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经典20篇)

观察日记需要耐心和恒心,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微小的变化,也可以体验到成长的力量。下面是相关的日记范文,快来看看吧,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397

作文

1000

描写昆虫的作文600字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只小泥蜂在迎风飞舞。

泥峰和普通蜜蜂大不相同,最显眼的就是它有力的大钳子,上面长有锋利的尖刺。让敌人一看就闻风丧胆。大钳子可以死死的抱住猎物,让它动弹不得。泥蜂的腰可是名副其实的“楚腰”,如同一根又细又长的吸管,可以自由弯曲。泥蜂最有杀伤力的武器莫过于它尾部的尖刺。一但刺中动物的神经,就会像打了麻醉针一样失去动力。

泥蜂的窝很有特点,它的窝在地下。它先用大钳子和后腿在地上挖一个洞,把土放到一边,好似一个小型的挖土机,不一会儿它的窝就完成了,上半部分是一个长长的隧道,下部分较为平坦,如同一个高筒的靴子。泥蜂出门还不忘用石头把洞口堵住,真是聪明绝顶。

它飞向花丛,一头扎进花蕊里贪婪地吮吸着,享受着美味可口吃的午餐。那么它的宝宝们吃什么呢?别急,看!那里有一只又大又肥的青虫,一定很美味。一场大战即将来临,泥蜂飞向青虫,用大钳子按住青虫,青虫知道情况不妙,用尽吃奶的力气扭动着胖嘟嘟的身体,别看泥蜂个头很小,力气可大呢,它死死地抱住青虫,一旦青虫有喘息的机会,泥蜂像麻醉圣手伸出尾刺,准确无误地刺入青虫的神经,青虫立刻失去了知觉。泥峰用大钳子夹住比自己重十几倍的青虫,六只脚也相互配合,拼命往自己的窝边拽去,一刻也不放松警惕,好像生怕它溜掉似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青虫拖回窝,把卵产在上面,宝宝就靠吃着它茁壮成长。出门时,泥蜂还不忘再用树叶和杂草将洞口隐藏起。

看,这就是勤劳又聪明的泥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昆虫会议童话作文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昆虫博士鲁德召集大家开了一个会议

“大家请静一静!”鲁德博士说。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已找到敌人—人类鞋子的弱点了!“鲁德博士骄傲地对大家说。“哇,真的吗”大伙异口同声地说。鲁德博士立刻跑到后台,拿了个画板和一张白纸,回到台前。“大家请看!“鲁德博士动手画了一个人类的鞋子说:”请看这里,这块部位是凹进去的,踩下来是踩不到我们的,以后就不用怕敌人的“武器”了!”“哇,太厉害了!”蜻蜓美美说。“是呀,是呀!博士太厉害了!”蚊子凯特说。“我有个问题!”“啊?谁说有问题?”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来是蜜蜂小小说的。“万一我们一时紧张,忘记哪里是最安全的,怎么办?”“对哦,怎么办呢?”安静的场面顿时沸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问。“安静,安静!”鲁德博士说,小小这问题提得非常好,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

最终,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决定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能慌张,就一定能存活下来。

经过这次会议,有许许多多的昆虫都幸存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著名的教育家名言警句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1)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2)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4)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 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乌申斯基

5)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6) 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

7)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8)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9)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夸美纽斯

1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11) 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12)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3)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4)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斯多惠

15)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8)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

19)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1)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22)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23)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24)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2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6)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洛克

27)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8)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2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1) 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

32)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著名教育家名言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昆虫记的读书笔记模板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者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昆虫类观察日记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早上,我写完钢笔字去厨房洗手。

