩缤纷的烟花。孩子们嬉戏打闹,大人们走街串巷,互相拜年。可是,今年的年味,却与众不同。

人们不再像以前过年那样热闹了,都心惊胆颤的在家里不敢出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它的到来让整个年变得冷清而又无趣,人们的欢声笑语也因为它停止了,仿佛让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活力。

当我们都躲在家里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却挺身而出,逆向而行。他们就是钟南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们,他们一起同心战“疫”,与病魔做斗争。我们知道,过年应该是团聚的时候,医护人员也有自己的家人,他们也渴望和自己的家人在这个新年团聚,甚至面对这个病毒也有点害怕,但是一颗保护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保护这个中国不再遭受病毒苦难的心,让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此时国家比亲人更重要,有更多的人需要他们。为伟大的医护工作者们,致敬!

虽然很多人去不了一线抗击病毒,但是平凡的人们也做出了很多并不平凡的事,有的人免费给大家赠送口罩,让更多的人在疫情期间有更多的防护方式。有的人默默在小区值守,保证每一个出入人的安全,确保小区是最安心的家,他们希望国家能早日回到原有的样子。我们现在必须要听从国家的指挥,真正做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减轻医护人员身上的这份压力。

面对这样的疫情我们作为小学生虽然不能直接上一线战斗,也捐赠不了多少的钱来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们,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认真真的完成现在的学业。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对这个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才是对祖国最大的回报。我相信,武汉一定能挺过来,中国也一定可以战胜这个困难,任何困难都打不倒我们炎黄子孙,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录片变形记观后感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变形记’这部纪录片,主要讲的是;一名城市公子哥,与一名乡村少年交换身份,互相体验对方的生活。起初,城市公子哥,易虎臣同意拍这部影片,原因是;可以段时间不用上学。但后来,他又反悔了,最后,易爸只好用苹果手机4作为交换,易虎臣才好不容易答应了。与此同时,在乡下的吴宗宏听到要去深圳去拍影片,兴奋不已,对于从没见过的城市,大海,甚至没有拍过照的他来说,这个机会无疑是吴宗宏最大的心愿,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眼看着飞往云南,深圳的飞机就要起飞了,吴宗宏和易虎臣的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脑海里都不由自主幻想着那里的环境样子。过了一天,目的地终于到了,易爸热情地招待了他的新儿子,吴宗宏,还请他吃了一顿又一顿的大餐,甚至还豪爽的给了他1000零花钱,在宁一边,易虎臣和乡下孩子也相处的很好。可是,两边的生活条件却相差很大。城里,吴宗宏晚上睡着软软的床,盖着又厚又暖的被子,相反,易虎臣和五六个孩子拥挤在一张破木板上,盖着破烂的床单,甚至晚上还有老鼠,蟑螂前来光顾,早上晚上,城里的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乡里的他,顿顿吃洋瓜。吴宗宏保受温暖,妈妈生病了,还亲自熬粥给妈妈喝,易虎臣听说妈妈病了,吴宗宏给她熬粥,很是刺激,于是学会了熬粥和炒菜,为的是不让吴宗宏夺走他在妈妈心中的好儿子的地位。7天即将过去,变形结束了,他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与此同时,我不禁万分感慨,无论到哪个地方,千万不要以为没人疼你,照护你,其实哪些人就在你的身边,只是你们自己觉得他们照顾的不好,所以内心很烦很暴躁,可是,他们何尝不是为你们好吗,所以,我们不要对自己的父母说这样不好,那样也不好,其实,天地下哪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他们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留给我们,买好多好看的衣服给我们,而我们却处处和他们顶嘴。

敢问世间爱为何物,是一句贴心的嘘寒问暖,是一双温暖的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集历史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时代的幸福感,不在于它是否富足,中国历史上不缺世界上最富的朝代,昔日的汴京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据说宋当时国民生产总值占了世界的80%,但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是什么呢?是花落人空瘦的哀怨,还是君君臣臣的猜忌?苛杂过于繁重,条条框框的教条过多,百姓,活的压抑。

一个时代的骄傲,也不应该在于它的地域有多么辽阔,元,清的时候国土面积是太啊,征战一生,到头来也只不过落个屠夫的称号。更可怕的是人心不古,在征战,杀戮中,怎么会懂得生命的可贵,在奴役压迫之下,怎么会顾及礼仪廉耻。

唐朝应该是中国最幸福的年代,不仅仅是疆域的辽阔,财富的聚集,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包容感,李氏家族本来就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他们不受教条的束缚,有包容一切的度量,也有勇敢彪悍的作风,这样领导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一批的独树一帜的臣子文人,他们在上朝能运筹帷幄,上马能决胜千里。在欧洲正为宗教不同派别血染大地的时候,这里能做到各种宗教自由发展,各个民族竞技而生。即便是打过架的日本和棒子也能很好的包容,还能毫不保留的手把手的教狼,这是一个怎样自信的民族。有这样的保障,国民素质达到巅峰,真正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盛唐时期的中国,更像是一个桃花仙境,世界的乌托邦。

天朝只属于哪个时代,没有包容的度量做不到,像是明朝的尔虞我诈。没有交流做不到,像是元,清的固步自封。没有自信更做不到。

对于经历一系列的殖民,战乱,思想禁锢,病痛折磨的国家,我们有包容一切的度量吗?有海纳百川的自信吗?只不过GDP涨的快点,就天朝天朝的YY起来,天朝不是靠楼推起来的,比起天朝差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1.故宫

大型纪录片《故宫》全面、客观,又细腻、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故宫的历史,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视觉盛宴。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城下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建筑形式:1.皇家宫殿  2.中轴线  3.故宫四门、三大殿、后三宫

2.颐和园—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苑,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颐和园被后人称为最豪华的监狱。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

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

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臵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3.大明宫

唐代的大明宫,它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因为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原因,人们已不再陌生。《含元殿赋》中称其“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

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当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大明宫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高六七十丈。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