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分的习俗有哪些(经典20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了。你知道春节有什么由来和习俗吗?小编整理了关于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希望大家更了解春节。

浏览

5265

作文

1000

潮汕春节习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过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潮汕的春节。

潮汕的春节在腊月二十三开始,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就开始放假了。孩子们一到这个时候,就扔下书包,跑到超市里。买春节的糖果和零食了,牛奶糖、水果糖、巧克力……孩子们大把大把地往购物篮里抓。孩子们忙,大人们也不闲着,他们抓紧时间大扫除。女人们则在菜市场里忙碌着新年的吃喝。老人们则在忙着做糕点。忙着忙着,除夕夜就到了。

除夕夜里,家家吃团圆饭。穿新衣。吃完团圆饭,便奔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一边往嘴里送着大把的零食与糖果,不知不觉,时间便在精彩的节目里溜走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晚辈们领到了压岁钱,小辈也给长辈们压岁钱,这样,除夕就从我们手中溜走了。

正月初一,店铺大多数都关门了,大人们也带着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正月初二,最忙的便是已出嫁的女儿了。因为,女儿们要在初二这天拿着礼品与儿女、丈夫一起回娘家拜年。在娘家吃完午饭后,便要在晚饭前回到婆家。

正月初七,对素食者来说是最好的日子,那天要煮七样羹,七样羹是由七样菜熬成的,七样菜分别是萝卜、厚合菜、大蒜、葱、韭菜、芹菜、春菜熬成的。这是我们潮汕特有的民族风俗。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大家要去买元宵灯,买好后,就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上的降临,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小孩们拿着元宵灯到大街上,从街头走到巷尾,到处都是流光溢彩。到处都充满喜气与欢笑。正月十五这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而又快乐的日子。

正月十五这天过后,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习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春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热闹的一个节日,逛庙会、舞狮子、踩高跷等活动相传至今。

二十八上午我和爸爸就开始贴对联了,我们今年选得对联是:“美生活和和顺顺,幸福家平平安安。”横批是:“富贵平安。”接着,我们把家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有的东西脏了,我们要把它清理干净,寓意是把在上一年不好的、不吉利的东西清除掉。

大年三十上午,我们准备把年货都要买完,因为在晚上商店是不会开门的。我们进入超市里,哇!人好多呀!里面到场充满张灯结彩,超市里的东西应有尽有,有饺子、汤圆、火锅料、零食、酸奶等等,洋溢着一派新春欢快的气氛。

晚上,大人们包饺子,我和伙伴放烟花,只听“咚咚”一声,好漂亮的烟花啊!你看,红的和绿的烟花还没有升上天空,那黄的和紫色的就从天空中滚滚而落,一会儿满天夜空又变成粉的和白色的,整个天空灿灿的、灼灼的,像打开的百宝箱。

大年初一一早,我便飞奔到奶奶家给奶奶拜年,奶奶看到我乐开了花。

啊!春节好热闹啊!这就是春节里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明节习俗的优秀作文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又是春暖花开之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两三日清闲时光,外出踏青赏花放松身心,当是惬意的选择。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舒适,清明时节的细雨清凉而别有韵味,大自然的美需要我们投入身心去感受。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今天我们就要去踏青了!刚一出发,爸爸告诉我:历山位于沁水县城西南部56公里处,位于沁水县、垣曲县、翼城县、阳城县的交界处。那里,风景独特,景色迷人,被誉为“天然大公园”,到那一游,犹如人在画中游走。听爸爸这么一说,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历山。

我们经过了约两个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历山。我急忙下车,抬头一看奇峰峭壁,挺拔俊秀,林木参天,高耸入云。

这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河中的石头千奇百怪,大的有如一间房子那么大,小的有如玉米粒那么小,它们三三两两立在河中,河水时而从巨石的缝隙流过,时而从巨石顶上流过,形成美丽的小瀑布。

这里的山真高啊,白云在山腰飘荡。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景区观光车才到达山顶——舜王坪。舜王坪上平坦辽阔,到处覆盖着草甸,像给舜王坪盖了一床绿被子。草甸中长着各种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小花,有红的、粉的、紫的、蓝的……争相吐艳,竟相开放。周围峰谷相连,林木挺拔,云雾缭绕,这里的山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啊,鬼斧神工,悬崖峭壁,孤峰独立,像一支铅笔一样直插蓝天。据说,山上还长着麝香、菖蒲、黄岑、党参、人参、何首乌、当归、苍术、五味子、连壳、籽黄等200余种药材。站在山顶向下望去,真正领悟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半山腰以下茂密的原始森林像给历山穿了一条绿裙子。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资源丰富,而且还是“天然的氧吧”, 1982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顺着林间小道,不知不觉地就来了山下。我真想再返回领略一番自然风光的美好熏陶啊,可天快黑了,我们大家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清明时节,祭奠祖先怀念逝者;霪雨霏霏,哀愁如丝思念如雨。作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它深厚而凝重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对先人心存敬畏和感恩,要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 清明时节,心怀思念;清明时节,身在自然。