咦,水池上面旳墙壁上有一只可爱旳小蜗牛。小蜗牛长得太怪了,它好像没有骨头,全身都是肌肉,身上背着一座淡黄色旳、螺旋形旳小房子,头上还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旳触角,只见它用扁平旳像吸盘一样旳足,缓缓地向上蠕动,真是太奇妙了!我蹲下身子,用手指碰碰它旳房子,它旳身体感觉到了危险旳信号,马上缩进壳里,过了好长时间才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我更想逗逗它了,我使劲戳它,蜗牛终于上当了,它开始往前爬行,一对短触角在它爬行时会一下又一下旳触碰着地面,就像两根探测棒,仔细地查看地面上有没有东西。那对长触角旳顶端长着它旳小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然而,更令我惊奇旳是,蜗牛旳行动十分缓慢,并且它在爬行时腹部会分泌一种黏液,所以蜗牛爬过旳地方会发出银色旳光芒。后来,我从电脑上知道,这种粘液可以帮助蜗牛减小身体与爬行表面旳摩擦力,有助于加快它旳行动速度(虽然它还是很慢),还可以防止蚂蚁等小昆虫侵害它,真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旳一种动物呢!我把蜗牛喜爱旳菜叶放到它旳身边,嘿,蜗牛居然缩在房子里不肯露头,直到我退到洗手间门口,它才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真是一只可爱旳胆小鬼!

妈妈告诉我,蜗牛是从买来旳菜叶上带来旳,它不喜欢生活在我们家旳厨房里,我就把小蜗牛送回了广场旳草地上,奇妙旳小蜗牛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许多,仿佛在对我挥手道别:“谢谢你,小主人!”不一会儿,小蜗牛便消失在草丛中。虽然跟小蜗牛旳相处是短暂旳,但是观察蜗牛让我明白了许多知识,以后我还继续留心观察,发现身边更多旳惊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贝多芬最著名的故事

全文共 2123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对于贝多芬都很熟悉,他是著名的音乐节,是来自德国,我们只看到了它表明上的东西,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贝多芬最著名的故事,欢迎阅读!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着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着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侮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着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观察昆虫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我到公园散步。公园里真热闹,有的人在草坪上一边玩一边吃着东西;有的人在池塘边喝着饮料聊着天。他们吃完东西,就把包装盒随便乱扔在草地上,甚至把饮料瓶扔进池塘里。我仿佛听到小草在哭泣,池塘在叹息。

忽然,我听见了“翁翁”地细语,感到很好奇,仔细一听,原来是昆虫们在开会。蚂蚁皱着眉头说:“人们乱踩草地,我洞里的水越来越多,我都快无家可归了。”蜻蜓气愤地说:“小朋友都喜欢把荷叶摘去当雨伞玩,现在,我的‘停机坪’越来越少了,我都快没有地方降落了。”萤火虫哭着说:“我在空中飞,需要氧气。由于人们污染空气,我的氧气越来越少了,我都快无法呼吸了。”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我听了不由得脸红了起来。

我一定要告诉小朋友们,从小要养成不乱摘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的好习惯。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靠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昆虫记读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谭丁玲

最近我被一本好书深深吸引,它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

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令人惊奇的书!

大家都知道《蝉与蚂蚁》这个寓言故事吧?它讲的是蚂蚁自己在夏天开始储存粮食,冬天丰衣足食,而蝉却没完没了地唱歌,冬天它就饿死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昆虫记》告诉了我们,在夏天,蝉与其他的昆虫都很口渴,蝉就用尖尖的嘴在树干上刺破一个洞,做成一口“小井”,开始吸树汁。这时蚂蚁不干了,它装作路人,想从蝉的腹部底下“走”过去,蝉还大方地把身子抬起来,给蚂蚁让路,谁知蚂蚁竟然是厚颜无耻的强盗!它们想霸占这口“井”,有时还爬上蝉背、嘴和腿,竟然企图把它给拖走!

朋友们,看清楚了吗?蚂蚁才是强盗,而蝉才是勤劳的“农民”!

《昆虫记》这本书中还告诉我其他一些有趣的知识,比如:萤火虫是狡猾的猎人;西班牙犀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赤条蜂杀死毛毛虫是为了孩子;孔雀蛾生来就是为了找情侣;旷蜂总是忙个不停;恩布沙的凶器虽然比螳螂还“凶”,但它们的内心是平静而友好的;马蝇这么不卫生的小家伙也有这么晶亮的眼睛;那么厉害的捕蝇蜂也会被不起眼的小蝇给打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昆虫记》可以增添大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比如我,现在就越来越喜欢观察叶子上的动静了!这本书的知识多得像小山一样,书里都是法布尔亲眼观察到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让外表蒙蔽了你的双眼,用心观察才能知晓事实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察昆虫的日记400字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 X月X日 晴天今天,早早完成作业,我和孙天乐到妈妈学校去玩,我们来到后操场,那里空无一人,我提议去挖蚂蚁窝。说干就干,找来了几根木棍,开始寻找蚂蚁洞。

我们走进一颗大树,发现好几个蚂蚁洞。慢慢蹲下来,用木棍挖了一会儿之后,从土里钻出来了几只大蚂蚁,我连忙将它们一一捉住,放到我带来的瓶子里,并往里面撒了一些泥土。这时,我看到有几只蚂蚁爬上了灌木丛,过了一会儿,它们搬运回去来了十几只蚜虫。你会很奇怪,蚂蚁为什么要把蚜虫运回去,是不是要把蚜虫吃掉?其实,蚂蚁是为了吃蚜虫粪便,因为蚜虫粪便里含有糖分,蚂蚁喜欢吃甜食,所以才将蚜虫运回巢中,并不会去伤害它们,有时为了保护蚜虫,蚂蚁会去进攻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

蚂蚁们在夏天和秋天中收集食物,以便在寒冷的冬天里食用。蚂蚁的力气很大,可以拖动比自身重很多倍的东西。如果遇到体型很大的猎物,如蚱蜢、蝗虫、螳螂等,所有的工蚁都会出动,将猎物置于死地后再将猎物拖回洞中……

这次观察蚂蚁让我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我要细心观察更多的昆虫,了解更多有关它们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昆虫总动员观后感7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部趣的电影《昆虫总动员》,这部电影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只七星瓢虫与家人走散后,遭到了一群苍蝇的攻击,不幸翅膀折断了一支,无法飞翔,最不幸的是与家人失散了,可怜的七星瓢虫为了躲雨,躲进了一个方糖盒子里,误打误撞的卷入了一场黑蚂蚁与红蚂蚁争夺方糖的战争。当红蚂蚁兵临城下的时候,黑蚂蚁搬出了秘密武器——火箭,关键时刻发现点火的火柴没有了,小瓢虫为了拯救黑蚂蚁,主动要求去寻找火柴,历经艰难险阻,饿了,就喝一点果桨,累了,就在蘑菇上歇个脚,遇到自已的朋友也不停下来和他们玩耍,遇到凶恶的敌人的时候,他不退缩,终于找到了火柴并运到黑蚂蚁的阵地,最终助黑蚂蚁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在电影中的黑蚂蚁服从命令,团结协作的镜头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当黑蚂蚁队长一下达命令,队员们就会出相应的动作,当遇到困难时决不拉下一名队员,令我想起了尊敬的解放军指战员们,不管是在祖国最东边的漠河,还是在祖国西陲沙漠戈壁,解放军战士始终听从指挥,坚守在自已的岗位上。就在我们大家团聚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就在我们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已的岗位上,守卫在祖国边疆,让我肃然起敬。

当黑蚂蚁需要火柴而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小瓢虫勇敢的接受了任务,冒着生命的危险,历经千辛万苦找回了火柴,助黑蚂蚁战胜了红蚂蚁。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令我想起了《国榷》的编写者——谈迁,谈迁在自已用近20年的心血撰写成的《国榷》被盗时候,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下定决心从撰写这部史书,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考察历史遗迹的风沙中,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一部新的《国榷》终于诞生了。

一个优秀的团队要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部电影让我受益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昆虫记读后感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读《昆虫记》了,读完后,轻轻合上书,细细回味着书中的描写,有时还会翻到其中的章节再进行欣赏,我的心中会泛起一阵阵波澜。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在法布尔的笔下大现身手,连那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最好最独特的一面:天生的攀岩家——狼蛛、“伪素食者”——蝈蝈儿、黑肚皮的塔蓝图拉毒蛛、装死的黑歩甲、吃枯露菌的甲虫、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这些小生灵在法布尔的笔下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描写隧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他曾经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昆虫记》这本书是我看过的千千万万本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书,它让我了解昆虫,更让我了解生命。

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有人类杰出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一部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的书。一人竟能一生为昆虫写书,这可真是个奇迹。《昆虫记》在法布尔的笔下,让我觉得昆虫就是我,我就是昆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法布尔昆虫记的好词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比邻相守、非常萎靡、非常无力、小心翼翼