[清明节习俗的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关中秋节日本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日语里对中秋节有不同的名称,如‘十五夜’、‘仲秋’、‘中秋の明月’、‘芋名月’等,其中以‘十五夜’(唐朝已用‘十五夜’,王建有く十五夜望月七绝一首)及’‘中秋の明月’最为普遍。过中秋的习俗早在唐朝时已传入,最初在朝廷贵族之间流行(中秋例必举行作诗奏乐的盛会),后来连民间也跟随。著名的[竹取物语]便以中秋为背景。不过在历史上,日人对中秋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中国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废除农历,中秋及其它从中国传来的节日亦因此衰退。到了今天,中秋在日本是不太受重视的节日。跟香港不同,它不是公众假期。城市人及年青人多不知中秋与何物。到了晚上电视新闻提醒:‘今天是十五夜’才记得。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一样,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又称‘月见团子’(一种用糯米造成的白色团子)。这种‘月见团子’是中秋时才在日本百货公司、超市及和菓子店有售。其源已不可考。有可能是唐风。近年亦有人将甜的红豆沙或其它东西涂在无味的‘月见团子’上以改良口味。日人是没有吃月饼的风俗。全日本只有一间做月饼的生产商,但却一连四季都生产,所以你任何时候到日本旅游,都是可以吃到月饼的。虽然日文有‘月见’(即赏月)一词,但日本人重视的是初春的‘花见’而非中秋的‘月见’。日人‘月见’的方式是先将‘月见团子’、苇草及日本酒祭祀上天,然后一家一边吃月见团子,一边从家中的窗口看圆月。也有神社佛寺举行赏月会。不过现在一般都市人都不再‘月见’了。

[有关中秋节日本的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彝族习俗优秀作文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五十六个名族,就像五十六朵盛开的鲜花,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习俗与传统文化。

我是一个彝族女孩。我给大家介绍彝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

中国有大约有776万彝族,有4500年的历史,主要生活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彝族的风俗习惯——食俗,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宰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杀生,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猪过年的食俗,大部分给自己吃,少部分请客人来家中吃。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晒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成为一年的主要肉食来源。过年过节时还要吃糍粑、饵块、喝坛子酒。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无灾无病,平安大吉。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毒蛇和害虫。彝族喜欢喝酒,而且用大碗喝酒,喝酒时必须一饮而尽,把彝族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席”的传统。

在我的家乡,男女老少喜欢跳左脚舞,每当夕阳西下,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跳着左脚舞。伴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和着高亢清脆的歌调,他们时而折步跌脚,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健美。特别在过年时和立秋时节,大家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尽情歌唱。

彝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斗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然后对歌。

彝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地不同,这只是我家乡的一小部分,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做客!

[家乡彝族习俗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过年的习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日记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我把所有作业都做完了。搞了一会复习,然后就开开心心的玩去了。

早上爸妈带着我和哥哥到一个划船的地方去玩,端午节就是要划船吗,我刚走到那个门口,那里就人山人海,尤其是那里的小朋友特别多,那里可热闹了,那里好多船啊,我和表哥选了一条红色的船,只可以两个人坐,刚刚好,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那些小朋友一开始就猛冲,我和哥哥在落后,我跟哥哥说:“我们得加把劲赶上他们,哥哥说嗯,我们最后来一个冲刺吧。”快到终点的时候我们用我们全身的力气冲刺,最后我们得了冠军,没想到还有奖品我真是太开心了,是粽子妈妈说端午节就是要吃粽子,中午我们们桌子上都堆满了粽子,几乎都是粽子,没有什么别的啦,我和哥哥的肚子都变大了,吃的太多了,妈妈说我们下午要回长沙了,我们大概休息了一个多个小时,就回长沙了,我和爷爷奶奶,还有哥哥们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我真是太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有今天上午的那件事,想起就想笑。放心吧!我还会回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中秋节习俗的小学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中秋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以赏月、吃月饼。还有,如果平时亲人不在身边,中秋节又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日子。这天,全家可以欢聚一堂,一起快乐地吃月饼、赏月、聊天……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吗?一起来看一看吧!

传说很久以前,兔子长着长尾巴,它和狐狸、猴子是好朋友,整天在一起玩。不论谁有困难,兔子都会热心地帮忙。

有一天,它们在路边遇到一位饿昏在地的老人,它们三个二话没说,赶忙去寻找食物。猴子摘了许多野果子,狐狸捡了一大堆豆子。然而,这些东西都不顶饿。兔子呢,则把长长的尾巴甩进河里钓鱼。不大一会儿,就有鱼咬住了它的尾巴。可是这条鱼太大,狐狸和猴子赶紧来帮忙。两边一较劲儿,只听见“咔嚓”一声,兔子的尾巴被拽断了,鱼也游走了。眼看那老人饿得直哼哼,兔子咬着嘴唇,强忍住疼痛继续想办法,结果把嘴唇咬成了三瓣。最后,它把脚一跺,对狐狸和猴子说:“咱们先弄点柴,熬点汤,老人家喝了一定能好一些。”

于是,它们赶紧忙活起来。水烧开后,兔子平静地对两个朋友说:“兄弟们,我先走一步,你们要照顾好老人家。”说完,便纵身跳进了锅里……

突然,老人睁开了眼睛,用手一指,那滚开的水一下子就变凉了。兔子不但没死,反而更漂亮了。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玉帝,他想给月宫里的嫦娥找个伴儿,于是就变成快饿死的老人来考验人间的三种动物:狐狸、猴子和兔子。经过这一番考验,玉帝决定带兔子到月宫去,而狐狸和猴子拥有了像人一样的智慧。

据说,兔子到了月宫还不忘帮助别人,天天忙着捣药救人……

看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一定会更深一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以后再过中秋节,你应该就不会傻乎乎地只知道看月亮、吃月饼了吧,你应该抬起头来,观察一下月亮,仔细看看,你看到了那只舍己救人的小玉兔了吗?你看见那嫦娥了吗?呵呵,中秋,“人月两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呢?像悬钟馗像、卦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等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下面小八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卦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节。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香港也不例外。香港春节,在习俗上和气氛上既和大陆其他地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

一、挥春取代春联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而是在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用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二、舞狮舞龙灯

新年市区街道很难看到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还可以看到。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固定节目。

三、除夕逛花市

香港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就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买些年华回家。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四、派利是收利是

香港农历新年,最开心的当然就是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香港人会派很多利是,以十块二十块居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描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把我送到奶奶家过端午节。我和大家讲讲我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吧!

包粽子

我和奶奶包起了粽子,包之前,奶奶告诉我说:“今天,我要教你包粽子

听完,我立马包了起来。包第一个粽子时,不小心把米和肉都撒出去了。包第二个时,眼看就快成功了,突然,爷爷叫我一声,我回答时没留神,不小心把用来捆粽子的绳子往粽子那儿打了一下,啪,粽子掉到地上了。包第三个粽子时,我吸取前两次的教训,专心致志地包粽子

吃粽子

粽子全部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到了用来煮粽子的锅里,点火,开始煮,过了半个小时,粽子煮好了。奶奶拿出一个粽子,让我试了试粽子的味道。好烫啊,我还没开始吃呢,门外传来汽车的喇叭声,我想:“这会是谁。”出来一看,原来是爸爸接我来了,我对爸爸说:“爸爸,能不能等会再走?我还没吃粽子

就这样,我拿着奶奶的粽子,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习俗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咱们中国人春节习俗就是贴对联,吃饺子。这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不会包饺子怎么行呢?所以这次,我就去问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无所不知"的妈妈,让妈妈手把手的教我!

"包饺子,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特别是北方居民更是热衷于饺子这种食品。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妈妈的话如滔滔黄河般滔滔不绝。

"诶妈妈,这不是百科上的吗?你怎么背得如此顺溜?看来这次做了不少功夫啊!嗯哼~"我打断妈妈的话,而且三言两语就拆穿了她。看着妈妈那种无言以对的无奈的表情,我"救场"地说道,"好了好了,快点开始吧!"这个小插曲并没有让我对学习包饺子的心情弱下来,而是让我更期待着这次学习。

只见妈妈弄了温开水一杯,水里放少许盐,面粉里放了鸡蛋一个。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搅动,感觉没有干面粉,都成面疙瘩的时候,就下手揉了,妈妈揉面很用力,妈妈说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这时面光盆光手是最佳境界。

饺子馅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是鸡蛋韭菜馅儿的。这下就只剩包饺子了!