晶莹剔透、微不足道、威风凛凛、金蝉脱壳、逃之夭夭、丑陋不堪、历经艰辛、毫不迟疑、声如霹雷、毫无疑问、烦吵浮夸

与生俱来、默默无闻、自作主张、美味佳肴、不远千里、不辞辛苦、温柔可人、锋利无比,不战自败、面不改色、泰然自若

天经地义、没心没肺、凯旋而归、毫不客气、地地道道、稀奇古怪、三三两两、丑陋不堪、豺狼虎豹、轻薄如纱、跋山涉水

死而后已、天衣无缝、自叹不如、温暖舒适、洁白细致、干劲十足、不遗余力、摇摆不定、不可思议、纹丝不动、敬而远之

毫不吝惜、胡作非为、翩翩起舞、破茧而出、清清楚楚、竭尽所能、金蝉脱壳、坚强不屈、一无所知、小心翼翼、各种各样

晶莹剔透、微不足道、威风凛凛、金蝉脱壳、逃之夭夭、丑陋不堪、历经艰辛、毫不迟疑、死而后已、天衣无缝、自叹不如

温暖舒适、洁白细致、干劲十足、不遗余力、摇摆不定、声如霹雷、毫无疑问、烦吵浮夸、与生俱来、默默无闻、自作主张

美味佳肴、不远千里、不辞辛苦、温柔可人、锋利无比,不战自败、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天经地义、没心没肺、凯旋而归

毫不客气、地地道道、稀奇古怪、三三两两、丑陋不堪、豺狼虎豹、轻薄如纱、跋山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者简介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从小喜欢听祖母讲故事 喜欢读书 立志要当一个作家。长大后 她在一座小城当了十年中学的地理教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她唯一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它是根据瑞典教育部的要求,作为一部学校地理教育读物而写的,不料它在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成为世界名著的《骑鹅旅行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拉格洛夫走遍瑞典,搜集各种地理、动植物资料、当地风俗所写成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次对瑞典进行全面考察的旅行。因为拉格洛芙的巨大成就 1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在瑞典,现在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名字命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昆虫记读后感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昆虫记》这本风靡全球的好书,它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书里一共讲解了17种昆虫的繁殖、习性和食物等内容。其中我最感兴趣的章节是蝎子,作者法布尔重点描写了它们的捕食方法、幼蝎的蜕皮,以及蝎子们如“狂欢晚会”般的聚集在一起。

《昆虫记》为什么能在它诞生后的100多年以来始终受人喜爱、长盛不衰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充满诗意的语句描写和大量采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来传递科学内容,使我们能在有趣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昆虫的各类知识。而且,作者法布尔耗用了大约三十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本巨著,几乎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融到了这本书中。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非常讨厌昆虫。我觉得大部分昆虫的外形都特别的奇怪和令人恶心。但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开始明白和了解昆虫的世界了,原来虫子们的生活也充满了爱。比如,母灰蝗虫在产卵的时候,公灰蝗虫会一直待在一旁,像个警卫似的守护着产妇;大蝎子会让幼蝎子睡在自己的背上,而自己整夜不睡保护着幼蝎,等等……

《昆虫记》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向虫类世界的大门。它不仅有很多有趣的标题,也有许多多彩的语句。

“阳光越炽热,它们演奏的情绪越要高涨。如果此时一片云彩将阳光遮住,蝗虫们便会马上停止演奏,仿佛在表达着对云彩干扰自己的不满似的。”(摘自《蝗虫》)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另一个感悟是许多虫类比人类更勤奋也更强大,而且团结友爱。如果这些昆虫变得像人一样大,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生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崛起》这部历史纪录片用短短的12集将9个世界性大国历的兴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或者说,是过去人类500年的一个发展历程的一个微缩,过去的500年是一个令人非常震惊的500年,人类是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然后开始征服天空,再向太空发展。诚然,所有的壮举是世界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感觉这部历史纪录片拍得很好,文字解说非常精准且耐心寻味。不过,更让人值得称道的是,以前很多纪录片在谈到发达国家的时候都是用侵略、掠夺这样的词语,不过这次的纪录片是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其他的国家,并给中国以深刻的启迪。我想,中国目前也处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要向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国迈进仍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以一种广阔的心胸去承认他国的成就,并虚心的向大国学习并借鉴成功的经验,而不是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傲视一切。"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然而,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小岛国却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信念征服了海洋,也因此获得了世界。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

在对众多专家学者的采访中,我发现,大家对大国之谜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不过把这些归纳起来看,有以下这么几点: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其次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再次是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还有就是一个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与此同时,他还接受了大学提出的一个要求,那就是: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单一力量的强大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最终强大。

看完《大国崛起》,各国的发展历程中的很多镜头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我感到中国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努力,但同时,我也感到了中国在向大国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响,越来越有力!"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昆虫记初二读书笔记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试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繁殖、捕食和生活习性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的生动有趣,读者也会读的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让我感到有趣极了。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像锯齿一样十分锋利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

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会看得懂,又比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儿像丝织品,白里略

带一点儿细,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粼粼,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这些细致的描写,使整本书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目。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有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的蚂蚁正在搬运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最后搬运回窝里,再原路返回,再搬……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者简介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已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等。

海子生活在童话的国度,诗歌表现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但他脆弱而敏感的心灵,以及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构筑了他极为忧郁的品格,最终以死亡来完成对诗歌的追求。海子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成就卓著,是中国当代学院派诗人的代表。“在整个新诗史上,没有哪位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他的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在普遍以放逐抒情为一大宗旨的后新诗潮’中,堪称一种奇迹’。”

这首诗以明朗清新的语言,唱出了诗人的真诚善良——愿每个人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挚。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虚构了诗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图景:既有诗人向往的平凡生活的内容(关心粮食和蔬菜),又保持了自由、闲散的生活风格(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更关键地在于它的清静与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幸福是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属于未来,属于幻想。第二、三节由描绘景象转为抒发情感,诗人由已及人,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惜,情感涉及面次第展开,胸襟逐渐开阔,尤其诗歌第三节对“陌生人”的三“愿”中,最后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在全诗中起着总括的作用,博爱之情溢于言外。然而诗歌至此,情感突然发生逆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的幸福与诗人无关,显示出诗人矛盾心理状态: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面朝大海,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和其光,同其尘”,不甘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一个“只”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决心,他终于还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春暖花开”的祝愿只是诗人临行的赠品。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单纯而明净的特有风格。邹建军《试论海子的诗歌创作》总结海子诗的特点:一是意象空旷;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个短语可谓海子的天才创造,不仅意象开阔深远,而且韵味无穷。诗歌平白如话,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朴实无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写昆虫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我们捉住了一只奇特的昆虫

老师告诉我们这只昆虫是鬼脸天蛾时,几个女同学都吓得尖叫起来。什么?鬼脸天蛾,瞧这名字多吓人!仔细一瞧,能看到它大体是黑黄色的。背面,有一张恐怖的脸,它就是鬼脸了。乍一看很吓人,可仔细看着其实并不可怕。这张脸上,一对眼睛是黑色的,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一张嘴很吓人,是张开的。盯得久了,感觉这张鬼脸好像都变成真的了。

鬼脸的下面有一团白毛,使这张鬼脸看起来更加阴森恐怖。白毛附近是六个斑点点,两个点在鬼脸的两边,一个是在毛的下面,一点在翅膀的正中间,最后两个在翅膀的两边。

再看它的身体,哎,这难道是动物混合体吗?它的头像蝉的头。翅膀是蛾的翅膀,上面布满鳞片。身体圆滚滚的,像蜜蜂的身体,不过屁股上没有刺。这真是太奇怪了,说不定还真是动物混合体,也有可能是吃了转基因食品或者是受到辐射变异过来的。

听一个同学说他在楼下去等朋友时,看到了这只好像受伤掉下来的东西,一看觉得很奇怪,从来没见过这么奇怪的昆虫,就用一个袋子把它套住了,拿来让老师认认是什么东东?捉它的时候,它竟然不挣扎。真奇怪,怎么不反抗,是受伤严重,还是老了飞不动了?