妈妈把怎样包的方法告诉我,然后又让我试着包了一个,不过他奇形怪状的,我也认不出他是什么。然后我又试着包了几个,不过还是畸形的,只不过和刚才包得第一个相比委实要好上很多。包完后一看,妈妈包得一个个胖鼓鼓的,跟大将军似的;而我的却耷拉着,像个瘦老头儿一样。但我没有轻言放弃,在我的不断努力和思考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包的终于像人样了!

简单的一件事,却蕴含着无数哲理,在这里我想说,其实第一次就是为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只要你勇敢地迈出步伐,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习俗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都等着、盼着过春节。因为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

早晨,早早的起床,穿上妈妈早给准备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到了晚上,大人们都开始忙着包饺子。这时我们小孩子便拿着好多的烟花出去。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各式各样的。我最喜欢的是摇花,拿上几根,点上火。那花便飞洒起来,我前后的摇,转圈的摇,那火花随着我的摇摆闪闪亮亮。像一串串小星星围在我的身旁,我仿佛是飞到了天上与他们一起玩耍。接着就是要点燃花了。我躲在爸爸的身后看着,砰、砰,每一声响都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有红的、绿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吃完了饺子,就要睡觉了,我真的希望时间快点过,我期盼着过年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习俗500字以上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由来与风俗 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民国时改称为“春节”。新中国成立后,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

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有传说春节始于旧历"元旦",便是皇帝战胜蚩尤的胜利纪念日。 也有传说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另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能为人们带来灾难,通过燃鞭炮可以把“年”赶走。也有传说 “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荷包蛋、全鱼、美酒、花生、瓜子、糖果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小孩穿新衣、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等众多活动,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春节过去好几天了,但我还是对春节记忆犹新。

家乡的春节在腊月差不多就开始了。一大早,我就跟着奶奶忙碌起来,剥蒜皮、打醋、泡蒜。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猜对了!没错这就是在泡腊八蒜。除此之外还要熬腊八粥呢!因为今天是腊八。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过小年。天一黑,老家的夜空就被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给点亮了。奶奶也不例外,催着爸爸加入放鞭炮的行列。而奶奶则忙着烧香拜佛呢!

过了二十三每家每户还要大扫除一次呢!并且还要把过年用的吃的准备好。

到了除夕则更热闹,家家户户都忙着做年夜饭。在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并且还要在门上贴对联,在窗户上贴年画。而到了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每个人都坐在沙发上看春晚、守岁。

正月初一街上空无一人,都去哪了呢?男人们在午前赶到亲戚家拜年,女人们则在家待客。除此之外小孩子还会在这一天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

正月十五是传统节日‘元宵节’。家家户户会在家里吃汤圆。晚上可以去街上看花灯、猜谜语。而白天可以逛庙会。

春节大都在正月十九结束。一切都会回到年前的样子,小孩子们都去上学、大人们都去干自己该干的事去了。

过了春节我是会想下一个春节什么时候到来,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叶*轩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节日丰富多彩,有可以吃汤圆的中秋节,可以吃年糕的春节……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可以吃粽子的端午节

我坐上行文教育的“豪华”大巴,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旅途后,来到了万江镇水蛇涌振兴北路12号——荔香居私房菜里。在这里我体验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包粽子了。

我先拿起两片粽叶,把它们放成一个叉。然后在两片叶子交错的地方往下凹,凹成一个漏斗形,然后往里倒点糯米、绿豆、蛋黄和肉。随后把它包起,再拿两片粽叶把旁边的两条缝包住,再用一条足够长的绳子左三圈右三圈绑起来,最后再打上两个结,这样就完成了。

虽然这看起来非常非常简单,可是做起来很难,我也做了很多次才学会的。所以这件事告诉我一个道理,凡事都不可能像事物表面那么简单,一定要更深层次的去看待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北京的春节习俗1000字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日子。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老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老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老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老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是为了纪念屈原,第二个是纪念孝女曹娥,第三个是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是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为救父投江。事情是这样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伍子胥,关于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那么,人们在过端午时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第一个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第二个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第三个是佩香囊,据说可以避邪驱瘟;第四个是悬艾叶菖蒲;第五个是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第六个是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小时候记事起端午节好像就只有吃粽子这一风俗,感觉家里人也不是很重视这个节日,不过我倒是挺喜欢的,因为我超喜欢吃粽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节日习俗

全文共 41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很多的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欢迎查看!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一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

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 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二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

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

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三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四

伴随着隆冬的不期而至,年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小孩期盼过年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收,有烟花爆竹放。