后来经过观察我们才知道原因,是它的触角没有了。蛾类的触角很重要,有辨路的功能。没有了触角它就像无头苍蝇似的乱飞。应该是撞到墙掉下来了,被这位同学抓来让我们欣赏了。

没想到触角有那么大的作用。鬼脸天蛾真有趣!长见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昆虫的智慧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喜欢昆虫,因为他们都非常的聪明!如:蜜蜂、蜻蜓、螳螂它们都非常的勤劳能干;还有贪得无厌的蚊子、苍蝇等。这些昆虫都是很常见的。

小蜜蜂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它建造的正六边形的小房子,像一座座精致的小别墅。听,“嗡嗡嗡”,一群小蜜蜂飞来了,它们挎着小篮子,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忙着采着花粉,所以人们都喜欢小蜜蜂,都夸小蜜蜂是人类劳动的榜样。

在天要下雨的时候,蜻蜓成群结队地飞在低空,飘飘洒洒,玻璃般透明的翅膀鼓动着,像一架架轻盈的小飞机。

螳螂身上长了两把大刀,它什么昆虫都不怕,它只会把昆虫给吃了。

蚊子落在人的脖子上,将吸管似的嘴叮进去,贪婪地吸着血,就好像用空针管抽血一样,不一会儿蚊子的肚子就鼓起来了。

有些虫子的勤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昆虫观察日记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法布尔30年坚持观察昆虫,我决定要来观察田螺。

我去小河里抓了一只田螺,把它养在玻璃瓶里,用小鱼喂它。然后我就开始观察它是怎么吃东西的。

田螺是通过一伸一缩来爬行的,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小鱼旁边,两根又细又长的触角碰了碰小鱼,小鱼一下子紧张起来,过了一会儿,小鱼放松了警惕,随触手抚摸。忽然,那触手一下子把小鱼卷了起来,小鱼连叫都来不及叫(本来就不会叫嘛),就被送进了田螺的嘴里。田螺吃东西也很有趣,只见它把吃进去的小鱼吐出来,再吸进去……这样反复几次,小鱼就吃完了。我上网查了下,田螺这样吃东西是为了能尽快消化,这样才可以吃别的东西。

有一天,我好不容易抓来一只螃蟹,回到家,把它丢进鱼缸,可因为我的粗心,悲剧发生了。只见田螺慢慢向螃蟹爬去,用触角碰了一下它,它就立刻不动了。田螺就三下两下把它吃了。我的螃蟹啊!

田螺可真有趣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昆虫的了解并不多,拿起这本书,不过是对昆虫有些好奇,这里面记录的昆虫与我所认识的昆虫有何不同。

《昆虫记》里有介绍到——黄蜂,赤条蜂,狼蛛,蝉,萤火虫,螳螂等昆虫。

有一回,我刚好看到狼蛛这一章。一看到这个标题,就不禁觉得有点渗人,蜘蛛对我来说已经很可怕了,还有个“狼”,实在是有点渗人。这一原因还是因为儿时一次回老家,在院子里玩耍,突然瞧见一直比我的手掌大几倍的张牙舞爪的蜘蛛朝我走来,我被吓到,“怦”的一下,撒腿跑了。从此,我心里被留下了阴影。

狼蛛也没有让我失望,他的杀虫手段可不一般。

文中描写的狼蛛,有一则小故事——狼蛛与木匠蜂作战。木匠蜂在狼蛛洞外发出“嗡嗡”的声音,将一只狼蛛引了出来,那只狼蛛猛的冲了过来,眨眼间,那只木匠蜂便死了。想必狼蛛是一击致命,可见他的毒素很强。后来作者介绍说狼蛛刚好刺在木匠蜂的神经中枢上。狼蛛真是聪明。

不过,狼蛛怎么能那么准确无误刺到那?这也许是他的一项本能。这是大自然赐予狼蛛的一项技能。

狼蛛虽然杀虫于无形,但他不贪婪,而且还很有爱。

母亲对幼儿的卵的孵化可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整天背着卵。这让我不禁想到人类母亲的十月怀胎,母爱总是如此伟大。

一只狼主可以诞下很多只小狼蛛,致使狼蛛妈妈不能每个都照顾到,小狼蛛也不会让他的妈妈担心,照顾好自己,十分乖巧。啊!我想我还得跟他们学习呢!不让妈妈操心。

《昆虫记》这一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很多昆虫,也对以前认识的昆虫有了新的认识。这都要归功于那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