我们这里过了腊月二十五,村人就纷纷开始打糍粑了。打糍粑的场景可谓是一幅壮观、和谐的风景画。往往三五户相邀,将浸泡好的糯米搬到一宽敞户家里,大锅大灶,干柴猛火,一会儿功夫,甑里糯米就蒸得热气腾腾,香飘满屋。趁大人将蒸熟的糯米倒到“地窝子”(对舀子)里时,小孩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从“地窝子”抓上一把香喷喷的糯米饭塞人口中。

接下来有四五个年轻体壮的男人各持一根木棒,围着“地窝子”你上我下“快、准、稳、狠”地杵起来。“嗨——哟!嗨——哟!”那节奏,犹如一支甜蜜生活的交响曲。小伢们也围着蹦蹦跳跳,口里跟着“嗨哟”。不一会,粒粒糯米饭就变成了白色的黏糊状了,男将们紧接着用木棒将白色黏糊状撬起来搁到撒有膏粉的门板上,一位年长者用涂满菜籽油的手将白色黏糊做成一个圆圆的大饼,象征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大年初一,要算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了。这一天小孩们一大早就起床了,跟着隔壁的哥哥姐姐,犹如一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到每家每户去拜年。来到主人家,哥哥姐姐们会向他们拜年,并说一些吉祥的话,主人听后,会立刻露出笑脸,一个劲地夸我们乖。然后从房间里拿出一盘零食,各种各样的都有,帮我们装上满满的一口袋,在临出门前,还会让我们再抓点在手上吃。

有时,去到爷爷奶奶家拜年,叔叔婶婶在一旁就会起哄:“拜年可不是嘴上说的,拜年是要拜的,不拜可没的压岁钱哦!”一听到有压岁钱拿,“扑通”一声跪下一大片:“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此时,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拿到压岁钱了,向主人道谢后,便要开往下一家啦!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家乡的节日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何止是春节,老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 关于节日习俗的作文篇五

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妈妈还有小朋友们一起去赏花灯,看焰火。

晚上我们来到了时代广场,那里灯火辉煌,各式各样的花灯、彩灯已经把广场装扮得像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红彤彤、金灿灿、亮堂堂!

抬头望去,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美丽漂亮的烟花,有的似银河倾泻,银光闪闪;有的似秋天里竞相开放的菊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还有的似孩子的笑脸,甜蜜蜜,喜滋滋。晴朗的夜空瞬息万变,像一幅幅画卷在你眼前呈现。轰鸣的爆竹声不绝于耳,我们的笑声、叫声都淹没在这一片片爆竹声中……

一个个孔明灯带着我们的心愿向天空飞去,又给天空增加了一些美丽的音符。

此时此刻,已经感觉不到了寒冷和黑暗,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烟花的世界中,仿佛变成了一个礼花精灵,久久不愿离去……明年元宵节的花灯和焰火会不会比今年的更精彩呢?我期盼着……

[节日习俗作文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潮汕中秋习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月和赏月。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祭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礼记》中就记载了有关祭月的活动。到了 汉魏、祭月、拜月逐渐有了赏月的成分,这从“咏月”的文学作品中可以 看到。中秋赏月正合时宜。因为冬天霜雪大寒,清冷彻骨,不宜月下久呆, 夏天则多雨,云蒸雾蔽,月辉不清;春天则梅雨连连,空气湿度大,能见度差。唯秋天天高气爽,碧天如洗,一轮满月当空,如银盘玉环高挂,此时实为赏月最佳时节。这一天人们所赏之月,最圆,最亮,月色最美,也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思。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联想到家人的团聚。独在异乡为客的人,自然更会借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 念之情,对月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此,人们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梅花农场)

中秋节晚上,潮汕每户人家,均会在自家阳台或门前摆上满满一桌贡品,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和月饼、芋头等,准备好后点上蜡烛和高香,烛光点点,还让小孩供上新买的文具——笔、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 优秀。自古以来,中秋“拜月娘”祈求一年平安团圆,已成为潮汕人的传统习俗。

潮汕的中秋节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烧塔和燃烟堆。往往由村中 小孩拾瓦片、砖头,然后送到晒谷场上,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东西砌 成塔,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 塔内的东西引燃。这时孩子们最为激动,欢呼雀跃,并且不时地撒上一把盐,噼哩啪啦,十分壮观。

中秋的夜晚非常热闹,烟花四处燃放,整一个晚上你都能听到烟花绽放的声音,让人甚是兴奋。

[潮汕的中秋节作文6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